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概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7 17:41: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美育概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美育概論論文

篇(1)

二、對當前我國幼師美術教育改革的思考

因為考慮到在我國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幼兒教師沒有明確的分工,很多幼兒教師既是某一門學科的教師,又是幼兒園日常事務的管理者。所以,縱觀我國幼師教育史上的現象,采用籠統式的教學方法較多。具體可以概括為:(一)大而全的教育思想。在我國幼師的培養過程中,不少中高等院校的幼師美術專業的課程幾乎涵蓋了素描、色彩、圖案、手工、裝飾畫、設計,有的學校還開設了拓展類的課程,例如: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等,再到幼兒園實用的多種材料。這些內容對幼師院校的學生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素養上的提升,對實質能力并沒有多大的作用。(二)博而不精的教育現狀。一般說來,學校教育主要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幼師專業的學生要在在校學習期間完成基礎課程和理論課程,這樣一來導致學生的學力量大、任務重,同時也影響了他們學習的最終效果。以素描為例,學生不僅要學習素描幾何形體,在完成該項任何的基礎上還要完成技能方面的訓練,這些要求對立志成為美術專業研究人才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于從事幼兒美術教育的人才來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實用效果難以達到最佳。

三、新形勢下幼師美術教育改革的前進方向

篇(2)

當前美國經濟是一種基于創新的成長模式,創新是美國經濟增長和貿易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講,強大的創新能力是美國經濟持續、穩定、高質量增長和貿易競爭力提升的基礎。因此,研究科技創新與美國貿易利益的改善對我國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美國科技創新體系與貿易競爭力的互動

(一)利用科技、經濟全球化的激勵功能促進創新 科技全球化意味著技術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大規模跨越國界進行轉移,科技發展的相關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科技能力中越來越多的部分跨越國界成為全球性的系統,各國的科技發展的相互依存關系不斷加強,并形成科技創新的全球性體系,美國以其強大科技創新能力組織全球性的科技創新活動,在控制科技創新體系中最大限度的獲得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利益,并通過控制技術標準來獲得利益,在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生命科學和制藥、新材料等技術領域成為全球技術標準的制定者,刺激企業的科技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使科技創新收益遞增,同時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進行創新,使科技創新成本遞減。在科技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激勵下,美國科技創新成果在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不斷涌現,引領美國經濟快速向前發展。美國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使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能更加充分享受規模經濟的收益,能通過多種形式的國際技術轉移來延長企業所擁有的技術生命周期,創新活動變得更加有利可圖;通過全球性的生產網絡分工,實現技術研發與產品生產的分離,并通過相關外包形式來實現整個生產鏈成本最低化,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二)高效的科技創新投入體系 美國強大的創新能力形成第一要素就是巨額而且穩定增長的創新投入,且在投入過程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傾斜性,并以市場收益和長遠發展作為檢驗科技投入效率的依據。美國作為世界上市場經濟最完善的國家之一,在成熟的市場體制下從事創新活動,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存在,必須分析創新技術的前景和市場潛力上的成功率和效率,并借助完善的科技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來創造出高質量的應用性創新成果。為了彌補市場創新體系的不足,美國聯邦政府的研發經費投入對創新起著重要作用(見表1)。

(三)通過制度建設來保障科技創新的持續性 美國已經形成一個促進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完整法律體系。這個法律體系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促進美國技術轉移和擴散的相關立法,另一個是保護技術專利的相關立法,美國促進創新的法律體系較好的處理了兩者之間的平衡,使其各自對創新的促進作用充分發揮,保障了美國強大的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在完備法律制度基礎上,借助于美國完善的金融市場和財政政策搭配,并充分利用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國家。 在保障強大科技創新能力的基礎上,美國以其巨大的國內市場吸引力形成其他國家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通過輸出高附加值的高科技商品來換回低附加值的普通商品,雖然在表面上形成貿易逆差,但實際上促進了美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改善了美國的貿易條件,使美國能以更少的實際支出來換取更多的收益(見表2)。 科技創新推動下的美國貿易利益改善

(一)政府利益分析

美國通過巨額進口,大量吸收他國廉價商品和服務,這不僅有利于美國在國內保持低通脹水平,并使全球經濟對美國的依賴性加強,奠定了美國謀求全球經濟霸權的基礎,憑借這種市場需求強度的不對稱(見圖1),美國不僅可以強有力地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結構和生產經營方向,還能有效地干預他國的政治決策和制度安排,進而謀求最大的國際經濟政治利益,強大的經濟實力成為美國參與多邊貿易談判的基礎,增強美國對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主導力量,強有力的維護自身在國 際經濟競爭中的利益。 利用科技創新形成的專利優勢,通過國內的知識產權立法的對外延伸來形成對其競爭對手的制約,獲得貿易上的超絕對優勢利益。美國通過科技創新獲得知識產權和專利上的絕對優勢地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年平均專利申請數為20世紀80年代的84倍,專利申請數在20世紀90年代的大幅度增加表明這一時期創新成果增多,出現創新“集群”。為了防止其他競爭對手的崛起威脅到美國的地位,美國借口國家軍事經濟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來阻止技術出口,通過技術制約他國產業競爭力的提升,達到美國長期壟斷某些產業的目的,在國際市場上來獲得超絕對優勢;同時年年對他國進行知識產權的審查,并動輒利用337條款和特殊301條款對他國進行貿易懲罰,使美國長期享有行業壟斷所獲得的絕對優勢,從而有效的維護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利益。

(二)產業利益主體分析

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來改造傳統產業和商業模式,使經濟結構更加富有彈性,經濟運行的平穩性增強。主導產業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決定整個產業結構的演化和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是全方位的,從植入新技術改造和替代傳統技術,用新技術改造和重組生產流程、作業方式,到用新技術重塑企業組織,促進傳統產業加速向現代產業蛻變的進程,一大批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并重新獲得了競爭優勢,帶動了經濟增長方式的成功轉型。 以科技創新為基礎并結合全球產業布局的調整,有效實現了貿易利益和投資利益的結合。在科技創新的主導下,全球分工呈現出金字塔式的結構,在這個格局中,第一層次就是美國,以從事創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為關鍵的高新技術的壟斷,在國際分工中形成了“研究與開發——整體產品壟斷——核心技術壟斷”的科研開發與壟斷戰略,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科技創新——結構升級——經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美國公司利用全球產業布局,形成最有利于美國的全球產業結構。

(三)個人利益分析 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美國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并將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結合起來,推動著美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美國家庭的財富收入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

美國產出的增加直接源自勞動生產率的迅速增長,科技創新使得美國放棄了傳統的收入比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了收益相對較高的高科技產業,盡管受到摩擦性失業的影響,但是,美國整個工人階層的收入水平整體上呈現上漲的趨勢(見圖2),受創新產品需求市場擴大的影響,新興高科技產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美國通過貿易將勞動者的生產率上升所帶來效益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作為一個整體將科技創新的好處發揮出來,在貿易等式的一邊,勞動密集型進口增加—及其對國內生產者產生的競爭壓力,降低了成本,使得美國消費者和使用進口投入品的廠商在許多商品和服務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在貿易等式的另外一邊,出口增加了美國最有效率和競爭力的部門的總產出,極大的擴展了規模經濟,并使得這些部門的美國工人實際工資高于國內平均水平的15%-20%。

結論及對我國的啟示 充分利用世界經濟發展的機遇來有效激勵科技創新。應有效抓住不同時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將科技創新與經濟結構變動結合在一起,將市場的拓展和利潤的提高作為科技創新的動力,將科技創新的利潤邊界從國內擴展到國外,充分利用科技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進一步降低科技創新的成本,使得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因此,應該遵循科技發展和經濟運行的規律,將科技創新放在提升國際經濟競爭力的基礎上來考慮,建立起有效促進科技創新的長效機制,實現貿易利益的持續改善,因此,建立長效創新體系是改善一國貿易利益的根本。

創新主體多元化。要出現源源不斷的創新性成果需要建立多元的創新主體,創新不僅是企業的行為,也是政府的行為,更是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動員更廣泛的力量來參與科技創新,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倡導創新的意識和觀念,使得創新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充分利用對外貿易來促進創新。

篇(3)

隨著知識面的拓寬和基礎的扎實,學生的思維有了充分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內省性,其辯證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日趨成熟,智能發展上體現出以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為主的方向。而且,在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逐步能從美學的意義上去體味和認識作品。學生作為鑒賞的主體越來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賦予對象以不落俗套的內涵。如果缺乏一種深層的抽象思考的自覺性,就無法滿足這一需要。換言之,沒有學生理性思維的注入,作品還只是獨立于學生以外的事物,對作品的理解和詮釋便無從實現。

學生越來越呼喚評價性閱讀,而理性思維及審美創造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既要鉆進去,又要跳出來,不但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還有利于彌補不足,使學生無論是升學深造,還是就業,都能具備必要的認識事物的能力和獨立評價事物的能力去滿足日后的學習和工作需要。培養學生較高層次的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教材的特征和任務非常適宜突出理性思維及創造力的培養。

篇(4)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1-0126-01

美術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美術學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本科階段所獲得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創新精神的重要標志。畢業論文撰寫的過程也是綜合培養學生在本專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能力,包括藝術鑒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理論表達能力、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能力的一個實踐過程。本文通過對已畢業的美術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調研及考察,總結出美術學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了指導畢業論文順利完成的方法,為美術學畢業論文的實踐教學提供借鑒。

一、美術學本科畢業論文常見問題

(一)畢業論文選題范圍不當。大部分學生的論文題目過大、過深,不適合本科生完成,如《淺析油畫前景》、《試論中國傳統工筆畫與現代工筆畫的區別與聯系》、《淺析現當代中國風景油畫》,這些選題范圍學生很難駕馭,此類選題寫成一本專著也不為過,本科生當然難以就此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來。如果論文題目過小,論文得不到展開,則內容空泛乏味,缺少研究的目的性。也有些畢業論文內容過于陳舊,只是對以往的論文觀點進行簡單的重復。所以論文選題要大小適中,難易得當,這是寫出高質量論文的前提條件。

(二)不能結合專業特點。對于美術學學生來說,理論研究沒有相應的基礎,實際工作經驗不豐富,寫作基礎較差,如果不結合自身專業實際選題,勢必只有到處拼湊,達不到能力培養和素質訓練的教學目標。美術學畢業論文考察學生通過四年本科教育所取得的理論知識、美學素養、文化修養等各方面的能力,論文就是一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課題,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討創作實踐者的理論水平。研究的內容要從自身的創作出發,闡明自己的觀點,表現出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水平。

(三)畢業論文格式不規范。對于本科畢業論文的格式,學院或所在系部都會有明確具體的要求,但是很多學生往往忽略格式要求,隨意設置標題和文章的字體、字號,尤其是引用部分的問題最為常見。有的學生引用的文章內容并沒有標明出處,沒有注明期刊或書籍的出版社、頁碼,亂用標點,錯別字出現頻繁。主要原因是美術學專業的學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畢業創作中,對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視程度不高。

(四)缺乏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沒有充分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就無從談起,畢業論文有創新性才有靈魂和價值。有些學生的畢業論文直接重復論述其他人現有的觀點與結論,抄襲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夠重視,認為美術學專業的學生應當以畢業創作為主,畢業論文只是應付了事,所以態度不端正,東拼西湊,這樣很難寫出具有創新性的、有價值的畢業論文。不論是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還是對某一專業領域進行研究,都應當是本人經過獨立思考的成果,絕對不能直接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美術學本科畢業論文改進措施

(一)加強學生對選題的認識。要獲得一個好的選題,需要作者在對文章的整體脈絡和框架有大致的估量后,通過大量查閱資料,分析提出的問題,確定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然后才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選題。這是一個思維不斷運動的過程,需要主觀的思想與所要選擇的事物發生共鳴,這種靈感是非常重要的。確定好選題的范圍,再根據自己的能力進一步展開查閱,揚長避短地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論文要以所學專業為主,按照選題的任務、計劃和完成期限有目的、有方法地充實專業技能及理論知識,培養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同時為專業的繼續深造和從事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篇(5)

二、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改進高中美術教育

1.改變美術教育的觀念

過去的高中美術教育延續的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固有理念,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經歷的是一種被動的學習過程。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具體來說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出具體的應對措施,要積極關心學生,對學生要加強引導,改變其不正確的學習觀點或者認識,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這種觀念的改變還體現在師生地位上,要遵循新課改的目標,就必須摒棄之前教師高高在上的教育觀念,教師應積極融入學生。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新課程改革對教育的要求。美術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能的沿襲,更是一種創造,學生在模仿教師或其他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將之加入美術創作。而此時的創造是一種無意識的、不成系統的、具有隨意性的創造。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是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加工創作一幅能夠表達自己思想或意義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學生進行適量的頭腦風暴訓練,以培養其創新能力。

3.在美術教育中加強對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專業性較強的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感知力、對美術技能的熟練度,然而這些對于新課改的要求來說還遠遠不夠。以往的美術教育只是在技能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學生對美術的鑒賞力,而沒有直接地加強這方面的培養。新課改要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繪畫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鑒賞,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傳授學生繪畫技巧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繪畫理論、藝術史、藝術鑒賞類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具體的措施有:帶領學生參觀美術館,讓學生了解藝術發展史;開設藝術欣賞課程,讓學生能夠見識到來自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等。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美術鑒賞能力。

篇(6)

二、美英兩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策略

無論是《改革藍圖》,還是《教學的重要性》,都高度強調教師質量、教育問責制、經費投入、關注弱勢群體、賦權學校等內容。美英兩國試圖通過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革,制定相應的策略,以促進美英兩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與教育公平性的提高,從而達到建立世界一流學校教育體系的宏偉目標。

1.突出教師的重要性,強調教師質量

《改革藍圖》前言中指出:“我們要提高教師和校長的工作效率,其目標是要確保每間教室都有優秀教師,每所學校都有優秀校長。因為學生從步入課堂的那一刻開始,決定他們學業成績最主要的因素,既不是他們的膚色,也不是他們父母的收入狀況,而是站在教室前面的教師。”[2]可以看出,奧巴馬將教師放在至高的位置,強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此外,還將設立教師實習計劃(TRP),為亟需教師的學校提供經過培訓的新教師。[3]一方面解決了某些地區“教師荒”的問題,另一方面實習也鍛煉了新教師的能力,提升了他們的素質。《教學的重要性》前言中指出:“為我們的孩子創建世界一流的學校,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他國的成功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任何教育體制的質量,都好不過其教師的質量。[4]此次《教學的重要性》中提出了嚴格教師聘任標準,即加大“教學優先”項目(TFP)的資金投入力度,保證其得以順利開展;增設“教學后補”項目(TNP),通過提高教師的待遇來吸引其他行業領域的優秀人才轉投教育行業;保障“軍人當教師”項目(TTP)的實施,為那些有相關經驗和技能但沒有學歷水平證書的退伍軍人提供學費,促使他們接受再教育,進而鼓勵他們從事教師行業。[4]同時指出教師應當接受適當的培訓,政府將效仿如芬蘭、新加坡等國實施的性向、人格及調整力測驗,建立高效能的師資培訓模式。

2.推行教育的問責制,促進學校穩步發展

基于教育公平的要求和追求卓越的目標,《改革藍圖》設立了嚴格的問責體系,獎勵取得重大成功的學校。“所有的學生都將包括在‘為大學和就業做準備’這一標準的問責體系當中,對取得進步和成功的學校給予獎勵,對于表現欠佳的學校則實施嚴格的干預措施。同時,要對那些提高學生成績、縮小成績差距的州、地區和學校予以獎勵。”[2]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也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問責框架,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學業水平,教學質量,校長和管理以及學生行為和安全。新的監督框架將更好地關注所有學生的需求,包括需要特殊教育的學生,這個新框架已經在2011年秋正式執行。[4]因此,此次教育標準局的督導重點回歸到它的原點“教與學”上,加強對中小學的學業成績考核,從而讓學校承擔起責任。

3.增加教育經費投入,保證資源合理分配

美國聯邦政府將通過建立一個全新的美國機會稅收抵制制度(AOTC),使所有美國人都能負擔得起上大學的費用,這一制度覆蓋范圍非常之廣。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全額免費的制度能夠保證大學教育中的最初4000美元費用均可免單,而且能覆蓋普通公立學院或大學學費的2/3,同時也能使在社區學院修讀的大多數學生完全免費上學。[3]此外,聯邦政府設立了50億美元獎勵資金和創新基金,其中用于獎勵的資金就高達43.5億美元,從而可以有效調用師資力量,提高教師教學成效,促進教師的公平調配,為那些高需求的學生群體分配合格的教師。[5]英國聯合政府將設立新的“教育資助機構”(EFA),取代之前的“青年學習機構”(YPLA)作為教育部的執行機構,專門負責向有關學校直接發放資助金[4],盡可能地減少和避免中間環節的干擾,從而確保了教育經費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4.改革課程內容與評價方式,推動創新人才培養

《改革藍圖》在此次課程改革中,重點強調應加強數學學科和科學學科在基礎教育教學中的地位。21世紀,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科學和數學知識,這不僅僅是就業的需要,更是成為一名合格公民的需要。更何況,日益增長的工作80%以上都需要科學和數學知識。同時,《改革藍圖》要重點改革“標準化考試”,因為這種方式迫使學生去背誦一些“標準”的課程知識,評估時根據考試結果實施獎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為此,奧巴馬承諾將增加經費投入力度,幫助各州研發高質量的評價機制,開發能夠激勵學生從事探究與創造的評價體系。《教學重要性》指出,英國需要制定一種更緊湊、更嚴謹的新的國家課程模式,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每個階段的核心課程。這是基于英國教育課程的具體情況而言,英國目前的國家課程教較陳舊,包含太多不必要或過時的知識,對于教學方式有過多的規定束縛,阻礙了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5.關注弱勢群體學生,縮小學業成就差距

《改革藍圖》中提出,通過支持“大學拓展”計劃(COP)來保障弱勢群體學生的發展,如支持“及早具備大學升學意識與準備”計劃(GEARUP),該計劃由聯邦撥款資助,集中對7~12年級的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資金、信息和學業等方面的支持;通過三重奏(TRIO)計劃實現向所有美國人提供教育機會的承諾,而不論其種族、民族背景和經濟狀況;通過“向上躍進”計劃(UBP)幫助那些處境困難而天資聰穎的學生完成學業并繼續上大學深造。[3]同時,重視通過《殘疾人教育法》(ESEA)來支持那些弱勢群體學生,此次ESEA的重新授權將增加弱勢群體學生上學的機會,促進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學生的多樣性要求學校和教師要做好多方準備來滿足各個群體學生的不同需求。[3]英國聯合政府為了緩解貧困家庭子女的經濟壓力,特別設立了“中小學生助學金”項目(PPP),在2014—2015年將額外加撥25億英鎊專款以推進新的獎勵金項目的順利實施。通過新的“中小學生助學金”的開展,計劃在未來的4年內盡可能多地資助那些貧困家庭子女。為此,聯合政府在最終的預算時,計劃每年專項撥款25億英鎊用于助學金計劃的順利推行。[4]

6.賦權學校自主自治,推進學校制度建設

在《改革藍圖》中,奧巴馬政府將為各州、各地區以及非盈利組織等提供競爭性資助,用于繼續擴大和發展有效的特許學校以及其他有效的自主公立學校。自主學校是公立學校,一般要比特許學校的數量要多,它一直在關鍵性操作層面擁有較高的自,包括教師聘任、財務預算、課程安排以及程序運作等。不管是特許學校還是其他自主學校,都必須和傳統的公立學校一樣實行教育問責制度,問責的實施將有效促進學生學業成就水平的提升。自的擴大,增強了學校間的競爭,有效地推動了學校的辦學效率,促進了學校的制度建設。由于英國政府給予了學校更多的干預和壓制,阻礙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學的重要性》指出此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要幫助每所學校享有更大自由來實現“院校地位”。其改革方向是學校作為自治的機構與教師設定的條件相協同,大幅減少學校的壓力和負擔,減少學校不必要的職責、程序、指導和要求,以便學校可以自由決定并采取相關措施來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其高度自治和自由主要表現在:學校自由決定教職工薪金水平,更加自主地控制學校自身財政事務,在實施國家課程中享有高度自,自由變更學生在校時間,不受地方政府干預等。[5]

三、美英兩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基于對《改革藍圖》和《教學的重要性》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美英兩國在基礎教育改革無不突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以及追求教育卓越的基本理念,這無疑對美英兩國建立世界一流的學校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提高質量是美英兩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在動力

一方面,美英兩國重視教師的質量,其初衷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其基礎教育質量,希望通過提升教師質量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此外,還通過加強教師在課堂中的自、提高教師的地位來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美英兩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提倡教育的問責制,希望學校、家長和學生為達到高標準而負起責任。從兩國的改革文件我們可以看出,美英兩國都紛紛強調學校的責任,并將問責制在學校中貫徹實施,讓學校承擔起教育的重要責任。

2.促進公平是美英兩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訴求

公平的教育體制應盡可能地為所有學生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機會,美英兩國在此次改革中都特別強調為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資源,讓他們能公平地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體制。奧巴馬政府強調要為各州和地區提供各種資源,不僅在資金上支持發展欠佳的學校,還鼓勵支持一些優秀教師在這些發展欠佳學校中任職,從而保障優質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聯合政府強調基于公平的標準,主張建立一套清晰、透明和公平的國家撥款分配標準,從而確保教育經費分配的公平性。教育公平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側重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完善教育資助制度,讓弱勢群體能夠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奧巴馬政府一方面通過“大學拓展”計劃的實施以及ESEA來支持那些弱勢群體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聯邦政府主要通過新的“中小學生助學金”的實施來資助那些貧困家庭的子女,這個計劃將同基于公平的標準協同促進教育經費分配的公平性。

篇(7)

二、高校美術教育實習環節中存在的不足

1.很少學生想去條件相對艱苦的偏遠地區完成實習環節任務隨著當下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趨顯著,部分大學生有比以往更加濃厚的追求高生活品質的意愿,同時對“物質生活帶來的賞心悅目及便利”也越發依賴。如此高校難以安排學生到條件相對艱苦的偏遠地區完成相應的實習環節任務,很難達到“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承受社會壓力的能力”的目的。

2.部分學生綜合素質較低,難以勝任實習崗位工作和完成實習環節任務由于各種原因,部分美術教育畢業生在校期間缺少主動培養自身文化素養以及專業技能的意識,導致自身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不高,最終難以勝任實習單位分配的任務,難以適應實習單位環境,欠缺實踐能力及實踐操作的培養能力。該環節不足主要表現為:第一,部分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對相關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夠、對專業知識的積攢不足,導致其后期學習能力和主動性不強;第二,部分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思維局限嚴重、閱歷較淺、知識儲備不足、綜合素質較低,為后續的實習任務加大難度;第三,部分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正確處理社會現實和個人理想的能力較欠缺,并在日常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養成了“我行我素、自我中心”等不良習慣,甚至到實習單位后無視實際教學狀況、條件,脫離教學實際,單方面奉行“藝術至上”的宗旨,難以完成“培養自身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實習任務。

3.部分高校美術教學專業學生欠缺科學有序、有計劃而相對完善的技能訓練和指導當下,部分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對形式美表現能力教學序列概念及其理解并未達到相對清楚的程度要求,對相關技能的掌握不夠牢固。并且,很多學生僅對專業課程、課本知識展開機械、死板的學習,其所在高校很少為其安排相應的技能訓練環節,學生自身更是很少主動尋找運用知識、訓練技能的機會。很多高校美術教學專業缺失科學有序、有計劃而相對完善的技能訓練和指導,直接導致了學生自身相關技能的欠缺。

篇(8)

(一)新自由主義思想

興起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也稱為“芝加哥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弗里德曼(MlitonFried-man)和哈耶克(F.A.Hayek)。新自由主義思想的根本觀點是:當代社會的所有弊病是由于資產階級國家干預過多造成的。希望返回到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去。“如果國家干預少一點,競爭就會進一步發展,壟斷就會大大減少。”此,他們要為市場自由競爭恢復名譽,他們認為市場機制在滿足人類欲望和分配生產資源到各種不同用途上起著重大作用。“市場資本主義(如果真正讓它起作用的話)則是唯一使每個人最可能在社會中得到他所希望的東西的一種制度。”‘而正是國家干預妨礙了市場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自由競爭不是名副其實的自由競爭。他們所指的國家干預包括西方國家的“國有化企業”、“福利國家”和巨型壟斷企業。他們認為解決問題的出路是把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化企業私人化。新自由主義思想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也打開了教育市場化之路。

最早提出教育市場化觀點的是弗里德曼,他認為教育不應該是政府提供的一項服務,而應該是自由市場體系中的一部分。弗里德曼在1955年發表的《政府在教育中作用》一文中指出:“我相信,若要對我國教育體制動大手術,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私有化之路,實現將整個教育服務中的相當大的部分交由私人企業個人經營。否則,沒有什么辦法能摧毀或者至少極大地在削弱現存教育建制的權力,而摧毀或削弱現存教育建制的權力,乃是根本改革我國教育體制所必要的先決條件。此外,也沒有什么辦法能給公立學校帶來競爭,而只有競爭才能迫使公立學校按照顧客的意愿改革自身”。哈耶克也認為“不存在用以決定誰該接受進一步教育的所謂公平的教育依據,不必通過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選拔。對學生進行選擇的唯一途徑是競爭和市場過程”。

(二)新公共管理主義

20世紀90年代初,在大多數先進國家中產生了一種新的公共部門管理模式。這種新模式有幾種不同概念,包括“管理主義”、“新公共管理”、“以市場為本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典范”或“企業型政府”。盡管名稱不同,它們實質上描述的是同樣的現象——“為實現經濟(Economy)、效率(Eficiency)和效果(Efectiveness)的‘3Es’作出的決定性的努力”,p傳統的官僚制將被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模式取而代之。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觀點是:“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注重績效評估和效率:將公共官僚制組織劃分為一些在用戶付費的基礎上相互協調的機構;利用準市場化和簽約包出工程的方式促進競爭;削減成本;具有一種特別重視產出目標、限期合同、金錢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風格”。‘美國的奧斯本和蓋伯勒在《重塑政府》一書中提出了“企業型政府”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大多數企業型政府鼓勵提供服務者之間的競爭……寧可采用市場機制而不是官僚機制”。總之,新公共管理主義思想的核心是要把公共行政僵死的、等級制的官僚制組織形式轉變為公共管理的彈性的、以市場為基礎的形式。

對傳統的官僚管理模式的批評也波及教育領域。美國的一些打算改革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的人認為:由國家通過民主的方法對公立學校進行管理的理念應該被拋棄了。由人民對學校進行民主管理這種方法應該被一種全新的體系所取代,轉而由市場進行間接的管理。美國政治家約翰·喬布和泰利·莫(JohnChubb&TerryMoe)在《政治、市場和美國學校》一書中指出:“市場通過它們自身的特性,能夠培養高效學校所必須擁有的自治。……消費者不會有購買低效學校的產品的需要,因此這些學校就會從市場中消失。……對學校進行民主管理不可避免會培養官僚作風,而這就會扼殺高效學校所必須擁有的自治”。

二、英美教育市場化的社會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英美國家對公共部門的規模和能力進行了抨擊。尤其是羅納德·里根于1980年和瑪格麗特·撒切爾于1979年大選獲勝以后,就開始推行公共部門的改革。公共部門在三個方面受到抨擊。首先對公共部門的“規模”提出了抨擊,認為政府過于龐大,浪費了過多的緊缺資源。其次,關于政府的“范圍”也發生了爭論。認為政府本身介入的活動過多,凡是可由私營部門提供的服務均可通過合同或直銷方式轉交給私人提供者。第三,政府的“方法”受到持續不斷的抨擊。認為官僚制的方法必定會造成工作無起色和效率低下。如果必須由政府從事某些活動,也需要尋求除官僚制之外的其他的組織方法。對公共部門的規模、范圍和方法進行的抨擊所產生的明顯結果是削減政府和改變其管理方式。

英國政府開始實施強硬的財政緊縮政策,積極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并著手解決福利國家政策所引發的種種問題。在撒切爾內閣和智囊班子中,信奉哈耶克主義自由市場觀點的所謂“新右翼”(NewRight)人士占據了主導地位,其中包括曾在1981至1986年間擔任撒切爾內閣教育大臣的約瑟夫爵士(SirKeithJoseph),以及撒切爾時代教育政策的主要設計師萊特溫(OhveI_etwin)和塞克斯頓(StuartSexton)。約瑟夫爵士在1796年時所說的一句話,也許最能代表他們的市場主義信念。他說:“盲目的、非計劃性的和沒有協調的市場智慧完全優越于精心研究的、理性的、系統的、善意的、合作的、有科學依據的和尊重數據事實的政府計劃。……市場體制是國民財富的最佳發生器;它能夠以人類思維不能理解的方式,在沒有強制、指導和官僚干預的情況下,協調和滿足無數個體的不同需要。”

英國人把包括教育市場化、教育私有化在內的“私有化運動”,稱作“撒切爾革命”。撒切爾夫人主要顧問謝爾曼于1987年8月6日《每日電訊報》寫到:“倘若沒有英國全部學校的私有化,那么撒切爾革命就是還沒有完成。”因為“保守黨”(私有化運動)前沿正在向私有化尚未觸動的那些國有部門推進。我國這些社會部門的活動,諸如衛生和教育,這兩者加起來每年都要消耗國民收入的三分之一,而竟對市場機會幾乎一無所知。”

對這場運動,英國人自己是引以為豪的,他們說:人們看到的撒切爾革命的經濟和財政好處還是表面的,“而最重要的收獲時下人們也許還只能朦朧地認識到:這是對政府思考和行為方式的一場改造。……那些國有的產業部門把政府官員和部長們拖到了消費者利益的對立面。全國私有化工作一旦完成,部長們什么都管的角色必將一去不復返。”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教育財政支出不斷上升,但基礎教育質量卻始終不盡如人意,這引發了學校效能研究,即影響學校效能的因素是什么。許多研究發現官僚是影響學校效能的關鍵因素。美國政治科學家喬布和莫研究了學校自治與學生成績的關系。他們發現公立學校對的政治要求反應太快。這種結果是由于“公立學校受到機構的直接民主控制”,而這些機構“天生地破壞了學校自治,并天生地有益于官僚”。他們還發現公立學校中的政治與官僚并不有助于形成與高學術成績有關的學校組織的合意形式。與此相反,市場取向的非公立學校更可能產生他們所說的有效組織。這些高成績學校(主要是非公立學校)與低成績學校(主要是城市學校)有顯著區別:“他們的目標更清楚且在學術上更有抱負,他們的校長是更強有力的教育領導,他們的教師是更專業的人員與更和諧,他們的教學工作在學術上更強有力,他們的課堂更有秩序并更少官僚”。因此,喬布和莫認為教育中的家長選擇是一種根除民主政治與官僚的反作用的方法。

三、英美教育市場化的主要形式

英美教育市場化改革在具體實施中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而是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英美除了大力發展私立教育外,還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改革形式。特許學校(CharterSchoo1)。所謂特許學校,其基本含義是根據特定的合同或“特許狀(Charter)”來開辦的公立學校。與傳統公立學校最大的區別是,特許學校憑著這張“特許狀”擁有充分的自治權與辦學權,得以從政府控制和微觀管理中解放出來,在教師雇傭、教育資源分配、入學、人事管理等方面享有自。1991年,美國明尼蘇達成為第一個通過特許學校法的州。該法允許學區授予某些學校以“特許狀”并建立特許學校。到1998年為止,已有34個州通過了特許學校立法,允許有志于改革的一些學校及團體進行建立特許學校的嘗試。特許學校向各類學生開放,供學生家長自由選擇。不少教育改革專家認為,雖然特許學校不是一種將學校完全放開的學校市場化的形式,但是它體現了學校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強調學校有權直接與其顧客相聯系,學校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各的需要,供顧客進行自由選擇。因此,特許學校是通過學校內部的改革來使學校結構適應現存的管理結構、是一種“有限的市場化”的做法。

學券制(EducationVoucher)。所謂學券,就是政府發給學生家長的一種有價證券,學生家長可以使用該學券在任何政府承認的學校,包括私立學校中支付學費或其他教育費用。其目的是促進各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之間的競爭,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其實質是運用市場手段來運作公立學校,增加公立學校中的私營成分,以恢復其活力。學券制最早由經濟家米爾頓·弗里德曼于1955年提出,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個別州進行了實驗。但進展不大。90年代后,在美國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動下,至1995年,有十幾個州對學券制進行了立法討論,并在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亞、俄亥俄、佛蒙特、俄勒岡、波多黎各等州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實驗、推廣,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民營教育公司。美國愛迪生公司(EdisonProject)成立于1992年,在全美16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管理79所學校,在校學生3.8萬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該公司到2005年管理的學校將達到420多所,學生數將達到26萬。愛迪生公司非常注重通過市場籌措資金,1999年7月,微軟公司的合伙創始人艾倫(PatticAllen)注入3000萬美元,成為投資人之一。1999年11月,愛迪生公司在美國華爾街發行股票,成為上市公司。民營教育公司的出現和發展,對所在國家教育的推動作用是明顯的。它既增加了教育投入,提高了社會對教育的關注程度,又注重了教育效率的提高,推動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創新;同時它還增加了教育供給,滿足了人們教育選擇的需要。這些無疑都是民營教育公司對整個教育發展的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公助學額計劃(AssistedPlacescSheme)。這項計劃是由英國《1980年教育法》頒布實施的。根據這項計劃,政府將為來自低收人家庭的優秀學生進入獨立學校(IndependentcShol,指非政府舉辦的學校,也有人稱其為私立學校——vate,cSho1)學習提供全額或部分學費資助。每所參與該計劃的獨立學校都要與中央政府簽訂一份合同,其中規定:校方每年將提供一定數量的學額,根據家庭收入對學生學費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余額部分由政府提供補償。參與該計劃的獨立學校仍然保持獨立的地位,它們負責對人選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甄別,但是每年享受公助學額的學生必須有6o%來自公立學校。至1985--1986年度,政府已向226所獨立學校支付了3380萬英鎊,用于公助學額學費的減免。受惠于該計劃的學生達21412人,其中4o%享受完全免費資格。公助學額計劃的實施,使收入較低的家庭也有了與富裕家庭一樣的選擇權,有效地促進了社會流動,也體現了著重資助作為消費者的學生(家長),而不是資助作為教育服務提供者的學校的市場化改革方向。自由入學政策(OepnEnmlment)。這項計劃由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頒布實施。英國家長的擇校權在(1980年教育法》中就有了規定,但由于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為熱門學校人為地設置招生上限,使許多家長經常失望而歸。<1988年教育改革法>對此提出了新的安排:以1979年的招生數作為一個學校的標準招生數(StandardNumber,如果某一學校1988年的招生數高于1979年,則以1988年的招生數為標準招生數);學校在標準招生數之內不得拒絕學生的入學申請:如果一個學校不再有招收標準招生數的能力,地方教育行政當局和學校董事會經中央教育主管大臣同意,可降低該校的標準招生數。但是減少的名額不能轉到其他較差的學校;如果學校受理的申請人超過標準招生數,地方教育行政當局通常實施本學區學生優先原則,但家長有權對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的決定提出上訴。自由入學政策的實施,使各個學校的招生不再得到地方教育行政當局計劃的保護,而更多地依賴標準招生數之內家長的選擇。這無疑強化了學校間的競爭,從而促使它們更加注意傾聽消費者的呼聲,不斷提高自己的辦學水平。

直接撥款公立學校(GrantMaintainedSchools)。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規定,任何公立中學和學生人數超過300人的公立小學,經家長秘密通訊投票認可,都可向中央教育主管大臣申請脫離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的控制,成為直接撥款公立學校。轉制后的學校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撥款,并在管理方面享有與獨立學校同樣的自。英國公立學校歷來由地方教育行政當局負責開辦和維持,直接撥款公立學校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安排。實施這項政策背后的主要想法是:建立一種由家長主導、經費直接來自中央、具有高度自的公立學校。這也是右翼壓力集團的重要主張,其目的是削弱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的作用,最終使它們逐漸消亡。在右翼人士看來,地方教育行政當局在配置教育資源方面代表著計劃和低效,而直接撥款公立學校能夠在確保義務教育完全免費的前提下消除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的影響。他們甚至認為,應該將公立學校的所有權從地方教育行政當局轉移至獨立的托管機構,由它們自主經營、自主管理。

教育行動區計劃(EducationActionZone,由(1998年教育法頒布實施)。該計劃規定,政府將[就教育薄弱地區公立學校的管理權向社會公開招標,社會各界,特別是私營工商企業均可提出申請,在教育薄弱地區成立教育行動區,接管所屬的公立學校。教育行動區將享受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可以自主設計課程、高薪聘請校長和教師、實現資源共享等等。成功的申請者必須提供令人滿意的學校革新方案和合同期內改善學校辦學質量的具體目標,并在政府的額外撥款之外注入相應的配套資金。教育行動區計劃意在通過管理權的招標,吸引教育以外的社會力量參與教育薄弱地區學校的管理和運作。從而為薄弱學校帶來新的管理思路、經驗和資金,迅速扭轉這類學校的辦學質量。1998年6月和1999年11月,政府先后批準成立了兩批共66個教育行動區,地域遍布英格蘭全境。

督導制度的市場化改革(由<1992年教育(學校法》頒布實施)。主要措施包括:由根據該法成立的教育質量處取代原陛下督學處,負責受理注冊督學的申請并對申請者進行培訓,向合格者授予注冊督學資格,學校督導工作由教育質量處公開向注冊督學招標,并與中標者簽定督導合同,增加督學的法定權力,如果他們認定一所學校辦學失敗,其督導報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經學校總督學批準即具有法律效力。此次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引入市場化的招標機制,督導管理機構和督學的關系由原來的行政隸屬關系變成了合同買賣關系,促進了學校督導市場的競爭。

四、競爭一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核心

篇(9)

(一)打破經典一統天下的局面

在以往的歐美電影音樂賞析課中,教師主要選擇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獎或其他獎項的獲獎影片來進行賞析。經典影片固然有其閃光之處,但某些影片年代久遠,在大學生中缺乏共鳴點,加之影片資源相對固定,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改革后的教學中,會適當增加一些深受大學生歡迎的,頗具青春時尚氣息,貼近其生活的影片,例如歌舞青春,重回17歲,地心游記等。

(二)打破“西片”一統天下的局面

由于課程名稱的限制,教師在選擇影片時,往往會把目光瞄向好萊塢的作品。其實,在浩瀚的電影資源中遨游不難發現,中西文化差異在同題材電影中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這也是帶領學生足不出戶領略中西文化的絕佳機會。所以,改革后的教學中,會對比放映同題材的東西方電影作品,例如都是以神話為題材的,西方有雷神托爾,諸神之戰,中國有白蛇傳說,倩女幽魂。

(三)增設專題講座

電影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好萊塢在向全世界輸出它的電影產品的同時,也在向全世界輸出美國的文化。因此,我們在看電影,聽音樂的同時,應了解其文化涵義。改革后的教學中,會增設一些專題講座,諸如好萊塢電影中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中的暴力美等。通過類似的專題講座,拓寬學生的觀影視野,激發學生對某一領域探索的欲望。

二、革新歐美電影音樂賞析教學方式

教學中改進教學方式,創設平等互動的教學環境和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寓教以情,以情感人,使學生以熱情的心態來進入學習。改變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為主導。將生動活潑的課堂討論增添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以往的授課模式是教師播放-學生欣賞,教師講-學生聽,即信息流動方向為教師到學生的單一方向進行,缺少了學生的反饋與參與。改革后的課程設計中會大大增加學生參與的環節。例如,講到電影音樂的節奏要與電影畫面的節奏保持一致時,教師就可以一邊播放電影片段,一邊指導學生們打節奏。通過這樣的互動教學,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使得學生真切的體會到音樂的律動,從而能夠更好的理解音樂的節奏與電影畫面節奏的關系;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在看似“玩兒”的教學過程中,掌握了一些音樂節奏節拍方面的知識。

篇(10)

21世紀以來,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加速了我國美術教育改革的步伐。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也晚于西方。雖然,最早對藝術理論進行翻譯的美術先驅發現并指出學習理論的重要性,但長久以來對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并不被美術人所重視。盡管在近代中國仍然出現了許多聞名世界的藝術大師,如:齊白石、吳昌碩、黃賓虹等,但我們要知道,其原因是這些大師從審美經驗出發,自發地、有意或無意識地使他們的藝術活動不約而同地觸及到藝術理論的某些規律,因此得到成功。近年來,美術教育者對理論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沒有一個適合我國美術教育現狀的理論教育體制和模式。

1 美術理論教育的重要性

縱觀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歷史,不重視理論教育的問題在初創期就已埋下伏筆。西方的工業革命打響了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教育觀,中國美術學者也因此開創了以技術訓練見長的培養方式。隨著引進蘇聯的教育體系,細化的專業區分使美術人的專業技法越來越好,而對美術本身的性質、原則、原理等理論知識掌握得卻越來越差。當專業院校美術生進入社會后,會有很長一段時期的茫然和不適應,他們認為在校學習的知識在一些速成班用幾個月時間就可以學完,再加上缺少理念性思維,只能從事簡單的制作工作。也因此有人總結說:美術生對專業的學習是從畢業工作才開始的。

筆者認為上述問題應該引起高校美術教育的足夠重視,尤其對于獨立學院來說。獨立學院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搖籃,但大多數人甚至一些從教人員都容易混淆應用與實用的概念,應用型本科人才是有區別于高職、高專和中專所培養出的技能型人才的。應用型本科人才不單要有過硬的能力和技術,還要有自己的藝術思維,能夠獨立完成質量較高的美術創作。因此說缺乏理論教育的高校美術教育模式忽略了學生對藝術的把握能力。現代社會,要求美術人才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對于美術教育來說,就要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授,這是我國美術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

2 美術理論教育現存問題及現狀

輕理論重實踐的思想在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美術專業考生高考文化課分數偏低,美術加試對學生理論知識又基本沒有要求,重技術輕理論的思想根深蒂固。其次,高校為追求就業率,社會缺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社會中大量的速成“美術”元素涌入高校,忽略美術理論教育的意義。課程設置成為美術理論教育無法回避的問題。高校美術專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基本都以素描、色彩、創作實踐等技法課為主,實踐和技法課程比重過大,而美術理論課程的設置比重不足。固然,沒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熟練的技巧,很難進行美術創作。然而美術畢竟不是技術,美術人除了要有高超的專業技術,還要有思想。當然,以上狀況的發生還有其他誘因。比如:一些中小學不重視美術教育,甚至取消了美術接受教育,這也是造成高校美術生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3 改革美術理論教育的建議和幾點措施

現在,美術理論教育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也有人開始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筆者認為,要改變美術理論教育的現狀,使其在改革中發展,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明確美術理論教育對高校培養綜合美術人才的重要性。實踐產生理論,反過來,美術理論一經產生就會對美術實踐起指導作用。一個從事美術活動的人,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不能不受一定的美術理論或思想的影響和制約。對于高校,特別是獨立學院,美術理論教育更有其不可忽略的地位。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從字面上來分析,應用:適用需要,以供使用。這要求應用型本科人才不但要有熟練運用專業技術的能力,還應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作指導,才能長久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也只有這樣才能區別于高職、高專的技能型人才。

(2)優化高校美術專業課程設置。需要特殊強調的是,這里所說的優化課程設置不單指適當增加美術理論課的比重,還包括如何對實踐和理論課程進行優化配置。比如:在開設素描和色彩靜物時,應適當增開一些中外美術史、構圖學等課程;在開設人體寫生時,應并設人體解剖課程等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美術潛能,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充分消化吸收,并使之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加強美術理論教師的素養。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如果要給學生一碗水,那他就至少要有一桶水。作為美術理論教師,不僅要掌握足夠的藝術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當然,一個美術理論教師只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相當的美術理論知識還是不夠的,他還要具備哲學、美學,甚至心理學等方面的普通文化知識。高校美術專業要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提倡美術理論教師多研讀理論專著,適當參加進修班學習;鼓勵理論教師多發表相關論文;對在理論研究中有重大突破的美術理論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

(4)美術理論教育要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教、學生學,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方式。美術理論知識本來就是探索和揭示各種藝術現象共有普遍規律的學科,離學生生活較遠。現代美術理論教育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單要充分掌握教學內容,在備課時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切身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備課,突破以往學生對美術理論學習的消極態度。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要加強對現代教學手段的使用能力。這些現代媒體技術能夠使學生眼見、耳聞加深理解和記憶,也能使美術理論教學越來越緊密地貼近現代學生的生活,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和理解美術理論知識,而不僅僅體驗物質帶來的虛幻感。這是現代教育的方向,也是美術理論教育與科學、技術等的全面結合。

(5)提倡社會化的美術理論教育。雖然目前的美術理論教育仍然主要以學院教育為主,這里有必要強調一下,許多社會機構有學校藝術教育尤其是美術理論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博物館、美術館等有著諸多的優秀美術資源,這些資源卻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美術理論教育問題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人們也提出了種種改進的設想和建議,但無論怎樣發展,將來美術理論教育將越來越普遍。

參考文獻:

[1] 海德格爾.藝術的起源與思想的規定[J].孫周興,譯.世界哲學,2006(4):73.

[2] 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新的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N].中國教育報,2003(1).

[3] 默耕.經典教學方法薈萃[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 對古典文化的理解 下一篇: 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欧洲另类二区 | 欧美婷婷开心五月综合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aⅴ高清看片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 色久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