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46: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基礎化學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雖然是理科科目,但是其紛繁復雜的基礎知識不僅需要準確的理解,還需要大量的記憶。就初中學生而言,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化學基礎知識一直是化學學習的難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巧用口訣能很好的幫助初中學生記憶化學基礎知識。
一、巧用口訣記憶催化劑、還原劑、氧化劑
首先是記憶催化劑的口訣:“催化劑,有多種。初中所學只一劑,二氧化錳制氧氣。”通過這句簡單的口訣,就可以記住幾個關鍵知識:①催化劑有很多種,如二氧化錳(MnO2)、氧化銅(CuO)等;②初中化學階段常考的催化劑主要是――二氧化錳(MnO2);③二氧化錳(MnO2)作為催化劑在初中階段主要是在加熱氯酸鉀制作氧氣的過程中。
記憶氧化劑、氧化物、還原劑的口訣是:“氫氣常作還原劑,氧化反應氧化物,無它便會不成立。還原反應還原劑,初中只學兩種氣,氫氣(H2)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CO)也能替,冶煉工業也需要,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通過這些口訣,可以記住以下知識:①氫氣是一種常用還原劑;②氧化物一般由氧化反應生成,是指氧元素與另外一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鈣(CaO)、一氧化碳(CO)等;③還原劑是在氧化還原反應里,失去電子或有電子偏離的物質;④初中階段常考還原劑是氫氣(H2)和一氧化碳(CO),主要用于氫氣(H2)還原氧化銅(CuO)和工業冶煉。
二、巧用口訣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口訣是:“參加反應各物質,反應前后量不變。原因其實很簡單,構成物質之原子,數目質量與種類,反應前后都不變。”通過口訣,能準確把握質量守恒定律的以下要素:①任何變化包括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都不能消除物質,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原有形態或結構;②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③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④任何一種化學反應,其反應前后的總質量是不會變的。
三、巧用口訣記憶原子量和核外電子的排布
記憶原子量的口訣是:“原子量,記憶繁,找到規律便不難。二倍序數碳氧氮,硫硅氦氖加鎂鈣。二倍多一鋰鈹硼,鐵鈉鋁磷鉀氬氯。氫之為一不改變。另外還有特殊數,64為銅鋅65。”通過這段口訣,可以記住:①氫的原子量為1,銅為64,鋅為65;②碳氧氮硫硅等的原子量是原子序數的兩倍;③鐵鈉鋁磷等的原子量為原子序數的兩倍加一。
核外電子的排布口訣是:“核外電子等質子,分層排布有規律。七六五四三二一,能量由高降到低。每層二N平方個,外層最多為8個。外層電子定類別,稀有氣體等于8,小4榻鷚資去,大4非金易奪得,得失電子顯性質。”這段口訣包括以下知識:①核外電子數一般情況下等于質子數;②核外電子是按照由內到外的順序分層排布,每層電子數為2n個,最外層電子數最多為8個;③最外層電子數等于8的是稀有氣體,小于4的是金屬,大于4的是非金屬。
四、巧用口訣記憶化學實驗的相關知識
化學實驗口訣一:“化學實驗需藥品,取用規則記在心。不摸不聞不品嘗,保證安全利健康。藥品也許重節約,若未說明使用量,12毫升是液體,蓋滿底部是固體。剩余藥品人定器,不能放回原瓶內,更勿拿出實驗室。取用固體用藥匙,夾取塊狀用鑷子,重塊側滑入底部,以免容器弄破爛。”這段口訣主要與化學藥品有關,包括以下知識:①藥品取用的注意事項;②化學藥品的使用量;③化學藥品的取用方法等。
化學實驗口訣二:“導管一端浸入水,管口有無氣泡出,表明裝置氣密性。加熱常用酒精燈,燈內酒精二三分,燈芯須平不須焦。酒精灑出若燃燒,濕布蓋滅即可行。熄滅用帽勿用嘴,燃時添酒易失火,絕對禁止燈點燈。加熱之時用外焰,預熱之后再加熱。管內液體持三一,管口傾斜勿向人。”這段口訣主要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以及酒精燈的使用。
化學實驗口訣三:“酸堿若入眼睛內,用水沖洗手勿揉,洗時眨眼洗后醫。大量酸堿流上臺,先用藥品再水沖,稀醋酸液用于堿,碳酸氫鈉仍是酸。天平用前須調零,物左砝右牢記清。干燥固體紙上放,易潮物品杯里裝。連接儀器須小心,水濕輕旋動作輕,以免容器換作新,檢查裝置氣密性,兩手緊貼容器壁。”本段口訣主要有以下知識:①酸性、堿性的化學物品在化學實驗中的使用注意事項;②天平的使用方法;③干燥、潮濕物品的取用與保存;④化學儀器連接的注意事項。
知識可視化研究的是視覺表征,在兩個或者兩個對象之間創造和傳遞知識的應用[1]。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知識可視化逐漸受到諸多教育家和教育實踐者的關注,如何利用知識可視化推動教學的發展,是當前教育界討論的熱點。
一、知識可視化的意義和理論基礎
(一)知識可視化的意義
知識可視化是研究如何應用視覺表征改進兩個或兩個對象之間復雜知識創造與傳遞的學科。知識可視化強調復雜知識的創造和傳遞,認為簡單易懂的知識僅僅靠文字就能夠傳遞、表達,沒有借助知識可視化的必要。在教學領域中,知識可視化將抽象的知識和概念以圖解的形式表達出來,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從而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創新[2]。
(二)知識可視化的理論基礎
知識可視化的理論基礎為雙重編碼理論,以視覺形式和語言形式呈現信息能夠增加記憶和識別。知識可視化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視覺表征、知識的傳播和創新,所以,現階段的學習理論、傳播理論和腦科學理論在知識探討的過程中也可以借鑒知識可視化理論。
二、知識可視化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一)利用視覺表征特點,直觀展現化學魅力
通過研究表明,化學教學中的視覺表征主要有思維導圖、概念圖、動畫、圖像和圖表等形式,多數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常常使用圖像和圖表來輔助教學,視覺表征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缺乏從知識可視化的角度去深度的剖析和制定教學策略,知識可視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還待進一步的發展和研究。
思維導圖是一種優秀的教學工具和教學策略,教師利用設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的方式,整合知識,簡化板書,在學生思維中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動畫的作用主要分為兩個方面:揭示事物的微觀結構,反映物質的本質結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微觀知識,了解微觀世界;演示化學實驗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操作,幫助學生規范操作,防止意外發生,起到警示作用。圖像和圖表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發散思維、整理思路和濃縮知識的作用。利用圖像創設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試驗器材結構,利用圖表濃縮課本知識,便于學生整理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區別,方便記憶。豐富的視頻、動畫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化學學習體驗,視覺表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化學、學習化學,在充分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在化學的世界中自由的遨游,并能夠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發揮初中化學教學的價值,避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成為“單一”、“枯燥”的代名詞。
(二)應用知識可視化理論,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在剛開學的階段,由于講的知識較少,課后沒有作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介紹給學生,說明思維導圖的用法,教給學生具體的畫法,并要求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整理筆記,最后上交驗收。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筆記進行點評,使學生熟練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的方法。
在《物質構成的奧秘》和《溶解現象》這兩章的教學中,可以使用概念圖的方法,因為這兩章的化學概念較為集中,通過概念圖的方法,可以向學生展示概念的來龍去脈和概念之間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概念圖幫助學生將概念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網絡。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可以展示電子的得失和化學反應的實質,展示原子分子的結構圖,幫助學生理解“最外層電子層數”的意義。通過動畫的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元素和分子結構上的不同,從而從根本上理解化學的本質,為以后的化學學習打下基礎。
圖像和圖表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圖像和圖表,利于學生深刻的認識概念。通過圖像和圖表,縱橫對比,明確概念,例如教師在講解元素的意義時,可以利用表格列舉氫原子和碳原子的質子數和中子數,讓學生總結出“元素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結論。濃縮要點,簡化筆記,例如在《常見的堿》的教學過程中,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研究和學習都是從俗稱、性質等幾個方面去進行的。通過濃縮要點的方式,以便學生在復習時總結歸納相近的知識。靈活運用表格,簡化筆記,例如二氧化碳、氧氣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方法都有著相似之處,可以將其整理歸納在同一個表格中,讓學生自主總結知識規律,將初中化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學生主動的發現知識的特點和區別,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記憶,區別于傳統的死記硬背,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知識可視化概念的出現,適應了信息時代的發展,迎合了對知識創造和傳播方式改變的新需求。視覺表征的概念給初中化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內涵,為教學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和道路。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視覺表征的概念精心設計教學概念,盡可能的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化、量化,提高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提升。
記憶是以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的方式對經驗的反映,一個人記憶的強弱固然與天賦有關,與生理上大腦的生化機制有關,但后天的訓練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要掌握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以便記住更多東西。初中要記的化學知識繁多,就記憶而言,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如下幾種常見記憶方法。
一、理解記憶
這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記憶。記憶時,學生要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要結合生活實踐和直觀形象理解知識的內涵,然后定向地加以復習記憶。這樣能夠大大提高記憶的效率,而且牢固,例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公式的記憶。m表示什么?(溶質的質量)M表示什么?(溶液的質量即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和)W表示什么?(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二、嘗試記憶
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的記憶方法,就是對要記憶的知識,在理解了但還沒有記住的情況下,就嘗試記憶和背誦,從而逼著自己開動腦筋記住該記憶的東西。這種記憶方法可分成這樣幾步完成,第一步,對剛學過的化學知識,主動在頭腦里像過電影一樣過一遍,使其再現;第二步,對再現過程“卡殼”的地方,再看看書,做溫習補課工作;第三步,全面嘗試背誦一遍,請同學們檢查或看書對照。例如筆者在上課中講到“物理性質”時,讓學生都自由地說一遍,看到不少學生用嘗試記憶法記住這一性質。坐在前面的一位同學離我很近,她將書合上將物理性質記為“顏、態、味、熔、沸點、延展性、導電、導熱性、溶解性、穩定性等,不通過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緊接著翻書發現自己剛“過電影”時,“揮發性”記成了“穩定性”,這樣一對照更正,這個學生很快就牢固地記住了“物理性質”。
三、脈絡記憶
在記憶時,從整體入手,先抓主干骨架,再抓枝節和單葉,此種方法常用于復習課。在整個一塊知識學完后將學過的知識以這種脈絡的樣式展示和記憶,能夠增強記憶的廣度,能夠將知識系統化,也大大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銜接。例如在復習物質類別時,只要記住混合物、純凈物、單質等主干和骨架的概念,便可記住其他的枝節和單葉的概念。
四、口訣、順口溜、諧音記憶
化學內容繁多,將要記憶材料編成口訣或順口溜進行記憶。這種記憶方法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學生都喜歡用,還能引發學生的學習。所以筆者搜集不少化學這方面材料,在教學過程中巧妙運用,效果非常好。例如,在實驗室制取氣體時,筆者要求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順序記憶,制取氧氣時,把制取的步驟總結為七個字:“查、裝、定、點、收、移、熄”,并且告訴學生記憶諧音“茶莊定點收利息”。這樣記憶學生感覺特別有意思,很容易就記住了。在記憶過濾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時可用這幾字概括: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指濾紙要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指濾紙要低于漏斗口,濾液要低于濾紙邊緣;三“靠”指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玻璃棒下端要緊靠三層濾紙邊緣,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
五、聯想記憶
記憶新內容時,想到與之相關的舊內容,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和不同點,然后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記住新知識。這種記憶方法在化學學習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例如,在記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過程,可提示學生聯想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制取過程。學生不但很好地記住了新知識,而且很好地將舊知識復習了一遍。
六、字謎記憶
把要記住的化學術語編成字謎幫助學生記憶,這種方法學生特別感興趣,在記住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更愛學化學,更愛記化學知識。例如,為了記住“分子”,就可以編成字謎:老兩口爭兒郎。為了記住“干冰”的特點,就可以編成字謎:似血沒有雪花,叫冰沒有冰碴,無冰可以制冷,細菌休想安家。
七、比較記憶
用確定思維對象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發現物質的本質屬性,然后記憶。在初中化學中,有很多的知識點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記憶,如:分子和原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混合物和純凈物等。例如,從記憶“含氧化合物”與“氧化物”這兩個概念的不同要素入手,使用“同異綜合比較”。
能夠比較的知識像這樣讓學生記憶效果好,學生理解較透徹,能夠熟練地運用知識點。
作為化學教師的我們,在化學教學中,常常會聽到學生說:元素符號等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要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化學基本理論及其計算、實驗等,太多太難記,記住后也容易忘記。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呢?下面是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的幾點淺見。
一、改進教學方法
學生們已經不滿足于單純從老師講授中獲得知識,還愛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循循善誘,解難答疑,對提高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1.加強實驗教學。生動直觀的實驗,對學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如講授“自燃”這一內容時,開始就演示實驗,把白磷溶液滴在濾紙上,一會兒濾紙就自己燃燒起來。這時提出問題:濾紙為什么自行燃燒?這個實驗及這個問題,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這時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習新知識成了學生的迫切要求,學生聽講有目的,對教材內容自然印象深刻。
2.應用直觀形象教學。初中化學的概念、理論涉及微觀粒子的結構、組成、運動和變化,它與宏觀形象或事實有質的不同,是更為抽象而難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有較深刻的記憶。在教學中,科學地把一些概念、理論形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如講“電解質的電離”時,出示小黑板的圖像,學生會對電解質的離解及運動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3.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簡化記憶。比較是確定現實現象異同的一種思維過程,從比較中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突出矛盾的特殊性。在教學中,應用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簡化記憶。如硝酸的化學性質的教學,要求學生將已學過的有關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跟硝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比較。硝酸跟硫酸、鹽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為電離時可以生成氫離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濃硫酸相似而與鹽酸不同,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處于最高價態,容易被還原成低價態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現在不論稀濃,在不同條件時,硝酸都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穩定、極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學性質又和硫酸有不同之處。經過這樣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簡化了學生的記憶,學生不僅能記住硝酸的特性,還能鞏固對硫酸和鹽酸化學性質的記憶,克服了學生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化學的弊端。
5.幫助學生總結一些化學順口溜。有化學教師認為,化學課是一門半文半理的學科,這是有道理的。雖然化學課是典型的理科,但與物理和數學相比,化學課需要記憶的理論基礎知識則要多得多,這一點被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忽略掉了,因此才會造成許多有興趣的學生學不好化學。比如,元素符號記不住,就寫不了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化合價記不住,就不能推知未知元素的化合價;實驗現象記不全,就做不了化學推導題和實驗探究題等等。那么是不是課本當中的理論基礎知識也需要像學習政史地那樣死板地機械記憶呢?當然不是。記是一定要記的,但要巧記、妙記。
二、教學生如何復習鞏固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做了系統的實驗研究。他的研究結果以著名的“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規律,教學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幫助學生與遺忘作斗爭。
1.組織有效的復習
(1)及時復習。教師要抓好新課前的復習提問。提問的目的首先是減少學生的遺忘,鞏固學生的記憶,是為新課掃平道路。學生平時不復習,臨考前“開夜車”和“加班加點”是不符合記憶規律的。
(2)分散復習。教學中要利用一切機會抓好平時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
(3)注意復習方法。復習要避免機械重復,每次復習都應給予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2.排除各種干擾因素。由于干擾而產生的臨時遺忘是常見的。如:學生考試時,因為緊張,本來記住的內容,一時怎么也回憶不起來,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是一種情緒干擾。為了排除一些干擾,平時要注意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臨場指導就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3.經常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能。根據對遺忘規律的研究,已經貯存的知識信息若不反復運用,強化信息的痕跡將會自動喪失而使得到的知識流失。所以,在教學中經常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如有代表性地讓學生做些上節、上章以至上冊的習題,增加一定數量的綜合題,可多次刺激,強化記憶,減少遺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9-264-01
新的世紀,科技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人才競爭空前激烈,為了在未來國際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據優勢,我國教育部及時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對我國現行的教育教學機制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變革,要求“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明確指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生活、學會勞動”。本文就自己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如何貫徹素質教育談談一些體會。
一、開好頭,引對路,激發興趣,增強信心
初三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表現出強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為此,導入教學時,盡可能多采用一些直觀性、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如實驗導入、故事導入、實例導入和問題導入等。同時,注意因課、因人、因地、因時而宜,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當然,興趣的產生容易,要維持、發展、增強為穩定的興趣,甚至成為樂趣或志趣就不容易,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針對初中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求知欲強的特征,采用情感教學,設置不斷增強興趣的教學意境,就能逐步變暫時興趣為穩定的興趣。
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理論比較零散,缺乏完整的系統性,造成學生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大大壓抑其學習積極性。因而,采用靈活多變、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如利用初中生好表現、愛受表揚的心理,適時采用提問、測試、搶答、爭辯等形式教學,并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與鼓勵,以增強自信新和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借助實驗、圖象、模型、投影、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形成化學感觀印象和容易理解一些較抽象的化學知識。借助生活的妙語、日常實際問題、趣事典故和科技新成就等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針對化學學科的特點,必須堅持知識性、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充分挖掘教材中有關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內涵。引導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明確學習化學對自己各項能力的培養,以及將來為祖國和全人類的發展貢獻力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靠實驗,講學法,端正態度,形成習慣
動手實驗是學好初中化學的重要手段,上好實驗課能促進和穩定學生對化學濃厚的興趣,使其在化學方面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和發展。然而,初三學生普遍有著“做實驗、看熱鬧”的不良傾向。導致實驗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糾正學生的這種不良傾向,指導學生養成科學觀察實驗的方法和習慣。
同時,也由于初三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實驗,往往有極大的好奇心,對教師的演示實驗會格外注意。實驗教學中,教師熟練而準確的操作演示,將給學生留下深刻的正確印象,也是學生實驗的良好榜樣,這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關系很大。因此,對教師的演示實驗,要求做到:裝置正確,操作規范熟練,實驗現象明顯,結果準確。
然而,動作技能掌握只有在多次反復實踐中才能獲得提高,光看別人操作是不能得到的。學生做實驗時往往手忙腳亂,效果差,儀器損壞也較多,主要原因是缺乏實驗基本操作訓練。
最后,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在達到教學效果的同時,還應注意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實事求是的態度,養成良好的觀察實驗習慣和磨練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進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如尊重自然規律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謹細致觀察實驗的習慣;刻苦鉆研、不怕苦難的精神;相互學習、相互協作的作風。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是其他教學方法無法代替的。它是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學生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方法去鞏固和加深理解理論知識;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使學生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可使學生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可以為學生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尤其對高職院校而言,它所要培養的是面向生產、服務、管理、建設第一線,生產技術操作熟練,組織能力強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實驗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目的不可缺少的教學活動,所以我們高職院校的每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實驗,做好實驗,創新實驗。這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品質和素養。
一、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化學基礎知識
化學實驗的好處就在于讓學生觀察,了解物質的本質屬性。學生可以通過真實的實驗現象加深對化學概念的理解,而不再是干巴巴地學習抽象的理論知識。比如,學到鈉、鉀的時候,學生們根本沒見過鈉和鉀,怎么可能知道它們與水反應會是什么樣子,在空氣里燃燒會有什么不同的現象?但通過實驗,效果卻會變得完全不一樣,不僅可使學生們認識了金屬鈉和鉀,還知道應該怎么儲藏、反應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現象等,對物質有了很直觀的、很充分的了解,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轉化成感性認識,并加深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它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手段。例如“做飲料”、“煙花爆竹的焰色反應”、“燒不壞的手帕”、“金屬鈉、鉀與水反應”和能夠產生各種實驗現象的好多有趣的實驗,都會使學生感覺到神奇,從而形成主動學習化學課程的內在動力。
三、可使學生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
實驗操作技能是通過反復練習獲得的,而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可以認識多種類型的儀器設備,還可以接觸到這些儀器,通過一定數量的化學儀器操作實驗,可以熟悉各種儀器的原理、性能、作用熟練掌握操作規則,更好地適應當代企業的發展需求。比如,我們在校期間做過的分析類實驗課程可使學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有機類課程可提高其動手組裝各種儀器的能力,儀器分析課程可使學生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和性能。
四、可使學生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
在當今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社會中,團隊合作精神、合作意識越來越重要。為了學生們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要讓他們學會合作,善于合作。例如學生分組實驗溴乙烷的制取和性質,這個實驗中,在一個四人小組中,進行分工合作,可以是一個同學負責安裝儀器,一個同學負責稱量藥品、加藥品,一個同學負責驗證物質的性質,另一位同學負責記錄現象和數據,然后互相交流,完成整個實驗。大家可以在緊張、和諧、有序的氛圍中完成實驗過程。解決了有的同學忙不過來,有的同學卻不知道該做什么的問題,從而使同學們增進了理解和友誼,還提高了團結協作的能力。
五、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果沒有對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就不能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在實驗中,可以通過觀察反應的各種現象,做出全面、細致的描述和分析。如:做水的電解實驗時,通電后,你可以觀察到兩極會產生氣泡, 過一會兒,兩極玻璃管上部匯聚大量氣體,且體積2:1,兩極產生的分別是什么氣體?如何檢驗?學生還需分析、猜測兩種氣體可能是氧氣和氫氣,通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先是觀察,然后結合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得出了結論。
六、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特別是高職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特別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設計性或探究性實驗,探究自己還未認識的世界。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所以我們高職院校在化學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化學實驗,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鄭長龍.化學實驗教學新視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8–0051–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引言
2011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1]延續了實驗稿課標對“科學探究”精神的倡導,但更清晰地突出化學實驗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影響,指出化學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為此,明確規定了學生必做的8項基礎實驗,并強調化學實驗應高度關注安全問題,避免污染環境[2]。在2012年滬教版新教材[3]中的8個基礎實驗見表1所示。
仔細研讀教材上的8個基礎實驗[4]后發現:這8個基礎實驗大多以知識驗證性或技能操作性為主, 而基礎實驗3——“物質燃燒的條件”屬于僅有的探究性實驗。
反復研讀基礎實驗3的設計[5]后發現:實驗中重要的“控制變量”的對比思想沒有很好地提煉出來,有些實驗用品不易獲得或對比性不強,有些實驗現象不易把握,實驗內容分割上有欠妥之處,并且缺乏必要的安全提示。
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重新研究并設計了基礎實驗3——“物質燃燒的條件”(見附錄)。設計后的實驗通過了蘇州市區100多位初中化學老師的操作驗證和研討,獲得了肯定與好評。
2 實驗設計思路
基于以上認識,本文重新設計的基礎實驗3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2個實驗目的(見附錄):①目的2:通過對實驗的操作和思考,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初步把握對比實驗的要領——盡量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進行對比實驗;②目的3:通過實驗和討論,總結促進燃燒的方法。這樣本文設計的基礎實驗3就形成5個實驗目的。
為了保證整個實驗思路清晰,突出實驗的基礎性和探究性,本文將實驗分成側重基礎性的“實驗過程”和側重探究性的“問題討論”部分(見附錄)。在“實驗過程”的對應欄目中明確指出“基本操作要點”、“基本觀察要點”和“基本知識要點”,引導學生把握操作要領、明確觀察對象、挖掘現象本質,從而達成實驗目的1——通過實驗探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再通過“問題討論”確定“實驗探究點”,達成實驗目的2、3、4、5(目的4:通過實驗和討論,總結滅火的方法;目的5: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識,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
為了確保實驗的直觀性、對比性、連續性,對“實驗內容”和“實驗用品”作了相應的調整;基于安全角度考慮,在“實驗過程”前增加了“安全提醒”。
3 實驗過程設計
實驗過程是該實驗的基礎部分,其作用是達成實驗目的1,并為實驗探究部分做好鋪墊。
3.1 實驗內容的調整
緊密圍繞實驗目的1——探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3個條件,且缺一不可。將原實驗過程的4個實驗內容調整為3個,一個實驗內容分別對應一個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1)原實驗內容1、2都是在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物質具有可燃性。但將其與另2個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的實驗內容并列,層次不分明,設計思路不清晰,不利于學生提煉燃燒的條件。而去掉其中一個實驗內容,雖不影響此燃燒條件的得出,但不利于增強現象的可重復性、排除偶然性。故此將原實驗內容1、2合并為附錄中實驗內容1的兩個小點。
(2)為了步驟緊湊、設計嚴謹,緊接著比較實驗內容1所確定的兩種固態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時間,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雖然都是可燃物,但不同的可燃物具有不同的著火點(也為后面的問題探究——可燃物點燃方式差異的原因分析埋下了伏筆),從而得出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二——可燃物的溫度達到其自身的著火點。故此將相關的原實驗內容4調整上來成為實驗內容2。
(3)最后,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三——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基本延續了原實驗內容3。只是為了防止蠟燭油粘在桌面上,增加后期的清潔整理工作,改“把蠟燭豎直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為“粘在平整的玻璃片上”。并且為了加強實驗的可靠性和可重復性,增加了一個步驟——待蠟燭熄滅后,再用此玻璃杯(必須甩掉杯中的二氧化碳,并擦干,保證玻璃杯中環境還原為初始狀態)罩到處在空氣中仍在燃燒的蠟燭上,觀察現象。
3.2 實驗用品的更改
原實驗內容2所用的固體物質為棉花團和玻璃棒(或石棉絨),但棉花團、玻璃棒外形不相似,且玻璃棒在酒精燈上灼燒容易裂開;而石棉絨成本高,又不易買到。原實驗內容4的可燃物為小木條和小煤塊,但小木條和小煤塊外形很不相似,且小煤塊受熱后沒有明顯的火焰出現,不易準確判斷何時著火燃燒。
鑒于以上原因和調整后實驗內容的需要,并使學生體會對比實驗的設計思路及控制變量的思想。本文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實驗裝置、重新確定了探究物質具有可燃性的對照物。
(1)實驗裝置
考慮到比較可燃物分別燃燒所需時間,不可控因素多,對比性不強。筆者決定用銅片作為載體,把可燃物放在上面,下用酒精燈加熱兩可燃物中部的銅片,通過觀察可燃物著火燃燒的先后,直觀地得出結論。
(2)固態可燃物的確定
實驗初,考慮了棉花團、保鮮膜、乒乓球碎片、濾紙碎片、面粉、葡萄糖粉、蔗糖、碳粉等一系列固體可燃物。但發現棉花團、保鮮膜、濾紙碎片、碳粉在銅片上都不易著火燃燒,蔗糖、乒乓球碎片雖易著火燃燒,但蔗糖受熱融化后更易流動且與面粉外形不相似,而乒乓球碎片燃燒后異味太大,令人不舒服。最終決定用既能保證實驗效果,燃燒后氣味又好聞的面粉和葡萄糖粉。從外形相似考慮,不可燃物采用了碳酸鈣粉末。
(3)注意點
實驗中發現:①銅片過厚、過寬會過多分散酒精燈火焰所產生的熱量,從而使得可燃物的溫度難以達到著火點、不易被點燃;銅片過窄,酒精燈火焰又可能會冒出銅片,直接燒及可燃物。②面粉、葡萄糖粉距離中部火焰太遠,則所達溫度太低,兩者都不會著火燃燒,而是緩慢碳化;若靠得太近,由于葡萄糖粉受熱后是先融化后燃燒,葡萄糖融化后會流動到與面粉混在一起,導致兩者同時燃燒。
反復實驗后確定用0.2 mm厚,3.5 cm寬的銅片,并在中部折疊出隔板(見附錄)。為防實驗中葡萄糖受熱融化后流出銅片形成污染,葡萄糖粉用量一定要少或銅片應有向上的卷邊。
面粉、葡萄糖粉應等距平鋪在薄銅片隔板兩側且盡量靠近,并將酒精燈外焰對準銅片的中部隔板。若酒精燈火焰偏離中部而靠近面粉,會使得面粉先于葡萄糖被點燃,從而導致學生得出“面粉的著火點低于葡萄糖的著火點”這一錯誤結論。
4 實驗探究點的確定
為了實驗目的2、3、4、5的達成,本文精心設計了7個實驗探究點(見附錄)。
(1)探究點1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進一步系統地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要領。
(2)探究點2的設計是在素材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思考得出:促進燃燒就是在燃燒的3個條件都滿足的前提下加強其中某一條件,從而加深對燃燒的3個條件缺一不可的認識,
(3)探究點3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滅火的根本就是破壞燃燒的條件,缺一即可。
(4)探究點4 討論熄滅蠟燭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想出“吹滅”和“罩滅”這兩種,但第三種方法的得出:剪去一段蠟燭,有點超出常規。設置這么一個難點,一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三種滅火方法的理解,二是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
(5)探究點5的設計是對促進燃燒的原理和滅火的原理的進一步甄別,以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探究點6的設計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著火點,也決定了它們的點燃方式。
(7)為了不把知識教死,但又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所以把教材中出現的文字[6]作為提示列在探究點7之后,降低難度。通過該題的討論,讓學生體會到這次實驗探究的是通常的燃燒條件,而廣義的燃燒中的助燃物未必是氧氣。
5 實驗驗證與研討
2013年3月19日,在蘇州市平江中學,蘇州市區100多位初中化學教師對本文重新設計的基礎實驗3進行了實驗驗證和教學研討。
教師肯定了整個對比實驗過程中控制變量的做法,高度贊許了實驗的設計嚴謹、準備充分。對筆者自制的銅片教具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覺得用簡單的折疊法形成的中間隔板的構思很巧妙。
有的老師反復把面粉和葡萄糖粉分別放在中部隔板不同距離處多次實驗,看現象達到預期的距離該控制在多少之內。還有老師對玻璃杯二次罩蠟燭的實驗做了多次對比:甩動1、2次后罩;拿起后直接罩,觀察第2支蠟燭熄滅情況,進而明白了實驗設計中處理玻璃杯的用意。
還有老師提出為防酒精燈火焰飄忽影響實驗效果,應在酒精燈上加防風罩。筆者認為這一點提得很好,必要時操作起來也不是很難。
但也有老師提出:用一支蠟燭、一盒火柴、一盞酒精燈、一根玻璃棒就能解決燃燒的條件的探究。筆者認為這樣不夠直觀、不夠簡單明了,現象的重復驗證不夠,需要學生有高度的抽象思維,會極大地增加學生從實驗中得出正確結論的難度,且無法比較出不同物質的著火點高低。
附錄:
基礎學生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
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探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2.通過對實驗的操作和思考,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初步把握對比實驗的要領——盡量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進行對比實驗;
3.通過實驗和討論,總結促進燃燒的方法;
4.通過實驗和討論,總結滅火的方法 ;
5.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識,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
實驗用品
95%酒精、蒸餾水、面粉、葡萄糖粉、碳酸鈣粉、小蠟燭(2支);
玻璃棒(1根)、試管(1支,用于插玻璃棒)、酒精燈(1盞)、藥匙(1把)、燃燒匙(3把)、三腳架(1個)、火柴、銅片(1片)、玻璃杯(1個)、玻璃片(2片,用于固定小蠟燭)、濾紙(若干)等。
安全提醒
面粉、葡萄糖粉切勿取太多,以免加熱時溢出燃燒匙或流出銅片,也避免可能產生的火焰太大;手拿燃燒匙時盡可能離燃燒匙中的物品遠些,防止被火焰灼傷;要從側面觀察,防止燃燒的火焰燒到身體部位;加熱后的銅片很燙,不要立即用手去接觸,待冷卻后再用濾紙把銅片擦試干凈。
實驗過程
按要求完成以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完成實驗記錄。
總結:結合你在上述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和得到的結論,試著總結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問題討論(實驗探究點)
1.回顧對“物質燃燒的條件”探究的過程,請思考:當我們對某一燃燒條件進行探究時,要注意什么問題才能保證實驗的可靠性、結論的科學性?
2.細鐵絲一般不能在空氣中燃燒,但能在氧氣中燃燒;納米級鐵粉還能在空氣中自燃。請思考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試著總結:促進燃燒的方法
3.請列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這些方法分別破壞了燃燒的什么條件?
試著總結:滅火的方法
4.你能想出多少種熄滅蠟燭的方法?能否把上述滅火的方法都用上?
5.在日常生活中若想使煤爐中的火更為旺盛,常用扇子去扇;但用扇子去扇蠟燭,卻一扇就滅。請分析:同樣的動作,為什么造成兩種不同的后果?
6.火柴、蠟燭、木條 、煤,哪個比較容易被點燃?點燃它們的方式有什么差異,為什么?“點燃”在引發燃燒中起什么作用?
7. 為了更好地研究燃燒的條件,你覺得還可以進行什么實驗?(提示:①燃燒的定義: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②二氧化碳是常用的滅火劑,但金屬鎂著火卻不能用二氧化碳撲救,因為鎂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繼續燃燒。)
高中化學的基礎知識1常見物質的顏色
1、有色氣體單質:F2(淺黃綠色)、Cl2(黃綠色)?、O3(淡藍色)
2、其他有色單質:Br2(深紅色液體)、I2(紫黑色固體)、S(淡黃色固體)、Cu(紫紅色固體)、Au(金黃色固體)、P(白磷是白色固體,紅磷是赤紅色固體)、Si(灰黑色晶體)、C(黑色粉末)
3、無色氣體單質:N2、O2、H2、希有氣體單質
4、有色氣體化合物:NO2
5、黃色固體:S、FeS2(愚人金,金黃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體: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見的黑色粉末為MnO2和C)
7、紅色固體:Fe(OH)3、Fe2O3、Cu2O、Cu
8、藍色固體:五水合硫酸銅(膽礬或藍礬)化學式:
9、綠色固體:七水合硫酸亞鐵(綠礬)化學式:
10、紫黑色固體:KMnO4、碘單質。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離子(溶液)Cu2+(濃溶液為綠色,稀溶液為藍色)、Fe2+(淺綠色)、Fe3+(棕黃色)、MnO4-(紫紅色)、Fe(SCN)2+(血紅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黃色沉淀:S、AgBr、AgI
高中化學的基礎知識2化學的基本守恒關系
質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②任何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種類和原子個數一定不改變。
化合價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和降低總數一定相等。
電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總數一定相等。
②原電池和電解池的串聯電路中,通過各電極的電量一定相等(即各電極得失電子數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
任何化學反應在一個絕熱的環境中進行時,反應前后體系的總能量一定相等。
反應釋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
(為負則為放熱反應,為正則為吸熱反應)
電荷守恒:
①任何電解質溶液中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一定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
②任何離子方程式中,等號兩邊正負電荷數值相等,符號相同。
高中化學的基礎知識3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
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
裝配復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后“定”原則。
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
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后加”原則。
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后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后再點酒精燈)原則。
高中化學的基礎知識4常見物質的組成和結構
常見分子(或物質)的形狀及鍵角
(1)形狀:
V型:H2O、H2S
直線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錐型:NH3
正四面體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結構:C2H4、C6H6
(2)鍵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剛石:109°28′
CO2、CS2、C2H2:180°
常見粒子的飽和結構
①具有氦結構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結構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氬結構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電子總數為10的粒子:
陽離子:Na+、Mg2+、Al3+、NH4+、H3O+;
陰離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電子總數為18的粒子:
陽離子:K+、Ca 2+;
陰離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一些物質的組成特征:
(1)不含金屬元素的離子化合物:銨鹽
(2)含有金屬元素的陰離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陽離子不含陰離子的物質:金屬晶體
高中化學的基礎知識5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實驗,多用于測量物質的沸點,由于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
在初中化學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前提,鞏固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一、重視上好各種課型的第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上好緒言課。緒言課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開端,其成敗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能否培養。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是無法解釋很多現象的。如,人造衛星為什么能上天?鐵為什么會生銹?學生對這些問題是很好奇的,興趣也是油然而生的。再利用實驗,就加強教學效果。上緒言課時我增補了: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鎂帶燃燒、向澄清石灰水吹氣使之變渾濁、“刺刀見紅”(紙先用NaOH浸濕,刀用酚酞浸過)等趣味實驗。這樣做。把學生引入了化學這一奇妙的世界里,增強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效果。再如,上“空氣”一節內容時,我利用生動形象的事例講解空氣的存在,講述空氣的發現史,演示空氣成份的簡單測驗法。通過生動的講解、大量的客觀事實及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實驗。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因勢利導,將學生好奇心向好的方面引導。在第一次上實驗課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先講解實驗目的、要求、進行實驗的安全注意點。然后帶著學生邊講邊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做好實驗記錄。最后每位學生都寫好實驗報告、做好整理、清潔工作。經過這種實驗教學的訓練,學生對每個實驗的目的有了明確的了解,學生操作也較規范。這樣,不僅保證了良好的實驗紀律,而且為以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探究實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還提高了化學教學質量。
二、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鞏固、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初中學生思維多限于形象思維。易接受直接事物的刺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直接教學手段。我經常用投影儀放大實驗,清楚地展示實驗。如,Zn和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配制、結晶現象的觀察;利用化學課件,播放原子、分子的結構以及氧化汞分解、水分解等動畫,使微觀變直觀等;利用電視教學,放映典型的示范課教學帶、化學實驗操作示范片、典型題目的講解錄像帶。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保持學生的興趣。如,魔棒點燈、水中起火、放飛氫氣球、自制冰箱除臭劑、點石成金、多彩噴泉、鐵的發藍等。利用這些實驗不僅能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而且能激發他們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對學習化學的情感
在化學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舍得感情投入,舍得花時間經常和學生接觸,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關系,學生就喜歡老師,從而將此情感遷移到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去。如何讓學生喜歡老師,從而喜歡這門學科呢?具體做法如下: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讓學生敬重你;對事處理果斷,實事求是,絕不偏袒任何人;有錯必糾,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經常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他們的所想、所欲,對癥下藥;實施成功教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當他們每取得一定進步時,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每位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一片愛心。
四、重視啟發式教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啟而不發”并不是學生不配合,而是教師啟而不得法。如,我在講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應用了如下程序:利用日常生活中將白糖和食鹽加到一定溫度一定量水中不能無限溶解的事實,引導學生分析:其它物質有這種性質嗎?讓我們用實驗證實:演示室溫10毫升水中加少量KNO,振蕩,投影觀察其固體消失,又繼續加KNO3振蕩,觀察其固體消失,又繼續加KNO3至有固體出現時,從而導出此時的溶液是KNO3在此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請學生歸納分析并給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下定義,最后對照書上的定義。經過這樣層層誘導,學生參與全過程的活動,得出的概念容易記憶,也就相應減輕了學習負擔,使學生樂于學習。
五、展示家庭小實驗
家庭小實驗是學校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的重要補充,也是學生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同時還是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有效方法。要想搞好家庭實驗,必須做好家庭小實驗的實施準備,如常用儀器、藥品、自制儀器等。
1,藥品準備
澄清石灰水、食用純堿、蠟燭、白醋、食鹽、膽礬、銅絲、白糖、檸檬酸等。
2,自制儀器
(1)杯:用不同容量的輸液瓶截斷可得不同容積的燒杯,具體操作如下:在需斷處纏上兩圈毛線,滴上汽油,點燃加溫,待火焰剛媳時直接放入水中斷口就可。
(2)圓底燒瓶:將廢燈泡燈頭上的松香及連接燈絲的玻璃取下,在所得玻璃泡口上配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即得圓底燒瓶。
(3)洗瓶:選用容積為250―500ml的軟塑料瓶(如雪碧瓶等),按瓶口大小配以橡皮塞,插入一帶50度角的尖嘴細玻璃彎管即可。
(4)酒精燈:用舊的墨水瓶(酒瓶也行),在瓶蓋上打孔,配上一個長20mm,直徑為5mm的空心管,配以細線,插入瓶蓋,配上大小合適的金屬蓋即可。
(5)貯氣袋:將塑料食品袋口扎緊即可。
3,家庭小實驗的實施
(1)緊扣教材內容,隨教學進度做相宜的家庭小實驗。
(2)詳細寫出家庭小實驗的方案,經家長和教師審閱后執行。總的原則: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安全可靠。
(3)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做好實驗記錄。
引言
初中生的年齡階段比較特殊,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所以除了學習的任務以外,教師還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綜合素質。所以如何利用社會生活的具體事件作為參考和依據,并將其引入政治教學當中,是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的。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1、生活化思維的應用前提
社會現象在現階段的生活中非常常見,無論是有益的現象還是不良因素,都會對初中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信息,很有可能讓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受到腐蝕。為了保障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全面發展,就需要從生活入手,并將生活的具體實例作為教學內容,探究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
另外,現階段的初中政治教學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教學模式過于傳統,更多是依靠板書、口頭講解的方式來進行,內容平淡枯燥,很多學生會因此失去學習的興趣。另外,政治學科本身與國家發展建設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初中學生本身缺乏社會經驗,對于這些事件并沒有深入了解,也沒有思維概念,如果此時教師也不能采取正確的教學模式進行引導,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下降。因而,生活是最好的教師,以生活化思維為基礎,并展開政治教學工作,是未來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1]。
2、生活化思維的具體表現
2.1 通過生活體現時效性
時效性是生活化思維初中政治教學的首要特點。由于社會現象都是在一瞬間發生的,因此這些現象也會對學生的政治學習產生影響。如果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那么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穩定提升。所以教師也應該通過教材內容,結合現階段的社會現象,然后對事件發生的原因、條件等進行分析,通過即時信息的掌握來感受生活化教學的時效性。例如在講解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這一部分時,就可以通過一些社會公眾人物的一些事件,通過細節分析,來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僅讓他們理解到了教學內容,還能提升他們的個人修養,了解到他們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并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完善自身,從而培養健全人格。
2.2 通過生活體現趣味性
政治學科雖然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但是并不代表所有內容都是文字這種枯燥的內容。相反,政治教學是一項具有樂趣和啟發性的學科,從而讓學生在不經意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認識。即便是有一些相對抽象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列舉一些比較有趣味性質的內容,并通過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來完成教學[2]。例如在學習到文化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就可以先反映一些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名勝古跡、風俗習慣等,讓學生了解到文化的差異性。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古典建筑、歐洲的哥特建筑等;亦或是中國的粽子、歐美的牛排等,這些都是文化的差異。此時教師再將教學內容引入課本當中,讓學生了解到文化之間的差異,并讓學生了解到正確對待不同文化的方式,在擴充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讓枯燥的內容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這也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優勢所在,是調節課堂氣氛的有效手段。
2.3 通過生活體現政治性
雖然政治學科可以適當進行延伸,但是政治學科的最終目的還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讓學生能夠具備敏銳的眼光來對社會現象進行有效分辨,并了解到哪些是關乎國家、民生的重大事件,從生活中感受到學科的政治性[3]。例如在學習到“我國政府的職能”這一部分時,就可以通過政府在面對一些民生問題時的做法來進行分析。比如針對于物價哄抬的現象,政府部門采取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就體現了政府組織經濟建設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對于一些違法犯罪事件的嚴肅管理,體現的是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等。諸如此類的事件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中的引導內容,通過對這些事件的分析來讓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例如讓學生進行舉例,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從而提升W習效率和教學有效性,這也是生活化思維的具體表現[4]。
3、結語
通過研究,不難看出初中政治學科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繼續推進,政治學科也必然會迎來更完善的改革,實現教學模式上的優化。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本身具有顯著的優勢,所以作為政治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學中加以運用,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為培育更多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甘維青. 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5,07(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