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概論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6 17:27: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海綿城市建設概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海綿城市建設概論

篇(1)

關鍵詞:海綿城市;市政供水;意義;影響

Key words: sponge city;municipal water supply;meaning;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TV6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2-0033-02

0 引言

當前,隨著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各方工程開始注重τ晁的利用與排放,因此海綿城市建設的新思路應運而生,它將城市雨水利用與市政供水工程建設有效地關聯起來。海綿城市建設的思路是利用“吸、滲、滯、蓄、凈、排、用”等多種技術構建低影響開發的雨洪管理體系,通過有效地利用和排放雨水,進而實現預防城市內澇、利用雨水資源、美化城市等效果。總地來說,海綿城市的建設除了能滿足城市的用水需要,還能使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得到緩解,市政供水壓力也會隨之減小,有利于現代化城市的持續發展。

1 關于海綿城市的建設背景

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城市出現了水體污染、水資源短缺、洪澇以及生態系統退化等多種問題。城市的快速發展和自然環境的變化都使得我國很多城市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市政供水壓力也就越來越大。有學者做了1997年到2050年我國城市化率、城市總人口、城市需水總量和城市雨水總量的數據對比,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變化,城市化率、城市總人口、城市需水總量和城市雨水總量都呈上升的趨勢,雨水的可利用量也在持續上升。除湖泊、江河的水資源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作為城市第二水源,城市生態雨水系統的構造,不僅能減輕城市的供水壓力,還能使水體黑臭等問題得到緩解,同時在多雨季節有效地減輕了城市內澇,有利于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修復。

為了使城市化進程帶來的一連串負面效應得到解決,從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發達國家就針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例如澳大利亞的水敏感城市設計(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WSUD依據有關城市水循環系統的概念,對污水處理、水資源的再循環利用以及城市供水等進行了一個整體的綜合管理(圖1),推動了城市建造與規劃的改變,使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首次對水資源缺乏,洪澇災害,水體污染等問題,提出了海綿城市的理念:“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保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這使得海綿城市建設在我國城市建設中新興起來。

2 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城市理念是通過提高對城市建設方式和規劃設計的管理,使植被、水系和建筑等都能對雨水有著吸納、蓄滲和緩釋的作用,讓雨水不產生徑流,城市的發展能夠自然滲透、自然積存和自然凈化。海綿城市建設運用科學合理的平面和豎向設計對不同設施進行組合,綜合采取 “滲、滯、蓄、凈、用、排”等方式,最大程度上減輕了城市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消極影響。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是一種對環保的、科學的、自然和諧的生態理念的深入滲透,是貫徹落實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針的體現,它不僅能促進城市的可持續開發,還能使城市深入建設。事實證明,在市政供水中倡導海綿城市理念,能夠對各種水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減緩市政供水壓力。

3 海綿城市對市政供水意義

3.1 減輕城市供水的壓力

海綿城市對水資源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凈化的能力,在現代化城市進程中,能使城市建設與城市資源的關系更加和諧。海綿城市的建設來不僅能提高城市水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有效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在城建中,要統籌兼顧雨水的開發、管理和排放系統,對于雨水的滲透、存儲、管理和凈化要進一步加強,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對水資源進行再循環利用,使城市供水的壓力得以緩解。

3.2 緩解市政供水管道網絡壓力

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應該將人工措施與自然措施合理地結合,盡量維護好城市建設之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涵養水源最好的方法是通過最初城市的生態系統來實現。另外,改造傳統的粗放型城市,離不開生態手段,例如多種植植被、修復已經被破壞的水體等。在城市建設中,提高植被覆蓋率,讓雨水能夠自然積存、滲透并凈化,進而滿足了城市生產生活中對水資源的多重需求,緩解了城市管道網絡壓力、提高管道網絡承載力。

4 海綿城市對市政供水措施及注意問題

海綿城市通過“吸、滲、滯、蓄、凈、排、用”七字方針加強了對雨洪的管理,下雨時采用吸水、滲水、蓄水、凈水、排水的方式,適當時可利用雨水,完成了對雨水的排放與利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上七字方針的雨洪管理理念與市政供水規劃設計是緊密聯系的。為了實現傳統市政供水、排水理念的轉型,可以將海綿城市理論與現代城市市政給供水系統規劃設計相結合。根據海綿城市的理念,市政供水不再是單純地滿足雨水徑流排放和城市居民用水、排水的需求,同時也要包含綜合利用雨水、防止內澇、控制徑流污染等工作內容,規劃設計目標從傳統的單一化模式轉變為多元化的模式。為了完成多元化模式的目標,需要適當的轉變市政供水系統規劃設計的標準和手段,從而滿足新時代下市政供水設計規劃需求。所以,應構建“大一統”的規劃設計思路,綜合考慮市政供水系統設計、城市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綠化設計和城市濕地景觀設計之間的有效結合。

根據“大一統”的規劃設計思路,市政供水系統可以采用結構性和非結構性兩種策略。每種策略所對應的措施也不盡相同,結構性策略可以采用建設雨水花園、蓄水池、生物滯留池、植被淺溝、干井、滲透溝、透水鋪裝等措施來實現;而非結構性策略可以采用主要措施為:合理設計道路布局、擴增可透水路面和植被的面積等。

在規劃設計城市供水系統時,應當合理優化配置水資源,實現對城市給排水系統的統一規劃設計。首先需要通過基本的調查預研,估算城市的用水情況。根據當前城市用水量的需求,可以從兩個方面設計規劃。一方面在保證未過度開發的情況下,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水,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雨水資源的合理使用,可以在合適的場地修建蓄水池等基礎設施,下雨時在存儲水資源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排水問題。另外,通過優化城市污水處理機制,完成對水資源的多次循環重復利用,可以極大地提升水資源的使用率。在整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的設計概況,盡量避免與給水系統規劃設計產生沖突,滿足因地制宜的規劃原則。特別在設計規劃給水管道系統時,必須根據當前城市的地質條件、地下建筑布列和障礙物類型等情況合理布置管道,以降低施工難度。

5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海綿城市理念,可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資源,解決了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為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案和設計思路,是現代乃至未來城市發展趨勢之一。因此,在現代城市規劃中,合理建設海綿城市,發揮其優勢,打造一個全新的市政供水系統,將對現代城市建設將產生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章林偉.海綿城市建設概論[J].給水排水,2015(6):177.

篇(2)

沒下到模型公司調研的我,只關心自己教學的語文領域,而這次下企業,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對沙盤制作技術員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有所了解。

首先要具備必要的知識: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概論、城市總體規劃、居住區規劃、城市建設史、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管理與法規、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地理與區域規劃、城市園林綠地及城市工程規劃等。

我們這次到企業是要制作學校的全景沙盤。總設計師接待我們,給我們展示了重慶市工業學校所在的區位圖,講述了學校所處的地理情況。這漂亮的介紹,讓我意識到我們學校所處位置的優勢,對他擁有的豐富知識敬佩不已。

其次要具備豐富的思維能力: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能力。當客戶提出要求后,沙盤制作技術員必須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分析問題、最終提出正確的設計方案。這次我們雖然是制作學校的沙盤全景,但又要讓人能夠從整個沙盤中了解工業校所處的周邊環境。設計師發揮了豐富的思維能力,虛化化龍橋片區,但每一個重要建筑用標志牌標注,清晰每一條道路,細化學校的每一個細節。

第三要有較強的設計技能。在設計中,要能夠把地形圖和具體建筑圖能夠按比例縮放,同時能夠運用具體的物體來合理展示每一個標志物,同時美化沙盤。設計師根據我們的要求,繪制出來的設計圖讓我們非常滿意。

第四要掌握沙盤制作的原材料。設計師給我們介紹了這次我們學校的沙盤制作用到的原材料有:各種厚度的有機玻璃板,各種厚度的PVC板,普通海綿,大孔海綿,背膠紙,各色絨線末,粗魚線,銅絲電線,0.5mm漆包線,涂料,各色油漆,絨面墻紙,三氯甲烷,干花,發膠,小彩燈等。

2 讓我反思了語文教改工作的發展方向

過去我也和很多人一樣,認為學生的基礎差,認為不管我怎樣努力也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對中職語文教育為學校專業培養目標服務的定位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讓我反思過去的教學工作,認識到我們中職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知識型、發展型和技能型人才。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適當的教法去貼近學生,但不能因此降低教學目標而去遷就 他們。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應該要細化、可操作,并融入專業元素,循序漸進,要有重點并可以得到檢驗,切忌為追求面面俱到而最終無一個目標得以實現。在課堂上,要按照工作本位來安排教學互動,同時對教材進行處理,力求在有限的課時量下去完成語文課應該給予學生的東西。

3 轉變觀念,開展課堂教學的改革

這次企業實踐,還讓我意識到語文對每個學生都不是可有可無,我們教師必須引領他們改變觀念,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篇(3)

George Santayana將現代美學流派分為三種,感覺美學(Sensory Aesthetics)、形式美學(Formal Aesthetics)、象征美學(Symbolic Aesthetics)。感覺美學側重人的內省分析(李道增, 1999:163);形式美學建立在符號論的語構模式,即美是由產生美的形式的必然結果;象征美學來自對環境所表達的含義引起人們的愉快聯想,對環境符號的自我認同。美學標準的分流使古典藝術走下了神壇,不再奉行一種靜態的、優美的、符合經典構圖的形式。藝術作為客體的規范化,轉向對審美主體的主觀認知過程。美的標準不是一種教條,不只是對具體美好事物的描繪,人類對美感的逐步認識過程,成為現代藝術逐步剝離的審美源泉,成為追求美的每一個藝術片斷,引發了各種門類的藝術表現。就是說藝術從靜態的美學形式變成對美的動態認識過程的重視。就像黑格爾強調生命是一種變化過程,其實質就在這變化過程本身。園林藝術不能只是成為一種被“異化”的目標,不只是要擁有一片按“美的形式”設計的街道花園,一座噴泉。美的園林藝術意義在于營造自然的戶外生活本身,使人感受到美好的形式下蘊藏的自然與人的和諧之美。 

2形式多變的綠地園林設計作品 

城市園林景觀藝術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和文化形態,不可避免地帶有當代藝術多元化的特征,受到其他文化藝術形態的影響。對當代園林多元化的空間表現,基本上可從園林文化、社會秩序、自然生態三個主線出發,設計師憑著對社會現實的觀察,要么遵從,要么扭曲,要么折中,傳統園林的藝術風格與現代藝術全球化的浪潮不斷碰撞出火花。麥克哈格的生態分析理論、彼得·沃克的極簡主義構圖、施瓦茨的波普藝術手法,丹·凱利的規則式網格園林,巴拉干的色彩構成,哈格里夫斯表現非常態自然過程(暴雨、臺風)的張力,是符合20世紀60年代生物多樣性理論催生的文化多元化,導致90年代追求個性張揚的各自表述藝術潮流的。 

園林美學意義的擴展,使評價園林藝術的美不只局限于園林空間的經典構圖。西方文藝復興確立的黃金分割與透視審美標準,到法國古典主義園林時達到了極點,一切都是經典審美規范產生的形式。一直到英國風景式園林的崛起,用自然美逐步取代了人工美。到了現代,自然風景式園林脫胎于風景繪畫的構圖美,又被現代園林藝術視為古典,審美標準被機械的人工美感所代替。園林設計師更是被現代主義的審美信條所激發,窮盡人工的形式,把園林當成一種生產線上下來的產品,有明確的線條、功能,充滿機械僵硬的形式、質感。到了80年代后現代主義風尚流行起來,園林還是表現著較多的人工造型,但是有了許多的不確定空間構圖,怪異的符號和線條扭曲錯織在一起,反映出園林設計師內心深處對人工形式與自然形式審美標準的錯位與掙扎。特別是線形公共開敞空間的園林,多處在廣告、建筑、汽車嘈雜的鬧市當中,很多情況下設計師的心態也會被這些人工物的表現形式所左右,被這些流于表面的審美標準所驅動,將自然當成一種人工形式窮盡變化,拆解組合。 

在這些天才設計師的妙手下,線形公共開敞空間園林有了許多新的面具,市民也就在這些形式多變的園林空間里尋找大自然在膨脹大都市里留下的歡樂、嘆息與希望,暫時拋棄各種時尚的念頭,感受著自然與人之間和諧的根本命題。 

穆拉色(Robert Murase)擅以用各種石材塑造有意義的現代園林景觀,其代表作是波特蘭河濱公園日裔美籍人紀念廣場(見圖1)。在彎曲的園路邊和斜坡上散置一些巨石,象征日裔的移民世界,美國人權法案“總統與國會道歉咨文”與其他祈求和平的日文詩詞刻在其中12塊石頭上。“100株櫻花呈兩排列植于河岸草地上,春天美麗的花朵與粗糙沉重的石頭形成對比,代表今天的美好與歷史的沉重,警示后人不要讓(二戰)歷史重演”(王向榮,2002)。 

哈格里夫斯對地形的塑造不同于那些風景如畫的起伏微地形,他把早年觀察到的龍卷風席卷地面的大自然的巨大張力隱喻在地形設計里,表現自然的動感、力量。在加州燭臺角文化公園里迎著主風向在“風障土丘的中間切開一道缺口(見圖2),順應著風的主導方向,一直伸到水中,形成一個開敞的迎風口……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用心靈去體味自然的場所”(王向榮,2002)。 

當人們迎著風道走向海邊時,臨近風口會感到強勁的風拂面吹來,海面視野逐漸張開,海的感覺越來越明顯。回首望去,走過的狹道像是風的通道,大海是被強風帶過來的。風之門的設計意念要使用的人意會才行,不是形式的構圖,有“禪”境的頓悟(見圖3)。 

將地形塑造與現代藝術思潮緊密結合的高手還有瑪莎·施瓦茨,她將女性特有的細膩和對時尚文化品位與園林設計藝術綜合在一起,通過她深厚的藝術背景,把地形設計變成了波譜到達達主義“時裝”的演出。聯邦法院大樓前廣場隆起的23組水滴形草丘象征著當地一種“drumlin”地形(王向榮,2002),上面種植小松樹。實際廣場底下是停車場,種植池只能高出地面,施瓦茨的設計巧妙地應用象征手法將高出地面的種植土與當地有特征的地形聯系起來,解決了種植功能問題,又達到藝術創作目的,放置在地上粗壯的原木也象征著當地木材工業(見圖4、圖5)。

美國景觀大師哈普林認為在都市環境中按自然體驗來設計,就要將自然抽象,而不是簡單的抄襲。哈普林在高速公路公園用巨大的塊狀混凝土堆成錯層平臺,利用疊水瀑布“創造了一個水流峽谷的印象,將車輛交通的噪聲淹沒在水聲中”(王向榮,2002)。哈普林構筑臺地的材質是人工的,形態卻是自然峽谷的抽象,奔流的疊水、瀑布仍是自然的趣味(見圖6)。 

圖6西雅圖高速公路花園疊水設計 

園林設計師佐佐木葉二在橫濱港灣地區海濱公園的地形設計時(見圖7),用平行弧形起伏的地形重現了海邊波浪層層疊嶂的形態,體現了他一貫堅持“把自然作為作品特色的主基調,……讓人們充分體驗到這個地區特有的自然景觀與文化內涵”(章俊華, 2002)。 

在佛羅里達國家銀行廣場設計中,丹·剴利(Dan·Kiley)接受建筑師的建議,將整個外部場地用45米見方的鋪裝來鋪滿,模仿建筑立面的開窗模數,形成了場地整體的網格空間,網格是城市道路向場地西邊河流的延續。每四條鋪裝石板的交頭是透草的,草地仍然透過鋪裝,感覺上是隔而不絕(見圖8、圖9)。廣場的道路系統是城市道路網絡的延伸,四條貫穿廣場的道路和兩邊的樹形成更大的網格空間。廣場內的水池、花園椅等設施均布置在網格邊上,與植物、鋪裝、草坪塑造極富韻律網格空間,隨意散布的800棵桃金娘樹與不定時噴發的噴泉是廣場上活躍的因素,與網格空間的嚴謹形成對比。夏建統評論道:“佛羅里達國家銀行廣場景觀是最體現丹·剴利‘文脈—結構—韻律—神秘感’的設計過程”(夏建統, 2001)。 

3現代園林景觀職能多元化推動設計市場的細分 

現代城市綠地多元化功能形成了相適應的市場需求細分,改變了以往認為園林就是綠化的單一市場概念。目前城市綠地園林功能首先在城市人文尺度上體現了傳統與現代對話并存,如北京頤和園作為一個傳統風格的皇家園林,仍然起到北京西郊山水公園和旅游景區的功能,對北京的城市環境以及旅游市場有著積極的貢獻。二是城市舊城更新積極打造文化名片,往往是景觀設計先行,改變了街道風貌形象,激發了地段的活力,進一步推動了整個舊街區的城市化發展,如上海新天地項目。三是城市規劃論文綠地系統對在日益惡化的城市生態環境氣候的調節發揮更大的作用,如目前熱炒的海綿城市綠地設計理論,綠地的蓄水不僅補充城市日益降低的地下水位,也避免城市板結化后形成的內澇問題,進一步緩解了城市熱島現象。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面對城市建設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孟兆禎院士認為現階段城市進入“生態環境建設階段”,園林設計師要“以人造自然彌補城市原真自然環境的不足。……為人類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和以人造自然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和景觀”(孟兆禎,2003:77),這是當代中國園林設計師的天職,也是擺在園林市場面前的根本命題。 

城市綠地園林景觀,有著自然的屬性,也有人工的屬性,體現自然的精神,也帶著人文的意旨。但園林的藝術形式不能脫離自然的屬性,人工自然是園林藝術的母體,不能離開自然的先決條件去談藝術。城市綠地園林設計,例如街旁綠地與帶狀公園關系著城市生態廊道、市民日常戶外生活環境的質量,雖然在公共綠地里分量很小,意義卻很重大。特別是這兩種綠地四周多是建筑,更可惜的是豐富的地形條件多被三通一平,給造景的條件最為苛刻,設計師更要以恢復改造自然生態環境為天職,在密集的空間里營造咫尺森林、悠然勝境的景觀效果。 

中國現代城市綠地園林景觀脫胎于傳統園林空間布局、造型手法,帶有現代藝術主觀審美對城市公共開敞空間客體自然的重新塑造,不是自然景觀的簡單再現,更深入到人與自然之間和諧關系的探索,帶有民族園林審美的理想與范式,也帶有設計師的人格靈性,借園林景觀表現“自我”。面對嘈雜、浮躁、奢華的社會,現代城市綠地園林景觀更應表現出都市綠洲應有的寧靜、清新、素雅,讓人們勞頓的心靈有個輕松愜意的去處。緩坡、青石、草坪、流泉、綠樹、鮮花、小徑,傳統的構園要素經過創意的組合,同樣能體現新的園林形式,表達新時代藝術氣息的園林意趣。 

空間造景的手法緊跟時代藝術思潮的發展,走向了市場多元化。當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命題沒有變。在這個前提下,城市綠地園林設計與城市規劃、建筑設計一道,相互借鑒,共同塑造著城市街道綠地和綠道園林景觀,營造著城市日常戶外生活的場所。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藝術風格首先是表現自然美,同時帶有民族地域文化的審美理想,也要表達設計師對自然和城市根本尺度的把握,借園林形式表現自我,以景生情,以情動人,達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具有風格與人格完美結合的多元化魅力。 

4結論 

城市綠地園林是中國城市化進入綠色增長時代的市場熱點,如何在大量急迫的生產任務中發展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吸收國外優秀的理論和范例的經驗,體現場所景觀文化特征和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從業人員有冷靜的心態,不要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勇于創新,因地制宜地設計與創作。中國城市綠地園林景觀將借助市場的推手,以傳統園林藝術為本,以園林景觀塑造城市文化風貌,體現時代精神,切合市場的多元需求,給現代中國城市新型城市化帶來綠色增長的新動力。 

參考文獻: 

[1]李道增環境行為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上一篇: 電商的網絡推廣 下一篇: 水電裝修注意事項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亚洲日本 | 尤物在线观看视频黄负 | 亚洲欧美日韩性爱一区精品 | 一本大道香蕉动漫五月精品 |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