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57: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預防地質災害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為將宣傳工作落到實處,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秀山縣科協成立了以主席為組長,單位班子成員、鄉鎮(街道)科協主席、各協(學)會負責人為成員的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科普宣傳領導小組,落實一名專職副主席具體負責此項宣傳工作,組織科協系統開展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科普宣傳,要求各基層科協要成立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科普宣傳服務隊,負責對轄區內的人民群眾開展科普宣傳。
地質災害種類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我縣地理位置屬丘陵地帶,多年沒有發生,多以預防為主。在汛期(月)期間,暴雨頻發,極易造成地質災害。
據氣象部門預測,年汛期全縣降水量580mm,比去年同期1000.4mm有所減少,但仍存在局部地區暴雨和洪澇災害的可能。受降雨和洪水的誘發,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隨時可能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輕心,加強預防,避免災害發生。
二、地質災害重點預防區域
根據我縣地質災害分布、發育特征,全縣地質災害重點預防區域如下:
(一)公路兩側因修路造成陡峭的邊坡。
(二)各礦山企業因采礦造成不穩定的邊坡。
(三)居民、學校附近的山崖、邊坡。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領導機構,完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住建、水利、交通、地震等部門健全完善本行政區域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搶險救援措施,充實應急機構,明確職責分工,建立預警報警系統。重點地質災害預防地區的鄉鎮、重要基礎設施管理部門要制定相應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做好相關的物資準備。發生險(災)情時,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疏散群眾,開展調查和防治工作并及時上報。
(二)進一步強化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關健時期,縣國土資源局要一如既往地認真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一要把防災責任制貫穿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全過程;二要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和調查工作,在此基礎上,認真編制完成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經同級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三要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四要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擴大的覆蓋面,增強時效性;五要加強對群測群防工作的監督指導,切實落實各項防災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三)切實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應急能力。
地質災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和不可預測性,各鄉鎮、各部門要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工作體系,加強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隊伍建設,認真落實縣政府應急平臺體系建設要求。要因地制宜地組織對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演練,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確保災害發生時沉著應對,有條不紊開展救援工作。
(四)加強宣傳,進一步增強地質災害防治意識。
要結合“防災減災日”、“地球日”、“土地日”大力開展地質災害防災基本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和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對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鄉鎮、村要重點宣傳培訓,提高基層干部和廣大群眾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認知度,增強臨災自救和互救能力,為群測群防體系的有效運行奠定基礎。
(五)加大監管力度,遏制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發生。
縣、鄉鎮政府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就嚴格依法管理,切實將《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有關內容落實好。要加強對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引發地質災害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督促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三同時”制度,杜絕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情況的發生。
(六)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必需的資金。
中圖分類號:TN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b)-0134-02
在我國社會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人類對于工程施工建設活動以及各種資源開發等工程活動力度不斷擴大,為我國的地質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同時造成嚴重的后果,而地質災害的頻率不斷的上升,對此,該文就針對巖土工程中地質災害的特征、地質危害以及地質災害的防治工程的預防措施進行詳細的闡述說明。
1 地質災害的相應預防措施
1.1 地質災害工程的實踐措施
(1)避讓的措施,其一是搬遷避讓的措施,對一些危險性大、危害性嚴重的地質災害,以及防治的費用超過搬遷費用,或者建房仍然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應該采用搬遷避讓的措施;其二是雨天的避讓措施,針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變形斜坡,應該采取的措施是雨天臨時避讓措施,各鎮在防災預案的基礎上編制安全轉移預案,雨天對受威脅戶要作出轉移地點安排。應根據就近原則,把受災害的者轉移到安全地帶。
(2)工程防范的措施,地質災害工程預防措施是預防地質災害中重要的構成部分,在地質災害工程預防的措施應該適應方式和條件,絕大部分工程切坡導致的小型土質發生滑坡的現象,應該選用削方減載護坡、前緣支擋或者后緣的地表排水等工程的措施,是相對適應的,針對中型的滑坡,應對地質災害區進行仔細的勘察和監測。
(3)生物防范措施,生物防范具有的特點是投資小、應用范圍廣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自然生態平衡,措施主要指的是種植護坡、植樹造林以及合理的耕牧。按照調查地區地質災害中存在的特點以及自然經濟條件,地面塌陷區、泥石流區及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應該采取的措施是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等預防地質災害的措施,進一步降低地質災害的產生和造成經濟損失的影響。改進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已經長時間可以實行防治作用等一系列特點,并需要一定長期才可以發揮出有效的作用。
1.2 充分的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程設計
地質災害防范措施設計,一定要按照滑坡、崩塌以及不穩定性的斜坡的運動模式、成因機制以及防范措施的目標制定。
(1)要按照地質災害的發生程度和預防措施明確預防措施的工程量和強度;
(2)要按照導致地質災害原因確定主要的預防措施的方法。
1.3 地質災害預防主要的預防措施
按照地質災害防范工程中相關的規范資料研究分析,我國預防地質災害工程主要的種類有:支擋工程、排水截水工程、護坡工程、加固工程、壓腳工程以及減載工程等,針對地質災害防范工程采取的措施如表1。
2 地質災害和巖土工程的內涵
地質災害主要指的是由于人為的生產活動和自然災害造成人們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受到破壞,并且是人類發展和生存資源和環境發生重大破壞的地質災害現象。相關條例中規定,地質災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山體崩塌、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等災害。人類起源于自然,但是又高于自然,人類在產生到現在就一直改造和利用自然環境。從原始社會中人類利用天然洞穴不斷的學會挖土建筑房屋,直到今日,人類已經可以將建筑高樓大廈、巨塔以及高壩等。在這樣過程當中,因為地質地基處理的需求,不斷的形成了一門新興的學科技術是巖土工程。巖土工程施工技術是基于工程安全、工程地基改良發展而形成的,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點。例如:缺乏降低地質災害的思想觀念、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但是總而言之可以說是缺乏一定的地質災害保護的概念。
從巖土工程施工觀點為根本出發點,從中會出現大量尚未牢固的工程邊坡和工程地基,從而造成了巖土層更大的災害。例如:水電站,礦山等當面的災害。
3 地質災害特征以及危害
地質災害主要分為兩種類型:(1)主要是由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地質災害,被稱之為第二類環境問題,并屬于人為的地質環境災害;(2)由自然環境因素造成地質環境問題,還可以稱之為第一環境問題,屬于自然地質環境問題;而這些災害不以人的歷史所所轉移。在這些災害中,隨著人們對自然環境的不善待,造成了如今很多的災害,特別是人類不合理的挖掘能源造成的。地質災害的發生造成公路、鐵路、水壩、航運、通信以及堤壩等工程受到破壞,并導致水資源、土地資源、旅游資源、礦產資源以及生態資源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由于我國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球生態環境變化多樣,地質構造相對復雜,加上人口資源眾多的農業生產大國,但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承載能力弱、經濟條件落后等問題。
這一系列的問題最后形成了地質災害分布廣、強度大、種類多、頻率高、經濟損失嚴重以及影響面寬等格局。根據相關資料研究表明,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縫等災害種類。其中滑坡、泥石流和崩塌在我國國土的一半,西北和西南地區最嚴重。
3.1 地面的塌陷
(1)地面變形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與地裂縫。造成中國城鎮地面塌陷原因有:①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②表面巖溶活動引起的塌陷;③不合理地大量開采地下礦產資源引起的塌陷。
(2)地面塌陷發生的規律:①是沿可溶巖中的斷裂帶或主要裂隙交匯破碎帶,巖層劇烈轉折、破碎的地帶;②是巖溶強烈發育的純可溶巖分布地帶或沿其與非可溶巖的接觸地帶。
3.2 滑坡
造成滑坡的原因是:地震、融雪、降雨、地表水浸泡、沖刷、蓄水排水、亂砍亂伐以及大量堆填造成的。滑坡主要是指斜坡上的巖體和土體受到地下水活動、河流沖刷、人工切坡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響,沿著一定的軟弱帶或者是軟弱面,分散式或者是整體式的順坡向下滑動的一種自然現象。滑坡發生的規律:在巖土工程地質構造地帶中,例如地震帶和斷裂帶;地帶一般情況是多發地區和易發地區,江河湖泊等地帶、地形高并且差的峽谷地帶,山區公路、鐵路、工程施工建筑物邊坡等;土層分布區、易滑坡地區以及暴雨多發地帶等異常的強降雨的地區等。
3.3 泥石流
造成泥石流產生的原因是:不合理的棄渣、棄土、棄石;不合理的亂砍亂伐。泥石流主要是一種高濃度液體和固體的混合沙礫。并且降水產生在上坡或者是溝谷中的形成的大量的砂石、泥沙等固體物質的一種特殊性質的洪荒流。
3.4 崩塌
造成崩塌主要產生的原因是:挖掘礦產中的資源、工程道路施工進行邊坡挖掘、渠道滲漏以及水庫蓄水、強烈的振動以及廢棄土堆積。陡坡上被直立的巖土體,由于跟部是空的,局部移動滑落和折斷壓碎,失去一定的穩定性,脫離母體向下的翻滾、傾倒、堆積在溝谷或者是坡腳的地質中產生的現象被稱之為崩塌。
4 結語
根據以上的論述,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和形成在不斷增加。我們有必要進行探討和研究對其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技術,從而確保生命安全、財產安全以及巖土工程的順利開展。在巖土工程中的地質災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力求將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使其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峰,婁方旭.論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
[2] 王克峰,胡旭峰.淺述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與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weather,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landslide, debris flow occurs frequently, especially for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rea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main disaster in mine are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mine geology;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X43 P69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引言:自從礦產資源的開發流行以來,在日益發展,為國家的經濟、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的災難,其中主要就以滑坡、泥石流、斜坡崩塌為主,給社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周邊環境的質量,因此要加強地質災害的預防,從而永葆山川的秀美。近年來由于天氣的原因,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經常發生,尤其是對于礦山地區的地質環境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本文就礦山地區的主要災害進行論述,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一、礦山地區的主要地質災害
1.1滑坡
首先介紹一下滑坡的概念,斜坡上的巖體由于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叫滑坡。主要分布在礦區道路兩側高陡邊坡和礦區較陡的天然斜坡部位。在道路兩側高陡邊坡部位是由于修路時開挖邊坡引起的,而天然的斜坡則是由于地區的地形和地質構造引起的。
1.2泥石流
泥石流大多是由山區的暴雨等水源引起的攜帶大量石塊的特殊洪流。對于礦山中的泥石流,又是另外一番情景,由于礦山資源的開采,礦山中的泥石流有它自己的特點,山上的植被破壞巖石在外,由于水的搬運順著溝谷流動,很容易在暴雨的引導下發展形成降雨性泥石流,這種泥石流主要有石塊、沙礫和粘土組成。水為搬運介質,石塊以滾動躍移方式前進,具有強烈的下切作用。據數據統計,近幾年發生的最嚴重的泥石流當屬鳳縣1981年發生的那次,發生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3地表塌陷
由于礦山地區主要進行井下開采,會很容易使地表塌陷和大面積的變形。致使礦井附近的村莊進行大規模的搬遷,調查顯示,我國華北、華東平原地區,每采萬噸煤炭要塌陷土地3畝,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數字;目前每年約塌陷一萬畝,預計掃2000年每年要塌陷十八萬畝。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進行,不加以預防和治理的話,許多村莊可能會完全塌陷,變成無田可耕,無處遷村的局面。
1.4斜坡崩塌
也是先來介紹一下它的概念,崩塌就是巖土體被陡峭的張性破裂面分割的快體脫離母體并以垂直運動為主,翻滾跳躍而下的這一現象。一般進行礦產開采的多位于山區,而山區亦是崩塌容易發生的地帶,一旦崩塌發生礦山首當其沖,它可以毀壞廠房、礦山設施和其他地面設施建筑等,同時造成人員傷亡。筆者從事多年的地質勘查工作,大規模的崩塌會引發嚴重的事故。據不完全統計,大規模的崩塌曾摧毀煤礦通訊井2處、回風巷800米、輸巷450米、摧毀10伏高壓輸電線800米,導致煤礦停產,經濟損失113萬元。
1.5其他地質災害
由于進行礦產資源的開采需要一定的抽排水工作,大量作業的積累,容易造成當地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如果不加以治理的話就很可能會造成水資源枯竭的現象;除了上述的災害外,礦山開采由于是運用大型的機械,常常會導致地表開裂;大量的廢棄物的丟棄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環境,甚至一些村民已進行搬遷,水體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二、預防措施
2.1建立相應的預警系統
為了有效地預防地質災害,應在礦山所在地區建立相應的監測系統,并引進先進的設備,對當地的情況及時地進行監測,并選用知識型人才,對大量的工作進行相關的監測,并及時提出防范的措施,做到事前控制。許多地區由于建立了網絡監測系統,對地質災害的防范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就拿長江三峽地區的地質災害多發區來說,就是設立了監測系統,對地質災害的發生有了很大掌握,取得了不錯的預防效果。再比如,西安地礦研究所已對我國西北礦山地質災害展開調查,并在分類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以MAPGIS為平臺的西北地區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可進行災害動態監測、即時預報。
2.2在思想上加大宣傳力度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預防地質災害帶來的傷害,向當地的居民宣傳災害的主要發生期,講解相應的防治措施。由于地質災害是一種專業性質很強的一種災害,因此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研究。由于它的專業性強,因此有必要進行地質災害的宣傳工作,通過各種媒體,例如報紙、廣告等向廣大的人民群眾講解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預防措施以及必要的應急措施;當地的政府部門更應該以身作則,不斷完善相關的法規建設;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對宣傳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可以派遣知識和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實地的演練,深入到人民群眾當中進行一定的主講宣傳,減少災害的發生。
2.3注入加大的資金流
地質災害的預防同其它災害防治一樣,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否則,其防治工作無法實施。因此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各種檢測機制,對災害的發生進行提前的掌握;對于環境污染的如廢水等要引進一些先進的設備進行凈化處理,以免威脅村民的水體,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當地政府部門在進行監管的同時,還要鼓勵各個產業進行投資,為礦山災害的治理注入一定的資金,用于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使礦山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得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2.4要進行因地制宜的預防
每個礦山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因此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一樣的預防措施,例如在植被較少的山區要進行大量的種植工作,眾所周知,樹木有固沙的作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礦山地區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于滑坡、危巖體等災害,則可實施灌漿、錨固等工程措施;而對潛在的地面沉降應及時采取人工回灌等防治措施。綜上正如孔子因材施教一樣,對于地質災害的預防與治理也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發生災害的不同特點進行相應的布局,以期達到理想的效果。
結語:對于上述的礦山地質災害以及一些預防措施,應該加快實行。對于在地質災害發生頻繁的今天,我們有義務為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重點地質災害的監測工作,在思想上加大宣傳力度,并使政府注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因地制宜的預防。預防與治理同時進行,創造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環境與質量并存,讓礦山開采事業順利地進行。
參考文獻:
[1]中國礦業學院煤田地質勘探教研室,《煤礦地質學》,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年.
[中圖分類號]X75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7-309-1
1前言
自從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的經濟慢慢的開始和環境一起發展,從而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一體化發展。煤礦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因為人類的生產活動從而引發的一種破壞地質環境并且危害著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除此之外,地質災害會給礦區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然而,近幾年,由于利益的驅使,這就使得許多商人的經濟活動沒有充分到這些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地質災害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對地質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能夠更好的解決地質災害這一問題。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地質災害起著一個非常大的制約作用。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由于開煤棄石,這樣會使得水土流失的現象加重;然而在煤礦中由于經常會抽水和排水,從而會出現地下水位下降以及礦區周圍地下水資源枯竭的情況。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地震、巖爆、冒頂片幫突水、瓦斯爆炸以及地面開裂和沉陷的現象。
2我國煤礦地質災害的現狀
在我國的能源中,煤炭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比重,這就使得煤炭行業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煤礦地質災害的不斷發生嚴重影響了煤礦行業的健康發展。煤礦地質災害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重大的損失。例如:2003年5月13日,發生在安徽省蘆嶺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4年10月20日,發生在河南省大平煤礦井下一掘進面的瓦斯爆炸事故,這起事故導致了56人死亡,18人受傷。瓦斯爆炸事故使得越來越多的煤礦行業開始關注井下的開掘以及安全情況。由于地質災害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這就表明防治地質災害勢在必行。
3煤礦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3.1山體滑坡
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由于過度的開采,從而會出現山體滑坡的現象。每一年由于山體滑坡從而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2004年6月5日下午,發生在重慶市萬盛區東鎮新華村胡家溝社的山體滑坡,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暴雨沖刷而引起的,該起山體滑坡事故不僅給東林煤礦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給周圍的村莊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3.2地面塌陷
在煤礦開采之后,經常會出現地面塌陷這一嚴重的地質災害。地面塌陷不僅會使得礦區的土地面積出現積水的情況,而且還會誘發山體滑坡,甚至會破壞了周圍的耕地。2006年5月,發生在江西省瑞昌市橫港鎮樓下易村的地面塌陷事故,主要是由于蘇家垅煤礦在開采的時候,由于透水,從而使得村莊的多處地面發生了塌陷,從而使得全村所有的房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
3.3煤與瓦斯突出
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煤與瓦斯突出的事故。2006年8月4日16時,發生在忻州市寧武縣西馬坊鄉大灰窯煤礦的有害氣體涌出事故,這起事故造成了18人遇難。有害氣體的涌出,會嚴重危害了工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3.4礦井突水以及淹井災害
在煤礦生產的過程中,礦井突水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事故。由于煤礦突水事件會直接影響著煤礦的生產、效益以及安全。1996年1月5日,發生在肥城國家莊煤礦的煤礦突水事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4煤礦地質災害的主要的防治措施
4.1建立一個嚴格的地質災害檢查制度,并且生產環境進行定期的檢查
相關的檢查人員要嚴格按照地質災害的檢查制度對生產環境進行檢查,這樣可以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檢查人員具體的檢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對極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進行定期的檢查,從而可以保證生產環境的良好。第二,要對危險區的氣體進行定期的檢查,從而可以避免瓦斯爆炸等事故的發生。
4.2不斷加強對地質災害的宣傳教育,從而能夠增強人們的防災意識
由于許多工人對地質災害知識的欠缺,從而對自身的安全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通過不斷的向工人們宣傳地質災害的知識,這樣可以使得工人們對地質災害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從而能夠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4.3不斷加強政府相關部門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管理
由于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一項重大而又艱難的工作,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從而能夠使得地質災害的發生機率不斷減少。政府部門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如下:第一,要對地質災害的分布規律有一個清楚的把握,并且要對經常發生地質災害的危險區以及易發區作出標記。第二,每年要組織一些相關的專家到易發區進行實地勘察,從而能夠提出一些合理的預防措施。第三,要加大一些行政執法部門的力度,從而可以對一些嚴重的問題進行制裁,這樣可以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4.4建立一個科學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學的預報工作
對于每次發生的地質災害,既有偶然性,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這就要求相關的負責人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并且分析發生此次地質災害的原因,這樣可以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煤礦要不斷規范自身的生產,在開采的范圍進行開采,從而能夠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為了能夠很好的防治地質災害,這就要求煤礦要結合自身礦區的實際情況,從而建立一個科學的地質災害預報制度,從而能夠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5結束語
近幾年,由于煤炭開采的不合理,這就會引起巖層移動,進而造成地表沉陷,導致農田、建筑設施的損壞。煤炭的不斷開采,這就使得我國的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從而使得地質災害事故的不斷發生。除此之外,煤炭開采形成的大量矸石堆積在地面,既占用良田,又造成環境污染。煤炭的開采對大地、空氣有嚴重的危害。目前,隨著我國礦井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礦山壓力顯現及沖擊地壓等動力災害發生的頻次增加,這就表明預防地質災害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能夠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這就要求煤礦行業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使得煤礦行業向著安全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廷勇,白艷萍.廣西華錫集團銅坑礦地質災害評估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2(12).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地質災害包括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地質災害的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為原因。地質災害給水利工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如何有效地預防這些地質災害,在災害發生的時候如何有效的救援,災后如何有效地修復并投入使用,都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當前容易發生的地質災害的成因及其影響,根據相關資料提出一些較為有效的防治技術和措施,希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水利工程地質災害的現狀和特點分析
我國地大物博,大地之上江河縱橫,流域面積超出1000km2的大江河就多達1500多條。從1949年到現在,已經建成了約10萬座的水利水電工程,這些工程都發揮了比較好的防洪、發電以及航運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水利工程在帶來極大效益和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地質災害的情況。災害種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水庫引發的地震;第二種是庫岸岸坡穩定,而第三種為浸沒問題。其中水庫引發的地震是指水庫在蓄水的過程發生地震問題,截止到現階段,大約已經發生了100多例這樣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水庫水位實際的升降情況與地震發生的頻度和強度都有著比較明顯的關系,水庫引發的地震造成的深度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大于20km。而水庫岸坡破壞的形式主要有塌岸還有崩塌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是出現在平原或者是盆地的地區。
2 水利工程地質災害的類型和成因
2.1 工程建設直接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
工程建設活動(比如進行壩基開挖、邊坡進行開挖、人工的堆渣以及水庫蓄水等)直接導致地質災害問題,主要包括了崩塌、滑坡、圍巖坍塌、水庫大流量滲漏、水庫誘發地震、地基(或者是采空區)發生大規模的塌陷等情況。
2.2 工程建設與自然因素共同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
工程建設與自然因素(比如暴雨、洪水以及地震等情況)共同引發的地質災害(比如泥石流、山體滑坡或者是地面塌陷等情況)。其中又以汛期洪水地質災害的情況最是明顯。汛期的洪水地質災害問題主要包括了滑坡、泥石流、河岸出現沖刷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與洪水相關的自然或者是人為的災害。有一些水電水利工程在進行施工的時候就曾發生河岸沖刷出現坍塌的情況,特別是在汛期的時候,如果導流洞或者是溢洪道進行泄洪,出口河岸以及下游河道經常由于沖刷掏蝕發生塌岸,從而形成災害。
2.3 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
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一般情況下都是地震地質災害以及超標洪水地質的災害,主要指的是所有的水電水利工程建設區因為天然地震的活動以及比較極端的天氣情況影響從而引發的對人民的生命、人民的財產以及工程的建設造成重大損失的災害問題,主要包括了地震或者是超強的暴雨期間工程區遭受的崩塌、滑坡、滾石、泥石流或者是塌陷等自然災害問題。
3 水利工程地質災害預防實踐措施
3.1 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工程勘測質量
對水利工程的地質災害預防工作一定要不斷的加強,這樣可以比較有效地提升整個工程勘測方面的質量問題。在當今階段,利用信息化的高科技技術手段是目前水利勘測部門進行預防地質災害技術比較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3.1.1 選擇信息測繪的高科技技術。水利工程相關的勘測人員利用信息化的高科技的勘測技術,大體都包含了GPS定位以及三維成像技術等一些比較高科技的信息化技術,這樣能夠對工程周邊的地區形成一個立體化的認識。而以前比較傳統的二維化設計圖,選擇建模的技術轉換為三維立體化的模型圖。現階段所有的勘測技術在對水利進行檢測的過程當中,利用移動式的ArcGIS平臺,能夠起到有效提升勘測質量的作用。
3.1.2 合理利用信息監測的技術。所有的水利工程地質災害在出現之后,相關技術人員一定要選擇信息化的監測技術,對工程周圍的地質變化進行有效監控,可以比較有效的實現風險自動化進行預警的重要功能。
3.2 根據工程實踐問題做好災害防治預案設計
對工程地質災害方面研究有效的防治預案,這是之后階段地質災害方面能夠有效進行預防的重要任務。
3.2.1 選擇合適的監測方式。現階段監測方式分為日常監控、汛期監控以及應急時期進行的監控這三種情況。其中日常監控指的就是對整個水利工程在非汛期的時候所進行的風險監管方式,由于風險相對較低,一般情況下都是使用三級監控的方式,而汛期所采用的是二級或者是一級監控模式。應急監控的方式主要是對于洪澇、地震或者是滑坡等一些地質風險相對較高的或者是已經發生災害的情況,由于工程地質災害的風險相對其他的災害比較高,所以一定要選擇特級監控這種監控模式,在必要的時候還要啟動相應的救援預案。
3.2.2 采取有效的應急方案。在進行風險防治的預案當中一定要包括嚴密的應急方案。比如對應急的物資進行合理的分配、對地質災害的風險方面所采取的應對技術措施等等,這些都是在應急措施方面必須要進行嚴格標準的重要內容。
3.3 結合環保理念,減少人為因素災害形成
對于自然地質發生的災害,人為因素所導致的地質災害在進行預防的過程當中,人力干預效果相對更加明顯,也會更加有效。因此,預防人為因素的干預工作在整個水利工程的地質災害中是需要進行預防的重點所在,大力開展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礎工作,因為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對整個水利工程以及周邊區域的地質災害預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
3.4 做好災害預防中物資、人力調配工作
對水利工程的地質災害進行設計預防的措施,不僅需要有先進的理念,而且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這必然需要物力以及人力方面的支持。所以,在對地質災害進行預防的措施當中,預防物資與人力之間一定要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調配。在地質災害發生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所需的物資數量可以充足調配,在人力資源方面一定要合理配置。
結束語
水利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的地質災害問題較多。它的成因不同,可分為工程建設、自然因素以及兩者共同作用引發的地質災害,然而水利工程的對象種類較多,包括:邊坡工程、水庫工程、地基工程和地下工程等。
水利工程往往與民生問題緊密相連,加強水利工程的管護及地質災害監測,可以保障水利工程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同時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自高,何偉.水電水利工程地質災害問題分類[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11,(4).
[2]王艷妮,劉剛.地質災害領域本體的研究與應用[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1,(6).
一、地質災害典型案例
2010年6月1日19時到6月2日6時,玉林市容縣和岑溪縣接壤地區發生強降雨,降雨歷時11個小時,降雨量大于300mm。最大降雨量集中在6月2日1時到3時,降雨量達210mm。在強降雨的誘發下,玉林市容縣和岑溪縣接壤地區約300km2區域范圍內暴發群發型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數百處,造成人員傷亡者十余處,造成43人死亡。其中,容縣死亡30人,岑溪縣死亡13人。基礎設施及農林業和房屋受到重大破壞或損毀。
在十余處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中,超過10人的地質災害點有一處,即容縣六王鎮陳村滑坡。該滑坡造成一戶共11人死亡,其中一對老夫婦、媳婦3人,孫子(女)6人。該滑坡長70米,寬50米,平均厚度2米,體積約7000立方米。滑坡順坡而下沖毀房屋后墻,房頂隨后砸下造成災難。
此次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是:
1、在地形地貌方面,地質災害發生區域地處低山丘陵區,山體坡度30°~60°,高差30~200m。
2、在地層巖性方面,區內燕山期花崗巖廣泛分布,巖石物理化學風化作用和植物根劈作用強烈,風化殘坡積層厚度一般2~3m,殘坡積物主要為含塊石的砂礫粘土,比較松散,遇水容易滲透軟化。
3、在氣象條件方面,降雨強度大而集中,并伴有大風。降雨滲透使砂礫粘土重力增加,土體軟化,強度降低,容易產生淺層滑坡和坡面泥石流。
4、該區域斜坡中上部以馬尾松等植被為主,中低部位以竹林和田地為主,松樹和竹林在大風作用下搖動,促進土層開裂易于雨水下滲,從而促進了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二、玉林市常見的地質災害與防治措施
(一)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的局部穩定性受破壞,在重力作用下,巖體或其他碎屑沿一個或多個破裂滑動面向下做整體滑動的過程與現象。
1、滑坡產生的條件
(1)巖土類型:滑坡產生的物質基礎是巖土體。通常說來,所有的巖、土均可能形成滑坡體,在這之中,如紅粘土、黃土、松散覆蓋層、煤系地層、頁巖、泥巖、片巖、凝灰巖、千枚巖、板巖等以及軟硬相間的巖層結構松散的巖、土,其抗風化能力與抗剪強度均比較低,由于水的作用,其性質會發生變化,由這些巖、土構成的斜坡容易有滑坡發生。
(2)地質構造條件:只有由各種構造面把構成斜坡的巖、土體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的一種狀態,這才斜坡向下滑動才有可能性。一般各種裂隙、節理、斷層、層面發育的斜坡,尤其是垂直與平行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以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滑坡最容易發生。
(3)地形地貌條件:斜坡的發生必須有一定的地貌部位,一定坡度的斜坡作為基礎條件。坡度在10度到45度之間,上部成環狀、下陡中緩上陡的坡形有利于滑坡的產生。
(4)水文地質條件:在滑坡形成中,地下水活動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地下水活動的作用:對巖、土有軟化作用,使得巖、土體的強度減弱,產生孔隙水壓力與動水壓力,對巖、土有侵蝕作用,還會使巖、土容重增加,對透水巖層還會起浮托作用等。
2、滑坡的防治措施
防治滑坡時要堅持“及早發現,預防為主;查明情況,綜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則與滑坡產生的內外部條件與邊坡失穩的因素相結合。
(1)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為了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可以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以避免外圍地表水流到滑坡區;滑坡區中,在坡面可以有排水溝的修筑。在覆蓋層上可以用人造植被鋪蓋或用漿砌片石,以防地表水下滲。巖質邊坡可以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或用噴混凝土護面。
(2)改善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利用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抗滑力:①削坡減載;采用放緩坡角或降低坡高的方法使得邊坡的穩定性得以改善;②邊坡人工加固:修筑護墻、擋土墻等來為不穩定巖體做支擋;鋼筋樁或鋼筋混凝土抗滑樁當做阻滑支
工程;預應力錨索或者錨桿,適用于加固軟弱結構面或有裂隙的巖質邊坡;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巖體或土體的強度;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
(二)崩塌
1、崩塌產生的條件
(1)地貌條件:崩塌多產生在陡峻的斜坡地段,一般坡度大于55°、高度大于30m以上,坡面多不平整,上陡下緩。
(2)巖性條件:堅硬巖層多組成高陡山坡,在節理裂隙發育、巖體破碎的情況下易產生崩塌。
(3)構造條件:當巖體中各種軟弱結構面的組合位置處于下列最不利的情況時易發生崩塌:①當巖層傾向山坡、傾角大于45°而小于自然坡度時;②當巖層發育有多組節理,且一組節理傾向山坡、傾角為25~65°時;③在巖漿巖侵入接觸帶附近的破碎帶或變質巖中片理片麻構造發育的地段,風化后形成軟弱結構面,容易導致崩塌的產生。
2、崩塌的防治措施
崩塌的治理應以根治為原則,當不能清除或根治時,可采取下列綜合措施:(1)遮擋:可修筑明洞、棚洞等遮擋建筑物使線路通過;(2)支撐加固:對ⅲ類崩塌區,在危石的下部修筑支柱、支墻。亦可將易崩塌體用錨索、錨桿與斜坡穩定部分聯固;(3)鑲補勾縫:對ⅲ類崩塌區,對巖體中的空洞、裂縫用片石填補、混凝土灌注;(4)護面:對易風化的軟弱巖層,可用瀝青、砂漿或漿砌片石護面;(5)排水:設排水工程以攔截疏導斜坡地表水和地下水;(6)刷坡:在危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巖層表面風化破碎不穩定的山坡地段,可刷緩山坡。
(三)泥石流
1、泥石流的形成條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豐富的固體物源、充足的水源和有利的地形,因此,泥石流的形成受地形條件、地質條件、水文氣象條件的控制。
(1)地形條件。泥石流形成區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個出口的瓢狀或漏斗狀,地勢陡峻,溝床縱坡大,地形上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質的集中。堆積區的地形較平坦開闊,利于碎屑物質的堆積。
(2)地質條件。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復雜,斷層褶皺發育,造成巖石破碎,巖石風化強烈,為泥石流提供了物質條件。地層巖性:地層是泥石流松散固體物質的物源。
(3)水文氣象條件。水是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搬運介質的基本動力。泥石流的形成與短時間內突然性的大量流水密切相關。同時降水入滲軟化巖土體,引發巖土體的滑坡、崩塌。
氣象災害是一種常見的地質勘查環境災害,它是由諸多因素綜合形成的。現有資料統計數據顯示,由雪崩、凍害、水災、雷電等氣候災害造成的事故屢見不鮮。以洪水為例,這是一種因氣象災害而引發的水災,多年來,洪水給地質勘查工作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覷,比如在石油勘查過程中,國內不少陸地油田每年都可能會遭到洪水襲擊。20世紀80年代汛期時,大慶油田因洪水長期積存在滯洪帶、洼地處而導致超過千口油井被淹沒,最后造成停產,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同時,洪水對固體礦產勘查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近年來,地質勘查工作已從陸地逐漸延伸到海洋甚至星際空間。在此過程中,風雨雷電、大雪、冰雹和霧給地質勘查帶來了困難。
1.2環境地質災害
1.2.1地方病
地方病是一種危及人類健康的災害,它是由環境地球化學異常和某些生物因素造成的。通過研究發現,地球化學異常地區和物理異常地區經常會發生地方病害問題,以氟、碘、硒和砷等災害居多,地球化學異常地區多出現地方性氟病、甲狀腺腫等疾病,而且還可能會發生地方性硒中毒事件。對于地球物理異常地區來講,放射性疾病、地方性癌癥等疾病頻發,嚴重危及人類的健康。就礦床而言,其中的元素含量是地殼豐度的多倍,礦區生產過程與人類的健康關系密切。以湖北某硒礦區為例,地方性硒中毒事件多發,而且螢石和磷灰石礦區等經常會發生地方性氟中毒事件。
1.2.2地勘災害
地方病與地勘找礦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多金屬礦區的地質勘查工作人員經常會發生銅、鉛、汞、砷和地方性癌癥和放射病。因生物因素造成的地方病對地質勘查工作產生的威脅非常大,比如布魯氏菌病、吸血蟲病等。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山地是病害多發區,比如山體滑坡、泥石流塌陷和崩塌等地質災害,對地勘工作的影響非常大。
1.3人為因素
通過地質勘查,人類可以認識自然環境,然后獲取相應的資源和信息,為改造自然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1.3.1人為災害
人類環境災害多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在地質勘查過程中,以礦業開發、基建作為生產內容。人類工程規劃建設過程中,既可能導致地質環境發生化學、物理變化,又可能對整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地勘過程中造成的影響非常的大,比如湖北遠安鹽池河磷礦,地下采空會造成大規模的地質災害,特別是地質崩塌災害,一方面會導致礦山地表基礎設施受損,另一方面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其中有289人不幸死亡;在鄂西陳家河煤礦開采過程中,山體滑動、開裂等都是常見的現象,而且邊坡也會出現失穩現象;許多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土石隨意堆放,在暴雨以后就會產生人為泥石流病害;巖爆災害在井下開采、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屢見不鮮,同時,地下施工過程中,還可能會引發地面塌陷;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容易引發瓦斯爆炸事故,經濟損失巨大,而且頻率較高、危害較大;在石油開采注水過程中,可能會誘發、觸發地震災害;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也可能會產生地質災害,比如水庫地震、沼澤化和滑坡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修建了超過9萬座水庫,其中很多水庫都曾經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地震災害,因此所造成的人工地質災害不勝枚舉。
1.3.2地質勘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
三廢污染災害通常會發生在煤礦生產、礦業工程建設全過程之中,在每個階段,都存在著很多個污染點,而且影響范圍非常廣泛,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在找礦和地質勘查評價過程中,泥漿酸、油類物質、堿性和巖屑物質等對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造成的污染也特別大。在礦山開采中,大量廢石、渣和液的轉運與排放,有毒害物質的遷移、擴散,既會對土地資源造成破壞,導致水文環境條件發生改變,又會嚴重污染大氣。以湖北某鐵礦為例,由于沒有及時、有效地處理煤礦坑水,隨著其快速蔓延,本地區的良田基本上變成了荒地,而且對該地區的空氣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2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預防策略
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其主要對象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地殼)。勘查大自然,實際上是一種探索性活動。在此過程中,難免會遭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多具有不可避免性。因上述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損失通常都表現出一定的不可控性。地質勘查中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人為災害對人類自身、社會產生的影響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呈現出開放性的特點。基于此,在地質勘查過程中,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環境災害,不僅要加強對地質的勘查、管控,還要加強環境保護,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預防地質勘查實踐中的各種人為因素影響。從實踐來看,地勘環境災害表現出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危害和影響非常大,預防難度相對較大。針對地勘環境災害問題,不斷提高人們的預防意識和能力,避免人為環境災害問題的發生,對環境保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預防工作至關重要。在地質勘查環境自然災害、人為災害預防過程中,要以人為災害為主。從實踐來看,目前國內多數環境災害尚無消災良方,只能采用及時預報和快速救災等方式來有效減少地質勘查環境災害損失。對于環境災害監視、預報來講,主要依靠專門的部門來實施,地質勘查部門在獲取相關信息時,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因此需建立高效、健全和完善的信息系統,保證環境災害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送到相關部門,然后據此制訂出應對方案。目前,在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預防過程中,主要的方式和方法是依靠科技手段,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要加強環境災害預防,提高地勘人員對環境災害的認識,掌握相關技術,以便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應對環境災害。對于地質勘查部門而言,應當立足實際,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環境災害預防組織的層次,對環境災害加強監視、預報和管控。環境災害預控,即在緊急時期作出應急預控,在環境災害常規性預控過程中,其對地勘環境災害的預防效果非常顯著。地質勘查部門要想做好環境災害預防,應當加強預控研究。
坡地的地形地貌都比較復雜,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時非常容易產生建筑沉降、變形、邊坡的穩定性及基礎承載能力遭到破壞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有效的實現提高坡地建筑的安全性、經濟性以及合理性等目標。同時,還可以合理的防治邊坡,為建筑排水系統合理有效的進行提供保證,以免誘發滑坡以及其它地質災害。
一、分析坡地建筑的具體特點
山地建筑的形式較為復雜,可以創造出輕松優雅的現代生活,在這里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非常優雅的藝術形式,可以解放人的思維,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但是,同平地建筑相比,針對山地建設基礎設計的應用與研究還并不完善和成熟,因此需要更大力度促進對這方面應用的研究。
(一)坡地建筑的歷史和現狀
坡地建筑的歷史非常悠遠。遠古時期,人們在高處建筑是為了預防自然災害和抵抗野獸和敵人的入侵。把住宅建設在貧瘠的山地上,把平地開墾成為耕地,以實現水土保持的目的。這種原始的自然生態意識使山地住宅和自然得到了長足互惠互利的發展。由于山地具有非常廣闊的分布區域,區域特征和文化機理混合在一起,出現了很多各種外部形態不同的山地建筑,甚至有一些可以稱之為經典的建筑形態一直留存到現在,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
(二)復雜的坡地建筑空間形態
坡地建筑基因之一是山地環境,它的形態特征和空間屬性對山地建筑的形態組織和形態體系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山地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自然地貌類型,其復雜的地質地貌決定了它的千般變化,因此,難以采用準確且固定統一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劃分類型。通常情況下,如果想詳細的劃分山地的類型,需要采用多種諸如氣候條件、坡面曲率以及坡度等方法來進行。凹凸不平是山地環境的主要地貌特征。
(三)坡地建筑可以與環境相融合
坡地建筑的形態基礎是通過坡地環境表現出來的,這是坡地建筑中不可替代的一個部分。如果有新的實體以及開放空間置入到現階段擁有的環境中,會對現有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新置入的空間擁有其它空間所不具備的獨特表現形式,這也就使新建成的環境表現出不同的全新形態。
二、建筑地基基礎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類別的劃分
(一)建筑地基易出現的問題
地基承載能力或穩定性指的是,在建筑物荷載的作用下,地基可以對上部結構的正常使用和保持穩定起到支撐作用的能力。如果地基的承載能力不足,地基在建筑物多項荷載的作用下,會對局部或整體的剪切產生破壞,這對建筑物的正常與安全使用造成影響,嚴重的還有可能對建筑物造成破壞。
地基在建筑物荷載的作用下,會發生沉降、不均勻沉降和水平位移的變形。地基如果發生以上形式的變形并大于其允許值,對建筑物的正常和安全使用就會造成影響,甚至會破壞建筑物。
容易出現的滲透問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堤壩蓄水構筑物地基的滲流量大于其允許值,導致水量的損失比較大,嚴重的將會導致蓄水失敗;另一種是地基中的水力比降大于其允許值,由于潛蝕和管涌使地基土,甚至使建筑物造成破壞。
(二)建筑地基基礎類別的劃分
淺基礎與深基礎是針對埋置深度而言的,其主要的區別就在于設計原則和施工方法方面的不同。對淺基礎進行設計時,一般情況下,會使用常規方法對地基的承載能力和地基的沉降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對基礎底面以上土的抗剪強度在地基承載能力產生的作用,以及基礎側面與土之間的摩阻力進行考慮。在淺基礎的設計過程中,采用常用的施工方法即可,施工的條件和施工的工藝都非常簡單。
處理地基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對地基進行加固的原理也因此會有很多差異。復合地基概念是多數處理地基方法的理論基礎,其指的是在處理地基過程中,天然地基的部分土體會被增強、置換或是把加筋材料設置到天然地基之中,并由基體和增強體兩部分組成加固區。復合地基的各種效用,可以促進地基承載能力的提高,對其變形特征進行改善,在荷載作用下,減小地基很有可能會導致沉降和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還有可能促進地基抗震能力的提高。
深基礎因地基深層堅實的土層或巖層而具備地基持力層,其可以在建設場地應用中,淺層地基無法滿足對地基承載能力和變形的要求,并且無法采用適當的措施方法并對地基進行處理時使用。樁基的歷史非常久遠,其憑借著經濟、有效等優勢獲得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在科技和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樁的種類、形式、施工工藝以及設計方法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更高一個層次的發展與進步。
三、坡地建筑地基基礎設計的幾項措施
在設計坡地建筑的地基基礎時,首要需要解決的就是基礎類型和持力層的問題。山地建筑的地形地貌非常的復雜,需要對建筑物上部的結構類型、荷載能力以及周邊環境的歷史資料進行綜合考慮,以便確定地基基礎的類型和持力層;在分析地勘報告情況的基礎上,對施工的地基類型和持力層進行經濟、合理的確定。
在坡地進行建筑時,地基土一般會有非常大的變化,在進行設計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據地質報告的內容,在基本相同土層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對整個場地給予區域性劃分。通常情況下可以分為常規和非常規區域,前者進行普通設計,后者進行山地建筑。上部土層分布不均勻,深淺不同,厚度的差別比較大,是山地建筑的地質特征。
對邊坡工程的地質報告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做好防護處理地質報告中所提到的滑坡、沉降以及崩塌等地質災害的工作,同時做好實地勘察工作,詳細的分析和論證邊坡的支護結構方案,力求做出合理、科學以及有效的支護方案,同時對相應的防洪、泄洪的相關措施進行充分的考慮和處理。
對在設計坡地建筑地基基礎過程中所遇到的特殊問題,需要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原則,根據地質報告內容合理選擇各項處理措施。在對坡地建筑基礎進行打鉆孔樁時,要采用沖孔鉆孔樁,以免發生鉆頭穿不透巖層或沙礫層的情況;在打樁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樁的承載能力在測樁后沒有達到其設計時的預定值,就需要全部重壓不合格的樁,直到能夠滿足樁的承載能力為止;如果持力層出現深淺不一的情況,則需要以同一個持力層作為設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坡地建筑地基基礎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軟土剖面結構類型等因素對坡地基礎施工的影響,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對施工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選擇,以方便施工安全隱患消除工作的進行。對坡地建筑地基進行處理時,需要綜合考慮地基的變形、承載能力、穩定性和耐久性以及施工難易程度等因素,力求設計出一個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能夠滿足坡地施工對經濟效益和預防地質災害要求的坡地建筑地基基礎方案。
參考文獻
[1]盧娜.基于地基與結構共同作用理論的復合樁基沉降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2]武軍.邊坡穩定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0(03).
中圖分類號:P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7-150-01
地面沉降又稱為地面下沉,它是在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影響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層固結壓縮,導致地殼表面標高降低的一種局部的下降運動。它是一種不可補償的永久性環境資源和資源的損失。地面沉降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大、成因復雜以及防止難度大。地面沉降對經濟發展、資源利用,城市建設以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災害。地面沉降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的較普遍的地質災害,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巨大。
一、國內地面沉降現狀
目前,中國在19個省份中超過50個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計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總面積超過7.9萬平方公里。地面沉降的重災區主要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這三個區域。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華北平原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綜合研究》及《中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調查》顯示:華北平原不同區域的沉降中心有連成一片的趨勢;長江區最近30多年累計沉降超過200毫米的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占區域總面積的1/3。
二、地面沉降的原因
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有以下下幾種人為因素:
1.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大多發生在大量開采松散沉積物孔隙承壓水的地區。根據有效應力原理,飽和土體的自重應力由顆粒和孔隙水共同承擔,由土顆粒所承擔的那部分應力為有效應力。當抽水引起承壓水水位下降時,含水層本身及其上下隔水層中孔隙水壓力也隨之降低。在總應力不變的條件下,飽和土體中孔隙壓力減小必然會使土中有效應力等量增大。使土體被壓密并導致地面沉降。
2.工程降水引起局部地面沉降。在深基坑和地下構筑物的開挖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地下水位高于施工作業面的情況,為防止基坑邊坡失穩,保證順利開挖,避免水下作業,須進行基坑降(排)水。但是,降水方案不當,會引起周圍地面沉降。
3.開采固體礦產引起的地面沉降。礦區采空塌陷分布在各礦區,以采煤塌陷最為突出。
4.開采石油天然氣引起的地面沉降。
三、地面沉降的危害
1.對建筑物造成危害和影響,使建筑地基下沉,房屋開裂等。
2.形成地裂縫,直接或者間接的對建筑物造成破壞并惡化環境。
3.影響建筑物抗震能力,致使地震災害加重。
4.由于地面沉降作用,局部改變地形地貌條件,形成地面沉降降落漏斗,降低防洪排澇工程效能,造成大面積積水,洪澇災害加劇。
5.造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區多出現在沿海地帶。地面沉降到接近海面時,會發生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鹽堿化。對地面沉降的預防主要是針對地面沉降的不同原因而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
四、地面沉降的預測、監測與防治措施
(一)地面沉降的預測
國內外有關地面沉降的預測方法很多,主要有模糊神經網絡、灰色理論等當沉降均勻平穩時,宜采用灰色預測,當沉降波動較大時,宜采用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沉降是一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其影響因素與沉降之間存在復雜的非線性關系,正確選擇預測方法和建立相應的模型,對于精確的預測沉降和防止事故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
(二)地面沉降的監測
地面沉降的監測項月主要有大地水準測量、地下水動態監測、地表及地下建筑物設施破壞現象的監測等。監測的基本方法是設置分層標、基巖標、孔隙水壓力標、水準點、水動態監測網、水文觀測點、海平面預測點等,定期進行水準測貸和地下水開采量、地下水位、地下水壓力、地下水水質監測及地下水回灌監測,同時開展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因地面沉降而破壞的定期監測等。根據地面沉降的活動條件和發展趨勢,預測地面沉降速度、幅度、范圍及可能產生的危害。
(三)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一旦出現很難治理,因此地面沉降主要在與防治。目前,國內外頂防地面沉降的主要技術措施大同小異,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監測網絡,加強地下水動態和地面沉降監測工作;開辟新的替代水源、推廣節水技術;調整地下水開采布局,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對地下水開采層位進行人工回灌;實行地下水開采總量控制、計劃開采和目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