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7:27:05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統計學基本概念和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統計學》是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表現和數量關系的方法論科學。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統計這個認識工具的特點、作用;掌握統計學的各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種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對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研究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更好地掌握《統計學》課程,除課堂教學應有的54課時外,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后總結,重視本課程作業(yè)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實現本課程的既定目標。
二、課程的教學目標及總的教學要求、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及總的要求:
社會經濟統計學是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表現和數量關系的方法論科學。
通過學習本課程,要求學生明確統計這個認識工具的特點、作用;掌握統計學的各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種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在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研究時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為進一步學習各專業(yè)課程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學的重點:
統計學中的基本概念:統計總體、總體單位、標志、變量、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及其相互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
統計調查的意義,統計調查的分類。
統計調查方案的內容,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填報單位和調查表、調查時間等概念。
統計報表制度的意義、作用和內容。
各種專門調查的概念、特點和作用。
統計整理的意義、步驟。
統計分組的概念、作用和形式。
分配數列的概念和種類。
分配數列中的名詞概念,尤其是組中值的計算。
統計表的作用、結構和種類。
統計表的編制原則
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總量指標的分類,尤其是時期指標與時點指標的區(qū)別。
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及其表現形式。
各種相對指標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正確運用相對指標的原則。
平均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注意算術平均數與強度相對指標的區(qū)別。
標志變異指標的意義和作用,各種標志變異指標的計算方法及特點,尤其是標準差的計算方法。
正確應用平均指標的原則。
動態(tài)數列的概念和作用。
動態(tài)數列的種類。
動態(tài)數列的編制原則。
各種動態(tài)水平分析指標和動態(tài)速度分析指標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些指標相互之間的關系,如逐期增長量與累計增長量的關系、發(fā)展速度與增長速度的關系、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與定基發(fā)展速度的關系、發(fā)展速度與平均發(fā)展速度的關系等。
序時平均數與一般平均數的異同點。
平均發(fā)展速度兩種計算方法的側重點。
動態(tài)數列的四種變動形態(tài)。
幾種常用的測定長期趨勢的方法:間隔擴大法、移動平均法,尤其是用最小平方法配合動態(tài)趨勢方程。
季節(jié)變動的測定方法。
指數的概念、作用和種類。
綜合指數的編制原理,數量指標指數、質量指標指數的計算。
平均數指數的編制原理,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的計算。
平均數指數與綜合指數的關系,以及平均數指數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平均指標指數的編制和分析方法。
指數體系的概念和作用。
運用指數體系進行因素分析,以及根據指數體系進行指數間的推算。
抽樣推斷的概念、特點和作用。
抽樣推斷的基本概念。
抽樣推斷的理論依據。
抽樣誤差的概念和抽樣平均誤差的意義,抽樣平均誤差的計算方法。
抽樣極限誤差的意義及計算。
概率度的意義及其與抽樣推斷可靠程度的關系。
區(qū)間估計的方法與步驟。
抽樣方案設計的內容以及抽樣方案設計的原則。
主要的抽樣調查組織形式。
簡單隨機抽樣條件下必要抽樣單位數目的確定。
相關關系的概念和種類,現象之間相互聯系的兩種類型:函數關系、相關關系。
相關關系的特點。
相關關系的測定方法,相關系數的概念、計算方法和性質。
回歸分析的概念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的特點、方法。
相關系數與回歸系數之間的數量關系。
估計標準誤差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相關系數與估計標準誤差之間的數量關系。
國民經濟統計核算的概念及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內容。
國民經濟核算中三大產值指標的核算方法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核算方法。
國民經濟統計核算中的五大平衡表及四大賬戶體系。
教學難點:
統計學中的基本概念。
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的區(qū)別。
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的區(qū)別。
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的分類,相對指標的計算方法。
各種平均指標的應用條件及計算方法。
標志變異指標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各種動態(tài)分析指標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指標之間的關系。
數量指標指數與質量指標指數的區(qū)分和編制。
算術平均數指數與調和平均數指數的區(qū)分和編制。
因素分析法。
抽抽樣誤差、抽樣平均誤差、抽樣極限誤差、概率度的意義。
概率度與概率的關系。
區(qū)間估計。
必要抽樣單位數目的確定。
相關關系的種類。
相關系數的計算方法。
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及其與直線趨勢方程的區(qū)別。
數據統計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學生掌握數據統計的方法,對于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重要作用.教師有效實用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掌握數據統計具有重要影響.
一、通過講解,使學生形成統計的基本概念
教師講解是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教學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缺乏自學能力,理解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對于統計的基本概念缺少基礎的理解,所以教師的講解是學生進入統計部分學習的第一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一個信息化的世界,信息的表達主要是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如天氣預報、體育比賽等,都是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將信息傳遞給群眾.在數學統計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向學生解釋統計的基本概念,包括統計學中的中位數、眾數、平均數等,還要向學生舉例解釋統計學對生活的影響,如可以通過比分等對體育比賽中的勝負做出判定.在統計的基本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寫出大量10以內的數字,如3、2、4、6、8、6、6、4、3、3、9、9、2、0、8、7、7,事先向學生說明統計學中平均數是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數據的個數、眾數是指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一組數據可以有多個眾數,也可以沒有眾數等基本概念,與學生互動,提出問題:上面一系列的數字中平均數是多少?眾數是多少?這樣,在學生了解統計學基本概念的同時,使他們的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統計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能夠促使學生掌握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引導學生探索統計學知識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有意義的.教師可以通過任何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最感興趣的運動是什么引起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舉出一個有關足球比賽的例子,如甲隊、乙隊、丙隊進行循環(huán)足球比賽,比賽情況為甲隊:勝2,負零,平零,進球數為6個,失球數為2個;乙隊:勝1,負1,平零,進球數為4個,失球數為4個;丙隊:勝零,負2,平零,進球數為2個,失球數為6個.提問學生從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其提供的數據的正確性,得出最后的具體正確的比分.統計是建立在數據的基礎之上,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是比較枯燥無聊的.因此,由體育比賽吸引學生的目光,再通過學生對比分的好奇,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從而對統計知識的學習更加有興趣.
(二)科學設置教學內容統計的目的是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面,從中發(fā)現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統計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統計課的教學內容就是按照統計工作過程的每個階段來安排的: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描述、統計推斷、統計分析和數據積累。其中,統計設計和統計數據積累理論性較強,原則上讓學生知道“是什么”、“怎么做”就行了。而對于統計調查、統計整理這兩部分,內容雖然多,但容易理解,可以簡單講解,讓學生多看,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統計描述、統計推斷、分析這幾部分內容,要在學生對統計基本概念準確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系統講解。搜集統計數據的過程又稱為統計調查,就是圍繞統計指標及其體系搜集統計數據,特別是原始數據。主要方法包括直接觀察法、報告法、采訪法、郵寄法和實驗設計調查法。統計整理,即對調查資料進行加工匯總。統計調查所獲得的資料往往是分散的、不系統的原始資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統計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并通過合適的形式把這些整理結果表述出來。具體來說,統計整理是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對統計調查所得到的原始資料進行科學分類、匯總,或對已初步加工的資料進行再加工,使之系統化、條理化,成為能夠反映現象總體特征的綜合資料的工作過程。統計整理主要講方法,包括分組、匯總和編制統計表和繪制統計圖。統計課的主要內容包括:統計描述(綜合指標)、抽樣推斷、統計指數、時間數列(動態(tài)分析)和相關與回歸分析。這也是重點和難點。
(三)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統計各章節(jié)內容的安排是有邏輯性的,前面內容往往是后面內容的基礎。學習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跳越某一章節(jié)而直接進入后面的章節(jié)。總論部分是對統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概括描述,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統計學的基本框架體系,把握統計學的涵義、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統計活動的過程,尤其要準確理解統計學的基本范疇(基本概念)。統計學基本范疇包括:總體、總體單位、標志、統計指標以及延伸出的小概念。如果把統計課的學習比喻為蓋高樓大廈,那么這些基本范疇就是地基或基石。深刻理解領會這些基本概念的含義,準確把握基本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并能正確運用,就為這座高樓大廈夯實了地基、穩(wěn)固了基石。教師講解這些概念時,可結合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講解,課下布置練習進行鞏固。
二、統計課重點、難點內容解析
(一)統計學的基本概念最基本的概念包括:總體、總體單位、標志、統計指標。如上所述,這是學好統計課的基礎。例如,“總體”這個概念。毫不夸張地說,統計所有章節(jié)的內容都是圍繞“總體”展開的。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大量的客觀現象,特別是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包括數量特征、數量關系和數量界限,目的是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性。而社會經濟現象包羅萬象,種類繁雜,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等領域的各種現象。統計研究時需要分門別類,把他們界定為一個個客觀存在的、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許多個別現象或事物組成的集合體,即統計總體。個別現象或事物就是總體單位。總體具有大量性、同質性、差異性三大特征。大量性即總體是由許多單位組成的,一個或少數單位不能形成總體,因為統計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大量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性,所以,統計研究的對象必須包括足夠多的個體。同質性即構成總體的各單位必須具有某種共同性質,這是形成總體的客觀依據,也是我們確定總體范圍的標準。差異性即總體的各單位除了某些方面的共同性外,在其他方面必須有差異,這些差異是統計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如果學生不理解“總體”這個概念,就不能在特定的統計研究目的下,準確地界定總體的范圍,描述總體的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就無從理解和計算,更談不上利用這些指標進行統計推斷和統計分析。
統計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是常用和實用的工具,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會計專業(yè)來說,統計學基礎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不過學生在中小學數學課程中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而統計的教學比較容易枯燥無味,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學以致用,在工作中使用統計工具,是統計教學的焦點問題。
一、強化統計的作用,通過實踐激發(fā)學習興趣
統計學作為一種工具,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一些學生曾作為被調查對象,填寫過各種市場調查問卷,在教學中安排學生分組收集到洗發(fā)水、手機等類產品的調查表,使他們認識到統計學在各行業(yè)的適用性,增強對統計學習的感性認識。
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啟發(fā)式教學,逐漸改變按部就班地講解調查結果的方法,著重增加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把學生分小組來設計調查項目:如人口抽樣調查表、動漫類型調查表等。全班同學參與調查表的填寫,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數據收集、數據整理和數據描述的過程,并在課堂上分小組講解自己的調查結果,這種實踐操作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其掌握操作的方法。但對于中職的學生,在此基礎上要更進一步,根據調查結果作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在模擬中教導學生明白統計過程不是為統計而統計,而是為了分析和解決問題而統計。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堂講授法是應用最多、內容講授系統且可控的教學方法,但學生學習被動,學得快,忘得也快。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條件,也是鍛煉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好機會。
在講課之前,有目的地布置預習題,閱讀有關章節(jié)后回答,以《統計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一節(jié)為例:
1.什么是總體?什么是總體單位?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2.什么是指標?什么是標志?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如何?
3.什么是變異?什么是變量?什么是變量值?三者之間關系如何?
這三題抓住了統計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也是這一節(jié)中的難點和關鍵。讓學生既要了解這幾個基本概念,又要弄清這幾個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
課堂教學時教師對要求自學的內容進行提問和指導。提問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針對學生的回答,指導學生對要求掌握的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完整的概念。最后對全課要進行總結,安排相關的技能訓練,布置課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三、引進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調查取得大量分散的原始資料,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加工、整理,此時計算機成為極好的工具。在統計調查數據時,EXCEL表格中的計算功能快捷而準確,通過一個調查項目的實踐操作,學生可熟練運用SUM、AVERAGE、MAX等功能,通過設置使用方差和標準差函數,使學生學會誤差函數的設置,輸入數據即可得到統計結果。學生將計算出的統計結果利用計算機設計成為統計表或統計圖,非常形象直觀,從而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四、創(chuàng)造意境,啟發(fā)想象
思維是離不開具體感性材料的,形象的直觀材料在思維中起主導作用。在教學中結合畫圖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意境,啟發(fā)想象。在講概率分布之一——正態(tài)分布時,通過頻數直方圖作出正態(tài)分布曲線,引導同學直觀地得出正態(tài)曲線象鐘的形狀,所以也叫鐘型曲線,然后根據圖形啟發(fā)同學們歸納出正態(tài)曲線的性質。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目標之一,其中既要有教師積極引導和嚴密的組織教學,又要有學生獨立自主、積極主動的學習,只有教與學這兩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對于中職學校,加強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是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既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又注重技能操作的訓練,爭取培養(yǎng)出社會適用的人才。
1.1.1理論性和系統性
《醫(yī)學統計學》是將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醫(yī)學科研的一門應用性學科,貫穿醫(yī)學科研工作的全過程,對培養(yǎng)醫(yī)學生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醫(yī)學統計學》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因此,要“真正”掌握統計方法,應該在先掌握數理統計學原理后,再繼續(xù)學習《醫(yī)學統計學》。這樣,在學習時間上至少需要200個學時才行!但這在醫(yī)學院校是絕對行不通的。目前,應該讓醫(yī)學生對統計學理論掌握到何種程度?一直是一個熱點的爭議問題]。
1.1.2抽象性
《醫(yī)學統計學》雖然是一門應用型學科,但其思考方式仍然屬于抽象性的。而醫(yī)學生普遍受到醫(yī)學課程形象思維的訓練,對《醫(yī)學統計學》中的抽象概念和邏輯推理較難接受,導致學生在學習《醫(yī)學統計學》課程時不去主動思考,不善于總結,而只是機械記憶。因此,經常聽到學生抱怨《醫(yī)學統計學》內容抽象枯燥、公式多、計算繁雜,記公式、背概念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難以真正掌握這門學科[2]。
1.2提高所謂主觀問題主要是由于醫(yī)學生自身專業(yè)特點和學習態(tài)度以及老師對教學認識不同出現的問題
1.2.1學生的重視態(tài)度問題
一方面,由于醫(yī)學生認為畢業(yè)后主要工作是臨床醫(yī)生,認為怎樣看病、看好病才是真本事。另外,由于統計課程的內容不能直接看到其應用價值,因此,在學習階段普遍重視臨床知識和醫(yī)學技能的學習,認為《醫(yī)學統計學》在他們今后實際工作中沒有什么用處,故不重視此門課程的學習。作行一次調查中發(fā)現2/3的學生對《醫(y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沒有體會,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缺乏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背景知識,對《醫(yī)學統計學》中的概念不能正確理解,特別是難以把握概念間的聯系及區(qū)別,多靠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學生一般期望像其他醫(yī)學課程一樣,在考試前幾天進行突擊,以通過考試。但往往由于統計學的系統性,不可能征短時間內達到效果,所以,學生普遍形成統¨學課程難學的印象,產生應付了事的態(tài)度。
1.2.2科研思維問題
現在,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醫(yī)學統計學》的知識貫穿于醫(yī)學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從研究的開始就必須有統計方面的考慮。如實驗設計是整個科研過程的關鍵步驟,不合理的實驗設計必將導致不可信的結論。這些設計中如何對照、隨機化、樣本量估計、指標確定、療效標準、后期數據處理方法等,均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而現在常見的實驗設計錯誤主要有隨機化觀念淡漠、缺乏適當的對照組、實驗計劃不完善、用單因素設計取代多因素設計等,甚至有些研究生對統計學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認識模糊,僅在實驗數據出來后才開始考慮統計學問題口]。
1.2.3靈活應用問題
雖然學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過統計學,但當他們開始做科研設計時,仍然不會選用恰當的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在統計咨詢的過程中,作者發(fā)現這其中有很多統計學方法都是他們已學過的,但當這些方法以一種新面孔出現時,他們就不會應用了。另外,不能根據數據類型選擇恰當的統計學分析方法。無論實驗設計是幾組數據,一概用t檢驗來解決,明明是配對資料,卻用兩組資料t檢驗來解決。此外,在運用各種統計學分析方法時,忽略其前提條件,對資料的正態(tài)性及方差齊性未做考證,直接套用公式,常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1.2.4教師的認識問題
近幾年,針對《醫(yī)學統計學》教學效果不理想問題,許多教學工作者進行了探索研究。目前,主要的改進措施包括: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模式的調整、考試模式的調整、軟件教學和實習課的調整等]。但是,由于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和老師的認識程度不同,很難達成統一意見。
2對教學問題的一些新的思考
2.1對教學目標的思考
目前《醫(yī)學統計學》教學的目標為掌握所講授的基本內容,包括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能應用基本的統計學分析處理軟件進行數據的計算和分析;能閱讀專業(yè)文獻的統計學方法,能進行基本的科學研究統計設計。醫(yī)學生對《醫(yī)學統計學》掌握和應用到何種程度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作者認為醫(yī)學統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醫(yī)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屬于生命科學“形態(tài)性”,而不是數理認知邏輯“抽象性”。因此,要讓醫(yī)學生或臨床醫(yī)生全面、透徹地掌握統計學是很難的,也是不太現實的。作者認為,醫(yī)學生或臨床研究者只能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概念和方法。所謂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概念,即要求掌握統計學的作用、思考問題的基本方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所謂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方法,即要求掌握有哪些基本的統計學方法,這些方法應用的前提條件,這些方法應用結果如何解釋?總之,當醫(yī)學生或臨床醫(yī)生在進行科研時,應該清楚必須考慮哪些統計學問題,應該使用何種統計學方法。而當他們遇到具體的細節(jié)問題時,可以查閱有關書籍或文獻,或者咨詢有關統計學專家。因此,作者認為學習《醫(yī)學統計學》的要求是:具備查閱有關書籍或文獻的能力和與統計學家交流和對話的基礎。
2.2引導學習態(tài)度的思考
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人們常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而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樹立良好的《醫(yī)學統計學》學習態(tài)度?講好“第一堂課”是關鍵!突出《醫(yī)學統計學》在他們今后實際工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通過大量的科研實例來例證《醫(yī)學統計學》在科研設計、資料收集、數據分析、論文撰寫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邀請統計學和臨床專家,以講座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當然,引進實例教學、PBL教學、統計實習等手段,也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l_1]。
2.3對教學內容的思考
傳統的教學內容包括3方面:(1)基本概念和方法;(2)公式的來源、推導和詳細的手工計算步驟;(3)統計結果的解釋與分析[2]。雖然公式的推導有利于對統計基本概念的理解,手工計算能夠使學生對公式的印象加深,但對醫(yī)學生來講,冗長的公式推導已很難理解,更談不上對它的記憶了。因此,學生即使在學習了較多的統計學課程后,仍然不理解基本的統計學概念,不會自如地運用統計學公式。作者認為,在《醫(yī)學統計學》教學中首先應該將基本概念講清楚,對于一些簡單的統計分析可以獨立完成;對于復雜的方法,如對于樣本量大小的計算,臨床醫(yī)生只要知道為什么要算樣本量,至于怎么算就可以交給統計學家來解決。
2.4統計學家參與的思考
醫(yī)學統計學是醫(yī)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通過學習醫(yī)學統計學知識,醫(yī)學生學會從統計學角度思考醫(yī)學問題,并能結合專業(yè)做出嚴謹的醫(yī)學科研設計,正確收集和分析資料,對事物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做出正確、科學的理解。故此,醫(yī)學統計學既是現代醫(yī)學科研的一門基礎方法學科,又是醫(yī)學生的主干課程。醫(yī)學統計學在所有醫(yī)學領域研究中所起的方法學作用不容忽視,也是別的學科所無法替代的。
但在教學過程中,要熟悉大量醫(yī)學統計學的概念、公式和運算。同時與其他醫(yī)學課程相比,醫(yī)學統計學具有理論深奧、概念抽象,數據枯燥的特點,長期以來一直是醫(yī)學統計學教學的難點,由于醫(yī)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理解不深或學習后很快遺忘。因此,許多學生對學習統計學產生畏懼心理。如何引導學生學好醫(yī)學統計學,掌握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學生掌握統計推理技能,使枯燥難學的統計學知識變得簡單有趣,是每位醫(yī)學統計學教師的任務和目標。特別是在不同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如傳統的計算器教學和現行的計算機軟件教學,對于醫(yī)學統計學教學效果有何影響,尚未見到相關文獻報道,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考試是衡量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范圍的手段之一,通過考試分析也能檢驗教師在教學上的質量和存在的問題,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實驗教學模式下醫(yī)學統計學學習情況,筆者對某醫(yī)學院兩個年級醫(yī)學生醫(y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進行歸納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某醫(yī)學院2005級和2006級醫(yī)學生醫(y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其中2005級學生實驗課用計算機統計軟件模式教學,2006級實驗課用計算器模式教學。共6個班級合計297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177人,兩個年級學生性別構成無差異。醫(yī)學統計學試卷主要題型有名詞解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和問答題5種類型,分值分別為15分、20分、10分、30分、25分。全卷滿分 100分。
1.2 方法 用Excel輸入數據,包括每名學生的編號、班級、得分等內容,然后用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考試結果和總體得分情況 本次考試共有297人參加,其中2005級141人,2006級156人,沒有缺考和作弊現象發(fā)生,得分均為有效成績。其中最高分94.5分,最低分50分,平均分為76.51分,標準差為9.24。不及格11人,其中05級不及格9人,06級不及格僅2人,不及格率為3.7%。6個班級中有4個班的考試成績平均分超過75分(表1)。
2.2 不同年級和班級醫(yī)學生醫(y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比較分析 2005級和2006級兩個不同年級醫(yī)學生醫(y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經t檢驗分析后結果顯示,06級同學成績要優(yōu)于05級同學,成績比較分析有統計學意義。6個班級醫(y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經q檢驗分析后結果顯示,06麻1班的醫(yī)學統計學成績要優(yōu)于除06麻3班的其它4個班級,成績比較分析有顯著統計學意義。06麻3班的醫(yī)學統計學成績也較05麻1、麻3班高,06麻2僅比05麻3班高。05麻3班的醫(yī)學統計學成績比較不理想,低于其他5個班級的成績。其它班級學生間成績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表2、表3)。
2.3 不同班級醫(yī)學生醫(y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按分數段比較及優(yōu)良率情況 不同班級醫(yī)學生醫(y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按分數段來看,整體成績基本呈現正態(tài)分布,70~80分數段的學生最多,為119人,占總數的40.07%,60~70分數段和80~90分數段的學生數也比較多,其它分數段成績學生數較少。從優(yōu)良率情況看,把80分以上的學生成績列入優(yōu)良,總體優(yōu)良率為38.05%,其中06麻醉1班優(yōu)良率最高,為63.46%。05麻醉3班優(yōu)良率最低,為18.42%。其它班級學生優(yōu)良率在24%至42%之間(見表4)。
3 討論
當前,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醫(yī)學統計軟件的廣泛應用,傳統醫(yī)學統計學教學實驗模式發(fā)生巨大改變,統計軟件實驗教學已得到廣泛認可。這對于那些熟悉醫(yī)學統計學基本原理和統計方法的醫(yī)學生如魚得水,使用極其方便。但對于那些對于醫(yī)學統計學基本概念、基本知識不清,又不能正確選擇統計方法的學生則是感到沒有頭緒,不知從何下手。所以說盡管醫(yī)學統計學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從做大量的復雜的計算擺脫出來,但對于醫(yī)學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和知識仍要講深講透,特別是對于各種統計方法的使用條件、使用方法以及統計結果的解釋更是學習的重點。
從本次不同實驗教學模式下醫(yī)學生醫(y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比較分析中可以看出,盡管理論和實驗老師均為同一人,且2005級同學屬于高年級,學習和理解能力應該相對高于2006級同學,但在相同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學時下,僅僅由于實驗教學模式的不同,2005級同學考試成績就明顯低于2006級同學,這種現象一方面進一步驗證了醫(y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顯示了計算器實驗教學模式的的獨特效果。
盡管計算機統計軟件教學具有很多優(yōu)勢,如在實際操作中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專業(yè)知識,避免大量的耗時耗力的純粹手工計算,把主要精力和時間用于分析,有利于把理論教學落到實處,使抽象的方法、公式變得十分具體,在實際操作中也能拉近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的距離。但是另一方面,計算機軟件教學過程中,也客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由于過分重視統計軟件的便捷和省力,忽視對于基本概念和理論的教育,學生對于醫(yī)學統計學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步驟掌握不清,囫圇吞棗。如課堂上帶教老師不好充分地組織課堂討論,同時部分學生也沒有積極地思考和討論,在實驗課中學生因各種原因沒有很好地學習統計軟件,很多學生對著操作步驟完成統計過程后寫上結果就算結束了,實驗報告完成質量不高。
醫(yī)學統計學的計算機統計軟件教學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前統計學實驗教學的主流和發(fā)展方向,本次研究無意否定計算機統計軟件教學的重要意義,一味回歸到傳統計算器實驗教學模式,只是想進一步強調在積極推行計算機統計軟件教學的同時,不要忘記強調醫(yī)學統計學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講授和掌握。揚長避短,既發(fā)揮計算機統計軟件教學直觀和便捷的特點,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解;又有利于調動醫(y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被動的灌輸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從而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主動運用所學統計分析方法來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以培養(yǎng)科研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當前無論是疾病還是健康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都在發(fā)生快速而深刻的變革,醫(yī)學各學科飛速發(fā)展,但醫(yī)學統計學作為一門重要基礎和方法學科的地位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得到醫(yī)學界的推崇和廣泛認可,這也促進筆者要更好的加強醫(yī)學統計學教學工作,通過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認真總結,積極創(chuàng)新,改正不足,以更好的提高醫(yī)學統計學教育教學水平,培養(yǎng)具有扎實醫(yī)學統計學乃至公共衛(wèi)生基礎的復合型醫(y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在教學中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使深奧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易學,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解決醫(yī)學統計教學形式單一,方法呆板的問題,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習過程中解脫出來,我們學習和采用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把“案例教學法”引入醫(yī)學統計學的教學中,通過一個個的醫(yī)藥實際應用案例,引入醫(yī)學統計學的教學要求,在解決案例問題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掌握統計方法,使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和動態(tài)的實際應用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實現了溝通。例如在“醫(yī)學統計中的基本概念”一章教學中,由于學生剛剛接觸這門課程,對醫(yī)學知識掌握不多,我們就采用了既是學生比較了解而專業(yè)性又不是太強的案例“醫(yī)患關系對重癥病人死亡率的影響”,根據問卷調查對收住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病人分為“醫(yī)患關系良好組”與“醫(yī)患關系緊張組”,比較兩組間的住院死亡率。結果“醫(yī)患關系良好組”25例,住院間死亡3例,死亡率13.6%,“醫(yī)患關系緊張組”23例,住院間死亡9例,死亡率39.1%,兩組間差別有顯著意義。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可得出初步結論:醫(yī)患關系緊張亦可增高重癥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其原因可能與醫(yī)師害怕被病人告而治療方案趨向保守有關。通過此案例的教學,即使學生了解了醫(yī)學統計工作的內容和基本概念,也對醫(yī)學生的醫(yī)德以及人際關系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實踐,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醫(yī)學統計學的實用價值,能比較順利完成從統計學概念和方法到實際應用的過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實現融會貫通,強化了學生閱讀、理解和運用統計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統計資料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了學生學習醫(yī)學統計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實現從知識向能力、素質的轉變。
2在教學中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2.1傳統的醫(yī)學統計學教學,側重公式推導,推薦簡化公式,學生覺得枯燥、難懂,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把重點轉移到強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上來。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了“以板書為主”的傳統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利用軟件和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盡量把抽象的概念,難理解的公式直觀化,使之便于理解。讓枯燥難懂的抽象問題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增加了課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2.2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對統計學方法的選擇和對統計學結果的分析。醫(yī)用統計學中任何章節(jié)都有數學公式和數學計算,公式的描述和計算的過程占有相當的篇幅,內容龐大、繁雜,計算起來十分困難。特別是所有的例子都是以手工計算為背景而編寫的,數據的組織、公式的演算詳細具體,大部分高職學生學習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工具,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計算器和統計學軟件,簡化運算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1]。
2.2.1掌握使用計算器解決簡單的統計學問題功能比較全面的計算器具有普通運算和統計運算兩方面功能,學生對于用計算器一般運算和函數運算的功能比較熟悉,但對其統計功能知道的不多,為此,在教學中專門安排了使用計算器統計功能的教學,使得同學們學會利用計算器的統計功能,能比較輕松的完成復雜的計算,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去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統計結果以得到正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yè)和考試時學生都可以用計算器完成計算工作,計算過程占的時間即少,計算的結果也正確和一致。但是,計算器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計算工具,對于像方差分析、正態(tài)性檢驗、秩和檢驗和線性回歸等方法來說,計算器難以勝任。如果需要對同樣的一組數據,用不同的統計學方法進行處理,對結果進行比較,靠計算器就十分困難了。
2.2.2在計算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統計軟件的使用教學十分重要,這種教學方法順應了醫(yī)學科技發(fā)展形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醫(yī)學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學習使用統計軟件包已成為統計學計算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渠道。我們使用的是在windows環(huán)境下運行的世界上通用的統計軟件包SPSS,SPSS基本涵蓋了現用統計學教科書中的內容,并且使用簡便,也迎合了大部分學生電腦操作比較熟練的特點,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比較高。況且對于常用的統計學方法,該軟件都可以處理,其中,我們選用的重點是t檢驗、方差分析、非參數檢驗、秩和檢驗和線性回歸與等內容[2]。凡教科書練習題中涉及的上述內容均可由軟件完成,學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數據輸入軟件,如何分析軟件所顯示的結果即可。
一、開展實驗教學,課堂學習與上機學習統計軟件相結合
學有所用,這是學生學習的目標和動力。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卻由于教學條件所限,導致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非常少,另外,現在計算機網絡已經非常普及,統計學中的計算過程已經不應該再被視作教學的重點,而統計思想和案例應用才應該是教學的重點。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已經離不開統計軟件的處理技術,而且在統計學中使用統計軟件,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變得更為簡單、直接和精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枯燥乏味變得簡單輕松,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經濟系學生自學統計專業(yè)軟件,如SAS、SPSS、Eviews,難度較大,而Excel軟件作為一款常用辦公軟件,它提供的統計分析工具雖然比不上專業(yè)的統計軟件,可由于它簡單易學,更便于學生掌握。此外,很多高校都會在大學一年級為學生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生具備Excel的基本知識,并且熟悉Excel的操作,因此,對于本門課程,我們可以采用Excel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結合統計案例,進行統計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另一方面,如果把Excel軟件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演示,不僅可以簡化分析過程中繁瑣的計算,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他們的統計分析能力,也可增強學生使用常用辦公軟件的能力。這種加以計算機輔助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達到教學目標,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學生對統計實用性的認識。
二、推進考試考查方式的改革,嘗試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
以前,很多高校對于這門課程的考查方式是采用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于基本概念、理論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卻沒有實際應用方面的考核,這很難評價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為了通過考試,學生主要靠死記硬背,對于統計學原理無法深入理解,導致教師很難真正了解學生對統計分析方法應用的掌握水平,達不到考查的目的。
因此,為真正提高學生的統計實際應用能力,我們建議在統計學教學的新模式下,對現有的考試形式和內容進行改革,嘗試將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對于統計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取傳統閉卷考試方式,而對于數據處理等應用性部分的考核,可以采取開卷考試的形式,要求學生對于已給數據,利用計算機的輔助功能,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選用恰當的統計分析方法,用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出相應的結論。這種開卷考核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助于考查學生對統計軟件的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0;R1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5(b)-0144-03
臨床流行病學是臨床醫(yī)學的方法學課程,通過探討疾病的病因、發(fā)生、發(fā)展、診斷、防治和預后的規(guī)律,為臨床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醫(yī)學的許多學科領域[1]。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改變及循證醫(yī)學的臨床應用,臨床流行病學在臨床科研工作中更加顯現其重要性,它是臨床醫(yī)學重要的基礎課程和科學研究必需的方法學科,是臨床醫(yī)學生特別是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必修科目。臨床流行病學因基本概念多、授課時間有限[2],目前教學上仍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現為了適應教學發(fā)展需求,尋找不同層次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本研究對某軍校2008級研究生臨床流行病學病因學大課的授課效果進行了初步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某軍校2008級修臨床流行病學學分的全體研究生進行研究,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66份,完整有效143份,有效率為86.1%;其中,博士研究生126名,男84名,女42名,統招生89名,在職生37名,內科學專業(yè)44名,外科專業(yè)35名,眼、耳鼻喉、中醫(yī)、護理等專業(yè)26名,輔診專業(yè)21名;碩士研究生17名,其中,男10名,女7名,統招生13名,在職生4名,內科學專業(yè)9名,其他專業(yè)8名。
1.2 方法
授課前后采用統一的答卷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姓名、專業(yè)、學號及10道判斷題,錯誤判0分,正確判1分,記錄總分。雙人核查,對比查錯。10個問題分別為:①病例對照研究屬于描述性研究;②RR值又叫暴露比值比,是關聯強度指標之一;③病例對照研究屬回顧性研究,按暴露與否分為兩組;④混雜因素與研究因素和疾病都有關聯;⑤配比因素越多,研究越容易進行;⑥只要OR值>1,就可認為暴露因素與疾病有關聯強度;⑦病例對照研究回憶偏倚不能避免;⑧隊列研究可確定病因;⑨隊列研究論證強度在流行病學研究設計中最高;⑩隊列研究論按暴露與否分為兩組,可計算暴露人年數。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近年來,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和經濟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規(guī)模年年擴大。據統計,2008年研究生招生人數為446 422人,2009年計劃招生人數為510 953人。2010年研究生在校人數為1 538 416人,其中,碩士生1 279 466人,博士生258 950人[3]。研究生是各高校、研究機構和醫(yī)療單位科研的科研力量的主力軍,他們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科研從申報、立項、研究和結題的全過程,是科研項目主要參與者或完成人。因此,在校研究生的科研理念、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將直接影響各科研單位的科研水平,也直接影響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水平。有研究調查了某高校醫(yī)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常見的方法學問題發(fā)現,僅有1.8%的學位論文沒有統計學錯誤[4]。即使已經正式發(fā)表的科研論文也存在著許多科研方法及統計學的錯誤。由此可見,提高研究生臨床流行病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研究生醫(yī)學科研資料收集的質量和應用恰當統計學方法處理科研資料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臨床科研的基本方法,是當前研究生教學改革需要探討的問題之一,對促進我國醫(yī)學科研發(fā)展水平也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醫(y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轉變,傳統的治療模式也將向群體、預防、保健和主動參與的模式轉變。現代社會對醫(yī)學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yī)生不但要具有廣博的醫(y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還要具有較高的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問題,應用恰當的科研方法設計課題,收集臨床資料,然后應用合適的統計學方法處理資料,最終科學地說明臨床醫(yī)學現象和解決提出的醫(yī)學問題。臨床流行病學作為一門新型的臨床醫(yī)學基礎學科和方法學科已為醫(yī)學界所重視,并愈來愈顯示出其在科研和臨床中的重要的作用。學習臨床流行病學使研究生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能用臨床流行病學的方法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對于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臨床研究生開設臨床流行病學課程的總學時為40學時,學時較少,但從2012級研究生開始,學校將該課程設定為研究生(包括碩士和博士)學位必修課,授課對象主要為臨床型和部分科研型研究生,每年約600人。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科研方法學,結合臨床研究生實際工作的特點,筆者從2008級研究生開始對課程內容實行逐步教學評估和改革。由于臨床流行病學學時有限,為了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通過教學前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哪些是學生容易理解的問題,哪些是其較難理解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將重點放在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上,對提高臨床流行病學的教學效果將具有實際的意義。
本調查顯示,博士研究生對第4、5、8題的理解授課前后差異不顯著(P > 0.05)。第4題考查的是“混雜”的概念,說明在授課后學員對該概念理解仍有待加強。第5題考查的是“配比”的作用和實施方法,是對“混雜因素”的消除方法,仍是對“混雜”這個概念不清造成錯誤,該部分應加強。第8題錯誤原因可能是由于學員對病因學研究的作用理解不夠全面。在今后研究生的授課中,需對這幾個概念進一步加以闡述。筆者提一些設想:首先可提出一些問題,如什么是“混雜”、“病因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采取以問題引導的教學模式――PBL[5],讓學生自己在書中找答案并展開討論,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6]等均可以借鑒,進一步調動學生自學和參與的積極性,可能更容易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7-8]。
碩士生第5、7、10題授課前后正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且第6、8題授課后正確率較授課前下降。第5題博士、碩士錯誤率均較高,說明“混雜”這個概念較難理解,碩士雖對考查其基本概念的題目完成得較好,但對其概念的延展和引申仍有待加強。第7題錯誤說明其對“回憶偏倚”概念不清。第10題說明碩士研究生對隊列研究的分組方法及暴露人年數的概念還沒有完全理解。第6題錯誤說明碩士研究生對OR值的理解仍有待加強。第9題碩士學員回答的正確率較授課前下降,一方面可能與例數較少有關,一方面也說明病因學研究方法今后應加強授課。
本調查發(fā)現,博士授課效果較好,碩士授課后存在問題相對較多。說明博士在經歷了碩士的學習階段后,對科研的方法和過程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而碩士缺乏科研鍛煉。對此,可以嘗試運用病案舉例[9-10]的教學方法,例如對霍亂的研究、吸煙與肺癌、人狀瘤病毒與宮頸癌的關系等,引導學生應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去探索病因,了解各相關因素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這樣可能會縮短理論內容與臨床實踐的差距,讓原本枯燥的流行病學規(guī)律變得生動起來,形成以科研訓練為經、以教學內容為緯的兼容性教學形態(tài)及情境[11],更好地鍛煉學生對臨床課題進行科研設計、測量和評價的能力。
綜上所述,研究生教學應針對碩士、博士對臨床流行病學不同的理解程度,制定有層次的培養(yǎng)方式[9]。對已經掌握了一定流行病學基礎的博士生,授課重點放在其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科研中用到的實際方法進行講解。對碩士生,授課重點放在基本概念的講述,可以嘗試讓學生選取不同的科研題目進行實驗設計[12],使其對科研整體思路和過程有所了解,形成完整、清晰的科研體系。突出因材施教[13-14]開展更深層次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將成為今后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黃悅勤.臨床流行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
[2] 郭立燕.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流行病學教學體會[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8, 7(2):144-14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8-2010年教育統計數據報告[EB/OL].http:///publicfiles.
[4] 邢曉輝,耿景海,何美蓉.醫(yī)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統計學方法應用狀況的調查分析[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17(3):486-488.
[4] 胡慶芳,程可拉.美國項目研究模式的學習概論[J].外國教育研究,2003,30(8):18-21.
[5] 王月丹,張燕,徐蘭.中美兩校教師對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中八個問題不同解決方法的比較與思考[J].中華醫(yī)學教育,2007,27(5):97-99.
[6] 崔貫勛.基于任務驅動的實踐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6(27):164-166.
[7] 彭志行,馬紅霞,趙楊,等.隨機過程模型在預防醫(yī)學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35):120-124.
[8] 郭燕萍.案例教學中的信息素質過程性評價應用實踐[J].情報雜志,2011,6(30):249-250.
[9] 施學忠,楊永利,李琳琳,等.“基于問題和學生參與教學模式”在醫(y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統計,2009,26(5):533-534.
[10] 練玉銀,王家驥,雷毅雄.網絡式PBL教學方式在全科醫(yī)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3):135-136.
[11] 余小瀅.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與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 5(27):554-555.
[12] 鐘秋安,余紅平,張志勇.流行病學的設計性實驗教學實踐[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9(25):257-258.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4-0290-005
醫(yī)學統計學是以數理統計和概率論為基礎,以醫(yī)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醫(yī)藥衛(wèi)生領域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門應用型科學。該門課程概念抽象、內容邏輯性強,被許多學生認為是最難學習的課程之一。對于醫(yī)學統計學教師來說,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統計思維,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為此,我們對醫(yī)學統計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現將教學情況總結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將我院2014級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4個班級隨機分成實驗組2個班級和對照組2個班級,實驗組85人,對照組102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性別、生源、錄取分數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授課教師、教材選取、教學內容、課時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1.教學方法及內容選取:對照組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即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后練習教材上的習題;實驗組采用“分組討論-課堂點評-效果鞏固及檢查”新的教學方法,但有些內容是離不開教師的課堂講授的,如基本概念等,結合課程內容特點及學生的能力,我們選取了四個章節(jié)實施新的教學方法,這四個章節(jié)包括定量數據的統計描述、醫(yī)學參考值范圍估算、統計表和統計圖以及x2檢驗。
2.分組:對照組102名學生不分組,實驗組85名學生按分成10組,每組有8~9名學生,每組由教師選出2名負責人。
3.實施過程:在對照組學生每次上完課后告知下次上課的內容,要求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實驗組學生在提前1周左右告訴每組的2名負責人課堂討論的內容,由負責人和組員分工準備,通過教材研讀和文獻查閱等制作PPT或掛圖,上課時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講解,其他成員參與討論,教師做適當的引導,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
4.效果評價:課程結束后采用卷面考核和滿意度調研來評價教學效果。由于教學方法不同,所以兩組學生考核的題型不同,對照組學生考核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和計算題,實驗組學生考核題型包括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和原始資料的統計學處理(計算題),實驗組學生題型的靈活性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滿意度調研的問卷自行設計,兩組學生所用的問卷相同,問卷包括四部分內容,即教學方法、教學適應性、教學效果、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課程結束后由授課教師統一發(fā)放填寫,當場回收。
(三)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3.0雙人雙份錄入數據并核對檢查,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分析,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二、結果
(一)教學效果評價
1.總成績評價:兩組學生采用不同試卷進行考核,滿分均為100分。對照組學生最低得分28分,最高得分93分,平均得分66.35±15.13;實驗組學生最低得分36分,最高得分94分,平均得分71.07±12.69。兩組學生總成績有統計學差異(p
2.正確率評價:兩組學生相同題型的正確率得分見表2,計算題和單項選擇題實驗組學生正確率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二)滿意度評價
實驗組共發(fā)放問卷85份,回收85份,有效率100%;對照組共發(fā)放問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率96.08%。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綜合素質提高三方面實驗組學生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
三、討論
其一,通過本次調研發(fā)現,實驗組學生卷面總得分高于對照組學生,有統計學差異(p
其二,滿意度調研方面發(fā)現除了教學方法的適應性兩組學生無統計學差異外,其余方面均是新的教學方法優(yōu)于傳統教學方法,且有統計學差異(p
其三,通過訪談發(fā)現,學生以往學習中接觸到的都是傳統教學方法,這次突然面臨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課后需花大量的時間查閱文獻及制作ppt,這導致他們研讀教材的時間相對不夠,對教材上的基本概念一知半解,最終在卷面考核中判斷題的正確率非常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進一步找到兩者的平衡點,既要重視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要重視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其四,“學生分組討論-課堂點評-效果鞏固及檢查”并不適合理論性強的章節(jié),所選的教學內容應該在前期的教學中作了必要的鋪墊,學生已具備自主分析問題時所必須的理論基礎,在前期已經系統講解了概率分布原理等。
其五,“學生分組討論-課堂點評-效果鞏固及檢查”教學法的核心是自我學習,教師不再處于中心位置,而是對學生的學習起引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在關鍵點內教師進行提示和引導,及時做好點評、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