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07 06:16: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文化活動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文化活動論文

篇(1)

校園文化是大學賴以生存的基礎和條件。優秀的校園文化不僅能給全校師生提供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還可以催人奮進,起到育人的功效。隨著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深入,研究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文化體系,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課題。而對于我們學院來說,剛剛升本,進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則成為了我院的關鍵。

(二)調查目的

1.全面了解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2.著重探討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3.通過具體的實踐調查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

4.從育人入手,優化校園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力度,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能力,促使大學生全面發展。

二、在對我院的調查中發現的一系列問題

(一)校園文化的畸形化

1.課桌文化。目前,許多大學生喜歡在課桌上舞文弄墨,把干凈整潔的桌椅弄得花花綠綠、字跡斑斑。從反映的內容來看,格調高雅的“精品”不多,而平庸之作過濫。這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大學生素質低下,自律能力較差,社會責任感不強。

2.宿舍文化。一方面,大學生在裝飾宿舍上趨于低俗,往往都是將明星畫像、美人玉照貼在墻上,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學生習慣使用粗俗,甚至污穢的語言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為其他大學生的通用語。

3.廣告文化。廣告文化也在校園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高校已經成為眾多商家的必爭之地。廣告欄、黑板、墻面等公共設施順理成章地變為眾多大學生進行兼職的重要陣地。他們以各種形式張貼廣告,把家教信息、海報、銷售等信息推送給每一個大學生。另外,還有些大學生竟然明目張膽地張貼代考、辦假證等不良信息。

(二)校園文化現象的不良表現

第一,臨時抱佛腳。大學中流行“60分萬歲”的口號,經歷了高中緊張學習的大學生開始放松自己,平時上課也不像高中時那么認真和努力。但是受高校學分制的影響,大學生又希望在短時間內獲得較高的分數。所以,大學生往往都是在最后一個月內背完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以應付考試。

第二,逃課。大學教授上課已經不像中學老師那么嚴格,他們會充分尊重你的發展,盡可能地讓你自己來學會學習,多數任課老師只管上課,不管到課率也不管課堂情況,同時給輔導員工作增添了壓力。

三、實踐特色校園行為文化

(一)樹立新課程理念下的學校德育觀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工作更多強調人的滿足社會需要的一面,過分突出德育的思想政治功能。新課程強調要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人自身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糾正德育的社會本位傾向,把促進學生個體道德完善這個德育的最直接、最本體的功能提到應有的位置。相應的,學校德育內容要從單純服務于中心工作的需要,轉變為服務于學生“成長”的需要;德育途徑要從封閉式的教育轉變為開放式教育;德育評價要從片面的認知評價轉變為較全面的知行統一評價。

(二)家校攜手實施新課程要取得社會與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同樣,營造特色校園文化也必須有社會與家長的支持。學校可以利用家長學校和家長會等渠道,使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要求與影響達成一致。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應具體且富于可操作性,如在寒暑假期間,可向家長發出教育子女履行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具體化措施的公開信等。

(三)豐富校園生活校園文化活動需要大學生逐一落實,而這一落實的方式主要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因此,學校可結合傳統與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傳統性教育活動,例如迎春晚會、學雷鋒活動、文藝匯演等;第二類,常規活動,例如田徑運動會、科技展演、籃球賽等;第三類,興趣小組活動,例如書法班、音樂班、美術班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還增長了學生的才能,使教師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優點與長處,從而為學生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完善校園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好壞將間接決定著學生的發展高度。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及成長具有正確的引導作用;相反,不良的人際關系不僅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其正常的身心發展。因此,高校教育者應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交際觀,克驕、克躁,尊重基本的交際原則,保持良好的交際行為,重視對學生開展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導,健全完善的人際關系。

篇(2)

2、排舞運動具有愉悅廣場大眾身心的價值

排舞運動的價值直接影響著廣場大眾的參與度,通過對太原市4個廣場216名群眾進行問卷調研可知,有51.3%的人表示參加排舞運動是看重了該項運動的健身價值,參加排舞運動能夠有效地增強體質,同時由于該項運動本身具備一定的藝術性,有30.6%的人們也看重排舞運動具備休閑娛樂的價值同時附帶文化特性而選擇參與該項運動。相對而言,參與健身排舞還能增進都市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促使退休人員重新融入社會,消除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有效降低心理負荷和孤獨感,增強面對生活的信心。健身排舞作為一項深受大眾所喜愛的體育運動,可以擴大年齡段舞者的交際范圍,是現代都市人們交流思想、消除隔閡,完成溝通的方式之一,對構建文明社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排舞運動具備愉悅身心的價值,將排舞運動融入廣場體育文化活動中,能夠滿足人們鍛煉身體以及休閑娛樂的需求之外,排舞運動本身蘊含了一定的音樂藝術性,人們能夠從音樂中獲得基本的文化感知,其能夠熏陶、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拓展人們的文化事業,促使人們的行為意識朝著真善美的境界發展。此外,排舞運動的融入,也能夠讓人們對于體育運動的健康性、文化性有一個全新的認知,著對于促進廣場體育文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2.3、排舞運動能夠有效提升廣場大眾的生活品質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品質有了一定的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也有所提高,通過參加體育鍛煉運動來提升生活質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且已經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筆者針對排舞運動的價值作用,對太原市某廣場中56名群眾進行了走訪調查,其中有52%的受訪廣場大眾表示,參加排舞運動能夠充分的鍛煉身心、提升生活品質、豐富了體育文化活動的內容的作用,同時也能夠促使自身的閑暇時間更為充實、有趣。據悉,在參加廣場鍛煉的群眾中,有一半以上的中老年人,這部分人群中基本上都是退休人員,這些人容易受到家庭以及社會的忽視,他們自身的文化生活內容較為單調,生活品質不高,長久以來很容易引起健康問題。通過參加排舞運動能夠豐富這些中老年人的的業余文化活動,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從參與排舞活動中認識到自我價值。此外,排舞運動也能夠促進人際交往,增強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培養人們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切實的提升人們的文化生活的質量。

篇(3)

當前,我國各級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發展當地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對這一核心的認識產生偏差,一味地注重“發展經濟”,并將其作為了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務,甚至認為群眾文化工作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與當地經濟的發展毫無關聯。這就造成了認知的偏差,認為每年舉辦幾場下鄉演出、放幾次電影,或者組織一個比賽就可以了,這種認知嚴重阻礙了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

(二)單一、陳舊的形式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與此同時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這時如果我們一味地沿用一些舊形式,不思進取、不求創新,根本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見,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活動也急需得到進一步的重視與豐富。

(三)民間文化隊伍的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在一些地區,自主組成的民間表演隊伍越來越多,并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這些民間團體始終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為了吸引群眾觀看,甚至會表演一些低俗、不雅的節目,這就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偏離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初衷,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極大的反面影響。

二、如何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一)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

群眾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計地把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搞豐富、搞熱鬧”。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依托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積極開發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適時開展一些諸如瞻仰革命圣地,參觀主題展覽,開展讀書演講、知識競賽,以及燈會、歌會、戲劇節、主題文化節等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革命歷史,以此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強群眾文化的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文化工作人才隊伍的艱辛付出和大力推動。要想使人民群眾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我們必須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群眾文化骨干,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首先,在隊伍建設上,應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和各層次在職人員的培訓。各地的相關部門應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拓寬思路、創新方式,不僅要適當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還要改變對文藝人才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重職稱、學歷,還應結合其業務技能和業績進行綜合評價,這是推動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尤其是培養高素質文藝人才的一個重要保證。其次,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文化管理機制。各級文化部門要把培訓文化業務骨干作為自己的工作內容列入計劃之中,大力扶持群眾自發組建文化社團和演出團隊,并加強業務指導,建立群眾文化活動的長效機制,擴充群眾文化的人才隊伍,實現群眾文化工作發展繁榮的良性循環。

(三)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的陣地建設

篇(4)

文化活動是人類群體活動的一種,相對于生產活動、經濟活動等社會活動,文化活動以精神需求上的需求為旨歸,內涵豐富、種類繁多、花樣翻新,很難從內涵和種類上進行限定。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漢語國際教育語境下,我們可以如下定義:文化活動是配合文化海外傳播的一種形式,可以分為配合教學的文化活動和以文化大眾傳播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前者在漢語教學界早已有之,國內外的漢語教學都有這種配合課堂教學內容、以相關文化內容為主題、以學生為主要參與對象、活動語言以漢語為主的活動。活動的規模一般不大,目的也是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并對中國文化的某項內容有所了解。參與者有時會擴大到教師或家長,但不妨礙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后者,即以文化大眾傳播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則淡化了學校和課堂的概念,面向設定的對象群體,不一定而且常常不以漢語為活動語言。這類活動的原則是注重活動的傳播效果和持續影響力,這是活動設計的出發點,也是活動實施過程中的關注點,當然也是判定活動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這兩類文化活動目前都是漢語國際教育海外主要機構孔子學院/課堂的重要內容,也是每一個志愿者或外派教師的日常工作內容之一。但是鑒于配合教學的文化活動相對單純,對其研究也較為充分,因此本文只對以大眾傳播為目的的文化活動進行討論。既然是重要內容,又是日常工作內容之一,孔院/課堂的志愿者或外派教師就應該對此有較深的理解和較強的計劃組織實施能力,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樂觀。筆者曾參加過志愿者、外派教師的選拔工作,也曾擔任過赴任前的文化傳播類課程的培訓教師,平時出于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也接觸過很多歸國志愿者或教師,談到文化活動這個話題時,得到的答案往往不令人滿意。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活動主題瑣細、零散。組織者往往認為文化活動就是配合教學的文化活動,脫不開教學,因此也走不出校園話題。這就很難引起廣泛的社會興趣。

二是活動規模不夠大。參與人員都是自己的學生、朋友、同事,每個活動都這些人,文化傳播成了小圈子的活動。三是隨意性大,缺少計劃性。組織者往往是臨時起意,或是按照自己的好惡和專長安排活動,完全不考慮對象的興趣點和活動開展的時地因素。于是就會出現諸如組織者們興奮、辛苦地準備了好幾周的時間,可是活動開幕時只有三四位參加者前來的窘況。四是效果不理想,影響不大。完成程序、順利進行、周圍人滿意就算大功告成,而不是從傳播學的角度考慮活動的效果。針對以上4種情況,很多活動的組織者也認為這不是理想的文化活動形式,但又一時找不到如何改進的方法,因此,這些問題在孔院/課堂的文化活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里面當然有我們活動組織者———主要是孔院的教師和管理者身上的原因。其一與志愿者教師的培養過程有關。作為志愿者主體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課程中缺少這類課程,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都是針對課堂上的語言文化教學和生活中的交際技能的,對如何設計、組織、評價文化傳播活動缺少關注。所以即使是完成了課程學習的專業碩士生也很難在頭腦中形成對這類活動的正確認識和活動框架。其二是行前培訓中也缺少這方面的實戰訓練。行前培訓的課程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實踐環節,但往往在設計課程時就忽略了文化傳播活動的內容,大多以文化教學和才藝教學替代了文化活動。即便有相關內容,也往往局限于課內、校內,而不是從傳播的角度給學生以指導和模擬實踐的機會。其三是不論學生、學員,以往經驗中的“活動暠大都是校園內的活動,已形成定式,如果在學習和行前培訓中沒有明確、具體的學習要求,沒有鮮活事例的刺激和模擬實踐的練習,很難輕易改變原來的認識與方法。最后就是擔任培養、培訓課程的教師和專家也存在不足。很多老師也缺少在孔院/課堂從事漢語國際教育、開展文化傳播活動的成功經驗,大家關注的重點仍然是課堂和校園中的漢語與中華文化的教學和活動。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造成這種文化傳播活動現狀不令人滿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這些原因的背后似乎正是我們對漢語國際教育語境下的文化活動認識的不足和研究的缺乏。長此下去,必定會影響孔子學院/課堂的聲譽與發展,特別是在漢語國際教育進入新階段后,文化傳播的新目標和高標準就無法實現。

二、維也納孔子學院文化活動的開展

如何開展孔院/課堂的文化傳播活動是一個新課題,相關研究成果也不多。我們只能從實踐入手,在成功的個別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相對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來。在此我們以2010年“年度最佳孔子學院暠之一奧地利維也納孔子學院為例,對他們的文化活動進行分析、討論,從中發現有益的經驗。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始建于2006年,至今不僅開設出一系列漢語課程,而且文化活動的開展也是豐富多彩,影響很大。“孔院2013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60余場(同比增長20%),參加人數7000余人(同比增長7.69%)。活動類型豐富多樣:招待會、漢語日、文化節、展覽、文化演出、高端文化講座、研討會,大部分活動由孔院單獨承辦,部分活動同奧地利各界人士和機構以及國內單位合作舉辦,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做出獨特的貢獻。暠[3]一年內舉辦文化活動的場次、參加的人數、活動的種類、參與的機構應該說都是孔院/課堂中的佼佼者,而且不少活動都得到了雙方政府的支持,新華社、光明日報、維也納電臺等新聞媒體也進行了報道。從傳播效果上看也是廣泛而深入的。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近年來舉辦的較為成功的文化傳播活動大致有如下幾類:從文化活動的形式上看,除了政治論壇一項外,都是較為普通的形式,但是從活動主題上看,則有獨具匠心之處,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因素。首先,尋找并充分利用天時,即找出日歷中蘊藏的有利于開展文化活動的時機,在一個恰當的時間舉辦一個恰當的活動。比如“中美大使論壇暠在時間點的選擇上正是趕在了《中美聯合公報》發表40周年一系列紀念活動開展的時間段,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點舉辦駐奧的中美大使論壇,不僅時機恰當,而且內容合適,同時使以民間交流為主的孔院的文化活動走入政治層面,凸顯出影響力。“全聚德暠美食活動也同樣是充分利用了恰當的時機。在孔院建立5周年、中奧建交40周年之際,在政府、社會機構的支持幫助下邀請了十幾位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師傅前往維也納,現場制作北京烤鴨,引爆當地中國美食熱。

其次,有明確的“本土意識暠,即充分考慮到了參與活動的是什么人,他們的興趣在哪。比如《阿Q正傳》朗誦會,邀請了當地著名的朗誦家,用當地語言朗誦《阿Q正傳》的翻譯本,而完全沒有考慮用中文進行。這種人員和語言的當地化選擇充分利用了朗誦家的聲望和號召力,參與的人更多,對內容的理解更精確,從而保證了《阿Q正傳》的傳播效果。而環保主題的電影活動則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目前的環保狀況和改進趨勢,同時也喚起了重視環保的當地人對中國目前狀況的關心和責任感。這種本土、本地意識至少杜絕了組織者熱心準備、參與者寥寥的窘況。再次,強調人和,即通過合作的形式形成合力,促進活動的圓滿完成。比如“我家與世界大家庭暠書畫征文展覽活動,如果只是憑借維也納孔院一家的力量,很難保證活動參與者的廣泛性,影響傳播效果。所以他們借助聯合國新聞處的號召力,聯合舉辦這一書畫展覽活動,引起廣泛響應,達到了傳播效果。而“絲綢之路暠音樂會,則是調動起“絲綢之路暠沿途13個國家參與的積極性,每個國家貢獻一兩個特色節目,既很好地介紹了中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同時也呈現出新舊絲綢之路的樣貌與風情。而且,13國辦一個活動,總要比孔院一家機構辦更精彩、更有特色,影響面之廣也不可同日而語。

三、啟示與建議

篇(5)

二.關注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現狀

首先,要關注群眾文化活動的新景象。這主要有兩點。一是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日益多樣化,新增了廣場舞、“暴走”、“彩色跑”等文體活動。二是群眾自發性越來越高,純業余的演出隊伍、競賽團體越來越多。三是群眾文化活動與節日文化結合日益緊密,節日色彩日益濃重。不但在傳統佳節大張旗鼓地開展廣場文藝、創意秀等活動,還自辦特色新奇的民間節日,與節慶結合的群眾文化活動越來越突出主題性、富于原創性。同時,要審視文化部門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一方面,群眾文化從業人員現狀并不容樂觀。雖然,群眾創造文化的自發性極大地提高了,群眾文化正以極其迅猛的勢頭蓬勃發展,然而,相應的人才隊伍建設卻跟不上,從業人員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在許多文化館,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并在群文戰線上有豐富經驗的職工都已退休,年輕的一批雖有較高的學歷,具有較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技能,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指導群眾、動員群眾,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離“接班”水平還有差距。另一方面,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狀況也讓人堪憂。由于文化相對于經濟,一直是軟性指標。一些干部一味重視可量化的經濟業績,不重視難以量化的文化業績,甚至認為“唱唱跳跳、寫寫畫畫”對經濟發展不重要,對社會生活不必要,可搞可不搞,使文化建設往往“說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時不要”,文化投入流于空談。這就使得許多文化場館建設不完善,面積小、功能少,使群眾文化活動不能充分開展。而且,帶有公益色彩的專門性群眾文化場館還沒有建設起來,許多地方雖有商業性的影城、影院,卻沒有低票價的戲劇曲藝專門表演場所。

三.分析群眾文化活動的要素

多姿多彩的活動是群眾文化的生命線和基本載體。文化館、群眾藝術館等群眾文化工作部門只有提高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水平,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有營養的精神食糧,使文化生活成為群眾生活的常態,引導人民群眾的文化價值觀,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品位,真正體現群眾文化的群眾性。因此,對于群眾文化工作部門而言,加強對舉辦群眾文化活動基本要素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群眾文化活動的要素主要有三點:活動目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首先,群眾文化活動的目的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政府各部門出于宣傳主流文化、提高群眾文化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穩定社會秩序的客觀需要,會定期舉辦一些帶有明確導向性和典型示范性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第二,企事業單位為了加強內部凝聚力,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會舉辦一些群眾性的文藝匯演和文體比賽。第三,大量民間文藝、文體社團,自發地開展各種規模的文化活動,并自主創辦派對、節日、比賽等。可見,不管活動的主辦方是何種類型,都有著具體的目的。因此,承辦方和活動策劃人必須按照主辦方的意圖去運作,以實現預期目的。其次,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是豐富的,主題是鮮明的。這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主辦方的目的,這決定了活動的性質和主題;第二,群眾的認同度,這決定了活動的群眾參與度與社會影響度。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相應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第一,活動目的和內容決定了活動形式。如舉辦活動目的是為了普及群眾性的文化藝術,那么活動就可采用文藝匯演的形式;第二,活動所需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活動的規模。第三,新的活動形式的產生是策劃者通過社會實踐,在已為群眾熟知、廣為群眾接受的形式上發展而成,而簡單的靈機一動、突發奇想的新創意未必能得到群眾歡迎,往往不被群眾所理解,反而脫離群眾。所以,群眾文化工作者,只有扎根群眾、深入生活,才能創造出新的活動形式。

篇(6)

二、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策劃的注意事項

策劃就是為完成某件事或某一個任務而籌劃、謀劃。許多企業、事業單位開展項目,事先都要進行認真的策劃或企劃,有的還要求形成完整的書面《企劃書》或《策劃書》。這種策劃,實際上就是對該項目的創意、設計,對該項目的具體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依據意義。同樣,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策劃,也是對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創意、設計,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依據意義。一份周密的活動策劃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四點:

(一)、了解群眾所需

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是為群眾服務的,所以其策劃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體現群眾的文化志趣,適應群眾的文化需求。開展任何活動前,群文工作者應對群眾文化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利用問卷調查、網絡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等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并結合當地黨委、政府、部門單位所需,從而明確活動目的、意義,確定活動內容、過程等。不考慮群眾所需,閉門造車的策劃方案,即使費盡心思,也吃力不討好,無法得到群眾的認可。

(二)、清楚自身條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了解群眾所需的同時,也需要清楚自身條件,摸清可動用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所謂人力資源,指有多少可用之人,如一場大型文藝演出,演員來源及水平,后勤人員保障、安保人員就位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所謂物力資源,指有多少可用之物,演出方面的燈光、音響、道具,展覽方面的展板、展品等,需事先統計;所謂財力資源,則是能夠掌握的資金,及資金的分配。只有掌握了這些情況,活動策劃才能有準確的內部分析。

(三)、明確活動定位

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不是東北亂燉,切莫機械地把想到的元素雜糅在一起。清晰的活動定位,有助于群文工作者在策劃中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與內容,從而整體把握活動基調。如娛樂定位的活動,以開放性場地舉辦為主,采取游藝、表演等形式,策劃內容則以輕松活潑、接地氣為主;文化定位的活動,以室內舉辦為主,采取講座、培訓班等形式,策劃內容突出文化內涵,符合社會審美趣味;特色定位的活動,多為特定時段(某個節日)的民俗特色展示,采取踩街、展演等形式,策劃內容盡量體現人無我有、人有我特、與眾不同……一場活動可能只涉及一個活動定位,也可能兼容多個定位,策劃過程中,群文工作者要注意輕重緩急,抓主要矛盾。

篇(7)

(二)棉花期貨價格波動的HP濾波分析棉花市場存在一定的季節性周期規律,鑒于EViews軟件不能夠對日度數據進行季節性調整,筆者將日度數據簡均得到月度數據。然后對月度數據取對數、進行季節性調整后,用HP濾波法分解出趨勢要素和周期要素。從分解出的趨勢要素數據中可以看出,棉花期貨價格在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有下降的趨勢;從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有快速增長的趨勢;2011年9月至今,又有下降的趨勢。本文重點對棉花期貨價格波動的周期性特征進行分析。采用“谷—谷”劃分法將樣本區間內的棉花期貨價格波動劃分為3個完整周期(圖2)。第一個周期從2005年1月到2006年10月,時長22個月;第二個周期從2006年11月到2008年11月,時長24個月,波動幅度與第一個周期基本一致;第三個周期從2008年12月到2013年1月,時長49個月,約為前兩個周期時長之和,且出現了價格大幅波動的情況。棉花期貨價格周期波動的原因較為復雜,本文嘗試從農業政策、經濟走勢、生產形勢、進出口貿易及相關產業影響等方面對其進行分析。1.第一個周期。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基本拆除了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壁壘,極大地推動了紡織行業的發展,進而促使棉花價格全年呈現整體上揚趨勢。然而2005年較高的籽棉價格以及較高的單產水平導致了2006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的擴張。同時,良好的天氣狀況使得單產水平達到創紀錄的1209公斤/公頃,較上一年度增加7%。加之紡織品出口退稅稅率的下降,導致2006年棉花期貨價格整體下跌。2.第二個周期。2007年上半年,我國棉花供求整體平穩,棉花價格穩中有升。從下半年開始,受人民幣升值加快、生產成本上升、國際經濟增長減速等因素影響,紡織業發展進入拐點,棉花期貨價格持續下跌。特別地,自2008年9月以來,金融危機使棉花價格受到巨大的外部沖擊。同時受天氣等因素影響,棉花價格快速下跌。3.第三個周期。2009年和2010年,受植棉意向大幅下降、天氣條件不佳等因素影響,我國棉花供給形勢嚴峻。同期,國家加大了對紡織行業的扶持力度,出臺了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紡織品出口退稅連續提升三次,從11%提升到15%,部分紡織品提高到17%,大大刺激了紡織企業對棉花的需求。供給量與需求量之間的不平衡,導致該時期棉花期貨價格大幅上揚。特別地,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棉花期貨價格一路牛市狂奔。其中棉花庫存較低是重要的導火索,世界、中國、美國棉花庫存均降至10年來的最低水平。我國棉花主要進口國--印度推遲棉花出口登記,巴基斯坦棉花大幅減產。為緩解棉價快速上漲,我國多次向市場投放國儲棉,延緩棉價上漲。但由于庫存投放難以從根本上彌補市場缺口,短暫的搶購潮后,棉價又隨國際棉價快速上升。2011年第二季度至年底,隨著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世界多國開始緊縮貨幣,紡織廠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難以消化、轉嫁,大量企業面臨嚴重錢荒,毀約現象不斷發生,棉花價格迅速下降。2012年全年棉花期貨價格在低位震蕩,止住持續下跌局面,這主要得益于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實施,我國棉花價格底部明確,遠高于國際市場收購價,國際市場的下拉作用減弱。2013年2月,棉花期貨價格波動進入第四個周期,開始從一個小谷底逐漸恢復,但波動幅度有限。2013年下半年開始,棉花期貨價格出現下移趨勢,這與國家開始出庫銷售部分國儲棉,釋放2014年度以目標價格代替臨時收儲政策信號有關。

(三)棉花期貨價格波動的ARCH類模型分析1.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對該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ADF檢驗值的T統計量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拒絕原假設,說明是平穩的時間序列數據。2.異方差檢驗。通過對棉花期貨價格收益率的自相關檢驗,可以觀察到棉花期貨價格的收益率與其滯后1階存在自相關。收益率RPt的均值方程為:對該收益率均值方程進行條件異方差ARCH-LM檢驗,檢驗結果顯示通過1%水平下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棉花期貨價格收益率存在異方差效應,可對其建立ARCH類模型。3.ARCH類模型分析。利用基于GED分布的極大似然法ARCH類模型對棉花期貨市場的價格收益率進行分析,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由GARCH模型的估計結果可知,ω、α和β均通過了1%水平下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收益價格序列具有顯著的波動集簇性,即較大幅度的波動后面一般緊接著較大幅度的波動,較小幅度的波動后面一般緊接著較小幅度的波動。α和β之和為0.9499,接近于1,說明過去的波動對未來的影響相對持久,但會逐漸消失。這不僅與經濟形勢、政策信息相關,信息傳播過程的序列相關性導致了波動的集簇性。同時,棉花期貨市場參與主體的多樣性導致了人們對信息反饋的差異性,進而導致了波動的集簇性。由TARCH模型的估計結果可知,非對稱效應項的系數γ在1%水平下顯著不為零,說明棉花期貨價格的波動具有非對稱效應。由于γ=-0.1453,小于0,說明在棉花期貨市場中交易者對好消息比對壞消息的反應要大,即整個期貨市場中一個正向價格變動比相同規模的負向價格變動導致更高的波動性。由EGARCH模型的估計結果可知,非對稱項系數γ在1%水平下顯著大于零,進一步地佐證了TARCH中得到的“整個期貨市場中一個正向價格變動比相同規模的負向價格變動導致更高的波動性”論斷。這種非對稱特征主要是因為棉花價格上漲是棉農、紡織企業更關心的問題,其直接關系到生產成本和經濟收益。由GARCH-M模型的估計結果可知,在棉花期貨價格收益率均值方程中,ρ=-0.0222,說明當市場預期風險增加一個單位時,收益率相應地減少0.0222個單位。雖然ρ未通過z檢驗,但我們可以從中判斷出棉花期貨價格收益率對風險因素不敏感,該期貨市場尚不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征。這可能是因為國家對棉花市場實施的臨時收儲等干預措施使棉花市場未能達到更高的市場化程度。另外,大多數交易者的非理性決策也是一重要原因。

二、政策建議

針對我國棉花期貨價格波動特征,為推動我國棉花期貨市場的發展,本文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預警系統。期貨市場管理者應進一步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擴大信息披露范圍,減少投資者因信息不對稱所形成的反應時滯,降低因此增加的風險和交易成本。同時,相關部門應履行職責,切實做好市場監控工作,完善預警系統。預警系統應具備信息采集、分析和服務三重功能,能夠及時判斷變化趨勢,提前預告,以便有關部門及棉價波動利益關系者采取應對措施,防范和降低風險。近年來,預警系統建設已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未來應在數據挖掘以及權威性預警報告的方面加強努力,特別要關注價格上漲現象。

篇(8)

在當代社會中,群眾文化已成為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環節。所以,想要構建和諧文化,首要解決的是,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諧的社會文化,究竟意義何在?很簡單,它能夠引導廣大群眾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為例,群眾文化能夠以特有的方式滲透進廣大群眾的思想中,它的教育價值是任何方式都無法比較的。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對社會道德建設的作用非常關鍵,它的社會價值對全民道德建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眾文化的突出亮點:推進精神文明的建設。

結合多年的社會實踐經驗,從文化建設工作角度來觀察,基層和諧文化的獨特作用:第一,它為精神文明活動的廣泛宣傳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第二,它為團結友愛、充滿生氣的社會氛圍提供了有力的原動力;第三,它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的有序推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原則的積極推行。

二、群眾文化中的廣場文化

廣場,指的是戶外開闊的活動空間,是城鄉較大的平整場地。文化活動,指的是以藝術文化為主開展的活動。廣場文化活動,顧名思義,以廣場為陣地開展的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符合廣大群眾的需求,這為廣場文化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而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結合多年的社會實踐經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漸推進了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這種群眾文化的蓬勃興起大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進而使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向前邁了一大步。作為群眾文化之一的廣場文化,在社會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不失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風景。搭建什么樣的文化活動的新型舞臺?又該如何促進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精神文明的建設?近幾年來,伴隨著政府廣泛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廣場文化漸漸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而這種情況也正體現著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狀況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迎合了廣大群眾的需求,這為廣場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依托廣大的人民群眾,不斷打造廣告文化品牌,使得群眾文化中的廣告文化走上一條繁昌盛的道路。歷史告訴我們,廣場文化的非凡意義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和文化發展水平的落后,這一時期內,人民群眾的廣場文化形式比較簡單,主要以集會、慶典等形式的表現出來,真切地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文化發展的特征。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廣大的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與之相追隨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長。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在群眾中出現了廣場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伴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黨和國家對精神文明的建設的加深,廣場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耀眼奪目的光彩。總而言之,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廣告文化為之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文化平臺,這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擁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廣場文化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地位

1.廣場文化有利于民間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廣場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中,使它以民間文化的形式出現,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廣泛的交流與融合。根據我的工作經驗,發現廣場文化會隨著地域的不同,而擁有著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過廣場文化這個載體,得到充分的展現,并得以發揚光大。根據有關傳統文化遺產的研究表明,廣場文化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廣場文化不僅為不同特色的民間文化提供了廣闊的宣傳和保護平臺,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間文化得以交流與融合,進而進一步提高。

2.廣場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諧的社會風氣。

黨和國家要求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社會主旋律,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特色文化結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質的文化得到交流與融合,從而,體現出廣場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間廣泛的文化主題活動中,廣場文化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符合廣大民眾的意愿。它不僅能夠容納不同形式的藝術與表演,而且還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動主題。這樣,它能夠吸引到不同階層,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眾積極參與到其中。最終,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3.廣場文化創造出豐富的文化財富。

縱觀中外,廣場文化創造出不可小覷的文化財富,同時,它也以獨特的方式創造出豐富的人才。眾所周知,廣場文化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因而,在這樣的深厚文化底蘊之下,使得廣場文化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據統計,在廣場文化的活動中,參與者涵蓋了牙牙學語的幼兒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說到廣場文化的形式,有現今流行的廣場舞,有演奏現代樂器的,有展示民間藝術的,形式之多,內容之豐,難以想象。這樣的文化組織形式影響空前,意義非凡。它實現了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時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進步。

篇(9)

在當代社會中,群眾文化已成為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環節。所以,想要構建和諧文化,首要解決的是,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諧的社會文化,究竟意義何在?很簡單,它能夠引導廣大群眾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為例,群眾文化能夠以特有的方式滲透進廣大群眾的思想中,它的教育價值是任何方式都無法比較的。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對社會道德建設的作用非常關鍵,它的社會價值對全民道德建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眾文化的突出亮點:推進精神文明的建設。

結合多年的社會實踐經驗,從文化建設工作角度來觀察,基層和諧文化的獨特作用:第一,它為精神文明活動的廣泛宣傳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第二,它為團結友愛、充滿生氣的社會氛圍提供了有力的原動力;第三,它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的有序推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原則的積極推行。

二、群眾文化中的廣場文化

廣場,指的是戶外開闊的活動空間,是城鄉較大的平整場地。文化活動,指的是以藝術文化為主開展的活動。廣場文化活動,顧名思義,以廣場為陣地開展的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符合廣大群眾的需求,這為廣場文化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而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結合多年的社會實踐經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漸推進了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這種群眾文化的蓬勃興起大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進而使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向前邁了一大步。作為群眾文化之一的廣場文化,在社會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不失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風景。搭建什么樣的文化活動的新型舞臺?又該如何促進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精神文明的建設?近幾年來,伴隨著政府廣泛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廣場文化漸漸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而這種情況也正體現著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狀況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迎合了廣大群眾的需求,這為廣場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依托廣大的人民群眾,不斷打造廣告文化品牌,使得群眾文化中的廣告文化走上一條繁昌盛的道路。歷史告訴我們,廣場文化的非凡意義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和文化發展水平的落后,這一時期內,人民群眾的廣場文化形式比較簡單,主要以集會、慶典等形式的表現出來,真切地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文化發展的特征。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廣大的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與之相追隨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長。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在群眾中出現了廣場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伴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黨和國家對精神文明的建設的加深,廣場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耀眼奪目的光彩。總而言之,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廣告文化為之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文化平臺,這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擁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廣場文化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地位

1.廣場文化有利于民間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廣場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中,使它以民間文化的形式出現,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廣泛的交流與融合。根據我的工作經驗,發現廣場文化會隨著地域的不同,而擁有著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過廣場文化這個載體,得到充分的展現,并得以發揚光大。根據有關傳統文化遺產的研究表明,廣場文化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廣場文化不僅為不同特色的民間文化提供了廣闊的宣傳和保護平臺,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間文化得以交流與融合,進而進一步提高。

2.廣場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諧的社會風氣。

黨和國家要求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社會主旋律,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特色文化結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質的文化得到交流與融合,從而,體現出廣場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間廣泛的文化主題活動中,廣場文化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符合廣大民眾的意愿。它不僅能夠容納不同形式的藝術與表演,而且還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動主題。這樣,它能夠吸引到不同階層,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眾積極參與到其中。最終,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3.廣場文化創造出豐富的文化財富。

縱觀中外,廣場文化創造出不可小覷的文化財富,同時,它也以獨特的方式創造出豐富的人才。眾所周知,廣場文化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因而,在這樣的深厚文化底蘊之下,使得廣場文化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據統計,在廣場文化的活動中,參與者涵蓋了牙牙學語的幼兒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說到廣場文化的形式,有現今流行的廣場舞,有演奏現代樂器的,有展示民間藝術的,形式之多,內容之豐,難以想象。這樣的文化組織形式影響空前,意義非凡。它實現了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時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進步。

篇(10)

小學科學是門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無法像知識那樣直接“教”給學生,教師必須組織一個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并內化。作為科學課程學習主體的小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科學世界時,會產生激情和興趣。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引領他們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1挖掘生活化活動內容

1.1從教材中挖掘生活化學習活動資料。科學課是由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環境的探究活動組成的。學習科學,就是去參加、經歷一個個的觀察、研究、認識活動。在科學學科中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科學內容和材料。例如:觀察身體,比較水的多少,米飯的觀察等。注重使學生能聯系結合已有經驗和生活實際,在對問題的探索、嘗試、調整和解決的自主性活動中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學得具體、學得積極、學得有用。讓學生知道科學源于身邊生活,了解科學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形態。

1.2在學生周圍實際生活中尋找內容。面對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教材中那“面向生活”的內容就顯得十分有限。為了進一步加強科學和生活的聯系,我們挖掘學生周圍生活的事件、現象、情境等轉化為一個個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課堂探究問題。讓學生在探究生活問題中親身感受到科學來自于生活,生活處處是科學。

1.2.1關注校園生活中的科學資源。校園生活是學生們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內容,因此教師要特別關注他們的校園生活,要善于發現校園內的科學素材,把校園中的科學問題搬進課堂,使學生感到真實有趣,感到科學就在身邊。

1.2.2留心社會生活中的科學資源。社會生活是學習科學的大課堂,學生可以從報紙、雜志、電視等新聞媒體上了解到很多信息,還可以與家長聊天談話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間的游戲有時也會成為科學學習的第一手資料。

1.2.3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科學資源。學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有著不同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經歷。這就是很好的可用課程資源。例如,在做比較不同蔬菜或水果的實驗時,要求學生自備實驗材料,同學們帶來了幾十種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材料,有的甚至把比較昂貴的熱帶水果也帶來了,學生在課堂上互相交換材料進行實驗,興趣盎然。如果是學校統一購買,就只能是幾種價錢便宜的普通材料了。

在教學中有些觀察實驗周期長,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觀察和實驗時間,如果在實驗室里做,不利于學生隨時隨地觀察。例如觀察種子的萌發、生長、開花、結果,可采取讓學生回家與家長共同實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親眼看著一顆小小的種子從土壤中悄然萌發,開始了它神奇的生命歷程。

1.3加強科學和其它學科的聯系。打破傳統格局和學科限制,構建一個開放的大課堂,允許在科學課中選擇與科學有關的其它學科的現實問題,不人為地設置學科壁壘,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找到應用的廣闊途徑,理解科學的豐富內涵,吸收更為豐富的營養。

2構建活動生活化模式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科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出發,將科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科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科學活動經驗。根據這一理念我們努力讓學生經歷“生活——科學——生活”這樣一個科學學習過程。課前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憑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做好課前嘗試探究,課堂創設生活情景組織開展活動探究。課后延伸探究生活內容,創設大課堂情境。鼓動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運用科學解決實際問題,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緊密結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教學基本流程是:課前自行探究準備——課堂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合作學組匯報,相互補充運用科學,解決問題——課后延伸探究。

2.1課前準備生活化的探究材料嘗試活動。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這是實現兒童科學探究過程的必要條件。小學科學課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觀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實物材料。如課本、圖冊、課外讀物、媒體信息、兒童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熟悉的物品、周圍的環境、實驗儀器、電教媒體材料等等。提供學生科學的實驗儀器有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實驗室的儀器容易使學生產生陌生感,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課后繼續進行科學探究。

在教學中,教師盡量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材料,如牛奶盒、可樂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在教學《聲音的產生》的時候,課前讓學生準備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學生的塑料直尺,紙張,小刀,可樂瓶,彈珠等常見的材料,要求學生想各種辦法使它們發出聲音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使直尺,彈珠等物體發出聲音來。又如,在教學“熱脹冷縮”實驗的時候,課前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熱脹冷縮的現象,看誰知道得多。教學中如果一味使用專門的實驗器材會制約了學生課外的科學探究活動。提供學生隨處可見的生活化的實驗材料,有興趣的學生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作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了。

時間是探究的保證,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課前生活探究時間。課前準備探究時間可分為長時探究,短時探究和即時探究。針對一些需經過一定時間發展變化或需要一段時間觀察,不能馬上知道結果的內容,一般采用長時課前探究(大約需要一、二周)。針對一些學生生活較熟悉,而平時又沒有有意觀察的編排內容,一般采取短時探究,針對一些課前探究有難度,學生不宜探究的內容,教師可課前創設興趣性較強的情景,引導學生即時探究。

2.2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科學教學應以探究為核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景,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激發思維,使課堂情境趨于生活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情境化的,它被應用于其中的活動背景和文化的產物,學習就是學習者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建構新知識的意義和過程。因此,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和動力。

2.2.1創設直觀性生活情境。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上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事物創設教學情境,使科學知識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展開想象。例如:在教學《了解空氣》的時候,教師通過創設生活中用漏斗倒醬油倒不進去的情境,讓學生說說其中的原因,進而引出空氣占據空間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種液體時,一下子倒不進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很多學生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但學生并沒有認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課堂上以后,一下子成為了學生關注的焦點。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2.2.2創設描述性生活情境。所謂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語言表達的方法,為學生描述一段新鮮而熟悉的生活事例,來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例如:在《溶解》一課教學中,老師提出:“現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來解解渴。你們能不能幫老師想一個好辦法,讓教師快一點喝到這杯糖水啊?”泡果珍對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一聽到能夠為老師獻計獻策更是來勁了,學生馬上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給教師獻上了計策來:“用筷子不停的攪拌能夠使果珍快一點溶解在水里。”“用熱水來泡溶解起來也很快的。”“把果珍放進水里,然后再用兩個杯子倒來倒去。”……從這樣的生活情景出發然后再引入到新課的教學中,學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導,并沒有感到科學是那么深不可測而是和他們非常的親近,對實驗設計也就非常的感興趣了。

2.2.3創設欣賞性生活情境。欣賞性生活情境是指在課堂上通過錄像或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學美,從而引發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科學問題,分析思考科學知識的發生過程。例如:三上第一單元《植物》,用攝像機錄制天天陪伴他學習生活的校園花草樹木。讓學生欣賞熟悉的花草樹木后,說說你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么?

2.2.4創設體驗性生活情境。在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變“小課堂”為“大課堂”,通過學生身臨其境的現場體驗,再變“大課堂”為“小課堂”。例如:《植物的一生》、《動物的生命周期》等,讓學生進行種植養殖,寫下觀察記錄,課堂匯報。學生把自己調查了解到的信息作為課堂教學的資源,學生熱情高漲,既學會了知識又增長了才干。

3課后延伸生活化探究活動

課堂教學是學生探究科學真理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現象也不能被束縛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廣闊的天地。課堂以外的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使課內、課外、生活、社會互相結合,讓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與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強科學和生活的聯系,我們課后還可以利用課堂知識能力將周圍生活的事件、現象、情境等轉化為一個個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科學問題,讓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獲得問題解決方法,更可以使每個學生的自我價值在實踐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實現。例如,在學習了《物體的熱脹冷縮》,知道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后,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設計實驗繼續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醬油等是不是同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實驗材料的鋪墊,這樣的課外探究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

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是科學,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好科學的用處是那么的廣泛,從而對周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產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形成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獲得真正的發展。超級秘書網:

上一篇: 道德文化論文 下一篇: 管理軟件營銷方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 在线免费播放AV片 | 亚洲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