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市場風險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5 16:46: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供應鏈金融市場風險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供應鏈金融市場風險

篇(1)

1供應鏈金融的含義

供應鏈金融大致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來分析,廣義的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金融資源的整合,由供應鏈定的金融組織為其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狹義的供應鏈金融是金融機構為上、下游提供的信貸產品。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說,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等特定的金融機構以供應鏈上的真實貿易為背景,以企業經營的貿易行為產生的確定的未來現金流為直接還款來源,并根據核心企業與相關貿對象的信用水平,為企業提供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以及產品銷售環節過程中有針對性的信用增級、擔保、融資、風險規避、結算等金融產品與服務。

2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因素分析

2.1政策風險

一方面,供應鏈融資作為一種新的金融產品,其相關的政策、法律不盡完善。隨著供應鏈金融的不斷充實與發展,新的金融信貸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新的信貸產品所涉及的市場與相關領域不斷廣闊,因此這些新的信貸產品所涉及的領域其法律法規往往存在空白,甚至有些地方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相關商業銀行一旦遇到法律糾紛,通過相關的司法程序維護自己權益就會面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我國動產浮動抵押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動產浮動抵押面臨主要抵押財產不特定性,容易產生擔保物債權的不穩定。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中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管理不完善。相關的管理機構對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的內容撰寫缺乏規范性的要求,而這些將導致商業銀行在相應債權到期后無法順利實現自身權利。

2.2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也被稱作違約風險,它是指交易對手在合同到期時未能履行其義務而導致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整個供應鏈金融中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也是商業銀行在業務流程中面臨的難題與制約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瓶頸之一。傳統信貸業務是對單個企業作為主要考察對象,而供應鏈金融是通過核心企業作為傳導,實現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倉儲物流公司、第三方監管和銀行多方位、多主體全面參與的有效運營模式。因此,供應鏈金融主體的多元化也勢必造成風險源的多元化、復雜化,而這些風險突出的表現為資金引發的風險與質押貨物引發的風險。在資金引發的風險方面,一旦核心企業資金鏈條無法正常運轉,這樣風險會迅速波及當前供應鏈條上的各個主體,給商業銀行造成巨大損失,或者融資企業由于自身財務等問題,無法歸還信貸資金與利息都會使商業銀行遭受損失。在質押物引發風險的方面,由于在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中,商業銀行對質押物的管理較傳統信貸業務有所創新,在整個監管過程中,商業銀行只過于依賴第三方監管公司,如果監管公司對質押物處置不當就會導致商業銀行遭受風險甚至重大損失。

2.3市場風險

所謂金融市場風險是指由于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動及不確定性造成市場商品價格大幅變動而給銀行帶來的風險,主要分為價格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首先,價格風險是市場上商品價格變動所帶來的風險。在供應鏈金融中,企業商品流通產生的現金流是融資企業歸還商業銀行的第一還款來源,所以平穩的市場價格是融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之一,一旦質押物因為市場價格下跌則會導致企業蒙受損失,進而影響商業銀行收回信貸資金及利息產生風險。其次,匯率風險是由于匯率波動繼而導致商業銀行的長期市值和凈收益下降的風險,供應鏈中,如果相關的供應鏈主體涉及國際結算,匯率則會對融資企業及商業銀行造成一定的風險。最后,利率風險是指金融市場利率發生變化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損失。當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融資產品在定價方式上仍然采取傳統的信貸模式下的固定利率定價方式,如果國家對當前利率進行調整,而商業銀行不能根據當前市場利率及時調整其戰略計劃,那么銀行只能承擔此期間因利率調整而帶來的風險。

2.4操作風險

根據供應鏈金融的特點來看,其面臨的操作風險主要因素有信貸流程不完善、內部因素、外部因素。首先,信貸流程不完善導致的風險,由于供應鏈融資過程較一般信貸業務流程主體眾多且流程復雜,且由于供應鏈金融發展起步較晚,配套的業務規范、流程制度不完善,因此在操作過程中,信貸經辦人員無據可依,進而造成操作失誤引發操作風險;其次,內部因素導致的風險。內部因素主要是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相關業務人員在業務調查、授信審批以及貸后監管過程中,由于其經驗、技能不足或者人為主觀原因產生瀆職、欺詐等行為而導致的風險;第三,外部因素引發的風險。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拒的因素。這些風險一旦涉及供應鏈融資中的相關主體或者是質押物,都會引發資金鏈斷裂,直接或者間接給銀行帶來風險。

3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措施

3.1建立嚴格的準入條件

首先,商業銀行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伊始要對核心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審查,挑選效益好、行業前景好且規模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作為核心企業,同時對供應鏈金融內的其他交易主體進行嚴格篩選。其次,鼓勵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的交易企業設置獎罰措施,這樣有利于商業銀行利用核心企業的行業地位約束融資企業,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最后,充分利用核心企業給予上下游企業的排他性優惠措施,有利于商業銀行實施信用捆綁技術,降低商業銀行承受的信用風險。

3.2建立科學的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機制

構建科學的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可以有效對供應鏈內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測與防范,發現風險發生的源頭,提前對風險源進行處理,降低供應鏈金融風險發生概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機制:首先,建立科學的風險分析機制。科學的風險分析機制能夠發揮供應鏈金融風險信號的檢測診斷功能,通過發現供應鏈金融中的異常信號,應用當代科學的風險診斷技術對其進行分析與判斷,對風險的大小與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進行評估。風險預警機制的基本辦法是將其采集的信號傳輸給供應鏈金融預警分析系統,通過各項風險指標與風險預警的判斷模型對風險的發展趨勢以及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進行判斷;其次,完善風險預警后相應措施。通過供應鏈金融預警信號進行分析,根據不同的風險類別對風險進行有效處理,將可能出現的損失降到最小。

3.3加強供應鏈金融現金流風險管理

供應鏈金融必須基于真實的貿易背景并以貿易項下利潤的實現與結算的控制去引導現金回流至銀行的通道,進而保證了銀行信貸資金的還款來源。因此信貸資金的專款專用體現了現金流的有效管理,也是保障融資企業還款來源的核心技術之一。首先,流量管理。商業銀行對現金的流量管理具體地體現為授信額度與規模。因此,商業銀行要重點考察現金流量與授信企業的經營規模與支持性資產的匹配狀況,以及供應鏈網絡內各主體的經營能力;其次,流向管理。商業銀行要在供應鏈金融的具體環節通過對回流資金的時間、額度與路徑的控制,實現對現金流向的控制;最后,循環周期管理。這種管理方式要在綜合行業結算方式、平均銷售周期的基礎上,計算出一個完成的資金循環時間,從而保證授信企業在供應鏈內完成資金流與物流的循環。

作者:薛靜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公司

參考文獻:

篇(2)

2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因素分析

2.1 政策風險

一方面,供應鏈融資作為一種新的金融產品,其相關的政策、法律不盡完善。隨著供應鏈金融的不斷充實與發展,新的金融信貸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新的信貸產品所涉及的市場與相關領域不斷廣闊,因此這些新的信貸產品所涉及的領域其法律法規往往存在空白,甚至有些地方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相關商業銀行一旦遇到法律糾紛,通過相關的司法程序維護自己權益就會面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我國動產浮動抵押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動產浮動抵押面臨主要抵押財產不特定性,容易產生擔保物債權的不穩定。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中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管理不完善。相關的管理機構對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的內容撰寫缺乏規范性的要求,而這些將導致商業銀行在相應債權到期后無法順利實現自身權利。

2.2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也被稱作違約風險,它是指交易對手在合同到期時未能履行其義務而導致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整個供應鏈金融中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也是商業銀行在業務流程中面臨的難題與制約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瓶頸之一。傳統信貸業務是對單個企業作為主要考察對象,而供應鏈金融是通過核心企業作為傳導,實現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倉儲物流公司、第三方監管和銀行多方位、多主體全面參與的有效運營模式。因此,供應鏈金融主體的多元化也勢必造成風險源的多元化、復雜化,而這些風險突出的表現為資金引發的風險與質押貨物引發的風險。在資金引發的風險方面,一旦核心企業資金鏈條無法正常運轉,這樣風險會迅速波及當前供應鏈條上的各個主體,給商業銀行造成巨大損失,或者融資企業由于自身財務等問題,無法歸還信貸資金與利息都會使商業銀行遭受損失。在質押物引發風險的方面,由于在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中,商業銀行對質押物的管理較傳統信貸業務有所創新,在整個監管過程中,商業銀行只過于依賴第三方監管公司,如果監管公司對質押物處置不當就會導致商業銀行遭受風險甚至重大損失。

2.3 市場風險

所謂金融市場風險是指由于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動及不確定性造成市場商品價格大幅變動而給銀行帶來的風險,主要分為價格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首先,價格風險是市場上商品價格變動所帶來的風險。在供應鏈金融中,企業商品流通產生的現金流是融資企業歸還商業銀行的第一還款來源,所以平穩的市場價格是融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之一,一旦質押物因為市場價格下跌則會導致企業蒙受損失,進而影響商業銀行收回信貸資金及利息產生風險。其次,匯率風險是由于匯率波動繼而導致商業銀行的長期市值和凈收益下降的風險,供應鏈中,如果相關的供應鏈主體涉及國際結算,匯率則會對融資企業及商業銀行造成一定的風險。最后,利率風險是指金融市場利率發生變化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損失。當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融資產品在定價方式上仍然采取傳統的信貸模式下的固定利率定價方式,如果國家對當前利率進行調整,而商業銀行不能根據當前市場利率及時調整其戰略計劃,那么銀行只能承擔此期間因利率調整而帶來的風險。

2.4 操作風險

根據供應鏈金融的特點來看,其面臨的操作風險主要因素有信貸流程不完善、內部因素、外部因素。首先,信貸流程不完善導致的風險,由于供應鏈融資過程較一般信貸業務流程主體眾多且流程復雜,且由于供應鏈金融發展起步較晚,配套的業務規范、流程制度不完善,因此在操作過程中,信貸經辦人員無據可依,進而造成操作失誤引發操作風險;其次,內部因素導致的風險。內部因素主要是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相關業務人員在業務調查、授信審批以及貸后監管過程中,由于其經驗、技能不足或者人為主觀原因產生瀆職、欺詐等行為而導致的風險;第三,外部因素引發的風險。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拒的因素。這些風險一旦涉及供應鏈融資中的相關主體或者是質押物,都會引發資金鏈斷裂,直接或者間接給銀行帶來風險。

3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措施

3.1 建立嚴格的準入條件

首先,商業銀行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伊始要對核心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審查,挑選效益好、行業前景好且規模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作為核心企業,同時對供應鏈金融內的其他交易主體進行嚴格篩選。其次,鼓勵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的交易企業設置獎罰措施,這樣有利于商業銀行利用核心企業的行業地位約束融資企業,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最后,充分利用核心企業給予上下游企業的排他性優惠措施,有利于商業銀行實施信用捆綁技術,降低商業銀行承受的信用風險。

3.2 建立科學的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機制

篇(3)

一、供應鏈金融內容

現代意義上的供應鏈的定義是: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商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聯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二、供應鏈金融的理論基礎和經濟學分析

(一)交易成本

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論認為,市場交易成本包括發現和通知交易者的費用、談判費用、簽訂合同以及保證合同條件的履行而進行的必要檢查費用等。銀行等金融機構一供應鏈為基礎,為供應鏈上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可以有效降低其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二)信息不對稱問題

信息不對稱的影響有兩種,一種是事前的逆向選擇,另一種是事后的道德風險。就銀行為中小企業貸款來說,針對第一種情況,可以采取的貸款前控制是“主體+債項”的評級制度和審慎審查交易真實性,而對于第二種情況,貸款后的控制包括對貸款資金用途的監控和建立銀行內部機構的信息共享機制。

(三)委托

在供應鏈金融中,委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是銀行與物流企業之間的關系。銀行負責供應鏈上的企業的信貸支持,而物流企業負責貨物運輸、倉儲和質押物的監管等。防止銀行與物流企業之間產生委托問題,可以通過雙方簽訂監管協議和銀行對物流企業過程監督并進行信息交流。

三、風險管理

銀行業務風險大體可以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主要風險的控制就聚集在了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上。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傳統方法包括:貸款出售,投資多樣化和資產證券化等。國際上測度公司信用風險指標最常用的是信用評級。而現在可以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為信用相關的損失提供保險。供應鏈金融中可以使用的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信用互換和信用期權。

(一)信用互換

信用互換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信用衍生產品,其主要作用是將信用風險從其所在的金融工具中分離,使信用風險可以在市場上交易,從而提高信用風險管理的效率,并提高市場的流動性。信用互換主要包括貸款組合互換和全部收益互換。

1.貸款組合互換

假設有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兩家銀行,兩家銀行分別貸款給了兩個不同的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通過一個中介機構A,兩家可以將等量的貸款,比如說1000萬元進行互換。兩家銀行分別將各自的收益交予金融中介A,金融中介協助收益互換的完成,這樣通過對貸款組合分散化降低了貸款的信用風險,金融中介機構也得到了服務費,存進了經濟穩定和經濟的金融化。

2.全部收益互換

全部收益互換與貸款組合互換有所區別,全部收益互換,顧名思義是交易中的雙方或多方將各自的金融資產產生的全部收益交給金融中介機構,金融中介機構依據互換協議給予該全部收益相應的回報。承接上面的例子,平安銀行、光大銀行將他們的全部收益交給金融中介機構A,A將資金轉給共同基金B來運作。然后共同基金B會分別給予平安銀行、光大銀行和金融中介相應的回報。這樣對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來說,他們貸款組合的收益就變成了穩定的固定收益,從而規避了風險。

(二)信用期權

信用期權在供應鏈金融應用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信用期權一般是用于成熟金融市場上能夠發行債券的企業,而對于供應鏈金融中的中小企業根本不具備發行債券的條件,而且即使這些中小企業能夠發行債券,還需要對這些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

(三)信用利差期權

信用期權中,我們具體來看信用利差期權。(布賴恩.科伊爾)信用衍生品在保留資產的前提下,將貸款和債券的信用風險從其他風險中剝離出來,在市場上被定價,并轉移給愿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使信用風險管理擁有了和管理市場風險同樣的對沖手段,從而改變了信用風險管理的傳統機制“信用衍生品的出現使金融機構可以將原來只能依靠內部管理或多樣化分散的信用風險通過市場對沖來解決”。其最大的特點是將基礎資產保留在表內,將信用風險從市場風險中分離出來并提供風險轉移機制。

四、結論

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著重討論了供應鏈金融中使用信用衍生工具來規避風險,其中具體的的信用衍生工具有信用互換和信用利差期權。簡要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風險監管和使用條件,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市場條件具足時,我們就可以使用上述的標準化的信用衍生工具來為供應鏈金融所服務。

參考文獻:

[1]黃佑軍.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分析[J].2013.

[2]白世貞,黎雙.基于BP神經網絡的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研究[J].商業研究,2013.

篇(4)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困境,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里,銀行愿意提供的貸款數額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并且相應的監管成本較高導致其普遍融資難。

近幾年,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供應鏈融資這一全新的融資模式,擴展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創造了三方共贏的局面即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和銀行互惠共進,和諧發展。

一、供應鏈融資

供應鏈融資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證商品貿易的正常運行,銀行在核心企業原材料購買階段或商品生產銷售階段提供的融資,對核心企業及其供應鏈相關上下游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核心企業一般都是實力較為雄厚的大企業,通過核心企業擔保和反擔保,上下游相關的中小企業即可解決因融資信用不足的問題而獲得融資。

核心企業因其實力雄厚且處于供應鏈的核心位置,在經營中往往占用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或將財務成本轉移給其他關聯中小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因為本身規模小,且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一般屬于高風險群體,因此需要應對較高的融資成本,甚至難以獲得銀行的授信。但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決定著核心企業的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和產品的銷售,因此關系到核心企業的自生的生存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分析,為了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核心企業也有必要幫組其上下游企業解決融資的問題。

以我國上市家電公司格力電器和美的電器為例。在上市的19家日用電器制造商中,格力,美的,總資產規模和凈利潤都排名前二,多數指標相近,每年的營業收入均在幾百億左右,都屬于大型的日用電器制造業,且都屬于國內一線家電品牌,具有較高的信譽。以2011年末的數據來看,美的2011年的營業收入為931億元,年末存貨123億元,應收賬款63億元,應付賬款122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比為13.21%、6.77%和13.1%;格力2011年的營業收入為835億元,年末存貨175億元,應收賬款18億元,應付賬款156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比為20.96%、2.16%和18.68%。家電制造業處于整個供應鏈的中游,上游為原材料,配件等供應商,下游為蘇寧或國美等零售商,其上百億的應付款對應的是其供應商的應收款項,其本身相對于零售商的應收款項較少,存貨相對較多。那么以美的或格力為供應鏈核心企業,即可對相關上下游企業展開供應鏈融資。

供應鏈融資的參與方主要有銀行、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以及相關的中小企業、第三方物流、倉儲等企業。鏈條中的中小企業以第三方物流監管下的存貨或應收款項等的抵押來獲得資金。

二、供應鏈融資的主要模式

根據融資特點,供應鏈融資模式可分為三大類:應收賬款融資、預付賬款融資、動產質押融資,分別對應于企業運營的采購、銷售階段。應收賬款融資即當中小企業向核心企業出售貨物的收款期限較長時,融資企業可通過核心企業開出的應收款單據向銀行融資,由于核心企業通常是信用級別較高的大型企業,降低了銀行以此融資的風險。預付賬款融資用于當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要求中小企業提前預付貨款的情況,此時中小企業可針對預付款項通過第三方物流監管貨物,將其開出的倉單向銀行質押取得相應的貸款。若銀行同時取得核心企業對貨物的回購,則大幅降低其面臨的信用風險。動產質押即當中小企業因大量存貨占用資金時,可通過第三方物流監管其存貨和核心企業擔保,并向銀行質押為其融資。

三、供應鏈融資的風險

在供應鏈融資中,主要存在的風險有信用風險,內控風險,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其中信用風險主要是指借款人不能履約償還借貸資金。其主要為受宏觀經濟或行業變化導致企業不能按期償還的系統性風險以及企業自身的經營原因所造成的非系統性風險。內控風險即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所蘊含的管理或操作類的風險。包括授信審批、支持性資產的控制管理等。市場風險是指所抵押的商品貨物因受市場經濟條件影響而價格發生不利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最后是法律風險,由于供應鏈融資整個過程都涉及法律,而相關法律本身的完備性和執法的不確定性給業務帶來一定的風險。

四、供應鏈融資為我國銀行業帶來的機遇

我國銀行業目前存貸差仍然是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但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脫媒等趨勢的轉變,使得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以及外資行的不斷進入,將會使得整個銀行業的競爭更激烈,而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已經在國外行有了較為成熟的發展。通過供應鏈金融不僅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希望解決了供應鏈中資金周轉的問題,也提高了整個鏈條運行的效率,也給銀行帶來新的增長點和更多的客戶資源。

由于國內中小企業數目眾多,市場潛力大,商業銀行可以在原有的客戶基礎上以供應鏈為線索擴大服務范圍,增加客戶資源。目前,供應鏈融資業務在平安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展的比較成功。一般主要集中在核心企業實力較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整固較好的行業如煤炭、石油、鋼鐵、汽車等行業。

與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相比,供應鏈融資不再只關注中小企業的規模,財務指標等,而是強調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規模和信用,以及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貿易的真實性和連續性等。以核心企業為主體的供應鏈融資將大大降低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并相應的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根據核心企業對貿易真實性的核對,銀行可以對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的交易對手進行融資,既保證了中小企業的現金流穩定,又保證了融資的安全性,使得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能得到有效的降低。

但是,供應鏈融資在降低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同時也加大了銀行的操作風險。銀行需要對整個供應鏈進行監控,由于鏈上業務流程多,這就要求銀行人員對企業經營等有深入的了解,并建立專業化的審批、監管團隊。

五、商業銀行在供應鏈融資中面臨的風險問題

由于我國銀行業主要采用的是總、分、支行的管理模式,即經營以國家行政區劃進行配置,主要限定于地理位置,這樣的組織結構,無法完全適應供應鏈融資業務本身的一些特征。通常供應鏈所涉及的空間跨度都很大,銀行傳統的分區經營無法應對整個鏈條服務的要求,因為供應鏈往往涵蓋了很多分散各地的企業,這就要求力圖開拓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銀行要有相應的事業部制改革。再就是供應鏈融資業務本身的模式和操作方法都區別于傳統的授信業務,且專業化程度高,銀行在具體操作時,會面對傳統銀行業務所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加強對于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勢在必行。還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即供應鏈融資龐大的資金需求也給銀行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譬如資本充足率,這就要求銀行也加入融資的行列中來,而資產證券化就是一個具有廣闊前景的選擇。

六、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就是將缺乏流動性,但預期未來會有穩定現金流入的資產聚集起來,通過重組變成可以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證券。實質就是融資者將可以將被證券化資產的未來現金流轉讓給投資者,而資產本身的所有權則可以不轉讓。

可證券化的資產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比如可預測的穩定現金流,確定的支付方式,較低的拖欠率和違約率,分期償還,較高清算值等。供應鏈金融的多數產品都滿足這些要求,從國外的實踐來看,是良好的證券化的標的,是我國供應鏈金融產品推向市場一個非常有前景的途徑。

證券化實現了基礎資產與其所有者之間的隔離,降低了投資者面臨的原始所有者破產的風險,并改善了原始所有者的資產負債結構,降低了自身的破產的風險。

通過資產證券化,銀行可以將供應鏈金融的相關資產打包轉化為可以交易的證券,以此改善其資產負債結構。這樣,銀行既可以提高其資本充足率又可以降低風險,以此改善經營狀況。

七、證券化的關鍵——特殊目的機構(SPV)

資產證券化后由于破產隔離而使得其信用級別增加,更能吸引更多投資者。破產隔離是通過特殊目的機構SPV實現的,即基礎資產與原始權益人間的破產隔離。

所謂的特殊目的機構(SPV)是專門為實現資產證券化而設立的信用級別較高的機構,它的作用就是從基礎資產原始權益者處購買資產,然后以自身的名義發行相應的資產支持證券。將投資者和資產原始權益者的破產風險隔離開,從而提高了其信用等級,增加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SPV通常采用公司和信托兩種形式,在信托的形式下,證券化資產的原始權益者將資產轉讓給SPV,形成信托關系,由SPV發行代表對資產享有權利的信托收益憑證。在公司的這種形式下,原始權益者將證券化資產的所有權完全轉讓給SPV,再由SPV以該資產為支持發行證券。

八、關于我國SPV形式的選擇

SPV的設立應該是全國性的,否則難以監管,在初期試點時,可先設一到兩家機構,等市場成熟,可再慢慢增設,因為數量太少也不利于分散風險,并且還能有利于增加相互之間的競爭。

SPV也屬于金融機構的一種,也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我國SPV應該由銀監會和證監會共同監管,同時應將其業務范圍限定于購買可證券化資產,并以此發行債券,以及相關的交易活動等。

在國外,由銀行設立一個附屬的SPV作為子公司相當普遍,我國目前對商業銀行設立SPV還有限制,商業銀行要遵循分業經營的原則,并且業務上被限制不能投資于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能成立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單一業務的SPV。

由于我國不允許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限制了發起人設立全資子公司,而對于股份有限公司,我國現行公司法也對其發行股票和債券有嚴格規定,這些都使得空殼SPV難以注冊為公司法人,也不具有公開發行證券的條件。

目前國際上,SPV主要有兩種設立方式,一種是由政府出面設立專門的機構,另一種是由發起人或民間機構設立。實踐證明,由政府設立的SPV更能開拓市場,并規范其運行,且更能提高證券的信用等級和降低成本。目前我國正處于證券化的初始階段,各方面都還不完善,政府的支持對SPV的設立和穩定市場更有效。

在目前制度環境允許的情況下,組建SPV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國有獨資,跟據《公司法》的規定,國有獨資公司有發行公司債的資格,而且還可以享受稅收方面的優惠,但是國有獨資一般都存在激勵不足的問題,不能夠完全應對市場的變化,因此到政府應該在適時退出,改組為股份制公司。

由國家開放銀行擔當,國開行是政府的開發性銀行,具有國家級信用,擔當SPV有優勢。國開行本身經營業績比較好,無論不良資產率很低,且資本充足率很高,盈利水平也較高,其次在對內和對外發債上都有優勢,是僅次于財政部的第二大發債主體,也可以用自身信用在債券市場上融資,簡化發債過程。最后由國開行直接擔當SPV能避免機構重設的繁雜過程。但國開行本身還有其他的業務,這點不利于SPV的獨立核算和管理。

設立特殊目的信托,信托本身所具有的財產隔離的性質,使得信托形式的SPV符合資產證券化運行的要求。《信托法》規定委托人的信托的財產與自有財產相隔離,并與受托人的固有資產相隔離。這些規定都保證了信托財產的獨立性,實現了證券化所要求的破產隔離。

九、我國資產證券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還沒有具有SPV功能的機構,現行的制度法規環境導致設立SPV還存在許多的障礙。并應允許SPV成為發債主體以發債收入向發起人購買基礎資產,使得資產所有權轉移能夠實現以達到破產隔離的效果。

證券化作為一種融資方式,需要資金來源,需要對于證券的需求,即證券投資者。我國目前的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尚不發達,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同時可通過設立一些專門從事證券化信用評級的服務機構,來建立起公平公正的信譽評級體系。

注釋

{1}本文作者系復旦大學—平安銀行供應鏈金融工作室研究人員,本文研究得到平安銀行“供應鏈金融”課題支持。感謝復旦大學—平安銀行供應鏈金融工作室劉紅忠教授、許友傳博士的中肯建議,當然文責自負。

參考文獻

[1]曾小燕.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研究,當代經濟,2012.

[2]許學武.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研究,中國證券期貨,2012.

[3]董煒娜.我國證券化特殊目的機構的設置構想,開封教育學院報,2005.

[4]王世軍,陶曉燕,朱九龍.我國實行資產證券化問題探討,商業時代,2006.

篇(5)

一、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

1.金融工程的內涵

“金融工程”一詞是由美國財務管理學專家約翰•芬尼迪(John D.Finnerty)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他認為金融工程包括創新型金融工具與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與實施,以及對金融問題給予創造性的解決。這是狹義的金融工程概念。廣義的金融工程則是借鑒工程管理的概念,綜合地采用各種工程技術方法設計、開發和實施新型的金融產品,用金融創新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和財務中的問題,包括產品的設計、定價、交易策略、金融風險的管理等。金融工程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創新性,它是金融創新的技術支持,其目的是解決金融問題如投融資問題、風險管理問題等。

2. 金融工程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是金融業競爭的兩大核心問題。中國加入WTO以后,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國外金融機構會大批涌入,與中國金融業進行競爭,而那些“洋金融”真正的優勢就在于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因此,國際上,一些學者認為金融工程是采用創新的手段進行風險管理。著名金融學家,美國金融學會前主席富蘭克林•艾倫認為對于比較穩定的產業采用銀行間接融資比較合適,對于創新性強、風險高的產業,最好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既能獲得足夠的權益資本金,同時一部分風險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轉嫁給投資者。從這個角度上講,金融工程在風險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可見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不僅具有血緣關系,而且風險管理仍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內容。

風險的內涵。風險是指人們在事先能夠肯定采取某種行動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每種后果出現的可能性的狀況。

風險的處理。金融工程理論以最新風險管理理論成果為核心理論,包括估值論、資產組合理論、資產定價理論、套利理論、套期保值理論、期權定價理論、理論和有效市場理論。尤其創新性地提出了無套利分析方法,將金融市場中的某個頭寸結合起來,構筑起一個在市場均衡時的價值能產生不承擔風險的利潤組合頭寸,由此計算該頭寸在市場均衡時的價格,即均衡價格。面對風險時,金融工程通過建立一個風險趨勢與原有業務剛好相反的頭寸,達到表外業務與表內業務風險的完美中和,從而套期保值規避風險。

二、供應鏈中的風險管理問題

1. 供應鏈風險產生的機理

供應鏈風險是指供應鏈企業在生產過程當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預測的供應鏈系統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使供應鏈企業實際收益與預期發生偏差,從而有受損的風險和可能性。如企業戰略合作伙伴的選擇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如果合作伙伴選擇不當,,將會導致在供應鏈運行中較大的風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道德風險。再如,委托之間形成的合同是否恰當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合作雙方相互討價還價、協商的結果也具有不確定性;供應商的交貨狀況會有不確定性、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也產生不確定性;另外企業面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總是具有不確定性等等。歸納起來,可以將供應鏈上的企業面臨的風險分為內生風險(Indigenous Risk)(如道德風險、市場風險等)和外生風險(Ex-ogenous Risk)(如自然環境風險)兩大類。

2. 供應鏈風險的特征

供應鏈中各個企業面對各種人為的和社會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風險,其直接反映在各個企業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與其預期的不一致,從而導致其交易成本和利潤的變化。供應鏈合同條款與金融工程中許多衍生產品具有相似之處,其中主要有如下幾種期權合同條款,例如:回收條款(buy back policies)、備份條款(backup agreements)、彈性訂貨量(quantity flexibility)等。

供應鏈中企業面對的風險特征:(1)互動博弈和合作性:供應鏈中各成員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間會因為信息不完全、不對稱,又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因此為爭奪資源,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勢必展開激烈的博弈,同時在部分信息公開,資源共享基礎上,又存在一定的合作。(2)傳遞性:供應鏈從產品開發、生產到流通過程都是由多個節點企業共同參與,具有環環相扣的特征,故風險因素可以通過供應鏈流程在各個企業間傳遞和積累,并顯著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風險水平。(3)“牛鞭效應”:供應鏈企業間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相對封閉,造成鏈上企業對需求信息的扭曲而沿著下游向上游逐級放大。

3.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難點

供應鏈系統是由許多獨立的企業環環相扣構成的一種非線形的復雜系統,是介于企業和市場間的虛擬系統,使各成員企業傾向于從自身利益出發,把相關信息當作商業機密加以封閉,導致信息的不對稱和資源的不能共享,使產品的價格偏離其價值,增加了市場價格的波動性,帶來復雜風險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風險管理的難度。另外供應鏈中不僅涉及眾多的企業和貨物供求雙方,還涉及政府不同層次的多個管理部門,使供應鏈中風險來源復雜多變;再加之物流行業在我國還是個比較新的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特別是在風險補償上沒有一個定量的法律約束,致使供應鏈風險處理和供應鏈風險監控,在目前企業中還不能有效地實施。所有這些都增加了供應鏈中企業風險來源的復雜性和管理難度。

三、利用金融工程解決供應鏈風險管理問題的措施

1. 金融衍生工具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供應鏈中企業風險最終都體現在其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與預期的不一致,導致其交易成本的上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研究表明金融衍生工具“天生”就是用來規避風險的,其具有準確性、時效性、成本優勢和管理上的靈活性。金融衍生工具以其特有的財務杠桿(保證金交易)和對沖交易的操作,降低了交易成本,獨特的雙向建倉(買空賣空)使投資者的交易更加靈活,無論市場價格怎樣變動,都可以采取相應的策略來有效的規避和轉移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可以將風險由承擔能力較弱的個體(風險厭惡者,如套期保值者)轉移至承受能力較強的個體(風險偏好者,如投機者),有的甚至轉化為投資者的盈利機會,提高了投資者的整體抵抗風險的能力。可供采用的金融工程工具有很多種,例如遠期、遠期利率協議(FRAs)、期貨,期權、以及互換等等。

2. 金融衍生工具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運用分析

在期貨市場可以進行套期保值,從而鎖定成本。商品生產商、批發商、經營商利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進行交易方向相反的操作,一個市場的虧損會被另一個市場的盈利所對沖,達到鎖定成本,鎖定利潤的目的,從而有利于減緩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供求沖擊。供應鏈的開始環節(生產資料企業)可以在期貨市場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同時構造一個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的實物遠期合約,通過遠期交易買空賣空,使供應鏈上游企業承諾在未來各期購買一定數量產品的同時還可以向供應商購買一個選擇權,通過選擇權供應鏈企業可以決定并調整未來定單的數量,從而使價格波動的風險通過供應鏈企業的共同承擔來規避,最終實現生產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率益性。

利用期貨和期權構建組合合約,規避風險。期權交易是在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后,擁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按事前規定的價格購買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期貨合約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購買或賣出的義務。超出規定的期限,期權合約自動失效,損失的只是所支付的權利金。期權交易可以使投資者在面對劇烈價格波動時,有了更多的選擇。無論期貨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只要波動達到一定的幅度,就可以規避風險實現盈利。如交易者預測未來價格上升,買入期貨合約的同時買入相關期權的看跌期權。如果期貨合約價格朝不利的方向運動而出現下跌時,行使看跌期權以較低的價格買入期貨合約獲利,從而降低持有期貨多頭的損失。如果期貨價格真的出現上漲了,朝著對投資者有利的方向運動時,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高價賣出期貨合約對沖平倉的同時放棄看跌期權,對投資者而言損失的僅是有限的權利金,卻可以把風險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供應鏈企業間通過下一定的定金(權利金),擁有在將來某一時間內以協定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指定產品(期貨合約)的權利(期權),同時買入與預期價格波動相反的期權,從而使供應鏈企業風險最小,實現盈利。

四、總結

雖然金融工程對供應鏈風險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首先,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還不成熟,金融價格還不能做到完全的均衡,這樣使金融工程制造出來的衍生工具規避風險、發現價格的功能不能充分發揮,特別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受到體制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制約,例如沒有賣空機制;其次是我國企業改革尚不完善,金融工程的應用缺乏廣泛的市場需求主體;再次是在我國基礎金融工具品種開發不足,金融衍生工具品種的缺乏,衍生品市場及其相應的法律法規發展還遠不夠成熟。所有這些都局限了金融工程在我國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特別是金融工程雖為風險管理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但仍不是風險管理的“解決之道”。因此,企業必須綜合考慮,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行科學管理與決策,建立高效的運轉機制等,從容面對各種風險與挑戰,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付鳴.我國發展金融工程的必要性[J].遼寧經濟,2006.(9).

[2]侯祥鵬等.運用金融工程管理企業風險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5,(2).

[3]李湘露.應用金融工程構建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系統[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10).

篇(6)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11)05-0012-04

一、現代航運業的特征分析

1、航運業具有顯著的國際化特征。

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以全球采購、配送為特點的新興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生產與貿易的主要形態,而以航運為中心的相關物流在整個全球供應鏈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世界航運業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據統計,國際間貿易超過90%通過航運運輸實現,航運業已成為聯系國際經貿的主要紐帶,航運業具有顯著的國際化特征。而全球的供應鏈管理更是和資本的流動相融合,因此。航運業的國際化會衍生出對于國際化金融交易的巨大需求。

2、航運業與世界經濟與金融的周期性波動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也正是由于航運業的國際化特征決定了航運市場和世界經濟形勢聯系緊密,受世界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較大,并呈正相關關系,經濟繁榮,航運業亦繁榮,反之亦然。因此,航運市場具有較強的周期性,而且航運市場的周期性也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周期性波動密切相關,同時,航運業的周期性波動也會通過供需關系的變化導致金融市場的交易規模和資金價格的波動。

3、航運業是一個資本和技術密集的行業。

船舶大型化和船載設備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使得單船造價不斷上升,而且技術的進步包括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使得港口和相關物流系統的信息化程度也日益提高,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航運業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特征日趨明顯。

4、航運業涉及的企業類型眾多,業務交叉性強,不同企業的金融需求差異較大。

航運業并不是簡單的水路運輸概念,而是在國際供應鏈的背景下,中游航運企業通過整合上游船舶設備修造企業,和下游港口、臨港物流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全套物流服務的產業集群。具體來說包括以船舶及相關設備的制造和修理為主的上游船舶企業,以船公司、船務和貨運為主的中游航運企業,以港口和相關物流為主的下游港口和臨港企業。

上游船舶企業包括船舶制造企業和配套設備制造企業,主要涵蓋了船舶和船載設備、港務機械、集裝箱等航運所需設備的生產制造,屬于傳統的裝備制造企業。資本密集、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是這個行業的共同特征。總體而言,整個行業基礎投入較大,資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船舶融資領域,對融資依賴度高。

中游航運企業包括船公司,船務和貨運。航運能夠直接為最終客戶服務,成為鏈接上、下游產業的樞紐。由于航運業國際化、網絡化的趨勢,原本經營相對單一業務的公司都在向兩端延伸,以物流網絡的形式參與國際競爭。這些企業經營活動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其金融需求的特點主要是境內外公司差異較大,應收賬款較為安全,收支幣別與期限存在錯配。

下游企業包括港口,以及臨港的制造服務業。從近些年的發展來看,港口企業以及臨港的制造服務業綜合功能得到強化,從而決定了對于金融服務的全面需求(招商銀行,2008)。

二、航運金融市場的需求特征分析

現代航運業具有國際化、周期性、資本密集以及涉及的企業類型眾多等基本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航運業與金融業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并且使得航運業本身出現了金融化的趨勢,而航運金融市場正是航運市場與金融市場相結合的產物,因此,航運金融市場也具有獨特的特征與發展條件。

首先.航運企業的融資需求特征決定了航運金融市場的資金交易規模巨大,產品種類復雜,全方位涉及到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航運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所需投資額巨大,投資回收期較長,而且航運產業風險性高,這些特點決定了航運企業很難依靠自身力量滿足其融資需求以及進行投資活動,而是需要從諸多的融資渠道中選擇適合本公司的最有利的籌集資金方式。同時航運業本身包括了船東公司、船舶租賃公司、無船承運人公司、船舶融資租賃公司、船舶經營公司、船舶管理公司等多種企業類型,以及諸如船舶制造企業、物流公司、倉儲公司、碼頭經營企業、內陸運輸公司等與航運相關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規模、經營狀況、發展目標千差萬別,其融資需求也都各有其不同的特點。

為了滿足航運企業巨大的、多樣化融資需求,航運金融市場對于資金規模需求巨大,涉及到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融資租賃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投資基金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以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衍生工具市場等金融市場,融資形式包含了貸款、貿易融資、融資租賃、發行債券、吸收個人股權投資、投資基金、資金信托、私募股本、公募股本等金融產品。

第二,航運市場的周期性強,資本密集,風險較大,同時航運企業的成本當中包含了重要的金融因素,這就決定了航運金融市場的高風險特征,對于金融機構的產品設計技術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要求較高。航運需求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巨大影響,航運市場與國際經濟周期波動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這就決定了航運業務的高風險特征。另外,航運企業對于成本十分敏感,而且航運業的主要成本包含了重要的金融因素,在航運的成本構成中,燃油影響最大,而燃油成本隨著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而波動,燃油價格的波動本身就是國際金融市場活動的結果。航運業務對于風險和成本的敏感性既決定了航運企業對于航運金融產品的需求特征,要求金融機構與市場能夠提供滿足航運企業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需求的產品。也決定了航運金融產品本身的高風險性,這就要求航運金融機構和市場具有較強的產品設計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第三,航運金融業務對于成本和風險的敏感性決定了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必須依賴于完善的航運市場中介機構體系。在航運市場包含了各種類型的輔助機構,如經紀人公司、信息研究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這些航運中介機構不僅有利于航運企業的經營活動,而且也是航運金融市場發展的基礎。航運金融企業為了有效控制風險,就必須充分掌握航運企業的各種信息,從而能夠對于航運金融企業的信用風險以及航運業務的市場風險做出恰當的評估,并且根據風險決定航運金融產品的均衡價格。因此,航運市場中介機構的發展能夠為金融機構和市場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便于金融機構和市場用較低的成本獲取航運企業和市場的有關信息。從而為金融機構和市場的產品設計、定價和風險管理提供依據,降低航運金融產品的成本。否則,金融機構和市場不能用合適的成本獲得信息和進行風險控制,就會制約

金融機構和市場滿足航運企業金融需求的能力。

第四,航運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使得航運產品本身表現出較強的金融化特征,現代航運市場發展具有明顯的金融化趨勢。除了航運業的發展與金融業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化浪潮下,航運市場也開始出現顯著的金融化特征,而航運金融化的趨勢也強化了航運金融市場的復雜性。現在船舶、運費指數甚至訂單都可以被當作商品一樣進行交易。例如運費指數,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交易市場。目前的參與者不僅是航運商、貿易商、生產商,還包括了各種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在航運產品市場的交易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航運市場的價格波動。

第五,航運企業對于保險業的巨大需求決定了航運保險在航運金融市場的重要地位。船舶作為巨額移動財產,風險系數極高,事故頻發且后果嚴重,因此特別需要保險服務。航運保險具有為海上運輸提供轉移風險、均攤損失以及損失補償等功能,其作為一種損失補償機制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發生船舶沉沒、貿易合約失敗或第三方財產損失時。航運保險能夠分攤貿易過程中各方面潛在的風險。航運業對各類航運保險的巨大需求,催生了航運類保險的快速增長。同時,完善的航運保險體系也滿足了高風險的航運業的需求,因此,航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也成為了衡量一個航運中心城市國際地位的重要標準。

第六,國際化航運業務伴隨著資金流動決定了航運金融市場包含了巨大的跨國資金結算業務。航運中的貨物運輸過程可以看作在國際范圍內資金流轉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現金流是整個物流活動中供應鏈的命脈,因此航運業對于結算,尤其是國際結算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全球航運結算呈現歐美三大結算所鼎足而立的態勢,即挪威期貨期權結算所、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結算所平分天下。而這三家結算所所在地也正是國際航運中心的所在,可見資金結算對于航運業的重要性。同時,巨額資金的結算也為航運中心所在地的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業務量,促使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韓倩,2006)。

第七,航運市場和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都依賴于法律、稅收和監管制度的靈活有效性。由于航運業務和航運金融業務都對風險和成本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同時航運市場和航運金融市場事實上也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市場,航運企業和航運金融企業都面臨國際同業的激烈競爭,這就要求法律、稅收和監管制度能夠有效地降低航運企業和航運金融企業的經營成本,并且提高航運企業和航運金融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從航運金融市場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對于一國或者地區的制度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航運金融業務的多樣化以及其對風險和成本的敏感性也要求金融機構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因此,航運金融市場既能夠為航運業提供巨大的資金支持和便利的風險管理服務從而促進航運業的發展,同時,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本身也意味著金融體系深化程度的提高。因此,航運金融市場發展的關鍵在于為金融機構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降低金融機構從事航運金融業務的成本,便利金融機構在航運金融產品設計以及風險控制方面滿足航運企業的實際需求。

也正是由于上海在航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制度環境方面存在的制約因素,導致金融機構在航運金融市場面臨交易成本高昂、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等問題的困擾,不能滿足航運企業的多樣化金融需求,從而限制了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上海金融體系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上海發展航運金融市場的政策建議

上海建設國際航運與金融中心已經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為了實現這樣的發展戰略,大力促進作為航運中心與金融中心聯結點的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航運金融市場既能夠為航運業提供巨大的資金支持和便利的風險管理服務從而促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同時,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本身也意味著上海金融體系深化程度的提高。從這個角度講,上海應該采取恰當的支持政策,推動航運金融市場的跳躍式發展,并且把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作為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突破口。

從航運金融市場的需求特征和發展條件可以看出,上海發展航運金融市場的關鍵是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金融機構從事航運金融業務的成本,提高金融體系的整體技術水平,使得上海成為能夠滿足各類航運企業的多樣化金融需求的金融中心,實現航運企業與金融機構在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的集聚效應。

根據航運金融市場的需求特征與發展條件,針對航運金融市場發展的現狀,上海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并采取恰當的政策措施。

第一,考慮到上海發展航運金融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在現階段,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必須遵循以下的原則和目標導向:

(1)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必須著眼于金融機構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著眼于上海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這是上海國際航運與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

(2)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必須著眼于航運服務機構體系的建設,降低航運金融市場的信息成本,這既是上海航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航運金融市場發展的基礎條件。

(3)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必須著眼于為上海和全國的港口建設、航運業務發展、船舶制造產業發展、物流產業、油輪產業等制造和服務產業發展提供融資和服務,這是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發展的基礎。

(4)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必須著眼于制度環境的優化,在充分考慮宏觀經濟金融風險可控的條件下推進航運金融市場的發展,在航運金融市場有針對性地適當放松監管,加大監管的彈性,提高金融監管的效率,這是上海航運金融中心建設的必要條件。

(5)強化上海航運金融市場的特色,即人民幣產品的國際化交易市場,并且基于這個特色與其他航運中心形成合作、互補的關系。

第二,采取恰當的金融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境外航運服務中介機構在上海的發展。支持本土航運服務中介機構的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和航運服務中介機構的合作,允許和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組建航運服務中介機構,從而快速推進上海航運服務體系,有效降低金融機構提供航運金融服務的成本:鼓勵金融機構和航運企業合作,組建航運租賃公司,發揮金融機構與航運企業之間合作的協同效應。

第三,鼓勵金融機構在航運金融產品上的創新,政府對于金融機構具有創新性的航運金融產品給予稅收優惠或者補貼,從而豐富上海的航運金融產品體系:同時鼓勵上海的金融機構與外資金融機構在航運金融市場進行合作,引進國外成熟產品,創設上海多樣性的航運金融服務產品體系,提高中資金融機構提供航運金融產品的技術和服務水平。

第四,為了鼓勵金融機構參與航運金融市場和創新產品,同時也便于金融機構在航運金融市場有效的控制風險,對于金融機構在航運金融市場引人的創新性金融產品可以不受利率管制,這樣可以在維持原有競爭格局的情況下推進利率市場化,也可以根據金融機構對于航運企業提供的信貸資金規模,允許金融機構有一定的比例存款或者融資的利率取消利率上限的管制。

篇(7)

本文主要從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和內涵出發,對我國當前國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管理中種種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討論,并針對這些問題產生的風險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國有商業銀行解決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供應鏈管理風險問題,提高國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管理水平,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能力,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健康持續發展。

一、供應鏈金融鏈概念和內涵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形式,供應鏈管理發展時間比較短,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正式提出來,至今發展了三十幾年的時間,雖然供應鏈金融管理的概念時間較短,但是供應鏈金融管理對企業管理和經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供應鏈金融管理已經深入人心,企業爭相把供應鏈金融管理作為自己的核心發展戰略。由此可見,供應鏈金融管理的重要性。供應鏈在企業的經營中廣泛應用,并為企業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形式,應用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降低了自身的經營成本,擴大了市場份額,供應鏈金融管理在實際應用中,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正是由于這種巨大的優越性,讓企業堅信供應鏈金融管理會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供應鏈金融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資金和貨物的控制,從最初的原材料開始,一直到最終到產品銷售。通過一種成體系的網絡,將供貨商制造商零售商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新型供應模式。供應鏈金融管理最初是由生產擴大化這個概念衍生而來的,它分為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例如一些汽車公司將汽車的各個零配件由各個不同的供應商來生產制造,這就是向前延伸,向后延是指企業的供應鏈涉及到產品和服務方面。供應鏈管理就是通過原材料的供應,制造分配銷售將企業和客戶之間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而滿足顧客的需求。

二、供應鏈金融風險

供應鏈金融風險主要集中于商業銀行在對企業融資的過程中。由于企業自身情況的變化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對供應鏈產生一定的風險,這種是無法預測的。這種風險會使得供應鏈金融最終的收益和預期收益產生偏差,導致商業銀行無法從企業那里收回貸款從而導致壞賬和呆賬產生風險,從而影響到國有商業銀行的正常運營。因此國有商業銀行必須充分意識到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并針對這些風險,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這樣才能及時的解決問題規避風險。國有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管理風險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種是外部環境帶來的風險,它包括各種政策性風險和市場風險。政策性風險指的是在國家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國家會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對現有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從而導致一部分企業發展經營狀況產生變化影響到國有商業銀行,影響到國有商業銀行之前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從而使得國有商業銀行之前的投資面臨嚴重的風險。市場風險指的是,由于商業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企業無法按照原計劃生產和銷售產品從而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下滑無法歸還商業銀行的貸款,從而導致商業銀行面臨風險。

另外一種是內在的風險,這種內在的風險主要包括企業的信用風險和經營風險。企業的信用風險主要存在于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當中,中小型企業信用的缺失是我國國有銀行信用貸款面臨的主要難題,這是因為中小型企業從一開始就面臨著技術力量不足,資產規模較小,生產周期短,因此導致中小型企業的信用不足,嚴重制約了商業銀行對中小型企業的貸款。信息風險指的是,由于供應鏈將供應商和制造商,零售商分解開來導致他們之間的信息交流不能夠順暢,信息交流中會產生誤差從而導致信息風險,供應鏈上游的企業無法充分了解市場顧客的實際需求從而生產出與市場有所差距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帶來一定的風險。

三、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

在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當中,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一種是通過供應鏈市場自償性來解決,一種是通過利用資金來控制風險,另外一種是通過核心企業的帶動引入其他合作形式來分散降低風險。

通過對現金的控制來控制供應鏈金融風險,供應鏈金融服務和傳統的銀行貸款有著重大的區別,這種差別在于對系統性授信理解不同導致的,傳統對銀行貸款主要是針對貿易資金專款專用的背景下實現。在貿易專款專用背景下,銀行可以對企業對利潤做出比較充分和明確的預測,從而評判企業還款的風險程度。同時,在這中貿易專款專用的背景下,銀行有著比較系統具體的炒作模式和流程,可以對企業對還款進行有效對控制,實現企業對銀行對按時還款。因此,在當前供應鏈金融新發展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現金控制,來實現對企業還款對評估和控制。要實現對資金對控制,主要從現金流對管理和資金流向對控制兩方面來實現。在對資金流對控制方面,國有銀行要控制授信的總量,要對授信人或企業對資產進行詳細對了解,還有授信人的還款能力。對企業來說,就是對企業采購和銷售能力進行詳細對考察。除此之外,銀行還有時間周期的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現金流對風險控制方面,現金流存在的意義主要是保證制造商和供應商、銷售商能夠在一定對時間內順利完成物資和資金對交換。

四、結語

供應鏈金融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貸款模式,供應鏈金融是從整個供應鏈角度出發,基于供應鏈來對企業進行授信的過程,這種供應鏈貸款新模式為企業的融資帶來了全新的方式,也是銀行對自己經營管理進行改革,提升自身業務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雖然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的問題還很多,但是供應鏈金融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供應鏈金融對于提升商業銀行,提高績效水平,增強國有銀行的市場競爭能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要大力,扶持和發展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本文首先回顧了供應鏈以及供應鏈金融的有關理論內容,從供應鏈金融的起源談起,介紹了供應鏈金融的特點、意義,著重介紹了有關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特點,針對當前供應鏈金融存在對風險問題,進行詳細的研究并針對這些風險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能夠為商業銀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提供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徐靜. 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0.

[2]王璇.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3]鄭曉煒. 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及風險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4.

篇(8)

隨著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技術的興起,電子商務必將成為金融服務的一個重要領域Cronin( 1997)[1]。目前供應鏈金融在國內的實踐和研究正處于由“供應鏈金融”向“線上供應鏈金融”的轉型整合期,而且實踐方面超前于理論的研究。李明銳(2007)總結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指出第三方平臺背景下的供應鏈融資是一種較好的解決渠道。Freedman(2008)[2]認為電商小額信貸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而言具有積極的作用,因為電商信貸的網絡化服務簡化了貸款程序,降低了融資成本。李安朋(2011)指出網絡融資是以網絡信用作為貸款的依據,能夠消除信息不對稱問題,突破傳統的束縛,具有零擔保物、利息低、貸款額度寬松、貸款速度快等特點。王敏(2012)[3]給出網絡融資的概念:是指建立在網絡中介服務基礎上的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借貸活動。貸款人通過網上填寫企業信息資料,向第三方平臺或直接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由金融機構審核批準后發放貸款,是一種數字化的新型融資方式。蘇曉雯(2012)[4]認為線上供應鏈金融是指通過銀行服務平臺與供應鏈協同電子商務平臺、物流倉儲管理平臺無縫銜接,將供應鏈企業之間交易所引發的商流、資金流、物流展現在多方共用的網絡平臺上,實現供應鏈服務和管理的整體電子化,據此為企業提供無紙化、標準化、便捷高效、低運營成本的金融服務。這種概念的提出還是基于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還沒有達到線上供應鏈金融的更高層次。隨著電商企業與商業銀行合作,或者商業銀行自建電子商務平臺,線上供應鏈金融的概念變得更加廣泛與復雜。其中代表性的概念是黃丹(2012)[5]在總結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線上供應鏈金融即:金融業與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實體產業之間,通過信息化協同合作的供應鏈金融的新趨勢和高級階段,包含電子商務交易、在線支付、交易融資和物流管理等多個環節,是一種復雜性金融創新產品。這個概念其后得到諸多學者的引用。另外,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也有學者將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與線上供應鏈金融的概念進行了辨析。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2014)[6]指出線上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高級階段,也是互聯網金融的組成部分。運用理論研究和對比研究等方法,給出了傳統線下供應鏈金融向線上供應鏈金融的演進路徑,并從多個特征角度進行了對比分析。

二、業務模式分類

線上供應鏈金融是一種線上融資模式的統稱,其中包含諸多的細分模式。張強(2007)最早提出將倉單質押和電子商務相結合,提出融合倉單質押的電子商務中介型 B2B 運營模式,并對該模式的形成動因、比較優勢和參與各方的收益做了初步探討。李衛嬌,馬漢武(2011)通過結合企業實踐和供應鏈金融相關的研究,提出了基于B2B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并詳細介紹了兩種具體的應用模式:電子倉單融資模式和電子訂單融資模式。并指出基于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融資業務利益相關者的綜合經濟效益,以及降低融資風險。李更(2014)提出了B2C 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四種細分模式:電子訂單融資、電子倉單質押、應收賬款融資和委托貸款。沈亞青(2014)將供應鏈融資在B2C領域細分為:網絡訂單融資、網絡倉單融資、電商擔保融資。本質上來說,線上供應鏈金融是由傳統線下供應鏈金融演化而來的。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2014)給出了線下供應鏈金融向線上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演進路徑即:傳統的應收/預付賬款融資演進為賣方/買方電子訂單融資;傳統的倉單/存貨質押融資演進為電子倉單融資。并對電子訂單融資模式和電子倉單融資模式的業務流程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在對線上供應鏈金融的分類研究來看,主要有以下五種。吳曉光(2011)根據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商在融資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將網絡融資分為:以“阿里貸款”為代表的信息平臺模式,以“一達通”為代表的直接授信模式和以“金銀島網交所”為代表的倉單杠桿模式。王敏(2012)[3]指出目前比較典型的網絡融資服務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銀行借助自己的網絡平臺為客戶提供融資服務,主體仍然是銀行,如中國工商銀行的“網貸通”“易融通”“數銀在線”等;另一種是第三方平臺與銀行合作,利用網商的線上信用行為數據,為中小企業提供低門檻的融資服務,如阿里巴巴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提供的“網絡聯保貸款”等。云蕾(2013)根據電商在供應鏈體系中的角色定位不同,提出基于純交易平臺和非純交易平臺兩種類型電商供應鏈金融模式。顧敏(2015)根據電商企業是否參與供應鏈日常活動,將“電商企業供應鏈金融”分為平臺型電商供應鏈金融和自營型電商供應鏈金融。前者主要以阿里巴巴、敦煌網、金銀島為代表;后者以京東、蘇寧云商為代表。兩者又可以根據資金來源進一步細分為基于自有資金和與商業銀行合作兩類。史金召,郭菊娥(2015)根據參與主體、資金來源、目標客戶等將線上供應鏈金融劃分為供應鏈金融web2.0、電商供應鏈金融、基于電商平臺的銀行供應鏈金融三類。其中電商供應鏈金融細化分類為基于B2B/B2C/C2C的電商供應鏈金融三種。基于電商平臺的銀行供應鏈金融細化分類為基于自營電商平臺/第三方電商平臺的銀行供應鏈金融兩種。并給出了每種細分模式的一般性操作流程,并與國內的實踐情況進行了對接。其實每一種分類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可以總結為:首先根據是否與電商平臺結合,可以區分為傳統線下供應鏈金融線上化還是基于電商平臺的供應鏈金融;其次基于電商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根據自營還是合作形式,可以區分為電商自營、電商企業和商業銀行合作、商業銀行自建商務平臺三種形式。

三、風險管理

由于線上供應鏈金融的特性,例如線上企業地域分散度高,基于網絡操作等,使得相較于傳統的線下供應鏈金融,其在風險方面有諸多變化。靳彥民(2010)指出電商金融平臺推出的融資貸款業務面臨著來自法律、政策、監管等多重因素的挑戰和威脅。吳曉光(2011)指出由于互聯網高度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商業銀行網絡融資存在技術風險和信用風險。并從商業銀行的角度提出了三種控制風險的方法。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2014)[6]通過分析電子訂單融資模式和電子倉單融資模式的業務流程,提取操作環節中銀行面臨的風險要素,發現針對網商的特性和線上化的特點,銀行在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風險整體有所增加。然后從嚴格準入條件、明晰權責界定、提高操作水平、加強監控預警、完善補償機制五個角度對銀行的風險管控提出了建議。劉炎雋(2015)指出基于B2B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存在信用風險和網絡安全風險。

篇(9)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模式,通過融資,將供應鏈上相關企業作為整體提供相關的服務。它立足于供應鏈上的所有權的特性及交易關系,將資金注入到供應鏈上的關聯企業,促進了供應鏈的順暢流轉及供應鏈上“產、供、銷”的穩固。

供應鏈金融可使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將整個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并使供應鏈整體的競爭實力得到提升。由于供應鏈的增長空間極其廣闊,同時風險報酬率極高,因此而成為商業銀行競相競爭的新領域。隨著供應鏈競爭時代的到來,大力扶持供應鏈金融,戰略意義極其重大。

一、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供應鏈上商業銀行的風險是指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因為各種不確定的、不可預測的因素,而導致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出現了偏差,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損失。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為其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將新的融資渠道提供給中小企業。

同時,由于受到多方面基礎環境的影響,包括信息技術、法律和市場因素,進而導致各種潛在風險的存在,如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使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面臨著諸多需要的調整的地方。通過分析以上的現狀,可將供應鏈下商業銀行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概括為以下幾點[1]:

一是存貸利差仍舊是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最主要的利潤來源,而在央行的利率管制下,這種業務模式還將會繼續延續下去,直到利率市場化出現。由于自身的動力不足,商業銀行無法變革自身的業務模式。

二是供應鏈金融是基于上下游真實交易及流動資產擔保下背景下的業務。為了更好的與之相適應,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而我國目前的銀行還處于原始的經營階段,由固定資產抵押發放貸款,還沒有深入的投入和研究供應鏈金融,這樣對該業務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

三是存在著“先圈地,后發展”的思維定勢。盡管我們早就步入了WTO時代,但卻不能真正實現由主營業務向零售銀行的轉型。國內商業銀行中,具備可操作的業務規范,并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確是寥寥無幾。

二、基于供應鏈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措施

1、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的控制措施

分析成熟的金融市場,只有實現利率市場化,才能真正的控制利率風險。商業銀行在通過改革進入利率市場化前,對利率風險的控制,應主要采取缺口管理的方法。而在一般情況下,即期利率的敏感性缺口管理即銀行的缺口管理,它通過對敏感性缺口的消除或縮小。而降低銀行利率。通過利率波動的降低,而規避銀行風險的發生[2]。

而作為的新興金融業務,供應鏈金融有著較多的參與主體,在交易過程中,由于不斷流轉的抵押物所有權,而出現所有權歸屬的法律糾紛。但是目前在實際的工作落實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出現,而修訂和調整現行的法律法規的過程是需要逐漸完善的[3]。

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因素,法律漏洞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特別是在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一些領域,還有法律的空白存在。制定詳細和嚴謹的合同條款和協議,并對各項流程中的職責歸屬和借貸雙方的業務和權力進行明確,可對供應鏈金融法律風險進行有效的彌補。同時,依據法律法規程序對各類手續進行辦理,能將銀行的法律風險有效降低[4]。

2、信用風險的控制措施

由于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多為供應鏈金融中的受信企業,整個供應鏈信用大小,是由其營運狀況所決定的。銀行首先應對受信企業的整體信用狀況進行考慮,并分析和度量融資企業的發展前景、經營狀況和整體實力。首先,企業進行風險對抗的直接保障,就是企業整體經營規模的大小,企業如果在市場上處于主動經營的狀態,會積極參與競爭,進而將自己的整體信用水平提升[5]。反之的話,則不會獲得銀行的信用認可。

其次,企業的運營狀態的良好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素質所決定。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可使決策風險降低,同時可使企業決策的有效性提高,進而能夠控制企業的整體發展。

企業信用狀況是由企業的經營狀況所決定的,企業經營狀況的三大關鍵因素,包括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銀行對企業考察的標準,是看企業能否維持一定的短期償債能力。而對企業償債能力進行分析的關鍵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等。企業償還債務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保障,就是企業的盈利能力。

企業的經營運營能力簡稱為應運能力,營業周期及存貨周轉率是企業應運能力的財務指標,對企業資金的運用效率及經濟資源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揭示作用。企業的資金有著越高的流動性,則就會有越強的償債能力,隨之會有越快的獲取利潤的速度[6]。

除此之外,近幾年有許多專家學者也都先后提出了基于VAR值的信用風險考量,作為銀行方抵御信用風險的一種措施。銀行方可將融資方式、產品還款方式以及其他多種影響因素綜合考量建立風險模型,利用足夠的歷史數據,采用多種方式進行風險考量測試。又因為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會將風險以乘數形式放大,因此加強對信用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3、加強對動產的管理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主要風險之一就是操作風險,面向多個主體,組合多種金融產品,是供應鏈金融主要開展的業務。銀行首先要評價授信企業,進而對供應鏈的生產運作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由于有眾多的人力因素出現在整個服務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操作風險。所以,銀行必須大力培養一批有著豐富經驗和過硬專業知識的專職人員來控制和評估風險。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規范和規則制度,對每一個業務流程嚴格控制,嚴格執行和設計各種契約,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對動產的管理,防范一些不必要的風險,確保動產的安全。

4、加強對資金的管理

一方面,由于供應鏈金融業務都是用未來變現的資金來完成支付,因此特別需要關注資金是否能夠按期按量回收,如果資金不能按時償還相應債務,此違約造成的影響會因乘數效應而被放大。為了保證資金能夠按期按量回收,需要實時關注授信企業的資金流動情況,需要關注是否有相關保證、擔保等額外的代償。

另外一個方面,針對作為保證金留存銀行的這部分資金,銀行要切實做好封閉式管理,確保這部分資金的安全且得到有效妥善的管理。

5、建立內部資本充足評估程序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商業銀行也需要建立穩健的內部資本充足評估程序。該程序是基于銀行風險暴露對銀行整體資本充足性進行預估的行內流程。該程序需要有效精準識別、衡量和管理各種風險,需要衡量足夠抵補風險所需的經濟資本,并且能夠產生向金融監管機構要求的相關報表附件等信息。

6、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供應鏈金融操作隊伍

作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業務和傳統的信貸的全新理念有所不同,進而在風險的控制上也非常多變和復雜,要求商業銀行所組建的供應鏈操作隊伍必須具備高水平和高素質。供應鏈金融業務因為和傳統業務有所不同,因此,要求操作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銀行人員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7]:

一是職業道德必須良好,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銀行工作人員一定要自覺遵守相關工作的規定和要求,用高度的責任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保持崇高的職業道德修養。

二是具有高超的控制風險的能力,業務技能一定要豐富且必須專業,同時工作經驗必須豐富,還要不時的根據自己能力欠缺的方面,進行及時充電,確保自己的業務能力能夠跟上且勝任其變化發展。

三是具有對關鍵崗位健全的補償措施和忠誠度,由于銀行工作人員比較熟悉供應鏈業務的運作模式,所以對于融資行為的風險所在,他們往往更清楚,這樣就很難防范銀行工作人員內部作案,所以要求從業人員的忠誠度是至關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有關的部分領導一定要注重這方面工作的開展,從思想和工作實處進行,進而提高人員的責任心與忠誠度。

篇(10)

就客戶數量而言,通過供應鏈融資業務能夠拉長銀行對整個產業鏈的服務,獲取更多的客戶信息與資源,延伸、擴大服務客戶的群體;就客戶質量而言,通過圍繞在產業鏈中具有話語權的核心企業或者核心產品,能夠進一步增加對上下游客戶的產品覆蓋,提高客戶依存度,有利于培育忠誠度較高的客戶群體。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構融資理論:融資申請人以其擁有特定的資產讓渡為前提進行融資的行為即為結構融資,其中“特定”是指未來能夠產生穩定的資金流;

2.交易成本理論:即在人們之間進行融資及其它交易活動時是擁有成本的;

3.委托理論:金融市場參與者有居于劣勢和優勢之分,他們之間相互形成的關系就是委托關系,換言之,即但凡參與市場行為的兩方掌握著不對稱的信息即可成為這種關系;

4.風險管理理論(ERM):商業銀行內部有著各自為政的風險管理體系,其實一個綜合的管理框架,其按照組織機構劃分管理職能,例如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實現企業最大化價值;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途徑

(一)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大方向

首先要堅持金融思想的持續創新,堅持充實與現代信息時代相應的現代新型金融理念,將個性化金融產品和綜合結合;

其次,追求服務方面的不斷創新,要深度發掘融資業務的服務新內涵;

再次,對于供應鏈融資業務中的風險管理控制方法要不斷創新,將國內外先進的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引入;

最后,要對供應鏈融資業務中使用的科學技術進行創新,構建一個全面的、完善的、兼容性較強的電子金融體系。

同時,對商業銀行而言,存款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而存款業務的競爭其實質是客戶的競爭,包括數量與質量,而供應鏈融資能否有效地促進商業銀行客戶戰略的有效實施。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路徑選取

1.要將傳統的產品推向模式轉變為新型的需求營銷方式。構建一個“需求倒推”的新型運營機制,并且建立自有的客戶需求分析系統,及時捕捉客戶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信息;既要發現客戶需求,更要通過創新,引領客戶需求。

2.要將產品線向著深度和廣度深入擴展。不斷的改變金融產品以適應客戶的需求;移植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并結合自身的特點加以改進和完善;對日益豐富的產品線進行結構化管理,通過創新設計,為節點企業等設計出適合它們的融資方案。“量身定做”,突出個性。

3.對供應鏈融資業務流程進行創新。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進行流程重組,堅持“先流程后部門”的觀念;積極實現標準的業務流程,并且推行差異化的業務流程,同時引進節點企業回訪機制。打造流程銀行,切實以客戶為中心,提高服務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4.要積極加強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所需要的人才儲備和培養。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的創新歸根結底就是該行業人才創新素質的體系,要重視人才儲備和培養。加強融資理論、業務的學習,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適應新金融環境下的融資行業服務。打造一支更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對公客戶經理隊伍,專業素質、綜合能力等。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設計(適當涉及“實體經濟”)

(一)主要核心企業客戶模式設計變化:從1+N模式到1+1+1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使用的是1+N的融資業務模式,即以一個主要核心企業為中心,為其他相關的供應商提供一定的信貸業務。其缺點也很明顯,不能夠延展相對蔽塞。經過對這種模式有效拓展為1+1+1三核心模式,三核心為商品核心銷售商、原材料核心供應商、產品核心制造商。這個模式使得三個核心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互補互助。

(二)質押動產的創新設計:從靜態到動態

傳統使用的質押動產,都是規定借款人質押的物品在融資業務未完結前沒有繳納保證金或者未還清貸款的情況下不允許變更,即為靜態質押。動態質押就要允許客戶將其最低限額以上的質押物釋放出庫,以其他的動產代替。

(三)設計技術創新:從人工到科技

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技術已經從以前的人工手段變為現在的依靠現代科技手段,通過互聯網等搭建相關行業間的業務平臺,提高業務效率。

(四)風險管理機制創新:從被動到主動

以往的風險管理僅強調申請單位的信用狀況等單一方面,供應鏈融資要加強整個供應鏈的全方面風險識別和防范。積極發展全方面風險管理機制,重視所有的交易環節,要科學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主動風險管理與全流程風險控制的概念:由傳統事后的風險管理、信貸資產管理向全流程風險控制轉變,風險、審批等銀行工作環節應進一步提前介入,在核心企業選擇、上下游客戶選擇、授信金融方案設計等就全程參與。在全社會進行銀行不規范經營專項整治活動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誠信建設.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為金融穩定運行創造良好外部條件。同時各地政府、銀監局協調執法、宣傳、文明建設等部門,加大對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落實和保傘金融債權,維護正常金融運行秩序和金融機構合法權益,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

總結:通過本文對于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簡單闡述,商業銀行能夠盡快的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為其未來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客戶基礎,它以低風險的方法占據了高風險的信貸市場,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能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有效的將融資業務深入發展,為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上一篇: 行政管理信息化 下一篇: 自然災害概念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资源网 |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