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57: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交通工程管理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交通工程;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
Key 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unit;professional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2-0069-02
0 引言
建設單位是工程建設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項目實施中處于中心樞紐位置,要實現對項目的投資、進度、質量等指標的控制,必須要有高水平的專業化組織機構和專業化人才隊伍。為此,交通部、浙江省交通廳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公路項目建設單位管理的若干意見》(交公路發[2011]438號)、《關于加強我省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的通知》(浙交[2011]301號)文件,對公路建設項目、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工作進行明確和規范。今年7月,省廳舉辦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培訓班,就學習貫徹上述兩個文件精神進行了專題學習培訓。
重視和加強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工作已經成為交通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參建各單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以適應新時期新形勢對推行現代工程管理的目標要求,作為轉變交通建設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措施,用現代工程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推動交通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1 我市交通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的現狀
近幾年來,我市各級交通部門和建設單位,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單位根據項目建設要求和行業管理的規定,對建設單位自身建設比較重視,按照“一路一公司”的要求,組建了項目法人公司和管理機構(指揮部);根據工程規模、技術難度及實際需要配備所需各類管理人員,工程技術管理人員能基本滿足工程技術管理需要。本著“職能齊全、精干高效”的原則配置,做到職責明確、分工合理。計劃、合同、技術、質量、安全、財務和紀檢等職責按規定配置齊全,各關鍵崗位負責人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高速公路或國省道公路項目關鍵崗位管理經歷。
如嘉紹通道北接線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全體參建者通過完善創新管理手段、嚴格項目管理、營造和諧施工氛圍,使得工程建設均衡推進,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該項目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廉政聯系點;被省政府授予“2009年度全省重點建設立功競賽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省交通運輸廳評為“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標準化工地建設管理優秀項目”,并在2010年全國高速公路標準化建設經驗交流會、全省交通建設單位經驗交流會以及2011年全省交通建設行業管理工作會議上分別作了大會發言,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的國省道、普通公路專業化管理不容樂觀,據我們對全市10多個項目的實地調研,對照交通部438號文件的對建設單位指揮部的人員、機構的具體要求,完全符合要求的項目很少。這說明我市交通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力量基礎比較薄弱,單位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與專業化管理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在日常的管理中發現,由于專業化管理不夠導致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1 管理意識淡薄,追求工程進度
建設單位對工程專業化管理工作水平亟待提升問題認識不夠到位,現在的建設單位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征遷、融資等事情上,沖淡了對工程本身管理的精力。如果一個項目的建設單位工作力度大,管理水平高,經驗豐富,項目建設就會比較順利,工程的質量安全問題少。因此,項目實施控制與初步設計概算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建設單位組織管理工程水平差距。具體表現在以前完工項目中發生的超概算、工程延期、工程變更未審批等問題,如不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忽視方案前期的完善、質量的控制,片面追求規模、趕工期,那么工程專業化管理工作水平將得不到提升。
1.2 項目管理混亂,質量存在隱患
根據工程規模、技術難度及實際需要,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水平與要求差距較大。特別是在配備所需各類管理人員、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方面標準低,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問題視而不見,或無法解決。在前幾年已完工的項目中發現,有的建設單位缺乏質量意識,措施不力;項目管理混亂,違反建設程序;招標文件沒有會審或工程量清單有瑕疵,存在低價中標或中標的施工單位不合格;工程監理不到位,質量問題突出;施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違規分包、轉包工程,等等。施工單位對工程質量重視不夠或者根本不重視,只重視利潤,導致施工不按規程、規范和設計要求施工,施工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不合格材料被使用。如果建設單位管理監督不力,那么為工程的質量問題埋下了隱患。
1.3 合同履約不嚴,違反建設程序
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關系實質上是合同關系。目前有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建設單位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合同履行情況把關不嚴,比如對人員的無序調換不能及時加以制止,沒有按照合同要求進行違約處理,對調換人員沒有達到合同規定的仍予以批準等等,這些都是不重合同管理的表現。我市有多個交通項目早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合同執行中存在隨意變更等問題,工程結算審價爭議久拖未決,以致每年有農民工上訪現象。特別是有的建設單位財務控制力量不足,債務負擔過重,資金周轉困難,歷年累積的應付工程款欠款嚴重。歷年來工程款支付環節引發的社會矛盾屢見不鮮,所以,近年來建設管理部門等對合同管理特別是農民工支付保證金加強了控制管理。2013年版本的建設合同條款中單獨對工程款支付和合同變更作出了詳細的解釋。
1.4 基礎資料不全,竣工驗收拖延
按規定要求,公路項目通車試運行兩年后應進行竣工驗收,但我市大部分已到期的項目無法及時竣工驗收。原因有檔案資料不全,財務決算未及時完成等等。前幾年已完工的多個項目竣工結算還未全部完成,有的項目尚在訴訟中,導致財務決算無法編制、竣工驗收無法進行。建設單位由于管理人員不懂工程的管理程序,沒有及時整理檔案資料,后續再補有困難。建設程序中要求的以“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預算”、“預算控制決算”的原則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近年政府主導下的內部專業化分工,統一領導,各司其職,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建設管理效率。市發改委、財政等部門也成立了基本建設項目綜合驗收領導小組,大大推動了項目綜合驗收的進度。
2 推進我市交通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的措施
2.1 要把好準入關,保證項目管理的專業性
交通部公路局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公路項目建設單位管理的若干意見》,浙江省根據交通運輸部有關要求,制定下發《關于加強我省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的通知》,對項目建設管理單位即項目法人的資格標準和管理人員的素質、能力等提出了嚴格的準入條件,明確了組織機構的組建、人員配備的標準、關鍵人員的資格條件。這樣要求的核心,就是要實現對工程建設由專業化團隊進行專業化管理。同時要求對照《通知》設定的準入條件,對在建項目建設單位進行梳理,對資格標準滿足不了要求的,要進行整改,盡快調整充實專業人員和管理力量;對新建項目,要嚴格按照《通知》設定標準組建項目建設單位;對社會資本投資公路建設的項目,要鼓勵投資主體采取代建制模式,邀請專業化公司進行管理,避免東拼西湊組建臨時機構。
2.2 要把好制度關,推進規范化管理
作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指導督促項目法人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招標投標、質量標準、進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材料采購、工程變更、資金撥付、廉政準則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完善各項工作流程,建立規范有序、科學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同時建立財務竣工決算、綜合驗收、檔案管理制度,做好項目的后評價工作。政府部門也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督管理,扎實督促建設單位建立工程項目內部控制制度,并能有效實施,提高管理效益和成果。
2.3 要把好考核關,落實好建設管理責任
要加強對項目建設單位的監督檢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提高管理效能。要將建設單位管理能力與項目建設的適應性納入動態監管,重點考核機構和人員變化、履約能力、履職效果、質量安全控制等關鍵要素,及時修正管理偏差。對社會投資項目,還要加強對資金籌措、履約能力的監管,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對工程實施管理不力、現場管理混亂、容易發生質量安全事故的建設單位,應責令停工整改。對整改不力的,要及時撤換。
2.4 要充分發揮專業團隊的專業優勢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一些大型項目的實施,在實踐中已經積累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工程建設管理經驗,涌現出了一批專業化的優秀管理團隊。由于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原因,有的項目法人在項目建成后就解散了,積累的豐富經驗沒有得到有效傳承,而一些新開工項目,又“重打鼓另開張”,重新組建機構,再交學費,再培養新生,這實際上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推行現代工程管理,要有意識地培養一批專業化公司、專業化團隊。如南京二橋建設后,原有管理骨干又轉移到三橋、四橋建設上,四橋的指揮長、副指揮長都是從二橋、三橋一路干過來的。成功的主要經驗,就是經過幾座橋的建設磨煉,管理人員越來越專業,經驗越來越豐富,處理復雜事務的能力越來越強。管理人員的技術、經驗、能力得到了傳承、積累和提升,整個管理團隊的專業化水平越來越高。同時,對自身不具備管理能力的建設項目,要鼓勵采取代建制模式,為發展專業化項目管理公司創造條件和環境,實行專業化代建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優勢資源,促進建設項目管理步入現代工程管理軌道。
3 結束語
建設單位是公路工程項目的主導核心,承擔著統籌項目實施和管理的重要任務,是影響工程質量、安全和品質的決定因素。因此,交通工程建設單位的專業化管理是當前一項急迫而必要的工作,是全面推行公路現代工程管理的需要,更是交通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公路建設管理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在實現企業自身效益最大化和健康發展的同時,盡最大努力提高建設單位管理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引言
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最初由清華大學試辦,至今已有30余年時間。它是一門邊緣性學科,是管理學、信息學、系統學、統籌學和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它應用范圍較廣,例如高速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利用該系統,工作人員可以實時監控交通狀況,處理突發事件;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為物流管理者及其它組織管理人員提供戰略、戰術及運作決策的支持,以達到組織的戰略競優,提高物流運作的效率與效益等。雖然該門學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日漸顯著,但是工科院校學生因為自身專業特點,更加側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工科型的文科類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關于其在實踐中的應用的認識較為匱乏。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我校的辦學特色,將工科專業知識與管理信息系統融會貫通,提高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力度,培養社會所需的綜合型應用人才 [1-2]。
1.農業院校工科學院管理信息系統教學體系分析
工程管理信息系統采用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是多學科相結合的一門學科。針對工科學生以實踐應用為主、管理理論知識薄弱的特點,在講授理論知識過程中,關于管理類理論知識采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不側重理論的深入講解。實驗教學依托理論教學。學生結合個人在企業中的實習、組織的集體活動以及參加相關的競賽項目的經驗,開發一套相關的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加深相關知識的學習。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涉及管理學、數據庫、網絡技術等相關知識,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以上課程,由于農工科學生并未選修數據庫等部分課程,學生在解決問題、研究創新方面能力不足 [3]。
2.農業院校工科學院管理信息系統探索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 學生在管理、數據庫等方面基礎薄弱,課程理論學時比重大,教學局限在知識傳授階段。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包括管理理論基礎、系統設計、決策支持系統、網絡技術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涵蓋的知識面較廣,其中包括管理、數據庫、網絡技術等。它們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中相輔相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缺一不可。學生首先需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相關概念、開發方法,掌握開發方法的步驟,其中包括系統分析中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的繪制,系統設計中數據庫設計、模塊化結構圖的繪制,系統實施和運行中主要利用Access、Dreamweaver完成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農工學科教學計劃側重工科教學,在開設本門課程之前,并沒有管理、數據庫等方面知識的鋪墊。學生以零基礎的方式接觸該課程,為了使得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不得不增加理論教學環節的學時。雖然課堂上通過課件演示等方式,使學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及應用,但是在綜合設計性方面,學生缺乏實踐鍛煉,不能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
(2) 實驗學時少。管理信息系統在某些高校專門開設兩周課程設計,學生以小組方式,共同完成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能力。前面已經提及,由于農工院校側重工科教學,文科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較弱。也因此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提高。
3.關于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的幾點建議
針對學生農工科專業知識扎實、文科知識相對薄弱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高專業與低理論相結合的方式,使得專業理論與管理信息系統理論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爭取做到當開發農業工程領域中某管理信息系統,離開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內行很難開發該產品時,我院學生可以利用相關知識,獨當一面,開發出產品。
關于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的幾點建議,如下述所示:
(1) 增加課程總的教學學時,在理論教學中采用避重就輕的方式,即重點講解開發管理信息系統所必需的數據庫等知識,一般管理學的理論知識。農工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以專業技術型人才為主。結合該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避開難于理解的關于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著重講解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框架。
(2) 增加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理論教學學時。數據庫技術與網絡技術作為信息系統的核心技術,在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將它們有效地結合,可以高效地獲取與處理數據,使客戶及時地獲取有用信息,從而為客戶帶來較大收益。數據庫、動態網頁設計在計算機等相關專業作為獨立課程開設,課程知識點較難。作為農工科學生,側重實際應用、降低理論知識難度。如何建立關系型數據庫作為本門課程的難點、重點。學生在掌握了數據庫的概念、數據結構的規范化處理、關系數據結構的建立及E-R圖設計的基礎上,可以有效地利用Access完成數據庫的建立。動態網頁設計涉及到靜態網頁設計、網頁鏈接數據庫等相關知識。在以往教學過程中,由于分配給它們的理論學時少,僅講解靜態網頁設計。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較強,可以順利地完成簡單靜態網頁的設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顯體現出意猶未盡。因此需要合理地增加數據庫與網絡技術理論學時,通過本門課程學習,學生可以利用Dreamweaver完成管理信息系統網站的設計。
(3) 增加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實踐學時,使得學生可以獨立開發與本專業相關的管理信息系統。農業生產機械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大趨勢,農機的使用離不開農機維修,人們尚未將農機維修信息系統化,而汽車維修管理系統早已得到廣泛應用,例如汽車維修行業管理系統、普大汽車維修管理系統等,若能開發出農機維修管理信息系統,就可以避免由于農機具故障,而降低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在該門課程理論教學環節結束后,學生以小組方式,以農業工程領域中某企業為研究對象,開發它的管理信息系統,以網站的形式提交作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綜合應用能力。
4.結語
在農工院校中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是側重應用的一門學科。它采用將工科思維與文科思維相結合的方式開發系統。為了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學院可以采用組織競賽、與企業結合等方式,開放學生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出為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紅兵,閆衛華. 加快交叉學科建設 提升高校有效競爭力[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44-46。
[2]趙文華, 程瑩. 美國促進交叉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借鑒[J]. 中國高等教育, 2007,(1) : 61-63。
[3]何繼善,王孟鈞.工程與工程管理的哲學思考[J]. 中國工程科學,2008,10(3),9-12。
中圖法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3-0000-0c
根據地方性高校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網絡工程基本理論知識、專業知識與專業思想,掌握網絡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較強網絡工程意識與工程能力、良好的社會協調與職業發展潛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的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1]。
1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1.1網絡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聯系未來五年網絡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制訂網絡工程專業“網絡工程師”培養計劃,主要包括網絡規劃工程師、網絡安全工程師、網絡系統集成工程師、網絡布線工程師、網絡測試工程師、網絡管理工程師[2-3]。
1.2網絡工程師職業能力需求
根據“網絡工程師”的各種職業需求,制定網絡工程專業培養能力目標,主要培養學生的網絡工程規劃與實施能力,網絡系統布線、管理與部署能力,網絡系統安全保障能力、網絡協議分析與實現能力、網絡工程管理能力、網絡測試能力[3]。
1.3網絡工程專業知識模塊設計
根據“網絡工程師”職業能力培養的內容,網絡工程專業制訂了6個專業培養知識模塊,包括網絡工程規劃設計知識模塊、網絡布線管理知識模塊、網絡系統安全知識模塊、網絡協議分析設計知識模塊、網絡工程管理知識模塊、網絡性能測試知識模塊[4],如圖1所示。將各知識模塊的知識內容進行明確,并將相關內容分配到課程體系各個科目當中,以達到剔除教學內容的冗余,完成課程體系優化的作用。
1.4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依托網絡工程師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組織網絡工程專業知識模塊結構,構建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專業必修課程路由與交換技術、綜合布線與工程管理、網絡協議分析與實現、網絡安全技術,專業實戰提高課程網絡工程部署、網絡規劃與設計、網絡工程管理、網絡性能測試與分析等課程[5]。網絡工程課程體系中各課程之間遞進關系如圖2所示。
2貫通式案例設計
通過案例驅動式教學模式,將“棗莊學院校園網規劃與設計”項目的設計實施過程貫通到課程群各個科目當中,計算機網絡完成網絡基礎知識、網絡整體規劃、IP地址劃分、網絡服務器配置任務;路由與交換技術完成網絡設備的配置與維護工作;綜合布線與工程管理完成線路的鋪設與維護工作;校園網的安全、防火墻的配置交給網絡安全技術來完成;網絡協議分析、網絡應用程序編寫任務交給網絡協議分析與實現課程完成;網絡性能測試由網絡性能測試課程完成;最后網絡規劃、網絡構建在專業實戰課程中完成。多門課程共同完成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如圖3-4所示[6]。
3總結
以網絡工程師職業能力為導向,制定課程體系標準,確定課程體系知識模塊,統一分配教學內容,弱化課程界限,避免教學內容重復;通過貫通式案例整合課程體系,強調網絡工程師職業素質的培養;將貫通式案例項目分解成多個任務,分配到網絡工程專業的每門課程之中,讓學生每門課當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務,在通過綜合實習實踐環節將任務組合,完成本課程在貫通式案例中的設計實施部分。
參考文獻:
[1]王文龍.網絡工程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5(3).
[2]石元泉,彭小寧.地方二本高校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懷化學院為例[J].計算機教育,2015(7).
[3]施曉秋.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網絡工程實踐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08,(12).
[4]王伍柒,鐘元權,袁兆榮.組網工程課程改革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1).
一、工業工程專業特點及學生就業去向
工業工程專業是以生產過程為對象,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質量和降低成本為目標,特別注重研究人的因素,充分發揮投入資源的作用。近年來,物流工程、虛擬制造、企業資源計劃、人力資源管理等成為該領域的熱點。工業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經濟、管理和系統工程的理論與方法,同時具備扎實的專業工程技術,是從事工業工程和管理的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其課程設置包括經濟管理類和工業技術類兩大部分。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工業工程師等與工業工程有關的工作,在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國有、民營企業等從事管理工作,以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
二、《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從工業工程專業的特性來看,管理信息系統雖然不是該專業的主干課程,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通過各類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因此,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工業工程能夠在實際中充分發揮作用的有力支撐工具。
三、《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工業工程專業授課一般應結合實際案例,并經常讓學生到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實習,參與實際工業項目的運作和管理。但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學生無法真正到企業調研并解決企業信息化課題。
課堂使用的教材的內容一般都比較理論化,有些概念、方法或理論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其真正的內涵只有通過信息系統的開發、實施的實踐經歷才能透徹地理解和把握;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了解不同管理信息系統的差別,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實質。但對于工業工程的非計算機類學生,很多高校并未開設程序設計語言課程,致使《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僅限于理論學習,紙上談兵,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致和效果。
四、《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辦法
1.在教學體系上進行改革。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與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經濟學等多學科密切相關的綜合叉學科,是現代化管理觀念、方法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體。它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對相關知識的有序性要求比較高。因此,學生只有先具備了一定的背景知識,才有可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它的思想和方法。然而,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開設的隨意性比較大,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準備。有些高校在該課程設置上存在著該課程所必須的基礎知識明顯滯后的問題。這種現狀造成的結果是:一是給教師的課程講授帶來了較大難度,有的教師為了能讓學生順利地學習這門課,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和說明;二是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難以學到該課程的實質內容。
由于管理信息系統學科的綜合交叉性較強,應該找準它在學生所學專業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定位。開設該課程必須要考慮該學科對知識有序性的要求,有充分的先行課程作為基礎。
2.在教學理念上進行改革。管理信息系統對不同的專業的學生,要求是不一樣的,從工業工程專業的特性可以看出,對工業工程的專業人才來說,既要掌握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技術,又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統在實際應用中與管理相結合的運用方法。但是工業工程人員不同于專業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人員,不需要對系統的開發技術有深入的掌握,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結合企業實際管理的需要,擔任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者、規劃者的角色,指導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實施,以符合企業的管理實際。
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合理分配時間。
3.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進行改革。①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管理學教學中很重要的方法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不拘泥于嚴格的概念定義和精確的推理,采用以事實說話的方法收集現實的例子來說明問題,同時給學生在學習中以更大的自。許多學校的管理學教學,特別是工商管理碩士(MBA)教學的成功,證明案例教學是一種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在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并未得到廣泛的應用。
管理信息系統從本質上屬于管理學科,具有管理學科鮮明的實踐性特征,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管理學教學中普遍應用的案例教學法。教師要精心組織或挑選適用授課對象特征的案例。通過師生互動和模擬教學,使學生全方位地參與系統開發的過程。
②加強課程設計環節,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必須安排充足的實驗課時,每次實驗要安排好實驗課題,安排學生進行指定的項目開發操作,最后組織學生進行總結。有條件的學校應該盡量安排學生深入企業調研和分析,并邀請有關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給予精心指導,為學生的生產實踐技能的提高和素質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77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09- 0123- 01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強烈沖擊下,社會經濟運行模式和企業管理方式都發生了根本的變革,信息和知識已經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戰略資源,信息系統在組織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信息系統不僅僅是支持組織日常管理的工具,也是進行組織改革、制度創新和知識創新的戰略舉措。因此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和系統建設的基本方法,就成為現代管理者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正是為了滿足社會對管理信息系統專門人才的需求而設置的[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化,管理信息系統在概念、內容、體系上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此對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針對該課程的教學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
1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課程體系復雜,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綜合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行為科學、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的交叉性的邊緣學科,具有復雜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特點。因此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而作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經濟和管理知識是他們特長,計算機知識相對薄弱,因此部分同學感覺課程內容深奧而難以理解,因此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表現為被動、應付式的學習,甚至產生厭煩心理,難以實現預期教學效果。
(2) 教材內容相似,缺乏針對性。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門管理類課程,而非技術類課程,具有兩層含義: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統和信息系統的管理,兩方面均表明了管理信息系統應側重管理而非信息技術本身[2]。因此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其授課內容和重點也應有所區別。而國內大部分教材的內容、體系大致相似,知識陳舊,在內容安排和案例設計上缺少針對性和創新性,此外教材內容的相對穩定性和知識更新的快速性也構成了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
(3)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難融合。從教學方法來看,該門課程主要以講授法為主,案例分析法、討論法和實踐法結合為輔。由于學生缺乏對企業實際生產運營管理的了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總是由于缺乏感性知識,而被動地接受新知識,不能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統是如何在企業中發揮支持決策作用的。例如在介紹MRP的基本思想、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競爭戰略時,由于學生不了解制造業的生產流程,所以在講授該部分內容時,就需要教師傳遞大量相關信息輔助學生理解。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難融合。
2 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結合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特點提出了教學改革思路。
2.1 合理設置先導課程,教師加強引導
由于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對相關知識的有序性要求比較高,因此該課程一般設置在第六或第七學期開課較為合理,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相關知識進行綜合,充分理解該學科的基本思想和脈絡。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地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反饋。例如通過課前回顧上次課程的重點內容,課中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選擇恰當合理的案例進行分組討論,課后安排閱讀資料和案例鞏固學習內容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進度。此外,授課教師還可以根據授課效果向學生推薦參考書目、學術期刊和相關網站輔助學生課后擴大視野,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提高教學效果。
2.2 選擇符合專業培養要求的教材
根據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所選用的教材,內容應側重于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并初步掌握系統分析、設計、實施和評價的方法以及開發過程的管理,并適當增加管理信息系統如何將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以及如何對企業的決策起支持作用等相關內容。
管理信息系統是信息技術和管理理論緊密結合的科學,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管理理論的發展,要求教師應該將相關理論的發展前沿和趨勢納入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新的網絡技術、通信技術、開發工具、柔性制造思想、供應鏈思想等。
2.3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管理信息系統的課程特點要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加強理論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到實際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流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統是如何提供信息支持組織內的各級管理者進行決策[3]。例如通過安排學生上機操作了解ERP系統中的財務子系統、采購子系統、銷售子系統、生產子系統等功能模塊,通過實際操作了解企業相應的業務流程,企業的管理功能如何利用信息系統加以實現等內容。
本文通過對工商管理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現狀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目前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針對各個具體問題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思路,旨在克服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一、“任務驅動教學”的內涵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再現式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教學理念,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探究式學習,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不斷地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其基本環節包括創設情境、確定任務、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效果評價。
二、工商管理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特點
《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MIS)是動態發展的,介于管理科學、系統科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及現代通信技術之間的一門系統性、邊緣性、綜合性和實用性極強的交叉學科,對理論性和實踐性的要求都很強。而且,各專業在學習該課程時,圍繞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學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并不要求他們能開發出一套具體的軟件,培養成為程序員、計算機專家,而應該培養他們成為能夠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需要的、具備現代經濟管理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科學知識及應用能力的具有寬基礎、強能力的復合型優秀管理專門人才。因而,只需他們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概念,培養他們從用戶的角度、從有效管理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借助管理信息系統支持管理,進而再培養他們掌握信息系統開發過程和方法的能力,并在企業信息系統創建和開發過程中,能夠與信息系統開發人員密切合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是,在MIS的實際教學中,由于課程內容抽象,涉及的學科知識面廣,理論復雜及學生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基礎相對較薄弱,教師不易講得有滋有味和講深講透,學生也大都感覺教學內容過于枯燥,理解起來費力,與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與自身的專業知識距離太遠。而且,在傳統的MIS教學中,講授過程過于理論化、書面化,學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給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中的應用
下面以筆者在課堂中的應用為例,說明《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
1.創設情境:信息系統在我校雖然有所應用,但沒有完全普及,還有許多有待開發或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為此,在授課過程中,筆者讓學生把學校理解成一家公司,把自己理解成該公司里的一名管理者,并了解公司現狀,熟知自己管轄范圍內的業務流程。接下來,讓學生想象學校想在現有基礎上,開發一套新的更完善的課程選修信息系統,需要我們提供內部的配合。
2.確定問題(任務):在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目標框架下,貫穿管理信息系統概論、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等這幾個主要的學習重點,把學生整個學期內的學任務分解為以下12點小任務:
(1)以本學校現有的學生能接觸到的信息系統(如圖書管理系統、食堂打卡系統、學費清算系統、成績查詢系統等)為例,結合自己的理解,說明管理信息系統具有哪些特點。
(2)認真回顧在學校的兩年里(本校工商管理專業是在大三的第一個學期開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學校的信息系統發生過哪些改動?改動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是屬于環境的因素?并以此說明管理信息系統與環境之間存在的關系。
(3)分小組進行,對學校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現狀進行調查,每個小組負責調查一個子系統。在調查前,要先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
(4)每個小組選代表介紹調查結果,再綜合總的調查情況總結學校信息系統建設的現狀,并說明其處在諾蘭階段模型的哪個階段,為什么?
(5)根據之前的調查總結,作出學校信息系統建設規劃。
因為要完成整個學校信息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工作量太大,而課程時間有限,所以以下任務我們僅選取某一個子系統來進行,該子系統應靈活選取。因為學校的系統也在不斷完善,應選取存在問題需要改進的子系統作為例子。在這里,我們選取的是學生成績信息系統。
(6)在原來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了解學校現有的學生成績信息系統具有哪些功能?處理流程是怎樣的?繪制出相應的業務流程圖和數據流程圖。
(7)找出原系統業務流程和數據流程的不足,提出優化和改進的方法,給出新系統所要采用的信息處理方案。對各小組提出的方案,通過公開分析和比較,選擇出一個較優的方案。
(8)該新學生成績信息系統的開發是否可行?從技術和管理上進行分析。(經濟上的可行性,因為無法獲取較詳細資料,所以不進行實例操作)
(9)原系統的代碼設計是否合理?有沒有更優的方案?
(10)如果有需要新增數據表,請按照第三范式要求進行設計。
(11)根據對學校情況的調查了解,選擇什么樣的開發方式較好?
(12)系統開發成功后,根據應用學生成績信息系統各部門的情況,及該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系,選擇合適的切換方式。
這12點小任務涵蓋了學習的重點內容,并以一個大任務的形式連接,使學生能把知識點連貫起來,并聯系實際,進行自主性學習。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跟蹤指導。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強調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只是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如相應新知識點的講解和老知識點的回顧,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在學生遇到問題時進行引導,而不是直接進行參考答案講解。同時,為了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按任務的難度及工作量的大小對學生進行分組,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并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和加深各自對當前問題的看法。
4.效果評價:在每個小任務完成后,讓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公開陳述,然后師生共同來對他們的結論或方案進行點評,最后由教師提出一些建議,進行總結,整個過程必須本著鼓勵的原則。這樣既能夠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又能清楚學生的應用能力水平,還能夠通過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方式讓他們產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動力,并從中獲得滿足感,增加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
四、效果及存在問題
筆者在本校工商管理專業的MIS教學中運用了本文中介紹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連貫性的小任務貫穿整個學期的課程學習,經初步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
1.課堂氣氛更活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講”的比重相對傳統教學方法下的課堂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都有較大提高,不再是機械地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是按照任務的要求去主動尋求解決方案,師生間的交流更多,思維碰撞也更多,氣氛活躍。
2.學習內容更為開放。課堂教學中只是對學生提出探究性任務,并不存在統一答案標準,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基礎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做不同層次的探究,照顧到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而且,因為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大部分學生覺得會更有底氣去質疑老師,然后在共同探討的過程中,獲得更深刻的認識,并以此激發學習更多新知識的興趣。
3.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傳統教學方法下的案例分析因為彼此之間無關聯性,學生很難進行前后知識點的聯合運用,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效果并不理想。而使用該方法后,學生在學習時少了嚴格的框架和標準,是自主地去探究,并且各個小任務前后連貫,能把書本各個知識及與現實聯系起來,為此,從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可以看出,其綜合運用能力得到了漸進式的進步。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后,《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
(1)教學時間較緊迫。12個小任務看似不多,但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要完成知識點講解,又要多給學生“講”的機會,并且還希望能留出足夠的時間師生進行共同探討,教學時間顯然不足。如何利用一些課外的時間來補充教學時間的不足,但又不能過于增加學生的負擔,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認真考慮。
(2)教學進度不易把握。把任務安排下去后,雖然會定下任務結束時間,但是因為每一組探究程度不同,或者因為某些任務中每一組的調查研究對象不一樣,導致有的組提前完成,有的組只能草草了事,影響效果。采取怎樣的措施,在既能保證探究效果的同時又不影響進度,需要進一步探討。
(3)公平評價有困難。每一個任務的完成,都是采用小組的形式來結題,確實存在一些“搭便車”的現象。如何在綜合地評價了小組表現后,再客觀地衡量小組里各個學生的表現,操作難度較大。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 (2007) 19-0043-04
1引言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具有管理與信息技術相互滲透的特點,它既不同于計算機專業也不同于管理專業,更不是計算機與管理專業的大拼盤,而是基于現代管理理論,借助于先進的計算機工具進行信息管理和信息處理的學科。課程涉及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系統管理與分析、經濟管理類課程。要求學生在知識結構上除了掌握扎實的管理科學、經濟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外,還應該具備較強的系統思想、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軟件工程”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一門指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分析的課程,它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現有的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軟件工程”教材大部分還是按照傳統的分析和設計方法,沒有融入當前比較先進的設計方法、設計工具,而且所選取的實例也沒有融入先進的管理理念,所以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軟件工程”課程的研究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軟件工程教學改革
傳統的軟件工程教學模式已不適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需要建立一個符合社會發展需求、能夠培養有優秀復合人才的教學新模式。通過幾年的教學摸索,我們提出了“合理體系、多種形式、內容滲透、特色案例和實踐、多形式考核”的教學模式。該模式采用產學結合、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在企業中建立研究基地同時與資深軟件工程師和咨詢師進行聯合研究和實踐,使學生能夠掌握最先進的軟件分析方法和工具;深入理解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保證了以后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和社會的需求。
2.1軟件工程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
軟件工程課程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課程的培養目標應該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的人才應該能夠為軟件企業提供更為專業化的服務,滿足企業的需求,從而增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應該更為專業化,應該在跟蹤國際有關機構對軟件工程研究的新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構建新的課程體系。軟件工程課程主要涉及3個方面:技術與方法、工具與環境、標準與規范、過程與管理。教學過程既要考慮內容的連續性、繼承性,又要考慮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也應涵蓋如下層面:
(1) 基本理論層面:介紹軟件工程基本理論,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術、工具與環境,等,其中傳統的方法和技術等內容不能沒有,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課時,而對于新的技術和方法則應該花較多的課時加以介紹,安排合適的課程訓練,如在面向對象的方法、項目管理方法、相關的開發工具和開發環境等方面。
(2) 技術管理層面:介紹軟件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風險管理、軟件質量管理、軟件配置管理、軟件過程管理等方面。主要以軟件過程為主,包括美國的SEI的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I、ISO9000-3、國家行業標準《軟件過程成熟度模型SJ/T11234》和《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J/T11235》,等。
(3) 實踐層面:軟件工程實踐,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軟件工程課程內容的綜合應用實踐。可以采用相對集中的課程設計、參與實際軟件項目開發,以小組方式進行軟件項目模擬,參與軟件企業的軟件過程改進等方式進行,必要時可以跨學期進行。
2.2軟件工程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
為了保證教學的高標準,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我們應該在合理的軟件工程課程體系結構基礎上合理的安排軟件工程教學內容。軟件工程教學內容覆蓋了軟件工程知識體系中十個知識點,即軟件需求、軟件設計、軟件構造、軟件測試、軟件維護、配置管理、工程管理、軟件過程、工具和方法、軟件質量。這些內容的教學被有意識、階梯狀地分配到學生四年的不同學習階段,最后使學生具備知識的綜合應用、融會貫通的能力。軟件工程的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1) 加強對軟件工程的認識:一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但在一年級的計算機導論課中加入了職業發展和軟件工程思想,使學生初步了解軟件工程的思想、作用,加強學生的規范化意識。
(2) 加強編程規范:在二年級的程序設計課程中除了使學生熟悉編程語言,理解面向對象的概念外,還加入了模塊化思想和編程規范的訓練,通過加強軟件工程中編碼階段的規范化訓練減輕了以后的軟件維護工作。
(3) 設計的規范化:三年級開設了數據庫系統、軟件工程以及大量的管理課程,在課程最后布置一個綜合作業,這個作業以先進的管理理論為指導,以軟件工程的思想規范系統的分析、設計。
(4) 工程化實踐:四年級通過軟件工程課程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進一步強化軟件工程的思想,通過實踐進一步體會其重要性。
對于軟件工程這樣一門特殊的課程通過四年的階梯狀教學滲入,通過迭代式教學,使學生的分析、實踐能力得到有層次、有步驟地提高。
2.3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為了提高軟件工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1) 多媒體教學: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了大量課件。這些課件可以形象化地講授軟件工程基本原理,并且在同樣的一節課內能比以前傳授更多的知識。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們將部分內容制作成課件供學生自學,以便于學生課外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2) 網上教學:隨著Internet的發展,網絡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在軟件工程的教學中通過建立網站,為學生更好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網站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下載以及相關業界信息;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在線、離線的交流,同時網站也經常開展課程的專題討論和專家在線講座。
(3) 雙語教學:考慮到學生以后可能會閱讀大量的外文資料,軟件工程嘗試實施雙語教學,采用國外優秀的原版教材,課件和作業大部分采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并鼓勵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同時給學生提供英文的課外閱讀資料,以使他們及時了解國際最新發展。
(4) 案例教學:考慮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特殊性,我們將案例教學融入到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中,通過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加強學生對所學的管理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學生能深刻領會和理解軟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5) 實踐教學: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際的課題。這種方式提高學生按照軟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軟件開發的綜合能力和軟件項目的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在基礎技能、團隊協作、資料收集、人際交流、項目規劃幾個方面),在就業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更加適合在現代軟件企業中發展。
(6) 講座:通過資深的專家、軟件工程師的講座,有利于學生了解當前的社會需求和前沿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指導方向。
2.4完整的、體現先進管理理論的特色案例教學
軟件工程講授的原理、技術、方法都是抽象的,為了使學生能深刻領會和理解軟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學中將MBA的案例教學引到軟件工程的課堂教學中,將復雜抽象的概念用具體生動的案例進行詮釋,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實施以下幾個步驟:
(1) 設計一個典型的、完整的、具有先進管理思想的、實際的軟件項目案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結合該案例講授每個知識點,將實際案例作為貫穿所有知識點的主線。該案例選擇學生學過、當前流行的管理方法(比如ERP、供應鏈),最好來源于授課教師直接參與的軟件項目或實習基地的項目,授課教師對其全部細節能夠準確掌握,當然還可以與軟件企業的資深的軟件工程師和管理者合作來編寫案例,使其具備實戰性;另外,這些教學案例最好采用傳統的以及目前流行的兩種方法編寫,并且要根據軟件工程的發展對其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
(2) 布置討論案例。在講授完每個知識點后,安排一到兩節的案例課,該案例不同于教學案例,可以針對各個知識點的特點設計多個案例,不要用一個案例貫穿所有知識點。案例的內容應具有目的性、典型性、真實性、復雜性和啟發性。教師用描述性語言敘述案例,其中隱含著有待解決的問題及其所處的客觀條件,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案例,并查閱有關資料,從錯綜復雜的現象中理出頭緒,明確給定條件,找出主要問題并做好記錄。同時,分析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措施,提出解決主要問題的可行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初步評價。
(3) 組織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五至六人的討論組,由每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例作出分析和說明,提出解決的措施,重點闡述分析、設計的理由,然后,大家集思廣義,小組內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并由專人記錄,討論的重點是各個解決方案的相互對比和分析評價。最后,從各個可行方案中選出一個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或者對所有方案進行整理和歸納,得到一個最佳方案。
(4) 小組代表發言,集體討論。每個討論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講述本組對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斷、論證和決策過程,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分析設計結果。對于同學的發言老師要圍繞題目給予必要的引導,鼓勵他們多角度、多因素地觀察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拓寬思維的能力,啟迪他們學以致用的創造意識。然后,組織全體同學進行分析、討論、評價,對于非確定型的決策問題,同學們往往存在著意見分歧,結論很難統一。這一過程可以增加學生對軟件開發項目的感性認識和興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教師總結。在案例討論結束時教師要進行總結,但總結的重點不是對案例分析所做的結論性意見。因為,解決案例問題的決策方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師的總結應是就整個討論情況作出評價,對正確的論點給予肯定和完善,指出一些帶有傾向性和原則性的問題,特別是對某些問題可以更深一步的思考,進行啟發式的誘導。
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貫穿軟件工程各知識點的講授,將枯燥的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知識點;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案例討論,要求學生從真正工程師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正是這種參與性的學習方法,才使學生有可能成為未來優秀的人才。
2.5合理的實踐安排
軟件工程課程涉及面很廣,如果不結合實際工程項目進行教學,很難把教學內容教授給學生,因此,實踐是這門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課程實踐一般集中安排在課堂教學結束后,但是,在把握教學進度的同時,必須及早布置課程設計題目,讓學生邊聽課邊實踐,使其有相對充裕的時間收集相關資料和進行獨立思考,及時消化理論知識并應用于實際,探詢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課堂學習結束后,進入集中的課程設計階段,對上一階段的工作成果進行補充和完善,編寫各階段的工程文檔,實現系統并測試,最后總結設計得失。
課程設計應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每個小組4~6人,在優差生搭配的前提下自由組合,分別擔任項目經理、客戶、系統分析員、程序員和測試人員等角色,小組成員角色可以互換。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協同完成項目開發。這些項目都是從實際合作基地的項目。設計過程學生相對獨立的完成,需要學生在熟悉UML的面向對象軟件開發方法后,能夠通過Rational Rose針對實際應用問題構造UML模型,教師采用點撥方式或共同探究的方式進行指導。設計小組根據項目需求,制定項目計劃,進行分析、設計、編碼和測試,運用本課程學到的各方面知識,分工協同,在研究問題找出規律的過程中創造性地學到了知識,創造能力、應用能力、綜合能力和交流合作等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課堂講授的同時及早布置課程設計題目,避免了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脫節,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認真程度,同時也提高了課程實踐的效果。同時每個階段要有成果展示和相應的文檔資料。最終應提交成功運行的產品及全部文檔。
2.6多形式考核方式
軟件工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考核的重點不應該只是理論考試,而應該看學生是否掌握了軟件工程學的思想和方法,另外考核的功能不僅是檢驗學生學習和掌握課程的情況,更重要的是鼓勵和督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軟件工程的考核注重學生綜合知識和應用能力方面的考核,我們的考核方案是:平時作業5%,課堂表現(發言與討論)25%,案例分析(小組模式)40%,筆試30%,課程的實踐單獨考核。采用這種考核方式,可以避免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轉而重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課堂發言踴躍,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結論
總之,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專業特點改進軟件工程的課程教學,必須針對其實踐性強、發展迅速的特點,根據管理模式、軟件行業需求的變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產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突出課程基本理論和概念知識的同時,更側重于對學生的軟件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該課程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駱斌,張大良,邵棟. 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05,1.
[2] 萬江平,安詩芳,黃德毅.軟件工程知識體系指南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6,10.
[3] 王志平,張毅,童華,李烈彪.軟件工程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6,12(6).
[4] 沈備軍,顧春華.軟件工程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5,1.
[5] 尹鋒.軟件工程的若干熱點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長沙大學學報,2006,9(5).
[6] 牛麗,.基于UML的ERP開發方法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6,2(1).
2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實際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我國高等教育雖有百年歷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終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創新、重條件輕管理、重局部輕整體的觀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培養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視訓練學生的警務執法技能,而忽略對決策性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一名卓越的警務人才,不僅需要靈活掌握警務執法技能,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道路交通管理與控制的決策性創新實踐能力。
(2)資源配置不佳,教學條件有待提高。隨著公安院校辦學規模、專業數量、招生人數的擴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日益突出,對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要求也必須隨之不斷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作為新興特色專業,由原來的大專變為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配套條件等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公安院校實習基地資源較為豐富,多為地市級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門,但是校內與之配套的實踐教學條件不佳,實驗室建設、實驗器材配備還處于初級階段。
(3)課程設計單一,實踐教學缺乏創新性。由于教學理念偏差、教學條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浙江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專業雖然也開設了相關交通工程設計類課程,例如交通工程學、道路交通控制學、交通組織與規劃、交通建模與仿真等,但存在單個課程各自為政、課程間交叉融合不足,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嚴重脫節,對學生決策性創新能力的培養停留于理論認識層面等問題。
交通管理工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專業,目前的課程培養體系偏重理論講授,學生缺乏對理論的綜合應用及實踐能力。同時,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實驗性和不可再現性,很難在實際中對相關的理論知識與技術進行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計算機輔助以及虛擬再現的手段,可以為交通管理工程相關課程的實踐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3 CAD技術對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現實意義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術,又稱計算機輔助設計是以計算機系統為支持,進行產品和工程的方案設計、解析計算、判斷優化、分析評估和詳細設計的一門技術。[3]CAD技術由于其綜合分析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優化評估能力以及虛擬仿真能力等特點,非常適合在交通管理工程這類綜合實踐性專業中進行應用,對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加深學生對專業基本概念及理論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兩大方面,課程涉及數學、物理、運籌、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可以基本掌握專業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但是缺乏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工程的創新能力。通過采用CAD技術進行實踐操作應用,可讓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同時加深對專業知識體系的理解。例如,在學習交通規劃與管理課程時,學生可通過對TransCAD軟件的學習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規劃四階段模型。
(2)培養學生對專業的濃厚興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基于自身專業特點,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務人才。學生在進入本專業學習時,對專業的認同感較低,認為交警的主要職責就是路面執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專業本科培養的主要目標。因此,對于CAD技術的引入及學習,可引導學生開展專業相關的課程設計,例如交通設計、道路工程基礎、交通事故勘測、交通仿真等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對專業的濃厚興趣。
(3)提升學生的專業培養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內在機理具有高度的復雜性,這導致了解決方式的復雜與多樣。[4]比如在交叉口設計或交通事故勘測中,一般都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繪制圖紙。這些設計任務的完成,若用手算筆繪,工作量很大,花費太多時間,局限學生的創新思維。若在這些設計中增加CAD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理念與效率,也有助于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增強學生的公安實戰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培養的本科生畢業后基本都輸送到公安實戰部門,學生所需具備的業務水平要求較高。在這樣的大背景條件下,在專業培養中增加CAD技術的學習與應用,可以增強學生的公安實戰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復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 CAD技術在交通管理工程實踐教學中應用
4.1 交通事故處理
AutoCAD軟件是美國Autodesk企業開發的一個交互式繪圖軟件,主要用于二維及三維的繪圖設計,[5]也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6]由于AutoCAD軟件操作簡單、繪圖精確,且提供二次開發環境,可與地理信息系統(GIS)、交通仿真系統、交通誘導系統等兼容,在交通行業有著非常廣泛的發展和應用。
交通事故處理流程中,需要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現場勘測,繪制精確的事故現場圖作為事故處理的依據。目前,交通實戰部門人員主要通過現場手繪《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進行存檔,繪圖過程繁瑣且不精確,繪制的圖紙不易存檔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處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繪圖軟件繪制現場勘測圖,如圖1所示為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測圖,圖中可清楚詳細記錄事故現場情況,對事故發生時的地點、車輛運行軌跡、碰撞類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 交通系統仿真
交通系統仿真可以動態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種交通現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為和各種類型道路交通流運行機理的基礎上,復現交通流的時空變化態勢,深入地分析車輛、駕駛員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進行交通系統的規劃、組織與管理、交通能源節約與物資運輸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統仿真對所提出的管控方案進行效果評估。因此,對于交通管理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課程設計中增加交通系統仿真技術的學習及應用。如圖2所示為行人過街行為仿真,通過VISSIM軟件對設計的行人過街信號配時方案進行模擬仿真,并對方案進行評價。圖3所示為道路交叉通仿真,模擬交叉口的實際運行狀態,從而對優化方案進行評價。
4.3 交叉口信號配時優化
1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它關于知識及與知識相關的資源和過程的管理方法與管理技術可以為專業教學的創新與應用的拓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從宏觀角度來看,知識管理關注整體,是對一個組織系統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及相關資源的管理,任何一個管理過程都應考慮組織整體效益的實現。知識管理的目標定位是實現知識共享與知識創新,提升組織的競爭力。知識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顯隱知識的轉換。在實際的轉換中,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即隱性知識社會化為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外化為顯性知識、顯性知識與顯性知識重新組合、顯性知識內化為隱性知識,這四個轉換環節是知識轉化理論的核心內容,并由此形成一個循環上升的知識增值系統。
從微觀角度來說,知識管理的實質就是對知識價值鏈的管理,清除影響知識價值鏈形成的阻礙因素,加快價值鏈的形成速度,使組織的知識在運動中不斷增值。
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知識管理又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環節,即知識生成管理、知識應用管理、知識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諸多知識管理工具。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在知識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較常見的專家系統、數據倉庫等都在知識管理中得到了應用。
2知識,理在專業教攀中應用的可能性
2. 1知識管理與專業教學都具有以下共同點
1)知識管理與專業教學所需實現的都是組織的整體效益。2)知識管理通過對知識的一系列開發過程,實現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達成管理目標。3)以人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識管理中,也存在于專業教學領域。
2. 2知識管理與專業教學的結合點。知識管理與專業教學在技術層面也有著共同之處,即兩者都運用了計算機網絡、人工智能等技術。由這兩種技術還衍生出來許多新型的交流和學習方式,如Blog、網絡社區、電子郵件系統、知識資源庫等。知識管理和專業教學可以相互借鑒彼此在應用這些技術手段時的經驗和成果。
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利用學習平臺,營造學習環境,促進學習者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管理知識的過程實際上直接影響到學習者學習效率的提高,吸收知識管理的理念,也是專業教學中的重大變革。
2.3利用知識管理,創新專業教學。知識管理中的知識分類思想、知識轉化理論、知識價值鏈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專業教學中來。通過借鑒這些理念,可以為學習者營造更為有利的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面對面交流、網絡社區等直接或間接共享到他人的經驗、技能等,從而最終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教師的工作能力,進而提升整個教育系統的組織智慧。
知識管理將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而且更關注隱性知識。專業教學在多年的發展中一直致力于將顯性知識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給學習者,并為學習者所熟知和掌握。學習者對更加重要的隱性知識的學習則處于一種未知的狀態。在面對面的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或多或少能夠通過一些親身體驗的方式學習到隱性知識。但是在非面對面的教學過程中,這種隱性知識的學習就被完全忽略了。知識分類思想提醒專業教學相關人員應該更加關注開發和利用隱性知識。 2. 4知識管理環節的劃分對專業教學的啟迪。知識管理通過總結知識價值鏈,得出知識管理包含四個過程:知識生成管理、知識積累管理、知識應用管理和知識交流管理。從這點出發,專業教學在運用知識管理的理念時,首先必須解決的是明確教育知識的來源:應該包括已經被認識到的可以拿來學習的知識、還掌握在少數教師、專家、學習者頭腦中不能被傳播的知識以及新創造的但還未納入到教育領域中的知識。其次,應該運用一定的鼓勵機制和技術手段識別、提取和組織這些知識,使之有序化、系統化。當擁有了大量的知識之后,專業教學可以利用教育資源庫、專家系統等手段將這些知識積累起來,并進行管理。學習者和教育者可以通過教育資源庫獲取大量的知識,同時又可以將自身獨有的知識拿出來供所有人使用。知識通過交流和共享獲得增值,這也為產生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了前提條件。
3知識,理在我校車輛工程專業段,中的應用
3. 1專業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建構專業知識管理系統是知識社會對于專業教學提出的要求。專業教學通過構建專業知識管理系統為學生提供適當的知識源和知識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和校園網工程后,為信息的獲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徑。專業教學利用技術手段建立專業知識管理系統,可以有效地對專業內存在的信息 (如學生信息、教學信息、教育資源、頭腦中的知識、知識行為、知識資產等)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促進知識的共享,同時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學習者的集體智慧完成創新知識的目標。
3. 2專業知識管理系統的使用情況。車輛專業知識管理系統在構建過程中就開放使用,廣大學生經常訪問該系統,最近二個月平均每天的校內師生訪問量已經達到1000多人次(注:該專業每屆學生數90人,全部在校生400人左右),而且有不斷增長的趨勢,而且論壇跟貼人數也不斷增長。
知識庫的內容不斷增長,目前有3個管理人員在作專門管理,審核上載內容和會員資格,目前有注冊初級會員600余人(校內360人),高級會員35人(校內教師、政府機關處室、行業協會、行業商會),平均每天上載內容達1. 6GB。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9-0148-03
一、研究背景
從未來發展來看,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的吸引,以及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所確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的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促進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等戰略任務的推動,中國工程師將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同時高層次的工程職業人才也會逐漸向中國聚攏。2013年6月,中國成功申請成為“華盛頓協議”臨時簽約組織,按照華盛頓協議執行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中國工科學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國際互認質量標準的通行證。
教育認證制度作為一種教育行業自律和教育質量控制方法,已成為各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基于成果/產出為導向的認證標準中明確要求以學生的學業成就作為認證的重要內容[1],并要求建立一個有效的學生成就的評價體系。第二,學生對學校和專業的滿意度是能否通過認證的重要指標,學校和專業開展的在校生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等都是認證標準中“滿足學生需要”的重要證據[2]。第三,“以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為基本指導思想和出發點”的認證指標包含“質量管理”或“持續改進”項目,認證程序上強調通過自評發現師資隊伍、支持條件、培養方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具有的優勢。
由此可見,學生成就評價、專業教育滿足學生需要的證據、持續改進三項工作均需要大量數據支撐,當專業認證成為工程教育常態工作內容后,量大面廣的支撐數據采集將具有長期性、周期性、連續性的明顯特征,因此,依托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技術,建立面向專業認證的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顯得極為迫切。
二、系統功能需求分析
按照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CEEAA)2016版專業認證自評報告指導書要求,自評材料必需提供對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培養方案、課程達成性開展的周期性評價數據以及與之相應的周期性評價體系[1],見圖1。
由圖1可知,支撐專業認證需要的數據涉及教師、在校本科生、畢業生(已工作的校友或繼續深造的研究生)、企業專家、用人單位、實習基地等,覆蓋了在校師生、院、系、專業、校內外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以及教學過程產生的客觀數據、來自各方面的評價數據等。
另一方面,大量數據采集到以后,針對專業認證需要提供的各項證據,必需開展數據分析與深度挖掘工作,以便及時提供達成度調查分析報告,給出學生生源、課程體系、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師資、支持條件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建議。
三、系統框架設計
(一)系統總體框架設計
面向專業認證的數據采集與分析管理系統包括五個子系統,見圖2。子系統1、2、3可以實現學生培養過程“新生―在校(本科/研究生)―畢業1年―畢業5年”長周期時間序列數據和截面數據采集和分析、評估、管理。子系統4實現課程、實驗、畢業設計、實踐教學多環節教學效果、教學問題等數據的連續采集和分析,可以客觀地進行教學方法、教師授課等環節教學質量的反饋,為教學改革方向提供依據。子系統4和5的數據采集和管理系統有助于建立用人單位、實習基地定期反饋機制,便于掌握行業、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保障實習基地在實踐教學中良好運作。
(二)子系統框架設計
以“在校本科生子系統”為例,數據采集按照四年培養環節的四個大板塊――課程學習、實習、實踐、創新、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分類,見圖3。在每個板塊下,同時對培養環節的過程數據、評價數據進行采集,形成專業認證需要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對學校和專業滿意度”的連續數據鏈。在此基礎上,每個版塊都應具有數據統計和自動生成調查分析報告的功能。
(三)系統內部架構設計
系統基于JavaEE技術,采用當前業界流行的多層組件式B/S架構,前臺應用系統與數據庫服務器分離,采用集中式數據管理[3]。數據庫可選用Oracle或DB2,應用服務器建議選用Tomcat、Websphere或Weblogic。
四、實踐效果分析
通過長周期學生數據、教師教學、用人單位、實習基地、校友反饋的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建設和使用,一方面提高數據收集效率,另一方面為年度本科/研究生教學評估、三年至六年一次的專業認證、二年至四年一次的學科評估、實驗室評估等提供連續的、必要的、可信的數據。依托數據分析與管理系統,為學生成長多階段監控、產出成效及時評估和反饋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根據數據分析結果,能夠促進及時發現問題,便于按照持續改進機制,針對性地進行課程體系、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師資、支持條件的改進。并實現改進前后效果對比,提供改進措施有效性定量分析數據。
設計和建設這套面向專業認證的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為專業認證服務的同時,也為基于數據采集與定量分析進行工程教育教學規律總結提供了技術平臺;使得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產出導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僅是理念,而是具有操作和實施性的人才培養有效途徑,并促進以需求為導向人才培養方案的滾動調整,也使學科建設具有信度、力度和效度,見圖5。
同時,專業認證自評期間往往需要撰寫和整理大量文字、數據及表格等材料,利用網絡傳遞,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還促進了教育教學現代化和辦公自動化的實施。
五、結語
高等教育認證制度作為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一種獨特模式和手段,已被西方教育發達國家普遍采納,成為回應對教育的社會問責和促進及保障教育發展的制度性要素[4]。面向專業認證的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以數據的連續性、完整性保證評價的客觀性;該系統通過對在校學生、教師、校友、企業單位人員、教學管理人員開放,增加了整個工程教育過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有利于在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提高企業和行業專家的參與度;同時可以有力支撐以社會評價和學生需求作為衡量工程專業教育教學質量成效評估的平臺。
參考文獻:
[1]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工程教育認證自評報告撰寫指導書(2016版)[Z].北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