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7:27: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藥行業特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不是理論知識雄厚而不會動手的書呆子,而是需要畢業后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能解除病人疾苦的好大夫。針對這個問題,高等醫學院校如何使這些起點較低、基礎較差的農村醫學專業的學生,經過三年的培養,成為與基層需求相符的技能型人才呢?這一問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試結合藥理學自身的特點,分析農村醫學學生的特點、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為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農村醫學專業學生的特點分析
1.性格特征
和普專學生不同,他們組織紀律性、自律性相對渙散,中專生年齡普遍偏小,在進入學校之后沒有離開過家庭和父母,心理比較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差。
但是他們思維活躍、性格外向,常常會在課上當場提問很多問題,而且看問題角度多樣。藥理學教學實踐應該充分考慮這一性格特征。
2.知識結構
大多數學生來源于農村,初中畢業,沒上過高中,這就決定了農村醫生專業的學生起點低,基礎參差不齊。易出現兩極分化,一部分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學習,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另一部分學生接觸到藥理學這門基礎課,總覺得與以前所學的數理化大相徑庭。專業術語大量涌現,且缺乏數理化的趣味性,學生很難接受,導致越學越無興趣,厭學、逃學等問題產生。
二、藥理學特點分析
藥理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由于藥物多、藥名多、藥理作用多、臨床用途多、不良反應多,再加上開設這門課程時學生還沒有接觸臨床,理論與實際脫節,所以學生普遍反映難學難記且易混淆,以至對學好該門課程喪失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方法
1.理論教學
(1)聯系臨床教學法
學生在學習藥理學之前,臨床課還沒有開講,聽到相關的病,往往感到陌生,因此只講有關藥理學方面的內容是不夠的,還要對相關疾病作簡單介紹。如講授新斯的明治療重癥肌無力,就要簡單解釋什么是重癥肌無力,講授強心苷治療心衰,就要簡單解釋什么是心衰。
(2)比較教學法
在藥理學教學中,運用比較法可使復雜的知識變得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同章節同類藥物進行橫向比較,歸納出異同點,如阿司匹林與撲熱息痛的比較。對跨章節藥物進行縱向比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藥物,有助于學生臨床上合理應用藥物。如氯丙嗪和阿司匹林對體溫影響的比較。
(3)討論教學法
例如,在講抗心律失常藥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能見到這樣的病人,因此在課前我先設定了三個題目: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抗心律失常藥的分類;常用抗心律失常藥Ⅰ、Ⅱ、Ⅲ、Ⅳ類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再將全班分成三個組,每組抽一個題目,課前讓學生到各藥店了解常用藥物,并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閱相關藥物的進展情況。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和整理資料,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驗實訓教學
(1)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驗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加強實驗實訓教學,就必須改革過去實踐教學大綱包含于理論教學大綱之中的粗化設置,建立一個目標明確、自成體系、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我校藥理教研室實施了“三種訓練、二個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叭N訓練”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訓練、醫院見習帶練、畢業臨床實習綜合應用能力實練?!岸€銜接”是畢業后與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就業時與臨床相銜接。
(2)示范教學
要想把農村醫生專業的學生培養成具有實際操作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就要把重點落在實際操作上,故在示范教學中,教師演示過程會幫助學生有意識的形成生動而準確的操作姿勢,有助于學生在實驗實訓課學習中模仿練習。例如,慢動作演示法,像電影中的慢鏡頭把操作過程慢慢地展現出來,這樣能夠使學生觀察操作要領;分解演示法,將操作過程分解為幾個步驟來分別演示;邊講邊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邊聽,有助于學生能夠理解加深印象,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使理論和實際融為一體。
(3)操作指導
學生在實際操作這一環節最容易出現問題,因此指導學生具體操作極為重要。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習環境和講課形式與專業學習有根本的區別,這一專業重點突出的是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盡量讓學生適應農村醫生專業的學習規律,使學生進入到聽一聽,看一看,練一練的教學形式中去,讓他們跟著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觀察演示操作。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練習,這時老師一定要巡回指導。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要想把農村醫生專業的學生培養成具有德能、智能、技能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不僅要深化理論教學改革,更重要是加強實驗實訓教學改革的力度。
(一)醫藥行業稅負明顯偏低
由于人們存在對醫藥行業日益增長的巨大需求,使得醫藥行業高增長和高收益性非常突出,據調查醫藥銷售行業經營中實際進銷差價率在20%左右,粗略推算整體增值稅稅負不低于XX%,而醫藥銷售行業實際平均稅負僅為XX%左右,其中有的企業幾百萬的銷售額應納稅額僅為幾千元,稅負水平明顯偏低,與醫藥行業市場潛力大,利潤可觀等特點不相應,存在明顯疑點。
(二)醫藥行業存在隱瞞銷售收入現象
醫藥零售業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管理還比較規范,稅務機關基本能核定月銷售額。但醫藥零售業大多屬定期定額戶,不能提品進銷存登記簿,導致稅務機關無法準確核定月銷售額。即使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也存在帳外經營、有意隱瞞銷售收入等現象,如現金收取貨款不申報納稅、購進貨物用于促銷獎勵應視同銷售未申報納稅等。這些情況說明醫藥行業存在隱瞞銷售收入現象。
(三)醫藥行業發票管理混亂
醫藥行業發票管理混亂,普遍存在未按規定領購發票,未按規定使用發票,明顯違反了《征管法》和《發票管理辦法》。主要表現為三種情況:一是不開發票拒開發票,消費者購買藥品通常不索要發票,就不開發票;消費者有時索要發票,找各種理由拒絕開具;二是不按規定開具發票,有的只填寫名稱和總金額,名稱一欄只填寫“藥品”,無具體品名,數量和金額,很難從普通銷售發票上看出具體商品的銷售價格;三是濫開發票,有些單位購買的藥品與收費單據上開具的藥品品目不相符,有些明明銷售的是日用品和護膚護發品,而在發票上開具的卻是醫藥品。
(四)醫藥行業稅收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稅務部門對醫藥行業稅收管理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現象,少數稅收管理員長期沒有更換,造成與醫藥行業關系逐漸密切,在管戶過程中,存在巡而不查、查而不嚴、知情不報、以補代罰現象,極個別稅收管理員甚至與醫藥行業互通信息,應付和蒙蔽稅收檢查。
二、醫藥行業存在涉稅問題的原因
(一)醫藥行業經營者缺乏依法納稅意識
由于醫藥行業一直沒有納入規范化軌道管理,稅法宣傳力度不夠,為數眾多的醫藥行業經營者了解、掌握稅法知識了解不多,不清楚如何計算稅款和申報納稅。同時,部分醫藥行業經營者缺乏依法納稅意識,為利益驅動,產生偷逃稅心理,鉆稅收管理空子,采取非法手段偷逃稅款,給國家帶來損失。
(二)醫藥行業稅收管理滯后
醫藥行業經營形式的多樣化和經營渠道的復雜化,給稅務管理不斷帶來新情況、新問題。一是醫藥管理體制未理順。醫藥與衛生職能重疊,政策打架,醫藥市場競爭無序,引發管理混亂,給稅收管理帶來困難;同時稅制也沒理順,醫藥經營征收增值稅,醫療衛生征收營業稅,對大量既經營醫藥又有衛生診治的業戶如何征稅,標準不好掌握,國、地兩稅部門都可管可不管,不僅造成管理權矛盾,也極易發生漏征漏管現象。二是醫藥行業經營管理不規范。少數醫藥行業財務核算不嚴,帳務不實,造成對實際經營、現金、庫存難以有效控制,其應繳增值稅計算很不規范,很不準確,增加稅收管理困難。三是醫藥行業小規模納稅人進貨不易控管,銷貨無法掌握,直接影響到增值稅的核算,從而造成稅款核定數額普遍偏低、稅收負擔率低的現象。
(三)醫藥行業的經營特性增加稅收管理難度
一是各醫藥公司下屬分支機構較多,許多是個體經營者掛靠在其名下,名為公司的分支機構,實際是自主經營、自行核算、自負盈虧。多數個體醫藥經營者不辦理稅務登記,不申報納稅。二是醫藥公司與大多數商品零售企業一樣,生產商或上級經銷商會在銷售額之外按銷售數量給予經營者一定比例的平銷返利,這部分返利就直接導致了稅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樣化,既有現金、銀行卡,又有醫??ǎ鞣N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點,對稅務部門來說不利于控管,稅收管理難度比較大。
(四)監管部門職能協調不夠
醫藥行業的監管涉及多個部門,藥品監管是藥監局,行政管理衛生局,稅款征收是國、地稅部門,雖然這些監管部門的職能沒有交叉,但在職能行使過程中協調不夠,尤其是醫藥與衛生之間政策不統一,各醫療機構征收營業稅不征收增值稅,造成事實上的征管困難。
三、解決醫藥行業涉稅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稅收法治建設,進一步優化稅收環境
稅務部門要牢固樹立稅收法治觀念,真正做到依法治稅、依法征管。要加大稅法宣傳力度,突出宣傳各項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增強醫藥行業依法誠信納稅意識、提高稅法遵從度,引導和規范醫藥企業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要加強財務和納稅輔導,不斷完善發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統,督促有條件建帳的醫藥企業及時建帳,從源頭上堵塞監管漏洞。要改進和優化納稅服務,切實增強為醫藥行業納稅人服務意識,規范納稅服務內容,完善納稅服務措施,簡化辦稅程序,構建和諧的征納關系。要進一步完善協稅護稅機制,增進信息交換與數據共享,廣泛開展綜合治稅活動,提高稅收執法力度。
(二)加大稅收控管力度,建立稅收監管長效機制
加大醫藥行業稅收控管力度,建立醫藥行業稅收監管長效機制,稅務部門要著重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對醫藥行業發票使用的管理。從藥品經營企業“進、銷”兩個環節入手,抓住“發票”這一切入點,對使用發票、取得發票的程序進行控管,有效堵塞稅收漏洞。要完善以票控稅的制度,醫藥品在一級、二級銷售過程中許多環節可能都不需要發票,有一部分直接收取現金交易,經營者收取現金后不開票也不入帳,財會信息具有更大的隱蔽性。稅務部門在“以票控稅”的基礎上要完善財會制度,建立健全嚴謹的金融監管制度,壓縮現金交易空間,管住醫藥企業經營的資金流。二是加強對醫藥行業零售環節收款形式的稅收監管,協調醫保監管部門,調取納稅人的刷卡銷售信息,獲取醫藥企業及批零業戶的經營情況,按一定比例測算納稅人的銷售收入。
(三)嚴厲打擊醫藥行業稅收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稅收秩序
1波特五力模型簡介
20世紀90年代末,哈佛商學院著名戰略管理學者邁克爾·波特(M.E.Porter)教授將傳統產業組織理論與企業戰略結合起來,形成了競爭戰略與競爭優勢的理論。根據他的觀點,在一個行業中,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潛在的進入者、現有競爭者、替代品、供應者和購買者。其中,潛在進入者、現有競爭者和替代品的威脅屬于外部競爭,也稱作水平競爭;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屬于內部競爭,也稱作垂直競爭。
這五種競爭力量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了該產業的競爭強度和獲利能力。運用波特五力模型對醫藥行業競爭環境做出分析并對其發展戰略進行探究有重要意義。
2 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人口絕對數量增長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國家新版基本藥物目錄出臺以及大病保險等新醫改政策的驅動,我國已成為全球醫藥市場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醫藥產業完成產值18,255億元,同比增長21.7%。根據中國醫藥行業分析報告,2012 年全年醫藥制造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7083.26 億元,同比增長19.79%。醫藥行業產銷規模的穩步上升進而帶動了行業利潤增速的繼續回升,全年醫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731.68 億元,同比增長19.84%。2013年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趨勢。雖然我國醫藥行業的地位正在不斷提高,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行業發展還存在很多不足。
2.1結構性矛盾突出。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結構上。
2.1.1從行業總產值分析,產業結構目前仍以化學醫藥工業發展為主導,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中藥產業和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生物制藥業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也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政策上的扶持。
2.1.2我國醫藥產品以普藥為主且技術含量低,具有療效明確,價格低廉的特點,大多數已經列入國家基本醫藥目錄。處方藥市場為仿制藥的天下,新藥特藥相對較少,重復生產導致同一通用名稱的藥物其生產廠家有數十個,獨家產品少,藥品質量得不到國際認可。
2.1.3醫藥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近7000家醫藥企業中80%為中小型企業,存在數量多、規模小、水平低、區域分散、集中度不高等現象。自2004年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強制對醫藥生產企業實施GMP認證,藥企的創辦和管理受到嚴格限制,近年來通過行業內兼并重組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醫藥龍頭企業。
2.2創新能力匱乏。主要表現為原研能力無法趕超跨國醫藥企業。在跨國公司壟斷全球醫藥市場的背景下,原研藥依然居市場主導地位,我國自主研發并擁有知識產權的藥物卻屈指可數??v觀全球研發領域,投入前10 位的跨國醫藥企業每年投入新藥的研發費用平均占銷售額的17%,而我國的醫藥企業對于研發的投入僅占銷售額的2%~3%左右。很多醫藥企業長期依賴仿制藥盈利,由于研發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問題造成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2.3核心競爭力不足。綜合實力無法與跨國醫藥企業抗衡。多數跨國醫藥企業創辦較早,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積累了雄厚的資本,憑借技術優勢建立了強有力的行業學術地位,我國醫藥企業缺乏的正是雄厚的資本、前沿的品牌和過硬的研發技術。當今世界排名靠前的外資醫藥企業窺伺中國的巨大市場,無不想在中國分一杯羹,這使本土企業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和挑戰。
2.4醫療體制不完善。我國醫療體制不完善的現狀導致以藥養醫的現象長期存在,要從根本上解決以藥養醫和百姓看病難、藥品貴的問題需要不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尋找出路。
3我國醫藥行業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1潛在的進入者。醫藥行業是朝陽產業,具有投入大、利潤高、風險大等特點。高回報率這一大利好讓越來越多實力雄厚的集團企業看好這一市場。醫藥行業技術含量相對較高,關系民計民生,進入壁壘也較高。進入者必須面臨規模經濟的考驗,若以低投入進入,則產品和市場得不到保證;若以高投入進入,市場需要培育期,短期回報率不能達到預期。同時,由于顧客對藥品質量和品牌忠誠度不同,新加入者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攻克這一壁壘,樹立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品牌形象,往往會以前期虧損為代價。另外,在進入醫藥行業時,如果沒有自己的分銷渠道,也會面臨進入障礙。醫藥生產企業-醫藥商業公司-醫院,這種傳統分銷渠道的特殊性導致新加入者在選擇和建立分銷渠道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行業內產品的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限制了新加入者對產品的選擇,沒有特殊優勢的產品也無法贏得競爭。國家行政干預、藥品招標限價政策、對新建廠房的GMP技術要求等都限制了新加入者的進入難度。
3.2現有競爭者。截止2013年8月,國內共有醫藥生產企業6980家,其中80%為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在規模與資源上勢均力敵,行業內競爭異常激烈。藥品創新緩慢導致藥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各藥企之間不得不展開激烈的價格戰和服務戰,市場增長緩慢。與此同時,跨國醫藥企業通過獨資、合資模式與本土藥企建立聯系,憑借美譽度較高的產品和服務獲得顧客認可,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
3.3替代品。藥品屬于特殊商品,其替代品屬于新技術或新機理的產物。一種新藥從研發、臨床試驗、上市后大規模人群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研發過程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且可能面臨研發失敗的風險,因此替代品對醫藥行業競爭威脅不大。但國內過多的專利期外仿制藥品成為國外原研藥的替代品,以相同機理、價格低廉對原研藥物造成威脅。
3.4供應者。醫藥產業所需各種資源和設備,包括原輔料和生產設備等,受到國家能源價格調控的影響。近年來能源危機使得醫藥用原輔料價格不斷提升,源頭生產企業的價格提升導致藥品生產企業固定成本提高。例如中草藥的能源稀缺,濫采濫伐導致稀有中草藥能源匱乏,原料藥價格受市場需求影響不斷提高,在不調整成藥價格的情況下使得藥品生產企業利潤不斷降低。因此原輔料供應商具有較強的議價優勢,醫藥生產企業可以通過后向一體化或更換供應商等戰略調整來改善自己的處境。
3.5購買者。醫藥生產企業的購買者主要有藥品批發企業、醫療機構藥房和零售藥店等。我國現有藥品批發企業1.3萬家,根據國家對藥品流通兩票制的規定,藥品從生產企業直接流向藥品批發企業。近年來,藥品批發企業逐漸形成戰略聯盟,規?;?、集團化趨勢明顯,如國藥控股、華潤醫藥等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在市場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市場份額逐年加大,在與藥企談判時具有較強的議價優勢。我國現有醫療機構100萬余家,零售藥店42萬余家,這些藥品終端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在與藥企討價還價時也占有絕對優勢。
4醫藥行業發展和競爭戰略探討
4.1資源整合戰略。針對醫藥行業普遍存在的產業結構趨同化、產業分散、數量眾多、產品同質化等現象,應通過企業自上而下的兼并重組等方式打造產業內規模經濟效益,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集團企業,將化學藥物、中成藥、生物制藥等領域進行專業化分工,集中化生產經營,形成各具特色的規模優勢產業群體。通過兼并重組,中小醫藥企業可以避免與大型企業在市場上發生正面沖突,避免在直接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同時獲得大型企業資金和先進技術扶持,生存和發展得到保障。通過兼并重組,大型企業加速優化資源配置,通過競爭優勢直接擴大市場占有率。針對醫藥行業供應商和購買商的垂直競爭,具備實力的藥企可以通過前向或后向一體化戰略,深入供應源頭產業和購買終端產業,建立價值鏈戰略聯盟,對供應方提高貨源質量,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交貨時間,對購買方提出的需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從而實現上下游產業鏈核心優勢,創造最佳效益。
4.2差異化戰略。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如何整合優勢資源,形成差異化特性,使顧客偏好本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成為醫藥行業實施差異化戰略的重要課題。實現差異化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4.2.1產品差異化。在生產同類產品時,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藥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改變劑型劑量、改變給藥途徑等方法實現差異化,形成競爭優勢。
4.2.2品牌和服務差異化。在業內樹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通過高度個性化服務和專業化營銷模式實現差異化。醫藥行業有別于其他行業,與人類心身健康息息相關,組建一支專家顧問式服務團隊尤為重要。
4.3創新戰略。醫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醫藥創新。醫藥創新具有投入大、風險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目前,真正有效而且安全的藥物大部分都是進口的技術,我國在知識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雖然原研藥物少,但模仿創新能力較強。
4.3.1發展高仿制藥。發展非專利藥是我國醫藥行業的強項,在未來若干年也是醫藥企業的首選。高仿的好處是風險相對較小,同時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我國是制藥大國,但不是制藥強國,從低端仿制、高端仿制到完全創新,這是一個必然經歷的過程。日本從低仿、高仿到最后獨立創新,經歷了40年。我國進入高仿階段后,未來幾年產品會越來越多,技術也不斷積累,可以為獨立創新研發打下良好基礎。
4.3.2發展中藥。我國傳統中醫藥歷史悠久,臨床辨證施治已有幾千年歷史,《本草綱目》、《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中醫藥典籍流傳至今,具備成熟的經典方劑。醫藥行業應重視我國獨特的中醫藥優勢,將其開發成符合臨床需求和具有現代科技含量的藥物,提高在國際新藥研發中的競爭能力。
4.3.3集中于特殊領域。目前新藥研發熱點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等領域,隨著社會壓力和人口老齡化加重,對精神心理疾病、老年病、流行病、計劃生育等需求量巨大的藥物應當引起重視,因此在這方面的新藥開發具有廣闊的前景。
5結語我國加入WTO后,世界醫藥巨頭紛紛加快搶占中國市場的步伐,醫藥行業面臨經濟全球化的威脅,本土醫藥企業應當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從實際出發,合理樹立戰略目標,發揮競爭優勢應對挑戰,推動我國醫藥產業更快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一、轉型升級條件下我國的經濟環境和醫藥行業的政策環境
近年來,中國經濟告別了過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新常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速從2012年起開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別為7.65%、7.67%、7.4%。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常態主要表現如下:第一,經濟增速的新常態。隨著劉易斯拐點的臨近,人口紅利消失,我國經濟增速由過去的高速增長逐步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第二,結構調整的新常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第三,宏觀政策的新常態。主要是指財政政策的新常態:從挖坑放水到開渠引水,從建設型財政到服務型財政以及貨幣政策的新常態:從寬松貨幣到穩健貨幣,從總量寬松到結構優化。
在我國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醫藥行業總體上也呈現出以上趨勢。我國醫藥行業一直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近年來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醫藥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2013年醫藥工業總產值為21682億元,同比增長17.9%。而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所的最新預測,醫藥工業2014全年工業總產值同比增幅由原先預測的19.7%下調為17.7%,雖然相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17%以上的高速增長,而2014年,中國GDP增長率僅為7.4%。醫藥產品由于其特殊性,產業發展受相關政策影響大,特別是藥品價格、招標采購、質量監管、醫療保險、藥品臨床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影響較大。2012年,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改造提升傳統醫藥;2014年11月發改委下發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指出將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采購,讓藥品價格在市場競爭中形成;2015年5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2015年進一步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2015年6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進一步放松了對醫藥企業開發新型醫藥產品的束縛。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醫藥企業不僅獲得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而且更進一步豐富了自身的產品線,為以后在市場上攻城拔寨準備了充足的彈藥。
二、我國醫藥行業現狀
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藥產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醫藥行業屬于高新技術領域,醫藥產品生產經營涉及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規模化生產到產品銷售等多個環節,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大,其間的審批與研究環節周期較長,新藥產品的開發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才、設備。因此,總體來說醫藥行業是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的行業。尤其是近年來,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高技術手段在醫藥開發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使進入醫藥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
此外,我國醫藥行業的集中度較低,根據SFDA南方所數據2010年我國醫藥行業的企業數量達到了頂峰,為7038家。其中大部分是技術含量低,效率極為低下的中小型制藥企業,而這些企業之間相互惡性競爭又導致利潤率更低。這些中小型生物制藥企業的特點是研發費用不足、研發實力不強、產品單一化。我國有很多銷售額上億,甚至是上十億的中小制藥企業只依賴于1~2種主要品種,而主要品種的銷售額一般占其營業收入的60%以上,甚至更高,這種產品的單一性結構也從一定程度上為中小型制藥企業積累了不小的風險。在國際上,大型制藥企業的營業利潤率相當高,平均值達22%之多,而在我國一般醫藥企業利潤率達到10%就相當高了。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來看,我國醫藥行業的特點為:一是技術層次低,在世界醫藥工業體系中扮演者原料藥供應商的角色,而科技含量高、利潤率高的制劑產品則大量依靠仿制,因而不能打開制劑藥物的國際市場。二是產業集中度低,生產廠家眾多,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惡性競爭加劇。三是受國家政策影響大,如受醫保政策和國家定價政策的影響大,企業之間難以展開充分的市場競爭。
三、醫藥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政府對醫藥行業管制逐漸寬松,預期我國未來幾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將趨于寬松,醫藥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會更加的集中化和專業化。
(一)大型制藥企業的發展趨勢
大型生物制藥企業可以通過并購整合,來不斷發展壯大自身實力。一般情況下,通過并購實現業務的增長要比從規劃圖紙開始實現自身增長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風險較小。醫藥行業中新藥研發有著“難度高、投入大、周期長”的特點,大型醫藥企業通過并購可以快速整合其競爭優勢,有利于其產品線的不斷創新,加快其產品投入市場進程。此外,面對國際醫藥巨頭的競爭,國內醫藥企業需要迅速擴充自身的實力,通過并購不失為明智的選擇??v觀歐美著名大的制藥企業,幾乎都是以某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應用了兼并、收購發展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家國際大公司只依靠內部擴張成長起來的。例如,國際制藥巨頭輝瑞收購并整合法瑪西亞、惠氏,而最近又宣布將以大約1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藥物及醫療設備制造商HospiraInc;默克收購雪蘭諾;賽諾菲收購安萬特等等。國際上大型制藥企業并購的案例舉不勝舉。通過并購將國內醫藥企業做大做強也是中國制藥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到國際競爭的必經過程。
從我國大型生物制藥企業自身財務競爭力來看,我國大型生物制藥公司的資金實力雄厚,償債能力較強,很多公司財務費用甚至為負值,不存在較大的償債風險。相對于其他財務指標表現出較強的資產管理能力,大部分大型生物制藥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較強。這說明醫藥行業整體在資產管理質量和盈利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我國大型生物醫藥企業獲取凈資產現金投入的能力不足,獲取現金能力較弱。公司的資本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以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和整個行業的競爭優勢。其中應收賬款周轉能力成為制約生物醫藥企業財務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
從總體財務特征來看,大型生物制藥企業非常有利于其進行負債并購和擴張,可立足于現有的資產優勢,充分利用杠桿融資進行并購和重組業務。另外,應收賬款周轉能力成為制約生物醫藥企業財務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生物醫藥公司普遍存在應收賬款周轉期過長,經營現金流少的特點。所以生物醫藥行業在保持銷售增長的情況下要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收回,合理安排現金收支,保持足夠的資金流。
此外,我們預期國內的貨幣政策將在未來幾年一直保持寬松,現有的經濟環境非常適合有穩定現金流,信用良好,資產優質的大型生物制藥企業進行兼并擴張。企業可依靠自身實力,擴大自身的融資渠道,通過收購兼并來擴充自身的實力,增強自身研發實力。同時,企業也要注重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隨著企業并購之后規模的不斷擴大,所占有的市場份額也將會有所增加,企業短期容易出現過度膨脹的問題,這樣就會影響到企業的管理,同時企業的財務資金也會出現緊張的情況,特別是在舉債融資并購的過程中,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也相對較多。因此,加強財務整合風險控制就是并購財務整合能否成功的關鍵影響因素。為了能夠順利實現并購后的財政整合,首先要加強醫藥企業支付風險的控制,快速剝離劣質資產,對并購后的醫藥企業現金類資產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資產優化組合。
(二)中小型合同研究服務醫藥企業的發展趨勢
對于依靠規模效應的大型生物制藥企業,采用并購重組可以迅速擴充其實力,并利用其信用度高的優勢,可在資本市場上以較小的成本獲得資金來支持其擴張,而對于一些擁有科技優勢的服務性中小型合同研究機構(CRO)來說,銀行貸款對借貸主體有嚴格要求和評估,還要有抵押和擔保。一個剛起步的醫藥研發項目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難以滿足銀行的貸款條件。上市籌資對大部分中小企業更是只能望而興嘆??梢姡陨先谫Y渠道均非理想選擇,而風險投資卻為這些企業提供了一種好的選擇。
風險投資,是對那些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產業的投資。風險投資的實質是一種科學技術和金融相結合,將資金投入風險極大的高新技術開發生產中,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商品的新型投資機制,是高新技術產業化中的一個資金有效使用過程的支持系統。
醫藥產品研發的特點是資金投入高,周期長。新藥研究開發過程,不僅包括在實驗研究階段,還包括進入臨床的各研究階段(臨床Ⅰ、Ⅱ、Ⅲ、Ⅳ期),耗資大、耗時長、難度高。當前國際上每種藥物從開發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費15年的時間,耗費8~10億美元左右。美國制藥界在過去的20年間,每隔5年研究開發費用就增加1倍。風險投資機構選擇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型醫藥研發企業進行投資,并積極參與到其研發業務和日常管理中去。但醫藥產品的研發具有高度的風險,因此必須設計出合理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具體醫藥行業風險投資的高收益來自對醫藥企業投資股權的轉讓所得到的資本收益,而首次公開上市是風險投資最理想的退出時機,目前我國創業板、新三板的蓬勃發展也為風險資本在醫藥產品研發各階段的退出創造了合理可靠的資本市場環境。除此以外,各類資本中介服務機構,如法律服務、投資銀行咨詢服務、醫藥行業咨詢服務、審計和評估等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建立和完善也為風險投資的退出創造了市場保障。最后,政府為外包服務企業和風險投資的有效結合又提供了相當可觀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稅收、利率、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間接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轉移支付支持,為中小型醫藥合同服務機構的風險投資運行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作者單位為南京長澳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880(2011)02-0085-02
一、問題的提出
2004年北京市開始呈現出產業集群的發展趨勢,形成了以中關村生命科學院為創新中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京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為兩翼的三大生物醫療產業園區布局,生物醫藥行業產業集群初步形成。2005年北京市發改委明確表示:北京市今后將集中培育信息、汽車、醫藥三大產業集群,使其發展成為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產業集群。而北京市前兩大集群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醫藥行業產業集群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二、產業集群的含義及發展現狀
(一)產業集群的含義
產業集群是指同一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和支持性產業的企業和機構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v向延伸到銷售渠道和顧客,橫向延伸到包括提供互補產品的生產商和通過技能、技術而相互聯系的企業,當然也包括地方政府部門和其他機構,比如大學、監管機構、咨詢機構、娛樂設施和貿易機構。他們提供專門的培訓、教育、服務、信息、研究和技術支持。也就是說產業集群包括三類相互聯系、持續互動的組織:某類相似或相關的企業、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以及其他中介機構及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大學。
第一個研究產業集群的經濟學家是馬歇爾,而我國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中小企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研究。產業集群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優勢。具體表現在:
1.外部經濟和規模經濟方面,由于共同使用多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公共信息資源和市場網絡,這樣就會形成強大的規模經濟效應。2.專業化加強,彼此集中于擅長的領域,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3.有利于成本降低,效率提高。4.有利于創新。由于企業地理位置接近,企業間密切合作,新工藝、新技術迅速傳播,新思想、新觀念更易于被接受、增強企業創新能力。5.產業集群實際上是某產業以網絡的形式落戶于某地,形成了產業和區域的有機結合。
(二)國外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
國外醫藥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為美國和英國,醫藥行業在兩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空間分布上,高度集聚的產業集群是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波士頓的“基因城”、舊金山灣的“生物技術灣”等產業集群都是全球生物醫藥創新最為活躍、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區域。英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得益于研發投入。英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但是科技投入占世界的4.5%,制藥業的發展帶動了技術的發展,逐漸形成科研與實踐的良性循環。英國已經獲得了20多個諾貝爾獎,有著DNA雙螺旋結構、抗體工程、單克隆抗體構造等成果,這些都為醫藥行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對兩國的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的研究發現,有以下共性特點:
1.堅實的科學基礎研究。2.完善的創新體系。3.投資體系完善,金融市場活躍。4.醫藥行業產業鏈較為完備。5.中介機構的積極參與。6.政府政策扶持。
醫藥行業主要包括4個支柱性產業:化學制藥工業、中藥制藥工業、生物生化制品工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其中前兩個產業占據了醫藥行業的80%。在2005年,全球制藥行業有幾個顯著態勢:區域中心從歐洲向美國轉移,并購頻繁,市場集中化程度提高,研發創新對生物技術的依賴越來越強,外包市場繼續擴大,重構全球制藥行業,而且非專利藥市場的發育給產業造成的深遠影響繼續擴大。據預測,未來五年全球醫藥市場將以5%~8%的速度復合年增長。
(三)國內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已經成為全國三大醫療儀器產業聚集區。江蘇省集聚了一批跨國企業的中國生產基地,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和中間體出口基地初具規模。上海市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形成國內領先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臨床試驗、生產、流通、銷售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以浦東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已經基本形成。長江三角洲也已經形成了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較好的產業集群。
而北京醫藥行業的產業集群還相對薄弱,北京醫藥行業呈現出化學制藥、中藥制藥、醫療器械三足鼎立,生物制藥行業快速發展的格局。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管理和引導,促進北京市醫藥商業企業的健康發展,發揮醫藥產業市場的調節作用,2006年北京六家醫藥商業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北京醫藥行業協會商業分會。北京生物工程和醫藥產業基地,是振興首都現代制造業的四大基地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50家生物醫藥企業及其配套企業之間達成入區意向,越來越多的北京生物工程和醫藥產業基地簽約入區的醫藥投資項目,吸引的外商投資越來越多。但是北京的醫藥行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還需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因地制宜,才能不斷地得到發展。
與完善的產業集群相比,北京市最明顯的劣勢在于未形成發達的產業區域體系。在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同時,未能充分帶動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以至于生產制造、協作配套環節相對較為薄弱。與長江三角洲區域的上海、無錫、蘇州等地所形成的成熟的產業集群帶相比,北京市所處的環渤海區的產業集群程度不足,未能充分體現北京的競爭力優勢。
趙艷紅:產業集群是北京市醫藥行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北京市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產學研合作機制
醫藥產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研發比重很大。美國生物產業集群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與世界一流學術研究機構毗鄰。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與生物醫藥企業尚未建立真正的合作互動機制。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整體上與各種中醫藥大學聯系不密切,集聚地內的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之間幾乎沒有合作,企業僅僅依靠自行研制,大學、科研所的創新成果也并未成為企業創新的技術源泉。
(二)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國醫藥行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設施配套、資金信貸、稅收減免、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使得重大產業項目以及教育、科研、醫療等優勢資源可以優先集聚。利用北京市先天的資源優勢,確定重點扶植的部分行業,在政策上給予充分支持,鼓勵其充分發展,同時在規劃布局上給予一定的指導,形成優勢行業產業集群的格局,充分培育其競爭力。
(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醫藥行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產業鏈比較長,包括基礎研究、開發研究、生產、銷售等。只要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使得每個環節的研究和資金的注入都到位,就會促進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不斷優化,使得從原料到中間體和最終產品都具有競爭力,就會極大地促進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的發展。
(四)加強與環渤海經濟區域的分工和合作
努力建立高效的區域合作協調機制,努力消除區域內各種壁壘,增強區域競爭優勢。北京市應該利用自身的發展,與天津市一起充分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通過區域孤點的輻射作用建立經濟網絡,為推動產業集群的戰略實施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靜華.產業集群演進[J].文獻綜述,2004(6):14-15.
[2]陳文華,劉善慶.國外產業集群研究的新成果及啟示[J].企業研究,2005(7):35-37.
[3]孫勁濤.產業集群與區域競爭優勢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6.
[4]劉洪波.北京市高科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
[5]張宇石.醫藥行業產業集群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1):33-36.
[6]干榮富.醫藥行業2008年回顧與2009年展望[J].醫藥調研,2009(1):8-12.
學生 李雪 指導老師 張小梅
摘要:醫藥產業是現代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被視為永不過期的朝陽產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推進了人們生活水平質與量的雙重提升,藥物化學技術的進步、消費者藥物需求的不斷增加促使世界各國醫藥行業進入迅猛發展階段。作為高技術密集的產業,制藥行業有著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特點。制藥行業呈現集群式發展,應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經濟規模;制藥技術向產業化推進,應提高技術轉化能力和開發效率;更加注重自主創新發展,應全面提高研發水平;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構建完善法律和監管體系。
關鍵詞:制藥行業,發展現狀,發展趨勢,措施建議
由于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醫藥行業發展迅速,從簡單的準備和處理,以醫藥中間體的研發和生產。從簡單的手工作坊到新工藝,新設備,機械化的現代化廠房,醫藥行業發展迅速。本文將分析醫藥行業的發展現狀,并就其發展前景和趨勢預測。
一、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現狀
(一)政府扶持,多項政策保駕護航
目前,中國已經發展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產業對經濟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柱。2009年6月5日,國務院的若干政策,以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成立了醫藥產業,特別是生物產業。醫藥的戰略地位提出了醫藥行業的更具體的發展戰略。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在醫藥行業的發展努力,并增加從政策和資金投入。目前,具有相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某些領域正在不斷創造國家級醫藥產業基地。制藥工業集群增加行業集中的規模;并通過進一步調整和中國醫藥行業的產業結構的改善,這些都對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有很好的作用。與此同時,中國的藥品監管機構的調整,連續出臺的行業規范和政策,行業結構和藥品流通體系的整體調整,鼓勵制藥企業通過收購,兼并等實現企業的規?;?,集約化形式。此外,中國的物流業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也為醫藥行業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在醫藥流通發揮了重要作用。政府已進一步加強監管,也促進了制藥行業的發展。
(二)資源豐富,技術設備快速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它有大約26萬種生物物種和2800種藥用植物資源。它創造了種質資源在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和亞洲最大的微生物資源庫。在制藥行業開發獨特的資源優勢。與此同時,盡管中國醫藥行業起步較晚,但起點比較高,關鍵性設備均從國外引進,特別是在上游、中試方面和國外的差距相對較小,這已經提高了中國制藥企業有利的客觀條件。隨著推出的“十二五”規劃生物產業規劃和醫藥內需的擴大,中國的醫藥R&d有所加快。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已經發展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藥物,解決了不能夠產生或在過去的成本問題。生產高價藥的技術問題,醫藥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即將來臨。
(三)機遇良好,制藥行業前景廣闊
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需求容量。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藥品市場增加了5000萬美元,每一年的市場需求。如此巨大的市場足以支持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生產企業可以通過只在國內市場上依靠充分實現規模經濟。同時,國家制定的各項政策,大力支持醫藥產業的發展,并將其列為重點建設產業經濟發展和支柱產業的高新技術。醫藥行業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四)產業結構不合理集中化程度低
醫藥生產研發制造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了約八成左右的比例,這部分企業往往產品品種少,技術含量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現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大多以粗放式增長為主。以中成藥行業為例,2010年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沒有一家中成藥制藥企業的銷售額占到整體市場份額的10%以上,前十名的企業相加只占到整個中成藥市場的23.7%。企業規模過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這使得企業管理和生產成本偏高,研發投入金額不足,市場競爭處于被動應對的地位。近年來上游原料供應環節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制藥企業由于規模普遍較小,缺乏價格談判的資本和實力,所以每次價格波動都處于被動的地位。同時,下游醫藥流通環節以國藥集團、上藥集團、九州通等為代表的醫藥物流企業發展迅速,集中度不斷提高,區域的壟斷優勢逐漸顯現,流通企業開始憑借其渠道優勢不斷向制藥企業要求更高的利潤空間,使得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制藥企業更加雪上加霜。
(五)創新能力不足
我國新藥研發的投入嚴重不足,新藥開發能力弱,我國每年用于研發的經費僅為銷售額的1%,而國外制藥企業的研發經費一般占到當年銷售額的15%左右,這也就導致我國制藥行業創新產品少,重復品種多,產品創新度低,因而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場。
(六)營銷推廣模式老舊
營銷推廣模式單一老舊也是現在國內制藥企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國醫藥市場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發展的特征,大部分企業的終端銷售以代金銷售和客情關系維護模式為主,缺乏專業和長遠的規劃同時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這種模式雖然在過去確實曾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企業的銷售帶來了較大增長,但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對醫藥市場監管的決心和力度不斷加大,代金銷售的模式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法律風險,逐漸被淘汰出局。
同時,藥品的廣告在公眾媒體上投放密度較高,加之很多企業在廣告內容和形式設計上只追求廣告效果而忽視了觀眾的主觀感受,使得不少廣告引起了消費者的反感,進而影響整個行業形象。
(七)合作意識缺乏
我國制藥企業快速做強做大的有效途徑,就是實現企業間的強強聯合。通過彼此分享優質資源,合理配置,實現資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本地區本國家制藥行業水平、滿足與日俱增的市場需求的好方法。另外,除了合作,收購、合并、參股等形式也都是合作意識的體現。
二、我國制藥行業發展趨勢與措施
(一)注重自主創新意識培養
醫藥行業的高科技性,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改革發展過程中,解決企業發展的動力問題。這也需要中國的醫藥行業持續聚焦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力推進創新體系建設。例如,2000年,中國建成的干細胞,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促進了“十三五”以來的生物制藥計劃。
(二)加大研發投資,保證產品升級
長期以來,中國醫藥行業不注重研究和開發新藥,它是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投資性。因此,基于中國的醫藥行業的長期發展,我們應加大研發力度,進行產品升級,并在部件,制造工藝,藥品標準的條款進行的產品創新。在2016年,中國醫藥行業,復星醫藥和恒瑞醫藥的R&d投資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上海醫藥,科倫藥業,仁孚藥業等企業也重視R&d投資非常重要。在未來,中國的醫藥行業將不再是傳統的模仿,而是會朝仿創移動。
(三)與時俱進運用多元化營銷推廣模式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傳統的代金銷售和客情導向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需要,新的營銷推廣模式隨著媒體和信息多元化應運而生。以專業廣告推廣、學術推廣為主要的推廣營銷手段開始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和認可。專業廣告推廣可以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并最終帶動產品的銷量提升;學術推廣通過把臨床實踐中提取的產品核心價值傳送給目標醫生,再通過醫生影響患者,達到建立學術權威和用藥習慣的目的。很多外資企業在學術推廣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的成功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
除此之外,隨著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出現,許許多多的創新媒體工具也為藥品的大眾傳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借助網絡互動問答、微博、健康社區、線上線下活動等方式,可以有效的傳遞企業產品信息和疾病相關健康知識,達到提升產品認知度和美譽度、教育消費者的目的。
(四)提高產業集中度,構建監管體系
產業集群的發展不僅能促進產業整合,同時也整合資源,推動產業快速發展。醫藥行業是一個高技術密集型的行業,不僅需要強大的基礎設施,設備和藥品的支持,而且還與教育,培訓,技術轉讓和工業發展的聯合行業。目前,中國已逐步推廣的醫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建設,建立健全行業監管體系,以控制假藥,并出現在當前醫藥行業的假藥現象。
參考文獻
[1]梁旭明,蔣渝,楊會全,等.醫藥產業現狀及發展思路分析[J].重慶中草藥研究。2010:6(1):25.28.
一、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當前中國市場醫藥已完全放開,競爭愈來愈激烈,醫藥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隨著加入WTO,國際上最大的25家醫藥企業已經有20家直接或間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以及收購兼并等方式進入中國醫藥市場,這些國際醫藥大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先進的銷售理念、技術研發、管理方法長驅直人、搶占市場,并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我國醫藥行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目前擁有醫藥企業近3500家,競爭非常激烈。醫藥企業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面臨著兩種重要資源的競爭:一是自身技術裝備、資金實力的競爭;二是人力資源的競爭,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以下簡稱高管人員)的競爭。
薪酬管理制度對人力資源競爭的影響乃至對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質疑。作為企業核心人物—企業高管人員,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及留住他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很多跨國公司已經把目光對準了中國。在這“春雨欲來風滿樓”的季節,中國醫藥業已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寒意。
落后的銷售理念、薄弱的資本實力、外資公司的業務搶奪和精英人才的紛紛“外流”,使中國醫藥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近兩年來,中國企業界高管人員又不斷出現震蕩,使筆者對中國企業現有的高管人員激勵機制產生反思。如何利用薪酬杠桿,吸引、留住和激勵優秀的高管人員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目標,也是目前中國醫藥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
二、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現狀與分析
《中國企業家》雜志在2005年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薪酬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目前中央企業負責人平均年收人36萬元,平均薪酬最高的是醫藥業。平均年收人超過50萬元的行業有5個,依次為:醫藥68.6萬;電力64.7萬;汽車61.9萬;冶金57.8萬和地產57萬。這五大行業也是近兩年景氣度頗高的行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行業的前景都比較好,由于薪酬水平與所在行業景氣狀況的相互關聯性,中央企業的老總薪酬也隨之提高。
調查還顯示,大部分行業的央企負責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員工都高出10倍左右。醫藥企業負責人平均薪酬最高,其員工的平均薪酬更是遙遙領先,達16.5萬。相應地,其高管與員工的收人差距亦排在倒數第二位,為4.2倍一。
《中國企業家))還對對100家上市公司(隨機抽取行業龍頭企業和2004年新上市的公司)2004年高管平均薪酬水平進行了分析,醫藥行業以其良好的穩定性排名第四。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現在的大環境下,醫藥行業由于其較高的銷售利潤率和成本利潤率,高管人員薪酬水平總體較高。但高管人員和普通員工的收人差距較小。這種較小差距的收人很難達到企業的內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判斷高管人員收人的公平性主要根據收人的“外部市場競爭力”和“內部差距。在醫藥行業,央企高管人員薪酬平均水平和跨國公司(中國區)以及民營企業相比,還是比較少的,這是缺乏外部公平;另外,醫藥行業的央企內部高管人員和普通員工收人差距僅為4.2倍,這與國外企業的最高層和普通員工的固定薪酬收人差距是20-30倍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內部公平很難保證,高管人員的個人績效和對企業的貢獻難以充分體現。
此外,對所披露的薪酬數據,沒有區分“固定薪酬”和“變動薪酬”。這在一點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企業對高管人員長期激勵的忽視,一方面說明我們高管人員薪酬在宏觀上缺乏政策的支持,比如股票期權的限制和證券市場的治理等,另一方面,企業內部的薪酬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高管人員的績效評價、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薪酬制度的合理制定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不但要總結以往的管理經驗和教訓,充分認清現狀,還要從戰略的高度出發,著眼于長遠的目標,制定合理的高管人員薪酬管理制度。
三、影響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的因素分析
影響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的因素很多,這里主要討論以下因素。
3.1醫藥行業特點首先,醫藥行業是屬于營利性組織,高管人員的薪酬一般是按照會計計量的績效來確定;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國有、外資和民營企業),每個企業的薪酬水平也會有所差異,一般是外資企業最高,民營企業次之,最后是國有企業。其次,由于醫藥行業發展潛力巨大,行業的景氣度較高,因此,給予高管人員長期激勵(股票和股票期權)以留住企業的關鍵人才對企業的發展很重要。
3.2醫藥行業高管人員供求狀況根據微觀經濟學的供求理論,一種商品如果供不應求,它的價格就會上升,反之,則下降。由于高管人員是特殊的職業階層,這種人力資本的形成需要先天的自然察賦加上大量的后天教育、培訓和實踐的投資,因而決定了市場供給的有限性。但市場對高管人員的需求卻在不斷增長。雖然醫藥行業的人才結構是以銷售為主要陣營的行業,但管理人才的缺乏也給醫藥行業參與國際競爭造成了阻礙,也促進了高管人員身價的提高。如果一個行業的職業經理人市場達到了市場均衡,那么職業經理人的市場價格也會趨于穩定,企業在制定職業經理人薪酬時會考慮同行業的平均薪酬水平,以實現薪酬的外部公平,增加薪酬的市場的競爭力。
3.3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法瑪(Fama)提出的證券市場效率理論認為,一個富有效率的證券市場,證券的價格會對任何能影響它的信息做出及時、快速的反應,股票價格既充分地表現了股票的預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風險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過這些有關信息買賣股票以獲得超額收益是不可能的;高管人員薪酬體系中的長期激勵效果都與股票市場效率存在很密切的關系。如果股票價格不能反映了全部與公司有關的信息,高管人員在獲得股票期權獎勵后可能得不到應有的收益。在健康的股票市場中,股票價格的波動,在客觀上可以起到對公司進行評價的作用,也能反映高管人員的經營業績。這樣,企業在進行高管人員薪酬設計時,可以依據高管人員的努力所反映的實際業績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3.4高管人員績效評價高管人員的評價標準有會計標準和市場標準,市場基準原則具有較強的激勵與監督作用,使經理人所追求的利益能夠與所有權人的利益更趨于一致(Finkelstein&Hambrick,1989)。但是,研究顯示高管人員較偏好采用會計標準原則,而所有權人較偏好采用市場標準原則(Gomez-Mejia&I3alkin,1992)`5。會計基準原則下,高管人員能夠進行內部會計報表上的操作,提升其績效表現;市場標準則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經濟因素的影響,對于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所有權人而言,市場基準原則相對而言更有助于他們監督控制經理人的行為表現。另外,非財務性指標雖難以衡量,卻更能反映公司的經營績效,也在高管人員績效評價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經理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創新、客戶滿意度等指標在多因素績效評價模型中也起著重要的平衡作用,可以彌補財務性指標的缺陷??冃гu價的過程的科學性,專業的考核人員和規范的考核制度也影響高管人員薪酬的制定。
四、構建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制度的建議
根據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現狀及其分析,考慮到影響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的因素,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以構建中國化的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制度。
4.1增加基本工資在總薪酬中的比例,合理引入長期激勵機制由于醫藥行業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行業,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如果沒有發生大的危機,企業的業績會處于一個平穩階段,因此,股票期權的存在價值也就沒有了,可以增加基本工資在總薪酬中的比重以滿足高管人員的需要。但對于處于發展階段的醫藥企業來說,長期激勵機制是留住關鍵人才的重要手段。股票期權能使高管人員成為企業剩余的分享者,把企業經營成果在所有者與高管人員之間進行最優的分配,并由雙方共同承擔經營風險,從而誘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理人做出符合所有者目標的行為選擇,使經理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標與所有者效用最大化目標相一致,即實現二者間的激勵相容。
4.2加快醫藥行業高管人才市場的建設一個有效的醫藥行業人才市場對高管有很強的激勵約束效應。市場競爭和制度約束不但使得經理人的行為得到有效的控制,還促使高管人員努力實現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醫藥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道德素養等,通過市場的監督和制約,高管人員的目標函數也與企業的經營目標趨于一致,并自覺地維護自己的聲譽,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減少短期行為。這樣,企業也具有了追求利潤的經濟理性。
醫藥行業人才的匾乏并不是短期現象。長期以來醫藥商業屬于國家壟斷行業,在制藥行業大量涌人外企之后,醫藥分銷業仍然沒有開放。7年前中國剛剛開始對內開放醫藥商業,正式的對外開放是從2003年開始。封閉的環境使得醫藥商業長期停留在指定批發和門店銷售階段,自然不能吸引人才。要加快醫藥行業高管人員(包括生產管理人員、銷售管理人員等高級管理層)人才市場的建設,必須完善相應的機制,比如人才測評機制、人才流動機制、信息流動機制和市場約束機制等。人才測評機制可以保證職業經理人人力資本價值的正確評價;人才流動機制可以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信息流動機制可以增加市場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市場約束機制可以減少人的非規范行為,從而減少成本。其中,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是內在統一的,缺一不可。約束機制強調的是內在的約束,而不是外在的約束。比如,具有激勵性約束效用的股票和股票期權就是一種內在的約束,而那些制度或者契約都是外在約束,不能從根本上起到約束作用。
4.3加強信息披露程度公平性,提高證券市場效率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對于上市公司就是所披露的會計信息應具有充分性,并且其披露的內容對所有信息使用者來說是公平的。它應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公司的會計信息必須充分、真實、及時地披露;二是此信息必須公平地披露給所有信息使用者。假設在有效的證券市場中,某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能公平地在信息使用者之間進行披露,則每個投資參與者從該信息中獲取的超額預期回報為零,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認為會計信息的披露相對于投資者是公平的;反之某會計信息事先被少數人掌握,則他們就會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來操縱證券價格,謀取暴利而使另一些人蒙受損失,我們認為是不公平的。
證券市場的低效率主要來自于我國制度的缺陷,當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之時,制度建設的步伐卻沒有趕上來。作為制度建設的主體,政府有必要加大市場制度建設,增大市場容量,通過強制性制度變遷,力圖縮減起步較晚的證券市場與發達國家的成熟證券市場之間的差距。市場自身發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政府是主要的推動力量,作為制度安排的主導力量,為了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的效率,必然要推進證券市場制度變遷,矯正證券市場的制度缺陷,推動證券市場向市場化方向發展。
敢于嘗試并持續投入
相對來說,醫藥行業比較傳統,大部分風險承擔能力也比較小,嘗試的機會不是特別多,一般都是看到別人有成熟的經驗后才會比較放心地進入,或者稍微嘗試一下,感覺不好,立馬停止了。這些都是導致整體醫藥行業觸網營銷不多的主要原因。
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出現的時候,廣告主在營銷方面要敢于去嘗試。相對電視來講,互聯網是個新興的媒體形式,而且它還正處在一個明顯的上升期。醫藥行業要敢于利用互聯網去做營銷,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互聯網的特性,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網絡營銷策略。另外,醫藥行業也要敢于在網絡營銷方面進行持續地投入,正如在電視媒體投入10萬見不到多少效果一樣,在互聯網上少量的投入同樣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結合產品特點采用不同網絡營銷方式
二、構建藥學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職業能力標準體系
(一)基本理念中職和高職屬于同一類型教育,具有相同規律和特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是中高職教育的共同特征,但兩者在辦學層次定位、培養目標界定、專業課程設置上有明顯區別,尤其是職業能力標準要求不同。中職主要培養經驗層面的職業能力,而高職主要培養包括技術應用、統籌管理、發展創新等策略層面的職業能力。策略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是對經驗的系統化和結構化。伴隨著工作過程復雜程度的增加和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涌現,經驗層面的能力已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只能依靠策略層面的能力。中職學校藥學專業要為醫藥行業培養能從事藥品生產、檢驗、流通、營銷和使用,并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中等應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中職學校教學以學生就業為目標,注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同時彌補文化基礎知識的欠缺。而高職院校藥學專業要為醫藥行業培養能從事質量控制、藥學服務、監督管理、輔助研發和技術革新,并引領職業生涯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端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教學以核心技能為目標,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素養的提升,在繼續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強調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適應第一線崗位群的工作能力,凸顯手腦并用和心智技能。綜上所述,藥學專業中、高職教育的對接融通,需從本專業的系統角度和體系層面出發,樹立終身教育和全面發展的理念,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依托醫藥行業產業,整合中高職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分段確定中職和高職的培養目標,從分析職業能力標準入手,明確定位、找準接口,著力推動并構建藥學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職業能力標準體系。
醫藥行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我國醫藥衛生行業的改革也一直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國家發改委《關于公布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的通知》等文件的頒發,一系列醫改政策也陸續出臺。各項醫改政策能否取得預期的實施效果?老百姓普遍關注的看病吃藥貴的問題能否得到根本性地改善?本文將從藥品市場的需求曲線特性的角度,來探討醫改政策的方向。
一、藥品市場的消費需求特點
醫藥和教育一樣是特殊產業,醫藥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不能象別的產業一樣市場化。一直以來,國家對醫藥衛生行業的管理都是較為嚴格的。對醫藥衛生行業實施審慎和嚴格的準入和監管制度保護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醫藥行業的這些特點,也決定了它的消費需求具有一些獨有的特點:
1.藥品市場的消費需求多為需求
藥品的最終消費主體主要為病人。與其他市場化的行業消費不一樣,醫藥行業的消費者(病人)在購買產品(藥品)時,通常對產品的特性并不了解,因而不知道選擇什么產品,也并不知道要購買多少。病人對藥品的消費需求主要來自于醫生(醫院)的建議,因此,醫生對病人的消費需求有較大的影響權甚至是決定權。基于這種特性,我們可以把藥品市場的消費需求稱為需求。
藥品市場的需求主要為型需求,即其消費決策主體和消費支付主體是分離的,這是醫藥行業的重要特點。
2.醫療機構既是藥品的供給方,又是需求方
我國醫療機構既提供醫療服務,又提供藥品銷售服務。因此,在藥品流通的過程中,醫療機構實際上還擔負著藥品零售終端的職責:既購進藥品,又銷售藥品。而且國家在藥品價格的管理政策方面,一度實行“順加作價”的辦法,即允許醫療機構在藥品購進價的基礎上,順加15%銷售,賺取一定的藥品差價。
在這種政策下,高進價的藥品可以獲得高差價額,低進價的藥品只能獲得較低的差價額。
3.藥品市場的有效需求具有較大的彈性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體的健康越來越重視,對健康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在求醫問藥的時候,很少會有人因為藥價或藥費昂貴而放棄健康。人們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用青山和木柴來比喻健康和財富的主次關系。因此,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是相對剛性的。
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剛性,會導致醫藥行業的有效需求具有較大的彈性。這主要是因為,由于患者對健康的需求是剛性的,那么在醫藥市場上他們會完全將自己的藥品消費需求的決策權交給醫療機構。因此,藥品市場上醫療機構的采購需求動機,就成為買方需求的代表。
醫療機構作為患者的藥品消費需求,進價越高的藥品因為利潤越高,越將受到醫療機構的歡迎,采購量就越大;進價低的藥品利潤低,采購量就越少。
因此,藥品市場的消費需求,總體會表現為對價格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具有較大的彈性。
二、藥品市場的需求曲線分析
從上述醫藥行業的消費需求特點我們可以發現,醫藥行業的需求與傳統意義上的市場消費需求大不相同。這決定了醫藥行業的需求曲線不同于經濟學上一般意義的市場需求曲線。那么,醫藥行業的需求曲線會是怎么樣的呢?
1.關于醫藥購銷主體的假設前提:經濟人
在分析藥品市場需求曲線特點時,我們同樣需要做一定的前提假設:即假定藥品購銷主體均為經濟人。按照該假設,醫藥行業各環節主體都以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下面所有的分析和結論都是建立在這個經濟人假設的基礎上的。雖然這個假設不一定符合所有的情況,但仍具有代表性和分析參考價值。
2.藥品市場的需求曲線分析
前面談到,藥品市場的消費需求有三個特點:
一是主要為需求。這個特點決定了醫療機構承擔了醫藥市場的需求總人的角色,有較大的需求決定權;
二是醫療機構承擔著藥品零售終端的職能。傳統的藥品價格管理實行“順加作價”政策,按照經濟人的假設,醫療機構在作為藥品市場的需求方采購藥品時,缺乏削低藥品進價的動力,相反將更加偏好采購高價藥。
這個特點意味著在一定范圍內,藥品的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少。即藥品的需求量與價格是正相關的,這與普通的商品需求曲線是完全相反的;
三是藥品需求具有較大的彈性。這個特點決定了藥品需求量隨價格的波動影響較大――其需求曲線將是相對比較平滑的。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繪出藥品市場的需求曲線與普通商品的需求曲線對比圖,如下圖1:
三、醫藥行業的動態供需平衡
分析醫藥行業的供給曲線,與一般商品市場上的供給曲線基本相同。那么,我們可以推斷出,藥品市場的供需曲線應如下:
從上述醫藥行業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可以看出,由于藥品市場的需求量雖然與價格正相關,但藥品需求曲線有較高的價格敏感性(即彈性大),其曲線相對更加平滑,因此,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也會有交點。但這個交點不同于傳統經濟學上的供需平衡點,因為這個供需平衡點是不穩定的、動態的。原因如下:
我們可以設想,當藥品價格上漲時(從P0上漲到P1),藥品的需求量會大于現有生產量。在當前買方主導的市場下,此時藥品生產企業會迅速擴大生產以滿足需求,這樣藥品價格會在一個新的交點動態平衡(表現為供給曲線向右平移,與需求曲線在Q1處相交);
而藥品價格下跌時(從P0下降到P’),會導致藥品需求量大幅度萎縮(從Q0迅速下降到Q'),此時藥品需求量(Q’)大大小于生產量(Q”),藥品出現滯銷(甚至退市)的現象。
因此,藥品市場的供需平衡是不穩定的平衡,價格上漲后可以平衡,下跌后由于需求量萎縮會滯銷。這樣藥品價格只能上漲,不能下跌。這個結論很好地解釋了當前醫藥行業藥價節節攀升,卻居高難下的現狀。
四、從藥品市場需求曲線看醫改政策
藥品市場的需求曲線及供需動態平衡的分析結論告訴我們,當前的醫藥行業不但難以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降低藥價,相反,市場機制只能把藥品價格節節推高。一旦出現政府通過“有形的手”強制降價時,許多藥品就會滯銷,甚至是退市。
因此,醫改的關鍵,是徹底改變當前的需求曲線特性。
形成當前藥品市場需求曲線的關鍵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性需求;二是醫療機構承擔零售終端的職能;三是藥品價格管理的“順加作價”政策。這三個因素的改變都可以改變當前的需求曲線特性。
1.改變藥品性需求的可能性
如果醫藥行業的消費能像普通商品的消費一樣,能由消費者自主選擇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那么醫藥行業的需求曲線就會與普通商品的需求曲線一樣與價格負相關。問題是,醫藥的消費屬于專家型消費,患者對于自己最關心的健康問題缺乏自主選擇的必要專業知識。
所以說,讓患者進行醫藥品的自主消費還難以實行。因此,當前的環境下,徹底改變醫藥行業性需求特性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不過,醫保部門通過按病種制定醫療費用標準的方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需求的彈性空間。
2.改變醫療機構承擔藥品銷售終端的職能
醫院是否應該承擔藥品銷售職能這是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如果醫療機構不承擔藥品銷售職能――即人們常說的“醫藥分開”,即使藥品是仍然是需求,也會改變當前的藥品需求特性。
近幾年各地開展醫藥分開探索試點的經驗表明,要實行真正意義的“醫藥分開”又會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這里面最關鍵的問題又是如何給醫藥分開后的醫療機構進行經濟補償。如果能很好地解決醫療機構的補償問題,那么醫藥分開的想法就能變為現實,藥品需求曲線也能變為與普通商品一樣的與價格負相關了。
3.改變藥品“順加作價”的價格管理政策
“順加作價”的藥品價格政策為我國藥品需求曲線的形態進行了最后的定形。如果改變藥品順加作價政策,藥品消費的利益驅動機制發生變化,也必然會導致醫藥需求曲線改變。下面從需求曲線的角度,就當前幾種典型的藥品價格管理改革方案進行探討:
(1)按價格高低實行“差別差價率”的政策
該政策的核心思路是:按藥品價格的高低,對高價格的藥品實行低差價率(利潤率) ,對低價格的藥品實行高差價率,以鼓勵和引導醫藥需求消費低價藥,抑制高價藥。
如果“差別差價率”制定得非常合理,那么該政策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時醫療機構將更有動力采購和銷售低價藥品,藥品需求曲線調整為與普通商品一樣,在“無形的手”調節下就能與藥品供給曲線形成穩定的市場平衡。
可見,對藥品價格管理實施“差別差價率”控制是一項非常積極有效的措施。這項措施的積極推行,將有利于引導市場優先消費質優價低的藥品,有利于在醫藥行業建立健康的消費機制。不過,這項措施成功的關鍵是需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差別差價率。
另外,這項措施的實施,還可能會引起少數企業為了提高利潤水平,將藥品的大包裝調整為小包裝,以通過更改藥品包裝(或規格)來獲得較高利潤水平的問題。管理部門應在實行“差別差價率”的同時,制定相關配套措施杜絕更改藥品包裝和規格的問題。
(2)藥品進銷“零差價率”的價格管理政策
2009年,衛生部等9部門聯合了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了對基本藥物要實施“零差率”銷售 。這項政策的核心是:醫療機構的藥品銷價應與進價相等,進銷差價率為零。
如果這項政策能取得理想效果,那么醫療機構與藥品銷售的利益也被割裂,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醫藥分開”。此時,醫藥品的需求與藥品價格的敏感性大幅降低――表現為藥品需求曲線比較陡峭,且會一定程度地反映最終消費者的需求特性――相同條件下,更傾向于選擇低價藥。這樣,醫藥品需求曲線將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看出,實行藥品進銷“零差價率”的價格管理政策同樣可以矯正藥品需求曲線的圖形,使得藥品需求與供給形成穩定的市場平衡。
當然,實行藥品進銷“零差價率”,同樣需要解決醫療機構的利益補償問題。另外,還需要防范醫藥市場的暗箱操作,杜絕藥品存在隱性差價率的情況。
五、結論
在我國傳統的藥品消費機制下,我國醫藥品的市場有一個與普通商品不同的需求曲線。這個需求曲線與藥品供給曲線的共同作用,會將醫藥市場產品價格步步推高,而且只能升不能降。如果國家對這些藥品進行強制降價,那么這些降價藥品會出現需求大幅萎縮,最后藥品“一降價就消失”。這最終使得老百姓醫藥負擔日益加重。
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看病貴”的現象,就必須通過一系列措施徹底改變傳統的藥品需求曲線特性。上述分析說明,實行“醫藥分開”、按藥品購進價格的高低實行“差別差價率”,以及實行藥品進銷“零差價率”的價格管理政策都能矯正藥品需求曲線特性,形成藥品需求量與價格負相關的正常需求曲線。因此這些政策都是醫改的積極選擇。當然,這些政策能否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不但取決于這些政策細節本身的制定是否科學合理,還需要許多相關配套措施的保證。總之,我國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陳文玲:對我國醫藥衛生體制基本框架的思考與建議[J].學習與研究,2008,(08):46-50
[2] 王永玲王清理: 醫療機構藥價虛高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藥業,20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