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典文化的理解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7 17:41: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古典文化的理解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對古典文化的理解

篇(1)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 涉及到的教學內容較多, 古典文學、 現代文學等。其中學生覺得學習難度較大的就是古典文學作品了。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古典文學的理解建立在全面掌握古典文學相關背景和作者背景的基礎上, 在久遠的年代里, 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古典文學, 在表達上載體各異, 形式多樣, 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和內容, 這些都需要在語文課堂上深度挖掘。高中生在古典文學的學習上具有了一定的基礎, 但是依然存在許多的困境, 在理解上還是比較吃力的。鑒于這樣的學情, 教師在講授古典文學內容的時候, 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能力, 否則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合學情和古典文學教學有助于他們深入地學習, 有助于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 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內化優質的價值觀念。 《燭之武退秦師》 《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 《鴻門宴》 《離騷》 《孔雀東南飛》 《勸學》 《過秦論》 《師說》 等等, 這些古典文學作品含有極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 對其進行挖掘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 讓其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 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離騷》 和 《登高》 中的濃厚愛國主義情懷, 憂國憂民, 懷揣天下的胸襟; 《山居秋暝》 和 《歸園田居》 中獨善其身的精神追求; 《勸學》 與 《師說》 中學貴得法, 尊師重教的風尚等等。這些傳遞出傳統文化價值觀, 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 開展有效的古典文學閱讀, 感悟深厚的傳統文化

對于高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傳統文化的滲透, 已成為眾多教師探究的課題之一。新形勢下,挖掘文化資源, 傳承傳統文化, 方式多種多樣, 可以是課程講授, 可以是學生閱讀等等。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 開展廣泛的古典文學閱讀有助于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化。對于高中生來說, 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 對于古典文學的學習也不會陌生, 雖然在學習內容上有所不同, 但是在文章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關聯性, 所以開展廣泛的古典文學閱讀有助于促進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也有助于學生深層次、 多角度地去感悟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古典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經過時間的淘洗, 證明是值得挖掘的。閱讀古典文學的過程, 就是感悟傳統文化, 了解作者主旨大意的過程, 也是思想碰撞和文化融合同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發揮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那么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強化傳統文化的滲透, 更有助于他們被優秀的傳統文化所內化, 進而促進高中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比如拿 《史記》 來說, 魯迅曾經說過 《史記》 是 “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 。 《史記》 中包含著豐富的文言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 其中涉及的成語故事高達幾百個, 在傳統文化的表現中, 對榮辱觀、 價值觀、 歷史觀都有一定的分析和思考。例如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輕于鴻毛, 用之所趨一也。 ” 這些都可以向學生傳遞相關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知識, 熏陶學生的價值觀念, 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 有課內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 也可以適當地拓展課外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

三、 讓學生動起來, 發揮寫的功效

篇(2)

本論文為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sgh10171。課題名稱:高師聲樂課程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研究。

古典音樂泛指西洋古典音樂,即中世界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有別于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的一種承載厚重、內涵豐富的音樂形式。而現今的樂界,古典音樂多用來特指1750-1820年這段時間的維也納古典樂派所創作出來的歐洲主流音樂,是一個獨立的音樂流派,藝術手法考究。

古典音樂,在樂界,因其主要體現理性的情感表達方式,而被更多的學者認為是所謂的“嚴肅音樂”。[1]在我國,80后、90后這些從出身就帶有強烈自由主義色彩的一代,更多地把個人喜好放在了情感宣泄自由的浪漫主義音樂上,逐步遠離了帶有強烈“嚴肅”色彩的古典音樂。因此,在自由主義蔓延的當代,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年輕的音樂人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也就成了音樂教育中一個急需解決的教學難題。[2]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往往因其耳目一新的授課方式,而更容易被學生所關注和接受。通過對古典音樂深厚的文化背景的研究,本人采用以下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授課效果。

在古典音樂的教學課程中引入歐洲古典文學賞析課程

1750-1820年的歐洲,恰逢古典主義文學和啟蒙文學盛行的時代,從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到巴洛克文學的興起,無不體現當時新文化新思潮的改革,隨即出現了昌盛一時的古典主義文學,興起于當時文化科技繁榮的法國,隨后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古典主義文學思潮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和當時封建貴族在政治上妥協的產物。它和古典音樂的特點類似,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古典文學課程賞析,通過對時代背景的理解,對當時文化意識形態的理解,更容易加深學生對音樂旋律背后詮釋的文化的融會貫通。往往可以通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復原文學作品中表達的大時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力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呈現當時的文學作品以及那個時代的特征,再對比古典音樂的表現形式,不僅可以激發自我的創作能力,同時通過對比和創作,更有效地吸收了古典音樂的精華,且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古典音樂的教學課程中引入歐洲古典舞蹈賞析課程

舞蹈是在三度空間內用身體為語言的一種交流方式,是用人體的運動來體現的一種藝術形式。而且舞蹈往往借助音樂伴奏,用形體的動作更加豐富地詮釋音樂的力量。舞蹈賞析是通過觀賞舞蹈時,對舞蹈作品的感受、體驗以及理解思考的整個過程,其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同時伴有自我思維的升華過程。舞蹈作品很直接很形象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人物的情感特點、舞者對于生活的自我審美,是一種全方位多人共同參與表達的藝術形態。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芭蕾作為歐洲古典舞蹈的經典流行并逐漸職業化。芭蕾在發展過程中有嚴格的規范和結構形式,要求女演員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用腳尖起舞。在古典芭蕾舞劇的賞析課程上,我們要求學生盡量重現18世紀的場景。我們的課程設計上,盡量模擬18世紀的歐洲劇場,前10分鐘,學生通過閱讀相關舞劇簡介,對接下來賞析的舞劇有個最基本的了解,接著通過對《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等經典芭蕾舞的賞析,有一個全面直觀豐富的體驗。最后,在課程結束前通過簡短的討論和提問來對比古典舞蹈配樂和整個舞臺效果與真實的古典音樂之間的差異,理解所謂的歐洲現實生活和歐洲當時理想的意識形態之間的差異,從而輕松地理解所謂古典音樂嚴肅背后的理想主義色彩,通過討論和提問的形式來達到每個學生的自我理解消化,且所提問題不當堂解決,留為下一節課程的授課中心,學生和老師共同準備下一堂的教學內容。

在古典音樂的教學課程中引入繪畫賞析課程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常常將繪畫稱為“猴子的藝術”,指的是人類如同猴子一樣通過繪畫的方式模仿人類活動,因此繪畫是一種臨摹自然的藝術,因為每個人對自然的理解有偏差也有自我

的獨特性,繪畫里面通過夾雜了畫者不同的自我風格,而體現不同的意識流。

在教學中,我們主要加入對理性主義的“拉斐爾前派”作品的賞析,因為這個學派往往取材于神話、宗教傳說以及一些文學作品,通過畫者的理解和幻想而表達出來的,如《世界之光》、《盲女》、《基督家庭》等代表作。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賞析,不但可以通過作品了解到當時西方很多的神話、宗教故事等文化起源的故事,同時還可以了解到18世紀歐洲的畫家對于文化起源的理解和自我剖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當時文化時代的意義,也理解到所謂“嚴肅”音樂在那種特定的時代大背景下為何“嚴肅”的原因。[3]

只要音樂教育者肯下功夫,結合時代特色,采用多元化教學,古典音樂也必將沖破“嚴肅”音樂的局限性,被年輕的音樂人和更多的音樂愛好者所喜愛和接受。

參考文獻:

[1]宋莉莉.西方音樂簡史與欣賞[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

篇(3)

一、我國古典舞的基本特點

我國的古典舞具有鮮明的名族特點,在進行古典舞表演時,對于舞者的腰、腿等身體部位的柔韌性要求較高,而且在表演過程中非常注重表演的彈性以及點線之間的有效結合,舞者的舞蹈動作講究抑揚頓挫、剛柔并濟,另外在舞者的身法氣韻上始終貫穿著提、沉、沖、靠等基本的古典舞動作節律,尤其是在舞蹈中的旋轉和翻身等動作時,都充分體現出了古典舞的民族特點。另外,在傳統音樂及美術的襯托下,古典舞特有的神韻和身韻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形神高度融合的美學藝術。

在我國古典舞的教學中,應該有效地利用相關舞蹈理論以及教材,并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從基本的古典舞要素出發,幫助學生充分掌握古典舞的形、神、靜、律等基本要點,幫助學生培養利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的習慣。比方說在進行探海、斜探海等基本的古典舞動作教學時,老師應該充分從人體運動學等方面的知識來對動作的要求以及動作的基本規律進行講解,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整個教學內容逐步的呈現在學生面前。

舞蹈可以看做是生命最直接、最真實的表現,因為,觀眾可以從舞蹈動作中體會到古典舞作品中所蘊含的真實情感和精神,從而使觀眾更好的體會到古典舞的美感,并使觀眾與舞者之間形成一種心靈上的相通。在古典舞的表演過程中,通過各種傳統文化的穿插,樹立起古典舞高雅的審美情趣,利用舞者身體上的“圓曲擰傾”等基本動作,來表現時空中的流動之美。通過這些可以更好的激發起學生對古典舞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表演特質。

二、高校古典舞教學中培養學生表演特質的有效對策

(一)重視古典舞文化的滲透

古典舞表演過程中要求舞者要形神兼備,這就需要舞者在表演舞蹈時充分的理解舞蹈的情感,并利用自己的舞蹈將這些情感準確的表現出來。因此,在高校古典舞教學中,老師應該在平時就要重視古典舞文化的滲透和講解,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古典舞的感覺和理解能力。在進行古典舞的欣賞時,老師應該首先對這一舞蹈的創作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比方說這一古典舞產生的年代、國家、民族、風土人隋、審美觀念、舞蹈發展過程等等,通過這些內容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舞,并不斷提升自己對古典舞的理解能力。此外,在欣賞完舞蹈后,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進行彼此間的交流溝通,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的活躍和開闊,從而獲得更加深入的古典舞理解。

(二)激發學生的表演特質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知識面以及生活閱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古典舞教學過程中,老師怎樣才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并從情感以及動作上深入的表達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舞蹈的意境中去,需要老師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從學生的舞蹈感覺以及想象力上進行有效地教育。

舞蹈感覺是舞蹈表演最重要的內容,只有深入的理解舞蹈感覺才能夠在舞蹈表演中更好的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意義,并將舞蹈中的形態、步伐、動作等進行充分合理的協調,從而更好的表現出古典舞的藝術美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從學生的基本動作訓練人手,幫助學生培養自己的舞感。比方說“擦地”這一基本的古典舞動作,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繃腳、外開、延伸等腿部練習和感知,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種腳底、腳尖與地板之間準確而協調的舞蹈感覺。

想象力是舞者自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也是學生培養自身舞蹈神韻最重要的前提保證。在古典舞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從舞蹈作品中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更好的表現舞蹈的內涵。比方說在進行“彈撩腿”古典舞動作練習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小腿動作想象成甩鞭子,要將力量充分的擴展的腳尖。在進行“串翻身”這一古典舞動作練習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一動作想象成車輪滾滾的景象。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培養學生養成一種在舞蹈練習和表演過程中積極利用自己想象力的習慣,只有在舞蹈動作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夠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更好的表現古典舞的內在情感和神韻,才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學生自身的表演能力。

此外,老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更多的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獲得更加廣闊的知識,從各種不同的舞蹈中去體會和發掘相應的舞蹈意蘊,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和方面來感受人生以及表達自己的感情。老師可以利用一些故事來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舞作品中蘊含的深刻情感和意蘊,比方說在進行古典舞《秋海棠》教學時,老師可以對這一古典舞相關的歷史故事進行講解,從而為古典舞表演創造一種恰當的故事背景,并引導學生結合故事背景,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古典舞中的各個人物形象進行自己理解的表演和描述。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舞蹈思維能力。

篇(4)

一、古典舞表演素質概述

古典舞是一種以民族、民間不斷傳承所流傳下來的舞蹈為基礎,經過歷代舞者的整理、改編、加工、創造所得出的具有古典風范的舞蹈。它具有動作規范性強,技巧性高超,以及程式嚴謹等特點。

古典舞是經過長期的檢驗與淘汰后傳承下來的經典。就古典舞表演者來說,關鍵就是要表演者具有如下素質和內涵,具體來說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深刻的洞察力。二是,豐富而自由的想象力。三是,活躍的思維能力。四是,超于常人的感受能力。五是,具有偉大的藝術創造力。

二、古典舞教學中培養學生表演素質的主要內容

(一)表達情感。作為一名舞者,在舞蹈表演的同時,情感的傳遞同樣重要。藝術作為一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現形式,是藝術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進行的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事情的加工和再現。古典舞作為幾大藝術之一,它承載了藝術家的情感,也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觀點。所以表演者要準確的把握藝術家的情感,并且將它表現出來傳遞給觀眾,達到一種情感的共鳴。

(二)發揮想象力。作為一段古典舞,它的編成需要經歷如下三個階段:首先,創作階段,這是指編導編舞的階段,這一階段編導根據自己的思維和靈感進行創作,完成舞蹈的最初的模型。其次,表演者的加工過程,這一過程中,編導通過與表演者進行溝通,表演者通過自身的理解和表達將古典舞傳遞給觀眾。最后,觀眾的品鑒階段。觀眾通過對古典舞的觀看,產生自己的理解與思想的共鳴,感受古典舞的精髓。綜上所述,古典舞的形成經歷的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由無形到有形,逐漸精致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只有表演者的想象力才能使構思的唯美與奇妙發揮出來。

(三)打動觀眾。古典舞表演者的文化和藝術修養決定了舞蹈是否能夠打動觀眾,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文學藝術修養是一種內在的品質,是表演者的個人魅力,這種魅力可以通過表演者的舞蹈表達出來,引起觀眾的共鳴。所以,提高表演者的文化修養是古典舞者培養的重要內容。

三、古典舞教學中培養學生表演素質的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式。古典舞不僅需要表演者對于動作和情感的理解,同時還要求表演者進行再創造,不斷豐富舞蹈的內在魅力,詮釋其中的內涵。創造性的教學能夠更新人們的教學觀念,豐富想象力的思維模式。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學中,采用民主、獨立、創新的思維方式可以促進教學的開展。

(二)注重基本功的練習。古典舞只有準確的表達清楚自己的情感后才能牽動觀眾的心,這就說明古典舞中的神韻是其關鍵所在,同時,舞蹈動作本身作為這種神韻的承載體則是基礎。如果一名表演者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基本功,那么再豐富的情感表達都是多余的,觀眾不僅不能與之產生情感的共鳴,同時還不能看懂舞蹈本身。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學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中國的古典舞中,對于基本動作的表演要求做到曲線優美、剛柔并進,氣質出眾。同時,對于身體的各個部分也要求做到各個關節具有特定的要求與標準。

篇(5)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各種課程的廣泛擴展,作為我國的文化財富唐詩就更應該受到重視,對小學生實施從小培養政策,讓小學生意識到民族的文化底蘊,并從中學習到豐富的文化知識,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而古典詩詞涵蓋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小學義務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關注當代小學生關于古典詩詞的學習及賞析是有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古典詩詞賞析的具體含義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傳統文化底蘊充滿著多樣化,而古典詩詞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古典詩詞給我們展現的是一種古人的生活作風及其獨特的思想及表達方式,例如,在《孔雀東南飛》這一詩詞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用優美生動的方式寫出了孔雀幽怨不舍的情感,如此的表現形式,也造成了現代人對于古典詩詞理解上的障礙,所以,要想把古典詩詞學好,不應只是簡單地把表面意思理解好,而是要對深層含義進行挖掘與探索,正確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和意義。

二、關于小學語文唐詩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干預過多,導致其依賴性

在教學過程中,詩詞教學關注程度是越來越高,但是仍存在著教師干預過多,導致學生失去了個人的觀點,造成其依賴性,在小學語文唐詩教學中,教師應時刻處于引導的角色,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及看法,嘗試去想象、去理解古典詩詞中所表達的意境及包含的意義,而不是一味地去照搬照抄,按照老師的思路去走,那么,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依賴的心理,不會自己去思考,導致小學生想象力與創新能力的下降。

(二)注重死記硬背,不能理解含義

由于中華古詩詞的博大精深,其數量也是非常龐大,而在小學期間,規定需要背誦的古詩詞大約是在150篇,擁有一個記憶力好的頭腦是非常重要,但死記硬背并不是學習唐詩的最終目的,而是要融會貫通地去理解,了解其中的意義,當前,一些教師的思想仍比較陳舊,只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不重視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使小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賞析缺乏主動性及積極性,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缺乏感性教育,開拓新式方法

現在語言與古代語言的區別在于,現代我們說的是白話文,特點是通俗易懂,而古代則是文言文,文言文的特點是用最少的字數去表達多層的含義,通過詩詞賞析教育,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小學唐詩賞析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唐詩的基本特點,更重要的是在翻譯時應保留住原詩詞的神韻,例如,李白的《靜夜思》,這是一首五言的律詩,單看名字就感覺充滿著無限的意境,但由于許多教師只注重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更深層的意思不會進行細致的探討,像為什么夜這么安靜啊?作者又在思考什么呢?想表達自己的什么情感呢?如果像這樣進行唐詩賞析教學,跟古板的教學方式相比更具有直接性、引導性,容易引發小學生對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和愛好,從小培養其對古詩詞的意境理解,讓唐詩越來越成為偉大的民族智慧。

三、小學語文唐詩賞析教學的策略研究

(一)積極采用游戲教學法

現今,唐詩在教學方面仍然是一個難題,而如何提高唐詩教學的成效,是我們目前要解決的首要任務,游戲教學法是當前教學中的有效方法,教可以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一些幻燈片播放,并找一些圖片、視頻等與課堂有關的內容,便于學生的理解,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更容易了解其深刻內涵。

(二)培養小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占據引導地位,而不是主體地位,教師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思想、去探索,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師所講述傳授的。

(三)注重唐詩美感的領悟

一首詩詞的教學過程,要學會重視其閱讀這一環節,充滿感情地用優美的語言將其閱讀,體會詩詞中的韻律感、意境美,增強自身的感染力,把握發展的步調,長此以往,就會提高小學生古典詩詞的賞析能力,引起與文章作者強烈的共鳴。

在小學期間關于唐詩賞析的培養是有必要性的,要把中國寶貴的文化財富傳承下去,就必須不斷地加強唐詩賞析能力的教育,幫助孩子深刻理解其意境,通過唐詩賞析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讓小學生能不斷地思考與探索,實現最終的領悟。

參考文獻:

篇(6)

古典詩詞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可謂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千百年來流傳至今,仍散發著誘人的魅力。古典詩詞不僅歷史悠久,作者眾多,而且作品豐富,題材廣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學史上堪稱一絕。古詩詞自然成為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來教學。

一、對詩詞表層知識的理解

中國古代詩詞語言優美精煉,每字每句都是作者反復推敲的成果。教學古詩詞首先要在學生能夠讀準、讀通的基礎上,進行解詞串句。古詩詞的語言不同于白話文,是用文言寫的,學生對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不懂,就無法理解全詩的意思。如果學生對字句尚且不通,對詩詞的情感體驗,乃至于對古典文化的傳承都無從談起。因此教師對詩歌表層知識的講授便成了關鍵,必須搞得扎扎實實。

(1)知人論詩。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需要收集作品有關材料,為古詩詞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收集時注意篩選跟課文有關的,有助于理解詩意的材料。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了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如在學習陸游的《示兒》之前,學生如果了解到詩人自幼就懷著強烈的政治抱負,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那在學習詩歌時就很容易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強烈的建功報國之情了。需要說明的是,知人論詩這種觀念并不是說要求對每位詩人的方方面面都做詳細的介紹,對有些詩人則沒有必要,即便需要介紹的詩人介紹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比如對王維側重于詩歌風格的介紹,對陸游側重于其詩歌表達的主要情感的強調,而對李煜則側重于認識經歷的介紹。

(2)由題悟旨。初步了解了詩人后,我們要解釋詩題。切勿輕視詩題,其中往往包含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比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此詩題目尤長,教師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從而更深切地揭示了詩的內涵。當然也要根據每首詩的特點各自做詳略介紹。總之,釋詩題是古詩教學的重要一步。

(3)推敲詞句。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精練,優美,且重點字詞起點睛之用。如果教學時能認真揣摩、品味,并引導學生加以賞析,就能使學生體味語言之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由于當今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對古代語言接觸得不多,他們對其中的一些詞語覺得難以理解,對全詩內涵的把握不夠。教師要善于捕捉關鍵字詞,因為這些字詞往往能畫龍點睛,牽一發而動全身,對表現全詩的景物、情感或意境有著獨特的作用。

二、對詩詞情感層面的挖掘

大部分詩,它的內容是圍繞一個詞或一句話展開的,這就是詩中的重點詞句,這些詞句往往是詩人思想感情的一個集中點或是全詩內容所圍繞的一個中心,抓住重點詞句有利于理清全詩的思路及詩人所要表現的思想。在教學中,在充分理解詩歌表層意思的基礎上,必須重視找重點詞句的方法,并將它作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譯”詩意的重點。

三、對詩詞文化意蘊的傳承

篇(7)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詩詞的繁盛就說明了這一點。通過古典詩詞,我們可以窺見古人的生活、思想、品質等多方面內容。做好古典詩詞的教學工作,是我們語文老師向學生們傳授中華文化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我們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學會反思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老師更清楚自己的教學長處和短處,對于好的方面要繼續發揚,不足之處就要不斷改進。

一、古典詩詞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教師對古典詩詞文本解析得不夠

很多語文老師在教授古典詩詞內容時,往往“不求甚解”。這種做法是極其不明智的,不僅不能教會學生們怎樣學好古詩詞,也會使自己的課堂限于乏味之中。對詩詞文本解析不透徹,學生們不能正確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含義,學好詩詞簡直是難于登天。老師們不注重對文本的解析,學生一知半解,這就加重了以后高年級古典詩詞教學的負擔。

(二)學生們忽視對名篇名作的背誦

教學古典詩詞,單憑課堂上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督促學生們進行背誦。而在實際中,很多學生不能背誦古典詩詞,特別是一些較為重要、著名的篇目,學生不能背誦就很難產生語感,也就更加學不好古詩詞了。古詩詞中一些經典的名句名篇,都需要學生們銘刻在心。

(三)學生學習古典詩詞基礎不牢固,缺乏探索和創新精神

有的學生原本學習古典詩詞就存在壓力,基礎比較薄弱,不牢固。同時,老師對這點基本情況不了解,沒能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進度,趕鴨子上架,這就導致了學生們越來越不能把古典詩詞學好,反而產生抗拒的心理。學習古典詩詞要特別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基礎打不好,猶如在沙堆上建房子,不堪一擊。學生們學習古典詩詞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是開展獨立自主的探究式學習,在獨立自主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質,把自己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開發出來。學生可以自己獨立探索或者同學之間合作探索,找出新的發現,解決所發現的問題。現代社會十分重視創新,學生在學習中也要注重創新,特別是在學習古典詩詞的過程當中更要如此。學習古典詩詞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想問題,這樣才有利于我們前進。

(四)對古典詩詞缺少一定的練習

無論課堂內外,教師布置的練習少之又少,學生學不到知識,視野狹窄,不會分析詩詞的結構、意義、思想感情,自然學不好古典詩詞。

二、如何改進古典詩詞的教學

針對上述各種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改進,以促進我們的古典詩詞教學:

(一)語文老師要認識到古典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對文本進行解析

引導學生把古典詩詞學好的最好引路人是我們的語文老師,語文老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在古典詩詞領域破浪前進。作為引路人,語文老師要對古典詩詞有足夠的了解,只有語文老師對古典詩詞的重要性有了足夠的理解,才會重視古典詩詞的教學,才會以一種責任心去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以解詩、讀詩、背詩作為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模式,花一定的時間用于理解分析內容、讀通讀順文本。教師要教會學生“品詩”,從品味詩句當中加深學生對詩中意境、情感的領悟。

(二)要求學生們對名篇名作進行背誦,不定時檢查

背誦,是老師指導學生學習古典詩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老師要求學生們背誦著名的詩詞篇目,可以讓學生們加深對詩詞的印象,加深理解,學會其中句式的表達和思想感情的述說。語文老師要不定時檢查學生們的背誦情況,督促學生不斷進步,漸漸培養其自覺的學習習慣。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古典詩詞背誦比賽,在比賽中不斷激勵學生們對詩詞背誦的興趣。學生們能夠多背一些詩詞,這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將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從源頭抓起,鞏固學生們的古典詩詞基礎

學生學不好古典詩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基礎不牢固,不能解決他們在學習古典詩詞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古典詩詞基礎的鞏固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們老師能否進行更高程度的教學。因此,我們要從源頭抓起,不斷鞏固學生們的古典詩詞基礎,讓學生們能夠把基礎的詩詞知識學好,特別是一些詩詞的結構、意義等方面的內容,更值得關注。

篇(8)

(一)課型

課型泛指課的類型或模型,是可操作性的教學結構和程序。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結構是課型分類的主要依據之一,特定的課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學過程結構。通過對課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掌握各種類型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規律,提高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的能力。根據文體類型,語文課型可分為:記敘文課型、小說課型、議論文課型、文言文課型、古典詩詞課型等。

(二)古典詩詞課型

古典詩詞課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文字精煉、意境深遠的特點,通過學習,能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文學修養,能促進藝校學生的藝術專業水平。

(三)創建有針對性的課型設計理念

一直以來,古典詩詞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難點,藝術學生認為古典詩詞苦澀難懂,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模式陳舊低效。而藝術學校學生有著思維活躍、理解能力強、擅長藝術表演的特點。只要在教學中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就會找到古典詩詞課程探索的入口。我國在2010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教師要站在時代的前列,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思想,轉變教學觀念。我們可以嘗試把古典詩詞課與藝術專業結合起來,使詩、樂、舞融為一體,創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

二、課型實施的策略與手段

(一)確立古典詩詞課型教學目標,建立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策略,實現多維互動教學。

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學生通過學習理解作品的意思,欣賞其文采,品味其內涵,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為將來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表演提供養份。如何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呢?建立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策略是關鍵。“任務驅動式教學”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論,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索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筆者圍繞著古典詩詞的教學內容,將教學環節循序漸進、科學有序地設計為:“再現情境――走進古代――融情入境――二度創作”,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讓學生穿越時空,融情入境、詩意盎然,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二)以學生為主體,找出學生與課型的契合點,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藝術學校的學生思維敏銳,富于聯想,表現力豐富。筆者力求把靜態的古典詩詞知識用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聯想力和創造力,把課堂知識和藝術能力結合起來,互為促進。比如:在學習《詩經?蒹葭》時,先用歌曲《在水一方》引入,優美、熟悉的旋律讓學生甚感興趣,很快學生就能背出詩文。通過老師對時代背景的介紹,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接下來讓學生自由發揮,講解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老師選取在《詩經》的精粹篇章,把風雅頌、賦比興等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深化知識的結構層次。最后讓學生上臺以朗誦、歌唱等形式進行表演,從而展示教學成果,進行教學評價。

(三)結合教改的新趨勢,獨辟蹊徑,進行創新性探索,實現文化課學習和專業課學習的有機結合。

人教社《關于中等職業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構想》中提出:“中職語文教學應適應培養目標,使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形成以符合專業學習需要,職業生涯需要、職業持續發展需要為主,兼及社會生活需要、個性發展需要的語文應用能力。”中職語文的教學特征之一就是為專業服務。按照這一理念,在課型的實施中,則應側重于找出文化課與專業課的相通之處,兩者有機結合,以藝術的形式和手段理解、深化主題,使學生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并學以致用,增強走向社會的競爭力。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推陳出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姿態走在教改的前沿。

(四)充分運用多種資源,建立古典詩詞課型實施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精心設計課件,把作者的生平、趣事用形象生動的PPT展示出來;通過播放有關詩詞的歌曲或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興致盎然;調動歌庫及聲樂老師的有關古典詩詞歌曲的教學資料,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把教學場地移到有音響設備的音樂室或小舞臺,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演(歌、舞、誦、小品、演奏等),表達對作品的理解;設計“古典詩詞表演大賽”,用比賽的形式激勵學生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充分發掘其藝術潛能,達到文化為專業服務的目的。課程教學寓教于樂,靈活運用多種創新教學法,最后通過創新競賽展示教學成果。以下是筆者創建的基本操作流程,僅供同行參考。

古典詩詞課型實施的基本操作流程

課例 再現情境 走進古代 融情入境 二度創作

《詩經?蒹葭》 播放鄧麗君歌曲《在水一方》的視頻,讓學生體會詩歌的主題。 讓學生尋找有關《詩經》的資料,還原古代的文化氛圍。 化身為那個時代的青年男女,體會他們的愛情生活與婚姻追求。 讓學生進行歌舞表演,再現古代浪漫,唯美的愛情意境。

《明月幾時有》 讓學生收集有關月亮的詩歌引入此文,播放王菲演唱此詞的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 通過對蘇軾生平及其創作風格的簡介,組織學生對詩詞的主題思想進行討論。 讓學生自由選擇一首最喜愛的蘇軾的詩詞,變身為宋朝的坡朗誦其作品。 通過對作品的理解,讓學生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表演,并融入個體的創作。

《琵琶行》 播放名家朗誦此作品的錄音帶,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通過對作品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紹,讓學生聯系歷史,體現朝代興衰對個人命運的影響。 變身為白居易和琵琶女,對自身的命運進行獨白,體會他們此時的情感。 集體表演,用旁白、舞蹈、服飾、背景音樂、器樂表演等襯托朗誦,再現詩詞的神韻。

《虞美人》、《相見歡》 播放鄧麗君的歌曲《虞美人》、《獨上西樓》,體會作者的離愁別恨。 收集有關史料,介紹李煜跌宕的人生,引入本文。 化身為亡國之君南唐李后主,體會其失去國家的痛苦。 讓學生用演唱歌曲的形式,表現作品主題。

三、課型實踐的成效與反思

(一)建立有效教學評價機制,及時檢驗教學成效。

老師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學生的表演形式、學生對作者及時代背景的理解、學生表現作品主題的程度、學生創作的積極性。由此,老師能客觀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有效教學評價一覽表

題目?作者 學生的表演形式 學生對作者及時代背景的理解 學生表現作品主題的程度 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詩經?蒹葭》 能和作品內容相結合 理解透徹 能創造性地表現主題 積極性高漲

表現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現主題 積極性一般

表現形式不合適 不能較好地理解 不能較好地表現主題 積極性較低

《明月幾時有》?蘇軾 能和作品內容相結合 理解透徹 能創造性地表現主題 積極性高漲

表現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現主題 積極性一般

表現形式不合適 不能較好地理解 不能較好地表現主題 積極性較低

《琵琶行》?白居易 能和作品內容相結合 理解透徹 能創造性地表現主題 積極性高漲

表現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現主題 積極性一般

表現形式不合適 不能較好地理解 不能較好地表現主題 積極性較低

《虞美人》、 《相見歡》?李煜 能和作品內容相結合 理解透徹 能創造性地表現主題 積極性高漲

表現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現主題 積極性一般

表現形式不合適 不能較好地理解 不能較好地表現主題 積極性較低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習效果顯著。

課件的豐富多彩,手段的創新運用,較好地帶動學生融情入境,打破了以往課堂的沉悶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動起來,讓古人活起來。實踐大大激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藝術加工,融入個體二度創作,使文化和專業兩個層面互為促進,不斷進步。

(三)有助于學生藝術表演能力的提升和增強語文學習的實用性,有利于推進語文教改的實施。

以學生對主體的表演活動從策劃、創作到表演、化妝、道具的制作,均由學生一手操辦,老師只是從旁指導,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老師提供的這個展示平臺,展現了學生多姿多彩的藝術潛能,詩詞與朗誦、小品、器樂、聲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結合,真正體現了歌、樂、舞圓融相通的特征。學生通過表演展現自我,互相切磋,互相學習,達到文化課與專業互為促進的作用。

(四)由于筆者專業水平及設備的限制,古典詩詞探索仍有諸多方面有待完善。

探索中的古典詩詞課型,沒有現成的教案、教輔資料和參考模式,教師在短時間內引領學生對作品理解透徹,難度的確較大。因此,更要求老師多才多藝,一專多能。我們需不斷閱讀作品,查找資料來豐富教學內容,設置生動的教案,制作豐富有趣的課件來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文化課老師也應多向專業老師請教,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養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把課堂搬到舞臺、音樂室等地方,但有時由于場地的限制,活動內容無法按計劃完全展開;學校歌庫、音樂庫資料還不十分齊備,也制約了我們的選材;有些服飾、道具沒有現成的,只能學生動手制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表演的發揮;樂器種類單一,對表演的效果也有影響。

總而言之,我們的探索只是一個開頭,各種課型的研究,還有待于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只要我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就能通過語文教學點亮學生的職業前途!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篇(9)

1.每天背詩一首。“一日之計在于晨”,利用早讀時間,以組為單位每天安排一人在黑板上抄詩一首,老師組織學生速讀速記。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古詩,積少成多。每個清新的早晨從誦讀朗朗上口的古詩開始,接受古典文化的沐浴,振奮精神。此外,安排各小組輪流每周辦一張古詩周報張貼在墻上,供學生隨時瀏覽、溫習。

2.每周析詩一首。教師發放方格紙,以自選的形式,學生可以從本周所積累的古詩中任選一首,或者再挑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要求熟讀成誦,有自己的獨特感受,200字左右。然后抽出兩個早讀時間,四人小組進行交流,挑選出一首最喜歡的古詩進行準備,要求:人人參與,準確理解詩意,賞析到位,有感情地朗讀,脫稿展示。

3.每周誦詩一節。“一節”即一節課。每周五抽出一節自習課,在熟記、誦讀、理解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自由朗讀、賞析,然后推薦優秀的學生和詩文當堂展示。在鞏固并對古詩理解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口才和膽量,同時對一周活動效果進行評價總結,可謂一舉多得。

二、開展詩文朗誦活動,感受古典雅韻

古詩文教學就要以“讀”為本,只有讀才能領略古典文化精妙的語言,只有讀才能感悟古典文化豐厚的底蘊。為此,在古詩文教學中,我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增強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能力,并從中感悟人生哲理。在課堂上,或個人高聲朗讀,或小組齊聲朗讀,或男生女生分組讀,或分角色朗讀,或教師示范朗讀,展開競賽。在相互交流評價和學習中,悉心指導學生注意語氣、語調和語速,把握節奏,體會感情。有了課堂朗讀的展示舞臺,學生躍躍欲試,興致盎然。在課堂上,彌漫著濃郁質樸的古典氣息,回蕩著雅致雋永的古典韻味。

三、開展詩文表演活動,理解古典精髓

篇(10)

古典舞是一門非常具有中國古典主義舞蹈美學特色和藝術內涵的舞蹈形式,與當今時代流行的各種舞蹈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但同時也有很多關聯之處。古典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就是無法讓學生深入的理解和領會古典舞的美學思想、主張和特性,使得很多學生不能把握古典舞的藝術精髓,不利于古典舞的傳播和發展。為此,基于古典舞神韻美學特征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越發顯得重要。

一、古典舞的身韻美的內涵

所謂古典舞,并非直接發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舞蹈,而是對我國古代戲曲、雜技、武術等眾多的曲藝表演藝術進行提煉,單獨作為一種舞蹈藝術來研究和發展的一門舞蹈藝術。古典舞和我過的戲曲文化、雜技、武術等有很強的關聯性,是講究舞蹈者“手、眼、身、法、步”和諧統一并立共存的一門藝術形式。

古典舞的身韻美,其實就是對舞蹈者外在舞蹈表現和內在內涵、感情、韻律、節奏的整合把握。它體現的是舞蹈者在進行特定的古典舞表演的時候,通過舉手投足間一動一靜的動作和表演來深入的刻畫舞蹈節目中的思想與情感。身韻在古典舞之中是辯證統一的,有“身”的演繹才有美的傳遞,有“韻”的把握才有思想的綻放和流露。號召在古典舞的教學中將身韻審美特征作為重點內容來學習,也恰恰是因為身韻美是古典舞的靈魂。不能很好的理解身韻美的特征,不能領會身韻美的表現,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二、古典舞身韻審美的特征與具體表現

(一)形為外,古典舞審美的第一特征

古典舞的美學特征中,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形在這里可以作多種解釋,是形體、形態、動作、衣著、服飾等多方面的總稱。我們對古典舞的審美研究和欣賞,全部是建立在這個形的基礎之上的。在古典舞中,形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看待:第一是單獨的、片面的研究,比如舞蹈者的步法、動作、舉手投足是否到位,是否標準,是否過度,是否與舞蹈本身的旋律、節奏有沖突等。這是從一個斷面、一個層面來解讀的。第二種解讀,是對整體舞蹈動作、舞蹈編排、舞蹈演繹的形的品鑒與欣賞。一個古典舞表演完畢之后,我們要通過對舞蹈者的個體的“形”的演繹來了解和評判整個舞蹈活動、舞蹈動作是否成功,是否能夠起到預期的效果,是否有出彩的地方,是否有不足之處需要彌補。

在很多古典舞的藝術研究中喜歡把形的審美按照靜態、動態、動態與靜態的結合等形式來進行區別理解,這其實就是局部、片面與整體的鑒賞關系。形不僅是觀賞古典舞的藝術特色,領會古典舞的藝術內涵,評判古典舞的特點與水準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接觸古典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個層面。從直觀的視覺效果入手,對古典舞的了解才會逐漸深入進去。

(二)神為內,古典舞審美的第二特征

神,是古典舞藝術中的精髓,是舞蹈藝術的靈魂。沒有神,則形的演繹就成了盲目的、漫無目的的荒誕演出,絲毫談不上藝術性、欣賞性、思想性。神在這里也有多種概念,是神態、神情、神采、情緒、氣質、氣韻、情感的統稱。神的審美特征,在表面上主要歸結為神情、神態、情緒和情感的流露等方面,比如悲愴的、蒼涼的、激憤的、熱烈的、沉悶的、憂郁的、緊張的各種情感的流露,這是神的表面化特征,是觀眾可以借助舞蹈者的表演直觀的感受到和觀察到的。

神還有一重內涵就是對古典舞的主題思想、思想感情、情感主張和文化內涵、文化本質、價值觀念、美學理念等內容的解讀。這些內容,需要觀眾結合古典美的形的審美特征和外在的神態、情感的流露等內容來思考、探究和分析。就像《黃河》、《梁祝》或《絲路花雨》等古典舞蹈名作,其本身的精神文化內涵、價值觀念、情感訴求都因為舞蹈的創作背景而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就需要通過對神的審美特征的精細把握和解讀來了解。

(三)勁為輔,古典舞審美的第三特征

勁是在形的表演中把握動作節奏和層次,確保形的表演、演繹遵從神的指導和意愿的特殊因素。勁是一個動作的規范,當然并不局限于動作,它還可以延伸到神情、情緒表現的幅度方面。勁的意思,在古典舞蹈中是指在動作表演中要把握一定的幅度,要確保動作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要保證每一個動作到位,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它也規范了動作的緩急快慢的節奏,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借此來把握動作的柔和與剛猛、舒緩與急切。可以說,是勁的把握和規范作用,讓古典美的表現有了更加豐富的層次和內容。

跟據勁在人的神情動作中的不同表現,也可以區分為動作上的“寸勁”、“反襯勁”和“神勁”三種情況,寸勁的幅度小但力度很足,反襯勁的幅度很大,力度也很強烈,神勁則是用在眼神上較多一點,用眼神中的感彩和力度的大小來達到理想的表演效果。

(四)律為法,古典舞審美的第四特征

律是一種歸于古典舞藝術特有的節奏和律動,也是一種章法和規范。律的演繹,賦予形的表演另外一重輔助,它與勁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和價值。

在古典舞蹈中,對律的運用有兩個:正律和反律。正律是指一系列的舞蹈動作順暢連貫,不帶有強烈的矛盾和突出,一氣呵成。反律則是指在動作中加入一些明顯的對比強烈的動作,比如左右沖突、上下起伏、驟然回轉等,它的作用就在于將表演的內容、情感等以更強有力的形式表現出來。律的形式,類似于一種普遍的規律和遵循的原則,它是對古典舞的藝術魅力進行深化和強調的有力方式。通過對古典舞的四種審美特征進行解讀和領悟,要掌握古典舞的美學特征就更加容易一些。

三、基于古典舞身韻審美特征開展的課堂教學嘗試

(一)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運用

古典舞的身韻審美特征,不是單純依靠一些理論介紹就能夠讓學生明白的。對古典舞的感悟和體會,其實還是要靠反復的觀摩才能逐步了解。這其實和體育運動或者武術訓練有類似的特點,必須要反復的訓練和觀摩,才能找到其中的竅門。在古典舞教學中,不可能頻繁的反復的進行古典舞蹈的演練和編排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而通過多媒體系統再現一些經典的古典舞場景,通過視頻系統定格一些畫面,或者通過播放軟件來快進和后退,可以讓學員對古典舞中的特定的動作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和了解。比如要讓學生了解古典舞中的形的美學特征,那通過對古典舞的畫面進行定格,讓大家靜靜的觀摩和體會這一個姿勢、一個動作的要領,體驗這種動作、體態中蘊含的神、勁、律的特征,是一種非常直觀有效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系統還可以通過投影儀將特定的畫面放大,這對于細致的觀摩和了解古典舞的技術要領、美學特征也有積極的作用。

(二)課堂演練為主的體驗式教學

多媒體教學系統讓學生通過視頻、圖片來了解基本的美學特征。而課堂演練則是對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效果的深化。通過課堂演練教學,其實是運用了體驗式教學的理論和原理,通過老師和學生的親自演練來體驗其中的審美特征。比如讓老師在課堂上擺出古典舞的動作來,一邊做動作一邊講解,可以讓學生在圍觀觀摩中深入的了解其中的一些細節差別。比如對“勁”的審美特征的講解,老師在同樣的姿勢下,通過手部的動作來演示寸勁的效果,或者通過眼神的表現來展示“神勁”的差異性,這些在多媒體教學中很難清晰理解的和感受的細節,通過現場的體驗和觀摩會有更加真實的效果。

通過體驗式教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古典舞的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古典舞蹈的身韻特征。學生的興趣會在這個體驗式教學活動中得到培養,這也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經驗分享和話題探討式教學互動

這一步是對多媒體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的深化。和前面兩種教學方式比較起來,經驗分享和話題討論是促進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這種交流和溝通來啟迪學生對古典舞美學特征有更好的理解。在課堂上,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天賦不同、水平不同,觀察的角度和考慮問題的方式不同,所掌握的內容就會有所不同。通過經驗分享,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對掌握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對體驗式教學或多媒體教學中的內容講述自己的理解,這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強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認知。當一個學生講述自己的經驗和觀點的時候,其他學生可以參考和比較,從而了解這種觀點是否和自己理解的一樣,讓學生發現自己和對方有差異的地方。

探討式教學有類似的特征,讓學生分組探討或者集體討論某些話題,加深學生對這些話題的理解,強化學生對美學思想有更深層的交流。每個人發表自己的觀點,就可以推動教學成果的擴大化。這比老師自己進行講解更省力,也更能夠體現教學思想的多元化。

(四)結合學習成果強化基本功訓練

在前面三條教學項目中,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為重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基本功的訓練,這是完成教學成果的最后一步。在學生對古典舞有充分了解和領悟能力的條件下,學生在進行基本功訓練的時候,能夠深切的了解每一項基本功訓練的意義和價值所在。這就增加了基本功訓練的有效性和主動性。基本功訓練的強化反過來也會加深學生對古典舞理論、藝術的理解和領悟。比如對基本功中的耐力、速度、爆發力、標準動作和呼吸方法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身韻特點中的各種美學效果。這其實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強化基本功訓練來加深對古典舞美學特征的認知,再通過深化的認知來指導基本功的訓練。以此來推動古典舞教學效果的提升效率更高。

四、結語

古典舞身韻審美特征是古典美的靈魂。對這幾個美學特征有充足的了解,就可以確保對古典舞的美學藝術有更加精準的把握。在古典舞的教學中,通過現代教學設備、結合形式新穎的教學方式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對古典舞的課程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強化古典舞的基本功訓練,讓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要活的理想的教學成果就會更加容易。

參考文獻:

[1]張蕊.同祖同根相得益彰——談中國古典舞身韻在基訓中的運用[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1,(01).

上一篇: 工程質量進度管理 下一篇: 美育概論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产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公厕 |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