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58: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海洋經濟產業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Key words: marine industry;marine economy;grey relational degree
中圖分類號:F121.3;P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0-0182-02
0 引言
海洋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據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的《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3)》(簡稱《報告》),2012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大關,達到50087億元,較上年增長7.9%,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9.6%。《報告》預測,未來中國海洋經濟仍將保持8%左右的年增長速度。在現代經濟增長中,和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是產業結構,它影響和制約著經濟增長的速度和水平。因此,在現有的研究中,人們大多關注海洋產業結構與海洋經濟增長的關系。例如,蓋美、陳倩[1]以遼寧省為例,分析了1997-2007年海洋產業結構變動對海洋經濟增長的貢獻以及海洋產業結構變動對海洋經濟增長的影響;陳志杰[2]利用灰色關聯法研究發現,福建海洋經濟產業走得是三二一的發展模式。
與以往研究不同,本文著重研究海洋產業的結構性變化及其與海洋經濟間的關聯程度。海洋產業是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所進行的生產和服務活動,包括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等主要產業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3]目前,中國海洋產業內部的發展參差不齊,對海洋經濟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它們與海洋經濟之間的關聯程度到底如何,同樣值得關注。
1 中國海洋產業結構的變化
表1是根據海洋三次產業的分類方法,計算了2001年和2011年中國海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以及主要產業與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的增加值比重。以2001年為基期,2011年海洋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了1.5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比重上升了4.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下降了2.48個百分點。這表明,當前中國海洋第二產業仍處于成長期,海洋經濟走得仍是以二三一的發展模式。
就海洋產業的結構變動來看,在海洋第一產業,海洋漁業的比重下降了3.11個百分點,這是因為隨著海洋環境污染問題凸顯,以及政府保護海洋環境意識的增強,沿海省市大多嚴格控制養殖面積,保護海洋生態和海洋生物資源多樣性,近海捕撈量趨于下降,由此影響了海洋漁業增加值的提高;在海洋第二產業,除了海洋鹽業的比重下降外,其他海洋產業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其中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工業以及海洋工程建筑業的比重增加得最多,這表明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需要海上能源,即或直接來自于海洋,或經由海洋由外部輸入;在海洋第三產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的比重下降了4.56個百分點,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的比重下降了3.1個百分點,濱海旅游業的比重增加了2.46個百分點。可見,海洋產業結構正處于更替變化中,由此影響著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顯然,這種更替變化對海洋經濟的影響是參差不齊的,有些產業的影響會相對更大些。
2 中國海洋產業與海洋經濟的關聯度
2.1 灰色關聯分析模型 灰色關聯分析是指對一個系統發展變化態勢的定量描述和比較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過確定參考數據列和若干個比較數據列的幾何形狀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反映了曲線間的關聯
程度。
具體有以下幾個步驟:
①確定分析數列。確定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參考數列(母序列)和影響系統行為的比較數列(子序列)。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數據序列,稱為參考數列。影響系統行為的因素組成的數據序列,稱為比較數列。設參考數列為x0={x0(k),k=1,2,…,n},比較數列為xi={xi(k),k=1,2,…,n,i=1,2,…,m}。
②變量的無量綱化處理。由于系統中各因素列中的數據量綱可能不同,這樣不便于比較或在比較時難以得到正確的結論。因此在進行關聯度分析時,一般都要進行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
xi(k)=■,其中k=1,2,…,n, i=0,1,2,…,m
③計算關聯系數。x0(k)與xi(k)的關聯系數如下:
ζi(k)=■
其中Δ■(k)=x■(k)-x■(k),k=1,2,…,n, i=1,2,…,m,ρ∈(0,∞)被稱為分辨系數,ρ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ρ∈[0,1],具體取值視情況而定,本文取ρ=0.5。
④計算關聯度。關聯系數是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在各個時刻(即曲線中的格點)的關聯程度值,所以它的數不止一個,而信息過于分散不便于整體比較,因此有必要將各個時刻的關聯系數幾種為一個值,即求其平均值,作為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間關聯程度的數量表示,關聯度公式如下:ri=■■ζ■(k)
⑤關聯度排序。關聯度按取值大小排序,如果r1
2.2 數據說明 我們選取了2001-2011年之間11年的數據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選取海洋生產總值作為母序列,13個海洋產業增加值作為灰色分析的子序列。其中,在變量的無量綱化處理環節,是以2001年的數據為基準對各數列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由步驟4得出海洋經濟與海洋產業發展之間的關聯度。
2.3 實證分析結果 根據表2的計算結果,可得到: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濱海旅游業與海洋交通運輸業與海洋生產總值的關聯最為密切,分別為0.991、0.985和0.981,在表1列出的13個海洋產業中位居前三位,并且它們都屬于海洋第三產業;位居第四位的是海洋漁業,它與海洋生產總值的關聯度為0.977;在海洋第二產業內部,海洋礦業、海洋生物醫藥業以及海洋電力的關聯度相對較低,分別為0.667、0.837和0.877。
將表2的計算結果和表1結構比例的變化結合起來看,可得到: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以及海洋交通運輸業的關聯度最大,但是與海洋生產總值的占比卻出現了下降。顯然,在“十二五”期間,二者在海洋經濟中的地位需要進一步給予提升;濱海旅游的關聯度高,同時在海洋生產總值中的占比也提高。這表明,近些年來,濱海旅游業的崛起正成為海洋經濟總值不斷上升的重要推動力;海洋漁業盡管與海洋生產總值的關聯度高,但受制于海洋環境與資源約束,在海洋生產總值的占比不能提高;在海洋第二產業內部,以海洋鹽業、海洋油氣為代表的能源類產業的關聯度最高,分別為0.956、0.949。但是,表1顯示海洋鹽業的占比是下降的。這主要是因為鹽田面積呈現逐步退讓減少趨勢,尤其是開發區占地使得鹽場原有的海鹽生產工藝布局需要大規模的調整,由此影響了海鹽生產。
3 總結及相關建議
海洋經濟狀況和海洋產業結構狀況共同反映海洋經濟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制約著海洋經濟發展速度。當前,中國海洋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的比重呈現出的二、三、一格局。然而,海洋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相差也就相差0.5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海洋經濟的發展軌跡有朝著高度優化的水平邁進的潛力。
本文對海洋產業與海洋經濟關聯度的分析表明,不同的海洋產業對海洋經濟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將這種差異與它們占比結構聯系起來,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而將這種優化升級轉化為切實的經濟發展成果。例如,對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此類關聯度的產業,就要在增加資金投入,提升海洋科技創新以及在公共服務,綜合保障能力、企業負擔等方面考慮,增強它們的發展后勁,提高它們在海洋生產總值中的占比。
參考文獻:
一、引言
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是大連未來諸多發展戰略中的核心戰略之一,確立和實施好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升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了進一步分析海洋經濟對大連區域經濟的發展影響,有必要分析海洋產業對大連總體區域經濟的貢獻度大小。
二、海洋產業對大連區域經濟貢獻度分析
(一)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利用AHP法繪出層次結構圖如圖2-1所示。
(二)構造各層次的判斷矩陣并檢驗其一致性
判斷矩陣是表示本層所有因素針對上一層某一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的比較。元素aij用Santy的1-9標度方法給出。
A層次對于O層次的相對權重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其中 W為權向量,W=(0.5,0.5)表明A1和A2兩個因素對上層目標的相對重要性相同。
以此類推,可以得到四個層次的判斷矩陣及其權向量,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三)層次總排序
層次總排序數據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3-1 B-C總排序表(C對B的組合權重)
CI=0.0218,RI=0.74,CR=0.02946
表2-2 C-D總排序表(D對C的組合權重)
CI=0.049,RI=1.12,CR=0.04375
由結果可見,港口運輸業對城市的發展起最主要作用。這是因為:港口運輸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較高,是大連港口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
三、結論
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到大連海洋產業對地區經濟發展貢獻度的最優排序依次為:港口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漁業、造船業、鹽業。重要程度依次為:0.333、0.206、0.330、0.085、0.044。港口運輸業凸顯出外向型經濟在地區經濟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一、產業競爭力研究基礎
(一)產業競爭力的內涵
產業競爭力,指某國或某一地區的某個特定產業相對于他國或地區同一產業在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持續獲利等方面所體現的競爭能力。產業競爭力的實質是比較的內容和比較的范圍。產業競爭力比較內容指的是產業競爭優勢,而產業競爭優勢最終體現于產品、企業及產業的市場實現能力。產業競爭力比較范圍指的是國家或地區,是一個區域的概念。因此,產業競爭力分析應突出產業集聚、產業轉移、區位優勢等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
(二)產業競爭力研究的理論基礎
產業競爭力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比較優勢原理和競爭優勢原理。比較優勢強調同一國家不同產業間的比較關系,而競爭優勢強調不同國家同一產業間的比較關系。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往往易于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比較優勢要通過競爭優勢才能體現。因此,產業競爭力的基礎性決定因素是比較優勢,而直接作用因素是競爭優勢。
1. 鉆石理論
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產業競爭力由生產要素、需要條件、相關和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機遇、政府六個要素共同決定。其中前四項是關鍵要素,后兩項是輔助要素,它們之間彼此互動(如圖1)。
(2)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
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分為顯示性指標和分析性指標兩類。
2. 顯示性指標,用以說明國際競爭力的結果,主要包括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兩個指標。顯示性指標可用數學公式進行計算,方法包括四種:一是“貿易專業化系數”(TSC);二是“出口績效相對系數”;三是“固定市場份額模型”指標(CMS);四是“顯示性比較優指標”(RCA)。
3. 分析性指標,用以解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因,反映的是競爭力已經得到顯示的解釋變量或未實現的競爭潛力,可分為直接原因指標和間接原因指標。其中,直接原因指標又可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與生產率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勞動生產率、成本、價格、企業規模等;第二類是與市場營銷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品牌商標、廣告費用、分銷渠道等;第三類是與企業的組織管理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售后服務網點和全球質量保證體系等。間接原因指標主要是指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四要素”模型。
二、廣州市海洋產業競爭力研究分析
(一)海洋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建立
結合廣州市海洋發展情況,利用海洋資源、環境和人口為約束條件,選擇四個量化海洋經濟主導產業評價的基準指標:產業結構基準、市場競爭基準、效率基準、產業關聯基準。
1. 產業結構基準
衡量產業結構基準選取的是經濟彈性系數和產業集聚水平,經濟彈性系數可以反映出產業的發展和萎縮過程;產業集聚水映的是產業生產的集中程度。
(1)經濟彈性系數
產業經濟彈性系是指產業的相對變化量與國民經濟的相對變化量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η為產業經濟彈性系數,θi,t為i在t年的產值∑θ,為所有產業在t年的產值。
(2)產業集聚水平
hi=(xj/x)2,(j=1,2,3,4,...,n)
其中:xj表示j行業i的經濟活動水平,x為全國范圍內該行業的經濟活動水平
2. 市場競爭力基準
市場競爭力基準通常采用產業相對規模和產業環比增長速度來衡量,產業相對規模說明了目前產業的增長實力,產業增長速度則能說明產業的成長性。
產業相對規模m=Δy/y,其中:Δy表示該產業的增加值
產業增長速度v=yt/yt-1,其中:yt表示報告期產業增加值,yt-1為上一期產業的增加值
3. 效率基準
效率基準可以由勞動生產率、就業彈性來表示,勞動生產率反映產業生產的效率,就業彈性系數反映該產業對于整個經濟系統的就業的拉動。
勞動生產率e=xi/li,其中:xi和li分別為i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
就業彈性系數d=r/g,其中:r和g分別為廣州市就業人數增長率和海洋生產總值
4. 產業關聯基準
對產業關聯基準的測度,選取產業對地區經濟帶動率和產業貢獻度。都能反映出海洋各產業對地區經濟的拉動與貢獻作用。關于海洋產業間的關聯系數,采用了灰色關聯模型測度。
產業對地區經濟帶動率V=C*R,其中:C是產業貢獻率,R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產業貢獻度C=M.D,其中:M表示廣州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量,D表示廣州市國民生產總值增量。
(二)廣州市海洋產業指標測算及結果分析
1. 廣州市海洋產業指標測算
在指標測算中,主要使用2010~2013年廣州市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各主要產業產值、就業人數。根據上述指標計算公式分別對廣州市2011、2012年的四個基準進行測算,然后分別對2012年的廣州市主要海洋產業發展現狀和這2年的發展變動情況進行分析,測算結果(如表1):
2. 結果分析
(1)產業結構基準
從經濟彈性系數上看,2012年廣州市的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和濱海旅游業的經濟彈性均大于1,說明這些海洋產業發展處于增長階段,增長速度高于廣州市海洋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從變動趨勢上看,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和海洋船舶業處于增長狀態,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和濱海旅游業處于穩定階段,而海洋交通運輸業處于負增長狀態。
廣州市海洋產業集聚水平相對于全國來說,海洋化工業為低寡占型產業,其他均為競爭型產業。從發展趨勢看,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呈聚集趨勢,海洋生物醫藥業、濱海旅游業、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呈分散趨勢,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狀態。
(2)市場競爭力基準
廣州市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濱海旅游業、海洋船舶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相對產業規模不大,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建筑工程低于1%;從發展趨勢上看海洋生物醫藥業呈上升趨勢,其余業均成下降趨勢。
從產業增長速度上看,海洋生物醫藥業增速比較大,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增長比較平穩,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船舶業增長速度有所下降。
(3)效率基準
從勞動生產率看,海洋化工業、海洋船舶業有所下降,這可能與宏觀經濟政策有關,其余產業均呈上升趨勢,正是科技創新在海洋產業發展的作用體現。
從就業彈性系數上看,海洋工程建筑業、濱海旅游業就業彈性系數較大,說明這些產業對勞動吸納的能力比較強,其他產業就業彈性系數比較低;從發展趨勢上看濱海旅游業有所增長,其余產業均呈下降趨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些產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而是海洋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海洋各產業中。
(4)產業關聯度基準
海洋醫藥生物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對廣州市地區的帶動作用比較大,其他產業帶動作用較小甚至呈現負帶動;從趨勢上看海洋醫藥生物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呈現增長趨勢,海洋工程建筑業呈穩定狀態,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船舶業呈下降趨勢。
海洋醫藥生物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貢獻度比較大,其他產業帶動作用較小甚至呈現負帶動;從趨勢上看廣州市海洋產業的貢獻度逐漸分散化,說明廣州市海洋產業的發展更加全面化,逐步走向多元化。
(三)基于TOPSIS的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
分別用A、B、C、D表示產業結構基準、市場競爭力基準、效率基準、產業關聯基準。用A1、A2表示經濟彈性系數和產業集聚水平;B1、B2表示產業相對規模和產業增長速度;C1、C2代表勞動生產率和就業彈性系數;D1、D2代表產業對地區經濟帶動率和產業貢獻度。采用調查、咨詢專家等指標賦權方法得到如下權重(如表2):
將數據正向化和標準化處理:
其中:xi表示標準化值;Xi表示原始值;Xmax、Xmin分別表示原序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將表1中數據標準化處理,然后根據TOPSIS進行測算,得出主要海洋產業發展評價得分(如表3、4):
(四)廣州市各主要海洋產業競爭力現狀
指標體系測算的結果顯示,2012年廣州市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洋生物醫藥業位居海洋產業發展總得分前三位。說明,這些產業在現階段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處于快速成長期,對海洋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強大帶動力,符合海洋主導產業的選擇標準,適合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從我國主要海洋產業的發展趨勢看,廣州市主要海洋產業的得分和排名一直在變化。2011年排名前三的海洋產業有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和濱海旅游業。濱海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得分差距比較大,其他產業發展比較平穩。濱海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質量呈現大幅度的提升、其余產業發展質量正在穩步增長。
(五)關于廣州2013年濱海旅游業和港口運輸業與計劃單列市的比較
1. 濱海旅游業
以表5中可以看出,在計劃單列市中國外入境旅游這項中廣州占有很大的優勢,在國內旅游人數這項中廣州與其他計劃單列市并無明顯差距,而在國內外旅游人數這項中廣州次于大連、青島和寧波。從一定層面上反映出廣州的濱海旅游業與計劃單列市是旗鼓相當的。
2 .港口運輸業
從表6中可以看出,廣州的港口貨物運輸量僅次與大連,但是與領先于其他計劃單列市優勢并不是很明顯,而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排在深圳和大連之后與青島齊平。從一定的層面上看,廣州的港口運輸業略占優勢,但是優勢并不突出。
三、提升廣州市海洋產業競爭力的路徑選擇與政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對海洋產業的發展引導
海洋開發涉及眾多產業部門,包括港口、水產、運輸、石化及旅游等,各種產業活動之間有較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沖突,因此,要優化廣州市海洋產業結構,需充分考慮海洋開發活動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等,按照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做好海洋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規劃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指引作用,引導海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布局,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二)調整優化海洋產業結構
大力發展海洋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端臨海產業。圍繞廣州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建設工作,重點發展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醫藥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產業,著力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技術,形成一批重大海工裝備和產品,壯大海洋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規模。突出發展涉海服務業。加快發展海洋運輸物流業、海洋旅游業、涉海金融、海洋科技教育、海洋文化體育和商務服務業,發展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和海上觀光旅游,同時,實現由夏季觀光向四季休閑度假的轉化,進一步提高濱海旅游產品層次,拓展產品內涵,提升海洋第三產業的引領和服務作用。穩定提高海洋第一產業。樹立品牌漁業、高效漁業和生態漁業發展理念,搞好漁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三)創新海洋產業投融資機制
拓寬海洋產業發展融資渠道。擴大海洋產業直接融資規模,依托政府財政資金探索建立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吸收機構和民間資本投入海洋產業發展,鼓勵工商資本、外商投資等進入海洋新興產業,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促進涉海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完善金融支撐體系。創新海洋保險種類與產品,提升海洋產業保險補償能力。創新信貸產品支持涉海項目建設。積極探索涉海抵押融資方式,推進海域使用權交易平臺建設。對海洋第一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給予政策性扶持,加大財政投入和稅費優惠措施,完善涉海政策性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完善保險保障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洋,豐愛平,劉大海,馬琳娜.基于聚類分析的山東半島沿海城市海洋產業競爭力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8(01).
[2]殷克東,王曉玲.中國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的聯合決策測度模型[J].經濟研究參考.2010(28).
[3]徐叢春,宋維玲,李雙建.基于波士頓矩陣的廣東省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特區經濟.2011(02).
[4]李曉光,崔占峰,王少瑾.藍色經濟區城市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02).
[5]王圣,張燕歌.山東海洋產業競爭力評估體系的構建[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 (07).
[6]扈丹平.我國海洋新興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
[7]孫林林,李同N,吳濤.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產業結構及其競爭力的偏離份額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05).
海洋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生物、油氣和礦產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對于促進沿海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保持我國的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的海洋開發歷史悠久,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海洋經濟以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全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海洋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實現海洋資源的合理利用,滿足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必須對海洋產業結構以及發展趨勢進行深入了解,準確發現我國海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適合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完善我國的海洋產業市場,不斷優化我國的海洋產業結構,實現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1 文獻綜述
1.1 國外研究歷史以及現狀
國外一些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利用數學、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知識等工具對海洋產業經濟做了大量的定量分析工作。Morrissey, O'Donoghue(2013)通過分析2007年愛爾蘭10個海洋產業的產值,量化了海洋產業間的聯動效應、生產誘發效果和就業乘數,發現在愛爾蘭的國民經濟中海洋產業特別是海洋交通運輸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目前關于捕撈份額的案例分析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為了彌補發展中國家案例的空白,Jardine 和Sanchirico(2012)分析了20%的沿海發展中國家的情況,發現制定準確捕撈份額的國家的政府排名更高、經濟更發達、漁業出口產業更有價值、漁業從業人數更少。國外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然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
1.2 國內研究歷史以及現狀
我國的海洋產業經濟定量分析起步較晚,目前灰色關聯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區位熵分析應用較為廣泛,特別是灰色關聯分析經常和其他方法結合在一起,為海洋產業經濟定量分析的基礎。
于瀟(2008)選取了2001-2005年間的海洋產業中各個產業的產值和國民經濟總產值,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得到了海洋各產業和國民經濟的關聯度,評估了海洋產業各個行業對于國民經濟的帶動效應。而白福臣(2009)在前人的基礎上,不僅進行了海洋產業總產值與海洋各子產業之間的關聯度的計算,而且聯合了海洋產業總產值與海洋三次產業,通過尋求他們之間的關聯度,為我國制定海洋經濟方針政策提供了依據。徐勝和李振華等(2011)在分析環渤海經濟圈地區的海洋產業發展現狀時,就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行了量化分析,并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海洋產業的發展進行了預測。在分析過程中,他們剝離了那些不相關的因素,將海洋產業從業人數和海洋各產業的產值聯系起來,對涉海就業政策給出了建議。
本文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取了大量的海洋產業數據,不僅通過分析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與單個海洋產業產值之間的關聯度,闡明了我國海洋產業結構動態演進的特質;而且利用灰色預測模型,推測了我國未來三年的海洋產業產值,對海洋產業結構優化進行了相關的研究,針對我國海洋產業結構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補救措施和調整建議,這是本文的創新點。
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 灰色系統的測算方法
2.1.1 灰色關聯度
第一步:確定初始參考數列。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參考序列稱為參考數列,其中自變量參考序列又叫子序列,記作
(1)
因變量參考序列又被稱為母序列,記作
(2)
第二步:原始數據的初值化處理。由于原數據的量綱不一定相同,為了消除數量級大小不同的影響,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
第三步:計算關聯系數。灰色關聯系數的表達式:
(3)
其中,P為分辨系數,一般取值0.1-0.5,文中取值0.5.
第四步:求相對灰色關聯度。母序列和子序列的相對灰色關聯度都等于這兩個比較序列的關聯系數的平均值。計算公式為:
(4)
第五步:關聯度排序。關聯度越大證明關聯程度越大,子序列對母序列的反映越好。
2.1.2 灰色預測
第一步:生成1-AGO序列。設有非負序列
(5)
則的X(0)的1-AGO序列為
(6)
式中:
(7)
第二步:生成X(1)的緊鄰均值序列Z(1)。Z(1)為序列X(1)的緊鄰均值序列,根據定義得到:
(8)
第三步:求參數列A。參數列A等于:
(9)
其中,
(10)
第四步:確定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
(11)
其對應的時間響應函數為:
(12)
式中:
(13)
故有:
(14)
第五步:求X(1)的模擬值以及還原出X(0)的模擬值:
(15)
其中還原值為:
(16)
第六步:進行模型的精度檢驗。GM(1,1)模型的精度檢驗一般利用殘差序列ε0和平均相對誤差來進行,其中殘差序列為:
(17)
相對誤差的計算公式為:
(18)
平均相對誤差為:
(19)
2.2 數據來源
從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研究目的出發,本文根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鑒和國家海洋局公布的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提供的數據資料,選取了2004-2011年8年間的主要海洋產業的總產值和各個單產業的產值。
3 實證分析
3.1 海洋產業結構動態演進特質
表1 2005-2011年相對灰色關聯度
以全國在2004-2011年的主要海洋產業的總產值為參考數列,以各個海洋產業為比較數列,進行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的灰色關聯分析。根據灰色關聯度的計算公式得到2004-2011年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與單個海洋產業產值之間的灰色關聯度,結果如表1。
分析表1的數據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一方面要看到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傳統海洋產業與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之間的灰色關聯度不斷降低,說明傳統海洋產業在海洋經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傳統海洋產業的技術含量較低,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具有“高消耗、低產出”的特點,對資源環境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不符合我國十二五以來所制定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傳統海洋產業與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之間的灰色關聯度仍然處于較高的水平,這是因為現階段我國的主要任務還是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此即使意識到傳統海洋產業具有缺陷,短期內仍要依靠它來帶動我國的海洋經濟進步。
2)海洋油氣業、濱海旅游業等海洋新興產業與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之間的灰色關聯度不斷升高,說明新興海洋產業發展迅速,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新興海洋產業的技術含量高、投資回報率高,對資源的消耗較低,造成的環境污染也少,符合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海洋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3)新型海洋產業與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之間的關聯程度總體上低于傳統海洋產業,但新興海洋產業發展速度遠高于傳統海洋產業的發展速度,二者之間的差距正以增速降低。
總之,我國的海洋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海洋經濟總產量穩步增長,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高,這是我國發展海洋經濟有利的方面。與此同時我國的海洋產業也存在一些問題,海洋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新興海洋產業尚未形成規模,現有海洋產業技術含量不高,人才結構布局不夠合理,缺乏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對科技人才的依賴度較低等。
3.2 海洋產業優化研究
海洋產業產值預測:
針對我國海洋產業的結構問題,首先利用灰色預測模型,對未來三年的海洋產業的發展趨勢進行推測,從而為海洋產業結構優化研究服務。灰色預測的結果分析,主要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
1)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的預測。計算得到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的GM(1,1)模型為:
故其對應的時間響應函數為:
根據時間響應函數,可以得到X(0)的模擬值序列,對模擬值和原始值進行比較,求出殘差和相對誤差,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的擬合
由此得到=0.027%≤0.01,C=0.118≤0.35,p=1。因此,無論是利用平均相對誤差,還是利用后驗差比值C和小誤差頻率p進行檢驗,都得到模型達到了一級精度的結論,符合預測的要求。
運用時間響應函數,對2013-2015年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的總產值進行預測,可以得到預測值為
2)海洋漁業產值預測。對海洋漁業產值進行計算,得到海洋漁業的GM(1,1)模型為:
故其對應的時間響應函數就是:
根據求得的時間響應函數,求出殘差和相對誤差由此得到=0.0034≤0.01,C=0.06≤0.35,p=1。因此,該模型符合預測的要求。
運用時間響應函數,對2013-2015年海洋漁業的產值進行預測,可以得到預測值為 :
3)海洋油氣業產值的預測。對海洋油氣業產值進行計算,得到海洋油氣業的GM(1,1)模型為:
故其對應的時間響應函數就是:
根據求得的時間響應函數,可以求出殘差和相對誤差。由此得到=0.1%≤0.01,C=0.53
運用時間響應函數,對2013-2015年海洋油氣業的產值進行預測,可以得到預測值為:
4)海洋船舶工業的產值預測.對海洋船舶工業的產值進行計算,得到海洋船舶工業的GM(1,1)模型為:
故其對應的時間響應函數就是:
根據求得的時間響應函數,求出殘差和相對誤差。由此得到=2.22%≤0.05,C=0.139≤0.35,p=1。因此,該模型符合預測的要求。
運用時間響應函數,對2013-2015年海洋船舶工業的產值進行預測,可以得到預測值為:
5)海洋工程建筑業的產值預測。對海洋工程建筑業的產值進行計算,得到海洋工程建筑業的GM(1,1)模型為:
故其對應的時間響應函數就是:
根據求得的時間響應函數,求出殘差和相對誤差。由此得到=4.37%≤0.05,C=0.22≤0.35,p>0.95。因此,該模型符合預測的要求。
運用時間響應函數,對2013-2015年海洋工程建筑業的產值進行預測,可以得到預測值為:
6)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產值預測。對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產值進行計算,得到海洋交通運輸業的GM(1,1)模型為:
故其對應的時間響應函數就是:
根據求得的時間響應函數,求出殘差和相對誤差。由此得到=0.61%≤0.01,C=0.49910.8。因此,該模型符合預測的要求。
運用時間響應函數,對2013-2015年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產值進行預測,可以得到預測值為 :
7)濱海旅游業的產值預測。對濱海旅游業的產值進行計算,得到濱海旅游業的GM(1,1)模型為:
故其對應的時間響應函數就是:
根據求得的時間響應函數,求出殘差和相對誤差。由此得到=0.17%≤0.01,C=0.12≤0.35,p=1。因此,該模型符合預測的要求。
運用時間響應函數,對2013-2015年濱海旅游業的產值進行預測,可以得到預測值為: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國的海洋產業繼續發展,海洋產業的產值持續增加,但海洋產業發展不平衡現象還很嚴重,海洋產業的結構性矛盾還很突出。傳統的海洋產業雖然總量上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卻處于粗放型發展的階段,不能實現長久可持續的發展。一些新興的海洋產業受海洋科技水平低的限制,尚未形成規模,對我國海洋產業經濟的發展推動力較小。這些因素已經嚴重阻礙我國的海洋經濟發展,制約了海洋產業為國民經濟增長貢獻更大的力量。
4 政策建議
鑒于我國海洋產業結構性問題,為了實現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大力推動,繼續發展我國的海洋產業,應從以下兩個個方面考慮:
4.1 在保持傳統海洋產業優勢的基礎上,進行逐步改造
雖然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傳統海洋產業對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屬于粗放型產業,卻為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傳統海洋產業的改造,必須深入到這些產業的內部結構中,實現從源頭進行改造。為此必須改變傳統的“高消耗、低產出”的發展模式,優化傳統海洋產業的結構,加強傳統海洋產業的技術創新與技術改造,提高傳統海洋產業的技術含量,淘汰技術落后的企業,依托科技進步的帶動作用,促進傳統海洋產業升級,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傳統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4.2 大力發展新興海洋產業,實現海洋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海洋新興產業包括海洋油氣業、濱海旅游業等,具有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投資回報快、發展前景廣闊等優點,是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重要力量。為了實現海洋經濟更持久的發展,必須大力發展新興海洋產業。這就要求我國各沿海地區根據當地特點,大力發展它們的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地開展新興海洋產業。發揮政府服務型公共部門的作用,增大對新興海洋產業的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鼓勵年輕大學生和高級知識分子投身于海洋產業,為新興海洋產業吸取活力。對企業實行優惠政策,實施措施保障它們的權益,吸引私人企業家投資。采取開放的海洋發展戰略,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注重外國經驗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使我國的新興海洋產業發展有跡可循,少走彎路。
參考文獻:
[1] 于瀟.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海洋產業經濟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8,(6):76-79.
[2] Morrissey Karyn, O'Donoghue Cathal. The role of the marine sector in the Irish national economy: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 Marine Policy, 2013, (1): 230-238.
[3] Jardine Sunny L, Sanchirico James N. Catch share progra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J]. Marine Policy, 2012, (9): 1242-1254.
[4] 白福臣.中國海洋產業灰色關聯及發展前景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1):110-112
[5] 徐勝,李振華.環渤海經濟圈海洋產業與區域經濟關聯性研究[J]. 產業和區域經濟管理,2011,(4):54-60.
[6] 黃蔚艷,羅峰.我國海洋產業發展與結構優化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5):271-275.
[7] 殷克東,王曉玲.我國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的聯合決策測度模型[J].經濟研究參考, 2010,(28): 28-37.
2海洋經濟競爭力影響因素
影響海洋經濟競爭力的因素是多樣的,包括海洋資源稟賦、技術進步、海洋科技人才、區域經濟、政府制度文化、政策環境等。根據波特鉆石模型的理論,結合海洋經濟的自身特點和實際,將海洋經濟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為技術影響力、資源影響力、市場影響力、經濟實力影響力和政策制度影響力。不同影響力的共同作用能夠對海洋經濟競爭力產生根本性和結構性的變化。技術影響力主要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分析現有科學技術水平、海洋科技人才以及培育科技人才和進行技術創新的組織制度。政策制度影響力主要從海洋產業組織、政策環境、制度文化等方面展現。
2.1技術影響力
在世界沿海國家大力支持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經濟強國的今天,海洋競爭的本質已從海洋資源的競爭,轉變為海洋技術的競爭。據有關專家統計,發達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因素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已達到80%左右。正是隨著海洋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及應用,推動了新興海洋產業的形成和壯大,促使海洋產業從傳統海洋經濟階段向知識海洋經濟階段的轉變。例如浙江省的海洋礦業、海洋電力業、海洋工程業均是在21世紀才起步發展起來的。同時,高科技的應用使海洋產業中的傳統產業得到了不斷改造,由于海洋生物、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開發、環境工程和資源管理等技術在苗種培育、生產和管理過程中的開發應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方式發生戰略性改變,形成了海水增養殖和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在高新技術支撐下發展的海洋服務業必將迅速成為新的海洋經濟支柱產業。沿海國家或地區海洋科學技術的競爭,歸結到底還是海洋高科技人才的競爭。海洋科技人才的年齡構成、身體素質、思想觀念、科學和技術素養等,直接影響著海洋經濟競爭力的形成。海洋科學技術發明及技術創新應用都必須以人才為載體,而能夠真正培育海洋科技人才進行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就要有完善的、協同的組織制度作為培育科技人才的搖籃。技術影響力是提升海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因素,而這種影響需要在現有科學技術水平下,通過海洋科技人才以及培育科技人才的組織制度共同協同才能實現。
2.2資源影響力
海洋擁有豐富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水資源、海洋化學資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間資源和海洋景觀資源。正是基于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了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傳統海洋產業。而隨著海洋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就需更深層次,由此產生了海洋油氣業、海洋旅游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等新興海洋產業以及海洋科研教育服務業。隨著經濟全球化,沿海地區對海洋資源的直接依賴程度不斷減弱,但是海洋資源仍然是海洋經濟競爭力形成與提升的根本。一個地區或國家海洋資源的豐裕程度是決定著海洋經濟競爭力提升的空間容量和基礎的關鍵。
2.3市場影響力
在經濟層面上,海洋經濟競爭力的強弱直接反應在市場需求上。競爭力所反映出的是比較優勢。若某一海洋產業在區域之間或國家直接的比較中地位最高,則社會對該區域的海洋資源及其產品和服務需求就最大,其所在的市場份額就高,市場占有率有就大,則表示該區域的海洋經濟產業具有相對競爭優勢。而一個沿海國家或地區在海洋經濟體系中所處的海洋地理位置、周邊國家和地區格局等也影響區域市場的容量。隨著交通信息業的迅猛發展,區位的影響逐漸弱化,但優越的區位可以提高海洋資源流向的影響力。市場影響力最終反映出海洋資源及其產業和服務的市場占有率,反映出該海洋產業可持續的競爭力,是海洋經濟競爭力提升的動力和源泉。
2.4經濟實力影響力
一個沿海國家或地區自身的經濟實力對該國家或地區在海洋經濟競爭力的影響非常重要。沿海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決定著該區域在海洋經濟領域的投融資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通過資本的投入來體現。無論是海洋人才的培養、海洋產業的技術研發與創新、海洋產業固定資產的投資都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沒有資本的投入,海洋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海洋科學技術研發都無從談起。因此,一個沿海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是該區域海洋經濟競爭力提升的基礎和準備。
2.5政策制度影響力
一個沿海國家的海洋戰略和政策能夠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基本格局產生最直接的影響。一個地區能夠在國家的海洋戰略和政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本地區的海洋資源,制定適宜的財政、貨幣和產業政策,把資本投入海洋科技研發、海洋科技人才培養引進等項目上,促進主導海洋產業群的形成,從而提高海洋經濟競爭力。海洋企業在國家和地區海洋發展戰略政策的引導下,制定企業發展方向,結合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提供有競爭力的海洋產品與服務。適宜的政策制度最終會優化海洋資源配置,建立鼓勵海洋科技人才進行技術研發創新的制度,最終影響海洋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因此,一個沿海國家或地區的政策制度是該區域海洋經濟競爭力可持續提升的根本。技術、資源、市場、資本都需要政策制度的引導,才能實現優化配置,并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3海洋經濟競爭力評價指標
隨著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海洋經濟理論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海洋經濟競爭力的評價研究是對海洋經濟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探討。要構建海洋經濟競爭力評價體系,首先要確定海洋經濟競爭力評價指標。反映經濟競爭力的指標通常由經濟總量及增長、經濟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3個方面來體現。經濟總量及增長主要從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收入來衡量,既要選取總量指標,又要選取人均指標,總量指標與區域大小有關,但可反映一個區域的總體實力;人均指標與區域大小無關,可消除因為區域大小不同而帶來的影響,反映該區域人均的經濟水平。而經濟結構的研究重點應當是第三產業。海洋經濟競爭力就是利用一系列指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數學方法進行科學整理,得出的能全面反映海洋經濟基礎、海洋經濟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海洋經濟發展潛力的綜合性指標。海洋經濟競爭力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海洋經濟競爭力包括海洋經濟、海洋資源、海洋環境、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海洋科技等諸多子系統競爭力之總和。狹義的海洋經濟競爭力則僅僅指除去海洋科技、海洋環境、社會發展、區域經濟等因子之后的海洋經濟實力與海洋經濟的資源推動力,它主要體現在所有海洋產業和海洋相關產業的經濟競爭力之總和上。本文所研究的海洋經濟競爭力主要指狹義的海洋經濟競爭力。根據海洋經濟競爭力的影響因素以及指標數據的可獲取性,設定海洋經濟競爭力評價指標,包括4個方面,分別為海洋經濟總量、主要海洋產業發展水平、海洋經濟結構和海洋經濟推動力4個要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海洋經濟競爭力是由這4個要素綜合分析評價。每個要素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反映一國或一個地區的海洋經濟狀況。
(1)海洋經濟總量是反映海洋經濟水平和動態的宏觀數量指標,評價海洋經濟總量的指標主要包括海洋經濟總產值、海洋經濟增加值、海洋經濟總產值占社會總產值的比重。海洋經濟總量是從宏觀層面定量反映一國或一個地區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的強弱。這些指標有共同的特性,即數值越大越能體現海洋經濟競爭力的高低。當然海洋經濟總量不是孤立的,其受到海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也是各個海洋產業發展水平的匯總。而海洋經濟推動力則直接決定著潛在的海洋經濟總量水平。另外,單一的海洋經濟總量在體現海洋經濟競爭力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經濟總量指標一般是絕對數,盡管一個小國或地區的海洋經濟總量水平比不上一個大國或地區,但其海洋經濟競爭力的相對指標并不一定比大國或地區弱。所以在應用海洋經濟總量分析海洋經濟競爭力時要充分考慮其相對水平。
(2)主要海洋產業發展水平是從各個產業的圍觀角度對海洋經濟競爭力的定量描述。主要海洋產業指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海洋電力、海洋船舶業、海水利用業等。這些海洋產業基本包括了海洋經濟的各個主導產業,一國或一個地區的海洋經濟競爭力主要看其主導產業的發展水平。海洋貨物運輸量、海洋產業生產總值、海洋漁業收入、旅游總收入、旅游外匯收入等指標可以較好反映主要海洋產業發展狀況。各個海洋產業的具體發展水平指標能很好地體現一國或一個地區海洋經濟內部具體實力狀況,能反映其海洋經濟的優勢產業和劣勢產業,對海洋經濟競爭力是一個具體的微觀描述。
(3)經濟結構指國民經濟的組成和構造。海洋經濟結構是海洋部門的經濟結構,海洋經濟結構和海洋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海洋經濟結構也是海洋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海洋經濟結構是從質的角度對海洋經濟的一個描述。標志著海洋產業由傳統的海洋產業向現代海洋產業的轉變。海洋產業結構水平、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產業增加總值的比重、海洋第三產業從業人數占海洋產業從業總人數的比重等指標較好地反映海洋經濟結構的狀況。海洋經濟結構與海洋經濟總量是緊密相連的,產業結構的演進會促進經濟總量的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也會促進產業結構的加速演變。
(4)海洋經濟推動力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潛力因素與重要推動力。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海洋資源要素,鹽田生產面積、海水養殖面積等能夠較好地反映海洋資源要素的狀況;另一個是各種經濟要素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主要有科技、固定資產投資、人力資本以及外商直接投資等,其中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率、海洋產業人均總產值等指標能夠較好地反映經濟要素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海洋經濟推動力一方面決定著未來的海洋產業經濟產出和海洋經濟結構的調整,也代表著一國或一個地區海洋經濟潛在的實力。綜上所述,海洋經濟總量、主要海洋產業發展水平、海洋經濟結構和海洋經濟推動力4類要素都是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的體現,四者相互聯系,共同形成了海洋經濟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經濟正在逐步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就業問題事關國計民生。海洋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給勞動力就業帶來契機,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將助推海洋經濟取得進一步發展。因此,將海洋產業與就業聯系起來進行研究和分析,可為擴大就業、發展海洋經濟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目前,把就業理論和海洋經濟理論結合起來進行海洋經濟就業的專題研究還比較少。張萬鑫對海洋產業發展對經濟影響與就業彈性進行定量與定性分析,著重研究海洋產業與就業相關關系,并建立了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同時提出了發展策略。孫昭君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對我國沿海地區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海洋產業結構、收入水平和制度政策等因素對各地區海洋產業吸收就業水平的影響進行了計量分析,得到各因素對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產業就業吸納水平的影響程度。周洪軍對全國涉海就業人員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對主要沿海區域涉海就業進行調查分析,闡明了全國涉海就業人員的特點,指出了存在問題,給出了發展建議。崔旺來、周達軍、劉潔等運用計量分析的方法對海洋產業發展中的勞動就業貢獻率及其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進行了分析預測,指出海洋產業是浙江省吸納就業的主力,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周井娟以我國主要海洋產業為研究對象,從就業彈性和單位崗位貢獻兩個角度出發,對主要海洋產業的就業拉動效應做出分析。上述文獻均從定性與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經濟增長與涉海就業互動影響,但由于統計指標和統計數據的不完善,導致統計計量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且模型結果與實際結果存在比較大的誤差。
灰色系統理論建模所需的樣本量較少,精度較高,能較好地反映系統的實際狀況。鑒于上述文獻中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擬采用MGM(1,N)模型進行分析,該模型是灰色GM(1,1)模型的多元推廣,旨在從動態的、發展的角度,對相互影響關系的變動趨勢進行分析,預測未來幾年的海洋經濟生產總值以及吸納就業人員總量,并測算出未來幾年勞動生產率和就業彈性的走勢,希望能夠為今后制定產業政策和就業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參考依據。
一、海洋產業發展與就業狀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從2001年9518.4億元上升至2011年45570億元,年均以16.95%的速度快速增長,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8.81%提高到9.67%,產業貢獻度不斷增強,涉海就業人員從2107.6萬人上升至3420萬人,年均增長4.96%。然而,由于主要海洋產業發展的資源稟賦、生產要素以及技術條件等差異,因此相應的產業活動及其就業分布各具特色。2001年到2010年,海洋產業的增加值與從業人員變化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發現,雖然海洋電力和海水利用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起步較晚,增加值不大,對海洋經濟的貢獻度不高,但其增長率較高,發展前景巨大,并且海洋生物醫藥業從業人員的增長率也比其他產業高,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對勞動力市場需求較大。
從2010年來看,主要海洋產業就業吸納主要集中于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以及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幾個海洋產業,占海洋產業從業人員比例為66.38%;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漁業、海洋石油天然氣、海洋船舶工業增加值占海洋產業總增加值的89.32%。從2001年到2010年的演變來看,第一產業的就業人數占主要海洋產業從業人數的比例在下降,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人數比例在逐步擴大。
二、海洋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與就業彈性分析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是地區比較優勢的一項重要指標。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一定時期內某產業實現的產值與該產業所吸納的勞動力數量的比值來表示,用公式表示為:勞動生產率=產值(萬元)/勞動力人數(人)。勞動生產率越大,說明該產業的人均產出效應越高,勞動生產率越小,說明該產業的經濟效益越低,在研究某產業的勞動力吸納能力時,不能只看到其吸納勞動力的絕對數量的多少,而應同時考慮到該產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
就業彈性是衡量經濟增長引起就業增長大小的一個指標,即在某一時期內就業數量的變化率與產值變化率之比。海洋產業的就業彈性可以用來反映海洋產業經濟增長吸納就業的能力及其變化趨勢,其實質是對海洋產業提供的就業機會的變動幅度及海洋產業自身變動幅度的一個反應。用公式表示為:就業彈性系數=就業增長率/產值增長率;新增就業機會=1%*就業彈性*就業人數。就業彈性系數越大,說明該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越強;系數越小,說明該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越弱。當就業彈性水平較低時,即使經濟保持高增長,也不一定會對就業有較強的拉動。分析海洋產業的就業彈性,便于了解海洋經濟增長對勞動力就業拉動的能力。涉海就業機會的增加不僅與海洋經濟增長的百分點與就業彈性有關,還與當期的涉海就業人數規模有關。
從圖1可以看出,海洋勞動生產率明顯高于國民勞動生產率,并且其差距有增大的趨勢,說明海洋就業增加1個單位所創造的產值大于國民就業增加一個單位所創造的產值,如果國民經濟中剔除了涉海的部分,那么非涉海部分與涉海部分兩者的差距還要大一些。該圖也從一定層面說明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就業會繼續呈現出趨海性移動的態勢。
雖然,海洋經濟從業吸納總量不如國民經濟總量的吸納總量,但從圖2可以發現,海洋就業彈性明顯高于整個國民就業彈性,說明海洋經濟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比國民經濟吸納能力強,海洋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資源來支撐。
三、海洋產業吸納就業人數預測與分析
多變量灰色模型自提出以來,應用到多個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海洋生產總值與海洋從業人數兩個指標所受影響因素較多,相關因素復雜且數據信息難以獲取,自身數據也較少, 模型有解決此類問題的優越性。
通過上述模型對海洋生產總值和涉海就業人數預測,以期能夠為今后制定產業政策和就業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參考依據。
從表2中的海洋生產總值的擬合平均相對誤差絕對值(MAPE)為1.61%,涉海就業的MAPE為0.11%,誤差很小,可以看出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很好地從動態的角度展示了生產總值和就業人數的發展變化,該模型可以用來作預測,得到表3。
從預測結果看,到“十二五”末期,海洋生產總值規模將達到近10萬億元,涉海就業人數將達到3800萬人,通過對勞動生產率與就業彈性系數的測算發現,勞動生產率和就業彈性系數在未來幾年將持續上升,發展態勢良好。根據前述新增就業機會計算公式得到2007年至2015年我國新增就業機會如圖3所示。
四、結論及對策建議
本文利用MGM(1,N)模型從系統的角度,動態分析并預測了我國海洋產業生產總值與就業人數未來發展趨勢。根據目前海洋經濟的發展態勢,“十二五”期末,勞動力需求將達到3800萬人,勞動力的增長也為海洋經濟的繼續發展帶來契機,2015年,預計生產總值將達到近10萬億元。為了保障海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需要有力的對策來支撐。
第一,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是影響就業水平的根本因素。上述分析中,我國海洋產業的發展對就業有著顯著的影響,提高海洋經濟增長的質量,保持海洋產業的持續、穩定、高速發展能夠有效提高海洋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
第二,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和布局。上述研究表明產業結構對就業有著顯著的影響。調整海洋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海洋第三產業,特別是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這幾個產業的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將帶來的就業機會高于其他海洋產業所帶來的。
第三,加強海洋勞動力教育與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完善培訓制度與體系,促使海洋勞動力的技能和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達到勞動力在數量上和結構上滿足海洋經濟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形成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產業就業力增加的良性互動。
(注:本文獲得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重大課題廣東省海洋經濟綜合評價及試驗區建設研究項目(AOCZDA201102-1)的資助。)
【參考文獻】
[1] 張萬鑫:我國海洋產業與就業關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
[2] 孫昭君: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我國海洋產業就業狀況及趨勢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8.
[3] 周洪軍:全國涉海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D].天津大學,2005.
[4] 崔旺來、周達軍、劉潔、汪立、朱婧:浙江省海洋產業就業效應的實證分析[J].經濟地理,2011,31(8).
[5] 周井娟:我國主要海洋產業對勞動力就業的拉動效應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1(3)
[6] 欒維新、宋薇:我國海洋產業吸納勞動力潛力研究[J].經濟地理,2003,23(4).
[7] 翟軍、盛建明:MGM(1,n)灰色模型及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7.
[8] 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謝乃明等: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科學出版社,2010.
中圖分類號:F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2.002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2-005-04 收稿日期:2011-12-6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海洋經濟的蓬勃興起,海洋經濟產值在全國和各沿海省市GDP中所占份額日益提高,2010年上海市海洋生產總值達到4300億元,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三成。而航運業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部分,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巨大的外部性,不僅能帶動內陸其他產業的發展,而且對其他海洋產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對于上海市而言,既要保證國際航運中心目標的實現,又要發展好其他海洋產業,實現海洋經濟的大力發展,從而推動整個上海市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協調好航運業和其他海洋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通過投入產出模型研究上海市航運業與其他各海洋產業的關聯程度,研究海洋經濟中的各個產業內部之間的聯系,以期發現上海航運業和其他海洋產業關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二、航運業與其他海洋產業的關聯性分析
本文通過投入產出模型分析航運業與其它各海洋產業的關聯度,計算產業之間的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里昂惕夫逆系數。
(一)產業關聯分析方法和數據來源
產業關聯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間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經濟聯系。它是國民經濟中一個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即產業部門之間客觀上存在的相互消耗和提品的關系,或產業部門之間的投入產出關系。關聯度是對關聯關系的量化,指一個產業投入產出關系的變動對其他產業投入產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響程度,一般用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直接分配系數、里昂惕夫逆系數度量【1】。
本文為了研究海洋經濟產業和航運業之間的關聯程度,引入了《產業經濟學》中的投入產出模型,定量研究產業關聯的程度。投入產出法指的是,通過投入產出表、投入產出模型來對產業間“投入”與“產出”的數量比例關系進行分析【2】。
本文投入產出模型中所引用的數據是《2007年上海投入產出表》144個產業部門數據。該144產業部門中,第104部門為水上運輸業(a104)與本文航運業內涵一致,而有關海洋產業的有第107部門的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a107)、第6部門的漁業(a6)、第77部門的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業(a77)、第18部門的水產品加工業(a18)、第9部門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a9)、第127部門的濱海旅游業(a127),其中采用部門分類基本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制定的。
(二)航運業與關聯產業聯系方式分析
航運業與其關聯產業的聯系方式包括直接聯系和完全聯系。
直接聯系是某產業在生產運行過程中與其他產業的直接技術經濟聯系程度,反映該產業因直接消耗而對其它產業產生的拉動和影響作用。直接聯系的程度可以用直接消耗系數和直接分配系數來度量。直接消耗系數又叫投入系數,其經濟含義是生產單位產品所直接消耗的產品的數量。其計算方法是依據投入產出表的數據,將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種要素分量【3】。直接消耗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完全聯系是指由于產業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除了與相關產業有直接聯系外,還與有關產業有間接聯系,從而各產業在生產中除了直接消耗外,還存在著間接消耗,完全聯系則是這種直接消耗聯系和間接消耗聯系的全面反映。完全聯系的程度可以用完全消耗系數來度量。完全消耗系數的經濟含義是指某產業部門單位產品的生產,對各產業部門產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間接消耗量的總和。用公式表示為:
以記為單位矩陣,那么利用直接消耗系數矩陣計算完全消耗系數矩陣的公式為:
B = ( I - A )-1 - I
1.直接消耗系數分析。
定義航運業關聯產業中,將關聯度大于平均水平加一個標準差的產業定義為密切關聯產業,大于平均水平的產業定義為較密切關聯產業,小于平均水平而不為零的產業為有關聯產業,為零的產業為無關聯產業。以此對航運業關聯產業進行分類分析 【4 】。
表1中直接消耗系數的含義為:航運業生產一單位的最終產品,對其他各海洋產業的消耗量。因此,直接消耗系數越大,說明航運業對其他產業的直接消耗越多,直接關聯效應越明顯。上表結果可以發現,航運業對其他各海洋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都很小,說明航運業對其他海洋產業的關聯度不大。相比較而言,航運業對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的直接消耗最大。
2.完全消耗系數分析。
航運的發展除了和相關產業有直接聯系外,還和有關產業有著間接聯系,因此需要計算航運業和其他海洋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根據完全消耗系數公式:
B = ( I - A )-1 - I
求得完全消耗系數矩陣B,可以獲得航運業與其他海洋產業之間的完全消耗系數(見表2)。
上表中的各數據即表示完全消耗系數,如橫行的所有數據就表示其他海洋產業對航運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即求得其他海洋產業對航運業的完全消耗系數,見表3。
完全消耗系數是投入產出分析的另一個基本系數,是一個從投入角度分析產業之間的直接和間接技術經濟聯系的指標。完全消耗系數的經濟含義是,某產業單位產值的最終產品或服務對另一個產業產品或服務的完全消耗量。一個產業或部門在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消耗和全部的間接消耗之和構成了該產業的完全消耗。如表示的是航運業每提供一個單位的最終產品時,對漁業產品的直接消耗和間接消耗之和僅為0.00097。由表3可以知道,航運業的發展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完全消耗量最大。
3.里昂惕夫逆系數分析。
里昂惕夫逆系數指的是第G個部門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產品時,對第I個部門的完全需要量。其計算方法是在完全消耗系數矩陣:,矩陣便是里昂惕夫逆矩陣,因此其公式為:,其元素稱為里昂惕夫逆系數。(見表4)
上表各數據的經濟含義為:其他海洋產業每提供一單位的最終產品,對航運業的完全需要量。比較上表數據,發現其他海洋產業對航運業的里昂惕夫逆系數中最大的是,表明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業每提供一單位的最終產品,對航運業的完全需要量最大。
三、上海市航運業對海洋經濟的影響
通過以上對航運業和其他有關海洋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和里昂惕夫逆系數的分析可以發現:上海市航運業與其他海洋產業之間雖然有一定的聯系,但關聯度系數都很小。說明目前上海市航運業的發展對其他海洋產業的依賴性不強,航運業的發展對其他海洋產業的需求很低,其他海洋產業的發展對航運業的需求也很低,產業之間的拉動作用很小。
完全消耗系數相比直接消耗系數來說,從投入的角度更加全面地反映了航運業的發展對其他海洋產業的影響,完全消耗系數越大,說明航運業的發展對該海洋產業的影響越大,拉動作用越明顯。因此可以預見:隨著上海市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不斷深入,航運業不斷的發展,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將獲得較大的發展。
里昂惕夫逆系數是從需求的角度反映海洋產業對航運業的影響。里昂惕夫逆系數越大說明其他海洋產業對航運業得拉動作用越明顯。因此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業的發展對航運業的拉動作用最明顯。因此大力發展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業,不僅有利于上海市海洋經濟的發展,而且可以拉動上海市航運業的發展,推動上海市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符合目前上海市的發展目標。
四、上海市海洋經濟的發展策略
1.上海市在以航運為特色,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同時,協調其他海洋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既能推動上海市海洋經濟,又能推動航運業的海洋產業,實現上海市國際航運中心的目標的同時,海洋經濟得到大力的發展。
根據完全消耗系數分析,應該大力發展的海洋產業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因為上海市未來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業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航運業的發展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拉動作用最大,因此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是未來最容易發展的海洋產業。
2.根據里昂惕夫逆系數分析,上海市應該著重發展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業。因為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業對上海市海洋經濟有著巨大的貢獻,同時發展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業,能夠拉動上海市航運業的發展,符合上海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目標。
3.作為上海市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濱海旅游業,應當繼續大力發展。雖然濱海旅游業與航運業之間的關聯程度很小,這說明濱海旅游業的發展對航運業的依賴性很小,而濱海旅游業對上海海洋經濟有著很大的貢獻,因此大力發展濱海旅游業,能降低上海市海洋經濟對航運業的依賴性,以減小航運業的危機對上海市海洋經濟的影響。
4.作為傳統的海洋產業―海洋漁業在上海市海洋經濟中所占比重在日益下降,其與航運業的關聯程度也不大,對上海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貢獻不明顯,而且海洋漁業是一種以資源消耗為基礎的產業,因此不應大力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悅 李平,產業經濟學[M]. 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2):187-212.
[2].水,產業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204-286.
摘要:運用偏離份額模型,以全國為參考大區,分析了1993-2012年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的份額分量N、競爭力偏離分量P、結構偏離分量D。研究結果表明,藍區海洋漁業仍處于結構演進的“一、二、三”起步階段:第一產業比重穩步下降,但其中海洋捕撈所占比重依然過大;第二產業比重逐步提高,但產業內部結構存在調整空間;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缺乏競爭力。根據上述問題,建議通過堅持“以養為主”方針,優化海洋捕撈生產結構,加快發展水產品后續深度加工工業,穩步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最終實現海洋漁業產業結構優化。
關鍵詞 :偏離份額模型;產業結構演進;海洋漁業
1產業結構演進理論綜述
1.1海洋產業結構研究進展
國外學者主要對海洋產業進行了分類,探討研究了海洋漁業、海洋礦砂業、濱海旅游業等具體海洋產業的發展[1]。對捕鯨業與海洋生態旅游業、國際貿易、海洋捕撈等相關產業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2],對海洋礦砂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分析并對海洋礦砂的開采實行管理[3],認為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評估了海洋能源產業[4]。
我國較晚研究海洋產業結構理論,國家海洋局于1981年同中國社科院在北京召開了海洋經濟座談會,提出了關于開展海洋經濟問題的研究的決定[5]。對我國海洋產業結構的演進過程運用“三軸圖”法進行分析,認為海洋產業結構的演進雖然與區域產業結構演變的基本規律有些差異,但基本上遵循了第一二三產業演變這一規律[6];對我國海洋產業運用多種統計方法進行現狀描述與趨勢分析,研究發現“三、二、一”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7];運用層次-賦值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對海洋主導產業的選擇進行了研究[8-9];運用Weaver-Thomas布局優化模型、D-S證據理論對海洋產業發展進行分析,對優化海洋產業布局提出對策建議[10-11]。
1.2偏離份額分析研究綜述
偏離-份額模型(SSM,Shift-ShareMethod)是在選定時間范圍和背景區域內,將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作為參考,把某個區域經濟總量的變動分解為三個量,分別是份額分量、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通過分析三個分量說明該區域產業部門結構是否優化,評價該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大小,確定調整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措施及方向。美國經濟學家Daniel(1942)和Creamer(1943)首先提出該模型,E·S·鄧恩、埃德加·胡佛和Dunn[12](1960)等學者進一步進行完善,廣泛應用于研究經濟增長、區域產業結構等領域;提出了偏離份額分析的空間模型,研究了區域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13]。
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偏離-份額分析法,《區域經濟學》較早引入了該方法的使用[14];在《區域分析與規劃》中詳盡闡述了其計算過程[15];對產業發展運用偏離份額分析的傳統模型和空間拓展模型進行比較,分析其動態變化及演進趨勢[16-17];采用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對地區間區域經濟增長差異進行了實證分析[18-19]。
2產業結構演進的偏離份額模型分析
由偏離份額分析法可知,某區域的經濟增長(G)可以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全國份額分量(N)、結構偏離分量(P)和競爭力偏離分量(D)。
份額分量(N):
N=∑y0iR(1-1)
——N代表標準區域平均增長效率,即以參考區域海洋漁業產值增長率為標準,研究區域各部門所能實現的增長份額;y0i表示該研究區域中第i產業的基期產值;R表示參考區域海洋漁業產值增長率。
結構偏離分量(P):
P=∑y0iR0i-∑y0iR=∑y0i(Ri-R)(1-2)
——P表示區域部門比重與參考區域相應部門比重存在差距所引起的相對于參考區域部門該區域部門增長產生的偏差;Ri表示參考區域第i產業的增長率。
競爭力偏離分量(D):
D=∑y0ir0i-∑y0iRi=∑y0i(ri-Ri)(1-3)
——D表示研究區域部門以不同于參考區域相應部門增長速度發展所引起的偏差;ri代表研究區域海洋漁業第i產業的實際增長率。
以上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G=N+P+D=∑y0iR+∑y0i(Ri-R)+∑y0i(ri-Ri)(1-4)
PD為總偏離分量,反映研究區域第i產業部門總的增長優勢:
PD=P+D=∑y0i(Ri-R)+∑y0i(ri-Ri)(1-5)
同樣研究區域經濟增長率(Gr)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地區增長份額(R)、產業結構份額(R*-R)和競爭力份額(Gr-R*)。用公式表示如下:
Gr=R+(R*-R)+(Gr-R*)(1-6)
——Gr代表研究區域經濟增長率;R*表示以參考區域產業增長率為基準該研究區域所得到的假定地區增長率(R*=∑y0i(Ri+1)/∑y0i-1)。
若研究區域以快速增長型產業為主,則R*-R>0;反之,則R*-R<0;若研究區域競爭力水平高于標準區域水平,則Gr-R*>0;反之,則Gr-R*<0。
相對增長率L、結構效果系數w和區域競爭系數u:
——Y0i、Yti分別為標準區域第i產業基期與末期產值;k0i、kti分別為研究區域第i產業占標準區域相應產業比重。
若L>1,則區域增長快于全國;若w>1,說明該研究區域中增長快、朝陽的部門所占比重大,該研究區域總體經濟結構比較合理;若u>1,說明該研究區域各產業部門具有快速的增長勢頭,競爭能力非常強。
3基于偏離份額模型的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產業結構演進實證分析
3.1數據來源
根據SSM模型的計算需要,計算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各產業的地區增長份額、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和區域競爭力偏離分量,選擇全國的海洋漁業產業發展作為參考區域,以1993-2012年的海洋漁業三次產業2發展數據作為分析的數據來源。本文原始數據來自《中國漁業統計年鑒》(1993-2012)。
3.2偏離份額模型的應用——以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為例
根據SSM分析法計算需求,山東半島藍區研究區間為20個分時段,每個研究區間為該產業結構每年的變化程度。以上年的產業數據為基期數據,以本年的產業數據為末期數據。
3.2.1各個產業SSM的時間序列分析
3.2.1.1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一次產業部門偏離份額分析圖1為對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一次產業進行偏離-份額分析的時間序列圖,通過對19個獨立的時間區域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次產業SSM分析時間序列圖
①份額分量分析
第一次產業的份額分量在各個時間段中的數值較大,呈現“W”型的變化,以20~130之間為波動幅度。份額分量自2008年開始持續增長,從33.60918516增長到2012年的128.7788761,漲幅達到3倍。表明山東半島藍區作為中國的海洋大省,在海洋漁業經濟發展中,第一次產業作為傳統優勢產業占比大,所帶來的份額分量也相應比較大。
②偏離份額分量分析
第一次產業研究的19組數據中,有11組數據的結構偏離分量呈現負值,其余8組數據數值也均接近0,表明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產業結構中第一次產業占比太大,遠遠超過第一次產業在全國海洋漁業產業結構所占比例。遵守《關于“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加強漁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撈強度的通知》3,嚴格實施海洋捕撈漁船數量和功率總量控制制度,將漁船總捕撈能力控制在與資源相協調的水平。
③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
2002年以前第一次產業的區域競爭力偏離分量在0上下波動,2002年以后數據呈現上下波動趨勢,但在2010年后呈現快速發展狀態,說明相對于全國水平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一次產業的增長速度比較高,表明山東半島藍區產業競爭力比較強。“九五”之后,山東半島藍區作為海洋經濟區的重要發展區域,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確立海水養殖業在海洋漁業中的重要地位,產量大幅增長,競爭力有所提升。
3.2.1.2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二次產業部門偏離份額分析圖2為對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二次產業進行偏離-份額分析的時間序列圖,通過對19個獨立的時間區域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二次產業SSM分析時間序列圖
①份額分量分析
第二次產業部門份額分量均大于0,2008年出現下降趨勢,原因是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使水產品出口受到較大影響,但總體處于增長趨勢,表明本部門屬于全國性的增長部門。要加大科研水平的提高,使海洋水產品加工向系列化、多樣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②結構偏離份額分量分析
結構偏離分量的19組數據中有15組為正值,在2008年以后呈現“W”型的波動,最小值為-48.57349285,最大值為20.06006077,總體波動范圍不大。表明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二次產業的產業結構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調整空間。銷售市場中水產品精深加工產品所占比重低,沒有充分發揮水產品在經濟發展中的價值。
③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
第二次產業的區域競爭力偏離分量變化區間相對較多,呈現劇烈波動,尤其是在2005年以后基本全是負值。表明第二次產業的相對發展速度比較低,相對于全國競爭優勢不明顯。目前山東水產品出口產品單一,對國際市場變化反應緩慢,出口產品結構有待于改進和優化,而且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漁藥、漁用飼料缺乏生產、經營、使用全過程的統一監管,競爭力不強。
3.2.1.3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三次產業部門偏離份額分析圖3為對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三次產業進行偏離-份額分析的時間序列圖,通過對19個獨立的時間區域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三次產業SSM分析時間序列圖
①份額分量分析
第三次產業部門的份額分量都均大于0,呈現增長的趨勢,但在一些年份數值低于結構偏離分量。在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經濟發展中,第三次產業是一種新興產業,發展遲緩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相對于一二次產業處于劣勢地位。
②結構偏離份額分量分析
第三次產業的結構偏離分量在2007年以前基本在0以上波動,從2009年開始大幅下降,說明產業結構處于不合理狀態。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第三次產業發展不足,各地發展休閑漁業等相關產業結構趨同,沒有形成各地特色,應該加大對第三次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推進休閑漁業發展。
③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
第三次產業的偏離份額分量整體數據不穩定,波動比較大,全時段共出現了11次負值,并且在2008年以后呈現快速下降狀態,由正值變為負值。說明第三次產業相對于其他產業發展速度比較低,沒有形成競爭優勢。
3.2.2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整體產業結構分析圖4為對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產業結構進行偏離-份額分析的時間序列圖,通過對19個獨立的時間區域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產業結構SSM分析時間序列圖
3.2.2.1份額分量分析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經濟發展的份額分量變化最大,處于上升趨勢,2008年出現下降趨勢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但仍然為正值,說明相對于全國海洋漁業,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要按照《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要求,穩步推進漁業發展各項工作,使山東半島藍區漁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3.2.2.2結構偏離份額分量分析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在1993-2012年產業結構偏離分量數據變化很小,最大值是2002-2003年的13?26461026,最小值是2008-2009年的-14?7094,19組結構偏離分量數據均在0上下徘徊,表明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的產業結構基本合理,但是在發展海洋漁業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對于第一產業的發展,而降低了對于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重視程度,加工業以及服務業一直發展緩慢。
3.2.2.3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在1993-2012年產業結構區域競爭力偏離分量變化不穩定,19組研究數據中12組為負值,表明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產業整體競爭力比較差,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優勢。
依據偏離-份額分析法和公式(1-4),可以得到1993-2012年間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經濟增長量:
2415.90億元=2857.25億元+(-301.82億元)+(-139.53億元)
1993-2012年間,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經濟總量增長了2415.90億元,其中2857.25億元為份額分量增長量,-301.82億元為結構偏離分量增長量,-139.53億元為競爭力偏離分量。結果表明,1993-2012年間,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由于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造成了-441.35億元的經濟損失,因此需進一步完善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產業結構。
利用公式(1-7)對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經濟發展的結構效果指數和區域競爭效果指數進行計算得出:
w=0.90,u=0.95
結合結構偏離分量和區域競爭力偏離分量數據對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總的結構效果和競爭能力進行分析判斷:1993-2012年,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經濟發展的結構效果指數w<1、結構偏離分量為-301.82億元,說明相對于1993年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的區域產業結構效益下降,第一次產業部門所占比重過大,需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區域競爭效果指數u<1、競爭力偏離分量為-441.35億元,說明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各產業部門總的增長勢頭不足,沒有形成強的競爭力。
3.3結果分析
根據三次產業產值比重可知,三次產業比值由1993年的“70∶20∶10”轉變為“39∶32∶29”,結合三次產業的偏離份額結果分析,影響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三次產業發展的因素有:(1)“海上山東”戰略的實施和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提出,使海水養殖取得新的突破,并且遠洋漁業迅速崛起,減輕了近海海域的壓力,但是山東半島藍區在發展海洋漁業過程中過于重視第一產業的發展;(2)中央提出的放開水產品價格和放開經營體制的“兩個放開”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水產品加工的發展,但是主要以低價值凍魚和冰鮮魚類等低附加值產品為主,限制了第二產業的繼續增長;(3)第三次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并且投資休閑漁業具有很高的風險性,投資機構只有能夠確保盈利時才會投入資金,尤其是經濟危機后,危機意識更強。
國外在發展海洋漁業初期,利用海洋固有資源,以海洋捕撈業為主導產業,處于結構演進的“一、二、三”起步階段;隨著漁業資源的衰退,國家對保護生態資源的意識日益提高,頒布了一系列限制捕撈、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同時采取優惠政策,促進海水養殖業的發展,使海洋漁業第一產業內部結構發生調整,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優質水產品深加工提高檔次,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處于結構演進的“二、一、三”階段;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需求逐漸增多,休閑漁業作為娛樂生活開始發展起來,同時嚴格執行各種促進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措施,進一步減少捕撈量,發展到結構演進的“二、三、一”階段;今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業的日益發達,海洋館、漁業博物館、漁業節慶活動等促進休閑漁業發展的活動日益增多,將會發展到結構演進的“三、二、一”高級階段。
綜上可知,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產業結構處于結構演進的“一、二、三”起步階段,第一產業由于發展基礎好,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但是內部產業結構不合理一直存在且越發嚴重,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日益增加,產業結構發展愈加合理,但競爭力優勢不明顯,競爭力不斷下降,處于明顯的不利位置;第三產業發展起步晚,基礎薄弱,在2003年以后比重開始上升,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但競爭力相對于全國來說很差,產業關聯帶動作用不突出。
4結論與建議
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產業結構雖經過了一系列調整,但仍然處于結構演進的起步階段,呈現“一、二、三”的產業結構。從產業結構演進的規律出發,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應該夯實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第二產業的發展基礎,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最終達到的“三、二、一”的產業結構。
今后山東半島藍區海洋漁業的發展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1)優化海洋捕撈生產結構。積極發展遠洋捕撈,控制近海捕撈,通過限定和壓縮海洋捕撈量,實現近海捕撈產量零增長。(2)堅持“以養為主”方針。開拓海水養殖面積,大力推進淺海地區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斷改善海水養殖品種,不僅要穩定傳統養殖品種的養殖,而且要加速海珍品的養殖。(3)加快發展水產品后續深度加工工業,提高競爭力。加快水產品內部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海洋漁業第一產業為依托的基礎上,堅持以保鮮保活和精深加工為發展方向,增加附加值,提高產品競爭力。(4)穩步推進第三產業發展。大力推進包括漁業技術推廣、質量檢測等體系在內的適合海洋漁業發展需要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并且充分利用環渤海的區位優勢,發展海上旅游垂釣、郵輪旅游為內容的休閑漁業,以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良性結合。
參考文獻:
[1]
黃盛.區域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13(10):24-28
[2]GuillermoE.Herrera,PorterHoagland.Commercialwhaling,tourism,andboycotts:Aneconomicperspective[J].MarinePolicy,2006,30(3):261-269
[3]Dong-OhCho.Challengesto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arinesandinKorea[J].Ocean&CoastalManagement,2006,49(1-2):1-21
[4]NicolaiLovdal,FrankNeumann.Internationalizationasastrategytoovercomeindustrybarriers—Anassessmentofthemarineenergyindustry[J].EnergyPolicy,2011,39(3):1093-1100.
[5]開展海洋經濟問題的研究——海洋經濟座談會紀要[J].經濟研究,1981(08):35-40
[6]于海楠,于謹凱,劉曙光.基于“三軸圖”法的中國海洋產業結構演進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9,25(4):71-76
[7]寧凌,胡婷,滕達.中國海洋產業結構演變趨勢及升級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3(7):67-75
[8]邵桂蘭,楊志坤,于謹凱,等.山東半島藍區海洋優勢產業選擇及戰略定位研究[J].東岳論叢,2012(7):008
[9]李平龍,胡求光.浙江省海洋戰略性主導產業的選擇及其價值鏈延伸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11):103-109
[10]于謹凱,于海楠,劉曙光.我國海洋經濟區產業布局模型及評價體系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08(2):60-67.
[11]孫才志,楊羽頔,鄒瑋.海洋經濟調整優化背景下的環渤海海洋產業布局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10):83-95
[12]DunnES.AStatisticalandanalyticaltechniqueforRegionalAnalysis[J].PapersinRegionalscience,1960(1):97-112
[13]NazzaraS.SpatialStructureandTaxonomyofDecompositioninShift-ShareAnalysis[J].GrowthandChange,2004(4):476-490
[14]周起業,劉再興.區域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9:56-59
[15]崔功豪,魏清泉,劉科偉.區域分析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4-72
[16]吳繼英,趙喜倉.偏離-份額分析法空間模型及其應用[J].統計研究,2009,26(4):73-79
[17]洪世鍵.空間依賴性與地區工業發展:基于空間偏離-份額分析模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9):59-64
[18]李國平,周晨,劉源.基于偏離-份額法的產業結構變動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分析——以陜西省11市(區)為例[J].人文雜志,2012(3):53-60
[19]韓國珍.甘肅省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實證分析——基于動態偏離份額法[J].西北人口,2013(1):126-128
AnalysisonMarineFishery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
oftheblueeconomiczoneofShandongpeninsula
—BasedonShift-shareMethod
YUJinkai,ZHUXiaosu
(EconomicsCollegeof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Shandong266100)
一、引言
浙江省毗鄰我國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陸地經濟發達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資源組合優勢與經濟區位優勢。2008年浙江海洋經濟總產值占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40%。浙江的港口、漁業、海島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但海洋生產總值占GDP的比重排在全國第8位,與浙江經濟發展質量不符,同時浙江海洋經濟也面臨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關鍵時期,因此,依托陸地經濟優勢,優化海洋產業空間結構對于加快發展浙江海洋經濟,推動浙江產業結構升級具有促進作用。本文站在陸海聯動的角度,結合浙江海洋功能區劃,通過分析浙江海洋產業空間結構現狀及問題,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浙江省海洋產業發展方向,以期為浙江海洋產業空間結構優化調整提供合理的科學依據。
二、浙江海洋產業發展現狀
本文按照產業屬性,結合產業發展的技術標準,根據本文的研究需要選取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鹽業及鹽化工業、船舶修造業、濱海旅游業及未來海洋產業為本文海洋產業優化調整的分析對象。
1.海洋漁業
浙江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漁場優良,海洋漁業產量居全國前列。2007年浙江的海洋漁業產量達337.62萬噸,海洋捕撈產量在全國遙遙領先。浙江臺風多,江河入海位置污染比較嚴重,淺海養殖發展受阻,但是隨著深水抗風浪網箱的研發成功,明顯拓展了淺海養殖的范圍,使得浙江海水養殖潛力巨大。
2.海洋交通運輸業
浙江港口灣道資源豐富,港口客貨吞吐量居全國前列。浙江沿海港口呈現以寧波一舟山港、溫州港為省沿海主要港口,嘉興港、臺州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的分層次布局。
3.海洋鹽業及鹽化工業
浙江降水量多,不利于鹽的生產,單產及產量在全國很低,企業規模小、散,多分布于象山港北部鹽田區、舟山中南部島嶼鹽田區、舟山中西部島嶼鹽田區、臺州南部鹽田區。浙江鹽業自有產品的品種比較齊全,保健食用鹽和洗化類鹽形成了比較全面的產品系列,且國內領先。
4.濱海旅游業
浙江有世界聞名的旅游項目,例如錢江觀潮節。舟山國際沙雕節是國家旅游局重點推介的旅游活動;象山濱海旅游、開漁節成為寧波象山一大特色,為旅游收入帶了巨大貢獻。
5.船舶修造業
浙江造船工業發展較快,競爭力正在逐步增強。舟山、臺州、溫州、寧波的船舶修造業發展迅猛。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鑒資料,2007年,浙江省造船綜合噸數在沿海各省市中排名第3位。區內的產能分布情況是:大型船舶主要在舟山、寧波建造,臺州、溫州、杭州主要建造中小型船舶。
三、浙江海洋產業空間結構存在的問題
1.海洋漁業存在的問題
(1)漁業發展不平衡
根據2008年浙江統計年鑒,浙江海洋漁業產值主要分布在臺州、舟山、寧波三地區,三地區總產值基本相同,且占全省總產值的67%左右。各縣市海洋漁業產值前幾名分別是是舟山、象山、溫嶺、岱山、杭州市區、玉環。這些地區海洋漁業產值占浙江海洋漁業漁業產值的47.3%。舟山遠洋捕撈量為16.86萬噸,寧波市為3萬噸,其他地區極少。
(2)漁業發展的矛盾
浙江絕大部分海洋漁業都位于近海岸,各個行業在利用在使用海岸線、灘涂、淺海方面存在矛盾,海洋捕撈能力過剩和漁業資源不足也比較嚴重,如不解決這些矛盾,將會阻礙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損害漁民的經濟利益。
(3)水產企業分布不集中,不利于形成集群效應。
水產加工企業大多規模小,大多粗加工,深加工不足,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并且加工企業總體山呈現產業集群不明顯,產業鏈短的特點,水產品加工企業龍頭企業少,還沒有形成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企業,不利于海洋水產品深加工及海水養殖發展。
2.海洋交通運輸業問題
2008年寧波舟山港的吞吐量占全省吞吐量的75%左右,達到全省的四分之三,浙江港口發展不平衡,寧波舟山港競爭優勢明顯,加強港口合作,推進大中小港口互動聯通平衡發展是浙江港口產業布局面臨的重要任務。
浙江海運企業規模參差不齊,經營主體多。由于企業規模、行業特點等因素影響、企業融資困難、船舶更新缺乏資金、企業發展后勁不足,海運高素質人才匱乏。
3.海洋鹽業的問題
浙江海洋鹽業企業工藝及技術設備落后,競爭力低,沒有主體品牌。鹽化工業規模小、產業鏈短、集中度低,鹽化工尚處于初級階段,并且缺乏發展規劃缺乏產業發展規劃。產品結構單一,市場空間狹小,大部分限于食用鹽等附加值低的系列,缺乏高附加值的鹽產品開發,從品種及質量上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4.濱海旅游存在的問題
根據地理位置和資源分布因素,浙江省海洋旅游區可以劃分為甬舟、溫臺、和杭州灣三個地區。杭州灣寧波及舟山一帶旅游經濟較發達,溫州臺州發展相對不足。海洋旅游以傳統的濱海旅游觀光為主,沒有形成觀光、休閑度假、海上健身休閑等多層次的產品層。同時濱海旅游服務設施開發不到位,旅游開發硬件不到位會阻礙濱海旅游業的發展。
5.船舶修造業存在的問題
浙江造船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多數企業只能生產小型船舶,船舶產品的噸位和附加值低,企業綜合實力不高,尤其是溫州、臺州地區的造船企業。船舶配套滯后,產業體系不全,特別是發動機等關鍵部件需要從外地購買或國外進口,本地配套率不高,船舶產業集聚度不高,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四、浙江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方向
1.浙江海洋產業發展方向
通過分析浙江海洋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問題,發現海洋產業涉及范圍大,影響因素多,海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要多方面考慮,因此海洋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向要結合社會經濟效益、環境保護、經濟持續增長等方面要綜合考慮。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解決多目標、多準則、多時段等決策問題的數學方法,在方向選擇方面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對浙江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方向上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發展方向。
列舉浙江省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海洋產業,綜合考慮浙江省海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各項目標因素,結合浙江省海洋資源狀況和各海洋產業的特點及發展現狀問題,按照層次分析方法的步驟構造判斷矩陣進行綜合比較并求解。
模型的層次結構如下圖所示。以浙江省海洋產業發展方向的確定作為層次分析的總目標,浙江省海洋資源充分利用、海洋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效益與環境良好作為準則層,由這3方面具體考慮15個因素作為子準則層。在綜合考慮了15個因素的情況下,浙江省海洋產業發展方向主要是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濱海旅游、船舶修造業、海洋鹽業及制鹽、未來海洋產業。列舉各層的判斷矩陣后,利用yaahp軟件對其進行處理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經過檢驗后發現,各層次判斷矩陣均通過了一致性檢驗,符合理論要求。
根據yaahp軟件計算出浙江省主要海洋產業的權重,據此確定浙江省海洋產業結構優化的調整方向。具體求解結果如上表所示。
由計算的結果可以浙江省海洋產業發展的方向依次是未來海洋產業、濱海旅游、海洋漁業、海洋鹽業及鹽化工、海洋交通運輸、船舶修造業。未來海洋產業占據很大權重,因此可以將未來海洋產業作為發展主要方向。同時由于浙江特殊地理位置,受上海港口及上海造船業的影響比較大,浙江可以考慮承接上海高校及科研單位實力,積極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未來海洋產業及海洋鹽化工業,推進濱海旅游業這一綠色產業的發展。
2.海洋產業空間結構優化方向
結合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及浙江海洋功能區劃,浙江海洋產業布局應該遵守以下原則:以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及浙江海洋功能區劃規定為前提,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的原則,堅持發展速度和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堅持陸海一體發展原則,統籌陸海產業布局,促進近海開發和外海開發相結合,積極調整經濟結構,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大力利用民間資本,大力調整和改造傳統海洋產業,積極培育新興海洋產業,優化海洋產業結構。
海洋能源、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環保技術及設備、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等新興領域,在浙江開發潛力巨大,并且是浙江海洋產業首要發展方向。積極推進海洋產業多門類的發展,努力在原有優勢產業逐步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新型海洋產業,努力在浙江形成多元化發展的海洋產業新布局。
充分發揮杭州灣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的作用,依托上海教育科技優勢,加大對海洋經濟開發的科技、人才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積極引進海洋化工先進項目,充分利用海洋資源,提升海洋科技含量,為浙江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繼續完善特色鮮明的浙北旅游帶,打造浙北旅游品牌,大力開發宣傳錢塘潮等具有國際旅游潛力的旅游項目。
寧波―舟山海洋經濟比較發達,應打造成海洋產業發展和新興產業的增長極。大力培育沿海水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大力發展海洋藥物、海洋化工、海水綜合利用和海洋能開發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舟山船舶修造業,提升船舶修造水準,構建完整船舶修造產業鏈。積極構建舟山海洋旅游基地和浙東濱海旅游板塊,大力發展特色休閑漁業,大力打造舟山佛教旅游及象山開漁節旅游品牌,推進旅游資源陸海聯動,打造陸海共游的旅游模式,使之成長為浙江旅游新模式。
溫臺海洋經濟區與其他幾個區域的海洋經濟規模相比發展程度不足。與其他海洋經濟區的不同之處在于,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是溫臺海洋經濟區的主要經濟模式,該區域民營企業有很強的自主性,市場效率高,資金導向靈活,因此要充分利用民間資本開發海洋,這對開發海洋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浙江海洋產業空間結構的優化還要完善海洋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海洋開發投資環境,為發展海洋經濟提供綜合管理的制度保障。只有正確利用相應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注重改善產業布局,依托良好的政策環境,才能確保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浙江統計局.2009年浙江統計年鑒[M].
[2]國家統計局.2007年中國海洋統計年鑒[J].
[3]宋欣茹.莊河市海洋產業空間布局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06.
[4]張紅智.論我國海洋產業結構及其優化[J].海洋科技進展,2005(2).
中圖分類號:F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7-0017-05
引言
海洋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資源寶庫和最后空間,即將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主要領域,海洋經濟正在并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如何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充分發揮所擁有的海洋資源優勢,把握好全球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能否獲得新動力的關鍵問題之一。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準確的核算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其核算有利于了解區域海洋經濟布局、海洋產業結構發展趨勢變化、各個海洋產業的發展空間、海洋經濟發展動力的重要源泉與新的增長點以及對國民經濟增長的驅動影響。
2006年,經國家統計局批準,國家海洋局正式發文啟動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制度,開始了全國范圍的海洋生產總值核算。目前,海洋經濟核算方法的研究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國內研究學者不多,張莉 [1] 對海洋經濟概念進行了綜述;郭越[2] 對影響海洋經濟數據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喬翔 [3] 探討了海洋經濟核算的宗旨與原則問題,指出海洋經濟核算是以人類利益導向和自然利益導向為宗旨,并給出了核算的七項原則及基于人類利益導向下的五項原則;舟山統計局 [4] 借鑒國家和浙江省的海洋經濟核算方案并結合舟山實際對舟山海洋經濟核算方法進行探索,研究了海洋經濟核算中涉海性劃分標準、層級確定、涉海系數確定幾個問題,以技術規范和核算手段分析建立海洋經濟核算體系,并以專業核算和專項核算作為核算具體手段;王克橋、朱杰 [5] 簡述了海洋經濟核算的指導思想與原則、海洋經濟核算體系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對應關系,然后詳細闡述海洋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與思路;何廣順 [6~7] 在比較全面地分析國內外海洋經濟核算現狀基礎上,確立了海洋經濟核算總體框架,重點研究了海洋經濟核算方法,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果。
從上述研究現狀可以發現,雖然形成了一套初步的核算理論體系,但還不夠成熟,有待進一步完善,本文擬從海洋經濟核算技術路線出發,按照海洋經濟核算原則,分析各個環節的具體內容,給出了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核算的初始公式,找出重點與難點,并提出幾點思考。
一、海洋經濟核算原則
一方面,海洋經濟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顯然,其核算原則也需遵循權責發生制、現行市場價格等國民經濟核算原則。另一方面,海洋經濟核算是為了衡量自身發展狀況及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在核算過程中,海洋產業與國民經濟行業存在著多對一、一對多的問題,因而,其核算應當遵循:(1)可比性,即海洋經濟核算以國民經濟核算為參照系,在總體框架、計算方法等保持一致;(2)全面性,即海洋經濟核算應當全面反映海洋經濟,涵蓋海洋經濟主要內容,對于尚未形成規模的產業可以暫不涉及;(3)可行性,即核算方法上可行,可以實際操作得到核算結果;(4)無重復性,即海洋產業在分類核算時,不能重復從國民經濟中剝離;(5)無夸大性,即按照海洋經濟范疇核算,容許核算誤差,但不能過多納入非海洋經濟概念的部分。
二、海洋經濟核算技術流程
海洋經濟核算分為基礎階段、預處理階段和核算與審核階段三個階段。基礎階段包括明確海洋產業構成部分、弄清相對應國民經濟行業以及收集基礎數據;預處理階段包括數據質量的審核以及核算方法的選擇;核算與審核階段包括海洋生產總值的核算及數據結果校檢。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一)核算內容與范圍
核算內容應當依據現實需要及其核算意義的重要性來選擇,滿足管理決策者的需要。從核算框架來說,海洋經濟核算體系保持了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之間相對應的關系,兩者采用的分類標準所依據的都是國際通用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標準。海洋經濟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向海洋領域的延伸。海洋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不是簡單地以地域概念來區分。從核算內容來講,海洋經濟核算包括三個部分,即12個主要海洋產業、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員和海洋相關產業,海洋生產總值反映的是海洋經濟活動的總量指標,與國民經濟核算中的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應,并且實現了海洋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可比性。從核算范圍來講,海洋經濟核算范圍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20個門類、70個大類、172個中類和313個小類,將國民經濟行業中的所有涉海行業均納入其中。
海洋產業對應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選擇,參照《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等。
(二)數據收集與審核
數據收集包括:地區國民經濟總產出、增加值,沿海地區生產總值、沿海地區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投入產區表等。主要來源有:《漁業統計報表制度》、《工業統計報表制度》、《海洋統計報表制度》、《交通運輸綜合統計報表制度》、《國民經濟核算統計報表制度》和《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報表制度》,以及其他資料,包括石油公司資料、鹽業總公司資料、旅游部門統計資料、投入產出表等。
數據審核要求:(1)真實性,分析數據來源的可信度,審核數據的統計口徑、統計方法、計量單位是否符合報表制度的有關標準;(2)邏輯性,從當前面板數據分析總分關系、平均關系、因果關系等是否合理;從歷史數據發展分析是否合理;(3)時效性,對于所收集的數據滿足計算過程中對于時間上的要求。
(三)核算方法及其適用范圍
核算方法依數據收集和產業自身特點來選擇,同樣,核算方法指導數據的收集,主要核算方法有:企業核算法、增加值率法、行業剝離法、投入產出法、模型外推預測法。其中,利用產值作為剝離系數與增加值率法等同。
①企業核算法:海洋產業的涉海企業數目較少,且企業涉海的部分區分清楚,如海洋油氣業、海洋鹽業,其精度取決于企業統計數據的準確性。②剝離系數法:容易獲得產業相關數據來計算剝離系數,如產量、產值、面積等,其準確度依賴于國民經濟行業數據分類細致程度。③增加值率法:與海洋產業相對應的國民經濟行業(有數據的行業類別)比較單一。④投入產出法:涉及產業眾多,其他方法難以核算,準確度依賴于主要海洋產業核算數據的準確性。
根據代碼關系及上述原則,下頁表1給出了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及數據來源。
(四)結果核算與校檢
數據質量和核算方法是影響結果準確度的兩個重要因素,核算前需要做好數據審核和核算方法的合理選取工作,對于核算的結果,需要進行校檢。根據前面獲得數據與選擇的方法進行核算,并利用國家級、省級海洋經濟數據以及國民經濟數據對結果進行校檢;利用產業間內部關系的合理性進行校檢;也可以通過歷史數據的發展規律建立預測模型外推校檢。例如國家海洋生產總值中海洋相關產業增加值滿足一定關系:比重維持在40%左右,變化幅度較小;與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增加值滿足一定的線性組合關系;呈指數型曲線增長。
三、海洋經濟核算難點
海洋產業與國民經濟行業之間的對照關系并非一一映射,存在著多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相互交錯關系,海洋產業分類不是國民經濟行業前面冠以海洋名稱那么簡單,有些產業是把國民經濟行業中某些小類(四位碼)組合在一起,某些海洋產業包含的內容對應著國民經濟行業同一內容(四位碼),因而在核算過程中帶來諸多難點與問題,在選擇對應行業計算時須謹慎考慮前述海洋經濟核算原則。
(一)某些海洋產業對應國民經濟行業難以選擇
前述海洋經濟核算原則須遵循可比性、無重復性與無夸大性,因而在某些海洋產業在選取對應國民經濟行業時較困難,例如海水冷卻和海洋電力業(如表2所示):
行業交錯、海水冷卻和海洋電力都有國民經濟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對應。若采用增加值率法,只能計算總體來代替部分,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對應各個部分的增加值率差異很可能較大,也就是說不能用全部的增加值率來代替部分的增加值率;若采用剝離系數法,同樣只能尋找剝離總體的部分,并且有非海洋經濟的部分納入。
(二)某些海洋產業的增加值率難以計算
某些海洋產業的增加值率與國民經濟行業的差異較大,對應國民經濟行業的增加值率不具有代表性,或者是說不能夠體現海洋經濟與國民經濟增長方面的差異。如海水利用業中海水淡化(見表3),對應著國民經濟行業中大類碼(二位碼)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包括三部分: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和其他水的處理、利用與分配。根據數學常識知道,a/b分子分母同時加上一個較小的數α,β時,(a+α)/(b+β)與a/b相差不大,但是α,β相對于a,b是同一數量級時,其合理性大大降低。所以,在利用該方法核算海水利用業中海水淡化部分容易失真,進而失去核算意義。此類問題容易出現對應國民經濟行業的二位碼數據沒有,只能采用門類碼數據的海洋經濟產業,如海洋船舶工業、海洋礦業、海洋信息服務業、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服務、海洋保險與社會保障業、海洋環境保護業、海洋管理、海洋社會團體與國際組織等。
(三)某些海洋產業的剝離系數難以計算
海洋港口中海港裝卸搬運和海港倉儲、海底管道運輸、海洋運輸輔助活動中海洋運輸服務,對應國民經濟行業為裝卸搬運和運輸業、倉儲業、管道運輸業,可獲得數據信息量較少,導致計算剝離系數的對比變量無法找到,類似的還有海洋工程建筑業等。此外,有些剝離系數計算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四)統計口徑不明確
海洋經濟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海洋經濟與非海洋經濟相互融合、滲透,其界限越來越難以確定,統計口徑難以確定。如濱海旅游業,濱海國際旅游若采用旅游外匯收入相對應,無增加值,若采用細分的住宿業、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藝術業,其統計的范疇與口徑沒有明確,并且增加值率也難以合理核算。
(五)其他問題
海洋科學研究業、海洋技術服務業、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服務和海洋地質勘查業對應著國民經濟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并且技術服務業和地質勘查業同屬于專業技術服務業這一大類碼中,無細分的數據可獲取,因而在海洋經濟部分核算時,不能得到各個部分的值,只能核算出四個的總體值。
某些海洋產業可獲得數據信息多樣化,由此可以選擇的方法也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之間(增加值率法與剝離系數計算法)的誤差比較只能從定性上憑感覺分析,不能從定量上評價得出方法的優劣。
結論與建議
海洋經濟核算是海洋經濟宏觀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依據核算數據合理地制定海洋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合理的核算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客觀所需。海洋經濟核算的準確性若不能保證,其核算將失去價值和意義。針對前述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1)借鑒外國的海洋產業分類,將某幾個海洋及相關產業重新劃分,便于核算以及與國民經濟的對比分析。例如,將海洋管理業對照國民經濟行業重新劃分到海洋技術服務業、海洋社會團體與國際組織,設置新的海洋服務業和海洋公共管理、社會團體與社會組織。(2)某些產業根據企業單位個數來開展抽樣調查或者全面調查的方法。例如,海洋港口、海底管道、海洋運輸活動對應國民經濟行業中管道運輸業的部分,管道運輸業企業法人單位較少,可以用企業核算法核算。(3)結合國民經濟行業投入產出表的增加值率(投入產出表數據較細),用歷史投入產出表數據預測當前增加值率;結合投入產出表中行業產出的關系來核算。(4)改進剝離系數測算方法:縱向考慮,利用歷史數據尋找規律遞推當前值;橫向考慮,利用面板數據,產值、產量、面積、職工人數、企業數等相關數據,參考其他省市標準;利用各種方法所得系數加權。(5)充分挖掘海洋產業的相關數據信息量,尋找有效的相關可比變量,結合地區產業發展特點,更改難以實施的方法,運用數理統計方法構造新的核算模型。
參考文獻:
[1] 張莉.海洋經濟概念界定:一個綜述[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3-26.
[2] 郭越.中國海洋統計數據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海洋信息,2009,(3):12-14.
[3] 喬翔.海洋經濟核算宗旨與原則芻議[J].中國統計,2011,(2):55-56.
[4] 舟山統計局.海洋經濟核算方法探索[J].浙江統計,2007,(12):37-39.
[5] 王克橋,朱杰.對海洋經濟核算方法的初步探討[J].統計研究,2008,(1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