時間:2023-09-10 14:57: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口腔醫學技術的職業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徒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專業教學模式。現代學徒制是以傳統學徒制為基礎,結合現代專業教育的形式,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種現代化的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從專業教學的角度來分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是實行現代學徒制的內在基礎。而這種內在基礎也需要通過外部建設得到保障。在高校教育中,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覺性相對來說比較弱,學生的主動性也不高。口腔醫學專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學校要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掌握專業的技能。
1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中構建現代師徒制的培養理念
1.1主體性培養理念
“主體性”的問題是現代教育理念中最關心的問題。從教學關系來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性。然而,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沒有認識到“主體性”這個問題,也沒有樹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興趣是激發主體性意識的重要因素。學生的主體性意識需要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在現代教育理念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往往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
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中構建現代師徒制時,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具有“主體性”意識的學生往往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高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1.2發展性的培養理念
“發展”是一個不斷上變化的過程。發展具有普遍性。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時,要樹立“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以現代師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導向,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發展。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主要是以發展的眼光組織學習活動,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發展。
在口腔醫學技術教學中,要重點促進學生的技能發展。現代醫學技術發展非常迅猛,技術更新非常快。在專業教學中,學校要樹立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技能發展,引導學生參與到專業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了解口腔醫學技術的應用范圍和發展空間。
2構建現代師徒制的方法策略
2.1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建立雙向培養的模式
現代師徒制是一種非常具有實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師傅與徒弟雙向對話,能夠促進師徒之間的了解,也能夠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高校可以和相關的醫療機構或者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小組”,專門負責學生培養的工作。
例如,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進入相關醫院或者企業進行實踐學習,每個學生都要安排一個指導師傅,專業指導的師傅既可以是學校教師,也可以是醫院或者相關企業的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同時還能夠整合校企資源,共同開發利用,實現人才培養的雙向互動。
2.2構建“理論+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師徒合作關系
學習口腔醫學技術重在實踐操作訓練。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而言,理論學是枯燥的。因此,教師可以運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構建師徒合作關系。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運用理論知識。
例如,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時,探索“理論+實踐”的課程模式,在學生學習《口腔修復學》《口腔材料學》理論知識后,就組織學生跟隨專業師傅進行實踐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更早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進行問題探究的興趣。以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習活動往往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學生的參與性也會更高。通過運用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的效果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學生的專業能力也呈現出更加完善的態勢。學校也能培養專業技術過硬,應用能力較強的實用性人才。
3小結
綜上所述,在現代師徒制的培養模式下,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被動學習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高校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到口腔醫學技術實踐學習中。高校的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的轉型階段,他們的認知水平還比較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沒有成型。對于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了解還不深刻。同時,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有限。那么。專業師傅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探索開放多元的培養模式。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應用型的專業,因此,構建現代師徒制的模式,要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蔡峰.寶玉石鑒定與加工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06:154+156.
2校企合作提高了學生對口腔醫學技術學科的認識和定位
通過校企合作,加強了雙方在專業領域的信息交流。學校通過設立由行業、企業人員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把專家請進校園,講解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和發展規劃,介紹生產、科研成果等方式,使學生了解了以后工作中不僅要會制作義齒,還要掌握經營管理等社會學知識,提高了學生對口腔醫學技術學科的認識,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創造了條件。這樣培養的人才能較快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崗位工作。
3校企合作促進了口腔醫學技術教學改革
(1)我院圍繞一線崗位對職業能力的實際需要,對課程結構進行了相應調整,開設了市場營銷學、口腔工藝技術概論、素描等課程,使得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2)專業課根據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實行課程綜合化。為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按照“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原則,根據口腔技師的職業要求,授課教師按照企業真實的生產過程,與合作企業的專家商討確定教學提綱與教學內容,共同設置以任務為驅動、以工序為載體的課程內容。另外,我們還突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按照學生能力情況重組教材,如固定義齒修復技術課程,以各類固定修復體的制作流程為主線,設計4個典型工作任務,即鑄造金屬嵌體制作、鑄造金屬樁核制作、烤瓷熔附金屬冠制作以及后牙金屬烤瓷固定橋制作,分別按模型制作、熔模制作、包埋與鑄造、研磨拋光等工序組織教學。根據工序化教學需要來編寫實訓教材,將典型工作任務、企業流程與標準教給學生,讓學生在熟練掌握企業技能的同時,形成質量意識與效益意識。學生通過完成工序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相關知識,在做中學,使學與做融為一體,實現了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了適應崗位需求的目的。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實訓(如口腔固定義齒修復技術課程的理論課與實踐課比例達到1∶5)和頂崗實習。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加強實訓、頂崗實習的過程性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3)改革傳統的兩段式教學模式,采用工序化教學模式。即先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然后安排相應課時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一入校就開始接觸專業知識。聘請企業專家進行職業教育,帶領學生參觀義齒加工廠,使學生盡早樹立未來口腔專業技師的角色觀念。將企業的實際生產工序完整地引入教學中,將基于教材內容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序化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拆分為實現工作中的任務和工序,把每一道工序的完成程度作為評判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的標準。在實際操作時,挑選與此工作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教學,使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相一致,強化學生技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4)改革教學方法,實現一體化教學。在口腔醫學技術教學中,為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將現代教育思想和課程具體內容相結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理論課與實踐課有機結合,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每一堂課均精心設計,先引入案例讓學生思考,然后利用多媒體講解,再利用模型示教,甚至帶學生直接上生產線觀摩,之后再讓學生自行操作練習,最后教師按照企業標準對學生作品進行指導、糾正及講解,倡導“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念。同時按照企業要求,加強牙體雕刻技能培訓,以義齒為載體、以義齒制作流程為模塊,利用臨床病例模型積極開展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項目,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4校企合作對口腔醫學技術教學考評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確保學生的實踐技能教學質量、切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大了實踐技能考核的權重,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考核。結合口腔修復工職業考試標準制訂考核標準,除了理論考核外,還增加了操作過程考核及參加頂崗實習表現考核。對學生進行階段性實踐考核,項目包括隨機提問理論知識、操作手法以及對實驗作品分步驟評分等。以上這些措施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實踐技能的提高。
學科交叉發展的新常態下,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是實現學科自身發展解決重大問題的必然選擇[1]。隨著這些交叉學科所產生的研究成果在口腔臨床醫學和口腔工藝技術領域中應用,一方面顯著改變了口腔醫學的面貌,引起口腔醫學革命性巨變與發展;另一方面對口腔醫療從業者的專業能力要求更廣。由于當前院校口腔醫學本科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的錯位,以致口腔醫學本科畢業生普遍存在專業前沿不掌握、專業背景不清晰、崗位適應不靈活、知識結構不適宜的問題,學生的能力體系明顯不能滿足職業發展的節奏和要求。如何協調口腔專業相關的交叉學科與口腔醫學本科教育協調發展業已成為實現學生個人價值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不可規避的技術瓶頸。
一、學科交叉融合對口腔醫學專業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門類間壁壘日益消融、不同學科間的融合,口腔醫療行業技術不斷更新與進步,多門類科學的交叉融合為口腔醫學深入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和廣闊的空間。口腔醫學的跨學科發展主要體現在與數學、電子學、信息學、材料學、機械工程學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一系列口腔醫學新技術。以融合口腔醫學與數學、電子學以及信息學形成的跨學科領域———數字化口腔醫學為例,該領域以數字化影像技術、口內3D圖像采集技術、CAD/CAM、3D牙齒打印等近年廣泛應用的口腔醫學領域的新技術為代表[2],對口腔醫療的模式和手段提供了革命性的改變,以致中華口腔醫學會在2015年舉辦的第17次全國口腔醫學學術會議(CDS2015)上采用“數字化口腔醫學”為主題。無獨有偶,隨著口腔醫學與其他門類學科的深入的融合滲透,各種理論研究、技術發展與臨床應用實踐已經成為業界研究與實驗的熱點,并形成許多發展快、應用廣的新交叉學科,涌現出一批先進的診療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的迅猛開發、極大地推動口腔醫學科研和教學的發展,成為引導口腔醫學發展的有力推手和導航員。
二、學科交叉融合對口腔醫學本科教育的挑戰
交叉學科的迅猛發展,對科研、教育、經濟和生活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當前交叉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賴于國家政策的推動和促進,學科和專業發展的訴求得不到及時反饋和有力支持[3],導致作為高科技人才培養基地的本科院校對于交叉學科的教育體制改革和研究機制建立處于缺失和滯后。具體對于口腔醫學本科教育領域,存在以下兩點問題。
(一)口腔醫學專業就業率長期徘徊不前
口腔醫學專業是一門十分重視臨床操作性的學科,對學生的學科發展前沿的專業視野、解決臨床問題的專業素養,職業涉及領域的實踐能力都要求更高的專業標準和資格設置。如圖1所示:根據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專業指導中心的《全國普通高校本科部分專業就業率區間分布》可以看出,就業率始終在80%左右徘徊,雖然在2007年開始有所回升,但是始終處于區間等級A等以下。我國的高校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為“培養社會需要的專門人才”,但是社會的需要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社會的職業分工產生了顯著變化,如果執拗于口腔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只能從事口腔醫生,無異于固步自封畫地為牢。而提高口腔醫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就業率,必須從口腔醫學專業培養目標的改革做起。
(二)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專業結構性矛盾凸顯
畢業生就業的專業結構性矛盾指高等院校畢業人員的數量和專業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不統一而產生的人才的供求矛盾。具體在口腔醫學領域表現為:社會上增加了許多口腔醫學學科交叉領域的職業,本科生就業方向也發生的顯著分化。分析湖北科技學院口腔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可知,經過五年的本科學習最后從事醫生職業的不過半數,且整體比重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反而是與機械電子密切相關的醫療器械領域、與材料科學領域密切相關的牙體材料領域、與化工行業密切聯系的牙膏牙具領域的就業率逐年攀高。隨著口腔醫學相關的交叉學科領域的職業成為口腔醫學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新的職業對于人才的標準提出新的標準,要求本科畢業生具有更加寬廣的專業視界。這種要求需要高校對口腔專業的本科教育模式做出相應的變革,增強學校的辦學自主性和靈活性。
三、學科交叉背景下如何做好口腔醫學本科教育
口腔醫學作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的一級學科,要實現健康長足的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探索一條適應學科交叉發展,具有口腔醫學特色的學科建設與學科發展思路。
(一)結合社會需求,及時修訂培養目標
我國口腔醫學交叉學科發展迅猛,但教育模式轉變的滯后性導致相應的院校培養目標未能及時修訂,尚未建立涵蓋基礎學科、技術學科和應用學科的三足鼎立的交叉學科體系。教育模式建立在學科分類的基礎之上,教學拘囿于專業限制,科研局限于學科壁壘,院系學科間缺乏融合合作,未能形成開放包容的學術生態。培養出來的本科畢業生大多為知識背景單一的“專才”,不能應對學科交叉趨勢下的就業環境多元化環境,最終表現為學生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存在偏差[4]。現有培養目標制約了口腔醫學交叉學科的引進和推廣,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在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中增加相關交叉學科的內容,一方面可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范式的融合,整合學科資源,應對口腔醫學領域的復雜問題,提升口腔醫學的社會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學科間的壁壘,拓寬學科內涵與外延,促進學生在今后的繼續教育中重視口腔醫學交叉學科知識,實現口腔醫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口腔醫學人才。
(二)打破專業壁壘,合理調整課程組合
調整課程組合首先要做到教學內容重心下移,增加基礎課比重,延展基礎課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專業視界;口腔醫學作為醫療衛生領域的重點學科和基礎學科,必然與其他醫學學科、工學學科廣泛進行交叉滲透;擺脫傳統的專業化觀念束縛,將以往的縱向深入型思想向橫向寬廣型思想轉變,積極尋求與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耦合點,開展跨學科、多背景的研究,充分利用交叉學科對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論滲透、方法互補、功能融合等特點,設置與口腔醫學相交叉學科的相關內容,適應學科高度綜合發展的趨勢。此外,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內容修訂中,應該突出學科應用性和溝通性,盡快更新與完善課程中口腔醫學交叉學科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摒棄呆板單一的封閉性結構,增添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的專題課程;在口腔醫學統編教材中增錄口腔醫學交叉學科的相關內容,關注諸如數字打印、記憶金屬等新興、高新技術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的理論與實踐。
(三)積極探索交叉學科,實現教研一體化
交叉學科領域多涉及前沿學科,與傳統學科相比具有發展猛、更新快、不可預知的特性,因此對于交叉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和長期實踐的過程[5]。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交叉學科內容對教師專業理論的深度和廣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新老科學轉換融合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師必須及時關注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拓寬自身專業視角;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積極探索,盡快盡多的消化相關知識;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思考和探討,激發學生學習交叉學科相關內容的積極性,以期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必須參與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的研究,積極申請相關科研項目,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楊雪超,趙世勇.數字化口腔醫學教育內容及形式探討[J].高教學刊,2016,7(4):47-48.
它的培養對象是己經完成本科教育的大學畢業生,學制四年,授牙醫學博士學位(Docto:of
DentalSdence,DDS)。培養目標是可以獨立執業的通科牙醫[1]。我國本科口腔醫學的培養對象是高中畢業生,學制5年。培養目標是各級各類醫院的通科口腔醫生。基于培養對象、學制、培養目標的諸多不同,我國的口腔醫學教育和美國的牙醫學教育在課程設置、學科體系和課程的具體內容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美國牙醫學院《口腔預防學》是開設的第一門口腔臨床課程,開設時間是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牙學院實行一年四學期制,第一學年3個學期在該學期開設的第二門臨床課是《牙體治療學》第一學年的第三學期開設《固定修復學》。第二學年第一學期開設《牙髓病學》、《正畸學》《牙周病學》,《全口義齒》。牙科學院的學生入學的第一年就開始了口腔專業的理論教育和操作技能訓練。還得立刻學會在患者模擬裝置旁開展實際的治療工作。美國口腔醫學教育之所以重視此點,是因為希望學生能從一開始就認識和熟悉牙科診所中的醫療環境。在第三個學期時學習重點已經放在仿真頭模訓練,并要求學生制作簡單的牙科技術制成品,以訓練他們手指的靈活性。因此在臨床前培訓結束時,學生己實習了所有的治療方法,通過教學模型的幫助,學會了患者的安置,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工作原理,器械選擇和保養,衛生條件和放射學基本知識。在指定教學大綱方面,教育者十分重視學生必須學會所有的工作技術和治療方式,因為這些都是他畢業數年后在自己的診所中所要應用的,所以最新的工作方法和新技術材料都必須及時納入課堂學習中去[2]。
我國口腔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現行教學計劃共分為為政治理論和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口腔醫學課程和方法能力訓練課程。政治理論和人文素質課程主要為各種政治課程和體育課程等,公共基礎課程主要為英語、物理和化學等,醫學基礎課程主要為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等相關基礎醫學內容,口腔醫學課程包括臨床醫學課程和口腔醫學專業課程,其中臨床醫學課程488學時,口腔醫學專業課程916學時;方法能力訓練課程包括手術學基礎、計算機、文獻檢索、醫學統計學等課程,共計274學時;最后還包括臨床醫學見習12周,口腔醫學實習43周。現行課程體系設計雖然兼顧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知識素質、人文素質和身心素質的培養,但是口腔醫學專業課程主要集中于第四學年,當開始學習專業課程時,前三學年學習的諸多內容可能早已遺忘,或者記憶已經不準確,造成學習口腔專業課程過程中以前所學知識浪費。同時在前三學年中,雖然名為口腔醫學系本科生,但是不具備基本的口腔知識,實際上只能稱為醫學院學生,更不能作為一名口腔醫學生為周圍人進行口腔知識宣教。
目前國際上對醫生的基本要求由7項標準組成:醫生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醫學的基礎科學:交流能力;臨床能力;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信息管理;評判性思維與研究。醫學院校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設計等方面必須保證畢業生達到以上7方面的核心素質要求[3]。借鑒美國口腔教育模式,為達到這一標準我國口腔教育體制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課程設置結構應依據口腔醫學必備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目標與實際需要等關系性,考慮醫學模式的轉變,與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適應。適當減少某些基礎課程課時,鼓勵學生自學;適當增加選修課和必修課,如口腔醫學史、口腔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等;避免教學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如材料、微生物、預防與口內,技工與口修相互交叉重疊的內容;根據培養目的的不同,根據不同層次如專科、本科、七年制、研究生,不同專業如口腔醫學、技工工藝學、口腔護理學對課程的側重點不同,設置合理的課程結構。為防止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進入專業學習前或在當中,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由研究生或有經驗的教師負責講解,讓學生對專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鉆研專業的積極性和以后接待病人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4]。
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口腔專業人才要求具備綜合醫療、器械、技工、審
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實踐能力的養成是口腔人才培養的特色與核心環節。針對國內學生動手
能力差、機會少的現狀,應增大了參觀、見習課的比例,并強化學員的基本功訓練。通過具
體的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相關課程的技術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員逐步掌握口
腔醫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經過系列訓練,使學生進入口腔專業課學習時,就具備了一定的操
作基礎,對專業課的學有益處。樹立早期專業意識,實現專業教學全程化。安排臨床參
觀見習,使學員早期接觸臨床,樹立口腔醫師意識,加上后期的基本操作訓練,更增加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為專業學習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操作基礎。從前期口腔基礎課程、基本操作訓
練到專業課、臨床實習,口腔專業教學延續不斷,實現了專業教育全程化,構建了新的口腔
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劉虹,米大麗,羅春芳,等.口腔內科學實驗教學改革一一PBL法在口內實驗教學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0,10(9):76-75
作為一門新興專業,口腔醫學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社會對此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很多醫院和義齒加工廠對此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要求也有所提供。為此,必須加快口腔醫學教材建設,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對創新型和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口腔醫學專業人才。
一、加強實踐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實踐型人才培養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只有在具備扎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為此,必須不斷加強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指導學生創新。這種創新型教師隊伍不僅僅要具備深厚的知識功底與實踐能力,還要有相當深厚的教育能力與教育背景,在臨床實踐中深入創新要素。學校應當為口腔醫學隊伍制定出更為完善的教師培養計劃,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創新型教育培訓,并在先進理念的基礎上更好地指導實踐教學。有條件的學校還應當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企業技能培訓活動,并且要求每位教師都應當在義齒加工企業進行實習,了解先進的實踐教學知識,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二、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
口腔醫學是一門教育很強實踐性與技術性的學科,強調學科知識的實踐應用,必須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加強操作技能方面的訓練。因此,口腔醫學的培養方案應注重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在德智體方面都應當適應現代醫學的發展需要,并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職業素養,能夠勝任在醫療異構和義齒加工企業內的工作需要,掌握扎實的口腔恢復技術技巧,制作精密修復體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成為醫療前沿中作出自己的貢獻。在此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還應當加強對課程體系的調整與改革,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將重點放在技能型和實踐型人才的培養上,讓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專業性的口腔醫學知識,并增加學生實踐和動手的機會,提升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要盡量減少講授和演示方面的教學環節,增加綜合性實訓課時,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提高操作能力與專業技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理實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快地適應崗位需求,更好地在工作崗位中作出貢獻。
三、建立健全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加快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學校應當充分重視實踐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優化教師培養體系,讓他們在實踐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另外,還需要運用一系列的獎懲措施,讓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提高,增強教師隊伍的動手實踐能力,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完成實踐教學課題的研究。教師還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與敬業精神,在實踐教學中強調奉獻,當然這也需要學校給予大力支持,給更多實踐創新型教師以更多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地參與到實踐型教師隊伍建設中來。
四、改編口腔醫學實驗大綱與教程
在貫徹與落實口腔醫學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應當充分依據實踐教學的目標與要求,鼓勵更多教師積極參與到學術研究和醫學研究會議工作中,參與醫學新思想和新技術的交流,并經常性地組織口腔內科學、口腔解剖學、口腔外科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的教師共同研究,一起撰寫教育教學內容,讓教師擁有更寬的視野與空間,實驗課程的學術研究成果也必定更加豐富。教師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綜合實驗中,激發學生探究和探索的欲望與興趣,這樣學生的實踐效果也會顯著提高。例如,很多高校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教學工作中,突出技術應用型特點,并花大心思搞好實驗教程的撰寫,并以此為前提形成專業特色,盡管這些學校的實踐課程僅占50%左右,但仍然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提高。
五、組織學生參與技能比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實踐課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實踐課畢竟課時有限,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技能比賽活動,讓他們在業余時間也刻苦努力地學習課程知識。基于此,很多口腔醫學專業教師可以通過技能比賽的途徑,讓學生廣泛地參與進來,并且加強對學生在比賽前后的輔導,全方位跟蹤學生的比賽過程,找出學生在比賽中表現中的優缺點,并對踏實認真、實踐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讓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得以提高。
結語
口腔醫學教材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也是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必須作為高等院校口腔醫學專業改革的重點內容。要依據市場需求和口腔醫學發展的趨勢,深入探討教材建設與人才培養體系,從學生的需求和利益出發積極探討,對教材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方法進行詳細探討與安排,以培養更多高素質口腔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主要是從事口腔頜面部各種修復體制作的一門學科.作為口腔修復學的分支學科,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就業形勢良好,市場需求量較大.同時隨著化學、材料學、電子儀器設備和美容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口腔修復科和義齒公司的現代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從而對從事口腔醫學技術工作的技術人員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未經正規專業教育,僅僅經過短期的培訓就上崗的口腔義齒制作工人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要求.從目前國內大型義齒加工廠的調查來看,目前培養的多數口腔醫學技術學生也存在著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的現象,其原因是學生在校期間理論與實踐教學安排不合理,部分實驗項目雖已開展,但效果不夠理想等.因此,基于崗位需求的校企深度合作,工學結合,共同培養口腔醫學技術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已顯得十分必要.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指導下,目前各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的在校教育,已開始重視實踐教學,學校也積極與義齒加工企業聯系,通過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教學實踐基地,以期達到共同培養學生的目的,但是這種合作,多數尚停留在教師培養、專家授課和校內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上,學生依然是完成在校學習后,才能進入生產企業實際操作,因此,從規范的實驗室操作到實際的生產操作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我校從2004年創辦口腔醫學技術專業,2006年開始進行實踐性教學改革,2009年我們在回顧性調查與總結的基礎上,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大膽引進義齒生產企業,共建校內生產實訓基地,真正做到適時工學結合,“教、學、練、做”一體,共同培養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口腔醫學技術人才.
2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生產實訓基地
為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首先必須建設并完善實驗實訓基地.我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擁有口腔技工綜合實驗室、烤瓷室、鑄造室、金屬處理室、石膏房等五個按國際化標準設計的專業實驗室,一個校內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實驗實訓基地中已配備有國內先進的電腦攝像操作平臺、烤瓷爐、鑄造機、噴砂機、去蠟爐、石膏修模機、樹脂打磨拋光機等口腔技工專業設備和一系列相關工具和材料,滿足了口腔醫學技術教學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有效促進學校、學生與專業崗位零距離接觸,使學生在真實職業環境中,更加自覺主動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素質[1].為此,我們在原有校內實驗室的基礎上引進本地區義齒生產企業,共同建設生產實訓基地,利用義齒生產企業的技師開展實踐教學,搭建了學習-工作-學習的互動平臺,探索課堂與工作地點的一體化,使學生在校期間實現實踐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零距離對接;學校也為企業提供優秀技能型人才并利用科研優勢幫助企業發展,雙方互惠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培養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建設
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課程體系,在企業專家的共同參與下,結合專業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整合教學內容;按工學結合、生產流程的模式進行課程設計.(1)根據崗位對專業基礎知識的需求,在企業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對專業基礎課內容進行調整,增加了牙體形態學內容,加大實驗課比重,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2)按照生產流程,將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自編一套融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的《義齒制作工藝技術》教材,增加實踐時數,學中練、練中學,加強專業技能的訓練;(3)按照崗位要求,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創新能力培養,充分利用生產實訓基地,強化學生職業能力訓練.
4優化實踐教學模式,量化實踐考核標準
口腔醫學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需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操作技能的反復訓練,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生產技能實訓三個方面.
4.1優化實踐教學模式(1)我們將理論與實踐教學均放在實訓室進行,利用多媒體教學、錄像、實物教具和視頻展臺結合,講解、示教、企業見習、學生操作同步進行,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時攝錄生產新工藝、新技術用于教學中,不斷更新書本知識,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培養實用型人才;(2)開放實驗室,應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時間與項目,在教師指導下,反復練習各項操作,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并鼓勵動手能力較好的學生帶動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共同進步;(3)在單項實驗操作練習過關后,分組進入生產實訓基地相應崗位,在企業技師指導下,利用企業的技術設備優勢,以企業生產的方式用臨床患者的模型進行車間同步實訓,提高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實現與行業零距離對接,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經過“教、學、練、做”適時訓練的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就能很快進入工作角色,適應義齒加工企業的工作環境和要求,具有較強的崗位競爭力;(4)多渠道的實踐鍛煉.校內每年舉辦一屆“口腔工藝技術技能大賽”,同時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全國性專業技能操作大賽,通過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認知.推行“雙證書”制度,鼓勵學生參加衛生部口腔修復工職業技能培訓及操作考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4.2量化實踐考核標準
(1)與企業合作,聯合制定標準化作業程序并貫穿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優化實踐操作過程,建立實踐項目的量化考核標準,形成校內實驗教學與企業生產的質量控制體系,確保質量標準的實現,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2)建立“理論+技能”的考核模式,將實踐能力納入學生考評量化標準,制定技能考核細則,量化考核標準,進一步提高實踐考核的比重(占總成績的50%以上),并將操作技能考核成績記入學生期末和畢業成績;(3)采取靈活多樣的技能考核形式,既有對實驗作品的總體考核,也可對單一實驗步驟的考核;既可針對基本實踐內容的考核,也可有提高操作技能的進階考核和生產實訓的廠方考核,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際操作的重視.
5強化職業素質培養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2013級口腔護理2個班級各20人,2014級3各班級各20人,2015各班級各20人,共180人。2.研究方法:每班隨機抽取20名學生,隨機平分成2組,其中一組定為Ⅰ組,作為實驗組與口腔醫學專業相應數量隨機抽取的學生進行“醫護一體化”實訓教學;另外一組作為對照定為Ⅱ組,以傳統方式單獨進行實訓教學。在授課教師、教學項目、教學時間相同的前提下,對“齲病充填治療的護理配合”、“根管充填的護理配合”、“牙拔除術的護理配合”、“印模和模型技術”四項內容進行“醫護一體化”實訓教學的對比研究,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考核和技能測試成績進行整理分析。
二、結果
三、討論
校企合作辦學是職業學校提高辦學水平、培養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盡管目前高職學校校企合作開展的較早,但效果卻不理想,總的來說是學校有熱情,但企業不積極。其主要原因是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國家沒有出臺對企業的督導和監控機制,沒有建立專門的校企合作協調機構,負責設計、監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因此院校與行業企業能否長期合作,取決于雙方利益平衡點的尋找與把握,而能否使合作產生最大效益,則取決于長期合作中雙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種保障機制。首先要科學定位培養規格,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規格與區域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吻合度;要以為企業提供優秀人才為著力點,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通過技術咨詢服務、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及推廣、調整優化工藝結構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依托合作企業,在服務過程中尋找科研內容,在生產一線中捕捉項目難題,解決企業技術中遇到的困難;針對不同崗位的要求,制訂員工培訓計劃,為企業員工提供培訓,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和提高員工素質為切入點,增強對企業的服務力。通過學校網絡媒體和校企合作網站,積極宣傳企業文化及企業信息,實現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成立校企合作科技研發與轉化中心,校企雙方共同組成科研項目組,發揮各自在科技研發中的優勢,促進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科技研發,促進科研成果的形成與轉化。采取科研成果企業購買、投資入股、利潤或產品分成等多種形式,共享科研成果。校企雙方可互相投入設備或資金,互聘工作人員,建立“校中廠”、“廠中校”,使學校與企業間的人力、物力資源形成有機的整合,產生更大的效益。校企共同組建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管理委員會、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委員會,制訂和完善各種管理制度,由企業派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負責生產管理和學生技能訓練管理,學生在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校內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開展頂崗實習工作,使校內實訓基地具備生產功能。校企雙方共同管理、共同參與教學質量評價,實現人才共育、生產共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格局。
二、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目前高職學校擔任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教學的教師中,以口腔醫學專業畢業的教師為主,具備了相關學科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教學能力,但直接接觸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經歷較少,對最新的生產技術應用、管理理念和服務規范了解也有限,學校普遍缺乏能勝任理論與實驗實訓一體化教學的教師,而外聘教師雖然可以補充在實際生產中使用率高的知識和技能,但教學基本能力還有待及一步加強。因此應注重“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應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保證專任教師參加生產實踐的時間,整體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應建設科學、準確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和目標管理體系,完善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及激勵機制,強化人才的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師資引進、培養、進修制度,形成規范的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建設機制。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考試,提高持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師比例。通過派送青年教師參加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短期技能培訓班及到義齒加工企業及醫療機構進行實踐鍛煉和進修學習等途徑,對中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職業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較強業務能力與開拓創新能力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加大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兼職教師人才庫,聘任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作為專業帶頭人,引進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能手作為兼職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及指導學生實訓工作,使兼職教師的承擔的專業課時比例達到50%,形成專兼結合、結構合理、技能精良的高素質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三、大力推進專業課程改革
近幾年,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各學校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口腔工藝技術方向)教學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課程設置上作了一些調整或改革,但這些學校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改革深度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學校已對專業課程的結構和課程設置進行了先期的改革,在課程設置上加大了實驗實訓技能培訓的力度。但許多學校還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口腔工藝技術方向)的課程設置與工作實際、就業崗位技能要求吻合得還不夠緊密。課程設置上仍存在著課程總數多,注重理論教學的學科體系,忽略實踐教學的主體體系的傾向,職業崗位和任務的能力要求在教學中也未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在校期間,實訓室中各項基本訓練不夠,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的現象較為普遍。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口腔工藝技術方向)與工科專業有著十分相近的特點,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借鑒工科院校較成熟的課程開發經驗,校企合作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以更好的適應口腔修復行業的崗位需求。
四、反映一線需求的教學內容應及時進入教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122-02
現代口腔醫學教育是以培養能適應新世紀口腔醫療衛生工作發展需要,掌握扎實的口腔醫學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具有一定的臨床思維和科研能力,并且具有知識的自我更新技能,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口腔醫學人才為目標。隨著口腔專業知識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授課式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口腔醫學教育的改革和進步勢在必行。
瀘州醫學院口腔醫學院(瀘州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通過在教學和臨床過程中引入循證醫學思想,鼓勵學生從循證角度完成臨床知識的學習和科研思維的建立,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在教學活動中引入循證醫學內容
在口腔醫學本科教學過程中增加循證醫學內容,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循證的思考。學院要求教師在教學備課、課堂知識傳授過程中不能只復述教材內容,而是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當前最佳、最新的臨床證據相協調。口腔醫學院每個學科備課組進行教學研討會時,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事先檢索醫學科技文獻,了解當前科技發展動態,并搜集臨床證據,力圖科學判斷、評價、引用這些信息,做到授課時能夠客觀及時地將這些內容引入到教學中去。
二、循證醫學指導口腔臨床工作
臨床的生產實習是一名口腔醫學生能夠合格畢業,邁向工作崗位,成為一名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重要過渡學習期,是決定其在畢業后能否勝任實際醫療工作的重要環節。口腔醫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雖然理論知識比較好,但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掌握不夠,難以適應社會需求與現代醫學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幫助醫學生學會自我更新知識及臨床技能的能力,實現通過學習新技術、新理論推動口腔醫學向前發展的目的。口腔醫院在學生實習轉科過程中,鼓勵其循證醫學原理,在臨床醫療實踐和決策中將最佳的臨床證據融入到判斷中。對于臨床上的疑難病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獲取最新的證據來指導實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臨床新問題的能力
三、開展循證醫學的科研活動
在教改過程中,口腔醫學院在研究生的課程中開設循證醫學的專門教學工作,邀請校內校外專家進行循證醫學知識的講座,培養既有廣博知識又有實際臨床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組織研究生進行循證醫學實踐,包括提出問題、檢索證據、評價證據、結合經驗對臨床操作的合理性進行效果評價,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討論: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上世紀后半葉在臨床流行病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臨床醫學基礎學科。循證醫學強調的研究證據主要來自臨床以病人為主的臨床研究。通過可靠的臨床證據,同時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實際意愿,三者結合制訂相應的治療措施。通常講的最佳醫學證據,首先是指綜合若干隨機對照試驗做出的系統評價(systematic review)。如果缺乏相應的系統評價研究結果,那可以采信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結論。就真實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而言,系統評價的偏倚(bias)相對較小。其次是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循證醫學模式的興起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廣的要求,也帶來了對于醫學教育模式的根本變化,循證醫學教育(evid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 EBME)應運而生。
循證醫學教育提倡的是“終身的、自我導向的學習過程,在此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參與的學生進行有關指導、學習、研究、啟發、實踐。對循證醫學的實踐是循證醫學教育發展的關鍵,也是評價循證醫學教學效果成功與否的指標。當前,不少西方國家已將循證醫學列入了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的內容,并將其作為制定治療指南的主要依據。作為代表當前醫學教育實踐的學習方向,美國70%以上的醫學院校開辦了循證醫學課程。通過教學教會學生面對臨床上的患者,需要慎重、準確地應用可獲取的最佳臨床研究證據,同時結合個人的專業技能特長和長期實踐經驗,綜合患者的價值觀和自身意愿,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訂出具體、合理的治療方案。
口腔是一門專業技術性強、操作相對獨立的學科。患者在口腔醫院就診時,經常只需單一醫生,首診即能完成全部治療且很少涉及轉診、會診。由于患者對口腔知識的缺乏,口腔醫生對于病人推薦的治療方案往往就是最終的治療方案。因此口腔醫生能否采取合理的治療方法,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這就需要口腔醫生在執業過程中應該有高度的職業責任心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但口腔醫學的臨床證據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臨床技術水平的發展而變化。受科技條件的限制,當前一些看似最佳的證據,可能多年后證明并非正確或最佳。以往的高等口腔醫學傳統的教學方法,重知識傳授、重教科書、重課堂教學,由此培養出來的醫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訓練雖然可以滿足臨床需要,但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顯不足。由于高校招生數量增加、口腔醫院的診療椅位有限,以及當前的醫療環境限制,口腔醫學生在實習階段能夠實際操作的患者數量相對減少。在較少的實習機會下,要想提高學生的診療水平,就要改變以往的經驗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改革緩解實習的局限,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循證醫學的核心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技巧和方法,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循證醫學的學習,讓口腔醫學生能在畢業之后的醫療工作中發現問題、歸納問題,針對問題尋找答案,給出最佳的治療方案,并實現終身學習,更好的服務于患者,服務于社會。
瀘州醫學院的“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歷來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學校教改辦指導下開展的大學生循證醫學科研活動,對以研促學、提高大學生崗位勝任力和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從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趨勢看,對醫學生的要求不再是僅僅掌握口腔醫學專科知識,而是要成為以專業能力為主的,具有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的人才。循證醫學教學是醫學教育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良好模式,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形成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保證,將對現代口腔醫學教育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口腔循證醫學作為一門新生學科,人們對其的認識和掌握需要一個過程。循證醫學理論應用于口腔醫學教育同樣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大量的高科技口腔材料、設備、技術及新治療方法不斷被引入和投入應用,給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多的幫助和更大的施展平臺,但這些新技術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預后指標等臨床效果尚不明確。目前部分相關病種和新技術可查詢到的高質量的隨機對照文獻較少,許多臨床有效的療法目前尚無可靠的臨床證據作為依據。目前證據的缺乏一方面影響了循證醫學的具體實施,但也給基層醫學院校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在教學工作中,由于本科生教學時間有限,尚無法在本科教育中進行系統的循證醫學教學,只能在專業課和醫學統計等課程中進行介紹。
四、結語
通過我院的教學改革實踐以及循證醫學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他們對口腔醫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對科研的熱情,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在日后的獨立口腔臨床工作中自覺運用循證醫學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使社會和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陶軍,楊天德,劉禹蓮.循證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9):549-551.
[2]杜曉巖,吳江,李善昌,等.創建口腔醫學教學新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22(5):69-370.
[3]劉建平,陳薇.循證醫學在口腔醫學研究中的應用[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4,32(6):533-536.
[4]鄭家偉,葉晨,徐菱,等.開展口腔循證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67-70.
[5]楊燕方,劉海霞,張紅妤,等.PDCA循環管理結合循證醫學教學法在口腔本科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9):100-101.
[6]張彥聰.運用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創新型口腔醫學人才[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49-50.
[7]陳進,李靜,李幼平.循證醫學教學――高等醫學創新教育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3,3(4):273-276.
隨著中國國民的經濟收入和知識素養不斷提高,對口腔疾病的認識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關注口腔的美觀健康上來,社會大眾同時也越來越關注口腔醫學專業的發展狀況。口腔醫學是醫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醫生除了具有全面的口腔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快速的反應和判斷應對處理能力。對于高職院校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以后的就業方向很可能是牙科私人開業醫生,因此,培養出具有較強專業素養、具有一定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綜合型、應用型口腔醫學專門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StudentsInnovationTrainingProgram,以下簡稱SITP)是國家教育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1]。本文作者結合指導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的實踐經歷分析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對口腔醫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培養作用。
1高職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
一直以來,我國高職口腔專業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以被動接受知識為主、老師以單向灌輸知識為主,在校課堂教學中,醫學生很少有機會能主動地獲取知識,能提高自己的分析研究等能力。長期以往,學生的學習有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吃慣了老師“嚼剩下的”知識,習慣了劃重點、背書再考試,很少有主動思考。所以當老師將問題換一種提法,或者將幾個方面問題綜合起來提問,學生就不知道該怎么分析,怎么回答了。第二,缺乏目標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見習實習的口腔專業的學生,一遇到問題就習慣了向帶教老師“張口問為什么”,老師回答完,過兩天又忘記了。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好習慣,碰到問題應該首先問自己為什么,深入思考,然后翻書翻文獻,得出自己的見解,最后再向老師請教驗證,得到全面深入的提高。
2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能夠提高高職口腔
醫學專業學生的哪些能力水平實踐證明,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能夠為我們口腔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發展潛能、提高多種能力的平臺[2]。2.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口腔醫學是操作性很強的一個專業,而且口腔材料日新月異,很多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能大大提高口腔疾病的治療療效,臨床上的創新性將是口腔學科的重要發展方向。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是國家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核心目標之一。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大學生習慣于死啃書本,或在指導教師設定的步驟下獲得知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相對薄弱,存在缺乏創新思維、創新觀察力、創新毅力和創新興趣等問題。2.2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的口腔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很少有學生能積極主動地了解所學專業的發展狀況與前沿信息。而在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中,學生是主體,需要獨立完成項目的所有內容,因此首先要增加相關專業知識儲備,通過借閱圖書館相關文獻和專業書籍及網絡數據庫搜尋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學習,這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有效鍛煉了學生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還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課題實施中學生會接觸到該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拓寬視野和知識面,有利于對學科的了解和研究興趣,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和創新愿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8]。2.3提高學生與人溝通協調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口腔醫學醫生除了要與病人家屬溝通,還要與醫護,醫技合作,對于復雜的口腔疾病如頜面部的外傷,顳下頜各關節紊亂綜合征等等還需要多學科的合作治療,所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參與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主體是在讀的學生,平時學習任務繁重,課題研究只能利用課余時間或假期,因此,課題合理的分工顯得非常重要。另外,每個成員的擅長不同,能力各異,合作中往往能優勢互補,集體的智慧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團隊協作不僅僅是一起合作,更關鍵的是成員間的溝通交流。交流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有助于個人能力的提高。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有助于學生能理解協作精神與團隊意識的真諦,深刻體會單槍匹馬,單打獨斗終將一事無成。2.4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和毅力,培養學生適應各種情況的應對能力。在課題執行過程中,獨立地進行實驗調查,并要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其過程或多或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遇到困難瓶頸,堅持到底去解決問題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強毅力,堅持到底獲得成果會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以后就業創業打下基礎。2.5提高報告總結、書寫、口頭表達等多種能力。口腔醫學生普遍重視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學習,而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給了項目組成員很好的鍛煉機會,從項目申請書的書寫、中期檢查到,結題答辯,同學們不僅要將自己研究課題的意義、內容、目標、進展、成果等付諸于文字,還要在答辯現場向專家匯報項目的國內外背景、已完成的主要工作、獲得的結果并分析討論結果提出可能的結論,并回答現場專家提出的課題相關問題。該過程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基本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日后從事口腔臨床科學研究工作。2.6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和研究能力。科研素養包括:創新,嚴謹,全面。課題組學生和指導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學習新的研究方法,完善課題研究方案,發現不足,從而潛移默化地學習作為研究者應具有的科研素養。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課題執行過程中,學習使用各種觀察工具和方法。運用統計學、調查訪談、查閱文獻和檢索網絡數據庫等等,提高觀察能力。另外還要注意觀察角度。從第三方立場、對方角度來觀察能提高觀察的客觀性,全面性。分析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邏輯的思考和判斷,即分析判斷的結果符合客觀事物。
3指導老師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的角色和作用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比喻本科及以前所學知識時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老師教學生學習撿“死”兔子。那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好比老師教學生學習打一只在視野中奔跑的“活兔子”。(1)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參與目的。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關注這一項目,同時明確學生參與的出發點,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科的興趣,讓更多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進來并且從中獲益。這也就是國家倡導和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初衷所在。(2)加強訓練指導,把好研究各個環節。指導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在進行課題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把關指導。包括申請課題之初就是可行性的把關。在執行過程中指導老師要對實驗方法、實驗進度進行監督把控。對于口腔專業的大學生,選題應該側重于和口腔專業知識相關而又便于學生實踐的項目,比如一些口腔流行病的調查等等。(3)以學生為研究主體,絕不越俎代庖。課題的申報應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應是指導老師現成的課題方案。
4結語
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提高了口腔醫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團隊意識、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等各項能力,有利于今后統籌處理安排多項事務,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即為自主創業做準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