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茶文化的建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6 17:27: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茶文化的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對茶文化的建議

篇(1)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5-0209-01

一、稱呼

中國在人際交往中非常注重對于他人的尊重,在稱呼時中國人一般不會直呼其名,以表示對被稱呼者的禮貌。年齡小的人稱呼長輩“爺爺”、“奶奶”或“叔叔”、“阿姨”,社會交往中往往以一個人的職業或職務稱呼,在稱呼時單獨用職務或與姓名連用都可以,如:“廳長、李醫生、張華老師”。而在俄羅斯文化中,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交往,因此俄語中不同年齡、輩分的人之間常用名字稱呼,親人之間以小名互稱,一般社會交往中,“名字+父稱”是比較常用的表示禮貌和尊敬的稱呼,如: ИванИванович(依萬?依萬諾維奇)。職業、職務通常不會出現在俄語的稱謂語中,只有доктор(博士)、сестра(護士)、ректор(校長)等少數頭銜才能這樣使用,一般同事之間可稱呼姓,如Петров(彼得洛夫)。俄羅斯近年來比較流行這樣的稱呼:гражданин (男公民)、гражданка(女公民)、господин(先生)、госпожа(女士)、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小伙子)、девушка(姑娘),在俄羅斯即便是明顯年長的人,也會反感被不熟悉的人稱為дедушка(爺爺)、бабушка(奶奶)、дядя(叔叔)、тётя(阿姨),因為在他們本民族內,這些稱呼一般僅用在親屬或非常親近的人之間。

在中國一般社會地位平等的人之間通常以“你”相稱,對年紀大或地位高的人表示尊重會稱呼“您”,“您”相對于“你”來講,是更禮貌的用法。而在俄羅斯用вы(您)稱呼,除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以外,還表示與講話人之間關系不熟悉。對熟人、家人、平輩和兒童,則一律用ты(你)稱呼,以示親熱、友好和隨便。如果在和俄羅斯人初次見面時,用ты(你)稱呼對方是非常不合適的,會讓他們誤解你輕視對方,或被認為是不懂得把握交往的分寸。

二、問候

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您好!”、“早上好”、“晚安!”這類從國外傳來的問候用語開始在中國的社交正式場合使用起來,而“吃飯了沒有?”,“你去哪?”,“從哪來”,這種典型的中國式的問候,則在老百姓日常交往的對話中占據著更大的比例。在對這些問候的理解上,應該將著眼點放在關注上,因為這些問題在提出的時候本來就不是期待著正面的回答的。俄羅斯人注重維護個性獨立,保護個人隱私,如果聽到這樣的問候,他們就會覺得對方是在打聽自己的隱私,如果被問Ты обедал(吃飯了嗎)?會誤解是要被邀請吃飯或約會。俄羅斯人問候方式比較公式化,俄語中常用的問候語是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Доброе утро(早安)!Добрый день(日安)。Добрыйвечер(晚上好)。年輕人或朋友之間問候則用Привет(你好)!語氣顯得比較輕松。在一天之內第二次見面時,一般不再重復第一次的問候,而要說Мы с вами уже виделись(我們已經見過了),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ещё раз(再次問候您)。

三、交談

中國人見面之后簡短問候、交談,問一些健康、工作、生活狀況,表達相互關心,俄語中也有相應的說法:Как дела(最近怎么樣)?Как жизнь(生活怎么樣)?但要注意的是,在俄語中Как здоровье(身體好嗎)?是對病人的一種特定的問候,如果對一個健康人提這樣的問題,會令對方覺得奇怪,懷疑自己的氣色很不好。中國人在見面后還常常會說:“你發福了”,這種善意的問候是在恭維被說話人生活狀態很好,但千萬不能這樣對俄羅斯人說,因為會被誤解是在形容其臃腫、丑陋。對俄羅斯女性不能問Скольковам лет(你多大年齡了)?因為這會被認為不得體。

四、稱贊

在兩國的文化中,都是用稱贊來表達對對方的欣賞,真心地贊美別人,能夠使交往雙方的心情都變愉悅,稱贊是人際關系的劑,在交往中適度地稱贊對方,會起到加深交往的作用。在和俄羅斯人的交往中,可以多稱贊女性,如:Вы одеты с таким вкусом(您的穿著很有品味),Вы оченьмолодо выглядите(您看起來很年輕)。

五、告別

在俄羅斯,當客人提出該走了時,主人會再三挽留以示待客之誠。他們常說: Нет,что вы,ещё рано(哪兒啊,還早著呢) ! Посидите,ещё рано(再坐一會兒吧,還早呢)。聽到這樣的話,應該明白這是主人的客套,并不是真的需要再坐下來?!霸僖姟?、До свидания!是兩國比較通用的告別語。中國人說“請慢走”、“請走好”,以示對客人的關注,在俄語中并沒有相對應的說法。在平時需要注意的是:Прощайте(再見) ! 是表示長期分別或不打算再見時用的一種告別語,要注意使用的場合,以免造成誤會。年輕人之間告別時常用Пока!До встречи!,相當于漢語的“回頭見”,這是比較隨意的說法。

篇(2)

建筑作為空間形態滿足著人們多種多樣活動需求的同時,也是表現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一種具體形象,不同的宗教文化、意識觀念和倫理道德都能通過建筑反映出來。伊斯蘭是我國回族、維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共同信奉的一種文化,它以民族為載體,與本土文化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我國特有的伊斯蘭文化。

一、伊斯蘭建筑的共性及其特點

雖然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其特殊的生活習俗和居住環境,并由于文化理念、價值觀念、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因素的不斷影響,雖致使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同一個民族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在但建筑的基本布局和主體風格方面, 各個地區的伊斯蘭建筑都存在著一些共同的明顯特征。我們以清真寺為例,簡要分析伊斯蘭基本建筑所擁有的共同特點。

(一)變化豐富的外觀

從古至今,建筑學家們都認為伊斯蘭建筑的外觀設計手法在世界各類建筑中是最為奇巧的并且富于變化。相較而言,歐洲的古典式建筑雖然端莊方正, 但缺少變化的妙趣;哥特式建筑雖然峻峭雄健,但韻味不足;印度建筑只是表現了宗教的熱情。而伊斯蘭建筑既充滿奇想縱橫,莊重而又富于變化, 雄健且不失雅致。如今現存著名的麥加禁寺(圖1)、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圖2)以及中國西安市化覺巷清真大寺(圖3)等,都是古今中外伊斯蘭建筑多彩外觀的典型代。

表之一。

(二)穹隆

以清真寺為代表的伊斯蘭建筑如今散布在世界各地, 每一座清真寺幾乎都以空靈而高聳的穹隆為標志。與歐洲的穹隆相比,清真寺穹隆的風貌、情趣完全不同。歐洲的穹隆如同機器流水線制品一樣, 雖說精致但乏雅味。伊斯蘭建筑中的穹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卻韻味十足。

(三)開孔

開孔在清真寺的建筑中,有著非常鮮明的建筑裝飾藝術及其建筑審美特征。開孔是指出入口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形,或是馬蹄拱形,或是多葉拱形。當然亦有其他形式的異例,如正半圓拱形、圓弧拱形等,這些只在不大重要的部分采用?,F存的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圖4),在建筑設計和裝飾上,就比較好地處理了開孔的視角效果。

(四)紋樣

伊斯蘭建筑的紋樣歷來堪稱世界紋樣之冠。建筑以及其他一切工藝中供欣賞用的紋樣,其題材、構圖、描線、敷彩皆有匠心獨運之處。動物紋樣是從波斯繼承而來,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又產生了嶄新的面目;植物紋樣,當初主要是承襲了東羅馬的傳統,?歷經千錘百煉,終于集成了燦爛的伊斯蘭式紋樣;幾何紋樣,由無始無終的曲線組合,轉瞬間即現出了無限變種,與幾何紋和花紋結合更構成了特殊的形態,并且以一個紋樣為單位,反復連續使用即構成了著名的阿拉伯式花樣;還有文字紋樣,即由阿拉伯文字圖案化而構成的裝飾性的紋樣,用在建筑的某一部分上,文字多是《古蘭經》上的章節,或者是圣訓的精言誡語,使整個建筑裝飾布局錦上添花。

二、我國伊斯蘭文化

我國的伊斯蘭文化既有相同的信仰,又有類別的劃分。由于我國各族穆斯林分布廣闊,又因社會文化背景和自然生態環境以及年代先后的不同而形式多樣,伊斯蘭文化在不同地區傳播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明顯的差異特征。因此,我國穆斯林文化大致分為兩大系統――內地伊斯蘭文化和新疆地區伊斯蘭文化。新疆地區的伊斯蘭文化與突厥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日常生活行為仍然保護原突厥的遺風;內地伊斯蘭文化受到漢族文化的侵蝕,正在逐步的受漢族文化的熏陶。

(一)內地的伊斯蘭建筑

我國內地伊斯蘭文化,是通過回族、東鄉族、撒拉族穆斯林長期的信仰和社會生活實踐積累起來的。這些民族大部分分布在內地,受漢族文化影響深,許多方面表現出和我國儒家文化相結合的特點。因此內地回族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的建筑思想,這些建筑頗具異國情調,建筑平面布局不強調對稱,禮拜大殿、大門和宣禮塔等建筑都是磚石砌成,多用拱券或穹頂,內部多用植物及阿拉伯文組成裝飾紋樣。如泉州清真寺(圖5)。

從明朝到清朝的五百年間,伊斯蘭教在我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伊斯蘭建筑也進入的發展的時期,形成以木結構為主題的我國內地伊斯蘭建筑體系――總平面布局多以大殿主導的縱軸式院落,大殿以及主要配殿為起脊式建筑,并以庭院為單元向四面八方眼神,組成龐大的院落組群;其單體建筑也突破了我國古代建筑的局限,創造出許多組合復雜、氣勢雄偉的禮拜大殿,極大的豐富了我國古代建筑的平面組織和外觀處理手法,在技術與藝術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寧夏永寧納家戶清真大寺(圖6)、同心縣清真大寺(圖7)、西安化覺清真寺(圖3)。

我國的回族穆斯林同胞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形成如今頗有特色的伊斯蘭建筑風格,這種風格一方面寺明清時期伊斯蘭教與傳統儒家理學思想相結合的物化形式,另一方面也與其他伊斯蘭地區清真寺建筑相區別。

(二)新疆地區伊斯蘭建筑風格

新疆伊斯蘭文化寺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等少數民族為載體,通過這些民族穆斯林信仰和社會生活實踐,融匯、吸收古代我國西北邊疆突厥文化成分而積累發展起來的。它與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多的內地伊斯蘭文化有著明顯的區別。新疆伊斯蘭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十分顯著,也自稱體系。

新疆地區的伊斯蘭建筑融合阿拉伯和維吾爾族風格于一體,按照當地的傳統并結合當地的氣候、材料和建造技術,清真寺多呈穹窿圓拱廊柱結構,與內地清真寺殿宇式的重檐起脊勾連搭結構形成鮮明對照。圓形拱頂和高聳的尖塔,綠色或藍色的柱廊,是阿拉伯伊斯蘭清真寺常用的形式,它也是我國新疆地區伊斯蘭建筑共同流行的風格。如吐魯番額敏塔禮拜寺(圖8)和喀什艾迪卡爾清真寺(圖9)。

三、我國伊斯蘭文化地域與民族性的差異對建筑的影響

不難看出,在我國雖然同樣信奉伊斯蘭教,不同地域和民族有著截然不同的建筑風格。如新疆清真寺采用阿拉伯磚石結構,圓形穹頂和高塔型邦克樓;內地清真寺采用我國傳統磚木結構,沒有了圓形的穹頂,而用屋頂相勾連搭塔式的殿堂,細高的邦克樓也換成了多層的閣樓。糾其根源,兩者之所以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形成了兩種不同的伊斯蘭建筑體系。究其原因,維吾爾族生活區遠離中原內地的非伊斯蘭教地區,使維吾爾族面對外來的阿拉伯伊斯蘭建筑文化,可以從容的面對這些文化侵蝕,依然保持獨立、自主、單純的建筑文化體系,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留伊斯蘭建筑傳統的風格特色。與此相反,回族由于分布在我國各地,每時每刻都潛移默化的受著非伊斯蘭教民族文化的耳濡目染,于是對阿拉伯伊斯蘭傳統建筑進行了一些非伊斯蘭文化的加工和改造,從而生成獨具一格的建筑文化體系。

四、結語

伊斯蘭建筑既是伊斯蘭文化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體現,也是伊斯蘭文化的物化和濃縮。和諧是伊斯蘭建筑文化的理念,所以伊斯蘭建筑沒有嚴格的規矩和模式去左右,正因如此,穆斯林們使用各自地方性的幾何模式、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伊斯蘭建筑文化的和諧美。著名藝術大師丹納說過:“在民族的事業和歷史上反映出來的仍舊是自然界的結構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記?!币了固m文化與藝術的差異對其建筑的影響就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約翰?D?霍格(美),楊昌鳴,成欣欣,凌柏譯.伊斯蘭建筑[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篇(3)

一、引言

在中外合資企業中,中外雙方來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的價值觀、文化背景、教育模式、思維方式都不相同,各自母公司的文化對雙方都有著不同的影響,而在這一企業中,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員工組成的各種組織,對工作又持有不同的態度和追求,而外方在經營目標、市場選擇、管理方式、處事作風、作業安排及對作業重要性的認識、變革要求等常常會持有不同的態度,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管理文化的差異,從而產生管理沖突,特別是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問題尤為突出,主要表現為招聘、報酬和福利、培訓和發展、績效評估、退出機制等方面的問題(萬希,2005)。李燕萍、魯軍(2002)根據霍夫斯塔德模型對中、法、美三國民族文化差異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中國與法國在權力差距、不確定性的規避、生活數量等三方面比較相似,但與美國卻存在明顯的差異,幾乎是完全對立的。對于分屬不同洲際的日本和法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文化差異將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產生怎樣的影響,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二、文化特征與管理模式的國際比較

美國組織行為學家曾進行過一項研究顯示:民族文化能夠解釋組織在態度和行為方面將近50%的差異。通過文化模式和組織觀念的角度對不同的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可以更好的研究合資企業中的文化差異,加快合資企業文化認同和融合的過程。本文將中、日、法三國的民族文化特征與管理模式歸納如下:

1.中國的文化中,群體在社會生活中是至關重要的,一致性和合作的價值遠遠高于個人主義。在為人處世上,善于周旋,以和為貴;權利比較集中,有較嚴的等級制度,各層級的權力之間距離大,尊重權力和等級;風險規避意識較強,對待新事物趨于保守,拒絕變化,缺乏創造力;注重人情關系,注重人的態度和本質,做事先看品行和動機。

中國管理模式中,政府注重對宏觀經濟的控制與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十分重視道德準則對人的經濟行為的制約;在處理企業內外部關系時,規章與合同往往退居其次,上司同下屬的關系帶有較強的感彩。

2.日本文化的突出特征表現三個方面:a.家長式管理,對等級制度認同,在社會組織中,權威受到絕對尊重;b.強調家族主義,社會成員之間普遍存在類似于父子關系的聯系。在企業中,按每一名員工進入企業的時間順序確定相互依賴的關系;c.重視集體主義而不是個人主義,強調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對群體的忠誠。

日本管理模式在多方面體現出了上述文化特征。終身雇傭制、稟議決策制、年工序列工資制、企業工會,以及“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等鮮明的日本管理制度都表現了一種企業對員工的尊重和關注,也有效地維持了團結、和諧、穩定的員工隊伍。

3.法國文化中,在人群關系上,強調個人主義,重視個性化發展;社會等級意識仍然存在,比較強調地位對等;在行動指向上,不喜歡變革,習慣于安定的生活,工作流動率較低;對金錢和追求欲不很強,心態平和,重視人際關系。

法國的管理模式,帶有人文主義色彩的理性主義管理方式,特別強調嚴密的組織機構和高績效的運作機制,以技術管理作為企業的根本基礎,并且很重視員工的某些需要的滿足;在管理人員的選拔制度上,把專家型人才與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人才分開,前者作為中、低層管理人員來培養,后者作為高層管理人員來培養;在計劃與決策模式上,法國企業也是高度集權的。

三、文化差異對人力資源實踐的影響

本文根據對某一汽車集團中日、中法兩家合資企業問卷調查與訪談,分析文化差異對合資企業人力資源實踐中人員配置、薪酬福利、培訓和發展、績效評估,以及晉升制度這五個方面的產生影響。

1.人員配置。調查發現兩家企業在人員配置上存在顯著差異。日本企業,特別是大企業,一般采用終生雇傭制。法國企業用工方式很靈活,單位的所有員工分為恒定員工、臨時員工和個體工作人員,以及其他企業的工作人員三類。其中恒定員工,即長期合同人員,為企業的核心力量,主要指干部和技術人員;臨時員工包括定期勞動合同(主要對工人)、實習(如半工半讀)、局部時間與間歇式工作三個部分。在選拔人才時把能力放在第一位。中國企業則比較注重德才兼備,重視人的政治素質、個人歷史和人際關系,強調在上級面前必須謙虛謹慎,與同事之間關系必須和諧融洽,在這種標準下很多時候選出來的干部并不一定具備組織和管理才能。調查結果說明,由于中國在人員配置上的制度與日本企業相類似,而與法國企業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在合資過程中,中日合資企業的員工認為該企業在人員配置上的制度有效性高于中法合資企業的員工對該企業在人員配置制度的評價。

2.薪酬和福利。調查發現兩家企業在薪酬福利上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都有較好的薪酬體制。日本企業,在工資獎勵方面,大多采取年功序列工資制,主要是根據員工在本企業服務的時間長短來決定的。在保險福利方面,除由社會、企業和職工個人三方付費之外,企業承擔了大部分的福利。法國企業,在薪酬方面,人員待遇與崗位緊密結合,以崗定薪,同時技術職稱與崗位和待遇也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側重于綜合考慮員工的個人能力與貢獻等因素,強調員工薪資變化的平穩,反對大起大落。而中國企業偏重考慮企業員工的資料和學歷,即工資對人不對職,但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調查結果說明,在合資過程中,兩家企業都摒除了傳統的中國人事管理中對員工激勵不重視的缺點,注重對人員的薪酬激勵制度的完善,因此,兩家企業的員工對本企業的薪酬福利制度的評價均認為是比較有效的。

3.培訓和發展。調查發現兩家企業在對員工的培訓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都有較好的培訓體制。在人力資源發展中,日本企業非常重視員工的培訓,不僅學習技術方面的“硬技能”,還要學習很多“軟知識”和“軟技能”。法國企業也非常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培訓方式不拘一格,注重培訓效果。調查結果說明,兩家企業都很注重對員工的培訓,培訓有定崗教育、職業教育、職業再教育和文化教育。兩家企業員工對該公司在培訓方面的評價均認為是比較有效的。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外方對提高生產效率感興趣,因此注重對中方員工進行技術和生產培訓,而培訓管理技能很少。

4.績效評估。調查發現兩家企業在績效評估上存在顯著差異。日本企業在考核與晉升上,主要有成績考核,情意考核和潛能考核,將態度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忽視對員工的短期評估,并表現出很強的平均主義,多以集體為單位進行考核,重視公司的或集體的業績,否定或低估特定個人成績。法國企業員工的考核往往強調上下級“雙向”溝通,喜歡通過交流來共同造出問題所在,并不單純地定義為考核,員工的考核結果與員工的薪資等方面的聯系并不太多,而更多的是用于員工個人的職業發展。中國企業在員工考核方面,多采用單向式,被考核者沒有機會提出意見,人情成分過重,考核結論有較嚴重的趨中性,可信度不是太高。調查結果說明,中法合資企業員工認為該企業在的績效評估制度的有效性高于中日合資企業員工的評價。在對中日合資企業的研究中,我們還發現,該企業許多員工對企業多以集體為單位進行考核,并且人情成分過重感到不滿。

5.晉升制度。日本企業職工晉升是年功晉升,一般都是按工齡和學歷進行緩慢的逐級晉升提拔。法國企業比較重視職業生涯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者會利用各種管理工具為員工設計發展路線,比較理性,強調按照既定的路線調整職位,但有時顯得比較呆板,員工個性化發展的機會不是很多。中國企業員工晉升前常用組織考核、集體討論通過的模式,強調資歷與經驗,員工晉升的機會不多。對兩家企業的調查研究發現,兩家企業的員工都認為,人際關系對員工晉升影響較多,“裙帶關系”嚴重。這也是我國企業在人員晉升時普遍存在的問題。

四、研究總結及展望

盡管文化的沖突會給企業的跨國經營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但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文化差異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也開始為跨文化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通過在某一汽車集團中日、中法兩家合資企業內部進行問卷、訪談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兩家企業在合資過程中,不僅注重對資金和技術的引進,還注重了國外被證明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及管理工具,但由于兩家企業的外方投資企業來自民族文化以至于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都相差較大的兩個國家,因此在合資過程中,兩家企業的人力資源制度也存在著差異。例如在中日合資企業中更多的強調群體意識,在激發工人的參與方面有著獨特的實踐體系,在中法合資企業中更多注重創新和實效,主張正面激勵。中國對人情及關系的重視是中國文化同外國文化差異中最主要的方面,由此引發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差異?,F在中國與國外在人力資源的管理有效性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提高管理質量,這是我們應該長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8-0062-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8.14

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在銀行監管尤其是資本監管日趨嚴格、經濟周期性波動加劇、經濟轉型加快推進,以及多層次銀行體系逐步建立的大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城商行”)只有找準定位,明確方向,與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實施差異化競爭,并形成自身特色,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但從目前來看,在監管政策、銀行業體系等外部宏觀環境因素,以及股權結構、績效考核制度、戰略定位等內部微觀環境因素的制約下,城商行大多缺乏特色,定位和發展方向同質化現象嚴重。本文在對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差異化發展是城商行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定位和服務高度同質化的大環境下,小而全、無差異的發展道路雖然可以令城商行在短期內實現快速發展、迅速做大規模,并獲得不錯的收益,但從長期來看,隨著我國多層次銀行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金字塔式客戶結構和市場分層的逐步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將是城商行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1]。

(一)城商行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是我國構建多層次銀行體系的現實需要

從國外情況來看,一個由不同規模、不同定位和服務對象,以及不同特色的各類銀行組成的多層次銀行體系,既是一國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國經濟中不同主體對金融服務差異化需求的結果。目前,我國銀行業在規模角度已形成由大型、中型和小型銀行組成的多樣化銀行體系,但從市場定位和服務對象角度來看,多層次、多樣化的銀行體系尚未成形。尤其是除農村金融機構外,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服務對象和發展模式高度趨同,從而造成大中型客戶金融服務競爭過度,小微型客戶金融服務供應不足;金融資源向大中城市集聚,農村金融服務薄弱等現實問題。因此,完善多層次、多樣化的銀行體系,尤其是進一步強化和大力發展服務于中小企業和“三農”的銀行機構,將是我國銀行業下一步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在此過程中,對于城商行而言,針對自身特點和比較優勢,確定一條不同于大型銀行的差異化發展道路,既是未來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多層次銀行體系的現實選擇。

(二)差異化發展是城商行適應日趨嚴格的監管約束和資本約束的必然選擇

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明顯加強了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強化資本監管是其中的重點。以我國為例,銀監會先是將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從8%分別提高至11%和10%[2];此后,又提高了發行次級債補充資本的門檻,并進一步強調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情況的動態監管和反周期監管,資本監管要求大幅提高。加之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的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2009年的信貸大投放,包括城商行在內的國內商業銀行面臨的資本約束和瓶頸日益凸現,原有的做大規模、依賴存貸利差的發展模式受到沖擊。特別是對城商行而言,資本補充難題更為突出,必須盡快改變現實中追求大客戶、大項目的高資本消耗發展方式,轉變發展模式,提高單位資本的使用效率和產能。唯有此,才能解決傳統發展模式下存在的業績波動、資本約束和發展的不穩定問題,這就要求城商行從大型銀行的老路轉向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

(三)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是經濟轉型和銀行業發展模式轉變的最終結果

表面上看,2008年金融危機是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更深層次上卻是對原有經濟發展模式的沖擊,加劇了我國經濟轉型的緊迫性。長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將從投資和出口拉動型轉向消費推動型,經濟發展速度也將由超常規轉向穩定適度;短期來看,危機時期超常規的經濟刺激政策將逐步轉向正?;?超常規的貨幣投放、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也將趨于穩定,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信貸大投放格局將發生實質性改變。商業銀行大放貸、大發展的模式將難以維系,商業銀行必須轉向中小企業、高科技、新能源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尋求發展空間。規模實力較小的城商行更需要先行一步,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此外,經濟轉型帶來的將是銀行業發展模式的轉變,特別是利率市場化后存貸利差逐步縮小,傳統吃利差的發展模式受到挑戰,這也要求商業銀行尤其是定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城商行盡快調整業務結構,轉變發展模式,形成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

二、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理論上講,城商行是最有條件,也最容易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商業銀行,但現實情況并不樂觀。除少數規模較小的城商行堅持并深化“服務中小”的市場定位,在中小企業服務方面形成特色,走出一條不同于其它銀行的道路;大多數城商行偏離了服務中小的市場定位,片面追求“小而全”,走上與大型銀行高度同質化的發展道路,傳統優勢逐漸喪失,市場競爭力缺乏。究其原因,就在于內外部六大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一)外部環境因素

1.銀行業“大而不倒”規律。由于銀行的業務活動涉及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銀行的破產倒閉往往會對經濟和社會穩定產生巨大沖擊。正因為此,各國政府在對待銀行倒閉問題上通常持謹慎態度,特別是對大型銀行一般不會輕易讓其破產,這就是銀行業有名的“大而不倒”規律。此次金融危機中,美聯儲“對陷入困境的大型銀行施以援手,對同樣苦苦掙扎的中小銀行卻袖手旁觀”的做法,無疑將進一步強化人們對“大而不倒”的認同。出于相同的考慮,規模較小的城商行同樣具有做大規模尋求政府隱性支持的沖動,體現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就是熱衷于做大項目、搶大客戶,快速做大規模。

2.“歧視性”監管政策。不完善、帶有“歧視性”的差異化監管政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小銀行的定位和發展道路。通常情況下,監管機構會對商業銀行業務資格的獲得和市場準入設置一系列標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資產規模。要想取得某些業務資格和市場準入,商業銀行必須達到一定規模,這必然會加劇商業銀行做大規模的沖動。以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為例,城商行必須達到銀監會規定的規模才有可能獲得跨區域發展的資格,定位和業務是否有特色等問題則不屬于準入指標的內容。此外,對中小企業業務缺乏針對性和差別化的監管措施也使得城商行開展中小企業業務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比如銀監會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核銷、中小企業貸款的不良率等方面的相關規定與大企業的要求基本完全一致。出于資產質量考核以及投入產出的考慮,城商行自然傾向于做大企業,從而加劇國內商業銀行定位的趨同。

3.不完善的銀行體系。從資產規模、經營地域和所有制性質角度來看,我國已初步建立起涵蓋各種類型、多樣化的銀行體系。但從定位和服務對象角度來看,則顯得相對單一,差異性、層次性并不明顯。除農村金融機構和少數城商行外,大多數商業銀行的經營地域和規模差異顯著,但在定位和服務對象上并無實質性區別,這種定位單一、高度同質化的銀行體系不可避免影響到城商行的定位和發展道路。出于生存和做大規模的考慮,城商行只能努力做到“小而全”,與大型銀行展開直接和正面競爭,并最終導致其在定位、產品和服務上的差異化逐漸喪失,整個銀行體系中的商業銀行大多以“相同面孔”示人。

(二)銀行內部因素

1.地方政府的干預。隨著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的不斷完善,地方政府對城商行的直接干預問題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規范和解決。但地方政府對城商行高管人員任免的干預和控制仍較為突出,造成城商行高管人員在短期內的頻繁變動,高管人員的任期變得不確定。在任期短期化的情況下,這些高管人員顯然沒有動力花費大量精力和資源用于城商行長期特色和競爭力的培育,而更愿意將資源和精力用在短期見效快的經營管理活動上。體現在現實中,就是短期內對做大規模貢獻大的那些業務和產品受到重視,與大型銀行爭搶大客戶、大項目。由此來看,地方政府的干預對城商行定位和發展的影響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各種因素[3]。

2.不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冃Э己撕帽冉煌ㄖ笓]棒,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可以引導和激勵商業銀行沿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行,而不科學、不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則恰好相反。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制度主要包括規模指標、質量指標和盈利指標等三方面的指標,又以規模指標為主,基本不涉及特色培育、競爭優勢等方面的內容。城商行也不例外,在這樣的績效考核制度下,各分支行必然將精力放在那些能迅速增加規模和盈利的業務和客戶身上。大客戶、大項目成為各類商業銀行爭搶的對象,各商業銀行在定位和服務對象上的差異也就不明顯了。

3.戰略定位搖擺不定。城商行未能實現與其它商業銀行的差異化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戰略定位的不明確。城商行在其成立伊始就確立了“服務地方、服務市民、服務中小”的定位。但長期以來,城商行并未能堅持并深化這一定位,而是呈現出搖擺不定。定位的搖擺不定使得城商行原有比較優勢和特色逐漸喪失,并最終走上大型銀行的老路。某種意義上說,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戰略定位,實現定位的差異化。只有差異化的定位才能實現差異化發展的格局。

三、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基于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中央銀行、監管機構、地方政府以及城商行等各有關方面應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入手,解決影響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制約因素,引導和促使城商行實施差別定位,打造與自身情況相適應的業務特色和競爭優勢,最終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一)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銀行業運行環境

針對我國銀行業存在的“大而不倒”規律以及城商行千方百計做大規模以尋求政府隱性保護的現實,中央銀行應盡快建立覆蓋國內各類商業銀行的存款保險制度,并根據不同銀行的風險狀況實施差別化的存款保險費率,以消除大型國有銀行享有的政府隱性支持的政策紅利。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將通常情況下只有大型銀行才可能享有的政府隱性支持轉化為所有銀行都享有的存款保險支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商行做大規模的沖動,使其更加專注于培育業務特色和提升競爭力[4]。

進一步完善銀行業現有的差異化監管政策,對專注于中小企業、三農金融等業務的城商行給予監管傾斜,對此類業務領域實施差異化的監管要求和監管措施。在城商行的市場準入問題上,改變目前過于強調資產規模的準入指標體系,轉向以風險為核心、對整體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全面、綜合評價的做法,并對具有業務特色的城商行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以鼓勵城商行尋求差異化發展。從培育多元化、多層次銀行體系視角入手,從政策和監管層面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尤其是以城商行為主體的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向和戰略定位給予適當規劃和引導。通過性質界定、經營區域劃分、差別稅收政策等制度安排,促使各類商業銀行逐步擺脫同質化的發展道路。

(二)優化股權結構,減少地方政府干預

針對因地方政府的干預而造成城商行高管人員任期不確定,進而導致城商行發展的短期化問題,應從三方面加以改進:一是進一步優化城商行的股權結構,降低地方財政的持股比例,適當引入民營資本,通過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實現對財政大股東的制衡。二是地方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從行政管理者角色轉變為股東出資人角色,更多地從出資人的角度行使股東應有的權利,減少對城商行經營管理活動尤其是高管人員任免的直接干預;同時,城商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將地方政府對城商行的管理和訴求通過公司治理平臺加以體現。三是適時引入戰略投資者,促使公司治理的優化,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中形成戰略投資者對財政股東的有效制衡;通過戰略投資者的引入進一步培育城商行的公司治理文化,促使公司治理各方進一步轉變觀念,找準定位,既充分行使權力,不越位,又切實承擔職責,不缺位。

(三)明確戰略定位,建立健全戰略管理體系

城商行發展的同質化從根本上而言源自其戰略定位的缺失和戰略管理體系的缺乏。因此,明確戰略定位,并建立健全戰略管理體系,是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前提,具體主要有以下兩點。

1.明確戰略定位,找準發展方向,形成發展特色。從目前來看,可以從以下四方面明確定位并尋找潛在特色領域:一是從當地經濟金融發展特色或區位優勢入手,開發特色產品或服務;二是依托大股東資源,形成與其他銀行的差異化競爭和特色發展,如平安銀行利用平安集團的綜合化經營平臺向客戶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昆侖銀行依托中石油資源開展相關業務等;三是從目前相對比較薄弱的金融服務領域尋找商機,如小企業金融服務、農村信貸等;四是開發新產品,形成先發優勢,如包商銀行開展的小微貸款業務等。

2.建立健全戰略管理體系。針對長期以來戰略管理薄弱的現實,城商行應考慮設立相應的部門專門行使戰略管理職能,該部門應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可以是獨立的部門,也可以與董事會辦公室或發展研究部門合二為一。按照城商行確定的戰略定位和方向,戰略管理部門負責擬定未來發展戰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很關鍵的一點是要賦予戰略管理部門戰略評價和考核職能,通過戰略管理部門職能的發揮,將銀行的總戰略和戰略目標以發展規劃的形式得以體現,并分解落實到各業務條線的分規劃中,逐步建立起總戰略與分戰略、五年規劃與年度計劃相結合,涵蓋戰略研究、戰略規劃、戰略控制和評價反饋的完善的戰略管理體系。此外,通過加強戰略研究和戰略控制與評價,進一步提升董事會的戰略決策水平,強化董事會的戰略管理職能。

(四)打造業務專長,培育核心競爭力

從業務發展角度來看,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關鍵和核心舉措是根據自身比較優勢打造業務專長、培育業務特色,進而形成核心競爭力,具體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做強傳統優勢領域,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圍繞中小企業服務、市民服務等傳統優勢領域,進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和專門的業務流程;探索建立專業化的運作模式,開發針對性的特色產品,著力解決現有產品種類少、還款方式不夠靈活、差異性不夠等問題,突出方便性、靈活性和及時性,建立起多樣化、覆蓋客戶各方面需求的產品體系,培育業務品牌;在服務功能完備的同時形成與大型銀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2.實施業務流程再造,提高運行效率。城商行在對特色業務實施專業化經營的同時,還需對原有業務流程進行再造。按照以客戶為中心、提高運行效率的總體原則,將原有的總行與支行之間、總行不同部門之間相對分割的塊狀業務流程,轉變為垂直化、集約化的、條狀業務流程。與之同時,通過在條線內配置專業化經營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整個業務條線的專業化運作水平和效率,并有效降低來自于行政管理條線的干擾。

3.做深做透區域市場,形成區域競爭優勢。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開發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形成比較優勢和自身特色;對區域市場實施細分,推出差別化的服務方案,建立起全方位、與區域內各細分市場完全對接的營銷和服務體系;實施組織架構改革,建立扁平化、高效率、立足區域市場的組織體系和業務流程,提高在區域市場的反應速度和服務效率,做深做透區域市場,并在該區域內形成競爭優勢。

(五)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實現做大規模與做出特色的統一

城商行戰略定位的落實、業務特色的培育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進而實現差異化發展,既是一項持續性工作,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績效考核制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城商行差異化發展的進程,甚至于使其走上相反的道路。因此,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和制度是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針對目前大多數城商行對分支機構的績效考核制度側重于規模、速度和盈利指標的現狀,應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將特色業務培育、特色業務的增長以及特色業務對利潤的貢獻等指標納入考核指標體系,激勵分支機構在做大規模的同時形成業務特色。同時,為了解決分支機構過于追求短期發展而忽視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現狀,適時引入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指標,降低分支機構不顧風險的盲目擴張沖動,并通過將風險因素引入考核,平滑銀行的發展波動和大起大落的業績周期,實現短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的統一。

對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人員的不完善的考核獎勵制度是造成城商行追求規模勝過追求特色、追求短期業績勝過追求長期發展的重要原因。對此,在傳統的針對短期業績的考核獎勵制度基礎上,引入與長期業績掛鉤的股權激勵、延期支付等長期激勵機制。通過將薪酬獎勵與銀行的長期業績表現掛鉤,促使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人員克服經營管理行為的短期化,促使其關注并將資源和精力投向“培育業務特色”、“塑造競爭優勢”等對銀行短期業績貢獻不大但卻是銀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的領域,實現銀行長期發展與短期發展、做大規模與做出特色的協調統一。

(六)實施有區別的資源投入政策,強化科技和人才對差異化發展的支撐

資源不足,尤其是人才缺乏和科技落后是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也是城商行未來發展面臨的主要制肘。為此,城商行需要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并實施有區別的資源投入政策。一是圍繞戰略定位,加大對特色業務的資源傾斜力度,比如為確保分支機構開發和培育特色業務的積極性,在發展初期給予一定的考核保護期或者補貼;為盡快開辟市場,將營銷費用向特色業務領域傾斜等;通過資源傾斜政策,將有限資源集中于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關鍵領域――特色業務,促使該類業務的快速發展。二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尤其是特色業務領域的專業人才,并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進一步完善培訓體系,通過業務能手帶教、與國外先進同業或國內外研究機構共同培養、外派同業鍛煉等方式,在銀行內部建立起一支與未來業務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相適應的專業化人才隊伍。三是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對現有核心業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和對經營管理的支撐能力,尤其是對創新的支撐;根據已有和潛在業務特色,開發相適應的業務系統,提高運行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朝暉.城商行應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N].中國證券報,2010-04-02.

[2]高晨.銀監會明確資本紅線大行資本充足率底線為11%[N].京華時報,2009-12-07.

[3]張吉光.城商行公司治理:從“形似”走向“神至”[J].當代金融家,2010(6):61-63.

[4]張吉光.存款保險推出恰逢其時[N].中國經濟導報,2004-06-19.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achieving differentiation development

ZHANG Ji-guang

篇(5)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德國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中國)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大型轎車生產企業,于1991年成立,1996年全面建成投產,1997年8月通過國家驗收,1998年4月30日通過德國萊茵技術監督顧問有限公司(TUEV公司)和中國汽車認證委員會質量體系認證中心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并于20__年月12月19日獲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項目總投資111.3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37.1億元人民幣。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制造當今世界名牌產品-捷達、寶來、高爾夫、奧迪系列轎車。她的建成,使我國轎車工業進入了大規模生產的新時期。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確認一汽大眾為“技術先進企業”,國家統計局授予一汽-大眾為“中國汽車制造名優企業”,國家機械局授予一汽-大眾為“在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的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者”一等獎。1998年,一汽-大眾正式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0__年,一汽-大眾通過ISO9001(20__版)標準認證,并榮獲ISO1402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經過快速發展,一汽大眾生產、銷售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遞增,累計向國家上交的稅金已大大超過建廠投資。目前,一汽—大眾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1.6輛/人年,達到國際汽車工業勞動生產率水平。

二、一汽大眾企業文化對我們的啟示

一汽大眾在建設伊始,雙方股東就確定了“派最優秀的人才到一汽-大眾公司,全力以赴建設轎車基地”的方針,并且確定了在重視新產品開發,市場開發的同時,更要重視人才及人力資源開發的理念。對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采取國內國外兩種途徑使其繼續深造,增長才干,成為一汽-大眾技術,管理骨干。目前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僅29歲??v觀公司各個崗位,沒有技校以下的文化程度的員工。

汽車工業是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藝結合最完美的行業,技術人才沒有在公司10年的磨練很難有所建樹。因此,人才在一汽-大眾的長期發展成為公司和個人的雙贏的發展方向。目前,一汽-大眾在6000多名員工中間,幾乎沒有員工主動離開公司。

一汽大眾公司靠什么留住人才呢?歸納起來由五條措施:

·建立良好的成才環境

·良好的學習培訓機制

·人才選拔使用機制

·良好的激勵機制

·向員工提供最好的“舞臺”

就這一點來講,對我觸動很大,煤炭企業為什么留不住人才,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

三、關于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

職工的心是企業的根。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著力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在這方面,國有企業特別是行業壟斷性的國有煤炭企業,在體制和機制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須作為企業文化建設重點研究的課題。

首先,要認真學習好企業文化理論。在著手創建企業文化過程中,對什么是企業文化,本單位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形成什么思路,搞個什么樣的規劃、文章版權歸文秘站網作者所有!計劃、拿出多大的人財物,作為企業領導班子成員首先要有個統一的認識。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對文化建設現狀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整理、分析,并理出進一步提升的思路。必要時聘請專家進行加工、指導、提升。在上述基礎上對企業文化建設規劃、計劃進行修訂,拿出實施方案,并付諸實施。動員職工廣泛參與,對職工進行必要的企業文化培訓,形成員工共同的企業價值觀。

其次,企業文化建設要和“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創知識性職工”有機結合。讓組織內的全體成員全身心投入,并有持續增長的學習力,讓組織成員體驗到工作中的生活意義,通過學習能創造自我,擴展創造未來能量,這是學習創新型組織的真諦。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21世紀是人人學習的世紀。企業財富的創造是以人力資本為根本,貨幣資本為條件的。企業的競爭更多地表現在企業間倫理觀念的競爭,企業文化的競爭,用人機制的競爭,經營策略的競爭。以人為本,學習、創新、創造價值,培育共同的價值觀,這是創建學習型組織和企業文化建設共同的目標,二者是有機結合的,不能機械割裂的。

篇(6)

本文受到中國計量學院2011年校開放實驗項目資助:杭州大學生茶文化調研與宣傳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4月10日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在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但是經過幾千年的沉淀,在“茶”飲品日益受到其他飲品沖擊的今天,茶文化為經濟帶來的影響還有以前那么深刻甚至不可少嗎?作為年輕一代消費者群體代表,大學生又是對茶文化的了解如何以及持怎樣態度?本文通過對在杭高校(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浙江傳媒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等)的大學生進行實地調研,共獲得500問卷,試圖尋求答案。

一、大學生茶文化知識現狀

1、大學生對茶文化知識的了解。(表1)從表1看出,接受調查的同學中,有1/4對茶文化的知識了解有限,能認識到飲茶對于身體有益的比例僅為33%??梢姡栉幕诖髮W生中并不普及,真正了解茶文化的人還很少。大部分人對茶的了解僅限于日常所見廣告,只有極少數人能主動領略中國的茶文化。但是調查表明,大部分人愿意去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關注茶文化的發展。因此,如何創造條件和好的環境幫助學生了解茶文化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大學生對喝茶好處的看法。(表2)茶飲品對于人體有諸多益處,然而調查的結果表明,學生群體對于喝茶益處了解不夠全面。大多數同學只知道喝茶有利于提神醒腦,但是對它的其他作用并不了解。全面宣傳喝茶的益處,讓茶逐漸成為當今大學生的習慣仍然任重道遠。

近年來,杭州很多知名茶館,均在茶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然而,在調查大家對茶館的消費認可度時卻發現如下問題:44%的同學直接認為自己不會去茶館消費,僅有13%的同學有消費意向。通過訪談及事后調查,發現主要原因還是大多數同學潛意識中認為茶館就是老輩人的消費去處,茶館活動就是曲藝、弦歌、博弈,等等。這說明,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認識有很大誤區,改變消費認知勢在必行。

調查還發現,男生中有17%的選擇去茶館消費,有40%認為不會去消費的,43%的同學是不明確是否會去消費。在女生中,選擇茶館消費的不到10%,不去消費的占48%。前后對比可見,雖然女生喝茶比例多于男生,但是去茶館消費的意愿不強。部分女生喜歡自己泡茶,而不喜歡茶館的氛圍。如何改善茶館一貫的寧靜養生而相對缺乏活力的氛圍進而增強吸引力,是當下茶館工作者要考慮的問題。

3、大學生最感興趣的茶文化。(圖1)為了研究在校大學生對茶葉的興趣所在,在問卷中設計了“最有興趣了解的茶葉知識”。通過調查得知,3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對茶道茶藝最有興趣,其次是茶葉的沖泡方法,占27%;再次為名茶分類,占17%,接下來分別為茶具茶器和茶史淵源,分別為13%和10%。我們認為與受調查者在日常生活當中積累的對茶葉的認識有關。認為熟悉茶道茶藝是一種品位的象征和提高自身修養的一種方法,大學生們普遍對其感到很有興趣;對茶葉本身感到有興趣的同學則對茶葉的沖泡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愿意了解名茶分類的同學,則希望通過辨別名茶及其分類,能彰顯其較高的品味;而對茶具茶器的了解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應用,有益于泡出更好的茶葉;了解茶史淵源則能對茶葉本身能產生更深入的了解。

對于是否知道茶葉分類的問題,51%的同學表示完全不知道,45%的同學認為知道一點點,剩下4%的同學則都知道??梢?,茶葉的分類對于絕大多數同學來說還依然是一個盲點,茶知識的普及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茶葉不外乎茉莉茶、茶等花茶,還有鐵觀音等綠茶以及普洱茶等紅茶。因此,鮮有大學生愿意進一步深入了解茶葉的分類等更為詳細的茶葉知識。茶葉知識內容豐富,并且富有內涵,深諳其道更能體現與眾不同的過人之處,因此,大學生們都可利用課余時間對茶葉進行較深入的探索,領略其精髓,提升自身修養。

從圖2、圖3可以看出,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飲茶者中有89%的對泡茶工具有要求,對器具的選擇:龍井、碧螺春一般用玻璃杯較好,瓷器器具最好用來泡綠茶,陶土器具的用來泡臺灣烏龍茶。選擇綠茶的有140人,與使用瓷器的數量差不多,這說明大多數人還是知道茶具的正確選用。此外,用金屬器具泡茶會損壞茶里的微量元素,不利身體健康,而有21人沒有這種觀念,說明部分大學生完全不懂茶具,對茶具沒有要求的也有48人,他們都是不常喝茶的人。總的來看,大學生對茶具的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對于如何使茶的微量元素發揮到最高尚且沒有概念。所以,從茶葉消費的角度上,可以在銷售茶葉的同時進行茶具科普,為他們講解茶具的重要性,增進與同學們的親近感,同時實現雙重營銷的效果。(圖2、圖3)

4、大學生認為普及茶文化的必要性。(圖4)當問到普及中國茶文化是否有必要時,29%的人認為很有必要,56%的人認為有一定必要,只有約3%的人認為沒有必要推廣茶文化。大多數大學生在談及中國茶文化時,都認為茶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茶文化集儒、釋、道三家之長,融會貫通自成一體,茶文化中的淡然、超脫,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里,普及中國茶文化對現在構建和諧社會也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二、建議

針對目前杭州發展結合茶文化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開展形式多樣的茶話活動。茶話活動由來已久,在古代就曾作為各種達官貴人家中結交朋友,顯示自身修養的主要方式?,F在開展這樣類似的活動,花樣可以更多,既符合茶文化的傳統,也滿足了人們推陳出新的需求。

第二,每年新茶出產的時候舉辦各種采茶、制茶、品茶活動。杭州產茶基地眾多,已有不少農家樂在每年新茶出來的時候舉辦各種采茶活動,讓人們在采茶的樂趣中了解了茶文化。政府可以利用這些契機,開展類似活動,讓人們在消費的同時吸取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合理選擇宣傳主體,達到宣傳效果。杭州的大學生,大多數來自于浙江省內,對于茶的了解相對較多,對于各種茶文化活動也更有認同感。選擇他們作為茶文化活動宣傳的主體,進行針對性營銷,能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

主要參考文獻:

篇(7)

一、茶文化旅游定義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及茶文化為主題,以達到積極的休息和娛樂,獲取知識和體驗人生價值等目的,而開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旅游活動。

發展茶文化旅游對于提升茶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茶產業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促進茶農增收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信陽市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優勢

(一)優美的生態環境

信陽地處南北地理分界線,境內地勢南高北低,是崗川相間、形態多樣的階梯地貌。信陽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降雨豐沛,空氣濕潤。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很適合茶葉的生長。境內所產的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出產茶葉的地方較多,尤以車云山、連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霧山、白龍潭、黑龍潭、何家寨為代表的“五云兩潭一寨”所產茶葉最優,這些地方海拔高,光照適宜,空氣濕潤,晝夜溫差大,土壤深厚松軟有機質豐富,空氣水質潔凈污染較少,很適合茶葉的生長。

(二)深厚的茶文化積淀

信陽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據考證,信陽茶葉種植源于戰國中后期,距今已有兩千余年,唐代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產茶區之一。早在宋代,信陽茶葉就受到很高的評價,坡曾評價說“淮南茶信陽第一”;清代蔡竹賢提倡種茶,信陽隨后出現了元貞、廣益、裕申、宏濟等茶社;在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從1992年開始,信陽市依托信陽毛尖,迄今已成功舉辦21屆茶文化節。

(三)享譽盛名的茶葉品牌

信陽毛尖在1982、1986、1990年連續三次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 1990年信陽毛尖榮獲國家質量獎金質獎, 1999年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近年來,經過全市人民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一些享譽盛名的茶葉品牌。如龍潭信陽毛尖,文新信陽毛尖等,逐級走出河南,開闊了更大的茶葉市場。

(四)資源組合條件優越

信陽不僅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資源眾多,而且旅游資源組合條件優越?!霸ツ厦髦椤蹦蠟澈?,山環水繞,碧波蕩漾,湖周圍都是茶山,是開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休閑度假旅游的理想之地;商城縣的湯泉池,依山而建,面朝湖泊,景色優美,適合開展溫泉、品茶為主題的休閑游;禪與茶自古就有不解之緣,朱元璋曾避難的靈山寺不僅香火很旺,而且周圍生產茶葉,適合開展佛茶文化游。

三、信陽市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劣勢

(一)茶文化旅游內涵挖掘不夠

發展茶文化旅游,需要深挖茶文化內涵,目前信陽茶文化旅游在挖掘茶文化內涵方面有所欠缺。以信陽茶文化旅游發展的一個絕佳平臺―茶葉節為例,信陽市茶葉節還停留在觀茶、品茶,買茶,吃農家飯的水平上,沒有把茶文化的內涵發掘出來。很多游客來到信陽,見到了信陽毛尖,但是沒有見到信陽毛尖是怎么制作出來的,這對很多參加茶文化旅游的游客來說是一個遺憾。茶文化旅游要有茶文化的積淀,以品茶為例,里面的學問很大。據舊信陽縣志記載,以前在信陽不僅隨處可見“河中心水,車云頂上茶”的茶肆招牌,而且專供文人雅土晶茗休閑的高檔茶館較多,古老的茶鄉散發著濃濃的茶文化芬芳。今天信陽茶香的茶葉經濟已經得到飛速的發展,但是大街上有茶葉店,有茶飲料,但是作為茶文化重要載體的茶館卻非常少,這是信陽茶香的一個遺憾。

(二)基礎設施差,管理服務水平低

信陽市旅游發展存在著基礎設施差的問題。以標示系統為例,火車站、汽車站、高速公路下道口作為外來旅游者進入一個城市的通道,理應設立服務游客的設施,如旅游信息咨詢中心,但是目前信陽缺乏。去茶鄉的公共交通工具比較缺乏,道路上也缺少引導標示。

旅游的發展需要很多專業人才,目前信陽市從事旅游管理和服務的專業人才不能滿足旅游發展的需要。景區和賓館,無論是高級管理人員還是一般員工,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才的比重在整個人才體系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再者,發展旅游的資金也較為缺乏。旅游的發展前期的投入較多,宣傳費用、基礎設施建設等都需要大筆資金,而信陽的旅游業還未形成一個良好的行業體制,靠單個企業的力量顯得薄弱;同時信陽經濟不是很發達,政府用于旅游發展的資金不是很多,這些原因都造成信陽市旅游業發展資金不足問題,從而影響了信陽市旅游業的發展。

四、信陽市茶文化旅游發展的機會

(一)政府對旅游業發展非常重視

今年來,為了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信陽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且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制訂完善縣區旅游規劃,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每年組織導游大賽選撥表彰優秀導游員,開展會議促進旅游企業的交流,去外省市參加旅游展銷會宣傳信陽旅游,尤其是每年一度的茶葉節,信陽市政府更是重視,不僅茶企業參加展銷,而且還組織到信陽的旅游專列,這些措施都對旅游業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目前,信陽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全國“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共同發展的典范城市。

(二)休閑文化旅游的發展

近年來,由于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旅游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成為許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休閑文化旅游成為一種時尚。通過旅游放松身心,體驗不同的文化是許多旅游者的追求。據預測,傳統的自然生態觀光游在旅游產品中的比重將逐步下降,休閑文化游和探險旅游將成為文化旅游將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產品。而信陽茶文化旅游恰恰是結合了休閑與文化的兩大要素,必然會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

五、信陽市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威脅

(一)經濟落后

旅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信陽市經濟相對落后,投入到旅游建設中的資金相對較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就相對薄弱,這影響著旅游的發展。旅游的發展需要吃住行游購娛等各種配套設施,而這些設施的建設都需要資金,河南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相對不太發達,而信陽市經濟在河南省各地市中又相對靠后,這種現狀不利于旅游的發展。

(二)旅游業競爭激烈

旅游業不僅可以帶動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而且還可以宣傳當地形象,因此,現已成為許多地市重點發展的行業,許多地市都提出要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并紛紛出臺了許多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旅游業的發展不僅需要資源,還需要客源。信陽地處河南南部,靠近大別山,與湖北和安徽交界,而河南的客源市場主要集中在鄭州及其以北的地市,旅游的發展不僅面臨省內的南陽、鄭州、洛陽、焦作、開封等省內城市的競爭,而且還面臨湖北黃岡、安徽六安等地區的爭奪,區域競爭十分激烈。 但就茶文化旅游而言,信陽茶文化旅游又面臨著黃山茶文化旅游、杭州龍井茶文化旅游、福建安溪武夷山茶文化旅游、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等知名茶文化旅游產品的競爭。

六、建議

(一)建設旅游觀光茶園

信陽茶園景色秀麗,空氣清新,遠離都市的喧囂,非常適合頤養身心。遠看一顆顆茶樹像一個個盆景,生機勃勃,近聞茶葉飄香。觀光茶園是集合觀賞、休閑、購物為一體的園區。游客進入觀光茶園后有景色可以觀賞,有清新的空氣可以呼吸,還可以采茶,親身體驗現場制作茶的過程,親手為自己制作一杯香氣四溢的毛尖茶;可以欣賞采茶表演、猜茶迷、唱茶歌、聽茶戲、吃茶宴;可以在悠閑的躺椅上品茶茶葉的芬芳;還可以購買茶葉饋贈親朋,讓茶葉的芬芳飄的更遠。這樣的茶園建設應綜合考慮茶葉生產及旅游度假的需求,體現茶的特色,符合園林的美學要求。

(二)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信陽經濟不發達,資金短缺,這種情況下只靠政府的力量顯然不能滿足旅游發展的需要??梢酝貙捹Y金渠道,多方籌措資金。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要加強旅游客源市場及環境容量的預測,避免接待設施的浪費。茶文化旅游的精髓在于茶文化,許多人雖然愛喝茶,可對茶文化未必了解,可以建一座專業性的茶博物館,位置可選在茶園或者茶城,這樣可以增強游客對茶文化的了解。此外,可以將電子商務引進旅行社、茶館、茶葉企業、茶園、茶博物館、旅游景區與酒店等旅游設施中來,以信息化、網絡化提高旅游接待服務水平,進而提高游客滿意度。

篇(8)

關鍵詞:

巴蜀茶文化;旅游經濟;結合;途徑

巴蜀茶文化支撐體系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而作為向旅游經濟產業延伸的巴蜀茶文化來說,在挖掘其文化內涵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外在的關聯性將巴蜀其它文化元素串聯起來,來共同滿足域外游客對巴蜀旅游產品的選購偏好。這就意味著要使巴蜀茶文化價值與旅游經濟相結合,則無法再按照“茶文化中心論”的思路來搭建生態旅游項目,畢竟這種項目受到嚴格的自然稟賦條件的限制。而是以一種合作的姿態來使巴蜀茶文化價值滲透在巴蜀本土旅游文化之中,使域外游客能在品茶的過程中感受到巴蜀文化的獨具匠心,卻又不會使自身局限于茶道、茶畫等茶文化煙波浩海之中。這樣一來,休閑與娛樂、靜思與暢談式的巴蜀文化精髓就能整體的展現在域外游客面前?;谝陨纤?,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背景資料

成都人愛進茶館,是因為四川人喜歡“擺龍門陣”,即在熙來攘往的茶館之中,一邊品飲蓋碗茶,一邊海闊天空,茶余飯后,佐以茶點小吃和曲藝表演,談笑風生,實為人生至樂。茶館除了休閑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場所。茶館還是社會文化娛樂場所。晚上,茶館設有川劇“玩友”坐唱,俗稱“打圍鼓”。另外,有些茶館設有四川揚琴、評書、清音、金錢板等演出活動。坐茶館的人可以邊飲茶,邊欣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曲藝節目。不論是風景名勝之地,還是鬧市街巷之中,到處都可看到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間茶館。這些茶館收費低廉,服務周到,顧客往往一杯香茗,一碟小吃,便可坐上半日。在與親友縱論暢談之中,巴蜀大地的茶文化也被體現的淋漓盡致。(成都:茶館里的巴蜀茶文化)從以上資料中可以看出,巴蜀茶文化中的價值可以從成都茶文化中得到概括,盡管川南、川東一帶也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特色,但作為統一在巴蜀茶文化下的區域性茶文化特質便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下文在不做出明確說明的情況下,都是以成都茶文化為引子而進行討論的。

2巴蜀茶文化價值分析

針對前面所提到的立論出發點,這里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巴蜀茶文化的價值:

2.1巴蜀茶文化價值的有形方面

巴蜀茶文化價值的有形方面主要指向:茶具、品茗的場地環境,以及品茗過程中的茶語。與域外品茗不同,巴蜀一帶的品茗似乎更接地氣,其茶具無外乎有三部分構成:茶碗、茶蓋、茶托。而且在老字號的品茗場所,茶具并不是以新為美,因為“新”只因其缺少歷史積淀。品茗的場地也呈現出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格局,如在空曠的地帶喝壩壩茶。如此有形方面便能為域外游客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形成這種沖擊的本質在于巴蜀茶文化有形方面的獨樹一幟。

2.2巴蜀茶文化價值的無形方面

巴蜀茶文化價值的無形方面主要指向茶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那就是閑適。這種閑適的品茗文化更加突出在蜀地,其主要表現在品茗只是一種載體,而借助這一載體使好友之間可以暢聊(擺龍門陣),以及借助品茗這一形式來暫時作別職場的煩擾。這里需要特別指出,巴蜀地區的品茗場所與域外的茶社是有較大區別的。茶社更加顯示其靜和思的文化特質,而巴蜀地區的茶館則更為突出其聚和鬧的文化特性。從而,這也使得品茗構成了巴蜀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巴蜀茶文化價值的關聯方面

無論是巴蜀茶文化的有形還是無形方面,都是將茶文化作為一種獨立的事物來看待,這種封閉性的視角并無益于將其與旅游經濟聯系起來。為此,還需要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突出巴蜀茶文化價值的關聯方面。具體而言,關聯方面主要反映在:與巴蜀說書藝術關聯起來,與巴蜀川劇藝術關聯起來,與巴蜀農家樂項目關聯起來。通過品茗這一形式來增強域外游客的個體體驗程度??梢?,建立巴蜀茶文化價值與旅游經濟之間的結合,便需要大力突出巴蜀茶文化價值的關聯性。

3二者結合的切入點

具體而言,二者結合的切入點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探尋:

3.1二者結合的空間維度方面

這里的切入點主要反映在有形層面,即巴蜀茶文化在何地與關聯性巴蜀文化進行銜接,從而以整體旅游項目的形式呈現在域外游客面前。由于目前諸多同行并沒有將研究視野深入到城市茶文化經濟價值之中,所以本文筆者強調:二者結合的空間維度應以關聯性的巴蜀文化為基準,如說書人所需要的空間載體、川劇表演所需要的空間載體。而對于品茗而言,則能相對靈活地去適應關聯茶文化的空間需求。可見,這也是巴蜀茶文化接地氣的一種表現。

3.2二者結合的價值增值方面

作為一項旅游項目打造,到底是域外游客為了品茗才能聽說書人講故事,還是因為要來聽說書人講故事才來品茗。筆者認為,對于這一問題可不去理會。作為一種休閑旅游項目,以閑適、自樂作為巴蜀傳統文化的精髓,品茗與聽書都是不可或缺的。從中不難理解,旅游項目開發方與實施方應能將巴蜀茶文化與其它關聯性文化形成整體來看待,從而在視覺、聽覺、味覺等感官刺激下,最大化的滿足域外游客多樣性的需求。

3.3二者結合的商業開發方面

巴蜀文化的精髓部分已在多元傳統渠道中被域外游客所接收,因此,他們前往巴蜀大地的目的,便在于親自去體現這種閑適和自樂的異地文化。由于這種文化屬于非正式制度系統,其是由民間自發形成,從而在巴蜀許多地方并不需要專門的商業開發,便可以在自發形態上滿足域外游客的個體體驗(如壩壩茶)。由此,這種外部性便將弱化巴蜀茶文化與旅游經濟結合的經濟價值。解決這一問題便在于,應在巴蜀中心城市建立主題文化場地,使得域外游客能在該場地找尋到正宗的巴蜀茶文化氣息。

3.4二者結合的產權結構方面

在旅游項目商務運營階段,便存在著合作方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便在于厘清各自的產權結構。將巴蜀茶文化價值與旅游經濟相結合,則涉及到巴蜀茶文化價值的呈現者是誰,以及由誰擔任關聯性文化項目的組織者和表演者,以及維護二者利益的秩序供給者和監督者又是誰等。

4二者結合的有效途徑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二者結合的有效途徑可從以下5個方面來構建:

4.1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經濟價值

從現階段對巴蜀茶文化與旅游經濟相聯系的問題討論中,大都聚焦在了以茶文化為核心的生態旅游項目,以及以茶葉產業為縱向價值鏈的旅游項目范疇。對此,還應不斷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經濟價值。不難看出,傳統視野下的茶文化旅游經濟價值并不只屬于巴蜀大地,而是在域外各個地區都能呈現出來。那么巴蜀大地又能拿何種茶文化旅游產品吸引域外游客?因此,將巴蜀文化的有形和無形方面融合起來,并與巴蜀評書、川劇、擺龍門陣關聯起來,這樣才能形成極具地域風情的旅游產品。

4.2構建主題文化場地減少價值外化

巴蜀茶文化價值蘊藏在民間,從而域外游客可以在民間就能感受到巴蜀文化元素。但作為一種商業活動,我們需要將巴蜀茶文化價值與旅游經濟之間結合在封閉的經濟鏈條之中,只有實現利益的內部化,才能激勵上游開發商來開發這種旅游資源,也才能使下游零售商有項目來引導域外游客消費這種旅游產品。為此,四川省和重慶市的旅游管理職能部門應通過統籌規劃,在各地挖掘出本土茶文化內涵,并在有條件的地方構建主題文化場地,從而作為面向旅游的重要空間載體。

4.3規制巴蜀茶文化及關聯主體引進

隨著各地對空間載體的搭建完成,緊接著便是引進巴蜀茶文化及關聯性主體的事項。筆者建議,此時應遵循市場競爭原則來開展,并在主體引進階段嚴格規制主體的資質。與此同時,巴蜀茶文化是一個系統,并在各地根據自身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特征進行了變異,所以在建立茶館與說書、茶館與川劇相聯系的旅游項目時,巴蜀茶文化研究部門和高校應對商家進行文化培訓。通過培訓,來使商家成為向域外游客宣傳巴蜀茶文化的使者。

4.4輔助家庭旅游項目與茶文化接軌

巴蜀閑適和自樂的生活情趣還植根于農家樂之中,因此,各地還應輔助家庭旅游項目與茶文化接軌。不難看出,若是要求家庭旅游項目的經營者也引入說書和川劇項目則不太現實,所以這里應更加突出巴蜀茶文化的有形和無形方面。包括品茗的場地設計(壩壩茶),以及向域外游客提供一種閑適、自樂的品茶、聊天氛圍,從而就能使農家樂項目與茶文化接軌。

4.5創新茶文化生態旅游項目的實施

在討論巴蜀茶文化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主題時,仍無法繞開生態旅游項目。對此,筆者建議應將問題的討論重點放置在創新項目的實施上來。第一,應突出巴蜀茶文化中“聚、鬧”的元素。第二,應著力營造出閑適的飲茶氛圍,而不是從茶具的考究上做文章。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通過途徑構建不難知曉,官方在助推巴蜀茶文化旅游經濟項目開發時,應給予項目產權保護,通過使產權封閉狀態來讓旅游項目經營方獲得利潤最大化的效果。再者,還需要通過組織和規劃在民間有序發展與茶文化相聯系的旅游項目。通過雙管齊下,來使巴蜀茶文化價值能在現代商業環境下得到實現。

5小結

本文通過對巴蜀茶文化價值的分析認為,需要突出茶文化的關聯價值。二者的具體結合途徑包括:拓展巴蜀茶文化的旅游經濟價值、構建主題文化場地減少價值外化、規制巴蜀茶文化及關聯主體引進、輔助家庭旅游項目與茶文化接軌、創新茶文化生態旅游項目的實施等5個方面。

作者:胡世偉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楊紅.巴蜀茶文化的民俗價值與旅游經濟結合的探討[J].消費導刊,2015,(7):225-226.

篇(9)

慢游是以低碳交通方式前往有限的旅游目的地,放慢旅行、游覽速度,停留更長時間以獲得深度體驗的新型旅游方式[1]。慢游獨有的節奏慢、體驗深度化等特性與茶文化旅游特征有著眾多的聯系。針對當前我國茶文化旅游形式較為單一的問題,探討慢游這樣一種新思路,將有助于豐富茶文化旅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新的旅游體驗項目。

1茶文化旅游與慢游理念的聯系性

1.1茶文化與茶文化旅游

1.1.1茶文化的概念

廣義的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茶樹的栽培、管理、茶葉的采摘、制作、營銷、品飲全過程。狹義的茶文化則是專指其“精神財富”部分,其核心是品飲有關的茶藝與茶道[2]。

1.1.2茶文化旅游的內涵

茶文化旅游的界定當前學術界還存在一些爭議。姚國坤認為:“茶文化旅游屬于休閑文化,也是一種茶文化活動”[3]。馬海云認為:“茶文化旅游是民俗旅游的一個分支,它將茶文化相關資源與其他旅游資源有機結合,進行綜合和深度開發,使旅游者得到與茶相關的物質和精神享受的一種文化旅行”[4]。筆者認為茶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種,其以茶文化為資源載體,充分利用傳統茶文化及其相關資源,借助現代旅游開發的理念,為旅游者提供茶區觀光、茶文化體驗、休閑度假、茶俗觀賞、購物等圍繞茶文化要素而展開的一系列旅游活動。

1.2慢游的內涵

慢游,首先是從國外出現并成為近年來較為熱門的一種新興的旅游體驗形式。國內對此種旅游方式主要側重于現象的描述,比如通過對知網等數據庫的搜索發現,有關慢游的文獻大部分都停留在“快旅慢游”的口號表述上,對于慢游深層次的研究較為匱乏。結合國內外現有的有關慢游的文獻,本文認為慢游是指通過低碳交通的方式出行,在游覽過程中追求慢節奏體驗和觀賞方式,通過長時間逗留在旅游目的地地區以便了解和融入當地社會,從而加深旅游體驗,獲得更多旅游樂趣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

1.3兩者之間的聯系茶文化與慢游兩者之間存在的諸多聯系。

一是節奏方面的聯系性。從茶文化內涵的角度來看,體驗茶文化的方式較多,但體驗茶文化不是一種快餐文化的方式,而是需要心神怡靜的體驗和感受,無論是生態茶園觀光,還是茶藝觀賞,亦或是茶道養生等都需要游客節奏舒緩、平心靜氣,而這些正是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的特點之一。這與慢游的慢節奏旅游形式有著明顯的契合點。二是參與體驗性方面的聯系。慢游要求加深旅游體驗,注重旅游活動的參與性,這與茶文化旅游活動當前的開展形式也有著一些相同之處。三是生態環保意識方面的聯系。慢游的出游方式要求低碳出行,盡可能地降低對生態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時,在旅游目的地地區開展旅游活動也追求環保意識。茶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本身對于產茶區的生態環境就有較嚴格的要求,也就是注重原有茶區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避免因旅游開發給自然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四是對于文化內涵的訴求聯系。慢游通過長時間逗留在旅游目的地地區,以便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當地特有的地域文化。而茶文化旅游的載體正是基于茶文化內涵,旅游者在茶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都是圍繞著茶文化來展開,其文化訴求和文化氛圍的營造都比較符合慢游的特征。由此可見,慢游和茶文化旅游是可以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慢游的旅游形式將茶文化貫穿其中,進而加深游客對茶文化內涵的體驗,提升旅游品牌的口碑。

2開展茶文化慢游的相關要求

在開展茶文化慢游這種活動過程中,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2.1旅游產品開發應重視節奏慢的要求

慢游的基本特征在于節奏舒緩的游覽方式,可以長時間逗留在旅游目的地地區。茶文化旅游要開展慢游形式,就必須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旅游產品的體驗節奏,不能是走馬觀花式的快速游覽,而是通過環保的“慢”交通工具、線路節點的精心設計、游覽內容的豐富多樣等方面來延長旅游者的逗留時間。

2.2對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文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

大眾旅游在發展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消極影響,而慢游要求旅游者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尤其重視低碳減排。所以,慢游從出行交通工具方面要求采用低碳交通工具,減少或降低旅游碳足跡,在游覽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避免或減少對游覽區環境的影響。在茶文化旅游開展過程中,按照慢游理念對交通工具采取低碳化標準,比如:景區觀光車以電動車為主,或者開展騎行游覽,以及步行游覽等,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開展以畜力為交通工具的形式,禁止或減少機動車進入景區,從而降低旅游碳排放。除此之外,在旅游過程中也注重對游客環保意識的宣傳,加大景區環境保護的力度。另外,不只是關注生態環境,茶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文化旅游,為了使游客更真切的體驗茶文化,還必須對原有的茶文化生態環境加以保護,保證文化內涵的原真性。

2.3深度體驗性的要求

深度體驗是慢游的核心理念。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受心理內驅力的影響,對于旅游產品的消費體驗都有追求更高品質的心理期望。茶文化旅游活動的開展,要營造滿足消費者心理訴求的條件,讓旅游者能夠全心感受旅游過程中茶文化的精神內核,多設計參與體驗式的旅游項目,比如采茶節、采茶歌舞、茶藝修學、茶道養生等旅游內容,讓游客在參與過程中加強自身的心理與情感過程,達到與茶文化產生共鳴的效果,這樣才能使游客有可能獲得深度旅游體驗,滿足其慢游中了解和融匯地域文化的體驗訴求。

2.4多元包容性的要求

慢游是旅游者在追求形式個性化的旅游活動,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居民而言,文化背景的差異可能帶來一些觀念上和生活方面的不同。但慢游的精神是追求包容的態度面對世界,所以旅游活動中的文化差異現象要做好多元化的處理,加強游客與目的地居民的包容性心理建設。

2.5社區參與性的要求

除了文化方面的包容性之外,如何將地域特有的茶文化展示給旅游者,這就離不開社區居民的參與。一般旅游資源的開發,社區居民的參與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相對于文化旅游而言,本地區的文化很大程度上需要居民的參與,因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民風民俗的展示就是最具有代表性及最具有鮮活性的文化載體。此外,社區參與不僅能提升茶文化的體驗氛圍,同時,也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起到茶區旅游扶貧等社會經濟效益,進而促使當地居民與游客之間的關系會更為和諧。

3茶文化旅游開展慢游的幾點建議

茶文化旅游開展慢游,除了滿足以上幾點要求之外,還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做好相應的工作。

3.1積極引導慢游意識

當前,我國旅游者的旅游方式還是以觀光游為主,而休閑度假游、深度體驗游的群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慢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體驗方式,對于國內傳統的旅游者而言還缺乏了解,但這里面也存在一些機遇,正是因為不了解才會激發旅游者的求新、求奇的心理。引導茶文化旅游,需要加大對慢游理念的宣傳,借助電視、報紙、雜志以及新型媒介諸如互聯網、節慶、會展等渠道,主動出擊,積極引導旅游者關注和了解茶文化慢游產品。

3.2加強環保意識的宣傳

現階段我國旅游活動中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游客環保意識淡薄這樣的頑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僅是對茶園景區的開發要求,同時也是慢游者追求的理想目的地。因此,加強環保意識的宣傳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這方面的工作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加大對旅游者的環境保護宣傳,避免和減少旅游者的不文明現象;另一方面是加大對當地居民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只有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到環保行動中去,才能真正打造一個理想的景區來迎接四方來客。

3.3政府積極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在產業發展政策方面,鑒于我國眾多茶區多處于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經濟條件較差等現實情況,政府部門應積極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扶持一些較高開發價值的項目,以便帶動當地茶產業綜合經濟效益的增長。

3.4打造適合慢游的茶文化旅游產品

在茶文化旅游產品設計方面,要深入挖掘當地茶文化特色,創新旅游項目,避免過度商業化,開發出適合慢游的旅游產品,從而吸引游客,延長其停留時間。

3.5倡導和實現低碳旅行的慢游理念

在交通系統方面,為了營造茶文化慢游的有利條件,需要對旅游線路展開科學設計,開發相應的慢游交通工具,減少因旅游活動帶來的碳排放。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開展慢游專線,將慢節奏和沿途風景相結合,提升旅行體驗??傊b于茶文化旅游與慢游形式存在較高的關聯度,我們應該積極嘗試將兩者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具有低碳環保、深度體驗的新型旅游產品。在這樣的嘗試中,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慢游的發展是復雜的,茶文化如何正確地展示給游客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君軼,唐佳,張高軍.慢游:概念、特征及動因[J].思想戰線,2012(06):118.

[2]王聯英.茶文化旅游產品的概念、類型、開發價值和開發策略[J].海峽科學,2013(12):74.

篇(10)

二、茶學專業相關邊緣學科

茶學相關的邊緣學科課程較多,將課程劃分相應的模塊討論,分為茶葉生產模塊、茶葉加工模塊、茶文化與銷售模塊。其中茶葉生產模塊包括土壤肥料學、茶園管理、農業氣象學等課程;茶葉加工模塊包括手工制茶技藝、茶葉機械使用與維護、茶葉包裝與儲運等課程;茶文化與營銷模塊包括茶文化、茶藝、茶館經營與管理茶產品電子商務等課程。

對于茶學這門學科,一些基礎學科的開設還是很完善的,比如土壤肥料學、植物學、遺傳學等基礎課程在各校都是作為基礎課開設,有利于為茶學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茶葉生產模塊,像茶園管理等學科開設較少,某些高校作為專業任選課開設,理論知識較多,實踐關于到一個茶園的建設管理,實踐機會不多,作為專業任選課學習理論知識對以后茶園方向有意向的同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課程。

茶葉加工模塊,對于制茶這門學科,是茶學的必修學科,系統介紹了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等茶類的加工技術,是每個茶學專業學生應該且必須掌握的技能,作為必修課程在此不多做介紹。對于茶葉機械方面的課程,按照機械的使用方法不同又分為采摘機械,加工機械等,由于學生對此興趣不一,作為選修課程按照學生個人意愿選擇較好。關于茶葉包裝與儲運,這是一門與生產聯系緊密的課程,對于以后在茶廠工作的同學來說是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密切關系到一個茶廠的經濟效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茶文化與營銷模塊,這一模塊包含的課程主要針對茶葉的營銷,涉及到茶葉的消費。茶文化、茶藝兩門學科主要是研究茶的歷史,是茶學理論知識的一個很重要的分支,應用于茶藝表演等方面,對從事茶藝這一方面的同學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可根據學生個人意愿選擇。茶館的經營與管理,這門學科也是理論知識偏多,很難應用于實踐,我國的茶館數目不是很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館的逐漸開設,茶館的經營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方向。茶產品電子商務,在互聯網的時代,茶葉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方式,是茶葉的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在電子商務普及的今天,十分有利于茶葉的普及。

三、對茶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

茶學專業的課程豐富、開設的相關學科很多,本科生四年內不能夠全部的學習,所以要有輕重的開設課程。

關于必修學科,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加工、茶藝、茶葉審評與檢驗、茶樹栽培等應該作為必修學科來開設。茶葉生物化學是茶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茶學科中發展很快的一個領域,茶葉加工系統介紹了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等茶類的加工技術,以及茶葉中多功能成分的提取。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葉審評與檢驗對茶葉產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及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審評,從而達到鑒定茶葉品質的目的。茶樹栽培學概括為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茶樹的繁殖與栽培兩大項,繁殖的話可以細分為培育良種,育苗以及幼年管理等等,管理主要為茶園的管理,成年茶樹的采收以及茶樹的后期管理等。相比于其他學科,這些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際生產中也必不可少,因此建議作為必修課程開設。

再者為選修學科的開設。茶文化、茶葉經濟貿易等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程。茶文化是一門茶學與文化相互交叉滲透的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以科學的態度和歷史眼光翔實地介紹茶的起源及其分布,飲茶方式的發展與變遷,中國茶葉對外傳布及世界茶區分布,中國各民族茶俗及地方茶文化,茶與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社會經濟與政治的關系等內容。茶業經濟學是研究茶葉經濟管理的應用科學,有理論,又有實踐。既是茶學體系的創新,又豐富和完善了茶學體系。這些學科理論知識過多,可以作為選修課程學習,對必修課程起到輔佐的作用,有助于必修課程的理解記憶。

上一篇: 互聯網金融產品營銷策略 下一篇: 企業管理的作用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 天天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韩国日本久久国产精品va尤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