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1 16:49: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各方面不同的差異。教師如果想把每一位學生都教好,就必須了解和把握學生個體之間的差別,注意到不同學習個體之間在學習上的不同的性格和習慣。可以這么說,同樣一個學生,他們在學習不同科目的時候其思維方式、學習特點、學習習慣也是不相同的。新課程理念強調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著重發掘每一位學生的潛力,使他們都能在自己的學習之路上登到最高峰。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們不得不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充分研究和認識到學生個體在學習上的差別。學習的經驗告訴我們,每一學科的學習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就必須遵循這些規律,抓住其特點。學生個體在數學的學習上也是有自己的特點的,我稱之為學習風格。本文筆者在研究了學習風格的基礎上探討了學生個體和因材施教之間的關系,并就數學教學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什么是學習風格

這一理論最早由美國教育家賽倫提出,他認為,就像人的人格一樣,學習者在學習中展現出具有區別意義的特征,這一特征是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漸形成的,比較穩定。這一說法得到了眾多教育者的認可,許多人投入了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這一理論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對此做出了不同的闡釋。有人認為,學習風格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并努力記住和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學習風格就是學習個體區別于其他個體所特有的認知習慣、情感方式,是學習者的自身感知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學生對于某一種學習方法的偏愛,是思維的某一種習慣。學習風格一旦形成,往往很難再改變,而成為具有標識意義的學習特點。

二、數學學習風格的分類

數學學習風格是指學生具有持續性的帶有個性特點的一貫的數學學習方式。受數學學科特點的影響,它特殊的思維要求決定了數學學習風格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它還是一個抽象的想象體系,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夠用數學的而非語文的或者英語的其他學科的方式去思考。

有研究者曾將數學學習的風格分成了四類。第一類是知覺風格,顧名思義,這一類數學學習者更善于通過外在的感知獲得數學知識,但是其學習的動力則來自于內在的動機。還有的數學學習者傾向于用命題來表征數學知識,善于用表象的顯性的形勢描述數學空間。第二類是信息加工風格,數學學習者善于搜集、整理和加工各種所需信息,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特別明顯。第三類是記憶風格,這種風格的學習者又分命題型和表象型兩種類型。具有前種風格的數學學習者總喜歡把知識用命題網絡的形式表現和提取出來,而具有表象型學習風格的學習者則喜歡用表象的形式去表現和提取知識。第四類的學習者屬于思維風格。

思維的形式可以分成三個維度。首先是強抽象型和弱抽象型,強抽象型的學習者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習慣引入新特征,并以此來強化原型,通過這種方式獲取新的知識,或者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模式屬于演繹。弱抽象型的學習者習慣于從原型中選取具有熟悉特征的模式,通過抽象概況的方式獲取新的知識,或者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模式屬于歸納的思維形式。其次是綜合分析型。綜合分析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習慣從結果到原因的思維模式,一種是由原因到結果的思維模式。這表現出一個人由現象到本質或者由本質而推測現象的推理能力。這兩種思維方式殊途同歸,都能學到所學知識。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思維模式各有不一樣的擅長解決的問題,所以有時候表現出難度的差異。最后,是思維的發散與收斂。發散思維的學習者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夠多角度、多方向地思考問題,其思維具有多方向性和逆向性的特點。而收斂型數學學習者則習慣聚集和綜合分析信息,善于從中發現一般的規律,排除干擾項,很快找到問題的關鍵處,其思維模式具有方向性和收斂性。

三、根據學習風格因材施教

前文已經說過,研究并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明白了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特點、思維特點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首先,確認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風格。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的時間長一些,教師要有耐心,不應該盲目追趕進度。萬事開頭難,有了好的開始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教師確認學生學習風格的方法不僅僅限于有針對性的測試,還可以通過觀察、座談等方式。教師還可以逐步探索分組布置作業的方法,通過仔細的作業批改來發現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特點。

其次,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制定教學策略。從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來講,學習只有特點的區別沒有對錯和好壞。我們應該彌補和加強學生的學習風格,但是我們也不能任由其去發展,要引導其做到揚長避短。既要鼓勵學生固有的學習特點和方式,使其得到加強,也要有意識地去開拓一些新的模式。教師要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避免單調枯燥的授課模式出現。

最后,還要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不能像傳統的“滿堂灌”樣,教師必須合理安排時間,只有在時間上給學生留有余地才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風格學習,這是對他們個性的最大尊重。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的寬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展現自己,鼓勵他們運用具有個人特點的思維方式和解題思路。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2-0215-01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植,高職教育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生源不斷擴大,在校人數呈現出日益增長的趨勢,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招生范圍都已經面向全國。生源來源渠道多,入學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通過對入校新生高考數學成績摸底調查,筆者發現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普遍較差,加上高職院校數學教學課時一再減少、相鄰兩次上課時間間隔長, 學生自身邏輯思維能力及學習能力較弱, 學習方法不科學,往往容易遺忘前面學習的知識,導致后期學習銜接不上,學習吃力,學起來毫無興趣,甚至有少數學生放棄了數學知識的學習。本文采用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學生為樣本,進行研究。

二、因材施教策略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隨著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學生家庭和社會背景差別的擴大而日益顯著。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在“專業不同”、“習慣不同”、“喜好不同”、“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率不同”、“學習效果不同”等方面。這種差異的客觀存在,即使是同一專業的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也是多樣化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等方面都必須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因材施教策略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教師個性化教學理念的樹立

五個手指各有長短,缺一不可。高職學生是各不相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愛好、習慣和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表達方式。教師應具有“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理解差異,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力所能及的發展”這樣的理念。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學習。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最近發展區域,不同的學生其發展區域也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若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就可以使每一個學生在其“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大的發展。

2.進行專業調研,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筆者通過對學院會計一系、會計二系、商貿旅游系、財稅金融系、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六個系的專業教師進行走訪和交流,采取按專業需求、就業需求設置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模塊化:分為四個模塊,即基礎通用模塊:一元微積分、專業應用模塊一:線性分析基礎、專業應用模塊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基礎、實驗拓展模塊:數學實驗一:matlab軟件入門及其在微積分中的應用;數學實驗二:線性代數、線性規劃問題的matlab求解;數學實驗三:利用matlab求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和進行統計推斷。其中基礎通用模塊和數學實驗一針對除外語專業外的所有大一學生開設,專業應用模塊一和數學實驗二面向商貿旅游系、經濟管理系和信息工程系大一學生開設,專業應用模塊二和數學實驗三的授課對象為會計一系、會計二系和財稅金融系大一學生。

3.教學中的因材施教

3.1學習要求因人而異

根據對學生的調研,教師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三個層次:①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弱,學習興趣低,成績差;②基礎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③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當然,學生的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時關注學生層次的變化,及時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和目標。優秀學生提醒他們不能滿足于課堂學到的知識,推薦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數學課外書,鼓勵他們挑戰難題、拓寬知識面,參加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中等學生鼓勵他們保持現有的數學水平,爭取更大進步;基礎薄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多做練習,掌握基本知識點和方法,爭取達到平均水平;鼓勵好學生幫助后進學生,給予獎勵機制。

3.2教師授課精講多練

高職數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練習實踐,才會發現問題,才能真正認識、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運用和深化,十分重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授中要做到多練、勤練。當然,要給學生練習的時間,教師講課一定要主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對于重點、難點的地方教師要深入淺出,講得通俗易懂。對于次要、簡單的地方可以略講甚至不講,留給學生自學。課堂上只有精講,才能給學生留出較為充裕的時間進行練習,教師才能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及時指導,通過教學練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3作業布置體現因材施教

設計課堂和課外作業可分為三個層次:基礎習題、提高性習題和拓展性習題。①組學生的任務是完成基礎練習;②組學生在做完基礎練習的基礎上,要求選做部分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③組學生全做,要求將提高性習題和拓展性習題的解題過程詳細寫出。通過作業分層設計,要求各組學生做相應的練習,在完成本組練習后,再做下一組練習。對完成正確的學生,教師要加以表揚和鼓勵,尤其是①組學生,即使做對一題,教師也要及時給予表揚,激發學生做題的興趣。

3.4課堂提問講究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策略的實施,除注意科學性及藝術性外,還必須使所提問題與被問對象相匹配。①組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足,教師要予以特別關注,鼓勵他們主動提問;③組學生的悟性好,解題能力強,可多提一些思維難度較大的綜合性問題,必要時教師還需給予適當提示。給出問題時,一般應先易后難,逐步提高,①組排在前,②組次之,③組排在最后。對基礎題目設問,應提問①組學生;對提高性題目的設問,可以問②組學生,也可問①組較好的學生,若回答得對,應給予表揚鼓勵;對于綜合性強的拓展題,同樣可以提問②組中較好的學生,如果回答不上來,再由③組學生來回答。通過提問,應使②、③組學生的答問對①組學生有所啟發幫助,③組學生的答問使教學內容得以深化和拓展。

3.5考核評價多元化,考核要求因人而異

為了全面考核和客觀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狀況,筆者在高職數學教學中采取了多元考核方案:注重學習過程考核,增加平時考核的密度和權重。平時成績占40%,包括考勤、課堂紀律情況、課堂討論、回答問題、課堂測驗、期中測驗、作業成績和數學論文等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60%,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其中,在考勤、紀律方面對三組學生考核要求一樣,但在答題、測驗和作業等方面的考核則因人而異。以考核作業完成質量為例,教師每次布置適量作業,要求學生保證質量,獨立按時完成。在質、量、時三方面進行考核。要求①組學生完成基本題,②組學生完成基本題和中等題,③組學生全部完成,重點完成難度較大的課外題和數學論文,論文內容為所學的數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自身體會,要求學生走出課堂,經過調查得出自己的結論。對于學生在作業中的新穎想法和獨特思路在考核中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對及時訂正做錯的作業的學生給予表揚。多元考核方案注重知識能力和應用能力,兼顧學習過程考核,學期總評成績按公式“學期總評成績=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計算。

四、結語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關愛學生,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便會受到學生的喜愛,學生愛屋及烏,就會喜歡數學這門課程,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此外,高職學生在中學很少受到數學老師的青睞,因此教師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重新恢復對數學的信心,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德然,駢俊生,程向陽,馬敏.素質教育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

[2]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篇(3)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幼兒個性的發展。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因材施教的價值,積極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依據幼兒的差異化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潛能與潛力。那么,在幼兒教育中,如何高效落實因材施教,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全面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

全面了解幼兒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情況,是教師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教師只有詳細了解學生的一切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為每個幼兒量身制訂符合他們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案,才能真正提高因材施教實效。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投入更多情感與精力,詳細了解幼兒的脾氣、愛好及性格等,然后依據一定的標準將幼兒合理分配到一定的小組開展教學活動。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設計出周全的調查方式,比如和幼兒交流、與家長溝通、觀察幼兒行為等。通常情況下,教師了解幼兒情況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微信聊天、短信平臺、電話溝通、問卷調查、家長會、網絡留言等,教師可依據具體情況恰當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從而準確而全面地了解幼兒的差異化特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因材施教教育。但是,這些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教師付出很多情感與精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對幼兒有足夠的愛心與耐心,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和諧而美好的師生關系。如果教師每天面帶微笑、高高興興地面對幼兒,與幼兒交談之前都先抱抱他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平時與幼兒說話的語氣親切而溫和,即便他們犯了錯誤,也不會對他們大聲斥責、嚴厲責備,那么幼兒就會對教師有親近感,愿意將自己的想法與喜好告訴教師。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能更加準確而全面地了解幼兒特點,就能有針對性地設計因材施教方案,教學實效就會更加理想。

二、提高幼兒教師的教學技能

在幼兒因材施教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教學活動的效果優劣。因此,為了切實提高因材施教實效,必須重視教師教學技能及綜合素質的提升。當前,很多幼教機構對教師素質沒有嚴格要求,導致很多教師的教學技能與專業知識普遍較低。比如有些幼教機構在選聘教師時,只重視學歷高低、性格好壞、才藝多少,不重視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考查。幼教機構這種間接忽視教師教學技能的做法,給一些教師造成一種誤導:入職后用人單位也不會重視教學技能,導致教師不具備積極提升自身教學技能的意識,片面重視知識面與學歷問題,這就導致一些教師缺乏因材施教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切實強化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效果,幼教機構或者幼教院校應重視對幼兒教師的培訓與培養,使其在教學藝術、教學方式上具備較高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能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而恰當地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多種性格特點幼兒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在實際操作中,幼教院校應革新以往以教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將傳授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納入教學內容中,重視對幼兒教師教育能力、教育行為、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的培養,最大限度優化幼教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對幼教機構來講,其應積極為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平臺與機會,比如定期為教師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為教師搭建分享教學心得的平臺;邀請名師到幼兒園為教師做相關專題講座;選派教師代表到示范機構觀摩、學習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優化幼兒教師的教學技能,才能為他們開展因材施教教學做好準備。

三、靈活選用多元化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往往用統一的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這種一刀切的模式完全忽略了幼兒的個性差異,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希望借助一定的教學活動消除或者減小幼兒間的差異,從而促進他們共同進步。但是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有教無類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不同特點幼兒的學習需求,教學效果極易導致幼兒間差距不斷拉大,不利于素質教育理念的高質量落實。因此,為了扎實踐行素質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并及時察覺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然后有針對性地、及時地調整教學思路。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幼兒在課堂上的細節特點,特別是幼兒對教學環節的具體反應。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幼兒眼神迷茫、一直撓頭,那么就說明他對新知識還有疑惑,或者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太適應;如果幼兒全神貫注地聽講,或者目光始終停留在老師身上,那么就說明幼兒被教師的教學形式吸引并能較好地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這時,幼兒教師就應該依據幼兒的實際眼神、動作及表情等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思路或者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不僅重視知識的講解,而且應重視對學生情況的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為學生組織出更符合他們學習特點的教學過程,才能促進多種個性學生的共同發展。

總之,幼教階段是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施教是確保幼兒個性充分發展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幼兒特點,并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技能,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活動,盡可能促進全體幼兒個性的最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篇(4)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引詩入文添文采”是中考作文指導校本課程。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的寫作要求是要從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體驗生活,并且能夠抓住事物的特征來感知與認知生活現象,文章表達力求有一定創意;注重在生活中悉心采擷文章素材,創造性構思立意;還要養成列出寫作提綱快速起草初稿與不斷修改加工的寫作習慣。如此筆耕不輟,定能提高自己獨立寫作的能力。本課案例的設計宗旨,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能從多角度來觀察社會生活,搜集寫作素材,有創意的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1.學習寫作中引用詩詞的積累方法,增添寫作文采,提高寫作興趣和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寫作引用習慣。

二、教學步驟的策劃

(一)課前設想,活動導入。請以“我喜歡――”為話題說一段話,要求表意明確,語言優美,至少恰當地運用一種修辭方法。100字左右(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熱情。)

(二)教師示范,由點到面。教師以我喜歡――為話題進行口頭表達:我喜歡“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的初春情韻;我喜歡“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的夏日風采;我喜歡“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秋之高爽;我喜歡“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冬之素雅。我喜歡唐詩中的四季,更喜歡四季中的唐詩。老師說的好嗎?大家想學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踩著唐詩宋詞的情韻開始本節課的學習。(板書課題)(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引詩入文的語言表達風格,激發本課學習的積極性。)

(三)方法點撥,采擷資源。方法一要直接引用,激發興趣。屏幕顯示示例:漫步于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繽紛。但換個思維方式,正如龔自珍所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好好享受這落英繽紛的秋景(《尋找快樂 精彩人生》開頭段)。方法二要擇引詩句,自主感悟。示例:聆聽書聲,是南唐后主“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傷懷;是梁啟超“天地大矣,前途遼矣,美哉我少年中國”的期盼;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堅守本心;是木蘭替父從軍,心昭日月。聆聽書聲,是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惆悵;是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的悲涼;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展望(《書聲嘹亮》節選)。方法三要媒體優化,引發立意(有多媒體屏幕展示)。方法四要積累詩詞,萌趣。示例:長夜無聲,唯書自語。掩卷沉吟的片刻,仿佛穿越回千百年前那個詩意棲息的洛城春夜,誰家玉笛暗飛聲,低回出一嘆離人,一聲折柳的離鄉愁緒。仿佛行走在一夜魚龍舞的煙花長街、雪柳短巷,聞鳳簫聲動,觀玉壺光轉,回首只影闌珊處《文學恰如此歌行》片段。方法五要軼事誘發,聯想體悟。把詩人軼事與詩詞創作融為一體,培養聯想與想象,益于自主體驗社會生活。(設計意圖:結合佳作片段,讓學生掌握引詩入文的幾種具體方法,能夠學以致用,自主發展。)

(四)詩海拾貝,以小見大。指導學生分組探究,將自己積累的詩詞佳句及作者的相關軼事分類整理,互動交流,小組推薦典型交流展示。(設計意圖:增加學生的積累,盤活個體的語文學習資源,培養善于積累靈活運用的作文習慣。)

(五)小試牛刀,創生佳作。請學生根據剛才小組交流的內容,運用學習的引詩入文的方法完成仿寫練習,并體會身邊佳作的寫作技法。深入領會引詩入文的技法。1.仿寫訓練。(1)瀟灑是一道恪守在每個人心靈中的美麗風景。瀟灑的內涵保羅萬象,“采菊東籬下”是一種清凈的瀟灑;“勝似閑庭信步”是一種喜悅的瀟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夢想馳騁于塞外遼闊的大漠,在夕陽的金黃中感受“長河落日圓”的雄渾;我夢想置身于江南秀麗的小鎮,在綿綿的細雨中體味“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情調_____________________。2.范式探究。學生閱讀上屆學生的三篇佳作,并探究引詩入文的方法及妙處。用多媒體超鏈接展示三篇文章,學生閱讀研討(例文附后)。(設計意圖:用我們學生的優秀作文作為例文,讓學習者感覺到寫出好文章并不難,目標很容易達成,從而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體會引詩入文的方法的具體靈活的應用,樹立學生寫好此類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六)拋磚引玉,立竿見影。總結本課學習的寫作訓練手段,適時強化訓練對策。從以下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作文題目,運用所學詩文和積累資源,開展學以致用實踐評價檢測(口語與書面語結合,反復循環,形成常規)。命題:1.我踏著詩詞的韻律______采擷蘊藉的意境_____2. 品讀課文詩詞_______,我真受益匪淺_______。

篇(5)

在計算教學中,對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重點。在課堂中,針對計算教學的引入環節,教師要從算理入手,突出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導入,以免造成混淆,以至于形成負遷移。如在教學“一位數乘兩位數”時,出示應用問題:上衣每件45元,5件上衣多少錢?我先讓學生從乘法的意義入手,看看怎么口算更簡便,由此引出課題,進而優化算法,讓學生對豎式當中的數位對齊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可以從算理到計算方法,步步深入,層層理解把握。

這樣的導入方式,既能夠保證知識間的聯系,又能讓學生展開聯想,突出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二、概念引入,突出激字

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嚴謹性和系統性,與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有著明顯的沖突,由此造成了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枯燥之感。很多學生不喜歡上數學課,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就在于此。為此,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巧加引導,順應學生的感性認知,在課堂導入環節設計生動的話題,重點突出一個“激”字,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把概念課上“活”。

如在教學“認識厘米”時,為了讓學生建立對長度單位的統一標準這個概念,我精心設計了話題:黑貓警長收到線索,說老鼠一只耳偷了山羊的珠寶,立刻展開調查,結果一只耳很快就招供了。他告訴黑貓警長贓物就藏在黑山后的一棵大樹下,從左邊的石頭數8個腳長的距離。結果黑貓警長到達那里之后,卻遲遲找不到贓物。難道是一只耳在說謊?到底為什么呢?故事剛講到這里,學生立刻有了興趣,都想發表自己的看法,更急于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由此我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后再接續故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黑貓警長迅速將一只耳帶到了現場,結果果然在距離一只耳8個腳長那里,找到了偷盜藏匿的珠寶。請問你答對了嗎?為什么?

通過這樣的新課引入方式,學生對問題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樂于想要探尋答案,能夠一步步在數學的海洋中探尋,情緒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為新知的講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三、幾何引入,突出動字

幾何課堂的立體抽象,是學生容易產生畏難心理的重要原因。在小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入有助于學生思維的轉化,使其更好地理解立體空間概念。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幾何概念的引入,巧加設計,突出一個“動”字,著重指導學生會動手、會操作,能動手、能操作,從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先出示問題:三角形有幾條邊?(三條邊)是不是只需要3根小棒就能拼成一個三角形呢?大家猜想一下。學生對此有兩種看法:能拼成,不能拼成。到底結果如何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此時我讓學生拿出所用的學具,一些具有長度單位的小棒,或者是吸管,然后自我選擇,進行三角形的圍擺,展開操作探究活動:看看怎么才能擺出一個三角形,怎么擺不出一個三角形,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圍成三角形必需的條件。

在這個操作過程中,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操作,記錄數據并列出一個表格,而后根據表格進行比對探究和交流探討。操作中學生自主探究,有的能夠拼出三角形,有的拼不出三角形,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將拼出來的三角形的三邊長度統計出來,再將拼不成三角形的三邊長統計出來,這樣學生就養成了動手操作、動手記錄,同時又在操作中養成了思考的好習慣,有助于建構幾何概念。

四、應用引入,突出構字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編排,遵循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典型的原則,這充分體現出了數學知識間的系統性和結構性。在小學數學知識系統中,具有特定的結構特征。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有結構,在應用題的教學導入環節中巧加引導、善加設計,突出一個構字。

篇(6)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a)-0133-01

高中英語因材施教教學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得到有效地落實。實現高中英語因材施教教學對于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促進高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材施教對于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比較高,由于高中學生人數比較多,教學任務比較重,因材施教受到嚴重影響。

1.高中英語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意義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是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一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針對性教學,發揮出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踐因材施教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比較多,由于一些學生從英語學習開始,對于英語缺少學習興趣,英語的基礎并不十分理想,導致很多學生出現英語成績比較差的現象,這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的高考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實行因材施教教學策略可以充分照顧一些對英語學習缺少興趣的學生,通過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僅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英語學習缺少積極性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調動全體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1.2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不僅僅需要學習英語的詞匯,語法,還需要鍛煉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與漢語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一些學生由于性格的原因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能力難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通過實行因材施教教學可以充分照顧一些平時在課堂上不積極發言的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這對于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中英語因材施教教學的建議

高中英語教學在高中課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對漢語有著眾多的不同之處,導致很多學生往往缺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英語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材施教作為英語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1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

因材施教需要根據當前學生英語學習情況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針對學生的情況制定相關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等等。教師在英語教學前應該對全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學生的性格和愛好進行全面的了解,充分認識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做出合理的對策。教師在調查了解過程中針對一些學生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言行的學生應該進行合理的引導,鼓勵學生和支持學生進行課堂發言等等,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2.2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英語教學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高中英語教學任務量比較重,學生人數也比較多,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這對于因材施教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一方面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英語教學中的詞匯和語法知識比較枯燥,尤其是對于一些對英語缺少學習興趣的學生而言,在英語教學中創設英語問題情境,不僅僅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多媒體教學逐漸在英語教學中得到應用,由于英語教學對于英語的發音要求比較高,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英語視頻和音頻的播放,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改變以往枯燥的學習現狀。

篇(7)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對象,是教師教學方式方法選取和實施的客觀“依據”,更是教學效能提升的根本“基石”。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陣地,在培養和提升學生良好學習能力和高尚學習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載體作用。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提升課堂教學效能,培養良好學習能力,已成為有效教學活動開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運用行之有效、切合實際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活動效能,已成為新課標下教師課堂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和努力方向。近年來,我結合教學實踐體會,根據新課標要求,就運用因材施教、探究實踐,以及集體合作等教學策略進行了實踐嘗試,現將探究策略和心得進行簡要論述。

一、圍繞“整體進步”目標要求,實施“人人獲得發展和進步”的因材施教教學策略。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全體學生的整體進步,是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表現,更是有效教學的整體性目標要求。新實施的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綱要提出“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要注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實現人人獲得發展和進步”的整體性教學目標要求。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教學理念,根據學生個體學習實際,選擇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因材施教教學策略,為每一個學生搭建鍛煉和實踐的學習平臺。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性質”過程中,我在新知鞏固練習環節,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實際,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設置出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數學問題案例:“等腰梯形的兩底分別為34cm、16cm,底角為60°,那么腰長為多少?”“梯形ABCD中,AD//BC,BD為對角線,中位線EF交BD于O點,若FO-EO=3,則BC-AD等于多少?”“如圖所示,請在下列四個關系中,選出兩個恰當的關系作為條件,推出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并予以證明.(寫出一種即可)關系:①AD∥BC,②AB=CD,③∠A=∠C,④∠B+∠C=180°.已知:在四邊形ABCD中,?搖 ?搖,?搖 ?搖;求證: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這樣,每個類型的學生都能找到自身“定位”,搭建了實踐“平臺”,獲得了鍛煉“時機”,增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二、圍繞“能力培養”目標要求,實施“人人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的探究性教學策略。

教是為了不教,其首要條件就是學生掌握探知新知、解答問題的方法經驗,形成和樹立基本的學習能力素養。而學生學習能力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教學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作用和配合。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目標和要求,開展體現學生主體特性的探究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探究性教學策略活動中領悟和掌握進行新知探求、問題解答的方法經驗,從而實現“人人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的高效、實用學習活動。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問題課教學中,教學“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方法”時,采用了“自主探究性”教學策略,先向學生設置了如下問題:“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C=60°,AD∥BC,且AD=DC,E、F分別在AD、DC的延長線上,且DE=CF,AF、BE交于點P。1)求證:AF=BE;2)請你猜測∠BPF的度數,并證明你的結論。”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問題要求進行自主探知和小組探究活動。學生在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選擇思路過程中,認識到該問題求證的關鍵點在于“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此時,教師讓學生根據問題條件,找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學生根據這一要求,再次進行探析活動,從而證得問題結論。這樣,學生在探究問題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和教師指導的探究性教學活動,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運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更好解答此類問題提供了方法指導,有效實現了“人人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目標。

三、圍繞“集體觀念”目標要求,實施“人人形成良好數學觀念”的合作性教學策略。

篇(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169-02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與教學理念,可以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與個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與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實力。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教師需要準確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學生的個性,然后針對這些差異與特點,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手段。這樣也就可以有效促使師生之間形成和諧、親密的關系。因此,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應用因材施教的理念。

一、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與普通的課程不同,聲樂教學是高校中一門特殊性較強的藝術課程,通過聲樂課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能有效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傳播。聲樂教學還受到審美學、心理學以及生理學的影響,在其教學過程中,不僅包含了較強的藝術性,還要將技術性、理論性、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在聲樂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在性格、興趣、聲樂基礎等多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學生的先天條件和后天學習能力的差異,也導致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1]。

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為了能夠實現學生聲樂教學的教學目標,應用和實施因材施教理念,就成為聲樂教學的迫切需要。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質的不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在聲樂教學中,在對細節進行處理時,如果教師不重視,對其處理不當,也會對學生的音樂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通常是采用一對一的小班教學模式,旨在通過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在教學中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可能就會忽略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應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可以保證聲樂教學實現其教學目標,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需要遵循的原則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進行差別化、針對化的教學,充分發揮優勢與特點,從而能夠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先天嗓音條件、聲樂基礎以及文化修養與興趣愛好之間的差異,應用因材施教理念開展教學。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要求教師能夠遵循以下原則:

(一)因材施教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和完全相同的嗓音。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開展差異化與個性化的教學。尤其是在藝術領域,個性能夠較好地體現其價值,聲樂教學的過程就需要強調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在應用因材施教理念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聲樂器官的特點,根據其優勢與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具有獨特特色的聲樂演唱特點。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其基礎與天賦等也存在差異,教師不應該對一些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指責,而是要引導學生發現其在聲樂學習中的優勢與特點。

(二)因材施教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一些人片面理解因材施教中的“材”,將其認為是一個人才華和能力的出眾表現,對在某一方面比較出眾的學生進行特殊的培養,讓這些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及更加具有創新性的知識。而對于那些沒有特殊才華的學生給予“填鴨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大量的特長生以及精英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完全不符合基本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大眾化的教育目標要求[2]。

因此,在具體的聲樂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要讓有才華的學生更加出眾,也要讓普通的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不能片面理解因材施教的內涵。教師應該在具體的教學中,將“材”看做是學生在聲樂學習方面的個性特點以及對音樂的整體感覺,而不能只為嗓音條件好的學生進行特殊的教育。只要學生具有自己的演唱風格和特點,就要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給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嗓音特色,不斷挖掘學生的演唱潛力。

(三)實施因材施教理念還需要改進考核方式。就我國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的考核情況來看,通常是采用學生單獨演唱,由聲樂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聲樂教學成果評價。應用該聲樂考核評價方式,往往就會導致該評價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指向標,導致學生為了能夠在聲樂考核中達標,而苦練教師規定的聲樂教學曲目,進而導致在進行聲樂考核評價時出現“萬人一腔”或者“萬人一調”的現象。這是因為很多學生與教師只能認識到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性,忽略了聲樂教學考核評價中的因材施教理念的應用方式[3]。因此,教師就很有必要根據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聲樂教學評價體系與模式進行改進與創新,采取個性化的考核形式,從而保障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理念,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而開展教學。但是也需要教師將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實到實處,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學目標。

(一)及時更新教學的理念。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首先就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正確認識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能夠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與主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充當一味說教的角色,對學生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標準,而忽視了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嗓音條件、文化素養、心理素養及其個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教學。例如,在課前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供本學期或者本學年的授課曲目,與聲樂理論研究專題目錄。學生可以根據其興趣與特點,選擇其中的一組曲目與專題進行演唱和研究。在聲樂教學中根據教師的指導與點撥,使該曲目成為自己的“代表曲目”。這樣也可以培養起學生學習聲樂的信心,激發其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刺激其主動對相關的聲樂理論進行研究[4]。

(二)積極轉變授課方法與授課模式。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因為其學科的特殊性,聲樂教學通常需要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一般看來,聲樂教學通常是教師一邊彈鋼琴,一邊進行示范,在學生演唱的時候,教師適時地進行指導與點撥,對學生的發聲與演唱進行指導。應用該教學方式,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但是在應用該教學模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存在一些比較集中的問題,如在聲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啞音”“喉音”“鼻音”以及“白聲”等問題,教師在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要強調同樣的問題,這會嚴重影響教學效率,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要靈活轉變其教學模式,可以將聲樂教學中有相同問題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統一的講授與指導,這樣學生也能在組內對該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解決一些共性問題,提高教學的效率,減輕教師的負擔。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的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講授聲樂理論課程,如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的構造、嗓音保健、吐字咬字等具有鮮明的共性特征的基礎性課程,就可以選擇集體授課的教學模式。

(三)準確分析學生的特點,合理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教師只有準確地判斷和分析學生的特點,才能合理地應用因材施教理念。著名的聲樂大師曾提出其聲樂觀點,認為學生因為其天生的嗓音條件存在差異,因此其發音也是具有個人特點的,不能刻意模仿他人的特點,要唱出自己的特點,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特點,那么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吸引力[5]。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其嗓音、發聲特點等多個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差異性,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準確地分析、判斷學生的特點,從而制定與之相符的聲樂教學方案。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聲特點,對其進行準確的聲部鑒定。準確的聲部鑒定,對學生未來學習聲樂的重點及其藝術生命都有重要的影響。其次,教師還要準確判斷學生的音樂風格與路線,看學生究竟適合那種唱法,從而對其進行差異化的指導。最后,教師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性格是否堅韌,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能夠大膽、自信地歌唱,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提高其聲樂水平。

(四)構建完善的規章制度。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其中包括鑒定學生的演唱聲部、培養學生的演唱風格等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特點的不同,制定聲樂學習的短期計劃、長遠計劃等差異化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案及其個性化的考核方案。在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中,仍舊是以“一對一”的教學模式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其教學角色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定位,仍舊采取“一言堂”的模式。因此,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真正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是比較復雜的,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規章制度,使因材施教落實到實處。如果不能及時對聲樂教學的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則因材施教的理念仍舊是空談[6]。教師可以對一些主動參與到合唱團、學校樂隊以及各類聲樂賽事中,并獲得一定獎項的學生評定一定的學分。并且,教師要能完善其成績考核評價制度,能夠對聲樂教學的實際成果進行考核,這也能激發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聲樂實踐中,通過比賽、競賽等形式不斷提高其聲樂水平。

四、結束語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不僅符合聲樂教學的學科特點,還能充分尊重學生自身個性化、差異化發展的需求。近年來,高校聲樂教學的內容不斷發展與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聲樂教學本身的規律,同時也需要充分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高校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之下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其聲樂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婷.聲樂教學因材施教新模式的構建[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

[2]劉躍華.因材施教,彰顯不同的歌唱風格――聲樂教學筆記[J].中國音樂,2010(1).

[3]王琛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5(22).

篇(9)

學生是受教育者,是我們的教育對象,然而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指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特點

從性質上看,初中英語教學是教育學與語言學的交叉;從特點上看,英語是一個工具性和人文性學科,也就是說,語言對學習者既是工具,又是文化。那么初中英語教學也就具有許多成年人不具備的優越條件。學生善于模仿,有激情,既學習了語言又學習了文化,然而也存在著個體差異。

二、因材施教的本質

因材施教具體地說就是差異教學,其目標是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班級教學中,學生有很大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即使是同一位教師在同一個班級講授同一個內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建構也會出現極大的不同,差異教學的目的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達到同一水平,而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而且,由于班級不同,學生情況不同,差異教學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不同情況,且依據差異實施教學策略設計,全面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因材施教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調整教學內容。每個教學班里的學生都存在著好、中、后進。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應適合這一學情。要求一個教師在同一個班級里使用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進度來完成教學任務是不現實的。然而我們采用同教材、同進度、異要求卻是可行的。這里說的同教材并不等于教學內容完全一樣,可以適當調整和組織教學內容,以適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篇(10)

1.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給予個性化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教師的關注,并在教師針對性的指導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可以減少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于解決高校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能夠促進優秀學生的優化,落后學生的提升;但是該種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對教師的要求過高,需要教師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對每個學生進行了解。如果教師肩負的教學任務過重,教授的學生過多,就很難全面實行“因材施教”。而就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來看,絕大多數高校都將英語作為公共課程,由一個英語教師負責多個年級和專業的教學。因此,嚴重缺乏“因材施教”應用的環境,無法發揮出“因材施教”應有的作用。

1.2”因材施學”

“因材施學”是現代教育的一種全新觀念,與“因材施教”不同的是主要站在了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視角對高校教育教學進行認識,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這種教育思想能夠彌補“因材施教”的不足,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狀態,讓學生也能夠參與到教育教學中,積極地進行自我提升,并在不斷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以及良好的探究思維。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在高校中進行有效發展,同時也可以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能夠永續的發展下去,成為工作中的棟梁。由于“因材施學”理念與現代推崇的生本思想、素質教育等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因材施學”較“因材施教”更具發展潛力,在現代教育中其可以與“因材施教”結合在一起,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高校英語教學進行促進,讓學生能夠在英語課堂上獲得更大的進步[1]。

2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存在的困難

2.1教師工作過重,個性關注不足

要想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實行“因材施教”就必須要打破之前統一的教學模式,強化高校英語教師與個體學生的交流,并要求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進行細致的了解,從中找到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幫助學生“揚長避短”的學習。要想實現這點的前提是高校英語教師要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進行輔導。就現在的高校英語教師而言,由于工作量過大,授課任務較多,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頻繁的互動存在一定的困難,更談不上對所有的學生進行了解。很多高校在英語教學方面都采取大班授課,高校英語教師有時要面對多個專業的學生。因此,在實行“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很容易會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

2.2脫離現代教育,限制學生發揮

現代教育已經對教師進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教師要逐漸對自身主導地位進行調整,給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究學習的場所。就高校英語教學來說,在進行“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并沒有對現代教育進行充分的認識,高校英語教師為了促進“因材施教”的實現,一直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著全面地掌控,而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安排,被動地配合教師制訂的針對性方案進行學習。這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發揮,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初衷,使絕大多數學生的潛力被抑制,難以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英語知識[2]。

2.3教學靈活度差,忽視成果評價

現代高校英語教師在進行“因材施教”的過程中,采取的手段過于強硬,事先很少與學生進行溝通,所有的教學內容都由教師獨立制訂,學生是否愿意接受以及學生在執行該方案后是否能真正獲得進步都沒有得到高校英語教師的重視。高校英語教師制訂的部分針對性策略,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仍存在較大的出入,如果高校英語教師不能靈活地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硬性的對教學方案進行執行就很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當前絕大多數的高校英語教師在進行“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存在著“重形式、輕結果”的現象,忽視了對“因材施教”教學成果的評價,導致高校英語“因材施教”教學難以得到大跨度的提升。

2.4違背公平、公正,忽視一視同仁

“因材施教”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即教師只有在授課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按照學生學習的情況、接受能力等進行劃分,才能保證“因材施教”的順利進行;但是如果按照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之間的差異會更加明顯,部分表現較差的學生會在心理上出現一定的落差,并且因為教師的差別性對待而產生自卑心理,不僅難以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進行提升,反而還會造成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阻礙。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實行公平、公正的教學,而“因材施教”的進行實際上已經違背了公平、公正的教學理念,忽視了一視同仁在教學中的應用。因此,會造成高校英語在教學過程中的矛盾,不利于高校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

3“因材施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有效途徑

3.1搞好應用協調,明確應用目的

“因材施教”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雖然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但是對高校英語教學的推動效果不容忽視,應加大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推廣應用。為了對“因材施教”產生的問題進行彌補,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將“因材施學”理念引入教育教學中,使“因材施教”與“因材施學”相結合,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模式。首先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搞好兩種教學方式的協調,通過“因材施學”對“因材施教”產生影響,針對在“因材施教”中存在的弊端和較為陳舊的思想理念等進行改革和剔除,進而將兩種教學模式組合到一起構建出新的教學模式;其次在進行高校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高校英語教師應明確“因材施學”應用的意義,改變之前固守成規的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多進行創新精神的應用,才能為“因材施學”的應用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3.2做好學生引導,加強學生了解

無論是“因材施教”還是“因材施學”實質都是對學生進行有益的促進,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高校學習,并且二者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給予配合,只是前者要求學生進行被動的配合,而后者則要求學生進行主動的配合。在實際教育中,要想搞好主動與被動之間的轉換,強化學生對“因材施學”的理解是關鍵。高校英語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育改革之中[3],并向學生介紹“因材施教”與“因材施學”的區別,讓學生加深對“因材施學”的了解,進而掌握“因材施學”應用的各項要求,可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積極配合。高校英語教師還應該做好教學氛圍的改造。與“因材施教”不同,“因材施學”要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自由,要讓學生置身于該種環境之中,逐漸擺脫課堂學習的拘謹感,可以進行更加靈活、發散的思考。

3.3培養學生愛好,鼓勵探究學習

由于“因材施學”的主體為廣大學生,所以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輔導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并對自身進行不斷的提升。這樣可以有效地彌補教師精力不足、關注度不夠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是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實行“因材施學”的主要難題。廣大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嘗試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通過興趣愛好的培養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首先高校英語教師需要找到學生對英語學習排斥的原因,并在對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掌握絕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向和學習內容,并從這兩點出發,分別進行英語教學問題的解決以及英語教學內容的調整。這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度會有所改善,將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愛好。其次搞好探究教學是實行“因材施學”的主要手段之一,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讓學生對探究學習充滿信心,并愿意主動進行英語知識方面的探究。當然為了減少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影響學生探究學習的質量,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對探究學習進行一定的變形。例如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實踐探究等,通過探究形式的豐富,讓學生減少對探究學習的抵觸感,增加探究學習的積極性[4]。

3.4搞好師生溝通,搜集學生意見

“因材施教”之所以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用出現問題,主要就是因為高校英語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方案制訂的過程中過于主觀,而忽視了學生的看法和意見。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在實行“因材施學”的過程中應該吸取之前的教訓,對學生的意見進行分析,并與“因材施學”融合到一起。首先高校英語教師必須獲得學生的信任,與學生建立起友誼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學生心底的聲音,得到學生最真實的回答。如果僅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信息征集,則很難得到學生最真實的回答,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對問卷敷衍了事。由此可見,搞好師生溝通,應該是促進“因材施學”應用的有效前提。其次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意見進行搜集。除了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外,高校英語教師還應該多對學生進行觀察,并利用現代的網絡社交軟件與學生互動,關注學生的動態變化。這樣更利于高校英語教師了解學生的需要,進而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滿足。

4小結

“因材施教”與“因材施學”都是進行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前者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已經呈現出了一些缺點和弊端。因此,應該促進前者向著后者轉化,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進而使高校英語教學能夠通過哲學的審視,對“因材施教”和“因材施學”進行有效地應用,實現高校英語教學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寶泉,文梅其其格.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因材施教[J].前沿,2008(2):64-65.

[2]陳小菊,葉衛東.一視同仁與因材施教:教學公平的兩難選擇[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3):16-17.

上一篇: 平安銀行發展 下一篇: 建筑電氣工程規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一 | 亚洲中文另类婷婷久久 |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A∨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