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6 17:26: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1-0121-03

一、引言

為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文件,決定從2009年起擴大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招生范圍,我國在所有碩士專業(軍事碩士除外)中,開展了全日制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研究生教育,實行全國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吉林大學地質工程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也是從2009年正式開始招生。

地質工程是研究人類的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對于專業學位來說,地質工程專業的研究領域相當于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的研究領域,它是以數理化和地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資源的普查與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工程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地球物理技術、地球化學技術、鉆探技術、數學地質方法、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由于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招生時間不長,其課程體系還不成熟,課程內容還不全面,許多學校還是沿用學術型碩士或工程碩士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地質工程專業也不例外。為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課程體系建設是首當其沖需要完善和健全的內容。

二、課程體系建設理念

(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應用型人才培養而制定,要求畢業生“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完全不同于學術型碩士的培養目標,一是人才類型定位,由“研究型”調整為“應用型”;二是在能力培養方面,將“從事科學研究”調整為“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增加了素養要求,即“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故其課程體系建設應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

(二)以目標引領理論學習,夯實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還要求畢業生“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與學術型碩士的區別:一是由“學科”變為“專業(或職業)”;二是專業知識由“系統的”調整為“寬廣的”。故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和課程設置中,要始終突出目標引領,在夯實基礎理論的同時,還需拓寬專業知識;要以解決工程實踐中的問題為主要教學方向,合理設置相關的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課程。

(三)以理論支撐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要緊密銜接,理論教學主要在校內完成,實習和實踐教學可以在指導教師所研究的科研項目野外現場或實習單位完成。在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中,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以理論支撐野外實踐和實際工作,提高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指導作用。

三、課程體系建設的內涵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的內涵,與學術型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體系內涵相似,主要包括課程內容的改革、課程模塊的優化和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課程內容的改革:要強調基本概念、基礎理論、應用原理、實驗驗證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內容。課程內容改革的首要任務是處理好目標、內容、組織、評價四大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工程目標為導向、以內容為載體、以組織為紐帶、以評價貫穿全過程,使得課程建設真正落到實處,觸及本質。改革的關鍵在于充分發揮目標的核心指導作用,目標一經決定,內容的選擇和活動的組織都要以達成所定目標為取向。改革要在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指導下,加強課程教學目標、內容、組織、評價之間的融合與完善,通過目標性和過程性評價進一步加強四者的聯系。

(二)課程模塊的優化: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建設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一般都包括公共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課模塊和選修課模塊等四大模塊。前三大模塊的課程都為學位課,也是必修課,選修課模塊可由各研究方向根據需要設置。課程模塊的優化是在總學分一定的前提下,對其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選修課等課程的學分比例是合理和最優的。課程模塊的優化,還要重視同一模塊內和不同模塊間課程的整合與優化。在滿足基礎知識和拓展專業知識的同時,又能讓研究生有較大的自主選修權,這樣才更有助于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生教育目標。

(三)課程體系的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構建還應有利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把研究生課程內容和野外實踐相結合在整個培養模式中,要加強課程教學與實踐訓練間的聯系。要把課程體系的構建放眼于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更大的環境中進行全面考慮,即從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和工程生產等培養環節,全面進行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改革,才能真正發揮課程教學在整個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四、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

吉林大學地球信息探測技術學院地質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面向基礎地質調查與地質資源探查與開發領域的需求,培養以應用型為主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程管理人才,分為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和地球物理探測儀器等四個研究方向。

(一)四模塊式課程設置:課程學習階段采用了學分制結構體系,每個研究方向在總課程學分不低于32學分的前提下,將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課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等四大模塊(如圖1),公共基礎課模塊為全校所有研究必選課,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外Z能力和政治修養能力,4門課可獲得分;專業基礎課模塊為夯實學生的基礎理論而設置,按不同的研究生方向設置課程10門課,共22學分,而每個研究方向只需選擇5門課,可獲得12學分;專業課模塊為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四個方向共設置了13門課,共26學分,每個研究生可按研究方向和個人愛好選擇4門課,可獲得8學分;實踐教學課模塊為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而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其教學課程內容也不同,每個方向不低于6學分。

(二)三段式培養模式: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年限一般為3學年,將其分為“課程學習+生產實踐十畢業論文”三個培養階段,各1學年。不同于學術型研究生兩段式的培養模式,即“課程學習”為1.5學年,“科學研究+畢業論文”為1.5學年。減少了理論學習時間,增加了生產實踐的時間,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雙導師制指導論文:建立健全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的“校內導師+企業導師”雙導師制,校內導師為第一導師,由學院本專業碩士生導師擔任,以校內導師為主,負責學生培養計劃的制定,學位論文指導等;企業導師為第二導師,選聘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作為第二導師,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參與研究生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四)一體化教學基地建設:課堂學習和生產實踐離不開教學基地建設,我們構建了“四個基地交互融合延伸”一體化的應用型人才教學基地,校內教室和實驗室為第一教學基地,“校內導師的科研實驗室”為第二教學基地,校內“國家一省一校級”重點實驗室為第三教學基地;“校外的產學研平臺”為第四教學基地。校內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硬件建設是指建設研究生公共實驗室,軟件建設是指依托基地提供的各種研究生創新課題及各類研究生科技創新活動。在加強校內教學基地建設的同時,我們還廣泛利用校外教學資源,與校外近十多家單位建立了產學研的合作關系,一方面為各單位培訓人才,另一方面,為地質工程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和實訓平臺。

五、實踐效果與思考

通過七年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我院已有四屆全日制專業學位畢業研究生,除一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博士外,大部分畢業生就業于國土資源、石油化工、工礦企業、工程設計院、資源勘查與評價,工程測量與測繪等單位,從事設計、施工、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篇(2)

微課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秒課程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 1995年提出的一分鐘演講。[1]2008年,戴維?彭羅斯(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提出Micro Lecture的概念,目的是讓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1]國內胡鐵生將其最早引進,并提出“微課”的概念,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2]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和人們對學習要求的提高,近年來,國內掀起了對微課研究的熱潮,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微課發展的簡單介紹、微課的制作技術研究以及組織各級各類微課競賽。目前來看,微課作為教育領域的新鮮事物,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部分理論研究者和中小學一線教師積極投入微課的推廣應用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經驗。但同時,當前研究和實踐中也存在理論研究匱乏、認識觀念片面、現實條件不足、實踐過程盲目等問題。對此,進一步明晰微課的特點,合理把握微課的優劣,針對現實問題科學開發和實施微課是研究的當務之急。

一、學校微課的基本特點

當前不同的學者對微課有不同的定義,本文所研究的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雖然人們對微課從時間長短、開發主體歸屬、課程優劣等多個不同方面進行定義存在一些爭議,但在微課所具有的特點方面卻基本形成共識,認為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的特性。

1.時間短

微課的“微”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時間短。有學者對可汗學院、TEDEd、佛山微課三個比較有影響和知名度的項目中的微課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微課的時長以0~10分鐘為主,在調查的微課中,小于十分鐘的約占83.3%[3],這相對于傳統課堂授課的40分鐘而言,其時間是非常短的。

2.內容精

通過對可汗學院、TEDEd、佛山微課、淄博市微課程設計與創作大賽中的微課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內容均短小精悍,具有吸引力,針對性較強。每個微課可以在短時間內為學生明確地闡明一個知識點或思想,例如淄博市的一節微課《拼音巧標調》,即用4分38秒向同學們講述了“如何給拼音標音調”這個一年級的重難點,針對性非常強。

3.以視頻為主要載體

目前微課的呈現主要以視頻為載體,既有用攝像機錄制的視頻,也有用錄屏軟件錄制的視頻,還有用flash等軟件編輯的視頻,使得學習內容更加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

二、學校微課的主要優勢與不足

與課堂教學不同,微課在打破時空限制、更充分地關照學生的個性特點、有效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當然,任何一種事物都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微課因其自身內容的單一性、時間的短時性、載體的技術依賴性等特點,而存在功能上的局限和實施中的困難。由此,在學校微課的建設與實施中,必須靈活辯證地對待。

1.學校微課的主要優勢

(1)突破傳統學校課程實施的時空限制

傳統教學是在特定時間、特定空間內進行的,為了學習特定的內容,教師和學生通常在確定時間、確定地點進行授課和學習。微課與此不同,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的特性使得教學雙邊活動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更加靈活多樣。從時間上來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學習,而且,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或目的不同,靈活選擇進度和內容,不必擔心因一時分心而造成知識點遺漏的情況。從空間上來說,微課使得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不僅可以發生在教室里,而且可以發生在學生有條件觀看微課的任何地方,諸如教室外、家庭中,甚至公交車上、商場、路邊等等,這為學生時時處處地學習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2)更充分地關照學生的個體差異

近些年來,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適齡兒童幾乎全員入學,加之社會生活的日趨多元化,學生的家庭和社會經驗背景的差別也在擴大,學生間的個別差異似乎越來越“加劇”。[1]在大班額教學的現實條件下,如何使教學充分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一直是教師努力解決的問題。學校微課的出現為彌補和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創造了良好條件,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可以自行安排學習進度。傳統課堂的統一講授會對能力水平相對較低、思維品質不高的同學產生壓力,導致學習跟不上,然而學校微課是已經錄制好的教學視頻,學生可以自主控制播放速度和次數,選擇適合自身能力和思維水平的學習速度和頻率,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第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校微課不僅局限在教材的重難點解析,還有部分內容是用來拓展學生課外生活的,學生可以從自身的興趣、性格和氣質出發,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探索學習,實現自身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可汗學院的《藝術史簡介》、淄博市微課程設計與創作大賽中的《切開榴蓮的秘密》等內容就可以達到上述目的。

(3)有效增進課程資源的共享性

教育公平是當今社會關注較多的一個話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促進公平”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針,而當前,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之間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差異過大,不同學生享受到不同的資源,有悖教育公平。學校微課因其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有利于將各地的優勢資源進行集中和分享,使處于不同地域的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和學習終端方便、快捷地享受國內外名師的優秀授課。就微課網來說,不同地區的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感受到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京四中、一■一中學等十余所頂尖名校名師的精彩課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優勢課程資源的共享,有效地增進了教育公平。

2.當前學校微課建設面臨的問題

(1)認識片面

觀念的不正確往往導致行動的不合理,因此正確認識學校微課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學校微課在認識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價值觀念功利化。有些學校制作微課僅僅是為了參加微課大賽,獲得獎勵,提高自己學校的知名度,應付上級交代下來的任務,忽略它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觀念過于功利化。第二,微課功能擴大化。主管人員對微課的優劣認識不清,只看到它的優勢,卻無視其局限性,在建設的過程中不顧及本土特色、學校的水平、教學內容、學生的家庭條件,盲目跟進微課,導致微課使用效果不佳、學生和家長對此方式產生反感、耽誤學校正常的課業教學等問題。第三,建設流程簡單化。不少學校認為微課建設就是制作一個教學視頻,供學生課下觀看,只要有一個會制作視頻的電教人員就可以完成該任務。事實上,微課的開發并不簡單地等同于微視頻制作,良好的教學設計、教學支持資源的建設、教學反饋的提供均應包含其中。

(2)資源不足

學校微課建設資源不足體現在計算機硬件缺乏、專業師資匱乏、實施經驗欠缺,該類問題大大抑制了微課的有效推進。首先,計算機軟硬件缺乏。微課主要以視頻為載體的特點要求學生和教師具備相應的移動終端和微課制作工具,當前學校尚未能實現教師人手一臺電腦、學生人手一臺移動終端,抑制了教師對微課的開發以及學生對微課的利用。其次,專業師資匱乏。學校微課的開發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過程,需要有專門人員進行統籌規劃,然而目前一般是由學校負責人兼任此任務,缺乏專業人才進行指導,導致微課建設出現零散、不系統的狀態。最后,實施經驗欠缺。國內微課在起步階段缺乏系統經驗,雖然部分學校也探索出了適合自己學校微課發展的一些經驗,但尚不夠系統,學校不知如何去管理微課;評價人員不知如何去考核微課;任課教師也不知如何常態化應用微課。

(3)自身局限

上文提及到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的特點,這既是優勢,同時也是它的局限性。首先,時間短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長時集中。微課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重大區別之一就是時間的長短問題,傳統授課一般是45分鐘甚至更長,而一節微課僅僅5~10分鐘,前者要求學習者有長時間的、集中的注意力。如若學生習慣了對微課的學習,其長時注意力必然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傳統教學,這是微課的設計者不希望出現的。其次,內容精煉容易導致教學內容的碎片化。以小學數學“長度單位的認識”這一專題為例,如若分別將厘米、分米、米的特點、應用作為微課的主題進行設計,那么三個簡練的微課無疑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此知識點,但厘米、分米、米之間的內在聯系卻不易被學生所感知,這應當引起微課規劃者的重視。

三、學校微課建設的策略

學校微課在建設的過程中面臨著多樣的挑戰,提高對微課的科學認識、規范微課的設計開發、促進微課的有效利用、完善學校微課的評價機制、促進微課向微課程轉化,可以有效地解決當前學校微課建設面臨的問題。

1.提高對微課的科學認識

一方面,鑒于當前學校建設微課面臨的觀念上的問題,相關人員應提高對微課的科學認識,組織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組織培訓、定期研討交流的形式督促學校人員端正建設微課的態度,全面科學地認識微課。另一方面,鑒于目前我國對微課的理論研究不足,對實踐者的啟迪作用有限,理論研究者應加強對學校微課概念、特點、優勢和劣勢等的理論研究,幫助一線人員進一步明晰微課的相關內容,為其實踐工作導航[4]。但需注意,在對微課的理論進行研究時應當在借鑒西方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本土,理論聯系實踐,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的方式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和對待微課。

2.規范微課的設計開發

為了使學校對微課的投入有所成效,規范其設計開發是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首先,相關人員應當根據教育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者的建議制作出一條符合本校微課制作的流程,明確微課建設的人員構成,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工作,提高制作效率。其次,精選學校微課的教學內容。以教材為分界線,提供兩類微課內容,一是對課本重難點的解析課,二是對學生興趣的拓展課,兩類內容從不同的視角為不同需求的學習者提供便利。最后,保障學校微課的質量。學校微課在制作的過程中不應當只求數量,更應當追求質量,評價和管理人員應當嚴格把守每一個微課的質量關,使其達到最佳的效果。

3.促進微課的有效利用

促進微課的有效利用是學校微課建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為了增強其實施效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第一,提供充足的軟硬條件。充足的軟硬件可以使得教師有制作微課的條件,學生有必備的學習條件,避免教師和學生因計算機或其他各種移動終端的匱乏而喪失使用微課的權利。第二,建設良好的學習支持系統。良好的學習支持系統是微課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建立可以輔助學生的學習,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效進行檢測,也可以成為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平臺。第三,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程的規劃能力,為其更加順利、有效地使用微課奠定基礎。基于以上幾個方面,再借以一定的教學手段,例如定期對學生的自學進行檢驗,促使學生展示自學內容等方式,將學生對微課的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4.完善學校微課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對微課的一個反饋,良好的評價機制有利于促進學校微課建設穩步前進。學校應當從評價人員的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以及評價方法的選擇上進行周密的考慮。在評價人員的確定方面,秉承多種評價主體并存的原則,既重視專家評價又重視學生的評價,同時還可以將教師自評和家長評價等納入其中,通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保障評價更加的客觀公正。在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方面,學校可以參考成功案例或者直接聘請專家學者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一個全面、系統、可測量的標準,為開展微課建設奠定基礎。在方法的選擇方面,應當注意過程性評價與結果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切勿走上只注重分數的歧途。總之,為了充分響應新課標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微課設計優劣的評價既應當有學習過程方面的體現,也應當有學生學習效果的體現,二者應當結合起來充分考慮。

5.促使微課向微課程轉變

受我國教育傳統的影響,人們往往把“課”等同于“課程”,因此,在微課的研究中,也經常出現把“微課”等同于“微課程”的情況。其實,二者雖然密切關聯,但內涵并不相同。教育學研究中的“課”,主要是指教學活動的一個階段;“課程”則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狹義的課程指某一門學科。可見,“課”偏重于教學活動,“課程”則偏重于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上文提及微課自身的局限性會導致教學內容的碎片化,不利于教學內容的系統化,鑒于微課與微課程的聯系和區別,可以考慮將系列微課組成專題的微課程,將專題內容的課程分解為多個微課,既能夠體現教學內容的系統,又保留微課自身的優勢,彌補了它自身帶來的問題。

總而言之,微課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總會不斷地出現新問題,我們一定要以一種敏銳的視角、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問題,在行進中思考,不斷修正和反思,使微課能夠得到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2).

篇(3)

關鍵詞 :高職;微課;教學設計;策略

基金項目:2014年文化部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新疆民間音樂與民間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媒體資源庫建設與示范應用”(項目編號:GJWHKJTSXM20143179)

作者簡介:劉蓓,女,烏魯木齊職業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12-0056-03

在信息網絡時代,數字化、智能化高職校園已經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新常態,各種職業教育質量工程建設成果都是通過校園網平臺服務于師生和服務于區域社會。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課程教學呈現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希望,騰訊—麥可思2014年底的調查顯示,超過6成大學生(65%)希望將手機應用于課堂教學或管理。其中,他們希望手機在課堂中實現的功能主要為“分享教材、課程”等資料(“211”本科:64%,非“211”本科:71%,高職高專:61%)。在現代技術滲入教學的今天,微課將逐漸成為課程教學不可缺的一部分。筆者自2013年開始結合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和校級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的實施,開始進行微課制作和微課教學的嘗試,現已完成“舞蹈基礎與創編課程”中“民族舞蹈”微課作品15部,通過兩年教學實踐及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微課設計方案模式。

一、問題聚焦、目標明確的微課選題

制作微課首要的關鍵問題就是選題,選題則意味著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課程體系結構、課程知識結構和內容,[1]圍繞學生學習活動這個中心,進行課程學習內容的重新組合與設計。教師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重點、難點有非常清晰的認識,要對學生的學情充分的了解,遵循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原則,對課程內容按其內在關系進行完美切割,建立起以“問題導向”、“案例分析導向”、“技術作品導向”、“專題講座導向”等微課系列,服務于學生對課程的自主學習。目前,由于微課的學生自主性學習資源平臺、交互平臺的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和微課制件等原因,并不是課程的所有內容都適合做微課,像邏輯推理性強的課程內容、知識量大知識復雜的課程內容、技術步驟復雜時間長的課程內容都不適合制作微課。在確定微課選題時,知識類的微課要注意邏輯關系,最好用知識導圖來展現知識的邏輯結構;技能類的微課更要注重直觀的視覺表現及動作分解,最好用簡圖和三維動畫的方式,展現技術操作的要領;興趣類鑒賞類的微課要注意趣味性、生動性,要將真實畫面引入微課課程。微課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課程的情感,使學生愿意在課外自主學習本課程。

二、階段清晰、素材詳實的微課方案

微課的教學方案要從微課的教學設計開始,首先是確定學生學習行為應達到的目標,其次是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微課專題內容設計。一般情況下微課專題內容設計有:導文引入、學習目標、學習過程、思考感悟、點評及總結等環節。導文引入要像講故事那樣簡要介紹微課需要學習的內容、掌握的知識點、掌握的技能動作;學習目標是學生自主學習完本節微課后,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上能夠達到的、可以測量的學習行為目標。學習過程要求階段清晰,每個學習階段目標明確,內容和素材要詳實,要有要點及注意事項。思考與感悟是記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過程,要把學生瞬間思維的火花記錄下來,使學生在課前學習和課后復習微課過程中能夠深入的思考及質疑,也為課程的現場教學提供一個學生交流的載體。點評及總結是教師激發學生再學習、再探索、再思考的一個過程,最好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展示。最后就是根據微課內容,確定每個環節所需要的時間,編制可以進行“實施”與“攝制”的微課腳本。

在這里還要著重強調:微課的內容要精煉、緊湊、邏輯清晰、重點明確,要避免不相關的內容;微課的學習內容要聯系學生實際,要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只有內容分析得足夠清晰,設計的足夠合理,微課呈現的學習情景才會邏輯清晰,受到學生的喜愛和關注,才能真正發揮微課促進學生學習的目標。

三、情景交融、師生互動的微課實施

接下來是進行微課教學的現場錄制和實施。一個好的微課“腳本”應該確定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借助什么樣的器械,教師有什么樣的行為,學生有什么樣的行為,需要嵌入的學習素材和資料是什么,等等。只有規范可操作的微課“腳本”,才能進行微課的實施。微課實施的第一步是微課教學環境的設計,這個環境設計要符合微課的學習目標和微課的學習內容,要能夠引起學生感觀的美感,要有職業的氛圍,要有激發學生學習活動的場地。第二步是微課教學現場錄制,要求教師情感飽滿,要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語言要清晰,邏輯性強,要具有吸引力,學生要積極投入并不間斷的進行思考及質疑。好的師生交互、生生交互使微課充滿著情景交融和思想的交會,這就是一節好的微課實施。微課實施過程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教師要根據微課“腳本”,不斷完善微課的實施過程,使攝制好的微課達到教師理想的目標。

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在微課實施過程中,還要進行學習資源的再建設、素材庫的建設、試題庫試卷庫的建設。對于技能技術性微課,還有企業操作規程庫的建設、企業產品庫和企業案例庫的建設。微課就是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建設一個以一定的結構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環境”,[2]使學生好學和樂學。

四、畫面優美、動感適當的微課制作

一個優秀的微課實際上是教學能力與信息技術的完美融合。[3]在微課實施過程中,要和攝制人員廣泛的進行溝通,講清教師的意圖和微課中的關鍵點。微課攝制人員要設置好音頻和攝像頭、屏幕像素、燈光設計、環境調適等準備工作。素材中的場景再現可以通過演員扮演和音像資料真實再現等方式實現,場景再現要真實客觀,要符合企業技術生產的原貌,盡可能的恢復真實的環境,能夠順利地把學習者帶入所需要的職業環境中。展現微課圖像效果最重要的步驟是微課的后期制作,要求微課的片頭充滿現代感和職業特色,符合高職學生審美需求。微課實施過程畫面要優美豐滿,不能單調。對于關鍵性環節要有字幕,要進行慢動作分解,對于極為重要的核心技術環節,還需要用FLASH等軟件進行簡約式和動畫式展現,提高微課教學指導的效果。

五、課前學習、課中思考的微課使用

微課在課程教學中,并不能取代教師的現場教學,只是教師現場教學的一個補充。微課使用一般是在學習某一涉及微課學習內容之前,通過校園網或課程學習微信群,給課程學習的學生,使學生在課程學習前就進入到課程學習階段。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在課程現場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課后學生自主學習微課,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和自我練習。微課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夠滿足更加細化的學習者需求,讓每一名學生的所學更能夠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4]使高職課程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實施微課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成為師生間進行知識深度探究、辨析、互動與實踐的場所,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真正變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和學生學習的激勵者。

六、注重情感、重在行為的微課評價

微課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改進的過程,在微課用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微課使用的效率進行評價,重點是評價學生學習行為增進的程度和學生對微課內容設計、微課展現形式有何更好的建議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和學生一起確立“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微課選題,組建學生建設團隊,由學生自主開發課程的微課,使微課的建設與開發過程成為師生合作進行教學改革的典型案例,使學生真正成為建設微課、使用微課的主人,這才能真正發揮微課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微課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學習資源,它打破了章節系統化的學習內容,構建了以問題為導向、以產品為導向、以案例分析為導向、以專題為導向的學習體系,重點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微課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課程教學沒有身臨其境的缺陷,使學生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意識。同時,微課制作的過程就是教師凝練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自己的教育教學價值,形成自己教育教學風格的過程,也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重要的載體。兩年的微課教學實踐使筆者逐步認識到微課教學的重要性,下一步就是基于更多更系統化的課程微課資源,建立真正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慕課”,使課程資源真正能夠開放,服務于社會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鄧宏鐘,李孟軍,遲妍,等.慕課時代的課程知識體系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3(7):6-7.

[2]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77-79.

篇(4)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107-012008年,戴維?彭羅斯(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提出 MicroLecture 的概念[1],其目的是讓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結合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國內胡鐵生將其最早引進并提出“微課”的概念,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2]。

一、高職院校“微課”開發的冷思考

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近年來各類學校也開始組織教師開展微課建設,掀起一股熱潮,研究的熱葜饕有微課的發展史、微課的制作技術等,而微課作品主要以比賽的形式出現在廣大師生眼前。雖然微課得到了積極的推廣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許多學校在學習和應用微課時偏離了原來的道路,制作目的發生改變、微課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對其問題現總結如下。

1.認識片面

當前學校微課在認識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價值觀念功利化[3]。一些微課的主管人員組織教師制作微課并不是想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實施新的教學改革,而是迫于形勢,為了跟上大部隊的腳步,一些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失去了主動性,目的已發生改變不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就是為了參賽獲獎,真正將微課應用于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寥寥無幾。第二,微課功能擴大化。部分主管人員對微課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認為新興的都是好的,只看到它的優勢,卻無視其局限性,在微課制作工程中沒有考慮到教師的計算機水平,教學內容是否合適,最終導致微課使用效果不佳、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第三,建設流程簡單化。一些教師把微課等同于教學視頻,供學生課下觀看學習,只需要把現有的資源拼湊成一個簡短的視頻即可。事實上,微課的建設并不簡單地等同于微視頻制作,良好的教學設計、充沛的教學資源、教學反饋的提供等均應包含其中。

2.資源不足

首先,微課的主要特點是以視頻為載體,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每人一個上網設備,但這一要求并非每個學校都能達到,這就抑制了教師對微課的開發建設以及學生對微課的使用。其次,專業師資匱乏,微課的開發是一個復雜且系統的過程,需要有專門人員負責進行統籌規劃[4],然而目前多數學校是由學校負責人兼任此任務,缺乏專業人才進行指導,并且教師計算機水平也參差不齊,有些教師PPT制作都有些困難,更不用說制作視頻軟件的使用,這就導致微課建設出現零散、不系統、質量良莠不齊的狀態。

3.自身局限

微課有諸多優點,例如時間短、內容精、生動形象等,但同時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微課與傳統課堂的區別之一就是內容精煉容易導致教學內容碎片化,尤其是對于臨床醫學系統性疾病的講解,會弱化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利于學生的系統學習。其次,時間長短的問題,傳統課堂教學一節課45分鐘,微課一般5-10分鐘,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有強的自制力和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如若學生習慣了對微課的學習,其長時注意力必然會受到影響,進而不利于傳統教學,這是微課的設計者不希望出現的[5]。

二、學校微課建設的策略

教師必須對自己所教授課程進行深度剖析,進一步明晰微課的特點,合理把握微課的優缺點,才能開始某門課程的“微課”開發。一般來說,高職院校課程的“微課”開發前應思考一下問題。

1.學生需求調研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最有資格決定“微課”應該“怎么做”,必須不斷了解學生的需求變化來調整“微課”內容。例如,對醫學類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希望“微課”給他們帶來當今世界上對于某種疾病最新的治療方案、最先進的醫療設備、不同治療方案對于同種疾病的優劣等。這樣才能提高“微課”的利用率。

2.分析“微課”開發的可行性

“微課”開發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整個教學團隊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開發前需要根據教學標準、技術性、現有的資源和實用性等方面進行論證,挑選出適合進行“微課”開發的知識點,精益求精的開發才是最終目標。

3.選題和教學設計

由于“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媒體,記錄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開展的簡短的教學活動[6],要從教學目標、學生的需求、可行性出發來選題。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由于“微課”的時間限制,使它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學形式、教學資源等有更高的要求,同時要求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則扮演內容呈現者和學習幫助者的角色,因此對于教學設計,教師要格外重視。

4.資源收集與整合

對于相關的知識點網絡上和教師團隊里有大量的視頻、PPT、課程習題等內容,教師要取長補短進行資源的收集與整合,形成微課的雛形,同時還要根據前期制作的教學設計和開發思路注入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一個自己的作品,使它具有簡潔性和適用性和。

總之,微課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我們在學習和使用過程中總會不斷地出現新的問題,我們一定要以一種敏銳的視角、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問題,在學習使用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修正和反思,使微課能夠得到健康、穩步發展,使它成為輔助我們教學的一項有利工具。

參考文獻

[1]McGrewLA.A60-secondcourseinorganicchemistry[J].JChemEduc,1993,70:543-544.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3]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10):61-65.

篇(5)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0-0256-02

一、引言

要探究高職院校英語微課的建設與應用,首先要明確“高職院校英語”、“微課”以及“怎樣建設與應用”的基本概念和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對微課這種特殊教育方式的分析與思考,有助于我們深入地探究在微課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英語是怎樣建設和發展的。

二、微課的興起背景與必要性探析

1.微課的興起背景。微課最早興起于美國。21世紀初,一位優秀的教學設計者戴維?彭羅斯第一次在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大學提出了有關微課教學的思想。微課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教學設計簡單且精悍,教學者通過簡短的視頻形式的教學設計,傳遞出其所要表達的關鍵信息、重點內容,從而使得學習者通過觀看“微課”來學習和思考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微課所提出的建設主義教學思想、在線教學、移動互聯網教學等教學理論逐漸得到了教育界人士廣泛的認可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益成熟以及網上教育模式的逐漸興盛,我國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同時也越來越注重信息化模式下,課堂整體效率的提高和資源的優化分配。微n不同于以往機械的教學模式,強調以重點的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結合傳統的教師授課的教學模式,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一定的突出。通過課前預習、教案設計、課堂講授、教學評估與反思等基本的教學過程創建出一條學習的主線,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授課壓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完成課業任務的能力。

2.大學英語微課建設的必要性。(1)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微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幫助他們節省一定的課余時間,主要表現為在將課堂時間充分利用的同時,實現對零碎學習時間的有效整合。對于專業性較強的大學英語課程而言,英語不僅是實現國際化教育的主要手段,而且大學英語人才的培養也是我國進行國際化交流的重要前提條件。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擁有相對獨到的學習見解,還要具備機敏的學習思維和進行深入探索的能力。針對以上的特點和具體要求,傳統的“一對一”的教課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今英語人才的培養需求和發展要求。(2)提高學習效率,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利用微課教學,大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自主學習。如果遇到不懂的疑難問題,可以隨時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視頻的二次回放,或者是通過查閱教師授課的重點筆記,從而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此外,學生通過課上教師的正確點播也能得出問題的相關答案。微課可以不斷提高同學們的注意力、思維力和良好的綜合學習技能。通過視頻進行具體的教學工作,也是教育在“互聯網+”發展領域的影響下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因此,微課在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勢在必行。

三、微課的建設內容

1.微課自身的特點。(1)授課時間短:微課不同于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時間大約只占傳統課堂的三分之一左右,授課時間通常設置為15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因此微課這種教學方式特別適合利用零碎化的時間。(2)內容針對性強:由于微課的上課時間相對較短,這就決定了微課的授課內容針對性都很強。通常情況下,微課一般都會重點講解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和首要內容,而且講解內容力求簡短、精悍,重在單獨關注一個知識點或者兩個知識點,便于學生進行一定的理解與消化吸收。(3)授課直觀化:微課是基于視頻進行實際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微課”視頻一般是通過生動的實物展示或者電腦模擬課程來進行相對直觀地講解,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不僅能豐富多彩,而且其展現形式也比較生動直觀,而這正是傳統的口頭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微課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也大大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

2.大學英語微課的主要類型。(1)理論導向型:理論導向型“微課”主要以傳遞語言信息為主,授課形式以口頭傳遞法居多,另外輔之具體的教授法、提問解答法以及啟發討論法等。理論導向型微課這一教學模式適合以教師為授課核心,教師對課堂內容進行主要的掌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搭建出一個針對性較強的英語基本概念的學習平臺。(2)實踐講解型:不同于中國漢語“意”合的教學思維,英語教學講究“形”合,講究“聽、說、讀、寫、翻”五大部分的有效結合。因此,在進行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實際的講解、練習、操作為主,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具體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目標展開實際的微課課堂教學。

四、大學英語微課的建設與應用實踐研究

1.進行英語微課課堂的常規化建設。目前,我國大學英語微課主要通過競技性的比賽獲得。比賽中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嚴格的挑選而得出的。同時,比賽中選出的微課視頻,大多是通過計算機網絡虛擬獲得的。因此,微課制作成本較高,制作系統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此外,這種形式下產生的微課視頻大多是零碎的、雜亂的和不成系統的,所以急需對英語微課進行常規化的建設,以便擴大英語微課的使用廣度和深度。

2.英語微課建設需要進行整體考慮。所謂微課就是針對某一個基礎的知識點或者是重點的學習內容進行獨到講解的過程。雖然微課授課的時間較短,但微課的授課資源卻非常的豐富,因此在進行大學英語微課教學時要格外注意英語的本身特點。大學英語不同于初級階段的英語課程,大學英語更講究英語的語言點、知識點和長難點的有機整合,因此學校應該提出明確的建設方案、具體的建設目標和良好的技術支持,以便保證微課資源開發的獨立性和系統性。

3.合理整合微課資源,提高微課的教學質量。高質量的微課建設方案需要合理地整合各方的資源,因此微課的建設過程是一項艱巨的教學任務。微課的建設過程不僅需要網絡技術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和技術團隊對微課進行系統地開發與講解。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教育方式的不斷改變,大學英語微課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培養一些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及技術團隊來進行適當地開發與應用。

4.增加微課教學的資金投入。目前,許多高校開始將微課應用于更多學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但往往由于微課的開發成本高,資源整合困難,最終導致許多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能使用微課這種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提高微課教學的資金投入,不僅能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也可以使教師群體的滿意度達到最大化。

五、結語

鑒于微課的諸多學習效益,本文在大學生英語微課的建設與應用上進行了相對細致地探索。我們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互聯網已經占據了大學生生活的大部分內容。因此,我們更要有順應潮流的勇氣和迎接一切學習困難的決心。本文從微課的背景與特點、重要性以及怎樣建設與應用上進行了個性化的研究。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微課的使用不僅豐富了英語課堂學習的靈活性,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與共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因此微課教學就成為了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學模式的主流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篇(6)

一、微課的起源與發展

在國外,微課(Micro-lecture)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今天熱議的微課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1],他提出建設微課程的五步驟:羅列教學核心概念pgn15-30秒的介紹和總結,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錄制長為1~3分鐘的視頻;設計引導學生閱讀或探索課程知識的課后任務;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

在國內,2010年,廣東佛山教育局胡鐵生率先提出微課概念。他提出:微課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2012年10月,胡鐵生又提出微課的概念: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面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2013年2月,胡鐵生又提出微課概念3.0版本: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脂、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從以上微課概念的變化發展中可以看出:我們把微課定位從最初的“一種新的資源構成方式(微型資源構成)”拓展到“一個簡短的教與學活動過程(微型教學活動),最后提升到“一種以微視頻為主要表現方式的在線網絡學習課程”(微型網絡課程),體現了我國教育工作者對微課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完善。2012年秋教育部面向全國中小學舉行微課作品征集評選大賽,2013年8月,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各省職業教育微課比賽,微課迅速地融入了小學、中學、高校、職業教育,直至社會大眾的教育。

二、微課在中職教學應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提出要“辦好職業院校教學信息化、技能大賽。開展職業院校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建設。全面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和國家教育管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努力形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提高公共教育裝備服務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國家鼓勵職業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微課作為5~10分鐘的教學資源有著天然的制作整合優勢,并且5~10分鐘的教學長度適合中職學生在線學習。因此,微課是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建設最方便快捷的途徑之一。微課資源的建設是職校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建設的發展潮流。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微課資源相對缺乏,中職教育的微課建設存在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

職業教育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而操作技能更適合制作成微課。職業教育知識的更新速度很快,中職教師下企業吸收新知識再編輯成教時間長,速度慢,如果中職教師可以把下企業吸收的新知識制作成微課,及時更新,那么職業教育的特色方能明顯,這樣教出的學生更加符合企業用工要求。

(二)挑戰

1.絕大多數中職學生還沒有培養成上網學習的習慣。學生上網大多看新聞、看小說、看視頻、打游戲、聊天和逛淘寶,很少有學習的。要制作什么樣的微課才能吸引中職學生上網學習呢?這是所有中職老師必須首先面對的問題。我認為,中職的微課內容既要有原創性又要新穎,還要體現職業崗位的技能需求。

2.中職學生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學習缺乏熱情,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自主的去進行微課學習?利用在線激勵制度和考勤行不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中職老師共同思考,特別是在制作微課時一定要認真考慮。

3.教育工作者們能否正確的協調利用微課資源于課堂教學。畢竟很多一線的老教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是按照每節課45分鐘備課、上課、課堂練習,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完成的模式,現在讓老師們引導學生去進行微課學習,上課就是做課堂練習和指導學習進行作業,這樣的授課方式短時間很難適應,從而直接影響微課資源應用的課堂效果。

4.微課是近兩三年才進入我國教育領域的,中職老師對微課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而且非信息技術專業的中職老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多媒體特別是音頻、視頻軟件的操作水平都很有限,因此,要制作一個優秀的微課,對中職老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三、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

現在中職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產品的越來越多,這些產品的應用改變了學生傳統的閱讀和學習方式。如果學生課前或課后能夠利用電子產品學習課堂教學內容,起到預習和鞏固知識的目的,這必將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也必將成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

現在大多數職校的網絡教學環境都已具備,網絡上的教學視頻也很多,老師也試著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但是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很少在課后看視頻學習或復習。經過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中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不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弱,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習慣,對學習的興趣也不高。學生對課堂教學都沒有多在興趣,課后就更不會主動下載網絡視頻學習,因此網絡視頻等教學資源的使用率很低。

2.網絡視頻內容多而全、容量大。視頻資源的容量很大,知識點也很多,時間一般都在45分鐘左右,而中職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在8―10分鐘,因此學生對學習這些容量又大時間又長的視頻資料的興趣不高。

3.教師設計的項目或任務不能體現職業技能崗位的要求和特色,加上中職老師的企業實踐技能和經驗不足,使得學生學完教材知識后,操作技能仍然很差,不能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遇到問題還是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解決。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就業。

主題明確、內容單一、時間很短的微課正好解決了以上問題。教學中,我把EXCEL圖表的創建制作成一個微課,圖表的修改制作成2個微課,將EXCEL中常用的10個函數制作成10個微課。我把這些微課作為新課的導入和課后學生的復習鞏固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把相關的微教案、微練習、微課件等學習資料放到計算機室的教師機上,供學生下載使用。這些微課程極大地提高了中職學生的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我的教研水平。

四、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的思考

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的確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但是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1.微課的選題要突出、要“微小”。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選題一般直接指向具體問題,可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典型例題等等,避免選取顯性知識或教學活動的組織(如小組匯報、教師點評、小組討論等)創作微課。例如,有的微課以圖文并茂的海報的制作為選題,這根本不是一個微課所能解決的問題。選題要關注“小現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題突出,層層剖析,有深度,能啟發。這樣的微課才能適應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2.微課件制作時要簡潔流暢,圖文并茂、層次分明,使用的文字盡量少,字體要大些、顏色搭配合理,背景要干凈,不要出現過多無關的圖片和文字。

3.有的老師認為微課就是課堂實錄,教師出鏡、出聲過多,分散了學習者的注意力,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說微視頻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微課的建設水平和應用效益。因此要高度重視老師的微視頻技術的培訓和提升。當然,也可以采用多種軟件制作及合成方式制作微視頻。

4.一部分老師制作的微課,過度追求動態化和趣味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表現形式上,這不僅偏離了學習目標,而且很容易養成思維惰性、學生只是滿足于短暫的視覺和心理愉悅,根本學不到實在的知識。

5.采用團隊模式開發系列微課程。老師個人制作微課的能力和水平都有限,應注重發揮團隊協作開發微課,特別是系列化專題化微課程,提高微課的建設水平和開發效率。

6.加強微課智能化、一站式平臺的建設。單個微課起不了多大作用,整合和匯聚一個學校或一個地區的微課資源,使其產生集聚效應,才能發揮微課的綜合效能。現在很多學校都開發了很多微課資源,但是有的微課只停留在比賽層面,還有的微課在網上只能點播觀看,學習利用率不高。因此,要盡快建設一個集微課制作、應用、管理、評價、交流、科研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務平臺,有效地促進學習者在網上網下移動式、碎片化學習。

總之,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程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中職教師而言,微課有效改進了中職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鍛煉了中職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微課創新了中職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對中職學生而言,微課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能力,滿足了學生的移動式個性化學習方式。我們相信,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必將推動中職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創新發展。

篇(7)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10A-0029-04

“人類歷史掀開了2000年的日歷,這對中國教育意味著什么?――中國教育面臨E-化的世界,一個變革的時代!”[1]是的,隨著E時代的來臨,以互聯網等高科技為媒介的新媒體給我們的學習打上了多元化的烙印:碎片化學習、個性化學習、混合學習、翻轉學習、移動學習、微型學習,一個個新狀態接踵而來。如何幫助學習者創造一種支持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模式成了教育研究的當務之急。微課以其短小精微、融合流媒體技術、基于網絡平臺等優勢,能夠滿足網絡時代的學生學習、教師發展和資源建設的迫切需求,成了教育界競相關注的研究熱點。然而,如何真正進行E學習環境下微課的教學設計與應用還需要付出諸多努力。

一、E學習環境下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的內涵

1.E學習環境的內涵

毋庸置疑,人類已進入了一個新科技層出不窮的大時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促進了社會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E-mail(電子郵件)、E-business(電子商務)、E-cash(電子現金)、E-marketing(電子市場)、E-management(電子管理)。就連教育也不可避免,E-education、E-learning不約而至,E學習環境已經形成。E學習環境是E-learning學習環境的簡稱,英文全稱為Electronic Learning,通常譯為數字(化)學習、電子(化)學習和網絡(化)學習等。盡管翻譯有所不同,解釋也有不同,但是,三者都強調的是運用數字技術、電子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教育提供支撐和服務。因此,E學習環境就是指借助電子科技和網絡平臺進行學習的環境。E學習環境給學習者(本文主要指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的全新學習方式,學習者可以運用網絡實現隨時隨地的、翻轉課堂的教、學、研,是傳統教學研方法的更新。

2.微課的內涵

微課是指關于某一“微知識”教與學活動的總和。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呈現教師對某個“微知識”或“微環節”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以下的規定性:

第一,微課的核心組件是課堂教學視頻,一般為8-10分鐘,容量小,支持在線播放,類似國外的“微講座”(Micro-lecture);

第二,微課雖是碎片化知識的呈現,但是,每一個微課視頻都呈現了獨立的知識主題,絕不是隨意的教學片斷截取;

第三,微課也是課,它具備了課的基本要素,涵蓋了傳統授課的全過程,從導入、講授、練習到總結升華、歸納拓展,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縮影和精華;

此外,微課還包含與該“微知識”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教學練習、教學測試、學生反饋、專家點評等教學資源。從用途上來說,微課既包括課堂型微課,也包括教研型微課。

E學習環境下微課的教學設計與應用是指基于網絡環境的微課教學設計、教學研討和其他相關的應用活動。

二、E學習環境下微課教學設計與運用的意義

雖然E學習早已像一股潮流涌來,但它至今還遠遠沒有成為中學教育的主要方式;雖然微課教學已經引起世人的關注,國內一些地區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運用,但它對絕大部分一線教師來說還比較陌生。研究E學習環境下微課的教學設計與運用具有如下意義:

1.有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個性化學習

在傳統學習中,學生一直是被灌輸的對象,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的步伐,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考學生練,沒有個體真正自由發揮的空間。基于網絡的微課徹底改變了這一現象。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資源,微課借助網絡以其微型化、碎片化等特征使得學習成為一種移動學習、自主學習。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這種新型學習方式下,學生可以在復雜多樣的教育資源環境下開展自主、開放、探究式的個性化學習活動。微課短小精悍,主題集中,重點突出,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的自學。視頻課程更是擴大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時間和地點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此外,學生的預習和復習方式也在改變。課前,學生可以通過上網訪問有關微課,進行有效的預習和初步學習;課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隨時隨地地利用網絡訪問相關主題的微課,進行查漏補缺提優強化。在課外通過微課學習了新知識的基礎上再返回課堂,學習效果明顯提升。

2.微課有利于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基本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它對于克服教育資源不足、統一管理和提高整體效益具有很好的優勢。但是,學生畢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進行大批量、標準化生產很難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也很難真正發揮教師團隊的優勢。微課的教學目標清楚,教學內容明晰,教學主題明確,規模小容量少,針對性、適應性和導向性強,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解決了不顧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進行學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要看學生通過課堂教學能否獲得發展。發展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只有促進學生自愿、主動地學習以及知道怎么學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基于網絡的微課教學實現了課堂翻轉,把傳統的學習與教學的過程顛倒了過來。依托于網絡的視頻迎合了學生對技術的好奇心理,短小集中的主題符合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學生真正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他們在課前就可以完成對基礎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將學習中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以及需要教師引導、啟發、評價等的知識帶到課上完成。即使是課堂內,學生接受的也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輸,他們通過匯報討論、釋疑解惑等方式,在交流中懂知識,在溝通中明事理,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實效明顯提升。

3.有利于轉變教研方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微課有利于轉變研究方式,濃厚教研氛圍,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強大驅動力。“對于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微課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2]

首先,微課的制作過程就是促進教師研究的過程。微課不是簡單的視頻教學,它有著自己的內在規定性,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而要發現有價值的微課題,要把自己的微課設想變成微課實踐,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學生的需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這種看似微小的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微動力”,推動著教師不斷研究和成長。

其次,借助網絡傳播的微課方便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師微課多人觀看微課多元主體點評微課教師得到反饋修正提高,這樣的良性循環形成了一個動態交互螺旋式的微學習生態系統,無論是對的主體,還是評價的主體,或者是觀看的主體,只要他們參與了,思考了,就能夠很好地推進自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智慧的螺旋式提升。

此外,微課資源為教師培訓模式提供了新的出路。傳統教師培訓人員規模大、實效差、效率低,而基于網絡的微課資源融合了信息資源和微課的雙重優勢,使教師培訓實用化、靈活化,有效創新了教師培訓模式。

三、E學習環境下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的理路及實踐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推進E學習環境下的微課教學與應用首要的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強化教師在E學習環境下的微課教學理念。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強化制度建設,營造E學習環境下微課教學與研究的濃厚氛圍

首先,健全組織機構。微課教學需要教師主體的參與,但是,微課又不應該僅僅是某些教師個體的事情,要真正發揮微課對教學與科研的推動作用,必須形成一個有助于微課教研發展的濃厚氛圍,而這個氛圍有賴于制度建設。研究伊始,我們就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遴選市各學科帶頭人為子項目負責人,聘請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專家為指導,各學科由教研組長牽頭,設立相關課程子課題研究小組,為分步驟、按計劃開展課題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籌措研究經費。我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戰略,已形成濃郁科研氛圍。本次研究,學校更是籌措了充足的研究經費,在課題調研、專家聘請、資源庫建設和微課制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保證了課題組順利開展研究。

第三,確保研究時間。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學校專門組織了微課教研活動,在學期開始前的排課過程中,有意識地空出一定的時間,確保每門學科每周可以利用半天的時間進行一次集中的微課教研;而每個學科組每月也必須進行一次微課教學展播,研究時間有了充分保證。

2.加強資源庫建設,打造E學習環境下微課教學與研究的平臺

E學習環境下微課教學的設計與應用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也是時代對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傳統的課程資源已經適應不了研究的需要,必須加強資源庫的建設。

首先是資源庫主體的建設。E學習環境下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的資源庫建設需要學科專家、教師、信息技術人員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首先,我們聘請了包括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大學和淮陰師范學院的部分專家做我們的兼職教師,為我們提供全方位的理論指導,形成了“專家D教師”的互動模式,提升了各學科教師的理論層次。其次,我們依托本市和鄰市的學科帶頭人,與兄弟院校結成聯盟,通過網絡構建“微視頻”、“微論壇”、“微評價”和“微反思”等微課資源,生成“教師D教師”的互動模式,形成了共享合作的微課交流資源。再次,我們組織信息技術人員構建了微課平臺,對教師進行微課開發、微課平臺應用等培訓,形成了“教師D技術人員”的互動模式,為課題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網絡技術支撐。這種多元的互動模式為微課研究提供了多角度、立體化和全方位的智慧支持。多元主體之間的合作打破了個體研究的孤立狀態,有效提升了各環節教師以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使每個環節的銜接更加暢通,資源的流暢性更加突出,資源庫建設的質量也明顯提升。

其次是資源庫內容的建設。微課資源庫是以微課視頻為核心的在線網絡視頻及其相關配套資源的總和,包括微課視頻、微課教學設計、微課教學課件、微課練習與測試、微課評價、微課教學反思和微課學習反饋等。而這些資源都是通過網絡平臺呈現的。在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購買、自制和共享等方式,為各學科置辦了豐富的微教案、微課件等教研資源;通過網絡構建了微論壇、微評價、微反思等平臺;將學生的微課練習、測試、提問等都通過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方式呈現出來。微課資源網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多元的智慧借鑒和人際資源。

3.重視微課的教學設計,加強E學習環境下微課教學與研究的應用

第一,重視微課的教學設計。微課也是課,在設計的時候要全面考察微課的目標需要、呈現方式和教育價值;程序要遵循課的基本要求,要有利于學生的興趣激發和自主學習。在課題選擇上要加強微名稱的錘煉。微名稱就是微課名稱,一個好的名字自己會說話,不僅能直接反映課的主題,還能一下吸引人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加網絡平臺的點擊率。如“高新技術簡介”就不如“高新技術‘高’在哪”的趣味性和針對性強;“的困境”就遠不如“難在哪”的主題集中、明確、單一和有吸引力。在程序上要加強導入設計。因為微課的時間比較短,其導入就必須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要短小簡潔,方便學習者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如在講解儲蓄存款時就直接拋出問題“你會存錢嗎?”,無須繞彎子,學生又似懂非懂,直接帶著疑惑入題。在內容上要圍繞主題明確思路精心組織,突出教學重點,切不可面面俱到卻個個夾生。合理的互動也是微課設計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設問等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思考,也可以通過匯報討論等方式直接讓學生走上前臺,練習也是互動的呈現方式之一。微課的總結、收尾要簡潔明了,給學生留出思考回味的空間。

第二,要精心制作微視頻。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微課中的微視頻應是為幫助學生學會一個基本知識(或知識片段、方面),或一個問題(任務)的解決思路與方法等所錄制的教學或學習片段講解或活動過程視頻(音頻),與之配套的相關材料應包括導學案(任務單)、學習資源、設計說明、訓練與測試題、作業、拓展資料等。”[3]其制作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技術。為了方便學生的學和其他教師的研,微視頻的制作技術越簡單越好。但是,簡單不等于粗糙,而是說錄制和播放技術應該以大多數人的平臺為依托。目前,我們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攝像機錄制、白板錄制、PPT加錄屏軟件錄制等。為了達到良好的錄制效果,尤其要重視微視頻的團隊協作開發,提高微視頻的制作水平和效益,避免教師個人單打獨斗、閉門造車、各自為政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

第三,在開發中應用,在應用中開發。微課資源庫的開發與建設如果成為擺設,就會失去課題研究的本來意義。教學實踐中微課資源的投入和使用,才能更好地促進微課資源庫的開發與建設,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總之,在前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中,我們圍繞課題既定的研究目標,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發生了巨大轉變,形成了良好的微課教研氛圍。我校教師積極參與市微課大賽,多名教師榮獲一等獎。學生的學習品質與學習習慣明顯改善,學習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當然,課題還有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內容,如:如何保證學生課余通過網絡自學和復習的時間,如何將微視頻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等等。今后,我們也將加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力爭最大限度地激發網絡環境下微課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篇(8)

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大行其道的今天,微時代下的諸多微功能,在教育領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依據《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倡,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的合作與分享,不斷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從而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教師開始嘗試以“微課”的創新形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不失為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一、“微課”的內涵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它是在傳統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筆者認為:微課,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體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學科教學知識點或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內容進行選題、設計、拍攝和制作,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讓學生能夠花最少的時間學到關鍵內容。

二、“微課”在初中思想品德中運用的意義

在我校,微課處于爆發前期,相關的理論實踐建設正在完善充實中,微課資源建設也處于剛起步階段,探索“微課”在初中思想品德中運用有著重大意義。

(一)對學生的學習

1.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

2.“微課”一般為5~8分鐘,非常符合學生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學習特點。

3.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

(二)對教師的專業水平發展

1.教學目標清楚,加深教師對教材知識內容的進一步理解。

2.備課時更充分地研究學情,做到心中有學生。

3.教學語言要簡明扼要,邏輯性強,易于理解。

4.為拓展知識點,就必須查閱資料去充實內容,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5.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經歷著“研究―實踐―反思―再研究―再實踐―再反思”的螺旋上升過程,教師的教學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三)對教育自身的發展

1.現在的“微課”,是對過去“課堂實錄”式的視頻教學資源建設的反思和修正。過去錄制的大量“課堂實錄”式的視頻資源大而全,難以直接加以使用。

2.通過集中展播、專家點評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廣大師生推薦、展示優秀獲獎微課作品;定期組織“微課庫”的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推進基于微課的校本研修和區域網上教研新模式形成,達到資源共享。

三、思想品德課“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開發目標,突出重點

“微課”以短小而著名,卻以精悍而取勝。切不可因其“微小”而導致教學重難點不突出,甚至背離教學終極目標。

(二)切入課題要迅速

微課要求的時間短少,要求切入課題必然要迅速,如,可設置一題目引入課題;可以溫故知新,由以往的課題引入新的課題;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去引入課題。另外要求切入課題途徑、方法吸引眼球,力求新穎的同時,更要求與題目的關聯緊密,迅速切題,因為余下不多的時間要分配給內容的講授。

(三)講授線索要清晰,盡可能只有一條

微課中,講授線索除了要清晰,還要盡可能只有一條。在線索上展示最重點、最精彩的內容。

(四)收尾要快捷并回味無窮

一節課小結,是內容要點的歸納、指出和強調,目的是進一步突出所講授內容。好的總結可以達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刻印象,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在新課改背景下,通過思想品德“微課”,教師一次精心的講述,將被多次播放學習,從而避免了重復解答,及時解決學生疑惑問題,使學生迅速掌握基本知識,學習連貫性增強。師生在“微課”平臺上也可以進行線上互動溝通,成為現有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今后將逐漸完善思想品德科“微課”視頻,并成為一個宏偉的知識寶庫。

參考文獻:

篇(9)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7016502

0引言

近年來,英語專業基礎課程長期以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造成了英語專業學生知識結構、專業水平和素質能力與社會需求的不適應;人文基礎薄弱,在思想深度和廣度、思辨能力、知識結構等方面存在著明顯不足(戴煒棟,2007;宋林珊,2012)。近年來,國內英語方面的專家學者紛紛著眼于英語專業如何回歸人文學科本位,培養“英語技能熟練全面、人文素養深厚、知識面寬廣、具備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夠較快適應各種工作的專業人才”(胡文仲、孫有中,2006)。因此英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在英語專業基礎課程中開展了研究型“語言工作坊(workshop)”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以期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筆者以湖北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2013級英語及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共130人)為研究對象,在研究中,筆者發現,研究型“語言工作坊(workshop)”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調動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自我建構、自我探索、自我學習能力的開發與利用,有利于學生進行觀察學習和協作學習等。同時,筆者嘗試在教學實踐中引入“微課”資源,探究基于微課的英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期充分利用微課資源,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1“語言工作坊”教學模式和“微課”教學手段

“工作坊(workshop)”也稱專題研習工作坊,英文簡稱為“workshop”,主要指一種基于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方式。這個概念源于教育心理學,是將由多人共同參與的活動(如對話、溝通、共同探討、共同調查、共同分析問題、提出規劃或行動方案等)串聯起來,成為一個具有系統性的過程。這種方式發展至今逐漸演變為一種集研究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參與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語言工作坊”是一種參與體驗互動式的語言學習模式,它將主題學習與互動相結合,教學互長,鼓勵參與和思辨、創新以及建設性地解決問題。通過案例分析、頭腦風暴、團體討論、教師點評等方式,使成員在參與過程中能夠共同研究思考,提出方案,促進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隨著信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也開始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深入應用,微課成為現在受到廣泛關注的學習形式。微課(Micro-lecture)的雛形最早出現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acgrew教授(1993)所提出的“60秒課程”,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1995)所提出的一分鐘演講。而現今廣受關注的微課程概念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David Penrose(2008)提出的。

根據筆者搜集到的資料,國內外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主要涉及三大類。第一,微課基本理論。很多涉及微課的文章只是介紹了微課的概念產生,含義、特征和發展趨勢等(胡鐵生,2011&2014;金陵,2013);第二,微課相關技術和設計。技術研究主要是微課資源的平臺建設,或者是基于微課的課程建設和設計(梁樂明,2013;余勝泉,2014);第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陳穎,2013;盧海燕,2014;劉紅霞等,2014;劉銳,2014),這些探索涉及了微課資源庫的建設和課上課下的使用方式,教師角色等。總的來說,微課在國內的起步較晚,雖然對微課的基本理論的介紹和設計開發應用方面做了研究,但深度不夠,同時對技術及評價標準的研究還有待加深。

國外微課平臺建設已較為成熟,也已經將微課引入課堂教學模式。目前,國外最具影響力的微課資源網站是可汗學院,它是由薩爾曼?可汗創立的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旨在向世界各地的網絡學習者提供免費的高品質學習服學任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而國內微課資源在教學上的實踐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在這方面的應用研究較少,尤其是基于微課資源的英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研究目前還是空白。因此,有必要對微課引入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基于微課資源進行英語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的探索。

2基于“微課”資源的課堂設計

“語言工作坊”教學模式不同于英語專業基礎課程傳統的注重語言知識和技能講練的教學模式,而是將內容主題與互動相結合,教學互長,鼓勵參與、創新以及建設性地解決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微課資源庫,豐富課上課下資源,從而調動學生課上課下,線上線下全面互動,積極學習。

第一,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期待。要建設真正受學生歡迎的課堂必須要考慮學生的情感和實際需求。筆者在問卷和訪談調查中發現,多數學生存在著就業焦慮心理,他們急于了解未來職場對于人才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期待學習到更加實用的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主題設計時除了關注人性剖析的主題,例如愛、自由、勇氣、理想、責任等,也需要考慮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關注社會事件及經濟發展態勢,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加入職場性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管理,了解企業文化,進行職業設計與規劃或開展對于創業的思考。

第二,語言學習主題系統的分解和版塊設計。在此教學模式中,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設定語言學習的目標和版塊,將教學目標、學習項目、學習要求和學習過程都目標化、具體化和層次化,并提供相應的網站及微課資源。在設計時還應注重引導學生收集各方資料,開展訪談、問卷等形式的社會調查,組織影像錄制、英文報刊編輯、電視節目制作、商務談判等活動,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和創新能力。

第三,指導教師仍然是該模式實施的核心,在教學模式中主要起主題設計者、項目組織者、微課資源設計開發者、教學導向者,學習研究推動者、學習效果評價者作用。

第四,學習小組是該教學模式的中心主體,每4-6個學生組織自己學習研討的小組,便于小組成員間進行合作學習,學生自我設計、自我協調,也可以在小組中充當“教”的角色。各個小工作坊積極參與,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集體分享、團體討論等方式鼓勵學習者共同參與,促進教學互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激發學生的興趣,研究成果的匯報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例如各工作坊之間展開辯論,進行英文話劇表演、職場模擬等形式,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展示舞臺,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和競爭意識。

3翻轉型教學方式

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Eric Mazur認為: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習過程的第一步“信息傳遞”,但他們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內化”,由于新網絡科技讓知識的傳授變得便捷和容易,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模式,而把教學重心和課堂時間更多地放到第二步吸收內化之上。

筆者的研究團隊所探索的新型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在課下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對微課資源所涉及的知識點和語言點進行學習和交流,形成智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團隊學習相結合的學習范式。全面顛覆傳統“手工”作坊,實現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全面互動,將傳統課堂元素移至課外,將口頭講授變為視頻媒介,將“一個單元”變為“多個微重點”,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建設微課視頻資源庫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但完整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選擇能讓學生自己看得懂學得會的,不需要在課堂聽老師講授傳授的知識點、重點內容,采取學生課下自學的方式,了解基本知識點。騰出實體課堂輸入時間,解放師生圍繞課本和知識點“傳輸接受”的過程。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會有更多的時間和話題開展討論和分享,從而進行深層次的學習。

可以組織同頭課的教師分工合作,共同制作課堂教學視頻,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學習“小環境”。通過微課資源庫的建設,有利于實現英語優勢資源在校內和校際教師間的共享。既有利于教師自身思路和視野的開闊,又使學生接觸到更多優秀的資源。

此外,網絡上的資源也應該充分利用,拓展學生知識體系的廣度和深度。例如,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的可汗學院,現有關于數學、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的內容,教學影片超過2000段,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速度。此外,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語中的縮寫,即技術、娛樂、設計),是美國的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每年會邀請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們關于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TED演講種類繁多,看法新穎,對學生英語學習和思維啟發也非常有幫助。

5評價體系創新

在研究型語言工作坊模式下,通過集體分享、團體討論、教師點評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習者共同參與和積極參與,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和即時的評價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基于“微課”資源的論壇或平臺也可以使教師突破課堂限制,在課上課下,線上線下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和指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能夠及時地通過云平臺進行匯總處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在研究型“語言工作坊”模式下應該建立起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既要進行反映學習結果的總結性評估

(summative assessment),也要進行反映自主學習過程

篇(10)

2注重計算機網絡教學微課的開發與交流應用

根據微課的教學理念,從微處入手,重視引導工作的要求,在計算機網絡微課教學中,我們應該以學生基礎知識與掌握能力、學習能力為導向,注重微課開發。由于計算機網絡微課開發是一門系統復雜的工作,建設模式通常面向老師本人以及項目開發單位結構,所以在區域性資源建設中,必須努力做好技術培訓、宣傳活動、課例拍攝、選題設計、在線報送、審核反饋、評價、后續加工等細節環節,從而進一步保障教學質量和應用效益。在微課交流應用中,我們應該結合計算機網絡教學實驗、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融入微課,通過專家評價、綜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廣大學生、老師展示、推薦優秀獲獎計算機網絡微課作品。通過定期進行老師微課庫學習、觀摩、評課、研討、反思等活動,進一步推動計算機網絡區域網和本研究區的教學實踐模式,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學生學習成果。

上一篇: 半年工作總結 下一篇: 互聯網平臺營銷策略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 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