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58: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工程管理專業認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學者盡注重傳授學生知識,并沒有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以至于學生不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過程中。學校是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的主要場所,因為要想培養綜合能力強、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需要教學者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例如:合作教學模式、小組學習模式等,根據學生存在的差異,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教學者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某個假設項目進行討論研究,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教學者也能夠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掌握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適當的調整教學計劃。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管理學習中。
2、不定期組織開展實踐活動,采用“模擬企業”式實踐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社會形勢。
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包括諸多方面:認識實習、測量實習、施工實習、甚至于各種課程設計等。當然這需要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將實踐教學貫穿學生大學生活的始終。例如:教學者定期組織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過程中,可以是“模擬企業”的形式,使得學生詳細了解應聘流程和對人才的要求,這樣為學生實際參與到工程項目管理中創造了計劃,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工程制度教學中教學者可以組織學生就近帶學生帶工地上進行對比教學;CAD制圖時候也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本學校的澆筑物進行制圖,倘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設計,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者也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甚至于在土木工程課程中還可以在施工現場要求學生進行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等的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一定程度上還提升了教學效果,為教學者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這樣學生在“模擬企業”中全面了解了工程管理,還培養了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學生參與到社會競爭中的自信心。
3、實現校企合作,企業為學校帶來先進了管理理念,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
盡管學校定期開展實踐活動,但是就整體而言還不能夠準確把握市場發展脈絡,就要求學校積極同校外企業合作,學生在實際過程中對社會競爭形勢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引起先進的管理理念;而在企業方面,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而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并在教學者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解決這個問題,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為教學者適當調整教學計劃提供了依據,進而制定出實效性更強的教學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方面要全面培養“雙師型”的教師,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引進高學歷、學識水平高的教學者,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資源,也為學校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奠定基礎。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4-0019-02
【Abstract】With large numbers of graduat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entering the labor market, a great deal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reveal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ide professional coverage and weak major feature is becoming quite prominent and the low degree of major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ing unity obstruct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considered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dergraduates, talent fostering mode in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which could embody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and our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probe into a set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our school’s talent fostering mode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Talent fostering mode Characteristics study
一、工程管理專業的現狀及問題
1.發展的現狀
工程管理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設置的一個新專業。該專業整合了原專業目錄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等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較大的專業覆蓋范圍。目前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國內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高校既有綜合性院校,又有專科性院校,有的高校設在經濟管理學院內,有的高校設在土木工程學院內,還有的學校單獨設立建設管理學院開辦工程管理專業,另外,在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模式上,有的高校細分了專業方向,還有的高校在培養上不細分專業方向。
2.存在的問題
在理論研究方面:全國范圍內該領域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 “地方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管理專業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管理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等方面,但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探討該專業應用性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方面,并且已形成一定的共識。
在學生就業方面:隨著大批的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大量反饋信息顯示:①由于學生在動手能力方面的不足,致使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認可度不高。②管理和工程兩條線編制,使得工程技術課程不扎實,而管理學科知識畢業后不能夠得到馬上應用。③該專業人才培養中專業覆蓋范圍廣和專業核心特色不強之間的矛盾已經相當突出,已經成為專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對工程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制定體現鮮明特色的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將從工程管理專業的現狀出發,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為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研究,探討一整套可供借鑒的理論方法。
二、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研究
對于特定的高校而言,專業特色是專業的個性,是在長期專業實踐過程中積淀形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專業特色是專業靈魂的表現,往往與該校專業名氣和品牌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該校專業被社會認可的基本標志。專業辦學質量高往往表現為鮮明的辦學特色。專業特色主要體現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確立上。
1.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有關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基本要求
在高等學校土建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聯合編制的《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工程管理專業》中,依據國家提出的“寬口徑,厚基礎,重技能”的高等教育辦學指導思想,借鑒國內外相關專業建設和發展的經驗,結合我國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土木工程技術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管理人才;基于培養目標提出了由技術平臺、管理平臺、經濟平臺、法律平臺四個平臺和工程項目管理方向、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國際工程管理方向及物業管理五個方向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結構體系。
2.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是造就專業人才的組織結構樣式和特殊的運行方式。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包括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校園文化等諸多要素。重點在于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確立。那么,在陜西理工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筑系開設工程管理專業,如何確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呢?
(1)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思路
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樹立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開放辦學的教學理念。以就業為導向,就必須和相關行業保持經常密切的溝通。業界對專業所培養人才的認可度決定了就業率,高就業率反過來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上適應社會需要。②制定加強實踐活動突出應用能力的教學計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計劃,重點應該放在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上,構建的應用性理論向應用能力轉化培養計劃,重點放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計劃并體現培養計劃的靈活性。更要強調根據社會用人單位的發展和需求,有預見性的靈活的修訂和增設新課程。③加強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基地建設應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出發點,充分體現先進性、實效性。本科生的實習與實訓是要求學生去初步接觸實際的工作場景,了解并熟悉專業的業務流程,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寬口徑、厚基礎、重技能的人才培養思路加大實踐與實驗環節的學分比重。④創建“應用型”教師隊伍。能實現培養本科人才的師資應是“應用型”的,他們是同時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職業技能的復合型教師。
(2)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基于教指委有關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以及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制定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為適應21世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計量與計價及全過程管理工作,并具備工程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具有懂技術、能管理的優良品質,從工程技術的實際出發,在工程管理中,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達到管理以及工程的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在注重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的同時,注重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的建立,在國家提出的“寬口徑,厚基礎,重技能”的高等教育辦學指導思想下,依據教指委的“基本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開設兩個專業方向:一是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二是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根據所選定的專業方向,結合目前工程領域推行的注冊工程師制度,滿足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要求,依托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學專業,建立比較完備的技術平臺課程體系,加強土木工程基礎理論的教學,滿足“寬口徑、厚基礎”的指導思想;對于經濟、管理及法律課程,除開設少數幾門與一般管理專業相同的經濟、管理和法律課程外,大量的課程是與工程管理專業相關并帶有極強的專業技術性的交叉科目,如工程經濟學、應用統計學、企業財務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設法規、工程估價等。同時,注重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在工程技術方面,一是開設土木工程基礎實驗,二是開設測量實習,三是開設房屋構造、工程結構和建筑施工組織等課程設計;在管理科學方面,開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建設項目融資方案的研究等課程設計;在工程造價方面,開設建筑工程、設備安裝及裝飾裝修工程造價分析計算等課程設計;在計算機應用方面,通過工程造價電算化和專業管理軟件的應用使學生掌握工程計價和工程管理的科學先進手段;加之以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總周數達42周。從而使學生基礎知識全面,掌握工程投資、工程造價的計算與管理的專業知識,并能靈活運用于工程實踐中。
三、綜 述
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懂技術,會應用。通過土木工程基礎知識的學習、實驗及實踐,解決在工程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懂管理,能管理。通過對基礎管理理論和工程管理理論的學習,在工程管理的實踐中,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有序進行。
3.懂計量,能計價。通過工程構造、工程結構及工程造價理論的學習,能夠對工程進行估價、結算及決算。
4.懂計算機,能應用計算機進行管理與計價。通過對計算機基礎理論、計算機管理軟件及計算機計價軟件的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管理與計價方法。
總之,通過確立的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實現為適應21世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計量與計價及全過程管理工作,并具備工程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一、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術通過數字化手段,在計算機中建立一個虛擬建筑,該虛擬建筑會提供一個單一、完整、包含邏輯關系的建筑信息庫。BIM是以從設計、施工到運營協調、以項目信息為基礎而構建的集成流程,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BIM技術對建筑領域來說,是繼CAD以后第二次技術性“革命”,是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的產物。我國住建部繼“十二五”期間提出加快BIM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后,2016年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再一次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建筑業信息化是建筑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2017]19號文),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在住建部相關政策引導下,全國十幾個省市地區已經在推進BIM技術在本地區的發展和應用,相繼出臺了相關BIM技術應用指導意見,全面貫徹落實住建部的BIM技術相關指導政策。建筑行業BIM技術應用即將飛速發展。
二、工程管理類BIM技術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BIM最早源于歐美國家,是信息化社會的產物,為滿足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需求,世界各國政府都在致力于BIM相關政策、標準的制定與BIM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目前我國建筑領域從政府到業主方都在積極推動和應用BIM技術,隨著BIM技術的成功落地必然從點到面逐步替換現有的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模式。高等教育作為培養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搖籃,必須承擔起建筑行業BIM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重擔,跟上BIM在行業發展的步伐。工程管理類專業教育必須面對教育模式的轉型問題,即通過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教育改革,根據行業BIM工程管理人才培養需求從傳統的基于二維圖表教學、單純的軟件技能教育(包括CAD、工程造價軟件、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等向以建筑信息系統或者建筑工程大行業大數據大平臺為核心的工程管理技術和管理教育模式轉變。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BIM技術在基建行業深度融合,與國際接軌,需要我國高等教育及時調整,從課堂教學到實踐環節重視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技術人才的培養。
三、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技術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被譽為建筑業變革革命性力量的BIM,已得到全球范圍建筑業界的廣泛認可。但大多院校現有的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主要是根據原有的專業目錄設置的。隨著信息技術在土木施工、管理中的日益廣泛應用,我國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現狀顯現出不足,與社會發展、企業需求等很不適應。本文基于BIM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應用,以培養實踐能力和BIM技術應用能力的人才為目標,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探討工程管理類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的改革。國內外高校通過課程、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等的改革,探討工程管理類專業BIM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國內BIM在工程管理類專業教育改革的研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基本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關注專業建設,比如BIM介入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第二個層面是關注課程建設,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單獨開設BIM課程,二是將BIM融入一門或兩門課程中,這兩種途徑的課程建設重點向學生介紹BIM基本概念和BIM軟件的操作使用,而忽視了BIM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產生的作用。目前BIM人才的培養存在如下問題:(1)BIM對教學資源(軟、硬件)要求較高,BIM教學短期內難以在高校中大量推廣,還需深度的校企合作。(2)BIM師資力量短缺,BIM的知識體系是跨專業的,需要多個教師協作完成,受各教師的BIM應用水平的限制,專業知識體系的銜接和配合難度較大。(3)各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特色不同,且BIM知識體系在專業知識內的覆蓋范圍和學習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配套的BIM教學資料和教學案例資源較少,需要編制適合自己專業特色的培養目標的BIM教材體系。(4)在現有課程體系中融入BIM技術,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5)現有專業的培養方案經過多年的修改完善,各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已基本固定,很難壓縮課時,提供部分課時給BIM的課程內容。(6)BIM不是某一特定的軟件,而是一系列軟件技術的統稱。按照現有的教學基本規律,如何把復雜的BIM知識體系進行分解,融合到工程管理類專業各年級的課程體系中,形成有機的知識體系是比較困難的。
四、工程管理類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BIM技術與工程管理類專業相關課程的聯系。文章將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相關專業統稱為工程管理類專業。BIM技術不是某一個特定的軟件,它包含了基于BIM的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綠色建筑(節能、日照)分析、設備設計、三維算量與清單計價、項目管理與招投標工具、工程虛擬施工、AR/VR仿真等各項技術。目前,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課包含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法規等四大知識體系課程。由于目前國內尚未有與BIM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可以與BIM相關的課程涉及工程技術、經濟和管理類的課程。工程技術類課程包括工程制圖與CAD、建筑構造與識圖、工程力學與結構、建筑設備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等;經濟類課程包含工程經濟學、工程計量與清單計價、建筑項目評估課程等;管理類課程包括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等課程。綜上分析,BIM技術與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可以借助BIM的三維建模技術輔助工程制圖與CAD、建筑構造與識圖、建筑設備工程等課程的教學,相比原有的基于二維的平面圖紙教學更直觀,能夠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將BIM的4D(3D+進度)、虛擬施工、碰撞檢查技術融入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等課程中,能夠協助學生認知工程項目的完整建筑過程,理解不同專業的施工順序、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制定等問題;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等課程可以基于BIM4D、5D技術進行進度、成本的動態分析,能夠更直觀準確的編制成本進度計劃;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可以直接應用基于Revit的三維算量進行授課。
2.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與BIM技術融合模式分析。(1)以BIM3D技術輔助部分理論課程教學,培養學生BIM技術的認知能力。BIM技術人才的培養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需要通過構建系統、全面的BIM教育方法,加強BIM教育已經成為大學課程改革的核心。首先應讓學生認知BIM技術,在大一大二階段的理論基礎課教育中植入BIM技術,借助于三維模型平臺,在工程管理學科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如工程制圖與CAD、房屋建筑學、建筑設備等)講授中滲透部分BIM技術,即可以解決傳統基于二維平面教學所帶來的直觀性弱、學生不易理解空間結構的問題,又可以讓學生認知BIM技術,體會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的優勢,引導學生掌握BIM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原有的課程設計基礎上,新增部分BIM三維模型設計建模任務,培養學生BIM軟件的應用和基本建模能力。(2)構建BIM教學平臺,實現工程管理類專業知識的系統化。隨著BIM技術在建筑設計、招投標、施工、運營等全生命周期深入的應用,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價值體現的越來越明顯,未來的BIM工程師必須有能力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應用BIM技術進行上下游各個企業間的溝通和交流。因此,BIM人才的培養絕對不是一兩門軟件的學習,而現有的工程管理類專業,技術、經濟和管理類課程各任課教師互為獨立,“各自為政”,課程內部聯系不緊密、不系統,無法實現各課程知識間的相互貫通、遞進,學生學習BIM知識不系統,或只重視軟件的學習,畢業后很難適應行業對工程管理BIM人才的需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利用BIM的數據集成平臺,以BIM應用實踐案例為依托,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相關知識單元和知識點通過案例工程進行融合,突出BIM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價值。從而實現BIM人才培養模式從簡單的建模能力到初中級的應用,系統性的學習后,再經過企業的實踐鍛煉,逐步發展到能夠進行業務集成的高級BIM管理人才。(3)基于BIM技術構建“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工程管理類專業具有明顯的綜合性、邏輯性、技術性和實踐性特點。工程管理類專業4大知識體系間聯系較少,這就造成了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融會貫通能力差,很多高校也認識到這一點,大多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如實驗、實習、設計等)來提高知識點的融合,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但受校外工程現場實習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一般建筑企業不愿意接受大規模實習,且各個工程的規模、進度、管理模式不一,而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又有限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無法完成完整工程的實習,實踐教學環節效果不理想。BIM技術的到來,給高校的建筑類專業生產實習開拓了一條新的思路,“理實一體化,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很多高校在校內現有的實訓基地建筑物內融入地基、主體、屋面、裝飾、施工管理等盡可能多的節點知識構成建筑的實體模型,再借助于BIM的虛擬施工、漫游檢查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打造“虛實結合”的綜合實訓基地,學生即可以通過實體模型掌握節點知識,又可以通過BIM虛擬施工技術還原施工現場,從而解決了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能力不足的難題。
五、基于BIM的工程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措施
工程管理類專業BIM課程模式有多種,如單一開設BIM課程模式,多課程融入模式和畢業設計模式。
1.BIM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通過對BIM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結合工程管理類專業的現狀,可通過單獨開設BIM課程、與現有課程知識點相結合、綜合畢業設計等形式,達到以下教學目標:(1)通過融入BIM技術的相關理論課程的學習和聘請行業有經驗的BIM專業人員講座,使學生了解建筑業BIM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理解掌握BIM技術的必要性。(2)了解BIM在項目管理中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流程,掌握基本建模方法,重要軟件的使用方法;實現仿真施工、模擬工程管理活動,以及進行空間沖突管理、進度管理、成本管理等。(3)通過BIM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綜合訓練,提高BIM綜合知識應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實踐能力。課程教學目標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各高校工程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和目標是不同的,各院系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形成自己的BIM課程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1-0072-02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為了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了眾多的大型工程項目,如載人航天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青藏鐵路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及全國實施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只要有建設投資,就有工程管理,就需要培養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因此,我國對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工程管理是一個復合型學科,它涉及技術、經濟、管理、法律等多個方面且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我國教育部將工程管理設立五個專業方向:建設項目管理、國際工程管理、投資造價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和物業管理專業。從用人單位的需求來看,越來越需要既掌握理論知識,又掌握工程實踐的全面性復合型人才。各高等院校在培養模式上,如何能與市場需求、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是各高校工程管理專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二、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一)專業設置目標定位不明確
工程管理專業是1998年開始設立的,它從最初的只有幾所學校到現在已經有400所左右的學校開設這門專業。從各學校專業設置目標定位來看各有特色,呈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比如,重慶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屬于房屋建設業,培養目標是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同濟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房地產方向發展非常好,并且其工程管理專業的土木工程技術教學也十分強大。這些高校都有多年辦學經驗和先進的教學技術,但是還有一些高校對工程管理這個專業的定位比較模糊,對自己學校所設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不明確,將學生培養成多面手,學生樣樣通,卻也樣樣不精,沒有自己的特殊之處,使得一些學生的就業面臨很大的難題。
(二)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專業特色、優勢不明顯
由于工程管理是復合型學科,其專業方向跨度大,這就要求設置該專業的學校必須具備強大的師資力量來滿足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最基本要求。可是一些學校沒有嚴格認真的審核自己的辦學能力,導致所開專業課程設置不合格,教學質量差,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滿足社會需求。還有一些學校雖然具備了辦學的基本條件,但是專業課程設置體系龐雜,學生們學的多、學的雜,教學的核心課程不明顯。在課程設置中,普遍存在學生的實踐課時安排少,所學的知識只停留在概念層面,學生很難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結合,學校的專業特色、優勢不明顯,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力,缺乏真正的專業本領。
(三)實踐動手能力不強,教學很少能與時俱進
工程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目前,缺乏足夠的工程管理實踐訓練、無法及時掌握先進的工程管理技術是我國工程管理專業突出的缺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目前工程管理教材落后,在書本或者有關的參考書上的工程管理實踐教學案例一般都是編寫的案例,是虛設的,或者是許多年前的工程項目案例,學生的實踐認識無法與時俱進。
2.由于教育經費與高校的忽視,一些學校的實驗室和關于工程的計算機技術設施落后,不能及時更新,導致學生不能及時掌握新技術,與社會需求脫軌。
3.設置的教學實踐課程內容選擇單一,實踐時間短,學生們在實踐時一般都是走馬觀花,無法深刻地認識實踐內容,更別說將知識與實踐結合了。
三、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進措施
(一)明確定位目標,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我國的工程管理專業開設時間較短,辦學經驗并不是很豐富。各院校可以借鑒國內外工程管理教學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優勢,明確工程管理專業的定位目標,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辦學目標。在共性的管理與技術能力基礎上,結合所培養行業的特點,體現自己所擅長的專業方向上。根據近幾年的就業數據分析得出,那些在各種專業排名較高的院校,一般都是在這一行業的領域內具有成熟的定位目標和權威的知名度,被社會所承認。例如。對于礦產類院校而言,其管理和經濟能力培養能力較差,但可以從發揮其礦業方面的優勢;對于財經類院校而言,同樣其工程技術和建設施工能力培養較差,但可以充分發揮其經濟與管理的優勢。
(二)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
教學體系,是教學過程的知識基本結構、框架、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結果評價組成的統一的整體。包含:教學順序、過程、方式、方法、形式、內容、反饋、評估、總結、比較和推導等一系列教學要素。為了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各院校要結合社會就業要求和市場經濟發展,根據自己的定位目標和培養目標進行設置。在制定合理的教學體系時,要以課程整體優化作為修訂目標,刪除重復性多及與定位目標和培養目標不相符的專業課,同時,選擇具有突出性和必要性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計劃綜合性,各個專業課搭配合理性;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并重培養,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注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法律觀念、經濟管理意識等的培養;優化教學體系的培養模塊,在把握教學“大方向”的前提下,將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選修課。同時要建立一整套與之配套的評估、總結、反饋體系。各院校要想培養具有綜合素質高、專業方向性強和容易為社會認可的人才,就必須重視教學體系與時俱進,注重其動態調整。
(三)合理選擇教學用教材
作為復合型學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其中有很多學習教材具有很大重復性,有些教材是前幾年出版的,即使有的經過幾次改版,其中主要內容也沒有多大變化,內容有的已經過時。這就需要老師在教材選擇上花一番功夫。為了不浪費教學時間,任課老師應將所選的教材集中在一起,刪除其中重復部分,盡量選擇內容新穎、時效性強、具有前瞻性的教材。同時,教學老師應不斷地去學習和發現關于建設工程的新動向、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嘗試去編寫新教材。隨著科學技術的飛快發展,更多的建設施工技術和管理理念方法也不斷地出現,這些都是作為21世紀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例如,近幾年出現的裝配式施工技術和BIM軟件的應用。
(四)重視工程管理實驗室的計算機教學
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普遍地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同樣對建筑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作為一名工程管理的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是必須的。各院校應建立工程管理實驗室并重視計算機教學。工程管理的計算機教學主要作用是利用專業軟件和專門的模擬教學系統來模擬工程管理活動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通過仿真實驗,熟悉工程建設與工程管理的全過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學生可以通過實驗室的計算機教學學會使用基礎的軟件,如AutoCAD、廣聯達、魯班、PKPM和BIM等軟件。學校在開設計算機課程時應與實際工程相結合,應用的計算機案例最好是近期工程中的實例。例如,在廣聯達的教學中,學校可以以一個實際工程為例,在同學們普遍具有識圖能力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可以使用軟件中的基礎命令,再完成整個工程的預算編制、清單編制、投標報價編制等。通過這些仿真實踐練習、實戰等手段強化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
(五)重視多種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實踐教學,是架起學生學和用的一座橋梁,各學校可以采取多種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采用隱形課程教學模式。如通過實物演示、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這些都是可以在學校完成的,可以在每學期穿行隱性課程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以項目為主線、指導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項目實踐,培養學生團結集體和自主協作,激發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同時,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對所學的課程的知識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都會有所提高。
3.采用“訂單式”教學模式。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簽訂“合同訂單”,建立合作關系,學校根據企業提出的培養要求,制定培養計劃,而企業要接受在校學生給予他們到企業實習的機會,在企業實習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畢業時,達到企業需求的合格條件時,學生就可以到企業工作。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人才培養定位更為精確,培養質量及學生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4.采用“三明治”實踐教學模式。即把學生四年的大學分為三個階段,在學校進行課堂教學、去企業實習、回到學校繼續學習。這種模式使學生在理論學習后,有機會深入到企業,學習、參與具體的工程項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然后又使理論進行升華,使培養的學生更適應社會要求。
總之,針對工程管理這一復合型、實踐性的專業,各院校要結合國家、社會發展的實際,考慮工程所在行業的特點,結合學校自身的情況,制訂本學校的培養模式,使培養的學生真正為社會所需。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吳波(1976-),女,遼寧沈陽人,山東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傅志明(1965-),男,四川岳池人,山東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山東?煙臺?26400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山東工商學院教學改革項目“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機制研究”(T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3-0023-02
城市管理通常是指與城市規劃、建設及運行相關聯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事務的管理。[1]現代化的城市管理追求的是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管理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培養的是城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為引導高校主動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本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類型結構。今年4月,教育部開展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修訂,城市管理專業由原來的“擬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自設特殊專業名錄》專業”調整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內專業,適應了我國城市化和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對城市管理專業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供求狀況進行探討。
一、我國高校城市管理人才供給現狀
1.城市管理人才供給規模
在我國高等院校中,從2001年以來僅有云南大學、北京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蘇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林學院、浙江工商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等少數幾家高校在本科階段開設了該專業。
全國范圍內擁有城市管理專業碩士點的院校也寥寥無幾,培養的專業人才數量極少,遠不能適應目前及未來中國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要求。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中有22所高等院校設立城市管理專業以及與城市管理相關的專業。
我國設置城市管理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的高校如表1所示。
2.城市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比較
由于各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培養層次也有差異。總體來看,我國的城市管理專業培養模式大致有兩種類型,即研究型以及應用型兩種培養模式。
研究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如表2所示。
應用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如表3所示。
表2?研究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
學校名稱 專業名稱 培養目標
北京大學 城市管理 本專業旨在適應城市化發展需要,培養我國城市管理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科研教學機構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教學科研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 城市管理 主要為中央和地方各級城市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綜合應用型管理人才,以滿足我國城市建設和城市化對城市公共管理、政策分析與執行、社區管理、市政項目評估、城市規劃管理、城市資源管理、城市資產評估、環境保護等方向的人才需求
通過對已開設城市管理專業高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分析,發現盡管每年大約有800名左右畢業生畢業于此專業,遠不能滿足目前及未來中國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要求。
而研究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選擇考研或進入科研部門工作。
如北京大學城市管理專業有2/3的畢業生考上研究生,真正到達中小城市從事城市管理工作的畢業生非常少。
二、城市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取向預測
通過與用人單位進行交流,明確社會對城市管理人才的需求點,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提供現實依據與參考。
從城市管理部門的職能上看,其職能具有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或城市公共經濟特殊性,使它們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產業群體,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運行和經營規律。以煙臺市城市管理局為例,其主要職能是負責城市市政設施管理、公用事業、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城市綜合管理等工作,其下轄13個企事業單位,現有員工3000多人。隨著煙臺《城市管理法》的出臺,鄉、鎮將納入到城市管理的范疇,對城市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因此,為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培養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的專門人才就構成了城市管理專業特有領域或特有服務對象,是高校中其他專業無法替代的。
從政府對城市管理工作的認知上看,各級政府逐漸意識到加強城市管理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城市管理能夠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為居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2006年煙臺市人民政府121號文件,指出“加強城市管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對于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建設宜居城市,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市區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工作原則、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加快推行數字化城市管理、強化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著力解決影響市容環境的突出問題等五個方面作出了指示。隨著政府對提升城市管理意識的加強,對從事城市管理人員的素質也有更高層次的要求,高校城市管理專業可以成為高素質城市管理人才培養的基地,滿足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需求。
從當前城市管理部門人員的知識結構上看,目前我國城市管理部門人員大部分是掌握某一專業特長的專才,缺乏系統全面掌握城市管理理論和技術的通才。城市管理人才的缺乏必定影響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例如城市的發展要求街道城管部門成為一個區域綜合管理的部門行使區域管理權。這就需要一支既了解政府相關法規、政策又掌握各方面管理工作標準的管理人員隊伍,做到既有明確的分工負責制度又能聯合行動實施管理,做好區域各項城市管理工作。這些因素對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提出了客觀要求。
從我國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看,我國城市目前管理缺乏長遠規劃,城市管理部門對于城市出現的各種問題還處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階段,缺乏系統的城市管理設計。在城市管理中,應當把城市作為一個大系統,進行周密、系統的研究,構建合理的管理運行系統,從而改造整個城市(現代化城市管理內容如表4所示)。而系統掌握城市管理知識的人員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中,了解到城市管理部門急需“既系統掌握城市管理知識,又能靈活運用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通才”。
表4?城市管理的主要內容
城市管理類型 具體內容
現代化城市管理 推進城市管理數字化
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形成城市管理的多元主體格局
促進城市空間結構優化與城鄉統籌
構建城市突發事件管理體系
傳統城市管理 市容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市政管理、各類有形市場的管理、公路管理、規劃管理、社會治安管理、文化娛樂場所的管理、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
總之,從城市管理專業人才的供給情況上看,相關高校不多,而且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從城市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上看,城市管理的綜合性對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多的目標和要求,要求其具有多方面的知識,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這些能力包括發現、分析、解決城市問題的能力、城市宏觀政策與問題的研究分析能力、與公眾進行良好溝通和協調的能力以及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等。[2]因此,專門培養城市管理人才的城市管理教育是現有的其他任何一種類型的管理教育都難以替代的。[3]
參考文獻:
[1]宋剛.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城市管理三維結構[J].城市發展研究,
一.工程任務課程化的涵義
工程任務課程化,系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首先提出,其含義是在教學過程中以相關企業的實際工程任務為載體展開教學工作,將教學任務工程化,工程任務課程化。工程的的核心任務是設計和實施尚未存在的問題或任務的答案,以直接或間接的服務于社會或社會的組成部分。這種教學方法,改革以傳統課堂講課為主的教育教學模式,探索工程任務與課程相結合,將真實的工程任務引入教學的一種新型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帶著學生尋找問題,通過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來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其結果是問題的解決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這正吻合了工程教育教學改革思想,即“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生涯發展為主線、以真實的工程為基礎的系統化專業課程體系”,充分發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實施工程任務課程化需具備的教學背景
(一)教學環境
工程任務課程化的實施要有工程任務為載體,為此,要有校企合一的企業,或者校企合作的實習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2006年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依托,成立了齊齊哈爾東亞旅行社,專業教研室主任即為企業法定代表人。
(二)課程設置
工程任務課程化的教學方法需要模塊化的課程設置,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對學科性課程進行整合,以工作過程系統化進行課程設置。
在教學過程中完成一個新穎、完整、實踐性強的工程任務,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
(三)教師能力
工程任務課程化要求教師帶著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此,要求教師一方面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指導學生進行工程任務的化解,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
(四)教學形式
學生以項目小組為單位,按照“PDCA”模式,完成“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全過程。這種形式的教學,打破了單科界限,教師要根據工程任務統籌多科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各種有利于任務完成的元素,讓學習變得有趣,最終,學生的方法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學會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工程任務課程化的探索
以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主要進行了以下探索:
按照學院“開一個專業、辦一個實體、建一個會(所)、創一個品牌”的專業建設理念,旅游管理專業于2006年12月成立了齊齊哈爾東亞旅行社。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以東亞旅行社的實際任務為載體,實施工程任務課程化;同時,旅游管理專業結合旅行社的常規業務,在同一學期開設了《導游實務》、《旅行社計調與外聯實務》、《旅游文化賞析》、《旅游市場營銷實務》、《導游基礎知識》等五門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旅行社的真實任務“課程化”,將行程設計環節在《旅行社計調與外聯》課程上實現,將行程銷售在《旅游市場營銷實務》課程中完成,將帶團在《導游實務》及《旅游文化賞析》課程中完成。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參與到旅行社業務的整個環節,提升學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對專業的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1年,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依托東亞旅行社共承接任務25筆,363人次。
總支,我們的探索是要借助工程任務來促進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職業意識,學生要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在工程結束后要進行教學性總結。在這種實踐中,工程與課程是交叉的,互相促進的。在具體實施中,教學的時間安排、場所安排、考核方式等,都可能打破現有的教學形式。“工程任務課程化”的不僅是要在每一門課程內部進行,最理想的是將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整合,以“一切為了學生”為宗旨,創造“讓學生在校內學習方式與在社會生存方式相一致”的教學模式。
實施工程任務課程化的教學方法,在經營管理旅行社的過程中,教師直接接觸旅游業務,與市場需求零距離接觸,提升了教師對專業的認識和專業實踐能力;在教師制定接待方案后,具體的旅游活動由學生實施,在這個學期中,大二的學生共有39人參與到旅行社的業務經營中,與《旅游文化賞析》、《旅游市場營銷實務》、《導游實務》等課程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施工程任務課程化,我們達到了以下效果:第一,使教育教學與實際工程任務相結合,使課堂教學任務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對學生崗位遷徙能力的培養;使教育教學與專業公司相結合,促進專業公司業務的運營;縮短學生就業時與職場的距離,促進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工程任務課程化取得的成果及不足
(一)取得的成果
第一,通過實施“工程任務課程化”,使教育教學與實際工程任務相結合,使課堂教學任務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對學生崗位遷徙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成績有所提升,從以下圖中可見,分數不及格的比重降低,80分以上學生的比重提升;
工程任務課程化實施前后學生成績對比圖
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60以下60-6970-7980-8990-99分數學生百分數之前之后
第二,通過實施“工程任務課程化”,使教育教學與專業公司相結合,促進專業公司業務的運營;
第三,通過實施“工程任務課程化”,縮短學生就業時與職場的距離,促進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四,通過實施“工程任務課程化”,提升了師生的實踐能力。
在經營旅行社的過程中,教師直接接觸旅游業務,與市場需求零距離接觸,提升了教師對專業的認識和專業實踐能力;在教師制定接待方案后,具體的旅游活動由學生實施,在這個學期中,旅游091學生共有39人參與到旅行社的業務經營中,與《旅游文化》、《市場營銷實務》、《旅行社經營管理》等課程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在此期間,共獲利1155元,生均30元。
(二)存在的不足及措施
1.教師的經營管理及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長期在教學崗位工作,對實際的業務了解不夠,導致對旅行社的經營、管理以及相關業務,如財務等業務不熟悉,為實際工作帶來不便。作為一個管理者,雖然不能做到多面手,但是對于相關工作都應該做到熟悉,這就需要教師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付出精力來進一步了解業務。
2.應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通識課程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
目前理工科大學的課程改革主要有兩個趨勢:一是優化科學核心課程、發展人文課程和跨學科相關課程,以促進通識教育的發展;二是關注實踐性教育,以促進學生科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發展。通識課程相對狹窄,導致工科學生缺乏人文社科知識、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遇到問題只從理論的角度出發,卻很少考慮經濟上的可行性。在現代科技革命條件下,文化背景寬厚、融會貫通能力強,才能走進科學前沿、更好的發揮工科學生的優勢。
(二)缺少技術創新課程
技術創新課程的開設,針對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以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主線,體現系統優化、整合集成的思想,實踐體系也進入到整體課程體系改革環節中,建立相對獨立的新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即:以訓練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為目的的實驗室內基礎實驗模塊;以訓練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為目的的田間農學認知實驗實踐模塊;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的的專業科研訓練、生產實踐和畢業設計模塊,三大模塊分別對應不同的實驗、實踐課程內容。
(三)與市場、企業結合不緊密
從各高校實踐教學培養可以看出,實踐課程多限于在實驗室驗證理論或是到工廠參觀,高校與企業合作培養的模式還停留在表面。現代教育觀理念決定了高校人才培養不可能局限于象牙塔內,尤其是應用性比較強的工科專業。因此工科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要以市場為導向,與企業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培養出具有工科專業特色的技術創新能力。我國高校辦學主要依靠國家撥款,市場意識不強,反映在學生培養方面就是實踐環節不能真正深入進去,影響了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我國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我國工程造價人才培養必須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高度,認真設計各個層次工程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加緊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
(一)工程造價人才的質量目標
以創新能力為核心善于解決實際問題是工程造價人才的根本能力。而工程實踐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供經驗基礎,使實踐的主體面臨真實的工程問題,并為其獲得創造性的解決而集結能量。在市場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條件下,工程造價人才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行為不僅高度依賴創新主體的知識綜合,而且高度依賴其知識、能力和其他素質的綜合。
(二)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的規格目標
高等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結構主要包括科類專業結構與層次結構。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的科類專業結構,是指工程專業門類之間的比例關系,它決定著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的品種。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的層次結構,是指研究生、本科和專科三級之間的比例關系,它決定著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的層次。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結構要與經濟結構變化相適應,我國經濟快速持續增長、產業結構提升和社會的轉型,為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創造了條件,提出了新的需求。工程造價人才培養要依據就業狀況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趨勢,先于市場變化預測和調整工程造價人才培養的學科專業布局和層次結構。
三、工程造價動態管理實踐性研究
(一)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幾個環節
1、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
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要根據概算估價指標和造價指數等價格信息,合理確定投資規模,要對各種影響工程造價的動態因素予以全面的考慮。
2、項目施工圖設計階段
在合理確定項目投資后,應提倡實行限額指標設計,要按項目投資中的工程成本額進行設計,不能占用預備費(不可預見費等),否則設計就成了超額設計。設計時,要留有余地,要根據設計圖紙及時編制出項目投資概算,為設計施工圖紙的審定和設計修改提供價格依據,要認真研究影響工程投資的各種動態因素。
3、項目施工階段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應根據施工設計圖紙按定額認真計算工程量和工料機的消耗量,并根據市場的價格信息和企業經營管理情況合理的自主定價。造價管理部門、建行、咨詢公司等要為建設單位認真審核施工企業的預算報價,及時對設計變更內容編制修改補充預算,進行價格核定和辦理簽證,把握好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的各種動態因素。
4、項目竣工結算階段
工程項目竣工后,要嚴把工程結算關,注意搜集和整理好結算資料,要認真審核工程量和套價取費。據測算,某地區目前的材料費約占工程造價的65%,其中材料價差(本地材料預算價對比定額材料預算價)約占工程造價的12%。因此,認真確定材料價格和材料價差的調整,對合理確定工程造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幾項措施
[3]楊中宣.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科技文匯,2010(9):48-49;
[4]郝利花,張靜.工程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及課程體系設置[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9-61;
[5]陳建國,許鳳.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9-94;
一、高等職業院校成人教育現狀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步驟,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主要方法,因此成人教育的地位在我國社會中將不斷提高。我國目前成人教育的辦學模式主要有函授、業余課授以及在職研究生、高校建立的專門成人教育學院、進修班、遠程教育學習、自學考試培訓班、國外合作辦學等,各種成人教育相互促進和補充,為社會成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平臺,基本滿足了社會終身教育和可持續教育的需求,但由于我國成人教育發展的時間不長,所提供的教育平臺難以滿足社會廣泛需求,因此我國成人教育的辦學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①成人教育辦學模式多樣,發展水平不一;②學校教育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普遍忽視了成人教育職業需求,沒有針對不同類型的成人教育在崗、在業以及社會行業規劃及培養人才;③培養目標與實際需要脫節,成人教育基本照搬學校教育培養模式,基本上是普通高職院校教育的“翻版”;④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為了適應成人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新形勢,必須以創新的觀念來思考成人教育,來探索成人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本文結合學院近幾年餐飲管理與服務專業大類成人繼續教育工作實際,探討并總結出高職院校餐飲管理與服務專業大類成人繼續教育工作途徑和方法,以促進餐飲業健康發展。
二、餐飲服務類專業成人教育實踐創新
1.豐富成人教育培養形式,拓展生源渠道
發揮政府在成人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引導社會積極參與成人教育建設,融合社會資源;加強與行業部門聯系,對酒店、賓館等服務行業人員進行培訓,以提升服務水平和就業競爭力;在餐飲服務業人員轉移就業培訓和返鄉人員培訓方面,采取“集中培訓”“半工半讀”“邊工邊讀”和“就地培訓”等方式,以職業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以就業和創業為目標,拓寬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得渠道,提高餐飲服務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實施聯合辦學戰略,開展與本科教育對接工作,滿足學生提高學歷的需要,給畢業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
2.分層分類構建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
由于成人教育招生方式的多樣化以及不同企業和人員對培養的要求不同,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總結出“培養形式多樣、分層分類教學、培養目標明確”的成人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并制訂出不同的培養方案,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人才培養體系不僅注重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而且應關注成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學院專業團隊對行業、企業以及畢業生等進行了廣泛調研,充分采納餐飲行業協會及無錫艾迪花園酒店等深度合作行業、企業的建議,根據人才培養規格及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科學定位成人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3.加強校企合作,合理化利用資源
依托江蘇食品職教集團搭建的校企合作平臺,牽頭蘇州金陵觀園國際酒店、昆山格林菲爾華美達酒店、上海榕港餐飲有限公司等30多家省內外餐飲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部,加強與餐飲業企業合作,開展成人教育項目。首先,對合作企業中較低層次崗位的餐飲業從業人員開展培訓;其次,邀請企業烹飪大師參與校內成人教育工作,發揮雙方優勢,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資源,堅持“平等互利、確保質量、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并且依托“校中店”“店中校”兩大平臺,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特點,以契合行業需求為導向,以校企緊密合作為基礎,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4.構建現代化教學平臺,改革教育教學方式
遠程教育是成人教育過程中比較成熟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學院近年來大力注重網絡課程建設,以課件、視頻、圖片及試題庫等形式展示課程內容,便于各類學生隨時隨地網上學習瀏覽;尤其對成人教育學生具有獨特的意義,已建成的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呈現出開放性、系統性、實踐性、創新性、服務性等特點。已建成的遠程視頻教學系統能將企業生產場景直接呈現在學生課堂,通過教師與學生實時互動,解決了名貴菜肴制作過程在校內教學成本過高、大師難請的問題。
21世紀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具有創新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具體而言,工程管理專業應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化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項目咨詢和項目全過程管理的,具備注冊建造師、注冊造價師和注冊監理師基本素質的、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變革和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我校把教育目標定位在培養工程管理應用型本科人才上。因此,探索和創新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現代化生產對人才的需求,是我們亟待認真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優化培養模式,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定位區別于傳統的本科培養技術科學型和工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也不同于應用型專科教育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特點,提出體現“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框架,培養全面基礎知識教育的復合型人才。工程管理專業學科體系包含通識、專業和其他課程,突出寬基礎的通識教育和四大平臺(即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工程管理及工程法律類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程設置,這種“寬基礎”成為培養跨越土木工程、管理、經濟學科的復合型人才的基礎。
為使學校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學生與現行的注冊工程師制度接軌,學校在專業辦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實踐性教學環節等各個方面都圍繞注冊工程師制度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來開展,積極構建適應本行業注冊執業資格體系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前瞻性。反映工程管理專業的最新發展,適應本行業注冊執業資格制度考試的動態性要求;靈活性。采取多方向培養,拓展學生的職業空間,適應本行業注冊執業資格體系下不同注冊工程師的要求;終身性。大學教育與職業資格體系有機結合,使大學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國際性。滿足與國際執業資格制度接軌的要求。
在培養計劃上,應全面推行彈性制學分、主輔修制為主要內容,以“規格加特長”、“素質加能力”為主要特征的學分制;在培養模式上,應注重“多樣化”、“開放式”,開展個性化教育;在培養方式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二、加強實踐,注重學生專業素質培養
在素質教育的諸方面,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在中小學階段已經開始,進入大學以后繼續得以擴展,而專業素質教育則是接受高等教育之后進行的。專業素質教育包括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傳授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技能結構,而培養能力主要是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傳授知識是培養能力的必要條件,但獲取知識并不等于具備了能力,應當通過實踐教育來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發掘學生中蘊藏的潛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方面的完善,除了要設置合理的實踐課程,還必須建設有特色、多層面的實踐教學環境,以便更好地實現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學生可以通過實驗室平臺來掌握各種工程管理軟件的使用,通過項目模擬仿真,熟悉和掌握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學校應在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以配置基本的軟硬件設施(計量與造價軟件、工程項目管理軟件、招投標模擬軟件等)。學生可利用專業的仿真實驗室,在教師指導下,策劃并實施各種模擬專業管理活動。如工程招投標過程模擬、施工管理模擬、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模擬等,仿真展現各種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并輪流扮演特定的角色,以求產生角色認同的心理體驗,從而使學生獲得廣泛而全面的專業技能訓練,達到培養學生的單項管理應用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模擬實踐教學是培養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解決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時間與空間局限性和縮短專業人才培養周期的有效方式。工程案例尤其是大型、典范型工程案例蘊含著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經總結和提煉將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素材。作為工程管理專業實驗室,應是開放式的,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設置自主實驗項目。
三、強化校外實習基地,促進“產學研”相結合
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加強與企業、行業協會的溝通和聯系,邀請經驗豐富的企業工程師給學生做技術報告或者培訓企業軟件的應用。按照企業的需求微調課程體系,使企業參與到工程項目管理專業課程內容的修訂和實踐過程的效果評估,形成校企之間的良性互動,為學生的學習和課程實習提供良好的條件,使學生在工程單位有較長的生產實習時間,真正參與企業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加速更新方能適應各項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以及業務培養來適應這一變化。未來的建筑人才是既專又博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而我們又肩負著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今后,對教師的要求,不但業務水平高,而且實踐能力還要強,更要有崇高的敬業精神。為了緊跟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各位教師除加強政治學習外,還應加強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身修養,既要參與實踐, 具備豐富的經驗,又要在某一方面具有較系統的理論體系,既是工程師,又是教師;另一方面,師資隊伍的建設也可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請進一些社會有實踐經驗的專家與學者, 參與教學方案的研究和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指導等,這樣有利于教學與社會實踐相溝通,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業務。送出去是指選派一些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定期到設計、施工、管理等部門進行參與工作,以達到實訓和提高的目的,這為培養技術應用型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應改善辦學條件,特別是加強實驗室的投入,加強實驗教學的比例,特別是應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訓基地,定期進行各種實習,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新世紀,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有新的要求,特別是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要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出適應新世紀、基礎扎實、知識面寬、應用能力強,素質高,富于創新、開拓進取的新型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