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小課題研究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01 16:49: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勞動教育小課題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在“六年服務一生”辦學理念的指引下,青園小學少先隊工作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方向性、針對性、可行性,樹立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育人理念,將宏觀理念細化、分解到各個微觀教育環節。例如,對少先隊員進行“愛勞動”的教育時,特別設立了“勞動日”,除了學校教師參與勞動教育,還聘請了工勤人員擔任全程指導員,勞動教育從課外實踐延伸到少先隊活動課堂,以精細化的課程作為實施載體,對少先隊員進行愛勞動教育。

二、堅持“爭章”引導,積微成著

在少先隊品牌活動實施的這條道路上,青園人從來不走尋常路。我們創新了“雛鷹爭章”活動,全面實施“小葵花獎勵計劃”。每學期每位隊員手持一本《小葵花獎勵手冊》,每位老師時刻準備著小葵花貼紙和刻有老師名字的印章,根據隊員日常行為實時給予獎勵,無微不至地幫助少先隊員養成良好習慣。學校為此還設立了“快樂丫米日”。丫米是英語單詞yummy的音譯,是好吃的意思,這種有趣的獎勵機制,讓少先隊員們變得更加積極向上了。

三、開展各項活動,造微入妙

學校擁有各具特色的紅領巾社團122個,涵蓋人文、科技、藝術、體育等類別。機器人社團遠赴美國、印尼等國家參加國際機器人大賽斬獲金獎;青葵合唱團在北京唱響青葵的快樂,讓世界聆聽青園的聲音;小葵花電視社團多次和央視少兒頻道合作拍攝專題片并成功播出。學校特別重視紅領巾社團的建設,專門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把紅領巾社團的建設作為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鞏固了少先隊組織形式,使組織更好地覆蓋、影響學生。

四、提質隊伍建設,無微不至

篇(2)

以“十三五”時期和2021年廣東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立足我校教育發展的實際,以現代化學校管理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提出新舉措,開創新局面,力爭新突破。

二、工作目標

1、努力建設一支潭西鎮小學教育系統高素質教師隊伍。

2、狠抓教學工作,規范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潭西鎮小學教育系統的教學質量。

3、加強轄區內各面上學校的領導班子隊伍建設,著力建設一支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強的干部隊伍,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4、改進德育方式,增強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

5、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努力做到“零事故”。

三、具體舉措

1、隊伍建設

以激活教師主動發展的內驅力為主要策略,以開展教育科研為重要手段,以青年教師發展為重點,努力建設一支潭西鎮小學教育系統高素質教師隊伍。

(1)在鎮內開展結對互學活動,共同提高;每年進行一輪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建立獎勵制度,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充分利用優質教學資源,開展手拉手活動,通過校與校之間的交流,與他們骨干教師師徒結對,培養各校骨干教師,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

(2)加強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和管理。除了鼓勵教師參加重大課題研究以外,還鼓勵教師根據個人的興趣和選擇確立小課題,并納入學校的課題管理系列,形成有分有合的科研課題群和勇于探究的骨干科研群體。

(3)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

組織各類教師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相關培訓和校內培訓,促進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業務水平的提高。

(4)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

開展敬業精神教育的主題活動,大力宣傳和推廣師德先進典型,完善師德評價制度。把師德表現納入教師結合評價的主要內容,并作為教師評優評先和職務晉升等方面的依據。

2、狠抓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加強“五認真”確保教育教學質量

要求鎮內各學校要以“備課要認真”、“上課要認真”“作業要認真”“質量監測要認真”“認真做好輔導”這五認真為標準去抓教學常規管理,中心小學不定期到各校進行抽查。

(2)堅持全面、全員、全程的教學質量目標管理,形成備課組長、學科主任負責制、教學常規考核制、教學質量隨機調研制、教學質量跟蹤管理制,完善創新質量保障機制。

(3)通過實行“推門聽課”制度,促進高效課堂常態化。

要求各校校長、學校中層以上干部、教研(備課)組長要進行推門聽課,要有記錄,并列入教學常規檢查的范圍內。

3、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1)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實行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教代會的民主監督作用,全面推行校務公開,通過教代會,校務委員會等形式聽取教職工意見,做到群策群力辦好學校。

(3)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形成激勵機制,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4、改進德育方式,增強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

以“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為德育目標,開展以“有禮、有愛、有美”為主題德育活動,統籌學校各項資源,整合各類教育內容,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定良好基礎。

(1)進一步營造充滿童趣的校園文化環境,舉辦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愛心月等專題活動。

(2)開展以培養良好的文明素養和行為習慣,懂得與人交往的基本禮儀與社會規范為主要內容行為規范教育;開展以培養初步具有愛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的意識與情感的愛心教育,能知道生命的重要,開展珍愛生命教育,做到時愛自己;開展以培養初步具有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勞動教育和藝術教育。

(3)加強班主任隊伍專業化建設,深化班級文化建設。

5、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努力做到“零事故”。

(1)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和安全應急預案,加強管理,加強演練,定期檢查,及時整改,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2)加強課間護導,值日教師要加強課間巡視,學校安全領導組成員,要定期開展對學校及學校周邊進行全方位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置、上報。

(3)要定期更換、保護好消防設備,加強學生消防逃生演練,提高學生防范能力,加強防盜設施的維護檢查,加強節假日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諧校園。

篇(3)

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更快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綜合實踐活動這門新課程。為了讓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綜合實踐活動”,開學初,縣進修學校的領導組織全體任課教師進行教材培訓,平時教師們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及時討論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已日趨完善,我們全體師生會為完善規范校本課程而努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搖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了一系列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研究方法以及當前社會的綜合性問題。當我們在活動中,面對學生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雙眼時,深深明白了“一杯水、一桶水”都早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反思,不斷地充實知識、研究方法才能適應新的課程。大家在學習中進一步提高了對新課程理念的全新認識與理解,提高了大家執行新課程的自覺性,真正落實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要旨。大家都成為新課程的學習者、參與者和實踐者。

在活動中,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們會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去查詢信息,長期這樣可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心靈能夠得到凈化,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同時,他們的實踐操作、分析問題、綜合表達、與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為他們打開了想象的翅膀,也為他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下面,談談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感受。

1.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方面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對碰到的問題進行探究、解決而采取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綜合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為最終目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導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通過分層次的探究性學習、實際應用設計學習和社會考察學習,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活動的初步能力,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增長社會溝通能力。

根據各年級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我校還在社區服務方面,安排了適合各年段學生的社區服務實踐項目,通過社會參與性的實踐學習,使學生通過一般性實踐,獲得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實現感,也讓他們在活動中,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增長了解社會的能力。

2.勞動、信息與技術教育方面

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亞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性活動的源泉。”我校在勞動技術課的教學中,做了些有益探索。要創新就必須會想象,因此,在勞動課實踐操作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對勞動課動手操作過程的興趣,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重視學生的勞動成果,提高學生勞動的興趣和態度,把德育與信息技術有機地滲透在勞動教學中,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存在問題

1.要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的綜合知識與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家長缺乏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識

盡管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學校生活十分關注,但他們往往更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就心滿意足了。不少家長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只是讓孩子輕松一下,調劑一下,不是正科,不支持孩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四、課改反思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前一階段工作盡管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不少,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

1.內容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四大指定性學習領域之間怎么整合,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想到好的辦法。我們把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作為主要內容和載體,把研究性學習作為主要方法,把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作為必要的手段。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組織是以主題活動和小課題研究為主的,但主題活動和小課題研究也不能隨心所欲。怎樣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結合本地課程資源把內容系統地組織起來,還需要很多人花大量時間來探索。

篇(4)

1、愛的環境氛圍

一個良好的、積極的環境意味著一個能夠誘發、維持、鞏固和強化積極的社會行為的環境。我園自對幼兒進行關愛他人教育的研究開始,就將環境創設作為關愛教育的隱形陣地,園內的一景一物、一桌一椅、一杯一巾、一床一被等等物品的呈現以及墻面的設計、玩具的豐富與多樣,都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可接受性,總體設計是溫馨、可愛,色彩明亮,以孩子們喜歡的造型、顏色為主,盡可能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體驗到被尊重、被接納的愛的情感,體現的一個總原則就是“角角落落總關情,方方面面都有愛”。

2、愛的心理氛圍

魯迅說:"教育植根于愛",愛是教育的靈魂。所以,要想使幼兒學會關愛,首先要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自己被老師、同伴和周圍成人的關心、愛護,只有這樣,幼兒才可能在有意無意的模仿中形成積極的關愛情感,并得到日積月累的強化鞏固。幾年來,每一個參加實驗研究的老師都能嚴格要求自己,以一顆寬容的心接納孩子的各種行為,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生活、游戲和活動,在被接納、被尊重的愛的心理氛圍中學會關愛別人;此外,還要求我們的老師要善于發現,用愛的眼睛去觀察每一位孩子的身心特點和個性特征,挖掘個案出現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用老師滿滿的愛去溫暖那一顆顆幼小的心靈,讓愛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3、愛的榜樣氛圍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積極的模仿對象,更能夠激發、維持、鞏固和強化孩子們所形成的關愛情感和行為,愛的榜樣,既有老師的有心為之,又有老師的細心觀察。老師的有心表現在老師定期組織的各種親子活動,如:親子游戲、親子手工、親子繪畫、親子歌唱等,使孩子們在與爸爸媽媽的共同活動中體驗快樂,感受來自爸爸媽媽的那份關愛和呵護,并學會了如何關愛自己的父母和其他的家人,使關愛父母及家人的積極情感和行為不斷鞏固和強化;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求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率先垂范,對自己的長輩和親人積極施愛,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播撒愛的種子,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種愛的榜樣氛圍,達到一種“不令而行”的隱性教育目標。老師的細心表現在老師隨時隨地都做一個有心人,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積極尋找同伴中的榜樣和示范,及時與幼兒進行對話和交流,和孩子們一起尋找愛、發現愛,放大愛的力量,使孩子們有了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最終成為一個有愛、會愛的孩子。

自課題實施以來,我園堅持“教育從品行開始,幸福從啟蒙奠基”的教育理念,以“關愛教育、潤物無聲”主題月活動為載體,每月制定主題活動方案,注重幼兒的親身經歷和親手操作,自然習得各種經驗和技能;注重讓幼兒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親近自然;注重有效利用家長和社區資源,開放課堂,親子同行。使關愛他人教育滲透于主題活動之中。

如愛在五月主題“幸福生活 勞動創造”:活動總目標是“以五月的勞動節、母親節為主題生成契機,以“勞動教育和感恩教育”為主題內容,幫助幼兒了解和熟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激發幼兒的勞動激情,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和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意識,進一步宏揚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傳統美德”;活動流程是“感受勞動的偉大—體驗勞動的艱辛—萌發勞動的情感”;活動內容包含:勞動最偉大:職業萬花筒;勞動最美麗:勞動者頌歌;勞動最神奇:職業變形記;勞動最光榮:小鬼來當家;勞動最崇高。

每一個主題的活動形式都是通過集體活動、游戲活動、實踐活動、親子活動等等進行的。幼兒在一次次活動中感受愛、體驗愛,學會愛、表達愛。

繪本具有一般文學作品的特點,對孩子來說就是厚積薄發的熏陶感染,無論是剛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還是即將升入小學的大班哥哥姐姐,優秀的繪本永遠是孩子們成長的好伙伴,是引導孩子們感受愛、發現愛、表達愛、學會愛的最好工具,同時它更以具體的形象、藝術語言的感性形態存在于時空之中,以能激發孩子的感情為最大特點,與學前兒童的認知心理和情緒特征相吻合,使他們學會從繪本閱讀中汲取愛的營養,積蓄愛的力量,激發愛的情感,表現愛的行為,因此,我們充分利用繪本的教育功能,讓幼兒體驗文學作品的多種內涵,使幼兒在讀讀、看看、講講、說說中獲得愛的熏染,萌發關愛之情。

為了達到研究目標,我們讓老師精選關愛繪本,設計活動方案,先在1-2個班進行繪本閱讀,在獲得有效經驗的基礎上,再把繪本依次向別的班級進行漂流,如讓大班幼兒閱讀主題鮮明,情節起伏,側重感悟人物心理和角色性格特征的繪本:《逃家小兔》、《快樂王子》等,;中班漂流的繪本以情節重復、人物復雜、對話句式相同,便于幼兒理解和表演等為特征,如:《噓》等,小班幼兒選擇的繪本情節、人物簡單、以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為主、對話重復精煉、易于幼兒理解和表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好朋友》等,無論什么樣的繪本,我們都是先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仔細揣摩、分析主人公的內心想法,嘗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通過自主閱讀和集體閱讀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分析蘊含的道理。重點引導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體驗家人之間、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從而激發幼兒的關愛他人之心。

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都滲透著關愛教育,生活處處充滿愛,事事都能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1、混齡互助。每次春游、秋游及全園性的參觀超市、武警中隊等社會活動,我們都讓一個大班孩子和一個小班孩子手拉手一起走,在大帶小活動中,大孩子能很好地照顧小孩子,沿途不斷地關心小孩子;同時,在平時的一日生活中,我們還經常讓大班的一些孩子和小班的一些孩子進行交換,讓大班的孩子做小班弟弟妹妹的榜樣,帶著他們一起游戲、吃飯、睡覺、穿衣等,在照料小班弟弟妹妹的過程中,把對小班幼兒的關愛之情轉化為實際行為,同時也感受到老師和父母平時在照顧自己的過程中的辛苦,將這種感情延伸到回報老師、長輩、家人對自己的關愛;而小班幼兒在與大哥哥大姐姐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既學到了各種本領,又學會了與人

交往。 2、親子活動。每學年,我園都會舉行親子游戲、親子手工、親子繪畫、親子歌唱等活動,使孩子們在與爸爸媽媽的共同參與中體驗快樂,感受來自爸爸媽媽的那份關愛和呵護,同時,將自己對父母的關愛反饋回去,得到爸爸媽媽的鼓勵和肯定后,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那種親情更濃了,尤為重要的是,孩子們學會了如何關愛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使關愛父母及家人的積極情感和行為不斷鞏固和強化;

3、生活活動。組織大班幼兒幫助保育員老師擦桌子、洗茶杯、分發餐具、整理床鋪;幫助廚房的叔叔阿姨剝毛豆、蠶豆,摘豆角等,將對他人的關愛之情付諸于勞動實踐中,有效地培養了幼兒關心幫助別人。

篇(5)

2、在德興市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我校九位運動員和一小運動員共同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中祝敏同學獲得女子100米第三名,女子60米第四名,女子4100接力第四名;黎兆鈺同學獲得女子200米第五名、女子4100米接力第四名,朱琳同學女子100米第六名、女子4100接力第四名;陳志明同學200米第六名、4100接力第四名;管秋艷同學獲得女子4×100米接力;占浩政同學獲得100米的第六名、60米第二名、4100米接力第四名;易楊同學獲得男子4100米接力第四名;王文平同學獲得男子4×100米接力第四名,60米第二名;曲震宇鉛球第五名。

3、德興市小學生計算機奧賽中有4位同學獲三等獎。

4、江西省“新蕾杯”征文中俞玲同學獲二等獎。

5、唐佳婧同學在全國“天才杯”迎奧運繪畫擂臺賽獲金獎。

6、在全國第八屆“希望杯”書畫寫作大賽上1人獲二等獎,5人獲三等獎,2人獲優秀獎。

7、德興市小學生乒乓球比賽,獲男子團個第一名,占浩政單打第一名,湯浩鴻第二名,女子團體第六名。

一、學校管理

1、辦學方向:認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積極創造條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緊緊圍繞“以德治校”的中心,按照“規范特色”的辦學目標,面向一切學生,學生自主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展,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2、組織管理:學校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務實、敬業勤政的集體,校務會成員分工明確,工作到位,學校重大事件由集體研究決定,透明度高;工會組織起到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凝聚力作用,校務公開,合理化工作扎實有效,教職工參政意識明顯增加,領導班子的民主意識和服務意識得到增強,干群關系融洽,工作熱情高漲,大局意識強烈,工作效率提高。學校的各類檔案管理規范,資料齊全,學校“十一五”辦學規劃、學年計劃總結、部門計劃總結、教師個人計劃總結等完整齊全。各項考核均有良好表現。

3、教師管理:按德興市教委有關規定,學校每年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全面考核,積極參加市局安排的各類培訓,對教師的師德、教學業務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每月的教學常規考核、文明辦公室考核、每學期的師德師風考核均設立獎勵制度,教師的各類違規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每周二是學校規定的政治、業務學習時間,做到有學習有記錄。張永娣、吳珍珍、姜小平、鄧禮華老師的論文獲江西省教育學會三等獎,徐光偉老師獲三等獎。德興市德育論壇演講獲二等獎。余萍老師的教學導入設計獲中國基礎教育協會一等獎,并獲江西省“新雷杯”征文輔導二等獎。張永娣、周燕、徐光偉、汪木強、祝娟、夏麗蘭老師在德興市“五環聯動,反思成長”教研活動中被評為先進教師。

4、學籍管理:學校歷來學籍檔案規范齊全,學籍變動統計及時準確,順利通過上級部門的檢查。

5、后勤管理:學校校舍檔案齊全,校建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檢查制度規范有效。學生家長大多為礦山職工,加上礦區建設要求,學校的勤工儉學活動難以開展,學校沒有住宿生和食堂。校園規劃有序,環境優美,標志醒目,文化氣息濃厚。

6、教學工作:學校教學秩序井然,各科能有機滲透德育教育,把五育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學校每月進行教學常規考核,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考試等全程監控,有教學檢查和質量分析制度,效果良好。新課程和新課標已深入人心,教研組織健全,課題研究實施有效,圖書室、語音室、電腦室管理有序,使用率高,但學校分管的主任聽課課時欠缺,學生作業量的控制有待科學化。

7、其他教育工作:我校認真貫徹《公民道德規范實施綱要》、《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以“五愛”教育為核心,以隊伍和制度建設為重點,以日常行為規范訓練為突破口,以“文明學校”、“五星班級”的創建活動為載體,強化德育的階梯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繼續營造“處處是課堂、事事是教材、人人是教師、時時都育人”的德育氛圍。在健康課的開展中,能從實際出發,但沒按每周0.5節的課量排入課表。班主任工作得到加強,后進生得到轉化,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貫徹“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的思想,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響應市“陽光體育活動”。

2011新區小學目標管理工作匯報計劃,保證學生每天在校一小時的活動時間,組織好每日的“三操一舞”,學生生長發育狀況良好。一年里,加強勞動教育,組織學生參加適量的公益勞動。普及程度:學校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升學率100%,輟學率為0,留級率為0。

8、教育質量:學校各項教學指標均達中心小學的規定。出色完成任務。

篇(6)

學校設計規模48班,現有學生1664人,31個教學班。教職工84人(其中3人內退),平均年齡37歲,學歷全部合格,高學歷占86%,中級以上職稱49人,其中市名師名校長2人,縣名師2人,市骨干教師1名,縣骨干教師5名,省教壇新秀1名,市壇新秀3名,縣教壇新秀17名。

幾年來,學校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奉行“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堅持嚴格規范的科學管理,長期致力于加強師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文化、業務素質,認真落實“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的各項措施,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逐步形成學校特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先后被評為“浙江省先進學校”、“寧波市示范性文明學校”、“象山縣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亦曾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范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省體育傳統學校”、“省教科研先進集體”、“省平安校園”、“市校本培訓先進集體”等。

二、學校工作回顧

(一)科學管理,營造拼搏氛圍

管理是學校教育的支柱。學校始終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先導,堅持“德育為首、教育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本著“教學為核心,學生參與為中心,教師提高為重心,學校發展為準星”的工作思路,實行“常規工作制度化,特項工作課題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協作、層級負責、任務到人”的垂直管理責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優秀”三級班集體達標為載體的德育一體化研究,開展“五自爭章”和“一日常規監督制”活動,構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級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標明確、內容有序、教育為先、養成為主、講究實效”的德育體系。在學科教學上,提出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策略,構建了“小學實踐型教學”的研究,確立了研究與實踐操作框架和運行方式,課內在“提前、滲透、拓寬、自學、分層、創新”課堂教學改革思路的指導下,建立了“自學、問疑、探究、交流、運用”的課堂教學基本程式;課外大力開展學科課外延伸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在師資培訓上,圍繞“做人民滿意的教師”這一主題,堅持走校本培訓之路,堅持觀念與行為、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教研相結合的思路,創建了以校總課題為載體,融學習、上課、科研為一體的校本培訓機制,采用“學習、備課、上課、交流、小結”的循環方法,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平時嚴格按“三級、一評、一考核”制度來保障師訓工作的展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堅持“民主競爭、德才兼備、人盡其才”原則,采用工會主席直選、中層干部競聘上崗、教學崗位聘任,教師職務評聘分離等多種措施,把學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進。

(二)德育為先,培育一代新人

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靈魂。我們根據德育自身的特點及新時期學生心理特征,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提倡“德育創新”,使革命傳統、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熱愛勞動、文明禮貌、社會公德、艱苦奮斗等教育時時閃爍著時代的脈搏,不斷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首先是拓寬行為規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點放在“行為養成、行為規范”教育上。學校制訂了《象山縣實驗小學學生常規手冊》一部,作為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同時,把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為落實規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在認知方面,要求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學會全面認識自己;在情感方面,啟發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激勵,達到自我反省,自我調整的目的;在行動方面,要求學生逐步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訓練,自我調節的習慣。為此,學校在班集體建設上開展了小學生自主發展班集體三級達標活動——即“合格班集體”、“良好班集體”、“優秀班集體”三級評定活動。其基本操作程序為“定標——達標——驗標——認定”。這樣,大大促進行為規范的養成,推動學校德育工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我校的行為規范達標班為100%,優良班集體為80%。

其次是以活動為載體,實踐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重點,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規范內容,進一步深化為學生的行為規范內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養成教育做到五結合:即與學雷鋒活動相結合,開展爭做“社區小主人”活動;與科技活動教育相結合,評比“科技新星”;與學校勞動實踐相結合,開展“跟父母學一手”活動;與開展學習型家庭評比相結合,讓每個同學成為文明小使者;與少先隊爭章活動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每逢寒暑假,政教處、少先隊均安排以“實踐公民道德”為主題的相關活動,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此項活動收到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顧曉嵐同學獲省十佳少先隊員稱號,同年12月顧曉嵐事跡被評為浙江省中小學生實踐公民道德10個最感人故事獎。同年,王譜絢、邵賢俊、顧曉嵐同學獲市青少年英才獎。

第三是構建網絡,形成教育合力。新時期的德育工作,單靠學校一個點進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構建全方位的德育網絡。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德育教育主線。并建立了校、班家長委員會,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德育網絡。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形式,為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創造條件。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學校還與派出所、當地駐軍等單位簽訂協議書,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園關系。同時還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了各類的社會實踐基地,讓它們成為學生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教育場所。并聘請部分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為校外輔導員,讓他們帶領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天天向上。使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協調一致,相互促進。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學校少先隊組織自1981年開始連續被評為省“紅花少年”先進集體,全國“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先進集體、省少先隊活動先進集體、省“創造杯”活動先進集體、全國紅旗大隊、省雛鷹紅旗大隊。

(三)育人為本,造就學高之師

教師隊伍的素質是提高教育質量和實施教育改革的關鍵。學校始終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有效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來抓。

師德是“靈魂”。我們以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頒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為依據,制訂“師德公約”,在教師中開展自尊、自愛、自強競賽活動,把對學生的愛作為教育的基礎和從教的動力。1997年,學校還編制了《學校行政規章舉要》,詳載各級崗位和管理人員的職責,并選載現行國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規,倡導“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校訓,“嚴謹、勤奮、團結、文明”的校風,“敬業、精深、求是、創新”的教風,把“師德”的含義從愛生擴展到樹立主人翁態度,為培養創造型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重視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學校始終把教師的發展同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強調教師的業務培訓和理論學習,鼓勵教師學習科學的教育管理理論,學習先進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習現代的信息教育技術等,逐步實施《實驗小學教師學科訓練方案》。在校本培訓中,堅持從學校和教師教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從解決實際問題、改進教育行為,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堅持以教師的自學、探究、合作研討輔之以他人指導幫助為主要形式;堅持在教師的教育過程中結合教育實踐進行。通過“教學基礎達標活動”和“教師特長專項訓練”,組織青年教師進行“說課——寫教案——上課——交流——寫論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動,組織中青年教師開展公開課評比活動,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寫字、簡筆畫、普通話、英語、計算機等專項培訓,促使教師深入鉆研業務,增強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

實施“名師興校”工程和“名師帶徒”策略。學校出臺了《實小星級教師評選方案》和《教師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師為契機,抓點促面,加強了骨干教師的梯隊建設和青年教師的培訓提高,實現了師資整體素質的再優化。“名師興校”工程的另一重點,是實施“名師帶徒”策略。學校積極實行“骨干帶徒”制度,把師徒的業績和榮辱緊捆在一起,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的科研、教學水平明顯提高。幾年來,教師的論文在縣級以上發表、交流或編入文集的共計120余篇(其中全國一等獎3篇)。本學年縣、市級課題共結題6項,其中林彩球、勵賽斐、舒靜、歐緒成四人合作的《小學閱讀開放教學的探索和實踐》課題獲寧波市首屆基礎教研系統成果三等獎;吳伶俐的《教學生學會學習——小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獲縣一等獎,市三等獎;舒靜的《開放性習作評價初探》、許照春的《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科學探究水平》兩篇論文分別獲市一等獎和三等獎;勵賽斐的《下水文——新課標理念下教師的特殊作業》一文獲寧波市一等獎、全國二等獎,并發表在《小學語文教學》第9期上。鑒于學校師訓工作成績顯著,于2000年和2002年學校兩次被市教育局評為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先進單位。

(四)科研興校,追求優質教育

“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題。為此,在狠抓教學常規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學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內容課題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學管理科學化,把教育、教學、管理等各項工作都納入教育科研體系。學校制訂了《科研工作條例》、《課題研究獎勵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課題規劃領導小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體管理各級立項課題及指導全校教師教育科研實驗和理論研究。

在“科科有課題,人人有專題”的具體要求下,我們按教師的能力與特長,合理地把教師按課題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項課題31項,參與教師66人,占專任教師的84%。其中校級23項,縣級5項,市級2項,省級1項,形成了省、市、縣、校四級課題網絡。并在長期探索中,形成了一個“學習——實踐——交流——小結”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實有序地開展。

對各級課題的申報、立項嚴格控制,每年召開選題會議,確保科研的正確方向;定期檢查《教育科研實施記錄》,舉行各級課題階段性匯報會,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堅持“科研圍繞教育改革的實際問題,科研為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生充分發展服務”是我們開展科研工作的理念。為了推進科技工作,我們開展了《小學實施科技教育途徑的探索》課題的研究(省立項課題);為了激勵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我們開展了《激發小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市立項課題;為了潛心改革課堂教學,我們開展了《小學“實踐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市立項課題);為了激發學生自我評價的積極性,我們開展了《小學實施成功評價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項課題)。讓科研成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燈,使教研成為科研工作的廣闊天地。至今我們已初步形成“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獨立嘗試探究——合作討論探究——發現知識——檢測——評議——延伸”的“實踐型”課堂教學模式。

學校于1986年定為省級電教重點學校,1996年市電教館定國“寧波市電教實驗學校”,1997年后,學校先后被定為“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各類學校科技活動及其師資培訓實驗學校”、“九五”教育科學《東南沿海地區小學道德啟蒙教育及小學生品德心理研究》課題成員學校。幾年來,學校《小學實施科技教育途徑的探索》課題研究成果榮獲省普教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激發小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研究與實踐》、《小學數學活動課的實踐與探索》、《城鎮小學實施勞動教育的探索》等11項科研成果均獲市級以上獎勵。學校因此多次被評為市、縣教育科研先進集體,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連續兩次被評為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五)發展個性,形成學校特色

學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們得到與其成長相適應的教育,開發學生的潛質,使每個學生在學校中能夠充分地學習和發展,促進個性社會化,從而全面提高素質。我們深深懂得,要使學校躋身于先進行列,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在辦學特色上下功夫。

科技教育結碩果。科技教育是學校的一大特色,源遠流長。1978年,為了響應全國科技大會提出的從小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號召,我們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廣泛開展科技活動,堅持一年一次“愛科學活動月”,在愛科學活動月內,要求每個學生開展“三個一”活動——讀一本科技書籍,講一個科學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堅持一年一度的學生科技創造發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覽,至今已舉辦“三小”(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作品展覽27屆,獲得各級各類小發明獎的作品計有209件,其中縣級83件,市級96件,省級25件,國家級5件。1987年學校被評為省、全國科技活動先進單位,2002年6月,學校成為首批“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范學校”。為了繼承和推廣這一優秀的辦學成果,學校適時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標:夯實“三小”基礎,拓展科技教育內容,創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學校以《小學實施科技教育途徑的探索》為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成立了創造發明、環境科學、科幻畫、三模等多個興趣小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廣泛開展科技活動,使本年度的科技教育在小發明、創新方案、科學論文等方面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一年來,舉行了“人類未來科學技術活動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評比。在第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同學的《赤潮對象山港海域影響及預防》獲三等獎,同時又獲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希望獎”,學校也因此獲海爾洗衣機一臺;在省1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兩件作品分別獲一等獎和二等獎;在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為精品選送市參賽,占全縣中小學作品總數的六分之一;在縣首屆中小學“三模”競賽中,我校獲團體第五名,有7名同學獲單項一、二、三等獎;全校共有3篇科普論文、生活妙點子、小發明設想發表,3篇環保論文在縣里獲獎;科技論文《關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況的調查報告》獲寧波市小學生“珍惜、愛護水資源”二等獎,并推薦參加全國比賽。

藝術教育展個性。學校始終把藝術教育作為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開拓學生思維、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縣教育局的支持下,從1986年起,學校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全面推進和強化特色相結合的原則,開設了文藝班,成立了“紅領巾藝術團”和器樂、書畫、手工等十多個藝術興趣小組。于1992年,學校還結合音樂教學改革,要求每個學生學會一種樂器,全校一千余名學生迅速掀起了學習樂器的熱潮。為了誘發學生的興趣,學校還邀請了號稱“世界笛王”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江南絲竹學會會長陸春齡教授為學生作了精彩的表演,舉行了笛子大獎賽,組織“革命歌曲學唱月”活動。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聲”錄音比賽中獲二等獎。我們還根據教師的特長,開設琴、棋、書、畫、舞訓練班,形成班級藝術教育特色,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學生情操,發展學生個性,使學生在校內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為了創設一個能使學生表現自己才能的環境,給學生提供充分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學校還堅持每學期舉行一次藝術節活動。藝術節期間,舉行書法、美術、攝影、集郵、編織、剪紙等作品展覽,舉行“小學課本劇”會演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動中拓寬知識視野。學校書法小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參加縣、市、省、全國展出,共有67人次獲獎,其中全國級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獲全國小百花杯少年兒童書法一等獎,王東升于2001年獲全國小學書法大賽金獎。學校美術小組創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別在縣、市、省、全國得到展出。《石浦無核桔大豐收》、《反腐蝕》等五幅作品被編入《寧波地區少兒畫冊》,有的還在《浙江日報》上刊出,《黃魚大豐收》榮獲全國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還被選留在全國兒童少年活動中心長期陳列。學校的藝術教育不僅陶冶了本校學生的情操,促進了他們的身心發展,培育了一批藝術新苗,也推動了我縣藝術教育的蓬勃發展。

體育活動顯特長。我校是省、市田徑傳統學校。在2000年寧波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中,我校學生分別在田徑、舉重、射擊等項目上共獲得6.5枚金牌,為象山代表隊出了一份力。2003年在嘉興市實驗小學舉行的省傳統學校田徑比賽中,我校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六名,并被大會評為體育道德風尚獎。2003、2004年參加市傳統學校田徑比賽,分別獲得第六名、第八名。體育運動的成績,是教練員用汗水換來的,他們業余訓練時做到“三心”即恒心、愛心和奉獻的心,堅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發現苗子,及時做好學生與家長的工作向上一級體校輸送,并做到送一個成功一個。目前我校計有14名隊員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隊、上海體院少年乒乓球隊、省體育運動學校、市少體校受訓,既為上級輸送人才,又為學校獲取各項運動成績奠定了基礎。

我們在積極做好正常性體育工作的同時,還利用重大的體育活動期間,廣泛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家長、社會有更多的人來關心、支持學校的體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奧運會選定年主辦城市還有100天時,全校1800余名師生在80米的長卷上舉行繪畫、簽名活動,由縣郵政局免費寄往北京奧申會,期盼北京申奧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我們在步行街最熱鬧的地方舉行“巨鷹杯”乒乓球擂臺賽,讓社會上乒乓球愛好者跟學校乒乓球小選手進行球藝上的切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我們選手的球藝,同時還能激發起乒乓球選手鍛煉的積極性,讓社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學生的乒乓球運動水平。

由于體育工作成績顯著,學校曾多次被評為市、省體育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度獲寧波市業余訓練先進單位,學校田徑隊被評為先進團隊。2003—2004年度被評為寧波市傳統項目先進學校。最近還被推薦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三、指標達標情況

(一)學校管理

1、學校始終以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同步發展的教育理念為先導,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做人民滿意教師、育人民滿意的孩子”為辦學目標,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模范執行教育法規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此項達標。

2、學校實行“常規工作制度化、特項工作課題化”的管理模式,試行“分工協作、層級負責、任務到人”的垂直管理責任制,班子成員大都為縣內頂尖骨干教師,他們各懷所長,都有獨立組織指導工作的能力,平時工作開展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條理清楚、管理規范。此項達標。

3、校長是寧波市首批名校長、教學管理專業大專畢業、研究生課程班結業、中學高級教師,分別參加過省、市中小學高級研修班學習,長期從事學校行政管理,具有較高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平時能任教一門課,聯系一個教研組,承擔一項課題,且有多項課題成果在省、市、縣獲一、二、三等獎。此項達標。

4、校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校園文化豐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傳統教育為載體的師生人文素養尤為突出。此項達標。

5、“做人民滿意的教師”是學校的辦學目標之一,也是學校師德教育的核心課題。全校教師樹立了教育就是服務的意識,明確愛生是師德的靈魂。近年來沒有發生侮辱、歧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惡性事件,師生關系平等、民主、和諧。此項達標。

6、學校建立了符合教師素質發展的評價機制,每年對教師進行“德、勤、能、績”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校內星級教師的評選。學科教學質量只是考核和評選的一個方面。此項達標。

7、學校建立對學生全面素質考評制度和特長生考核辦法,注重過程的測評,采用平時、期中、期末相結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種評價相結合的方法,絕不采用一張試卷定終身的做法。此項達標。

8、學校把安全教育作為行為習慣的訓練的重要內容來抓,建立安全領導小組,健全安全防范、檢查制度。近三年來無重大安全事故,學校也無安全隱患。此項達標。

9、學校收費規范,嚴格按寧波市“一費制”規定收費,無亂收費現象。

(二)教師隊伍

10、全校教師學歷符合國家規定,81位教師中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有69人,占教師總數的85.2%,小學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有41人,占教師總數的50.6%。教師年齡結構、層次結構和學科結構較合理(男女結構欠合理)。此項達標。

11、學校按新課程標準開齊開足課程,學校配有音樂教師4人、體育教師4人、美術教師4人、外語教師4人、計算機教師1人,滿足平時教學的需要。此項達標。

12、學校教師奉行“敬業、精深、求是、創新”的教風,堅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觀和“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學生觀。絕大部分教師一般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此項達標。

13、全體教師能勝任本職工作,大多數教師能上縣級以上公開課,各年級各學科都有在本地影響較大的骨干教師,其中市名校長1人、市名師1人、縣名師2人,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教壇新秀21人。此項達標。

14、學校教師科研意識強烈,大部分教師掌握教育科研基礎知識。目前學校有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1項,縣級課題8項,校級課題20項,有66人參與課題研究,占專任教師的84%。此項達標。

15、學校把建設一支集學習、實踐、探究為一體的教師團隊作為校本培訓的目標,建立了以校總課題為載體,融“學習、課堂教學、教科研”為一體的校本培訓機制,制訂了近斯和中長期師訓計劃,開展了“二級一體”的校本培訓。此項達標。

16、縣財政按時足額發放教師的基本工資及縣級以上的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性補貼、津貼和獎金等。此項達標。

(三)辦學條件

17、學校設計規模48個教學班,在校生2160人(現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學校占地面積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積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綠化約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學校的辦學規模、用地面積、校舍面積、建設標準、環境配套及體育活動設施等已通過省標準化學校一級標準驗收。此項達標。

18、教學儀器設備,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設備,音、體、美教學器材設施、衛生器械設備達到省規定一類標準;勞動和勞技課教學器材沒有到位,勞動基地和勞動實習場所尚未建立,圖書生均還不到15冊;學校食堂、飲用水源及廁所等符合衛生部、教育部有關衛生標準或要求。此項基本達標。

19、學校日常公用經費定額標準達到縣規定標準,日常公用經費的來源除收取雜費外,其余由財政預算安排。此項達標。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質量

20、學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繼開展了“三級班集體達標”的研究和“以班集體三級達標為載體、德育一體化”的研究,力求以學生個體行為達標為基礎,全員參與為保證,把德育落實于各科教學和學校各項工作之中。此項達標。

21、學校是縣新課改的試點學校,其間學校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在主體性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學校致力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內容上提出:“提前、滲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層、自學、創新”的改革舉措,建立了“自學、問疑、探究、交流、運用”的主體性課堂教學基本程式和“課前、課中、課后”課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顯著。學校按新課程標準開齊、開足規定課程。此項達標。

22、學校教研活動按“學習、備課、上課、交流、小結”的方法循環往復、正常有序地進行;校教科室定期匯編《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師的教學、科研文章。此項達標。

23、學校有中、長期的教學科研實施方案,也有每學期的實施計劃,且有較完善的科研檔案;學校訂有報刊61種,工具參考書135種之多,并配有教師電子閱覽室,教育教學和科研信息資料較齊備。此項達標。

24、學校本著“整體綜合優化與單項專題研究并進”的精神,堅持校本研究,多項課題在省、市、縣獲獎。科技教育是我校的傳統特色項目,曾被寧波市譽為市基礎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從78年至今學校共舉辦了27屆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國、省、市小發明、小論文、小制作等競賽中獲獎,《小學實施科技教育途徑的探索》課題成果榮獲省普教科題優秀成果一等獎,推動了我縣科技教育的蓬勃開展。此項達標。

25、根據省、市、縣有關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文件精神,學校制訂了《實驗小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施意見》,保證了學生每天6小時的在校時間和每天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學生課業負擔合理、適當,教育質量高,學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減負增效的效果。此項達標。

26、學校隨機編班,沒有重點班、快慢班和實驗班之分。此項達標。

27、十幾年來,學校無流生。此項達標。

28、學校重視推行使用普通話,并將普通話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語言,專任教師普通話該達標的全部達標。學校是寧波市“寫字教學實驗學校”,有良好的寫字規范教學基礎和氛圍。此項達標。

29、學校積極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會,創辦了家長學校、法制學校和警民共建組織,并以“縣烈士館”為德育基地,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效果顯著,多項社會調查報告在省市獲獎。此項達標。

30、學校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設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聘任校外輔導員、邀請專家講座、施行師生結對幫扶等辦法對少數心理和行為有偏差的學生進行轉化工作。學生行為規范達標率高,無違法犯罪現象。此項達標。

31、學校高度重視家庭困難學生和學習有困難學生等弱勢群體的教育,采用黨員結對、學雜費減免、慈善捐助、個別輔導等辦法和措施,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此項達標。

32、科技教育和藝術教育是學校的傳統特色,學校每年舉辦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等活動,建立特長生評選制度,平時充分利用學校的設施和場地,廣泛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假日活動,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學校信譽得到社會、家長和領導的認可和肯定。此項達標。

篇(7)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根據《__縣創建教育現代化縣實施方案》,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計劃在2016年投入1200萬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爭取各學段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年均投入值均達到全省上年平均值。交互式多媒體班套比達到2∶1,普通中小學生機比達到5∶1,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多媒體配備比達到1∶1。以廣泛應用為前提,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突破口,有序推進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是組織各種比賽活動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二是加強資源庫建設促進應用,“人人通”空間開通率達到90%以上,建設視頻教育資源和共享平臺;三是優化技術環境促進教育教學管理,爭取啟動建設全縣統一管理無縫漫游校園無線網絡(不低于100M);四是打造信息化特色品牌促進智慧型校園建設,加強__中學、__二中兩個創新實驗室的跟蹤管理。

著力拉長學前教育短板。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全面實施《學前教育發展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規范幼兒園辦學行為,健全、完善幼兒園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建設游戲型課程,全面推廣游戲型教育,堅持小學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防止幼教小學化傾向;開展城鄉結對、公民辦共建、示范園幫扶等活動,開發、利用、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保教質量;提升學歷水平和持證率,今年安排38名幼兒教師的招考名額,其中招考本科非幼師學歷及以上的20名;實行學前教育公用經費制度、編外教師補貼制度、新建民辦園獎勵制度、幼兒園升級獎勵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收費標準調整機制,穩步提升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加快等級幼兒園創建,爭取鄉鎮等級幼兒園比例達100%,入等級園兒童比例達90%以上。制訂和啟動__縣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計劃,努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著力拉長職業教育短板。推進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以打造多樣化的選擇性課程體系為切入點,深入探索,建設“模塊化課程”的選擇機制、“工學交替”的教學機制和“做中學”的學習機制,深度推行理實一體教育,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特色優勢專業。積極嘗試現代學徒制,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專業技能教育,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探索“校企合作、雙元育人”,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鼓勵校際共享實習實訓設施,爭取與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的合作辦學有重大突破。多路徑成才,滿足廣大家長及學生的“技師夢”和“大學夢”。加強職校內部管理,控制流生,增強中職教育吸引力,做好職高招生工作,確保普、職高招生比保持基本相當。堅持“兩條腿”走路,開展城鄉居民各類教育培訓,完善以縣社區學院為龍頭、區域社區教育中心和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干的成人教育網絡,力爭城區街道社區學校和中心鎮成人學校標準化率達到100%,設點社區學校標準化率達到60%以上,基本滿足居民學習需求。

全面推進立德樹人行動。貫徹落實育人工作會議精神,強化政治意識、政權意識、陣地意識,實現課程、實踐、文化、活動等四維育人,把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德育的科學性、實效性。一是實行課程育人。加強時政教育,建設好校園時政宣傳欄,及時宣傳國內外重大時政新聞,宣傳黨和政府的主張,宣傳社會新風尚。積極開發德育校本課程,打造德育精品課程和學科德育精品課程,創新德育內容、途徑和方法,實施中職學校德育品牌項目建設。著力培育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文明教養、公民責任和理想志向。二是實行實踐育人。學習和踐行新修訂的《中小學守則》,加強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文明素養,大力開展

勞動教育和實踐教育,推進志愿服務,推行垃圾分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__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三是實行文化育人。發揮廣大師生的主體作用,強化校園的品質鑄造和文化建設。召開全縣校園文化建設和育人工作推進會,出臺《關于加快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校園的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設,創校園環境之美,展校園文化之美,揚師生品行之美。廣泛開展“扮靚我們的校園”活動,師生動手、動腦,整飭校園環境,裝點學習生活場所,建設美麗校園。合理規劃校園公共文化空間,廣建讀書角,各類功能教室及實驗室經常性地向學生開放。繼續開展書香校園、特色項目學校、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特色學校評比,突顯學校的品牌效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完成義務教育段學校章程制定,組織學校開展校內規章制度立、改、廢、釋工作,全面建立學校法律顧問制度,并以章程為基本規范,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健全辦學自律機制。學校要努力提高顏值,提升氣質,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今年下半年面向社會分類開展點贊最美麗校園、最濃書香校園活動。四是實行活動育人。多形式地組織開展儀容儀表和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在中職學校開展文明風采競賽、勞模進校園等主題教育活動。鼓勵、支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及公益活動。積極開展創建快樂校園、幸福校園活動,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持續推進“體藝2+1”項目,深入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組織好全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和科技節。深入推進教學改革行動。一是積極穩妥地開展課程改革工作。抓住校長和教研員等少數關鍵人物,大興校長讀書學習之風、教育研究之風、上課聽課之風,讓潛心抓教育教學成為校長的新常態,持續提升校長課改領導力。組織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撰寫學校課程建設頂層設計,向全校教師作專題講座,講座視頻上掛教育網分享交流,邀請專家評比點評。組織教改論壇、學校課程評價方案交流、分管教學校長評課等活動。局機關干部深入基層學校,蹲點抓好教改試點工作。以選擇性教育思想為指導,借鑒供給側改革的思維,豐富課程結構,提高課程質量,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開齊開好基礎性課程,積極探索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和共享機制,推一批課改樣板學校,推一批精品課程。小學側重行為習慣和興趣愛好,初中側重品格和學習能力。推進普高課改與新高考招生制度之間的有效銜接和深度融合,推進普通高中必修課程的校本化和分層分類走班教學,積極指導學生選課選考,分散考試節點,減輕考試壓力,系統設計、大力推進特色課程群、精品學科課程群建設,重視生涯規劃教育,適當增加職業技能類課程,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二是推進體現學科本質、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改革。加強對中小學生作業管理,堅決糾正作業過多、過難以及需要家長代做作業等現象。改變傳統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建設民主平等、互動對話的課堂文化,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學習的課堂、教服務于學的課堂。增加體驗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完善教學組織形式,重視學習小組的建設和培育,探索泛在學習、移動教學新模式。鼓勵開展選課走班、小班化教學、小學低段全科教育等教學改革,多形式實施協同教學、個別化教學。實現農村自然小班學校實施小班化教學全覆蓋,從小而散走向小而美、小而優。三是完善與課改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評價制度。修訂《__縣中小學教學管理評價方案》,建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學生綜合評價制度,探索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多樣化評價,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積極探索和改進試卷評價方法。落實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相互轉學的政策,規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四是加強教育督導、教學視導。教育督導突出中小學規范辦學、課程管理、教育現代化短板建設等重點,教學視導重點解決教學檢查和反饋不同步、反饋與矯正不同步等問題。

認真實施“責任與擔當”主題教育工程。以“責任與擔當”為重點,以“愛”為核心,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教師勇于承擔責任,樂于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追求道德高線,守住紀律底線,讓每位教師成為學生身邊的立體教科書,以優秀人格魅力和豐富學識魅力影響學生。引領教師提升擔當能力,敢擔當、會擔當,積極作為,主動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事業的參與者、推動者、貢獻者。完善校長教師交流制度,重點促進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讓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發展得好。繼續尋找和發現身邊“最美教師”,大力宣傳先進事跡和先進典型。開展常態化、有質感的教師家訪,密切家校聯系,提高教育美譽度。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職工活力行動,鼓勵教職工追求高尚、詩意的生活。加強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推進學校民主政治建設,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科學執行全面二孩政策。鍥而不舍抓作風建設,形成從嚴管理的新常態,向實處使勁,向細處用力,向嚴處較真,繼續出重拳治理傷害學生身心、學術不端、有償補課等違法違規和有損師德的行為。

篇(8)

二、長春八中“全人教育和諧發展”辦學理念的實踐策略

2010年長春八中 “全人教育,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進入到逐步完善、逐漸成熟、逐漸規范的階段。在2010―2012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中,我把八中辦學理念的實踐目標鎖定在“踏實性、實效性、高效性、持久性、創新性”等方面。我們的具體實踐策略如下:

(一)實施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學生人生規劃辦學特色落實全人教育

高中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學生處在人生十字路口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在作出人生規劃、培養公民基本素質并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因此,高中階段教育不是大學的附屬階段,不能僅僅為升大學作準備,我們既要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又要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使學生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規劃人生的意識、創業的基本能力、面對未來生活的能力。由于激烈的升學競爭和各種復雜的原因,學校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巨大壓力,很多學校都將辦學目標直接指向升學,辦學變成了一種工具,升學變成了一種目的。在追逐高分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發展。一些學生缺乏對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人生規劃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缺失。為此我們把“師生生涯規劃促進學校發展”定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從2008年――2009年,我們借助師生生涯規劃在職業的前瞻性方面給了師生一定的引領,規劃對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為了更好地激勵師生“俯下身來”做事的效果,我在2010年廣泛地征集了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對規劃的實施策略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通過“燈塔式”長遠目標與“路標式”短期目標并進,促進師生的成長。其一,在繼續推進“燈塔式”長遠目標規劃的同時,又輔之以“路標式”短期的規劃思路,旨在指引和規范師生行進中的點點滴滴,預防其面對長遠目標出現“心理疲勞”,提高師生工作學習效率,保持其持久的工作學習熱情,讓師生“處處有規劃,時時有成就”,同時關注規劃的生活化、常態化,強化規劃的實效性;其二,探索師生生涯規劃最佳的契合點,以及師生生涯規劃共同體的建構,以達到師生成長互相促進的效果。其三,教師的生涯規劃,由先前的部分教師的引領,轉向全員參加。認真分析學校教師學歷、年齡、教齡情況以及骨干教師情況,總結了教師成長特點規律,分層次制定了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并對全體教師的生涯規劃檔案從內容和形式進行了完善。專設師生生涯規劃檔案室,制定規章制度和文化設計,親自檢查教師檔案內容,對不合格的及時糾正;其四,學生的人生規劃,由學業規劃目標為主轉向品行素質目標和學業目標并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讓學生擁有開放的胸懷、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高貴的精神。為了上好人生規劃課,我校編撰出版了校本教材《生涯》。三年來,我一直承擔《人生規劃》特色校本課程。

2012―2014年是我校辦學特色的收獲期,同時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向更深、更廣的領域進軍的延展期。對“以人為本”、“以校情為源”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同時也認識到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育德”、“育才”這一中心,師生生涯規劃只有植根于此,我們的特色教育才會更有生產力,才會更有生命力,才會更好地服務于師生、學校、社會。我們將繼續深入抓好學生人生規劃教育。增加開課的班級,推出人生規劃觀摩課。做好學生行業體驗及社會實踐的匯報會。指導學生適時調整學年及學期規劃,完善學生成長檔案,印發學生人生規劃教育成長手冊。聘請有能力的家長參與學生的人生規劃教育活動。申報《開展人生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科研課題并組織開展研究。

(二)在吸納“五步導學法”精髓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541”課堂模式,力求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全人教育

我校自2008年引進了河南省衛輝高中的課堂“五步導學法”以來,八中的課堂教學便在探索中前進。“五步導學法”就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為了使更多教師領會這一理念的精神實質,學校多次派教師走出去學習,曾到過杜郎口中學、昌樂二中、衡水中學、楊思中學、北京四中、人大附中、長沙一中等知名學校。學習帶回來的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讓我認識到必要的“形式”有益于“內容”的完善,于是我們在學習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和“五步導學法”精髓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了“541”課堂模式。應該說它是對全人教育理念的重要理論發展和實踐探索。它的精髓是對教師教學行為進行規范,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精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我們的全人教育就是尋求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生命的真正意義,即鼓勵自我實現的同時也強調真誠的人際交往和跨文化的人類理解。要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加深合作精神的體驗,課堂成為學生人性養育的殿堂,培養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素養。它打破了教育的單向傳授形式,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得學生在靈動與鮮活的課堂上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分享成果,實現了解放教師、解放學生、解放課堂,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包容共進的全人教育。

(三)積極組織教師培訓和各級課題的研究是落實全人教育重要途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提升師德和專業素質。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培養教育教學骨干、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為了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依托高校或培訓機構“量身定做”培訓內容,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對教師實施系統的培訓工程。加大對教師培訓的投入,鼓勵教師在職學習提高,培訓關注適用性和提高能力為主,內容包括師德、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技能、教師專業標準、教科研能力、生涯規劃、心理健康、課程開發、隊伍建設等。關注培訓過程與結果的統一,使其盡快轉化為適用性成果。培訓有針對性,注重突出特色、完整性、層次性、時效性。發揮名師工作室工作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工作室的有利條件,推出了十多名教師參加省各學科名師工作室的工作,在他們成長的關鍵時期,為他們搭建了這個平臺。

教師的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十一五”、“十二五”課題研究期間,我校承擔了六個國家級課題、七個省級課題、十幾個市級課題,其中有些課題已經順利結題。大部分教師都實現了職業生涯中的課題研究規劃目標,提高對“科研立校,科研興校”的認識,充分體現了實施教師生涯規劃的價值與意義。“以課題管理學校,以課題提升課改,以課題創建特色”的工作思路凸顯成效。

(四)以編寫校本教材和開設校本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實施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強調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人類社會自進入工業時代以來,重古典人文的傳統教育日漸衰微,科學主義成為各個校園的主導文化。不可否認,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注重實用知識教授與能力的培養具有重大的意義。由于學校教育過于偏重實用知識,忽視文學、藝術等人文課程的學習,甚至將很多人文課程視為無用,學校充斥了急功近利的氣氛,學生缺少人文關懷、缺少對世界發展的正確的價值觀、缺少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與思考,只是一味地成為物質生產的工具,而學校就成為制造這些工具的“工廠”。我們的全人教育正是針對這種物化的教育觀,主張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習過程的愉悅、與人交往的和諧、自我良好品格的養成和個性的張揚。

幾年來,我們組織教師編寫了有實用性、有針對性的校本教材。為了保障校本教材的質量,學校成立了校本教材編寫指導小組,從校本教材編寫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做了指導,截止2012年9月有13本校本教材已經出版并已經成為校本課程的重要載體。涉及道德、藝術、體育、心理、歷史、語言、數理、環境等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眾多內容。我們正在培養更多有能力承擔校本課程的教師,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使全人教育理念更深入人心。

(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校園文化使全人教育福佑師生一生

以往的教育,我們以犧牲一個又一個“今天”為代價,來換取升學率,無法讓學生走向美好的明天。這是一個讓人倍感心痛的事情。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孩子帶著今天的遺憾走向暗淡的明天。終身發展要關注今天的發展。人的終身發展起步在今天,贏在今天。于是我提出了“教學生三年,為學生著想三十年,為學生幸福一輩子打好基礎”的育人理念。采取了“關注今天、設計未來”,“培育學校精神、實現人生價值”等一系列教育策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加強勞動教育。重視安全教育”。

為此,我們打造全新的育人環境,采取了“全面+特長”的人才培養模式。

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滋養青少年,讓青少年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通過“民族的記憶”主題活動,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功能,開展經典篇章誦讀活動,組織部分班級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等中華優秀經典篇章,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進一步發揮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作用,大力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輔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問題學生”的轉化。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系統設計,課程開發、隊伍建設、人員培訓、咨詢服務及科研工作,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臺階。

落實健康第一的思想,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推進體育和藝術教育工作,堅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制度。積極參加長春市運動會并做好體育特長生發展工作,組織好學校各項體育比賽和軍訓工作等全員參加的群眾性體育活動。

充分發揮團委在學校德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通過主題月活動落實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教育、健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規劃教育。以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為切入點,通過舉辦論壇、座談會、知識競賽、影片展映、參觀考察、主題升旗活動、“成人節”系列活動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思想教育的實效性。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植樹節等生態環保節日為契機,大力宣傳生態環保理念,切實增強青少年環保意識。積極組織校環保小組、綠色社團,開展節約資源、保護家園等社會實踐活動。健全青年志愿者服務體系,拓寬青年志愿者服務領域,使青少年志愿者成為學校的一道風景線。開展了“學雷鋒”青少年志愿者服務月活動、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宣傳慶祝活動、長春市中學生英語課本劇、長春市中學生辯論賽、“角色互換體驗”。大力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努力推進社團的規范化建設和品牌化建設。

(六)以潤物無聲的人性化關懷,讓師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實施全人教育

我認為教育的真諦是愛,愛教育事業、愛學生、愛學校,以博大的愛心、陽光的心態迎接多彩的生活。學校很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學校成立的“康樂協會”為教師的健身提供了優越的條件。2012年學校從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考慮,開設了環境優雅的“時光驛站”(咖啡屋),教師每天中午可以聽著輕音樂,品著咖啡在一起交流。

學校的領導班子面對全體教師有“三到”:教師有病住院必到、教師情緒波動必到、教師家里有大事小情必到。領導班子每次到場送去了微笑、送去了理解、送去了鼓勵、送去了溫暖。這份無聲的愛、真摯的情傳遞在八中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這份難能可貴的和諧是八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八中教師的人生規劃中,很多教師建立了“和諧、友愛、互助”專欄來規劃與人相處以及自己的幸福目標,優秀的校風充實了教師生涯規劃的內涵,提升了教師的幸福指數。

學校建立了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樹典型,發揮榜樣的作用。每年教師節評選校十佳教師。簽訂每學期一次的師德承諾書。組織教師師德承諾宣誓活動。在校本培訓中強化師德培訓。

多年來學校一直堅持教師幫扶工程,每一名教師幫扶5~6名學生,教師家訪和扶困形成常態。同時教師把幫扶的辦法、預期的成效寫入自己的生涯規劃中,三年為一個周期,在此項活動中有很多學生受益。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職業價值,教師的職業奉獻精神得到激勵、工作能力得到歷練。

三、在成效中尋求新的支點,期待全人教育再上新臺階

人們常說“成功始于失敗”,但能在成功中尋求新的起點,獲取更大的成功,會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從成功走向成功”,教師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全人教育理念支撐下,八中教師在師德修養、業務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收獲。現在學校有一個省名師工作室,有12名教師進入省名師工作室工作,有68名教師成為市級以上骨干教師,有35名教師成為長春市科研骨干教師,有多名教師參加市級以上的教研活動,公開發表著作文章很多。我們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們始終走在通往最優秀的路上。

篇(9)

2科研興教、科研興校與研究型教師成長

隨著我國師范院校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山西省中等師范20余所學校都面臨著合并、升格或轉制。目前大部分是掛靠辦學,有的掛靠為師范院校分校,有的掛靠為當地高校的分校。這樣的現狀,是否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是否影響教師的心態。調查問卷中,“對教師聽課、評課,引導教師開展科學研究”這一項有37人選擇,占60.7%,表明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同意此觀點;選擇“教師上了課就行,其他人不能耽誤事情”這一項有20人,占32.8%。其他選項為個別。詳見表1。當問及“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立校”的問題時,認為“應該大力倡導”41人,占到67.2%;認為“可以的,應該是這樣”21人,占34.4%。詳見表2。在表2調查的前提下,筆者進行了進一步調查,在假設對“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立校”可以成立,您認為應該怎么做最好。有代表性的是“引導教師承擔各級課題研究,進行教改實驗”42人,占68.9%;“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師研究”28人,占45.9%。詳見表3。就山西省小學教師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的調查中,最為典型的問題是“提高教師的職業使命感”占63.9%;“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占57.4%;“提高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水平”占23.0%。從調查看,提高教師學歷,已經不再是提高教師教育的首要問題了。見表4。對山西省的教育改革的重點問題作分析,認為“小學、初中基礎教育”為重點問題的占57.4%;“教師教育”問題占50.8%;“大學招生就業”占28.0%;“高中高考”和“幼兒教育”問題,只是個別選擇。見表5。由表5不難看出基礎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基礎教育與師范教育的關系是什么呢?我們對“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基礎教育的期望就是對師范教育的期望”的正確性進行了分析,認為“說得很對,師范教育質量決定基礎教育的質量”的人占到絕大多數83.6%。其他只是個別選擇。見表6。

3創新是師范教育的靈魂

各行各業都在說“創新”,那么在教育教學領域能否創新,應該怎么樣創新,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從我們的調查問卷看,認為“教育教學是最需要創新的行業,創新才能真正的搞好教育教學”的為80.3%,占被調查者的絕大多數。還有人認為“教育教學是很難創新,只是說說而已”、“教育教學創新說不準,不過應該倡導”和“教育教學本來就不能創新,就是繼承原有的知識就好”但為數不多。見表7。關于師范教育的“創新”,我們專門從師范教育教學的特點角度進行了思考。從調查看,認為“師范教育培養的教師是最需要創新的,師范教學是最需要創新的”有45人,占73.8%;認為“師范教育需要創新,但實際根本做不到”有15人選擇,占24.6%;極個別有選擇“讓未來的教師掌握大量的知識就行,無所謂創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就行,創新不創新無關緊要”。見表8。在創建研究型大學與專科學校辦學思考的調查中,認為“其實研究型大學就是要有大批的研究型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有29人,占47.5%;認為專科學校“成為研究型大學不可能,但培養一些研究型教師是可以的”選擇有28人,占45.9%;選擇“可以倡導研究,促進學校發展,根本沒希望實現”、“研究型大學也是個說法,其實好多大學也沒什么研究成果”和“永遠不可能,因為起點太低,無法比擬”為數不多。見表9。

4課程改革是師范教育的創新之路

當前,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推廣之際,師范院校的課程應該怎樣應對呢?被調查者認為“師范課程要與基礎教育課程一起改革,才是教育改革的最好的選擇”有46人,占75.4%;“師范課程改革才能保證基礎教育新課程的進行”有29人,占47.5%。見表10。就當前師范專科學校的課程與教學現狀以及教師綜合素質的問題而言,選擇“大部分教師是教教材、考教材模式,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有26人,占42.6%;選擇“從學歷看有研究生進入師范教師行列,但是師能、師心很難把握”22人,占36.1%;選擇“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不適應師范教育的需求”19人,占31.1%;“應試素質挺好,適應各種比賽,但缺乏個性”為個別選擇。見表11。關于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以及它們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問題,被調查者選擇“這類課程是很有必要開設,但學校和教師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和意識”有31人,占50.8%;其次,認為“只有這類課程的開設,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否則真是單面人了”有26人,占42.6%;還有認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很難,也沒時間考慮做”為19人,占31.1%;也有極個別選擇“只是說而已,沒有地位,也不需要地位,搞好國家課程的教育教學就好”。見表12。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三級管理調查,認為“國家課程的比例是大了些,但需要補充一些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才好”的超過半數,有33人,占54.1%;認為“只有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開設占有一定比例,才能真正體現學校的特色”有31人,占50.8%。認為“國家課程就涵蓋了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沒必要再開設了”是少數人;認為“現在課程都是國家課程,沒必要說什么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和“這些課程都是在地方和學校開設的,就是國家課程”只是個別人。見表13。

5轉制、升格、機遇、挑戰

中等師范學校或成人高校辦學模式和思想,轉制升格為承辦普通師范專科教師教育,其主要問題調查,被調查者認為主要問題為“引導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為大多數,有42人,占68.9%;認為“提高教師的待遇”和“選派教師到高一級學校進修”各有27人,占44.3%;認為“提升教師的思想意識”24人,占39.3%;認為“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的10人,占16.4%;還有認為“對教師嚴格管理”。見表14。關于中師或成人體制教師職稱與普通專科體制職稱要求的調查,積極思考方面選擇“要求更高了,條件更高了,好多人根本達不到要求”有30人,占49.2%;選擇“壓力大了些,需要認真對待”有26人,占42.6%;認為“很正常,該做什么還做什么,沒什么本質的變化”有14人,占23.0%;也有個別消極的選擇“要求、條件無所謂,好多人都超越了這些條件”和“這些也就是幾百元的差別,無所謂,該做什么還做什么”。見表15。應試教育的影響調查,被調查者選擇“是有很大影響,大部分老師開始自己反思這些問題,正在思考改進”超過半數以上,有37人,占60.7%;認為“有很大影響,大部分還在執行這樣的模式,這些教師就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有20人,占32.8%;還有積極應對的選擇“沒有影響,大部分老師早已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已經走出一條新路”和“沒有影響,大部分老師都可以自己把握”;也有個別消極的選擇“影響一直會持續,大部分教師都執迷不悟”。見表16。

針對中師、成人轉制、升格為普通專科后,“探索大專辦學模式”的調查,超過半數以上的被調查者基本一致的選擇是“模式不是固定的,是需要探索和優化的,怎么引導學生學才是核心”有46人,占75.4%;其次選擇“其實不要說模式,關鍵是需要探索,探究怎么講、怎么講好”23人,37.7%;再次是選擇“模式都一樣,都是教師講,學生聽,但是還需要探索怎么講、怎么聽”14人,占23.0%;還有極個別的選擇“模式都一樣,都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講了課本知識就可以了”和“沒什么可探索的,中師、成人和專科模式基本一樣”。見表17。關于教師特色調查,不論中師教育、成人教育和專科教育教師的個性和特色,在被調查者中有一半的人選擇“在教師的教學整體設計和實踐中”有31人,占50.8%;有將近一半的人選擇“在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育科研成果中”有30人,占49.2%;選擇“在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中”有19人,占31.1%;選擇“在課堂上教師言語和行為中”有14人,占23.0%;選擇“在教師的人際交往生活中”有11人,占18.0%。見表18。關于大學、大樓和大師的調查,被調查者比較一致的選擇“大樓是有了,也應該有我們自己的大師,哪怕是中師、小師”有46人,占75.4%;還有人選擇認為“大樓投入一定的資金可以建成,大師就是投入了巨資也很難成就”有13人,占21.3%;也有個別人選擇“我們只能有大樓了,大師估計永遠不會有”、“有大樓就是了,根本就沒想什么大師,太遙遠了,辦不到”和“大樓是硬指標,大師有幾個,不想那些”。見表19。教授是大學的重要指標的調查,比較一致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引導教師們奮斗,培養自己的教授”49人,占80%。見表20。

師范專科學校博士、教授問題的調查,超過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選擇“學校應該從制度,待遇上激勵教師奮斗”有36人,占63.9%;選擇“學校應該在特殊時期制定特殊的政策來引導”24人,占39.3%;選擇“學校應該建立博士、教授專項基金,專門引領教師們奮斗”22人,占36.1%;選擇“博士、教授應該作為我們這樣大學的追求目標,從現在做起,來奮斗”23人,占21.3%;也有選擇“博士、教授距離我們這樣的大學的還很遙遠,沒辦法考慮”。見表21。本問卷設計由于筆者的思想局限,還缺乏完備的科學性和思想性,欠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本調查項目有重復選擇。6調查的反思與期望

6.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實現應該在首位

《綱要》指出:“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情感怎么培養,我們需要做些什么,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同時聯系到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三大目標:第一,知識與技能;第二,過程與方法;第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實現三大目標的教學設計如何選擇,孰多孰少、孰難孰易,大家一致認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設計困難大、問題多。無論做什么都需要情感、激情、情趣。我們講情感,在這里首要的應該是教育的情感,教學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對學習的情感等。各級各類教育都要辦有情的教育,就要始終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實現放在首位。

6.2研究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是師范教育的永恒的主題

《綱要》指出:“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應用研究”,“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農村教育問題、教師教育問題、師范教育問題是我國重大現實問題,我們的教學和科研就要緊密結合這些重大現實問題。在當前綜合性、研究型和開放性的大背景下,師范教育要反思,我們且不說創一流院校、辦研究型院校,但是,我們可以向培養研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什么是研究型教師呢,簡言之,首先要研究教育、教學、教材、學術,更重要的是研究學生,成為專家型、通才型、智慧型教師,突破一般的學科或專業的局限,以提高信息化能力;其次,是使其成為學者型、反思型、開放型教師,特別要提高其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和啟發式教學的能力,鑄就師魂,展示師心;第三,是使其成為務實又務虛、探究創新型教師,提高其科學探究和組織實踐活動的能力。

6.3地方課程是師范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綱要》指出:“避免千校一面”。筆者認為這一概括擊中了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的要害。我們分析一下“千校一面,萬人一面”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的千所學校都是“一張卷子、一本教材、一本習題練習冊”,教師按照同“一個標準”教,又按照同“一個標準”考,再加上一些特殊“死纏爛打”的“硬功夫”,造成了“千校一面,萬人一面”。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通過研究,我們認為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校本課程、地方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真正實現校本課程、地方課程和國家課程的三級管理,使得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真正在教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真正發揮作用。特別是師范教育更要加大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開發力度,以此為師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推進全面改革。

6.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師范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

《綱要》指出:“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師范教育如何應對,這是對師范教育的挑戰。師范教育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教師的,要培養基礎教育真正有用、全面合格的教師,師范教育就要把基礎教育的改革當作師范教育自己的事情來做。推進基礎教育的課程與師范教育的課程同步改革,后者還要適度超前,這樣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才能有足夠的后勁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6.5師范教師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是教學的靈魂

《綱要》指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教學改革和創新是學校與教師的終身追求,師范教育,師范院校的教師顯得更為重要。如今“改革和創新”是最為高頻的詞匯,從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被調查者基本一致認可“教育教學是最需要創新的行業,創新才能真正的搞好教育教學”和“師范教師、師范培養教師是最需要創新的,師范教學是最需要講究創新的”,但是要真正實現創新也是最難的。其實這都很正常,要改革和創新,一定是有難度,如果很容易,就不需要我們進行這樣的課題研究了,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有勇氣面對這些改革和創新的難題,迎難而上。《綱要》為我們具體提出了一些方法,這些方法不只是讓我們來講其內容,更是讓我們身體力行地和學生一起做出來,從中感悟、體悟其真正的含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

6.6師范教育的創新是整個教育創新的基石,國家整體創新的核心和關鍵

《綱要》指出:“加強教師教育,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大學參與、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師范教育培養教師的主體地位被《綱要》再次確認,它的特殊性就是它的基礎性。師范教育不只是師范教育本身的事情,它是關系到國家振興和民族興旺的大事。我們的調查也再次證明,師范教育是最需要創新的,其創新的主要內在因素就是教師教學的創新,以上已進行了論述,我們在這里簡述其創新的外在因素,師范院校的創新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綱要》指出:“強國必先強教”,這里講“強教”,就是要有強大的教育和強大的教師。要造就真正強大的教育和強大的教師,就要有強大的師范教育,因此,師范教育的創新是整個教育創新的基石,是國家整體創新的核心和關鍵。

6.7轉制、升格的真諦是教師教育思想的提升、教學水平的提高

篇(10)

一、因為有愛,他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工會委員,首先他得是一位優秀的教師。愛是教育的源泉,愛是教育的基礎,他憑著一顆愛心經營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將工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來做。也因為他這份愛心,讓他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好老師。

他說喜歡這份工作,因為他實實在在感受到它的好,他覺得這份工作不僅帶來一顆年輕的心,更帶來了年輕的容顏;他說喜歡這份工作,是因為他真真實實感受到它的珍貴,他常說沒有什么環境能有如此清澈透明,他永遠面對的是一張張素凈純潔的小臉,無須變臉來適應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所以他格外珍惜這份工作。

二、因為有努力,他的工會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2008年,在學校工會與黨支部的信任與關心下,他成為了學校工會委員。在擔任學校工會委員一職后,為了很好地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除了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積極要求思想進步外,他還堅持學習工會相關理論知識,了解工會職能。相繼學習了《工會法》、《教

師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法律知識。并注重學以致用,融合貫通,不斷在實踐中提升自己,同時邊學邊思考,邊學邊行動,發揮自己的特長,勝任本職工作。

為增強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精神文明建設和工會的創建活動結合起來,他積極組織教職工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為了每次活動的精彩開展,他付出了許多的努力。如慶祝三八婦女節聯歡會、教師節趣味運動會比賽,迎接元旦登山活動等等。今年為了迎接三八的到來,他與工會領導一起商榷并拿方案,組織全校全員參加。現場有他忙碌的身影,場地的布置有他奔走的腳印一份努力一份收獲,在他以及全體工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活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時他付出的努力也受到了領導與同事的高度贊揚。

三、因為有參與,他的精神世界充分體現價值

作為學校工會的積極分子,他常常嚴以律己,對自己提出高標準、高要求。時常用自己行動投身愛心事業,每次向災區捐款捐物,他都帶頭積極參與,聽說身邊的人遇到困難,都能盡自己的所能提供幫助。 在工作中,他認真執行學校領導及工會的格項任務,自覺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認為集體的榮譽至高無上;工作中不計較個人的得與失,不論分內分外的事只要他能做,就決不推辭。他覺得,只要大家都能管好自己的分內之事,都清楚自己的職責,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幫助他人,那我們的工作會蒸蒸日上。 他就是這樣一位愛崗敬業,不計較得失,以集體榮譽為重,團結同事的優秀工會工作者。

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年年被評為李店鎮模范教師, 2012年九月獲得廣水市優秀教師,20XX年被評為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在學校教師考核中,他一直名列前茅。

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的工會工作還有待完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會一如既往的積極努力,求真、務實、創新、忠誠,發揮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職能,為促進學校發展作出他應有的貢獻。

教師工會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二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跨入教師這個行列已經16個年頭。從教十幾年來,在各級領導和同志們的親切關懷和支持幫助下,憑著自己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忱,勤勤懇懇,踏實苦干,在三尺講臺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勤奮耕耘,哺育桃李,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下面把自己多年來在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點滴成績總結如下:

一、激情滿懷,無私奉獻

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于選定一個實現自身價值的職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熱愛我的職業,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1997年7月,我從德州師范專科學校畢業,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作為年青的教師,我潛心研究教育,在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爭創一流佳績之余,致力教育科研與改革,為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斷努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相信,只有愛的付出,才會有愛的收獲。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直堅信以愛為本,用愛來感化學生,來凈化學生的心靈。無論何時,我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

二、嚴愛相濟,教書育人

教學工作是一門藝術,只有嚴愛相濟,才可贏得學生的信賴,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才能在教書的同時育人。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給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才會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著去愛別人。金鳳凰要愛,丑小鴨更要愛。我喜歡優生,但不排斥學困生,對于暫時的學困生更是傾注了滿腔愛心。我深深地懂得:學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對后進生我努力做到多談心、多家訪、多幫助、多鼓勵,并積極尋找和善于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促其發光。在關愛學困生的同時,我還兼顧全體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難度和學生實際水平,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了深度不一的教學方法,讓尖子生吃飽,學困生接受得了,爭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滿足優生。

三、獻身教育,無怨無悔

教師是辛苦的,教師職業是平凡的。在十幾年的教師生涯中,我憑著一顆教師的良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實實在在地干好自己應該干的工作,從未因私事耽誤過學生一節課。遠離父母的我,每逢家中有事,父母讓我請假,我總是婉言拒絕:咱家中是有事離不開我,可學校里的幾十名學生一樣離不開我啊,他們更不能耽誤啊!時間長了,父母再忙再累,也從不拉我后腿。一次妻子生病住院,我在醫院陪護,想到班里那四十五個渴求知識的孩子,我的心里充滿了矛盾和痛苦,無論是放下那一邊我都于心不忍。妻子理解的對我說:你還是去上班吧,別把你急出病來,我沒事。我握著妻子的手,看著她紅紅的眼圈,不知說什么好,最后還是狠了狠心,毅然去了學校。孩子一周歲后就住在奶奶家,我經常幾周見不到孩子,每次回家看到孩子興奮的神情和離家時無助的目光,我一陣陣心酸。我在家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但我卻無愧于我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們,無愧于我所從事的光榮而艱巨的教育事業。

四、潛心科研,碩果盈枝

在當今科研興教,呼喚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的新形勢下,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必須是不竭之泉,時時奔涌出清新的、閃爍著斑斕色彩的溪流。十幾年來,我在教育教學方面及科研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所擔任的語文及其他學科教學,成績均名列前茅,我本人也多次被評為鎮優秀教師,得到全校師生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教育科研方面,成績顯著。先后主持或參與全國十五規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整合實驗、全國十一五規劃學校文化與特色建設實驗、XX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XX市學生良好品德養成實驗、XX市優質教學研究、XX市小課題研究等國家、省市級課題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2001年8月3日,論文《深化和諧教學,實現差生轉化》在全國第九屆和諧教學法研討會上被評為二等獎。2001年11月,論文《淺談電化教學中的情景設置》在XX市電教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2002年4月,公開課《海上日出》在XX市電教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二等獎。2003年6月,論文《論勞動教育與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XX市中小學勞動技術教師優秀論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2003年12月,公開課《桂林山水》在XX市電教優質課評選中榮獲三等獎。2003年12月,論文《活動課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參加2001年度全國優秀教師論文匯展評比,榮獲國家級二等獎,并入選《全國優秀教師論文匯展獲獎作品集》正式出版。2004年5月,論文《實施以德治校,重在塑造師魂》在XX市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評比中榮獲壹等獎。2005年6月,論文《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XX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整合實驗研究》優秀論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2006年7月,執教的公開課《編草辮》一課,在全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二等獎。

回首過去,豪情滿懷,瞻望未來,任重而道遠。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 為了摯愛的教育事業,為了一代新人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才,我愿做春蠶,愿做紅燭,愿做一名披荊斬棘的播火者,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教育這塊沃土上,譜寫出自己最輝煌的篇章。

教師工會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三 XXX同志自擔任華勝實驗學校出納以來,協助工會主席,通過加強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教職工文化體育活動,提高工會會員整體素質,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充分發揮了學校工會職能作用。XXX同志積極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活躍廣大職工的文化生活,提高華勝學校的企業文化,為工會理好財,辦好事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績。

一、以身作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隊伍素質。作為學校財務科的出納,她始終把學習放在首要位置,貫穿到工作的全過程,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同時,她狠抓工會職工學習,認真完善了華勝學校工會學習制度,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效提高了學校職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圍繞中心,充分發揮工會職能作用。作為學校財務科的出納,她積極維護職工利益、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實施送溫暖活動。一是關心職工身心健康。教職工家中的紅白喜事、教職工生病以及國慶、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等,她都能堅持親自上門探望、慰問。二是關心困難職工,開展送溫暖活動。在各種節日期間,開展慰問走訪活動,竭盡所能的幫助職工排憂解難,使職工全力工作無后顧之憂。

上一篇: 中小學德育研究 下一篇: 社群管理的日常工作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日韩亚洲免费视频 | 色8欧美日韩国产无线码 |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 最新手机AV在线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