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38: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中統計學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3-002-01
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是一個名詞,由瑞典化學家貝采里烏斯(Berzelius)在1806年提出的。當時是與無機化學相對立而命名的。同時,又被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其主要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以及制備的一門學科,是化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分支。其中,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這是由于原先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制造,然而,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Friedrich Whler),在實驗室中第一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從此以后,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范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
一、高分子化學
高分子化學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藝,它是高分子科學的三大領域之一。高分子化學主要就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化學反應、物理化學、加工成型以及應用等方面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內容上,高分子化學和有機化學以及物理化學有直接關系,所以,我們必須學好這門學科,這對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知識的理解十分有利,同時,又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從而,我們要注意將有機化學知識融入到高分子化學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學會融會貫通。
二、有機化學分類
對于有機化學我們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不同分類。
1、有機化合物的碳原子結合的基本結構不同
(1)鏈狀化合物,主要是其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連接成鏈狀,最開始是在脂肪中發現的,因此可成為脂碳環化合物。
(2)碳環化合物,主要是其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組成的環狀結構,所以稱之碳環化合物,其可以分為脂環族化合物以及芳香族化合物兩大類,前者是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環化合物;后者是其分子中還有苯環、稠苯體系的化合物。
(3)雜環化合物,在這類化合物中除了碳原子以外,還有其他元素的原子,所以就叫做雜環化合物。
2、依據官能團分類
官能團就是決定某一類化合物性質的主要原子、原子團。含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質相同。如下圖:
三、高分子有機化學的反應
1、聚合反應
由有機小分子(單體)經過聚合反應制成的就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反應主要分為兩類:
(1)縮聚反應
經過縮聚反應產生的縮聚物,如滌綸,學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它主要是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合成的。這些都是官能團單體之間多次縮合小分子而成的。
(2)加聚反應
經過加聚反應產生的聚合物,如苯乙烯合成聚苯乙烯等,都是由于烯類單體的雙鍵加成聚合成的。
在有機化學中,我們要通過學習熟練地掌握聚合反應的性質、特點。聚合反應中的縮聚反應和加聚反應是不同性質的,他們的結構、性能也不盡相同。縮聚是為了平衡反應通過官能團(二個或以上)的單體的縮合反應,并去掉某些小分子而成,這種情況屬于逐步聚合,要有大于98%的高的基團反應程度才能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并伴有副反應。加聚是烯類單體通過雙鍵斷裂相互加成并且在引發劑、光照等的作用下的聚合反應,在反應中沒有生成小分子,這種情況屬于連鎖聚合,萬一發生的話可以很快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但必須加快反應的轉化率,同時,所得聚合物多屬于碳鏈聚合物。
2、電子效應與位阻效應
電子效應與位阻效應作為有機化學中的重要內容,是高分子化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它涉及到化合物的穩定性以及反應機理的選擇等多個方面。如單體對聚合機理的選擇性直接影響著分子結構中的電子效應。又因為電子效應中包含著共軛效應以及誘導效應,正因為共軛和誘導作用,可以進行陰、陽離子和自由基聚合。單體中取代基的位阻效應影響著聚合動力學的影響,取代基中的多種效應(共軛效應、極性效應以及位阻效應等)影響了聚合中單體、自由基的活性,但是影響程度并不一樣。
3、合成與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作為高分子化學中的教學內容,高分子化合物的改性十分重要,它是以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與引入功能制備新的聚合以及擴大應用范圍為主要目的。通常有共聚化學改性以及聚合物化學改性等改性方法。它融入了很多相關的有機化學知識,使其在高分子化學教學中得到融通實踐。
綜上所述,將有機化學知識融入到高分子化學教學中,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更加有效的保證了教學效果。
隨著長春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高水平、多元化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頒布以來,很多省、市把推進教育國際化水平納入發展戰略。長春市教育局也將“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加強中外合作辦學、推動普通高中適當引入國際優質課程”列入工作要點。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國際視野的復合型高端人才,長春市的部分普通高中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工作。高中階段中外合作辦學的開展,深化了學校的新課程改革,通過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滿足了學生和家長對教育多樣化、升學個性化的需求。
一、長春市高中中外合作辦學現狀
目前,長春市共有13所高中學校舉辦的20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日章學園高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中方課程為主,外方課程為輔,升入國內大學,頒發中國高中畢業證書;一類是以外方課程為主,中方課程為輔,升入國外大學,頒發外國高中畢業證書。開設的課程有AP課程(Advanced Placement, 大學先修課程),IB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國際文憑課程),A Level課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英國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課程)和加拿大BC省課程,NS省課程,美國高中課程及其他國家的部分優質課程。截至到2014年6月,實有在校生3194人,中方教師273人,外方教師和管理者46人。
二、長春市高中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國家政策規范,國際班收費標準不一
目前為止,國家相關的法規中沒有關于高中國際班運作成本核算、經費收取和經費使用的明確規定。我市的高中國際班雖都已取得由省物價局、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的收費批件,但是收費標準參差不齊,有每年1.2萬的,每年1.5萬的,三年5萬的,每年4萬的,每年5萬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現階段國家關于國際班的收費標準沒有相應的文件出臺。由于缺乏政府層面的文件指導,高中國際班收費工作缺少法律依據和有效監管,出現了一些問題,引起了社會的質疑。
(二)課程設置尚無統一標準,中外課程缺乏融合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都要通過課程來體現。高中階段中外合作辦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引入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彌補現有課程的不足。但是我國現有的中外合作辦學政策性文件均沒有涉及中外合作辦學課程的建設要求或實施建議。由于缺乏統一標準,所以存在課程設置不規范的問題。有的項目只是單一的引進了國外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課程,不符合中外合作辦學引入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初衷。有的出國項目只開設國外高中課程,而不開設中國高中課程,連最起碼的語文、歷史、政治、地理都不開設,侵犯了中國公民的教育。除此之外,中外課程的融合度也不高,中外課程雙軌并存,相互獨立的現象普遍存在,缺乏必要的整合。
(三)中外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普通高中舉辦國際班的目的是加快學校的國際化進程,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人才。對中方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具有國際視野,在課堂教學上要能將中西方文化融會貫通,體現中西合璧的特色。但是,目前在高中國際班任課的教師擁有留學經歷的鳳毛麟角。大部分教師沒有留學經歷,而且長期從事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風格難以適應國際班將中外課程融會貫通的教學要求。此外,學校聘請的外籍教師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大部分外籍教師只是取得了TESL(Teaching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作為第二種語言的英語教學)培訓證書,在國外擔任專職教師的幾乎沒有,能擔任學科教師更是少之又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班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提高長春市高中國際班辦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一)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監管,規范辦學行為
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把入口關,在開辦條件標準的設置、資格審查等方面加強事前管理,保障學生、家長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保障合作雙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定期深入學校檢查,對招生工作、課程設置、教學實施、教師配備、收費標準等方面進行監管,加強事中管理。教育行政部門可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普通高中國際班的辦學情況和運行情況進行日常管理和效益評估。對辦學質量低下,以國際班名義高收費的項目限期整改或取消辦學資格。
(二)加強中西方教學理念融合,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普通高中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應充分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精華,突出傳統文化教育與西方的個性化教育相結合。合作辦學不僅僅是要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論是引進的語言課程,還是引進的其他學科課程,都應當重視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使之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把培養具有中國情懷的世界人、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作為培養目標。在這一大目標的指引下,讓成長在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模式的中外任課教師能求大同存小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磨合,最終提煉出具有學校特色、適合中外合作辦學的教育理念,促進高中國際班內涵發展。
(三)提高中外課程融合度,建立全新課程體系
課程是教學的有效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春市高中國際班引入的國外課程主要有加拿BC省大高中課程、加拿大NS省高中課程,美國高中課程以及人文學、社會學、人生規劃等國外優質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在充分吸收國外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前提下,要充分整合中外課程,結合本校特色、學生特點,形成有中國特色、地域特色和學校特色的中外融合的課程體系。例如長春市第六中學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引入的人文學、社會學等課程與本土課程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深受學生的歡迎。又如長春市十一高中充分利用本校數字信息化平臺,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與加拿大高中的同步遠程教學。
(四)促進中外教師專業成長,適應國際班教學需要
高中國際班引進的國外課程是由外籍教師授課,中方課程是由本國教師授課。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是國際班教學水平的有力保證。定期開展對中方教師國際視野、國際意識的專項培訓;定期組織中方教師赴合作方學校開展“影子培訓”,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設立外籍教師的準入門檻,提高外籍教師的質量。鼓勵中外方教師結對子,共同研討,互相學習,促進專業成長,適應國際班教學需要,提高國際班教學水平。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培養具有國際水準、國際競爭力的高端人才是長春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普通高中國際班的應運而生能夠充分滿足社會、家長對教育國際化、選擇多樣化和升學個性化的需求。在高中國際班的運行過程中,只有把提高辦學質量作為合作辦學發展的生命線,通過不斷規范辦學行為,引進、吸收、融合、創新課程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高中國際班才會有活力,才會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另外,希望教育部從國家層面、省教育廳從地區層面盡快制定出臺相應的規范性文件,從辦學體制、課程設置、收費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指導國內課程與引進課程結合的有效途徑,提高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控制高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總量、限制招生數量,避免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無序發展;重視人民群眾關心并已開始質疑的高中合作辦學項目存在的教育公平問題,未雨綢繆,盡快解決,確保中外合作辦學的持久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蔡海怡.規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04,(20):22-23.
[2]賈波.中外合作辦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燕山大學學報,2005,(2):38―41.
(一)普通高中學分制實施與現行高考制度的矛盾
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下,家長和學生們最關心的還是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而當前高考還是以分數論英雄。于是即使實行了學分制,即使學校能夠提供大量的選修課程,學生們最終還是會比較集中地選讀那些與高考內容相關的科目。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決定了學分制的未來命運。
(二)普通高中學分制全面實施與教師隊伍建設區域不均衡之間的矛盾
學分制的實施會帶來一系列課程觀念、工作方式、教學方法的改變,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然而,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優秀教師資源匱乏的狀況給學分制的全面推廣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普通高中學分制實施與學校教育資源之間存在矛盾
由于新課程背景下出現了教學行政班實行走班制,原來在數量上能夠滿足教學活動需要的師資、教學場地和教學設施等教育資源,則顯得尤為緊張。以教學場地為例,如一個教學行政班分化為兩個教學班走班,就意味著教學場地需要增加一倍,而這是一般普通高中現有教學資源在數量上難以承受的。
二、普通高中學分制實施的建議
(一)優化評價體系,改革高考制度
普通高中學分制實施作為一項重大的教學管理制度,受高考為核心的評價改革制度的深刻影響。為此,高考招生制度要向著自主招生、多次選擇、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方向強力推進改革。
(二)創新培訓模式,提升教師素質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實施和推行學分制的關鍵,因此,必須完善相關的教師培訓機制,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21
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的混合教學已成為高職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模式。本文結合作者基于慕課平臺的課程《統計基礎》上商貿類專業實施了多年混合教學實踐,探討了混合教學的實施環節和策略,最后總結了應用效果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
1 前言
隨著信息化教學在我國高校的發展,以慕課為主流的在線教育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近年來,眾多高職院校紛紛加強以慕課為主的公開在線課程平臺建設,教師也不斷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紛紛開展以公開慕課平臺或團隊自建的慕課平臺開展新的教學實踐探索。在不斷的實踐和教學反思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混合教學”是達到課程最佳教學效果的現實選擇。
2 混合教學理念與現狀
混合教學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突破教學媒體、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上的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在課堂教學中將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組合運用,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當前,國內外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在混合教學的具體模式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比較主流的框架通常是將課程設計按教學流程分成三個環節,也即課前分析環節、教學過程資源配置環節和教學評價環節。
在教學實踐方案上,混合教學多采用兩種導向模式:一是基于課程教學任務導向;二是基于在線資源導向。教學任務導向的混合教學方案是任課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目標及情境來選擇各組資源組合,讓學生在任務教學中開展相關學習活動,在不同任務的活動中,多種教學資源按一定序列組合起來并進行有序實施的教學實踐方案。而基于在線資源的混合教學方案更注重課程教學資源,主要根據資源的情況來設計教學活動,其在教學中圍繞教學活動有針對性的發揮資源優勢,充分將各種資源組合起來,來為教學活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本文的《統計基礎》混合教學實踐探索中,將兩種方案都進行了實踐。
3 《統計基礎》課程中混合教學的應用
基于統計基礎這門學科的多學科屬性及邊緣性和綜合性、理性與經驗性等特征,在進行統計基礎教學時,該課程理論內容多,抽象、枯燥,加上高職商科類的文科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好,為課程教學實施增加了難度,學生普遍感覺該課程難學,老師也感覺難教。為改變這種狀況,如何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成為該課程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核心問題。我們建設了學校自用的該課程慕課教學資源,并在課程教學中結合慕課資源進行教學實踐,在統計基礎教學活動中嘗試“混合教學法”。“混合教學”模式下,將教學活動按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進行劃分,實現師生的互動。本文以課程內容“統計指數中的指數編制”為例說明運用“混合教學法”設計教學環節。
3.1 《統計基礎》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慕課資源開發與設計是混合教學模式順利開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根據慕課資源在信息化教學資源中的功能上的不同,我們將《統計基礎》慕課資源分為三類,其中包括課程指導資源、教學內容資源和課后反饋資源。就《統計基礎》課程而言,課程指導資源主要用來介紹課程體系改革方案和指導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包括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方法建議及課程改革措施等,主要用來指導學生在學習課程之前熟悉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定位。教學內容資源是與課程實施內容相關的多種教學載體資源,承載著課程與學習者學習活動效果的重要功能,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因而成了慕課在線課程開發的重點部分。《統計基礎》開展在教學內容資源的開發上遵循項目法,將課程教學內容按具體的項目進行劃分,每個項目承載著相應的知識點,項目間相對獨立,每一個大項目由數個相互關聯的小項目組成,這些項目的設置有助于學習者逐步完成學習目標和任務。形式上,教學內容資源包括有微教學視頻、教學錄像、教學課件和教學案例資料。課后反饋資源是對混合教學效果的鞏固和檢驗的資源形式,用于掌握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或指導學習者鞏固提高對目標知識的內化程度,《統計基礎》課程課后反饋資源包括學生的課堂疑難解答、課程作業、測驗試卷和學生學習交流討論等。
3.2 教學活動過程與策略方法
在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整個教學活動分成三個步驟展開,即前期準備、課堂教學、復習提升階段。
3.2.1 課堂教學前期準備
課堂教學前的準備階段主要借助慕課在線平臺資源完成。進行課堂教學前,課程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將課程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和課程微視頻并到慕課在線平臺這樣學生就能夠利用在線資源進行課前的預習和學習。主要學習方式包括即將開展的課堂教學內容,觀看課程微視頻和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實施前能對課堂授知識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和把握,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入開展奠定基礎。
3.2.2 課堂教學階段
課堂教學是混合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通過在課堂上面對面的教學交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統計基礎》的課堂混合教學中,根據課程特點,我們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這樣方法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將學習內容結合情境分為幾個相互關聯又有一定獨立性的若干單元,并將學生分組,結合教師課堂指導,由小組成員共同自主探索完成一個相對大項目的每個子項目,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項目教學法的主要實施步驟如下:
制定項目。結合統計知識在日常經濟生活和企業的應用,確定項目的目標和相應的任務,對相關知識(如統計指數可以結合在價格、股票等上的應用案例)擬定出多個項目,并將項目導入慕課課程平臺,學生完成多個項目后即可完成整個項目學習目標。
組織實施。將學生分組后,項目小組可以充分利用慕課在線課程資源,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各小組成員相互協作按既定的程序完成,最后由小組組長組織討論并完成項目結果,由小組對討論情況進行匯報和成果展示。
總結評價。先由小組內部進行組織點評,再進行小組間互相點評,最后由老師以部分組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并對知識點進行擴展和深化。
3.2.3 復習提升階段
課堂項目化教學實施完成后,學生結合自己對課程掌握的需要,可以進一步借助慕課教學平臺對課程知識進一步學習提升。由于學生間差異性的存在,而且學習基礎也不同,從而在課堂教學中任務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同情況。項目實施過程中,會有一部分學生能高質量高水平地完成任務,這樣他們在復習提升階段就可以利用拓展性資源進行深入學習;另一部分基礎不好或在項目完成中有困難的學生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課后他們就可以利用慕課的視頻教學資源和多媒體進行鞏固性學習來補缺補差,學習后的交流討論也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提升。但在本課程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中,雖然慕課教學平臺提供了完善的交流討論功能服務,但實踐中更多的學生更偏愛使用QQ或微信等日常交流軟件,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在鼓勵推廣利用平臺交流討論的同時,也可利用日常交流工具來輔助教學。除了課后的學習交流討論外,教師還需將學生課堂討論成果收集起來,擇優上傳課程平臺,以供更多的學習者交流參考。[H 1mm]
4 反思與總結
4.1 反思
《統計基礎》慕課課程上線一年多來的混合教學探索實踐中,明顯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了課程的教學質量。概括起來,具體體現下面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習主動性加強了。《統計基礎》由于課程特點,在傳統的教學學習中學生明顯有抵觸情緒,但在慕課平臺的支持下,雖然本課程學生學習人數不多,但一年多來,課程點擊率超過了600多人次。
(2)學生學習目的性明顯加強。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課堂上忙著記筆記,對案例和問題的解決偏重于模仿,缺乏足夠的學習主動性。通過混合教學,學生在分組討論中更愿意獨立思考,更愿意主動尋找解決的問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明顯提高了問題的意識,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
(3)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學生通過分組完成每個小項目,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或小組成員的幫助去解決問題,通過混合教學實踐一段時間后,明顯發現學生的課程作業和項目成果的質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統計基礎》課程借助慕課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混合教學實踐以來,也暴露出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去進一步反思和研究,這些問題概括起來包括三個方面:
(1)混合教學模式需要有豐富的在線課程資源做支撐。特別教學內容資源需要進一步充實完善,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相應的課程需要適當調整,更合適的教學資源才能為混合教學模式提供堅實的基礎,課后反饋資源的形式同樣需要多樣化。
(2)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核心。通過課程混合教學實踐過程來看,不僅需要學生課堂上互相協作、思考和創新,還需要學生通過課外主動學習,而這些必須要求學習對課程學習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3)教師組織混合教學的能力是關鍵。混合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有較高的課堂資源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還需要教師具備課堂教學設計能力,能根據課程開發課程在線資源,并對課程教學投入更多的精力。
4.2 總結
本文以《統計基礎》課程為例探討混合教學的,對其他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或理論性課程是否具備同樣效果還有待更多的教學實踐檢驗。
隨著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深入推進,混合教學已成為高職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本文以一年多來一門課程教學實踐進行探討,實際上還有更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如何量化測定混合教學模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麻祺,蘇海華,蘇科臣.高職高專概論課教改思考.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5,(03).
(一)會計實訓的課程過于落后、傳統
目前高職會計實訓教學中選取的課程是依據以前頒布的會計版本為案例,因而教學內容內容相對落后,無法滿足最新會計準則,導致理論知識和實踐需求的不匹配性,再加上會計實訓一般都是在高職學生學制的最末端,與理論知識學習時間間隔實踐較久,導致學生無法很好的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的實踐能力。目前在會計模擬實訓教學中也仍舊是以往傳統的講授形式,主要是以添加教學案例教授學生會計賬務的相關處理程序,因此導致學生對于實際的操作和程序印象較為抽象,在沒有科學、合理、全面的會計實訓課程下,很難形成全面的會計教學體系,從而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1]。
(二)會計實訓比較綜合,缺乏職業特色
由于高職會計實訓集中安排到了最后一學期實施,因此大多高職院校安排的實訓內容涉及較多業務,但是綜合業務缺乏職業特色,過于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考核,導致了學生的職業意識以及實踐能力不高。再加之實訓課程安排到學生畢業之前,許多學生的精力不夠集中,將重心放到了結業和找工作上,造成了會計實訓的實際效果不佳。在實際課程中的實訓中,例如《基礎會計實訓》課程,還有《財務會計實訓》課程均是依照教學大綱的計劃完成核算的過程,因而學生在處理原始憑證、制票、結賬等會計業務時難以上手操作,無法滿足企業實際的需求。缺乏職業特色的會計實訓教學未發揮出高職院校的職業性,會計實際課程無法對應職業教育、職業市場的要求,難以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為學生們提供必備的職業技能。
(三)實訓教師的資源配置不夠充分
雄厚的師資力量是支撐高職會計實訓教學的重要組成,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中的教師資源配置不夠充分、合理。在高職院校中許多教師都是直接從高校畢業招聘后進入教師崗位實施教育的,因此缺乏在社會工作的經驗,尤其對于會計專業教師而言,由于缺乏實際會計工作的經驗,在實際授課中僅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不能了解企業會計工作的實際情況[2],因此在高職會計實訓教學中難以依據企業實際的需求合理的設置實訓課程安排,故無法滿足當下會計實訓教學的需求。此外,在高職院校中的會計教師雖然都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但是擁有較高職稱的教師數量仍比較少,資源的不多造成了實訓教師配置的不足,許多實訓教師是由會計教師兼職的,因此難以全面的照顧到所有的學生,起不到教師指導的效果。
二、在高職會計實訓教學中應用“同步實訓”的策略
(一)改革創新教學管理,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同步
為滿足市場需求,實現高職院校的“供給”教育任務,應當改革創新教學管理,從理論課程安排到實訓教學課程安排均要實現保證科學、合理,保證兩個教學環節的一致性,形成完整的系統。首先應當合理的選取實訓教材,可以在選取條例清晰、涵蓋六大會計要素的實訓課程教材《商品流通會計》的基礎之上,配合含有庫存商品核算的實訓材料;其次應當合理安排課程設置,確定好學生日后可能接觸的職業崗位,從而對應實施實訓教學。區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商品流通會計》三個課程的內容和對應需求,合理的安排三者的順序,逐步的增加實訓的難度,有條不紊的培養學生的實訓能力,提升實訓效果[3]。此外,應當依據這些課程的難度,設置合理的課程,由于《商品流通會計》涵蓋較為重要的庫存商品核算知識,其操作實踐性較強,可同步安排理論和實訓課程,多安排三分之一的課時作為實訓課程從而實現最終的實訓教學任務。
(二)加強教學環節設計,體現教學與效果的同步
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和展開,能充分展現出教學實踐和實訓效果的同步優勢,首先應當對會計實訓崗位分工展開細節規劃和設計,由于會計崗位包含內容較多,包括工資會計、開票會計、做帳會計、稅務會計等,而每一個會計又包含不同的崗位職責,因此必須開展多各個崗位細化,讓學生清楚了解到會計崗位的職能,同時快速調整自身狀態,縮短會計實訓過程中的適應期。其次需要展開對實訓崗位效果的考核,按照崗位細節執行實訓崗位分配后,對應層次的實施考核,從基礎做起,循序漸進的考核學生的崗位細節和綜合素質能力。在對應的細節劃分下可有效的增強學生的每個崗位實訓的積極性,有助于分層次、全面的對學生實施考核和激勵[4]。
(三)增強實訓基地建設,滿足理論和實踐的同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7-149-001
Bonnie Weaver Duldt [1]將人際溝通定義為“一種人際互動過程,是兩個或多個人在面對面的接觸中不斷地適應并不斷了解對方的過程”。人際溝通包括很多的層面,1997年林菊英[2]等在中華護理全書中提出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與患者的溝通是最主要的。通過溝通可以使護理人員能夠有效的評估病人的身心狀況,及時滿足病人的需要,提高護理效果,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學會對326所醫療機構的調查中發現,有71%的醫療糾紛是由于沒有進行有效溝通造成的[3]。因此對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已成為護理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由于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其成為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的最佳課程模式。本文就護理實踐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進行闡述。
一、培養目標
虞獻敏[4]在對護生溝通技能方面的目標管理中提出護生應該具有高層次的文化素養,能夠正確地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效果滿意等要求。在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態度,提高人際溝通能力,使學生能與病人及家屬建立和諧關系,通過溝通及時發現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滿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二、培養方法
1.模擬醫院真實環境,糾正護生的不良習慣
以往的護理實踐課程中,學生在操作練習時面對的都是模型、模具,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致使護生在操作過程中一言不發的現象十分普遍[5],即便教師根據操作的類型設定了相應的護理的場景和護理對象,護生在練習時也通常是照搬教師課堂用語,不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作適當的調整。
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溝通意識,引導學生把模型人當作真正的病人,讓學生順利進入到護士的角色中去,真誠地與模型人進行交流。現在很多高職院校也在積極建立模擬病房環境的實驗室,這樣更容易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感受護理工作氛圍,轉變學習觀念。
2.運用案例分析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并不能夠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就能完成,社會在發展,在進步,就要求護理學生也要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使其學會主動的學習,有目的性的學習。該方法由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病例,通過設定特定的溝通對象和真實的溝通情境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按照護理程序確定病例中的健康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最后對護理方案進行分析,找出問題解決的最佳途徑。
3.“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專業溝通能力
采用以學生為主的“三位一體”(觀眾、演員、導演)的教學互動模式[7],讓學生分別扮演護士、病人、病人家屬,未參與表演者作為觀眾,教師作為導演,模擬真實的臨床護理操作,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與病人及家屬溝通,而不要生搬硬套老師的語言,操作完畢由“觀眾”進行點評,點評的內容主要包括護理評估是否準確,護理操作過程中是否隨時觀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及病情變化,護理操作用語是否正確,護理評價是否有效等。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對操作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就改進的方案與學生共同探討,在此過程中對與性格內向的學生應該給予鼓勵并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幫助她們樹立自信心,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三、評價標準
在基礎護理學實踐操作及各項專科實踐操作的考核標準中,根據臨床護理步驟,按照護理程序進行分值的配比,加大護理評估、實施、評價這三個部分中學生溝通能力考核的分值,如按百分制進行分配,護生的儀表占5分,操作步驟占60分,人際溝通占30分,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占5分。強調在操作實施時對病人的關注,糾正“啞巴操作”、對“模型人”動作粗暴,及不注意保護病人隱私的錯誤行為。使護理專業學生能夠重視人際溝通,促進其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
四、小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社會需要的是一種能夠為病人提供全面的、適應多元文化需要的、整體的護理模式[8]。這種模式就要求護理人員轉變護理觀念,除了具有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還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為了適應現代護理模式對護理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在對高職護理學生的教育中應該將人際溝通作為護理學生職業教育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來進行培養,以便使護理學生在進入臨床工作以后能較好的運用溝通的技巧,順利開展護理工作,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基金項目:阜陽職業技術學院2010校級質量工程,項目編號:2010ZDZY02
參考文獻:
[1]Paul Hersey,Bonnie Weaver Duldt.Situational leadership in Nursing[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8
[2]林菊英,金喬.中華護理全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劉虹.醫療糾紛困擾醫院[N]健康報.2002-11-01(3)
[4]虞獻敏,陳克芳.淺談高護實習生溝通技能的目標管理[J]當代護士,2000(4):17
[5]李輝.淺談護理學基礎教學中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3):101-102.
針對這一情況,許多高校專門開設了有關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課程,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滿意。其原因是大學生在入學時就已經選擇專業,經過四年的學習與歷練,很難再去轉入其他專業。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最好提前到中學階段,在中學階段使學生樹立起職業規劃意識。目前,國內有條件的高中已逐步開展相關的顯性或隱性的職業規劃課程,這對于學生將來作出合理的專業選擇及職業規劃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在高中教育實踐中,由于職業規劃并不與高考直接關聯,因而學生的參與性不高,自我探索的積極性不強,對職業的認識過于片面。另外,職業規劃課程內容枯燥乏味、指導形式過于單一等問題也較為普遍。而這些現象在生源有限的普通高中相比于生源質量較好的重點高中,表現尤為明顯。究其原因,現行的職業生涯指導偏離了學生的實際,學生在此過程中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沒有積極的體驗,自然參與度也不會很高。
針對這一現狀,將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和相關原理引入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工作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同時也能將快樂積極的人生觀傳遞給他們,這將成為職業生涯規劃中最能打動學生心靈的本質東西。
一、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大學生的專業方向基本確定,規劃指導工作主要針對社會實際需要;而大多數高中生對將來的專業選擇沒有進行科學的定向,對未來還處于探索階段。由于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現實因素的影響,他們更關注自己的學業,缺乏更寬廣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未來,這時候進行一定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能使其對未來的專業選擇和職業定向有個基本的認識。與在大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相比,在高中進行這一指導具有明顯的優勢。高中相對于大學具體的指導性有所降低,但更適合于培養學生內在的品質。另外,普通高中與重點高中相比,學生靠文化課分數較難考上理想的大學,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掘學生的優勢與特長,這就需要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所在,樹立良好的職業規劃意識。
二、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
普通高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既有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普遍性特征,又有這一特殊群體所具備的獨特性。
普遍性主要涉及現階段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切主客觀影響因素,如社會背景、微環境影響(學校、家庭、同伴群體)、個人特點,等等。
從社會層面來說,一個人未來一生只從事一種職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就需要人們對自己的職業有清楚的把握和規劃,能積極地應對職業變換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從微環境層面來說,個體所處的環境對于個人的職業規劃及決策具有重要的影響。一些父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感受,使孩子陷入兩難的境地;學校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指導形式過于單一,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內容以及方式方法仍需在實踐探索中進一步提高;此外,同伴的觀點對青春期學生的職業定向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從個人層面來說,教育年限的延長導致個體心理成熟延遲。部分學生從小依賴父母,缺乏自我決策的能力,面對職業抉擇時比較迷茫,無法將自己的興趣以及職業定向的關系理順,對職業的了解也僅停留在表面。還有部分學生雖然有目標,卻不知道通過何種途徑實現自己的目標。
普通高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現在:他們沒有驕人的學習成績,缺乏學習興趣和目標;與父母關系緊張,師生關系不融洽等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學業失敗的經歷導致他們的自信心明顯不足,對未來喪失憧憬。這就需要在教育中滲透陽光,鼓勵他們思考未來,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這不僅關乎學生今后的職業定位,而且關乎學生未來生涯的整體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對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啟示
1.激發學生的積極體驗,發揮教育的影響力
現階段的高中職業生涯教育中,教師更注重知識的傳授,比如職業生涯的定義、內容、步驟等。普通高中的學生對于這樣的課程形式毫無興趣,教育的影響力也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不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優劣,而是以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塊璞玉,需要耐心認真的打磨才能發出玉的光彩。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將這種理念滲透到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生就能漸漸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樹立起自信心。在開放包容的環境中,學生也能迸發出更多的奇思妙想,更有自信,心中懷有希望,對生活充滿信心。
2.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培養應對職業風險的心理彈性
積極心理學的自決理論探討了三種相關的人類需要,即勝任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當這些需要得到滿足時,個體就會幸福。在職業生涯的選擇定向階段,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學生家長,都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決定,相信他們能勝任選擇自己未來人生道路的任務,即使認為學生的想法有些不妥,也應在尊重的前提下循循善誘,讓學生學會自己作出決定。這樣既能鍛煉他們的自主意識,也能讓其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每個人一生只從事一份職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未來極有可能面臨各種職業風險。在失業面前,低落情緒有可能將人的斗志淹沒,這時候就需要內在品質的支撐,如心理耐受力等。高中職業生涯教育中不單要有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擁有積極的品質,能夠應付以后人生道路上的風險與變換而不失去信心,這也是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主要目標。
3.構建成長的積極機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保駕護航
積極心理學認為,個人的經驗獲得與成長是在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中得到體現的。對于高中生來說,對其職業定向影響較大的微環境首先是家庭和學校。父母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可以討論和探索職業生涯的支持性環境,給孩子提供所需要的職業生涯信息,同時教給孩子積極的價值觀,教育他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是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在關于未來職業發展方面與孩子缺少有效的溝通。普遍認為只要孩子考上大學,別的都無所謂,甚至有部分家長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這樣的家庭環境不僅不利于孩子清醒自主地思考未來,還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無形的巨大壓力。父母應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樂于與父母溝通。即使意見相左,也可以以溫和的方式引導孩子權衡利弊,最終作出合理的職業抉擇。
學校作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的重要環境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的職業定向作系統的指導;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利用已有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輔導,如社團、成功人士講座、創業講堂等,這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積極性,也能使其對職業規劃有更直接、更實際的認識;再者,學校可以通過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實踐基地,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職業的認識,在實踐中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社會也應以一種關懷、積極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未來的主人,相信他們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構建學生職業發展的積極環境,使社會、學校、家庭三方資源達到最優整合,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心理成長空間,讓他們的能力、情緒情感、興趣得到和諧發展,樹立自主意識,培養自決品質,理智選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C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b)-0088-02
F階段從大多數學生的角度看來,統計代表著報紙上的CPI上漲數值、城市人均平均用水量等較為無用的數據分析,令人感到厭煩。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不管是企業的生產運營,還是藥品的最新研制以及電視臺的收視率等都離不開統計學的理論指導以及方法指引。在這樣的條件下,強化高職院校的統計學教學顯得至關重要。在進行統計學的教學中,案例引導式逐漸被廣泛性的應用,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該文著重于以學習理論的構建為基礎,對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并且及時探討了統計學的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有效設計以及應用。
1 對于案例引導式項目教學法設計的分析
案例引導式項目教學法著重于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重點強調以學生為課堂認知的主體以及知識層面的主動構建者。教師通過實際的案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統計學的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實現學生知識遷移的具體要求,這樣的教學方式的設計要重點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教師要積極發揮引導以及協作用。在進行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新精神;與此同時,教師的指導作用不能夠被忽視,教師是課堂的構建者以及學生學習的監督促進者,要對整個教學的設計方案以及組織進行負責,并且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談論中來。
其次,以統計教學的內容為基礎。在進行統計學的教學中,要著重于以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經濟現象作為素材選取重點項目,針對于教學素材的選取,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項目的難度要能夠適應于學生,既包括基礎性的教學知識點,又能夠充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再次,善于以引導案例作為項目學習的有效手段。教師采用將項目分解的方式將教學項目分解成多個子項目,將項目任務作為目標進行典型案例的設計,并且由案例創設出各種學習的情境,進而實現統計學知識的構建以及項目的學習。針對于具體案例的設計要綜合性的考慮以下幾點:第一,案例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對于每一個項目任務所能夠涉及的知識點都與案例一一對應;第二,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選用的案例要起到啟發學生的作用,引發學生的拓展性思考;第三,選用的案例之間要相互聯系,要按照項目的完成情況而設計,避免出現案例獨立存在的現象;第四,案例具備一定的實踐性,要采用實際存在的案例,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第五,案例的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規律,以便于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項目,進而逐漸能夠掌握項目的核心思想以及構建的過程。
最后,按照學生完成項目的具體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在課程完成以后,由學生自己先進行自我評估,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項目工作進行檢測并且做出一定的評價,通過師生之間的探討,進而評判學生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應對問題的解決辦法以及學生對項目改進的具體措施。
2 優化案例引導式項目教學法在高職統計學中的有效應用
按照實際案例引導式項目教學法設計中的具體要求,以某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中采用了該種實踐性的教學方法。統計學的教學項目主要包括:“某市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行為統計”總項目;四個分項目:統計調研的設計方案、統計調查整理、統計數據分析、統計分析報告;八個引導案例,形成1+4+8的項目案例體系,并且保證在35課時的教學中逐漸完成項目實踐,效仿“某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行為統計”的項目實現各個項目小組的研究項目。并且將項目進行分解之后,將統計教學的過程逐漸趨于流程化,為完成項目任務設計典型案例,逐漸引導學生的學習,分階段的進行學習,由淺及深,逐漸遞進。
對于案例引導式的項目教學中主要包括項目教學學習以及項目教學實踐兩個重要環節。
第一個環節:示范性的項目學習,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驟:將示范性的案例項目引入并且將項目進行分解。教師要設計出:“某市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行為統計”統計教學的設計項目,按照統計設計的流程將這一項目逐漸分解為“該市高職院校學生消費行為調研方案設計”、“該市高職學生實際消費行為調研”、“該市高職學生消費行為數據分析”、“該市高職學生消費行為分析調研報告”四個重要的子項目。
第二步驟:確定各個項目的實施任務。教師在仔細研究知識點的情況下要提出相應的教學任務,使得學生能夠確定自己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以及內容,了解自己欠缺的專業知識以及操作技能,并且采取一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自主學習性,并且按照統計學的內容進行劃分,總共設計了八個項目研究任務。
第三步驟:教師要選擇相對典型的案例,將項目引導學習。對于每一個項目的研究任務,教師要對選擇最為恰當的案例進行實際教學,并且創設出各種情景,實現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構建;學生通過教學實際案例的效仿以及課下實際案例的實踐過程進而展開項目的學習。
第四步驟:對示范項目的成果進行展示。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展示出“該市高職學生的消費行為統計”的研究課題項目,并且對項目的完成情況做出一定的點評,針對于研究項目開發中統計調查的數據以及分析方案進行相應的總結,逐漸將學生的統計學知識進行鞏固以及完善,做到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創造動力。
第二個環節:進行實際項目實踐,包括下面幾個步驟:
第一步驟:將實施項目小組進行劃分。在進行統計學開課階段,教師要依據科學分組、異質分組以及平衡分組等原則進行小組劃分,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成績、知識整體構造、學習掌握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具體方面進行權衡考慮,然后搭配性劃分,將學生合理化地進行劃分,分成十個項目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保持在6~8人,教師要指導小M之間進行談論以及學習。
第二步驟:對于統計研究項目的選定。教師進行研究項目的選定,要圍繞著學生感興趣或者熟悉的話題,教師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提出項目。然后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探討的情況下,確定研究項目。在進行項目的確定時,要具體綜合考慮到項目的實用價值、項目的數據來源、項目的工作量以及項目的實用意義等。
第三步驟:具體項目的實施。由小組內的項目負責人組織成員,就小組內研究項目的主題進行研究討論,并且將成員明確分工。成員之間既要做到分工明確,又要互相協調合作,共同解決項目中遇到的難點、疑點。教師在這過程中一定要強化學生的合作以及交流,并且及時記錄項目發展的近況。
第四步驟:教師和學生聯合評定小組的項目成績。教師要按照項目教學的實際要求,進而提出小組項目研究的評價規定,確定好各個小組的評價內容以及評分標準等。教師按照小組研究項目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公平的測評。
3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化的教育中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受到社會的重點關注,案例教學正是體現這一教學理念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針對于統計學這門學科而言,大量的數據使得統計學學科變得枯燥且沒有趣味,教師在進行教學中通過案例進行引導教學正好可以有效地避免傳統教學中枯燥無趣的不足之處。統計案例在實際的應用中具有較強的目的性以及針對性,教師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能夠很好地進行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方法中死記硬背的弊病,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自身的統計素養以及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呈琛,高鵬.高職高專統計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5):205.
[2] 徐文靜.高職統計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模式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48):203-204.
[3] 黃振,朱B,夏利平,等.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導報,2013(21):148-150,151.
隨著我國科技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普及到各行各業,計算機技術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作為專業技術學習,我國中職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等級考試已經實行了近幾十年,主要目的為考察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成績來進行劃分計算機技術的等級,方便學生自身了解其計算機技術。
中職計算機教學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通過講解相關技術和知識讓學生具備計算機技術。目前,在我國的中職院校中均開設了相應的計算機課程,然而中職院校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卻不能符合學校教育的要求。我國的諸多教師研究和分析了中職院校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本文在此基礎上,結合個人工作經驗提出改進性的措施,努力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機技術和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
一、中職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的影響因素
1.學校計算機教學方法分析。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往往都是在教室課堂講解中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決定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主要存在的缺陷如下:①教師缺乏主動性,單純的依靠教材來講解。計算機是一門綜合性強,強調應用的學科,一般院校的教師缺乏教學經驗,不能主動的向學生講解今后應用廣泛的技術,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知識死板,應用能力不強。②教師教學過程中只講不練。計算機技術理論性強,對于中職學生理解困難,缺乏練習導致了學生不能深刻的理解知識的內涵,而是掌握基本層面的意思,在后期轉換形式后就不能應用。
2.學生計算機學習方法分析。學生在進行學習計算機過程中,由于存在觀點上的偏見,過低的評估計算機技術的作用,并且學習方法存在缺陷,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主要表現如下:①學生認識不足,計算機技術不能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在計算機學習中,中職學生普遍認為該課程與今后直接從事的職業關系不大,不能投入足夠的精力,導致學習時間得不到保證。②學生學習方法不合理。計算機技術強調應用,單純的學習理論知識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在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學生由于不能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不能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
3.計算機等級考試特點分析。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主要職能,一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知識水平與能力狀況;二是檢測教與學的綜合效果,并為改進教學提供必要的依據。等級考試存在以下缺點:考試的形式往往單純采用筆試或機試;試題的質量不高;評分不客觀。因而,導致一些取得高分的同學,未必能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這與具體的考試形式和內容有著密切聯系。
二、提高中職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的教學方法分析
1.轉變學生對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認識。由于學生認為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主要目的為取得通過證書,這種觀點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也不能提高學生的考試通過率。轉變學生觀念的主要做法包括:①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術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本質動力,教師應結合課堂教授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計算機技術中,感受到計算機技術的魅力,不斷地增加學習時間。②應用實際案例,幫助學生意識到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計算機技術確實能夠幫助學生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以符合社會發展的工作方法進行學習。在充分認識到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后,學生會積極投入到計算機技術學習中。
2.課堂計算機技術的教學方法分析。課堂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陣地,采取高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必須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不斷地總結教學方法改進,主要包括:①豐富教學形式,避免硬性的板書。教師必須結合教材,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課堂內容分解成幾個部分,在進行穿插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聽懂并記住課堂教授的方法。②強調應用式教學,幫助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教師課堂上不能光進行理論教學,還應進行上機教學,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熟悉所學內容。此外,由于學校計算機資源較為欠缺,教師應結合所分配的上機時間,讓上機和課堂理論教學相結合。③計算機等級考試輔導分析。學校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專門輔導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考試水平,這與計算機等級考試內容有緊密的聯系。主要方法包括:專題復習,明確考試重點內容。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計算機考察范圍的復習,讓學生總體把握考試內容,掌握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分析歷年考試習題。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學習和聯系歷年考試試題,能夠快速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讓學生把握歷年的考試規律。
計算機等級考試對于中職學生步入社會有重要作用。教師要發揮帶領作用,在課堂上采取創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轉變學習態度。并且,組織專門的考試復習輔導,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提高中職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
參考文獻:
康復醫學事業是本世紀最具活力、最富有生機的事業。康復醫學教育事業作為嶄新的醫學教育領域,有待進一步開創、探索和發展。[1]同時,提高康復醫學教學水平已經刻不容緩。根據康復技術學科特點和市場需求,我院將傳統康復技術列為核心課程之一,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傳統康復技術的教學水平尤為必要。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
1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1.1課件內容的選擇:多媒體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需要,利用文本、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載體,進行有機組合,形成具有交互能力且表現形式精彩的課程軟件。 所以,課程內容是課件內容的基礎,課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應以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科書內容為依據。目前我院康復技術系使用的教材為衛生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中國傳統康復技術》( 人民衛生出版社,陳健爾和甄德江主編,第 1 版) ,課件內容以此為腳本,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計劃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課件的內容要體現明確教學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結構安排上始終遵循"教學目標放在第一位,結構為內容服務"。 如"肩周炎的傳統康復治療"的課件,其內容要充分體現"熟悉肩周炎的病因、臨床表現,掌握肩周炎的傳統康復治療"這個教學目的,通過合理的結構安排,達到對該節知識的掌握。
1.2 課件內容的設計:課件內容選定后即開始對內容進行設計,在內容的設計上要符合教材內容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每章、每節的課件應先將所涉及的內容做一個宏觀整體描述,在基本知識框架下展開具體細節的知識點。例如,第二章經絡和腧穴中第一節經絡總論,知識點以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為主,課件以文本展示為主,精煉、簡潔的文本起骨架和聯絡作用,課件內容簡潔精練,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難點明了。
1.3 課件頁面的設計:課件頁面是給學生直接展示內容的窗口,頁面設計應主題鮮明、色彩柔和、字幕清晰。傳統康復技術頁面的構成有主要包括文本、圖像、背景。文本設計要求簡潔明了,布局合理,主題突出,術語規范。根據不同內容, 文字字體一般設計為黑體、宋體或楷體;字號一般為 28到32 號。標題字號可稍大、加黑;同一級別內容字號和項目符號應統一;重點內容可用大字號和鮮明顏色標出,便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一幅頁面的字行數一般為6行左右,字數不宜過多。 圖像是重要的信息表現形式之一,是決定視覺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 圖像的尺寸要適中,布局應合理,顏色與背景要有明顯對比。當多幅圖像在一個頁面上同時顯示時,重點圖像應設計在最突出的中心位置,最好在圖像外空白處標上說明性的文字,并用箭頭指向圖像中的對應點。課件背景是為了突出主題,應以淺色為主,或者當頁面的圖像多時直接用白背景。例如第二章第三節經絡腧穴各論中手太陰肺經的腧穴定位,在頁面的右側用文字表示腧穴的定位、作用,左側插入腧,坐下做好標注,背景用淡藍色。
2多媒體課件的使用
2.1指導思想 :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一定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思想,運用恰當的媒體將教學內容中抽象和學生難于理解的知識轉變為適當的文本、圖片、圖形、動畫、視頻,真實而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更生動、直觀,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傳統康復技術課程容量大、內容多,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的傳授,但教師在授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欣賞水平,因材施教,讓學生充分理解每段文字、每幅圖片、每段動畫和視頻的涵義;注意掌握節奏,在媒體演示過程中多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避免學生忙于抄課件,而不能消化和吸收知識。
2.2教學中的地位:多媒體教學只是輔助技術手段,不能也不可能取代傳統教學。教師在授課中應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采用PBL、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法,適時使用板書、板畫,對多媒體課件的不足加以補充。在授課時,教師如果過多依于多媒體課件,只顧忙于電腦操作,師生間缺乏良好的互動,是不會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3 使用注意:和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用多種媒體來表達所要說明的事物,可以把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內容搬到課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制作和使用傳統康復技術學多媒體課件時,一定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基本概念和原理用文字表述,經絡循行和腧穴定位用圖片、圖形、示意圖表示,常用推拿手法用動畫片段、視頻表示,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使各種媒體各盡能,服務于教學需要,使學生受益。
多媒體教學在傳統康復技術學的應用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力爭做到和傳統教學手段有機融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