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賃準則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08 03:51: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租賃準則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租賃準則論文

篇(1)

一、租賃準則實施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在融資租賃情況下,租賃準則規定承租人應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兩者的差額記錄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新舊租賃租賃準則的最大區別在于用公允價值替代賬面價值。采用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減少了上市公司在執行會計準則時的選擇余地。未確認融資費用可以在租賃期內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分攤。原租賃準則規定除了采用實際利率法之外,還可以采用直線法和年數總和法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攤銷。用實際利率法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攤銷,符合資金時間價值的原理。同時,租賃準則對攤銷方法的單一規定,避免了承租人利用不同的攤銷方法人為調節利潤的行為。而在租賃活動過程中承租人發生的、可直接歸屬于租賃項目的初始直接費用,如印花稅、傭金、律師費、差旅費等,應當記入租賃資產的價值,初始直接費用資本化,能夠從承租人角度反映企業租賃資產的真實價值。同時,由于融資租入的資產要在較長的時期內為承租企業所使用,為取得這種資產所耗費的費用理應在融資租賃期限內攤銷。

此外,租賃準則還規定承租人應當采用與自有固定資產相一致的折舊政策計提租賃資產折舊。同時規定,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折舊年限為租賃資產的可使用年限;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折舊年限為租賃期與租賃資產的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者。這種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上市公司通過對租賃資產采用不合理的折舊政策與折舊年限來調節利潤的現象。如果上市公司作為出租人,其租賃收入的會計處理更為嚴格,與舊準則將初始直接費用作為當期費用處理相比更為科學。另外,新租賃準則的方法對未實現收益的分配更為合理,避免了出租人利用不同的分配方法人為調節利潤的行為。

二、上市公司在執行租賃準則面臨的技術性問題

1.融資租賃的第二條判定標準:“……所訂立的購買價款預計遠低于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边@里的“遠低于”,一般是指購價低于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的5%(含5%)。

2.融資租賃的第三條判定標準:“……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大部分?!蓖ǔ樽赓U期占租賃開始日尚可使用年限的75%以上(含75%),但是如果租賃資產在開始租賃前已使用年限超過該資產全新時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超過75%),則該條標準不適用。

3.融資租賃的第四條判定標準:“……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蓖ǔV缸畹妥赓U付款額現值占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的90%以上(含90%),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占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的90%以上(含90%)。但是如果租賃資產在開始租賃前已使用年限超過該資產全時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超過75%),則該條標準不適用。

4.作為承租人的上市公司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費用時,應根據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不同,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分攤:①租賃資產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作為入賬價值,且以出租人租賃內含利率為折現率,此時應以出租人租賃內含利率作為分攤率;②租賃資產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作為入賬價值,且以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為折現率,此時應以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作為分攤率;③租賃資產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作為入賬價值,且以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為折現率,此時應以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作為分攤率;④租賃資產以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應當重新計算融資費用分攤率。融資費用分攤率是指在租賃開始日,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等于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的折現率。

篇(2)

表外融資是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資行為。由于表外融資行為未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因此利用表外融資可以改善企業的負債比率,優化資產結構,同時還能開辟融資渠道,加大財務杠桿作用,提高自有資本金利潤率等。但是由于表外融資使得會計報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實性,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投資規模和投資收益率,所以可能成為企業管理人員蒙騙所有者及其他報表使用者的手段。雖然會計準則機構在表外融資予以表內化的過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初見成效,但是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局限性,所以對表外融資的問題仍然不能忽視。

一、關于表外融資調查結果

經過對張家口市100人的隨機調查分析,不論是投資者還是潛在投資者,不論是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還是政府工作人員,100%的人不了解表外融資。目前涉及表外融資的事項,會計準則基本上都是要求對其在報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但是據調查顯示,投資者中僅有3.3%的人在分析企業財務狀況時會關注報表附注。至于涉及到表外融資是否會影響投資決策的問題,投資者中僅有1.7%的人認為會影響投資決策,而少數人認為不會影響,大多數人甚至對這個問題是不清楚的。所以有必要闡述常見的幾種表外融資業務,分析各種表外融資業務對于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提醒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加以關注,以免投資決策錯誤,導致經濟損失。

二、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一)經營租賃

在經營租賃中,承租方獲得了長期生產、服務能力,增加了物質基礎,但在資產負債表上卻沒有把這種增加的生產能力或物質基礎反映出來,造成對資產確認的不完整。同時企業還少記了預計租金這一項負債,從而導致了表外融資的產生。這一后果的產生,是因為現行的會計準則是以規則為導向的。租賃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滿足融資租賃的規定條件就需要表內反映,所以企業會在簽訂租賃合同時逃避租賃資本化。例如合同符合租賃期滿,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該項租賃就屬于融資租賃,那么企業簽訂合同就不簽訂所有權轉移給承租方。由于少計一項資產和一項負債,會導致我們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指標,例如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較低,誤以為企業償債能力強。同時通過經營租賃,租賃資產發揮生產能力,為企業創造利潤,所以應將租賃資產視為企業的投資,而企業卻因經營租賃產生表外融資,導致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標的高估。

(二)附追索權轉讓應收賬款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將應收賬款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的,應當終止確認,作為銷售處理;保留了應收賬款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不應當終止確認,作為融資處理。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應收賬款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其一,放棄了對該應收賬款控制的,應當終止確認。其二,未放棄對該應收賬款控制的,應當按照其繼續涉入所轉移應收賬款的程度,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和負債。利用這種表外融資會對企業現金資產造成影響,進而影響現金比率。所以我們在分析企業現金比率時,應當將其從現金總額中扣除,或者采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作為計算的基礎,以消除對財務指標造成的影響,反映企業真實的短期償債能力。

(三)售后回購

售后回購,是指銷售商品的同時,銷售方同意日后再將同樣或類似的商品購回夫人銷售方式。在這種方式下,銷售方應根據合同或協議條款判斷企業是否已將所售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到購貨方,以確定是否確認相關的銷售商品收入。大多數情況下,回購價格固定或等于原價加合理回報,售后回購屬于融資交易。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沒有轉移,收到的款項應確認為負債;回購價格大于原售價的差額,企業應在回購期間按期計提利息,計入財務費用。但是如果賣方有回購選擇權,并且回購價是以回購當日的市場價為基礎確定的,在回購的可能性很小的情況下,也可在售出商品時確認為收入的實現。這種可能性的存在,一方面現金資產增加,會導致高估企業的現金比率。另外一方面會增加企業的收入,就會導致高估企業的各項營運能力指標。因此建議從謹慎性原則角度考慮,在采用售后回購方式銷售資產時,應當作出統一的規定。不管什么情況均不確認收入,只有待回購期滿,根據實際情況再做處理。

三、對策研究

(一)完善會計準則制定機制,建立高質量會計準則。

首先,制定機構應當獨立。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做法,IASB全權負責準則制定,其成員的首要條件是技術專家,他們要與原雇主解除一切雇傭關系,且不能保留任何有損于準則制定獨立性的其他利益關系,在準則制定中僅代表自己而不受任何組織或地區的影響。其次,要有廣泛的參與性。雖然財政部在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幾乎不會受到外界利益集團的干預,但是直接參與準則制定的人員,基本上都是財政部會計司的工作人員,其他方面社會人員較少介入。我們是否也應該考慮擴大參與準則制定人員的范圍,比如可以來自于會計職業界、證券交易所、企業界、政府、專業研究機構、投資人等各個方面。

(二)選擇有效會計準則制定基礎,增強會計人員可操作性。

會計準則的制定基礎有兩種:一種是以規則為導向,試圖詳述每一種假定情景下恰當的會計處理,除了給出某一對象或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財務報告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外,還力圖考慮到原則適用的所有可能情況,并將這些情況下對原則的適用具體化為可操作的規則。但是包括太多的例外情況、很多的界限檢驗和大量的操作性指南。最終使得會計準則制定的越是嚴格、詳細,對提供報表公司的實際情況的適用程度也就越低。另一種是以原則為導向。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體系能在一個完整、一致和清晰的概念框架下提供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會計準則,從根本上避免了眾多例外事項,同時也減少了準則間可能存在的沖突,從而減少了利用形式重于實質的交易設計進行舞弊的機會。但是要求公司會計師及其審計師更多的運用職業判斷,也留給公司管理層一定的操縱空間。鑒于此,我們應當克服兩種制定基礎的各自缺陷,使得會計準則既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清晰地反映交易和事項的經濟實質。#p#分頁標題#e#

(三)提高自身認知水平,做出正確投資決策。

前兩種對策是需要我們比較長遠的努力才能達到的,目前情況下我們能夠快速做到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認識到目前存在的表外融資方式對我們分析企業財務狀況會產生何種影響,排除這種影響即可揭示企業真正的財務狀況,以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參考文獻:

篇(3)

一、 論文(設計)選題的依據(選題的目的和意義、該選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等)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競爭的日漸激烈,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越來越具有不確定性。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信息全面、系統、正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對國家的宏觀調控,還是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以及對投資者的正確決策,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會計信息使用者應更加重視與不確定性相關的風險信息的揭示。因此,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正確運用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謹慎性原則是指在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做出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而是在會計核算中對企業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做出合理預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風險,比如金融風波、債務人的死亡、企業破產、固定資產因技術進步而提前報廢、惡性競爭等情況,因此,采用謹慎性原則,對存在的風險加以合理估計,就能在風險實際發生之前化解風險,并防范風險。采用謹慎性原則,有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有利于保護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利益,真實考核經營者,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謹慎性原則起源于中世紀財產托管人解脫其受托責任的策略,二十世紀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項占支配地位的會計原則,當時主要表現為對資產的低估;經濟危機之后,謹慎性原則所體現的內容擴大到對收益的確認和會計報表披露。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會計目標從報告經管責任向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轉化,謹慎性原則也逐漸成為對披露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質量特征的會計信息的修訂性原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在《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和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準備。由此我們看到,我國會計規范中關于謹慎性原則有以下幾個要求:

(一)謹慎性原則存在的基礎是不確定性,所處理的是可能發生的事項。

(二)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項,特別是費用和損失,在會計上確認和計量的標準是合理核算,對可能發生的費用、負債既不視而不見,又不計提秘密準備。而對合理的判斷則事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三)運用謹慎性原則的目的是在會計核算中充分估計風險的損失,避免虛增利潤、虛計資產,保證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謹慎性原則在我國的運用開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應用中,可以按其運用程度和范圍的不同,分為三個階段:

(一)1992年至1997年。1992年,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中首次明確了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同時,在行業會計制度中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即存貨計價方法采用后進先出法、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固定資產折舊采用加速折舊法。

(二)1998年至2000。1998年陸續頒布的《投資》等一系列具體會計準則及《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中,謹慎性原則得到進一步的運用,具體包括;

1、在1992年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的基礎上,擴大了資產項目計提準備的范圍,即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和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同時,擴大了壞賬準備的提取范圍,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靈活。

2、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加速折舊法的應用條件有所放松。

3、對無形資產、開辦費的攤銷期限作了修訂,由原制度中無形資產的不少于10年、開辦費的不少于5年,分別調整為不超過10年、不超過5年。

4、對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的或有事項的會計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規范,規定或有資產或有利得不予確認,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負債不予確認,但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對于債務重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債務人確認為負債,債權人則不應確認為資產,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對于收入的確認,在確認標準上更加謹慎。如無論是《收入》準則中關于收入確認的四個條件,還是《建造合同》準則中關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確認,均將相關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結果能夠可靠計量等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

(三)2001。2001年1月財政部頒布了《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租賃》三個新的具體會計準則,并同時修訂了《投資》、《債務重組》等五項準則;2001年2月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在這些新的準則和制度中,謹慎性原則體現為:

1、全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計提原有的四項準備外,新的企業統一會計制度和《無形資產》準則規定還應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2、在《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準則中,改變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標準,以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作為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標準,并明確了暫停資本化的條件,避免固定資產價值虛計。

3、改變了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方法,規定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原賬面價值與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改變了以租賃協議確定的設備價款、發生的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支出確定租入固定資產價值的方法。同時,租賃過程中發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計入當期損益。

4、在《無形資產》準則中,要求企業管理部門在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時,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存在的各種因素做出謹慎的估計。

二、論文(設計)的主要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的競爭和風險日益加劇,不確定的經濟業務越來越多,所以會計信息使用者也越來越關心與不確定事項相關信息的揭示,關心企業所提供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此,謹慎性原則的正確應用就顯得非常重要。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營活動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和收益,也不低估負債和費用,也不得設置秘密準備。

文章以國際會計慣例為基礎,首先從會計結構的角度,分四個方面論述了會計制度采用謹慎性原則的必要性。其次,從資產的定義、收益的確認以及財務分析的角度詳細論述了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廣泛運用。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更能使會計信息全面、系統、正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最后,在采用謹慎性原則的同時,還要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加強其職業道德修養,加強企業在會計核算中的專業判斷,防止濫用謹慎性原則。

主要內容:

1.引言

2.謹慎性原則的含義及其必要性

2.1 謹慎性原則的含義

2.2 謹慎性原則研究的必要性及意義

2.2.1我國的會計結構中包含謹慎性原則的必要性

2.2.2 謹慎性原則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3.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具體應用

3.1 謹慎性原則在資產減值中的應用

3.2 謹慎性原則在借款費用資本化的金額確認中的運用

3.3 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投資中的應用

3.4 謹慎性原則在會計計量中的應用

3.5 謹慎性原則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

4.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4.1謹慎性原則的相關條款會計人員在核算方法的選擇上具有主觀隨意性

4.2謹慎性原則與稅法政策不能協調一致

4.3謹慎性原則與其它原則的沖突

4.4公允價格難以取得對謹慎性原則運用的制約

4.5謹慎性原則導致企業的會計信息橫向不可比

5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的措施

5.1 增強謹慎性原則的確定性和可操作性

5.2 縮小稅收政策與會計政策的差異

5.3 完善市場信息報價系統

5.4 對謹慎性原則的應用進行必要的約束

5.5 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增強其職業判斷能力

5.6 加強審計監督,強化內在約束機制

5.7 將謹慎性原則的應用與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機地結合起來

6結論

參考文獻

預期目標:

畢業論文預期將于20XX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導師,作進一步修改潤色;2011年4月12日前根據指導老師的修改意見,完成畢業論文第二稿,交指導老師審閱;20XX年4月26日前根據指導老師的修改意見,完成畢業論文第三稿,交指導老師審閱。2011年5月10日前論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預期字數達到學校所規定的字數。并按學校統一規格打印成文。

三、論文(設計)的主要研究方案(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準備工作情況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導師的指導下選定論文題目。

選題之后,利用課余時間尋找與論文題目相關的資料。擬采用的研究方法為:

1.歸納法

針對這一研究領域通過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文獻著作,充分利用數據庫,專題搜集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2. 分析法

對國內外就該論題的主要研究成果、現狀及最新進展、研究動態等進行比較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綜合分析,對這一領域研究現狀做到充分了解。

3.比較分類法

對已有的學術成果做比較分類,并在此基礎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積極挖掘新的研究內容,不斷創新,闡述新的觀點和見解,以此作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新的理論價值。

準備工作:

已大量閱讀了與本論文有關的國內外參考文獻。

主要措施:

廣泛查閱資料,理清思路,草擬開題報告和著手文獻綜述,作好論文寫作的前期準備工作。然后草擬論文提綱,著手撰寫論文。

四、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Sanders ,T.H., Hatfield ,H.R., Moore,V.,1938: 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2]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3)

[3]陳今池.現代會計理論[J].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45-176

[4] 陳瑋. 充分應用穩健原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一份穩健原則問卷調查表的啟示[J].會計研究,1995, 3

[5] 范宏浩.《謹慎性原則在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遼寧財稅,2001年9期,-35-35頁

[6]費倫蘇.關于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若干問題的思考[J].財會通訊,2006年03期

[7]何光明.淺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交通財會,2009,07.

[8]李軍.略談新企業會計制度中的謹慎原則[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9]李娜. 淺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財經論壇.

[10]馬文娟.會計實務中的謹慎性原則[J].甘肅科技,2010年12月,第23期.

[11]馬義華.淺議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幾點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0年4月期刊.

[12] 潘娜, 朱衛東. 《對謹慎性原則的思考》. 財會月刊(理論版) 2007年10期

[13]湯云為.實證會計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1,(5)

五、論文(設計)研究工作進展安排

20xx年9月28日 畢業論文動員會。

20xx年10月10日前 確定論文題目和提綱。

20xx年10月12日 上交論文選題。

20xx年10月20日之前接受導師下達的《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

20xx年10月25日前 完成文獻綜述。

20xx年10月29日前 完成開題報告填寫。

20xx年11月2日 開題答辯。開題后正式著手撰寫論文。

20xx年3月29日前 完成論文初稿。

20xx年4月12日前 完成論文二稿。

20xx年4月26日前 完成論文三稿。

20xx年5月10日前 論文定稿并打印上交。

20xx年5月29日 論文答辯。

知識擴展:科研開題報告

(一)科研開題報告的定義與作用

科研開題報告是科學研究人員準備對某一科研項目開展研究的時候,針對這一項目所作的論證和規劃。

選定一個課題開展研究,事先必須對該項目的研究價值、研究現狀、準備采用的研究方法、預期達到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工作進度計劃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論證,為即將展開的研究設計一個藍圖。這

樣做可以避免研究項目的倉促上馬,盲目展開,保證研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計劃性。

科研開題報告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報上級科研管理部門或導師審批,并為他們以后檢查科研成度、經費使用提供依據。從這個角度看,科研開題報告在科研管理中有重要作用。二是與科研計劃相結合,作為科研人員掌握研究方法和進度的依據。從這個角度說,科研開題報告是一種計劃性文書,對研究工作的程序、步驟有著規劃、設計作用。

(二)科研開題報告的特點

1.論證充分,邏輯嚴謹

科研開題報告中有相當一部分文字是對項目的研究意義、研究價值、效益前景進行論證。這一部分對該項目能否成功立項起著重要作用,要求做到立論科學、論據充足、論證充分,邏輯嚴謹,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2.考察細致,預測準確

科研開題報告還要匯報本學科領域國內外的發展情況,顯示本項目當前的研究現狀,預測本項目可能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些都必須以細致考察、準確預測為前提,建立在大量調研數據的基礎上。可以說,科研開題報告的寫作并不以文本的寫作過程為重點,而是以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為重點。

3.方法得當,切實可行

科研開題報告要提供將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要申報研究經費購置研究設備,要制定研究計劃。這些方法和計劃是否切實可行,直接影響到報告被批準之后能否順利實施。如果將來出現研究方法不當、經費不足、計劃不周的情況,研究工作將陷入被動甚至出現混亂。

(三)科研開題報告的類型

1.研究型開題報告

這是由科研機構或科研人員向科研管理部門提交的開題報告。它是純科研型的,在各類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中運用廣泛。

2.教研型開題報告

這是由高校的研究生向導師和學位點提供的開題報告,一方面是為了開展專項研究,另一方面是為了申請碩士或博士學位,這樣的開題報告屬于教研型的,在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學工作中運用廣泛。

(四)科研開題報告的寫作

1.標題

有兩種基本寫法:一是項目名稱加文體名稱,如《磁化節能燃燒技術科研開題報告》;二是申報學位名稱加文體名稱,如《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2.正文

科研開題報告的內容豐富,如下一些基本項目或是必不可少,或是可能出現的:

其一是科研選題的目的和意義。這是報告的開頭部分,主要用來表述為什么要選擇這一研究課題,它的價值和意義何在。

其二是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如果本課題在國內外尚無人研究,那就是開拓性的研究;如果本課題在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則要說明繼續研究的意義何在,準備在哪些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新突破等。

其三是主要研究內容綱要。要列出在本課題之內的具體研究內容,分幾大部分,每部分包括哪些單元或章節等。

其四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打算采取哪些研究方法,如調查、比較、實驗、技術開發、技術演示、開論證會、綜合研究與專題研究等。

其五是預期達到的研究目標及其可能產生的效益。

其六是所需設備及解決途徑。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一般沒有此項。

篇(4)

【關鍵詞】資產租賃;租賃業務;資源

【Keywords】asset leasing; leasing business; resource

【中圖分類號】F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052-02

1引言

在企I的固定資產管理行為中租賃作為一種經營管理手段,以其年度成本低、見效快、轉型靈活的特點,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青睞。如果通過查字典來了解租賃的概念,就會發現不管是“租”還是“賃”都有出租的意思,看不出“租入和租出”的區別,租賃放在一起可能是為了語句的通順和美感,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租賃是一種業務描述,其內部關系包含甲、乙方或多方,而在實際業務中也是這么做的。目前法律上沒有 “租賃”的嚴格定義,只在《合同法》中定義了“租賃合同”: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這種定義和表述就導致在實務中需要通過職業判斷來進行操作,這種情況需要等一直是“草案”長不成“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融資租賃法(草案)》成長后才可能改觀。

2 資產租賃管理的基本概述

《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中對租賃的定義是:租賃,指在約定的期間內,出租人將資產使用權讓與承租人以獲取租金的協議。準則中還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在企業實際管理行為中,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都經常發生,不僅限于常規的定義理解,許多其他行為也可歸類到租賃中去,如:分期付款的方式購置資產、占用和借用都可以看做廣義的租賃[1]。

3 資產租賃管理中租入和租出情況分析

針對企業資金流向而言,可簡單將租賃分為租入和租出。租出資產是企業將自身閑置或經營目的購建的資產出租,用以減少損失和獲取利潤,這里的業務處理需要職業判斷或第三方中介公允價格支持。因出租原因和行為各事項差異巨大,需要就事論事,本文就不在贅述該方面內容,主要分析租入,以下用某施工企業的租賃情況為例進一步分析租賃對資產管理的影響。

某年該企業租入情況:

①承租房屋合同222份,房屋面積266836平方米,涉及合同金額1613萬元。其中市內租用房屋36項,租金440萬元,外部租用房屋186項,租金1172萬元。主要租用房屋類型有:民用住宅、部隊營房、企業辦公場所及庫房場地等。

②承租服務用車593輛,租金1464萬元,同比增加100臺,租金增加230萬元。其中市內26輛、租金127萬元,外部567輛,租金1337萬元。主要車型為:轎車、吉普車、客貨車、轎貨車。

③使用施工設備1801臺,金額27740萬元。主要設備類型:普通運輸車輛、挖掘機、自卸車、汽車吊、拌和站、油、水罐車、推土機、壓路機等。

當年所租賃的設備見下表:

從表中看出:

①租賃的設備中,大多數為外埠項目租賃,由于外埠項目地區跨越大,在通用設備使用方面,無法實現共享,而該企業現有設備無法保證施工所需,只能靠外部租賃來完成施工任務。

②租賃設備金額比較大的設備類型有吊車、挖掘機、自卸車、卡車、拖掛車及道路管道施工的專用設備。其中,挖掘機、自卸車、拖掛車為常規設備,需求量比較大,挖掘機主要用于道路管道施工,自卸車主要用于道路施工土方、材料的運輸,拖掛車主要用于管線等產品運輸及設備轉運。道路管道施工的專用設備中,缺口比較大的是攤鋪機、拌和站、壓路機、平地機、吊管機、移動電站等。

③租賃的服務車中轎貨和客貨車占42.8%,轎車占37.3%,吉普車占11.8%,客車占8.1%。

4 資產租賃市場的現狀分析

①現行市場行情車輛和施工設備的預期回本期約為4~5年,相當于不考慮殘值的情況下4~5年計提折舊。企業自行核算固定資產的情況下,車輛施工設備等折舊年限為8~12年,均攤到各財務期間的平均成本較低。以2.92億設備使用費對應的設備為例,經測算,把租賃的設備按自有設備計算折舊,每年約需要1.8億,即使再加上人工成本,購置方案也優于租賃方案[2]。

②設備租賃和設備購置在理論上可以按照互斥方案比選的原則,比較兩個凈現金流量的差異部分。

凈現金流量=稅率X租賃費-租賃費

凈現金流量=稅率X折舊-設備購置費

在代入具體數據后可得出租賃方案優于購置方案

上述情況看似矛盾,因為都是沒有明確設備使用前提的狀況下得出的結論。

在①情況下,是計算全過程行為,實際設備的租賃都不是全過程行為,多為短期或中期,采取全過程的前提去分析,自然得出購置方案優于租賃方案,而對于工程類企業短期的設備使用恰好可以適合生產的需要,規避工期長短,屬地變化帶來的成本壓力。

在②情況下,是計算的每年凈現金流量,得出的短期凈現金流量對比,②的公式更適合①情況計算使用(相關數據分析后的結論)。

5 結論

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于以不動產為主要生產資源的企業,設備使用范圍和時間是規律的、長期的,這種情況下購置要優于租賃;對于活動設備較多,工作地點多變的企業,設備的需求是變化的、臨時的,這種情況下短期的設備租賃將更加適合企業經營。

篇(5)

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費用是指企業在日?;顒又邪l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通過會計科目對企業的費用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個會計科目。企業三項費用處理的新會計準則與新稅收條例存在較多的差異,這造成會計稅前利潤與應稅所得偏離較大,突出表現在納稅調整項目增多。

一、管理費用的差異比較

會計準則界定的“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及福利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工會經費、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研究費用、排污費等。凡屬于管理費用的支出,按會計準則規定應全額列支計入損益,但按稅法規定某些費用只能按限定標準扣除或在計算納稅時不得扣除。lw881.com除固定資產折舊、存貨跌價準備、壞賬準備等項目外,尚有以下幾個主要項目:

(一)工資、薪金支出

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據實扣除。工資、薪金支出是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本企業任職或與其有雇傭關系的員工的所有現金或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資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任職或者是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會計與稅法對工資處理的差異的關鍵點是:稅法規定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據實扣除。

(二)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規定標準以內按實際數扣除,超過標準的只能按標準扣除。標準為: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2.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3.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后納稅年度扣除。(表1)

(三)社會保險費

1.按照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五險一金”,即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準予扣除。2.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和標準內,準予扣除。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和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商業保險費準予扣除。3.企業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準予扣除。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

(四)業務招待費

業務招待費又稱交際應酬費,按會計準則規定,根據實際發生額列入管理費用。但按稅收條例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五)租賃費

租賃固定資產分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兩種。按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或制造費用;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發生的未確認融資費用,通過“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核算。按稅法規定,納稅人以經營方式從出租方取得固定資產,其符合獨立納稅人交易原則的租金可根據受益時間,均勻扣除;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六)上交管理費

按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上交的各種管理費用應全額記入損益。按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七)公益性捐贈支出

1.公益性捐贈含義: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2.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標準: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3.稅前扣除方法。(表2)

(八)技術開發費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財會[2006]3號第七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而國家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在稅收上給予優惠,規定納稅人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在按規定實行100%扣除基礎上,允許再按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技術創新有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88號)。企業年度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當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中結轉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二、銷售費用的差異比較

會計準則界定的“銷售費用”科目,核算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商品流通企業在購買商品過程中所發生的進貨費用,按照新準則規定計入采購成本,不屬于銷售費用。銷售費用方面的主要差異項目有廣告費與宣傳費、傭金和回扣等。

(一)廣告費與業務宣傳費

一般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而進行的宣傳推銷費用。會計上廣告費與業務宣傳費應按實際支出列支。稅收上按條例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二)傭金和回扣

會計上傭金和回扣支出一般按實際支出列支。但按稅法規定,傭金的扣除需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1.有合法真實憑證;2.支付的對象必須是獨立的有權從事中介服務的納稅人或個人(支付對象不含本企業雇員);3.支付給個人的傭金,除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超過服務金額的5%。納稅人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

三、財務費用的差異比較

會計準則界定的“財務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而發生的籌資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從性質上說,財務費用屬于短期經營性借款費用,按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不論貸款人及借款利率如何,企業支付的財務費用均應全額記入損益。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準予扣除:1.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2.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

綜合舉例:某工業企業為居民企業,假定2008年經營業務如下:

(1)取得銷售收入2 500萬元。

(2)銷售成本1 100萬元。

(3)發生銷售費用670萬元(其中廣告費450萬元);管理費用480萬元(其中業務招待費15萬元、技術開發費20萬元);財務費用60萬元。

(4)銷售稅金160萬元(含增值稅120萬元)。

(5)營業外收入70萬元,營業外支出50萬元(含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向貧困山區捐款30萬元,支付稅收滯納金6萬元)。

(6)計入成本、費用中的實發工資總額150萬元、撥繳職工工會經費3萬元、支出職工福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29萬元。

要求:分別計算該企業2008年度的會計利潤與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的企業所得稅。

【答案】

(1)會計利潤總額=銷售收入+營業外收入-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稅金(不包括增值稅)-營業外支出=2 500+70-1 100-670-480

-60-40-50=170(萬元)

(2)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調增所得額

=450-2 500×15%=450-375=75(萬元)

注: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會計賬列支450萬元,而稅法規定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15%。

(3)業務招待費調增所得額=15-15

×60%=15-9=6(萬元)

2 500×5‰=12.5(萬元)>15×60%=9(萬元)

注:業務招待費會計賬列支15萬元,而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4)捐贈支出應調增所得額=30-170

×12%=9.6(萬元)

注:會計賬簿列支30萬元,稅法規定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標準為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

(5)“三費”應調增所得額=3+29-150

×18.5%=4.25(萬元)

注:三費會計賬列支3+29萬元,稅法規定職工工會經費為工資總額的2%、職工教育經費為工資總額的2.5%、職工福利費為工資總額的14%。

(6)技術開發費加扣=20×50%=10(萬元)

注:技術開發費會計賬簿列支20萬元,而稅法允許加扣50%。

(7)應納稅所得額=170+75+6+9.6+6

+4.25-10=260.85(萬元)

(8)2008年應繳企業所得稅=260.85

×25%=65.2125(萬元)

從答案可以看出:會計利潤總額170萬元,而應納稅所得額260.85萬元,兩者相差270.85-170=90.85萬元,這體現了會計與稅法之間對該企業三項費用處理的差異額。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512號.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

[3]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財政部令[2006]第33號.

篇(6)

0引言

在會計實務中,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并不總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在做出職業判斷時,要想使會計信息反映其所應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務必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來進行判斷,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在此,筆者列舉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1企業資產的認定

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應為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顧名思義,“擁有”是一種法律上的所有權,而“控制”則是反映該種資源的經濟實質。例如,根據該定義在做出職業判斷時,會對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怎樣處理呢?從法律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租賃行為,企業從外部租入固定資產,顯然不擁有所有權,而只有使用權,但這明顯是不符合“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含義。從分析中不難發現,由于其租賃期相當長,接近于該資產的使用壽命;而且租賃期結束時承租方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方有權支配資產并從中受益,所以從經濟實質來看,承租方能夠控制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所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實務中,應當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反映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

2企業收入的確認

會計準則規定,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條件之一,就是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判斷企業是否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應當關注交易的經濟實質而不是法律形式。某些情況下,轉移商品所有權憑證但未交付實物,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也隨之轉移,企業只保留了次要風險和報酬,如交款時以提貨方式銷售商品。有時,已交付實物但未轉移商品所有權憑證,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未隨之轉移,如采用支付手續費方式委托代銷的商品。重點是實務中對于售后回購,售后租回,在做出職業判斷時,是否應當確認為銷售收入?如果企業在銷售某商品的同時又與客戶簽訂了售后回購或售后租回協議,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就需要按照銷售的經濟實質來判斷是否應當確認銷售收入。由于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并未轉移給購貨方,銷售也就沒有實現,不應當確認收入,因此,應將售后回購和售后租回協議作為融資協議來處理。

3關聯方交易關系的認定

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給出了判斷關聯方關系的標準,即“在企業財務和經營決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對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則他們之間存在關聯方關系:如果兩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則他們之間也是存在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往往存在于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各方,即建立控制、共同控制和施加重大影響是關聯方存的主要特征。在新準則中,除舊準則的五條具體形式外,又增加了三條,即:“對企業實施共同控制的投資方;對企業施加重大影響的投資方:該企業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管理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其他企業對企業同樣也存著關聯關系”。對此進行職業判斷時,應遵守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關聯方關系是否存在,應視其關系的經濟實質,而不僅僅是法律形式。

4資產發生減值的認定

準則中,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從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來源兩方面列舉了七點,決定是否需要確認減值損失。如果存在減值跡象,應當進行減值測試,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應當按照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金額,計提減值準備。例如,如果出現了資產的市價在當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顯高于因時間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的預計的下跌。從法律形式上看,這種現象并未導致資源的減值;但在實務認定時,應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從經濟實質來看,需要認定減值。又如,如果企業有證據表明資產已經陳舊過時或者其實體提前處置,這時根據其經濟實質,也要計提相應的減值。

5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確定

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時,貸款費用應當停止資本化。而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是指所購建或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已經達到建造方、購買方或企業自身等預先設計、計劃或合同約定的可以使用或可以銷售的狀態。企業在確定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時點時需要運用職業判斷,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依據經濟實質而非法律形式來判斷所購建或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的時點。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認定

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必須同時滿足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時,才能以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入賬。其中,非貨幣性資產的確認和計量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密切相關,如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易不具有商業實質,則換入資產的價值不能按公允價值入賬,而應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確定。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會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影響換入成本是否公允入賬,從而影響交易;但從法律形式的角度來看,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并不影響交易。

7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認定

篇(7)

租賃是有償轉讓財產使用權的交易。無論各國及國際租賃會計準則,還是有關規范租賃交易的法律,都對租賃(以及融資租賃)進行了定義,但是由于角度的不同,對這一概念的定義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法律上的租賃定義與會計上的租賃定義其實并無本質的差異,但是,對融資租賃的定義二者卻存在很大的區別。在法律上,融資租賃系指三方當事人、兩個相關聯的合同構成的租賃交易形式;而在會計上,融資租賃更側重于經濟實質,只要具有融資性質的租賃合同都可能構成會計上的融資租賃。融資租賃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首先,近代租賃為現代融資租賃準備了交易形式上的條件;其次,分權觀念日漸為人們接受,為融資租賃的產生和普及準備了心理上的條件;最后,發達國家工商業發展對設備投資的需求日益增大,為探索新的融資方式提供了可能性。然而融資租賃誕生伊始短時期內即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有兩個因素起到了巨大作用,一是稅收優惠;二是表外融資。文章擬通過簡要剖析融資租賃興起和發展的環境因素,以論證成熟的融資租賃在融資市場上存在的內在合理性。

1. 經濟環境

自工業革命開始,機器設備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購買設備所需資金日益增加,使得部分業主在購買資金上發生困難,另一方面機器設備的成本可以在機器使用中得到回收,因此如果能長時期擁有設備的使用權,這與其擁有設備所有權并無實質性差異。這種對設備使用權的強勁需求是促進現代租賃業,尤其是融資租賃業迅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二戰后世界形勢的發展為融資租賃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機遇。一方面隨著戰爭結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面臨著由戰時軍事工業向戰后民用工業的轉化,新的民用工業所需設備大量增加,同時由于技術迅速發展,大批工業設備亟待更新,這二者導致設備投資需求急劇上升,另一方面傳統的融資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特別是銀行業貸款不足,而一些國家對企業間借貸又有嚴格的法律限制,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在為其剩余資本尋找出路,于是產生了融資租賃交易形式。

融資租賃在美國迅速發展除了有稅收優惠措施外,還與它被認為具有靈活的金融手段的許多特性和優點有關。通貨膨脹的后果也促進了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對承租方來說,在美元不斷疲軟時,用固定租金是很容易達成協議的。例如,如果通貨膨脹率為6%,就意味著現在所支付的每一美元租金5年后將只值75美分,10年后將只等于56美分。此外,通貨膨脹會使利率上升,使人們不愿去借債,但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使租賃顯得合算。

發展中國家大多正處于經濟發展起步階段,普遍存在著資金不足問題,而生產設備陳舊老化現象嚴重,亟需更新換代,引進先進設備。各國稅法對融資租賃提供了不同的稅收優惠。而發達國家為了打開高價值產品銷路,也是它們樂于發展國際融資租賃業務的主要動因,特別是對于競爭激烈的高價值設備來說更是如此。作為現代重要的融資方式,融資租賃向國際空間拓展就順理成章了。

2. 政府的租賃信用保險制度

日本政府為了通過租賃事業推行中小企業機器設備現代化和振興機械工業,于1973年創設了“機械類租賃信用保險制度”,目的在于保護租賃公司。當利用租賃的企業發生倒閉,租賃公司的信用風險可得到彌補。此項保險的適用對象是租賃合同下的特定機械且租賃合同的內容能滿足下列各項條件:為期3年以上的長期租賃,而且中途不得隨意解約的合同;等價計算適當,租金分12次以上支付,并且是平均收款的合同;租賃期滿后租賃公司不準將所有權轉讓給用戶的合同;承租人不可以是信用短缺且政府有事先通知的合同;租賃設備必須是新型的新產品;第一期租金支付日在起租日以后3個月內的合同;一年內至少須付租金4次以上者。這種“機械類租賃信用保險制度”,首先由租賃公司和政府簽訂關于租賃合同的保險合同,然后在租賃公司與用戶簽訂的所有租賃合同中,如因用戶破產等原因租賃公司遭受難以預料的損失時,由國家彌補相當于其損失一半的保險金。

3. 技術環境

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發展極其迅猛,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加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于生產經營的機器設備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對任何購買設備的單位來說,都得承擔設備無形損耗的實際速度快于預期速度而招致損失的風險,租賃可能有助于避免這種結局。當企業需要使用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的設備時,采用期限較短的租賃方式租入設備也許是有利的。因為承租人雖然要支付高額租金,但這種代價往往低于擁有設備所可能承受的損失。而且設備使用者往往有許多不同的需求傾向,當有的用戶急需全自動車床時,另一些用戶得到普通車床就滿足了。這樣,出租人實際上可將設備輪流租給需求傾向各異的客戶,使風險得以分擔,租金得以降低。

另一方面,設備更新速度加快導致設備購置頻率增加,而通貨膨脹使得設備的購置價格大幅上升,一次性支出太大,對企業的資金融通能力提出了嚴重的考驗。這一點在發展中國家尤其突出,其陳舊的工業設備亟需更新,但是先進設備的價格往往超出這些國家的外匯支付能力。因此,采用融資租賃形式既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又及時地更新了機器設備,有助于新技術新產品的迅速推廣應用。

4. 法律環境

4.1 稅收優惠政策

1952~1963年間,融資租賃在美國被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融資租賃具有調節稅負的功能。美國政府1942年規定的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較實際使用期間顯得過長,要收回投資十分困難,嚴重阻礙了設備的更新。但企業如果利用融資租賃形式,租金可以記錄為費用,使機器設備從原來10年或20年的折舊年限縮短為5年或8年,成為實質上的資產折舊。企業由此可以享受遞延稅負的好處,改善資金的流量,并在設備陳舊之前,即可更新設備。到1962年,國會為了鼓勵企業投資新工廠和設備,允許在企業納稅申報單上采用各種加速折舊法,從而使租賃在稅法上加速折舊的優勢盡失。但是某些公司不能充分利用加速折舊的優惠,融資租賃可將出租人享受的加速折舊好處以較低租金形式轉移給承租人。

1962年美國政府制定了一項刺激投資的新法案——投資減稅法(Investment Tax Credit)。根據該法案,一家公司購置具有8年及以上可計提折舊年限的新的有形資產,最高可按新設備投資價值的10%減免抵扣所得稅。這對利潤高的企業有充分的刺激投資效果,而那些需要巨額設備投資但利潤較低的企業卻無法享受該項投資減免稅優惠。因此,這些企業要由利潤較高的租賃公司用融資租賃交易中的供應合同取得所得稅減免優惠后,將部分或全部減稅金額用以抵減租金,從而享受10%減免稅優惠。該法案特別促進了那些常須更新設備的航空公司、鐵路公司的設備租賃交易。

但是隨著融資租賃業的進一步發展、成熟,以及人們對其性質的認識日益深入,融資租賃早期發展的許多優惠逐漸減少。英國1984年的金融法取消了第一年100%投資減免稅的優惠,實行25%減免,同時降低了公司稅率;1987年英國開始實行SSAP21,融資租賃成為一種表內融資,表外融資的種種優惠也不復存在。一方面,英國租賃市場并沒有因稅收優惠的減少和表外融資特征的喪失而萎縮,融資租賃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在一些不存在特別稅收優惠的國家,融資租賃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表明融資租賃并不是專門利用稅收優惠的措施,成熟的融資租賃在融資市場上有其存在的內在合理性。稅收優惠措施在各國都在逐步減少,而融資租賃仍然在發展。

篇(8)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業務是節能服務領域的一項新興業務,現行企業會計準則中尚未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會計核算作出相應的規定,在會計核算的科目、內容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實際工作中很多節能服務企業的會計核算非?;靵y和模糊,迫切需要從理論和實務上加強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會計核算模式的研究,以利于節能服務企業正確組織會計核算工作。

一、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會計核算現狀分析

目前節能服務企業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會計實務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核算模式:

(一)存貨準則核算模式

即認為節能服務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向用能單位提供的是自產的節能設備銷售、安裝及售后服務,其實質類似于分期收款的節能設備和后續節能服務的混合銷售。筆者認為:就“實質重于形式”而言,節能設備購置在本質上是節能服務公司的一項資產投資業務,通過折舊或攤銷方式轉化為貨幣資產。取得的收入是節能服務收入,而非銷售節能設備的收入。所以無論是從業務性質上還是從交易實質上分析,都不符合存貨準則的相關規定。

(二)BOT項目核算模式

此種模式即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的規定參照BOT項目處理方式進行核算。BOT是企業采用建設、經營、移交方式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業務,建造期間,項目公司對于所提供的建造服務應當按照建造合同準則確認相關的收入和費用;基礎設施建成后,項目公司應當按照收入準則確認與后續經營服務相關的收入。采用這種核算模式的企業認為:合同能源管理業務也要經歷建造――經營――轉移這一過程,與《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的規定相符。筆者認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的規定,BOT的(建設―經營―移交)項目是為了緩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加與投資資金緊張的矛盾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投資模式。政府就某個基礎設施項目與非政府部門的投資者簽訂特許權協議,授予投資者承擔該項目的融資、建設、經營和維護的權利。在協議規定的特許期內,投資者通過向設施使用者收取費用,來回收項目投資、經營和維護成本,并獲取合理回報;同時,政府部門擁有對這一基礎設施項目的監督權。特許期屆滿后,投資者將該基礎設施項目無償地移交給政府部門??梢?,BOT項目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兩者在運營模式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業務也不適用BOT核算方式。

(三)融資租賃核算模式

此種模式認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業務就是節能服務企業按照客戶的要求建造的特殊固定資產,在合同期分期收回投資并獲得收益,合同期滿將資產所有權轉移給客戶。且資產多為專用設備,一般只有用能企業才能使用,所以與準則中的融資租賃規定相吻合。筆者認為:合同能源管理下的節能設備在合同期內資產所有權仍屬于節能服務企業,用能企業只擁有使用權,而且未來的節能收益并不能確定,與節能設備所有權有關的風險和報酬實質上沒有全部轉移給用能企業。節能服務企業在合同期內要對資產進行折舊或攤銷,而用能企業無法視同自有固定資產入賬,支付的租金已列入當期損益,也不允許再計提該項資產的折舊或攤銷。而且該資產在合同期的使用中因運營的需要可能不斷的發生投入,所以事先很難確定資產的價值。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合同期通常遠短于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與融資租賃規定的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大部分相悖。而且租賃期發生的正常維護費用由出租方承擔而不是承租方,與融資租賃的規定不同。能源管理合同條款表現為效益分成而不是固定租金的收付,通常是確定一個節能額的分成百分比,而不是一個絕對額。對節能服務企業來講也是一種未來的不固定的服務收入,對客戶來講也是一種未來不確定的支出,具有波動性。這就導致無法按照融資租賃的核算要求計算最低付款額和最低收款額。

(四)經營租賃核算模式

此種模式認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屬于經營租賃業務,節能服務企業建造的設備是未來出租的固定資產,未來從用能企業獲取的收益中,一部分是投資成本的回收,一部分是租金收益,合同期內,節能服務企業將各期取得的收益按照直線法確認為當期收益;而用能企業由于設備在合同期內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按各期的節能收益的一定比例向節能服務企業的支付設備使用費(即租金)通常按直線法計入當期支出。與準則中的經營租賃一致,應按照經營租賃的會計處理進行核算。在合同能源管理業務中,能源管理合同的履行需依賴特定資產,即節能服務公司負責建造的節能設備,該節能設備雖然形式上是由節能服務公司使用管理,但是這種使用管理是受到用能單位限制的,在合同期內,合同條款對節能服務公司在運營設備期間的服務類型、服務對象、服務價格進行了限定,因此節能設備的實際使用權在用能單位,即節能設備的使用權發生了轉移。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釋義,確定一項協議是否屬于或包含租賃業務,應重點考慮以下兩個因素:一是履行該協議是否依賴某特定資產;二是協議是否轉移了資產的使用權。所以,合同能源管理應該屬于租賃業務范疇。

綜合分析上述四種核算模式,相比較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更多的是經營租賃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合同期內的諸多不確定要素,也使得采用經營租賃核算方式更加簡單、直觀。在此,筆者認為,可以將合同能源管理業務界定為一種特殊的經營租賃業務,即在租賃結束時雙方發生了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移,這種轉移雙方基本都是以贈予與受贈的方式完成,而且現行的稅收政策也是這樣規定的。對節能服務企業來講,該資產隨投資的回收基本已折舊或攤銷完畢,賬面價值幾乎為零,只需做簡單的資產清理;對用能企業來講,不需另行支付資產價款,只是取得資產所有權,賬務上也只是同時增加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為此,筆者建議現階段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擬參照租賃準則中經營租賃的相關規定進行核算。

二、完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會計核算的制度性考量

(一)從長遠考慮,應加快制定出臺合同能源管理特殊業務的會計核算準則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積極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是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有力措施,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迫切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需要。因此,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是我國長期的戰略性產業,從合同能源管理未來的發展要求出發,很有必要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業務單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以規范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會計核算。為此,財政部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組織相關專家和實務工作者,在深入調研合同能源管理業務運作模式和會計核算情況的基礎上,抓緊起草《企業會計準則X號――合同能源管理(征求意見稿)》,在充分、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盡早制定出臺并實施《企業會計準則X號――合同能源管理》,以滿足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會計核算的現實需要,促進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的健康順利發展。

(二)從短期看,應租賃準則解釋規范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會計核算

在目前財政部尚未出臺合同能源管理業務相關會計準則的情況下,可先通過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的方式,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具體核算方法作出統一規定?,F階段,節能服務企業應當在簽訂節能服務合同后,根據現行有關會計準則、解釋和合同能源管理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從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業務的特點和交易實質進行判斷,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實務操作。

三、規范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會計處理方法的具體建議

根據租賃準則中經營租賃的相關規定,對現階段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各階段經濟業務事項的賬務處理,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一)項目前期階段

項目前期階段主要包括項目拓展階段、項目方案階段以及項目合同階段。項目前期階段經濟業務應通過設置“生產成本”或“勞務成本”、“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等科目進行核算,用來歸集相關的前期費用。在項目前期階段發生的工資、辦公費、差旅費、印刷費、聘請專家的勞務費、交際應酬費等費用應根據受益原則,直接為該項目提供勞務(工程技術部)的,應計入“生產成本”或“勞務成本”,行政管理部門(綜合管理部)或銷售部門(市場營銷部)發生的費用應計入“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即相關費用發生時,借記“生產成本”、“勞務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二)項目建設階段

項目建設階段的主要經濟業務內容包括:采購原材料、設備,組織項目施工、安裝和調試等。根據現行稅收政策規定,節能服務企業投資項目所發生的支出,應按稅法規定作資本化或費用化處理。節能服務公司應將購建的資產,以及開發和購置的無形資產分別確認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因此,項目建設階段應通過設置“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科目,核算根據項目設計要求采購原材料、設備,組織項目施工、安裝和調試,以及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所發生的合理支出。

為區別節能服務公司內部自用的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核算時,應在“固定資產”科目下設置“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固定資產”二級科目;應在“無形資產”科目下設置“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無形資產”二級科目。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資產購建的賬務處理具體可分為兩種情況:

1.購入不需要安裝的節能設備時,借記“固定資產――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固定資產”、“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

2.購入需要安裝的節能設備時,節能服務公司應將相關的成本費用可先通過“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工程”科目進行歸集;安裝完畢,投入使用后轉入“固定資產――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固定資產”科目。具體賬務處理如下:

(1)項目建設階段購入設備、材料時,按實際發生額,借記“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工程”、“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

(2)發生施工、安裝和調試等費用支出時,借記“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3)項目完工結轉成本時,借記“固定資產――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工程”科目。

3.節能服務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符合增值稅免稅條件的,購入設備、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得抵扣,需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借記“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工程”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

合同能源管理無形資產購置的會計賬務處理如下:按購置成本,借記“無形資產――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

(三)項目實施階段

項目實施階段的主要經濟業務包括對項目的運行管理,操作人員進行培訓,組織安排好項目資產的管理、維護和檢修,與用能企業共同監測和確認節能項目在合同期內的節能效果,分享收益等。根據現行稅收政策規定,節能服務企業投資項目所發生的支出,應作資本化或費用化處理。形成的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應按合同約定的效益分享期計提折舊或攤銷。項目實施階段經濟業務應通過設置“生產成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和“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核算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折舊和攤銷費用,并確認節能效益分享收入。項目實施階段的具體賬務處理如下:

1.按合同約定的效益分享期計提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資產折舊時:借記“生產成本”等科目,貸記“累計折舊――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固定資產”科目。

2.按合同約定的效益分享期攤銷合同能源管理無形資產時: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累計攤銷――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無形資產”科目。

3.根據有關規定,合同能源管理應屬于節能公司的主營業務,相關的收入、成本應通過“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核算。

(1)發生的管理、維護和檢修費用等費用化的后續支出,應借記“生產成本”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

(2)按合同約定分享節能收益,收取節能服務費確認收入時,借記“應收賬款――XX用能單位”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服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節能服務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符合增值稅免稅條件的,借記“應收賬款――XX用能單位”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服務收入”科目。

(3)收取節能服務費資金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XX用能單位”科目。

(4)期末結轉主營業務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服務成本”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科目。

4.根據現行稅收政策規定:“節能服務企業應分別核算各項目的成本費用支出額。對在合同約定的效益分享期內發生的期間費用劃分不清的,應合理進行分攤,期間費用的分攤應按照項目投資額和銷售(營業)收入額兩個因素計算分攤比例,兩個因素的權重各為50%”。

(四)項目期滿移交資產階段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合同期滿后,應將節能設備從節能服務公司無償轉移到用能單位。項目期滿移交資產時,應通過設置“固定資產清理”、“營業外支出――非公益性捐贈”等科目,核算移交過程中的相關支出。根據現行稅收政策規定,能源管理合同期滿后,節能服務公司轉讓給用能企業的因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形成的資產,按折舊或攤銷期滿的資產進行稅務處理。用能單位取得相關資產作為接受捐贈處理,節能服務公司作為贈與處理。按照上述規定,合同期滿后,節能服務企業移交節能設備等資產時的會計賬務處理如下:

1.節能服務企業應將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資產賬面余額全部轉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再將“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轉入“營業外支出”科目,即先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固定資產”科目;再借記“營業外支出――非公益性捐贈”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2.移交無形資產時,根據合同能源管理無形資產的賬面凈值借記“營業外支出――非公益性捐贈”科目、借記“累計攤銷――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無形資產”科目;根據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貨記“無形資產――XX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無形資產”科目。

參考文獻:

[1]張明賢.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及節能效益分配型財務核算方法[J].中國總會計師,2011(5).

[2]楊仁標.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業務會計處理初探[OL].浙江電力優秀管理論文大賽,2013-9.

[3]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

[4]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

篇(9)

一、“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中資產減值計提的解讀

準則指南中,一般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項目有28個,可分為三種情況:(1)17個項目涉及到計提減值的規定。應收款項、其他應收款、存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油氣資產、商譽、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共15個項目有計提減值的明確規定。另外,在“1231壞賬準備”科目的應用說明中提到:對于確定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作為壞賬,轉銷應收款項,借記“壞賬準備”,貸記“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論文百事通這說明預付賬款、長期應收款2個項目也需要計提壞賬準備。(2)8項資產其性質或計量屬性決定了不必計提減值。貨幣穩定作為現代會計的一個假設,貨幣資產項目就不存在減值的問題;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均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其價值減損是通過后續再計量體現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既按公允價值計量,也計提減值準備);應收票據、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期限短,發生減值的可能性極小,減值問題忽略不計;固定資產清理反映的是尚未清理完成的固定資產凈損失,已經內含減值計提因素;研發支出中的費用化支出部分在期(月)末轉入“管理費用”科目,無余額,資本化支出部分在期末是“準無形資產”,不存在減值跡象;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增加所得稅費用、沖減資本公積等方式反映其價值減損。(3)3個項目準則指南中沒有明確規定是否計提減值。如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

二、資產費用處理涉及收益、成本、費用等科目的解讀

(1)資產購置費用處理。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發生的手續費、過戶費、印花稅等稅費,作為投資損失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取得存貨發生的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等交易費用計入存貨成本,即采購材料發生的采購費用,借記“材料采購”科目或“在途物資”科目,采購商品發生的采購費用,記入“庫存商品”科目;取得融資租賃資產發生的費用計入租入資產價值,借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經營租賃中出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即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可歸屬于租賃項目的手續費、律師費、差旅費、印花稅等,計入當期損益,如果金額較大則予資本化,在整個經營租賃期間內按照與確認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礎分期計入當期損益;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的手續費、過戶費、印花稅等稅費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屬于企業的長期資產,企業持有的意圖和其本身的變現能力都不同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發生的手續費、過戶費、印花稅等稅費構成其入賬成本,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科目。長期股權投資的交易費用處理分三種類型: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包含交易費用的合并對價與取得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計入合并成本。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處理;投資性房地產,外購和自行建造過程中發生的交易費用計入成本;固定資產、工程物資發生的交易費用計人成本,固定資產的預計棄置費用,按現值計算確定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和相應的預計負債;生物資產,外購生物資產發生的交易費用計人生物資產成本。可以看出,長期資產的初始直接費用一般記入其成本,短期資產的初始直接費用一般記入當期損益(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經營租賃資產,但存貨例外)。

(2)資產后續費用處理。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工程物資一般無后續費用。對于存貨的后續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計人存貨成本。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不計入存貨成本,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借款費用可以資本化,否則只能費用化;融資租賃資產,承租人應當在租賃期內按實際利率法將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分攤,計入“財務費用”或“在建工程”科目;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支出,符合投資性房地產確認條件的資本化,否則費用化;在建工程發生的管理費、征地費、可行性研究費、臨時設施費、公證費、監理費及應負擔的稅費等,借記“在建工程(待攤支出)”科目。自營工程領用的工程物資、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的,應負擔的職工薪酬,輔助生產部門為工程提供的水、電、設備安裝、修理運輸等勞務,及滿足資本化條件借款費用的借記“在建工程”科目。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費用等,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如有被替換的部分,應扣除其賬面價值,不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修理費用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即能增加資產價值的后續費用一般資本化,記入該項資產的成本。

(3)資產處置費用處理。融資租賃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元處置費用。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處置費用,通過“投資收益”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處置費用通過“銷售費用”科目核算。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費用借記“其他業務收入”或“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固定資產的處置費用記人“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在建工程在建設期間發生的工程物資盤虧、報廢及毀損凈損失借記“在建工程”科目,盤盈的工程物資貸記“在建工程”科目,由于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的在建工程報廢或毀損,減去殘料價值和過失人或保險公司等賠款后的凈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科目??梢钥闯?,除了在建工程外其他資產的處置費用均記入相關損益。

三、負債費用處理涉及損益、負債、資產等科目的解讀

一般企業資產負債表19個負債類項目中只有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應付票據、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涉及到費用處理,且只有初始費用和后續費用,不涉及處置費用。

(1)初始費用的處理。企業承擔的交易性金融負債發生的交易費用,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對于應付票據,企業支付銀行承兌匯票的手續費,借記“財務費用”科目;企業借入長期借款時預先扣取的利息借記“長期借款(利息調整)”科目;企業發行債券發生的折價、相關費用等借記“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對于長期應付款(主要對應兩類資產: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企業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購人有關資產),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借記“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科目。

(2)后續費用的處理。短期借款的利息費用不再采取預提的方法,而是在資產負債表日借記“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利息”等科目;交易性金融負債,在資產負債表日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借記“投資收益”科目,貸記“應付利息”科目;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的利息費用均在資產負債表日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借記“在建工程”、“制造費用”、“財務費用”、“研發支出”等科目。

四、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會計從業人員必須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會計準則發生重大變革的情況下,會計從業人員應結合當前的經濟背景理解新會計準則變革的必然性,以及由此產生的更為合理的會計處理原則與方法,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才能在工作中不斷接受新挑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10)

無論被看作是一種金融產品還是一個新興產業(蘇迪爾、阿曼波,2007),租賃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的作用都不容小視。對租賃的認識可以從內涵和外延兩方面展開,租賃研究內涵關注的是租賃市場的發展及其內在規律,而租賃研究的外延則包括從法律、會計、稅收、監管四個視角對租賃活動的考察。

租賃的分類是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準,對租賃活動所進行的劃分。本文從租賃市場、會計、稅務、法律和監管這幾個角度探討租賃的分類,力圖為租賃研究的不同領域建立溝通,以期更清晰地認識與理解租賃活動。

租賃市場發展視角下的租賃分類

從租賃市場發展與內在規律來看,可以按照租賃活動的經濟功能將之劃分為傳統租賃與現代租賃兩種形式。這種方法關注的是租賃存在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因而是我們認識與理解租賃現象的最基本分類。傳統租賃又被稱為“出租(rental)”,是指出租人將閑置財產出租給承租人使用而獲取租金的一種交易行為。其歷史極為悠久,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最早出現于公元前2000年的蘇美爾地區。直至今日仍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租賃的交易標的、交易主體等都不斷發生著變化,如租賃物從不動產為主到不動產和動產并重,出租人目的從利用閑置資產轉變為專門從事出租業務(史燕平,2005)。 但是其基本的交易結構和經濟功能卻始終未變,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交易結構仍是出租人和承租人間的雙方當事人結構,出租人提供租賃物由承租人在租期內使用。第二,交易目的是為了滿足承租人對物的臨時使用需要,租期結束后租賃物的所有權不發生轉移。第三,租期一般較短,一項資產通常會先后出租給多個承租人使用。第四,出租人提供較為全面的服務,如維修、保養、注冊登記等。

標志著租賃市場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起來的現代租賃交易。它是指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選擇指定或根據自己對租賃市場的判斷購買租賃物,然后,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將該租賃物中長期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的交易形式。與傳統租賃行為相比,現代租賃交易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普遍具有三方交易結構,即出租人提供資金,供貨商提供設備,承租人租賃設備并按約交納租金。第二,交易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承租人的中長期融資需要。第三,出租人不負責與租賃物有關的服務。第四,租期結束后租賃物的所有權可能發生轉移。租賃雙方可以在合同中約定租期結束后租賃物所有權自動轉移或承租方又購買選擇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現代租賃的融資功能,許多學者將之稱為“融資租賃”。

從以上的分類可以看出,傳統租賃與現代租賃不僅是租賃活動的兩種類別,也同時是租賃發展的兩個階段。雖然兩者都具有讓與租賃物使用權并收取租金的形式,但在經濟功能上卻存在本質的差別。前者是一種經營活動,后者則是將“融資”的本質與“融物”的形式相結合的金融創新活動。正是現代租賃的出現,租賃才作為一種行業出現在國民經濟領域(劉敬東,2001)。所以,現在提到的“租賃產業”、“租賃產品”都是現代租賃活動后的產物。

在現代租賃活動發源地的英美國家,指代現代租賃活動的英語單詞為“leasing”或“lease”,而傳統租賃則以“rental”來表示。漢語中的“租賃”并沒有作上述的嚴格區分,實踐中可在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使用。廣義的“租賃”既包括傳統租賃活動也包括現代租賃活動,狹義的“租賃”則僅指現代租賃活動(章連標,2005)。處于現代租賃的功能和區分考慮,很多學者也將之稱為“融資租賃”(史燕平,2005)。只是這種稱謂比較容易與作為現代租賃早期的一種交易形式―“financial leasing”相混淆。

法律視角下的租賃分類

從法律的研究視角來看,租賃是租賃交易方間的合同法律關系,依租賃合同創建租賃之債。“租賃”在法律上可以按照交易參加者的數目以及各自承擔的權利義務關系,分為租賃合同和融資租賃合同兩個類別。其中,租賃合同是指出租人將租賃物交由承租人使用并以此收取租金的雙方交易行為。而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對租賃物和供貨商的選擇購買租賃物,然后出租給承租人使用并向其收取租金的交易行為。融資租賃交易由出租人和承租人間的融資租賃合同、供貨人與出租人間的供貨合同共同組成。并且這兩個合同間有著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關系。供貨合同是為了成就租賃合同而簽訂,供貨人知悉要將標的物租賃給承租人的事實。并且,由融資租賃交易的三方交易特點所決定,沒有直接合同關系的供貨人和承租人之間也具有某些類似合同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關系。如在租賃物出現質量瑕疵時,承租人往往可以直接向供貨人索賠,出租人僅是具有協助承租人的義務。

可見,在法律的視角上,所有排除三方交易關系的有償轉讓財產使用權的交易都屬于“租賃合同”。租賃合同的法律制度產生時間較早,在“傳統租賃”交易階段就被各國廣泛地確認在法律中。在現代租賃活動產生以后,租賃合同法律制度的適用范圍也相應地有所擴張。因為經營性租賃雖然與融資租賃具有同樣的金融功能,但在合同法律關系上卻與出租更為接近。出租人往往憑借自己對于租賃市場的判斷而購進資產,然后再先后安排數個租賃交易來收回投資和回報。所以,絕大部分的經營性租賃交易仍是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雙方合同法律關系,同樣需要適用租賃合同的法律規定。

會計視角下的租賃分類

會計活動是要通過對企業資產、負債等情況的記載客觀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會計標準下對租賃活動的判斷與分類關注的是作為一種資產的租賃物是記入出租人還是承租人的資產負債表?即租賃物在經濟實質上屬于出租人還是承租人?

所以,從租賃會計的角度,租賃被分為兩個類別:一種是與租賃資產所有權有關的風險和收益都由承租人承擔的融資租賃,另一種是風險收益仍由出租人承擔的經營租賃。融資租賃中的租賃物計入承租人資產,經營租賃中的租賃物計入出租人資產。這是一種與法律上確認所有權歸屬不同的探究經濟實質的方法。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就稟承了這種方法,將租賃劃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兩類。其中,融資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了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租賃。

判斷融資租賃成立的具體標準是符合以下一項或數項標準:一是租賃期屆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二是承租人有購買租賃資產的選擇權,所訂立的購買價款預計將遠低于形式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因而在租賃開始日就可以合理確定承租人將會行使這種選擇權;三是即使資產的所有權不轉移,但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大部分;四是承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出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最低租賃收款額限制,幾乎相當于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五是租賃資產性質特殊,如果不做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租賃即為經營租賃。在經營租賃條件下,租賃資產的經濟所有權沒有轉移,租期屆滿后,承租人可以選擇退租或續租,而不存在優惠購買選擇權。

稅務視角下的租賃分類

稅務視角對租賃的研究與分類與會計視角下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稅收法規中,對租賃分類的目的是為了確定由誰來享有“稅收優惠”,既由出租人還是承租人來對租賃資產計提折舊?因為只有資產的真正所有者才有權計提折舊,所以稅法將租賃區分為經濟所有權已經實質轉移的“融資租賃”和尚未發生轉移的“經營租賃”。

由于融資租賃企業實質上等同于將融資租賃資產給予承租企業,同時承租企業也將該資產視作自有資產進行管理,因此對該項資產計提的折舊國稅總局2000年84號文件《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下稱《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納稅人以融資方式從出租方取得的資產,其租金支出不得扣除,但可按規定提取折舊,其意思就是融資租賃費用不得在稅前扣除,但折舊可按自有資產相同的折舊政策提取并進入當期成本在稅前扣除。對經營租賃費用的涉稅處理《辦法》同時在第三十八條規定:納稅人以經營租賃方式從出租方取得的固定資產,其符合獨立納稅人交易原則的租金可根據受益時間均勻扣除。

取得固定資產(主要是指用于生產經營的動產)時,關于增值稅的處理也不同。融資租賃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在確認時,可以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期末計算繳納增值稅時可以抵扣應交增值稅,經營租賃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因為固定資產仍是由出租人進行核算,因此,只有支付租金的會計處理,不涉增值稅問題。

同時,因為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是根據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合計作為計算基數乘以適用稅率計算的,因此也會產生連鎖反應。

監管視角下的租賃分類

監管視角下對租賃進行分類是為了確定監管的范圍。因為只有金融活動才有被監管的必要,監管也正是為了保護公眾對一國金融體系的信心(蘇迪爾、阿曼波,2007)。所以以監管為目的的租賃分類就是要將作為金融產品的租賃活動與其他租賃交易區分開來。

現代租賃是具有金融性質的租賃活動。然而由于現代租賃中的經營租賃更加強調出租人的服務功能,其中租賃物的殘值風險也主要由出租人承擔,所以往往被看作傳統租賃(出租)行為。只有在融資租賃情況下,租賃物的投資決策權和租賃投資的風險由承租人享有和承擔(史燕平,2005),出租人本質上僅是資金提供者。所以也只有融資租賃才有被監管的必要。

綜觀我國關于租賃監管的法律規定,對“融資租賃”的界定與法律視角下的界定基本一致。這種界定下的融資租賃包含兩個最為顯著的特征:一是設備與供應商要由承租人選定;二是出租人取得設備就是為了出租給該承租人。

結論

綜上所述,由于各自服務的目的和分類標準不同,每一個視角下的租賃類別都有不同的含義。傳統租賃與現代租賃是從租賃市場發展的視角對租賃活動的分類,它既是一種縱向的發展階段劃分,也是一種橫向的交易類別劃分。與法律視角強調交易方間的合同法律關系不同,會計和稅務視角下的分類更為關注租賃的經濟實質,即租賃物的經濟所有者與法律所有者不一定一致。監管視角下對融資租賃的界定雖然與其法律上的概念基本一致,但兩者關注的焦點不同,前者更為強調出租人獨立融資提供者(financer)的作用。

不同視角下租賃分類的對比顯示某些特定術語在不同場合下的涵義差別。以“融資租賃”為例,在法律領域它是由三方當事人間的兩個合同共同組成的獨特的合同法律關系。在會計和稅務領域它是指與租賃物所有權有關的風險和收益都轉由承租人承擔的一種企業經營活動。在監管領域它是類似于銀行貸款的一種金融產品。所以,只有區分以上各個不同視角、明晰研究租賃現象的目的,才能準確把握租賃及租賃研究的本質。

參考文獻:

1.蘇迪爾,阿曼波主編.李命志,張雪松,石寶峰譯.國際租賃完全指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Shawn D. Halladay & Amembal: The Handbook of Equipment Leasing I, Institute of America Inc. 1995

上一篇: 專業教學模式論文 下一篇: 物業述職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 最新成免费人久久精品 | 亚洲乱码中文手机在线 | 亚洲网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色狠狠 | 亚洲VAV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