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41: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學技術的雙重作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體育教學中,正確地認識理解并運用科學理論知識,對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在運用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實際,緊跟體育科學發展的趨勢,否則就會文不對題,使學生產生錯覺,影響教學效果或者落后于時代。運用現代科學和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將給體育教學帶來“質”的飛躍。
科學理論知識運用于體育教學中有著顯著的雙重作用。其一,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體育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體育科學同所教的體育運動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弄懂弄通,使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其二,學生在不斷接受這種教學過程中,逐漸地學會利用自身具備的科學知識,獨立的解決遇到的體育問題,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雙重作用產生的多方效應
1.在教師方面,促使教師不斷豐富體育理論知識,有利于于提高教師“教”的質量。
(1)教師除了學習體育學科中的理論知識,如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等,并且要系統學習與掌握現代科技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和用現代科學來管理學校的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學習物理、數學等相關知識,將各門知識融匯貫通,以適應新時期的體育教學工作。這樣“教”的水平也就相應提高。
(2)教師不僅要在教學的技術動作難點、關鍵點和易犯錯誤中找出內在的規律和科學原理,還應通過理論指導,總結規律,再運用于教學實踐中。
(3)教師講述科學理論,并不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而是為了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能的目的。
2.在學生方面,可以使學生了解技術動作的規律,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的質量。
(1)探索未知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動力。以理論知識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會使學生產生在實踐中應用理論的欲望。大大提高學生“學”的積極性。
(2)對體育的再認識,了解體育運動的因果關系、消除思想顧慮,變被動為主動,并且把愛好升華到意向愿望的更高層次,轉變學生的體育價值觀。提高了學生“學”的自覺性。
(3)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加快了對動作的理解與掌握,提高了“學”的目的性。
3.在教育職能方面:充分發揮體育的教育職能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中有非常深奧的科學理論。只有學好文化知識,才能保持體育上的優勢,才能廣泛地去理論聯系實際。
(2)使學生明確體育也是一門科學,有規律可循。懂得了生理上出現的“極點”是必然規律,要用思想上的“熱點”去戰勝與克服。在不斷克服的過程中,鍛煉了意志、培養了優良品質。
三、科學理論知識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采用現代體育科學理論和方法來指導體育教學勢在必行。因此要把科學知識合理運用到教學之中,而不能再延續傳統的方法,如講解動作要領一示范一學生模仿一學生進行練習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將他們所熟悉的經驗提高到理論上去認識,使他們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識同實踐相比較還存在著差距,同樣要讓他們親身體會到掌握體育科學的好處,讓他們相信已經掌握的知識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動作,讓他們明白掌握這些知識對課外鍛煉也有很大幫助。把科學知識運用于體育教學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發展學生的肩帶肌和背肌的力量。
在體育課上學習投擲實心球技術,講解這種投擲方法的優點或用圖片展示其技術細節,并提出在掌握規定動作方面的要求和任務。然后讓學生排成一列橫隊。開始按著教師的要求去模仿教師的示范動作并重復練習。在教的過程中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給每人做評論,學生們準確地按照教師的口令和指示完成全部動作。在上述例子中,不難看出,學生主要是再現教師示范給他們的投擲實心球的動作。實際上教師在課堂上基本采用了“再現方法”。學生雖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師換一個教學方法效果就會更好。先讓學生練習、當發現學生做得不好,背肌沒有用上勁時,就采用下面方法來克服這個缺點,在這個動作中背肌參加工作的重要性,方法是讓學生先背對投擲方向投幾次,要求學生只用手臂的力量,(先教學生在投球時,低頭將下領緊貼胸部)把投的速度記下來。為了清楚地表明背肌在下幾次投時所起的作用,教學生們在投球時頭使勁往后仰,看著投出去的實心球,這一次一定會比前幾次投得遠得多(指低頭,領部貼胸那幾次)。這樣,實心球飛行速度的增加,很容易使學生相信他們如果正確地做動作,將會有多么大潛力。教師還根據這個例子講明“頸緊張反射”的知識,告訴學生急劇地向后仰頭,反射地引起背肌積極地收縮。相反,向前低頭只能導致背肌放松,使投擲時的力量減弱,手的動作幅度變小,實心球投的距離也就隨之縮短了。在掌握雙杠前擺上和后擺上以及在支撐跳躍和許多技巧動作中,運用學生們所獲得的這些知識,對掌握動作有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科學知識運用于體育時,便逐漸形成了以體育為專門研究對象的自成體系的體育科學。以體育科學為先導,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使體育教學得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2-0053-02
科技文化是被科技改造后的文化,它肇始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又反作用于科學技術的進程,同時也影響著政治、經濟和文化觀念。工業革命以來,科技的進步已成為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帶動因素。第一次科技革命后,科學技術以第一生產力的姿態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有力地影響了科技人員的心態,經濟效益成為評價科技成果的重要標準。科學技術樹立的那種堅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科技文化品質以及崇尚科學的精神追求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開拓了廣袤的舞臺。
一、科技文化的推動力
由科技進步帶來的對生產生活的巨大變革,主要體現在科技文化對經濟的影響。科學進步與技術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最強推動力,它們的發展可以產生新的產業鏈條,并呈現新的經濟發展方向。科學進步與技術創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新的科技文化觀念,推動著并且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種被科技發展打上時代烙印的文化,我們稱之為科技文化。
全球化大生產發展的今天,科技進步是推動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動力。人類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每一項重大技術的突破,都引領著新的經濟的高速增長。單純的資本和人力資源投入,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幅度有限。科技創新帶來的革命性的生產力變革是提高效率、增強自身競爭力的最強有力的手段。科技進步推動著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科技因素在現階段的經濟增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并且在經濟進程中,科技的發展能催生新興產業的出現,形成經濟增長中新的增長點,新產品的問世以及生產中的成本降低,開辟新的市場領域,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科技文化,不僅僅包含了科學技術對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通過文化滲透帶來的長遠社會效應遠比單純的影響生產力更具有深遠的作用力。它還為社會注入了新的理念,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催化劑和進步的源泉,使我們的社會元素更加豐富多彩,朝著穩定的、和諧的社會狀態發展。目前的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要通過科技文化給予社會轉型必要的影響,進入開放的、和諧的、穩定的現代文明社會,并且通過科技的影響選擇一條最有效、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進程,使之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進化成高度發達的社會。
科技文化在科技推動生產生活發展的基礎上,為人們灌輸的是一種科技富強的理念,它推崇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追求真理、永不放棄的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源于科技進步又高于只是推動物質文明發展的精神追求。科技文化帶來的那種人們廣泛追求真知、渴望創新、崇尚科學的文化氛圍,已經超越了經濟發展的局限,把科技創新納入了人類生存的必需里。
除此之外,科技文化的發展方式要以自主創新為主,依托現有的實際情況和條件發展新思路、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通過創新的形式突出自主創新的自主性。不能簡單地通過引進技術,要通過學習,知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從根本上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從而發展科技文化的自主創新,為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服務。
二、海西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必要性
當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成為各方的共識,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已不適應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不可逆轉。
進入21世紀后,全球經濟的發展為沿海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因此,我們更應該利用好福建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經濟基礎,依托港口,發展臨港工業,推進海西產業優化升級、實現海西經濟的跨越發展。
(一)海西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福建海西經濟的發展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已有的產業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面對新的發展機遇與條件,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積極調整、優化海西產業結構,推進海西產業升級的訴求顯得十分強烈。
發揮福建海西區域地理優勢,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福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傳統的經濟發展忽視了產業聯動和海陸聯動的重要性,沒能充分發揮工業集聚協作的優越性,使現有工業產業的集聚度不足。福建海西經濟的發展需要顧全海西經濟區域的大局,以區域經濟為主導定位產業的發展,均衡利益關系,優化產業結構,形成產業集群。
(二)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改變
我國經濟建設的總體戰略傾向于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和傾向于粗放式經營方式――大量增加生產要素投入,擴大建設規模,不重視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率和經濟運行質量。
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引發了當前經濟生活中的諸多問題。比如,一些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低下,技術進步緩慢;工業生產中物耗高、產品成本高、資源浪費嚴重、能源利用率低;資金利用效益低下,產品質量沒有保證等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轉變,通過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通過提高要素和資源利用效益走集約化經營的道路。
海西經濟的發展絕不能再繼續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
(三)海西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目的
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作為海峽西岸的主體,肩負著經濟發展與政治戰略的雙重使命。
1.承擔閩臺產業鏈建設的重任
福建與臺灣在氣候和產業類型上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而且,互補性的閩臺產業鏈條,使得福建經濟的建設處于兩岸經濟共同繁榮的特殊位子。福建經濟作為直接與臺灣經濟息息相關的區域,更應改變傳統的不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提升自身的產業結構,優化、延長產業鏈,在高層次上協調海西產業分布格局,實現福建經濟自身的發展和對臺灣經濟的互補促進作用。
2.實現海西經濟區發展的戰略目標
福建作為著名的僑鄉和海西經濟發展的主體,它的發展成果具有政治戰略意義。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暴露出的種種弊端已不適應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只有改變不適應經濟發展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才能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海西產業的優化重構升級,創建產業聯合互動的新產業集群,不僅有助于資源的優化整合,還能吸引僑資,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展現國威,示我中華富強。中國的和平崛起,歸根到底要依賴于經濟的崛起。一個大國的綜合國力的提升,首先表現在其經濟的欣欣向榮上。經濟的發展,是黨和國家正確指導方針的正確引導。經濟的繁榮呼之而來的民族向心力和海峽兩岸同胞渴望統一的民族認同感,意義遠在單純的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之上,具有不可小覷的政治戰略目的。
三、科技文化與海西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海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需要各方面的支撐。國家政策的偏重為海西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經濟建設發展的環境。政府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為經濟建設搭建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實現產業布局扶持政策的重點傾斜。經濟發展的最有效的推動力是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是經濟發展和科技文化雙重作用的必然。
福建海岸線長,是發展臨港產業的優勢所在。但如果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中,經濟發展的潛力就很難發揮出來。最關鍵的是,海西建設中經濟發展受到了創新能力的制約,隨之帶來的就是產業結構存在問題,能源和資源的浪費,節能減排任務繁重,科技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限。
現在,我們要求的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更多的是要求經濟的發展。在可持續、可循環的發展環境下,我們要轉變那種舊式的只為經濟的增長而運轉經濟增長模式,以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塑造經濟發展的新的廣闊前景。
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最有力的支持因素就是科技文化的注入。推動經濟的發展,最具活力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隨之又引發的一系列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與生產生活理念的劇變。首先,要運用科技文化手段,發掘有力的發展模式,通過科技文化方式滲透產業結構模式的調整,以便穩步地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提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使高新技術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通過科技文化對產業的影響,加強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調整結構,形成產業高端,科技規模化的模式。在高新技術上,運用先進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完善產業職能。
科技文化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不斷變革以激發生產力潛力的變革思想。因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也就合乎情理地成為為適應生產力發展而進行的必要變革。在變革中,強化科技進步和創新在經濟方式轉型中的支撐作用。在技術上,勇于創新,致力于新技術、新能源、新產業的開拓與嘗試,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提供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與技術支持,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同時與優化生產力改善產業結構相結合,并且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良性循環體制,以增強科技創新技術的儲備,完善技術創新的體制。在思想上,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了解科學技術轉變經濟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海西經濟現存狀況的同時,勇于追求真知,不斷思考,不斷要求進步。在科技文化影響甚至決定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道路上,敢于打破墨守成規的教條僵化體制。科學地運用科技文化在經濟中的作用,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提供了社會要求革新進步的良好的精神氛圍。
海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又能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促進海西經濟迅速發展與崛起的同時,也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與精神鼓勵,科學技術的發展亦深入影響滲透著科技文化的理念。
科技文化與海西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密不可分,相互協調發展。海峽西岸的經濟建設,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投入大量資本、科研技術與人文關注。海西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是非常有效且勢在必行的發展經濟的舉措。借助科技文化的支持,并大力促進科技文化的創新進步,是海西經濟建設的關鍵策略選擇。
參考文獻:
[1]王關義.論科技進步與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轉變[J].甘肅社會科學,1997(2).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民經濟和建筑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現澆鋼筋砼結構的建筑物越來越多。現澆結構樓屋面板的裂縫,也成了目前較難克服的質量通病之一,特別是住宅工程樓面出現裂縫,往往會引起投訴、糾紛以及索賠要求等。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面板的裂縫,是目前較難克服的質量通病之一,特別是住宅工程樓板的裂縫發生后,往往會引起的投訴、糾紛、以及索賠要求等。分析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有:1.外荷載(包括施工和使用的恒、活載)引起的裂縫;2.物理因素(包括溫度、濕度變化、不均勻沉降、混凝土干縮)引起的裂縫;3.化學因素(包括鋼筋銹蝕,堿骨料反應,混凝土炭化,化學反應膨脹等)引起的裂縫;4.施工的操作(如制作、拆模、養護、材料的堆放、運輸、吊裝等)引起的裂縫。根據國內、外的調查資料,在工程實踐中結構物的裂縫原因,由變形(溫度、收縮、不均勻沉降等)引起的裂縫約占80~85%,承載力不足引起的結構性裂縫,實際工程中很少見,正常情況下設計均能滿足。現從設計、材料、施工三方面分析其形成機理及控制。
1 設計中的易形成裂縫部位
從住宅工程現澆樓板裂縫發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見、最普遍和數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陽角處(含平面形狀突變的凹口房屋陽角處)的房間在離開陽角1米左右,即在樓板的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側發生45度左右的樓地面斜角裂縫,此通病在現澆樓板的任何一種類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縮特性和溫差雙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處的樓層裂縫往往愈大。從設計角度看,現行設計規范側重于按強度考慮,未充分按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等多種因素作綜合考慮,配筋量宜適當提高。而房屋的四周陽角由于受到縱、橫二個方向剪力墻或剛度相對較大的樓面梁約束,限制了樓面板砼的自由變形,因此在溫差和砼收縮變化時,板面在配筋薄弱處(即在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結束處)首先裂開,產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縫。雖然樓地面斜角裂縫對結構安全使用沒有影響,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況下會發生滲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戶投訴,尤其屋面是裂縫防治的重點。
《混規》50010-2002第10.1.7條”現澆樓蓋周邊與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墻整體澆筑的單向板或按放射狀布置”,這說明此部位也易形成裂縫。
2 商品砼的性能影響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進行澆筑,泵送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塌落度大,水泥用量大,砂率大,但受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各商品砼廠商為降低成本而參加大量粉煤灰代替水泥,低價位、低性能的砼外摻劑,以及細度模數低、含泥量較高的中細砂作為降低價格和成本的主要競爭手段。這種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但易在砼構件澆筑后表面形成10~15mm素水泥漿在強烈風、陽光照射等因素影響下現澆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蒸發,產生收縮應力,從而形成表面裂縫。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訂購商品砼時,不能根據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質提出對砼品質的明確要求,只是為追求最大利潤單方面壓價和追求低價格、低成本而忽視了砼的品質,導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縮裂縫增多。
3 施工中易形成裂縫部位
樓面裂縫還有較常見的三類:一類是鋼筋位置變動引起的,另一類是預埋線管及線管集散處產生的,第三類為施工堆載引起的。現從施工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如下幾項:
3.1樓面上層鋼筋網移位及其變形
鋼筋在樓面砼板中起著抵抗外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防止砼收縮和溫差裂縫發生的雙重作用。而這雙重作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下層鋼筋位置間距施工時基本能保證,本文不再介紹。
與此相反,樓面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一直是施工中的一較大難題。其主要因為施工時上部鋼筋被采彎、踩倒,導致保護層過厚,承載力下降。根據大量的施工實踐,建議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包括分離式配置的負彎矩短筋)宜設置鋼筋小馬蹬,其縱橫向間距不應太大,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由于每個工程包含多個工種,各工種交叉作業,難免因施工人員眾多,行走十分頻繁,無處落腳后鋼筋被大量踩踏而導致變形。
3.2預埋線管處的裂縫形成
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上截面砼受到較多削弱,從而引起應力集中,容易導致裂縫發生的薄弱部位,所以管線應盡量分散布置。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小,并且房屋的開間寬度也較小,同時管線的敷設走向又不垂直于砼的收縮和受拉方向時,一般不會發生樓面裂縫。反之,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開間寬度也較大,并且線管的敷設走向以垂直于砼的收縮和受拉力向時,就很能容易發生樓面裂縫。
3.3材料吊卸區域的樓面裂縫形成
目前在主體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質量與工期之間的矛盾。一般主體結構的樓層施工速度平均5~7天左右一層,最快時甚至不足5天一層。因此當樓層砼澆注完畢后不足24小時的養護時間,就忙著進行鋼筋綁扎、材料吊運等施工活動,而這段時間砼強度正在較快上升,這樣大開間部位的房間雪上加霜。除了大開間的砼總收縮值較小開問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強度不足的情況下受材料吊卸沖出振動荷載的作用而引起不規則的受力裂縫。并且這些裂縫一旦形成,就難以閉合,形成永久性裂縫,這種情況在高層住宅主體快速施工時較常見。
3.4樓面砼不及時養護導致裂縫
砼的保濕養護對其強度增長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別是早期的妥善養護可以避免表面脫水并大量減少砼初期伸縮裂縫發生。
3.5移動裂縫
模板強度或剛度不足,尚未凝固的混凝土在自重和振動器作用下,很容易因變形而引起裂縫。
3.6結構裂縫
結構設計考慮不周,例如鋼筋用量不足、配筋錯誤、地基不均勻下沉、超荷載、過度振動(例如地震)等。都會使混凝土拉應力過大而產生裂縫。
盡管砼樓面裂縫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據以上對砼樓面裂縫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從設計、材料、施工三方面作手來控制裂縫的產生: 選用商品混凝土時應貨比三家,確定信譽好的廠家以提高混凝土的質量,建立的嚴格的控制體系控制好混凝土的用水量,同時訂購混凝土時應根據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質提出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不能片面壓價。追求低價格、低成本而忽視了對商品混凝土質量要求,導致樓面收縮裂縫多。施工時盡可能合理和科學安排好各專業工鐘間交叉作業時間,以保證各專業有足夠時間來認真組織本專業人員施工,使預埋管線及鋼筋等足額到位已達到避免裂縫出現的目的。
科學安排樓層施工作業計劃,在樓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的至少24小時后,可做一些測量、定位等準備工作,大宗建筑材料必須在第3天方可進行吊運從而減輕對前期混凝土的擾動,避免裂縫形成。對樓面混凝土的養護對其強度增漲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尤其是早期的養護可避免表面脫水減少混凝土初期伸縮裂縫發生
4 結束語
通過對砼樓面裂縫的分析與控制,我們應該最大限度的控制裂縫的產生,使住宅工程質量達到用戶滿意的程度。
參考文獻:
[1] 高亮《.樓面裂縫的分析與防治》.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羅福午,土木工程質量缺陷事故分析及處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信息社會計算機對設計的影響
進入信息社會的設計,設計對象和心理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量與現代化科技有關的新產品層出不窮,而傳統設計的產品也不斷吸納現代信息的元素,使設計出的產品在產品本身和制造方面都帶有了智能化的色彩。設計的產品更具人性化,冷冰冰的產品擁有了人情味,使人們在科技包圍的環境中不再感到陌生,這也成了現代設計的準則。通過人類理性和科學的研究,發展了系統設計等方法,在理論基礎上為計算機輔助設計創造了條件。計算機圖形用戶界面及其他人機交互方法的出現,使輔助設計真正得以實現。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的企業在產品中注入了更多人類生活方式的因素,技術更智能化、人性化,創造出的產品更適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對設計來講,越來越需要多面手,特別是計算機對設計的滲透,使設計師的知識結構、職業技能、工作程序、設計管理等方面都要做出調整。在平面設計行業,有許多沒有經過藝術設計訓練的計算機操縱者,憑借對軟硬件的了解,成了行業的設計師,這也反映出設計主體的素質在改變。
從人類的設計史來看,在工業革命之后,設計與制造開始分離并由不同的人來完成各自的工作。當產品完成之后,設計者再根據產品、靜態圖來討論設計的功效。而使用者與產品之間是動態的,是多種感覺的一種直接交互的使用過程,這與設計者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大的不同,設計者還得依靠使用者的反饋才能了解設計的成效,這造成了設計與使用的不連續性。而將計算機作為設計的輔助工具后,消除了設計與使用之間的不連續,使設計能在模擬真實使用的情景下完成,從而提高了設計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傳統設計手段的局限,使構思、設計、制造和使用更具連貫和一致性,從而增加了人們對現代化設計工具的依賴。在此基礎上,今天的設計直接面對人類大眾,計算機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人類的思想和情感開始在更多的產品中表現出來,使產品更人性化也更具人情味。借助于計算機技術,設計的產品正向著融合人的感覺,能與人交流的趨勢發展。
信息社會計算機與藝術設計的聯系
當前,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人類生存環境的方方面面,以信息技術為內涵的各要素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構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空間。人類生產和創造活動中,實用與美觀相結合,賦予物品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作用,這是人類設計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人類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又產生了對精神生活的向往。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帶給人類的是更為愉悅的享受,它能陶冶人的情操,賦予人高尚的品質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
藝術為我,是一種十分個性化的自我表達行為。設計為他,立足于解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問題,它的變化反映著時代的物質生產和科學技術水平。藝術設計有相對的界限,這界限可以涵蓋精神的藝術和物化的藝術領域。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運用,多媒體網絡的逐漸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計算機成為藝術設計的好幫手,使科學和藝術設計更密切地結合,為人類的生活服務。在平面設計中,通過計算機可以在作品中表達多種感覺。比如將各種材質輸入到計算機當中,使之與圖形或文字相結合就能將觸覺肌理引入到視覺傳達上,使人聯想感覺到材質的效果,產生軟硬、粗細、光滑等對比的觸覺感受,還能產生通透性能的視覺體驗。利用計算機模擬攝影的技法,改變形體和色彩,就能使圖像發生改變,產生動感。
在環境設計中,計算機的三維建模及渲染技術使得設計師在設計制圖時能時時觀測到具有變化的微縮模型和豐富的材質燈光,因視點具有移動性,所以它能表現出物體的各個側面及細部,同時能在空間的視點中對形體進行修改,同時還可以對材質效果、燈光的類型及分布做合理的設置,這使設計者對于問題的思考和解決能夠從接近現實的三維空間入手,幫助設計師高水平地完成建筑藝術設計圖紙,方便后期的施工和效果再現。由于動畫軟件的出現,就更方便了人類對動態物體的研究,比如物體之間的穿行、運動狀態、爆炸效果等等,都可以將設計結果更直觀更生動地表現出來。
在21世紀的今天,“藝術設計”的概念已經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認同和接受。“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環境(室內)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設計”和“都市設計”的概念為人們所熟悉。因此,要想做出優秀設計就必須了解市場、了解科學、了解目的群體。單憑這些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加上設計者的個性思維和設計提煉,將其合二為一,加以科學加工,使其成為優秀的藝術設計作品。
計算機這一新的設計工具所產生的沖擊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文化和生活,設計(藝術)會因計算機的輔助設計經歷深刻的變化。但其本質將會保持不變,將始終致力于為人類服務。利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使設計師依靠自身的藝術修養和科學技術,保持敏銳的覺察力和藝術設計能力,在未來的世界中更好地滿足人們追求時尚、追求科學的心理需求,使人類走向繁榮。
參考文獻
建筑結構產生裂縫是很普遍的現象,從理論上說,混凝土結構尤其是受彎構件總是帶裂縫工作的,但在現實的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裂縫,在這里主要討論砼樓板出現裂縫的原因及防治。
一、樓面裂縫種類
1、結構裂縫,雖然現澆樓板承載力均能滿足設計要求,但由于預制多孔板改為現澆板后,墻體剛度相對增大,樓板剛度相對減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變處,往往容易產生一些結構性裂縫。例如:墻角應力集中處45°斜裂縫,板端負彎矩較大處的板面裂縫等。
2、溫差裂縫。由于溫度變化,混凝土熱脹冷縮而形成的裂縫,此類裂縫一般集中在東西單元的房間以及屋面層和上部樓層的樓板。
3、收縮裂縫,混凝土在塑性收縮、硬化收縮、碳化收縮、失水收縮過程中易形成各種收縮裂縫。
二、樓面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防治
(一)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進行澆筑,但受劇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各商品砼廠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摻量,低價位、低性能的砼外摻劑;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訂購商品砼時,應根據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質提出對砼品質的明確要求,不能片面壓價和追求低價格、低成本而忽視了砼的品質,導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縮裂縫增多.同時現場應逐車嚴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檢查,以保證砼熟料的半成品質量。最后一方面建立好控制體系嚴格控制砼的用水量(不大于180kg/m3),不允許隨意對商品砼加水;嚴格控制摻和料的用量,對粉煤灰摻量不得超過水泥用量的15%,礦粉摻量不超過水泥用量的20%;有條件時,在砼中加入纖維等抗裂材料。
(二)施工中應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樓面裂縫的發生除以陽角45度斜角裂縫為主外,其他還有較常見的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周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現從施工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并分類采取以下幾項主要技術措施可防治樓面裂縫:
1、重點加強樓面上層鋼筋網的保護
鋼筋在樓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著抵抗外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差裂縫發生的雙重作用,而這一雙重作用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而在施工過程中,各工種交叉作業,大量人員走動、踩踏造成了上層鋼筋容易彎曲、變形。所以.這些原因必須在施工過程中加以改進,具體措施如下:
(1)、在樓梯、施工縫等頻繁通行處應搭設臨時的簡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員通行。
(2)、根據大量的施工實踐,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必須設置鋼筋小撐馬,其縱橫向間距不應大于600 niFn(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特別是對于細小的鋼筋,這樣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3)、盡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個工種交叉作業時間,在綁扎完板底鋼筋后,線管預埋和模板收頭應及時穿插并爭取全面完成,以有效減少板面鋼筋綁扎后的作業人員數量;
2、預埋線管處的裂縫防治
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是截面砼受到較多削弱,從而引起應力集中,容易導致裂縫發生的薄弱部位.當預理線管的直徑較小,并且房屋的開間寬度也較小,同時線管的敷設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縮和受拉方向時,一般不會發生樓面裂縫。反之,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開間寬度也較大,并且線管的敷設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縮和受拉力向時,就很容易發生樓面裂縫.因此對于較粗的管線或多根線管的集散處,建議增設的抗裂短鋼筋采用Φ6-Φ8,間距≤150 mm,兩端的錨固長度應不小于300 mm。
3、材料吊卸區域的樓面裂縫防治。
由于目前在實際施工中存在著質量和工期之間的較大矛盾,這就使大開間的樓面非常容易在強度不足的情況下而引起受力裂縫,而且這種裂縫一旦形成就是永久裂縫。對于這類裂縫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主體結構施工速度方面不能過快,樓層混凝土澆筑完后的必要養護一定要保證(不宜小于24小時),以確保樓面混凝土獲得最起碼的養護時間。
(2)、在樓面混凝土澆筑完2-4小時之內,盡量避免吊卸較重的大宗材料和大量人員進行鋼筋綁扎施工,并且在吊運少量的材料時做到輕卸、輕放、不得將材料集中堆放,以減少樓面集中荷載。
(3)、對于大開間的樓面應在模板支撐架搭設前就預先采用加密立桿以增加剛度,減少變形來加強該區域的抗沖擊振動荷載,并在已澆筑的樓面上鋪設木模以擴散壓力,進一步防止裂縫發生。
(4)、對計劃中的臨時大開間面積材料吊卸堆放區域部位(一般約40 m2左右)的模板支撐架在搭設前,就預先考慮采用加密立桿(立桿的縱、橫向間距均不宜大于800 mm)和擱柵增加模板支撐架剛度的加強措施,以增強剛度,減少變形來加強該區域的抗沖擊振動荷載,并應在該區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鋪設舊木模加以保護和擴散應力,進一步防止裂縫的發生。
(三)設計中的重點加強部位
從住宅工程現澆樓板裂縫發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見、最普遍和數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陽角處(含平面形狀突變的凹口房屋陽角處)的房間在離開陽角1米左右發生45度左右的樓地面斜角裂縫,此通病在現澆樓板的任何一種類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縮特性和溫差雙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處的樓層裂縫往往越大。從設計角度看,應充分按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等多種因素作綜合考慮。房屋的四周陽角由于受到縱、橫二個方向剪力墻或剛度相對較大的樓面梁約束,限制了樓面板砼的自由變形,因此在溫差和砼收縮變化時,板面在配筋薄弱處(即在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結束處)首先開裂,產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縫。雖然樓地面斜角裂縫對結構安全使用沒有影響,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況下會發生滲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戶投訴,是裂縫防治的重點。
(四)加強對樓面砼的養護
砼的保濕養護對其強度增長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別是早期的妥善養護可以避免表面脫水并大量減少砼初期伸縮裂縫發生。施工中必須堅持覆蓋麻袋或草包進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濕養護,并建議采用噴養護液進行養護,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減少對施工的影響。
三、結束語
文章從設計及施工的角度,結合工程實踐經驗,較為系統的分析了裂縫產生的原因與防治的方法,對類似的加固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在施工中加強各方面的管理、監督,裂縫的通病是可以防冶的。
科技發展與道德進步的關系問題歷來為中外思想家所關注。早在公元前5世紀,《禮記?中庸》中即有“尊德性而道問學”的說法,意即“尊德性”和“道問學”兼容不悖,知識和美德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古代歐洲哲學家也持這一看法,蘇格拉底曾提出過“美德即知識”的著名命題。進入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和道德的關系引起人們越來越深切的關注,1905年6月6日,居里夫婦在一次講演中即說,鐳的發現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它已經在為“善”服務,但也可能為“惡”服務。后來實踐的發展證明了他們這一判斷。尤其自20世紀后半葉開始,現代高科技的迅速崛起,它在應用中所產生和可能產生的某些后果,對倫理道德構成了強烈的沖擊,科技與道德的關系遂成為科學家和倫理學家們所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它被認為是進入新世紀的“第一科學話題”。
一、現代高科技發展對倫理道德所形成的沖擊
20世紀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世紀,在這一世紀,科技發展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現代高科技的迅速崛起及其帶來的驚人變化。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它的每一項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對人類已有的道德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對道德建設發出了新的挑戰。
1.信息技術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1945年,美國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此后,隨著集成電路和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微型計算機應運而生,使計算機進入了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結合后誕生了國際互聯網(因特網),它的出現和發展急劇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帶來了劃時代的巨大進步,但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給倫理道德構成了很大沖擊。如:電腦黑客問題、人格缺陷問題、信息污染問題、信息安全問題、侵犯個人隱私權問題和知識產權問題、文化霸權等一系列有悖于傳統道德的現象,變成了當今全社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2.生物技術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生物技術作為世界上一項尖端技術和產業,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了重大的變革,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在農業、醫學、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它所展現的美好發展前景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隨之而來也出現了一些社會道德問題。如:人工生殖技術中人工授精技術、試管嬰兒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克隆技術引發的影響人類進化、人類多元性和復雜性、人類的尊嚴、社會倫理關系等倫理問題;基因技術與人類基因組研究引發的基因專利化問題、基因歧視問題、人工干預生命的危險性問題、基因決定論與所謂“優生”問題、基因治療中的負面倫理問題等,它會不會把人類帶入一個未知世界?引起全社會的倫理恐懼。
3.核技術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1945年7月16日世界第一個原子彈試爆成功,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相繼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它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和破壞力也展現于公眾面前,從此引起了人們對核戰爭、核污染、消除核威脅、以及超級大國的核訛詐等維護世界和平、保障人類安全諸問題深深的憂慮。
4.航天技術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自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后,人類進入了航天技術(或空間技術)發展的時代,從此拉開了航天領域競爭的序幕。40多年來,航天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一個又一個的航天技術成果相繼出現,與此同時,構建太空道德問題也日漸迫切。航天領域突出的道德問題如:空間資源的歸屬問題,和平利用太空問題,保護太空環境問題等引發成全球問題。
5.納米技術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納米技術的發展將使人類能夠通過調動單個分子、原子制造出某種微型和超微型的器件或某種體積很小的智能機器,它們可能被應用于許多不同的領域,被植入人體或人腦中發揮作用是其誘人的應用領域之一,但同時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無法預見的潛在危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道德真空”,給人們制造著“道德危機”的驚慌,給社會生活秩序的協調和穩定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二、正確認識現代高科技發展帶來的倫理困惑
20世紀是科技發展高歌猛進的世紀,也是問題叢生、向世人告警的世紀。現代高科技的出現和迅猛發展將這兩種正負效應推向了極致,引起人們對現代高科技相關問題深刻的審視和反思。
1.正確認識“科學研究無”思想
“科學研究無”是傳統道德基于科學的真理性而做出的一個重要倫理判斷,也是以往人們普通遵循的一個基本科技倫理準則。在以往人們看來,這一倫理準則既適用于科學研究,也適用于技術發明。但是,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對這一倫理準則構成了強烈的沖擊。在這一問題上,首先應分清科學和技術的界限及各自的性質和功能,科學的功能是認識世界和探索世界的奧妙。對科學探究不應設立,技術的功能是改造世界和發明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它與人們的利益直接相關,不能沒有限制。盡管現代高科技具有科學和技術融合的特性,但從基本性質看,它仍屬技術領域,對現代高科技發展所可能產生的問題必須有所警覺和防范,這就離不開道德的參與。早在1931年,愛因斯坦在對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生講話中說,“如果你們想使你們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類,那么,你們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因此,在現代高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對明顯不利于人類整體和長遠利益的項目,不應進行研究,對一時判斷不清后果的項目,也要暫停進行研究。
2.正確認識現代高科技的負面作用
科學技術造成一系列的負面效應根源很復雜,如,社會政治經濟因素的制約、人文文化的缺乏,人類認識方法的局限等。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們已經認識到。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先哲莊子看到農夫在田間耕作時用踩水或推水車灌溉農田,就曾大發感慨地說,用水車澆田是在培養懶漢并助長他們偷奸耍滑,他把技術看作是傷風敗俗的“奇技巧”、道德淪喪的罪魁禍首。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也曾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會使人墮落和貪婪。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羅馬俱樂部的理論觀點”,他們則片面夸大科技的負效應,抹殺科技進步的積極作用。今天,仍有一些人堅持這種觀點。科學技術發展中存在負面作用并不是說它本身是惡的,科技是中性的,關鍵是看人怎么用。片面地、夸大地和不適當地運用科技,會導致科技發展迷失方向,給人制造麻煩,帶來罪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現代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它對社會的影響日益深刻,其負效應也凸現于人們的面前,特別令人憂慮的是,這些問題大多已成了全球性的問題。對此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制定全球性的相應的倫理規范予以遏制,使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朝著有利于當代大多數人的利益和人類的長遠利益的方向前進。按照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發揮的機制存在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中。它的作用大小、效應正負,既受其內在規律支配,更受諸多環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受著社會制度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制約,要把科學技術本身與科學技術的應用及其社會后果區別開來,全面把握造成全球問題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防止和克服現代高科技發展中的各種負效應,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正確評估現代高科技對倫理道德建設的影響
現代高科技在人類改造自然中具有異常強大的能量。相應地,它所帶來的道德沖擊也就更強烈,這就要求全面、正確地評估現代高科技對倫理道德建設的影響。
1.科技發展推動了社會倫理道德的巨大進步
科學技術總是處于不斷的發展中,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住這一進程,它的每一次重大進步,必然會對傳統道德產生強烈的沖擊,這其中有避免不了的負面沖擊,更主要的還是正面沖擊。盡管從當代的角度看,科技進步制造了不少道德恐慌乃至道德混亂,但從長遠發展角度看,科技進步蕩滌了落后過時的道德,推動了道德觀念的變革。近代科技發展中產生的哥白尼的日心說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以及試管嬰兒的出現都曾給長期占據歐洲社會統治地位的宗教道德以沉重的打擊,促進過道德的進步。今天,雖然現代高科技發展給當代人帶來了諸多令人憂慮的問題,但它同樣會成為促進道德進步的動力。表現在,科技發展創造著道德建設所需的物質條件,決定著人類道德進步的基本趨勢,改變著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促進著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的形成。
2.現代高科技發展擴展了道德理論研究的內容
現代高科技發展不僅強烈地沖擊了傳統道德,而且擴展了道德理論研究的內容,為了道德理論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
(1)道德領域的擴展。現代高科技發展過程中所引起的道德混亂現象和負面效應發出了構建現代高科技倫理學的緊迫任務,這將促使倫理學由側重于研究元倫理學(主要研究倫理學中的哲學問題)和規范倫理學(主要研究道德規范的特征和功能)轉向側重于研究與科技發展相關的應用倫理學,以解決現代高科技發展中的各種具體的倫理問題。倫理學向應用領域的拓展是其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也是現代高科技發展的需要。由于現代高科技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因而這一領域的研究會越來越活躍。同時,在應用倫理學發展中,對科學家道德行為的研究也將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從而擴展職業道德的研究領域。
(2)道德主體的擴展。傳統倫理學通常關注的是個體行為中的道德問題,可以說,傳統倫理學就是個體道德學。而在現代高科技時代,由于市場機制和現代高科技發展的雙重作用,團體正在取代個體成為當代社會行為的主體,個體行為往往從屬和受制于一定的團體行為。如,核技術發展帶來的倫理問題、航天技術發展帶來的倫理問題,已遠遠超出了個人責任的范圍。其他現代高科技領域發展所帶來的倫理問題,也不再是單一的個體道德問題。解決現代高科技發展所帶來的這些倫理問題,不能僅僅立足于個體角度考慮,還需要從群體、國家乃至整個類社會等各種不同層次、團體的角度加以考慮,這就提出了研究團體在現代高科技活動中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的任務。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06-0209-02
電力企業的核心工作即是電力營銷工作,電力營銷工作中最受重視的是電費的回收工作,通過現代對催費系統的自動化建立,一方面實現客戶信息管理的有效性以及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電費的催收力度,促進了電力企業電費回收管理的完善,同時提高了營銷工作流程的規范性,所以自動化的催費系統與電力企業的營銷服務是密不可分的。
1傳統催費系統的模式
我國部分電力企業中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電費催費系統,傳統的催繳電費的模式為:首先由電力企業的工作人員將用戶的電費拖欠通知單以及停電通知單送至用戶手中,然后由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用電限制的操作,最后直至用電客戶補繳拖欠的電費后,才可繼續進行送電。此模式無形中增加了電力企業營銷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和任務量,電費催繳過程中有可能因為催繳電費的時期過長影響整體的供電效果,例如電力企業中部分用戶的停電處理會造成供電的密度不平均,并且傳統的催費管理模式耗費的成本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比較大的,導致企業的利益受到影響。
我國目前電力營銷中的自動催費系統結合了比較先進的計算機科學技術以及通信終端軟件,促進電力營銷對信息電子技術的應用,為用電客戶提供了電力營銷的動態信息展示,拉近了電力企業與用電客戶的距離,同時提升了電力企業在用戶客戶群中的形象地位,便于電力營銷中催費工作的進行。
2 自動催費系統的應用原理
電力營銷自動催費系統主要包含兩個系統結構,一方面是自動催費系統的建設基礎以及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是自動催費系統的數據提取和信息傳遞。
2.1系統安全管理以及建設基礎
以某供電公司的電力營銷自動催費系統為研究對象,探討此供電公司的系統安全管理以及自動催費系統的建設基礎,該供電公司在用戶的通信信息和電費電量方面都是比較完善的,為催費自動化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該供電公司選擇移動運營商為合作對象,以移動運營商通信專線和MAS機的租用方式實現雙方理想的合作,有效的提高了停電送電信息的快速批量,該供電公司利用業務短信的平臺服務器,以外網連接的形式接入到移動的信息終端服務器上,與此同時,以外網的形式對移動信息機與MIS營銷系統進行連接,促進用電用戶手機號的集中處理,實現欠費信息準確無誤的發動到用電客戶的手機上,自動催費系統的建立對電力企業的內網和外網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此系統項目的安全實施是通過防火墻和路由器連接的模式進行的,在防火墻和路由器的協助下,促進系統的安全管理以及數據信息的單向流動性,只能是從企業的內網流入外網,加強了內網與外網的聯系。
2.2信息傳遞和數據提取
電力營銷自動催費系統實現準確的信息傳遞以及數據提取是需要依靠運營商MAS機與電力企業營銷的MIS系統的有機結合,基本運營商會采用“面向服務架構”與MIS系統連接,保障同一個系統上的軟件可以既安全又可靠的提供或者獲取信息資源,而且此信息資源的交流不需要中央服務器的參與即可控制點到點的服務端,實現了自動催費系統定時對營銷電力數據進行采集,準時整理好營業的區域、用戶信息、電力票據信息等等,以便及時為用電客戶提供催費單據和憑證。
3 電力營銷自動催費系統的主要功能
電力營銷自動催費系統的主要功能不僅可以提高電力營銷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保障自動催費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其功能如下:
短信管理系統。此系統包括對用戶的資料進行整理和管理;催費信息的查詢和發送;系統的功能管理和權限維護;客戶業務的專人辦理。
客戶端管理系統。客戶端管理系統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注冊服務、電力客戶服務、電力企業內部與用電客戶的資料訂閱、用電客戶的資料更改。
后臺數據管理系統。后臺數據管理系統主要是定時進行繳費和催費信息的采集、查詢,對其真實性核實后利用權限進行審核,然后。
營銷短信管理。營銷短信管理可以月為單位,實現用電客戶用電信息以及費用的,同時電力企業也可通過營銷短信管理為客戶提供各種類型的短信通知,例如,電力企業中因設備檢修需要斷電等等。
客戶短信業務辦理。提示客戶如需要進行業務的辦理以及服務項目的訂閱時,可通過營業柜臺或者電力公司電話實現。
企業客戶業務辦理。對于大型的工業用電客戶在進行用電申請時的程序是比較復雜的,例如供電短信服務申請表的填寫后需要對其進行加蓋公章,同電費的發票一同提供給供電公司的柜臺,手續齊全后才可辦理。
非企業客戶業務辦理。非企業客戶業務的辦理手續和流程比較簡單,提供移動手機號和戶號即可。
4 自動催費系統的效益分析
電力營銷自動催費系統的應用可以提高電力營銷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為各種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實現以及功能的發揮提供了基礎依據,而且為客戶提供了優質的電力方面的服務,綜合電力營銷系統、運營商企業的信息機以及客戶的手機三方面的因素,保障客戶實時了解繳費的信息,同時方便用電客戶對電費信息情況的查詢,一方面提高了電力營銷自動催費系統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保障用電客戶權益的基礎上,提高了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 結論
電力營銷中自動催費系統的建立是提高電力企業服務的一種手段,在拓寬電力公司和用電客戶交流的渠道基礎上,同時豐富了電力營銷中管理技術的體系,最主要的是提高了電力公司電費的回收率,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雙重作用下,自動催費系統的建立日趨完善,為用電客戶在電費繳納上提供便利,同時可提高了用電客戶電費繳納的主動意識。
參考文獻
[1]柳惠波.電費回收風險預控管理的思考[J].供用電系統,2012(2).
關鍵詞 低碳經濟 碳金融 氣候變化 經濟發展
一、低碳經濟的興起
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災害頻發等大量事實表明,全球氣候變暖的后果將觸及糧食、水資源、能源、生態以及公共安全,甚至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人類威脅的今天,我們正在沒有選擇的走向“低碳經濟”。
2003年,英國政府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首次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相統一的新經濟發展模式。
低碳經濟是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是指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盡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實現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加之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既面臨機遇,更需要迎接挑戰。
二、中國面對的低碳經濟的挑戰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的“低碳之路”與發達國家表現出很大不同。發達國家多數已經在上世紀完成了國家的現代化和工業化,其當前的任務主要是減少碳排放量,保護國家的能源安全,實現經濟的新增長。而中國要在此基礎上,還要承擔著實現國家現代化和工業化的任務,減少貧困,同時要兼顧能源安全和碳排放的減少。
1.人口的增長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而這也毋庸置疑的成為影響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口如此眾多的國家,其碳的排放量的基數就很可能大過了其他國家的幾倍。人口的壓力為中國低碳目標的實現帶來巨大的挑戰。
2.工業化水平
中國近年來的發展讓全世界有目共睹,而這也讓中國成為了世界的焦點。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經濟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靠著傳統企業的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傳統企業的發展又多是依賴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資源型發展方式帶動的。顯而易見,這樣的粗放型增長和低碳經濟的要求是相悖的。亟待我們提高的工業化水平,成為制約我國低碳發展的又一障礙。
3.科學技術水平
21世紀是個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技術進步對于中國有雙重作用:一方面,技術的進步會提高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了能源的過度浪費,有利于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講,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必然會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那么也必然會帶動我國經濟對能源的進一步需求。如此看來,技術的進步會帶來雙重效果,在降低能源利用的同時,也加劇了能源總量的消耗。
三、中國低碳發展的路徑
1.要加快構建和形成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框架和規劃
從中國實際情況看,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和環境約束,必須高度重視向低碳經濟轉型。因此,有必要把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視野,從前瞻、長遠和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經濟的發展思路,在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為向低碳經濟轉型創造條件。在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國家和政府應該體現出超前的領導作用,積極號召廣大的人民,尤其是企業參與到低碳環保的活動中來。應倡導建立企業相互學習的機制,讓企業相互之間促進節能減排的學習與應用,使低碳參與化,平民化,體系化。
2.構建“低碳經濟試點區”,探尋發展低碳經濟的具體途徑
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面對“低碳”這個新生的事物,我們同樣可以采取“試點”的方法。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會以上海和保定兩市為試點推出“低碳城市”發展示范項目,希望從這兩個城市的建筑節能、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產品制造與應用等領域中,總結出可行模式,陸續向全國推廣。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進一步考慮按照不同地區和部門的特點,選擇試點區,為在全國建設低碳社會、低碳城市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低碳產業尤其可以在電力、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業先行試點,選擇作為中國探索低碳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尋求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之路。
3.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對于氣候變化這個全球最大的公共物品,單靠一個國家是無法完成減碳任務的。國外在低碳社區、低碳城市等領域有很多先進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開展國際合作。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體系中來,參與全世界的碳市場,促進碳交易機制在中國的發展。同時應加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合作,引進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效的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提高我們的技術創新水平,積極要求我國的企業達到國際上的標準。屆時,中國也可以以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姿態參與到這些國際標準的制度中來。
中國選擇走低碳發展的道路,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同時也符合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也是符合了全球對氣候和環境的要求。中國能否迅速走上這條新興的發展路子,完全取決于中國的政策方針制定和各種有效措施的實施。我們能夠,也應該積極應對低碳經濟,實現由高能耗到低碳發展的跨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溫長青(1983-),男,漢族,寧夏人,助教,寧夏社會主義學院(現代技術專業),研究方向:計算機管理以及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發展,由于計算機普及率較高,人們在操作計算機信息系統過程中,容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威脅,在諸多風險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已經成為社會比較關注的內容。當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已經成為一種較為科學的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提升計算機安全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值得進一步推廣。
1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分析
1.1防火墻技術
對于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而言,在開發過程中采用了防火墻技術,當計算機遭受到病毒襲擊時,防火墻能夠起到屏障的作用,對網絡和計算機加以保護,防止病毒對信息造成破壞,因而防火墻具有一定的保護功能。同時,兼具其他功能。它能夠對實行的訪問進性控制,并對網絡訪問和存取予以實時監控,避免外界對計算機內部信息構成威脅。此外,防火墻還能夠支持VPN功能[1],并實現對網絡地址在不同界面間的轉換。網絡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必須經過防火墻,只有在安全的計算機系統環境下,才能確保內部與外部信息都更加安全。由于防火墻具有抗攻擊能力,所以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
1.2VPN技術
所謂VPN技術,其是虛擬專用網絡的簡稱,它也可以被理解為企業的內部專線。VPN技術通過利用特殊的加密手段,并在遵循一定的通訊協議,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企業內部網絡間構建專用通訊線路,所以VPN技術的應用,不需要以實體線路為基礎,它主要起到實現信息技術間的有效連接作用。但是,在利用VPN技術過程中,會耗費較大的費用。因此,最佳的方式是運用網絡層加密(VPN)建立IP安全通道,這樣能夠使得信息得到高效傳輸,并保安全性。
1.3數據加密技術
對于數據加密技術,主要是對信息進行保密的作用。EFS加密也就是計算機系統中的加密技術。由于計算機編程其實是使用一定的代碼,所以在其中NTFS文件系統中,EFS對創建的文件進行不同級別的加密保護。此外,EFS主要針對特殊主體進行加密保護。EFS加密原理相對簡單,主要是利用公鑰進行加密,在加密文件時,系統會自動生成FEK,通過多個數字進行組合,并將文件存在硬盤內,替換原有的加密文件[2]。總之,利用公鑰加密FEK,系統自動解碼,并通過FEK解密文件,在一系列環節下,發揮數據加密技術的作用。
1.4入侵檢測技術
對于入侵檢測技術,它是建立在防火墻技術基礎之上,對防火墻技術的功能加以完善,實現對計算機信息系統有效監控。同時,及時排查計算機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對相關因素和不良行為進行處理。入侵檢測技術具有防護的功能,通過在事件分析器、事件數據庫等單元的作用下,檢測計算機系統的可疑事件,一旦發現病毒文件,會上報到事件分析器,然后將上報信息反饋給相應單元。因此,入侵檢測技術能夠查找到存在的安全隱患,所有不符合規律行為和未授權的行為都能夠被入侵檢測技術發現,并予以解決。
2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的應用
由于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應該加大該技術的應用力度。對于廣大用戶來說,EFS加密系統具有透明的性質,即便是用戶自己去加密文件,訪問也不會受到限制,然而非本人或者是未經授權的用戶去加密文件,將遭到拒絕。因此,在應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過程中,需要用戶自行登錄Windows系統,當然,EFS加密用戶驗證的過程十分簡單,用戶登錄系統成功后,就能夠打開任意加密文件[3]。同時,由于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中的防火墻技術具有強大的抗攻擊能力,因而其對網絡通信掃描具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在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過程中,需要將VPN技術接入到路由器中,在防火墻對病毒加以阻攔的雙重作用下,實現過濾攻擊信息,使得計算機信息系統更加安全。另外,VPN技術的應用,能夠發揮路由器的功能。當前,企業VPN技術是企業對其內部資產安全進行有效保護的最佳方式,而且很多安全功能必須在VPN技術下才能完成。同時,對Linux下的文件進行合理的控制和設置,通過借助import-file結構體,對重要文件進行設置,并對傳輸文件的命令和屬性加以控制。在傳輸數據過程中,應該利用import-file信息形式,進而Linux對文件的科學控制[4]。另外,在應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期間,需要對計算機進行檢測,若檢測到系統漏洞,需要對漏洞及時進行修復,從而提高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因此,在應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過程中,一定要針對具體情況合理運用該技術,通過加密和利用防火墻阻擋不安全信息等,從而提高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計算機技術也越來越成熟,計算機的普及,為廣大用戶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臺。然而計算機和網絡具有一定的風險,如果被病毒所侵襲,將導致數據信息被損壞,所以一定要通過合理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加強對系統的加密、維護等力度,使得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更加安全,并確保計算機運行時更加暢通。因此,必須加大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的應用力度,從而提高計算機運行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羅曉婷.淺析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4.
[2]楊雪蓮.國土資源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技術的研究及其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
(2)林業科技發展與市場結合度比較低。我國林業以傳統的初級產品為主,林業生產沒有形成商品化、產業化的規模,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林業產業結構不完善。目前我國的林業發展已經有所改善,部分地區也正在因地制宜地發展林業,并發展林下經濟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但林業的科技改革發展仍比較緩慢,林業科技處于低水平狀態,不能滿足需要。林業產品以單一的工藝,簡單的產品為主,林業產品加工和針對市場的研究服務仍沒有改善,為林業服務的意識不強。現代林業與科技創新相結合中,應把科技創新作為林業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只有科技不斷發展創新并融入企業的生產才可以提高林業企業的競爭力,將林業技術轉化為林業產業。
2促進林業科技創新發展的對策
(1)培養、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科技創新意識。林業發展和生態改善都要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因此領導和群眾都應轉變傳統觀念,重視科技發展對林業產業的重要作用,將科技興林作為現代林業的發展戰略。提高科技創新意識,多組織學習普及科技對林業的重要作用,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意識和接受運用科技創新成果的能力。
(2)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儲備,建立科研系統,完善科研體制。現代林業要與科技相結合實現發展,就必須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投入,聘請并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優化人員結構,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之前的科技創新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專業的科研機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林業科研系統,多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將科技創新成果運用與林業的生產發展中。
(3)以市場為導向,以國家政策為指引,發展現代林業科技。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決定,林業發展要受到國家政策干預和市場調節的雙重作用。目前政府干預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且可持續發展政策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使現代林業發展重視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充分有效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林業旅游業,維護生態平衡的同時發展經濟。現代林業發展還應結合市場需求,以市場為導向,科技創新以市場需要為方向,生產有需要的產品,從而獲得經濟利益,以資金再支持科技創新成果,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