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40: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工商管理的就業形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施工進度管理即由施工單位負責人根據合同規定的工期要求編制施工進度計劃,并以此作為管理的目標,對施工的全過程經常進行檢查,對照,分析,及時發現實施中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調整原施工進度計劃,排除干擾,保證工期目標實現的全部活動的總稱。
施工進度管理對商業銀行營業網點裝修工程施工的作用
任何一項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都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工程的工期。在工程施工現場管理中,施工進度管理占據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的銀行營業網點裝修工程與其他建設工程存在較大差異,裝修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委托方的實際要求及影響裝修的因素等方面綜合編制進度計劃,并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最終實現裝修工程的工期目標。
商業銀行裝修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
商業銀行屬于公共場所,功能明確,且要求較高,尤其重視安全設施方面,因此,要確保在較短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裝修首要任務就是編制一個合理的進度計劃。
1. 確定裝修工程總工期
2. 確定計劃編制方法
常用的進度計劃編制方法由關鍵路徑法(cpm)、計劃評審技術(pert)等,根據銀行營業網點裝修施工的具體要求,我們采用關鍵路徑法。
關鍵路徑法主要是找出各項活動間的邏輯關系,且每項活動只估計一個肯定的持續時間。由于銀行工作的特性不能因為裝修停業,只能在臨時場所辦公,因此對裝修的工期要求較緊,因此我們根據裝修中各項目的先后邏輯關系,確立關鍵路線,如拆除原來的框架重新鋪設地面各功能分區(日常業務柜臺、信貸區、理財區、vip室等)施工處理墻面配置辦公及消防設施(辦公桌椅、電腦、監控設備、消防器材等)清理現場收尾驗收。另外,要在此基礎上,對關鍵路線進行必要的優化調整,使編制的進度計劃達到最優。
3. 協調施工順序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工期不允許,可以采取非常規的手段進行趕工,比如,施工人員一邊鋪設線管一邊鋪地轉,由驗收人員全程旁觀,邊施工變驗收,當然這要求施工人員擁有豐富的經驗,并完全吃透圖紙。
商業銀行裝修工程施工進度控制
1. 施工計劃實施的影響因素
(1) 業主方(即商業銀行)的影響
業主方對裝修工程施工進度的影響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設計的變更。商業銀行裝修工程相對規模較小,沒有專業的設計團隊進行周密的設計,在裝修過程中一般沒有系統的設計方案,要根據需要隨時變更。第二,商業銀行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要根據客戶需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功能分區,因此一旦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時也會導致設計變更;另外,銀行營業網點進行裝修時,所需的施工材料一般由銀行上級相關部門根據需要自行購買,因此,如果銀行方面施工材料供應不及時,就有可能導致施工進度的延誤。
(2) 施工方(即裝修單位)的影響
施工方對裝修工程施工進度的影響主要在于以下幾方面:其一,在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過程中,由于考慮不全面,導致進度計劃出現失誤,從而直接影響進度;其二,施工過程管理不到位,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沒有合理投入并使用,,這是主要原因之一;其三,由于施工方采用的裝修技術不合理,導致質量不過關,導致返工,從而延誤了工期;其四,施工團隊規章制度不嚴格,隨意停工,這嚴重影響到裝修工程的施工。
(3) 第三方(即材料供應方)的影響
裝修工程材料供應方的材料供應一旦不及時,就會直接影響裝修工程的施工,最終影響整個工期。
2. 施工進度的動態監測
為了確定施工進度是否發生變化,要隨時采集施工進度相關信息,然后將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進行比較,分析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偏差出現的原因,并通過一系列措施調整進度計劃。進度比較的方法一般采用橫道圖法,此方法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出偏差出現的地方及偏差的具體數據。對于裝修工程來說,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偏差一般是由于各工作的交叉作業及天氣原因導致停工造成的,因此在計劃控制時,要注重對各工作的協調管理,也要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
商業銀行裝修工程施工進度管理的保障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隨著我國投資的持續高漲,建筑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值利稅都有大幅增加。通過對近些年來建筑業產值與增加值幅度的比較,不難發現建筑業增加值占總產值的比例在下降,在建筑業中居主體地位的建筑施工企業的產值利潤率也是徘徊不前,有些企業甚至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落后的工藝流程制約企業發展、各方協調成本高、施工材料浪費,等等。鑒于供應鏈管理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成本高、效率低、浪費嚴重等問題,同時能夠降低經營風險,促進多方合作,供應鏈管理方法日益成為建筑企業關注的焦點。有專家學者認為,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在供應鏈中流動的存貨,所以物流運營管理本質上是存貨資產管理,這充分說明庫存管理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其他物流活動都是圍繞如何降低庫存、減少成本來展開的管理活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開始采用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供應鏈戰略來進行企業之間的聯盟,供應商管理庫存又逐漸開始在電子制造企業中應用,也在化工企業,如巴斯夫應用化工、杜邦等有所應用,那么供應商管理庫存在建筑領域能否應用?如果能,需要哪些條件,又將如何應用呢?
二、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一)供應商管理庫存。供應商管理庫存是一種有效的庫存管理策略,最初由寶潔公司和沃爾瑪公司發起并采用,寶潔公司是生產企業、零售商的供應商,沃爾瑪公司則是寶潔公司的零售商,這是建立在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性戰略。VMI的主要思想就是實施供應廠商一體化,供應商在零售商的允許下設立庫存,零售商將商品數據的變化隨時傳遞給供應商,供應商根據這些數據決定未來的貨物需求數量、庫存水平和補給策略;供應商擁有庫存控制權,即由銷售資料得到消費需求信息,供貨商可以更有效地根據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控制庫存水平。
(二)供應商管理庫存的條件
1、VMI的技術支撐。實施VMI對上下游企業的技術能力提出了要求,其運行需要眾多技術的支撐,現代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VMI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1)VMI的信息技術支撐體系:原始數據采集技術、數據傳輸技術以及數據存儲技術等。VMI通過Internet、EDI、POS、條形碼技術等作為技術支撐,使上下游企業能夠實時獲取并處理各種外部信息與內部信息,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快速有效的反應能力,獲取市場競爭的時間與空間優勢,創造供應鏈條上的企業利潤。VMI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共享,因此說信息系統是整個VMI的神經系統。
(2)VMI的運行管理技術支撐體系。VMI系統中的運行管理技術主要包括需求預測技術和補貨配送技術。
a、需求預測。需求預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下游企業要協助上游企業做庫存管理決策,準確的預測可以使上游企業提供明確的商品,提供給誰,以何種價格、何種方式提供,何時提供等,預測需求時的參考因素有:下游企業訂貨歷史資料、下游企業平常的訂貨資料、下游企業的生產計劃等可以作為未來預測的需求、外部歷史資料各種市場情報和市場信息。
b、補貨配送。用以指派可利用的成品庫存以滿足顧客需求,計算產品出貨達到的成本效益,通過實際實時庫存的配置,改善顧客服務,降低庫存水平及最小運輸成本,有效的管理庫存量。它所產生的補貨計劃是依據需求預測得到的結果、并與下游企業約定相關的補貨規則:如最小訂購量、經濟批量、配送前置時間、安全庫存、配送規則等,在補貨訂單方面,系統可以自動產生最符合經濟效益的建議性配送策略:如運送量、運輸工具的承載量及配送時間。
需求預測和補貨配送是供應商管理庫存運營流程的核心,加上企業信息化中ERP系統的訂單管理和生產制造功能,在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共同支撐起VMI的運作流程。在這一流程中,實現了下游企業庫存狀態的透明化、共享化,使得上游企業對下游企業的庫存狀態能隨時進行跟蹤調查和檢查,及時制定、調整補充庫存計劃;在訂單處理方面,由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一起確定訂單業務處理過程所需要的信息和庫存控制參數,然后把訂貨、交貨和票據處理各個業務功能集成到上游企業,通過建立訂單處理的標準模式,使得業務處理標準化、程序化。
2、VMI的契約支撐。VMI只能以強調合作和簽訂契約作為實施的基礎,因為在上下游企業間沒有組織機構和行政隸屬關系作為支撐,VMI上下游企業在平等、自愿、互利、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共同協商最低庫存量、補庫數量等關鍵性指標。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1)整個供應商管理庫存所做出額外投資的成本,由下游企業和上游供應商按比例共同承擔;(2)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所帶來的供應鏈利益的上升,應由雙方共享,特別是在雙方企業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前期階段,可能會使得供應鏈上游的利潤大部分被下游買方企業所攫取,所以在短期內下游企業應該讓渡部分利潤給供應商來保證其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積極性和信心;(3)在整個供應商管理庫存實施過程中,規定一系列的條款來規范雙方企業的行為:如例外條款的擬訂:一旦出現例外事件需要及時通告雙方,通告的渠道和方式;付款條款的擬訂:包括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的規定等;罰款條約的擬訂:包括供應商如果在運輸配送中出現差錯,將如何對其實施罰款;下游企業如果傳送錯誤的產品銷售信息將如何對其實施罰款等;(4)關于操作層面的協議:供應商和下游企業通過協議,來確定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過程中前置時間、訂單處理時間、最低到貨率、補貨點等一系列操作層面的問題等。
3、VMI的理念支撐。VMI中除了上述的技術支撐和契約支撐之外,還存在著理念支撐,理念支撐體現了VMI的本質:如合作、共贏、聯盟等,只有營造起企業間相互信任的氛圍,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共贏。雙方為了與合作伙伴協同,很多時候都能夠做到自愿妥協,并幫助合作伙伴實現目標。
VMI的支撐體系中,理念支撐堅定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意愿,可以融合上下游企業的文化,并指導上下游企業的戰略轉變和組織轉型,使供應鏈條上的企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契約支撐保證了VMI的合作機制,穩定了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關系,為VMI的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信息與管理技術支撐可以實現VMI的運作流程與渠道,如果沒有技術支撐,即使建立了契約支撐,信息也無法處理和傳遞,上下游企業也難以進行溝通和協調。
除此之外,還包括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所必需的物流方面的配套支持:下游企業產品的倉儲和上游企業運輸、配送資源等。
三、建筑施工企業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分析
(一)目前建筑施工企業庫存特點分析。現在建筑施工企業的庫存主要是圍繞項目施工進行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原材料庫存,有少量半成品,沒有成品――建筑物庫存;原材料庫存主要是在各施工現場,庫存分散,一般如鋼筋等主要材料各現場都有大量庫存,重復庫存占用大量資金,公司集中庫存主要是工程施工中起輔助作用的周轉材料、加工機具等;各項目部倉庫一般設在施工現場,原材料倉庫堆場要根據工程的需要進行轉移,一般工地原材料堆場要進行2~3次搬運轉移,從而造成人力、時間資源的浪費;各工程的原材料是由客戶需求拉動,若沒有重大設計變更一般變化較小,需求預測較為準確,在過程控制中為保證工程的連續性,一般有大量的原材料庫存。
(二)現代建筑施工企業選擇VMI的動因
1、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對于建筑企業來說,保證施工生產連續、降低產品消耗是降低生產成本的前提和關鍵。而為了保證原材料的穩定,建筑企業往往加大庫存的投入,這必然占有大量流動資金,降低企業效益。因此,在建筑企業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就成為建筑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
2、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的同時保證物資供應可靠性的需要。通過供應商管理庫存,可以提高建筑企業物資供應的可靠性。同時,建筑企業產品的資金含量高,企業在人力、管理方面的投入較大,這也迫使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建筑企業選擇VMI正是一種適應供應鏈管理和符合建筑企業自身特點的業務外包模式。
3、消除分散庫存帶來的資源積壓、浪費?,F有的施工項目部的分散儲存,占用了大量的資金與實物資源,造成資源的浪費,建筑企業通過集中主要原材料采購,并實施集中加工配送的新型生產供應模式,為供應商管理庫存實施提供了條件,從而能減少庫存儲備,增加資金周轉。
4、供應商管理庫存的優勢。與其他庫存管理模式的比較,供應商管理庫存能為建筑企業帶來其他庫存模式所沒有的優勢,可以實現施工項目部的及時化生產。建筑企業庫存管理的終極目標是實現零庫存,即企業將自己的庫存轉移給其上游供應商。在科技發展的今天,零庫存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在供應鏈庫存管理理論中可供建筑企業選擇的模式有聯合管理庫存(JMI),這是一種基于協調中心的、風險分擔的管理模式,它體現了戰略供應商聯盟的新型企業合作關系,在這種管理方式下,任何相鄰節點需求的確定都是供需雙方協調的結果,庫存控制成了連接供需的紐帶和協調中心,若建筑供應鏈管理采用聯合庫存管理模式,要涉及供應商、承包商、施工項目部、業主、監理、設計等單位,由于設計單位多,需要協調的關系多,信息傳遞以及各方反應不及時、意見不一致時很難做到快速反應,保障供應;持續補給(CRP)是一種基于客戶需求的庫存補給策略,它通過加強供應鏈中有效的信息流通,上游企業得到下游企業的需求數據,并利用這些數據,在維持一定的庫存水平基礎上,在約定的時間間隔內準備發貨,建筑企業的施工特點決定了原材料的耗用很難僅用約定時間來保證;協同規劃、預測和連續補貨(CPFR)是利用Internet通過零售企業與生產企業的合作,共同做出商品預測,并在此基礎上實行連續補貨的系統。在我國,協同規劃、預測和連續補貨的研究與應用基本處于空白,實施難度較大。
四、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
建筑企業如何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關鍵在于建筑施工企業是否能滿足供應商管理庫存的條件、建材供應商方面在合作中能否得到實惠。
(一)實施條件
1、建筑企業條件
(1)庫存場地。現在的建筑企業集團為了向管理要效益,開始進行業務流程的改組,實施信息化改造。在物資供應方面實施集中采購,由集團統一將集團下屬施工項目部的主要材料統一采購,主要是鋼材、木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等大宗材料,這些材料一般是由集團物資部門統一采購,供應商根據要求按時按量送到需要的施工項目部;根據建筑施工與材料加工技術的發展,建筑材料逐步走向場外加工――運輸配送――現場組合安裝施工的模式,這為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創造了條件:諸如鋼筋、木材等材料要在施工現場外加工,就要有加工場地、庫存儲備,有庫存場地就為供應商管理庫存提供了倉儲條件。為此,建筑企業需要成立物流供應加工中心,加工中心的集中加工儲存場地可以免費提供給供應商存儲原材料,供應商根據庫存信息變化及雙方協議及時組織貨源補充庫存,保證建筑企業的正常生產。供應商也可以動用庫存為其他客戶提供服務,但要在庫存變化信息中反映出來,不能記在建筑企業的賬戶上,供應商動用庫存首先要保證建筑企業的生產需要。
(2)信息交換。隨著建筑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會計電算化與企業信息化等要求對材料進行編碼處理,每一種材料都有相應的編碼,這使得建筑材料信息的錄入、儲存、傳輸、應用等極為方便快捷,為供應商和建筑企業之間的信息交互傳遞與共享等提供了條件,諸如鋼材、木材等建筑材料難以像零售商場里的商品那樣都有條形碼,能實現POS錄入或無線射頻技術進行錄入,但根據產品編碼人工錄入是可以實現EDI在Internet上傳輸,能滿足供應商管理庫存數據信息要求。
(3)持續需求。建筑企業承攬的工程項目的原材料消耗一般較穩定,需求預測較準確,施工項目生產計劃一旦確定,材料需求的時間與數量就更容易確定,供應商根據項目生產計劃就可以做庫存補充計劃,如果有多個施工項目部同時施工,供應商可根據各施工項目生產計劃匯總后制定補充計劃,庫存信息系統中的庫存數量及時反映出建筑企業的生產耗用狀況。只要建筑企業存在生產活動,就會有持續的原材料需求。
2、供應商的條件。供應商“補送配貨”主要是根據建筑企業項目生產計劃,制定物資需求計劃,根據庫存數量與預計消耗數量制定補充庫存計劃,根據實際消耗與補充計劃安排組織運輸補給,保證建筑企業生產加工的需要。
3、雙方的契約合作。在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模式中,雙方的相互信任是彼此合作實現供應的基石,如果沒有了誠信,雙方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礎,一切都成為空談。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雙方要按照經濟合作的模式簽訂合作協議,在合作協議上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庫存量控制、補庫數量、時間以及雙方結算時價格等關鍵性指標,此外,雙方還要對運作的程序以及出現非正常情況做出預測以及補救辦法等。
(二)實施流程。根據以上分析,在建筑施工企業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具體的操作流程如圖1所示。(圖1)
說明:①建筑企業下屬施工項目部的生產計劃提供到企業物流供應加工中心;②建筑企業物流供應加工中心將項目生產計劃與供應商溝通,供應商制定庫存補充計劃保證庫存數量,以保證建筑企業的生產加工;③加工中心根據項目部生產計劃進行原材料加工,直接動用庫存;④原材料被耗用,及時更新庫存信息;⑤供應商訪問庫存信息;⑥供應商根據庫存信息判斷是否需要補充庫存;⑦供應商安排車輛組織貨源補充庫存;⑧加工中心定時、定量將加工好的半成品配送到指定的施工項目部;⑨供應商在保證建筑企業生產的前提下也可以動用庫存;⑩建筑企業與供應商定期結算。
五、結語
通過研究分析建筑施工企業和供應商的條件得出以下結論:建筑企業不但能滿足供應商管理庫存的條件,而且有些條件更有利于雙方合作:建筑企業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不但理論上可行,而且在實踐操作上同樣可行,這為建筑施工企業實現項目部及時化生產,實施物流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契機。
(作者單位:1.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2.青島建設集團建興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建設部綜合財務司,中國建筑業協會.中國建筑業發展態勢分析[R].2006.
[2]鮑新中等.物流運營管理體系規劃[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3.
[3]周睿.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在電子制造業原材料庫存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咨詢導報,2007.4.
[4]劉尚明.化工企業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7.5.
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教育面臨著市場化、國際化的挑戰,迫切要求工商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然而,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重傳承輕創新、重單一型輕復合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已落后于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如何創新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并造就一大批創新型人才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工商管理專業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設置還不太科學,人才培養處于“大一統”的狀態,專業特色不夠突出,培養的畢業生“千人一面”,與市場需求錯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對企業家精神的培養
企業家精神是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它涵蓋了企業家才能,同時又有著更多的內涵,如冒險精神、效率精神、誠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等,這些都是企業家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有調查顯示:在美國,每16個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業家精神;在歐洲,每2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業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業家精神;而在我們中國,每200人中還找不到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這個調查結果為我們的工商管理教育敲響了警鐘。當前畢業生就業都傾向于到現有的大公司去任職,而不愿到小企業去工作,更不知道自己如何興辦企業。這與他們在校期間學校沒有為他們作好充分準備不無關系。
(二)教學內容理論性過強,缺乏實用性
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我國工商管理的實踐發生了重大變化,而管理專業教學卻明顯落后,除課程設置外,教材和教學內容問題相當突出,雖然現在大多采用的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優秀教材和國家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但多數是繁雜系統的理論知識,缺乏重點,對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內容又不夠深入,實踐性較差。
(三)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不足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和輸出機構,必須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地調整培養計劃,使人才培養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和時展的需要,工商管理教學更應如此。然而,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并以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評定學生學習好壞的標準,忽視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培養出來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差,在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二、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涵義
針對傳統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紛紛進行創新教育。創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內容:①創新意識培養,是指樹立創新目標,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②創新思維培養,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的方式方法,用來處理某種事情或事物的思維過程。③創新技能培養,是指創新主體行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運用創新技法的能力、創新成果的表現能力及物化能力等。結合專業特點,我們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應突出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激發學生自由探索的熱情,培養主體意識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生自由探索的熱情,使每個學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以培養學生的自由精神與主體意識。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個性發展的自由和生命價值得以充分實現的自由。自由探索的熱情是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基礎。
(二)提升其競爭意識、團隊協作能力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之一,是市場經濟的生命線,競爭能激活人的活力,是開拓創新的動力。競爭離不開協作?,F代工業與經濟的主要特征就是 “學科交叉、知識融通、技術集成”,這種特征告訴人們,發展需要超越個人知識的局限性。團隊合作已經成為競爭取勝的必要手段。所以,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競爭意識、協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三、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建議
(一)加強對教學實踐性環節方面的建設
有關院校畢業生的跟蹤調查表明,約有17%的大學生畢業后即可獨立工作,83%的畢業生要經過二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鍛煉才能上崗。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情況也大體如此。工商管理教育必須改進教育模式,增加實踐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在實際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實際技能。具體體現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管理的實用性技能,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崗位的適應能力。
(二)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我們必須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之上,進行大膽創新,轉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形式,讓學生在真實或虛擬的環境中通過體驗去感知、理解、領悟、驗證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做到觀念、判斷、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動掌握,這就是新型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親身經歷,從中形成認知和領悟,并成為具有團隊協作、情知合一、實踐創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相比,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改變,而是將認知過程與情意過程融合與統一,從而形成了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的綜合創新。
(三)構建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工商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管理人員通過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的管理方法及企業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企業長期的發展制定合理策略的一種過程。對于企業的日常經營而言,企業工商管理能夠發揮規范企業行為,促進財務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及市場營銷管理方面的工作。企業在實際的發展中,重視新形勢下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自身企業管理的工作效率,確保企業管理的質量,使企業可以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但是,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變化,新形勢下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企業必須重視新形勢下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研究,以便可以促進企業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工商管理的職能,完善企業的管理方式。
二、工商管理不同職能之間的關系
1.工商管理部門管理和引導之間的關系。在針對新形勢下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研究中,工商管理部門管理和引導之間的關系,主要是指對企業進行有效的引導。企業工商管理的職能,更多的體現在根據市場調査的結果,良性的引導企業的發展。在立足企業自身發展實際狀況的基礎上,使企業的發展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不斷提升企業工商管理的職能水平,確保企業可以保持良好的發展優勢。在處理工商管理部門管理引導之間關系的時候,應注意工商管理部門需要引導所管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發展。此外,還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情況,將發展飽和的產業進行分流,積極拓展外地市場。
2.工商管理部門管理和服務之間的關系。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工商管理部門的服務主要體現在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服務對象是正處于困境的企業。工商管理部門管理和服務之間的關系分析,也是相對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此環節,根據企業的需求為企業提供相對全面的服務。因此,企業工商管理部門管理和服務的關系,其本質體現在為監督企業的經營、生產狀況及為其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確保其可以按照正確的方向制定發展策略,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益。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發揮,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
三、加強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有效措施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促使企業更加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結合企業工商管理職能及企業發展的實際狀況,深入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積極的探究如何加強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有效措施,成為企業發展中必須思考的問題。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積極的發揮工商管理的職能,才能不斷的提高自身發展的競爭力。
1.樹立正確的工商管理意識。在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完善發展中,樹立正確的工商管理意識,是決定工商管理職能能否有效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都知道,在實際工作中,正確的工作態度,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和工作。企業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必須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積極的創新發展。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中,重視新形勢下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研究,并積極的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活動,樹立正確的工商管理意識,才能促使企業工商管理職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2.充分發揮工商管理的職能。在新形勢下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研究中,充分發揮工商管理的職能,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企業工商管理的職能發揮,有利于企業更好的規范自身發展的行為,并制定合理的發展策略。在企業的實際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工商管理的職能,使之不斷的促進企業獲得發展,才是企業工商管理工作發展的目標。其次,充分發揮工商管理職能,還表現在嚴格的監督市場行為,避免企業陷入違法經營的困境,促使企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3.改善工商管理工作作風。在企業的運營與發展中,改善工作作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在企業的實際經營環節,企業管理者應對一些辦事流程進行規范化的管理,保證待辦事務都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辦理。其次,通過發揮企業工商管理的職能,可以將工商管理部門的具體工作措施進行公示,使工商管理部門在監督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發揮制約企業工商管理部門的作用。在企業工商管理工作中,重視改善工商管理工作的作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使企業可以更好的發展下去。
4.提高企業工商管理人員的能力。為了更好的發揮企業工商管理職能,在實際工作中,應不斷的提高工商管理人員的能力。通常情況下,管理者的能力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都非常重要。加強企業工商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質,使其可以更好的進行管理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非常關鍵。因此,為了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快速獲取市場信息的能力,以確保企業在未來市場的競爭優勢。其次,提高企業工商管理人員的能力,包括工商管理人員的組織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及管理執行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工商管理人員的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四、結語
一、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觀念上輕視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二是管理學科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尚不完善;三是管理學科教師自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能力比較低;四是工商管理學科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比較陳舊;五是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考核體系和評價機制;六是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設施和實習實訓基地嚴重缺乏。因此,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能夠獨立從事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將工商管理學科各個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對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系統性的合理設計,并付諸于實踐。
二、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的內容
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研究,應該在理論上通過創建工商管理學科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的分解原則和檢驗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綜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為綜合測評實踐教學效果,科學地評估學生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奠定理論基礎。在實踐上通過創建管理學科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條件體系,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和實踐教學方法,為實現管理學科的實踐教學和提升學生管理實踐能力,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提供科學的工作方法。
工商管理學科學生實踐能力應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基本管理技能培養,要求學生做到“三懂”和“四會”。“三懂”是指懂財經法規、懂商務禮儀、懂管理業務操作;“四會”是指會表達、會交際、會寫作、會用電腦;二是核心能力培養,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以及公文處理、無領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即席發言、系統仿真和辯論等情景模擬實踐教學過程,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完成管理者角色扮演的管理實戰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管理決策能力,特別是創新競爭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獨立承擔各項管理工作,滿足社會需求的“產成品”。
三、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目標與要求
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目的是:以應用型本科教育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綜合管理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最高目標,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核心,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機制和環境。在實踐教學內容上,按照管理類專業的基本理論體系進行能力分解,以管理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模塊式,單元式管理學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在教學方法上,建立互動式、體驗式、模擬式、項目驅動式和自主學習式的多種實踐教學方法體系,將校內實踐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教學實施上,按照實踐教學單元組織實踐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由專項管理能力的訓練到綜合管理能力的培養,分層次逐步實現管理學實踐教學目標。
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的要求主要體現在:第一,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的計劃體系、內容體系、方法體系、保障體系、教材體系、考試考核體系等子系統的建立,應該具有學科特點明顯、科學體系完善、符合應用型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突出實踐教學的目的性和系統性;第二,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的內容,應根據管理學科特點和所屬專業課程性質來確定,應從動態性和相關性角度來創建實踐教學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案和實施細則,突出實踐教學的專業性和創新性;第三,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的研究和應用應該充分體現學生管理理念、管理技術和管理能力培養的主線,進而為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提供科學工作方法,突出本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四、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研究既是教學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它實現了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的重大轉變,將會起到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作用。管理學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是把實踐教學具體目標分解為多層次和多個模塊來實現,按照綜合性與設計性實踐相結合,科學研究與科技競賽相結合,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社會調查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按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三個層次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項目,主要包含三個模塊:
(1)實驗教學模塊。實驗教學分為基礎性實驗教學和專業性實驗教學,一般包括理論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與探究創新性等實驗類型。管理類各專業的實驗教學應圍繞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來建立以綜合性、職業性、創新性的實驗教學模式為主體的教學體系,注重學生的管理實務操作能力、管理工作應變能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2)實訓教學模塊。實訓是指職業技能實際訓練,是對學生的操作技能、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進行訓練的教學環節,一般包括社會調查、案例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技能競賽、職業技能訓練、情景模擬實踐等實訓類型。這一模塊由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兩部分組成,進而在教學功能上得到互補,使學生獲得相對完整的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綜合訓練。
(3)實習教學模塊。實習教學一般包括認識實習、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等。通過實習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管理業務流程和管理工作內容,對學生進行管理技術和管理技能訓練,使學生將相關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加以綜合運用,促進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把所學理論知識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加深、鞏固和提高,獲得從事管理、經濟工作的知識和技能,實現管理理論和管理技能向管理崗位實際工作能力的轉換。
2.實踐教學計劃體系的建設
實踐教學計劃是進行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的依據,也是在規定時間內對實踐性教學作出的總體規劃和程序安排。在具體制定實踐教學計劃時,應規定學生必須達到的實踐技能與能力,明確規定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目標、任務,應按實踐項目分層次地規定出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操作程序、實施要求及考核辦法等,并將其落實到各實踐教學環節中去。同時,在處理其與理論教學的關系時,應采用理論先行、實踐驗證、重點提高能力的策略,使管理理論指導管理實踐,而管理實踐融會管理理論,并使實踐教學融于管理學科專業教育的全過程。
3.實踐教學教材體系的建設
實踐教材是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的物質保證,它是在制定實踐教學計劃的基礎上,要編寫與之相匹配的實踐教材。在編寫實踐性教材時,要把其技術指導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放在首位,詳細闡述學生該掌握的本專業的知識要點、實習目的、實踐方法和技能要求,把一些在企業管理實踐中采用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列入實踐教學內容中,及時引進一些新的教學軟件和輔助教學工具。在實踐環節設計上,要注重管理學科相關專業課程的完整性;在實踐內容的設置上,注重反映教學重點及管理過程的實際要求,使管理學科實踐教材涵蓋所屬專業核心課程的基本內容,實現層次性、整體性和有效性的完整統一。同時,在專業綜合實訓中,要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管理理論,編制專門的實訓指導手冊和材料,以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崗位要求,系統訓練管理技能和提高專業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
4.實踐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
管理學科的實踐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法、沙盤模擬對抗、課程實驗、實習與實訓、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社會調研與實踐及項目教學、任務教學、情境模擬實踐、ERP軟件教學法等。
(1)管理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案例討論前期準備。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選好案例,學生應根據教師的安排認真閱讀案例,對相應的思考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第二,案例分析與討論。教師要創造良好的自由討論的氣氛和環境,教師在討論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案例討論緊緊圍繞中心展開。學生要積極發言并傾聽別人的分析與見解,比較自己的觀點和思路,不斷修正自己的方案。第三,案例討論后的教師在案例討論后作簡要總結,要針對討論的思路、分析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等指出討論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第四,撰寫案例分析報告。
中圖分類號:F830.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08)11-0039-08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轉向自然壟斷領域。電力行業作為網絡型公用事業,成本函數具有劣可加性,因而具有自然壟斷性。迄今為止,電力行業的改革大都在宏觀層面展開,諸如管理體制和管理機構的改革,針對自然壟斷產業法律的完善、某種程度的市場化、有條件的股份制改造,等等。然而微觀層面的改革尚未正式展開。中國電力行業的上市公司大都由國有電力企業股份制改造而來,已經完成了其形態上的變化,但尚未達到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規范化公司制企業的目標,其典型特征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诖朔N原因,研究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在面對全球經濟環境變遷、中國經濟結構及相關政策調整以及電力行業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等因素帶來的外部環境的變化時,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績效就成為一個十分有實踐意義的研究課題。本文主要對目前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本文研究對象是其主營業務為發電售電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進行實證研究,對影響公司績效的治理因素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找出對公司績效影響較顯著的治理結構因素。
一、相關文獻評述
近年來,公司治理問題正日益受到重視,如何改善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成為熱門話題之一。對于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之間關系問題,國內外有很多相關的研究文獻。國外學者的研究大多數都集中于公司治理某一特定方面,比如董事會的特征、股東積極性、外部董事的薪酬、反收購措施和對投資者的保護,等等。
中國學者也和國外學者的研究一樣,主要是將重點放在公司治理的某一特定方面,如股權結構、董事會結構、高層激勵和上市公司治理指數等,尤其是股權結構的研究比較集中。股權結構的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如:孫永祥和黃祖輝[1]進行實證分析得出股權結構中第一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與托賓Q值存在顯著性得出倒U型關系的結論;陳曉、江東[2]和徐向藝等[3]認為股權結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必須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競爭性強弱而做具體分析;朱武祥和[4]對家電行業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后,得出競爭激烈的家電行業的股權結構與企業價值并無顯著相關性的結論;陳小悅和徐曉東[5-6]強調國有股、法人股及流通股對公司業績及價值的不同影響。董事會結構等方面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如:李維安和牛建波[7]構建了中國公司經理層治理評價系統,并對中國上市公司經理層的治理狀況進行了指數化評價;潘福祥[8]構建了以審核意見、股權結構、董事會治理機制、經理人員激勵四個方面為主的上市治理指數;徐向藝等[9]分別從報酬形式、總經理來源形式、公司規模、行業競爭環境、地區分布、股權結構、成本等方面來對高管人員報酬激勵與公司治理績效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對于綜合考慮公司內部和外部治理機制的文獻并不是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白重恩等[10]編制的反映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綜合指標――G指標;夏和平等[11]以競爭性行業上市公司為例從內外兩種治理機制與公司績效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全面考慮內外治理機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還不是很多,而對于電力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做實證研究的文獻相當少,其中馮萍和周蓉[12]對2003年度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中得到的計量模型,無法通過統計上的顯著性檢驗,并沒有得出有效的結論。本文運用2006年度的數據,擬采用實證的方法,判斷并分析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內外治理機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以彌補研究上的缺失。
二、公司治理機制及其指標設定
傳統的公司治理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條件下的問題,即股東如何確保企業的管理者為股東利益最大化而非其個人利益最大化服務。但近年來, 人們開始關注另一種形式的利益沖突,即掌握控制權的大股東以犧牲小股東的利益為代價謀求自己的利益,即“隧道行為”(tunneling)。這也是一種委托問題??紤]到不同形式的委托問題,公司治理就不僅僅是公司的所有者(股東)對經營者的一種監督與制衡的內部治理機制,它應包括更廣泛的內容。正如Denis and McConnell所言,“公司治理是企業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的總和,它們可促使那些追逐個人利益的公司控制者(他們決定公司的運作)所作出的決策能以公司所有者(企業的出資者)的利益最大化為原則”[13]。筆者也認為有效的治理模式應是將內外兩種治理機制結合起來,對于國家股比重大的公司而言,由于出資者虛位等原因,更應該強調外部治理的作用。
1.內部治理機制
一般而言,內部治理機制主要包括股權結構、董事會、管理層激勵、財務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四個方面。
(1) 股權結構
合理的股權結構是有利于企業價值最大化,股權過于分散或集中都不利于公司價值最大化。如果股權過度分散,股東對管理者實施監督的成本相對于其收益而言過大,成本外部化,股東存在嚴重的“搭便車”動機,從而股東和管理者之間委托問題突出。另一方面,如果股權過度集中,控股股東則可利用其控制力干預企業經營,以犧牲其他股東的利益為代價謀求自身利益,從事“隧道行為”,從而產生大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的委托問題。因此,合理的股權結構才既能避免“搭便車”行為,也能防止大股東的“隧道行為”。
對于股權結構的衡量,一般主要有以下幾種指標:①CR指數。指公司前n位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本文中分別取前1、5與10位。②Herfindahl指數。指公司前n位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該指標突出股東持股比例之間的差距,也就是比例大的平方后與比例小的平方后之間的差距拉大。 ③Z指數。指公司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比值。Z指數越大,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的力量差異越大,第一大股東的優勢越明顯。
中國電力行業的上市公司大都是從國有電力企業改制上市的,第一大股東大多是國有股東,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權管理暫行辦法(1994年11月5日國資企發[1994]81號)規定: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統稱為國有股權。本文在第一大股東屬性分類是采用此規定,將國家持股和國有法人持股統稱為國有股東。其他內資法人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情況并不是很多??紤]到由于國有股東的目標和一般法人股東的目標并不完全相同,并且由于國有股在公司經營的委托鏈上較長,可能對公司經營績效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在實證分析中設置虛擬變量top1-gov考慮其作用。如果公司股本結構中第一大股東為國家股,則top1-gov等于1,否則等于0。
(2)董事會
董事會直接對股東負責, 是確保股東利益的重要機構,其股東直接對公司管理層實施監督和做出重大決策。什么樣的董事會是最有效率的,是其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有關董事會的效率問題,一般主要從其構成、規模、活動、公司的領導結構四個方面與公司業績之間的關系來衡量。近年來, 中國引入了獨立外部董事制度,目的是提高董事的獨立性, 從而更好地對公司經營進行監督。我們用獨立董事占整個董事會成員數量的比例(Indir-ratio)來衡量董事會的構成。用整個董事會成員的人數(M1)來衡量董事會的規模。董事會的活動我們用年度內董事會所開會議的次數(Dirc)來衡量。公司的領導結構主要是指公司的總經理或總裁與董事長或副董事長的任職情況。兩職由一人兼任可能會對董事會作用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公司績效。我們設置虛擬變量CEO-Dir 來表示總經理或總裁是否擔任公司董事長或副董事長,如果由一人兼任,則CEO-Dir等于1,否則等于0。同時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很多是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其控股的國有法人企業派出,這些董事大部分是不在公司內領取報酬,這樣的狀況可能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我們在實證分析中設置變量Out-dir-ratio,其定義為不在公司內領取薪酬的董事占董事會總人數的比重,來研究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3)管理層薪酬
合理的管理層薪酬是確保或誘導管理層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有效解決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委托問題的一種有效機制。管理層薪酬是以各種業績指標和股票價格為基準進行評估的,主要包括貨幣性工資、獎金和股權激勵等各種短期和長期的激勵。公司管理層持有公司股份,其自身利益與股東利益就具有一致性,其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其利益,從而有利于公司利潤最大化。但在中國電力行業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層持股的現象很少,管理層“零持股現象”很普遍。基于這種情況,本文僅用前三位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總額(GGBC)反映公司對高管人員的激勵程度。
(4) 財務透明度和充足信息披露
信息不對稱是委托問題產生的根本前提條件。上市公司存在的不管是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委托問題,還是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委托問題都是基于不同參與人之間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信息充分披露和財務信息的透明, 就會使股東、債權人、經理層等各相關利益主體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弱, 從而使人的道德風險問題降低。因此, 財務透明度越高, 信息披露越充分, 成本將越低, 公司價值將越大。但是在這個方面并沒有很好的度量指標來衡量,白重恩等[10]用上市公司是否在其他市場掛牌上市的虛擬變量,來反映財務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機制,同時也用這一虛擬變量,反映法制機制和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機制。如果我們也借用白重恩等的這一虛擬變量的話,中國電力行業的上市公司中僅有3家在中國深滬兩市之外的其他市場掛牌,僅占整體研究樣本的5.3%,因此,我們在分析中把這一變量進行忽略。
2.外部治理機制
外部治理機制主要包括產品市場競爭、外部接管市場、法制基礎和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措施等方面。
(1)產品市場競爭
產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關系到公司生存與發展的競爭壓力。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一方面,公司管理者采取機會主義的動機和行為將越得到抑制;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約束控股股東的“隧道行為”,從而降低整個公司的委托成本。 但由于電力行業在廣義上講,在中國還是自然壟斷行業,雖然中國經過近幾年電力市場化的改革,但其生產和銷售的產品――電,在目前來看基本上是不存在競爭的。這可能也是以后中國想要改善或提高電力行業公司治理水平所需要努力的一個主要方面。從而本文在分析中將所有的電力上市公司統一面臨的有無產品市場競爭壓力這一問題忽略。
(2)公司控制權市場
一般認為,存在一個活躍的公司控制權市場有利于降低問題, 改善公司績效。公司控制權的競爭市場主要是通過人競爭、善意的并購和敵意的接管三種形式運作。通過公司控制權市場競爭可以使有能力的管理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取代無能的或者沒有盡力的管理者,從而改善公司經營,提高公司績效,改善資源配置。目前,中國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市場不是很發達,其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尤其是像電力行業上市公司,這類總資產額較大,控股股東往往是國有股東,通過控制權市場善意的并購和敵意的接管這兩類行為很少發生。但我們在實證分析中可以設置一個變量Masc反映公司控制權市場,其變量定義為第二位到第五位股東持股比例之和與第一位股東持股比例的比值,它反映了后四大股東與第一大股東之間的控制權對比。后四大股東的股份越集中, 那么后四大股東對第一大股東的約束力就越強, 越有可能集中力量取代或限制第一大股東的控制權,從而可以更好地限制第一大股東可能從事的“隧道行為”。
(3)法制基礎和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
法制基礎和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是保障投資者獲取合理公平投資回報的一個有效的外部治理機制。La-Porta 等人[14]的一系列強調法制環境和法制基礎對監管經理和控股股東機會主義行為的作用的研究中,他們發現在普通法系的國家中,公司治理水平和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都比在實施大陸法系的國家要好。雖然中國上市公司都受到統一的法律體系的約束,但由于部分公司在香港和境外上市。這些較成熟的市場的法律和監管體系較A股嚴格,認為其較A股更能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但我們在敘述內部治理機制的財務透明度和充足信息披露時就說明了,中國電力行業的上市公司中僅有3家在中國A股之外的其他市場掛牌,僅占整體研究樣本的5.3%。因此在實證分析中,我們把這一外部治理變量也進行忽略。
三、治理指標說明和計量模型
1.研究樣本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止,中國電力行業(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以發電、售電為主營業務的電力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共61家??紤]到新上市公司的不穩定性和極端值對統計結果的不利影響,剔除了2005年以后上市雖然華電國際(600027)A股上市是2005年,但其H股早在1999年就已經在香港上市,所以我們沒有剔除華電國際。川投能源(600674)和寶新能源(000690)雖然都是2005年轉為以電力行業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但考慮到其公司原先都已上市,所以我們也沒有剔除這兩家公司。和ST公司后,剩余57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我們以2006年各公司的年度報告數據為依據,采用多元線性回歸的研究方法,數據來源主要是各公司2006年的年度報告和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數據處理使用Eviews.5.1完成。
2.指標說明
公司績效的衡量標準最常用的是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托賓Q值兩類。在本文中,我們采用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來測度公司績效。這主要是考慮到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股權屬性和2006年中國股市的實際情況。在我們研究的57家樣本企業中,股權屬性分為有限售條件股份和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其中有限售條件股份又可分為國家持股、國有法人持股、其他內資持股(分境內法人和境內自然人持股)和外資持股四種情況,而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分為A股、B股和H股三種情況。從表1我們統計的2006年電力上市公司各類股權構成的描述性統計可知,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有限售條件的股份占到了整個股份的54%,流通股份的比例較低,有限售條件的股份價格就相對被高估了。再加上2006年中國股市處于牛市,許多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處于偏高的水平,所以,如果選用托賓Q值作為公司績效的評價標準就不太合適。
四、治理指標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回歸結果及其分析
1.統計描述
從表3、表4的描述性統計可知,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有如下五大特征:(1)平均而言,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相當高。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均值為37.67%,最大值超過了71%,持股比例就密集的區間是30%―40%,其中持股比例超過50%(絕對控股)的公司有14家,占整個樣本的24.56%,而持股比例小于20%的公司僅有9家,僅占整個樣本的15.79%。(2)絕大多數的電力上市公司都為國有股東控股。第一大股東的屬性為國有股東的有52家,占整體樣本企業的91%,為其他內資法人企業股東的5家,僅占9%。(3)股權相對比較集中。CR5的均值55.09%和CR10均值57.16%之間,以及H5和H10之間的均值的差距都不大,這也就意味著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基本上集中在前五大股東手中,第六位到第十位股東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并不大。Z的均值為18.18,這也意味著第一大股東相對于第二大股東而言是占有絕對優勢。同時,反映公司控制權市場的變量Masc的均值僅為0.61,最大的也不過2.13,這說明中國電力行業控制權市場的競爭并不激烈,第一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比較穩定。(4)獨立董事在整個董事會中所占的比例差別不大,基本上集中在1/3左右;在公司的領導結構中,21家公司的CEO(執行總裁或總經理)同時兼任董事會的董事長或副董事長,占整體的42%,從而弱化了董事會公認的監督作用;不在公司內領取報酬的董事在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中比較普遍,僅有9家公司其所有董事都在單位內領取報酬,而有48家公司有部分董事不在單位內領取報酬,甚至有6家公司除獨立董事外的其他董事都不在單位內領取報酬。(5)前三位管理人員的報酬之和差距比較大,最少的只能拿到24萬元(大地基礎000426),而最多的可拿到201萬元(華電國際600027)。
表5列出了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績效之間的實證關系。模型I是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與前述治理變量的回歸結果。從表5來看,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之間是非線性的倒U型關系。在實證分析中添加了top1^2這一變量,即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top1^2的回歸系數是負的,top1的回歸系數為正,這說明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之間存在倒U型的關系,并且這一結果統計是顯著的。前五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是負相關的,CR5的回歸系數是負值,并且在統計上是顯著的,也說明公司的股權結構不能太集中,過分集中不利于公司績效的提高。其他的股權集中度的指標,如Z及虛擬變量top1-gov,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在統計上都是不顯著的。
(2)反映公司控制權市場的變量Masc與公司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Masc的定義為第二位到第五位股東持股比例之和與第一位股東持股比例的比值,不僅是股權集中度的測量標準之一,也反映了公司控制權市場的有效競爭程度。Masc越大,公司除第一大股東之外的前四大股東的股權越集中,不僅能降低控股股東實行“隧道行為”的可能性,也會加強對公司管理者的監督。實證上證實了這一觀點,Masc的系數為正,且在統計上是顯著的。這很好地證實了一個活躍的公司控制權市場有利于提高公司績效的理論。
(3)有關董事會的特征變量,不論是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的比例、年度內董事會活動、不在公司內領取報酬的董事的比例,還是公司的CEO或總裁是否同時兼任董事會的董事長或副董事長等方面,它們與公司績效之間無法得出在統計上顯著的關系。這可能是由于電力行業的董事會的構成所決定,中國電力行業的董事會的成員大都是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其他持股的國有法人單位所派出,而主管部門面對多個企業,有些“官員”身兼若干個公司的董事長或董事,可謂“董事會公共化”。再加上電力行業的控股股東基本上都是國有股東,存在著長鏈條的委托關系,從而可能使得董事會的作用在公司績效表現上不突出,實證分析中統計上不顯著。
(4)高管人員的報酬與公司績效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向關系。高管人員的報酬越高,其對高管人員的激勵作用越大,從而能提高公司的績效。
針對模型Ⅰ的Adjusted R2只有0.1072, F統計量只有1.5607,我們將模型Ⅰ中統計上很不顯著的變量去掉后重新做回歸得到模型Ⅱ,我們發現模型Ⅱ中的top1、top1^2、CR5、 Masc和GGBC等變量的回歸系數的符號與模型Ⅰ相同,且在統計上更顯著,同時經過調整后,模型Ⅱ的R2與模型Ⅰ的R2相差不大,但Adjusted R2增加到0.2060, F統計量也增加到4.0837,所以模型Ⅱ的回歸效果明顯比模型Ⅰ好。
五、結 論
本文通過對2006年度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截面數據的實證分析,發現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中,對公司績效影響在統計上顯著的因素分別是: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反映控制權市場的系數Masc以及高管人員的報酬等四大因素。而對于其他反映治理結構的變量,尤其是反映董事會特征的五個變量,在實證統計分析上都是不顯著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截面數據的限制,也可能是在電力行業的上市公司中董事會存在效率損失,這將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孫永祥,黃祖輝.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績效[J].經濟研究,1999, (12).
[2] 陳曉,江東.股權多元化、公司業績與行業競爭性[J].經濟研究,2000,(8).
[3] 徐向藝,王?。蓹嘟Y構與公司治理績效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5,(6).
[4] 朱武祥,.股權結構與企業價值――對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1,(12).
[5] 陳小悅,徐曉東.股權結構、企業績效與投資者利益保護[J].經濟研究,2001, (11).
[6] 徐曉東,陳小悅.第一大股東對公司治理、企業業績的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2003, (2).
[7] 李維安,牛建波.中國上市公司經理層治理評價與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4,(9).
[8] 潘福祥.公司治理與企業價值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4, (4).
[9] 徐向藝,王俊,鞏震.高管人員報酬激勵與公司治理績效研究――一項基于深、滬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7,(2).
[10] 白重恩,劉俏,陸洲,宋敏,張俊喜.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2).
[11] 夏和平,趙西亮,袁光華.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以競爭性行業上市公司為例[J].商業研究,2006,(4).
[12] 馮萍,周蓉.電力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電力技術經濟,2004,(10).
[13] Denis,Diane K,and McConnell John J.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3, (1).
[14] La Porta,Rafael,Flow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and Robert W.Vishyny.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 (6).
[15] 寧向東.公司治理理論[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
[16] 于東智.董事會、公司治理與績效――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3,(3).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Listed Electric Power Companies in China
HUANG Ji-zhong1,CHEN Su-qiong2
(1.Center for 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 Research ,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China;
2.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China)
關鍵詞:資產管理公司 商業化轉型 管控模式
集團管控的理論內涵
根據企業管理理論,集團管控的核心含義是指集團總部對下屬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采用的管理控制方式,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綜合化集團的規模經濟、協同經濟和范圍經濟等效應。
集團管控主要包括管控平臺和管控模式兩個方面。管控平臺包括公司治理和組織架構,建立管控平臺是實施集團管控的重要基礎。一方面,公司治理是企業運行最核心的內容之一,相當于企業生命的DNA,企業運行所涉及到的管理體系、業務體系、權利體系和利益體系全部是從公司治理這個中心延伸發展起來的。另一方面,搭建完整的管控平臺,必須建立多個子系統進行支撐,建立與母公司管控相匹配的組織架構,如直線制、職能制、直線―職能制、事業部制、模擬分權制和矩陣制等形式。在現實生活中,集團公司的組織結構往往是以一種混合的形式存在,以母子公司制為基礎,同時混以事業部制和直線-職能制等多種形式。目前流傳最為廣泛的集團管控類型劃分方式,是戰略管理大師古爾德等人最早提出的“集團管控三分法”,即財務控制型、戰略控制型和運營控制型。這三種管控模式各有特點(見表1),現實中企業集團的內部管控往往是以一種模式為主導的多種模式的綜合,并隨著集團的整體戰略轉型進行動態調整。
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狀況和未來戰略定位
2007年以來,信達、華融、長城、東方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不斷改變原來單一的專業化管理處置不良資產的經營格局,努力拓展多種業務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資產管理為主,擁有金融租賃、證券、信托、保險、基金、房地產等多個子公司平臺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基本擺脫了對政策性業務的依賴,為商業化轉型奠定了一定基礎。根據目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現狀可以判斷,未來通過商業化轉型和改制,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將繼續加強資產管理者和綜合金融服務商的建設,最終向市場化、綜合化、多元化、國際化的金融控股集團發展。在此戰略定位下,商業化轉型后的資產管理公司,必須在治理結構上建立符合現代公司的治理準則和規范,在組織架構上突出主業,對辦事處和子公司的相關業務進行專業化組織協調和管理,在管控模式上根據內外部具體約束條件,靈活選擇和綜合運用戰略控制、運營控制和財務控制等方式。
商業化轉型中資產管理公司的管控困境
(一)母子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
當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中,信達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了較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但單一股權問題仍未解決。其他三家資產管理公司還處在商業化轉型過程中,單一股權結構和行政色彩較濃的管理模式決定了它們還不是完全商業化的經營機構,仍待建立規范的母子公司治理結構。
(二)集團主業核心競爭力不強
近兩年,四家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商業化轉型,市場化運營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但與業界先進水平以及國內外成熟金融控股集團相比,集團主業在相關產品和服務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核心競爭力不強。這主要由于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十年間,大多數地區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已降至低位,且大多數銀行自身也逐步具有管理不良資產的機構和能力,不良資產的市場釋放量大大減少。因此,以不良資產管理業務為單一主業來支撐中國華融的長期發展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賦予資產管理業務新內涵,不斷拓展輔助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的新手段。
(三)總部管理和服務未能有效滿足業務發展需要
目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均擁有多家子公司平臺和辦事處、營業部,子公司平臺涉及的經營范圍和業務領域明顯擴大,辦事處商業化發展勢頭迅猛,業務規??焖僭鲩L。但與此同時,各家公司總部的服務、管理、資源調配和開拓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未能充分滿足辦事處、子公司的業務發展需要。如在風險管理方面,目前還未建立起系統的集團風險指標體系,在風險價值計量、風險識別、分析技術和方法等方面的管理還有待進一步科學化和系統化。在經營授權方面,辦事處接受總部下達的收入、利潤等自負盈虧指標,但與其它金融機構相比,在經營上缺乏一定的自,各類業務均需報總部或子公司審批,降低了業務流程的效率。
(四)協同效應發揮不充分
金融控股集團的一個主要目標是獲得協同效應,要實現這一效應,除集團各組成部分應密切協作外,還需要母公司具有強大的橫向協調能力和信息共享服務能力。而這對于擁有眾多控股子公司、辦事處以及管理層級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說,更是一種需要不斷加強的能力,但當前各家公司的業務協同效應仍未充分發揮。如總部對不同業務和經營主體還缺乏有效協調,綜合經營效應不明顯。子公司和辦事處單體經營聯合的特征還比較突出,綜合經營和一體化管理優勢不明顯,在簡單的合作中還不能有效地將單一的產品或服務延伸為產品鏈、價值網,實現綜合化效應最大化。
改制后集團組織架構和管控模式選擇路徑
(一)公司管控的總體目標
綜合來看,資產管理公司實施有效管控的總體目標應是:在組織上減少環節,實現扁平化管理;在執行上強調統一、高效,保證運作效率;在資源整合上,發揮協同效應,實現1+1>2;在風險控制上,主動、高標準地適應監管要求,實現公司的穩健發展。
(二)組織架構設計原則
1.符合戰略規劃原則。集團的組織架構和管控模式必須遵從以上關于公司的發展戰略和各主體的功能定位,才能成為公司戰略發展框架下的有機組成部分。
2.符合公司現狀原則。優化集團組織結構和管控模式,公司必須切實考慮轉型發展目標對組織管理模式進行變革的要求,根據內外部具體的約束條件,靈活選擇和設計合適的模式。
3.符合靈活性原則。組織架構和管控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集團發展的不同階段不斷演進的。在向目標組織架構邁進的過程中,需要有過渡期方案,保證組織架構的平穩演進。
(三)改制后公司組織架構設計
參照信達改制后的模式,改制后資產管理公司的辦事處可全部轉型為分公司,集團公司既包括按區域劃分的分公司,也包括按不同行業劃分的子公司。從組織架構服從集團戰略的角度考慮,可借鑒德意志銀行模式,將總部部門分為前臺業務部門和后臺職能部門兩大部分,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對集團業務進行梳理,對辦事處業務按集團業務條線進行管理,并將子公司納入業務條線協調管理。改制后公司的組織架構可采用圖1所示模式。
(四)改制后管控模式選擇與實施途徑
1.總部對辦事處(分公司)的管控。根據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業務發展的需要,資產管理公司在項目審批、財務資源經營、人事管理等方面分類適度放寬權限,給予辦事處(分公司)一定自,與其商業化考核任務相匹配。對辦事處(分公司)的考核政策更加細化且符合業務特點??偛靠蛇M一步修正考核指標體系,鼓勵辦事處(分公司)通過多做精品項目,在成本一定的情況下,獲取更多的收入,盡快實現由處置資產實現利潤的發展模式轉變為經營資產實現利潤的發展模式。在資源配置方面,建議根據業務合理配置資源,通過資源配置引導和鼓勵辦事處多元化、綜合化、創新性開展業務,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2.總部對子公司的管控。戰略管理方面。在戰略制定方面,應建立科學的評估標準,對戰略選擇進行決策,制定領導各金融平臺的中長期戰略,審批金融子業務的戰略方向,將整體戰略分解為清晰的階段性目標和戰略舉措,以及將戰略舉措轉化為金融單位的經營目標。但在戰略管理過程中,不應干預個體的經營策略,包括金融單位貫徹戰略的具體實施策略以及金融單位為達到經營目標而制定的經營計劃。對于戰略實施效果定期進行測評和反饋,并根據測評結果對戰略規劃進行動態調整。
風險管理方面。首先,公司圍繞總體經營目標,應當建立集團總體風險管理戰略,通過全面風險管理,從集團戰略上進行風險控制,確保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其次,有效搭建公司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是風險管理的組織基礎,應包括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的日常管理機構―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的執行機構體系―包括各業務職能部門(業務管理部、審批中心、法律部、審計部、人力資源部、各子公司、各崗位)。母子公司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和重點應有所區別。再次,明確主要風險管理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同時,逐步完善風險管理技術體系。主要以業務線為基礎對公司風險分別進行度量與管理,加快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研發。最后,還需建立風險隔離機制。防火墻的設立要把握好度的問題,努力實現既能合理利用金融控股公司的優勢,又能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目的。
財務管理方面。資產管理公司總部應整合財務資源,對子公司和辦事處的財務管理工作給予更多深層次的指導,從集團角度控制財務風險,達到集團利益最大化。因此,集權的財務管理是資產管理公司適合選擇的模式。通過建立集中、統一的財務管理模式,有利于實現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有效防范公司經營風險,實現對子公司管理層的激勵與約束。
信息管控方面。在公司統一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要求下,公司信息科技部門應始終圍繞公司商業化業務轉型和新業務發展的需要,構建業務系統、管理系統、服務系統三大體系。采用相對集中的IT管控模式,在集團建立信息管理中心,作為全集團信息資源的管理者和信息服務的提供者,負責全集團信息系統的規劃、所有業務系統的開發、新技術平臺的研發、信息運營維護、基礎架構服務和數據管理分析。
協調子公司與辦事處(分公司)的業務合作。資產管理公司總部應從完善組織體系與管理機制入手,制定適應交叉銷售需要的整體策略,從而有效實現業務協同效應。如總部相關協調部門可積極引導各子公司及辦事處(分公司)之間開展合作,并引導雙方利益合理分配,在集團內部及時交流金融合作經驗和金融產品設計經驗等。
翻轉課堂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翻轉課堂的簡介以及優勢
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又稱反轉課堂(InvertedClassroom),近年來在各大學科領域應用廣泛,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界備受關注和改革的熱點。翻轉課堂最初是在2007年,由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Jon Bergamn和Aaron Sams基于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他們將所講的課程錄制成視頻并到網上,讓學生在家里通過觀看視頻學習,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互動,解答疑惑,從而顛倒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事實證明,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直到2011年,薩爾曼.可汗在TED會議上發表了“讓我們用視頻重造教育”的主題演講,從而使翻轉課堂走向世界,并使其成為全球教育界所關注的熱點。
翻轉課堂有以下幾點優勢:第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并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第二,師生交流互動增多,營造活躍融洽的課堂氣氛。第三,培養學生相互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的形成。
二、翻轉課堂應用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可行性
第一,可與課程內容完美結合在一起,化教學效果。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以原理和方法為主,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新型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可以在教學視頻中增加與課程有關的案例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生動的感知識并加深印象,使授課的效果更加理想。
第二,開展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工商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各高校大多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往往因繁重的課程而沒有時間進行實踐。翻轉課堂的應用,可組織學生參加系列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第三,課程評價體系科學公正。老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可及時了解學生課前學習進度,掌握學生的情況。課后在平臺上小組討論的話題和作業題目,定期開展一些測試,學生在臺上完成并提交,老師及時檢查批改并公布標準答案及成績,做到評價體系公開透明。
三、與翻轉課堂結合的新型培養模式
第一,搭建自主學習平臺。翻轉課堂的核心內容就是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為了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一個運行良好穩定的學習平臺就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在這種新型培養模式下,學習平臺的功能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前的視頻觀看,可以更加多樣化和全面化,提高平臺的利用效率。老師在上傳教學視頻的同時,還可以上傳對課程理解有幫助的筆記等其他資料供學生使用。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平臺應建立好供學生和老師交流討論的群組,便于學生及時提出問題,并與其他同學或老師探討。這么做不僅方便學生及時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更便于老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這些問題就可以在課堂上作為重點來講解,對癥下藥,提高課堂效率。課后老師可以在平臺上布置作業、小組討論的話題和定期一些測試,有助于學生課后對知識的復習鞏固,加深印象。
第二,帶領學生走進企業,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培養社會需要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高校必須重視并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該組織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走出校園走進企業,親自體會企業的管理體系是如何運作的。有了實踐活動的親身體會,學生會有心得與見解,能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三,開展個性化教學輔導。近年來,由于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過多,使得工商管理專業成為熱門專業,各大高校紛紛開設這一專業。這雖解決了人才供應的數量問題,但還沒有解決人才質量問題。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就需要著重解決這個問題,對學生應該實行個性化輔導,發掘學生身上與眾不同的潛力,并根據他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并通過自主學習平臺針對每一個同學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料和參考意見,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和指導。
四、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老師教學理念的轉換。新型的培養模式下,老師的授課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大相徑庭,從“以老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主體”。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下,老師課前制作的視頻要涵蓋這一節課學生應該掌握的所有知識點,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前要對課程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并篩選出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老師還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所提出的問題,整理并找出共性問題作為講解的重點,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在課前了解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其他知識,在學生提出問題后及時為其解答。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對于已經習慣“填鴨式”教學的學生來說,應該加強自己的自學能力以適應教學模式的改變。學生需要養成課前認真觀看課程視頻的習慣,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并及時與老師和同學們探討,真正做到學生課前學習知識,課上師生討論溝通,課后參加實踐活動這樣的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13年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與實踐研究――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3XJJGYBXM12)。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指從1999年以來,我國一些省區面向區域社會發展、以本科教育為主、以學科為依托、以應用型技能教育為基礎、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的新型高等院校。歷經十幾年的發展,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05年由教育部批準晉升為普通民辦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從2006年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學院的辦學定位是創建一流的應用型大學,經過8年的專業建設,工商管理專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一、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實踐
(一)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與現代教學管理模式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畢業生可在企事業單位中從事基礎管理工作,或進行自主創業,具備較強開拓能力的外向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基層管理人才。學院通過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設計和運作,在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市場營銷模塊、財務會計模塊、物流管理模塊都為學生開設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課程,通過模塊化課程的設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實踐技能,有效地保證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相關課程的設置也贏得了廣大學生的認可。
(二)以能力為核心,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圍繞實踐教學,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進行了多項改革,改變以往實踐教學集中在第七學期的作法,不但實行“小學期制”,即實行“2+1”學期制,每學年在完成正常兩學期的基礎上,增設第三個實踐學期,專門開設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各種課程;學院為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開設了各門課程的網絡課堂,增加了課堂小組討論環節,師生課下則可利用網絡課堂平臺進行互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實踐技能。
(三)構建全方位實踐途徑,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1將職業能力教育融入課程教學
通過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訓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工商管理專業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的一項重要途徑,也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將職業能力教育融入課程課堂教學,使學生既達到課程的技能要求,又拿到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一舉兩得。使課堂教學和職業技能高度匹配,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也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前基本都能獲得助理營銷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物流師、初級會計師、助理企業培訓師等執業資格證書。
2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組織參加各種大賽
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論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綜合與專業知識基礎,課下通過參加校內、省內、國家級的創新創業大賽、案例大賽、市場營銷大賽、職業規劃大賽、ERP沙盤模擬大賽、“未來職場108將”精英挑戰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提升領導力、創造力與執行力。近幾年學生通過各種大賽,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缺乏特色
一直以來,我國大多數本科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普遍存在課多面廣、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學生幾乎要學習工商管理二級學科下的所有課程,沒有針對性,缺乏特色,從而無法滿足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失去了就業競爭力,2009年至今工商管理專業的就業率一直處在高危狀態。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也始終難以突破傳統課程模式的干擾,追求的仍是重基礎、寬口徑、知識全面的培養目標,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仍然以點多面廣為特點,且沒有與區域經濟及學院定位很好地相銜接,雖然學院進行了一系列強化實踐教學的改革,但由于種種原因,課程的講授仍多以理論授課為主,雖規定了相關的質量監督措施,但實施效果一般,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明顯提升,專業選修課數量不多,且不能充分體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專業特色嚴重匱乏。
(二)實踐教學形式化,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目前各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雖然有實踐教學環節,但是由于資源不足,實踐教學往往成為一種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無法很好結合,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致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在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得以提升,最終無法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滯后,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工商管理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支理論水平高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目前擁有 “雙師”或具備雙師資格的教師少之又少。因此,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引進教師的準入標準不斷提升,應用型高校須具有與專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相匹配的教師隊伍,才能有利于專業建設的發展。
(四)課程設置不能與時俱進,授課方式單調,忽略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有獨特的學習能力,他們獨立、自主,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喜歡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不滿足于對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的被動接受,所以他們更愿意去實踐,參加競賽,來驗證自己的能力。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教師平時教學任務重,教師基本都是直接從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和實踐知識,所以課堂教學基本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在課堂上也主要沿襲傳統的聽課加記筆記學習模式,缺乏主動思考,課堂氣氛不活躍,既達不到理想的聽課效果也不能充分施展學生的才能和智慧,不能完全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要,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
三、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優化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培養特色人才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學科,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作為民辦高校,所招收的學生入學分數比較低,底子相對較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缺乏積極性,如果采用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帶頭人應該高度關注社會經濟的走向,在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設置上應具有前瞻性,積極開拓社會緊缺的而在其他傳統高校沒有的實用型工商管理專業新模式,滿足當前企事業單位急需的特色專業人才需求。在課程設置中,要體現本專業在同類院校中的特色,結合院校教學特點,制定有特色的專業課程,積極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人才。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
工商管理專業實際上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生除了必須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以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各高校應明確的目標,實踐教學是最重要的環節,能夠有效地強化、拓展和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這就需要采取多種形式來完善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如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時,在學校集體安排的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論文寫作等環節外,教師可結合所講授的課程,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創新實踐活動,如參與各種競賽、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ERP經營模擬大賽、市場營銷大賽、職業規劃大賽等,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水平。
(三)優化和整合“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教師既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者,同時又是實踐能力的培養者,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和提升,是應用型高校
工商管理專業是經濟類學科中管理學的一條重要分支,旨在培養具備基本專業素質,適應知識經濟要求,面向國際、國內市場人才需求的高級管理人才。而高級的工商管理人才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很強的實踐能力,還必須是學習的主動者與思想的踐行者,科學的課程定位和專業的就業指導不可缺少。
一、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定位
1.課程定位的目的
目前,我國多所院校都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該專業的人數增多便無形加大了學校保證畢業生質量的難度,企業挑三揀四的情況也使得畢業生就業變得困難。在眾多的地方院校還出現了大同小異的問題,比如人才培養目標的雷同化,課程定位的不明確性,教學內容的重復,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最根本的實踐能力等諸多問題。眾所周知,地方性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旨在于為當地中小企業培養既精通管理知識又能統一大局、管理公司的綜合性管理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對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一味地沿襲過去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而不知創新,那么地方院校將喪失自己人才培養策略的優勢和特色。所以,在深入研究當地院校工商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的基礎上,科學地進行課程定位是保持自身優勢的明智之舉。
2.科學進行課程體系設置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要結合自身教育特點,抓住重點,貫徹落實改革計劃,明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地設置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可分為“基礎層”“業務層”“職能層”和“戰略層”四大層次。在“基礎層”“業務層”和“職能層”可分別設置管理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投資項目評估等助于學生形成基本管理理論和價值觀念的基本主干課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最高端即“戰略層”設置“企業戰略管理”這門主干核心課程,提高學生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分析能力,對企業實行戰略管理?!皯鹇詫印敝嘏囵B學生學習、領導和創新的三大能力以及計劃、協調和控制的三大職能,有助于高級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前景
1.工商管理專業就業形勢與過去的對比
過去,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事業單位的改革加快,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對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小、要求卻越來越高,自然,當地院校畢業的大多數畢業生被排斥。而企業由于發展的需要為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敞開大門,特別是民營企業成了吸納畢業生的主力軍。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得市場越來越重視營銷人才從而使管理類專業主體逐漸向銷售集中。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營銷這個崗位,少之又少的管理類崗位只留給了工作經驗多或是重點高校的畢業生,而地方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依然是不容樂觀。如今,經濟的發展,使市場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處于并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不可否認,工商管理專業的就業形勢較好。
2.工商管理專業目前的就業方向
針對目前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好就業形勢,很多就業準備生不禁要問,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生的“早餐”在哪里呢?工商管理專業的就業主要可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各級政府、事業單位的管理部門;二是國內外的大小型企業;三是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這三大方向也可分別歸類為常規型工作崗位、實際型工作崗位和研究型工作崗位。不同類型的崗位對學歷的要求、專業素質的要求以及創新實踐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這也就意味著畢業生應考慮自己的興趣意愿和自身能力選擇正確的就業方向。當然,除此之外,在國內高校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甚至出國深造也都是不錯的畢業打算。
3.工商管理專業可拓寬的就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