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農田建設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10 14:57: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效農田建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效農田建設

篇(1)

一、前期工作(8分,自評8分)。

1、任務分解(2分,自評2分)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下達XXX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皖農建設〔2019〕154號),按照農田建設管理辦法,在專家評審基礎上,我區建立了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庫,并將年度建設任務具體落實到項目,并按時上報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共6個項目,任務4萬畝,計劃投資6110萬元,其中財政投資6070,自籌40萬元。

2、項目審批及備份(4分,自評4分)

市局在完成了項目評審和現場審批后,下達了各個項目的設計批復;按照批復內容,我區編報了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計劃,省農業農村廳下達了實施計劃批復(皖農建設〔2020〕104號);我區同步在國家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系統填報備份。

3、項目儲備(2分,自評2分)

根據項目規劃,我區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選項入庫工作的通知》(裕農〔2019〕143號)文件,建立了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區級項目庫,項目庫總規模7.05萬畝,計劃總投資10675萬元,滿足我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儲備需求。

二、建設進度與質量(35分,自評35分)。

1、建設面積及工程(20分,自評20分)

我區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4萬畝按計劃完成,于7月初完成市級驗收,通過第三方檢測,各項工程建設質量達到設計標準,質量合格,效益發揮明顯。2020年6個項目10月初全部進場開工,開工率100%,項目進展順利,施工進度較快,區組織了項目督促和第三方質量跟蹤檢測,工程質量較好。2019和2020年,市政府組織了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會分別觀摩了我區江家店鎮龍門、分路口鎮楊集和分路口鎮新河項目區,其中省廳孔少林局長親臨分路口新河項目區指導工作。

2、年度任務完成比例(10分,自評10分)

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包括江家店鎮龍門、永興,分路口鎮楊集、新溝以及徐集棠樹等8個項目,于7月初完成市級驗收。2020年,我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6個,建設高標準農田4萬畝(含高效節水灌溉任務0.35萬畝)。在省廳下達計劃批復后,我區開展項目招投標工作,于9月中下旬完成了6個項目,總計10個標段的招標,并在9月底全部進場施工,當年立項且當年開工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年度任務的100%,目前,各工程項目建設進度較快,12月底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3、耕地質量提升(5分,自評5分)

為切實加強耕地保護,提高耕地質量,我區制定了《XXX2020年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提升與等級調查評價工作實施方案》,在高標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中針對性地采取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措施來加以改善和提升項目區耕地質量。通過土地平整措施改善了耕地土層厚度、和質地;通過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通過疏浚渠道和新修灌排渠系工程加快項目區排水,調節土壤酸堿度,提高了項目區耕地灌溉保證率。項目實施后,耕地質量穩步提升,根據第三方調查評價報告,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耕地質量等級由建設前的3.22提升至3.17,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平均提升了0.05。

三、資金投入(25分,自評25分)。

1、財政資金(23分,自評23分)

我區2020年農田建設區級配套資金為2439.1萬元(其中高標準農田575萬元,最后一公里1864.1萬元),實際到位4311.175萬元,占應配套資金176.8%萬元。在資金管理上,我區實行區級財政報賬,國庫支付中心支付,目前2019年項目審計后報賬進度在92%。

2、社會資本(2分,自評2分)

2020年XXX順河鎮華順牧草合作社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計劃投資210萬元,其中華順牧草合作社自籌資金40萬元。通過項目扶持,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1000畝,支持華好奶牛養殖飼料基地建設。目前,合作社自籌資金40萬元已足額匯繳到區財政賬戶。

四、竣工驗收和上圖入庫(12分,自評12分)。

1、竣工驗收(6分,自評6分)

根據省廳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驗收規程,我區按時對2019年度8個高標項目進行了區級自驗,綜合驗收評價合格。

2、上圖入庫(4分,自評4分)

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圖入庫要求,我區在申報項目時主動與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聯系,做好項目申報前置把關,2019、2020年項目均符合上圖入庫條件。其次,2019和2020年項目在建設中和竣工驗收后也在全國農田建設監管平臺上圖入庫,建設面積符合要求。

3、新增耕地(2分,自評2分)

在項目規劃設計中,我區做好四個結合工作創新試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組印發了《XXX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在建設2019年高標項目完工后,根據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以及項目鎮村上報,其中江家店鎮龍門、永興,羅集鄉云水和分路口鎮楊集村通過填埋廢棄塘壩、溝堰及老莊基還耕,新增耕地新增耕地面積342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增耕地面積占項目區的比例0.86%,上述項目新增耕地正在按程序辦理。此外,我區在江家店龍門、永興和羅集云水3個項目中,整合實施了自然資源部門土地復墾項目,根據省自然資源廳備案文件,目前先期批復新增耕地面積約8.7公頃。

五、建設管護和制度建設(10分,自評10分)。

1、落實管護資金(7分,自評7分)

2019年高標準項目,我區在初步設計中落實工程管護經費60.43萬元。區財政預算每年安排190萬元,專項用于全區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

2、制定管護制度(3分,自評3分)

為加強建成工程的管護,長遠發揮工程效益,我區制定了農田建設管護辦法,工程管護制度和長效管護機制。在項目建成后,區主管部門將完工項目工程移交項目鄉鎮,由項目鄉鎮、項目村負責管理并訂立管護責任書。

篇(2)

中圖分類號S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1-0245-01

東港市地處遼東半島東端,南臨黃海,東依鴨綠江,隔江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土地總面積24.47萬hm2,耕地9.07 萬hm2。擁有水田總面積5.33萬hm2。2008年糧食總產量47.37萬t,是全國800個產糧大縣之一。東港市作為國家和遼寧省重點產糧大縣,糧食產量徘徊不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2]:糧食成本呈逐步上升的趨勢,而糧食價格漲幅低于成本增幅,種糧比較效益長期偏低,影響未來糧食增產潛力發揮;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中低產田比重高,抗災能力弱;糧食單產不穩定,年際間波動大;灌排設施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水資源利用率不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項目區屬老水田區,地方投資有限,與農業生產建設所需資金相比差距甚大,致使農田灌排能力較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業發展后勁不足。因此,通過加大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糧食增產目標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1項目區實施內容

東港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從2008年開始實施,現已完成三期工程,主要針對中低產水田進行改造,采取渠道襯砌等節水措施,配套田間建筑物,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200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包括椅圈鎮1個鄉鎮,涉及于家村、康家村等9個行政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1 333.33 hm2,計劃興建田間配套橋、涵、閘等建筑物549座(其中分水斗門26座,渡槽2座,分水農門248座,路涵265座,渠涵8座),灌溉渠道襯砌80.865 km(其中支、斗渠現澆砼襯砌25.165 km,農渠預制砼U型槽襯砌55.7 km),疏浚渠溝65 km。通過綜合改造后,達到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加強中低產田改造,集中力量打造高標準農田,真正做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示范效應[3-4]。

2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在項目區內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是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長久安全的物質基礎,有利于解除制約該區農業生產的關鍵障礙因素,有利于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可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生產安全。

項目區土壤肥沃,水質清澈,水源充沛,宜發展水稻生產和蔬菜種植及水產養殖業,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訂單農業、觀光農業前景較好;發展綠色無公害水稻栽植,發展稻田養蟹、蝦、魚等,農民積極性普遍較高。因此,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培育主導產業,發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導向性、示范性和帶動性作用,可以取得“建一點、帶一片、成一線、富一方”的效應,把項目區建設成為增加糧食產量的支柱、標準化生產的楷模、現代農業建設的亮點。

3項目區節水措施

項目區節水措施主要是對現有斗、農渠進行硬化防滲;在農渠進口增設分水斗農門,在斗渠分水口處設置量水設施。渠道襯砌方案的確定:項目區水稻生產供水損失較大的環節是輸配水過程中的滲漏損失。渠道的滲漏損失是渠系水利用系數不高的決定性因素。為解決這一問題,擬采用襯砌防滲技術對渠道進行防滲處理。采用襯砌防滲技術,可以大大減少渠道滲漏損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同時,還可提高渠道的抗沖能力;減小渠道糙率,增加流速,加大輸水能力。初步選擇2個方案,即漿砌石防滲方案和混凝土防滲方案,現將各方案優缺點比較如下。

3.1漿砌石防滲

結構形式:500 mm厚漿砌石護坡、護底。優點:抗沖流速較大,漿砌石抗沖流速可達3.0~6.0 m/s;抗凍和防凍害能力較強。由于漿砌石襯砌厚度大,大于凍深,采用漿砌石襯砌等于基礎采取了部分置換,且加大了抗力,從而減輕了凍害;具有較強的穩定渠道作用,漿砌石屬剛性材料,本身即具有固渠和穩定渠道的作用。缺點:不易采用機械化施工,需要勞動力較多,施工質量較難控制;厚度大,方量多,勞動強度大,造價比較高。工程造價約為86元/m2。

3.2混凝土防滲

結構形式:面層為80 mm厚混凝土,下設400 mm厚砂石墊層。優點:混凝土襯砌強度高,耐久性好;混凝土襯砌能防止動植物穿透或外力破壞,在正常情況下,混凝土襯砌渠道可運用50年以上;過流能力強,允許流速大,一般為3~5 m/s。便于管理,渠道采用混凝土襯砌后,除解決渠道坍塌、沖刷外,還可防止雜草生長,減少淤積,便于管理,節省管理費用。缺點:適應變形能力差,易發生凍脹破壞,結構復雜,造價最高。工程造價約為95元/m2。

(下轉第247頁)

(上接第245頁)

經方案比較,并考慮項目自身特點、該地區實際情況、工程造價及東港地區混凝土防滲技術的成功經驗,該次施工渠道防滲采用混凝土防滲方案。

4綜合效益分析

4.1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后可改善水田面積1 333.33 hm2,可增產3 t/hm2,每年可增產糧食2 000 t,水稻及副產品的現行價格按2.0元/kg計算,則年可新增產值400萬元;項目竣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43提高到0.53,節水量為3 420 m3/hm2,全區共節水456萬m3,可用于椅圈鎮居民生活和工業用水;項目竣工后,有利于形成稻養蟹、蟹助稻、稻增產、蟹豐收的稻蟹共生、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高效、立體、生態種養模式,成蟹平均產量為300 kg/hm2,每年可產河蟹400 t,按12元/kg計,每年可新增產值480萬元。項目區新增農產品生產能力2 400 t,農民收入總額增加,純收入增加400萬元,項目區人均增收256元。

4.2社會效益

項目區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后,改善了灌溉渠道的輸水狀況,提高了用水效率,做到了適時、適量的計劃供水,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有利于當地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村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可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生產安全。

4.3生態效益

項目區開發后,營造防護林可增加林網覆蓋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積,減輕了水土流失對土地的破壞,既減輕了對溝壑的割切,又避免了土地的石化和砂化,明顯減輕河道的洪水、泥沙危害,減輕了風蝕和風沙的危害。同時可使農田防護林網內的溫度、濕度、風力等發生變化,減輕了霜、凍和干熱風的危害,更加有利于農、林、牧副漁等各行業的健康發展。

5結語

東港市水稻主產區為老水田區,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經過改造后綜合效益十分明顯。但是因資金有限,有部分水利設施尚未配套,不能充分發揮效益。建議在今后農業綜合開發中加大投入,并且可以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多家單位緊跟開發步伐治理一大片的局面,開發和其他部門相互配合、聯合治理,以創造更好、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6參考文獻

[1] 劉曉春.東港市現代農業的發展策略[J].新農業,2010(11):60.

篇(3)

一、目前灌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 工程建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導致在工程技術、合理開發和 社會 經濟 效益等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顧。如某小型水庫灌溉涵管漏水,在沒有專家認證前,鄉(鎮)政府拿出資金進行維修,多年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漏水問題,致使枯水季節缺水灌溉,豐水期,水泛成害。

2、 工程重復建設多、爛尾工程多以及工程糾紛多,造成了規劃無序、施工無質、管理無度、 科技含量低等問題 。這些工程存在很多工程隱患,如某鄉(鎮)田間灌溉渠道工程,屬于農業開發項目,縣(區)政府負責管理,但沒有配備專職管理人員,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無人過問,該渠道內80%沉積大量淤泥。

3、 管理粗放,建設標準低。前幾年灌區部分地區由于資金短缺,導致部分水利設施建設標準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過早的失去其使用價值,同時也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如縣(區)部分農業開發項目,項目建成后,沒有落實到部門單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時間,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毀壞嚴重。

4、 工程建設緩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設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以及過程建設中的糾紛問題,導致建設進度緩慢甚至長期拖延,對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如某鄉(鎮)群眾集資興建的小型水渠,施工隊伍不規范,監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著質量問題,致使建設進度緩慢;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們在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存在的問題,將促使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設和管理中加強監管、健全體制去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的水利建設變成真正的陽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強對在建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管力度

1、建立管理機制,完善建設程序,提高 科學 管理水平。農村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 內容 廣泛,實行統一管理,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建設程序,根據先申請規劃審批,再建設施工,后驗收交付使用的原則進行,廣泛宣傳,科學管理,使各地農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不斷往規范有序方面發展。

2、建立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審批制度。規劃是水利工程建設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設、合理利用資源,使工程發揮更大效益的基礎依據。為此,要求地方,如鄉鎮、村一級在擬建五萬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壩、揚水、攔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報,對工程地點、規模、投工、投資計劃等,由鄉(鎮)水管站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實施。

3、嚴格設計資質證制度和工程招投標制度。嚴格設計資質證制度,依據審批工程的規模,建立健全資質認證制度,確保聘請具有一定設計資質的、從事相應水利工程的設計單位設計,嚴禁無資質的單位和個人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取從事水利工程設計的權力,設計圖紙必須加蓋資質證章方能使用;所有審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須經行政主管部門招標辦招標。招標辦組織建設單位和有施工準入證的三家以上 企業 或單位,依據設計工程項目進行投標,落實工程招投標制度,引進競爭機制,規范施工管理,明確工程投資,遏制工程建設中出現的腐敗現象,簽定公證合同方可進入施工程序。

4、建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和實行嚴格獎懲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要以竣工報告形式報請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驗收。同時施工單位也要報經甲乙雙方共同簽字蓋章的施工保證資料和必備資料,匯總的真實完整資料一套備案。

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質,因而不能以偏蓋全的按一個模式或經驗進行水利建設和監督管理,而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當地的地質、氣候和人文環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監督管理體制,為當地農業 發展 和農民日常生活服好務。

三、全面加強對現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維護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強《水法》的宣傳,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 自然 災害的侵襲的同時,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圖的人為破壞;其次是工程建設工程沒有主次,每個環節都很重要,特別是工程配套設施的建設質量一定要保證,如小型水庫的泄洪口等。

2、內業資料管理。關于工程管理的標準、規定、法律等資料必須齊全;設計圖紙及文件、施工記錄、檢測結果、竣工驗收報告等應立項建檔;工程建設中出現的 問題 及解決的結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項檢查記錄資料也應當妥善保存。

篇(4)

1.1工程建設不按規劃實施,部門配合意識不強 有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許多部門沒有按照行業部門的規劃分步實施,導致在工程技術、合理開發和社會經濟效益等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顧。例如,同樣是水利工程項目,雖然有相關的行業規劃作為指導,但是農田水利、國土整治、土地治理以及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都是在各單位和部門內的規劃、計劃的指導下進行,沒有統一的安排和布局,而各部門對實施的項目和要求都不一樣,甚至規劃、設計和工程管理技術水平相差很大,因此會出現工程重復建設、半段工程以及工程糾紛等問題,造成了規劃無序、施工無質、管理無度、科技含量低,這樣工程實施后難以達到預期的綜合效益。

1.2管理粗放,建設標準低 資金短缺導致部分水利設施建設標準低,建成后管理粗放或沒有落實單位管理,致使工程損壞嚴重,造成工程過早地失去其工程效益。

1.3工程建設緩慢,影響農業生產 工程建設管理水平低,施工隊伍不規范,監理制度不健全,工程不能在農業生產開始之前完成,以及建設過程中的糾紛問題,導致建設進度緩慢甚至長期拖延。同時施工存在質量問題,工程建設質量達不到生產的要求,對農業生產造成不良影響。

2.加強工程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措施

2.1建立管理機制,完善建設程序,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農村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內容廣泛,應實行統一管理,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建設程序,根據先申請規劃審批,再建設施工,后驗收交付使用的原則進行,廣泛宣傳,科學管理,使各地農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不斷向規范有序的方向發展。同時,積極整合項目,以縣級農田水利規劃為依據,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理”的原則,積極整合各項資金,統籌安排、集中使用。

篇(5)

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工作班子,切實加強領導。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專門成立了重點縣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了主要領導負責抓,分管領導精心抓,有關部門全力抓的工作聯動機制,為重點縣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規范組建項目法人。

(二)加強資金管理,保證資金安全。根據《***省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魯財農[2010]6號)和三年建設方案等有關規定,對重點縣項目建設資金實行統一管理,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專賬核算,根據工程進度,對縣級以上財政資金實行財政報賬制度。防止滯留、挪用現象,確保項目建設資金規范、安全、有效運行。

   (三)規范建設程序,確保工程質量。一是優選施工隊伍。我們按照招標程序,擇優選取合理低價、工期最短、質量符合要求的施工企業。二是嚴格材料篩選。項目所需原材料,事前必須報監理工程師審核,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原材料一律不得進場。

二、重點縣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1、工程進展。2009年、2010年項目均以順利完工。審計署對以上兩年的項目進行審計,針對審計出現的問題我縣均以做出整改。2011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開工建設。截止到目前,工程已完成形象進度的85%,其中石門小水源項目區完成形象進度的95%,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附屬工程正在施工;白旄末級渠系節水改造項目區已完成形象進度的75%,管道鋪設安裝已基本完成,漿砌石渠工程完成80%,水源工程與田間建筑物完成65%。

2、資金到位情況

各級財政資金均足額及時到位,其中中央小農水專項資金2850萬元、省財政資金2400萬元,市財政資金600萬元,縣財政配套資金900萬元。

3、資金撥付情況。各施工單位憑票據,經現場監理核實,項目鎮領導簽署意見,再由區水利部門審核統一匯總上報,以確保項目建設資金規范、安全、有效運行。目前,根據施工方案及合同,2011年項目已預撥項目實施啟動資金355.822萬元。

三、項目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項目占遷工作存在的問題

篇(6)

1.1設計方面 設計工作中存在偷工減料行為。設計工作沿著可研、招標設計、施工詳圖設計不斷深入,不僅意味著結構圖、工程量和工程費用計算的逐步細化和分解,還包括作為設計依據的基礎資料必須逐步補充完善,設計方案的比較也需進一步深入論證。但實際情況是在水利工程設計中,設計單位在整個設計階段中施工方案基本無比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術經濟觀念不強。招標設計階段的深度與可研階段差不多,無設計優化。在進入施工詳圖設計階段后,由于業主的強烈干預,設計單位才對設計方案進行較細致地比較,導致進入施工詳圖設計階段后設計修改很多。

1.2施工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水利設施的壽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進步,但仍存在施工隊伍的質量參差不齊、質量監督制度不完善、建設單位管理體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風等問題,影響工程建設質量。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1.3管理方面財力投入不足,導致管理經費不足,管理機構不健全,致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粗放,維護管理不足,出現了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由于資金短缺,雖然大力扶持水利建設與管理,在規劃布局、項目安排和資金補助上給予很大傾斜;但難有較多資金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設配套,致使部分工程無法按期啟動,開工建設的也很難按計劃竣工驗收。項目建成后管理粗放,建成不到1年時間,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毀壞嚴重,過早地失去其使用價值,同時也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2.對策

2.1實行工程勘察,設計招投標和設計監理制 通過招標投標,引進競爭機制,促使設計單位具有憂患意識,充分調動設計單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設計單位提高設計質量。利用工程監理制度對設計的全過程進行控制與監督,必然會促進設計單位提高其設計質量。實施設計監理制,對投資控制是非常有益的。為了更好地調動各方面的因素,使工程設計有條不紊進行,可對設計單位設置獎懲辦法,輔助設計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篇(7)

中圖分類號: S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將耕地整理成為“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高產穩產田,是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的基礎保障,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業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1、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分散,存在著重復建設現象

高標準農田建設包括農田建設的諸多方面,如田間道路、農田水利等等,近年來,各相關部門按照有關部門工作職責都提出要建設高標準農田,但是對高標準農田的理解各不相同,投資側重點也不同,例如:國土部門側重于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辦側重于中低產田改造,結合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水利部側重于農田水利建設等等。高標準農田建設缺乏統一規劃,投資分散甚至出現重復建設現象,不利于發揮項目的效益。

2、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重表面輕地力

目前建設中的一些這些項目往往集中在重復建設溝、渠、凼、路等硬件基礎硬件設施,以“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作為高標準農田的標準,而忽略了耕地土壤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甚至導致地力短時間內下降,影響糧食生產產量:一方面,為了使“田成方”,項目將一些邊邊角角的生地規劃進來,同時,項目又需占用一些熟地建設農田水利、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從而影響農田的整體地力;另一方面,為了使農田田面平整,應加鋪生土平整田面之后再鋪設一層熟土以保證耕地土壤質量,但是一些非農業部門的項目責任部門,或因缺乏相關農業知識,或因沒有直接利益關系,在項目建設中沒有嚴格按照農田生產要求進行建設,導致所謂的高標準農田建成后地力反而在短期內下降的現象。

3、高標準農田管理缺乏合理制度安排

近年來,各部門的農田基礎建設項目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標準農田使用管理制度缺位。在投入上,很多項目沒有配套的修護資金;在使用上,很多項目是發改委、財政等部門建設、農業部門使用,項目建設與使用脫節;在管理上,政府沒有明確的責任部門。農田基礎設施屬于公共產品,當農田由于長期疏于管理出現各種問題,如果沒有相關的補償機制,農戶或其它社會力量一般不會自發組織維護。

4、高標準農田持續使用上缺乏一定的保護

近年來,高標準農田用地與建設規劃用地、工業用地的矛盾呈上升趨勢。由于基礎條件比較好、建設成本低、示范效果好等因素,高標準農田一般建設在城鎮周邊。但是,在城鎮化過程中,這些地方往往又是建設用地、工業用地首征之地。一旦農田被征用,前期建設項目也隨之被毀。另外,近些年來,城鎮周邊的農民生計來源比較靈活,流轉土地和種田的積極性降低,出現了個別高標準農田拋荒或季節性拋荒的現象。高標準農田持續使用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甚至出現一定程度邊建邊毀邊棄現象,亟待加以制止。

二、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建議

1、強化宣傳、提高認識。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擁有充足的耕地資源,而高標準農田是耕地的精華部分,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總理指出:“保護耕地,就是保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耕地最要緊的是保護基本農田。”目前,不少地方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還比較落后,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建設高標準農田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必須進行廣泛宣傳。

2、因地制宜,科學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既要把耕地、道路、防護林、排灌渠道、機井、抽水站、輸電線路等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全面規范,合理安排,以達到改善和提高農業條件,更大程度地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的根本目的,又要注重土地平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設施建設。土地平整工程的實施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利于田間機械化作業,有利于水土保持,滿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風要求,便于經營管理;田間道路工程的實施要從適應當地地形地貌條件出發,從方便農業生產與生活、有利于機械化耕作和節省道路占地等方面綜合考慮,按照“因地制宜、節約用地、方便運輸、合理布局”的原則進行布設;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實施應有利于改善農田周圍的生態環境,防止或減少自然災害,提高耕地生產能力,促進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加大資金投入,集中資金保重點。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應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自身所具有的綜合性、區域性和按照項目管理的優勢,主動搭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資金整合平臺,按照“規劃先行,統籌安排,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原則和“資金渠道不變,統一規劃,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思路,統籌相關涉農項目資金,加強部門和項目間的有機銜接,形成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巨大合力。

4、整合項目,綜合資源。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復雜,任重道遠,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以財政支農資金為引力,以縣區為整合平臺,以涉農項目為依托,堅持綜合開發的原則,堅持規模建設的原則,堅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則,通過建立政府牽頭、部門實施、科學選點、統籌規劃、整合項目、規模開發、綜合資源、分別利用、渠道不變、歸口申報、縣級負責、有序推進、整體驗收、各記其功的項目建設機制,有效整合涉農項目,綜合開發資源,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使之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亮點,結構調整、特色示范的亮點,科學發展、持續利用的亮點。

5、創新機制,處理解決好土地流轉等問題。高標準農田建設應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積極促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充分尊重項目區農民群眾的意愿,讓項目建設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各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應依托資源和產品比較優勢,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處理好糧食生產與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關系,做到藏糧于田。走出一條立足區域優勢和主導產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和改善生態環境,融入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之中。應正確處理適當提高標準與經濟適用的關系,探索適應市場機制要求的工程運行管護機制和各具特色的開發模式,確保國家投資效益的長期發揮。

6、加強管護利用。要堅持用科學的理念創新建立一種新型的管護機制。一是法律保護,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予以重點保護。二是明確管護主體及責任,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應建立統一的、規范的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永久性標志牌,標明工程的范圍、面積、主要設施及管護責任單位等。要辦理好移交手續,縣、鄉(鎮)、村層層簽訂管護責任書,落實責任人,建立高標準農田管護長效機制。三是推廣科學技術,搞好開發利用。在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大力推廣先進的、成熟的、品質優良的科研成果,堅持標準化生產,使改造后的農田實現優質高效。

結束語

當前,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的值得大家關注的話題,尤其作為國家有關政府部門,要制度實施管理制度,采用一切激勵性的、有利于農民切身利益的手段和措施,激發農民和管理者的工作熱情,讓我們的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在高素質人群的管理中,抓住機遇,大膽務實地改革創新,真正意義上實現我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的有效管理,實現基本農田的高產穩收。

參考文獻

篇(8)

二、明確目標。抓住重點

(一)總體目標

平均每年建設高產農田20萬畝,從年起5年內。投資3億元;平均每年改造低丘崗地10萬畝,投資2億元。年,建設高產農田100萬畝、改造低丘崗地50萬畝,總投入25億元。通過努力,逐步建成一批水利基礎設施配套、機械化程度高、生態環境優良、生產效益好、適應現代農業生產要求的高產農田,建成一批優質高效的綜合農業、林業板塊基地。

(二)主要內容

規整田塊,實施土地平整工程。方便機械化耕作,為發展特色農業和現代農業服務;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田間道路建設,提升道路通達度和建設標準,區域道路相通成網,有效地解決農產品運輸和農民出行的問題;改造低丘崗地,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耕則耕,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優化、生態環境美化、經濟效益最大化;歸并整治零散村莊,對村莊廢棄地和騰退宅基地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復墾還田,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統籌規劃。科學設計

各縣(市、區)要以全市高產農田建設規劃綱要為指導,各地要依據《省高產農田建設規劃》盡快編制我市高產農田建設規劃。市國土資源部門要在年月底前完成全市高產農田建設規劃綱要。完成本地區高產農田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編制高產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和進行項目規劃設計時,要堅持務實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按流域和水系科學布局,將水源、渠系、水利工程、農田結合在一起充分考慮區域內農業用水的供需平衡;要將土地平整與提高地力結合起來,搞好耕作層剝離回填與測土配方,提高耕地質量;要把田間路、生產路與“村村通”工程結合起來,解決農民群眾出行難、農業機械下田難等問題;要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骨干渠道建設、大中型泵站改造、水庫整險加固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旱澇保收;要把零散村莊整治與改水、改廁、改欄、建沼氣池、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結合起來,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條件;要把高產農田建設與訂單農業、特色農業結合起來,為農業產業化服務。

組織其它相關部門及鄉(鎮、辦事處)對轄區內低丘崗地資源進行調查摸底,各地要以國土資源部門為主。以鄉(鎮、辦事處)為單位開展普查,查清低丘崗地資源的區位、面積、權屬、自然條件、利用現狀、適宜用途及改造的主要障礙因素等情況,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相關數據庫。此基礎上,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因地制宜編制縣(市、區)低丘崗地改造規劃。低丘崗地改造規劃以縣(市、區)為單位,由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市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具體編制工作由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承擔。規劃要征求發展改革、林業、財政、農業、水利、環保等部門的意見。

四、整合資源。集中投入

保障高產農田建設和低丘崗地改造的持續開展是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一項長期任務。各級政府要為國土資源部門創造條件,形成穩定的資金投入渠道。預算安排必需的前期工作經費,積極支持申報項目,爭取上級投入。同時要鼓勵水利、農業、交通、林業、廣電、文化、體育、衛生等部門積極向上爭取相關項目資金。各部門項目資金按照其用途集中投入項目區用于相關內容建設,按照“渠道不變,管理不亂,各投其資,各計其功”辦法,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高產農田和改造低丘崗地。

五、嚴格制度。強化管理

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的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制等五項制度,要切實加強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項目建設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項目實施管理辦法和竣工驗收辦法的規定,徹底改變“重項目申報、輕實施管理”傾向;全面開展檢查驗收,對弄虛作假或不按進度和質量要求施工、違規違紀使用資金的項目要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包括停止項目施工、追回項目資金、限制以后項目申報等;對管理不力的單位要進行通報批評。

各地必須結合實際,要搞好工程的后期管護。工程完工后。因地制宜,發動群眾采取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管好用好工程設施,落實管護主體、管護人、管護方式、管護措施和管護經費,建立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高產農田建設和低丘崗地改造工程的最大效益和長遠效益。

六、加強領導。落實保障

篇(9)

東昌府區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主要類型有機井工程、小型泵站、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渠道、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等。全區各鄉鎮辦事處現共有灌溉機井14426眼,現除非宜井區外,機井總量已趨于飽和,但也存在著機井密度不均、分布不合理的問題。全區現有小型泵站(裝機小于1000kW)95處,主要分布在各支渠及斗渠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405萬畝。主要分布在張爐集、道口鋪、堂邑、閆寺等鄉鎮辦事處。

2 高效節水灌溉方面

為了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范圍內進行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大部署,提出到2020年率先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著力構筑現代水網,加快建設“旱能澆、澇能排”農田水利工程體系。2012年,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農業廳、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聯合行文,發出了《關于編制“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的通知》。我區按照上級文件精神要求,編制了《聊城市東昌府區“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2.1 規劃目標

力爭到2020年,全區建成有灌溉設施、有水源依托的農田101.6萬畝。全區耕地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的比例力爭達到100%。

2.2 規劃總體思路

規劃的總體思路為“三化”“六統一”。(“三化”是指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六統一”是指: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水源配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稽察驗收、統一管理體制、統一調度運行。)即將全區全部耕地合理劃分為自流灌區和提水灌區兩種不同類型灌區,分別進行灌區規劃設計。自流灌區通過對干、支、斗、農四級渠道實施襯砌,將水源送到田間地頭,實施灌溉;提水灌區,對1m3以上的輸水渠道實施襯砌,田間灌溉工程采用引黃灌區末端泵站提水固定管道輸水模式實施灌溉。通過對現有灌區的提升改造,使灌區覆蓋的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規劃目標,實現耕地灌區化。

2.3 主要建設內容

東昌府區“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11年-2020年發展泵站提水管道灌溉面積79.36萬畝,建設提水泵站401座,總裝機容量18045kW,鋪設管道5975.46km;新打配套機井4830眼,修復配套機井10722眼;襯砌渠道115條,襯砌長度493.8km;自流灌區設計灌溉面積9.9萬畝;建設噴灌面積2.2萬畝,微灌面積1.15萬畝;治理斗溝910公里,治理農溝2564公里,配套建筑物14325座。擴建塘壩443座;硬化道路429.29公里、素土道路240.69公里;2011-2013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

2.4 項目投資

東昌府區“旱能澆、老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總投資為260420.43萬元。

2.5 實施措施

篇(10)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農業開發辦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齊心協力,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全市農業綜合開發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連續幾年獲得全省先進,具體成效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爭項目爭資金成績斐然。從2006年至2010年,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共爭得上級財政資金4.17億元,較“十五”期間凈增1.99億元,增長91.3%。尤其是2010年,爭項目、爭資金實現了“兩大突破”:一是上級財政項目資金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1億元;二是新增開發縣實現突破性進展,縣被正式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此外,全省新增17個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中,我市就有5個,占29%。為此,市政府專門下發文件,通報表揚市農業開發辦爭項目、爭資金取得的突出成績。

2、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明顯改善。2006年以來,全市共改造中低產田42.74萬畝,治理生態小流域6.43萬畝,新建及擴建加固小型水庫54座,攔河壩42座,修建排灌站31座,修建機電井238眼,襯砌渠道682.05公里,新建和擴建小型蓄水工程3185座,修建機耕路584.15公里,改良土壤2.23萬畝。通過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項目區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3、推動各地主導產業迅速發展。一是按照財政資金建設公共設施的要求,從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技術推廣等多環節入手,走扶持主導產業發展與改善基礎設施并進的道路,抓好土地治理。二是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增強其輻射帶動作用,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通過近幾年的扶持,有力促進了我市糧食、生豬、麻雞、毛竹、白蓮、淮山、蜜桔、中藥材和水產等產業做大做強,推動了我市主導產業的發展。

4、項目管理更加嚴格規范。農業綜合開發借鑒世界銀行的先進經驗,實行資金和項目全過程統一管理。我市“根據效益選擇項目,以資金投入控制項目規模,按項目管理資金”,做到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按照計劃建。堅持資金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并在財政支農資金中創造性地實行縣級報賬制。項目建設實行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項目資金公示制、中期檢查和竣工驗收制、審計結算制、工程建后管護制、績效考核制等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嚴格規范、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5、促進干群關系和諧穩定。開發項目的實施,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到千家萬戶,項目區生產條件得到有力改善,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據統計,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比非項目區要高出近300元。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情進一步加深,政府威信進一步提高,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處處呈現出一片和諧穩定、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意義

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中央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對于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穩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從基本國情出發,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解決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是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而且對穩定世界糧食市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可以有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提高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做到藏糧于田,藏糧于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真正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中的支撐作用。

2、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農業綜合開發在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著力推進農田灌溉設施建設,有利于實現農田水利化;對土地進行平整,建立縱橫交錯的機耕路,有利于機械化作業;引導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進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只有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3、建設高標準農田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企盼。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在農村形成了一個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主體的留守人群,無論是技能還是體能,都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和農村勞動力短缺,成為制約農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瓶頸。建設高標準農田,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排灌尤其是機耕路的問題,機耕、機插、機收和運輸等問題也迎刃而解,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活中解脫出來,實現在家務農人員省心、外出務工人員放心和糧食增產增收的多贏目標。

三、突出重點,不斷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邁上新臺階

各地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要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把握好關鍵環節,力爭做到“五個確保”,推動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再上新水平、邁上新臺階。

1、科學規劃,確保建設實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首先要做到規劃先行,科學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中長期規劃和分年實施計劃,確定發展重點區域、制定分步實施方案、明確資金投向重點和主要建設內容。各縣(區)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認真編制2011--2015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并與縣域經濟發展規劃相銜接,尤其是要與市發改委、財政局、水利局、農業開發辦等七部門聯合編制的全市農田灌溉工程規劃相銜接,優先安排在灌溉水源有保障、渠系已配套的區域。

2、明確任務,確保工程質量。要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要求,依據國家農業開發辦下發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標準》嚴格實施項目。一要以田間灌溉支渠的開挖、襯砌、田間橋涵閘等建筑物的配套,以及一些小型水庫、塘壩、機電井的修建工程為重點,抓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二要以農田的土地平整、裁彎取直和機耕道工程實施為重點,抓好農田土地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三要以項目區內主要道路、溝渠兩側的適時、適地、適樹綠化為重點,抓好農田綠化工程建設。

3、健全制度,確保健康發展。各級農業綜合開發部門要樹立先進的管理理念,采取科學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在項目實施中,要全力推進更加嚴格的項目建設公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項目法人制,自覺接受上級部門和社會監督;在項目資金管理中,堅持“國家農發資金為導向,地方投資為補充,集體和群眾投資為主體”的原則,嚴格執行縣級報賬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此外,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不搞形象工程,切實提高項目建后管護水平。

4、創新機制,確保水平提升。一要創新投入機制,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統籌其他相關支農資金,形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合力;二要創新建設機制,改變傳統思維,更加注重農田改造后的有效利用,力求將改造后的農田建設成為優質高產的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和龍頭企業的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三要創新經營機制,認真謀劃治理后項目區土地的經營方式,可以采取各種農業合作社、股份制等適宜形式將農民組織起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生產效率。

5、加強宣傳,確保良好氛圍。近幾年來,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取得了有目共矚的成績,得到了省開發辦、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民群眾的充分肯定和贊揚。各地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宣傳工作,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做到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多種媒體互動,全面宣傳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好做法、好典型和好經驗,不斷擴大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效果和影響,切實把氛圍造濃、把聲勢做大,把干部群眾的參與熱情充分調動起來,齊心協力共同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攻堅戰。

四、加強領導,努力形成齊抓共管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強大合力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級政府關心支持,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尤其需要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的同志轉變作風,沉下身子,狠抓落實。

1、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區)要切實加強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全力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任務,完善工作責任制,層層落實計劃、項目、資金、管理等各個環節的任務和責任;要穩定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機構,充實人員力量,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并按省開發辦、省財政廳的有關要求足額落實專項經費;各級農業綜合開發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工作水平。

上一篇: 工會涉及的法律法規 下一篇: 醫療行業財務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AⅤ综合第一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