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7:12: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園景觀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公園作為一個休閑活動的中心,其內部景觀是按照總體規劃內容,在原有土地結構和規劃范圍內,進行細部環境的建設和改造,借以提升公園整體吸引力,滿足市民“休閑、健身、娛樂、享受”等需求。因此, 公園景觀不僅是建設空間及其內容,而應是體驗,即游客樂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實感受!公園景觀在強調功能分區、軟硬地面處理、植物配置和環境小品設置的同時,更要注重景觀的立意和主題的表達。只有注重立意才能形成主題鮮明的公園景觀,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 使人與景“交融”。 【1】
二、公園景觀的主要內容
(一)地形景觀
地形景觀自然的平地、土丘、丘陵、山巒、山峰、河湖、凹地、谷地及人工創造的各種地形,能反映出不同的風景主題,都可貫穿于公園設計中,用來創造不同的空間,成為園景的表現主題。【2】、
(二)植物景觀
植物景觀包括具有顯著觀賞特點的喬木、灌木、草本花卉等,或以其種類或以其樹形或以其色彩,形成品種、季相、群體、單體等風景主題。
(三)建筑景觀
建筑景觀即在公園中利用亭臺樓閣、廳堂軒榭、花架游廊、洞門景墻等建筑的風格和位置組合關系,創造良好的觀景點,形成景觀或景點主題。
(四)景觀小品
公園中的雕塑作品、水池噴泉、山石小品、圖騰華表、花壇瓶飾、造型燈具等等,常常具有畫龍點睛、出奇制勝的景觀效果。【3】
(五)歷史文化景觀
用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及典故等作公園景觀主題,可增加園林的文化內涵,產生深遠意義,通過游園還可使游人進行憑吊、學習歷史知識,達到教育、科普、愛國宣傳等目的。【4】
三、公園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異質性原則
景觀設計的異質性原則是在公園設計的過程中堅持多元化、多樣性,從而使景觀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實現景觀整體生產力的設計原則。
(二)地方性原則
1、地方性原則包含了在景觀設計時應適應自然地域性的因素,即規劃應順天應時,以當地的自然生態過程為依據,運用當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術,特別是注重地方性植物的運用。
2、地方性原則還包含了在景觀設計時應注重地方的人文特征即須尊重地方
特有的民俗、民情并在景觀設計中給予體現;景觀、建筑小品和構筑物的設計考慮到地方的審美習俗與使用習慣;注重園區內古跡和紀念性景觀的保護和再利用以及具有場所感的景觀開發;此外,在尊重地方傳統性的同時,不能忽視群眾對時尚游樂方式的需求。
(三)和諧、發展的原則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公園的景觀銜接問題。公園景觀的銜接要講求其自身的和諧性、人與動物及景觀之間的和諧性、景觀設計自身所反映的文明健康性,從而建立一個全方位銜接良好的和諧景觀,進而營造出一個人與動植物和平相處、共生共榮的和諧環境。
(四)整體性原則
根據系統論原理,系統的功能大于系統各部分功能的總和。在公園景觀設計中應通過分析基地特點,對森林景觀采取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的逐級規劃方法,創造整體協調、自然開敞的綠地系統。【5】
(五)以人為本的原則
人是景觀的主體,任何空間環境設計都應以人的需求為主,體現出對人的關懷,即把人性景觀規劃作為出發點。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景觀的規劃設計應適應變化的需求,根據當代人類的行為心理特征,自覺地為人類的發展尋求一個美好的、適宜生存的空間。
四、廣西貴港市南山公園基本情況
廣西貴港市南山公園位于貴港市中心城區以南5公里,是以“石室虛曠,巖穴幽奇”而聞名的公園景區,其公園景觀主要由四周山峰圍合而成,園內有天然湖、人工湖,文化景觀主要是園內的西江沿岸佛教圣地―南山寺。
近年來,在南山公園內對自然環境的人為破壞相當嚴重,如破壞植被、開山采石、挖沙取土、破壞水系等現象時有發生,并且公園里的原有設施也已不能適應現代旅游的需要。為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日常休閑、游覽、休息、娛樂和文體活動的需要,根據公園景觀的主要內容及景觀設計原則,相關部門對南山公園的景觀進行了詳細的規劃。結合其園區的規劃,淺析一下類似的公園景區的景觀設計的元素以及一些基本的造景方法。
五、結合南山公園淺析公園景觀設計策略
(一)公園景觀基本要素的設計
1、地形設計
貴港南山公園在地形上,四周有喀斯特巖溶地貌的小山峰圍合,如屏風山、蓮花山、獅頭山等,中部有天然的湖泊。總所周知,地形是造園的基礎,是公園景區的骨架,包括平地、坡地、山地、水體等。它是一種對自然的模仿,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態和特點。【6】所以南山公園在景觀設計上從生態意識上利用并保護好這一山一水,并力圖還原被破壞的綠化植被,創造宜人的景
觀環境。目前的公園設計還應注意所謂微地形的處理。緩坡草地、草坪為廣大群眾所接受。起伏的微地形,不僅創造出優美、細膩的景觀,同時利用地形排水,節省土地,適宜開展各項活動。【7】微地形上,南山公園在山腳下,湖泊周圍大面積植草,使整個園區“綠意滿園”。
2、景觀銜接
一方面,景觀銜接是空間的銜接,即映入眼簾的景色畫面的連續性,即隨著駐足點的移動變化,在視覺可見區域里的景物能夠構成美麗的畫面,無論在哪里駐足,畫面都是連貫的、無遺漏的、都是沒有缺憾的美麗景觀。另一方面,景觀銜接是時間上的銜接,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景觀與景觀之間相互不發生損耗,能夠健康發展,活力不減;以及隨著四季的變化,景觀的可觀性不減。此外,景觀的銜接也是景觀的連續性,不露瑕疵,在續、擴建時,還表現為與原有景觀的協調和融合性。在景觀銜接方面,南山公園在其規劃面積中劃分為五大園區:佛教文化園、山水休閑園、民俗風情園、主題娛樂園、植物文化園,五大園區各有側重特色,但又相互依存,不分彼此,使游客進園后目不暇接,一步一景。主題園之間以水泥步道、按摩鵝卵石步道、草坪等互通銜接,主題內容不同,但又渾然一體。
3、景觀設計
(1)硬質景觀設計
硬質景觀即采用硬質材料設計的景觀要素,例如公園中的地面設計,公
園地面設計通過色彩、材料、質感、造型等種種因素,結合相應的場所、環境、文化等要素,與植物、山水、建筑等統一起來進行綜合設計,給人們帶來不同的環境景觀感受。【8】硬質景觀部分平面形式對于園林總體形態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們可以是規則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它們的存在構成了園林道路中組織空間、引導瀏覽、交通聯系、散步休息及園林風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就是形態明確,邊界清晰,易表現幾何圖案。且隨著鋪裝材料的多樣化,質感色彩越來越豐富,發展潛力大,養護費用低,容易形成連續的景觀圖案,因而對一個全面的設計師來說,硬質景觀是值得著重花精力設計的園林要素。在硬質景觀上,南山公園考慮了以下幾方面:首先,在出入口設置規劃:綜合考慮公園周
邊關系及城市道路規劃,結合現狀,將公園規劃四個大門―東、南、西、北四個
入口,其中南門為重點,設置集散廣場以及大型生態停車場。其次,交通道路分級及材料選擇:一級為公園主干道,聯接主要入口并圍合個功能區,二級為電瓶車道及一般性游覽道路,三級路為游園小道,另外考慮到殘疾人的需要,應考慮殘疾人坡道及盲道。
(2)軟質景觀
主要指植物,園林植物種類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構成。木本植物有觀花、觀葉、觀果、觀枝干的各種喬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植物是園林設計中有生命的題材,它們會隨時間的變化而呈現不同面貌,植物的四季景觀,本身的形態、色彩、芳香、習性等都是園林造景的題材。而且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適合生長的植物種類也有差別,因此容易體現公園的地方性。
(3)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是當代公園景觀中最富活力和表現力的因素,在園林中既能美化環境,豐富園趣,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動的方便,又能使游人從中獲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在目前的公園設計中,建筑小品日趨多樣,中國傳統園林中有雕塑、假山、壁畫、摩崖石刻等,西方傳統園林中也有雕像、噴泉等,現代的西方設計師更是將當代藝術的創作靈感伸入了公園小品設計,其作品妙趣橫生。非寫實性、反唯美性、非敘述性等異彩紛呈的現象不僅為現代園林設計的發展提供了設計靈感的豐富來源和審美旨趣上的某種傾向,同時也為園林設計的實踐提供了大量豐富而具有啟發意義的藝術思維和藝術形式語言。
結合南山公園要展現的“福壽文化”,公園里設置了如:全國最大的石龜,最大的銅鑄佛手,長壽橋等一系列能對公園主題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建筑小品,也建設了如水上曲橋、漁人碼頭、陽光沙灘等體驗休閑小品,便于游人親水、戲水。
(二)公園景觀造景基本方法
1、植物造景方面
(1)在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要堅持系統性。首先,根據系統論原理,系統的功能大于系統各部分功能的總和。在設計中改變以往植物景觀設計中拼拼湊湊,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對植物景觀采取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的逐級規劃方法,創造整體協調、自然開敞的植物造景。喬木、灌木、草坪組成的植物群落生態效益極其顯著,因此在公園植物造景中應遵循植物多樣性原則,實行喬、灌、花、地被相結合,多層次,多品種搭配。
其次,公園內的植物配置也應根據分區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植物搭配。兒童活動區的植物配置要求色彩較為絢麗,層次應適宜,不能太陰閉;老年活動區則要求配置較為茂密的植物,創造一個寧靜的休閑空間;體育活動區的植物配置則應達到開朗通透的效果,滿足體育運動的需要;而文化娛樂區的各種建筑物較為密集,因此應配置能美化襯托建筑、營造文化教育活動和娛樂氛圍的植物。【9】貴港市南山公園除了原有的木麻黃、龍眼、荔枝、馬尾松、榕樹,在幾座山峰的山腳種植大面積的勒杜鵑、朱槿等觀花植物,形成豐富多彩的植物群落景觀。
(2)在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必須符合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在樹種選擇及景觀營造時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氣氛,突出當地的特色。城市公園具有藝術品的特征,植物的時代性并不是很強,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銜接現代與古典園林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景觀,同樣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觀。因為南山公園內的南山寺是西江沿岸的佛教圣地,所以在園區里面增加了菩提、鳳鸞等與佛教文化有關的植物,以此來渲染佛教重地莊嚴的氣氛,讓游人在其中有種寧靜安詳的感覺。
(3)在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還必須實現科學的植物種植,所謂科學性除了滿足植物的生理生態需要、場地功能需要和視覺景觀需求以外,還必須對植物造景的效果進行預見。即在現實的景觀規劃與植物造景中,應考慮到種植地的立地條件、小氣候、干擾等對植物本身的影響,提高植物生長率,使其造景效果能很好地表現出來。【10】
2、區域空間方面
公園景觀設計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歷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條件,使各個空間相互滲透、和諧統一。可利用地形、植物、假山臺地在入口或轉角處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中逐漸放開,到達開闊空間。另外,還應大力提倡和發展水體綠化、立體綠化,增加綠量,創造公園新空間。參照區域空間方面要求,為了能給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觀賞、活動的空間,達到步移景換的效果,南山將功能區的區域空間規劃概括為:“重游樂,多項目,慎造池,巧理水,廣造綠,精創景,尊傳統,賦新意”, 【11】這幾條很好的闡釋了南山公園在融合園內景觀要素的主旨。
3、紀念性景觀方面
對于紀念性的景觀,因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應當將紀念性景觀作為重點來設計,在考慮該景觀環境的保留或者做舊處理前提下有機的結合到新增景觀的設計之中。
4、公園設施方面
公園設施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讓游客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即景觀在被觀賞的同時,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觸的機會,充分調動人們參與其中,放松心情,愉悅心靈,這樣也正體現了城市公園的重要作用。南山公園在主題娛樂園里,布置了各種兒童主題游樂設施、戶外玩具以及流米洞故事、浮雕和表演舞臺、茶樓休息亭,將其拓展為兒童游樂園、文化活動等多樣性的主題娛樂園。在規劃中,強調將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的有機結合,設置未來的世界科技游弋館,用科技文明將微觀的世界、星際天空呈現在現實生活中,以達到啟示人們,教育人們,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
五、結語
公園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窗口,也是城市綠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景觀的設計,應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堅持五大基本原則,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科學建設,促進公園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龍輝,陳偉新.河源市九和溫泉旅游度假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J].廣東園林.2005(12)
[2]劉福智.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黃東兵.園林綠地規劃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趙建明.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5]鄧毅.城市生態公園規劃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6]戰國強,許文安,韋強.試論城郊型森林公園的規劃設計[J].廣東園林.2005(5):21-24
[7]劉純清. 因地制宜,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要求全國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工作[J].園林科技.2006(04):103
[8]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人類設計是體現一定時期人們對審美、道德、歷史文化以及倫理情感因素的行為活動。唯物主義論稱之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類的意識、情感和文化必須要通過一定的物質形式來體現,而人類設計作為人類生活方式的載體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人類精神的表達,這可稱之為人類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構成了人與設計作品的互相聯系的關系,物化和人化是統一結合體,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4]我們從這個層面也應該明白設計中的人性化是人類自身就擁有的特質,而不是空穴來風。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只是將人化和物化有機相融合,達到人與物融為一體的過程,即所講的人性化景觀設計過程。古時也有天人合一之說,從辯證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遵循人性化的理念,達到人與景觀統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安全性與實用性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廣大的市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園景觀環境,為人們營造一個充滿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滿足人們需求的設計作品。如果景觀設計過程中未將人性化理念作為設計思路,而是沿著傳統的公園景觀設計理念和方式進行設計,過多的束縛思想將難以給人們打造具有時代氣息和人文氣息的公園景觀作品,難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換句話說,這樣的設計作品只不過是現代城市建筑中的擺設品而已,毫無實際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應嚴格從人性化的角度考慮設計內容,比如,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設計結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盡可能地在城市公園的構造物中少設帶有尖銳棱角的景觀物體,臺階高程盡可能地低,這樣的設計思路主要是為老人和兒童著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證。這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也是關鍵要求,如果做不到這點,即使公園景觀裝點的華麗無比,也談不上人性化設計。
1.3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脈傳承
城市公園景觀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說不同區域的人文風情、生活習慣和不同對城市公園景觀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作為設計者應充分認識到地域文脈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區域城市的公園景觀采取不同的設計思路,將各個地域的文脈得以體現和傳承。具體分析,作為公園景觀設計者在景觀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們普遍對事物的認知存在相似性,歷史遺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發他們相似的情感共鳴,勾起他們相同的回憶,因此在景觀設計中應注重將多數人認同的景觀事物融合到設計作品中。第二,在景觀設計中應深度發掘該城市的歷史文化,將最具該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設計中,使設計作品具有較強的識別性和唯一新,將城市的歷史文化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公園景觀使用者享用者因處于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景觀環境中倍感自豪和榮耀,提高使用者對公園景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只有深刻認識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將最有地域特征的體現城市文化底蘊的元素深挖出來并融合到設計中,才能創作出優秀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精品。
1.4“綠色”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隨著人們保護環境、珍惜資源意識的不斷提高,作為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者應將“綠色”、環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堅持走人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達到設計出的城市公園景觀作品既能滿足當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發展需求造成影響的效果,使人、環境及社會的發展達到和諧統一。
中圖分類號:[TU985.1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以及對生活享受意識的增強,又由于現代化生活的快節奏,又使人們在體力上,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壓力,他們尤其需要通過某種途徑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城市公園作為人們活動的理想場所,同時又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人們休憩娛樂的場所,因此,必須重視公園景觀設計與規劃,才能更好的促進城市公園的可持續性發展,筆者結合實踐來探討自己對城市公園設計的思考。
一、公園景觀設計理念思考
1、當前公園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1)盲目追求“檔次”
公園設計方面太過于追求檔次,尤其是對于大城市的公園設計,似乎成了“比美的競賽”。而筆者認為對于公園景觀設計,應該考慮場所在整個城市環境系統中的位置,但對于精品景觀的創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檔次”,更多的景觀要我們用平常的心態去認真思考和對待。
(2)對原生態的考慮不夠
公園設計本來就是一種綠色環境體現的載體,其應當更多地注重生態環境的設計體現,因此公園景觀設計中,應盡可能地采取原生態設計。
(3)對人的需要和人性的關注不夠
城市公園設計的目的就是讓人獲得心靈釋放的地方,讓工作壓力的心情得到緩解,因此公園設計應當注重人的存在。設計之前,我們應考慮一下自己對未來的景觀將給人們提供一種什么樣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遵循的理念
筆者通過實踐,分析了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當遵循以下的設計理念為基礎:
(1)、生態可持續性
保持場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態基礎,加以保護性改造,通過河涌、河岸、公園的不同水生態設計,形成一個自我凈化系統;整體規劃河涌網絡縱貫整個區域,保持公園整體生態廊道的連通。通過設計有生態綠島,具有家具抽象符號和長度標聽環形單車徑及散步跑步徑,穿行于綠色生態景觀空間。同時,在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必須整合地塊周邊生態系統,完善生態自我修復,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環境。
(2)、城市的互補作用
城市公園作為日后發展居住區的一個重要輔助設施,通過設計一個全開放的公共綠地,營造山丘、樹林、河流、淺灘、濕地不同要素組合而成的自然環境,與居住小區內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補作用,為都市生活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
(3)、超前意識
公園設計中導入安全避難防災理念,預留大片開放空間,作為緊急避難場所為大量人群提供庇護。
二、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手法
1、景觀設計原則提出
針對上述對公園景觀園林設計存在的普遍問題現象,筆者認為公園景觀設計可考慮從以下設計思路入手:
(1)同步規劃原則。建設單位在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時,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應將園林景觀規劃同步規劃,以達到園林、建筑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2)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原則。園林景觀設計必須以創造優美宜人的綠色環境為宗旨,充分滿足人的需求和審美取向。園林綠地要體現可融入性和可參與性。發揮好園林給人庇蔭、歡愉啟迪,陶冶性情,慰藉心靈的作用。
(3)生態優先原則。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在設計中尊重物種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目標。
(4)因地制宜,體現地方特色原則。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護濕地和自然水系,減少填挖土方,公園、綠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遺韻和歷史信息,保護如古樹、大樹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綠地設計要從城市的自然環境、地域特征等出發。將城市歷史文脈融入園林綠地設計中,突出地方園林特色。根據城市的自然環境、物候和地域特點,選擇合適的綠化樹種,注重開發和利用鄉土樹種,適當利用經引種馴化后適生的新優外來品種,豐富植物種類。
(5)植物造景原則。運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態美、風韻美、多樣化等特征,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構圖中,呈現季相的動態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提高生態效益。
(6)整體協調原則。構景要素協調,園林綠地與周邊環境及整個綠地系統的協調。園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體量、尺度、色彩、質地上必須服從環境需要,與其他景物協調統一,園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烘托對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手法
(1)、公園區域空間設計
創造“以人為本”的區域空間對于公園設計相當重要,設計時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歷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條件,充分發揮本地藝術優勢,使各個空間相互滲透、和諧統一。在公園的建設中,景觀空間的設計應該動、靜結合,開閉相間。營造多層次的立體綠色景觀活動空間。利用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樹木花草,花壇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觀呈現出多樣性,達到生態化,功能化、景觀化、便捷化多樣化。對于公園內的開敞空間較大處,可適當做些地形處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這樣更能豐富景觀層次。
(2)、植物造景設計
植物在公園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設計手法顯得相當重要。根據設計實踐效果來看,公園綠地內部用地比例根據用地類型和用地面積確定,在公園景觀設計過程中,對于植物造景的最終原則是根據功能、藝術構圖及生物學特性要求的完美結合,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充分發揮植物的特性構成美景,為公園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鄉土樹種為主,疏密適當,高低錯落,形成一定的層次感;色彩豐富,主要以常綠樹種作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進行搭配。盡量避免地面,廣泛進行垂直綠化以及各種灌木和草本類花卉加以點綴,使廠區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并適當安置園林小品,小品設計力求在造型、顏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與建筑相適應。
3、公園設施設計
公園設施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讓游客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即景觀在被觀賞的同時,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觸的機會,充分調動人們參與其中,放松心情,愉悅心靈,這樣也正體現了城市公園的重要作用。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公園的開放性特征,公園的邊界與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過渡,甚至圍墻都可以取消,這樣公園與其它空間將會直接接觸,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延伸,這樣就為公園的參與性提供了又一種可能。
4、人的參與性
公園的設計,強化每一塊區域的特定功能,創造多樣化的休閑、娛樂、運動場地,來滿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共生”的設計理念。為此對于設計水嘻游樂的,應凸顯大水面,體現水的靈動,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親水性。強化水面的視覺效果,給人視覺上帶來沖擊力。營造連續、動感、自然的水岸線,呈現“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畫卷。
結束語
筆者通過分析當前公園景觀設計方面的不足,明確公園景觀設計目標,提出公園景觀設計應遵循生態學、以人為本和美學原則,同時探討公園景觀設計手法,旨在能為公園景觀設計提供有價值參考。
參考文獻:
2.城市化生態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的類型與原則
第一種是原生植物景觀,原生植物景觀強調的是生活在自然條件下的植物,通過園林設計將原生植物安排在特定的位置,因為原生植物的存活幾率一般會超過在人工養植的條件下的的植物,就比如公園中的一些原始林子,他們的生存方式就較為簡單;第二種是人工植物景觀,這種景觀指的是,由于現代化建筑過于發達,是很多原生植物逐漸減少,資源變得匱乏,由此,對于一些植物的模仿自然地一些因素進行人工設計,建造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植物景觀,在這種人工景觀中的植物幾乎全都來源于人工種植;第三種是自然恢復景觀,自然恢復的景觀以原生植物為基礎,結合人工植物,對于當地的環境進行恢復,有效地為植物生長提供了空間。除此之外,在進行生態公園景觀設計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生態化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其一,以“綠”為核心,這個綠是建立在綠色的植物基礎上的,“綠”字代表陽光、健康、和諧,無論是對于生態、社會、經濟、這種“綠”都會產生一定的效益;其二,各種性質相互結合,包括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科學性等方面,由于現代我們的生活的發展腳步太快了,人們很難找到靜謐、舒適的環境去放松自己,尋找靈感,這種陶淑娟道外區園林綠化管理辦公室黑龍江哈爾濱150000生態化的景觀設計就能夠保證讓人們有回歸自然的感覺,在景觀設計中要時刻考慮地理氣候、土壤條件、降雨量風外界環境因素,利用科學的設計原理來滿足人們對于生態公園的需求;其三,對植物的情況進行詳細的的檢查,在進行設計前,一定要對該地區的植物進行健康狀況的檢測,竟可能的保留原有植物;其四,充分結合景觀生態美的理念,營造公園植物的和諧氛圍,在城市生態化公園景觀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是現各個植物形態的協調性和統一性,還要考慮整個形式上的布局。除此之外,還要展現植物的生機感,體現出自然環境的活力,給整個設計增添了節奏感與律動性。
3.城市化生態公園的景觀設計方法
生態植物景觀公園主要之以植物為主打,人工的相關設施作為輔助,建造有沒宜人景象。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植物的不通過色彩進行搭配,還要滿足植物的生長要求,將景色與建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設計者想要的效果。設計過程中可以利用時序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韻味,植物的萬千變化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不但讓人們感受到四季的明顯變化,還豐富了整體畫面;利用植物景觀塑造詩境,從古到今,美麗的植物都會給世人帶來無數的創作靈感,留下許多優美的篇章,讓后人有了無限的遐想空間;再就是可以利用植物景觀來改善生態環境,植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性,對于凈化空氣起著很大的作用,只要植物能夠合理的進行配置,就能夠達到很好的凈化作用;植物與個建筑相結合,在公園里有植物必定會有真山、假山的陪伴,湖泊的映襯,使各個部分相輔相成。
4.城市化生態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的重要意義
具有一定的環境效益,生態公園的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環境,植物除了能夠凈化自身還能夠吸取周圍的二氧化碳,通過自身的作用調節身邊的水體、土壤、空氣的質量;其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一定程度上凸顯城市的特性,另一方面使周圍居民的的舒適指數提高了,成為居民休息上班族放松的良好環境。
對于沿海城市來說,濱海空間能體現沿海城市空間特色的一個重要的載體,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濱海地區也成為商業開發價值的黃金地段。隨著濱海城市的迅速發展,以海洋為背景,供人們休閑、娛樂、游覽的海濱公園也迅速的建設起來。海濱公園位于海路交界的敏感區域,在建設的時候要考慮海洋與陸地的更好過渡,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建設,同時如何做好海洋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是海濱公園建設成為以游覽、景觀、生態為一體的區域。
一、區位優勢
靈山灣海濱公園位于青島的西海岸,瀕臨黃海,遠離工業區,西靠膠南市政府新行政大樓及規劃建設的綜合服務區、國家森林公園、大珠山風景區及國家級旅游景點瑯琊臺相連,是青島旅游度假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膠州灣的阻隔,過去幾十年,青島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東海岸,而西海岸去沒有得到很大的開發,青島的東西海岸開發程度相差懸殊非常大。2011年,隨著膠州灣海底隧道與跨海大橋相繼開通,大大縮短了東海岸與西海岸的距離,東海岸的經濟與旅游逐漸的西移,所以對西海岸的城市水平也應該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現狀特點及存在的只要問題
(一)地形及水體。
地勢較為平緩,北高南低,向海洋遞減,東臨小豬山,且與靈山島隔海相望。海水浴場沙平面廣、沙細水凈,風浪較小,無暗礁漩渦,適宜開展海上體育、休閑娛樂活動,是進行海水浴、日光浴、游覽的好地方。
(二)建筑。
目前十幾家星級酒店會所入駐濱海公園,并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目的就是為了打造一個現在服務業中心,為商務會展、餐飲、旅游度假、休閑娛樂提供了優質的場所。
(三)植被。
海濱公園因為靠近海邊,所以對植被的要求很難高,要抗風沙,耐鹽堿的植被,如羅漢松、刺槐、黑松等。目前海濱公園存在的植被較少,只要以羅漢松為主,品種較少,綠地系統及不完整,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缺乏層次性。
(四)構造物及其他。
公園內的構筑物及服務設施都很貧乏。公園內只有一個半徑為六米的帶有白色拉膜的小型廣場,相對與整個廣場來說,比例太小且沒有什么代表性。在海水浴場后方式一個寬為3米的石質棧道,人們站在棧道上可以更好的觀察海景。公園的海水浴室、供人們休息座椅也都很少,公園目前的設計沒有更好的考慮以人為本的要素。
三、濱海公園設計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在景觀設計中,整體規劃是重點。應該以整體性來研究景觀結構、功能之間的關系。設計中首先根據海濱公園的性質確立景觀游覽的主要軸線,以軸線為主,根據當地的地形條件、文化特點進行景觀的劃分,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協調,在突出個性的同時,做到主次分明。同時在設計中應該考慮公園的用地、生態、公園之外景觀的關系、海岸線的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保護、海濱景觀到城市色彩的過渡等,這都是在整體設計中應該考慮到問題。
(二)自然性原則。
海岸線本身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對于城市來說,沿海自然景觀對于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價值。所以在規劃設計時,要保持自然完整性、保護海洋資源的原則貫徹全局。海濱公園與其他公園最大區別就是因為靠近海洋,大海、沙灘、陽光這些自然因素是人們來海濱公園娛樂休閑的重要因素。在景觀設計上可以強調自然環境的維護,注重對自然景觀的利用,在盡量破壞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建設人文景觀,使大自然與人類達到和諧統一。
(三) 地域性原則。
對于海岸景觀來說,海是面,岸是帶,建筑是海岸背景的輪廓線,文化是海岸景觀的靈魂。我們在設計中,要根據當地的地理地貌、文化風俗來進行濱海景觀與建筑的設計,因地制宜。在設計中,可以設計符合當地文化的景觀小品雕塑,成為濱海景觀標志性景觀。
(四)功能多樣性原則。
在濱海景觀設計中,根據功能的不同需要可以劃分成不同區域,如餐飲娛樂區、運動區、賓館住宿區、停車區、中心沙灘公園區、親水區等,滿足人們休閑娛樂需求。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功能劃分。
靈山灣濱海景觀公園主要是以休閑、娛樂、運動、餐飲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所以在功能劃分上,根據不同的需求,結合當地地形地貌可以將公園劃分成酒店住宿區、主題樂園區、餐飲服務區、沙灘休閑區、游艇娛樂區,通過各級道路將各個功能連接起來。同時在某些功能區域外海岸線建設了碼頭棧橋,也可以通過快艇、油輪等水路方式加強功能間的聯系。
(二)建筑設計。
在建筑建設方面,應該考慮建筑的高度,靠近海洋的部分應該以底層建筑為主,隨著建筑的后退而建筑高度逐漸升高,使建筑具有層次性,避免阻擋人們觀山觀海的視線,從而保證視線的開闊性。在建筑風格設計上,也要盡量與海洋特色相一致,比如悉尼歌劇院,無論是在建筑的造型還是色彩的選擇上,都完美的將建筑融入到大海之中。
(三)道路設計。
在道路組織上,相對于濱海景觀來說,主要的景觀道路基本上是與海岸線平行的,道路布置時,也要根據地形使道路與海岸線時離時合,增加觀景的趣聞性,在道路主要節點地區,可以擴展觀景平臺或小型風雨亭,方面人們駐足觀賞。主要觀景步道不宜太寬,3~4米為宜,設計時盡量不要破壞當地的地面生態環境。在設計木棧道寬度以1.5~2.5為宜,同時要注意進行防腐處理,抵制海巖潮水的侵蝕。
(四) 標志性景觀設計。
城市地標往往是人們對某一地區最直接的印象,這些標志通過其規律和形式給人們提供了記憶的意向,從而形成特色的環境。同樣,在靈山灣公園景觀設計上也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地標,如廣場設計、音樂噴泉、雕塑小品等,在設計上,同時也要兼顧海洋文化,例如大連的星海廣場、青島的石老人、棧橋、五四廣場等,它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地標。在公園內可以建立觀海廣場,設置魚蝦蟹蚌等海洋雕塑小品,增加廣場的趣聞性,我們也可以將船只、漁具等作為元素,放大或重構作為廣場雕塑,可以使公園更加具有海洋的氣息。
(五)綠化景觀設計。
在植物景觀設計中,應選擇適合濱海景觀生長的耐風沙鹽堿的植物,也要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再現植物的自然交替規律,做到由草本植物到叢林植物的自然過渡,使景觀更有層次性,濱海植被景觀群落可以表現為:沙灘―堿蓬―中華補血草―蘆葦、白茅―黑松、刺槐等。發揮植物造景功能與組織功能。在選擇植物是,也應多選擇常綠植物,使冬季景觀色彩也能做到碧海藍天、金沙灘、綠樹紅瓦的完美融合。
(六)構筑物設計。
在構筑物設計上,要根據路段、區間、人流的特點,靈活安排安排座椅、垃圾桶、路燈、指示牌,它們可以作為識別向導、能凈化環境、為人們休息提供方便,在海水浴場應該設置更衣洗浴間。構筑物在外形色彩設計上與優美的海洋環境相融合,使它不僅僅為人們提供服務,更使它成為自然的點綴。
五、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海濱城市來說海濱公園的建設也越來越快。海濱公園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休息娛樂、回歸大自然、陶冶情操的戶外場所,而且海濱公園的開發也能促進城市發展,海濱公園的建設具有很大社會和經濟利益。本文以靈山灣海濱公園為例,對海濱公園區位優勢、現狀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做了闡述,提出了濱海公園設計的原則、對策及建議,這對海濱公園的建設和濱海景觀還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偉.城市濱海地區城市設計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5.
[2]劉瑩.城市濱海區空間形態分析[D].天津:天津大學,2004.
[3]程健華.城市濱海道路景觀塑造[J].規劃師, 2004.
Abstract: As societ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improve, in her spare time on the need for people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good place for rest and excursion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modern life gives strength and energy in tremendous pressure on, we need some way to find the balance, which is essential for daily entertainment, so the city will become a park landscape ideal to go b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its simple analysi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mpress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elements of design rather than a simple patchwork, improve urban park landscape in the heart of the people on issue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do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impression of
中圖分類號:G24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公園景觀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一部分,現今各式各樣的公園被建設起來。據數據統計,1989年全國的公園景觀數量只有30余處,但是經過著2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發展到了2500多個。幾乎每一個一、二線城市都會擁有一個或多個主題公園,現在三、四線城市也加大了對公園的建設力度,為的就是給市民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數量雖多,大部分由于經營狀況不佳,面臨倒閉。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很多公園在景觀建設設施等硬件上盲目的進行模仿,缺少文化性和創意性,這就使公園變成了一個簡單且粗糙的游樂園。
現代公園景觀的設計對于景觀的含義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景色、風景,而是要具有復雜的結構,更為深刻的內涵。其中包括技術層面和人為的理解與感知以及要有文化的內涵。下面我就如何對城市公園景觀建設進行簡單的探討。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方法
2.1硬件設施
對設施的設計要時刻考慮到能夠讓游客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其中,在被觀賞的同時發揮其更多的可觸機會,達到愉悅心情,放松精神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應考慮到公園景觀開放的特性,其邊界要與城市擁有良好的過渡,像有些公園就采用了把圍墻拆除與周邊環境直接接觸的方式,成為城市空間另一部分的延伸,達到了時刻與市民互動的目的。
2.2地域空間
制造地域空間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夠善于利用歷史、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同時還能充分的發揮本地優勢,使各空間做到和諧統一。在建設中,可利用地形、假山、動植物、建筑等來作入口或者是隔景的設施,可設計婉轉的通道,通過后可到達一個開闊的空間。如果存在小空間同時它們不能夠起到給公園提供成景和起不到以小襯大的作用時,就要考慮盡可能去減少這樣的閉塞空間。與此同時還要提倡發展綠化程度,增加綠化量,創造新空間。做到對不同功能區域的管理和劃分如停車場、公共休息處、服務區、住宿等等,要充分的考量當地的地形地貌,配合游覽的線路進行規劃。要求每一個區域要各有各的特色,使人們流連忘返。
2.3植物的合理應用
在建設過程中,植物造景是公園景觀設計的重要部分。在搭配中蘊含思想更是尤為的重要。植物本身時代特性不是很突出,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銜接現代與古代園林不同風格和時代的景觀特色,其中包括了像文化和地域所帶來的不同。說到配置的形式,主要有對植、孤植、樹林、花壇、草坪等,原則就是根據它們的不同功能及生物學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組合,做到充分發揮其作用,構成一個完美的美景,為整體增色。
2.4紀念景觀
可根據地方或地區的典型特點,使具有紀念價值的景觀在公園中有所體現,這樣既可以增添游覽的趣意,又能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所以紀念性的景觀也是要作為公園景觀建設的重點。對于那些要長期使用的紀念建筑要考慮人們對其依附的心理,做適當的保留或做舊處理。
2.5地標的設計
目前,大多數公園并不會給游客或者是休閑來的人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這與公園內缺乏地標式的設計有一定的關系。公園要想讓人有深刻的印象對其流連忘返就一定要有其特有的標志,如別具一格的建筑或者吉祥物。一般情況下,對地標的設計大多是體積和高度驚人,或是擁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其作用是要能夠表現公園的主題,具有可識別的特性,對人們可以起到一種導視的作用。
2.6節點的設計
節點主要是指公園出入口、分區出入口、景觀小品、道路交叉口等等。在這些節點的設計上首先要考慮是否和公園景觀設計相呼應,同時還要有其基本的功能如方便人們尋找和辨別方向等。同時要保證其與周圍的環境能夠很好的融合,起到點綴和引導的作用。
2.7路線規劃設計
坐到人車分流,方便游覽休息的同時做好步行與車行的交接。考慮到一些專用車輛的設置如:消防車、商品供應車、工程車、垃圾車等。對于地形和坡度的設計要首先考慮其是否有利于排水。同時在游園的路線上設置好休息的地點。
城市公園景觀具體案例設計分析
某一公園園址呈現長方形,面積約占600公頃。公園的設計規劃要求是以綠為主,充分發揮環境綠化的效益,滿足人們親近大自然的要求,同時擁有特色的喬木和花卉,構建一個適宜游覽和休息的環境。建筑空間上追求自然具有明快開朗的特點。整體的風格要有一定的歷史特點同時兼顧現代感。
根據上面公園景觀的建設設計要求,我們分別對需要注意的各個部分進行分析①主景區的入口處。此處最好采用以軸線對稱的布局,使花池樹池做到對稱的分布,再通過高大喬木的布置,使景區的入口顯得氣勢磅礴。對于地面的材質最好是要進行曲線型的鋪裝,用材質的多樣性來打破太過對稱的設置,滿足中國人的審美觀。②以水體為主景。設置自然的駁岸水池要有一些觀賞性質的假山,與水形成景觀的效果,隱藏在山水之間的亭臺和釣臺在滿足觀景需要的同時也能夠為人休息玩耍提供場所。沿著池邊坡道慢慢前行,看著太陽下泛動的波光、清雅的睡蓮和一葉葉扁舟,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③溪流湖泊。利用地形設置自然的山澗溪流和湖泊,高差要在4米以上,溝體蜿蜒曲折形成清潭碧波,在湖中有幾尾小魚在游動,溪邊無盡的林蔭給人一種安靜的空間,還能夠為人乘涼避暑。水聲和山石聲融為一體,仿佛沉浸在詩畫中一般。④廣場和健身的場地。最好把它們放置在公園整個空間的垂直高點上,緩慢且逐漸的向下移動,給人一種視線上的延伸感。要時刻牢記層次的變化,再用亭臺、樹池、走廊予以進行輔助,這樣就給人活動之余又有了停留休息觀賞美景的空間。⑤游戲區。此區適合在淺灘式的戲水池,這樣就更能具有一種活力,山水的畫面、池邊沙灘再加上兒童們之間的嬉戲游樂,豐富了整個造景色彩和立體的效果。如果再能夠使用木質的水車對整個景觀進行處理,就會更加地突出水的主題。⑥其他區域。像在住宅的單元間留出適當的空間,建一些供人娛樂、健身、休息的活動場所。利用各種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觀。⑦植物群組合與搭配。可采用山林的布置模式,以3-4個品種的高大喬木作為景觀區的骨架,再以6-7個品種的喬木作為景觀區的景觀樹種,再輔以多種類的喬灌花草,形成一個相對自然的植物群落。同時還要考慮到季節的因素,可將常綠的樹葉與落葉進行結合,觀花與賞葉相結合,再根據花果期進行合理安排,具有四季的變化會為整個公園景觀增色不少,如可采用短期景觀植物來達到設計的效果,把它們進行水平和垂直分布,在滿足要求的同時,取得相應的效益。
在景觀與建筑協調上,通過地勢高低變化和植物群落的不同,達到軟化硬線條的目的,使其能與景觀很好的融為一體,并能借助建筑的色調給整個空間色彩設計上訂立一個相對統一的基調,無處不體現自然和諧的主題,構成一個濃縮的大自然美景。
結束語
城市公園是一個向公眾開放的地方,經過一定專業設計規劃和藝術布局,使其能夠為人們提供休憩、娛樂和游覽的城市綠地。因此,城市中的公園又被形象的稱為“景觀建筑”。所以,加強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建設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我們的城市變的更為美好,更加適合生活與居住。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U985.1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山體公園具備獨特的山體特征,為公園的設計增加了想象的空間,也提高了本地的旅游價值,應當加以利用。山體公園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同時,也是人們休閑、游憩、娛樂,的重要場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還會推動當地經濟增長,提城市的影響力。
一、山體公園設計原則
1、低成本的設計原則
隨著節約型園林建設概念的提出,過去高成本的景觀已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提出低成本景觀設計,其應運而生既是對景觀行業社會經濟因素的思考,也是對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景觀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有效探索。同時,低成本景觀具有可操作性,可充分降低公園建成后的維護費用。
2、遵循生態化的設計原則
生態城市也是現代人所追求的一種城市發展的理念,遵循生態發展的規律,人與自然、人與城市才可以和諧相處。在進行山體公園設計過程中,也要根據生態化的原則來進行設計,在這一過程中,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針,讓山體公園景觀成為城市生態化發展的一個風向標。
3、原生景觀形態,減少人工雕琢
充分利用山體的原有景觀形態,設計要充分體現出山的氣魄和魅力, 突出自然生態的山地風貌,減少人工雕琢痕跡。人們追求的是蘊含著力量的山峰, 粗獷的山石和撒滿陽光的草地。設計盡力保留、恢復自然的痕跡, 將生態和野趣納入景觀區內。要注重生態多樣性,植物群落為綠化基本單元,采取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再現地帶性自然植物群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同時較好地維持景觀的相對穩定性。
4、遵循人性化的設計原則
體現人文關懷,山體景觀設計中,將人性化的設計放在了非常關鍵的位置,這也是城市發展理念的進步。在設計中,不僅是要解決交通的問題,還要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包括娛樂性質以及商業服務性質,所以,在空間的設計上要重視空間的維度,把握好具體部位尺度的大小,避免對人們的心理帶來一種壓迫的感覺,這樣就充分體現出了人性化的設計。
二、山體公園設計要素
山體公園設計要素主要包括:空間、景觀、道路、節點、視線等。下面分別從山體公園的視覺空間與景象特點、景觀空間組織、道路游線、人的心理需求幾方面來分析山體公園設計。
1、山體視覺空間與景象特點
根據山地的自然空間特點,在山體塑造上視覺空間也受其空間朝向的影響。從地形構造空間尺度特點看,不同的山位存在不同的視覺空間類型和景象特征。山位作為山地地形的要素之一,具有兩方面的特征。一是基本性,是山地中各種單一地表形狀的概括,有不可再分的特點;二是它具有直觀性,在山地環境中有很強的可識別性,容易被人們把握。
2、景觀空間組織
控制山體景觀空間層次主要有三個決定要素:山體制高點、山體景觀視線、山體輪廓線。山體公園的制高點一般位于凸地形的頂部,由于山頂面積的限制,無法滿足大量的觀光客,也不能建設大規模的建筑,因此需因地制宜的布置觀光建筑或構筑物,一般常見的有觀光塔、觀景亭、觀光臺等。因此,與空間組織緊密相關的是視線限制,在垂直面中,山地地形可影響可視目標和可視程度,可構成引人注目的透視線,同時創造出景觀序列和“景觀層次”,可以徹底屏蔽不悅的因素。山體輪廓線構成了景觀的背景層次,對人觀景時候的心理感受影響很大,以建筑輪廓線為主體的城市天際線,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3、游線道路組織
山地由于其特殊的地形,道路順應等高線布置方法不同,所獲得的道路類型也多種多樣,不同的地形空間道路的組織表現出山地道路組織的多樣性,帶給人們不同的游線道路體驗。
(1)順應地形:山地公園的園路是在與環境相互適應的過程中形成的,與地形的結合完全是順應自然的結果。它們的結合主要有兩種方式:順應等高線布置和垂直等高線布置。這兩種方式均體現了道路對環境尊重的基礎上與地形的緊密結合。
(2)立體性:由于公園基址的特殊地形條件,使得山體公園的園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同時進行,最終形成了多層次的交通系統,給人的游山賞景活動增加了多樣性線路的可能。
(3)多樣性:與平地公園的園路相比,山體公園的園路邊界更加豐富多樣,可以是坡地、堡坎、懸崖等,道路邊界不同可以造成園路不同的空間感受,即使在同一條園路上也能感受到空間的“曠”、“奧”變化。
4、山、公園與人的心理需求
公園是供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煉身體等活動,有較完善的設施和良好綠化環境的公共綠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造休憩場所、提高城市景觀和防災避險四大功能。公園是城市生態系統的核心,是不可代替的城市公共設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是城市投資環境的重要體現。山體公園以其特殊的地形優勢和天然的生態環境,吸引人們前去,對山體公園的設計做到更有效的保護山地資源、利用山地空間、并進一步開發拓展山地空間,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休憩場所,更多地接觸大自然。
三、山體公園的安全性設計
根據山體公園依山傍水、森林植被茂盛等特點,與山體相關安全因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自然災害,如地質災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洪和洪水災害,森林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二是人為災害,如火災等。一般山體公園出現的常見問題是地質災害,主要表現為: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防洪等。
1、滑坡是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滑動面作整體緩慢下滑的現象。滑坡的產生除土壤、巖石本身性質、強度、坡度、穩定性等因素外,還與土壤表面的植被、降雨強度及雨水侵蝕以及人為活動的干擾有直接關系。因此,在進行對山體滑坡的處理時,針對其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以防為主,防救結合。
2、崩塌是坡地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墜落的現象。它是一種突發性的災害,發生速度極快,破壞性很大。對于崩塌的防治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開有可能出現崩塌的地形;
2)在山地開發建設中,應盡量避免在陡急的山體或坡地進行大量的開挖,而破壞巖土體的自然結構的穩定;
3)對地表面穩定的巖土體,采取清挖、錨固或攔擋等加固工程措施。
3、泥石流是在暴雨或融雪后河溝中流動的攜帶有大量泥石團的泥流。對于泥石流的防治,首先應以預防為主,保護泥石流溝內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在溝道下游劃出危險區,嚴謹在危險區內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只要人類活動離開泥石流危險區,就不會受到大的災害損失。
四、結語
在城市空間的環境中,結合山體的設計要素,發掘具有與城市發展取得內在聯系的山體公園設計方法是建設城市公園可持續發展的良策。伴隨現今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良好的山體公園規劃設計理念帶給城市更多的內涵,使歷史與現代有著更多的交融與對話。
濕地(英文:wetland)是指常年積水和過濕的土地。濕地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濕地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環境之一。無數的動物,植物都是依靠濕地提供的水和初級生產力而生存。濕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獨有的、多功能的生態系統,它在全球生態平衡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濕地有著“地球之腎”的美名。
近年來由于濕地圍墾、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濕地環境污染、濕地水資源過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泥沙淤積、海岸侵蝕與破壞、城市建設與旅游業的盲目發展等不合理利用導致濕地生態系統退化,造成濕地面積縮小,水質下降、水資源減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樣性降低、濕地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因此,濕地保護問題逐漸受到世界各國科研人員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濕地公園建設就是保護濕地的一項重要舉措。濕地公園是保護濕地生態的重要環節,建設濕地公園是發揮濕地功能與效益的重要途徑[2]。
然而由于人們對濕地認識的局限以及景觀設計的理論與應用相脫節,而且濕地在我國還處于剛起步階段,人們對其的認識還不夠,科學理論還不夠完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理論,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園內自然形成的堤、島、淺灘等濕地地貌景觀特征不明顯甚至缺失[4],景觀硬質化導致水陸過渡空間的缺失;植物景觀的生物多樣性較低,沒有形成完整的濕地植物群落景觀[5];濕地公園景觀沒有考慮區域文化元素,與區域濕地文化脫節[6]。因此,在接下來我們要以可持續設計為原則,以濕地為主題,建立不同功能、風格及性質的景觀設施,將景觀生態學與生態旅游、自然保護有機結合,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1.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及構成要素
1.1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
城市濕地公園是指以濕地保護和恢復工程為基礎,以濕地的科普宣教、弘揚濕地文化、濕地功能利用等為主題,并建有一定規模的旅游休閑設施,可供人們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的生態型主題公園。
景觀指某地區或某種類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創造的景色森林景觀。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現代園林發展的一種形式。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是指以濕地為對象的景觀形式,是利用現代景觀建設與生態學原理,對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重建和恢復,藝術地再現自然濕地景觀,并為人們提供親近、感受、體驗自然的場所,是現代風景園林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濕地公園作為濕地生態保護與合理利用資源方式,濕地公園的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2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的構成要素
水體景觀、生物景觀和文化景觀是濕地公園景觀構成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響。
1.2.1 城市濕地水體景觀
在濕地公園景觀設計中,水體景觀是最重要的,濕地中近60%的景觀以水體景觀為主體。濕地水體景觀主要由濕地水域景觀、濕地岸帶景觀及近岸路域景觀三部分構成。水域景觀主要通過水深、流速、水質等水體性質來表現水體或靜或動、或緩或急、或碧波粼粼或洶涌澎湃的特點,形成如灘涂、沙洲、池塘、親水棧道、園橋等靜景以及溪澗、噴泉、飛瀑等動景。岸帶景觀是受水位、潮汐等影響形成的淺灘、沙洲和灘涂等景觀,以及不同的駁岸類型,如塊石駁岸、礫石緩坡駁岸、沙灘岸帶、植物岸帶等,展示或凹或凸、或曲或直、或虛或實、或連續或間斷的線性岸帶景觀[8-9]。近岸陸域景觀主要是指為方便游人觀賞的親水臺階、親水平臺、親水棧道等,組織游覽路線的近岸道路景觀(如汀步、園橋)和提升濕地意境的人造景觀小品等[3]。
1.2.2 城市濕地生物景觀
濕地公園內可展示的生物景觀主要包括濕地植物景觀和濕地動物景觀。濕地植物景觀主要是通過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配置來表現。根據濕地植物的形、干、枝、葉、花、果等觀賞要素,塑造不同季相特征的濕地植被景觀。如春賞鳶尾、荇菜花;夏觀荷花、鳳眼蓮;秋游香蒲、蘆葦蕩等。利用濕地植被的簇生、叢生、片生等分布特點,采用孤植、叢植、群植等配置方法構成遼闊、狹長、幽深、曲折等多種景觀形態,例如濕地植物迷宮、植物景觀雕塑等[6]。濕地動物景觀的主體主要由濕地水鳥、濕地昆蟲和觀賞魚類等組成。動物是濕地公園的可移動景觀,為濕地公園增添生機。根據濕地水鳥的生活規律,動觀其放飛、歸巢等場面,靜賞潛水的游禽、覓食的涉禽以及不同水鳥的環志特點。濕地中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蟲,能夠滿足游人對富有自然野趣的田園生活的向往。
1.2.3 城市濕地文化景觀
濕地文化景觀就是在濕地原有的生態特征下,體現區域的民俗傳統和風土人情等地方特色,體現濕地環境有的場景、意境[8]。濕地公園的人文景觀的構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人類利用濕地的各種生產方式所形成的漁獵文化、稻田文化、葦田文化,以及受此影響而形成的飲食文化、住宅文化、服飾文化等。(2)人類改造濕地所留下的印跡,如各種富有地域特色的古運河、古橋梁、堤壩、古建筑等水利工程和臨水建筑等硬質景觀。(3)與其他文化相交融形成的文化結晶,如與文學藝術交融形成的歷代文人墨客、王侯將相贊美濕地的詩詞歌賦,描繪濕地風情的書法字畫,受區域文化影響形成的母親河文化,山歌、舞蹈等民族文化和紀念憑吊的習俗文化,以及見證革命歷史的紅色文化等。
2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特點及原則
2.1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特點
濕地公園的自然屬性以及對環境保護和維護生態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使得濕地公園景觀設計與其他景觀設計相比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
(1)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場所的特殊性。它同以往的設計對象不同,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是以水為主體,以陸地為輔,絕大部分的觀賞景觀是在水面上或者灘涂沼澤地上營造出來。
(2)濕地生態的脆弱性。濕地公園本身就是為了保護濕地的生態系統,如果在建設過程中隨意引進外來物種,易造成生態系統的失衡,得不償失。因此在設計時要盡量遵守濕地原有動植物的食物鏈平衡法則。
(3)濕地景觀設計的延伸性和連貫性。濕地公園景觀的建立不僅需要考慮其本身的生態過程, 還必須考慮濕地與集水區域毗鄰海岸及陸地的復雜連帶關系。
2.2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的設計首先應該重點突出濕地景觀,同時還要盡量維持濕地的自然風貌, 為公眾創造一個零距離體驗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間。因此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生態優先原則 公園景觀設計應從濕地的蓄洪防旱、凈化污水和提供生物棲息地等生態功能出發,遵守自然規律,合理利用鄉土植物、土壤和其他自然資源,注重生態系統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維持,盡量做對環境破壞及影響最小的設計。
(2)以人為本原則 園內景觀應滿足人的親水特性,提供多種可直接欣賞水景的途徑,創造足夠的可參與、體驗的場所和機會,注重實現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全面感受水的魅力,應針對濕地公園水體的不可達性和濕地植物多以草本為主的局限性,注重營造公園空間、增加公園景觀的連接性以及適當配置喬木使游廊達到遮蔭的效果。
(3)美學原則 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創造美的享受、實現美的審美追求。濕地公園景觀要體現出立體美感,就要求設計師在空間比例、審美節奏、建筑色彩及植物配置等方面營造出形式美,形成富有特色藝術性的體系,并且充分利用這些物質材料的本質屬性,讓人們在情感上和身心上與景觀產生共鳴感。在具體的景觀設計上,要善于利用景觀美學創造形式美,既注重整體設計的共通感,又要著眼于局部;在周圍的建筑群、雕塑等設計上要體現出時代質感和傳統意境,既要有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又要敢于對現代西方藝術進行大膽嘗試,以營造融合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形式美感。
3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內容及方法
濕地公園功能分區大致分為:濕地保育區、功能展示區、濕地體驗區以及服務管理區等[9]。濕地保育區屬于原生態保護,環境容量相對較小,景觀建設內容較少。因此,濕地公園景觀設計主要集中在濕地體驗區和功能展示區以及服務管理區。
3.1 濕地體驗區景觀設計
濕地體驗區主要是公園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分布集中的區域,景觀設計主要通過地形改造、聯通水文等工程,來營造出淺灘、沼澤、溪流、噴泉、瀑布、河流片段等濕地景觀形態[10-11],從而讓人們體驗濕地獨特的水體景觀、濕地農耕文化、漁事等生產活動以及示范濕地合理利用。
3.2 濕地生態功能展示區景觀設計
濕地生態功能多樣、生態效益顯著[14],濕地公園景觀展示的生態功能主要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凈化水質環境等功能。因此在功能展示區可以通過構建表流濕地和垂直潛流濕地,通過配置具有凈化能力的植物,設置供游人出入的親水棧道,來達到維持濕地功能和為人類提供優美景觀的雙重效果,同時可以通過比較污水經過濕地前后的水質視覺效果,來展示濕地公園對水質的凈化功能。對于維持生物多樣展示的景觀設計,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配置鄉土物種,通過招引濕地鳥類、昆蟲來維持濕地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3.3 濕地公園服務設施景觀設計
濕地公園服務設施景觀屬于硬質景觀,是為了方便游人而設計的能夠烘托濕地自然景觀的建筑物、景觀小品等,便于游人能夠更好地組織游覽路線。主要有景亭、水榭、舫、園橋、游廊、木柵道以及景觀小品等[15-16]。
4 結語
城市濕地公園作為濕地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城市濕地公園在濕地保護管理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1]。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作為景觀設計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會、文化、經濟和環境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實現了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在整個景觀學各類設計中,是錯綜復雜、具有挑戰性的一門,它是多學科、多方面問題的體現,城市濕地公園景觀環境設計的可持續發展,能夠增強人與自然的可達性和親密性,最終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參考文獻:
[1]崔心紅.建設濕地園林,改善生態環境―――上海市濕地園林建設的探索[J].中國園林,2002,11(6):15-17.
[2]國家林業局.LY/T 1755―2008,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5.
[3]崔麗娟,王義飛,張曼胤,等.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規范探討[J].林業資源管理,2009,38(2):17-20.
[4]王薇,李傳奇.城市河流景觀設計之探析[J].水利學報,2003,34(8):117-121.
[5]張毅川,喬麗芳,陳亮明.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建設研究[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6,28(6):18-23.
[6]周建東,黃永高.我國城市濱水綠地生態規劃設計的內容與方法[J].城市規劃,2007,31(10):63-68.
[7]王思元,牛萌.濕地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以上海崇明島西沙濕地公園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34(7):137-140.
[8]但新球,駱林川.濕地公園規劃新理念及應用――以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為例[J].濕地科學與管理,2006,2(3):4-7.
[9]國家林業局.LY/T 1755―2008,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5.
[10]Mark T S, Heather C V, Steve W. Exploiting the attributes of regional ecosystems for landscape design: The rol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7,30(3): 201-205.
[11]呂詠,陳克林.國內外濕地保護與利用案例分析及其對鏡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的啟示[J].濕地科學,2006,4(4):268-273.
城市公園作為提供市民休憩的公共場所,不僅能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維系城市生態平衡、調節城市環境,而且促進城市人文活動的交流,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公園由原先的休憩、游覽、教育逐步偏重于人與自然的交流。為更好地順應城市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在滿足功能同時,應順應時代的變化,滿足居民日益豐富的需求。
一、城市公園定義
早期的城市公園是貴族私家花園的局部開放及公共化,即所謂的公共花園,他仍具有花園的性質。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起源于美國,19世紀50年代,紐約等美國的大城市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同時也面臨城市大擴張引發的環境問題,中央公園在此環境下應運而生,奧姆斯特德及沃克斯二人合作紐約中央花園,標志著城市公共活動空間景觀的到來。
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一種。它主要是規劃建設于城市范圍內的綠地,為居民提供日常的游覽、觀賞、休息保健和娛樂等活動,而且具有美化城市景觀面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和提高城市防災減災功能等作用。根據2002年頒布的《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城市公園綠地定義為“向公眾開放、以游憩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美化和防災等作用的綠地”。
回顧我國城市公園發展過程雖然不斷前進,但與世界發展水平比還是十分緩慢,這與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以及現代化城市建設的要求十分不協調,跟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城市公園建設水平的差距還是很大,主要表現為人均面積低、公園類型單一和公園的生態環境質量低等問題。
二、城市公園景觀的意義
城市公園以改善生態環境、創建城市景觀、豐富市民生活為目標,在組建城市公共生態生活空間的同時,兼具人文意義,是城市文化的載體,使城市重新換發文化活力;此外,城市公園擔當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功能,為城市的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等生物多樣性場所。城市公園的建設還可以提升城市經濟價值。城市與公園的結合可以提升城市的土地價值,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投資環境,優美的城市公園景觀可以使城市富有魅力和綜合競爭力。
三、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原則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是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在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3.1、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創造公園景觀, 應充分認識到人在公園中的主體地位和人與環境的雙向互動關系, 保證人與自然的健康發展和人與環境景觀的融合協調, 強調人在公園的主體地位。人是公園空間的主體, 任何景觀都應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 體現對人的關懷, 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營造優美的環境。
3.4、因地制宜原則
城市公園是城市文化的載體,設計中應尊重當地傳統文化。深度挖掘當地歷史、風俗等,吸取當地人的經驗,順應基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觀,達到與地方建設的協調。設計應就地取材, 當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 是設計生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3.3、安全實用原則
公園作為公共活動場地,景觀設計在實用基礎上,應盡量規避公共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休憩、賞景、集散、活動鋪裝場地內及周邊綠地種植設計,嚴禁選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設計中充分考慮公園的開放性特征,公園的邊界與城市的其他部分具有良好的過渡,使公園與其他空間直接接觸,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延伸,這樣就為公園的參與性提供有一種可能。
3.5、生態保護原則
城市生態環境是城市臉譜之一,城市生態保護是維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的基礎。景觀設計中應尊重自然、顯露自然。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綠化植被等要素構成城市的寶貴景觀資源。尊重并強化城市的自然景觀特征,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創造。
四、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手法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原則是指導城市公園整體定位的依據,景觀設計通過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科學的規劃,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域環境中,通過合理布局及各個功能空間進行具體打造。
4.1、空間規劃的有序布局
公園的布局形式多種多樣,但總的來說我認為可以歸納為三種形式: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般來講對建筑群附近及要求較高的園林種植類型采用規則式進行布置,便于人的活動;而在遠離建筑群的地區,自然式布置則較為常用。例如北京中山公園、廣東新會城鎮文化公園。在規劃中,在原有地形較為平坦,自然樹少,面積小以規則式為主。如果在原有地形起伏不平或丘陵、水面等地,面積較大以自然式為主。
4.2、合理功能的劃分
城市在園林設計時,首先要把握方向,結合現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準確定位;功能分區規劃要依照各區功能上的特殊要求、公園面積大小、周圍環境、自然條件(地形、土壤、水體、植被)、公園的性質、設施的安排等進行。綜合性文化休息公園的功能一般有:科學普及文化娛樂區,體育活動區,兒童活動區,游覽區(安靜休息區),公園管理區等。
4.3、景觀的互相滲透
各個不同功能區塊將公園劃分為零散活動空間,景觀設計上應注意各個空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硬質鋪裝或小品,吸引人的不斷探索,導引人向不同空間發散。在通過軟景植物將各個空間進行聯系與滲透。此外,除各個功能空間的相互滲透,景觀設計上應注意人工與生態環境的滲透,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4.4、良好的植物氛圍
植物作為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主體。植物運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城市公園的工程質量,及園林植物功能的發揮。合理有效的植物造景設計手法顯得相當重要。在設計中,應綜合運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園林植物素材,根據功能、藝術構圖及生物學特性要求的完美結合,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創造出與周圍環境相適宜、相協調的綠化空間。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色彩等自然因素構成美景,為公園添香增色。
4.5完善的配套設施
城市公園的配套設施以經濟適用為原則。在設計上應充分考慮人的參與性,選擇親人的尺度及適宜的材料。在布點上,結合人的活動需求,人流多的空間集中布置,過度性空間,按散點固定距離進行布置。
五、現代公園設計趨向
現代城市公園的發展是以環境和社會效益為前提推動發展的,環境效益凸顯其景觀的藝術觀賞性及生態效應;社會效益在考慮城市居民對公園功能的不同需求的同時,還綜合考慮環境的營造對周邊環境的溢價效應。在城市公園日趨凸顯其重要意義的今天,城市公園的建設,由當代的迫切需求,到如今的主動營造,爭取的城市溢價的發展。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也隨之面臨多重生態及社會因素的考慮,為公園設計提供更多可能及創造性生活方式的改變。
結語:城市公園是在城市變化中求發展,景觀設計不變的則是在滿足公園建設功能的基礎上營造自然、舒適、怡人的公共空間。最終目的都是為實現城市生活與生態環境的對話,達到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閑暇時間也不斷增多,由于現代化生活的快節奏,又使人們在體力上,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壓力,他們迫切需要通過某種途徑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娛樂活動便成為人們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現代化公園成為人們活動的理想場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園設計也應以人為永恒主題。游人的活動可以增加公園的總體藝術效果,并且成為公園景觀構成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1.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基本方法
1.1關于植物造景
在公園建設過程中,對于植物造景的運用仍然是公園景觀設計的最重要部分。在植物配置中蘊含了人的理想是顯得尤為重要的,城市公園具有藝術品的特征,植物的時代性并不是很強,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銜接現代與古典園林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景觀,同樣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觀。植物配置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孤植、對植、叢植、樹群、樹林、植籬、花壇、花境、草坪等,最終原則是根據功能、藝術構圖及生物學特性要求的完美結合,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充分發揮植物的特性構成美景,為公園添香增色。論文參考。
1.2關于區域空間
創造“以人為本”的區域空間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歷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條件,充分發揮本地藝術優勢,使各個空間相互滲透、和諧統一。在公園的建設中,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臺地在入口或轉角處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中逐漸放開,到達開闊空間;如果先前存在較多的不同于傳統公園的小空間,而這些小的空間又不能夠以小襯大、不能夠給整個公園提供成景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設計中充分考慮,應當盡可能的減少這樣的消極、閉塞空間的產生,使這些空間開朗化是設計的目的。另外,還應大力提倡和發展水體綠化、立體綠化,增加綠量,創造公園新空間。
1.3關于紀念性景觀
對于紀念性的景觀,因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了所在場所的精神體現,在建設過程中應當將紀念性景觀作為重點來設計。對于一些長期使用的環境和設施,要考慮到人們對其的依附心理,還是應當充分的考慮該景觀環境的保留或者做舊處理。
1.4關于公園設施
公園設施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讓游客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即景觀在被觀賞的同時,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觸的機會,充分調動人們參與其中,放松心情,愉悅心靈,這樣也正體現了城市公園的重要作用。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公園的開放性特征,公園的邊界與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過渡,甚至圍墻都可以取消,這樣公園與其它空間將會直接接觸,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延伸,這樣就為公園的參與性提供了又一種可能。
2.對某公園景觀設計的探討
某公園園址呈方形,面積約586公頃。論文參考。公園規劃以綠為主,發揮公園的綠化效益和環境效益,滿足人們對于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以具有特色的花卉和喬木,創造出適宜人們休息、游覽的環境。風格上既有歷史的傳統性,又具有現代的新鮮感。園林建筑與園林空間的創造,追求山林野趣和具有明快開朗的特點相結合。
2.1入口主景區
采用軸線對稱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體量的花池樹池對稱分布,通過高大喬木的對應布置,形成入口處的磅礴氣勢。高品質的材料運用也點明該區的重要性,同時又通過地面材質的曲線鋪裝和多樣材質的使用來打破過于對稱的布局,滿足中國人的審美情趣。
2.2水體主景
大面積的自然駁岸式水池設置主要觀賞性人造山體,形成山水合一的景觀效果;掩映于山水之間的亭臺和木質釣臺既自成一景又滿足了人們置身于景和觀景的需要;緩緩的步道沿坡而上,池面微波粼粼的淡淡水色,水中清雅的睡蓮,隱約于山水林間的亭臺,一片透著木質芳香的釣臺,一葉扁舟,一縷情感。
2.3山澗溪流
高差在4米之上的自然地形使立于山水主體地位的山澗溪流順勢而下,自然溝體的曲折蜿蜒形成幾汪淺淺的清潭碧波,幾尾小魚歡快地游于其間,溪邊的林蔭仿佛靜謐的空間,流水聲與山石一體有幾分動的跳躍更襯托出空靈的山間環境。“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好一派詩情畫意。論文參考。
2.4兒童游戲區
置于自然山水側,峰回路轉間。淺灘式戲水池由于兒童的使用,使水系在整個園景中更具活力,山與水的動態畫面也得到充分加強;池邊的沙灘與整體兒童游樂設施相聯系,豐富了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維立體效果;木質水車的對景處理使得兒童活動空間的主題得到進一步加強的同時又滲透出新的文化主題。
2.5下沉式的廣場和健身場地
放置于整個空間的垂直高點,逐步向下移動,視線上使健身場地富有延伸感。突出由上而下的層次變化。輔助以花架通廊、風格亭、樹池等使人們在活動之余又有足夠的停留休息和觀賞景物的空間。
2.6其他多功能型活動區域
在住宅單元幢與幢的空隙間留出符合人類活動就近的一些具有健身、娛樂、休息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活動場所。利用各種園林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園建景觀。在別墅區的花池單挑構架將花池與架有機結合,通過富厚重感的石材運用襯托出園建景觀的自然和樸素,加入以風格化的山石為構圖主體的旱溝作主景式鋪裝,使別墅區的景觀既與整個環境相協調,又突出了這一區與眾不同的造景特色。
2.7植物的組合配置
采用營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個品種的高大喬木作整個住宅景觀區的骨架樹種,以6-7個品種的喬木作為整個住宅景觀區的主要樹種,輔助以多種、多規格的各類喬灌花草相結合,形成自然山林環境的植物群落。同時充分考慮季節因素,將常綠與落葉相結合,觀花觀果與觀葉色相結合,根據花期果期合理安排搭配植物品種與景觀相結合,形成具四季變化但又四季有景的水平布局與垂直布局,植物的選擇上主要采用適當地自然生活習性的鄉土樹種,使植物景觀在短期之間迅速達到設計效果,從而使整個景觀滿足景觀開發要求,取得相應效益。
同時在景觀與建筑的協調上,通過高大植物為主的植物群落和地勢的高低變化,軟化建筑的硬線條,使其成為整體景觀的一部分,并成為景觀在園內的重要背景,借助建筑的獨有色調也進一步豐富了環境空間內的色彩在總體的設計上通過建立于山水統一基調上的各景區有機結合,使得整個環境景觀充分體現了自然和諧的設計主題,構成一幅濃縮大自然美景和充滿詩情畫意的寫意風景畫。
3.結束語
總之,城市公園是指向公眾開放的,經過專業的規劃設計,具有一定設施和園林藝術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覽和娛樂為主要功能的城市綠地。城市公園同時也是被稱為“景觀建筑”的設計原則的主要產物之一。因此,要加強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相關研究,才能使我們的城市更美好。
參考文獻:
[1]劉月,陳東田,劉雪.山地城市公園特色景觀營造研究[J].山西建筑,2010,(05):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