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管理基本知識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7 17:40: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品質管理基本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目前,我國食品連鎖行業的企業成本費用控制研究集中在供應及銷售領域中,涉及到股權架構設置的隱形戰略成本、日常管理成本、門店房租成本等核心模塊。房租成本控制研究多發生在傳統商業地產行業,而食品連鎖行業相對經營模式單一,加上大多連鎖行業前身多為經營個體快速復制而來,房租成本費用控制意識相對薄弱。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推進,房租、運費等管理成本費用的不斷上升,加上相對毛利空間有限,為此連鎖食品行業盈利空間受到制約。食品連鎖企業對成本控制多集中在日常費用控制研究上,而對基于價值鏈的門店房租成本控制研究相對較少。

針對上述情況,隨著銷售模式的轉變,傳統連鎖食品行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因此該行業基于整體價值鏈下的門店房租成本控制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將基于價值鏈的管理思想,對食品連鎖企業的門店房租成本控制的核心要素進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價值鏈管理的食品連鎖企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原則以及成本控制模型,為食品連鎖企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提供了參考方法。

一、 食品連鎖企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精細化成本管理意識,在成本費用使用、資源分配上比較粗略,統籌規劃和精細化成本管理意識欠缺。

(二)成本費用控制缺乏戰略型、全面性,只注重單一財務活動內的成本,缺乏對整體的業務流程下成本進行系統控制的觀念,費用使用、資源分配均衡性得不到保證,容易顧此失彼,造成資源浪費。

(三)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方法缺失,沒有一套與業務體系、內控體系及分析預警體系相融合的控制體系做指導,完全憑借以往的經驗及考核指標進行,無法及時發現、判斷和處理門店房租成本控制中的問題,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效率及效能低下。

(四)沒有建立成本信息效能分析及反饋機制,無法從業務前段、業務過程及業務結果中收集有效信息,也無法完成成本數據模型的搭建,并準確反饋給決策者。因此,決策者只能進行粗放型的成本預測,無法在管控過程中及時進行成本預算的調整。

二、食品連鎖企業業務活動的價值鏈

價值鏈的概念是由美國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生產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都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示。利潤是在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過程中產生的,為此,企業要實現利潤就必須通過降低每個環節的成本、增加每個環節的價值來實現。

將價值鏈理論應用到食品連鎖行業業務活動中,首先要分析出食品連鎖企業業務活動中產生成本的環節,按照價值鏈的理論,食品連鎖企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工作的價值鏈如圖1所示。

對食品連鎖企業門店選店業務活動價值鏈進行分析,將業務活動工作分成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類,其中基本活動成本是食品連鎖企業成本的主要部分。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產生食品連鎖企業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門店選址及房租評估。食品連鎖企業經營本質是渠道占用,即通過渠道資源鎖定市場占有率,其是后續食品連鎖企業發起業務經營活動的核心推動力,因其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后續經營業績。后續資源配置、架構涉及都是以此為基礎開展,也是企業預算管理的基礎。在此階段,往往需要企業高層會同網點開發部、人力資源部、戰略分析部及財務部統籌確定此目標,在實際執行中需要經過網點開發人員掃街選址、多層授權后方可確立門店選址。涉及門店房租轉讓費會提高審批層級,使用公司格式合同及補充協議,一般房租成本占收入的比率25%左右,而其中的直接房租成本在房租總成本費用的80%

(二)門店房租衍生成本。連鎖企業開發門店,因涉及門店大多面積不大,以致房屋的產權歸屬比較復雜,不乏一些個人出租門面房的案例;為此與房租相關的衍生費用也是相當大的數據,比如房屋的轉讓費、開票費,這些費用約占房租總成本的15%左右。

(三)門店房租續約及解約成本。食品連鎖行業的門店眾多,門店的續簽工作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工作,如何規劃控制續簽引起的成本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處理的妥當與否將大大影響企業的房租后續上漲的比例,這部分續租管理成本約占房租總成本的5%。

三、基于價值鏈的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模型

在對食品連鎖企業成本動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目標、地域、效能、周期維四個維度的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方法,形成基于價值鏈的食品連鎖企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模型,如圖2所示。

(一)目標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

在食品連鎖企業整個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制定門店房租成本控制總目標,并將預算具體分解到各項活動中,實施預算計劃控制與財務內控制度并行的雙向管控模式。目的是即使有預算,但并不代表就一定可以做,要做尚需符合日常開支的企業制度;同樣合規的事情不代表合理,制度清理范圍里的事還需要有預算且在預算范圍內,若沒有則需進行單獨核批增加預算。

(二)單店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

因為食品連鎖企業的核心組成體就是門店,所以每個門店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利潤主體,進行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時,單店維需要考慮承擔直接管理費用和總部間接管理費用下的損益,遞級來分析單店的盈虧狀況,針對每個門店進行盈虧平衡測算;每月針對門店的房租成本費用狀況進行貢獻分層分析,并建立相似開店周期、開店天數下的門店橫向對比分析控制。

(三)效能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

效能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旨在保證費用開支效能的前提下,進行資源針對性投入的控制,需要針對企業不同區域的銷售走勢,進行例行費用投入和項目性費用投入,并針對費用帶來的來客數、成交筆數、單筆流水額進行費用效能分析。同時,組建費用數據庫,提煉數據效能分析指標,展開同環比、競品比的房租成本分析管控模式,然后據效能狀況調整配置比率。

四、基于價值鏈的門店開發成本控制措施

整體控制措施實施企業內控制度與預算額度雙向機制,建立詢比價及預算額度臺帳遞減控制體系,前置內控的體系,具體措施如下:

一、制度體系控制

1、 推行門店分級預算額度與內控制度相結合的控制制度:即每家門店根據級別進行預算額度設定,并執行不同審批權限及審批流程,將戰略開店房租總預算落實到各級各類門店,嚴控個體門店的預算額度。

2、建立門店比價制度:據選址模型進行橫向比較控制,每家門店費用審批時,據其面積、門店級別進行歷史類似門店費用參考核對,差異超過5%以上進行警示審批,超過10%進行正常權限提升一級特批。

二、執行風險導向的成本內控制度,控制隱形成本的發生

為規避房屋租賃間的轉讓費及二房東房租加成,采用公司規范格式合同,并采取三方協議方可提報房租報核的制度;制定門店合同財務先行審核的前置管控制度,即財務針對房租發票開具、資金打款、有無轉讓費進行審核,從合同源頭規避陰陽合同、資金過個人卡的風險,即對所有房屋合同如涉及二房東,需要簽訂三方協議,明確資金打款的走向,涉及轉讓費的要求當事人提供身份證原件,經財務人員對比合同核實后方可執行打款;重點審核合同租金是含稅還是未稅金額,開票的稅點何方承擔,一并在合同審核內控制度及簽批制度中明確。

三、 推行績與租金成本掛鉤績效評估機制

落實費用效能與開發人員績效考評結合的措施:每月財務預算控制部門核實網點開發人員的開發業績,并在網點開發人員業績表上簽署意見,注明發票是否收回,實際業績是否達到預估業績,并進行開發費效比復核;然后在薪資獎金單上簽署達標狀況,預實結合后再轉人事核發績效工資。

五、結束語

基于價值鏈理論分析食品連鎖企業運行的成本,可以從多方面揭示食品連鎖企業的成本費用信息,這些信息對制定正確的門店房租成本控制計劃方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價值鏈的食品連鎖企業門店房租成本控制模型可以有效解決食品連鎖企業的門店房租成本控制問題,增強房租成本費用管控實效,提升食品連鎖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的盈利及核心競爭能力。(作者單位:伽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企業管理-軟件應用:[162874].陳邦虎. SAP應用實務.[M].西南財務大學出版社.引用前言至2頁

篇(2)

(一)具有分層核算的特點

由于食品行業對原材料的需求比較大、質量要求比較高,而有些食品原材料容易變質。所以很多食品企業就近選擇原材料的產地設立分公司,并且分公司采用獨立核算的方法,質量成本的核算也是分公司獨立進行,總公司定期進行匯總,制作質量成本報告。

(二)質量成本的核算、分配以食品品種分類進行

食品企業的產品品種多、批量小,質量成本的歸集分品種進行,有利于企業更好地進行分析、核算相關的利得損失。

(三)質量成本的控制以分階段方式開展

一種食品的生產銷售分為多個階段,既包括產品生產之前的市場調研階段,也包括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企業應該對產品的每個階段點進行質量成本控制,為后期食品企業整體的質量成本控制做好工作準備。

二、食品業質量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質量成本管理缺乏正確認識,部門之間不能有效配合

完整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一般由多個環節組成,各個環節若不能共同發揮其作用,則企業無法做好質量成本管理工作。食品行業建立質量成本管理體系,不僅僅是管理部門和質量檢驗部門的工作,也是企業各個部門共同的責任,一些食品企業忽視了其他部門的責任,使質量成本管理體系難以開展。有些食品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出現食品質量問題時,各個部門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逃避責任,互相推卸責任,使質量成本管理工作陷入混亂狀態。在有些食品企業中,各部門收集的數據沒有條理性,沒有關聯性,由于各個部門沒有統一指導工作標準,致使其統計的數據沒有相關性以及相互重復,數據的實用價值不高。

(二)沒有形成完整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的食品企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其大多數資金的規模都比較小,經濟實力也不夠雄厚。有些企業只是一味地追求銷售額的增長,追求利潤,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不夠嚴格,忽視了產品質量管理,沒有形成有效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還有一部分食品企業雖然開始進行質量成本管理的工作,但由于缺乏全面的管理制度和經驗,不了解企業在整個食品行業中所處的地位,致使這些數據難以得到合理應用。其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分析方法過于簡單,對于質量成本數據的管理僅停留在收集和簡單對比層面;另一方面,沒有對質量成本的具體構成科目進行分析,很難判斷其構成的比例是否合理。

(三)質量成本的核算不精確,與實際不符

質量成本管理由環環緊扣的各部分組成,其工作的大前提是對數據進行精準核算。據現狀來看,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質量成本定義是導致企業管理層做出不正確決策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數據核算范圍較窄,只把質量成本當作財務會計的一種范疇而忽略因質量問題導致的信譽損失,以及市值下降這種非顯性成本。從另一方面來講,質量成本科目并沒有被準確定義,而是被分解成了其他的科目,從而加大了核算的困難程度,造成了企業質量成本核算無法如實反映企業質量情況的狀況。有些食品企業對一部分質量成本內容定義是不夠清晰、明確、設置的質量成本科目不正確或不恰當,并且對數據的采集比較粗略,那么都會使得企業質量成本核算很難真正反映企業的質量狀況。

(四)進行的質量成本控制是無效的

如何有效進行控制是一系列的質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大多數的食品生產企業沒有發現并找到其質量成本控制的薄弱點,更沒有找到關鍵的控制點。產品的整個價值鏈的斷裂,使企業忽視了質量成本的全局控制,把控制的重點只放在了生產階段,沒有從開始原材料的采購、產品的設計以及開發到產品的生產以及銷售等一系列產品的價值鏈進行考慮,特別容易忽略產品的設計環節的重要性,而實際上有20%~40%的質量缺陷出現在了這個環節。大多數的企業在質量成本管理中只重視產品的生產過程,而忽略了企業內部的其他因素對質量成本的影響,這種質量成本管理已經跟不上時展的要求,繼續維持這種成本管理,只會更加削弱企業在同行業間的競爭力,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三、改善質量成本管理的對策

(一)質量成本管理應全員參與,增加各部門的配合

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帶頭加強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工作,引導普通員工參與到其中,增強員工的質量成本管理意識,把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統一起來,使企業的管理人員、基層員工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企業應將質量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實行追究問責制,對于發現的質量問題要深究原因,責任具體到個人,建立相關的獎懲責任制度,嚴格實施。管理層應對各個層次起到引導、指揮、協調作用,結合食品行業自身的特點,加強對質量成本的控制,提高企業的利潤。企業應該重視產品質量管理,形成有效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此體系中的各個環節應共同發揮作用,幫助企業做好質量成本管理的工作。食品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工作必須全面開展,形成完善的核算和統計體系,在數據的統計、核算、考核等基礎上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確定以后的方向和目標,要落實到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因此,質量成本管理重要的環節是改進和控制,企業需要足夠重視并落實好。

(二)應形成完整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

食品企業應該立足企業本身,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情況,建立相應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加強管理以促進企業高效、快速地進行質量成本管理工作。首先,應將企業的質量目標與質量成本目標相結合,確定共同的目標方向。其次,應該規范員工和部門的責任、權限,增加考核條例,體現質量經濟性。最后,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設置合理的質量成本構成內容及科目,完善管理體制。明確各職能部門權限責任,協調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建立一套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

(三)準確核算質量成本

食品企業有必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質量成本的核算工作具有標準化程序,且操作簡單。企業應該歸集和核算質量成本的相關數據,并且要對其進行分析。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企業質量成本核算的主要內容以及目標。其次,對得到的與企業質量成本核算相關的數據進行檢查,以確保正確,利用各種表格對數據進行歸類整理,方便核算使用。再次,應明確質量成本的項目,避免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導致忽視企業的隱性成本。最后,對質量成本進行分項統計,并分類核算。

(四)增加質量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樹立成本效益觀念

食品企業應發現質量成本管理的薄弱點,找到關鍵控制點,從原材料采購的全過程、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生產以及銷售加以考慮,不能忽略設計環節,明確降低成本并不是控制的目的。質量成本控制和核算是緊密相關的,企業應在產品質量成本的預測、核算以及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總結出企業產品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從各個方面總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和方案,為企業的下一步工作明確目標。企業應當立足整體,重視不同階段的產品質量成本的控制,并且倡導和引領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到控制的環節,以加強對質量成本的控制。

(作者單位為山東女子學院)

參考文獻

篇(3)

在西影人臥薪嘗膽,狠抓精品生產建設的關鍵時刻,召開了全國影視創作座談會,座談會的精神為制定和實施西影的精品發展戰略注入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指明了前進方向,增添了發展動力。

全國影視創作座談會所展現的基本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下的“三性”統一,這是抓好精品創作的根本,是精品價值的魂魄。

一直以來,西影人都在為出精品忙碌著,大家有一個共識,要靠精品項目使西影走出困境,走向輝煌。經過09年有效的資源整合和精心籌劃,2010年我集團主業生產進入了實施階段。綜合分析形勢,研判市場需求,制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形成了“一個重點,多點開花”的基本思路。即以電影《錢學森》為重點,以電影《盲人電影院》、《建黨偉業》(與中影集團聯合投資拍攝)、電視劇《趕牲靈》、《信天游》等主業項目形成多點開花之勢,讓西影盡快在主業上突破,沖出重圍,繼而爆發,在全國及國際舞臺上創造西影新形象。我們充分地認識到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牢牢地依靠和實施精品發展戰略。

所謂精品就是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中能產生廣泛影響的優秀作品。它的重要標志就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我國現行的考核依據是票房收益和收視率。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對激發民族志氣,鼓舞大眾士氣,弘揚社會正氣,引領道德風尚,提高全民素質,陶冶健康情趣,豐富文化生活,認知社會人生,獲取知識力量,滿足精神需求,營造凝聚人心昂揚向上的輿論氛圍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是再多的平庸之作也無法達到的。電影《錢學森》的拍攝就是要展示一位偉大科學家孜孜求學,于逆境中奮進,毅然返回祖國的愛國情懷;謳歌他投身科學,嘔心瀝血、報效祖國、功勛卓著的精彩人生。詮釋一代科學巨匠用一生的追求所體現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此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影片所體現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必須形成高度的統一,成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這是西影集團目前精品發展戰略中精品項目的重中之重。

生動體現和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影視創作的基本要求。追求“三性”的有機統一是影視創作的最高境界。

作為我國文化產業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產業能量最強,民營資本進入領域最廣的行業,影視生產制作傳播帶動了我國文藝事業整體的繁榮和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國有大型電影企業的西影集團,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堅持“三性”統一的原則作為集團影視創作的指導思想,將創作更多深受群眾喜愛的影視精品作為我們的最高責任。

翻開西影的歷史不難發現,凡是公認的精品影片,都是依托在民族命運的大背景下,用樸實貼切的手法,走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的創作路線,都能體現出深入生活的扎實功底,是潛心創作的結晶。在新的繁榮發展時期,我們要始終堅持優良傳統,倡導深入生活,鼓勵廣大主創人員潛下心來,去掉浮躁,在生活中發現真、善、美,在提供給百姓的作品中體現出廣大藝術家們的真誠和責任,展示黨領導下的藝術家們的崇高境界。這一點西影要和全行業的同仁們一起共同努力。

篇(4)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6)01-0134-02

浙江省服裝產業歷史悠久,尤其是以“紅幫”裁縫為代表性,走南闖北,名聞遐邇。近二三十年以來,紡織服裝產業一直是浙江省的傳統產業優勢和支柱產業,其中最近十年浙江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20%左右。但隨著近年來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受2008年金融危機對服裝產業的影響,加快了浙江省服裝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步伐,這必將對省內高校服裝專業的教學及其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材料是服裝的根本,服裝材料學是服裝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礎課程,也是服裝專業學生進入專業學習以后所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課程。如何在這專業第一課中,以專業和能力為導向,切實讓學生不僅要掌握服裝材料學理論知識,而且要認知服裝材料、了解服裝材料市場和服裝材料的品質管理,同時在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更好地應用材料,是值得我們服裝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和探討的。

一 前期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理論教學跟服裝行業和專業需要脫節

我國服裝材料學教材最早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脫胎于紡織材料學。歷經多次修訂,許多教材已經逐步從沿襲照搬紡織材料的傳統中走出來,內容上較好地處理了掌握服裝材料基礎知識、服裝材料應用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的關系。我們的教學大綱也在逐步跟隨教材的變化而修訂。但是我們的授課教師由于受早年知識結構(紡織材料教育背景)、前期教學經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往往延續的是紡織材料課程的理論授課模式,即按照纖維――紡紗――織造――染整的工藝流程(見圖1)邏輯順序和工藝內容授課,不但沒有將教材內容完全融入教學,更沒有從教授學生面料(織物)認知和應用的角度出發,融合服裝行業和專業的背景知識,使得理論教學跟行業和專業的需要脫節嚴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同時,當今紡織服裝科技日新月異,新的材料不斷涌現,服裝時尚不斷變幻。這也就要求我們繼續修訂教教材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大綱,與此同時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能夠站在服裝行業的視野下將材料學基本理論與最新科技成果、新產品流行及發展趨勢等內容之間耦合。

(二)實踐教學跟學生應用型能力的培養脫節

由于受師資力量和辦學客觀條件等因素影響,當前仍有很多高校的服裝材料實踐教學主要還是停留在實驗室教學的階段。主要表現為:所開設的實驗課程在授課形式上是教師示范,學生驗證,在內容上更多還是停留在紡織材料實驗上,主要包括纖維的微觀形態和性能、紗線的技術規格和性能、織物的物性測試等,而不是強調和培養學生對服裝材料構成要素對材料風格和性能的影響,服裝材料(面輔料)類別、風格了解和認知,以及服裝材料性能特征對服裝版型和加工工藝的影響。可見,前期服裝材料課程中的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的應用型能力培養相脫節,這也使得服裝材料學課程無法與后續的服裝款式設計、服裝構成以及服裝工藝等課程之間更好地銜接。

(三)成績評判方式較為單一,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真實水平

服裝材料學課程作為考試課,其成績評判長期以來卻存在著把閉卷試題的回答作為評分的主要標準的現象,致使學生中“高分低能”、“卷面成績與學生實際能力不相符合”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自信心、好奇心和進取心,也與真正意義上獨立學院的應用型實踐能力培養存在較大的差距,專業化水平低下,缺乏就業優勢和專業競爭力。

二 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措旋

近年來,浙理工科藝學院服裝材料學教學改革提出以“以專業和能力為導向,切實讓學生不僅要掌握服裝材料學理論知識,而且要認知服裝材料、了解服裝材料市場和服裝材料的品質管理”為目標,制訂并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具體有:

(一)理順和更新服裝材料學課程教學理念

服裝材料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專業需求和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著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見圖2。這落實到具體的課程教學中,表現為理論教學內容不僅需要有紡織材料基礎知識,也需要包含服裝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融合最新紡織科技知識和服裝時尚信息。實踐教學除了常規的實驗教學,還需要有材料認知的實踐教學、自主實驗以及校外實踐,以此來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成績評判應該包含多元化指標內容,降低理論成績比例,提高實踐成績比重。

(二)以編寫教材為契機,圍繞行業和專業需要,更新和修訂理論教學內容

項目組以編寫教材為契機,完善教學大綱,更新和修訂教學內容,進一步將服裝材料理論知識傳授與服裝產業鏈中材料應用需求緊密結合。例如,服裝材料基礎內容上堅持以服裝材料構成要素以及面輔料類別、風格和性能特點為主線,力求精練材料學科的基本知識,強調服裝材料構成要素對材料風格和性能的影響以及服裝材料(面輔料)類別、風格和性能特征的了解和認知,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和實踐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服裝材料應用部分內容以服裝材料應用為主線,將服裝材料知識與服裝產業鏈和應用(衣料市場、衣料品質管理、衣料與服裝、衣料與成衣技術、衣物保管等)緊密結合,使學生了解材料應用過程中的知識體系,符合當今高校人才培養和服裝業對人才的需求。

(三)注重“三結合”,多元化實踐教學,突出學生應用型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結合”主要是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課內實驗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實驗相結合;課程內容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課堂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和部分課內時間,直接去面輔料市場認知和選購衣料,去專業實習基地參觀和實習衣料的品質管理,讓項目組的服裝設計教師以講座的形式告訴學生衣料與服裝類別之間的適應性,以及讓服裝工程教師跟大家講解衣料特性和成衣技術之間的關系。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并組織在課堂報告和討論。

課內實驗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實驗相結合主要是指除實驗室常規驗證性實驗外,還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如探索服裝材料技術規格與性能之間的規律關系,設計服裝材料性能測試方法,實驗服裝材料與服裝造型、服裝版型以及服裝工藝之間的模型關系,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同時為后續的畢業設計服務。

課程內容與科學研究相結合主要是指以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為契機,服裝材料學課程內容為基礎,引導服裝工程學生參加新苗人才計劃、挑戰杯項目,以及學校的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四)改變傳統的課程考核方法

篇(5)

目前行業內很多人對“培訓”存在認識誤區,認為“培訓”就是“上課”,因此需要強調一下,本文涉及的“培訓”更主要是結合受訓對象的實際工作開展的“培養、訓練與幫助”。按入職時間,同業引進主管的培訓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適應期”、“發展期”及“提升期”,“適應期”對應其任職的前兩個月,“發展期”對應其任職的第3-6個月,“提升期”對應其任職的7-12個月。這其中“適應期”培訓是同業引進團隊主管所特有的,“發展期”、“提升期”培訓與內部晉升主管的“任職初期培育”與“提升培育”兩個階段相類似,但因為培訓對象本身已經是具備一定從業經歷的有經驗人士,因此在這兩個階段所花費的時間應該更短,效果也應該更好。此部分內容在《壽險電銷TL的培育》注2 一文中已有詳細闡述,大家可以參考應用,這里不作贅述。本文重點講述“適應期”的培訓應如何開展。

顧名思義,“適應期”是同業引進主管到新公司任職的初期,還處于適應、磨合階段。這一時期的培訓重點是使新引進主管充分了解新公司的基本情況,帶領團隊快速完成與公司的銜接,順利完成過渡。在適應期對引進主管的培訓應著重于四個方面,包括知識類、技巧類、規劃類、溝通類,下面分別看一下。

知識類:主要包括公司/股東基本知識、基本法、產品知識、名單背景及管理規則、營運/品質管理規則等。這些內容是新引進團隊主管開展工作的理論基礎,必須在任職首月徹底掌握,可以通過集中授課及講解來完成初步培訓,但要注意只進行講授類培訓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還需要結合考試、通關等形式使受訓人員充分掌握。

技巧類:此處主要指上述知識類內容的有效應用,例如如何持續強化業務員對公司的認知、強化人員留存意愿并有效向客戶進行介紹、如何結合團隊人員情況落實產品撥打安排、如何利用基本法推動業務員業績提升、如何有效運用不同類型的名單并做好名單檢視、如何按照公司要求的營運/品質管理規定開展業務……對同業引進的團隊主管來說這些技巧需要新任職公司的“資深人士”給予幫助和指導,使其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避免其完全按照在原公司的經驗操作執行甚至亂做一氣而產生沖突及不適應的情況。

規劃類:一般來說,新引進的團隊主管所帶領的團隊初期業績平臺不會太高,如何幫助其設定一個合理的成長路徑及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而初到新公司的團隊主管往往有大量的事情要去做,這時候就需要有人(一般是其直屬主管)幫助其厘清重點,明晰各項事務的輕重緩急,協助其逐步達成團隊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點。關于成長路徑及目標的設定,因同業引進團隊主管大部分會享有聘才或享受基本法的打折考核,在設定目標時完成聘才目標或達成基本法考核是一個基本線,在此基礎之上可以根據團隊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制定出既符合團隊實際情況又滿足公司要求的發展規劃及目標。時間上,建議制定6個月的發展規劃及目標即可。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享有聘才的主管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既業績目標的制定要符合“聘才結束后,收入不下降”的原則,否則會容易出現團隊主管在聘才結束后收入大幅下降從而離開的情況。在完成了6個月的整體發展規劃及目標設定后還需要幫助團隊主管逐月分解核心工作,并在每月實時追蹤落實,視實際情況適度調整,以確保階段目標的達成。這項工作最好在主管任職半個月之內完成,而前兩個月是目標達成及該主管樹立信心、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務必管理到位。

溝通類:到了一個新環境,涉及到的人、事、制度等方方面面都會與之前有所不同,而各家公司人員的溝通習慣、溝通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一句俗語說“80%的誤會都是由溝通不暢產生”,這是非常有道理的,這就需要幫助新主管盡快熟悉相關人/事,了解新公司的溝通規則,盡快適應新環境。之所以將這一部分單獨一提,是因為筆者見過由于溝通問題產生的誤會和糾紛實在是非常之多,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之大,輕則在后續工作中持續磕磕絆絆,重者情緒爆棚人員離職,而此類問題一旦發生也較難處理,當事雙方都委屈,主管領導也為難。電銷中心本來就是一個人員密集的地方,員工又太過年輕,此類事情應盡可能避免。

篇(6)

近代企業的發展之路,質量體系發生了一些變化。企業的領導者已經認識到全面質量管理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了解到其與以往管理體系不同的鮮明特點。逐步加強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沒一個步驟的實施。通過對過程的嚴格控制,提高了每道工序的效率并保證了質量,極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益。隨著制造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發展正在面臨巨大挑戰。我們是否經常會為以下問題困擾:員工的品質意識差,產品不良率高,生產返工維修多,經常被客戶投訴,制造成本高,工作差錯屢改屢犯,管理人員忙亂不堪,材料、備品浪費嚴重,生產效率不理想。凡此種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企業“全面質量管理”即開展TQM不到位造成,品質――企業未來競爭的決戰場。

一、 全面品質管理(TQM)產生的背景及簡介: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費根堡姆和質量管理專家朱蘭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認為“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并考慮到充分滿足客戶要求的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提供服務,把企業各部門在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中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體系”。60年代初,美國一些企業根據行為管理科學的理論,在企業的質量管理中開展了依靠職工“自我控制”的“無缺陷運動”(Zero Defects),日本在工業企業中開展質量管理小組(Q.C.Cycle)活動行,使全面質量管理活動迅速發展起來。全面質量管理注重顧客需要,強調參與團隊工作,并力爭形成一種文化,以促進所有的員工設法、持續改進組織所提品/服務的質量、工作過程和顧客反應時間等。全面質量管理由結構、技術、人員和變革推動者四個要素組成,只有這四個方面全部齊備,才會有全面質量管理這場變革。

全面質量管理有三個核心的特征:即全員參加的質量管理、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和全面的質量管理。全員參加的質量管理即要求全部員工,無論高層管理者還是普通辦公職員或一線工人,都要參與質量改進活動。參與“改進工作質量管理的核心機制”,是全面質量管理的主要原則之一。

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批必須在市場調研、產品的選型、研究試驗、設計、原料采購、制造、檢驗、儲運、銷售、安裝、使用和維修等各個環節中都把好質量關。其中,產品的設計過程是全面質量管理的起點,原料采購、生產、檢驗過程實現產品質量的重要過程;而產品的質量最終是在市場銷售、售后服務的過程中得到評判與認可。全面的質量管理是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質量。全面的方法包括科學的管理方法、數理統計的方法、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行。全面的質量包括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本課程系統講述了制造型企業全面品質管理的實施綱要,內容包括TQM必備技能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并融合品質意識、策劃、管理、工具、溝通、控制、目標確立和改善等為一體,是各企業品質經理TQM職業化訓練的首選課之一。

二、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

2.1是大力推廣全面質量管理活動。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引進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開展聲勢浩大的質量知識宣傳教育,有計劃地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提出和實現全面質量管理達標要求;到90年代初總結推廣武鋼走質量效益型道路的經驗,開展全國創建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活動,實施用戶滿意工程;再到90年代后期以來開展的推廣卓越績效模式、六西格瑪管理,推動現場管理評價活動等,始終都是圍繞著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展開的。全面質量管理的推廣和實施,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質量管理思想的一場革命,也是我國質量管理史上一次空前的、影響深遠的質量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

2.2是深入持久的開展質量管理小組為主要形式的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全面質量管理的顯著特征是全員參與。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是員工參與質量管理改進的重要形式,是企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標志。據統計,31年來全國共累計注冊質量管理小組2950萬個,創造可計算的經濟效益達6155億元,共培訓質量管理小組診斷師近萬名,質量管理小組普及率和成果率已分別達到18%和68%。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名符其實的成為我國參與員工最積極、堅持時間最久、影響最為廣泛,產生成果最多的群眾性質量活動。

三是堅持不懈的開展質量知識普及教育。全國收看電視講座、聽取巡回演講和參加培訓的總人數達到2000萬人次,全國累計約有近3000萬名職工學習并通過了第一輪全面質量管理基本知識考試并獲得證書。2001年,在國家質檢總局、原國家經貿委、全國總工會、的支持下,實踐證明,堅持不懈開展質量知識普及教育和培訓,已成為提高企業員工質量意識和業務技能的可靠途徑,同時也為我國企業產品、服務、工程等質量的不斷提升提供了可靠保證。

2、3是積極引進、推廣先進的質量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積極引進了全面質量管理理論、顧客滿意質量觀等先進的質量理念;倡導并組織實施了全面質量管理基本知識的普及教育活動、質量月活動、用戶滿意工程活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宣貫國家質量標準活動等多項全國性質量宣傳和推進活動;推廣了卓越績效模式、產品可靠性、精益管理、六西格瑪管理、用戶滿意測評等多種先進、科學的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開展了六西格瑪黑帶綠帶、質量經理人、質量審核員、質量管理小組診斷師等質量管理技術人員專業資格的考試、培訓和注冊。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國企業對質量管理理論、方法的了解和應用實踐,已經跟上當今國際質量領域發展的步伐。

三、人才服務行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急需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從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看,資本競爭逐步被科技競爭所替代。在科技競爭的背后,實際上是人才資源的競爭。從20世紀后期以來,國際間的人才競爭日益激烈,這種競爭的加劇,是由于當代經濟正在轉化為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人人都清楚,經濟增長的成功者正是人才競爭的勝利者。人才爭奪的“世界大戰”形勢,對于我國人才資源開發,特別是優秀科技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進一步搞好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是完成二十一世紀中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任務的重要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才服務行業在人才資源市場配置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面對當前這場沒有硝煙但愈演愈烈的人才大戰,我國人才服務行業更是肩負重任。要生存、發展并參與到這場競爭之中,就必須盡快與國際用人制度接軌,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這是根本出路,更是當務之急。

篇(7)

機制工藝基礎是機械專業學生學習各專業工藝學與生產實習課的基礎課,這門課知識點多,對于沒有多少機械知識及機械技能基礎的學生來說,要學好確非易事。針對這種現狀,必須探索有高職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所在學院以改革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倡導新課改理念,提出并實施了“四位一體”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

機制工藝基礎教學一般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口授、板書,學生耳聽、筆記。教師根據學生及時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并據此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媒體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內容,教學大綱是教的大綱,教學計劃是教的計劃,學生的成績是教師教學水平的反映,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環境則是教師表演的舞臺。

二、“四位一體”教學模式設計思路

“四位一體”教學模式以“兩案、兩表、兩圈、兩手段”為基礎,組織形式以“導學、自學、互學、研學、評學、賽學”為主要形式,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具體可概括為“兩階段、六環節”。

1.兩案

“兩案”即導學設計方案和情境(任務)初探方案。

2.兩表

晚自習各學習小組填寫情境探究情況檢查表,也可由班長或學習委員填寫;課堂上各學習小組填寫表現情況評價表,可由任課教師隨堂填寫。

3.兩圈

學生:建立學生品質管理圈,即學習小組,每組6人左右,設組長、副組長,每個成員都有角色任務;

桌凳:擺放學生課桌座位圈,學生圍坐,便于討論、交流、互相幫助。

4.兩手段

傳統教學手段:粉筆、黑板或白板、教材。

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現代化教學設備。

三、“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筆者以機制工藝基礎這門課中的“淬火”為例,談一下“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

1.第一個階段:情境初探

老師提前下發學習情境初探方案,學生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至少提前一天利用晚自習或課外活動時間完成自主學習,小組長負責檢查本組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成果,班長負責檢查各小組探究情況并記錄。這一階段學生主要掌握淬火的定義、淬火的分類等基本知識。

2.第二階段:課堂導學

將國際上通用的以過程管理為基礎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改造為加強學生學習管理、提高學習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每個環節的學習時間根據實際項目任務的大小而定,這種教學模式以小組為單位,引入競賽機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做、學、教、賽”四位一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具體環節如下。

(1)確定計劃。任課教師在學生提前完成自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習情境目標,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學習任務要解決的問題,并由小組代表講解自主學習得出的初步答案,學生補充質疑,教師指導點撥,確定探究內容。本節課以為麻花鉆選擇適合的淬火方法為例,學生分析其特點,并制訂計劃。

(2)分組實施。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開展合作探究,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淬火方法。

(3)展示評價。學生對探究、任務完成的結果進行檢查,將成果進行展示,學生互評、質疑,教師點撥。每小組派代表展示答案。

(4)總結提高。教師對各組的成果進行總結評價,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和示范,提煉升華,最后對各小組的表現給出成績,評出最佳小組,布置作業和下節課的自學提綱。通過教師的總結,確定獲勝的小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篇(8)

食品加工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掌握食品加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食品生產、成品分析、質量控制、工藝設計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主修課程為畜產品加工技術、焙烤加工技術、果蔬貯藏與加工、食品檢測技術、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發酵與釀造工藝、食品機械設備、食品工程原理、軟飲料加工工藝、食品標準現法規等。本文主要探討了我校如何進行食品加工專業的教學改革?

一、修訂培養方案,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為了培養出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1.科學合理地劃分課程類型。以往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大多照搬普通院校的模式進行,設置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個模塊。這種課程體系理論教學占主要地位,實踐教學可以說是理論教學的附屬物,是為驗證理論服務的,這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不相符合,很難辦出職業特色。2.按“必需、夠用”的原則設置課程。在設置課程時,打破學科體系,合并相關課程,減少課程門類,減少相應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不強調學科本身的系統性,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需、夠用”為原則。如可把有機化學、食品化學和食品營養學進行有機地結合,把無機化學、分析化學、食品分析有機地結合,把機械制圖、化工機械與設備、食品工廠設計有機地結合等。

二、專兼共融,校企共建,打造國家一流教學團隊

在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結合區域經濟及食品加工行業的人才需求,增強專業帶頭人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和專業規劃能力的提升,使其成為攻堅克難的領頭人、專業建設的領航人、教學團隊的領軍人、專業領域的領引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與相關的企業和單位合作,吸引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建成“雙師結構合理、雙師素質過硬”的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三、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按照貼近生產、自我發展的建設思路,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使校內實訓基地成為學生專業技能訓練中心和職業素質訓導中心,同時具備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訓功能。校內實訓室的面積及裝備能基本滿足學生獨立進行實驗的要求,實訓開出率為95%以上,實訓室可以向學生開放;有綜合性、設計性的實訓的課程占有實訓的課程總數比例的40%以上。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學院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遵照校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則,建成校企資源互補、資源共享的校外實習基地,并與一些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的辦學機制,實行儀器設備、教學資源的共享。

四、校企合作、工學交替

專業課程設置緊跟食品營養、食品加工發展的最新動態,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前四學期通過工學交替的形式,使學生初步具有專業基本技能和食品生產技術、食品檢測技術、食品品質管理的崗位群職業能力。第五學期根據企業需求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計劃,使學生在學校“模擬崗位”獲得訂單企業就業崗位的基本工作技能;第六學期學生在訂單企業“真實崗位”上進行頂崗實習,由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教師輔助管理,采用校企共同考核制度,使學生達到就業崗位的綜合職業能力要求。

五、調整課程設置

基于生產實際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現代食品企業需要,調整課程的設置,核心課程為糧油加工技術、果蔬加工技術、肉品加工技術、乳品加工技術、食品檢測技術和食品質量管理等,同時增加了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此外為適應企業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的要求,將“雙證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規定本專業學生必須取得至少一項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畢業。

篇(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229-01

1.金工實習課程的性質

金工實習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是學生學習“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課程與機械 制造類課程的先修,也是學生建立機械制造生產 過程的概念,獲得金工機械制造基本知識的奠基課程。“金工實習”以實踐教學為主,學生通過獨立的實踐操作,在實習過程中有機地將基本工藝理論,基本工藝知識和基本工藝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工藝實踐技能。

2.金工實習課程的任務

2.1使學生了解現代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和基本知識;熟悉機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的主要設備和工具;了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在現代機械制造中的應用。

2.2使學生對簡單零件初步具有選擇加工方式和進行工藝分析的能力;在主要工種方面應能獨立完成簡單零件的加工制造,培養學生在規定工藝實驗中的實踐能力。

3.普通車床教學

普通車床操作訓練在金工實習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普通車床操作訓練的時間長,內容多。因此,本文從教師如何教的角度闡述了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

3.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要輕易傷害。要利用一切機會鼓勵學生參與競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幫助,讓學生通過自我選擇、自我學習、自我管理達到自我補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不能過分強調“師道尊嚴”,刻意保持課堂的紀律性,不能用命令式的語言訓導學生,不要迫使學生違心地按教師的旨意學習和生活。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無不影響著學生。教師的語言要規范、文明,舉止大方端莊,嚴肅而不古板。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一定要先做到。教師要用自身的行為,用人格力量來教育和感染學生。

3.2創新教學方法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實訓的興趣油然而生時,學生就會對他的專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所學內容必須理解、必須掌握的態度,因而就學得積極主動,也很有成效,課堂的氣氛也很活躍。例如,講車床加工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列舉一些零部件的形狀(如錐銷、圓柱銷,螺桿等)。再由教師歸納哪些是通過車削加工得到的。這樣既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迫切想學會的學習熱情。

注意知識的延伸,教師在講解每個課題的知識時,應有所延伸,可以直接講授,也可以提出問題給學生課后去討論,下一次上課前先提問然后再給出問題的答案,以此擴大學生對知識面的了解。例如,在講解車刀種類時,除了講解常用的車刀以外,還對生產中其他不同種類、結構的車刀(如金鋼石車刀、立方氮化硼車刀等),布置學生在課后通過查閱書籍、借助網絡或到五金市場實地了解等途徑,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3提高專業技能

專業知識,是每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在教學中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放得開并收得攏,才能準確地評價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并適時調整教學,才能面向全體學生并更快地提高教學質量。現代社會飛躍發展,知識更新快,信息量大,作為金工實習教師,不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因此,教師必須努力鉆研專業理論,不斷學習現代教學教育理論,完善知識結構,及時傳遞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3.4增強對公差概念的理解,增強產品品質意識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在理論教學中:學生對公差的概念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在零件制造過程中體現出公差的意義,對初學者而言,常常因不太具體理解而造成所加工零件的尺寸不合格。學生測量時喜歡估讀,因此往往會出現多讀數或少讀數的情況,而在實際生產中,只要測量的尺寸在允許的范圍內,則均為合格。學生需要在實踐中多測量、多思考,進而加深對公差概念的理解。

把產品加工品質與成績掛鉤。當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后,教師可以把課題教學按產品生產加工要求模擬訓練,限定加工時間,實行產品不合格報廢制度。產品加工品質與學習成績掛鉤,同時結合企業品質管理標準,給學生講解產品品質的要求。通過這些訓練,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及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3.5養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產習慣

牢固樹立安全文明的生產意識。安全文明生產是學生進入實訓的第一課,同時也貫穿整個實訓的每個環節。學生初學車削螺紋時,要求學生左右手控制退刀的動作要協調,反應敏捷,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筆者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學生在加工前把刀移到縱向導軌中間處,反復練習兩手進退刀配合的連貫動作,待動作已熟練后,方可進行螺紋切削加工,避免了因退刀不及時而撞機床的事件發生。

養成校正量具、測量時消除誤差的習慣,保證零件尺寸合格。實訓中我們常用的游標卡尺,外徑千分尺及內徑量表等,均要校對后才能使用。否則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因使用的量具與學生測量時用的不是同一把量具時,往往會出現尺寸偏差現象。

啟動機床前,先檢查各操作手柄是否處于非正常的位置。如檢查開合螺母是否處在閉合的位置,避免啟動機床后發生碰撞事故,確保安全操作。

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共同討論的良好學習氛圍。由于每個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一致,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難以面面俱到,這就更需要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先著重地指導一些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使他們能在學生當中起到骨干帶頭作用,其他學生有問題往往會先向他們請教,而同學之間討論問題很輕松、很自信。這樣就達到了以點帶面、共同提高的目的。有些操作技巧,教師只能點到,而真正領會與掌握。則要通過學生自己獨立動手操作去體會,認真思考問題,學生之間再經過共同分析、討論。因此,學生之間操作體會的相互溝通、幫助、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4.結束語

車床在機械制造業中的地位愈來愈顯得重要。因此,社會對車床操作者的需求量較大。只有通過不斷提高數控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改進車床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不但獲得正確、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認真、細心、嚴謹的學習作風及良好的安全文明生產習慣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車床操作技能人才以備社會之需,滿足市場要求。

參考文獻:

篇(10)

1.以崗位需求來培養學生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主要面向“汽車后市場”,培養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具備本專業的實踐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能從事汽車維修、檢測、車輛改裝、汽車技術管理、汽車營銷、評估、保險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技術能力。

1.1職業素養

1.1.1能自主學習汽車新知識、新技術,具有對知識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和提高的探索精神。

1.1.2能通過各種媒體資源查找所需信息。

1.1.3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1.1.4具有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

1.1.5能從維修案例中尋找共性舉一反三,不斷積累汽車維修經驗。

1.1.6具備工程技術人員應具備的認真、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具備安全操作意識、品質管理意識。

1.1.7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意識。通過本課程所學的知識技能,將來畢業后能勝任崗位要求,又能適應汽車運用與維修市場的變化和發展需要。

1.2技術能力

1.2.1掌握機械制圖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并可根據圖樣進行汽車零件的檢驗,修配,進行總成和部件的正確拆卸和裝配。對繪圖能力的要求可相應降低。

1.2.2掌握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及汽車運行材料的分類、品種、規格、使用特性、牌號和發展趨勢。能識別常用金屬材料牌號、初步具備分析非金屬材料特性和應用狀況的能力及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掌握選擇、使用汽車運行材料的技能,能對在用油的質量進行監測評估。

1.2.3掌握各種機械傳動,如四桿機構、螺紋連接、鍵連接、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凸輪機構等在汽車上的應用以及它們的運動特性、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

1.2.4掌握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了解汽車常用的液壓回路、液壓元件,初步能分析汽車液壓元件常見故障。

1.2.5能夠正確使用各種維修工具、量具。

2.以行動導向為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

2.1教學內容

學生學習汽車機械基礎,是第一次真正接觸汽車結構,也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的第一個環節。針對學生和課程的特點,按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普遍規律,確定采取先分析認識汽車機械總體構造,再以汽車作為一種機械組成部分,以汽車發動機構造、汽車傳動系統、汽車行駛系統、汽車轉向系統及汽車制動系統的工作任務來設計學習情景,選用汽車發動機、底盤的典型機構或裝置為載體,安排項目來組織教學過程。

2.2教學方法

傳統的《汽車機械基礎》教學方式大多是“灌輸式”。教師講解,學生認真學習,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就是沒有考慮到中職學生的起點低、基礎差的特點。為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在課程組織和安排上,要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采用項目教學法,開展自主學習,以汽車結構認識實訓導入知識學習,提出理論問題,并通過汽車結構實例分析來解決理論問題,形成以“明確項目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定—實施計劃—檢查評估”5個環節來組織教學,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汽車機械基本維修能力。在教學內容上,將傳統的教學內容糅合到完整的汽車機械中,建立學生整體的汽車機械意識,每一個知識點都以具體汽車機械結構為依托,做到教、學、做結合,加深對專業認識、技能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

2.2.1明確項目任務。通常由教師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設想,然后同學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比如汽車上有很多常用件采用鍵連接,曲軸與曲軸皮帶輪之間的連接方式是什么連接?在拆卸曲軸皮帶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讓學生了解鍵的相關知識,并且讓學生有正確選用鍵的相關知識。

2.2.2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相關參考資料,制訂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比如讓學生查閱維修手冊,按照維修手冊規定準備這個項目所需的工量、制定操作工藝流程,培養學生查閱技術資料的能力。

2.2.3做出決定。根據各小組確定的曲軸皮帶輪拆裝的計劃,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案,最后由全班討論,確定本項目的最佳方案。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也能學到很多知識。

2.2.4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在這個過程當中重點考核學生對工量具的使用是否正確,操作工藝是否合理,動作是否規范。

上一篇: 智能建筑標準 下一篇: 財務作風建設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专区 | 中文美女乱婬试看视频 | 亚洲日本好爽视频在线 | 欧美三级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