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7:12: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地理工業教學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6
現代物流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其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了高職物流專業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物流人才市場需求的脫節,而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培養學生具有良好崗位素質的有效途徑,是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及加快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出路,是新形勢下高職高專物流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進行工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基地建設尤為重要,它是實施高技能物流人才培養的物質保證,是工學結合模式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對促進高職物流專業的發展及提升學校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應堅持的原則
(一)實踐操作為主、課程學習為輔的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面向實際,其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各專業培養操作性及應用性很強的技能型人才,以具體的職業為導向,不以學科理論為導向?,F代物流專業本身具有的實用性、可操作性等特征,要求各高校必須用以實踐為主、課程學習為輔的工學結合方式來指導這一專業教學。從教育本身來說,實踐對于我們理解專業理論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學校傳授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必須根據實踐的需要來設置,對實踐操作本身的認識也要通過實踐來加深和完善。只有通過實踐鍛煉,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地掌握技能。堅持實踐操作為主、課程學習為輔的原則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工學結合模式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二)共贏互利的原則
在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模式中企業是關鍵,尤其是高職的物流實訓基地建設,其主動權在企業而不是學校,因此,應充分利用企業的利益點來設計合作模式。共贏互利是校企長久合作的前提和基礎,高校和企業雙方應本著共贏互利的原則,通過合同形式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把學校的物流人才培養任務與企業的發展及利益捆綁在一起,這樣才能保障工學結合教育平臺見實效。高職院校獲得了物流企業的資金、設備、實踐技能等硬件設施及技術人才方面的支持;企業通過參與高職物流專業的決策、計劃、組織和管理等工作從而分享一些利益,并利用高校資源來進行員工回爐再培訓,還可利用高校的科研優勢進行研發。不僅如此,在實習期間還應根據學生對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或成本費用來進行利益靈活分配,同時學校還應注意避免學生泄漏商業秘密的問題??傊瑧M可能地考慮企業的利益。
(三)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
面臨一個需求型經濟的時代,市場需求決定高職院校的課程安排和物流專業方向的選擇。高職院校應以“為社會提供大量從事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的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只有在調查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才能保證“零距離”就業。各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的開展應以市場為導向,適應市場乃至變化了的市場的需求,以此來調整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基地的建設也應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市場化運作。教學基地的建設只靠學校單方投入遠遠不夠,資金、設備、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決定了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學校、企業、協會等多方主體的作用,以利益為前提,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 形成多模式、多特色的建設思路,保證教學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的方案
(一)建立校內實驗室及實訓室,完成理論及實訓教學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建立校內技能培訓實驗室。即建立“物流系統仿真模擬實訓中心”、“物流實驗室”,購買一些關于物流業務與工作流程的虛擬仿真模擬軟件,為學生提供計算機系統仿真模擬實訓、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操作實訓以及物流設施設備的認知等實訓,以此來完成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學校還可以建立物流教育網站,通過實驗室進行現代化的遠程教學,以增加生源和收益。二是建立物流設施設備實訓室。即購置一些簡單的硬件配套設施,主要目的是承擔部分物流實訓教學任務,增強直觀生動性。
然而,考慮到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物流實驗室和物流設施設備實訓室不太現實,各省市相關高??梢栽谑∈屑壍奈锪鲄f會或高等教育相關行政部門的協調下,只在一兩所高校建設設備齊全的能提供學生實踐的時間和空間的實驗室,其他高校需要時可以到這些高校借用。或者高校之間合作分別負責購買物流企業不同崗位群、不同環節、物流專業不同方向的設施或模擬軟件,然后各高校之間再進行設備資源的相互使用,這樣既避免了重復建設,節約了資源,也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再者也可以跟企業合作,學校出地,企業出錢和管理人員,按照投入多少以股份制形式共同分配利益。
(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完成見習及實習任務
校外物流實訓基地又分為校外物流見習基地及校外實習基地。校外物流見習基地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參觀的場所。通常由老師帶隊引領學生去物流企業參觀,通過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了解物流行業或物流企業的基本面貌,對物流有個感性的認識。只要組織有序,見習過程對企業運轉沒有太大影響,因此,發展見習基地的難度較小。對這類基地的規模等要求不高,但應具有廣泛性,且應有足夠的數量。校外物流實習基地可以彌補在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室不能完成全部實訓項目的不足,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物流環境及崗位,讓學生頂崗實習,實現職業人身份的完全轉變,不僅對其專業技能提高有所幫助,還對其自身軟實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通過在企業真實環境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物流實習基地的要求相比較嚴格一些,必須優先選擇大中型物流企業以及大中型工商企業的物流職能部門,這類企業能夠給學生提供穩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機會,鍛煉學生的效果要比小型企業顯著。
三、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支撐體系的建立
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還需要一定的體系來支撐,以保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順利運行。本文主要從教學基地工學結合教師結構、管理體制及保障體系三個方面來建立和完善工學結合教學基地的支撐體系,以保證實訓基地的正常運轉。
(一)優化教學基地工學結合教師結構
教師是教學基地的核心靈魂,其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高校物流專業的教學質量,因此,可采用校企互聘互派的方式,優化教師結構。即堅持學校教師“走出去”,跟學生一起到實習基地實踐,了解企業的工作實景和實例并引入課堂教學;堅持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彌補校內教師經驗和實踐的不足;鼓勵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承擔物流課題研究,共同研發新技術;改變傳統的學術型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符合現代物流專業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二)完善教學基地工學結合管理體制
由于物流專業大多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模式,利益分配及管理極其復雜和混亂,因此,應重視管理體制問題??捎尚扔匈Y格的專業教師與合作企業的管理人員組成物流專業管理委員會,針對學生在“理論學習―見習―實訓―實習”的整個過程中遇到的復雜因素,從多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嘗試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形成管理制度文件。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物流專業的知識能力標準、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技能考核標準及考核方法、協調管理校內外實訓基地、指導推薦畢業生就業等內容作出明確的條文規定。
(三)建立多方力量的保障體系
在進行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師資、技術等問題,因此,必須整合政府、企業、學校、學生、家長、校友等多方力量,來尋求支持與幫助,共同推動和保障校企合作型工學結合的物流教學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地方政府應重視高??蒲谐晒a業化,出臺一些措施,激勵企業支援高校專業建設。地方政府在制定物流產業優惠政策時,可將企業是否參與高校專業建設作為一項附加的評估條件。企業應有長遠的目光和打算,承擔起物流實踐基地的教學功能,在場所、人員、經費等方面實施配套安排。高??啥ㄆ谂e辦學術討論會議等活動,邀請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參加,以增進三方之間的信任;可以聘請企業領導層擔任實踐基地顧問、兼職教授等職位,以獲取企業領導的支持;同時應盡量考慮企業的利益。學生和家長應轉變觀念,接受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各校友也可盡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之余投資建設教學基地或幫忙介紹實習企業。
總之,工學結合模式是物流管理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物流崗位素質員工的重要途徑,教學基地建設又是實施工學結合模式的關鍵的物質準備。在現代物流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布局中,切不可忽視企業在物流專業建設中的作用,高校應整合多方力量及資源,擴大教學基地的功能與內涵,提高教學基地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于曉勝.物流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應解決的問題研究[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4)
[2]孫衛華.關于高校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物流教育,2010(11)
[3]劉何.面向需求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8)
[4]郭麗穎.關于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及實踐的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5)
[5]邊傳周.搭建校企合作發展聯盟平臺,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農業教育,2009(4)
[6]高冰蕊.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
中圖分類號:F293.33-4
基金項目:河北工業大學教研立項支持項目
作者簡介:李素紅(1978-),女,漢族,河南湯陰人,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項目管理與風險控制
杜娟(1992-),女,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生,專業:工程管理
李天航(1994-),男,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生,專業:工程管理
1引言
房地產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行業。城市化導致了人口的大量遷移和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導致了對房地產的龐大需求。與當前房地產行業飛速發展的趨勢不適應的一個集中性問題是人力資源的素質和數量遠遠達不到需求,整個產業的人才現狀難以滿足企業的現實需求。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希望得到復合型人才、高端人才,即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包括具備深厚的專業能力、熟練的業務能力、優秀的協調溝通能力、極強的責任心等。人才因素成為了制約房地產企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1]。
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充分重視房地產類人才建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培養人的理念、方法和制度上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本論文旨在在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背景下,通過研究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類課程及其教學內容設計,結合我校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情況,改善房地產類人才的培養體系,以培養適應社會強大需求的房地產行業復合型人才。
2國內外房地產類課程設置現狀
2.1 國外房地產類課程設置現狀
國外房地產類課程的高等教育產生較早,部分發達國家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而且,房地產專業教學的各個方面都受到社會、政府、高校等極大的重視。對比工程管理與房地產專業,它們分別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工程管理專業通常設置在工學院與土木工程相關的學系內,也有些學校在工學院中獨立設系。而房地產專業通常設在商學院隸屬于工商管理學科,有時獨立設系,有時與金融、保險等為同一個系??傮w分析,國外的房地產類專業設置特點[2]體現在:(1)加強通識教育的核心地位。(2)結合經濟管理和城市規劃的專業課程。(3)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模式靈活多變,在教學上采用的是案例式、沙龍式課程、工作坊、角色扮演、實地考察、講座和開展項目等不同的教學形式,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或辯論,課外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課程作業,并提供充分的討論和演講機會,激發學生創造性思考,培育團隊精神。(4)專業與行業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密切。比如請房地產管理人員、房地產公司的決策者以及城市規劃師等行業人士授課,更好地促進就業和服務社會。
2.2 國內房地產類課程設置現狀
對國內大學的整體情況進行初步調研之后,我們重點分析了幾所知名度較高的大學。調研結果顯示,各個學校的專業主干課程中都會包含房地產類課程。如房地產開發類,包括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房地產開發概論等課程;房地產經濟學類以及物業管理類的培養學時相對較多;房地產市場營銷類、城市規劃類和房地產相關法規、政策類的課程大多屬于專業選修課程,課時較少。上述課程基本上涵蓋了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類課程的主要內容。同時房地產集中實踐類課程也十分重要,一般是與其開設的房地產類課程內容相聯系的,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房地產項目可行性分析、房地產市場調研、房地產估價課程設計等。我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開設的房地產類課程很少,專業核心課程僅有房地產項目策劃和房地產經營與開發,且課時較少,因此學生無法系統地學習房地產類課程,很難形成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來滿足房地產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通過上述分析,國內大部分高校房地產類相關課程欠缺,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我校的工程管理專業的房地產方向課程設置更不明確[3]。因此,我們結合我校現狀以及調研數據資料,對房地產類課程及其內容進行設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3 房地產類人才培養的調研分析
在城市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房地產類人才的需求,我們分別針對房地產企業人員和在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研,以發現房地產類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設計房地產類教學課程及其教學內容。
3.1 房地產企業調研
為了有效地開展調研工作,我們先對房地產企業經驗豐富的員工進行了訪談,然后有針對性地設計了調研問卷,主要圍繞房地產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內容設置情況,以了解房地產企業對學生知識、經驗和能力方面的需求。問卷共調研了20位資深的房地產企業管理人員。調研結果發現,房地產企業認為大學生在從事房地產工作時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欠缺,著重提升大學生的專業素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調研顯示,企業管理人員鼓勵學生參加房地產類前言講座,了解房地產業現狀、發展方向和趨勢,建議學生多參加房地產類競賽,如房地產策劃大賽、算量大賽、房地產專業知識競賽等,還建議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如房地產市場調研、房地產項目可行性分析、房地產項目管理沙盤模擬等。在專業課程內容的設置方面,大部分建議開設建設與房地產法規、房地產策劃、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房地產估價、物業管理等課程。
3.2 在校學生調研
學生問卷部分主要調研了學生對房地產類課程的學習興趣、了解程度和對課程內容的需求等,在考慮學生需求的情況下完善房地產類課程設置。調研結果顯示,學生對于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工作很有興趣,但是比較缺乏信心。學生不太關注房地產的最新發展動態,大部分人只是主要通過網絡途徑偶爾關注,因此高??赏ㄟ^開設一些前沿課程或講座幫助學生了解房地產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目前高校開設的房地產類課程較少,大部分學生認為不能滿足房地產業高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希望學校能夠增加房地產類核心課程,如房地產營銷、房地產策劃等。學生非常愿意參加房地產類課程實踐活動,例如房地產類競賽、調研活動,尤其是實習,希望增加此類課程的開設比例。學生主要參加了房地產策劃大賽和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賽,希望通過比賽能夠增強實踐動手能力。總之,在學生看來,將來從事房地產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專業知識不足,因此學校應當設計系統的房地產類課程體系,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4 工程管理專業中房地產類課程及其教學內容設計
4.1 工程管理專業中房地產類課程設置
結合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國內外課程設置的現狀以及對房地產企業人員和工程管理專業在校學生的調研,本論文從理論和實踐環節設計豐富多樣的房地產類課程,主要從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前沿課程(或講座)、集中實踐課、專業競賽六個方面進行設計,具體設置的課程如下表所示。
4.2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類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1.專業基礎課
《城市規劃與管理》主要內容包括:城市總體空間布局的原則和要求,城市工程系統規劃理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行政管理的理論,城市規劃的法規制定、城市規劃的行業管理,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管理,城市規劃的實施和監督檢查管理等。
《房地產制度與法規》主要內容包括:房地產法律規范概述、房地產開發用地法律與制度、城鄉規劃法律與制度、城市房屋拆遷法律與制度、工程建設法律與制度、房地產開發法律與制度、房地產交易法律與制度、房地產登記法律與制度、房地產中介服務法律與制度、物業服務法律與制度等。
2.專業必修課
《房地產項目策劃》旨在提高學生對于房地產開發項目全程策劃的能力。教學主要內容有:項目的前期定位策劃(包括市場調研,項目定位,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等)、項目的推廣整合策劃(包括項目的VI設計,項目推廣期、促銷期、強銷期、收盤期投放多種媒體的廣告方案設計和各種促銷活動的策劃方案等)、項目的銷售招商策劃(分階段銷售價格的確定,項目的商業部分還要進行業態定位策劃和招商策劃)等。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系統地介紹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全過程的理論與實踐,主要內容包括:房地產投資決策和經營決策、房地產企業融資、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前期工作、房地產建設過程的管理(包括勘察設計、招標、建設等)、房地產項目的營銷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項目后評價、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案例等。
《房地產項目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結合建筑工程管理的實際介紹了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主要內容為:房地產市場相關法規、房地產項目招標投標概論(招投標包括招標、投標、開標、評標、中標等);合同管理包括監理合同、房地產項目勘察設計合同、房地產項目施工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材料設備供應合同、保險合同、擔保合同、合同管理、合同爭議、總分包合同、國際工程合同管理等。
《房地產市場營銷》是以營銷過程為主線,系統介紹房地產市場營銷的理論、內容和方法、操作思路、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及實務操作內容,并包含案例分析和對國內外房地產市場營銷的新經驗、新成果、新理念進行解讀。主要課程內容包括:房地產市場營銷導論,房地產市場營銷環境分析,房地產市場交易形式、房地產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房地產市場調查,房地產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房地產企業競爭戰略、房地產市場營銷戰略,房地產產品策略,房地產價格策略,房地產營銷渠道策略,房地產促銷策略,房地產市場營銷管理,房地產銷售與管理。
《物業管理》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物業管理的產生與發展,物業管理的基本環節,物業管理性質與基本理論,業主自治管理,物業服務企業,前期物業管理服務,物業綜合管理服務,物業經營管理,物業管理的招投標,物業服務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物業管理服務質量,物業管理資金等。
3.專業選修課
《房地產經濟學》通過對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功能透視,闡明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介紹房地產市場、房地產供求管理、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周期、房地產產權與住房制度、房地產稅收、房地產宏觀調控、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房地產估價理論與方法》是集經濟學和工程技術知識于一體的一門專業課程,內容包括:房地產的基本概念以及房地產價格的特征、房地產與房地產估價、房地產價格、房地產估價原則與估價程序、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內部和外部因素、房地產估價的基本原則和程序、房地產估價的幾種方法及其應用、房地產估價報告等。
《房地產項目風險管理》主要內容包括:風險管理系統、房地產項目風險識別、房地產項目風險估計、房地產項目風險評價決策、房地產項目風險回避、房地產項目風險控制、房地產項目風險轉移、房地產項目風險自留。
4.前言課程(或講座)
《房地產政策及最新發展動態講座》內容可大致包括四個方面:宏觀經濟熱點問題解析、金融形勢與發展戰略、區域經濟與房地產投資戰略、房地產市場現狀及發展等。通過多內容、多層次的講座使學生對房地產市場的現狀有初步的把握和認識,并且逐步滲透給學生分析房地產市場現狀的方法,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獨立認識思考現象背后的本質,及時把握住機遇。
在TOPCARES-CDIO教學改革如火如荼深入開展的今天,我院現如今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在考慮高校的自身特色、學生的個體差異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調整專業結構,以達到與社會就業無縫對接;第二,更加貼合社會經濟對新專業的設置需求。
1 TOPCARES-CDIO工程教育理念
TOPCARES是8個一級能力指標首字母的組合,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在充分考慮社會、產業、教師和學生等相關需求者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國內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及我校在IT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實踐經驗,對CDIO教學理念進行了一定的,有建設意義的創新,創建了具有東軟信息學院風格的“TOPCARES-CDIO教育教學體系”,這是運用CDIO教育理念進行的一次系統的、全面的改革[1]。
2 專業設置的環境因素
2.1驅動專業設置的因素
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過程中,其制定的驅動因素就是在于調整社會與高等院校之間關系的過程。這種關系決定了專業培養方案設置的主要原則,該驅動因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服務主體的效益驅動和,二是服務客體的需求驅動[2]。
2.2影響專業設置的因素
在高校培養方案的建設中,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大類。教學環境、師資水平等條件可以被稱為內部因素。人才需求、資金投入、生源條件以及政策扶持等因素,可以歸納于外在因素的范疇。內在因素是決定培養方案設置的理論基礎,但是在培養方案的設置過程中,外部因素也要被充分的考慮,使其作為培養方案得以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3]。
3 專業設置的模型設計
我們在原有培養方案范式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高等院校專業培養方案的范式模型,最后結合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設計出具有CDIO特色的培養方案設置模型。
“二維四向評價模型”是已有的設計模型中比較常用到的。它結合了大專院校專業設置的要求和原則,以說明需求和條件對專業設置的影響,給出了一種較為直觀的形象表述,“二維四向評價模型。
該模型的主要功能是可以通過對培養方案做出圖形描述,從而比較客觀地了解各專業培養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并可以依據該模型對這些專業進行排序,對某些較差的專業提出調整舉措,或做出相應的調整方案。
4 魚骨型培養方案模型的設計
我們在CDIO教學理念的思想基礎上,充分考慮上面的環境因素的基礎,針對上面的兩種已存在的模型進行有效地改進,設計出符合我們學院CDIO教學理念的教學培養方案的魚骨型培養方案模型。該模型不僅將各種環境因素和評價指標涵蓋在設計模型中,更根據工程教育理念的要求,充分加入了“項目驅動教學”培養方式和評價方案。
基于以上的評價體系,在對前面范式模型分析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一種基于TOPCARES-CDIO的魚骨型專業培養方案設置模型,以專業設置定位作為魚頭節點;以專業能力指標體系為培養的主干;以相應影響外在因素為右側刺狀節點;以工程與項目指標考核作為右側的刺狀節點;以立體化教學體系建設及一體化人才培養和考核體系作為魚尾的終端節點,其結構如圖2所示。上述基于TOPCARES-CDIO的魚骨圖形專業培養方案設置模型以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并可以適應多種評價指標體系;模型調用專業設置預測模型推理算法是條件是模型接收到符合某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新專業預測信息,然后推理專業預測信息的實際值,參照相應的規則得到推理得分,權重乘以推理得分,終端節點的最終得分就可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接下來從下至上的進行推理運算,即可得到整個魚骨圖中非終端節點的得分。
5 結語
大專院校專業設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對學校的發展將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是學校辦學的根本。所以學校應當依靠政府政策、充分考量區域經濟狀況,結合自己的內外部資源,以科學、客觀的方法,得出可以量化的決策支持。因此,對專業設置模型的建立有著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80119
一、 理論簡述
智力三元理論是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從主體的內部世界、現實的外部世界以及聯系內外世界的主體經驗世界這三個維度對個體智力的理論界定。他在《思維教學――培養聰明的學習者》一書中認為,個體智力表現為三種形式: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及實踐性智力。
筆者試圖將智力三元理論作為地理課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提倡培養不同思維的多樣化課堂活動,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均衡發展。
二、 課堂教學設計實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課程標準:“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三、 心得體會
1. 注重創造性思維、實踐性思維的培養
教師演示、講解、畫圖等,學生聽、背、記、練是傳統課堂常見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缺乏動手實踐和探究的機會,分析思維得到一定發展,但解決實際問題和創造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發展。多樣化教學方式是發展創造性思維、實踐性思維的基礎。這兩種思維的培養對教師的要求較高,要求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設計合適的問題,提供相關的情境材料等。在課堂上摒棄照本宣科的一講到底的獨角戲,也要摒棄以事實為基礎的低級問答,多問開放性問題、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沒有固定答案,同時鼓勵學生自發地提問、尋求答案。以思維為基礎的對話問答最適合思維教學,要求或強迫學生思維,而不是允許學生思維,最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高級思維技巧。
2. 不同思維方式要因人而異
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經驗都處于不同水平, 三元思維比例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板思維,也有自己的短板思維。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具備三種思維模式的綜合思維的人才,而不是其中一種。真實生活中的聰明意味著人能認識到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所擁有的優勢思維。教師應該在與學生的交往中發掘學生各自不同的長、短板思維,有意識地在點名回答問題、演講展示等活動中揚長避短。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環》一課的課堂作業是:依據你的喜好,多形式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環。偏好理工科的學生設計水循環試驗,偏好言語文科的學生撰寫詩歌《我是一滴水》,偏好空間視覺藝術的學生設計《合理利用水資源》宣傳畫等,如果實在沒有思維也不必強求。
當然選擇具體哪種教學活動,設計什么問題,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目標、教師的個人風格、學生偏愛的學習方式等綜合加以考慮。
3. 多途徑評價學生
關鍵詞: 航空運輸地理 教學設計 教學模式
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民航安全技術管理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從事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昂娇者\輸地理”是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包含航空運輸相關的地理環境、航空運輸布局、中國航空區劃、國際航空區劃等內容,內容非常豐富,旨在培養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綜合服務能力。課程的設置對應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職業崗位面向的民航安檢員、隔離區監護員、飛機監護員等崗位群。
1.教學現狀
高職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的基礎不同,對于民航知識的了解也不同,對于人文地理的認識缺失,對于基礎地理知識和概念理解不透徹。而且高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相比其他大學生較為薄弱,學習的課業內容偏向于實踐的操作,對于理論及系統的知識原理并不用深入掌握,所以學習態度不積極,在學習習慣上有其差異性。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充分有效使用網絡信息、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制訂教學計劃的一種工作或活動。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以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和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教學系統及其活動為對象,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制約條件,選擇并確定教學實施方案的活動和過程。教學設計能力對于教師提高工作績效、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通過與民航服務企業的深入合作,收集獲取企業工作現場資料實際工作任務和典型案例,制定符合崗位實際的課程內容。針對高職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學生,“航空運輸地理”課程教學設計如下:
航空運輸相關的地理環境單元:掌握民航飛機的巡航高度;掌握影響民航飛機起飛降落和巡航的天氣。能計算飛行時間。學習任務:遇到影響民航飛機起飛的天氣時的安檢對策。請取出電腦、雨傘、充電寶、照相機單獨檢查。請您脫下外套配合安全檢查。
航空運輸布局單元:掌握機場的構成和三字代碼;掌握航線的分類和網絡構成;了解運力經濟技術指標;了解影響航空運輸布局的因素。能辨認機場重要的地面設施;能判斷運力經濟技術指標。學習任務:結合工作實際判斷安檢員可以到達機場的哪些區域。
中國航空區劃單元:掌握我國各個航空區域的包括范圍;掌握主要空港城市及其機場分布。能判斷旅客可以隨身攜帶的特產、必須托運的特產。學習任務:選定城市介紹城市所屬的國內航空區域、機場、主要航空公司、航空發展情況、主要特產;分角色進行安檢情景模擬,作為安檢員,判斷旅客可以隨身攜帶的特產、必須托運的特產。
國際航空區劃單元:掌握IATA一區、二區、三區的范圍,包含的次區;了解區域內的主要國家及航空港城市。能判斷國際航線的類別。學習任務:作為安檢員,根據旅客登機牌的三字代碼判斷旅客所要到達的目的地。
3.教學模式
在多年的“航空運輸地理”教學過程中,筆者積累了一定的授課經驗,對教學模式也進行了多次更新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3.1案例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只告訴我們知識的理論,但是其內容在實踐操作中可能并不實用,而且生澀難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是對理論知識的深化應用。例如在介紹航空運輸布局時,由于生源中湖南生源比例比較大,可引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作為教學案例,說明其機場構成,利用多媒體展示飛行區、航站區、延伸區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安檢在哪個機場分區,結合安檢員工作實際判斷安檢員可以到達機場的哪些區域。
3.2小組討論教學模式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選定城市所屬的國內航空區域、機場、主要航空公司、航空發展情況、主要特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資料的查找,更主動地學習相關知識。學生小組通過集體討論、分工協作,體驗并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討論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3角色扮演教學模式
“角色扮演”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背景材料設計場景,學生根據情節在仿真場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臨其境地按設定崗位的職責、任務、工作程序、人際協調等提出觀點、方案或進行實際操作,從而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簡言之,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圍繞每一個特定主題采用表演的方式開展教學,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加強學生對航空運輸地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對未來安檢工作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創新能力。
教師講授完中國航空區劃,由于該單元涉及的七大航空區域的內容多,聯系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未來的工作實際,學完此單元的內容后為了讓學生很好地消化此單元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確定安檢場景,由學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創設旅客在從長沙前往北京的過程中,安檢員、旅客在安檢現場發生的事情。具體情節為旅客安檢時隨身攜帶很多長沙特產帶給親戚朋友,開包檢查人員告知旅客有些特產能隨身攜帶,有些必須托運,旅客著急趕飛機,大發脾氣,安檢員給旅客耐心講解。在整個場景中,安檢員在回答乘客問題時,包含了所學的航空運輸地理知識。
為了營造特定的情景,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教室內的多媒體設備,以字幕形式顯示各場景。如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安檢時,屏幕顯示“長沙”,以渲染場景,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表演結束后,全體同學鼓掌,教師組織學生總結、教師總結。在角色扮演結束時,教師要組織好學生提問,交流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學到的東西、獲得的經驗、實踐中采取的行動。通過角色扮演,能夠將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還原為真實的工作情景,形象生動,而且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課程考核
傳統的考核對平時成績不夠重視,課程考核形式單一,以閉卷筆試的總結性考核為主,平時考核以到課率為主。我們對考核形式進行改革,考核為形成性考核60%+終結性考核40%,形成性考核為作業、課堂表現、單元測驗等,終結性考核為期末考核。航空運輸相關的地理環境單元,考核內容為飛行時間計算、影響民航飛機起飛降落和巡航的天氣,權重為25%;航空運輸布局單元,考核內容為航線的分類運力經濟技術指標,權重為25%;中國航空區劃單元,考核內容為國內七大航空區域、機場三字代碼,權重為25%;國際航空區劃單元,考核內容為IATA一區、二區、三區的范圍,城市三字代碼,權重為25%。
5.結語
“航空運輸地理”課程教學模式要多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學生基礎航空運輸地理知識的學習,還要重視航空運輸地理在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崗位中的應用,使高職畢業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造性人才。只有進行課程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就業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寧紅,李超.航空運輸地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一、明確教學目標,有效設計課堂教學
讓學生明確通過努力而達到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地理新課程的教學目標高度關注學生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展,克服以往地理課堂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承傾向,而要求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結合起來。課堂教學設計是為了教學目標的達成,突出教學重點、有效突破難點的一種預設方案,教學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創設一個有效的教學系統,這樣的教學系統不是隨意出現的而是教師精心策劃的,沒有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不可能保證教學效果和質量。比如:高中地理大氣環流部分的教學,要理解新課程理念,著眼于大氣環流與地理環境的相互影響。教學目標的表述已經從“掌握三圈環流的形成”轉變為“給出三圈環流示意圖,說出圖中三圈環流的名稱,標出氣流運動方向并說明其成因”,使教學目標更具體,更清晰,更貼近學生實際。這樣,降低了不必要的難度,而且有了示意圖作為載體,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自己的理解獲取新知識。因此,首先要準確理解與把握教學目標,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教學問題設置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學。因此,有效教學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即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功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于真正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積極、愉快”是有效教學中學生的情緒特征。要使盡量多的學生以良好的情緒參與教學,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1.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創設問題情境,從視、聽、觸等多方位積極為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心,充分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創設問題情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對地球運動產生的意義、全球性的大氣環流以及海水運動這三節課利用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其中的Flas演示,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給學生視、聽覺產生強烈的沖擊,在有限的時間內,突破了難點。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如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自然災害及其防御、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電子通信等章節,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來講授,教學目標和任務不僅完成,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
2.注重問題要接近生活。當學生所面臨的問題與生活相近時,便會對問題產生一種親切感,學生渴望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所以,生活中的問題與地理教學的結合點,就是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也就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節――城市的空間結構”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所在縣城為例,研究城市的功能分區。讓學生用幾分鐘時間閱讀教材內容,思考:縣城的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分別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畫出了縣城輪廓,在中間寫上“開元大街”。這時我發現同學們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同學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習的興趣被完全激發了。接著我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縣城輪廓圖中大概標出縣城的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位置,再一起分析這三種功能區布局的特點。結果這節課下來,學生們的涌躍程度史無前例,所有規律不用多加解釋,都是他們從自己畫的縣城分布略圖中總結出來的,下了課還紛紛到講臺上指著圖研究。教師還可以把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將學生感興趣、想了解的有關時事帶進課堂,如:講海洋權益和國際海洋法公約時,引入中國南?,F狀以及與東南亞有關國家的島嶼爭議、中國與日本有關之爭以及日韓有關竹島(獨島)之爭,通過時事讓學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及意義。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交流表達
地理學科學習中,文字表達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否能用地理專業術語來表示、描述、解釋地理現象及過程。另一方面描述的文字是否符合邏輯,前后是否一致等。把學生的生活觀察應用到課堂,可以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比如在講到我國氣候和水資源的分布時,設計一道討論題,讓學生觀察教師準備好的圖片,談南北方的房屋結構差異,這時學生都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異?;钴S。最后讓各組派代表分別從屋頂的形狀、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結構和功能等方面進行陳述,把各組的意見歸納總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南方的房屋特點體現了通風、利于雨水排泄;北方的房屋特點體現了透光保暖。讓學生在這一結論基礎上進一步推測南北方的氣候和水資源的特點,這時學生很容易得出南方、北方氣候的不同。
四、把小實驗引入課堂,在探究中增強學習興趣
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很重要的一個目標,也是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如果設計合理,也是最能引起學生探究興趣的內容。比如,講熱力環流這一規律時在課堂上我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講到這部分內容正好是秋末,上課時把門開了一條小縫,讓學生把備好的蠟燭點燃,分別放到門的上沿和下沿觀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的看到把燃著的蠟燭放到門的上沿時火苗向外,當放到門的下沿時火苗向內,接著讓學生探討原因并繪出簡圖,這一節的難點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傊?,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或親自觀察實驗現象所得到的認識具體、深刻,設計一定的實驗情景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欲望。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作者簡介:孫毅(1965-),男,山東鄒平人,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1)33-0059-02
2011年3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發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開新聞會,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在會上表示,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6.5%,到2015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36%,接近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如此大量的學生走入社會,各高校當務之急是專業建設,課程優化設計是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需要系統性改革
旅游管理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各開設院校普遍存在教學設置偏差、教學方法落后的現象。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在旅游企業如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點等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從事接待、服務與基礎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要達到此目標,高職旅游專業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及合理的知識結構,如具有較廣闊的歷史、地理、園林、建筑、植物、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識素養,以及能夠掌握旅游基本理論和旅游業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但以上兩方面都需要學生內化后通過一定的實踐才能顯現出價值來,其隱性存在的特點致使學習效果評價障礙重重。有些學校進行了PBL教學改革或項目化教學改革,這些大膽嘗試的目的是打破舊有的知識體系教學設計,將目光轉向能力培養,逐步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知識傳授型教育向能力訓練型教育的轉變。他們的積極探索意義重大,正確引導了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但是,這些教學方法在單獨的模塊化教學方面優勢突出,而在整體教學體系系統性設計方面略顯不足。
二、SOLO分類理論指導下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優化設計
(一)SOLO分類理論主旨思想
SOLO是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縮寫,譯為“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此理論更加注重整個教學的系統設計。它以可觀察的學習成果作為為教學和考核對象,將學習成果按性質不同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學習一門新學科時首先獲得的分離的、互不相關的教學內容,其加總后形成量變。量變進一步深入之后,質變發生了,所學的內容相互聯系起來,構成一個連貫、一致的整體,此類學習成果為第二類。當學生的思維建立起抽象體系后,就可以解決以前從未遇到的新問題,此類學習成果為第三類。以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為主線,即簡單到復雜、量變到質變、表面到抽象的認知規律。因此形成了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由于此分類理論,以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為考核對象,以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學習成果的循序漸進培養為教學設計思路,使專業教學整體設計更具系統性。為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計進行了SOLO分類理論指導下的課程改革嘗試。
(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優化設計思路
課程優化設計焦點在于對各種教學資源的重新構建和組合,包括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兩個向量,目的是使教學質量不偏移。為此課程設計步驟分為三步,一是找到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即學什么,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深入的企業調研來完成;二是對學習成果進行類別定義。定義原則為:分離的、互不相關的教學成果定義為第一類學習成果;相互聯系的、連貫的、一致的整體教學成果定義為第二類;抽象思維后可以解決以前從未遇到的新問題的教學成果定義為第三類。第三步是根據認知規律調整教學順序,即怎么學,調整順序的原則如下: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循序漸進。
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依據服務面向不同有所區別,但本質上應定位于:具有良好的整體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較高的職業綜合技能,在旅游企業如旅行社、旅游景點等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從事接待、服務與基礎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適合的工作崗位(畢業后3-5年)為:接待經理、外聯經理、計調經理、導游經理四個。以上崗位的優秀工作者都將成為企業調研的跟蹤對象。通過對62家企業248位以上崗位的優秀員工進行工作過程實時跟蹤,形成了崗位職業能力的重要指標,此即旅游管理專業的可觀察學習成果共計21項。再對以上學習成果進行類別劃分,形成了11項第一類、5項第二類、5項第三類可觀察學習成果。
1.接待經理崗位可觀察的學習成果(職業能力項)中第一類是客戶心理、分析旅游線路、推薦門市銷售三部分,第二類是簽訂旅游合同,第三類是旅游風險規避和;
2.外聯經理崗位可觀察的學習成果(職業能力項)中第一類是旅游市場調研,第二類是旅游市場開發和客戶開發與維護,第三類是旅游產品銷售;
3.計調經理崗位可觀察的學習成果(職業能力項)中第一類是旅游要素采購,第二類是旅游線路設計和成本核算,第三類是突發事件處理與預防
4.導游經理崗位可觀察的學習成果(職業能力項)中第一類是客戶檔案管理、為游客提供食宿等生活服務、游客個性化服務、迎送服務、景點講解、商品導購講解等,第三類是導游培訓
(三)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優化設計結果
按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的教學順序,對以上能力點的相關培養環節(包括課程和實訓)進行前后序調整,形成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案。
1.專業必修課。順序開設《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旅游政策與法規》、《旅游安全與急救》、《領隊業務》、《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計調實務》、《旅游文化》、《旅游英語》、《現場導游》、《接待實務》、《中國旅游地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經濟學》14門課程。
2.專業任選課程。順序開設《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會展概論》、《管理學基礎》、《經濟學基礎》、《旅游美學》、《旅游公共關系》6門課程。
3.實踐課程及交付成果。為增強學生動手能力,高職高專層次專業教學應開設大量的實踐課程。在職業背景下,實現前述21個可觀察學習成果(即職業能力)的培養。
第一學年以認知實習為主的體驗教學。訓練包括客戶心理分析、旅游線路推薦、門市銷售、旅游市場調研、客戶檔案管理、客戶迎送服務、景點講解等11個一類能力項。通過對旅游企業實地調研,加強學生對就業崗位、工作環境等的感性認識,促成第一類可觀察學習成果(即職業能力)的培養。
第二學年以生產性實訓為主的雙軌教學。一部分學生進入旅游教研基地,在接待、外聯、計調、導游等崗位熟悉工作程序與工作內容,實現簽訂旅游合同、旅游市場開發、客戶開發與維護、旅游線路設計、成本核算等五項第二類可觀察學習成果(即職業能力)的培養。
第三學年學生帶課題進入企業實習,課題設計全部與第三類能力訓練相關,包括旅游風險規避、旅游接待管理、旅游產品銷售、突發事件處理與預防、導游培訓等五項,實現了第三類可觀察學習成果(即職業能力)的培養。
三、SOLO法在課程優化設計中的實施難度
(一)應用知識教學尚存差距
高等教育的學習者任務是雙重的。第一必須掌握一些認知范疇的知識,如概念、基本技能、事實資料等;第二必須掌握、應用前述認知知識的方法,從而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對按以上課程體系完成教學任務的08級畢業生進行回訪,發現第二部分的能力未能更好的發揮,尚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找出答案。
(二)課程開發是團隊工作
對能力、工作任務分析、可觀察教學成果等事項的信度嚴重影響課程整體設計的水平,參與人員需要精通學科知識并對課程廣泛涉獵,需要一支至少是由任課教師、課程理論專家和企業專家組成的隊伍來共同完成此項工作。
結束語
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體系設計,雖然存在瑕疵,仍不影響其優秀教學成果的顯現。我們形成了基于SOLO的高職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思路,并將其應用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優化設計中,實施此方案的08級畢業生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后續研究我們將深入更多的專業領域,通過優化設計實現課程的精準定位。
參考文獻:
時光的車輪把我們帶入一個嶄新的世紀,新的時代對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體會到,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師自身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其次,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部分,對教學方式有一定的選擇性,所以,合理應用適當的教學手段是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同時,把德育教育融會貫通在教學中,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下面,我從上述三點談談自己在重慶地理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一、深入鉆研教材
古往今來,教師這一行業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這是因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因此,教師必須有博學的素質,特別對所教學科一定要達到較高的專業水平。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成為一片海。要教好重慶地理這本書,教師先要對本書的結構、內容、重點、難點進行分析總結,做到成竹在胸、厚積薄發。
本書從重慶的地理位置入手,依次闡述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進而介紹重慶作為長江上游工業中心的地位和加速發展的大農業,以及水陸交通的樞紐地位和作為外貿港口的位置優勢,并從自然和歷史的角度講述它聞名中外的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整個教材以人地關系為線索組織內容,充分注意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選材,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表現出很強的客觀性、實踐性和實效性。
教師只有在把握住這些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在教學中對難點、重點把握適當,深入淺出,使教學變得輕松、愉快。
二、靈活應用教法
在重慶地理的教學中,如何靈活有效地應用不同的教法則,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運用好適當的教法,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變學生對地理課的枯燥無味的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選取教法上,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根據教材內容特點選用教法
在重慶地理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上的特點。首先,教材有很強的客觀性,直觀演示法就可以經常用到。例如,在講重慶豐富的自然資源時,我分別組織了重慶土地、動植物、礦產資源的圖片展示給大家看,學生們不僅爭相傳看,而且記憶效果比往常有較大提高。其次,教材有豐富的實踐性,參觀法、實踐法可充分應用。如:帶學生考察學校附近的地形類型、土地利用類型等。這樣學生們對重慶的自然地理知識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2.根據教學對象特點選取教法
初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活動性和表現欲望。因此,教師在教法上應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在這一點上,我常用到指導法,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幫助學生看書思考。例如,在講重慶氣候時,可先提問、引導學生去找出重慶夏天悶熱、秋冬霧日長的原因,鼓勵學生上講臺用自己的語言來分析、講解。另外,還可選取討論法,如,“重慶近幾年來夏季酷暑加劇,高溫、干旱持續時間長的現象凸顯,有人說這與三峽水庫蓄水有關,你怎么看?”對這樣有爭議的問題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強的探究愿望、思辨能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在這種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了同步增長。
3.根據學校條件和周邊環境選教法
學校硬件條件有好有壞,但只要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講到重慶旅游資源時,有錄像資料放給學生看當然最好;如果沒有,也可以收集學生旅行時拍的照片加以展示,著這樣不僅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學校周邊環境也是運用實踐法的好場所。例如,學校地處交通要道,在學習重慶交通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考察交通路線,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學到有用的地理。
總之,我們如能應用恰當的教法,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
三、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
我國正處在全面發展的歷史時期,社會財富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人們的價值觀又呈現出價值主體自我化,行為選擇功利化等明顯的傾向。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青少年中逐漸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如愛國主義思想淡漠,自我意識膨脹,重索取、輕奉獻,意志力薄弱,受挫能力低下等。所以,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重慶地理課,除了讓學生們了解家鄉、認識家鄉,同時也是持久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在講解家鄉的建成就時,就可以立足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在講解旅游資源時,就可以帶學生去參觀革命紀念地白公館、渣滓洞,促使學生思考人生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作為多年從事中學地理教育的工作者,以上幾方面只是筆者幾點粗淺的體會還不成熟,將來在工作中還要繼續努力,不斷總結提高,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本課內容屬地方性校本課程,是一堂理論與地方實踐相結合的研究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區域地理關于河流的研究方法,也在必修三學過《美國田納西河的綜合治理與開發》,理論知識已經具備。本課要結合本地河流(石河)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學習石河開發的地理背景、開發的現狀(石河一期工程)、未來的遠景規戈Ⅱ(石河二期工程),并嘗試提出自己的設想等,以達到既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又夯實理論基礎、掌握學習規律的目的,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二、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目標:掌握石河的水文特征及石河的開發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二)能力目標:增強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探索地理問題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石河的水文特征;掌握石河的開發治理措施。
四、課程內容
根據本課程的地位和作用、三維目標及重、難點的定位,開發本課程的內容如下:
美麗的蛻變
――記秦皇島市石河生態工程
一、概述
石河,古稱渝水,因臨渝關而得名。位于關城西1公里處,北南走向,因河床絕大部分由卵石組成故稱石河。發源于秦皇島市北部青龍縣境內馬尾巴嶺,經撫寧縣進入境內西北山林區,至孟姜鎮小陳莊入近海平原,穿京沈公路、京哈鐵路到石河鎮田莊以東入渤海,全長67.5公里,是秦皇島市區內最大的河流。
二、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
石河流域地形基本上屬于淺山丘陵區。流域內除石門寨附近有煤礦、電廠、水泥廠等工業設施外,其他區域均為農田,植被覆蓋率較高,土壤以沙壤土、棕壤為主,河床為沙礫石構成。石河流域氣候屬于半濕潤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少雨且大風頻繁,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氣爽。
1972年在原戶遠寨鄉小陳莊西建石河水庫。石河水庫壩址下游河道的過水能力相當于20年一遇的洪水防護標準,超過這個數值對沿岸農田和山海關城區即形成威脅。隨著歲月的流逝,石河的防洪能力逐年減弱。河道的行洪能力已不足二十年一遇,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洪澇災害,不僅威脅沿岸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發展。石河水系本應給城市帶來的靈氣和美感正逐漸消退。這一系列的問題,引起了山海關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石河的整治和開發迫在眉睫。
三、石河治理工程
2009年,山海關區委、區政府依照“防洪、生態、休閑、宜居”的要求,啟動實施了石河生態防洪綜合整治工程。
石河生態防洪綜合整治工程是集水利、道路、景觀建設于一體的綜合治理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實施龍海大道至西關大街段;二期實施西關大街至燕塞湖段。一期工程自2009年10月18日正式開工至2010年7月19日竣工,水利工程從龍海大道至西關大街段,建設東西兩岸及河心島堤防11.6千米,防洪能力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國家防洪標準:道路工程修建堤頂路5.4千米,建設河心島橋梁1座;景觀工程為以石河水系為中心的沿岸景觀、綠化建設,總面積約為50萬平方米;濕地恢復工程治理范圍從石河河道內機場航標燈至西關大街段,恢復濕地面積70萬平方米,種植水生植物30萬平方米。二期工程治理范圍為西關大街至燕塞湖段。水利工程:按50年一遇國家防洪標準設計,治理河道全長6.3千米,建設堤防全長15.08千米:道路工程:南起西關大街,北至東干渠渡槽,全長5.25千米;景觀工程:以石河水系為中心,沿線綠化50余萬平方米。在東岸根據地形要求打造一條長5.25千米,寬12至20米的梯田式綠化景觀帶,同時石河二期的景觀建設更“接地氣”,大量融入山海關、大石河的文化元素。(石河一期、二期工程詳細資料略)
現在,綠樹成蔭、碧水靈動的石河已經呈現出‘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迷人景色,為古城群眾和四海賓朋帶來回歸自然,感受歷史文化的精神享受,真正實現人與水、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四、課堂的部分教學設計
(一)教法分析
采用小組課下自主收集資料、自主探究、課上合作討論、實踐研究的學習方法。
(二)探究問題的設計
1.石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學生展示要求:文字配套圖片形式)
2.石河的水文特征”?(學生展示要求:學生要按照高考的思路總結整理。)
3.石河的“昨天”?(學生展示要求:石河的歷史和開發前的狀況?)
4.石河的“今天”?(學生展示要求:石河生態防洪綜合整治一期工程措施和成果。)
5.石河的“明天”?(學生展示要求:石河生態防洪綜合整治二期工程規劃和具體措施。)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環境藝術設計在國內市場經濟繁榮的背景下重新找到用武之地。據不完全統計,至2007年,在全國1247所院校成立了設計類專業,在校生110萬人。①然而,對于許多院校而言,教師資源的合理運用極為不科學,缺少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這也正是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一個尷尬之處?;谶@樣的情況,結合云南地區自身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具有地區特色的教學改革,采用模塊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期從根本上改變如上的尷尬現狀。
一、地方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的意義和定位
(一)地方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建立的意義
與眾多的設計專業學科一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門專業,同時又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點、優勢、瓶頸、盲區、作為和理由,是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界定、不斷調整、不斷梳理、不斷尋求、不斷思索的問題。”②正是基于此,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制定一個相對實用的教學模塊,同時使其具備一定的“生長”性,這將為學校向市場提供合格的設計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證,同時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二)地方藝術類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定位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人及中國的經濟在當今國際中的地位也有了顯著提升,在這樣一個轉型階段,用一種學術性的批判態度來看事物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當我們具備這樣一種心態的時候,改變、調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學模式,就變成了一種自信的外在表象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云南本地的環境藝術專業該如何發展呢?
云南地處祖國邊陲,有著豐富的地理資源與民族資源,各個地區充沛的人文與地理資源正是立足本土進行發展的良好基礎。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環境設計的形態與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協調,同時又不失去本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們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學”與“教”的探索
(一)地方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中課程的設置探索
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具體情況,需建立一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新模型,該模塊共分為六大部分,每個部分為一大模塊,其下配以相關的子模塊予以完善其專業知識結構,同時根據每年學生的接收情況,細化每個課程的作業量以及不同課程作業之間的關聯性。六大模塊分別如下:
1.造型基礎模塊。其下設置子模塊為:造型基礎(1)與造型基礎(2)。主要以“二維造型”與“三維造型”為主,在進行課程大綱設置中,凸顯地區民族文化的造型特色,總結并提煉出地區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介紹與練習。
2.專業通識模塊。其下分別設置子模塊為:藝術設計理論基礎(1)與藝術設計理論基礎(2)。主要結合地區文化特點進行講授,進行多方位的藝術觀點介紹的同時,主題講座結合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完成課程的學習。
3.設計初步模塊。其下分別設置子模塊為:創作初步與學習方法指導。通過抄繪設計范例作品、教師進行點評、了解或認識三個專業的概況知識,嘗試設計入門性質的作業練習。
4.設計基礎模塊。其下分別設置子模塊為:設計基礎(1)(2)(3)。主要是強調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環境與構成基礎”和“環境與裝飾造型基礎”兩個知識點,強調環境藝術專業特色范圍內的構成、裝飾,以及民族民間造型技法基礎知識的教學。與傳統課程教學方法拉開距離。
5.專業設計模塊。其下分別設置子模塊為:專業設計(1)(2)。此部分模塊是整個模塊教學的核心部分,結合對于地區民族文化價值的研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如民族民居的研究與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課題進行研究與設計,在了解地區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環境設計的保護與創新。
6.畢業設計模塊。主要由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兩部分組成。畢業論文結合畢業設計進行研究,畢業設計要求對具體一個民族地區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研究,深入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并與當地政府形成合作關系,進行環境問題的梳理與解答,解決當地在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具體問題。
(二)模塊化教學效果分析
作為藝術類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通過3年的模塊化教學實踐,在教學安排中突出藝術類院校特色,將一些在理工類院校中出現不了的課程安排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如陶藝課、美學修養、藝術品鑒賞、西方歌劇鑒賞等以選修或必修的形式出現,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突出學校專業化教學特色。
在模塊化教學中,隨著專業學習逐漸深入,每個學期“大作業”與各科的“小作業”的關系逐步加強,設計深度也隨之逐步深入,同時,結合云南地區的民族特色,各個專業教師在課程設置中都將地區化和民族化作為重要的課程設置考慮因素,在“大作業”設置中充分加入這些因素,從而逐漸形成各個學期科目圍繞核心科目展開的局面。
模塊化教學還體現出一個很大特色,就是各個相關專業之間的聯系明顯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連貫性有了較為深切的理解,同時各個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復的內容雖難以消除但概率明顯降低。
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建立,使得專業課程的設置更加有機相連,同時使得教師、教學資源的配置更趨合理,減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費,節省教育資源,對于專業特色建立是一個很大的補充。
(注:本文為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模塊化教學模式在藝術類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注釋:
①②宋建明.匠心行修三十年.//宋建明,王雪青.匠心文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22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