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41: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稅費征管體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業灌溉稅費的征收是為了補償水利工程建設、維護以及管理成本,確保水利工程可持續利用,維持水管單位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國以來,我國的水價制度經歷了無償供水、低標準收費、按成本收費以及微利收費等等階段。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水價主要是按產量每畝征收一定數量的稻谷,基本能滿足供水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實行后,農業水費的收取主要是糧食部門代收,并且他們將收取3%~5%的費用作為代收和催收的勞務報酬,勉強維持供水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基層糧站被取消以后,水費就變為在統籌費中收取,經常無法到位;取消統籌費之后,水費征收便進入了一個困難期,只能收到極少的水費或者是完全收不到水費。目前,對于廣大基層水務工作者來說,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果運用現行政策,完成農業灌溉水費的征收工作。
一、農業灌溉水費征收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對農業水費征收的正確認識
影響農業灌溉水費征收工作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對水費征收工作的科學認識。一方面,農民群眾對于繳納水費的認識不充分,繳費積極性較差。很大一部分的農民群眾認為,水利工程是農民群眾投工投勞修建的,用水不需要交水費。然而農業生產用水屬于生產性投入,是需要花成本的;水利工程的運行、維護和管理需要大量投入資金,是需要成本補償的。另一方面,基層干部對于水費征收工作不夠重視,監督力度較差。許多村干部平時不重視宣傳水費征收政策,不向農民群眾講明水費征收的目的意義;在征收水費工作中,缺乏責任心,導致水費征收率低,不能滿足水利工程運行、維護以及管理的需要。
1.2 農業水費的計價與使用不夠規范
近年來,農業水費的計價與征收都是采取委托代收方式,代收的水費經常無法足額及時地劃撥給水利部門,阻礙了農業水費的計價與征收工作的正常進行。農業水費的計收與使用不夠規范,已經嚴重影響水利工程事業的正常運行與管理。一方面,在水費計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終端收費混亂,缺少監督;農業用水普遍沒有實行計量收費;按合同計收水費的意識不強等等。另一方面,在水費使用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平調、截留挪用水費現象嚴重;供水經營者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沒有建立起節水效益補償機制[等等。這些問題導致了很多不良后果的產生,比如水費收收取少、取率低,加上挪用水費,使水利工程無法正常運行;水利工程改造和維修費會增加財政和用水戶的負擔等等。
1.3 截留和挪用農業水費的現象嚴重
對于大多數的鄉鎮來說,截留和挪用水費的現象是十分嚴重的。基本上農業灌溉的水費都是由鄉鎮政府代收,收取的水費就有可能被截留和挪用。比如,對于財政收入較好的鄉鎮來說,大部分的水費是能夠用于水利工程維修整治的;而對于財政緊張的鄉鎮來說,只有少部分的水費或者說根本沒有水費能夠用到水利工程的維修與管理當中,而是被挪用到了其他項目。
二、加強農業灌溉水費征收工作的對策
2.1提高思想認識,健全政策法規
加強農業灌溉水費征收工作的首要措施就是提高農民群眾和基層干部的思想認識,同時健全農業灌溉水費征收的相關政策法規。一方面,需要營造強烈的輿論氛圍,使廣大農民群眾認識到,在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中,合理的水價可以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還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需要明確的法律法規來加以約束。比如,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改革農業水價的核定與水費計收、使用與管理;建立與完善灌溉水費管理的法規與制度等等。將農業灌溉水費的征收工作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軌道上來,既能夠體現出保護農民的利益,又能夠要求農民和地方分擔灌溉工程維護管理的義務,從而有利于水資源優化調度和開發利用。
2.2加快水管單位體制改革,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大多數以灌溉為主的水利工程都無力對工程進行維修,不利于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灌溉工程是一項社會效益巨大的工程,其成本主要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水費收入補償,另一部分是國家投資政策的傾斜。因而,加強農業灌溉水費征收工作就需要加快水管單位體制改革,按照分組管理、分組負責的原則界定地方和國家負擔的范圍,降低管理成本,進而促進水管單位良性運行。
2.3完善水費征收制度,提高水費實收率
由于水利工程的成本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農業灌溉水費的價格也需要不斷調整,一般來講,1-2年時需要調整一次的。加強農業灌溉水費征收工作還需要完善水費征收制度,提高水費實收率。首先,在水費代收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制定相應政策,要求各級公開水費收繳工作情況,建立合理的監督機制,保證水費收繳工作的正常進行。其次,改善水費的計量措施和征收方式。加大對計量設施建設的投入,分步實現干渠、支渠和田間計量供水,逐步實行按方收費。再次,采取多種征收途徑,加大水費征收力度。建立合理的監督機制,絕搭車收費現象,提高農民交納水費的積極性。最后,要安排好水費自收的時序和工作內容,減少水費收繳的中間環節,降低征收成本,縮短收繳時間,提高水費實收率。
三、結語
總之,加強農業灌溉水費征收工作,是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舉措,相關部門應當高度重視水費的征收工作,確保農業水費征收工作規范合理進行。 目前農業水費征收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我們必須做出積極努力來改善這一狀況,地方政府與農民群眾都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為實現水費的科學化管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個人所得稅征管中的信息非對稱問題主要是指征稅方與納稅人之間就與個人所得稅有關的各類信息的掌握情況出現非對稱現象,主要表現為納稅人不了解個人所得稅征收法律及管理規定和政策,征稅機關無法掌握納稅人真實的收入情況。信息不對稱問題的長期存在,不僅導致個人所得稅的避稅問題,也影響到稅收征收的效率和稅負公平的實現。所以,解決信息非對稱問題是推進個人所得稅征管工作的關鍵。
一、消除和緩解信息非對稱問題的途徑
(1)公平的稅制。所謂公平的稅制也就是要求收入相同的人同等課稅,實現稅收征收的橫向公平,對于不同收入的人不同等課稅,實現稅收征收的縱向公平。先看橫向公平,對于納稅者來說如果對于同等收入者采取不同的稅負,勢必會在稅負較高的納稅人的心理產生稅負不公平的念頭,這會極大的影響納稅者的積極性,也有失稅制上的公平性。而從縱向來看,低收入者應該不納或少納稅,高收入者應該多納稅,也就是說稅率應該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遞增。但是在實踐當中在個人所得稅征管中卻出現了“只管住工薪階層卻管不住新生貴族”,導致在縱向上出現了稅制不公平現象。這些兩類不公平的現象,是導致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主要原因,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真正實現稅制的公平。(2)加大逃稅的處罰力度。個人所得稅征管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逃稅,而從稅收征管的角度而言對于納稅人逃稅行為的處罰越重,逃稅的預期成本也就越高,納稅人的逃稅率也就越低。而相關的研究自那時,當懲罰率從0.1提高到0.5的時候,平均遵從率從0.226提高到0.528,這對于納稅人及時申報個人所得稅,保證稅收征管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解決個人所得稅信息非對稱問題的對策建議
(1)要完善個人所得稅實現公平稅負。首先,要求確定合理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因此,筆者建議要將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固定在一個較低水平上,具體來說就是要對中等收入者客以較高的稅率,對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客以較低稅率,為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甚至可以對最高所得的邊際稅率設置為零。其次,在征收辦法上,可以采取年內分項預交和年度終了會算清繳相結合的方法,提高納稅的靈活性。最后,在扣除標準上應該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物價水平和生活標準,并考慮到納稅人的家庭構成和收入水平,使扣除水平更加科學合理。(2)要加強逃稅行為的檢查和懲處力度。在今后的個人所得稅的征管當中要加大逃稅者的懲處力度,提高逃稅行為的預期風險和機會成本,警示逃稅者不要逃稅,對納稅人產生強大的震懾。(3)完善代扣代繳制度、獎勵誠信納稅行為。代扣代繳制度實現征稅源頭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保證個人所得稅征稅效率的重要措施,西方國家在這一制度上建立了比較嚴格的制度措施,對于雇主的代扣代繳責任有著比較嚴厲的監管措施。而我國尚未對雇主的代扣代繳義務作出強制性的規定,在今后的立法完善當中應該明確這一點。對于誠信納稅的納稅人可以指定相應的獎勵制度,明確獎勵形式和獎勵標準。同時對納稅可以同個人利益聯系一起,對于能夠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公民給予不同的社會保障待遇。(4)規范稅務中介機構的發展。稅務是以稅務中介的立場,根據我國稅務征收的相關法律規定,客觀公正的計算納稅人的應稅所得,確保納稅人能夠誠實納稅、保證國家利益不受損害的重要結構,是納稅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稅務中介機構的發展,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專門的、詳細的管理規定,也沒有明確其在納稅體系中地位和作用,導致稅務成為納稅人逃避稅收的一個捷徑。為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國應該制定詳細的稅務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規范稅務中介機構的業務范圍、服務標準和收費標準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使之真正成為獨立的專業化的稅務征收的社會服務結構,減少信息非對稱的現象。
總之,信息非對稱問題是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當中一個重要問題,這一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效率,也關系到收入分配差距的減少,實現稅負公平。在征管工作當中,我們要利用公平稅負和檢查懲處力度,消除和減弱信息非對稱的現象,同時要加強稅收征管力度,強化措施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保證國家利益不受侵害。
參 考 文 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J].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戴敏.淺談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個人所得稅設置的異同[J].新疆電力技術.2008(3)
【關鍵詞】 術中輸液; 脊柱側彎; 血管外肺水; 動態肺順應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transfusion fluids an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 include respiratory fuction in scoliosis surgery.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scheduled for Scoliosis Surgery were mornitored continuously by PiCCO deviced, measure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mount and kinds of transfusion fluids,dynamic lung compliance and trachea canula extubated time were recorded during operation. Results: Amount of colloid solution, amount of crystalloid solution and total amount of transfus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VLWI(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0.6, P
[Key words] transfusion during operation; scoliosis;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dynamic lung compliance
脊柱側彎后路矯形內固定手術是骨科大型矯形手術的一種。其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大,圍術期常需要大量液體輸入和輸血[1]。PICCO監測儀采用熱稀釋方法測量單次的心輸出量,同時可計算胸內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本研究旨在通過術中對脊柱側彎矯形術的患者行PICCO監測,觀察手術中大量晶體液和膠體液輸入后,患者EVLW的變化及動態肺順應性(Cdyn)的改變。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特發性脊柱側彎患者20例,術前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檢查在正常范圍,無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患,ASA分級Ⅰ~Ⅱ級。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齡9~21歲,平均(14.25±2.69)歲;體重29~68 kg,平均(42.25±9.62)kg;手術時間270~370 min,平均(321±30.93)min。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靜脈和吸入復合全麻,術前30 min哌替啶0.5~1 mg·kg-1、阿托品0.01~0.02 mg·kg-1肌肉注射,麻醉誘導用異丙酚1.5 mg·kg-1、咪達唑侖0.1 mg·kg-1、芬太尼8 μg·kg-1和維庫溴銨0.15 mg·kg-1,麻醉維持用異氟醚0.5%~2.0%吸入,芬太尼0.5 μg·kg-1·h-1、維庫溴銨0.04 mg·kg-1·h-1靜脈泵入。
誘導后放置PICCO導管,德國PULSION公司PICCO監測儀經肺溫度稀釋法監測EVLW。術中機械通氣,吸入氣氧濃度100 %,調整潮氣量為10 ml·kg-1、呼吸頻率為12~14次·min-1。術中維持血流動力學平穩,PHILIPS IntelliVue MP60監護儀監測Cdyn。維持術畢中心靜脈壓力(CVP)為(8±1)mmHg(1 mmHg=0.133 kPa),血紅蛋白(Hb)為(90±5)g·L-1。
1.3 數據采集
所有患者于術畢縫皮時統計術中晶體液和膠體液總入量,記錄術畢EVLW指數(EVLWI)和Cdyn,記錄術后拔管時間、拔管前動脈血氧分壓(PO2)和二氧化碳分壓(PCO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法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晶體液量、膠體液量、液體總量與EVLWI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法分析EVLWI與Cdyn、PO2、PCO2的相關性以及Cdyn與拔管時間的相關性。P
2 結 果
2.1 一般情況
20例患者術畢晶體液量(61.55±20.77)ml·kg-1,膠體液量(42.54±15.84)ml·kg-1,液體總入量(105.16±30.40)ml·kg-1,EVLWI(6.00±1.81)ml·kg-1,Cdyn(28.25±5.77)ml·kg-1,拔管時間(44.40±33.85)min,拔管前PO2(104.75±39.3)mmHg、PCO2(39.68±7.54)mmHg。
2.2 相關性變量
20例患者術中晶體液量、膠體液量和液體總入量與EVLWI均有相關性,Pearson線性相關系數依次為0.630、0.626和0.740,P值依次為0.003、0.003和0.000。
多元線性回歸得出在各變量中影響EVLWI的獨立因素為液體總入量,P=0.000(P
EVLWI的正態分布見圖1。該圖是根據變量EVLWI的累積概率對應于正態分布累積概率繪制的散點圖,代表樣本數據的點基本在代表正態分布的對角線上。
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法得出EVLWI與Cdyn呈負相關(相關系數=-0.591,P=0.006),與PO2、PCO2沒有相關性(相關系數分別為0.112和-0.173,P值分別為0.639和0.466)。Cdyn與拔管時間呈負相關,Spearman相關系數=-0.474,P=0.035。
3 討 論
在脊柱側彎矯形手術中,手術野常涉及多個胸腰段椎體。椎體的暴露、椎弓根釘的放置和半椎體的切除等操作都會引起大量的失血,有些患者失血量可達上萬毫升[2]。麻醉醫生為了維持圍術期循環的穩定和器官的灌注,在輸入血液制品的同時需要給患者輸入大量的液體,包括晶體液和各類代血漿,也就是膠體液。臨床研究表明,前負荷的增加有增加肺水腫的危險[3],而肺水腫又是影響呼吸功能的重要因素。
EVLW是指分布于血管外的液體,它包括細胞內液、間質液、肺泡內液,后兩種過多可造成肺水腫[4]。通常,臨床上應用EVLWI作為指標,正常值在3.0~7.0 ml·kg-1之間,>7.0 ml·kg-1提示有肺水腫[5]。在危重患者經肺溫度稀釋法測定EVLW被證實是有效的[6-8]。
我們對20例特發性脊柱側彎患者施行PICCO監測和統一的麻醉管理。通過對術畢輸液量和EVLW相關性的統計發現,術中晶體液量、膠體液量和總液體入量與EVLW呈線性相關。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后得出,在以上三因素中,只有液體總入量是影響EVLW的獨立因素(P=0.000),且EVLWI完全符合正態分布(如圖1)。由此可見,圍術期液體的大量輸入有直接導致EVLW增加的可能,雖然實驗中的相關數據基本在正常范圍以內,但仍然提示我們圍術期液體總量是導致EVLW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晶體液和膠體液的量對EVLW的影響不如液體總量明顯,提示液體的種類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有研究證實:膠體滲透壓在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時作用輕微[9];晶體稀釋劑在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的同時,亦降低組織間液膠體滲透壓和增加組織間液壓,抵制了肺毛細血管液體進一步濾出[10];更為重要的是肺淋巴系統有極大的潛力,當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肺淋巴引流量也相應地增加[11]。
通過Spearman等級相關統計得出,EVLW與Cdyn負相關(P
綜上所述,對于時間長、失血量大的脊柱矯形手術,圍術期適當的液體管理有助于降低肺水腫的發生率;過多的液體輸入,可導致EVLW增加,降低術后肺順應性,延遲術后呼吸功能的恢復。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在維持循環和氧合穩定的前提下,利尿劑的應用以及呼吸機適當水平的呼氣末正壓有利于減少EVLW[12-14]。然而,對于脊柱側彎后路矯形手術的患者,如何使圍術期的麻醉管理更為完善值得麻醉醫生不斷研究。
參考文獻
[1] 于布為,顧敏杰,薛慶生.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釋對氧供、氧耗、循環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3,19:2326.
[2] KIASHIRO S, SUGIURA T, TAMURA T,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 cardiac tamponade and myocardialischemia[J]. Crit Care Med,1999,27(10):22292233.
[3] 孫輝明,邱海波,楊毅,等.呼氣末正壓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綿羊心血管外肺水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23(4):239243.
[4] NEUMANN P.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and 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 doublevs single indicator dilution technique[J]. Intenive Care Med,1999,25(2):216219.
[5] SAKKA S G, RUHL C C, PFEIFFER U J, et al. Assessment of cardiac preload an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by single 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J]. Intensive Care Med,2000,26(2):180187.
[6] KLEIN M, REINHART K. Prognostic value of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 criticallyill patients[J]. Chest,2002,122(12):20802086.
[7] COLMENERO M, PEREZ J M, FERNANDEZ M A, et al. Effect of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on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acute lung injury[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10):1449 1455.
[8] SHIRES G T, PEITZMAN A B, ALBERT S A, et al. Response of ext ravascular lung water to intraoperative fluids[J]. Ann Surg,1983,197:515519.
[9] CARLTON D P, CUMMINGS J J, POULAIN F R, et al.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filtration pressure does not alter lung liquid secretion in fetal sheep[J]. Appl Physiol,1992,72:650655.
[10] LEWIS F R, ELINGS V B, HILL S L, et al. The measurement of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by thermalgreen dye indicator dilution[J]. Ann N Y Acad Sci,1982,384:394410.
[11] 張偉.血管外肺水在危重患者中的預測價值[J].醫學綜述,2006,12(3):177179.
根據金稅工程(三期)的總體要求,遵循“統籌規劃、科學實施、強化應用”的一盤棋原則,以“全省同一個信息處理平臺、同一條寬帶網絡、同一個數據倉庫、同一套管理制度、同一樣工作流程、同一個業務技術標準、同一個安全保密體系,覆蓋全省地稅所有的機構和業務”為目標,建立統一的基礎數據核心平臺,通過__省地稅局門戶信息系統將各子系統融為一體,逐步形成了以稅費征管為根本,以行政管理為基礎,以外部信息交換為手段,以互聯門戶網站與稅控應用功能的對接為抓手,以決策支持為目標的“五位一體”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初步實現了一體化的資源共享和綜合應用。
(一)多項業務的資源共享和綜合應用。“五位一體”的信息系統,是以標準體系的運行維護機制為基礎,以稅源管理為核心,以各類基礎信息庫為支撐,涵蓋了稅收征收管理和稅務內部事務管理的多項地稅業務工作門戶。信息系統采用全省統一的認證與授權方式,重組__省地方稅收內、外部信息,實現與稅收征管系統的稅費業務模塊、行政管理系統的文書流轉模塊的自動銜接,實現不同模塊之間的數據和功能的互聯,實現地稅業務與國稅、工商、財政等部門業務的數據互聯和功能互通,建立了統一的與納稅人及外部門的政務公開、納稅服務等信息交換渠道,保證多種業務之間的資源共享和綜合應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多個層級的資源共享和綜合應用。“五位一體”的信息系統,運用身份認證和角色控制訪問加強系統的安全管理,運用工作流模式控制行政辦公與業務流程,以省級—市級—縣級—分局級為縱軸,以決策層面—管理層面—業務層面—采集層面為橫軸,以工作流為驅動,以待辦事宜為驅動界面。信息系統采用的工作流機制,既能保證政令暢通,又極大地提高了地稅系統的行政執行力。同時,工作流機制使基層能夠及時、準確地向上級反映稅收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使基層處理問題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征納關系。
(三)多種功能的資源共享和綜合應用。“五位一體”的信息系統,集成了行政管理、稅收征管、政務公開等功能,為各級領導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實現資源整合共享后,稅收管理系統更加穩定,數據分析功能更強,管理決策力度更大,對各類信息的收集處理、納稅服務、機構人員管理、稅收業務梳理、流程再造等方面都產生了革命性影響。
二、依托信息技術強化稅收征管,實現了多個行業、多種稅費、多個環節的嚴格控制和科學管理。
稅收征管是稅收業務工作的核心,是稅收信息化服務的對象和工作的目的。我們以業務需求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資源整合,將管理、征收、檢查、評估、處罰、執行和救濟納入稅費征管信息系統,與其他業務實現資源共享和綜合應用,實現多個行業、多種稅費、多個環節的嚴格控制和科學管理,促進了稅費征管質效的顯著提升。
(一)多個行業的嚴格控制和科學管理。“五位一體”信息系統的稅費征管系統,搭建了精確規范的數據采集平臺,建立了納稅人戶籍監控、納稅評估、行業管理等應用系統,引進地理信息系統等手段,構建立體稅源管理體系,全面、實時掌控各個行業的稅源現狀。信息系統通過網上報稅等電子手段采集申報數據,通過稅控設備采集發票數據,通過與代征單位聯網導入委托征收數據,通過橫向聯網導入相關部門的信息比對數據等,狠抓征管基礎信息采集、錄入和應用。充分運用__省電子政務網絡資源,推進與相關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取得了稅源管理的突破,實現對各個行業稅源的嚴格控制和科學管理。僅在20__年進行的第三方(工商)信息比對工作中,全省就登錄、完善各類企業征管基礎信息1300多萬條。
(二)多種稅費的嚴格控制和科學管理。我省地稅系統負責征收的各種稅費,包括15個稅種、17個規費及5種社會保險費,具有數量龐雜、種類繁多、零星分散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信息系統開發中采用新一代稅收管理思路構建整體業
務框架,建立了全面、準確的數據采集體系和規范、統一的數據平臺,使之很好地滿足全省各種地方稅費征管的需要。同時,采用開放系統架構和基于組件的技術,如果發生稅費開征停征、種類增減等業務變化,僅需對有關組件進行升級即可。基于這一信息技術的優勢,在與相關部門實行完整的數據交換基礎上,輔之以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重點稅源監控、雙定戶電子定稅、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的稅源冊籍、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等軟件模塊,提高分稅(費)種的稅源監控能力,保證了對各種稅費的嚴格控管。
(三)多個環節的嚴格控制和科學管理。“五位一體”的信息系統,通過財政、稅務、國庫、銀行等部門之間的計算機聯網,實現對每一筆稅款的全程監控和管理;通過稅源管理平臺,實現對每一個納稅人的全過程控制和管理;通過工作流機制,對每個業務在工作流中的狀態都能實時監控。在征管信息系統內,針對稅收管理員的電子工作日志,以稅務人員崗位工作行為、執法行為和征管質量等工作流數據為考核基礎數據支撐,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利用軟件進行績效評估,按照規定實施問責追究,實現了手工考核向微機考核的轉變。通過對稅款、納稅人、業務等工作流的跟蹤和監控,能夠多環節、全方位地嚴格控制和科學管理,使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得到有效保證。
三、依托信息技術改善納稅服務,實現納稅前多途徑告知、納稅中多形式服務、納稅后多措施維權的良性互動和長效機制。
搞好納稅服務,是稅務部門的基本職責,是稅收工作的永恒主題。我們依托信息技術,整合各種資源,通過完善為納稅人服務系統,拓展和凸顯稅務互聯網網站、12366納稅服務系統、短信平臺和多元化申報四部分的功能,不斷拓寬征納之間的溝通渠道,將服務貫穿于納稅前、中、后整個過程,為廣大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全方位的服務。
(一)納稅前多途徑告知。“五位一體”的信息系統,能夠為納稅人提供多種途徑的稅前宣傳、咨詢。納稅服務平臺提供了納稅客戶端軟件、稅務網站、稅務短信、電子郵箱、12366納稅服務熱線等;與納稅服務平臺對接的__地稅門戶互聯網站,采取實時在線溝通的方式,使納稅人能在線咨詢稅收政策、稅收優惠、發票防偽等事項;納稅服務平臺與稅務短信平臺對接,能實現及時納稅提醒等事項,為納稅人提供登記辦理、稅負核定、稅款催繳等各類涉稅信息。通過多種途徑的告知,幫助納稅人熟悉有關財會、稅法知識,全面準確理解稅收政策,避免各種非主觀故意造成的延期繳稅等情況。
(二)納稅中多形式服務。
(二)聚焦提質增效,把稅收職能發揮在更高站位。強化收稅聚財、助力發展、服務企業職能,在高質量發展格局中找準稅收工作定位,在全面推進現代化中展現稅務擔當。履好收稅聚財職責,增強財力支撐意識,盤活存量,拓展增量,全力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收入目標任務,增強組織收入的協調性;履好助力發展職責,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大稅收政策扶持力度,暢通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服務綠色通道,增強助推經濟的主動性;履好服務企業職責,落實總局納服規范3.0版,構建便捷高效的辦稅體系,推動稅郵合作向多領域、深層次發展,增強營商環境建設的整體性。
農村稅費改革是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繼家庭聯產承包經營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變革和制度創新。它是在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負擔日益加重和農村社會矛盾日漸突出的宏觀背景下提出來的,其根本目的是解決農民負擔過重問題,規范農村分配關系從安徽省及全國其他試點地區情況看,本次農村稅費改革雖然在減輕農民負擔、規范稅費管理體制、穩定稅負水平、簡化征稅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加重農民負擔的舊體制因素政策設計存在嚴重的制度性缺陷,因此改革過程中引發了諸如農村基層政權機構運轉困難,農村中小學經費得不到保障,農村公益事業難以為繼等方面的問題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和對當前改革方案進行適當調整農村稅費改革將很難持續,且農民負擔客觀上存在反彈的可能性。對此應高度重視,因為類似現象曾在中國歷史上多次重演,即每一次稅費改革在短暫減少稅費之后不久,各種稅費問題又回潮,并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從而導致所謂的“黃宗羲定律”。
要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跳出“黃宗羲定律”,必須從源頭著手,改革原有的制度安排,實施制度創新。
一、農村稅費改革的制度性缺陷
農村稅費改革的基本內容可以大致歸納為三個方面:(1)通過取消三提五統、各種雜費、逐步取消勞動積累工、義務工,建立以稅率提高的農業稅以及農業稅附加為主體的農村稅制,可以簡稱為費改稅;(2)通過中央和各級政府配套財政轉移支付填補地方財政缺口;(3)村內興辦各種其他集體生產和公益事業所需要資金,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由村民大會討論決定。這一改革無疑具有積極與深遠的意義,稅改之后,農民負擔平均水平確實有所降低。但是,這并不能夠掩蓋其所存在的以下問題及制度設計上的缺陷:
1稅費改革目的具有單一性和短期性。減輕農民負擔是此次稅改的根本目標,其他各種配套改革都是圍繞減輕農民負擔展開的。然而,農民收入低、負擔重只是問題的一種表現,并不是農村社會的根本問題。農村社會的根本問題是發展問題。目前,中國整體經濟生產能力過剩,農村勞動力回流,鄉鎮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農民收入增長放緩,農業收入基本停滯,收入的地區差距十分巨大。稅費改革必須以當前的形勢為背景,不僅要減輕農民負擔,改變稅收累退性的格局,更要以轉換政府職能,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要素流動,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作為基本目標。僅僅將“費”改為“稅”不可能真正解決農村的根本問題。
2稅費改革政策設計缺乏系統性。農民負擔沉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即:城鄉二元結構下城市偏向的財政體制導致農村公共事業經費嚴重短缺;政治體制改革滯后導致鄉鎮機構行政管理費用膨脹;不完善的分稅制導致地方政府特別是縣以下政府財力入不敷出;城鄉分割的戶籍政策阻礙了城市化進程,使農業生產規模不經濟等等。因此,單純依靠財稅體制的行政性調整不可能最終解決農民負擔問題,農村稅費改革決不能僅僅是規范農民與農村基層政府之間的分配關系(費改稅)或基層組織的行為(制止亂收費),而必須從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的聯系上,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上,改革原有的制度安排,進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糧食流通體制、勞動就業體制、財稅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及基層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與制度創新。但現實則不然,本次農村稅費改革政策設計明顯滯后,缺乏系統性,經常是出現問題后再去尋找解決方法,致使農村稅費改革進展緩慢,各種新問題層出不窮,效果不盡如人意。
3新的稅制設計沒有充分考慮、甚至是忽視了農民負擔的累退性越來越強是構成農民負擔問題的主要原因,卻把農民負擔問題看成是一個降低平均稅負水平的問題,造成新的稅負不平等。由于農村新稅制在取消各種收費的同時,提高了農業稅稅率,但收入較低者在收入結構方面以農業收入為主,因此這部分農戶更容易受新稅制提高農業稅率的負面影響。稅費改革前,“三提五統”基本上類似人頭稅,農民的負擔大體上是“人田各半”。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攤丁入畝”的傾向,即稅費直接與土地相聯系,“稅隨地走”。這就使“離土離鄉”、“離土不離鄉”的那些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村人口負擔明顯減輕,而“老實巴交”種地的農民,特別是種田大戶的負擔加重,即所謂“多種地、多負擔、多吃虧”。一些地方甚至還出現了改革后農民稅負比改革前增加的情況。農業稅費的負擔金額與農民個人收入高低完全無關,收入越低的人,農業承擔的稅費占收入的比重反而越高;越是貧窮地區,貧困的農民越能感受稅費負擔的沉重。新農稅設計方面的缺陷,加劇了農業稅費在實踐中具有的累退性質,成為農民間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制度原因。這在客觀上又鼓勵了農民從事非農產業的傾向,內在地推動了農民的“拋荒”現象。
4稅改強調了減少稅負的絕對水平,卻沒有充分考慮建立健全地方公共財政體系,并為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建立充足、高效的融資渠道。農村稅費改革在規范縣鄉財政收支結構、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也給縣鄉財政套上了“緊箍咒”,使得縣鄉財政供給地方公共產品的能力大大減弱。從試點地區稅費改革的實踐結果看,本次稅改并沒有充分考慮基層政府的利益以及財政的可持續性,普遍存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缺口反而加大,鄉村債務化解更加困難,縣鄉財政的收支矛盾趨于尖銳化,農村基層政權難以維持正常運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所制定的改革政策和策略缺乏系統性,尤其是對如何確保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缺乏制度方面的可操作的保障措施。這也成為2001年稅費改革擴大試點不得不暫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決農村稅費問題的出路:建立長期穩定且科學合理的農村稅費制度和地方公共財政體制
在關于財稅體制與農民稅負關系的各種討論中,往往將財稅體制的缺陷當作一種既成事實,而沒有分析其形成的深層根源。目前中國的五級政府在財政職能分配上有一個明顯異于發達國家的特性,即越低級的政府所承擔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越沉重。分稅制改革以來,隨著財權的不斷上移和事權的不斷下移,縣鄉財政面臨越來越大的收支平衡壓力,并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短缺、地方公共產品供給能力弱化和農民負擔累年加重的重要制度原因。僅僅將“費”改為“稅”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反而使問題進一步凸顯和尖銳化。因此,農村稅費需要系統性的革新,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長期穩定、科學合理的農村稅費制度和地方公共財政體制。
1實現地方基層政府的職能轉換
目前稅費改革的最大矛盾是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也減少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使得地方政府機構的正常運轉面臨嚴重困難。從表面上看,地方基層政府正常運轉的困難似乎是農村稅費改革直接造成的,但從深層次上看,恰恰反映了基層政府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不合理狀況。縣鄉政府機構設置和人員安排上的弊端是導致其運轉困難的根本原因,也是農民負擔不斷加重的重要因素。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措施是將農村稅費改革與政府機構改革與行政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在積極推進稅費改革的同時,大力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轉換政府職能。因此,應結合農村稅費改革試行精簡政府級次,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譬如可以將鄉級政府轉為縣級政府的派出機構,將地級政府定位為省的派出機構,以求大量精簡非必要的機構和人員。這樣,我國政府級次能夠得到有效精簡,職責也較易廓清,有利于減少行政運轉經費,減輕公眾負擔。
2重新建構農村稅費體系
(1)調整稅費改革的目標,建立稅費改革的前期、中期和遠期三級目標體系。減輕農民負擔作為稅費改革的前期目標或當前目標,從各地稅費改革的實踐看已初步實現;稅費改革的中期目標是對前期改革的成果進行鞏固,對改革措施進行完善,對改革經驗進行總結,建立稅改向遠期目標過渡的機制,這一目標大約需要2-3年;稅費改革的遠期目標即最高目標是在我國最終建立起城鄉統一的稅費制度,這一制度應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具有一致性,到2010年這種城鄉統一的稅費制度應初步建立起來。建立稅費改革的中長期動態目標體系,一方面可以避免政策實施的短期效應,從根本上規范基層政府行為,另一方面不至于使稅費改革游離于整個國家市場經濟制度建設的系統之外,使之成為規范農村利益分配關系的長期穩定的制度。
(2)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稅制。農村稅費改革,其根本問題應是農村適宜征收什么樣的稅,以怎樣的方式征收。這需考慮效率、公平以及征稅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西方財政理論認為,地方最適合的稅種首先是受益稅或使用稅,其次是對不流動的要素征稅。我國現行的農業稅沒有體現稅收與受益的對等,不具有收益稅的性質。它對農業產出征稅,導致農業部門和農業從業人員的邊際稅率遠遠高于非農業部門,成為農民在社會中不平等負擔的根源,激勵農業生產要素流向稅負更輕的非農產業。現行費改稅改變的僅僅是原有費的征收數量和方式,并沒有改變農業稅收的性質,甚至在數量上還有加大農業稅的趨勢,因而也就不可能消除農業稅原有的不公平和扭曲效應。農村最適合的征稅對象應是土地本身和一些不具有流動性的財產。西方典型的地方稅種是財產稅。如何設計對效率影響最小的并具有公平性的農村稅費體系,均等化農業和非農業的稅收負擔,既是稅費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稅費改革的方向。
(3)完善征管措施,規范征管行為。現行農村稅費體系需要的是一次根本的革新。但就目前現實而言,統一城鄉稅制、均等化稅負的設想在短期內難以實現。當前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征管,鞏固稅費改革的成果,建立稅改向遠期目標過渡的機制。一是對稅改中所造成的計稅土地不實、計稅常產過高、計稅價格過高等問題積極加以糾正。二是建立規范的征管制度,實行納稅通知制度、納稅登記制度、納稅公示制度、納稅期限制度、完稅憑證制度等,對違反制度的事和人應建立懲罰機制。三是應規范征管行為,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對所征稅費應實行歸口管理,杜絕一切變相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
3建立和完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
當前地方基層政府的收入問題已成為農村稅費改革的最大阻礙。稅費改革通過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在使農民較大幅度減輕負擔的同時,必然會導致其他利益主體受損。一方面,縣鄉財政增長無望,平衡困難。另一方面,縣鄉財政支出卻呈剛性增長的態勢。近幾年,國家關于財政支付人員的工資增長和福利改善的政策不斷出臺,客觀上加大了財政平衡的難度。這一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農民負擔反彈的可能性就會存在,減輕農民負擔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我國農村稅費改革面臨的財政缺口,客觀上需要通過建立和完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來解決。要求轉移支付的最重要理由是外部性的存在。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產品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如果沒有相應的補償,這些產品的供給就會陷入不足的境地。例如義務教育的外溢性極強,很多在農村接受教育的孩子,目的就是為了擺脫農村貧困落后的環境背景,進入發達省市就業生活,使得地方政府承擔了義務教育的成本卻無法獲取相應的教育收益。而農村稅費改革后,由于取消了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切斷了縣鄉政府教育經費的籌資渠道,財政壓力劇增,使得本已脆弱的義務教育更是難以為繼。因此,中央和省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負有極大的責任,加強中央和省級政府對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是解決農村教育經費短缺問題的根本途徑。同時,轉移支付還可以調節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實現地區間的均等化。農村稅費問題涉及公平和效率。農民稅費負擔沉重源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及由此引起的農村稅費制度的不公平。農村稅費改革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應以建立農村地方公共財政為目標,以效率和公平為標準,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革新整個農村稅費體系,以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業的發展。
總結年工作、研究和部署年地稅工作,今天旗地稅局召開這次會議。很及時、很必要。邢局長對今年全旗地稅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希望大家認真分析新一年的地稅形勢,深入研究新一年地稅增收目標任務的有效舉措,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好地落實下去。這里,講兩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服務大局,一、圍繞中心。為我旗經濟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十五”最后一年,剛剛過去的年。也是旗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年,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全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28億元,2000年的3.2倍,年均遞增25.8%財政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5571億元,同比增長70.2%總量排全市第7位,增速排全市第3位;規模企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2.92億元,增速達到68%規模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完成235.25點,同比增長79.69點;全旗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億元,同比增長74.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7090元,同比增長15.2%牧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433元,同比增長1.6%全旗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日益提高。這種形勢的帶動下,旗地稅局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一是全面深化征管改革,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實施稅源分級、分類、分片管理。二是實現了稅費一體化管理,形成了一人進廠,稅費統管”管理模式。三是實現了一窗多能、一機多用、一崗多責”一窗式”服務,加快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糾風工作及辦稅服務水平,推進了地稅事業的全面發展。
各項稅費累計入庫6841萬元。其中,地方稅收累計入庫5333萬元,完成旗委、旗政府下達任務的100.1%,截止年11月30日。同比增收2116萬元,增長65.7%社會保險費累計入庫1508萬元,完成年度計劃任務1159萬元的130%同比增收708萬元,增長88.5%
截止12月31日,經科學合理地分析稅源、費源。局預計組織入庫各項稅費萬元。其中地方稅收預計完成萬元,社會保險費預計完成1800萬元。
二、加強領導、強化征管,確保完成今年的各項稅費收入任務
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十一五”時期我旗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40%,達到8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9萬元;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6.6:82.2:11.2;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40%,達到8.3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25億元,比“十五”期間翻兩番以上;引進旗外資金達到88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一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達到3.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6.4%,達到15200元;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7.7%,達到10000元。我旗已經提出在“十一五”時期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為目標,按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走資源轉換和總量擴張的道路,構建以滿洲里、海拉爾、額爾古納為支撐點的三角區域能源重化工基地、綠色生態基地、北疆風情旅游基地,提高牧民素質,發展生態、高效農牧業,改善農牧民生產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建設和諧、平安、富裕、文明的陳巴爾虎旗。今年我旗的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化、農牧業產業化和旅游業將有較大發展,這無疑將為稅費增收提供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財源。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稅源分析,加強稅源監控,加強稅收征管,加大稽查工作力度,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一)、加強稅收收入的組織工作。稅收收入的組織工作是確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務的基礎性工作,要堅持以組織稅費收入為中心,依法治稅,強化管理。要正確分析判斷全旗收入形勢,正確處理地方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加強稅收征管與稅源分析的關系,要通過狠抓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抓住稅收征管薄弱環節,大力加強戶籍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要進一步規范和整頓市場秩序,開展各項專項檢查,嚴厲打擊涉稅違法行為,拓寬協稅護稅網絡,千方百計把我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如實反映到地稅收入上來,做好應收盡收,確保今年地稅收入穩定增長。
(二)、提高促進經濟發展能力,發揮地方稅收
調節經濟的職能作用。要適應我旗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依法運用地方稅收調節手段,為我旗經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投資的軟環境。要認真落實旗委、旗政府扶持重點工業園區發展,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技術改造等地方稅收優惠政策,用好、用足各項地方稅收優惠政策,努力把市場機制調節與稅收政策調控作用結合起來,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推動工業企業上規模、創特色、出效益。
(三)、要圍繞提高稅收管理能力,進一步深化地稅征管改革。進一步加快地稅征管信息化進程,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現代稅收征管體系。要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依法治稅水平,努力培養一支業務精、事業心強的信息隊伍。要完善網絡建設,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程度。要通過征管改革,建立起更加公平、更加科學、更加法治的地方稅收管理體系。
二四年,是中央加大農村稅費改革力度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鎮稅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一年來,我鎮在上級稅改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始終把原原本本落實稅改政策、實實在在減輕農民負擔作為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嚴格執行政策不走樣,全面推進各項配套改革措施,加強對農民負擔的監控管理,有力地鞏固了稅費改革成果,做到了領導滿意、群眾滿意、基層干部滿意“三滿意”。現將我鎮2004年稅費改革實施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鎮地處羅田北部山區,轄35個行政村,304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2843人,版土面積285.11平方公里,其中計稅面積24778畝,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青苔關、擁門關、吊橋河、黃柏山四個國營林場村的稅收工作由我鎮負責指導,全鎮稅改戶數達9019戶。2003年全鎮農業稅正稅134.72萬元,附加26.944萬元,農業特產稅29.13萬元,附加5.826萬元,共計196.62萬元,人平稅負59.87元,畝平稅負65.24元。2004年農業稅正稅76.9828萬元,附加15.3965萬元,合計92.3793萬元,人平負擔28.12元,畝平負擔37.28元。此外,2004年全鎮發放糧食直接補貼資金11.8萬元,發放中稻良種補貼資金31.1萬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結合實際,做好稅費減免、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工作
2004年中央和省里出臺了取消了特產稅、降低了農業稅及附加三個百分點以及水稻、良種補貼等政策。為了確保這些政策的順利實施,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分階段實施計劃和實施方案,在實施中牢牢把握“三個堅持”,即:堅持政策公開、減免補貼公開,避免“暗箱”操作;堅持政策統一,嚴禁隨意調整稅率、擴大范圍、變更政策;堅持程序過程公開,規范操作。在具體分解落實過程中,我們按照“進村、入戶、上墻”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農戶糧食直補按照2002年稅改數字進行登記造冊,并公示公開,為了核實準中稻面積,本著“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則,及時從農技、農經、財稅等部門抽調了20名專職工作人員和鎮村干部一起深入到田間地頭,對全鎮的中稻面積逐戶逐地進行核實,切實履行充分征求農民意見農民簽字認可、張榜公布的程序,接受群眾監督。并直接發放到戶,避免存在中間舞弊環節。同時,為了確保稅改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我們又多次組織人員深入鄉村進行督導檢查,通過“聽、看、查、談”,走訪了近千戶農戶,實地查看張榜公布表,認真聽取了農民的意見,核對了農民檔案的有關數據,并對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通過以上措施,有力確保了農稅減免到位,糧種補貼到戶。
2、規范征管行為,積極推進農業稅收征管改革
稅改后,我們積極探索建設新的體制下稅改征管體系,按照“八到戶”、“十不準”的要求,堅持專業化征收為主、鄉村干部協稅護稅為輔的原則,切實履行農稅征管、執法的主體職責,進一步規范征管行為,為加強稅收征管,我們在原財政所基礎上成立了征管所,組織力量對全鎮農戶稅收據實核定、并集中填寫《農業稅納稅通知書》,于4月份以前全部發放到戶。同時,我們改進了農稅征管方法,采取“三定”(定時、定點、定額)為主的方式征收稅款,全鎮39個納稅單位全部推行了送稅制,在送稅制實施過程中,我們加強了票據管理,做到一戶一票,一稅一票,杜絕打白條。此外,對于少數外出打工戶和困難戶納稅的難題,我們嚴格貫徹省委、省政府“三不準”的行為準則,采取寄信和上門征收的辦法,積極動員外出打工戶和困難戶想盡千方百計,繳納稅款。到年底,全鎮92.4萬元的稅收任務已全部入庫,為全鎮其他各項工作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強化“一事一議”和“兩工”的審批管理
稅改后,“一事一議”和“兩工”的征收使用是稅改后農民負擔管理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從狠抓“一事一議”和“兩工”使用審批入手,堅持有事才議、無事不議的原則,認真做好審查監管工作。一是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辦事。全鎮39個單位都按照規定程序確定籌資籌勞項目預算。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報鎮經管站審核,由鎮政府報縣減負辦審批。經縣減負辦審批,全鎮39個單位有28個單位進行籌勞,共計預算籌勞14.5萬個。有8個村進行籌資,共計籌資7.59萬元。二是嚴格控制標準。經批準的8個“一事一議”籌資單位,籌資標準都控制在人平15元之內。28個村“兩工”使用單位籌勞標準都控制在勞平10個之內。三是嚴格使用用途。經“一事一議”籌集的資金嚴格按照批準項目使用,做到專款、專用、專項結算。“兩工”使用主要用于防洪搶險、公路維修、植樹造林等公益事業建設。四是嚴格及時公開。各村將籌資籌勞提取、使用、結算情況采取召開會議、辦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及時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五是嚴格監督管理。鎮經管站將加強各村籌資籌勞監管力度,進行定期審計,確保籌資籌勞按政策規定提取、使用和結算。
4、全力推進配套改革,確保了鎮、村、學校的正常運轉
稅費改革后,鎮村收入相對減少,如何做到“三個確保”,關鍵是配套改革要同步推進,堅決到位,不拉后腿,做到減人減事減支,從根本上減輕群眾負擔。第一、加大了教育體制改革力度。撤銷了鎮教育組,調整了全鎮中小學布局,合并了3所完全小學,7所初級小學,辭退了代課教師和臨時工勤人員67名,全面實施了教育“一費制”。經過精減后,全鎮中小學共有公辦教師252人,退休教師67人,財政供給297.8萬元,省撥公用經費21.66萬元,基本保證學校正常運轉。第二、加大了政府機關改革力度。一是清退了臨時工、編外人員15人。二是撤銷了四個總支和辦事處,設立了五大辦。三是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干部雙向選擇、末位待崗、競爭上崗等機制整合干部隊伍。鎮領導干部職數由原來的19人減為9人,鎮干部總數由原來的68人減至44人,其中離崗學習1人,轉崗6人,三放活13人,提前退休離職退養4人。每年在職及退休干部工資、分流人員基本生活費、加上年費用支出需要131.65萬元。通過財政包干、轉移支付、政策性增資、上級扶持資金及發展企業,我們取得收入131.65萬元,基本持平,保證了鎮政府機關的正常運轉。第三、合并了事業單位。由原來的七站八所15個事業單位精減合并為8個。第四、加大了村組改革力度。對村干部職數從嚴控制,嚴格執行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編制3人,1000至2000人的村村干部編制4人的規定,撤銷村民小組長,全部由村干部兼任。全鎮共精減村組干部350人,每年節約開支100萬元。目前全鎮共有村干部125人,工資總額50.8萬元,費用及支出17.3萬元,五保及優撫支出33.2萬元,合計支出101.3萬元。村級收入108.18萬元,轉移支付50.4161萬元,兩稅附加32.77萬元,村辦企業純收入25萬元,保證了村級正常運轉需要。
5、有效化解債務,減輕了村級負擔
清理化解村級債務,是鞏固農村稅改成果的關鍵舉措,為化解舊債,遏制新債,我們一方面出臺系列相關文件,并成立農村財務服務中心,對全鎮各村債務進行清查、核定、凍結,實行村級帳務、資金“雙代管”,從源頭上控制了增加新的債務;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多種方法,采取有效途徑化債:一是劃轉債權化債。在自愿協商的前提下,動員債權債務人結對互抵,沖銷集體負債128萬元。二是盤活資產化債。主要將村級集體閑置的固定資產,經村民代表會同意,公開進行拍賣,用于化債60.73萬元。三是清理擠水化債。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對形成的村級債務逐筆審核,擠出債務中的水份,全鎮共擠水化債7.18萬元。四是發展增收化債。鼓勵創辦村級資源型企業,增加村集體收入,達到發展增收化債的目的。全鎮通過發展企業,增加集體收入化解債務28.16萬元。五是削減高息化債。主要是對民間借款,在清理核實基礎上,按金融部門規定的同期同檔利率計息。六是節支化債。全面落實村級零招待費制度,實行報刊限額征訂,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并將轉移支付資金、兩稅附加、村級集體收入節余部分,全部用于化債,此舉共化債12.14萬元。通過采取上述化債途徑,全鎮共化債291.63萬元,占債務總額的55%。
6、加大農民負擔的檢查、整治力度,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測網絡
一是建立規范的轉移支付資金和兩費附加管理使用體系。我們堅持兩稅附加由財政部門按照“一票兩項”的方法,隨正稅一并征收,并按時足額撥付到農村財務服務中心的專門帳戶上,不抵稅,不代扣,按村設帳,鎮管村用,專款專用。在執行過程中,我們對農村優撫對象、五保戶的優撫補助款按時按標準登記造冊,發放到戶。
二是建立村級財務管理體系。我們在村帳站管的基礎上,成立了村級財務服務中心,在全鎮范圍內積極開展村級帳務、資金雙代管工作,把全鎮35個村的資金和帳務統一歸并入鎮農村財務服務中心,資金和財務統一由農村財務服務中心代管,各村均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從根本上杜絕了村級財務混亂和管理松懈的難題。
三是建立農民負擔監督審計管理體系。一是規范填寫發放農民負擔監督卡,并告之農戶憑卡繳稅,卡外負擔有權拒交。二是公布農民負擔情況,接受群眾監督。鎮政府將涉農收費項目和標準以村為單位,采取辦公開欄、開群眾會等形式,公布了稅費任務詳細分解情況,接受廣大群眾監督。三是加大了涉農部門收費監管力度。鎮政府專門成立了規范部門收費領導小組,建立了涉農收費公示欄,對涉農部門收費在全鎮各村公示,并設立舉報電話。用鐵的手腕、鐵的紀律來規范教育、土地、城建、計生、畜牧、外貿等部門收費行為。四是進行農民負擔專項檢查。去年,鎮政府先后組織三次農民負擔專項檢查,查稅費任務分解是否做到鎮村組戶四對口,查負擔監督卡是否全部發放到戶,查是否搭車收費和加碼收費。通過檢查,有力的確保了全鎮農民負擔政策落實到位。版權所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總體來看,我鎮農村稅費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明顯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這項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改革中存在和面臨一些不容忽視和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主要是稅改后鎮村收支缺口大;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鄉村債務負擔沉重,化解難度大等等。因此我們將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扎扎實實地搞好下一階段各項工作。
所謂稅收專業化管理,就是根據納稅人的經營規模和行業管理等不同特點,通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稅收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探索實施以分行業管理和分規模管理為重點的分類管理,以達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的目的。湖北省恩施州地方稅務局自2009年5月從科學界定崗位職權、明確工作目標、理順工作規程、強化評議考核和責任追究,按照“精減、統一、效能”的原則,以機構扁平化為突破口,將縣(市)局機關職能從“組織指揮型”轉變為“管理服務型”。 較好地解決了“由誰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經濟性質、組織形式、經營方式日趨多樣化,稅源管理的復雜性、艱巨性、風險性不斷加大,納稅人數量不斷增加,征納信息嚴重不對稱,推行征管方式變革勢在必行。筆者就恩施州地稅扁平化模式下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的必要性、制約因素、基本思路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推行實施稅收專業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湖北省恩施州現行的稅費管理模式
各縣(市)局設稅費管理一、二、三科,稅費管理一科、二科管理縣(市)城區稅收,稅費管理三科管理鄉鎮稅收,城區科內分片、組。有的縣稅費管理二、三科管理鄉鎮稅收。稅費管理科管理人員均各有自己的“責任田”,獨管一片,直接從事對所轄納稅人的稅源及日常涉稅事項的管理工作。由于每個管理員的業務熟練程度、能力強弱不同,遇到征管問題特別是風險較高、專業性較強的問題時,單兵作戰,無法發揮團體力量和業務素質強的管理員優勢,難形成征管合力,導致征管不到位帶來執法風險。通過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可以有效化解管理員的執法風險。
(二)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是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
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就是根據稅源管理的不同特點,把稅收管理過程的各階段、各環節的管理職能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以及不同崗位之間進行分工,使復雜的管理活動簡單化,粗放的管理方式精細化,重復的管理過程流程化,資源比較優勢最大化,從而提高稅收征管活動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管理員事務纏身,質效不高的現象。
(三)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是創新稅收管理員制度構架的需要
稅收管理員制度從2005年開始實施以來,在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和征管改革的不斷深入,稅收管理員制度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日益顯現,管理員工作的被動性、盲目性、無序性以及權力過于集中、稅收執法風險加大、人力資源配置不科學等問題尤為突出,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已是事在必行。
(四)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納稅人不僅所屬行業、經濟性質、經營規模、納稅能力不盡相同,而且在內部控制、會計核算和稅法遵從度等方面也存在明顯差異
稅源的差異性,客觀要求稅收征管方式再也不能只搞“一人統管”的征管模式,必須要按照各行業稅源運行的內在規律,分別制定管理辦法,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否則,會出現“大戶管不透、中戶管不細、小戶管不住”的現象。
二、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面臨的制約因素
(一)征管范圍因素
由于地稅征管稅種多,承擔著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稅、房產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煙葉稅、耕地占用稅、契稅共13個地方稅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6種社會保險費,以及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教育發展費、河道堤防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排污費、磷礦石價格調節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規費的征收管理工作。各稅種計稅依據和征管要求各異,完全按稅種實施專業化管理的難度較大。
(二)管轄地域因素
山區縣(市)域范圍內,城區與鄉鎮之間,鄉鎮、村組,點多面廣線長,在管戶數量、分布密度、稅源結構、人員配置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給打破傳統的地域管轄方式,實行專業化管理帶來困難。目前尚不具備徹底打破屬地管理格局,實行完全意義上專業化管理的條件。
(三)征管手段因素
近年來,隨著稅收信息化工作步伐不斷加快,稅收管理信息化手段日臻完善。但對推動稅收專業化管理的支撐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現在:一是基礎信息質量不高。二是信息加工能力不強。三是專業化軟件性能不穩,許多軟件的現有功能尚不能完全滿足稅收專業化管理的要求。
(四)人員素質因素
盡管稅收管理員制度從2005年開始實施以來,在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收入總量不斷攀升,日常工作量不斷加大,稅收征管要求不斷提高。加之人員年齡結構老化,部分人員的素質不能完全適應稅收管理員職責的要求,難以適應新時期稅收工作的需要。
三、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基于上述制約因素的成因,筆者認為,山區縣(市)地稅部門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決不是簡單地將橫的“劃片”管理改為縱的按“行業”,更不可一個模板、一個標準,而是要結合本地現已實施的扁平化模式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選擇專業化管理方式。稅收專業化管理的目的是以加強稅收風險管理為導向,以實施信息管稅為依托,以實行分類分級管理為基礎,以核查申報納稅真實性、合法性為重點,以規范稅收征管程序和完善運行機制為保障,以建立和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為支撐,優化服務,嚴格執法,不斷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稅收征管水平。
其基本思路:
(一)完善稅收管理崗責體系
重組屬地管理稅收管理員職能,把稅收風險分析、專業納稅評估、重點稅源、風險監控應對、中小企業行業性風險監控等專業化程度較高的風險管理職能剝離出來;把制度性安排、事務性管理等服務職能保留其中。改進原有屬地管理單兵“獨管一片”的模式,改為按“團隊作業”的模式,按行業設置大責任區,實現從“一人管多戶”向“多人管多戶”轉變。
(二)調整稅收管理機構職能職責
按照專業化管理要求,在確保管理機構扁平化下機構數量和整體結構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機構職能,明確崗位職責,優化內部分工,實施稅收分級管理。根據稅源結構特點,“抓大管小”選擇幾種方法的組合,分別在縣(市)局范圍內實施。如城區稅費管理科的納稅戶數多、稅源集中、行業門類相對齊全,即在科室范圍內實行以分規模為主,分行業、分事項為輔的管理模式;隨著兩路的開通、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開放開發、武陵山試驗區的建立。旅游業、房地產、現代服務業等必將成為我州各縣(市)局的重點稅源,在現有科室內增設重點稅源管理科(或一科兩牌專人),集中實行專業化管理。鄉鎮稅費管理科的納稅戶數少、稅源相對分散,則以屬地管理為主,輔以分類管理。同時,根據各類別納稅人的管理要求、管理難度和稅收管理員的綜合素質,科學配置稅務管理資源,優先保證對重點稅源的監控管理需要,將業務素質較高、綜合分析能力較強的干部調配到業務相對復雜的專業化稅源管理崗和納稅評估崗;將工作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干部調配到業務相對單一的日常稅收事項(稅源)管理崗,做到人盡其才、充分發揮其工作潛能。合理確定稅收管理員的管戶數量,最大限度的發揮稅收管理員的工作潛能,扭轉稅收管理員“一人多責”、“一人多權”的局面,提升稅收執法風險的防范和監控能力。
(三)完善提升納稅評估成效
按照稅源監控、稅款征收、納稅評估相分離的原則,將納稅評估從屬地責任區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合理歸并原來的責任區及管理員直接納稅評估、直接實施稅務檢查的相關職責,建立專門納稅評估機構(掛靠法制科)或增設崗位“納稅評估崗”,專職負責納稅評估工作。將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選擇到專門從事專業化綜合評估和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應對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各類專業納稅評估工作,評估機構以行業為對象分為若干評估小組開展專業化分析評估, 實現納稅評估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收入型向管理型轉變,由查處型向服務型轉變,切實提升納稅評估工作的質量與成效,實現“以評促管”。
(四)根據特殊行業特點,制定行業稅收管理辦法,對特殊稅源實施個性化管理
一、關于20*年全縣財稅工作
20*年,是全縣財稅工作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特大冰凍災害、政策性減收和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面對財稅任務高基數增長和稅源短缺帶來的巨大壓力,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全縣財政運行態勢良好,各項指標超出預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財稅收入實現新突破。20*年,全縣財稅總收入突破6億元,達到6.28億元,為年度預算的101.95%,比上年增加8289萬元,增長15.2%。其中:國稅完成25868萬元,比上年增加3798萬元,增長17.21%;地稅完成15901萬元,比上年增加2*4萬元,增長15.09%;財政完成21057萬元,比上年增加2423萬元,增長13%。
二是財稅質量有了新提高。財政收入增幅超過GDP增幅2.43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5.8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完成42964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超過80%,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完成10971萬元,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20%,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花炮廠、打火機行業、廉橋藥材市場經營戶納稅意識增強,自覺接收稅負定額調整;興工焦化、興盛置業、龍豐實業、億利金屬、廉橋造紙、青山機床、祥隆電瓷、牛馬司煤礦等企業克服各種困難,對財稅增長作出了較大貢獻。
三是征管水平邁上新臺階。財稅征管進一步規范,重點進一步突出,協稅護稅力度進一步加大。征管部門通過強化稅源監控,摸清稅收底子,堅持依法征管,嚴格財稅稽查,保證了財稅均衡入庫。縣國稅部門深入推進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全面開展欠稅清理,收入增幅較大;地稅部門建立了稅源分析制度,實行納稅評估,強化稅源監管,效果明顯;財政部門以礦產資源稅和契稅、耕地占用稅為重點,啟動了礦產資源稅費統征,契稅收入突破1000萬元,達到1300萬元;縣非稅收入征管部門加強非稅收入信息化建設,完善“以票管收、票款同步、源頭控制”機制,鄉鎮社會撫養費和基金收入征管實現突破,收入總量均創歷史新高。兩市鎮、九龍嶺、火廠坪、佘田橋、靈官殿、堡面前、廉橋、砂石等鄉鎮積極培植財源,采取有力措施,挖掘稅收潛力,加大協稅護稅力度,財稅任務完成出色。縣國土局、運管所、交警大隊、城管執法局等單位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任務完成較好。
四是財政支出取得新成效。按照“保重點、保穩定、促發展、構和諧”的要求,財政支出重點向社會事業傾斜、向“三農”傾斜,促進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確保了國家工作人員工資及國家規定的津補貼及時到位,全縣公務員津補貼標準在上年基礎上人平增加1000元,達到12000元,并對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及其離退休人員參照公務員標準發放了適當補貼,增加支出3711萬元。確保了各類民生資金及時到位。全年通過網絡發放惠農涉農補貼資金30項共1.2億元;安排各類“三農”項目配套資金1.06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支持教育優先發展,全年教育一般預算支出達2.93億元,增加5200萬元,增長21.61%;促進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再就業資金1300萬元,出資購買168個公益性崗位,解決城鎮退伍軍人和企業改制人員就業;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促進人口和計生事業健康發展。確保了重點建設資金及時到位。縣財政投入建設資金1868萬元,支持會議中心、四完小、保險館、保險局監管中心、交通監控設施等重點工程建設,有力保障了各項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同時,縣財政調減了各職能部門罰沒收入計劃任務1200萬元,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投入1000萬元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努力推動中小企業融資。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和廣大財稅干部職工團結奮斗、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關于2009年財稅工作及“雙過半”工作要求
受金融危機蔓延的影響,今年我縣財稅工作面臨巨大的困難,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根據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縣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精神,今年我縣財稅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積極融資、加大投入,努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完善體制、加強征管,不斷壯大財政實力;改善民生、促進和諧,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深化改革、強化監管,探索建設績效財政,為加快推進“興工旺商”、實現富民強縣提供強有力的財政保障。
根據上述要求,全縣財稅工作的主要目標是:財政總收入完成70365萬元,比上年增加7539萬元,增長12%,其中,國稅完成29489萬元,比上年增加3621萬元,增長14%;地稅完成18096萬元,比上年增加2195萬元,增長13.8%;財政完成22780萬元,比上年增加1723萬元,增長8.18%。支出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保增長、抓項目、調結構、促和諧、強基礎的決策部署,對保運轉、保民生、促就業的重點支出予以積極安排。
要完成上述目標任務,需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增加投入,聚力抓好財源建設。重點抓好三個方面:一是組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做大做強新的統一融資平臺,為生態產業園的基礎設施融資,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平臺,今年要拉通全長10公里的兩條園區主干道路基。二是充分發揮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作用,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擔保公司上半年一定要運作、要見效。三是加大對金融機構的獎勵,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新辦、技改企業的扶持力度。對金融機構的獎勵標準從去年的6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全年要新增貸款10億元以上,存貸比達到40%以上。重點支持賓王撲克、方泰皮革落戶**,支持新仁鋁業復產,促成興工焦化收購焦化廠、砂石齒輪廠技改、打火機組建集團以及億利金屬等一些大的財源項目。
(二)圍繞依法征管,大力組織財政收入。要著力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創新征管手段上下功夫。要大力支持金財工程建設,啟動非稅收入征管軟件,實行稅費監管網絡化、稅費征管精細化、稅費稽查電子化;完善宏
觀稅負分析、納稅評估等手段,積極探索主體稅種、新興行業稅收、各種零散稅收的征管機制;改革契稅和耕地占用稅征管模式,縣城范圍內“兩稅”納入政務中心統一征收;充分發揮縣計生撫養費征收局的職能,加大社會撫養費征收力度。二是在提高征管質量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征收、管理、稽查部門的信息交換制度、聯席會議制度,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要加強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行業的稅收監管,建立重點稅源企業稅負預警機制;積極探索保險和建筑安裝稅收一體化征管辦法,堵塞稅費征管漏洞;要加強稅務稽查和專項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偷、逃、騙、抗涉稅違法行為,堅決制止越權減免稅行為,促使納稅人保險納稅,維護稅法剛性。三是在嚴格考核獎懲上下功夫。今年要繼續嚴格執行20*年制定的財稅工作考核辦法,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嚴格考核,嚴格獎懲。縣政府對各鄉鎮各單位按進度進行考核獎懲,全年收入工作目標任務與年度文明目標考核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各鄉鎮各單位要增強均衡入庫意識,層層落實責任,嚴格目標管理,按進度獎懲到位。要將財稅收入完成進度與干部的工作津貼、獎金掛鉤,與單位下撥經費掛鉤,與干部的考核評比掛鉤,與領導的政績掛鉤。
(三)圍繞優化支出,努力構建民生財政。進一步優化財政資源配置,強化財政公共服務功能,在保證工資發放和機關運轉基本需要的基礎上,把更多的資金投向社會公共事業領域,優先考慮民生,優先保障民生,不斷提高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加大“三農”投入,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努力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保證為民辦實事資金投入,促進實事工作早見成效;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補助標準,落實優撫政策,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保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