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鏈物流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1 16:49: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冷鏈物流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食品冷鏈物流管理

篇(1)

食品是特殊商品,其質量的高低和市場秩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國是果蔬生鮮食品生產大國,每年的蔬菜產量達3億噸,水果產量超過6000萬噸,位居世界前列。但果蔬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耗率約為25%~30%①,年損失價值近800億元人民幣。這不僅制約了農業生產,還影響了農民增收和居民食品安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日趨多元化,人們對食品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食品冷鏈物流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冷鏈物流應遵守“3T”原則:產品的最終質量取決于冷鏈的儲存與流通時間(time),溫度( temperature )和產品的耐藏性(tolerance). “3T”原則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質保持所允許的時間與產品溫度之間存在的關系,由于食品冷鏈是以保證易腐食品品質為目的,以保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系統,所以它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建設投資也要大很多,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一、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鏈物流管理的特點

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鏈物流管理具有了以下新的特點:

1、管理范圍涉及整個生鮮食品供應鏈

冷鏈物流管理的范圍包括從生鮮食品的生產商到消費者整個流通加工過程,只有通過充分與冷鏈上游供應商之間的溝通,參與冷鏈食品的原材料采購供應、生產運作、成品的包裝運輸等物流活動,對供應商高效合理的整合與管理,才能從源頭上把關保證食品安全。

2、管理體系的協同性與整體性

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鏈物流管理,綜合運用了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的原理和供應鏈管理原理,是一個集溫度管控、冷庫物流作業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于一體的系統化的體系。整個冷鏈物流管理需要整個供應鏈的上游和下游相互配合,共享信息資源,協調一致才能確保生鮮食品安全高效地到達目的地。

3、冷鏈物流管理的嚴控性?

品質的保證是冷鏈物流的靈魂。 所有的溫度控制措施及環節均為延長商品壽命及保證產品的品質服務。冷鏈物流的儲存、加工包裝、配送、流通等等條件均與一般常溫物流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需配合的運送車輛及倉儲設備也非常昂貴,因此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冷凍、冷藏保溫設備及周邊配套設設施上。此外,低溫冷凍鏈體系的建立,除了要有節能的冷藏、凍儲存庫的設備外,更要有良好的管理及作業規范,才能維護低溫食品的質量。冷鏈管理是一個對管理和技術都要求很高的產業。

二、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安全現狀分析

1、基礎設施薄弱,冷鏈體系尚未形成,物流損耗嚴重

目前我國肉類、水產和果蔬的冷藏運輸率僅為10%~20%(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達到80%~90%),采摘、運輸、貯存等環節中損失率達25%~30%(發達國家控制在5%以下)。每年有3.7萬噸蔬菜、水果在運送路上腐爛,如此多的農產品足可以供養2億人的生活,損耗量居世界首位②。大約大約90%的肉類、80%的水產品、大量的果蔬、牛奶和豆制品等基本上是在沒有冷鏈保證下運銷的。果蔬損失率達25%~32%,蛋損失率達5%,肉類損失達3%,導致每年約有800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③;在歐美發達國家,易腐食品在整個運銷過程中冷藏率達到100%,損耗率僅為1%~2%。主要問題是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的食品冷鏈物流體系,冷鏈硬件設施裝備不理想,中低溫庫不足,制冷設備、冷藏車數量有限,無法為食品流通提供全程低溫保障,并且食品冷鏈市場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介入很少,食品冷鏈缺乏上下游的整體規劃和整合等問題,無法為生鮮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統保障。④

2、冷鏈物流應用技術落后

目前國內冷凍冷藏業的制冷技術、質量監控、車間環境溫度和潔凈度控制、衛生管理和包裝技術等與國際標準有較大差距。食品保鮮和冷藏運輸技術落后,不能有效地克服物流過程中的腐敗和串味;缺乏有效的安全檢測和質量控制手段,對食品中藥物殘留、致病和腐敗微生物以及有害化學物質的檢測和控制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化技術。例如:在乳制品方面由于冷鏈物流成本高,多數乳制品企業不愿意投入。

3、食品供應鏈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質量安全無法追溯

長期以來 ,由于許多食品企業從采購、生產到銷售的整個供應鏈停留在傳統的儲運模式上,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的狀況難以改變。我國易腐食品除了外貿出口的部分以外,在國內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業務多數都是由生產商和經銷商完成的,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十分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食品冷鏈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同時,食品冷鏈物流缺乏基于安全性的質量監控或實時跟蹤,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產生于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可追溯等所致的市場失靈。

4、專業人員缺乏,食品冷鏈缺乏上下游的整體規劃和整合

冷鏈物流包含一系列復雜的活動,在這些活動的每個環節都需要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例如:對美國物流管理者的調查顯示,約92%的人具有學士學位,41%的人具有碩士學位,22%的人持有倉儲工程師、配送工程師等資格證書。而我國由于中國物流市場起步晚,學校培養的此類專業的畢業生較少,冷鏈物流的實際操作人員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規范操作意識較差。⑦

5、法規與標準不健全,信息化程度偏低

冷鏈物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統一的標準和技術規范是其健康發展的基礎。當今我國冷鏈物流信息設備的缺乏,信息網絡的不健全,造成我國食品物流冷鏈中的信息化建設非常落后,形成了冷鏈產品流通的盲目性。很多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信息化對于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個別企業雖然擁有自己的生產系統或信息網站,但企業之間缺乏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使得企業相互之間缺乏必要的了解,嚴重阻礙了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

6、生鮮食品的物流成本偏高

國外發達國家的食品物流成本已普遍降至20%以下,而我國目前食品行業特別是生鮮食品的物流成本偏高,約占到商品總價格的70%左右。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部分是由于食品物流的“多品種、小批量”的配送方式、以及食品行業苛刻的保管條件和保鮮程度所決定的,但主要原因還是食品物流的規模及管理水平決定的。食品行業物流成本過高,已經直接導致食品的終端價格趨高,進而不利于食品企業的發展。

三、基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物流保障措施

1、加快食品冷鏈物流標準和法規建設,完善冷鏈物流市場建設

國家應出臺相關的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規范食品冷鏈物流操作,如冷鏈能耗與效率標準、冷鏈最佳作業操作標準、冷庫環境溫度與冷藏運輸溫度控制標準、易腐食品運輸車輛制冷配置標準等。建立和實施統一的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規范食品品質等級、添加劑、微生物、重金屬、藥物殘留等有害因素檢測和控制技術。同時制定強制性行業標準,保證冷鏈物流技術實施標準化。

另外,由于建立冷鏈物流中心投資成本高,資金回收慢。據調查,建10000平米冷庫,企業在硬件設備上需投入經費4000多萬元。為加快冷鏈物流發展,政府可以設立冷鏈物流市場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以減輕企業前期投入負擔。 同時,一個國家的食品冷鏈保障體系建設,單靠任何一方都是難以有效推進的。它需要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通力合作。政府應當制定食品冷鏈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鼓勵措施,加強行業規劃的方向性引導;行業協會應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制定并落實行業整體規劃和行業規范;企業應根據市場規則具體運作,合力推動我國食品冷鏈的逐步發展。

2、加強冷鏈物流技術研究,加速冷鏈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應加快冷鏈物流相關技術的研究、推廣與應用,如:物流過程動態品質檢測、跟蹤技術、冷鏈流通與營銷信息化技術、機械制冷貯藏、氣調貯藏、保鮮劑涂膜、低溫高濕保鮮、輻照保鮮、高壓保鮮、高溫處理保鮮、生物保鮮、高壓靜電場保鮮和納米保鮮等技術、以及無損檢測等。

同時,應建立有統一標準數據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和電子交換系統,全面動態監控各種冷藏車和冷庫,及時了解庫存產品的保質期和庫齡。此外,通過建立食品冷鏈的物流信息系統為冷鏈提供準確的市場動態和信息溝通,亦可為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保證冷鏈上產品的物流運動方向,極大地節約信息儲存和傳遞成本,使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3、加強對食品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依托3PL推動冷鏈物流的發展

冷鏈物流管理和工程人才缺乏是限制我國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瓶頸。國家有關部門和教育機構應制訂冷鏈物流人才培養政策;企業應積極開展在崗人員職業培訓,按照食品冷鏈行業標準規定的良好操作規范,培訓員工掌握冷鏈質量控制和管理的技能;高校應在食品冷鏈整體規劃與標準研究的基礎上,加強與食品冷鏈企業合作,搭建國內外食品冷鏈物流的學習交流平臺,培養冷鏈物流領域的高技能人才。除了人才戰略外,第三方物流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冷鏈物流系統的建設投資大,對于中、小低溫食品生產商及制造商而言,只有依賴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機構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當前應大力推進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軍冷鏈物流市場。同時企業的產品想要輻射全國,就必須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凍冷藏產品配送服務更大限度地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解決企業冷凍冷藏物流的發展瓶頸。作為物流的先進模式,獨立于供給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會化分工和現代化物流發展的方向。

4、提高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鏈物流運輸效率,降低冷鏈物流成本

冷鏈運輸是冷鏈管理的重要部分,冷鏈運輸成本高,而且包含了較復雜的移動制冷技術和保溫箱制造技術,冷鏈運輸管理包含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冷鏈運輸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冷鏈物流的運輸效率:

1)車輛形式的正確選擇

市場上冷藏車輛種類繁多,選擇什么形式的車輛最適合本企業的運作模式,是購置車輛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運營單位選擇車輛的范圍應首先要考慮交通部門批準的冷藏車輛系列。

2)車輛大小的正確選擇

冷藏車輛噸位大小會影響到運營成本并限制車輛的使用安排。一般來講,車輛越大單位貨物的運輸成本越低。這也是為什么國外道路上跑的很多是大噸位的車輛,而國內受多方面條件的限制,選擇車輛考慮的因素要多一些。選擇車輛大小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運輸業務模式、運輸道路限制、訂單批量等。

3)制冷方式的正確選擇及溫度的嚴格控制

目前冷藏車輛的制冷形式主要分為獨立車載發動機制冷,冷板制冷等形式。獨立車載發動機制冷形式應用的較普遍,它的優點在于不受時間和運輸距離的限制,可調節不同溫度范圍。冷板制冷的優點在于車廂內溫度較穩定,可多次卸貨并且沒有途中發動機損壞的風險,但缺點是溫度范圍較窄,需制冷等待時間和不能接力運輸等。

4)運輸路線合理管理

生鮮食品的多樣性以及配送次數的增加,提高了低溫物流車輛排程及路線管理的難度。目前,大部分生鮮食品加工中心、低溫物流中心配送車輛排程及路線管理均使用人工,依靠資深派車人員的經驗進行配送路線的規劃及派車,然而面對配送區域日益擴大,客戶數量日漸增多的情形,單一依靠人工已變得越來越困難。無論何種路線優化方法或車輛排程的計算公式,均需將現有的經驗值上升到理論化的具體數據,并在此數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并計算出最優結論。因此,我們在車輛排程與路線管理中,應多注意整理各方面的基礎資料:如現有車輛的統計情況、現有客戶的統計情況、配送車輛的要求統計情況、交通管制情況、作業工具及人員情況。

5)碼頭設施、物流容器匹配度的合理配置

運輸途中的商品品質的保證,取決于低溫運輸車輛的溫控質量水平。低溫運輸車輛的箱體構造與設施影響著溫控水平,因此,碼頭設施與物流容器匹配的合理配量在與運輸銜接的各上、下貨的節點直接影響低溫商品在交接過程中的品質,若節點銜接的過程中溫度控制不當,或低溫商品較長時間在常溫環境中暴露,則商品的品質就無法得到保障。

6)配送流程的合理安排

配送流程的合理安排主要注意在生鮮食品揀貨、準備、裝車、驗收、送貨等環節。如:低溫食品從冷凍庫或冷藏庫揀貨出來后,會被放置于出貨暫存區,冷凍食品在暫存區的存放時間不宜超過半個小時; 冷藏車輛于裝車前,應首先將車箱內溫度降溫,一般冷凍品車箱溫度降至-10℃以下時方可進行裝車,冷藏車溫度降至7℃以下、凍結點以上時方可進行裝車等等。

5、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冷鏈物流配送模式

發展冷鏈物流共同配送,是當前我國冷鏈物流配送模式的優化選擇,主要理由如下:

1)從食品安全角度

發展冷鏈物流的共同配送,多家工商企業聯合投資興建冷鏈物流實施,不僅降低了投資成本和風險,而且實現了信息的共享與快速反饋,從而更快地反映市場需求,縮短產品訂貨提前期。再加上多家配送企業聯合進行配送,提高了服務網絡的覆蓋率,進而提高了配送服務水平和配送速度,有利于降低商品的腐爛率。

2)從第三方物流企業角度

發展冷鏈物流的共同配送,為多家易腐商品生產企業提供配送服務,容易達到了配送的經濟規模,運輸單位的大型化和信息網絡化使得車輛資源充分利用,裝載效率明顯提高,在實現物流效率化的同時,有利于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業務的展開。這樣不僅降低了企業自身的運營成本,而且提高了顧客價值。

3)從社會角度

開展冷鏈物流的共同配送,在區域配送中心的協調下,將運往同一地區的商品用一輛卡車運送,大大地減少了運輸車輛,緩解了城市交通,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共同配送的實質是對物流配送要素上的各個企業的橫向集成,在產品流通中利用各個配送企業的資源、設備及地理條件,提高了社會資本的利用率,使得社會效益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胡曉蘭,謝美娥.《冷鏈物流企業的成本控制思路探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10).

[2]匡勇,張晨.國內外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比較研究[J].科技與產業,2008,8(8):4749.

[3]王寧,黃立平.基于信息網絡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2):126.129.

[4]杜衛東,魏啟文,高觀.我國蔬菜水果冷鏈物流發展戰略研究[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08,14(2):24-32.

篇(2)

物流業作為國家發展的十大振興產業之一,國家已有相應的發展規劃,如《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等,但仍缺少針對物流行業的碳排放機制的政策扶持和碳排放標準的制定。相關政策的缺失必然會降低食品冷鏈物流企業對低碳運營管理的積極性。

2.物流業碳排放統計指標太泛化

筆者在查閱有關物流業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情況時發現,統計年鑒中關于物流行業的碳排放指標極少,且物流業與諸多行業混在一起進行統計,無法得知物流業在各個環節中碳排放的真實數據,更無從得知冷鏈物流碳排放各項統計指標,給各位學者研究低碳物流造成很大不便,嚴重影響了低碳物流的發展速度。

3.完整的食品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

中國的食品冷鏈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但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目前除冷凍食品情況稍好外,多數肉類、水產品、豆制品以及奶制品在運輸和銷售的過程中并未采取任何冷凍措施,冷凍食品有時也因為部分產品流入集貿市場拆散零賣,冷鏈存在中斷現象。當下低碳的環保理念提倡降低損耗、避免浪費,而食品的流通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若處于常溫狀態,必然會造成一定的損耗,顯然與低碳理念背道而馳。

4.冷鏈物流技術與設備閑置

目前中國諸多食品冷鏈物流企業已經購置了較為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但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及閑置問題。通過實地調研,筆者了解到存在這種問題的真正原因有兩點:一是運行這些技術與設備會產生大量成本,如能源的消耗以及操作人員培訓成本等。二是由于中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致使人工成本遠低于設備的運行成本。基于以上兩點原因,企業仍更樂于使用傳統冷鏈物流方式來降低運營成本。冷鏈物流技術與設備的閑置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更加不符合低碳運營管理的理念,同時也阻礙了中國冷鏈物流的發展。

5.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如今一些食品供應商以及物流企業為了降低物流成本,經常違規操作,使人為冷鏈物流斷鏈現象屢見不鮮,歸根結底是缺乏食品安全意識。如多數零售企業都缺少專門用于低溫食品的裝卸場所以及存在冷藏食品堆放不規范,影響制冷效果的現象。一些物流企業通過租用個人的冷藏車以降低物流成本,從而增加了食品冷鏈物流斷鏈的危險,很多批發市場露天經營且運輸方式只是簡單的敞篷車或金杯車加冰,這些行為無一例外地對食品安全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低碳時代需要企業擁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只有加強食品安全意識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低碳運營管理的發展。

6.缺少供應鏈脫碳意識

盡管低碳一詞已經漸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但很多食品冷鏈物流企業并沒有意識到低碳經營管理與企業未來的生存與發展有什么直接關系。在沒有能源能力的情況下,很難使企業產生供應鏈脫碳意識,更無法就食品流通過程來制訂供應鏈脫碳計劃與目標。食品冷鏈物流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很少意識到測量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重要性,尤其在能源消耗比較大的環節上,如食品儲存冷藏冷凍設備、運輸過程中使用的交通工具等都缺少相應碳排放的測量與計算。

二、發達國家食品冷鏈物流低碳運營管理的經驗

20世紀30年代,發達國家就致力于開始發展食品冷鏈物流,經過數十年的經驗積累與摸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現代食品冷鏈物流體系。歐美發達國家食品的冷鏈物流量已占國內銷售總量的50%以上,日本食品物流中已有98%通過冷鏈物流,并且在食品冷鏈物流低碳運營管理上也為中國提供了較好的學習經驗。

1.建立完善的政策與標準

為更好地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美國政府采用了稅收優惠的政策。1975年美國就頒布了《能源政策與節約法》以規定生產輕型卡車、小轎車公司平均燃油經濟性標準,對達不到燃油經濟性標準的汽車生產商進行罰款和征收高油耗稅。在低碳交通領域,美國制定了發展戰略和規劃以及嚴格的碳排放標準。日本頒布的《新綜合物流實施大綱》同樣也促進了建立適應環保要求的新型物流體系的物流業的發展,主要手段是減少大氣污染排放以及對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再生利用。

2.物流協會充分發揮作用

發達國家的物流協會將政府和企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完善物流業管理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通過多樣的宣傳方式讓企業多了解政府的方針和政策等,還可以代表企業的利益對相關政策提出意見,以促進其更加完善。如2003年歐洲成立了冷鏈協會(CCA),其中會員公司多達48家,同時為了規范冷鏈物流行業標準,協會建立了冷鏈物流質量指標(CCQI),從而大大減少冷鏈物流中的浪費。

3.建立現代冷鏈物流體系

發達國家政府認為,冷鏈物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設不容小覷,因此從食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包裝、運輸、儲存等一系列過程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標準和規定,同時對進出口食品也有嚴格的把關措施。如美國、加拿大通過制訂食品安全監督計劃(FSEP)較好地實現了冷鏈物流全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

4.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

發達國家冷鏈物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大大提升了行業的整體水平,技術創新體現在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中。如法國發明出一種餐飲業的“冷鏈”新技術,不僅可以將提前制作的食品妥善保存直至供應給餐飲場所,還可以抑制食品中致病細菌或微生物的繁殖。再如美國推出了一種新的冷鏈包裝技術,即溫度保護,此工藝可以確保溫度敏感性食品在運輸過程中長時間處于低溫狀態。

5.共同配送策略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廣泛采用共同配送策略,它具有避免重復、交叉運送問題,提高車輛裝載率和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及降低由于貨運交通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優勢。如日本7-11便利店將物流路徑集約化轉變為共同配送系統,按照不同的地區和食品類別劃分,組成共同配送中心。自實施共同配送后,其門店每日接待的運輸車輛數量從70多輛下降為12輛。

6.深入推進物流企業的低碳理念

國外很多企業意識到低碳理念對企業今后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將低碳理念植入到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各個環境中去。如美國Con-way運輸公司通過培訓駕駛員以掌握節油技巧,從而降低車隊運行速度,以及采用翻新汽車拖架、設計運輸網絡等方式以降低碳排放。再如大型零售商沃爾瑪,通過優化網絡設計,實現回程載貨、拼裝集運,從而減少運輸里程數和碳足跡;沃爾瑪的配送中心全部采用新型節能燈,比普通燈可節約20%~30%的能源,倉庫自然采光并安裝空調熱能循環利用系統。

三、促進食品冷鏈物流低碳運營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基于中國食品冷鏈物流低碳運營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筆者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以改善中國食品冷鏈物流低碳運營管理情況。

1.運用價值工程方法來降低運營成本

價值工程是通過各相關領域的協作,對所研究對象的功能與費用進行系統分析,不斷創新,旨在提高研究對象價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術。價值工程已經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有較為廣泛的應用,食品冷鏈物流作為附加值較高的物流業務,降低其運營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將價值工程方法引入到冷凍加工、冷凍儲藏、冷凍運輸和冷藏銷售等環節中進行價值分析,從而找出降低食品冷鏈物流的運輸成本、倉儲成本、懲罰成本和管理成本等運營成本的有效途徑。

2.拓展價值工程公式以推進低碳運營管理

價值工程的拓展公式是指將碳排量代替價值工程基本公式中的壽命周期成本,從而探求出如何以最低的碳排量,可靠地實現必要功能,最終提升產業價值。食品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都是由制冷設備的“硬件”和管理方面的“軟件”構成的,兩個方面都應該采取有效的節能措施。因此,應將價值工程拓展公式分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價值分析,尋求出低碳運營的有效方法。由于價值工程基本公式、價值工程拓展公式是分別從壽命周期成本、碳排量的角度來對研究對象進行價值分析的,難免會出現結論的矛盾性。所以引入碳交易的概念,將壽命周期成本和碳排量有效結合在一起形成綜合比較模式,從而得出實現食品冷鏈物流低碳運營的最優策略。

3.建設食品冷鏈物流能耗標準和法規

為了保障食品冷鏈物流運營過程中的低碳化,政府應當建立制冷設備能耗標準、冷庫建設單位認證標準和冷藏運輸車工藝標準等體系,從源頭保證冷藏物流設施設備的能源利用率。同時,可采取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金融優惠等方式引導食品冷鏈物流企業向低碳物流方向發展。除此之外,食品冷鏈物流企業也要制定設備的操作規程、預冷制度和人員生活用電標準等規章制度,只有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才能盡快加強和完善食品冷鏈物流低碳運營管理。

4.建立食品綠色物流體系

巨大的能源消耗不僅使食品冷鏈物流企業產生了巨大的運營成本,還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建立食品綠色物流體系刻不容緩。一是食品生產企業應積極、主動地向郊區擴展生產基地,逐步建立并發展訂單農業。二是從分散加工轉變為專業集中加工,并集中處理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以減少環境污染。三是開辟公路、鐵路、航空及水路常年性食品運輸通道,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將其連接起來構建高效率、低污染、低成本的綠色運輸網絡和聯運系統。

5.推廣利用冷鏈設施與低碳物流技術

食品冷鏈物流企業應充分利用已有冷鏈設備與設施,增加其利用率,并引進國外先進的冷鏈設備與設施。除此之外,還應大力推廣低碳物流技術,比如,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大力推廣使用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以及利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和物聯網等技術來改善交通擁堵問題,從而降低機動車污染,實現治堵和治污雙贏的目的。

6.發展第三方食品冷鏈物流企業

隨著人們對食品質量和安全需求的增加,顯然只靠農戶自身的傳統運輸儲存配送方式是遠遠不夠的,更無法適應當今物流形式對低碳經濟的要求。從食品冷鏈物流業的發展趨勢、市場導向和企業長期發展來看,專業的第三方食品冷鏈物流企業將會是冷鏈物流市場競爭的主體。它不僅可以在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減少消耗,提高運營效率,克服資源浪費、上下游環節不暢通等弊端,還可以更快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食品的需求,降低社會總成本,整合物流資源。

7.低碳應追溯到食品的源頭

為了更好地加強食品冷鏈物流低碳運營管理,低碳效應應該追溯到食品的生產之初。高碳食品生產模式所引發的食品污染是導致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為了保障食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應以使用生物有機肥為主,在食品生產過程中,時刻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生物技術創新低碳系統,從而減少碳排量。

篇(3)

我國的有機農產品逐步成為百姓消費的熱點,人們對其新鮮程度,標準度,營養度,安全度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要使有機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得到提高,運輸中資源浪費減少,滿足人們更高的需求,必須發展好冷鏈物流。我國2006年出臺的標準《物流術語》給出冷鏈物流的主要定義,是指根據新鮮食品及冷凍食品等產品特性,為保持其品質而采用的生產、運輸、儲藏、配送、銷售到消費前的每個步驟全程存在于規定低溫環境下的物流網絡。

一、有機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雖然隨著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增加帶動了冷鏈物流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仍然有明顯的不足。同大多數農產品冷鏈物流一樣,有機農產品冷鏈物流主要涵蓋是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送、冷凍銷售。

圖1有機農產品冷鏈物流整體流程

1、運輸環節過多

冷鏈物流運輸成本較高,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運輸環節過多,環節越多,冷藏失溫出現的可能性越大。在農產品的實際運輸過程中,首先通過主干線運輸到達冷凍倉庫,然后第二次運輸到達物流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進行分解后送到銷售商手中,這是第三次運輸,最終消費者將農產品買回家是第四次運輸。在這些流通環節中很難保持貨物一直處于恒溫的環境。不僅如此,運輸環節的增加導致裝卸搬運的次數也隨著不斷增加,裝卸成本與制冷成本的上升使得整體成本上升,而最終只能由消費者自己承擔。

2、有機農產品的需求難以滿足

由于有機農產品的種類很多,不同產品的冷凍需求不同,冷藏車和冷凍倉庫的類型難以有機農產品的不同要求,而且也沒有專門設計的與其冷鏈物流相適應的設備。

3、對信息技術的要求較高

因為有機農產品物流內部架構繁雜,有較多參與者,信息存在一定不對稱性,物流環節要求有質量控制和及時追蹤,因此必須有強大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持。同時,新鮮有機農產品的容易腐壞性則需要整個冷鏈過程的組織協調性更強。

二、精益管理模式的應用

精益管理是隨著應用成熟的“精益生產”方法而出現,它是源于精益生產并能應用到大多數行業的理論。精益管理的關鍵在于避免浪費,即以非常少的投資、微少的勞力成本、很少的技術裝備、非常短的時間和面積很小的空間產生最多的效益;并且逐漸滿足用戶,給他們真實需要的商品。它將推動企業決策者進一步規劃新的企業發展方向,消除浪費以達到更好的效益。

1、生產管理優化

在有機農產品冷鏈物流中,一定要嚴格控制生產源頭。在生產管理優化過程中采用JIT(Just In Time)生產模式,多品種小批量的進行生產,能夠滿足有機農產品所需要的迅速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有機農產品的浪費,使得有機農產品的響應速度得到增加,讓顧客與公司之間相互聯系更加緊密。推行JIT生產首先分析生產的相關原理,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JIT相關方法進行改進。要分析自身組織生產的特點則必須首先了解產品的生產周期,也就是要了解其信息處理周期和實物流動周期。信息流、資金流和實物流有機地連接了整個供應鏈環節,縮短信息處理周期與實物流動周期可以加快資金流轉速度,大幅增加利潤。

2、質量管理優化

就有機農產品而言,質量安全問題顯得非常關鍵。在質量管理方面,應該努力保證有機農產品的品質安全、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提升物流操作效率、保障物流項目安全。PDCA循環管理包括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階段,這幾個階段周而復始循環運轉。處理階段主要是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并吸取教訓,這個階段非常關鍵,修訂技術標準、管理制度。PDCA循環,可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驟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圖像化和科學化。

3、庫存管理優化

冷鏈物流公司的庫存調控力度會影響著按計劃中的服務層次需求掌控儲存量多少的能否完成。增加庫存掌控能力并掌握績效,勢必會對相關冷鏈物流公司的核心業務優勢以及后續生存進展產生影響。在有機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采用多級庫存管理并進行中心化庫存控制,也就是說全部節點不會自行掌控進貨的總數,而是全部綜合到一塊再進行整體決策,以全套冷鏈物流體系所獲效益最大為最終目的。

4、配送管理優化

有機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配送要想充分考慮有機農產品的特性及其對時間的約束,那么一定要借助信息及自動化等一些科學方法,利用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實現配送集約化以及產地直送化,減少產品的流通距離,使物流環節得到逐步改善,以達到減少物流成本的目的。通過集中化的生產,獲得規模效應,就近建立冷凍倉庫,降低在第一次運輸的過程中由于水果蔬菜、禽類的分散種植產生的溫度不穩定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在這個環節中就對運輸儲藏的產品提前做好包裝加工。

三、結語

隨著1994年國家有機食品中心的設立,有機農產品在我國開始受到實質性的關注。雖然我國是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大國,但在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方面還不夠強大,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代化冷鏈系統的缺乏。所以,在學習和引進其他國家先進的技術及管理方法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導本土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發展;對于政府來說,冷鏈物流的發展規劃至關重要;對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應加大投入,才能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需求;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應當制定和完善,使冷鏈物流不斷法制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紅麗 陸華.冷鏈物流服務過程的質量評價[J].中國流通經濟,2013(01):34-39.

[2]許菱 馮訓陽.基于精益思想的江西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化研究[J].中國商貿,2013(28):24-28.

篇(4)

引言

隨著城鎮化水平提高、生活消費方式變化、對食品安全重視、物流企業規模化經營,冷鏈物流快速發展,但是冷鏈物流仍是物流行業的“老大難”,對冷鏈技術、運輸實力、運輸效率要求極高。冷鏈物流是垂直細分行業,控制溫度、降低成本、信息技術創新與監管到位是冷鏈物流管理的核心和難點,這也使得冷鏈物流相對其他行業對物流管理依賴性更強。“互聯網+”冷鏈物流管理將互聯網介入物流管理,采用云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解決冷鏈物流問題,將這一領域創新、升級為行業生態鏈條上最具有價值的一環,帶來冷鏈行業全新的革命。

1.“互聯網+”冷鏈物流的概念

冷鏈物流是指從初始供應商提供冷鏈商品,中間經歷了采購、運輸、配送三個環節,最后到達消費者的供應鏈系統。冷鏈物流商品主要有:初級農產品(果蔬、禽肉、蛋、水產品,冷凍食品)、加工食品(速凍食品如冷凍禽肉等包裝食品、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等)和特殊商品(藥品等)。不同于傳統常溫保存的物流,冷鏈商品易腐爛變質,冷鏈物流貨損高、成本高、管理監管難,這就要求從生產到流通都要精確低溫調整控制,保證商品質量,低損耗、少污染,因此冷鏈物流具有高水平、高投入、高效率“三高”特征。高水平是指對冷鏈技術要求高;高投入是指對資本、設施設備要求高,高成本投入是保證冷鏈物流的基本條件;高效率是指有效銜接、整合冷鏈,快速穩定實現消費。冷鏈物流管理是把冷鏈物流的上游(采購環節)、中間(運輸環節)和下游(配送環節)各個環節緊密對接和整合,形成供應鏈體系(圖1)。如果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機制,上游冷鏈商品采購環境和物流運輸疏于管理,整個流程信息不暢,信任缺失,反應遲鈍,下游銷售終端的消費者無法有效參與。一旦某個環節出現“斷鏈”,都可能導致高昂成本。“互聯網+”冷鏈物流是以消費者需求為經營導向,生產地通過互聯網終端將冷鏈商品的相關信息錄入形成相關文件,提供給供應商。供應商采集冷鏈上的各種商品信息,包括:冷鏈商品數量、成長或生產記錄、成熟或者完成時間、產地地址、貨主、貨主聯系方式等,供應商獲取相應信息并經過篩選加工處理后,將它輸入至互聯網電商平臺,客戶根據自己需求在互聯網電商平臺搜索、篩選所需商品信息,然后向對應的冷鏈商家發出需求訂單,供應商將根據獲得的需求信息去生產地采購產品,產品集中、初加工處理后,供應商和采購商的信息需要及時互通,促進供需雙方達成交易。“互聯網+”冷鏈物流管理是整合“線上線下”管理,即線下的冷鏈物流管理同線上的互聯網電商平臺相結合,對冷鏈物流管理信息集中整合,提高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信息傳遞速度,連接與協同運輸鏈條上各方利益,形成專業化物流解決方案.

2、我國“互聯網+”冷鏈物流現狀

據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2015年中國數字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食品網購需求量大幅增長,其中購買最頻繁的是常溫和生鮮食品,購買頻次34次/年,遠高于服飾類22次/年。中國報告網顯示,2011-2015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分別為10.5億元、40.5億元、130.2億元、289.8億元、542.0億元,環比增長率分別為150.0%、285.7%、221.5%、122.6%、87.0%,我國冷鏈物流市場快速發展(圖2)。根據宇博智業的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預測,未來我國冷鏈設備需求年均增長15-20%。智研咨詢的《2016-2022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2017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規模將達到19515萬噸,2017-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5.02%,2021年需求規模將達到47672萬噸。“互聯網+”冷鏈物流管理促進生產商與客戶交流,彌補了供應商和采購商之間信息不對稱,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山東省搭建能覆蓋全省物流企業云平臺,企業在平臺上免費注冊,實現省平臺、合作企業之間的業務數據信息共享,但這只是區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由于我國“互聯網+”冷鏈物流企業專業化程度不高,實力薄弱、經銷規模小,服務標準不統一,難以實現綜合性、全過程、集成化的網絡物流服務體系,提供的綜合性全程服務不到總體需求的5%。2015年末,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網購蘋果進行了抽樣調查,從20家網站隨機購買39斤樣品,經檢測39斤蘋果中11件不符合標準,不符合率為28.2%。可見我國“互聯網+”冷鏈物流企業尚處于初級階段,很難保質保鮮的將冷鏈商品配送到消費者,實現“互聯網+”冷鏈物流行業的規模經濟與專業化發展。

3、我國“互聯網+”冷鏈物流存在問題與難點

3.1政府重視不夠

政府關注度不足,國家投入小,致使我國“互聯網+”冷鏈物流全程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缺乏資金,創新條件不足,技術落后,電子數據交換、遠程控制平臺、自動識別射頻技術(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項目化管理軟件、云物流等冷鏈技術沒有普及應用,信息化設備配備較低。

3.2供應商與采購商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信息漏洞

信息不對稱、信息漏洞是導致冷鏈物流管理成本高的首要因素。美國農業部與國家農業書館聯合開發的AGNET是全球最大的農業互聯網系統,覆蓋美國、加拿大等9個國家,連通美國農業部、州農業署、大學和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實現冷鏈上下游互聯網信息共享,促進了美國農業經濟發展。而我國冷鏈物流管理供應商與采購商不重視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搜索、篩選所需商品信息,基本靠物流經理協調、管理數條運輸線路,電話、郵件是貨物在途的主要追蹤方式,商品質量、溫度等信息內容少,時滯效應造成供應商與采購商之間信息不對稱。同時供應商采集各種采購商發出的商品需求信息,存在信息漏洞。采購商發出的采購信息不能被供應商及時獲取而產生時間成本。

3.3流通環節冗長、運輸成本高

運輸成本高是制約冷鏈物流管理的關鍵。“互聯網+”冷鏈物流的主體是冷鏈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從生產者通過批發商或者直銷,將產品配送至超市連鎖店、中小商店、餐飲企業等,直接到達消費者,流通環節少、效率高,一體化程度高(圖3)。英國C.R.England運輸公司擁有先進輔助設備,包括電子數據交換、卡車衛星定位系統、車載電腦及遠程控制平臺、項目化管理軟件及自主開發的TENFOLD編程語言軟件,為每個車輛配備全球定位系統、網絡跟蹤設備和網絡賬單功能,按照客戶指定時間送抵,提高公司營運效率,規避因不能按時送遞貨物承擔賠償風險。而我國冷鏈供應鏈傳導機制從生產商獲取采購信息到消費者消費,中間經歷五到六個環節,冗長、復雜的冷鏈環節增加裝卸成本、運輸成本,增加人、財、物的損耗。又由于跨區域的長途運輸條件限制,冷鏈商品的特殊性導致中轉或延長銷售的時間極短,只能近距離銷售,部分冷鏈商品不得不處理掉,造成了物資成本提高。

3.4配送效率低,控制協調難度大

由于信息化軟件應用不廣泛,配送管理依賴人力控制、協調各個業務流程,受主觀因素產生的不確定性影響,使得配送過程更為復雜,引起物流監管成本高、監管難度大和監管不到位,出現受控性薄弱,處理問題時效性差,不能及時有效地完成配送。同時,配送路線過于輾轉、配送方式不合理造成大量隱性費用。從配送中心到銷售商,冷鏈物流采用多種混合冷鏈商品使用一輛車到多家店的配送方式,增加了冷鏈商品的在途時間,延長到貨時間。如在途溫度較高,溫控不當,會損毀商品質量,加快腐爛變質,也增加了不必要的開支,比如燃油費用和維修費用等。

3.5溫控監管難

在途溫度實時監控難,導致高額成本。若途中出現溫控問題,難以及時止損,大多數發現時已是究責階段,給運輸各方帶來糾紛隱患。溫度監控對于冷鏈商品至關重要,把控冷藏溫度主要依托商品的生產地、運輸、倉儲、外界監管四個環節。一是生產地需要及時控制和監管冷鏈商品溫度。在生產地對冷鏈商品添加標簽,及時預冷,保質時間是阻礙冷鏈物流管理的一大因素。二是運輸過程要保證車廂溫度的監管和調控。運輸車輛的位置、車廂的溫度信息和商品的信息要及時傳遞。美國、加拿大廣泛使用三段式冷藏運輸車,具有自動溫度檢測、相關溫控設備與記錄、強制供電驅動、衛星追蹤與監控的功能等。而我國GPS定位裝置安裝費用較高,運輸車輛的位置難以有效確定,運輸途中車廂的溫度信息難以及時傳遞給供應商,使得客戶對商品的運輸信息和商品質量不能及時跟蹤,造成信用缺失。三是倉儲技術落后,跟進獲取冷藏車和倉庫信息增加大量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德國采用自動化冷庫技術,包括儲藏技術自動化、高密度動力存儲HDDS、電子數據交換及倉庫管理系統WMS,其儲藏保鮮期比普通冷藏延長1~2倍。氣調冷藏是最先進、可應用的果蔬農產品儲藏技術,德國使用氣調冷藏技術保存蘋果的比率達到蘋果總量的50%~70%。四是外界監管力度不夠。造成冷鏈物流管理“老大難”的外部因素是冷鏈物流管理信息不透明。冷鏈商品的屬性以及整個流通過程的信息不透明,消費者不能有效參與全程的溫控監管過程,對冷鏈商品的安全保險性無法確認,致使消費者對冷鏈商品的安全保鮮信任缺失,后續消費很難持續。

3.6管理人才缺乏

互聯網與冷鏈物流管理技術結合、創新、應用是開展“互聯網+”冷鏈物流的重要保障。我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采用學徒方式,缺乏“互聯網+”冷鏈物流技術專業系統培訓,缺乏掌握新興物流信息技術,具備數據挖掘與物流系統優化決策能力的管理人才,很難實現信息化管理,物流技術創新。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進入2.0時代,我國更缺乏將互聯網與冷鏈物流管理技術結合的復合型國際人才。

4、解決“互聯網+”冷鏈物流管理問題、難點的對策

4.1以立法形式制定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

首先,政府應制定冷鏈物流宏觀政策,指導其發展。如日本制定《新綜合物流施政大綱》、《物流效率化法》等。其次,實施專業市場準入制度和認證體系制度,促使冷鏈物流向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如加拿大農業規范(GoodAgriculturalPractices,GAP)、獸醫規范(GoodVeterinarianPractice,GVP)、生產規范(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GMP)、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食品安全監管局制定的食品安全監督計劃,采用危害分析鄰界控制點分析體系(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等。最后,建設冷鏈物流運輸過程的標準體系,完善物流全程管理,規范上下游銜接,促進我國冷鏈物流業向規范化、產業化發展。如美國政府強制性規定:雞蛋在生產后36個小時內必須冷藏,儲存和運輸期間的溫度保持在7℃、A級奶制品儲存溫度不得高于7℃等。

4.2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

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的機制和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的機制,為“互聯網+”與冷鏈物流管理的結合提供資金支持,以貼息貸款等方式減輕企業前期建設冷庫、購買冷藏車輛、專用冷藏車與貨架及精密檢測儀器等的資金投入負擔。加強冷凍運輸工具資金的投入,加強冷凍運輸工具的開發生產,提高運輸工具的實載率。

4.3建立全國性的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信息傳遞便捷性帶來區域弱化,借鑒山東省搭建能覆蓋全省物流企業云平臺,建立全國性的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企業在平臺上免費注冊,實現全國平臺、合作企業之間的業務數據信息共享;開發管理軟件,健全客戶服務、市場供求、庫儲、運輸、交易等信息收集、處理和的軟件系統,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提高冷鏈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縮減人、財、物成本。

4.4提升互聯網技術,降低運輸高成本

互聯網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為冷鏈物流體系搭建被互聯網覆蓋的供應鏈網絡,將運輸鏈上各方利益緊密相連,同時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還可以統一計劃和分派運輸訂單,實現即時追蹤,讓冷鏈運輸高效可控,降低冷鏈物流運輸的高成本。互聯網技術包括供應鏈管理系統、智能運輸系統、自動識別射頻技術(RFID)等。供應鏈管理系統是指為了應對冷鏈反應不足、信息漏洞而產生的能夠降低冷鏈運輸成本,并將冷鏈有效銜接的管理系統,解決環節冗長問題,有效縮短冷鏈運行時間。智能運輸系統是指為了解決冷鏈商品在運輸途中存在的信息不足、道路迷失等問題,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程序運算,有效整合車輛和用戶信息,利用全球定位導航系統(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道路地圖規劃路線等,從而減少運輸成本的運輸系統。自動識別射頻技術是指為了降低運輸過程中溫控風險導致運輸成本的一項技術,明確信息追溯問題和責任界定問題。另外,ERP系統、管理信息系統MIS等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運輸的低成本,提高“互聯網+”冷鏈物流管理效率。

4.5利用互聯網實現協調優化配送

一是利用互聯網改變配送方式。把一輛車到多個店面,轉變為多輛車到多個店面的配送方式。二是通過互聯網整合店面的最近區域配送中心,配送路線,降低輾轉成本,使冷鏈商品在最短時間內到達銷售者手中。三利用互聯網進行針對性的監控,實時采集配送信息,增強物流執行的控制力,及時決策、處理相關問題,最大化實現協調優化,減少主觀決策。

4.6利用互聯網實現綜合性、全過程監管

“互聯網+”冷鏈物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冷鏈物流管理的監管問題。首先,在上游環節,在生產地給冷鏈商品附上條形碼等電子標簽,因為電子標簽攜帶著冷鏈商品各種相關信息,包括冷鏈商品產地,適宜的溫控等。在初始預冷環節,預冷設備可以利用互聯網自動讀取商品信息,根據其具體的適宜溫度進行預冷操作。經過預冷階段后,冷鏈商品被轉到冷藏車,同時冷藏車能夠自動識別商品品類并進行自動調節車廂溫度。然后,車載終端獲取商品信息和車廂溫度信息,并上傳到物流公司和互聯網平臺,通過對二者信息的匹配處理,判定貨物的溫度環境是否達到標準,從而實現物流公司對車輛信息的監控。物流公司也可以給消費者提供實時商品溫度信息查詢服務,使消費者即時了解冷鏈商品安全保鮮性,實現綜合性、全過程監管。

4.7加大企業和高校冷鏈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

培養“互聯網+”物流企業管理人員掌握新興物流信息技術,具備數據挖掘與物流系統優化決策能力,提高管理精細化和協同水平,實現物流產業各個環節信息共享和協同運作。另外,培養“互聯網+”物流企業管理人員具有國際觀和服務觀,擁有國際物流系統化運作專業知識,包括海外物流、跨境物流、國際貿易以及海外市場法律、倉儲管理模式應用等,提升資源管控和利用率,將客戶企業全球外包和內向物流模塊,與本土倉儲和配送系統整合,實現供應鏈上游端和下游端銜接,高效配置資源。

5、小結

隨著生活消費方式變化,人們對冷鏈物流商品需求激增,我國冷鏈物流市場快速發展,但是我國“互聯網+”冷鏈物流企業尚處于初級階段,很難保質保鮮的將冷鏈商品配送到消費者。“互聯網+”冷鏈物流管理通過互聯網管理和信息技術創新,可以解決“互聯網+”冷鏈物流存在的難點和問題,為冷鏈物流搭建互聯網全覆蓋的供應鏈和價值鏈,將運輸鏈上各點形成協同連接的各方,發揮其優越性,使這一體系的生產者、銷售企業、冷鏈物流運輸公司、電商平臺、消費者都成為直接或間接的受益人。

參考文獻:

[1]陳鏡羽,黃輝.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現狀與發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79-183.

[2]陶毅.“互聯網+”情境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思考[J].創新科技,2016(6):46-47.

[3]王青燕.國外冷鏈物流的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時代經貿,2016(21):51-53.

[4]王永釗.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服務優化研究[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5(1):49-51.

篇(5)

        一、引言

  冷鏈是根據物品特性,為保持其品質而采用的從生產到消費的 過程中始終處于低溫狀態的物流網絡。冷鏈物流是一種新興的物流 方式,對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和農產品損耗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近年來以“互聯網+農產品+冷鏈”為特色的生鮮電商成為 物流行業的亮點。據有關資料顯示,2015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預計 為521億元,且年均增長將保持在50%以上(如表1),更是對冷鏈 物流專業人才提出了非常迫切需求。

 

但我國冷鏈物流發展起步晚,冷鏈物流人才相當缺乏,目前國 內大多數高校物流類專業尚未開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基于冷鏈物 流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還處于探索階段。我校自2004年成立 開始就將冷鏈物流作為物流學科與專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在國家自 然科學基金委和學校的共同資助下建立了國內首座“冷鏈物流技術 條件仿真試驗臺”之后又完善相關生化檢測功能和模擬計算軟件, 該試驗臺可模擬各種氣象條件下冷卻儲藏、運輸設備、貨物的各種 狀況。在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我校依托冷鏈物流技術試驗 平臺,開設了特色課程“冷鏈運輸管理’、“食品冷凍學”并為本 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相應的實驗項目,每年約四分之一的本科生畢 業論文或設計均以冷鏈物流為專題:有3屆全國挑戰杯作品均以冷 鏈為研究對象,所完成的作品分別獲國賽一等獎、國賽交叉創新二等獎、省賽特等獎、省賽二等獎等,在冷鏈物流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二、“二位一體”基本思路

 

物流管理專業是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新興專 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1]。因此要求學生在畢業論文環節中,能夠應用物流管理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結合企業生產實習,發現 問題和解決問題,為社會輸送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因此,鑒于 物流管理專業偏于工科要求和應用性強的特殊性,有必要在物流管 理人才的培養中引入工程化教育這_理念。[2我們在冷鏈物流的本 科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基本思路(圖1),即整個畢業設計應包括市場調查、冷鏈實驗和物流方案3個部 分,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市場調查是冷鏈實驗的基 礎,即冷鏈物流實驗方案必須以實際的食品或農產品物流過程為參 照:而冷鏈實驗又是物流方案的基礎,物流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必須 基于實驗結果,有的放矢,不能泛泛而談。

 

冷鏈物流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主要對象是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花卉、藥品等,因此 技術性和工程化色彩較濃,如果沒有具體食品的冷鏈物流實驗做支 撐,沒有市場調查掌握的第一手資料,物流方案肯定沒有針對性, 也就沒有深度,達不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要求。但是,如果單 純以一個冷鏈物流實驗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設計,則對物 流管理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應用不夠,畢竟我們是管理類專業, 不同于食品和制冷類專業,必須將設計重點放在物流方案的制定 上。冷鏈實驗結果僅是對物流方案和措施的設計提供量化的支撐。

 

三、實踐分析

 

畢業設計一般包括選題階段、調查和實驗階段、論文撰寫階 段。目前物流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選題難,據我們調查,大部分學生在論文選題階段花費的時間 要1~2個月,有的甚至更長;二是管理難,目前,很多高校畢業實習、考研、找工作和撰寫論文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在以就業為導向 的思想支配下,很多學生整天忙于實習和找工作,無暇參加討論、 調研和寫論文。一些指導教師鑒于當前的形勢,也對這種行為網開 —面,往往只在畢業論文的最后階段,才將學生召回,平時疏于指 導;三是難綜合應用,論文往往只能針對物流管理的某個方面進行 較深入的研究,既沒有深度,也沒有廣度。3針對以上問題,我們 進行了以下探索和實踐。

 

(一)結合項目提供設計選題

 

近年來,我校冷鏈物流團隊承擔和完成了幾十項相關研究課 題,在國內系統開展冷藏物流技術條件的試驗研究,先后承擔了包 括東亞運輸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等在內的_系列國 際、國內冷鏈物流項目。在選題環節,鼓勵指導教師根據自身的專 業特長和承擔的課題,提供畢業設計選題;并在召開選題動員會 時,洋細介紹自己指導畢業設計的課題來源、主要內容以及要求, 吸引有興趣的主動報名參加。由于畢業設計來源于指導教師的課 題,簡化了選題環節,又基本上杜絕了抄襲和雷同的現象。如指導 教師根據承擔的生鮮農產品物流安全方面項目,分別提供了木瓜、 龍眼、荔枝、鯇魚、鯽魚、冷鮮牛肉等品類的冷鏈物流設計選題。 而且,部分指導教師改進論文選題方式,采用將畢業設計與學生科 技創新等活動相結合起來等形式,使學生更順利地進入畢業設計 階段。

 

要求指導教師根據課題編制設計任務書。我校物流管理專業教 師承擔了較多的食品冷鏈物流方面的課題,積累了豐富的案例和素 材。以此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 對編制設計任務 書。設計任務書不是課題項目的簡單分解,而是在其中加入對物流 管理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如在“不同溫度條件下楊桃冷鏈物流實 驗及物流方案設計”任務書中,要求通過楊桃供應鏈問卷調查,結 合消費者的購買意向,確定實驗的關鍵指標,模擬楊桃從采摘、貯 藏、運輸到銷售的全過程,研究不同溫度變化對采后楊桃品質的影 響,最后,從運輸方式選擇、貨物擺放、基礎設施建設、人員素質 等方面提出了楊桃冷鏈物流的改進措施。教師的科研項目與學生的 畢業設計相結合,解決了教師精力分散、指導時間不夠等問題,部 分優秀畢業設計成果成為指導老師課題研究的一部分。根據我們4 年來的實踐,教師和學生對畢業設計也是非常歡迎的。2011年即有 17%的畢業生參加畢業設計,2012年后參加畢業設計的人數均超過二分之一(如表2)。

 

(二)加強調查和實驗階段的過程控制

 

目前,學生在冷鏈物流畢業設計過程中,基本上需要指導教師 “手把手”教,否則其往往不知如何開展,所以必須加強過程控制,保持經常聯系。要求參加冷鏈物流畢業設計的學生,首先要在大四 第一個學期末制定詳細的進度計劃,明確市場調查和冷鏈實驗的時 間,最好在1個月之內集中完成市場調查和實驗:在調查和實驗階 段,要求學生不能外出實習,將學生分成若干2?3人的小組,指定 小組長負責管理。指導教師除了每周在指定的地點進行答疑外,還 要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日常指導。如針對進行冷鏈物流實驗的 學生,首先要帶領他們到食品生產和物流企業進行調查,然后制定洋細的實驗方案、指導實驗工具的使用,最后進行實驗數據分析和 提出物流管理改進措施,每一個步驟都有具體的時間和目標。

 

這個過程中,冷鏈實驗方案的制定是重點。冷鏈物流實驗方案 制定好壞,直接影響實驗的結果和畢業設計的質量。因此,冷鏈物 流實驗方案在調查的基礎上,要明確實驗流程圖、實驗材料制備和 實驗方法。如針對“不同溫度條件下楊桃冷鏈物流實驗及物流方案 設計”將實驗分為A、B、C、D四組,其中A組:1°C條件下運輸 24h,置于1°C陳列柜銷售2天;B組:5°C條件下運輸24h,置于 5C陳列柜銷售2天;C組:常溫30C條件下運輸24h,置于常溫 30C陳列柜銷售2天;D組(包裝組):用微孔聚乙烯保鮮包裝袋 對新鮮楊桃進行單果套袋包裝,5C條件下運輸24h,置于5C陳列 柜銷售2天。對每一組實驗,要求注明實驗開始時間、檢測間隔時 間、檢測指標,且有洋細記錄表格。對冷鏈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 時糾正,甚至重新制定方案。

 

(二)提供必要的經費和政策支持

 

基于冷鏈物流實驗的畢業設計必須提供冷鏈物流模擬和相關檢 測的設施和設備。隨著學生數量增加,實驗室資源越來越緊張,因 此必須在大四第一學期末排好實驗室使用表,確定各小組的具體實 驗時間,每組實驗時間一般不超過2周。此外,冷鏈物流實驗需要 購置原材料、檢測試劑、試紙等,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費用。一方面 可以從指導教師科研項目中支持一部分,另外,盡力爭取學校、企 業的經費支持,最好校企合作能解決一部分經費、場地、設備儀器 等問題。

 

另外,目前來看冷鏈物流畢業設計還處于探索階段,相比論文 寫作而言,指導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在評價指標和 要求方面,可能需要適當降低。如冷鏈物流實驗數據的精確性可以 適當放低要求,畢竟對于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畢業設計的目 的是提高學生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能將大部分時間放在 重復性的實驗過程上。另外,還可以適當取消外文文獻研究的硬性 要求,重視對畢業設計本身的評閱和考核,讓學生把主要的精力都 放在有效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畢業設計的撰寫等核心工作上。在答 辯過程中,可以對畢業設計的創新性不予要求。

 

四、結語

 

冷鏈物流和生鮮電商的迅猛發展對冷鏈人才培養提出了急迫需 求。在畢業論文環節中引入冷鏈物流畢業設計,可以加強學生應用 能力、動手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培養,突出專業特色,解決本科畢 業論文難選題、難創新、難管理、難綜合應用等問題,實現培養應 用型人才的目標。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對于物流管理專業而言, 畢業設計仍然是畢業論文的補充,應當根據本專業特色和師資情 況,針對部分畢業生提供該選項,并保持怡當比例。

 

篇(6)

二、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

1.冷鏈發展嚴重滯后。

目前,我國各個省市對食品冷鏈物流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加,從而導致現有的冷鏈物流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并且,就目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情況來看,由于缺乏完整的物流體系和健全的物流管理制度,導致物流的硬件設施和內部管理等各方面都不到位。而且隨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不斷加大食品監管力度,使得冷鏈物流的運輸量明顯增加。目前,百分之九十的肉類和百分之八十的水果蔬菜,都需要進行冷加工才能進入市場。此外,冷鏈物流必須要嚴格按照國家安全部門規定的要求進行分類運輸,且不同種類的食品對溫度要求各不相同,不僅增加了運輸難度還增加了成本投入,從而導致食品冷鏈發展嚴重滯后。

2.基礎設施落后,專業技術薄弱。

食品冷鏈物流必須依靠大量的加工器材和運輸設備,才能保證冷鏈物流運輸的完整性。但是,冷鏈物流所需的速凍設備和速凍技術都是高成本項目,前期投入非常大。并且,由于目前我國大多數地方政府對冷鏈物流產業的資金投入有限,從而導致基礎設施建設達不到標準要求。所以,部分省市的冷鏈物流一直在沿用傳統落后的管理模式和老舊的設備,從而導致物流市場的供求關系不均衡,無法及時有效地滿足供不應求的市場要求。此外,各類生食和熟食對低溫控制非常嚴格,大量的豆制品和乳制品對冷鏈物流的依賴性非常強。因此,一味的使用傳統的處理措施,例如:棉被、塑料薄膜等保溫材料,已經達不到物流的運輸標準。并且目前大多數物流公司對食品運輸沒有進行詳細的分類,且低溫處理技術單一,從而形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

3.冷鏈建設成本過高。

由于,冷鏈物流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的新鮮度,從而大大提升食品的營養價值,所以,大多數食品企業都愿意構建冷鏈物流。但是,冷鏈物流構建的前提是科學化、表轉化、專業化的技術,其次,必須要有完善的冷鏈設備,才能實現冷鏈物流的一體化建設[3]。并且每樣設備的成本都非常昂貴,以及工程建設費、設備安裝費、管理費等一系列費用,使得大多數企業望而卻步。因此,部分中小型食品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往往不使用冷鏈物流,從而導致食品的保質期短、營養流失快等問題,嚴重威脅到食品的質量安全。

三、食品冷鏈物流成本優化對策

1.通過采用冷鏈物流標準化進行物流管理。

冷鏈物流標準化是一個龐大的物流系統,其中包括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及各類專業工具,以及包裝、裝卸、運輸等各項內容。并且標準化物流管理是以系統為出發點,并根據食品的特點擇優選擇標準的物流設備和專業的處理技術,從而更好地實現冷鏈物流運輸的統一性。此外,通過標準化進行物流管理,可以進一步協調運輸、裝卸、儲存等各個環節的工作任務,從而有效地提高機械化水平和自動化水平。總的來說,標準化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系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便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2.加強現代信息系統的構建。

信息化水平可以促進企業約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因此,食品企業可以通過加強現代化信息水平,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實現冷鏈物流的統一控制管理。因此,食品企業可以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視,并完善信息系統基礎設施的建設,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食品企業之間的合作。只要一合作,就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從而很好的降低各企業的成本投入。

3.通過實現供應鏈管理來降低成本。

供應鏈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體系。因此,供應鏈管理存在較大的穩定性,所以,通過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并降低庫存,減少生產及分銷的費用。且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將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企業為了配合完成供應鏈管理,不僅要加強對物流部門或生產部門的控制,還要加強對采購部門等各職能部門的成本控制,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4.從流通全過程的視角來加強物流成本的管理。

流通全過程是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過程,冷鏈物流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物流的成本控制不僅僅是企業單方面的事,同時還應該考慮到產品的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因此,物流成本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必須要構建一體化物流中心,還要適當地擴大業務范圍并加強對零售店鋪的物流活動,才能大大的提高物流效率,進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經濟效益。

篇(7)

1.1起步晚,規模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湖南省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研究和人才培養起步都非常晚,省內本科院校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制冷技術等為數不多的專業培養本科層次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人才。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近三年來物流管理專業中農產品冷鏈物流方向的學生卻不足整個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1%。如此小規模的人才培養,遠遠滿足不了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企業的需求。

1.2意識薄弱,理念滯后,培養定位不清晰

冷鏈物流,不僅需要建設冷庫,還需要資金和制冷技術,勢必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出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以致于政府、企業、市場和教育機構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培養都沒有很強的意識,更沒能主動去學習國際上和國內其他在農產品冷鏈物流方面做得較好的兄弟省份的先進經驗,導致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理念嚴重滯后。當前,在為數不多的培養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高職院校中,幾乎都存在著循規蹈矩,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操作,重試卷考試、輕專業技能培養。由此不清晰的人才培養定位必將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需求相差甚遠。

1.3師資力量不強,教學資源嚴重不足

由于大部分農產品冷鏈物流專業教師都是從其他相近或相關專業改行過來,沒有較強的制冷技術和冷鏈物流知識,更嚴重的是缺乏對冷鏈物流理論和發展規律的系統認識。專職教師缺乏在冷鏈物流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上操作和頂崗的經驗,缺乏對實際工作要求的認識,而知識從書本到講臺,純理論地傳授給學生。同時,農產品冷鏈物流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實驗實訓場地,而且還需要在校內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而這些投入非常大。就目前而言,只能是淺嘗輒止,嚴重不足的教學資源成為當前的實際困難。

2農產品冷鏈物流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1農產品冷鏈物流特色人才專業技能和知識體系構成

農產品冷鏈物流必須建立在冷庫的基礎之上,一般情況下在流通領域可以將農產品冷鏈物流分為由冷藏/冷凍庫用于儲存和冷藏/冷凍運輸車用于運輸、配送兩大部分組成。根據對農產品流通企業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崗位需求分析,一般農產品流通企業需要大量的冷鏈采購主管、冷藏/凍庫主管、冷鏈配送主管、冷鏈運輸主管以及冷鏈包裝和質量監控主管,等等。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由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主辦的以“堅持為供銷行業和湖南區域經濟服務”為己任的高職院校。學院按照“對接產業、融入行業、提升質量”的辦學思路,積極探索“就業導向、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促進湖南省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三農”的專門流通類人才。為此,學院開設了一系列流通類、財經類涉農專業,其中在物流管理專業中將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特色人才來培養。基于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特殊性和需要高標準、嚴要求才能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學院在深入企業、市場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請“專業建設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和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企業一線從事農產品冷鏈物流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實戰專家一道分析建言,制定學院農產品冷鏈物流特色人才培養計劃,提出農產品冷鏈物流特色人才專業技能要求和知識體系。根據學者、企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要求從業者需要具備普通物流管理、物流技術和物流工程等領域的專業技能,同時要需要具備食品科學、質量檢驗和安全、制冷技術、農產品運銷保鮮技術、包裝技術、食品生物技術、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等專業技能。因此,學院相應地開設了相關理論課程和實際操作實驗實訓課程。

2.2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開展工學交替、訂單培養、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和崗位見習等培養模式

由于培養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需要大量的實驗實訓設備,同時具有實戰經驗的專家型教師嚴重匱乏是當前的一個現實,這也是培養農產品冷鏈物流特色人才的軟肋。因此我們與企業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和專業教學需求,逐步探索和構建工學交替、半工半讀、訂單培養、崗位見習、頂崗實訓等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學院與企業開展合作,把兩者的需求交集擴展到最大化。一是把專業教師安排到企業為期一個學期或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企業頂崗培訓,以此將專業教師的專業理論和企業的專業技能需求有機融合,培養專業教師站在市場需求的角度較全方位地掌握企業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特色人才的要求;二是聘請企業實戰專家來校講學或直接承擔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任務,這樣既可讓學生接受零距離上崗的專業知識和企業文化,同時也可以帶動專業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三是根據地方經濟發展趨勢和企業用人計劃及要求,與企業簽訂訂單培養計劃,將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文化理論課等按照企業經營性質、特點和要求量身打造訂單班的人才培養計劃;四是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和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可以將部分專業課程或專業核心課程當中的某一模塊內容教學直接把課堂搬到企業車間、冷藏/凍倉庫現場講學,還可以采取“2+1”的模式,即前兩學年主要在學校培養學生,第三學年將學生安排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各崗位上輪崗頂崗實訓、實習等。

篇(8)

1.1大陸冷鏈物流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大陸冷鏈物流不斷發展,主要表現為:我國大陸食品行業迅猛增長,冷鏈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冷鏈物流技術標準的出臺、法律法規的推動和市場輿論的監督,推動冷鏈物流行業的運作逐步走向規范;專業化的冷庫建設受到重視,特別是沿海地區的冷庫發展較快;冷鏈物流信息技術開始發展,利用GPS定位系統實現無縫對接,能迅速準確地記錄和回傳冷藏車廂體內的多點溫度,實現冷藏運輸溫度監控,利用RFID進行全程物流的冷鏈監控,冷鏈物流信息平臺也開始發展。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和2010年《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公布,標志著我國大陸冷鏈物流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大陸的冷鏈發展仍滯后于經濟發展,專業的冷鏈物流企業不多,絕大多數是從傳統的冷藏運輸商演變而來,并非真正的冷鏈物流企業。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資料統計,目前我國大陸商用冷(藏)庫面積700多萬m2,冷凍(藏)能力500萬噸;保溫車約有4萬輛,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左右,在全國總運行鐵路車輛3318萬輛中,冷藏車只有6970輛,占2%,冷藏運量僅占易腐貨物運量的25%,不到鐵路貨運總量的1%。目前,我國大陸每年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環節的損耗率高達25%~30%,大約90%肉類、80%水產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銷[4]。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陸完整獨立的冷鏈體系尚未形成,設備設施不足,冷鏈物流技術相對落后,損耗大、冷鏈物流成本高。

1.2臺灣冷鏈物流的現狀

臺灣的現代冷鏈物流發展較大陸地區早,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的郭儒家認為,臺灣冷鏈物流產業的興起主要原因有:連鎖銷售體系的帶動、食品流通形態的變革、專業分工低風險的需要、低溫食品的普及成熟、都市化及人口集中、政府的積極推廣等。在完成了早期基礎設施建設后,臺灣冷鏈物流行業致力于冷鏈物流的延伸服務及經營模式的深化。目前臺灣有超過2000億元(新臺幣)的冷凍冷藏食品銷售市場,其中已經有較大的十余座第三方低溫物流中心,有500余輛低溫配送車隊,每年有超過60億元(新臺幣)冷凍食品配送商機[5]。臺灣冷鏈物流經營者總體可以歸為四種類型:由制造商成立的物流中心、由貨運業轉型而成的物流中心、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及由傳統進口、批發商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相較于大陸冷鏈物流,臺灣冷鏈物流具有如下優勢:

(1)臺灣冷鏈物流企業有較強的冷鏈物流體系或冷鏈物流中心的規劃能力,可以根據客戶需要,融入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實現物流系統規劃設計客戶化。

(2)臺灣的物流領域信息化較高,眾多冷鏈物流企業都擁有比較完善的冷鏈物流業務信息系統,擁有龐大的物流系統開發和物流系統維護團隊,利用先進的信息系統,可以對冷鏈物流全過程進行監控。

(3)臺灣冷鏈物流企業在冷鏈低溫作業等物流技術較領先,整個臺灣島所有必需的物品通過全島后勤常、低溫物流支援系統,均能在24小時內送達。

(4)臺灣冷鏈物流企業擁有豐富的冷鏈物流人才。經過20多年的發展,臺灣冷鏈物流企業在物流人才培養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操作人員和冷鏈物流管理人才。

2兩岸農產品貿易對兩岸冷鏈物流合作的需求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兩岸經貿合作不斷擴大,兩岸農業互利互補,增長加快,兩岸農產品貿易不斷深入,尤其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施的推動下,臺灣農產品加速登陸營銷。農產品貿易是兩岸合作中關注度較高的領域,特別是2005年以來,大陸方面不斷出臺惠及臺灣農民及農業的政策措施,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平穩、快速發展,有效地擴大了自臺進口。目前,大陸已經成為臺灣農產品最大的銷售市場,兩岸農產品貿易不斷增長(表1)。據海關統計,2010年大陸從臺灣進口農產品2.47億美元,比2009年的1.84億美元增長34.4%,增幅創5年來新高。2011年前6個月,大陸從臺灣進口農產品1.7億美元,同比增長57%,高出同期大陸農產品進口總體增幅近30個百分點。大陸從臺灣進口的農產品種類(按海關HS編碼計算)已從2006年的381種增加到2010年的460種,增幅為20.7%;大陸進口臺灣農產品的貿易企業從2006年的1040家增加到2010年的1195家,增幅為15%。兩岸間的農產品貿易規模日益擴大,將帶來對冷鏈物流的需求,必然帶動兩岸冷鏈物流企業的交往與合作。農產品從采收、貯藏、包裝、運輸、銷售都需要冷鏈物流支持,溫度控制較好的貨品,其損耗率將過5%,而溫度保持不好或中間出現脫節,則可能造成大批量食品的腐化變質。可見,冷鏈物流貫穿著整個食品運輸過程,對兩岸農產品貿易規模能否擴大具有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成熟規范的冷鏈物流體系,全國約有90%以上的新鮮水果、蔬菜及其制品基本上處于沒有冷鏈保證的條件下運銷[7]。為了確保兩岸農產品貿易更好更快發展,急需兩岸冷鏈物流業界加強交流協調,構建兩岸冷鏈物流體系。

3建構兩岸冷鏈物流體系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發展

大陸冷鏈物流整體起步較晚,水平相對落后,尤其是對冷鏈物流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落后,冷鏈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匱乏,但冷鏈物流市場廣大,發展潛力巨大。臺灣的現代冷鏈物流較大陸地區早10~20年,冷鏈物流技術水平高、研發能力強、信息化程度高,管理先進、資金雄厚,且冷鏈物流經驗豐富,有豐富的冷鏈物流人才。但由于經濟衰退,臺灣地區未來冷鏈物流的市場發展空間不大。兩岸冷鏈物流業有較強的互補性,兩岸冷鏈物流業應充分利用大陸冷鏈物流發展的機遇,進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從而在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冷鏈物流市場中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

3.1構建基于供應鏈的冷鏈物流模式

冷鏈是一條特殊的供應鏈,整個供應鏈中由多個環節組成,從農產品的種植和采購、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費的全過程,涉及許多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減少農產品的損耗,防止農產品的變質和污染,農產品在從生產到消費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上始終都應處于低溫環境中,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個供應鏈的失敗,所以要求各個環節參與者應具有很高的組織協調性,以保證冷鏈運作的成功。大陸農業產業化程度和產供銷一體化水平不高,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缺乏整體的規劃與協調,農產品供應鏈上存在嚴重的失衡和無法配套的現象。因此,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各方應共同配合,引入供應鏈管理思想,冷鏈各環節的參與者結成戰略伙伴關系,構建基于供應鏈的冷鏈物流網絡,特別是建設冷鏈物流網絡中的配送中心。在農產品供應鏈的上下游之間建立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形成高效的冷鏈物流運作模式,以促進農產品供應鏈各方冷鏈物流運作的有效對接。

3.2整合兩岸冷鏈物流資源

臺灣冷鏈物流企業的基礎設施設備先進、冷鏈物流技術先進、物流服務信息化和客戶化水平高,但臺灣勞動力成本高、市場不斷萎縮。大陸冷鏈物流企業已經具備現成物流網絡和物流基本環節的操作經驗,擁有良好的地理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兩岸冷鏈物流企業可以通過共建冷鏈物流中心或物流園區、并購整合或合資入股以及建立冷鏈物流戰略聯盟等形式,整合兩岸冷鏈物流資源,大陸冷鏈物流企業可以共享臺灣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和豐富的冷鏈物流管理經驗,提升冷鏈物流服務水平,臺灣冷鏈物流企業可以分享大陸的冷鏈物流市場份額,降低冷鏈物流成本,規避風險,從而形成兩岸優勢互補,實現兩岸冷鏈物流業的雙贏。

3.3建設冷鏈物流信息平臺

兩岸共建冷鏈物流信息平臺,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冷鏈物流全程實施監控管理。運用信息技術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使兩岸供應鏈信息在冷鏈上快速準確的傳遞,對各種農產品的冷鏈倉儲、運輸和銷售等物流環節進行全程跟蹤、對冷藏車的使用進行動態監控及全程溫度監控,對農產品倉儲進行準確有效的管理,提升冷鏈物流物流運行的質量和效率。依靠現代數字化信息技術,建立食品源產地信息追溯系統、食品加工過程信息追溯系統、食品運輸與存儲信息追溯系統,使得同一銷售單位的農產品,在產品形態變化、物權轉移、管理環節變化過程中,做到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存儲、產品可召回[8]。

3.4共同研發冷鏈物流技術

冷鏈物流技術作為一項涉及食品安全、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低溫系統工程技術,是在食品加工技術和制冷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9]。臺灣冷鏈物流企業在冷鏈低溫作業等物流技術上有較豐富的研發經驗,大陸有規模較大的高校和研究所,擁有大量的冷鏈物流技術研發資源,兩岸冷鏈物流企業、高校及研究所可以聯合開發冷鏈物流技術,推進兩岸冷鏈物流各環節的技術創新,共同研制各種速冷、保鮮、冷藏冷凍設備,建設一批現代化的冷藏庫和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及適合農戶使用的微型冷庫、農產品氣調庫;共同開發農產品產后低溫包裝和保險技術,共同研發冷藏技術,尤其是自動化冷庫技術,研發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工具,推廣全程溫度監控設備。

3.5共同培養冷鏈物流人才

篇(9)

[關鍵詞] 冷鏈物流 RFID 溫控管理

一、什么是RFID技術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可以透過外部材料讀取數據,操作快捷方便。此外,儲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最基本的RFID系統由三部分組成:標簽(Tag),閱讀器(Reader),天線(Antenna)。標簽進入工作區后,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并獲得能量進而發送存儲在芯片中的有用信息,或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閱讀器讀取信息解碼后,傳至后端的信息系統進行數據處理。

二、“冷鏈”的概念

所謂冷鏈物流泛指乳制品產品、其他生鮮食品、 園藝品、生物制品等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物品質量,減少物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三、RFID技術應用于冷鏈物流溫控管理的原因

冷鏈物流包括對貨品的冷藏(凍)加工、冷藏(凍)存儲、冷藏(凍)運輸及配送、冷藏(凍)銷售四個部分。

其中,運輸和配送過程中,由于環境因素復雜,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所以因貨物溫度發生較大變化而變質的風險也最大。冷鏈物流企業只有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溫控系統,才可降低風險,節省企業運營成本。

中國政府強制性監管,要求推進食品放心工程。根據食品安全質量控制HACCP體系的要求,原料采購除了對保質期、外包裝、食品外觀等外,還對食品的內部溫度嚴格要求,需對其溫度實現實時監控和記錄。為確保注射前疫苗質量,2005年國務院頒布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條例規定疫苗等生物制品從制藥廠成品倉庫到給有關人群接種的冷鏈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保留其溫度的監測記錄。因此,為保證物品從生產企業到接種單位運輸過程中的質量,需要一套嚴格的溫控功能的冷鏈物流系統。

將RFID技術引入到冷鏈物流中,恰好可以很好解決此問題。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數據存儲量大,可重復使用,使用成本低,在30米~100米內遠距離讀寫。通過RFID標簽,可以監控到一個集裝箱內不同包裝單位的不同溫度,可連續記錄溫度變化的數據和相應的時間記錄,可以準確掌握冷鏈管理中最重要的運輸途中的溫度變化。RFID還可擴展為由企業或者聯盟建立覆蓋全冷鏈流程的冷鏈檢測中心平臺。由此,RFID技術的冷鏈溫度監控系統利用實時監控可以確定藥品環境溫度是否超標,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為構建完善的冷鏈物流系統創造了條件。

四、基于RFID技術的冷鏈溫控系統的工作原理

基于RFID的冷鏈溫控系統的工作方式如下:

1.將RFID溫度監測器放入物品包裝或貨箱中,監控器按照系統預定的時間間隔周期性地記錄測量到的溫度定時寫入RFID標簽的芯片中

2.當RFID標簽接收到讀寫器天線信號時,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安裝在倉庫、配送中心等各節點的讀寫器,各個溫度監測點的數據通過網絡上傳至數據中心存儲和處理,最終匯總至中心數據平臺,實現高效的冷鏈溫度監測管理。

3.企業或聯盟成員通過口令獲取相關數據,實時監控某物品的溫度變化,并可實現預警管理,同時提供便捷的查詢服務。

五、RFID 技術實現溫控管理的具體實例

RCG宏霸數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RFID冷鏈溫度管理系統”就是通過先進的RFID技術及溫度傳感技術的有機結合來實現的。在需要恰當的溫度管理來保證質量的生鮮食品和藥品的物流管理中,將溫度變化記錄在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上或通過GPS及溫度傳感功能的終端結合的無線通訊技術上傳到冷鏈物流管理系統,對物品的生鮮度、品質進行細致地、實時地管理,可以實現食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問題。

2005年法國的葡萄酒協會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供應商的葡萄酒的質量產生質疑,認為是澳大利亞產葡萄酒質量有問題,味道過酸。澳大利亞供應商為證明葡萄酒質量沒有問題,在葡萄酒包裝里加入了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發現葡萄酒包裝內的溫度在貨船經過赤道的一段時間內超過了30℃。由此證明了葡萄酒味變酸是運輸過程中發生的,不是酒本身的質量問題。國際的冷鏈物流更需要一個由企業或聯盟建立覆蓋全冷鏈流程的冷鏈監測中心數據平臺。

篇(10)

中圖分類號:U695.2+91文獻標識碼:A

1冷鏈物流的概念

冷鏈物流是為保證食品安全和品質、減少食品損耗,將易腐、生鮮食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銷售直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使各個物流環節處于完全低溫環境并實施全程溫控的特殊供應鏈系統。冷鏈物流具有兩個特殊性:一是對象的特殊性,冷鏈物流的對象是容易腐爛變質的生鮮食品;二是作業環境的特殊性,冷鏈物流的儲運和作業環境必須限制在適宜的低溫壞境下,必須嚴格遵循“3T”原則,即產品最終質量取決于冷鏈的儲藏與流通的時間、溫度和產品耐藏性。冷鏈物流把易腐、生鮮食品的生產、運輸、銷售、經濟和技術等各種問題集中起來考慮,協調相互間的關系,以確保易腐食品在加工、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項低溫系統工程。

2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市場前景光明,但總體上來看,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仍不容樂觀,與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和國內的其它產品的物流相比也處于相對滯后的水平。

2.1硬件基礎發展迅速,但仍不能滿足冷鏈物流發展的需要

冷鏈物流系統的硬件設施情況決定了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近年來我國的冷鏈運輸設備、各種規模的冷庫、冷凍冷藏裝置等都有了快速的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比較落后,在汽車冷藏車輛方面,目前中國保溫車輛約有3萬輛,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在鐵路冷藏車輛方面,在全國總運行車輛338萬輛中,冷藏車只有6 970輛,占2%,而且大多是陳舊的機械式速凍車皮。冷庫方面,我國商用冷庫及冷藏庫面積約為

1 000多萬平方米、冷凍冷藏能力達1 500多萬噸(中國冷鏈年鑒)。截止2009年6月,中國的冷藏能力大約能滿足食品總產量的20%至25%,這與能滿足食品總產量的70%至80%的發達國家冷藏能力相比,差距很大。而硬件設施的建設及購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和規模。

2.2軟件水平穩步提高,但離發達國家仍有一定距離

近年來,我國在冷藏專業技術、信息技術、組織技術(戰略聯盟)等冷鏈物流所涉及的技術方面進行了探索和運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運用了倉儲管理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等。信息系統可以及時了解生鮮食品的生產、加工、儲藏信息,掌握供應鏈中冷凍冷藏產品的數量及位置,進行及時地提貨和補貨,從而提高冷鏈物流的作業效率與管理水平。

然而,我國冷鏈物流中的信息化只處于起步階段,信息設備的配備不夠齊全,沒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網絡,往往造成冷鏈流通的盲目性。部分省市雖然開始建設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但該信息平臺中的信息并不全面,造成本應多邊共贏的企業相互之間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礙了冷鏈物流的發展。

2.3冷鏈物流未成規模,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

通常,社會物流成本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個國家物流效率的標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125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約為17.8%,這一指標與2005年的18.5%相比,雖呈緩慢下降趨勢,但早在2002年美國這一比例就僅為9%,為我國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國物流費用仍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物流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而在我國物流業總體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冷鏈物流在物流業仍處于未成規模、效率偏下的水平。

此外,因我國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致使各地區冷鏈物流發展也很不平衡,冷鏈體系建設較快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區。冷鏈物流發展較快的地區主要是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這些區域已經出現了冷鏈物流聯盟,冷鏈物流園區的數量和規模呈逐漸增加和擴大的趨勢。

2.4市場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發展程度決定了冷鏈物流的市場化程度,在我國尚沒有一家專業的全國性的第三方低溫物流公司,現有冷鏈物流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實力較弱,經營規模較小,沒有統一的服務標準。冷鏈物流仍以自營物流為主,第三方物流發展比較滯后。因此,大多數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產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極大地妨礙了冷鏈市場的成本效益,也阻礙了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

3國外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

冷鏈物流中的關鍵技術之一為制冷技術,國外的制冷技術發展比較早,也比較迅速。

20世紀30年代,歐洲和美國的食品冷鏈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目前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易腐食品物流過程的冷藏率已達100%,冷藏食品的銷售量(以價值量)占食品銷售總量的50%,并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國外的冷鏈物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3.1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意識強

發達國家把產后貯藏加工保鮮放在農業的首要位置,如美國農業總投入30%用于生產,70%用于產后加工保鮮;意大利、荷蘭農產品保鮮產業化率為60%,而日本則大于70%。歐、美、日等國食品冷藏運輸率均達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過程中有98%通過冷鏈,果蔬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國的蔬菜水果低溫物流更為典型,產品從田間收獲后到消費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溫環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2%。

3.2制定有國家或行業標準,并有專門機構管理

國外發達國家對冷鏈物流行業制定了相關規定和技術標準,對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的每一個環節提出明確要求,對有些食品還專門制定了行業標準,對保鮮物流系統中的各階段做出具體的溫控規定,并對各種運輸工具也有專門的規定,包括容器和托盤等。與此同時,還成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運作管理,使得冷鏈物流處于國家和公眾的監督之下。實踐表明,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制定,專門機構的監督管理,對保證冷鏈物流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3冷鏈物流的硬件設施完善

國外冷凍設備比較先進,各種制冷機和速凍設備齊全。冷藏運輸主要有公路冷藏運輸、鐵路冷藏運輸和冷藏集裝箱多式聯運等,其中冷藏集裝箱多式聯運是冷藏運輸的發展方向。冷藏集裝箱運輸是一種可實現“門到門”的現代化運輸方法,即處于流通中間環節的冷庫預冷間的“門”到處于流通末段環節零售商冷庫的“門”。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的統計數據,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達到10億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裝箱能力超過60%。

3.4冷鏈物流技術先進

國外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冷鏈物流技術的研究與運用,為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目前主要應用的技術有氣調技術、微生物控制技術、預冷技術和冷庫自動化技術等,與此同時,還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信息技術建立電子虛擬的冷鏈物流管理系統,以促進冷鏈物流的信息化建設和精益化管理。

3.5冷鏈物流人才充足

國外對冷鏈物流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美國建立了多層次的物流專業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多個層次。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設置物流管理專業,并為工商管理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開設物流課程。在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的組織和倡導下,同時還全面開展物流在職教育。所有行業的物流從業人員都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經過考試獲得上述專業工程師資格后,才能從事有關的物流工作。

4我國冷鏈物流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冷鏈物流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盡管目前還和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物流國九條》等一系列政府文件的出臺,政府對冷鏈物流的發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冷鏈物流不再僅僅是企業自己的事情,而是已經列入政府工程,這必將預示著我國的冷鏈物流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筆者認為我國冷鏈物流將會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4.1向現代冷鏈物流模式體系方向發展

隨著國家系列促進冷鏈物流發展法規、政策的出臺,冷鏈物流這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將向構建完整、高效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方向發展。在國家政策、法規、制度等方面的彈性激勵與剛性約束下,必將出現政府宏觀指導、統籌規劃,企業熱情參與,從而有效降低供應鏈物流的總成本,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供應鏈一體化的現代冷鏈物流新模式。

4.2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將會明顯提高

在未來的冷鏈物流領域里,國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將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冷庫設施建設、冷庫技術水平提高和冷藏車輛多元化發展等方面。一批符合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化冷藏庫和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適合農戶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庫將快速發展,果品蔬菜恒溫氣調庫迅速發展,低溫庫比例將進一步增加。鐵路冷藏車將定位于深冷、高品質貨物的中長途運輸以及低附加值冷藏貨物的長距離運輸,將會使用機冷車、氣調保鮮車和適應大批量運輸的冷藏集裝箱等裝備。在公路冷藏車將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一種是小噸位、針對短途和小批量運輸的,主要滿足城市配送中心的需要;另一種是大容量、大噸位的,主要滿足長途運輸的需要。

4.3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將會盛行

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可以使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不僅能夠提供冷藏運輸、冷藏倉儲、冷藏加工等,還能為冷鏈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率和完備的冷鏈物流解決方案,實現冷鏈物流的全程監控,具備整合冷鏈物流供應鏈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整合冷鏈物流資源,形成規模效應,形成獨立完整的現代冷鏈物流鏈,提升冷鏈物流核心企業的系統運籌能力和競爭力,實現第三方物流的規模化和網絡化,以滿足冷鏈物流市場發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業還可以通過縱向整合供、銷商客戶資源,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或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從而實現整合效應,推動冷鏈物流業的發展。

5結束語

冷鏈物流已經在我國物流市場中快速發展,盡管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隨著政府政策的宏觀調控,物流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現代化冷鏈物流技術和裝備的廣泛應用,我國冷鏈物流業必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葉海燕.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分析及優化研究[J]. 商品儲運與養護,2007(3):38.

[2] 周月超. 冷藏食品物流發展的內在動因與機制探析[J]. 物流技術,2006(12):97-98.

[3] 方昕. 中國食品冷鏈的現狀與思考[J]. 物流技術與應用,2004(11):56.

[4] 丁聲俊. 積極發展我國生鮮品“冷鏈”物流[J]. 中國糧食經濟,2007(9):37-39.

[5] 鮑長生. 冷鏈物流運營管理研究[D]. 上海:同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6] 閻君. 食品冷鏈物流市場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7] 張連軍. 淺析我國食品冷藏物流的現狀及對策[J]. 物流技術,2006(1):103-104.

上一篇: 企業涉及的法律問題 下一篇: 高中德育學堂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伊人久久大杳蕉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