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手術護理診斷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6 17:26: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甲狀腺手術護理診斷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甲狀腺手術護理診斷

篇(1)

結果:外科護理的甲狀腺病癥效果明顯。

結論:系統而全面的護理方案對甲狀腺手術能否成功有很大影響。

關鍵詞:甲狀腺病癥 外科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13-01

甲狀腺病癥已成為外科門診常見病,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1年間外科收治的共140例甲狀腺病癥病人的臨床護理資料。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共收治我院2009—2011年間接受外科治療的甲狀腺病癥病人140例。男性30例,女性105例,男女性別比1∶3.5,年齡16—84歲,平均年齡61歲。

1.2 各甲狀腺病癥構成。140例甲狀腺病癥(均是術后病理診斷)的構成情況為;結節性甲狀腺腫81例(57.86%),甲狀腺腺瘤36例(25.71%),橋本病8例(5.71%),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4例(2.86%),甲狀腺癌10例(6.67%),其他病癥2例(1.56%)。

2 護理分析

2.1 護理診斷與護理問題。①焦慮或懼,,它與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對術前預備、手術治療和預后等缺乏了解有關。②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高代謝狀態有關。③潛在并發癥呼吸困難和窒息、喉返神經損傷、喉上神經損傷、手足抽搐和甲狀腺危象等。

2.2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護理。②飲食護理給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飲食,鼓勵多飲水,以滿足高代謝的需要,禁飲濃茶、咖啡等。③突眼的護理臥床時,頭部墊高,以減輕眼部腫脹;眼瞼閉合不全時,應戴眼罩;睡眠時用抗生素眼膏,以避免角膜干燥,預防感染。④藥物預備是手術前降低基礎代謝率,防止術后甲狀腺危象的重要環節。先給硫氧嘧啶類藥物,待甲亢癥狀基本控制后,改服碘劑1-2周,再行手術。碘劑可抑制蛋白水解酶,減少甲狀腺球蛋白的分解,抑制甲狀腺素的釋放,可減腺體血流量,使腺體充血減少,變小變硬,有利于手術治療。因碘劑不能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一時停服,貯存于腺濾泡內的甲狀腺球蛋白即可分解,大量甲狀腺素釋放入血,使甲亢癥狀加重。因此,凡不預備手術者不給碘劑。常用的碘劑是復方碘化鉀溶液(盧戈氏液),自每日3次,每次3滴開始,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日3次,每次16滴為止。以此劑量維持至手術時機成熟:病人情緒穩定,睡眠好轉,體重增加,脈率穩定在90次/分以下,基礎代謝率低于+20%,腺體縮小變硬。碘劑可刺激粘膜和胃粘膜,應在飯后給藥,可將藥液滴在餅干或面包片上吞服,或用冷開口稀釋后服用。對于上述藥物預備不能耐受或無效者,可單用或碘劑使用普萘洛爾作術前預備。方法是:普萘洛爾20—60mg,每6小時一次,連服4-7日,術前1—2小時再服一次。⑤其他預備包括完成術前檢查,皮膚預備,床頭預備吸引器、無菌手套和氣管切開包等。

2.3 手術后護理。①病人清醒、血壓平穩后,改半臥位,有利于呼吸和痰液咳出,防止肺部并發癥,也有利于切口引流。②術后1-2日,可進流質飲食,但不可過熱,以免頸部血管擴張,加重切口滲血;若有嗆咳,可進半固體食物。③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切口滲血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④術后繼續服用復方碘化鉀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滴,共1周左右,或每日3次,每次16滴,逐日每次減少1滴,至每次3滴為止。

2.4 主要并發癥的護理。在臨床護理中,有58例出現了呼吸困難和窒息。主要原因:①切口內出血。②喉頭水腫。③氣管塌陷。④痰液阻塞。⑤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術后48小時內,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煩躁、紫紺,甚至窒息。護理措施:床頭常規預備氣管切開包、無菌手套和吸引器等,以備急用。觀察呼吸、血壓、脈搏及切口滲血情況,發現呼吸困難和窒息,立即查找原因,對因處理。有20例出現了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或失音。護理措施:給促進神經恢復藥物,針刺、理療等;雙側喉返神經損傷造成嚴重呼吸困難者,應作氣管切開。有37例出現了喉上神經損傷。表現為外支損傷,音調降低;內支損傷,進食時,非凡是飲水時輕易誤咽發生嗆咳。護理措施:協助病人取坐位進半流質飲食,一般經理療后可自行恢復。有41例出現了手足抽搐。表現為輕者面部、口唇、手足針刺感或麻木感;重者面肌、手足陣發性疼痛性痙攣,甚至喉及膈肌痙攣,引起窒息死亡。護理措施:限制高磷食物;輕者口服葡萄糖酸鈣,較重者加服維生素D3、二氫速固醇;抽搐發作時,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有3例甲狀腺危象。主要表現為術后12—36小時內,出現高熱、脈細速(120次/分)、煩躁、譫妄、甚至昏迷,伴有嘔吐、水瀉。護理措施:①降溫:給予物理降溫、退熱藥物、冬眠藥物等。②給氧。③補充大量葡萄糖溶液和維生素B1.④遵醫囑給藥:包括盧戈氏液3-5ml口服,緊急時10%碘化鈉5—10ml加入10%葡萄糖中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200-400ml/d,分次靜點;給利血平1—2mg,肌注;給苯巴比妥鈉100mg或冬眠合劑Ⅱ號半量,肌注,6-8小時一次;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黃制劑。

3 結論

系統而全面的護理方案對甲狀腺手術能否成功有很大影響,應該以患者的病情為基礎,以手術情況以及患者對手術的反應情況為標準,研究建立一套適用于不同患者,不同情況的護理流程,使護理過程規范化。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6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2949-02

在臨床病癥中甲狀腺疾病是比較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可以說是多發病,因為在我科室中遇到的患者數不勝數,近幾年來,由于工作的繁忙,醫院全體人員體檢的次數增多,甲狀腺病這一病理檢查也日益增多。由于甲狀腺疾病的病因復雜,在臨床出現多種病變因素,最常見的是甲狀腺腫瘤,對其分辨為良性和惡性還存在著難度,判斷正確和治療及時是基本的標準。對于2000年-至今經過手術切除的腫瘤進行深一步的分析與討論,確定了298例甲狀腺結節的病理,從而提高今后的判斷和治療水平。

1 臨床資料

對我院2010年7月――2012年5月經過手術切除的298例甲狀腺結節臨床病理資料進行探討和分析,其病理類型以單純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為主(558%),手術誤診率為25%;225%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可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主要為亞臨床甲狀腺功能異常;同時,甲狀腺結節患者TPOAb陽性率為193%,TgAb陽性率為207%。

2 方 法

甲狀腺結節一般都是良性的,治療甲狀腺結節應采取安全有效的中醫治療,青春期的甲狀腺腫大多可自行消退。對缺碘所導致的甲狀腺腫,現在已經很少用碘化物,取而代之的是適量甲狀腺激素制劑,以抑制過多的內源性TSH分泌,補充內生甲狀腺激素的不足,達到緩解甲狀腺增生的目的,適用于各種病因引起的甲狀腺腫,尤其是病理改變處于發生膠性甲狀腺腫以前,可以有顯著效果[2]。服用過多的碘化物可以導致甲狀腺功能的紊亂。能查明致甲狀腺腫物質,并避免之,自然是十分有用的。結節性甲狀腺腫懷疑惡變者。結節性甲狀腺腫繼發有功能亢進者;巨大甲狀腺腫影響生活和工作者;胸骨后甲狀腺腫;壓迫氣管、食管或喉返神經引起臨床癥狀者;一般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結節性甲狀腺腫對于左旋甲狀腺素的反應不如彌漫性甲狀腺腫良好,但是也有一定的抑制其進一步腫大的作用,上述為甲狀腺激素治療法。通過上述幾種治療甲狀腺結節病癥的方法,對患者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3 結 果

298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中男性患者占100例,女性患者占198例,男女之比約為1:2,其中患有良性疾病的有230例,占甲狀腺結節的77%,患有惡性疾病的有68例,占甲狀腺結節的23%,良性與惡心的比約為3:1,良性疾病主要是體現在結節性甲狀腺腫瘤和甲狀腺腺瘤兩種腫瘤上,其中包括微小狀癌、髓樣癌、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等。

4 討 論

甲狀腺結節在目前來說并沒有明確的定義或概念,但是甲狀腺結節就是所謂的甲狀腺腫瘤或甲狀腺腫塊的說法還是片面的,因為甲狀腺疾病在當今發病率很高,也是比較常見之一的疾病。298例甲狀腺結節的患者,表現為甲狀腺結塊的患者占有60%,隨著年齡的增加甲狀腺結節的發病也隨著增加。放射線接觸、患有甲狀腺癌、有遺傳內分泌腫瘤家族始、慢性血液透析病人、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增加[3]。良性與惡性的腫瘤判斷極為重要,但是二者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例如手術的護理、治療期間的方法等。正確的鑒別甲狀腺腫瘤和甲狀腺腫塊要通過實驗的方法來證明,如果是甲狀腺瘤為良性在手術過程中只要是切除或摘除就可以,但是如果是甲狀腺腫塊在手術當中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惡性的甲狀腺腫瘤并非是摘除這么簡單,在這當中隱藏著許多病理問題。

甲狀腺結節診斷的關鍵是定性,但是現在國內甲狀腺癌也在呈著上升的發展趨勢,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講與自身的遺傳、女性自身的激素、地理環境、生活環境、飲食方法、作息時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女性發病數較男性高。一般都發生在青春期,甲狀腺腫大小不等,形態不同。初期彌漫性腫大,兩側常對稱;后期形成結節時,雙側常不對稱。

甲狀腺癌和甲狀腺腫及甲狀腺瘤在發病機制上來說還不是很明確,甲狀腺癌臨床表現在狀癌和濾泡狀癌的初期多無明顯癥狀,前者有時可因頸淋巴結腫大而就醫,甲狀腺腺瘤的臨床表現一般不產生明顯的自覺癥狀,往往無意中發現頸前腫物。腫瘤生長緩慢,長期內改變不多。結節性甲狀腺腫一般不呈功能上的改變,患者基礎代謝率正常;但當結節較大時,可壓迫氣管、食管、血管、神經等而引起下列各種癥狀[4]。

上述內容表述出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病理的分析與研究,對任何年齡的人來說無論是多發還是單發、惡性還是良性,都應該提高警惕,對于甲狀腺結節的護理原則保持好的心態,這樣才能配合醫生的治療。飲食方面多使用碘,碘對于甲狀腺來說是既不可缺少又不能過量的成分。甲狀腺結節在于早發現,早治療,所以日常的護理是必不可缺少的。甲狀腺結節對于人體的危害很大,因此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采取一定預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趙琳,賈鯤鵬,黃廣智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分析[J]天津醫藥,2006(05):243-244

篇(3)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行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術患者30例,現將其術前后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行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患者30例,男2例,女28例;年齡22~53歲,平均37.5歲。重復穿刺1次以上2例(15%),超聲引導下穿刺28例(93.3%)。電話隨訪有16例患者在穿刺后接受了手術治療,占細針穿刺患者總數的53.3%。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細胞病理診斷結果:①良性病變29例(96.7%)。②可疑惡性1例(0.03%)。有16例患者穿刺后進行了手術治療,術后病理檢查顯示,14例為非腫瘤疾病,1例為甲狀腺癌,1例為甲狀旁腺腺瘤。

穿刺用具:選取10ml負壓注射器、22G或25G 11/2英寸針頭、載玻片、標本瓶、95%乙醇、75%乙醇、膠布、無菌手套、無菌紗布、無菌棉簽、檢查床。

穿刺方法:護士協助患者平臥于B超檢查床上,用枕頭墊高肩部,充分暴露頸部,B超醫師在B超下定位后,醫生(術者)仔細進行甲狀腺觸診后,用75%乙醇消毒2次,負壓注射器連接22G或25G 11/2英寸針頭,術者戴無菌手套,先觸摸到甲狀腺內結節,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右手持負壓注射器,穿刺針經皮快速刺入甲狀腺結節內,來回穿刺2~4次吸取細胞成分自動進入到注射器內,然后拔出針頭,將吸出物均勻涂在載玻片上,立即置入裝有95%乙醇的標本瓶中固定,行HE染色,之后在顯微鏡下閱片。對甲狀腺囊性病變,可在穿刺過程中將囊液盡可能緩慢抽盡。穿刺結束后局部以無菌紗布壓迫10分鐘,觀察半小時患者無不適后方可離開。

護 理

術前準備:在預約穿刺時告知患者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方法的目的、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除簽署知情同意書外,還為患者提供書面的穿刺注意事項:①穿刺日請帶齊病歷資料、血常規檢查結果及繳費單;②不要穿高領內衣并吃好午飯;③穿刺結束后需觀察半小時以上方可離院,穿刺當日勿進食過熱飲食;④穿刺后3天由病房護士通知患者結果;⑤同時與患者互留電話以防止各種突發事件和便于隨訪。通過不斷完善穿刺前的準備工作,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通過細致的健康宣教,增強了患者對穿刺的信心,穩定的情緒亦可降低穿刺的反應,使穿刺的時間縮短,成功率明顯提高。

術中配合:協助患者擺好,告知患者觸診甲狀腺時可能會引起刺激性咳嗽,屬正常反應,不用緊張。囑患者穿刺過程中不要講話、比較敏感的患者囑其深呼吸緩解緊張情緒,做吞咽動作或咳嗽,穿刺期間仔細觀察患者變化,詢問患者感受,盡量使患者放松。囑咐患者如有明顯不適舉手示意停止。

術后護理:穿刺后患者自行按壓10分鐘,術后觀察30分鐘,有些患者會感到疼痛,不需做特殊處理,或者口服止痛藥對癥處理。當日患者不要進食過熱飲食,避免引起局部內出血。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防止感染,次日揭掉紗布,觀察有無皮下血腫發生,如有血腫發生勸慰患者不要緊張,及時采取局部加壓止血,也可進行冷敷,血腫會1~2天內自行吸收。

討 論

許多超聲提示甲狀腺結節的患者為了明確結節性質而進行了不必要的手術,而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目前術前鑒別結節性質最有效的方法,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及診斷準確率高于B超、CT、ECT等檢查手段。然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細胞學診斷是以特征性細胞形態學改變為診斷依據,無法探查病變組織總體概況以及病變組織與周圍正常組織關系,因此細胞學檢查結果不能完全等同于組織學檢查結果。

甲狀腺癌多起病隱匿,許多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又與良性結節相類似,部分結節患者為了確診而進行了不必要的活檢手術,給患者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痛苦。

篇(4)

甲狀腺腫瘤是女性頭頸部常見的腫瘤之一[1]。臨床表現為頸前正中腫物, 可隨吞咽運動而活動, 可能伴有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等, 近年來, 隨著人們對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 微創外科技術也在迅猛發展, 使得利用腔鏡技術進行甲狀腺腫瘤切除, 逐漸為廣大醫生及患者所認可[2]。吉林省人民醫院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進行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48例, 并對其實施有效的術前、術后護理對策, 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48例均為女性, 年齡26~63歲, 平均35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甲狀腺瘤。腫塊單側39例, 雙側9例.

1. 2 護理對策

1. 2. 1 術前護理 常規進行各項檢查, 如血常規、血生化、心電圖、凝血功能、尿常規、肝腎功能以及甲狀腺功能測定等, 尤其是術前進行甲狀腺掃描、間接喉鏡檢查評估喉返神經和聲帶功能等。囑患者要積極治療呼吸系統炎癥, 保證充足的睡眠, 戒煙酒。向患者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以及在腔鏡輔助下進行手術的優點及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從而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以打消其顧慮, 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

1. 2. 2 術后護理

1. 2. 2. 1 常規護理 進行心電監護,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 尤其呼吸, 必要時可給予吸氧。麻醉清醒后囑患者不要過多進行頸部活動, 勿講話過多, 要注意患者的發音和吞咽情況。一般在術后6 h進食為宜, 若術后6 h內感覺口干, 可給少量涼或者溫開水, 無任何吞咽不適則可進流食, 食物溫度不可過高, 以后可逐漸改為半流食及軟食。

1. 2. 2. 2 引流管護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滑脫同時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色、質、量, 通常引流液為淡黃色, 若創口周圍滲出液較多時, 應及時更換敷料。注意有無活動性出血現象。定時從引流管的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 以防引流管的堵塞, 保證引流的通暢。當引流量每天少于10 ml左右, 液體變清時, 可考慮拔管。

1. 2. 2. 3 康復指導 指導患者保持頸部舒適的位置, 在起身、變換、咳嗽時要用手固定減少頸部震動;幫助其及時拍背促進排痰, 做深呼吸及有效地咳嗽,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必要時可行霧化吸入, 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所有患者在術后1個月進行復查。

2 結果

本組48例患者均在拆線后傷口愈合良好, 術后1個月復查時頸部僅有極輕的愈合痕跡, 均達到患者對美觀的要求。

3 討論

甲狀腺腫瘤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常見病, 多發病。近年來隨著腔鏡微創外科的發展, 腔鏡手術不再只局限于在腹腔等原有的空腔內進行, 而開始向潛在的腔隙或無腔隙區域發展, 如腔鏡輔助下進行甲狀腺腫瘤切除術, 由于腔鏡的放大作用, 使得重要的血管、神經在鏡下可以暴露得非常清楚, 從而有效地避免受到損傷, 而且手術切口小并且很隱蔽, 可以為衣服所遮擋, 從而在頸部不會留有明顯的手術疤痕, 從而達到微創、美觀的要求[3]。雖然腔鏡下行甲狀腺手術術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較小, 但術前術后的觀察和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一個重要的環節[4], 因此應該對患者實施有效的高質量護理對策, 從而對此項新技術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本組48例患者在進行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治療過程中給予有效的術前術后護理對策, 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由于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屬于一項新的手術方式, 患者對其缺乏全面的了解, 從而對手術過程、安全性及預后等方面存在疑慮, 尤其是女性患者比較擔心經乳暈入路而損傷, 因此, 術前患者往往有恐懼、焦慮和不安的情緒[5]。為此, 我們在手術前應對患者充分解釋該術式的安全性、先進性及優越性, 說明手術切口只是從皮下結締組織進入而不會引起對組織的損傷, 建立其對治療的信心。術后由于頸部組織比較疏松, 容易出現滲血和滲液, 所以術后常規在創口置引流管, 要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液體量及性質等, 并做好康復指導。

參考文獻

[1] 劉波.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腫瘤的臨床觀察.中國醫學創新, 2011,8(9):115.

[2] 劉衛東.彩超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0,24(8):146.

篇(5)

doi:10.14033/ki.cfmr.2017.3.0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3-0063-02

甲釹偌膊∽魑臨床常見的疾病,以女性患者多見,而腔鏡甲狀腺切除是治療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腔鏡甲狀腺切除治療甲狀腺疾病的過程中,作為侵襲性操作,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由于甲狀腺的解剖位置特殊,結構復雜,且周圍分布較多的重要血管、神經,對手術操作要求高。在腔鏡甲狀腺切除后,頸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瘢痕,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且術后并發癥是影響手術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研究認為,在腔鏡甲狀腺切除治療甲狀腺疾病的圍術期,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臨床護理,對于提高手術的療效及安全性具有積極作用。對比一般護理,圍術期護理對手術患者的干預更全面,可有效消除患者的危險因素,改善預后[2]。對此,為進一步提高腔鏡甲狀腺切除的治療質量,本研究旨在分析腔鏡甲狀腺切除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治療的114例腔鏡甲狀腺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均為單側甲狀腺結節;對照組57例,其中男23例,女34例;年齡31.6~68.7歲,平均(52.5±3.3)歲;病灶位于左側29例,右側28例;觀察組57例,其中男24例,女33例;年齡32.5~69.3歲,平均(53.5±3.4)歲;病灶位于左側28例,右側29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狀腺疾病的診斷標準,年齡大于30歲,但小于70歲;符合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的治療指征,可耐受,無禁忌證,精神意識狀態良好,對臨床治療護理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具有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的禁忌證,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組織器官功能障礙。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嚴格按照醫囑進行臨床護理,告知患者手術配合情況及注意事項等;觀察組采取圍術期護理,具體如下:術前護理,醫護人員耐心講解腔鏡甲狀腺切除的治療情況,利用實例照片、相同手術案例的介紹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對手術優缺點的認知程度;指導患者保持舒適的,以頭頸過伸位練習為主,密切觀察及詢問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時采取止吐、止痛、降壓等對癥治療;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完善常規檢查,充分準備手術區皮膚,術后禁食,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護理,保持呼吸道暢通,給予吸氧輔助治療,囑咐患者禁食,恢復初期以流質飲食為主,減少頭部活動;術后并發癥護理,密切評估呼吸困難及窒息的發生風險,及時告知主治醫師,給予對癥處理;注意留意患者的主訴不適,分析是否存在神經損傷,以理療對癥處理為主;針對手足抽搐、皮瓣淤血等并發癥,以藥物對癥治療為主,結合局部熱敷等輔治療;出院指導,囑咐患者定期復診檢查,恢復期間以簡單鍛煉為主,如擴胸運動、外展運動,鍛煉強度循序漸進,在出現不適癥狀的情況下,需及時就醫。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分析并發癥發生情況,并作對比分析[3]。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51%,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4.5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2.653,P

3 討論

腔鏡甲狀腺切除的護理原則為促進手術順利開展、減小創傷、減少并發癥發生及改善預后[4]。在腔鏡甲狀腺切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臨床護理,對于促進手術的順利開展、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均具有積極作用。在臨床上,一般護理對腔鏡甲狀腺切除患者的干預程度較低,缺乏針對性,難以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干預。在此基礎上,對腔鏡甲狀腺切除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在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對患者臨床護理,旨在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進一步提高并鞏固臨床療效。黃紅梅等[5]的研究認為,腔鏡甲狀腺切除患者的心理狀態作為影響手術療效、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在圍術期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對于提高治療護理依從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圍術期護理,對比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結果可知,觀察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在本研究的圍術期護理中,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安全性,改善預后。由于腔鏡甲狀腺切除尚未普及,患者的心理負擔較大,對治療過程的影響較為突出;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對腔鏡甲狀腺切除的認知度及配合度,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在術前護理中,練習、充分的術前準備,包括手術區皮膚及胃腸道準備,是減少并發癥發生的有力保證。在腔鏡甲狀腺切除的皮下操作間隙過程中,需注入CO2,可引起高碳酸血癥,通過吸氧輔助治療,有利于及時排出CO2,避免CO2積聚引起的不適。術后控制飲食及活動,可減少胃腸道、切口不適,對于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積極作用。通過術后并發癥護理,評估并發癥發生風險、及時采取對癥處理,有利于抑制并發癥發生,提高對并發癥的干預水平。此外,出院指導,可進一步鞏固臨床療效,促進術后恢復,改善預后[7]。在腔鏡甲狀腺切除過程中,并發癥是影響臨床療效、安全性及預后的重要因素,通過一系列臨床護理,旨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護理依從性。沈敏等[8]研究指出,在腔鏡甲狀腺切除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中,通過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對于減少并發癥發生均具有積極作用。由本研究表2可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51%,小于對照組的24.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圍術期護理對腔鏡甲狀腺切除患者的效果確切,可明顯減少并發癥發生,有利于促進手術順利開展及術后恢復。

參考文獻

[1]麗君,滕艷玲,李康艷,等.護理干預對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患者康復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11,33(11):1508-1510.

[2]師曉薇,劉愛君,姚蕊,等.頸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病人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1,9(10):851-853.

[3]孫振,孫巖,陳穎,等.護理干預對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圍手術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EB/OL].臨床普外科電子雜志,2015,14(1):62-65.

[4]宋梅,趙平武,陳焱,等.腔鏡甲狀腺手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4):3129-3131.

[5]黃紅梅,張玲,陳顯春,等.腔鏡下行甲狀腺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4):441-442.

[6]卜娜分,呂德智,趙昌勇,等.腔鏡甲狀腺切除術中的風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3):35-38.

篇(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622-01

甲狀腺疾病(thyroid disease)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病群體以中、老年人群居多,男性患病率和發病率明顯低于女性患者。甲狀腺疾病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還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治療作為臨床治療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方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對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甲狀腺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的分析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我院內分泌科接受甲狀腺疾病治療的12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課題的調查對象。予以患者B超檢查、CT檢查、和素掃描、頸部X射線檢查等相關檢查,確診120例患者均符合甲狀腺疾病的診斷標準[1]。本次研究課題的研究內容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對120例患者在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形成的有關臨床資料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主要參考資料。據統計,本組的120例患者當中,共有男46例、女74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為(53.2±10.5)歲;患者的病程在3個月至2年之間不等;其中,甲亢34例、亞急性甲狀腺炎27例、無痛性甲狀腺炎25例、甲狀腺結節19例、甲狀腺微小癌15例。

1.2 方法 針對本組的120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其中甲狀腺側葉加峽部切86例、側葉加峽部加對側部分甲狀腺切除術34例。

2 結 果

本組的120例甲狀腺疾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期間,共有118例患者的手術進行十分順利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占98.33%;共有2例患者在術后出現了并發癥,其中喉返神經暫時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7%。

3 討 論

甲狀腺作為人體的最大的內分泌腺體,維持著人體的生長發育,促進機體代謝,讓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發揮正常效應。目前,針對甲狀腺疾病的治療主要有手術和服藥兩種方法。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由于甲狀腺周圍分布重要的神經,因此部分患者在手術治療極容易發生并發癥,從而影響治療的整體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甲狀腺手術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康復率的關鍵因素。

3.1 一般護理 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和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交流和溝通,以便能夠掌握更多的患者病情,同時縮短護患間的距離;針對患者的實際需求,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給予患者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2 藥物準備 術前,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成相關的項目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檢查結果,對患者的健康情況進行評估,結合患者實際的身體狀態,給予患者連續服用飽和碘化鉀溶液5d,以便能夠腺體變小、變硬,為手術的順利奠定基礎。針對甲亢患者,結合患者的甲亢程度,給予患者相應的甲亢控制處理。

3.3 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指導,幫助患者熟悉手術流程,以便患者能夠適應術中操作,預防術后頭痛的發生;術中,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手術的進度適時的幫助患者變換;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嚴密的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波動情況,加強切口和引流管護理,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取半臥位,減輕傷口張力所產生的疼痛。

3.4 飲食護理 針對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要特別重視患者的飲食,甲亢患者忌食含碘食物,辛辣、煙酒等刺激性食品,可導致甲亢患者機體代謝更加旺盛,心跳加快出汗更多。甲狀腺患者的胃腸蠕動較慢,因此十分容易水腫和血脂高,因此不宜吃生冷油膩和咸的食品。

3.5 并發癥預防 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術后出血多發生在術后48小時內,是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在術后嚴密觀察患者P、R、BP的變化[2],避免患者呼吸困難和窒息的發生。喉返神經、喉上神經損傷是甲狀腺手術中重要的并發癥[3]。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在術后聲音的變化,并作出正確的評估,對患者進行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性,并準備好常用的急救藥物,以備急救。

綜上所述,在針對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同期開展優質的護理服務,全程、全方位的對患者進行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礎上,提高患者康復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甲狀腺疾病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較常見,在行傳統的甲狀腺手術后,頸部會留下較長的手術疤痕,患者會存在美容方面的困擾,從而導致患者心理壓力[1-2]。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為18例甲狀腺患者施行經胸乳路徑腹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效果滿意,現將具體手術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8例,男3例,女15例;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0歲;術前均行頸部B超及t3、t4測定診斷為甲狀腺腫瘤,甲狀腺腫瘤直徑均

2 護理

2.1 術前配合:⑴重視術前訪視:手術室護士術前進行訪視,仔細查對病人術前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完善,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情況,消除其顧慮和恐懼的心理。⑵精心做好用物準備:①術前打開CO2瓶,檢測瓶內壓力是否充足,檢查儀器工作是否正常,避免影響手術的進程。②術前準備手術所需的器械,腹腔鏡專用器械1套、氣腹導管、超聲刀頭、沖洗吸引頭、吸引導管、trocar一套、標本袋、30°10mm鏡及5mm 0°鏡等。腔鏡所需的儀器有:顯示器、高頻電刀、(攝像、光源、氣腹)系統、超聲刀儀器、沖洗吸引裝置等。③一般用物準備:常規器械,腎上腺素鹽水,碘伏消毒液,14#腦室硅膠引流管,金屬硬膜外穿刺針,11號尖刀片,腔鏡保護套,輸液貼,一次性負壓引流器。

2.2 術中配合

2.2.1 巡回護士配合:①到病房接病人時與病房護士對患者共同核對,無誤后推回手術室。在左上肢建立靜脈通道及動脈穿刺置管。②術前由手術醫師、麻醉師、巡回護士嚴格按照安全核查表上的各項內容認真查對。③協助麻醉師行氣管內插管全麻,患者取仰臥分腿位,將患者左手

2.2.2 器械護士配合:①協助醫生消毒、鋪巾,與巡回護士連接各導管,將碘伏紗布與保護套塑料袋重疊夾放頭側,方便醫生抹鏡子。②建立操作通道:用30ml注射器吸取生理鹽水500 ml加腎上腺素1mg配制成膨脹液[3],由硬膜外穿刺針經皮膚切口向上在擬皮下分離的范圍注射,以減少術中出血。首先于兩側連線水平正中線偏左側皮膚切口做10mm切口,用無損傷剝離棒多次穿刺,分離皮下組織建立操作空間置入10mmtrocar;其次注入CO2,流量5l~61/min,壓力6mmHg。在左右乳暈上緣切口置入2個5.5mmtrocar,分別插入超聲刀或電勾和分離鉗。③超聲刀或電鉤分離皮瓣,分離甲狀腺被膜,顯露甲狀腺,用超聲刀行腫塊切除。④5mm 0°鏡放入左邊trocar,最后手術標本從中間的10mm切口取出,沖洗創面止血,用3~0泰科可吸收線縫合頸白線,放置14#腦室硅膠引流管從左乳暈切口引出,接負壓引流器以壓迫創口。

2.3 術后配合

2.3.1 術后配合:手術結束后關閉各種儀器,擺好患者,注意保暖;切下病理標本放入裝有甲醛的病理標本袋妥善保管,經仔細核對做好登記后及時送檢。

2.3.2 器械的清洗、保養:腔鏡器械價高且易損壞,故器械的清洗和保養甚為重要。先拆卸器械各關節及部件,再用流動水初步清洗,沖洗腔道,將器械分裝好后送消毒供應室進一步超聲清洗吹干打包等離子消毒滅菌處理;消毒回來的物品整齊擺放于專柜保存;器械要輕拿輕放,防墜落,延長使用壽命。

3 結論

隨著內窺鏡技術的發展,內窺鏡技術也開始應用于甲狀腺切除術[4],內鏡微創甲狀腺手術切口選擇在患者身體較隱蔽的地方,術后手術瘢痕不外露,具有美觀效果,且手術于腔鏡下進行,解剖清晰,并發癥較少,較傳統手術有較大優勢[5]。手術過程中器械護士應熟練掌握每件器械的使用方法及其安裝,以縮短手術時間。術中及時監視和調節CO2氣腹機壓力。雖然正常組織對CO2吸收比腹膜弱,但頸部自然解剖屏障消失時灌注CO2,粗糙組織面對CO2更易吸收,所以腔鏡甲狀腺手術更容易引起呼吸性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癥[6]。為避免術中出現高碳酸血癥,隨時配合麻醉師抽動脈血進行動脈血氣分析18項檢測(我科自備有血氣分析儀器),根據數據結果調節麻醉呼吸機的潮氣量及呼吸頻率,能夠及時調節病人的二氧化碳分壓及糾正血pH值,術中注意觀察有無皮下氣腫并做好應對措施。

綜上所述,充分的術前護理是手術成功的前提,巡回護士配合,儀器調試準確,快速敏捷的應變能力,術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盡早發現并防治并發癥是確保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丁國飛,田文,馬冰等.經乳暈單孔入路腔鏡甲狀腺切除術 9例報告[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8) : 599-601.

[2]王運柱,李春林.甲狀腺良、惡性腫瘤 CT 診斷價值探討[J].安徽醫藥,2012,16(7) : 997-998.

篇(8)

甲狀腺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因為甲狀腺腫瘤的癥狀較明顯,患者一般都能及時發現及治療[1]。甲狀腺良性腫瘤一般包括甲狀腺腺瘤(病理學分為濾泡型腺瘤和型腺瘤兩種)、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舌管囊腫以及亞急性甲狀腺炎。雖然是良性腫瘤,但呈高功能性,也需要積極治療。甲狀腺惡性腫瘤包括甲狀腺癌,少部分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較為嚴重[2]。手術治療是甲狀腺腫瘤中最為有效的方法,術后疼痛是手術治療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6.4±2.1)歲。對照組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5.3±1.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前經病理診斷均為甲狀腺腫瘤患者,患者治療前肝、腎功能檢查未見異常。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方法包括囑患者按時吃藥,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注意飲食等。觀察組在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即以患者為中心,讓每位專業護理人員明確好自己的職責。具體干預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 手術前的護理干預 首先,應介紹甲狀腺腫瘤的基本知識以及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有效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正確地對待病情。當患者有疑慮時,專業護理人員要仔細傾聽并給予耐心講解,不僅可以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而且還可以取得患者信任。術后疼痛是機體受到刺激后的正常保護性應激反應,屬于正常現象,這種疼痛短期內難以徹底消除,讓患者不必擔心。在患者進行治療前,專業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的治療,嚴格做好術前的各項常規檢查,當發現有異常現象時,及時告知醫生,并及時做好相應的處理。對術后可能出現的一些并發癥,對患者進行簡單的介紹,讓患者有思想準備,盡可能讓患者放松地配合醫生的治療。

1.2.2 手術中的護理干預 在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配合醫生,并積極協助醫生,當手術中出現意外情況時,一定要沉著冷靜,注意千萬不要緊張,使患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1.2.3 手術后的護理干預 手術后,主要是要讓患者有一個良好的休息,護理人員不僅要教患者怎樣才是正確的臥床,而且必要時給予一定量的活動。手術后傷口最容易引起感染,所以要做好清潔工作,避免感染的發生。及時了解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叮囑患者避免過多的頸部活動,盡可能使患者的頭部墊高,或把氣墊圈放入疼痛部位,還可以對患者進行按摩來減少患者的疼痛。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一些注意事項,如保持合理的飲食和作息習慣,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也不要熬夜。如果患者感覺有嚴重的疼痛情況,必要時可以給予鎮靜劑。

1.3 觀察指標 手術后24h、48h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分,選擇VRS-5評價頭、頸、腰、吞咽進食等的疼痛情況[3]。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級:0級(無疼痛感為)、I級(可忍受性疼痛)、II級(影響正常睡眠性疼痛)、III級(嚴重干擾睡眠性的重度疼痛)、IV級(嚴重干擾睡眠性的劇烈疼痛)、V級(難以忍受性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并作比較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0級13例,I 級4例,II級3例,III級0例;對照組0級10例,I級2例,II級4例,III級4例。兩組相比差異明星(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甲狀腺是動物內分泌器官中的一種腺體,位于哺乳動物頸部氣管的兩旁。甲狀腺可以有效控制能量的速度、制造蛋白質的多少、調節身體的敏感性。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調節特定的反應,由碘和酪胺酸合成的T3和T4,可以調解身體系統的代謝、生長速率等。甲狀腺也可以調節體內鈣的平衡[4]。頭頸部甲狀腺腫瘤是比較常見的腫瘤,常見于青年群體中,尤其在女性中較多見。患者有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癥狀,在頸前有腫塊,吞咽時跟隨活動。由于甲狀腺腫瘤手術容易出現術后疼痛等手術并發癥,所以要嚴格控制好手術切除的范圍,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醫生給予針對性的治療,使患者的其他系統保持完好,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很多,緩解患者疼痛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加強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提高療效。本研究發現,通過綜合護理干預,不僅能改善患者術后疼痛,緩解緊張情緒,而且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促進身體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蓉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甲狀腺腫瘤的診斷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4):60-61.

篇(9)

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在甲狀腺切除中應用腹腔鏡切除術,不僅在臨床中具有著出血量較少,創口較小以及疼痛感較輕的特點,在術后患者的恢復時間較之于常規的手術也有著明顯的縮短,且腹腔鏡手術能夠對患者的創口處起到最大程度上的美容效果。我院通過對36例甲狀腺患者采取腹腔鏡的手術方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具體的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甲狀腺患者共計36例,在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后對其進行臨床觀察與研究,在36例患者中,有2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19~56歲,平均年齡為(37.2±2.6)歲,經過B超檢測有4例患者診斷為結節性甲狀腺腫,12例患者診斷為甲狀腺腺瘤,20例患者診斷為甲狀腺占位;在臨床診斷中18例患者表現為結節性甲狀腺腫,18例患者表現為甲狀腺腺瘤。

1.2方法 在手術前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采取氣管內插管的方法進行靜吸符合麻醉,指導患者采取平臥,在不影響手術效果的情況下滿足患者的相關要求。在患者手術1~4d的時間內根據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的實際情況選擇引流管的拔除時間,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7.9d。在臨床恢復的過程中,僅有2例患者的頸部出現了輕微不適的感覺,經過優質護理,3d后不良反應消失,并無其他不良癥狀出現。

2術后并發癥的護理與觀察

2.1臨床出血 一般情況下,術后的1~2d,患者容易由于嘔吐,談話,咳嗽或者過度的活動而導致創口出血現象,臨床的主要表現為:頸部腫大現象明顯,切口處有新鮮的血液滲出,呼吸出現困難,引流量呈現為鮮紅色且增多等,一旦在臨床恢復的過程中出現以上情況,護理人員應及時同主治醫生進行聯系,對患者展開搶救,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應時刻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傷口的滲出情況以及引流物的質量與顏色。

2.2術后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大多在術后的48h之內易出現此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由于內出血對氣管的壓迫,因此,患者在完成手術后,均要使用引流管同負壓吸引瓶相接,護理人員應定時對引流裝置進行檢查,保證其固定與通暢,在引流過程中,應對引流物的質量與顏色進行進行觀察;②由于氣管的塌陷而導致患者呼吸困難;③喉上神經的損傷,主要表現為患者在臨床進食中出現誤吸以及嗆咳等臨床現象,一般進行理療后患者臨床的不良反應可恢復。護理人員在患者進食時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坐姿,術后首先食用流質食物,當患者恢復一段時間后再給予其普通食物。

2.3甲狀腺危象 該臨床不良反應主要由于術前準備的不充分而導致,大多出現在手術后12~36h,臨床主要表現為心動過速,高熱,煩躁,寒戰等,常伴有水瀉與嘔吐現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應保證病房處于安靜的狀態,避免吵雜的環境對患者產生刺激,建立靜脈通道對患者進行物理降溫。

2.4甲狀旁腺損傷 甲狀旁腺損傷在臨床中主要表現為面部,手足以及唇部存在著強烈的針刺感,或者手足的麻木或抽搐的感受,還可能表現出煩躁,畏光,焦慮等臨床現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四肢以及面部活動的情況,當患者出現以上情況時,應在第一時間告知醫生,指導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鈣,在患者出現抽搐時,則應立即對患者注射濃度為10%葡萄糖酸鈣,劑量為10ml,服用骨化醇1次/d,4片/次。

2.5頸部的不適感 在手術后,由于手術的切口處將會在較短的時間愈合而形成瘢痕,因此,絕大多數的患者在手術后的一段時間內會感覺到頸部的皮膚較為繃緊,舒適度較低,同周圍的皮膚間存在著一定的排斥性,有著較強的僵硬感,對此,護理人員應同患者及其家屬做出合理的解釋,告知患者出現這一臨床現象的原因,使患者能夠安心接受恢復治療。一般情況下,臨床中出現此種情況并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處理,術后3個月時間左右便可以自行消失,若患者提出要求,也可以采取局部的理療。

2.6皮膚紅腫,皮下感染積液,脂肪液化等臨床癥狀的護理 采用腹腔鏡的手術方式需要在患者的頸前與胸前分離出一個潛在手術操作空間,若主刀醫生的熟練程度較低,分離的層次出現差異,則極有可能對患者皮下的脂肪層造成損傷,甚至損傷到真皮層或皮下小血管,導致患者出現皮膚紅腫,皮下感染積液以及脂肪液化等臨床癥狀。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注意觀察患者傷口處的滲血情況與周圍皮膚的臨床表現情況,保持引流裝置的清潔與通暢,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醫囑使用抗生素防止患者的傷口處出現感染,根據患者在臨床中的實際表現情況進行對癥治療,一般在治療3~5d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得到改善。

3討論

通過對36例患者的臨床護理與觀察可以發現,在甲狀腺患者行腹腔鏡切除術后,對患者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是決定患者臨床手術治療效果的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對甲狀腺患者采取腹腔鏡切除術后,院方應對患者的術后護理環節給予高度的重視,根據患者在臨床中表現出的不良反應選擇相應的護理方法,將會取得十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對其進行大力的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朱紅,金曉東,張甜,等.腹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華西醫學,2007,4:871.

[2]馬海燕,劉海光,孫秋茹.腹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6:3.

篇(10)

甲狀腺疾病屬于一種常見病,包含的種類比較多,對于單純性的甲狀腺腫不需要進行手術,只需要及時的補充甲狀腺素制劑進行治療,對于結節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腫瘤等通常需要采用手術進行治療,手術治療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這些并發癥一方面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另一方面嚴重的將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12月對接收的120例甲狀腺疾病患者中的60例采用個體化護理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就有關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療的120例甲狀腺疾病患者,采用隨機分配的方法,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58.6±12.4)歲,平均病程(5.3±1.2)年其中結節甲狀腺腫患者18例,甲狀腺腫瘤患者15例,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2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59.3±11.7)歲,平均病程(5.5±1.1)年,其中結節甲狀腺腫患者20例,甲狀腺腫瘤患者17例,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2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本次入選的患者符合以下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狀腺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方法;③對照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采用的是個體化護理方法;④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愿意配合護理工作;⑤所有患者中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病、傳染病以及精神異常患者[2]。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護理方法,主要方法如下:對照組:所有患者在術前做好常規的各項檢查工作,主要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聲帶檢查、心電圖。甲狀腺功能檢查等。在手術過程中主要是加強患者各項生理指標的監測工作,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在手術同樣的加強對患者呼吸、心率、血壓等各項生理指標的監測,同時做好患者的健康飲食和休息的指導工作,同時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做好有關并發癥的預防工作[3]。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護理方法:①術前護理:采取心理護理方式,由于病情的影響,患者或多或少的情緒都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護理人員需要積極的與患者溝通,在和患者溝通之余與患者的家屬進行交流,從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患者對病情的了解程度,對于不了解病情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健康知識講解讓患者及其家屬對病情有一個新的認識,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通過心理護理讓患者建立自信,正確的給予飲食指導,保證在術前的營養攝入平衡,為手術做好準備工作;②手術中:主要是根據患者可能伴隨的一些基礎病,做好相應的生理指標檢測工作,特別是對于那些年齡較大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做好手術風險評估,并準備好相關的急救措施;③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主要是結合患者的手術效果,在原有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使得護理方法更適合于特定的患者,同時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在術后患者的心理護理主要是幫助患者減輕術后疼痛、休息的護理工作,確保患者在后期情緒穩定,同時做好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工作[4]。

1.4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兩組患者在術后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5評價指標 患者術后的并發癥主要包括呼吸困難、術后出血、發熱、喉返神經損傷以及持續疼痛等,對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總分為100份,其中80~100分為滿意,60~79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

1.6統計學分析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對比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明顯的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給患者的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大部分甲狀腺疾病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但是由于多發面的愿意,患者在術后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的預后效果不良。減少并發癥的一個關鍵途徑就是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5]。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個體化護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患者在術后的并發癥。個體化護理方法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的一種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在護理過程中會根據患者對病情的了解程度、心理素質、接受能力、飲食習慣以及基礎疾病等,在綜合患者各項資料后采取的專門針對某一患者的護理方法,該護理方法相對于常規的護理方法,更具有針對性,并且可以在護理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相關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并積極的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護理,使患者積極樂觀的接收治療護理[6]。

綜上所述,甲狀腺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采用個體化護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患者在術后的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姚建平,鄭瑞愛.甲狀腺疾病圍手術期的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24):5319.

[2]汪海燕,何為.醫療失效模式在甲狀腺術后患者管理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08):85-86.

[3]鄭書芹.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后患者的康復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354-355.

上一篇: 數字教育的概念 下一篇: 社區治理熱點問題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在线高清一级欧美精品 | 亚洲乱码中文高清字幕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日本女生午夜性高潮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