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49: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辯論點評技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辯論賽程序(由辯論會主席執行)
1、辯論賽開始,宣布辯題
2、介紹參賽代表隊及所持立場,介紹參賽隊員
3、介紹評委及點評嘉賓
4、辯論比賽
5、觀眾自由提問時間
6、評委及點評嘉賓退席評議
7、評委入席,點評嘉賓評析發言
8、宣布比賽結果,辯論賽結束。
三、辯論賽細則
1、時間提示:自由辯論階段,每方使用時間剩余30秒時,計時員以一次短促的鈴聲提醒;用時滿時,以鐘聲終止發言。攻辯小結階段,每方使用時間剩余10秒時,計時員以一次短促的鈴聲提醒,用時滿時,以鐘聲終止發言。其它階段,每方隊員在用時尚剩30秒時,計時員以一次短促的鈴聲提醒,用時滿時,以鐘聲終止發言。終止鐘聲響時,發言辯手必須停止發言,否則作違規處理。
2、陳詞:提倡即興陳詞,引經據典恰當
3、開篇立論:立論要求邏輯清晰,言簡意賅。
4、攻辯:
(1)攻辯由正方二辯開始,正反方交替進行。
(2)正反方二、三辯參加攻辯。正反方一辯作攻辯小結。正反方二、三辯各有且必須有一次作為功方:辯方由功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數限制。攻辯雙方必須單獨完成本輪攻辯,不得中途更替。
(3)攻辯雙方必須正面回答對方問題,提問和回答都要簡潔明確。重復提問和回避問題均要被扣分。每一輪攻辯,攻辯角色不得互換,辯方不得反問,功方也不得回答問題。
(4)正反方選手站立完成第一輪攻辯階段,攻辯雙方任意一方落座視為完成本方功辯,對方選手在限時內任意發揮(陳詞或繼續發問)。
(5)每一輪攻辯階段為1分45秒,功方每次提問不得超過10秒,每輪必須提出三個以上的問題。辯方每次回答不得超過20秒。用時滿時,以鐘聲終止發言,若攻辯雙方尚未完成提問或回答,不作扣分處理。
(6)四輪攻辯階段完畢,先由正方一辯再由反方一辯為本隊作攻辯小結,限時1分30秒。正反雙方的攻辯小結要針對攻辯階段的態勢及涉及內容,嚴禁脫離比賽實際狀況的背稿。
5、自由辯論:這一階段,正反方辯手自動輪流發言。發言辯手落座為發言結束既為另一方發言開始的計時標志,另一辯手必須緊接著發言;若有間隙,累積時照常進行。同一方辯手的發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時間已經用完,另一方可以繼續發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棄發言。自由辯論提倡積極交鋒,對重要問題回避交鋒兩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對于對方已經明確回答的問題仍然糾纏不放的,適當扣分。
6、觀眾提問:正反方各回答兩個觀眾提出的問題,雙方除四辯外任意辯手作答,一個問題的回答時間為1分鐘,如一位辯手的回答用時未滿,其他辯手可以補充(問題須經過半數以上評委審核,辯手方可作答)。
7、結辯、辯論雙方應針對辯論會整體態勢進行總結陳詞;脫離實際,背誦事先準備的稿件,適當扣分。
辯論賽評分細則二1、辯論技巧:語言流暢,分析、反駁和應變能力以及論點的說服力和邏輯性(40分);
2、內容、資料:論據內容是否充實,引述資料是否恰當(30分);
3、風度及幽默感:表情動作是否恰當,是否有風度及幽默感(15分);
4、自由辯論:個人在自由辯論中的表現(15分)。
辯論賽評分細則三1、 團體分,共300分:
(1) 按辯論階段評分,計200分。陳詞:30分:攻辯:40分;攻辯小結:20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5-118-02
辯論教學,即在課堂中采用分組辯論的方式來教學,通過辯論不僅讓學生主動去熟悉和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思想觀點,更鍛煉了同學們發表自己見解的語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當今課堂中被廣泛應用{1}。在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對辯論教學進行了深刻的闡釋,辯論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這在歐洲思想史及教育史上極具前瞻意識。
一、課堂辯論教學方法的意義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為學生創造一個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環境成為重要的課題。筆者認為,辯論式教學方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尤其是在大學教育課堂中。新時期的大學生已經越來越不滿足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他們是一群富有創新精神、個性鮮明的新新人類,他們更愿意自己去主動探索未知的世界。辯論式教育把課堂轉變成開放式和討論式為主的課堂,更加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一起去探索新的知識。因此,在大學開展一些課堂辯論,對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主要分析如下:
第一,辯論教學集讀、寫、聽、說訓練于一體,這些能力在學生準備收集材料、與對手對辨過程中都能夠得到鍛煉,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創造性思維能力、勇敢自信大膽地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互助合作的協作精神、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思想作風等。
第二,辯論式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當今大學生在自我表達的主動性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作為教師應該多多引導學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準確的概念和嚴密的邏輯推理等將自己的見解準確傳達給別人,幫助其在今后的社交活動中凸顯優勢。通過辯論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對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與周圍人交流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辯論教學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一個途徑。教師作為組織者,根據自己對教學目的、教學模式的認識,加上學生實際情況可自行設計教學模式,這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2}。
管理學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筆者認為辯論教學應是首選之一。通過近五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做到將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全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首先根據前一節課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通過學生的課前準備、查閱資料、同學之間的討論,可以使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通過在課堂上同學之間的辯論,幫助其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評價事物,克服思想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積極準備和討論過程中,不僅對專業知識得到深刻的理解,同時對學生的綜合知識、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課堂辯論的組織模式
課堂辯論的教學方法是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得到鍛煉,但《管理學》是全部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人數較多。如果按照一般辯論比賽規模組織,那就是90%以上的同學只能作為觀眾,這樣就不能使大多數同學融入其中深入思考問題,這就有悖于當初的教學理念。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基礎不一樣,一般管理專業文理兼收,所以在課堂辯論上大部分時間文科學生占主動,這也挫傷了理科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甚至出現了消極對待的情緒,這也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筆者在課堂辯論組織中進行了以下調整。
1.小組規模確定。根據當年所帶班級情況采用了班內對抗和班級對抗兩種形式。如果整個課堂是一個自然班就采用班內對抗。如某班共有50名同學,以文科生為主,無論在語言組織和表達方面還是積極性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筆者將這50名同學按學號平均分成A、B兩方,再在兩方中按5人一組分成5組,即:A1,2,3,4,5,B1,2,3,4,5,并每組選出一名同學作為小組長負責統籌安排同學的分工。在案例準備上,雙方相對應的小組要選擇同一案例,各自準備資料,辯論陳述和總結發言。兩組辯論結束以后,其余同學可以根據在辯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問,小組集體作出解答。如果是兩個以上的自然班,則采用班級對抗形式。如某兩班共80名同學,筆者將這兩班同學自然分成A、B兩方,具體的組織方式和班內對抗相同,只是在選擇案例時會考慮到同學的興趣,多選國內外大型企業管理的案例,以期提高同學對管理學的興趣。
這種分組的好處在于:首先,進行分組后的同學能夠認真對待自己的案例,對案例中涉及到的概念、管理方法能夠有一個深入的掌握,其余同學通過辯論小組之間的發言,對其提出的觀點積極進行提問,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保證了辯論參與的廣泛性。而且,對于一個剛剛接觸《管理學》的同學而言,其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是有限的,但通過幾位同學的集思廣益,使整個辯論更加充分和具有說服力。其次,對于不同專業班級組成的課堂辯論,各專業班級從自己專業的角度多方位闡述了同一個辯題,這就使兩個專業的學生在專業寬度、眼界高度等方面都得到了互補。但在課堂中也存在一些小問題,例如在某一次關于如何通過工人的工資調動其勞動的積極性方面的案例辯論中,就有學生對辯論小組提出很苛刻的問題,并在課堂上發泄對社會分配不公平的不滿。其次,辯論方抓不住核心內容,會造成辯論時間大大延長,而且也會影響其他同學的正確認識。最后,在班級對抗中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辯論過程中個別學生往往由于對對方觀點反駁的論據缺乏,轉而對對方辯手進行人身攻擊,各方班級為了維護己方的同學也會“出嘴相助”等,這都影響了辯論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班級的控制力度。
2.課堂辯論流程設計。為了保證同學們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根據課程內容,將課堂辯論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問題解答。每一個案例后面都有相關的問題,每組開始第一步是解答案例附帶的相關問題,這樣雙方及同學都能對對方的觀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內。
(2)雙方辯論。雙方根據對方的回答,找出認為對方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辯論,通過辯論鍛煉同學的反向思維及應變能力,時間可根據辯論情況自由掌握。
(3)自由提問。通過雙方的陳述和辯論,其余同學已經能夠作出自己的判斷,辯論結束以后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的認識對任何一組提出相關的問題,并互相討論。目的是提高同學的參與熱情,也能夠督促辯論小組的辯前充分準備。
(4)總結陳詞。每組指定一人對案例所采取的措施做優劣兩方面的總結陳詞,時間控制在3分鐘左右。
3.教師點評。由于學生最初接觸這門課時,在概念理解和原理掌握方面都比較薄弱,所以在課堂辯論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容易偏題和冷場,影響辯論的效果。對此,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以保障辯論的順利進行。
(1)專業方面。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現對一些管理原理應用不當,或者對一些概念比較模糊,不能夠在辯論中表現良好,這時要針對同學在辯論過程中提出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以及一些模糊認識進行解答和引導糾正,同時把正確的管理思想傳授給同學們,以達到我們教育的初衷。
(2)語言方面。辯論過程中能夠充分展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項能力一方面需要同學平時的積累,另一方面也需要辯前的充分準備。在點評學生辯論中語言表達方面可從清晰流暢、層次清晰等方面進行總結點評,并提供改進的建議。
(3)儀表方面。除了在給辯論作專業知識方面的總結外,還需要在同學的儀態儀表方面進行指導。有的同學對自己的舉止不太重視,穿著拖鞋或衣冠不整就開始上臺辯論,這種形象使他的辯論可信度大打折扣。這些細節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指導,幫助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和進步。
三、辯論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1.選擇合適的案例。選擇合適的辯題是辯論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一個好的管理學辯題一方面能夠滿足教學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相關的理論知識面。筆者選擇案例時一般從兩方面準備:第一,辯題要具有代表性。該案例能夠代表相關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問題,這樣通過辯論加深學生對管理學重點問題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辯題要具有焦點性。社會關注的話題一般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能夠在課堂上引起大多數同學的共鳴。比如2008年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等社會焦點問題,引導學生從企業管理的角度認識這些企業在質量控制方面出現的問題以及國家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等。
2.辯論小組規模的控制。在人數少時辯論效果能夠達到最好,但是在人數多的大班里,課堂控制力度不好的話,很容易出現偏題、混淆概念等錯誤。所以在設計辯論小組時需要考慮人數、人員構成、可對抗性等多方面因素。
3.辯論點評。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無法發現自己在辯論技巧和辯論內容方面的缺點。為了提高學生的辯論技巧和學生的專業水平,在辯論結束后,老師的點評尤其是對辯論內容的點評必不可少。在點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味地批評,這將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并會降低學生對管理學的學習熱情;也不要一味地表揚,一味地表揚無法讓學生發現自己辯論時的缺點,特別是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因此,在點評時,首先應該肯定學生們辯論所取得效果以及辯論過程中的思維閃光點,然后再指出辯論內容方面的具體不足,并示鼓勵。
四、總結
如何通過辯論式教學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是循序漸進、不斷總結與完善的過程。在多次的辯論式教學的運用中,均能夠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改進中尋求新的突破。以上所述只是筆者近五年教學的經驗小結,今后應不斷根據教學內容和時代的變化,及時調整課堂辯論的內容、方法和技巧,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紅菊.辯論教學在管理學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硅谷,2008(10)
2.劉亞丁.辯論式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J].當代教育科學,2008(15)
如何選擇辯題不僅關系到辯論賽的精彩與否,還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而且課堂辯論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因此辯題的選擇尤為重要,設計難度也比較大。教師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如何確定辯論題目。
1.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堂歷史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問題應當是教師首先要考慮的辯題內容,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設計好辯題,讓辯題賽成為一節課的精彩和,應該是最佳選擇。比如以的成敗為正反辯題,不但突出了課文重點內容,也有利于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對的成敗認識更加深刻。
2.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新課程強調尊重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倡導開放意識,因此,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辯題能引起學生共鳴,激起學生參與的興趣。比如在學到高新技術發展的歷史,特別是涉及網絡發展的內容時,可以設計“電腦網絡的利與弊”的辯論題,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對學生還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可引發學生在課后的思考。辯題如果能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人生價值觀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也是很好的選擇。
3.總結比較性質的選題
在進行階段性學習以后,對于知識進行復習回顧,從總體上把握了歷史階段性特征,也可以設計辯論題目。比如,在“必修一”政治模塊“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單元和“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單元的教學復習中,教師可以設計比較辯題——中國君主專制與雅典民主制度孰優孰劣,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展開辯論,在辯論中鞏固知識。
4.辯題難度應適中
高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政治經驗有限,尤其是理論素養較低,所以辯題的難度很重要,既不應過于膚淺又不能學術性太強。從已有的經驗來看,對于有一定理論高度的辯題,鑒于高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的有限,學生的反應不太理想。因此,辯題的選擇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其難度應當適中。
二、如何實施好歷史課堂辯論
1.要安排好辯論時間
教師可以根據課時安排適當的時間,一般來說應該在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之后,在學生大體掌握知識線索的基礎上進行。辯論賽的時間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而定,一般應掌握在10—15分鐘,不必過長,其中包含教師總結陳詞的3—5分鐘。
2.選擇好學生評委
一般課可請學生做評委,學生評委應有一定代表性,比較公正客觀。
3.主持人的選擇
教師可以作為主持人,靈活處理辯賽中間出現的情況。比如出現冷場時,教師可及時把問題拋給觀眾學生回答,擴大辯論賽的參與面,調節課堂氣氛。再如辯論賽中出現了人身攻擊或其他狀況,教師可及時制止,以保證辯論賽的順利進行。
4.總結陳詞
辯論賽結束前,除了由正反兩方各自進行總結陳詞外,更重要的是由教師作全局性的總結陳詞,這也是一節課的小結,應該起到畫龍點睛之效。一節課堂辯論課是否精彩,除了正反兩方的辯論出彩外,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總結陳詞是否精辟。
5.引導和評價
要組織好一堂精彩的課堂辯論,教師的主導作用舉足輕重。在學生辯論之前要加強指導,規范學生的辯論方法和手段,防止學生在辯論中進行人身攻擊和純粹的狡辯。辯論賽結束以后,應該首先請正、反雙方的辯手代表分別談談辯論中的得與失。然后,作為主持人的教師要對整場辯論賽進行客觀公正的點評。點評內容一般包括正反兩方的審題立場、論據、推理、辯駁技巧和儀態等方面。教師點評應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對辯論中的精彩之處更要特別加以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對于辯論中出現的明顯史實錯誤、邏輯錯誤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也要一一指明,防止學生片面看待問題,教育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只有這樣,辯論賽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培養辯論能力
1.打好辯論的歷史知識基礎
要組織好課堂辯論,工夫就要下在平時。先要做好辯論知識的準備。一場成功的辯論賽,首先基于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儲備。沒有基礎就談不到能力。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歷史功底,建立清晰的學科知識體系,并且要學會靈活運用,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沒有平時的歷史知識積累,很難想象學生會在辯論賽上旁征博引、口若懸河。只有平時注重了訓練和積累,才可以為精彩的辯論賽打下良好的基礎。
辯題選好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在于調動學生尋找一切可以查找資料的渠道和資源,如圖書館、教科書、網絡、社會調查甚至生活中的實物等,為了證明一個論點,必須運用古今中外的史實、實例進行論證,學生不僅可以學會收集辨別信息,也能夠增長見識、強化記憶、拓寬知識面。
2.培養辯論能力
辯論賽需要選手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辯論賽中辯手的辯論要出彩,往往還需要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搜集、占有新材料,采用新途徑和新方法,發現新問題和新視角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平時的歷史課堂上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巧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如的利與弊、雅典民主制度的積極性與局限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優與劣等等,歷史學科中這樣的問題不勝枚舉,教師要突破教材的束縛,讓學生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勇氣。辯論賽還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等等??傊?,辯論賽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考驗,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也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培養。
【參考文獻】
[1]袁兆桐主編的《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 教育科學出版社
[2]蔣燕紅《淺談歷史情景劇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考試周刊2009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源泉。合適的辯論題目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辯論的興趣。如:在《杜絕不良嗜好》這一課的教學中,針對部分學生沉迷于上網的現象,就“中學生上網的利弊”設置辯題,由于這―辯題點中了學生心里的疑慮,大大提高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活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創設愉悅的辯論情境和氛圍,也是激起每一位學生參與辯論活動興趣的有效手段。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辯論活動中,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課堂辯論的方案,自己布置辯論場地、準備道具。如在“中學生上網的利弊”的辯論活動中,學生自己布置活動場所、安排席位、設計辯論的程序,并增設了多媒體投影設備,同時,邀請老師觀摩、點評。這樣,學生參與辯論活動的積極性就被自己創設的情境和氛圍有效激發起來,對辯論活動傾注了大量的熱情,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基礎。
二、挖掘學生潛能,發揮學生主體,做好辯論準備
辯論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是活動的主人。在明確辯題后,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組成辯論正方和反方,然后放手讓學生根據各自論點收集、整理辯論材料。同時,在收集、整理材料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己去操作、考察、調查、探究。使學生課堂獲得的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的直接經驗,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個人感受和見解。
如:在“中學生上網利弊”課堂辯論的理論準備階段,幾個平時專心讀書從不關心網絡的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利用網絡收集辯論材料,了解到了網絡的精彩,針對“學生迷戀上網影響學業”這一觀點,從心底發出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一感嘆。
三、增強發問能力,把握問辯技巧,提高辯論能力
“學貴于思,思源于疑”,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切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增強發問能力,把握問辯技巧,是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首先,要善于提問。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币虼?,在辯論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大膽質疑的基礎上,敢于超越教師,大膽表達、交流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即興發揮,使辯論雙方在唇槍舌劍中進發出創新思維的靈感。如:在關于“道德和法律哪個更重要”的辯論中,正反方在展開充分辯論的基礎上,得出了“德治和法治是相輔相成的,社會規范的維系既要靠法律,同時也要靠道德,而德治社會是法治社會基礎上的升華”這一創新性的結論。
其次,要敢于反問。一個好的辯手要想在辯論中立于不敗之地,決不會坐等對手連連發問、侃侃而談,而是善于尋找對方漏洞,及時反擊,致對手于尷尬的境地。如:在“道德和法律哪個更重要”的辯論中,當一名正方辯手問出“原始社會沒有法律,只靠道德調整,社會不也照樣發展嗎?”這一問題時,反方一辯手馬上反問道:“那人類社會是從什么時候進入文明時代的?不正是到奴隸社會,有了文字,有了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人類社會才進入文明時代的嗎?”這一反問,不僅贏得了掌聲,也為反方奠定了勝局。可見,抓住要害,適時反問,其效果是不同凡響的。
四、講究論辯道德,淡化勝負意識。把握辯論目的
辯論是“文明的爭吵”,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辯論過程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論辯道德觀尤其重要。要讓學生明白辯論的目的不是一決高低,分個輸贏,而是通過辯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潤物無聲”的意境中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當然,在辯論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辯論過程,平和對待結果,淡化勝負意識。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及時引導,避免學生之間可能出現的對立場面;同時,要巧妙地為辯論雙方搭好下臺臺階,做到課堂辯論張弛有度。這樣,辯論才能達到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學生主體、發展學生能力的活動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甫運主編.《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安靜下來)
大家好,這里是XXXX(主題)辯論賽的現場,歡迎各位。
本場辯論賽主題是XXXXXXXXXX。
下面由我來為大家介紹本場到場的評委,他們分別是----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的是本場辯論賽的雙方辯手,
正方辯手是由XX系組成的代表。。。。,他們分別是正方一辯XXX,正方二辯---(具體介紹如果是非正規大型比賽可以忽略介紹,按具體上級要求),他們所持的觀點是----
反方同上
下面我宣布,XX學校第幾屆XX辯論賽第X場正式開始。
下面進入第一個階段:(接下來按照底下說就好了,時間按你們的大綱要求安排)
(一) 開場陳述階段
下面請正方一辯發言,時間2分30秒[示意正方一辯發言]
[發言完再說]下面請反方一辯發言,時間2分30秒
(二) 攻辯階段(公辯時間6分鐘,每隊各3分鐘)[具體流程同上,注意攻辯,自由辯論,觀眾提問環節要先念規則,再進行辯論。]
1、正方二辯選擇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公辯1分30秒
2.反方二辯選擇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公辯1分30秒
3、正方三辯選擇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公辯1分30秒
4、反方三辯選擇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公辯1分30秒
5、正方一辯攻辯小結1分30秒
6、反方一辯攻辯小結1分30秒
攻辯規則:
①質詢者控制質詢時間,可以提出與題目有關的合理而清晰的問題,并可以隨時停止答辯者之回答。
②攻辯時間內,質詢者應詢問問題,不得自行申論或就質詢所獲之結果進行引申,否則視為違規。質詢者自行申論或引申發言時,答辯者有權要求其停止。
③答辯者應回答質詢者所提之任何問題,但問題明顯不合理時,答辯者得說明理由,拒絕回答。
④答辯者可以要求質詢者重述其質詢,但不得惡意為之,否則視為違規。
⑤答辯者不得對質詢者提出詢問,否則視為違規。
⑥答辯者提出反質詢時,質詢者得要求其停止,并拒絕回答
(三) 自由辯論階段〔反方先開始〕(辯論時間8分鐘,每隊各累計時間4分鐘)
1、 反方累計用時4分鐘
2、 正方累計用時4分鐘
自由辯論規則:
①自由辯論時間總共為8分鐘,每隊各4分鐘。
②自由辯論必須交替進行。當自由辯論開始時,先由反方任何一名隊員起立發言。完畢后,正方的任何一位隊員應立即發言,雙方依次輪流發言,直到雙方時間用完為止。
③在自由辯論時間里,每一位辯手的發言次序、次數和時間均不受限制。
④當一隊的發言時間剩30秒鐘時,將有一聲哨聲提示,當該隊的發言時間用完時,會有兩聲哨聲提示,該隊應立即停止發言。
⑤如果一隊的發言時間已經用盡,不能發言,另一隊還有剩余時間,則該隊的辯手可以繼續發言,直到該隊的時間用完為止。
⑥自由辯論是檢驗一個隊整體配合能力以及每一位辯手實力的重要階段。辯手應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簡潔明了地加強自己的論點,機智有力地反駁對方的論點,如果只是空洞無物的攻擊或有意回避對方的質詢及發言觀點,或者出現語誤、空場等情形,都將影響該隊的成績。
(四) 總結陳述階段
反方四辯做總結陳詞3分鐘
正方四辯做總結陳詞3分鐘
(五) 觀眾提問
1、每隊可以被3個觀眾提問,每個觀眾只能提問1個問題
2、觀眾提出的問題必須與題目有關,合情合理的問題
3、當問題不合理時答辯方可拒絕回答,此觀眾取消提問資格,但是此次提問機會仍然繼續,此機會留給其他觀眾
(六)評委統計結果,點評
(七)主持人公布比賽結果
(八)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
請在場的各位同學安靜下來,我們的辯論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在比賽開始前,請您將隨身攜帶的移動通訊工具調整到震動或靜音狀態。在比賽過程中,請您配合我們,保持會場的安靜與清潔。謝謝您的合作。
各位評委,同學,大家下午好!我宣布大連翻譯職業學院第二屆辯論賽,第 1 場半決賽現在開始,參加本次辯論賽的評委有法語系主席 張詩涵、校學生會主席 宋繼龍、日德俄團委書記 劉賢,感謝各位評委的出席,下面有請我們的正反雙方辯手入場。
首先請雙方辯手進行自我介紹,首先請正方辯手自我介紹預祝你們在本場辯論賽中會取得好成績,下面請反方辯手進行自我介紹同樣預祝你們在本場辯論賽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辯論實力。
辯論賽正式開始前,我先說明一下辯論賽的流程:
本次辯論賽一共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開篇立論,由正方開始陳述,時間為3分鐘
接下來是一對一攻辯環節,時間為2分鐘,首先由正方二辯選擇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再由反方二辯選擇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再由正方三辯選擇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最后由反方三遍選擇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
攻辯環節結束后,進入攻辯小結環節,時間為兩分鐘,首先由正方一辯進行攻辯小結,再由反方一辯進行攻辯小結
接下來是自由辯論環節,雙方各5分鐘發言時間,由反方先開始發言
最后是總結陳詞,時間為4分鐘,反方辯手先發言。再由和分組計算分數,公布比賽結果。
好,大致過程就是這樣,現在雙方辯手已經嚴陣以待,信心十足。今天,究竟是鹿死誰手,還要看每一位辯手的智慧和辯才。為使我們雙方的隊伍都能以一個最佳競技狀態和最旺盛的斗志參加比賽,讓我們給予他們最熱烈的掌聲以作鼓勵。
本場比賽的辯題是有關于現在社會需要專業人才還是通用人才的話題:
正方所持觀點是:現在社會需要專業人才
反方所持觀點是: 現在社會需要通用人才
當今社會的企業,技術形形、不近相同,也正是因為社會的復雜性、多樣性,因而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綜合性人才,專業人才,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完美搭檔、配合,社會才會進步,經濟才會發展,在我看來,現在社會,專業人才,通用人才二者同時需要。
那么今天雙方辯手就要以此為話題,進行一場精彩的辯論。辯論的第一個環節是開篇立論,在發言前,辯手們須了解,當還剩30秒發言時間時,我們的計時員會舉手示意,當發言時間結束時,我們的計時員會吹哨示意,發言時間結束后,不得繼續發言,請各位辯手把握好發言時間,首先請正方一辯對本方觀點進行闡述,時間為3分鐘,計時開始。
謝謝正方一辯的精彩發言,下面請反方一辯對本方觀點進行闡述,時間也是3分鐘,計時開始。
感謝反方一辯的精彩發言,下面進入攻辯環節。首先請正方二辯選擇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問者只準問,答者只能答。時間為2分鐘,計時開始。
謝謝,下面由反方二辯選擇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為2分鐘,計時開始。
謝謝,接下來由正方三辯選擇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為2分鐘,計時開始。
謝謝,接下來由反方三辯選擇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為2分鐘,計時開始。
感謝雙方辯手的精彩發言,下面請正方一辯對本環節辯論進行攻辯小結,時間為2分鐘,計時開始。
謝謝,現在請反方一辯對本環節進行攻辯小結,時間也是2分鐘。 計時開始。
謝謝,經過前兩個環節之后,接下來又是他們施展才華的時刻了,也是辯論賽最精彩的時刻---自由辯論。在自由辯論開始之前,讓我提醒雙方辯手,辯論雙方各有5分鐘的發言時間,正反雙方自由輪流發言,同一方的發言次序不限。反方先發言。一方發言落座之后,另外一方要馬上發言,若有間隙,累計時間照常進行。如果一方用時已完,另一方可以繼續發言,也可以向主席提出不發言。我們提倡積極交鋒,對重要問題回避兩次以上的一方進行扣分,對于對方已經明確回答的問題仍然糾纏不放的,也要適當扣分。好,現在自由辯論正式開始。首先請反方發言,計時開始。
自由辯論的過程真是十分的精彩。正反雙方通過你來我往的交鋒,充分體現了語言的藝術,辯論的魅力以及個人的實力。接下來辯手所將要作的總結性陳述,往往更是舉足輕重。我們先請反方四辯總結陳詞,時間為4分鐘,計時開始。
感謝反方四辯的精彩陳詞,下面請正方四辯總結陳詞,時間也是4分鐘,計時開始。
好,謝謝正方四辯的精彩陳詞,今天這場辯論賽可謂美輪美奐!能否取得好成績往往取決于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辯題的內涵, 謝謝雙方四辯的總結陳詞。
下面我們首先要請評委對本場辯論賽進行點評。
好,謝謝主席的精彩點評,現在,大家也可以對剛才的這個辯題進行評述,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們的記者團會進行流動式采訪,大家可以舉手示意發言,好,辛苦我們的記者團成員,接下來的時間交給你們。
好,辛苦了,我們的記者團,感謝你們,也感謝同學們的積極發言。
豐富的知識底蘊、良好的心理素質再加上運用自如的辯論技巧是取得好成績的條件。 從表面上來看,辯論賽仿佛是一種高級的智力游戲,然而它所引發出來的知識與智慧,特別是辯手們表現出來的個性的風采和整體的青春魅力,我認為都超越了辯論本身。經過一場唇槍舌戰,我想現在大家和我一樣都在盼望著比賽的結果,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激動和緊張。對這樣一場實力相當的比賽,真的是難分伯仲。但是比賽總是有輸有嬴,我們只能有一個獲勝方,下面我要宣布比賽的結果:
本場比賽雙方的得分情況是:-------------
獲勝的隊伍是:-------------- ,恭喜你們。他們將進入最后的決賽,希望你們有更出色的表現。
從辯手們的得分情況來看,本場比賽的最佳辯手就是:正方-----反方--------
正方:中國政法大學 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大于弊
反方:武漢大學 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弊大于利
片段1.正方:請問對方辯友,對待現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潮流,我們應該持開放的態度呢,還是閉守的態度?
反方:開放的態度。
正方:對方辯友回答得很好,那么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去接受國外的高等教育,去利用國外的高等教育資源是不是國際化的應有之意呢?(從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應持開放的態度自然過渡到高中生接受國外高等教育的態度。)
反方:我們要兼收并治,要吸收國外的文化,首先要有自己的文化本根,要有獨立的自我,而高中畢業生缺乏的正是這兩點,也許在大學生看來是“萬紫千紅總是春”,可是在高中畢業生看來就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以積極的態度肯定對方觀點中的正確部分,同時強調吸收國外文化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文化本根,肯定中有否定,客觀公允地支持了自己的論點。)
正方:對方辯友何以對高中畢業生的文化接受能力有那么差的自信心呢?請問對方辯友,高中畢業生接受過多少年的國民教育呢?
反方:12年的國民教育??墒俏乙仓澜逃孔罱岢?,要把我們的高中課程50%都改為文言文,說明什么,說明以前學得不夠啊。
正方:對方辯友,現在我們高中畢業生在高考之外有了別的一條出路,以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現在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請問對方辯友何弊之有?。浚ū荛_對方話題,及時轉換角度,從利于自己的方面展開論述。)
反方: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然是好的,可是要看這條路是不是好走,如果走到半路摔下去了,您說好還是不好呢?
正方:武漢大學的前校長周豐升、范秀花都是十七八歲出國留學,請問他們摔下去沒有呢?(舉出相反有力的事實論據來反駁對方。)
片段2.反方: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年輕人要到20歲以后才能克服自我成熟的危機,而高中畢業生的年齡一般不超過20歲,請問是或不是?(用科學研究結論為自己的觀點做鋪墊。)
正方:當然是不超過20歲,可是對方辯友無非就是告訴我說,高中畢業生的心理不夠成熟,但是不成熟需不需要去成熟一下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才的成長恰恰需要環境的磨煉。
反方:我方的科學依據來自發展心理學權威,對方辯友既然說不一定,請問您的科學依據在哪里?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34
不同于普通高中對語文理論知識的學習探究,中職語文教學往往偏重于培養學生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從而讓學生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及活動的開展,既是對舊有中職語文教學的革新,又是加強學生語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社會發展需求的條件下,遵循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們提供盡可能豐富多樣的綜合實踐課程及活動,從而為他們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機會。筆者認為,考慮到中職語文學科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可以將實踐活動分成演講比賽型、對話討論型、游戲表演型三種,鍛煉和激發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或者是在實踐應用中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縱向橫向探究。
一、演講比賽型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學科的語言傳播性特征使得演講比賽型實踐活動成了眾多語文實踐活動中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活動,學生們通過參加演講比賽,從準備到演講的整個過程中經歷著對語文知識的提煉、演講技巧的熟稔、臨場表達的掌控等過程的學習歷練,從中不斷增長見識,從而提升個人的語文綜合實踐水平。
首先,中職學生們需要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演講稿的撰寫,為接下來的演講提供豐富充實的內容。一般情況下,中職演講比賽的評選要求介于初高中和大學之間,學生在撰寫演講稿時既要考慮到中職語文專業知識的特殊性,又要同時兼顧到參賽者自身的學習體驗或生活感悟。所以,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們從熟悉的專業知識和生活體驗中尋找相應的演講比賽主題,在表現豐富內容的同時,為聽者呈現足夠引人入勝的專業內容和生活事跡,從而加深演講稿的感染力。語文教師在學生撰寫演講稿的過程中不能代替學生撰寫,只能起著啟發、指導和修改的作用,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演講實踐能力。
其次,中職學生們在完成演講稿創作之后,還需要在語文教師的教授下進行演講練習,針對演講比賽中的各種注意事項進行專項訓練和調整,從而為聽眾帶來自然成熟的演講姿態。例如,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們講解在演講過程中語氣語句的變化、面容站姿的修正、時間和速度的臨場把握等技巧。學生們只有把握好上述演講的形式,才能進一步為演講的內容增色,提升演講比賽的整體水平,所以,針對中職生的語文演講比賽的綜合實踐活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既是個人能力的展現,也是綜合實力的交流與學習。
二、對話討論型語文實踐活動
對話討論型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為直接簡單的實踐活動,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在調動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往往又能夠進一步激發中職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興趣,從而為他們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中職學生們的對話討論活動可以表現為學生小組之間的交流互動。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指定一個相關的文學語言類專題要求學生們分組交流,根據每組不同的觀點開展相應的辯論比賽。每個小組成員要各司其職,充分做好各方辯論論點的收集,最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正反兩方的交流辯論。語文教師在整個辯論比賽過程中既充當主持人的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辯論點評的作用,從而使得課堂辯論比賽表現出時效性、專業性的特征。
其次,中職學生們的對話討論型的語文實踐活動,還可以表現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這種交流討論往往呈現為課堂和課下兩種形式,一方面課堂上語文教師向班上同學提出相關的語文問題,即是師生的交流討論,學生可以根據已學的語文知識和生活實踐對課堂提問做出獨立地回答或提出疑問,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及時中肯的評論和解疑,從而在教學互動中完成語文對話討論的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時間以外,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談話交流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這種情況下的師生互動往往以學生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疑惑為主,教師根據與學生的深入談話與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在接下來的互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避免失誤,發揮優勢,提高語文實踐的學習效率。
三、游戲表演型語文實踐活動
游戲表演類的語文實踐活郵淺浞值鞫學生參與熱情與積極性的實踐活動,不同于理性學科的邏輯實驗教學活動,語文學科的實踐活動除了上述演講比賽和對話討論型的實踐活動以外,還可以以游戲表演的形式鍛煉和提升中職生的語文創新思維和語言表演能力。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們參與此類實踐活動,既能夠豐富學科教學內容,也能夠促使文學與藝術的直接融合。
中圖分類號:C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0)05-0075-03
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進程的加快,西方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滲透,敵對勢力與我國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斗爭更加復雜。隨著國內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蔓延,青年學生在理想信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道德觀念和價值追求等方面面臨著新的考驗和抉擇。如何在新形勢下,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嚴峻問題。
大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勇于探索,不愿接受既定的結論,對社會經濟活動、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獨立思考和評判的愿望不斷增強,“辯論式教學”本身所具有的活躍性、挑戰性、對抗性正切合了青年學生這一思想特點,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興趣。把學生從“厭學”變得“樂學”,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習樂園。
一、“辯論式教學”的內涵及特征
“辯論式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就某一方面擬定正反兩個觀點,引導學生辯論、研討,使學生經過思考、爭論、交流、體驗等實現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認知、探索和創新,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辯論式教學”使科學理論在互動探討和辯論中潛移默化地植入學生的內心,并內化為崇高的精神品質,外化為自覺的行動,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由內向外、充滿情感體驗和內心感悟的實踐過程。
“辯論式教學”是一種將研究與探討結合在一起,學生深度參與的教學方式,打破了以往“灌輸式”、“說教式”的課堂教學“內容抽象化、學生客體化”的痼疾,這種學生課前認真準備、課上主動辯論、師生共同探索的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主體性?!稗q論式教學”從以人為本的基點出發,把尊重人、理解人、解放人、創造人的主體精神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在情感、意志、興趣、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等方面的需要,促進學生主體個性的彰顯、主體能力的提高、主體精神的培養、主體人格的完善;二是針對性?!稗q論式教學”緊緊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我們的時代,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社情和學生思想感情等,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大學生內心的思想困惑和價值沖突相結合;三是實效性。“辯論式教學”充分給予學生獨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親身體驗某個社會事件、社會思潮、史實、人物等,經過自己的理性思維,獨立地做出判斷和選擇。在辯論中驗證理論的科學性,增強對科學理論的認同和信服,從而快樂接受,主動接受。發自內心地接受,實現理論由進教材、進課堂到進頭腦的最終轉變。四是創新性。“辯論式教學”促進了知識的共享和情感的溝通,使多種思想觀點相互激蕩、多元信息互動交流,師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自主活動中得到充分發揮,在激烈的思維啟迪與碰撞中激發出創新的火花;五是實踐性。“辯論式教學”關注社會熱點,將學生普遍關心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引進課堂,使深奧抽象的原理轉化成富有生機的時代話題,構架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橋梁,使理論小課堂與社會實踐大課堂有效銜接,既保證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科學性、思想性、政治性,又具有濃厚的實踐性和時代性;六是開放性。學生自覺地從課堂走向圖書館、走向網絡、走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自覺地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向社會學,向實踐學,把課堂學習延伸到了課外,拓寬了學習渠道,擴大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的范圍和開放度。
二、“辯論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1.辯題的設計及課前準備
(1)辯題的設計辯論式教學中,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結合教學要求和大學生知識經驗、思想實際,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設計辯題,為調動學生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參與辯題的設計。辯題的設計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現實性原則。辯題要求既能體現教學重點、難點,又能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能引起學生思想共鳴和情感觸動,引發學生深刻的思考。二是思辨性原則。辯題觀點分歧比較大,容易引發思維沖突,引領學生通過思考、推理、論證得出科學的結論。三是教育性原則。通過辯論,能夠促進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理論探索,澄清思想認識,明辨真偽善惡,明白什么事能做,該做,什么事不能做,不該做,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課前動員和準備在辨題確定以后,教師提前一周向學生公布,并對辯題進行初步的解析,引導學生確立觀點,同時闡明辯論的規則,并對辯論的形式、人員分組、程序等進行適當的安排。然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搜集材料,必要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收集、整理資料的途徑和方法,提供相關電子資源目錄,閱讀已有的科研成果資料,為課堂的辯論做好充分的準備。為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和團隊精神,教師可以把不同專業、不同特點的學生相互結合分成學習小組,同學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伙伴,形成團隊。學習小組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信息、切磋、討論、激勵,充分發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制定辯論方案,加深知識、思維、情感方面的合作。
1.課堂辯論及過程控制
(1)課堂辯論教師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當前社會熱點隨時捕捉辯機開展課堂小辯論,也可以事先擬定辯題組織學生開展有準備的“群辯式”、“競賽式”、文理科對抗、男女生對抗、單雙號對抗等形式多樣的大辯論。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盡可能使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融合。以一個有120名學生的教學班為例,在“群辯式”辯論中,把同學分成正反兩方,每方60名同學,各推選10名同學做代表進行主辯,其他50名同學作為后備力量,各方代表依次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己方同學可補充發言,正方和反方后備同學可以隨時不斷補充己方觀點或對對方提出詰問和反駁。然后自由辯論,全體同學廣泛參與。在“競賽式”辯論中,將一、二、三、四辯分別由十幾名同學組成小組擔任,既能促進同學間的交流
合作,又保證辯論參與的廣泛性。辯論中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在思維的相互碰撞和觀點的交鋒中相互學習、澄清認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達到認識上的深化和拓展,共同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2)教師對辯論過程的控制在辯論過程中,教師不再是說教者,而是教學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辯論,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才華與個性的空間和機會,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和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師要注意有效控制好主題和節奏,適時地點撥、評論、糾正,必要時給予理論引領和提升,話不在多,貴在巧妙、到位,引導學生向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探究。教師要善于調節課堂氣氛,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根據實際情況時而嚴肅認真,時而風趣幽默。當辯論中間出現偏題和冷場時,有必要根據情況適當提示、誘導、激勵,也可提出新問題,引發學生展開新一輪的辯論。
3.辯論的點評和總結
教師的點評和總結在課堂辯論中起著導向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的點評包括以下兩部分:第一部分,對學生的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立論角度是否正確、論據支撐是否有力、論辯條理是否清晰、邏輯是否嚴謹以及學生的參與熱情、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思維能力等進行點評,對辯論過程中的思維閃光點進行贊揚和鼓勵;第二部分,對辯論內容進行總結,這是一節課的關鍵。教師要對學生發言中的一些明顯的認識錯誤予以糾正,從深層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刻剖析問題實質,深化學生對科學理論的理解與認同,把學生的思想統一到正確的認識上來,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觀點,明確真理的方向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增強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信賴和崇尚,從而堅定對的信仰,社會主義的信念,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政府的信任。
三、“辯論式教學”的價值維度
1.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
“辯論式教學”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著眼于學生困惑與迷茫之所在,對學生個體的知識經驗、思想動態、興趣愛好、情感意志和內心認同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關注,關心學生的內在精神需要和利益訴求,引導和激勵學生對新型社會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理性思考,甚至對生命終極價值的追問,充分展示對學生個體人性化的人本關懷,把思想政治教育所傳遞的思想道德價值內化為學生自我肯定、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強烈需求。讓學生在評判和體驗中感受主體尊嚴和主體價值,感悟自己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感悟理論的無窮魅力,洞徹真理的要義,汲取真理的精華,增強辨別是非、善惡、美丑、榮辱的能力,自覺地對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規范、自我調控、自我矯正。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和作用
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參與。學生在辯論前,主動地取舍信息,凝練觀點,構思論證,辯論過程中對不同觀點進行分析、判斷和辯駁,辯論后又將科學理論內化和升華,整個過程充滿了激情和挑戰,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引領著學生懷著探究的激情邁進知識的殿堂。整個過程符合“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的認知規律,在辯論式教學中,教師“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激勵思考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和鼓勵。
3.堅持全面發展。實現受教育者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建構
辯論式課堂正是一個民主、開放、寬容、彰顯個性的場所,為每個學生作為個體人的知識體系的構建、道德情感的提升、綜合能力的培養、自由個性的發揮等搭建了廣闊的舞臺。辯論過程中,學生既要依托課程的基本理論作為立論的依據,又要引用大量的案例作為辯論的直接論據,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好奇感和求知欲主動地閱讀大量課外書籍,查閱文獻資料,不僅培養了收集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而且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學生在辯論中尋根究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增強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促進了判斷推理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在辯論中言簡意賅、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論證自己的觀點,這就提高了文字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團隊的協同作戰之中盡心盡力,互相寬容,團結一致,在活動中體驗、感受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培養了合作精神、人際交往的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在正反兩方的交鋒與碰撞中培養了應變能力和思辨能力;在不斷質疑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質疑精神、民主精神、科學精神、探索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形成;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教師和同學面前發表見解,展示思想,增強了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克服了害羞、膽怯心理,學會正確把握人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選擇,以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社會現實和參與社會競爭。總之,“辯論式教學”最大程度地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素養整體的提升,使學生在民主和諧、合作與對抗的環境中鍛煉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建構者。
4.堅持與時俱進,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
“辯論式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促使教師不斷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科學思維能力與思想政治素養。一是辯論式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拓寬知識領域,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知識資源。教師不僅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而且要對政治、經濟、歷史、哲學、文學、邏輯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學科有一定知識儲備。而且更勤于思考,善于觀察,開拓視野,關心時事政治,對社會現實有一定的敏感性,要不斷的捕捉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了解當代社會的各種思潮,與時俱進地進行理論創新,努力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可信度。二是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辯論式教學過程比較復雜,課堂駕馭難度加大,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對象、教材、教學方法等各要素,對辯題的確定、過程的控制、點評和總結等各環節都要精雕細琢,達到“萬物皆備于我”的程度,以更好的駕馭課堂。三是增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學習教師、生活良師”和情感溝通的朋友。教師通過課上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課后深入宿舍和班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洞察學生的內心需要,把握學生思想脈膊,以便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
《房地產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課程,在教學中如果僅僅以“以教為主”,以結論形式把深奧的經濟理論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不能將紛繁復雜的房地產經濟現象與房地產經濟規律有機聯系起來,感覺不到理論形成的曲折過程,缺乏探索和發現的喜悅,也就很難清楚地理解經濟理論的深刻含義。在教學中引入案例,運用案例講述、討論等多種形式,使課堂氣氛活潑生動、深奧的經濟理論易于理解,學生們不僅能切實感受到其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的指導作用,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師通過案例教學,挖掘隱藏在案例背后的經濟規律,專業素質得到提高,教學經驗得以積累。
一、《房地產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創立于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于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并得到廣泛應用[1]。具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分析、討論各種案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2]。案例教學法以現代教育理論中的建構主義理論、情境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有益的環境,通過討論、合作、協調和知識共享等形式,幫助他們獨立地或集體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情境學習理論強調寓學習內容于真實的學習活動之中;人本主義理論注重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一種自發、自覺的、從自我實現的傾向中產生的一種學習。
《房地產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型課程,主要是運用基本經濟理論,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分析房地產這一特殊領域的經濟理論問題,如運用馬克思經濟學理論和西方經濟學理論研究地租、地價理論;運用一般產權經濟理論研究房地產制度及其產權體系;運用一般市場經濟理論研究房地產市場運行規律等等[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通過房地產投資開發、分配、流通、消費諸過程中的多種生動案例,創設實踐性情境,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理論知識來分析案例,將理論知識遷移和運用到適當的實踐情境中,建構自己的新理解,幫助學生把理論與實踐更好地聯系起來。
二、案例的選擇
(一)恰當選擇案例的意義及原則
《房地產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課程,是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在教學中大量真實案例的應用,使學生不僅僅聽起來有趣,又能切實感受到其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案例,對教師而言,是靈活授課的工具之一;對學生而言,是饒有興趣地理解專業知識的好幫手。恰當的案例,是授課成功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合適的案例,充其量只能說是課堂的一種點綴,甚至成為教師授課的負擔。因此,選擇恰當的案例是進行案例教學至關重要的第一步。結合《房地產經濟學》的特點,其教學案例的選擇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針對性。在當今信息傳遞日益快捷的時代,案例來源越來越廣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新聞報道、雜志、報刊、相關教材等多種途徑選擇多種多樣的案例。但案例選擇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符合。所采用的案例必須與所講授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能夠互相印證。否則,案例的使用將變得毫無意義,甚至弄巧成拙,使學生得出錯誤的結論[5]。
2.時效性。由于房地產市場受多種因素影響,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決定了《房地產經濟學》是一門時代感很強的課程,在案例選擇上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針對房地產市場不斷出現的新現象、新名詞,教師每年應淘汰一批舊的案例,增加一些新的案例,以確保案例的時效性。
(二)選擇案例的具體方法
具體的案例選擇方法有以下幾種:
1.選擇國內外已發生的典型事例解釋抽象的概念或理論。即從變化多端,紛繁復雜的房地產經濟活動中,依據教學目的,選擇、整理出具有代表性并能反映同類事物一般特性的典型案例,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在講到“房地產泡沫”時,可以選用著名的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在日本的“地產泡沫”,講清其發生的時代背景,表現形式及相關后果,使學生易于理解這一名詞。在講到“金融危機”時,可以選擇1997、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自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為典型事例,加深學生對金融危機的認識,引發學生對于金融危機發生原因及解決辦法的思考。
2.選擇發生在本地、本人或學生身上的真實案例。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真正理解需要處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因此,在教學中,通過不同案例創設的實踐性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遷移和運用到生動的實踐情境中,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聯系起來。從周邊事物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可以解釋房地產經濟運行規律的真實事件,使學生感覺事件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從而激起學習、討論的興趣。例如講到房地產的區位優勢時,選擇學校周邊的幾個小區為例,將這幾個小區的位置、建設時間、價格等特點進行對比,進而總結出區位規律。由于是學校周邊的案例,學生們有鮮明的感性認識,理解“區位優勢”這個抽象概念就變得十分容易。再如講到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歷程時,除了列舉國內許多城市的大量統計數字之外,還可選用教師自身的購房經歷或者學生家庭的住房變化經歷作為案例,講述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房地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這樣的案例表述有血有肉、事實清楚、真實可信,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共鳴,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深刻。
選擇這類案例時,案例的表述一定要準確,從現實中進行精心提煉,反復推敲,不能帶有主觀臆造的痕跡,誤導學生[7]。
3.選擇發生在經濟理論的創始人或代表人身上的事例為案例。任何一個經濟理論的誕生與發展都與時代背景分不開,講述發生在經濟理論的創始人或代表人身上的具體事例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學生了解隱藏在經濟理論背后的時代特點、經濟現象,并與當前的經濟現象產生對比,從而更好地分析這一經濟理論所反映的經濟規律。例如講述房地產產權制度時,先從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科斯談起,講科斯的生平,講科斯獲得諾貝爾獎的主要理論,不僅可以迅速引起學生對產權經濟理論的興趣,還可以對產權經濟理論的誕生歷程與背景有初步了解。
三、案例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依據教學目標要求,結合教師及學生實際情況,運用適當的方式與方法,適時引入案例,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直接講述、分析案例
該模式一般是由教師在課堂講述中插入案例,整個過程以教師講授為主,主要目的是通過講解案例,進一步闡述相關理論的現實應用及意義,加深學生對該理論的理解和認識。案例講述過程可輔以圖片、短片等多種形式,使案例描述更加豐滿、清楚,學生聽起來饒有興趣、印象深刻[8]。
(二)運用演講、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以案例為中心進行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認為教師不應總是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應該怎么處理問題,而應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認知結構能動地發現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篩選、加工和處理,在案例分析、辯論、討論的過程中產生矛盾沖突,形成自己的新觀點[9],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教師可以運用演講、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在班級中營造活潑、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以案例為中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講到“房地產泡沫”時,教師講清楚“房地產泡沫”的定義之后,可要求學生以“我國近年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為題展開辯論,學生在收集論點支撐材料及辯論過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與房地產泡沫相關的事例、資料、論點,無形之中加深了對這一定義的認識、理解及思考,還鍛煉了學生的口才與膽量。再如講到房地產經濟周期理論時,教師講述了房地產經濟周期的概念、理論流派之后,以美國、日本、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為例說明世界各國、地區房地產發展周期的不同特點,進而可以要求學生對比不同國家、地區房地產發展周期的特點,運用不同流派的房地產經濟周期理論,分析我國的房地產經濟周期,在學生小組討論之后推選代表在課堂上進行演講,亮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對于學生的論點可及時提出質疑,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但質疑不等于批評,教師要把握好方式、語氣,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案例分析中表現出色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并提醒學生們注意相互學習分析問題的方法,表達、闡述觀點的技巧。
討論、演講、辯論之后,最后應由教師進行總結,并做出中肯的點評。針對案例中涉及的主要知識點進行再次強調,使學生印象深刻;對學生討論不夠深入、存在爭議的問題,教師應提出自己的見解。當然教師的點評和總結要想精彩、有說服力,需要教師在課前做足準備工作,對相關知識有廣泛而深入的了解。
(三)把握案列引入的時間
案例的引入可以在講解基礎理論之后,也可以先引入案例,再由教師或學生總結出相關經濟規律。
對于比較抽象的經濟規律、名詞或學生們不熟悉的經濟生活方面的知識,應先講清理論知識,然后通過恰當的案例論證,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例如,在講到房地產的直接融資、抵押融資、契約融資等融資模式時,由于這些名詞單從字面上很難弄清其真正涵義,教師應先講清各種融資形式的定義,再選擇對應的案例講清具體的運作過程,使學生的認識豁然開朗。
對于學生們比較熟悉、易于理解的經濟生活方面的知識,可以先不講理論知識,直接給出案例,在同學們討論之后,總結出具體的知識點。例如在講到住房保障政策時,教師可先以新加坡、德國、美國等國為例,講述不同國家的住房保障政策,再由學生展開討論,分析不同國家保障政策的優缺點,相同點及不同點,最后由教師總結出住房保障政策的分類、特點等知識點。
四、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責任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信息傳遞是單向的,即教師講、學生聽,不能解決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與交流、課堂內外教學互動等問題。在案例教學模式中,教學是互動的,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的努力程度密切相關:
(一)做好課前準備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案例的“接受者”,更需要成為隱藏在案例背后的經濟理論的“傳授者”、“研究者”。課前,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搜集案例,并進行篩選、分類、提煉及更新。若需在上課時進行討論或辯論,要事先擬好相關的討論或辯論題目。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人本主義強調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和信任學生,認為學生在學習中居于主體地位,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提倡有意義學習和學會學習[10]。尤其是采用課堂討論、辯論等方式進行案例分析時,教師應當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最大限度發揮學習潛能;重視學生情感的釋放和情緒的表達,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多鼓勵、多表揚,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創造適宜的課堂氛圍。在真誠、平等的課堂氣氛中,師生之間的認知結構及情感內容都發生了交流,教學實現了知情合一。
(三)課后及時總結案例教學經驗
隨著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敏感而密切,整個國際社會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國際法的作用也日益得成熟、重要。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國際法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學時的安排只能完成國際法的啟蒙教育,這種初級教育對于培養法學專門人才的要求來說差得很遠。國際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國際條約、國際慣例是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條約、國際慣例是兼顧到不同法系、不同國家法律制度的特點而形成的。但現階段我國學生普遍缺乏鍛煉和實踐的機會,接觸國際實例很難,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影響了國際法的教學效果和本專業的發展。因此國際法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本人主要從國際法的實踐教學改革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希望能為培養國際法專門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教育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道德品質也是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指標?,F今世界幾乎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公民教育,并同時把它作為學校教育與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和目的之一。因此無論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環節德育教育都不應當被忽視。
在歐洲一些崇尚紳士風度的國家,民族的文明素養很高,但是在他們的學校教育課程中卻很難找到專門的德育科目,德育一般就滲透在各門教學工作中并同步進行,也就是任何一門學科都兼有道德教育的任務。目前我國大學的課程,在各門科目上一般都設置有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就實踐教學環節來說,我認為應當設置專門的德育教育部分。在對學生的實踐學習環節進行考核打分時應增加具體的道德品質的考核成績。比如在實踐學習中是否注意環境保護、是否體現了人文關懷、是否從事了義工或志愿者的服務等等??傊?,凡是能體現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艱苦樸素、追求民主、樂觀向上、寬容團結的精神品質和行為都可以成為學生實踐成績中的一部分。
(二)案例教學是國際法教學實踐改革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學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所學
摘要內容。但案例教學模式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
1、案例教學教材的選擇要注意與當代的國際實踐相聯系
在案例的選擇上,應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既要選擇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綜合性的案例。將案例與與所講授的重點內容有機結合,盡量涉及多個知識點或多個章節的內容。同時也要注意調整,隨時加入一些具體生動,較受社會關注的案例。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前瞻性和與時俱進。
目前各個高校教學用的案例教材雖然多,但觀其內容,其中所編的案例卻大多相同。其中案例也大部分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上世紀90年代的案例都屬于年輕案例。當然這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典型的案例,所以經常被采用。另一方面也由于國際社會、國際法的特點所決定的。案例材料陳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知識論文開題報告中國。因此案例教學教材的選擇既要注重科學系統性,也要注意與當代的國際實踐相聯系。在此一方面呼吁廣大專家學者能夠,即時對當前的教材進行修訂與增補?;蛘叨嗑幾胍恍┬碌?、與國際法的發展、與當今社會的現狀聯系緊密的案例教材。一方面也要求廣大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對案例的選擇進行甄別、更新。隨時關注本領域的最新動態,及時采集新案例。過時的案例被淘汰,新的案例補充進來。在完成某一課程內容的學習后,就可以選取一些時事性、較有深度及廣度的案例討論。甚至直接制作、改編一些案例。以便及時提高教材、教法水平,增強教學效果。因此改編、更新國際法教材,把案例教學法貫穿其中,是我們當前國際法實踐教學改革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案例教學的過程要把教師創新教學與學生主動學習結合在一起
案例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教師加以適當的組織引導。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先布置學生課前閱讀相關資料,并設計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前進行思考尋求解答。但注意不要給予過多的提示,以免限制了學生的思路。預習案例有助于學生將所學內容融會貫通,多角度解決問題。
具體由學生完成的部分主要應該有三個環節。首先案情介紹階段,這部分比較簡單,但需要學生事先預習。主要是學生對案例背景介紹,也可以對案例中的要點進行總結,為理解案例提供一個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重點部分,由同學們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提出行動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可以相互批評、反駁、辯論。這個過程要求學生們充分參與、發言。同學們可以反駁其他同學的發言,也可以闡述自己的觀點。但不能重復其他同學的論點。隨著辯論的進行,對案例的分析也會愈加深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也會愈加的透徹并且和有關法律事實密切的結合起來。此時老師只要對同學們遺漏的問題進行提示引導就可以。最后一個環節是學生點評。點評中強調學生對相關案例的點評,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堅持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學生點評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本次討論內容作總結性的點評,指出學生的不足同時肯定其成績。最后由教師對同學們之前的討論進行評價打分。不論觀點是否正確客觀,充分參與就是得分標準的重要參考指標。
在整個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空間,真正讓學生自主的去分析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達到培養學生概括、歸納、分析推理能力;口頭表達、辯論能力;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也有利于養成學生關心、了解我國國情和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動態的習慣。
案例是教學法中的最優資源,也是實踐教學的最常用手段。它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從具體到抽象的自然有序的教學認識過程。通過課前預習和課堂討論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靈活、深刻的學習氛圍。避免傳統教學中只講授空泛冗長的理論,卻不能就相關法律事實進行立論分析,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案例教學的重點不是尋找某一確定的答案,而更加注重認識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面對有挑戰的問題和各種可能性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得到激發,為尋求答案,學生將會主動分析法律上的爭議點,搜尋相關法規和類似案例,得出自己的判斷,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 將國外的一些實踐課程模式引入我國的國際法課堂
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創新,各院校都在探討如何將國外的實踐課程模式“診所式法律課程”(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和“法庭辯論課”(Trial Advoca2cy) 引入各自的法學課堂教學。在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它包括兩種形式:“模擬法庭”(Mooting) 和“辯論技巧”(Advocacy) 。模擬法庭一般是低年級學生的必修課,即所有法學院學生都要參加模擬法庭的訓練。辯論技巧課,則是為那些有意成為出庭律師的法學院學生開設高級訓練課程。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法學高校都建立了專門的模擬法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把一些經典的案例依照嚴格的法庭程序進行重現和模擬。通過學生扮演具體的角色,即原告、被告、法官/仲裁員、雙方當事人的人和有關證人,對案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對學生增強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學以致用是十分有效的。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素質。
但現在大多數的法學院校的 “模擬法庭”還只是一種形式。利用效率低,有的學校甚至一學期都不能開展一次模擬法庭活動。案例的選擇也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民法、刑法領域。國際法的相關案例十分少見。另外一些學校的模擬法庭的配套設施還不完善,一些學校開展的“模擬法庭”過于注重形式,沒有相關法學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這些都是急需改進的地方。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模擬法庭”,尤其是“模擬國際法庭”和“模擬國際仲裁法庭”活動對我們培養學生能力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可能是隱性的,但卻是長遠的和巨大的。
另外,各法學院校對“辯論技巧”等專業素質的培養形式還在初級階段。這也是我們應充分重視和積極探索的。
(四)通過分層教學法實現實踐教學中對學生主體性和差異性的關注
這一改革措施主要是在實踐教學中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個體能力、已有基礎及學習偏好等來進行有效的教學。“分層教學”的具體做法是,針對班級授課制下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多樣性的學習差異,如根據學生在學習時對視覺、聽覺和動手操作等不同學習類型的偏好和實際能力,而將學生的課程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某一層次既和某一級的學習水平和深度有關,也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有關論文開題報告中國。在這里我們要十分注意的是學生層次的劃分不是由教師主觀決定的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而是由教師提出劃分方案,而由學生自己選擇。
比如第一層的學生,在這一層的學生要培養他們對某一話題的基本理解能力。這一層的學生可能是興趣廣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即操作型的學生。這一類的學生擅長通過操作實踐的方法來學習。那么教師就可以分配這一組的學生就某一國際法案件進行調查研究,提供各種報告資料;為國際法的案例教學提供音像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或者進行“模擬國際法庭”“模擬沖裁法庭”活動的準備工作。
第二層的學生主要是培養他們比較復雜的思維能力,其首先要求學生熟練運用他們曾在第一層水平階段已經學過的東西,懂得如何運用選擇、引起或發現更多的體驗、認識和結論,同時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并找出答案。這一層次的學生往往是學習比較認真,理論基礎扎實的學生。教師要注意拓展這部分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以“模擬國際法庭”為例,教師可以分配這部分學生在“模擬國際法庭”中充當當事人的角色,通過法庭辯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這里教師要注意給學生一個完全自由思考和創造的空間,不要過多的限制和說教。
第三層次主要是一些善于思考、見解獨立的學生。對這一層次的學生應該著重培養他們更復雜和更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這一層級中,學生要學習并運用所學知識,圍繞一個現實世界中有爭論的主題進行評議和分析。與此同時還要求學生進行批判性地思考并把研究與個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結合起來。以“模擬國際法庭”為例,教師可以分配這部分學生在“模擬國際法庭”中充當大法官的角色, 分層教學法主要適用在實踐教學模式中,在課堂教學和期末理論考試當中則不適用。國外教育界的一些專家和實驗教師對上述模式的總體評價一般都很高。通過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充分發揮每名學生的特長,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生的信心,幫助每一位學生達到他們的理想目標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無疑,這對學生的發展和師生關系的融洽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
小組學習法就是讓學生自主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可以進行集中學習。包括討論、講座和進行調研。
國際法的案例教學過程是一個充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貫穿小組學習的方法。通過小組學習,學生們可以互相啟發,彌補不足。一方面有利于在課堂討論中更加有針對性,不遺漏要點;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比較輕松的環境中提出自己的觀點。既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進行不受約束的思考。
對國際法的相關事件進行調查研究也是實踐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調研能使學生掌握更加詳實資料,培養學生嚴謹求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會,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快速反應的能力等多種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組成學習小組,學生們分工合作也可以促進實踐活動的順利完成。
總之,學習小組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國際法的實踐教學改革是一個長遠的工作,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把握知識、素質和能力三要素,突出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通過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宋艷,《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研究》教育探索2010年第4期
2、李學蘭,《法學模擬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3,(4).
3、李龍.《我國法學教育急需解決的若干問題》。國際經濟法網。http: //intereconomiclaw.com 2005-10-11/2005-12-12.
4、張海鳳,《法學案例教學法建構淺析》[J].行政與法.2005(9).
5、楊莉、王曉陽,《美國法學教育特征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2)./
6、胡玉鴻,國家司法考試與法學教育模式的轉軌[J].法學2001,(9).
7、朱立恒,《法治進程中的高等法學教育改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