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58:17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引言
黨的十以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其中再次提到把教育工作放在了首位,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從而促進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這也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性目標的實現。“以人為本”的生活化教學被提出來了,要求我國的教育教學更要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不僅要依據教材,更要立足生活,貼近實際并能反映生活,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同時又能為生活服務。鑒于此,從生活化的角度探究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教材,才能使教材逐步成為“承載并能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或信息的形式。”[1]
2課題研究意義
2.1理論意義
新課程改革倡導“回歸生活”理念,高中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及社會經驗是生活化教學活的資源。結合古今中外教育界及相關學者的研究,學習和探究各派教育觀點,深刻剖析和評鑒教育相關理論體系,彌補國內教材研究中過多采用思辨性的純理論性研究方式的不足,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生活化研究方面的空白。深刻剖析教育哲學的相關理論,幫助人們更加科學地認識教育與實際生活的關系,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理論內涵。
2.2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生活的日新月異,教育教學活動也逐漸豐富和不斷完善。教育教學實踐和教材研究都是研究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課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具有獨特的性質、功能和地位,教學日益生活化則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了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支持。
3國內外研究現狀
3.1國內研究現狀
教育在發(fā)展史上一直被視為是一條綿延不絕的線索,教育生活化思想在國內教育史上并不少見。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學生要積極加入社會實踐,參加社會生活,主張學生要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要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同時陶冶性情。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2],筆者理解為:生活即是教育的一種最真實的表現形式,生活的存在之處,即為教育發(fā)展之處。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從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出發(fā),使教、學、做一體化,并最終落實在行動上,在“做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充分論證了教育教學內容要來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這種理論對當今社會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關于生活化教學實踐性的研究,渤海大學孟慶男教授在《論思想政治新課程的生活性品質》中指出生活性品質已成為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在品質,指出思想政治新課程已從傳統(tǒng)的“科學世界”回歸到現實的“生活世界”。[3]
3.2國外研究現狀
自古希臘時期,國外對生活化教學就已有研究,亞里士多德提出“教育的目的就在生活實踐中,教育是為人的生活服務的”;文藝復興時期諸多教育家提出的教育與實踐的關系理論;斐斯泰洛齊的“生活是偉大的教育者”的告誡,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等教育理論都傳遞著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著人類教育教學經驗的內容,論述著不同時期教育與生活,不斷增強著教育指導人們生活和適應社會實踐的能力。18世紀盧梭提出了自然主義教育的思想,指出對于兒童而言“他周圍的事物就是一本書”。[4]對兒童的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原則,自然和自由是人生活的意義所在。盧梭的教育理論認為兒童只有對事物有最直接和最真切的接觸和觀察,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更好地認識和改造世界。這充分體現了盧梭教育要生活化的思想。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的“發(fā)現教學法”備受教育界推崇。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指出,要注重讓學生自主去發(fā)現問題、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探索精神。這種教育理論與生活化教學要求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發(fā)展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4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4.1生活化教學
“生活”是個“含糊又復雜的概念”[5],“生活”是指人的各種日常活動或指人的生存狀態(tài)。“生活”在《辭海》中釋義“真實生活,來源于人類社會、自然界、甚至于日常生活”。生活化教學是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置于現實生活的實踐之中,根植于日常的生活情境之中,逐步探求思想政治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社會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即把內化的東西付諸實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4.2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
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作為本學科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僅具有學科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共性,同時又兼具本學科的特性和本學科特點。就思想政治教育課來講,生活化是指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理論相對應的社會現實世界產生聯(lián)系,把理論現實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成為人類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學術界對生活化教學的研究及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質的理解,筆者對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釋義理解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形成與發(fā)展融入到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當中,把生活問題化為學習內容,從而生活化學習內容,生活化學習問題,生活化學習探究。幫助學生理解深奧的哲學理論與生活實踐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與國家間的種種關系。實現學生學習、生活與社會實際相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學會學習。
5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課教學逐步實現生活化既是思想政治課教材本身特質的要求,也是當前我國思想政治課教學新探索背景下的迫切需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加快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進程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隨著社會發(fā)展,生活化教學處于不斷完善之中,然而,在目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諸如:(1)隨著教材觀念的改進,教材性質和功能的變化,傳統(tǒng)的“經典式”、“材料式”樣本教材逐漸走向正統(tǒng),成為權威,極大地束縛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材不擺脫原有的模式和不足,很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相當一部分教師不考慮學生和教學的實際,只是按照自己的預設跟想象設計教學情境,使生活化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狀態(tài);筆者希望立足于當前理論界和教育工作者已有的教育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生活化教學,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研究與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3)教材版本不同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同,引發(fā)對教材的評價標準難以統(tǒng)一;教材過分注重為教師服務,教師僅限于“教教材”,而忽視“怎么教”的問題;教材脫離課程改革理念與教學生活實際等問題……都凸顯著教學生活化與教育教學當前實際之間的矛盾,新問題的不斷出現推動著當前生活化教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6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合理構建
6.1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目標是讓教育與生活結合,讓學生回歸生活本真,尋找適合學生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是當代教育追求的目標。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既要靈活反映社會現實和發(fā)展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階段性和方向性。生活化的教學目標,要立足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現實生活,不可空泛地談論生活化。樹立體現層次性較強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依據受教育者的知識、能力發(fā)展水平,尋找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這樣,思想政治課教學才能為學生真正接受,進而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思想意識,外化為具體的能力和行動,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理想化的教育效果。
6.2選擇生活化的教學資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上課要有趣,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6]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活與哲學”理論性強,將生活的實例與生活場景引入課堂,增加課堂吸引力,使課堂變得有趣,更易于學生將學習哲學理論知識與其真實的生活體驗相融合,產生情感共鳴。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個體的實際出發(fā),尋找學生擅長及薄弱領域,設置差異化的教學進程,使教學資源更具生活化,體現人性化。推動思想政治課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融入大社會,整合教育資源,是建立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渠道。
6.3設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氣氛活躍、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7]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時,要使課堂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使教學情景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從而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領會哲學精神。
7結語
生活是現實而又具體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教者更應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用心去體驗生活,動手去探究生活,使課堂變成探究世界的窗口,使學到的知識在現實中得到應用,讓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貼近生活,還要融入生活,并最終回歸生活,結合社會實踐,更好地發(fā)揮理論指導實踐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選[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孟慶男.論思想政治新課程的生活性品質.[J].中國教育學刊,2011(4).
[4](法)盧梭.愛彌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美)弗蘭克•梯利.倫理學導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一、更新教學理念,貫徹新課改的教學思想
1.將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對待。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就是將學生放到主體地位看待,這是對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徹底轉變,也是尊重學生的體現。高中政治教師一定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的思想,將其貫穿高中教學活動的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政治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尤其是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轉變?yōu)檎嗡枷耄瑯淞W生的價值觀念,從而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準則。為了在學習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正確的方法,讓學生在學到政治理論的同時,學會分析社會、經濟現象。尤其是在紛繁的實際中,學會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轉變思想,活用教材。新課程改革強調政治教學不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課程開發(fā)的過程。教學所用的政治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重要的載體和手段,我們不能讓教材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應該將教材當做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輔助教具,當做是影響學生心靈情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必須活用教材,將教教材變?yōu)橛媒滩模拍苷嬲鸬浇滩牡膬r值。
(1)教師要吃透教材。要活用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內涵,從而明確講課的“內容”、“講課的程度”及“怎樣去講”,否則就會出現極端:要么過于簡單,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要么過于抽象,挖得太深,造成學生難以理解,失去教學的意義。
(2)要將學生放到首要位置對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的特點,不斷調整和整合教材內容,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將教材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中,實現政治教學過程中具體到抽象的轉變。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材發(fā)生根本的轉變,以前是由經濟、哲學和政治三方面的常識內容組成,而現在是由經濟與生活、文化與生活、政治與生活、哲學與生活等四個模塊組成。由此我們看出,新課程下的高中政治教材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政治教師在運用教材的過程中要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并創(chuàng)設積極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運用教材的目的。可以運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科學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發(fā)現、探究、提高,從而強化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總結知識,鍛煉思維。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價值作用,指導學生運用教材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高、過程與方法的改進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的目標。
二、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素養(yǎng)
高中政治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與政治教師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要取得新課改的良好發(fā)展必須重視教師水平的提高,重視教師業(yè)務素質和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應對新課改下的新挑戰(zhàn)。新的高中政治教材主要以生活為主線,在生活主題的引領下,讓學生探究知識,提高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加強業(yè)務學習和研究,熟悉和掌握政治教材的宗旨和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和業(yè)務能力,準確把握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動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特別是教師要關注與不斷發(fā)展的社會,關注學生,通過增加知識儲備,提高教學能力,做好高中政治教學工作。
三、充實政治課堂內容
要在新課改下達到高中政治教學的良好效果,對于課堂內容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既要與當前的社會發(fā)展實際聯(lián)系起來,又要與學生的生活、思想實際聯(lián)系起來,實現課堂內容的充實性。要實現課堂上的“實”,首先就要落實學生生活中的“實”,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必須從以下方面實踐:第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高中政治課程與其他課程有所不同,它與生活的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將教學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此教師要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生活,關注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從而為政治課堂教學的開展積累豐富的經驗,為活躍政治課堂氣氛積累素材,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實實在在的效果。第二,要做學生的知心人。為了使政治課堂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富有活力,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師與學生無障礙地交流,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使政治課堂更具親和力。為此,高中政治教師要在平時多關心學生,積極與學生交流,經常走進學生中間,為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消除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感,產生與教師之間的親切感,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同時,教師還要經常參加學生的活動,在活動中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實現政治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奠定基礎。教育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高中政治教學更是如此,在教給學生政治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根據當前的社會實際,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高中政治是新課改下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內容,政治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通過不斷轉變思想、提高能力,推進新課改的落實,為培養(yǎng)新時代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幸政華.淺談在新課改形勢下如何提升高中政治教學質量措施[J].中國文房四寶,2013(4):39.
[2]王志菊.淺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模式[J].讀寫算:教師版,2014(31):155.
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生活即教育。”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教育應當回歸到社會和生活中去。高中政治課程中主要包括了政治、哲學、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內容,這些課程的教育都離不開生活。因而,將生活化教學投入高中政治課堂中,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對于高中政治課堂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政治離不開生活,理論應該結合實際,因而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高中政治課堂中,適應了當代社會的發(fā)展。高中生的視野更加開闊,通過生活化教學,使政治課堂更加生動,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建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
建立生活化教學的觀念是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礎,教師應從教育方法的選擇入手,注重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了解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融入課堂中去。
2.建立生活化的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將社會中的關注熱點注入課堂中去,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同時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理解課本上的知識。例如,就當地的人大選舉活動來說,結合課本,讓學生了解高中生所享有的政治權利,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精神,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讓學生活學活用課本中的知識。
3.政治課堂生活化的應用體現
我們通過實踐來展現高中政治課堂的生活化,在教師講解價格與供求關系這一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為了讓同學們理解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提供了學習的成效。
高中政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能夠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符合政治科學的教育觀念。將教學生活化,保證了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又不脫離課本,達到學有所用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適應新時期的人才需求,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運用生本理念、啟迪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豐富和發(fā)展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的突破路徑,重視高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和有趣性,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和諧和友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生本理念的意義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本理念與高中政治教學的結合點就是要實踐生本,改變傳統(tǒng)的師本教育理念,強調的是一種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保證綜合素質發(fā)展的形成,順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的放矢地將人的情感、價值觀念和精神的發(fā)展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主體作用,突出反映學生的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尊重學生思想,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實現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獲得廣泛發(fā)展,使他們深刻體會到高中政治對他們的成長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高中政治課堂中生本理念的教學策略分析
為了更好地貫徹以學生為本,挖掘學生的智慧潛能,突出學生個性,生本教育理念的實施非常必要。
1.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因人而異。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維和成長理念,因此,政治教育內容不可以偏概全,而要關注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制定出不同層次的學習架構,使學生對哲學知識的理解各有千秋,每個學生都能從課堂中尋求不同突破口。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章節(jié),教師可以列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所在,組織學生圍繞物質與意識哪一個是本原的問題展開討論,對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典型觀點是如何表達出世界的本原,試圖用各自的觀點評價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將復雜的哲學問題簡化,使學生通過討論自我加深印象,深入體會哲學中蘊含的哲理,為下一步的政治學習打下基礎。
2.精心預設,生成高效課堂。
在高中政治教學前,教師要對課堂中預設提出的問題進行設計,運用情境教學形式開展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前準備充分量化的統(tǒng)計數據,收集生活中存在的哲學問題,分析原因和應對策略,使學生在課堂上快速地進行互動。例如:哲學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也不是遠離現實生活的思想,布置學生在課前收集哲學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課堂講解經典的《洪水中的神父》這一哲學案例,就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指導他的行動案例,他認為上帝會有拯救他,而不顧自然規(guī)律的法則,最終被洪水吞噬。
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連動,提問、回答交錯,鼓勵小組合作、個體與群體之間互動,順應學生自我發(fā)展,動態(tài)性地進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激勵學生對哲學中存在與思維的討論各抒己見,允許學生展開聯(lián)想,敘說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對不同觀點進行質疑與辯解,最終明晰存在與思維的辯證關系是唯物還是唯心的標準,有邏輯性和層次地推進高中政治課堂的理論教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創(chuàng)建生機勃勃的高效課堂。
3.勤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
由于每個人的世界觀及方法論的差異,對哲學的理解觀點各有區(qū)別,因此,哲學存在正確與錯誤、科學非科學之別。生本理念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哲學觀點分析、辨別哲學思想的辯證關系,明辨哲學中的智慧學,不糊涂,不愚昧,不迷信。教師要在和諧的課堂狀態(tài)下進行有效溝通,不要打擊和壓抑學生的批判精神,鈍化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人教版《影響價格的因素》章節(jié),教師要增強學生對經濟現象的觀察能力,從生活現實中不斷變動的價格表象深入現象的本質,與政治價值理論相聯(lián)系,體會供求關系對價格之間產生的影響。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政治課件的講解,《大宅門》中七爺運用市場的供求關系,達到低價收購藥品的目的。同時,結合現代生活中出現的“三聚氰胺事件”,對奶制品的強大沖擊,銷量一度低迷。但商品再貴或再便宜,也不會無限地升或降,其內在一定存在一個衡量的底線,通過這些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在多變的價格背后存在一個潛在的、相對不變的成本因素,而構成成本的眾多因素中都可以用價值體現。對于用個別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就要在成本上下工夫,分析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比例,采用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增加社會財富。
三、結語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體現生本理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促進教師用良好的教學手段,按照一定的邏輯規(guī)律,與學生一同感受教學活動的樂趣,在政治課堂上和諧對話,不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而且體現教師的品行,教學勞動得到學生的認可,讓學生在快樂課堂上獲取理論知識,在開心課堂中領悟哲學的真諦。
參考文獻:
二、深度挖掘高中政治教材的措施
1.高度關注課程理念。
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看,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貫徹先進教學理念,確保政治理論與時展的統(tǒng)一,政治方向與學生成長的統(tǒng)一,思想指導與生活實踐的統(tǒng)一。雖然課程理念并不是單純的知識點,但對學生思想和行為具有指導性。例如,在“思想指導與生活實踐的統(tǒng)一”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生活實踐的重要性,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體會各種思想,不斷擴展課程資源、擴展政治思想指導,讓學生的感情和精神得到熏陶,從而達到提高政治覺悟的目的。
2.找到教材內部聯(lián)系,減輕學生負擔。
高中政治教材雖然分為多個章節(jié),但每個章節(ji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如果將教材肢解開單純性地研究章節(jié)內部問題,就會出現“只見局部,不見整體”的感覺。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編排,分析教材涉及內容,找到前后之間的關聯(lián)性。教師在可以把控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理解和認知程度,逐漸向學生講明教材的組織聯(lián)系、發(fā)展規(guī)律,將教材的深度開發(fā)達到最大效果。例如,在“民主選舉”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對公民的權力進行講解,讓學生將個人生活和國家國情聯(lián)系起來看,認識到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重要性。抽象的國家政體和制度可以通過結合學生周邊的事情和新聞報道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將理論性的內容轉變?yōu)榭吹靡姟⒚弥纳顚嶋H。只有將教材內容進行有效串聯(lián),抓住局部和整體的內在關系,才可以減輕學生記憶和背誦的負擔,達到快速進步的教學目的。
3.深化課堂設計,提升師生對教材的研究能力。
1.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已經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將生活內容融入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可以使學生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對生活進行反思,利用所學的政治知識對自己的生活實踐進行引導。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學生政治思維的形成及良好的政治學習觀的樹立。因此,筆者選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教育意義的。
2.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2.1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政治內容的理解
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的理論性較強,因此,在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更關注理論的講解,對相關的社會政治、經濟及哲學內容只簡單傳遞。這樣的理論性教學并不能滿足高中學生的政治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政治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某些教師忽略生活中的政治教學資源,不能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將政治學習內容與生活相結合,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促進學生政治思維的發(fā)展。
2.2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的進步及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傳統(tǒng)高中政治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讓高中政治課堂具有生活化氣息,是對高中課堂的多元化處理,有利于高中學生政治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活躍高中政治教學氛圍。政治課堂教學與高中學生的現實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引入相對應的生活現象,從而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正確看待高中政治知識。在活躍的氣氛中,高中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得到激發(fā),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3.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教學方法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有利于政治學科的發(fā)展。下面我們就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方法進行分析。
3.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基礎。加強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對于課堂氛圍的營造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師為學生服務,學生為教師著想,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教師與學生才能有效溝通,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學習需求進行分析,利用幽默的語言與和藹的態(tài)度感染學生,打造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
比如在講解企業(yè)方面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對經營公司的相關知識進行交流與討論。教師可以利用和諧的交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經營公司的看法,讓學生對自己期望的公司類型進行分享,就公司經營方法與理念進行分析,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確定。這樣的交流形式和內容與現實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具有較強的生活氣息和真實性,有利于高中學生政治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2利用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政治教學生活化
開展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豐富,因為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學的需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將一些真實的生活情境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教師要利用政治教學內容知識點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對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引導學生從政治角度對生活現象進行反思。
比如在講解有關經濟全球化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近些年社會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經濟全球化對社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引導學生對自己生活的變化進行分享,從中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氛圍。外來物品的增加及文化的豐富,都可以在學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政治學習的魅力。
4.結語
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進行生活化處理,是踐行我國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實踐,也是對創(chuàng)新教學理論的具體實施。將高中政治教學與生活課堂進行結合,有利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筆者從高中政治教學具體內容出發(fā),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方法進行分析,希望高中政治教師重視課堂教學生活化,利用有效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高中政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56
生活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之處,無論是理科類學科,還是文科類學科,很大一部分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實際,特別是政治這門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更是緊密相連的。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學生主要接觸兩大類知識點。一是社會政治生活方面的知識,二是哲學常識。這兩方面的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首先是社會政治生活方面的知識,它極大地幫助了學生了解自己的國家、政體、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其他各種形式國家的社會政治制度;其次是哲學常識,其作為最基本的哲學知識,對于幫助高中生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極有幫助的。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一下如何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與我們的生活相聯(lián)系。
一、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開動腦筋,善于發(fā)現和挖掘政治教材中與我們的生活有關的知識點,借助廣播、雜志以及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極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如今生活的時代,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資源充斥在我們周圍。這一方面為我們的教學活動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會給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局限。一些教師面對紛繁的信息資源,變得無所適從,導致在他們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滿堂灌的行為,學生在教師的一言堂中極其容易感到疲倦,也很難學到有用的知識。同時,也有些教師過度依賴這些信息,而缺乏個人的思考,這就很難在教學活動中教出新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很難得到提高。因此,面對紛繁的教學信息資源,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開動腦筋,善于發(fā)現和挖掘政治教材中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知識點。由于政治課程在學生所有要學習的學科中是與生活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很容易找到二者的聯(lián)系之處,特別是關于社會政治生活方面的知識,教師很容易將之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作為社會公民,我們享有權利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作為國家的公民,我們需要了解我們國家的國體、政體、社會制度、法律法規(guī)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因此,學生學起來也會很輕松。
二、教師在講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時,可以采取多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點
在政治以及其他學科的教學中,隨學隨練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也很樂意采用這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因此,在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這也是促使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有效保障。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高中政治教材中哲學常識部分的相關知識點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一下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如其中的做事情要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看問題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堅持矛盾分析的原則和方法;還有要正確認識事物發(fā)展的原因、狀態(tài)和趨勢等等。這些知識點都是很容易理解和把握的,教師不用講解太多,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和理解。
三、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之外,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去發(fā)現生活中與我們的政治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鼓勵他們善于將所學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做到學以致用,這也就達成了我們的教學目的
教學是由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因此,在政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和思考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打破以往的學生獨自學習、思考的慣例,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學會在小組內部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幫助他們鍛煉自己的思辨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是極為有幫助的。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定一些特定的研討題目,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去解決研討過程中的難題,教師也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其中的難題,然后全班同學組成最終的研討會,并在教師的講解中得出最終的結論。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收獲很多的能力。我們的高中政治課堂也會因此變得豐富多彩。
生活是我們觸手可及的,它不像是一個個抽象的概念讓人難以理解,是我們每日都在親身經歷著的事物,生活給予我們的教育是任何書本都無法教授給我們的,所以,教育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幫助教育理解,教育又是生活的升華。在此基礎上,教育只有服務于生活才有教育的意義。
首先,要將學生置于生活中,結合他們過去十幾年的經驗以及知識的累積,幫助他們融入政治。同時,教師也要傾聽學生的話語,為他們點明要點,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其次,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不能緊緊抓住課本上的抽象概念來一遍遍講授。要豐富教學內容,可以與同學們共同看新聞,一起探討國內外的政治新聞,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量。最后,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行小組討論等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變成課堂教學的主體,而不是教師一味地講授。
將生活與政治相結合進行教學,既能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汲取政治信息,從而提高政治的學習成績,又能使學生在政治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生活。
二、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哲學、教育學及心理學依據
1.哲學依據。
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政治課作為一門教育課程是來源于真實生活的,是具體的。大量的生活經驗才總結出了我們的政治課程,〖HJ1.9mm〗尤其是高中政治課程,更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2.教育學依據。
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列寧也講:“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由教學人員來決定。”所以,教育向生活回歸是科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政治素養(yǎng)的形成就是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的形成,它離不開生活當中的活動與人的交往過程。我們所倡導的是讓學生占主導地位,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找到對政治的興趣所向。
3.心理學依據。
認知學派研究認為,認知就是意識的加工,在其基礎上進行信息獲取、處理、轉化,然后儲存,最后信息進一步指導我們的認知。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導生活認知,從人的主觀意識出發(fā),全面認識生活與政治。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值叛逆期,他們正在逐漸學會批判地看待一切事物,心思更加敏銳、敏感,因此他們更喜歡進行爭論,或者獨立活動。這樣的心理因素也更有利于我們學習政治,高中的政治教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辯證地看待問題。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都要求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政治課堂上“填鴨式”的被動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多元智能化發(fā)展,促進學生政治思維能力的形成,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但是對于新課改的要求以及教學方法,有很多老師對它理解不夠深入,導致在現實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出現一些誤區(qū)。本文以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新課改教學下課堂實踐的經驗,來談談新課改高中政治的教學方法和實踐。借此拋磚引玉,希望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
1.注重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
一般情況下,政治課堂相對于其他學科的課堂來說比較枯燥無味,這在無形中就給政治課堂的教學帶來了困難。新課改下,要求政治老師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漸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高中生處在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比較叛逆的時期,因此,教師要注意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和技巧,讓他們能夠接受建議,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2.注重高中政治課程目標的轉變
高中政治教學課程中,不能死守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目標。注重在課堂上強調政治塑造人思想素質過程,即為什么得出這個結論,以及從這個結論中我們可以學到什么。讓學生去體驗學習的過程,使他們學會正確思想的方法和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政治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哲學就在我們身邊》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預習,然后把哲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給同學介紹下,把哲學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述。最后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與哲學聯(lián)系起來進行講述,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哲學的重要性,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的學習的道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3.注重調整政治課堂的教學結構
政治作為一門主學科,對以后的發(fā)展以及升學考試,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政治老師要重視學生政治的學習,在課堂的教學中調整課堂的教學結構,例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和討論。在學習《政治生活》的過程中,一個政治現象往往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析,對表現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表揚,對表現不足的小組進行鼓勵和引導。在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枯燥繁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活”知識;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合作。
4.注重政治課程評價系統(tǒng)的建設
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教學評價往往以分數論,誰的分數高誰就代表優(yōu)秀,打擊了其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改的目標下,要求政治老師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能只看重學生的分數。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就是改進教學、促進發(fā)展。唯分數論的評價系統(tǒng)顯然不符合這一目標。因此,高中政治老師要注重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以及學生的思考。這樣才能培養(yǎng)健全的學生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方法上的誤區(qū)
雖然新課改為高中政治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改變了傳統(tǒng)上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也要看到在新課改過程中,一些老師對新課改的目標理解不透徹,形成了一些教學上的誤區(qū)。簡單談下這些誤區(qū),以便學生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取得更大的進步。
1.過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性學習
在新課改的課程中,有的老師認為新課改就是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給學生最大的自由空間,老師什么都不干涉。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造成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一個問題往往很多時間不能解決,久而久之就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老師的知識畢竟比學生的知識全面,因此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地進行引導與點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真正從新課改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2.片面地追求情境化教學
一、 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將高中政治教學融入生活的實質是教學的生活化,而所謂的教學生活化,是指在開展教學活動中,以現實的生活為背景。設置學生熟悉和了解的教學背景,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課堂活動的愿望。教學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應該與生活實際密切的聯(lián)系起來,將教學要求和教學目的都轉化為學生在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內在需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是有用處的,而不只是用來應付考試。學生能夠自主自愿的在生活中學習,也因為學習而能夠更好的生活,在獲得課本知識的同時,自身的實踐能力也得到提高,情操得到培養(yǎng),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高中政治教學融入生活,是有很多理論的支撐的。首先是哲學依據,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是:“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其次,是教育學依據,從教學來看,高中的政治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而所有品質的培養(yǎng)和形成都離不開人的交往和人所從事的活動。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全面、積極”地發(fā)展。而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需要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興趣,聯(lián)系實際是一條最有效的途徑。最后,是心理學依據,心理學家認為:“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也就是說,當學生所學知識的背景是學生所熟悉的時候,才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并理解所學的知識。
二、 高中政治教學融入生活的策略
高中階段,對于任何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樣一個時期,將政治教學融入生活,有助于學生疏解壓力,敞開心扉,而不是一味的埋頭上文山題海當中。在筆者看來,將高中政治教學融入生活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
(一) 教學方法生活化
目前,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上,他們是全憑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向學生講述書本知識,尤其是在高中課堂上,由于學習任務重,很少有老師會安排時間讓學生參與生活實踐。而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已經經歷了十多年,產生了厭倦和疲憊的感覺,很容易導致政治課堂沒有生機和活力。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由于老師講述的知識實在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而導致政治課堂上睡倒一片。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是教學方法的轉變,要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充實和豐富課堂。
一種是實踐法。所謂實踐法,是指將課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高中政治課本中,有一節(jié)內容是講銀行業(yè)務。那么,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留一項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自己去銀行辦理一項業(yè)務,可以是存取款,也可以是轉賬等,這樣學生在辦理業(yè)務的過程中,就可以將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與自己正在體驗的銀行業(yè)務結合起來。不僅能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課本知識,還鍛煉學生的基本生活技能,讓學生知道自己運用自己所學是可以辦成一些事情的,在自我肯定的同時,也對課本知識給予了肯定。另一種是模擬法。對于高中生來說,經常走出課堂,參與課外實踐,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那么一種比較好的代替方法,就是模擬法。在課堂上,模擬在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例,進而讓學生理解課本知識。比如,在講到《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分工協(xié)作,分別模仿營業(yè)員、消費者、記者、保安、消防員等角色,讓學生進入到模擬的情境中,來感受作為消費者來講,應該怎樣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參與扮演角色的同學,有直接的體驗,理解課本知識,也能讓充當觀眾的學生有感官上的刺激,更好的理解課本知識。
(二) 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選取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與實際生活比較密切的內容來進行教學。書本上一些比較陳舊和繁雜的內容應該摒棄。新課標要求,教學內容應該立足實際。高中政治主要包含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三個方面的內容。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對應起來。比如,在講述經濟生活時,教師可以以自己和學生們生活的城市的經濟發(fā)展為主題,讓學生通過了解環(huán)境保護、市場前景、政府職能和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之后,給自己生活的城市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投資經營方案。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了解很多經濟生活方面的知識,而由于建設自己的城市是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所以學生會很用心,來搞清楚很多經濟上的基礎知識,來為自己設計的方案服務。通過這種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知道其實政治課本里講的那些知識,離自己的真實生活并不遙遠,而是可以切實運用到實際當中,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
(三) 教學評價生活化
在教學評價上,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那種唯分數論,而是使用一種更為生活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評價。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高中政治可以采取學生成績和學生成長記錄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評價。評價的標準不再是幾個分數,而是應該來自于生活,與學生的成長是緊密結合起來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形成良好的互動,而這種互動正是生活意識的反映。在以考試為評價基礎的情況下,開展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要突出考評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理解能力。除了試卷之外,還可以以調查報告、撰寫論文和研究性課堂等方式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三、總結
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學生更好掌握和理解政治知識的需要。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政治知識理論性強,與實際差距較遠,學生存在理解上的問題。而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方式和理解,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知識,加深對政治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