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的重要性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31 16:37: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微觀經濟學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微觀經濟學的重要性

篇(1)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到許多專業課程的掌握程度,在多年的微觀經濟學課程講授中,筆者深切感受到該門課程對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性和重要性。但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課程中認為其理論太抽象,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對該門學科產生厭煩情緒。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 影響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從課程設置來講

 

微觀經濟學理論比較抽象,它側重于有關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論的教學,并且內容與數學結合。但是高校微觀經濟學一般是在大一下學期開設,部分專業在大二上學期開設。筆者在從事教學活動中發現,對于大一下學期開設微觀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講到微觀經濟學一些結論的數學方法推導,運用微積分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總是滯后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所以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的時候,認為自己數學還沒有學到這些知識,所以不愿意去學習;對于大二上學期開設這門課程的專業來說,學生不能把微積分知識和微觀經濟學知識很好地結合到一起。例如講到邊際分析的時候,如邊際效用、邊際成本、邊際收益、邊際替代率等等,這些概念都是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邊際分析,數學上講就是導數,授課時往往僅僅給出求導的公式,沒有一個很好的經濟意義上的理解,學生總是不能把邊際分析方法和導數結合在一起。在講到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公式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把微積分中的定積分和不定積分的區別運用在該公式的理解。而且講授微積分的老師都是數學專業畢業的,這些老師對于數學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但是在講課的時候不能把數學和微觀經濟學很好地結合起來。

 

1.2 從教師方面來講

 

高校的微觀經濟學一學期的授課計劃中,一般課時不多,不能把整本書講完,要把整本書重點突出,難點講透,讓學生透徹理解是非常困難的;一些老師對微觀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原理解釋不到位,或者沒有時間講授到位,造成學生對這些原理理解不透;一些老師在講授內容時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系統性把握不住,只就部分知識點大講特講,而不能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微觀經濟學的系統性。

 

1.3 從學生方面來講

 

從學生方面來說,他們在學習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一些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的時候,一看到課本上的圖表,公式,計算就不愿意學習;第二,部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就某個知識點看,沒有把前后知識連貫,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整本書的邏輯框架,拘泥于某個知識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第三,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活動僅限于“預習、聽課、復習”之中,應付考試,認為只要把書本上的知識點記住就行。不會把書本上的理論用來解釋現實中遇到的一些經濟現象,而且這種學習狀態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鑒于此,本文就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一些感受和方法進行了簡單探討,希望能對微觀經濟學教學提高有幫助。

 

2 提高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一些建議

 

針對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如下。

 

2.1 編寫針對經管系專業實用的數學教材

 

微觀經濟學建立的脈絡數學無處不在,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高校應針對經濟管理學系專業的學生專門編寫一本實用的數學書,這樣的數學書中應該有大量的關于經濟方面的習題,而且在授課時候最好是經濟學專業畢業的老師來講。這樣學生把數學和微觀經濟學緊密聯系,就很容易從數學知識過度到微觀經濟學。

 

2.2 教師改進教學方法

 

第一,教師在講課時候注意,重點講細,難點講透,有取有舍。注意讓學生掌握整個微觀的結構框架。第二,教師不僅要傳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且要使這些理論回歸真實的經濟世界中來。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現實中的一些經濟現象,自己去分析解釋原因。第三,多采取啟發式和案例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嘗試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適當開展討論式的教學,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案例式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培養學生的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2.3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老師們的共識。第一,善于自我激勵學習動機。只有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會有巨大的學習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激勵,讓學生認識到本門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第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把一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學,有個性地學,在參與中、活動中養成良好的習慣,進而獲得科學知識和能力。第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能否把這門課學好與他們的習慣有密切關系。聽課習慣是否良好,直接導致學生的聽課的效果。所以教師在平時就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強調學生每次上課不但要帶課本,還要帶上筆和練習本,以免在上課時因為尋找這些用具而影響聽課效果。

 

3 結語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265-02

《微觀經濟學》是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非經濟類專業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的專門人才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1]。該課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強的特點。

《微觀經濟學》課程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開設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能認識到該門課程的重要性,但由于該門課程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而產生畏難情緒直至失去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深入了解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真實情況,2010年6月底,本人借微觀經濟學結課之際,面向經管學院2008級國貿、會計、財管專業學生,本著自愿參加原則,采用匿名“訪問式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60份,收回159份,回收率為99.3%。

一、微觀經濟學教與學存在的問題

為了充分了解該課程教學效果,問卷從學生對該課程的評價、學習情況、授課情況以及改進建議四大方面展開調查[2]。

(一)對該門課程的評價

為充分了解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認識,問卷圍繞學生是否對該門課程感興趣、課程是否重要、難易程度等方面展開調查。調查顯示,國貿專業有40%的學生表示對該門課程感興趣,財管專業有32%的學生表示感興趣,但會計專業這一數字偏低僅為13%。大多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程度一般。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對該門課程感興趣的程度與學生文化基礎有關。我校國貿和財管專業屬本一招生,會計專業為本二招生。

關于該門課程的重要性方面,調查發現三個專業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沒有一人認為該課程不重要,只是在重要程度方面有差異。國貿專業有57%的學生認為該門課程很重要,33%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要;財管專業有49%的學生認為該門課程很重要,22%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要;而會計專業的學生認為該門課程很重要的占15%,有57%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要。導致這一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各專業所屬學科不同,因而該門課程在不同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不同。調查還發現,有95%的同學認識到該門課程與后續課程的學習有關聯。

關于課程的難易程度方面,三個專業的學生認識較為一致。有85%以上的學生認為該門課程比較難學或是很難學。在問到導致難學的原因時,各專業學生首選的原因是“內容和曲線過于抽象”,其次是“無經濟學思維” 以及“知識量太大”,也有10%的學生認為是由于“數學基礎較差”。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都意識到該門課程的重要性。盡管如此,學生對該門課程感興趣的比例卻不是很高,國貿最高也僅為40%,最低的會計專業僅為13%。這與學生的畏難心理有關,很多同學都認為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過于抽象且龐雜。

(二)對該門課程學習情況調查

為充分了解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方法、過程、時間安排以及自覺性,問卷圍繞學生課前是否預習、課后是否復習、作業完成情況、努力程度等方面展開調查。調查發現,盡管9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能按時交作業,且98%學生作業是自己完成的,但在自主學習方面表現欠佳。能做到課前經常預習的人數只占3%,課后經常復習的平均只占10%,大部分同學只是偶爾預習或復習,而從沒預習和復習分別占41%和23%。在該門課程學習過程中,僅3%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努力,認為不夠努力的國貿、財管、會計專業學生分別占35%、44%、54%。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學生還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老師布置的作業由于要上交且進入平時成績的考核,因此按時上交作業的同學比例較高;而不好量化考核的,需要學生自主復習、預習的環節均表現不理想,也導致學生關于該課程學習努力程度自我評價不高,尤其二本的會計專業,過半同學認為不夠努力。

微觀經濟學的學習,除了教材以外還有很多國內外好的參考資料,包括一些精品課程網站。在問及此問題時,國貿和財管專業調查結果相近,49%的學生只是偶爾看這些課外資源,經常看的只占10%,42%的學生很少看。而會計專業44%的學生偶爾看,經常看的占52%,僅4%的學生很少看。不同專業的學生涉獵課外資料習慣不同,可能與授課教師的指導有關。有些教師特別強調參考資料的重要性,經常提醒學生去關注相關的教學資源并告訴學生獲取這些資源的途徑,這對擴充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十分有利。

(三)對該門課程授課情況調查

為了了解教師授課情況,本調查圍繞教材的選擇、授課方式與態度、課堂管理展開。我院教師選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高鴻業老師主編的教材。從調查情況來看,70%的學生對該教材比較滿意,近30%的學生表示不滿意。而且會計專業有26%的學生希望選擇淺顯一點的教材。

從學生對教師授課質量、內容、方法的評價來看,國貿專業有59%的學生對該課程授課質量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明確表示不滿意的僅為5%,,85%的學生對課堂互動表示較為滿意;財管專業對授課質量不滿意率為10%;而會計專業則有74%的同學表示教學質量表示一般或不太滿意,75%的同學認為課堂互動不夠。同時,三個專業的學生都一致認為只能部分理解教學內容。這說明,學生對課堂互動很重視,也是決定授課質量很關鍵的環節。

(四)對改進教學質量的建議調查

在授課重點方面,80%的學生認為應該放到方法和理念的講解上,而不是純粹的知識講授。在教學內容方面,會計專業20%的學生希望壓縮教學內容。關于微觀經濟學授課方式的選取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課堂講授”、“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學生認為在現有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第一是“案例教學”,第二“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第三“教學資源稀缺”。

二、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措施

鑒于以上調查統計的結果,為更好地服務學校提出的“三個導向”,應實施專業化-多樣化-案例化-制度化四維一體的教學新模式,著實提高微觀經濟學這一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專業化

調查結果顯示,經管專業的學生大都認為微觀經濟學是一門比較重要且較難學習的課程,但是,本一和本二的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學習的努力程度有差異。本二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程度、努力程度都較低,而且他們中有近20%的學生希望壓縮教學內容、選擇較為淺顯一點的教材。目前,經管學院微觀經濟學教師大都選用同樣的教材和相同的教學內容,并沒有考慮學生專業的差異以及文化功底的不同。鑒于此,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科專業,如國貿、金融等經濟學學科專業且為一本招生的專業學生選擇難度中等的教材,并保持原來的教學內容。對于管理類且為二本招生的專業如會計、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專業要精簡教學內容并選擇初級教材,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二)多樣化

調查結果顯示,國貿專業學生對該門課程教學效果滿意度較高,與此同時他們對該課程的課堂互動性也較為滿意,而會計專業75%學生對課堂互動不滿意,也就直接導致他們對教學效果滿意度最低。同時,學生認為在經濟學教學改革中“教學方式的單一”排在改革的第二位。微觀經濟學涉及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教師的講解很重要,但是只是一味的灌輸,學生會產生聽覺疲勞,而且會讓學生形成被動學習的習慣。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適當設置一些讓學生參與的環節如“即問即答”、“向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等環節,通過提問,讓學生去思考,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調查結果也顯示,雖然90%以上的學生能按時交作業,但學生大都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自主學習的習慣,上課也并非認真聽講。這種讓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會給學生一種壓力和動力來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況,這將會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三)案例化

從調查結果看,50%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學資源,包括教材及其他可獲得的資源”是影響微觀經濟學教學的首要因素;國貿和財管專業近60%的學生認為經濟學教學最需要改進的是“案例教學”,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所學原理與實際情況相脫節”。這就說明教學資源的匱乏是制約我院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的最大瓶頸。盡管我們可以在網絡上可以看到很多微觀經濟學的精品課程網站,而且課堂上一些教師也做了推薦,但是,其中有很多資源受限,而且有價值的資源也十分分散,再加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導致這些資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學生覺得現成的可供使用的資源很少。調查也顯示,學生很希望老師在講解經濟學原理時能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據了解,不少教師在課堂上,也經常實施“案例教學”,但是比較分散,效果也欠佳。因此,我院急需編寫短小實用的微觀經濟學案例手冊并分發給學生,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會大大改變學生所認為的“所學原理與實際情況相脫節”的現象。此外,為進一步完善教學資源,在已有的案例手冊、試題庫的基礎上,我院應優先資助一些專業基礎課程的建設,從而早日推進微觀經濟學精品課程建設。

(四)制度化

我院從事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教師大都是具有博士學位或在讀博士青年教師,從調查情況看,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授課教師授課態度很認真。這也說明我院教師師德高尚。但是,學生對授課教師的知識是否扎實、淵博看法不一,對教師的授課質量、課堂互動性的滿意度也有很大出入。調查還發現,有的教師沒有向學生推薦幾本經典的國內外好的專著以及其他可獲得的網絡資源,導致學生視野較為狹窄。鑒于此,可以組成微觀經濟學課程組,并形成微觀經濟學教學重、難點定期會診制度。課程組的老師定期匯集在一起,一起交流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研究重難點問題的把握和解決方案,分享教學“秘訣”,這將會大大提升微觀經濟學的整體教學效果。

篇(3)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分析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分析

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微觀經濟領域內的問題,研究對象為單個經濟,其核心問題是價格問題,研究的重點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及其對經濟資源配置的影響。從理論上講,微觀經濟學既是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經濟學其他研究領域的基礎。所以,它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從實踐上講,微觀經濟學理論既可以用于指導企業或消費者的決策行為,又可以用于指導政府的決策行為。因此,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2、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分析

(1)章節多,內容抽象難懂。從目前使用較好的幾本微觀經濟學本科教材來看,章節都比較多,如曼昆編著的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有22章,黃亞鈞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16章,岳賢平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15章等。從內容上看,以曼昆編著的教材為例,主要內容有:經濟學十大原理、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供求均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賦稅的代價、國際貿易、公共部門經濟學、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和微觀經濟學前沿等內容。大部分內容是對西方國家微觀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理論成果的總結,而且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采用公式、圖形和數學模型來闡述經濟發展規律的,比較抽象,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所以,大多數學生反映學起來費勁難懂。

(2)研究方法多,數學知識是基礎。隨著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不斷成熟,其研究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如規范分析法、實證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法、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但總體來看,還是以實證分析法為主,主要是大量運用數學模型及推理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自數學進入經濟學以來,它提高了經濟分析的水平,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而言,一是借用了微積分,尤其是偏導數和全微分等武器,提出了一般經濟均衡問題,創立了當今的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壟斷競爭理論等;二是借用了集合論與線性模型分析了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可見,數學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過程中,必須得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

(3)圖形多、曲線易錯亂。為了便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把經濟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通過理論假設,用圖形來直觀闡述。但該課程涉及圖形分析的章節比較多,而且曲線太多且有相似之處,學生在記憶時往往會產生錯亂的現象,要么記錯了曲線移動的方向,要么記錯了曲線的種類,導致在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時出現差錯。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強化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形成一種理念

十八屆三種全會以來,很多高校為了響應 “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一精神,紛紛喊出了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響亮口號,高校微觀經濟學課程也隨之改革。但從實際情況看,真正落實到位的高校很少,絕大多數高校只停留在口頭上,老師上課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沒有調動起來。可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對于多數高校來說還沒有形成一種理念。

2、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沒有形成良好的實踐型教學團隊

從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高校擔任教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從高校畢業之后直接走進高校,缺乏對經濟學知識的實踐鍛煉,基本上沒有嘗試過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更談不上科學合理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了。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或到相關高校進行實踐培訓的也屈指可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實踐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至于說組建實踐型教學團隊更是紙上談兵。

3、教學手段和方法仍顯短缺和落后,沒有形成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一是高校多媒體教學設施短缺,不能滿足教師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二是目前的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其方式主要局限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學生早就厭煩了這種被動式學習的方式,根本不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因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再者,因章節多,課時偏少,老師需要趕進度,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或課堂討論。另外,據學生反映,有些老師準備的案例太長或太老,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興趣,即使參與其中進行課堂討論也是被逼無奈,應付了事。可見,教師從本質上沒有真正把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

4、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薄弱,難以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一方面,為了應付各級評估檢查,院系簽訂了一批經濟學實踐教學基地,但簽訂的這些實踐基地大多數如同虛設,浮于形式,學生到這些基地實踐鍛煉的卻很少,有些實踐基地甚至每次只能容納一兩個學生進行實踐,不能滿足大批學生的實踐需要。另一方面,我國企業改制后管理者有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對于沒有任何經驗的在校學生,拒之門外,再加上和專業相關的實踐基地少之又少,總體上不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5、考核方式單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考試方式一般采用閉卷考試,題型主要有單項、多項選擇題、概念解釋題、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等,案例分析類的題目比較少見,這些題目主要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而對于學生如何根據所學理論結合實踐進行判斷、分析的考察甚少。因此,對于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缺乏鍛煉,沒有達到應用型本科教學的預期效果。

四、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

1、加大宣傳,讓師生認識到微觀經濟學實踐的重要性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政府的許多決策如果能夠科學地運用微觀經濟學知識,就會減少決策的盲目性;對于企業而言,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理論、彈性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與收益分析、市場結構理論等等對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決策更具有指導意義;對于消費者來說,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可以指導他們的選擇行為。因此,要通過大力宣傳,讓師生都認識到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動。

2、注重教師實踐經驗的培養,創建實踐型教學團隊

一是要讓微觀經濟學的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積累實踐經驗;二是要實行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活動,讓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幫助實踐經驗缺乏的年輕教師;三是組織微觀經濟學的相關教師進行專門培訓,通過培訓,掌握實踐教學的方法和能力;四是要創建實踐型教學團隊,團隊成員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形成科學合理的實踐型教學隊伍。

3、豐富和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確保經濟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為了改變單純的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高校應配齊多媒體教學設施,滿足教師在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境的需要,以增強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應靈活選擇案例教學法、素質拓展法、幕課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以便微觀經濟學理論能夠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和經濟學原理相關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通過課堂討論,剖析現實經濟問題,揭示經濟現象隱含的本質內容,吸引學生認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剖析問題的能力。例如針對禁毒還是教育能夠減少與相關的犯罪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禁毒和教育對犯罪產生影響的案例,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做出判斷,教師通過講解和點評讓學生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通過案例教學,理論聯系了實際,進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2)素質拓展法。素質拓展起源于國外風行了幾十年的戶外體驗式訓練,通過設計獨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戶外活動,培訓人們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是一種現代人和現代組織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經濟學的內容設計一些富有思想性、挑戰性和趣味型的活動,通過團隊合作和理論指導,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精神。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當地經濟的促進與影響這一主題進行素質拓展,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自我實踐,展開調研,收集資料,分析大眾創業與創新對地方經濟所作的貢獻,通過素質拓展,理論聯系了實際,達到預期的效果。

(3)慕課教學法。慕課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展于過去的那種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所有的教學資源全部共享到網絡上,讓學生自學,而教師要在每周組織開展經濟學相關的研討話題,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研討問題,充分解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疑問。如教師可以布置煙草壟斷行業的討論話題,讓學生課下學習、思考,在每周一次的研討會上,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有疑問的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老師在現場可以幫助解決問題,通過研討,理論聯系實際,達到預期的效果。

4、加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確保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大學生要進行實踐教學,必須想方設法拓展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一是要簽訂和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相關的實踐基地,不能光強調數量,更要注重質量;二是要維護好現有的實踐教學基地,要經常性地和基地的負責人溝通交流,盡量請基地負責人(企業的領導)來學校講學,或帶學生到企業進行短期的實踐;三是鼓勵教師與企業共同研發科研課題,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高。

篇(4)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屬于“西方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微觀經濟學是通過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進行研究,運用大量的圖形和數學公式說明現代西方經濟社會市場機制的運行和作用,以及改善這種運行的策略。微觀經濟學作為理論經濟學中的一個部分,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門非實驗的科學,只能借助于真實經濟生活的觀察,與可控的實驗室實驗無關。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更加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尤其是近年來美國的“翻轉課堂”和慕課(M00C)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也為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1經濟學實驗的現狀

 

Roth指出,20世紀30年代人們開始用規范的實驗室實驗研究經濟學[2]。Thurstone的個體無差異曲線的實驗研究[3]和Flood的囚徒困境博弈的實驗研究[45]都表明經濟學是一門可實驗的學科。1948年,哈佛大學的張伯倫教授在課堂上以學生為實驗對象,驗證市場的不完全性。Smith系統整理和闡述了經濟學實驗的方法論[6_7],尤其是2002年弗農史密斯[8]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標志著實驗經濟學開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步人主流經濟學舞臺。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多數美國大學早已將經濟學實驗教學作為傳統課堂授課模式的補充,提高學生的實驗和實踐能力。

 

在中國,金雪軍教授于2003年申報了經濟學教學案例與案例實驗室建設項目,成立了實驗經濟學研究小組,建立了經濟學實驗室和編寫了經濟學教學案例集。2005年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教師與研究生合作翻譯了奧西多C伯格斯特龍和約翰H米勒合著的《Experim entswith Economic Principles》[9]。2006年暨南大學張耀輝教授成立了經濟學實驗室,編著并出版了《實驗經濟學教程》[10]。2008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建立了實驗經濟學實驗室,為經濟學的實驗課程開展提供平臺。盡管我國部分高校已經先后成立了經濟學實驗室,但真正將經濟學實驗運用于課程講授中的較少,尤其是系統闡述經濟學實驗過程的文獻則更少。

 

2微觀經濟學中經濟學實驗的教學價值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經濟學學科,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方面,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教學方式單一、形式單調。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主要表現為課堂講授法,教師單純運用“黑板+多媒體課件+粉筆”的教學手段,由于微觀經濟學中存在大量的圖形和數學公式的推導,教師需要板書的時間較多,繁冗的數學模型和數學公式導致學生仍習慣于中學時代的慣性思維和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為應付考試而考試[n]。忽視了對微觀經濟學的實踐價值的理解和理論的現實運用。另一方面,“滿堂灌”教學模式。鑒于課時量的縮減,各高校在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授時仍然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模式,偏重于對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對現實經濟問題的解釋和運用n2]。“填鴨式”教學方式導致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累,教學成為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仍然處于“要我學”狀態,未轉變為“我要學”狀態。

 

實驗經濟學的興起為變革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可以有效地改變紙上談兵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實驗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驗和實踐能力。具體的教學價值表現在:

 

(1)增強學生對經濟學的體驗感受。將實驗經濟學引人到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其目的并不在于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實驗研究方法,而在于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學理論和現實經濟現象,把理論抽象的經濟學進行簡便的實踐還原,增強學生對經濟學的體驗和感受。

 

(2)豐富教學模式。在微觀經濟學中開展經濟學實驗,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計算機或實物模擬的經濟活動中,教師的講述及實驗參與人員之間的對話產生的聽覺刺激、實驗過程中觀察的經濟現象產生的視覺和編碼刺激等都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產生的聽覺和視覺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較之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模式,實驗教學模式可以產生更好的互動性,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3)加強學生的科學訓練。微觀經濟理論的成立是以一定的假設條件為前提的,不同的假設前提可能導致不同的結論。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開展經濟學實驗教學,主要是作為一種教學工具,用于輔助經濟學的傳統教學"3]。因此,經濟學實驗并不是用于驗證經濟理論的正確與否,而是一種經濟理論的展示。其目的主要是加強學生的科學訓練,在學習經濟學理論時嚴格遵循假設、推理到實驗的科學過程。

 

3微觀經濟學中經濟學實驗的教學應用

 

3.1教學模式

 

目前國內高校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開設經濟學實驗主要采用兩種教學體系模式:①將實驗教學作為課堂講授的補充,仍然以經濟學的課堂講授為主,但會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專門安排若干次的經濟學實驗,提高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體會和理解;②將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整理設計成若干個實驗,以經濟學實驗室中的實驗為主,學生通過參與經濟學實驗體會和學習經濟學[14]。這兩種模式的適用范圍不同,第一種模式是國內現在開設經濟學實驗的高校廣為采用的,一般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安排4或5次的經濟學實驗,開展方便、有效;第二種模式以實驗為主,但并不能取代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教學,因此往往作為選修課課程來開展,這種對經濟學的實驗要求較高。

 

3.2軟件平臺

 

20世紀70年代以前,經濟學的實驗主要以手工實驗為主,通過筆、紙、黑板和時鐘等設備來進行。經濟學實驗往往受到課堂時間、經費和學生人數的制約而存在較大的局限性。2000年以來,計算機技術的曰新月異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這為經濟學實驗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技術平臺,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實驗依賴于計算機來開展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記錄。這種實驗模式可以顯著提高實驗效率,實驗的參與人通過鼠標即可操作整個實驗的流程。

 

計算機在經濟學實驗中的重要性決定了經濟學實驗軟件的建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現有的經濟學實驗軟件主要是從國外引進,然后結合國內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略微的修改。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在1972年成立了實驗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實驗室(LEEPS),普洛特教授主持發明的真實市場軟件(MUDA)使雙向拍賣的市場實驗開展從理論變成了現實。1985年,“實驗經濟學之父”史密斯教授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成立了經濟學實驗室(ESL),成功開發了Econpor的電子數據庫軟件,其中包括了NFC,MarketLink,0SA等軟件,主要用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美國普渡大學為紀念史密斯教授成立了弗農史密斯實驗經濟學實驗室(VSEEL),設有數據采集和觀察實驗室[15]。

 

國內的經濟科學實驗室起步較晚,最早的一個經濟科學實驗室是由中國人民大學陳禹教授在1994年發起成立的。1997年之后,國內許多著名大學在“211”工程項目的專項資金資助下開始進行經濟學實驗室建設,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暨南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等均已成立了經濟學實驗室,進行模仿性質的實驗教學研究,通過對國外經濟學實驗軟件產品的研究,模仿和開發了相關的經濟學軟件,創建了良好的網絡軟件平臺。

 

3.3微觀經濟學的經濟學實驗應用——以壟斷市場結構為例

 

3.3.1實驗目的

 

壟斷是微觀經濟市場結構中的一種,表示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不同于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的形成可能來自于廠商對生產資源的獨占、廠商獨自擁有生產某種商品的專利權、政府的特許、自然壟斷等因素。通過經濟學實驗了解壟斷的市場結構對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影響。

 

3.3.2實驗設計

 

本實驗的參與者包括:廠商、消費者。廠商將得到一份說明成本的信息表,消費者將得到一張根據需求信息表制作的卡片,卡片上的數字代表意愿價格。廠商和消費者還分別得到一張收益記錄表,所有的信息均保密。

 

本實驗的交易規則。把廠商公開報價的形式稱為叫價,廠商可以用舉手方式或者用語言告訴現場的所有人員。當消費者購買數量超過廠商所能夠提供的數量時,廠商可以要求用抽簽方式,或者直接決定賣給誰。每次叫價時間間隔為2min,超過2min仍然沒有成交,則為無效叫價。廠商有兩次報價機會,是否選擇兩次報價和如何報價由廠商決定。全部交易共有兩個階段8輪,16min左右。請每輪參加者記錄好自己的收益。第四輪、第八輪結束時,計算收益,并通告每位參加者收益情況。在第四輪和第八輪留下專門的時間給參加者一個計算收益的時間,大約為3min,3min以后重新恢復交易。每位參加者單獨計算收益并將各期收益累加得到總收益。收益的計算公式分別是:

 

廠商總收益(或企業利潤)=$(交易價格一生產成本)X交易數量

 

消費者收益(或消費者剩余)=$(意愿價格—交易價格)X交易數量3.3.3實驗過程

 

首先,進行實驗分組,假設班上有30名學生,可以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其中4人編號分別為A、B、C、D,均為消費者,1人為廠商。每次交易之前,每個消費者得到一張撲克牌,撲克牌上的數字代表消費一單位商品得到的邊際效用(意愿價格,即愿意付出的最高價格),每次交易完成,將撲克牌收回重新隨機抽取。廠商之間的信息保密,其拿到的信息表上面的數字表示生產每單位產品的成本。

 

其次,開始交易流程,共進行兩輪8局實驗(每局4輪)。具體包括叫價、交易合同、生產3個環節。在叫價環節中,廠商在每一輪交易中先報價。廠商有兩次報價機會,每次叫價的時間間隔大約為2min,包括買賣雙方等待消費者的思考和準備;在2min以內,時間由廠商決定。假設當出售四個單位產品時,成本分別為3、4、5、6元,那么廠商的報價可以大于6元,但不能小于6元。對消費者而言,接受的價格不能低于所拿到撲克牌上的數字。雙方能夠共同接受的價格即是成交價格。價格僅由賣方報出,買方不能討價還價,也不能相互商量共同購買決策行為,只能各自決定買或不買。在交易合同環節,如果消費者愿意購買,隨即與廠商簽訂合同,合同一經簽訂雙方不得反悔或違約。然后,廠商可以進行第二次報價,消費者可以決定買與不買并簽訂合同。如果出現廠商報價后出售數量不足時,廠商有權決定與哪一位消費者交易,沒有達成的交易不能簽訂合同,雙方都不能計算收益。在生產環節,廠商簽訂合同后立即生產,不存在違約可能,也不發生運輸成本及交易成本;廠商是根據訂單生產的,不存在存貨機器成本。

 

3.3.4實驗結果與討論

 

在實驗程中,學生們將課本中壟斷市場結構的相關知識運用到實驗中,消費者只能決定買與不買,不能討價還價,更不能相互商議而做出共同購買決策,這充分體現了壟斷的市場特點,真實反映出了壟斷市場結構對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影響。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充分體會壟斷市場結構的特點,并對現實生活中的壟斷理論和問題進行延伸討論。

 

4結語

 

篇(5)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學生對學習經濟學知識的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缺乏,積極性不夠高。筆者曾經在開學第一課做過調查,在正式講課前問學生選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原因是什么,是基于個人的興趣還是家人的建議亦或是隨大流追逐熱門專業,一個班級近60人,只有十幾個學生是基于對經濟知識的興趣所選,其他學生要么是家長認為學經濟類專業有前途,要么是追求熱門專業,甚至有些學生說是專業名稱聽起來很高大上,比如國際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既然對于專業的了解甚少,那么對于將要學習的經濟知識就更無從說起是基于興趣了,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一旦遇到困難,容易出現畏難懶惰等現象,課前缺乏必要的預習,課堂上聽課不夠認真,課后缺乏復習,使得經濟學的學習陷入困難了不想學,不想學就更覺得困難的惡性循環,影響了整個的學習效果。

2.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弱,對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模型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經濟學是一門對數學要求較高的學科,里面涉及到經濟知識與數學模型的結合,利用經濟模型來分析經濟問題,很多學生由于數學知識不夠扎實,再加上對經濟學相關知識和概念不夠理解,使得對于經濟模型的理解和應用都有一定的困難。

3.總課時安排不夠合理,學生參與較少。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講述學生聽課為主,而剛從高考題海訓練中走出來的學生也習慣了對教師的依賴,因此,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由于微觀經濟學要學的內容較多而課時卻較少,比如一周只有兩學時,一學期共32學時這種情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容易出現在課堂上以教師講述學生聽課為主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發揮,也不利于老師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運用。

4.考核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控制以及學生分析和應用能力的提高。目前,微觀經濟學作為考試課,一般都是在期末統一閉卷考試的形式展開,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雖然30%的平時成績可以體現平時的學習情況,但是期末一張卷的成績所占的比重過大,容易造成很多學生在平時不夠認真,期末前為了考高分突擊復習的現象,對微觀經濟學的知識理解的并不夠。學生的分析和應用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平時去關注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由老師進行引導,給出題目查閱相關資料,依照題目的情況,團隊或個人完成,而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很有幫助,但是只能體現在平時成績里,期末試卷雖然可以出一些分析理解類題目,但是畢竟無法查閱資料,所以不可能出一些需要較多精力的題目。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建議

1.重視案例教學法,將經濟理論與實際經濟問題結合起來。微觀經濟學的很多經濟理論和知識過于抽象,只是重視對知識的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因而在講解前應準備好相關的案例,在課堂講述知識的過程中配合案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理論。同時,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領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在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行中,可以在前一次課就布置好案例或者是布置要討論的案例的范圍,由學生提前進行準備,在課堂知識點講完后,由學生依據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教師負責整個流程的控制和安排,并在最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2.重視教學手段的運用,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教室里都有多媒體進行教學,將PPT的運用與板書結合起來,將經濟新聞和視頻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針對每一章節的知識查找對應的新聞視頻或者經濟類節目,在課堂上安排好時間進行播放,在播放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引導學生在愉悅的視頻觀看中掌握所學知識,并且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對經濟知識的應用和表達能力。

3.作業的布置上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合作交流能力也是學生需要提升的能力,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并且學會彼此取長補短,總結小組成果。以微觀經濟學第三章消費者行為分析為例,在這一章結束后,可以布置一個題目:學生自由組合成四人或五人小組,任選一個行業或者是產品或者是某一企業,查閱相關資料,制作一份PPT,分析其消費者行為并且針對其消費者行為,分析其營銷策略。每個小組在完成后,由老師安排時間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并根據每個小組的完成質量進行評比,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或者是作為加分項。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而且引入競爭,讓學生有目標有動力去學習和思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4.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繁簡得當。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單個經濟個體,具體包括商品的供給和需求、消費者行為、廠商的行為、市場以及要素,根據每一部分的情況合理安排課時,對于重點掌握的內容安排較多的課時,對于需要了解的內容由學生自學完成或在課堂上一帶而過,比如供求、消費者行為分析以及生產函數和成本部分,知識點多,還涉及到彈性、消費者均衡、各種成本的計算和應用,就多分配點課時,市場一章里面完全競爭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重點講述,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相對簡略一些,要素一章簡單講述分配兩課時即可。這樣將內容的重要性和課時安排結合起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需要掌握的程度有了非常清晰明了的認識,也便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5.將課程的考核貫穿于整門課程的教學中。改變一張期末試卷占比過大的形式,按照每一章內容或者是每一階段的內容安排考核,考核的方式也要多樣化,比如前面提到的分組作業、課堂案例分析表現、課堂的參與度、小論文的寫作情況等等,增加考核點,不僅利于學生及時掌握所學知識,而且利于整個教學過程的控制。

四、結論

微觀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教會學生基本經濟理論的同時,鍛煉其分析經濟問題和現象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尤為重要。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微觀經濟學存在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經濟知識的掌握有難度、課時安排不夠合理、考核方式過于單一造成對教學效果的控制不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手段的運用和考核方式方面給出了建議,建議重視案例教學、合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及將考核方式多樣化并貫穿于整個課程的學習中,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彬,鄭興無.行業院校管理類專業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實踐——以中國民航大學為例[J].高教論壇,2011(3):97-99.

[2]瞿麗.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更新與優化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3(5):205-206.

[3]沈炳珍,姜海波.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綜合性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6):41-42.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從國內外大學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MBA以來,管理經濟學就一直是工商管理學科的核心基礎課程。然而,我國開設工商管理專業學位MBA始于1990年代初。可以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對建設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工商管理專業具有重要意義并產生了重大影響。經過20多年的發展,許多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逐漸進入商學院的課程體系。然而,在工商管理學科的本科教育中,由于缺乏對管理經濟學的了解,缺乏對它在工商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特別是簡單地把管理經濟學等同于微觀經濟學,因而在課程設置上,用微觀經濟學取代管理經濟學。作為一門相對較新的課程,管理經濟學在課程內容上確實與微觀經濟學存在部分的相似性,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管理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什么關系?”“管理經濟學的課程內容與微觀經濟學有何區別?”這些問題一再被提及。由此我們深切地感到,只有厘清管理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明確管理經濟學在工商管理學科中的地位,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管理經濟學的教學效果,促進工商管理專業學科的健康發展。

二、管理經濟學簡介

管理經濟學是20世紀60年展起來的,20世紀70年代開始盛行,成為西方管理學院課程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它屬于應用經濟學科的范疇,因其強調應用的特點而與傳統的經濟學科相區別。管理經濟學有許多定義,這同它有許多名稱一樣,較為常見的幾種名稱是:(1)管理經濟學;(2)公司經濟學;(3)經營管理決策分析;(4)經營管理研究。實際上,許多差別是語義學上的,真正理解這門學科還在于明確其本身的內容、方法,它在管理領域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學科(包括傳統的經濟學科)的聯系與區別。盈利性企業管理的基本職能是實現組織的目標。為了完成這一任務,經理必須對各種各樣的經營管理問題,從日常工作的問題到制定未來計劃等做出決策。做出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需要對決策的技術與環境狀況有清楚的了解,把經濟理論用來解釋與分析有關的技術條件和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將會對合理決策起很大作用。因此,經濟理論對于分析經營管理的現實問題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企業環境的日益復雜,經濟理論作為一種分析工具和它對決策過程所起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承認。管理經濟學是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一門學科。經濟理論對于管理經濟學的主要貢獻表現在:建立有助于認識管理問題結構的分析模型、為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分析方法、以及澄清用于經營管理分析的各種概念,防止經理犯概念的錯誤等。因此,管理經濟學是由作為分析經營管理的合理決策問題的那部分經濟知識或理論所組成的。有的學者認為,管理經濟學是利用經濟概念和經濟分析系統提出合理決策的學科。通過考查管理職責的特點與經濟理論在幫助管理完成這一職責上的作用,可以獲得對管理經濟學特點的一個全面認識。如前文所指出,管理的基本職能是依據某些預定要實現的目標來做決策和執行這些決策,正確的決策是成功經理的首要訣竅。管理經濟學所著重的,是經濟理論中與企業管理決策最有直接關系的那些部分。從這一意義上說,管理經濟學可以說是傳統經濟學與企業管理決策兩者之間的一道橋梁。管理經濟學在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的作用示意圖表示了上述管理經濟學與經濟理論、經濟分析方法之間的關系,及其在解決企業經營管理的典型問題和現實問題中的橋梁作用。

三、管理經濟學在工商管理學科中的地位

每一門學科之所以得以成立,關鍵在于其所依賴的基礎理論,這也就構成學科之間的基本區別。如果說,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專業的基礎理論,那么管理學與管理經濟學則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基礎理論。如表1所示,管理學科的課程一般分為五大類。第一類是與公司管理活動中的內部職能部門有關的課程,管理學院一般都設有這些部門或系。第二類課程涉及管理技能、方法、技術、手段的內容,稱之為工具課程。考慮到管理經濟學與決策科學和方法的關系,也把它列入此類課程。常常有的課程跨及兩個領域。例如,會計──它是企業內部的一項職能,但又是企業任何部門都要使用的一種工具。因此,會計既列作職能課程,又被看作是工具課程。第三類是某些與專門業務領域有關的課程,如銀行管理、保險管理等。專門業務領域課程的界限也相當分明,它們在管理課程中的地位比較明確。不同的管理學院,側重領域和特點不同的專門領域課程。第四類課程可稱之為綜合課程,包括戰略管理、產業組織、企業文化、企業倫理等。這些內容對于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但是企業內部不一定設置專門的有關部門。第五類是綜合基礎課程,包括管理學與管理經濟學。作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必須有其賴以建立的理論基礎并用以指導其發展。管理經濟學和管理學在工商管理學科中就占有這樣的地位。著名管理學家孔茨在其論文《管理理論的叢林再論》中,曾較系統地論述了管理理論在管理學科中所起的核心作用。[1]

四、管理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與區別

管理經濟學與經濟學的聯系首先在于企業管理學科所獲得經濟理論的支持。從國外管理學院、系科的發展來看,絕大多數最初只是經濟學系里的一個部門(如部門經濟教研室),其課程偏重應用與實務。后來,隨著商科課程的不斷擴增,終于另行成立管理學院(或稱商學院)。管理學院成立之后,與經濟理論的距離似乎愈來愈遠,人們也已日益認清這兩者間的相互關系。很明顯,經濟學家要想描述企業經營活動并幫助企業確立規范性的目標,他們就必須對現實世界中的企業管理實務有深切的認識,但這顯然并非經濟學家之所長。與此同時,商學院的教授們也日益認識到經濟學家在企業管理的很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貢獻。因此在西方商學院的課程中,管理經濟學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傳統經濟理論對管理經濟學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建立有助于認識管理問題結構的分析模型,這些模型能幫助決策者去除可能妨礙決策的次要因素,聚焦于主要問題。二是提供管理決策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雖然往往無法直接用于解決具體問題,但對于提高管理者的分析能力確實是有幫助的。三是厘清管理決策中涉及的各種概念,防止管理者犯因混淆概念而導致的錯誤。必須強調的是,雖然管理經濟學吸收了微觀經濟學中對于企業和經理最為重要的應用部分,但是,不能將微觀經濟學等同于并替代管理經濟學。

換言之,有關廠商的傳統個體經濟理論固然是管理經濟學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但并非等于管理經濟學。因為管理經濟學在分析起點上,把廠商視作一個經驗上的實體(而非一個理論上的抽象構造),必須考慮理論模型在若干限制條件下的可實行性。在分析內容上,涉及風險與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投資、財務等問題,以及需求、生產與成本函數的測定;在分析工具上,則包括統計決策理論、線型規劃、博弈理論、計量經濟學、模擬模型,以及電腦技術,所有這些,都非傳統個體經濟理論所能概括。與微觀經濟學的描述性研究不同,管理經濟學主要是規范性研究。規范性研究不滿足于描述經濟主體實際采取的行為方式,而會進一步指明經濟主體為了達到期望目標所應當采取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微觀經濟學試圖描述經濟如何運行,而不涉及其應該如何運行,管理經濟學則嘗試建立一系列規范和方法,以實現特定的目標。例如,對于通用這樣的汽車制造商,它如何進行產品定價是微觀經濟學所關注的,它應該如何定價則是管理經濟學考慮的,這構成了兩門學科的重要區別。在管理決策方面,管理經濟學的任務在于找出企業決策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提供答案,使管理方面做出較佳決策。但是,經濟學家并不實際就企業做出決策,而是經理在作決策。應當指出,管理經濟學必須從實證分析出發進行研究。因為我們首先并且必須對所處的現實世界,諸如企業環境、制度環境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經濟學和管理經濟學兩者之間的不同,還特別體現于所研究問題上的差別。在經濟學理論中,研究的重點是市場而不是企業。經濟學在討論經濟問題時,主要著重于生產資源如何經由市場上眾多個別選擇的交互作用,分配在整個社會的各種廣泛用途上面(市場機能或自動性的分配過程)。在市場機制下,市場力量支配著企業及其經營活動。市場對企業的產出進行檢驗,企業則必須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反應,由此實現資源配置。

市場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前提是存在完全競爭的市場。在這種市場中,企業是同質的,因而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對市場產生重要影響,只能被動地對市場做出反應。管理經濟學理論研究的重點正好相反,其更為關注的是企業而非市場。管理經濟學理論將市場視為企業的外部環境,并質疑完全競爭市場的現實存在性。作為完全競爭市場重要特征的企業同質假定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與企業的真實實踐相悖的。現實中的企業在資源稟賦、能力、目標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而且企業有強烈的動機避開同質化陷阱。因此,企業的決策既受到市場的影響,也受其內部要素制約。企業與市場相互作用,企業家和企業引導市場、創造市場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是在企業與市場的關系中經常被忽略的一面,而其對于企業具有重要的決策意義。另外,管理經濟學與產業經濟學有一定聯系,而微觀經濟學沒有。在產業經濟學中普遍采用S-C-P分析范式,即結構(structure)———行為(con-duct)———效果(performance)范式。S-C-P分析范式的主要方面在管理經濟學中都有涉及,在該分析范式中,產業結構是后兩者的原因。相當廣泛的研究證實,行業中公司的集中程度越高,市場力量就越大,相應的利潤就越高。在管理經濟學對公司行為進行分析時,非常注意公司所處的行業環境,特別是行業結構與競爭行為。另外,管理經濟學中所引用的波特的五力模型就是基于對行業的分析。

五、微觀經濟學與管理經濟學

在課程內容及其結構上的區別在經營決策分析中,管理經濟學把經濟學理論和決策科學聯系在一起。經濟學理論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其中微觀經濟學的內容中有一部分與企業決策有關。管理經濟學吸收了這一部分的微觀經濟學內容(如需求理論、生產理論、成本分析),同時也吸收了經濟理論中其他方面的內容(如博弈論、委托理論)。之外,管理經濟學還吸收了大量決策科學的內容,運用最優化技術,包括微分學、數學規劃等來為決策者確定最優方案。作為對最優化技術的補充,管理經濟學還運用統計學的方法估計相關變量間的關系,并對數值做出預測。我們參考了西方眾多經濟學家的相關著作,包括保羅•薩繆爾森和威廉•諾德豪斯(PaulA.Sam-uelson&WilliamD.Nordhaus)[2]、羅伯特•平狄克和丹尼爾•魯賓費爾德(RobertS.Pindyck&DanielL.Rubinfeld)[3]所著的具有代表性的微觀經濟學教材,以及布魯斯•阿倫(W.BruceAllen)等[4]、詹姆斯•麥圭根(JamesR.McGuigan)等[5]的被廣泛使用的管理經濟學教材,對兩門學科所涉及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

1.管理經濟學強調對統計學方法和最優化技術的運用,提高了理論的可操作性。雖然管理經濟學部分理論來源于微觀經濟學,如需求理論、生產與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但仔細分析即可發現,這不是簡單的借用。以同為兩門課程的教學重點的需求理論為例,微觀經濟學側重于市場均衡分析,關注市場力量能否推動相互聯系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同時達到均衡,需求理論僅僅是市場均衡分析的一個構成部分。作為企業管理者,是難以將微觀經濟學中的需求理論直接用于確定對企業特定產品的需求的。例如,絕大多數經理人都知道,價格上漲會導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量下降(這是微觀經濟學所揭示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對于特定幅度的價格上漲,企業產品的需求量到底會下降多少(這正是管理經濟學試圖解決的問題)。相比之下,雖然管理經濟學也以“經濟人”為基本假定,同樣采用邊際分析方法,但它側重于需求理論的實際應用價值。在從理論上明確了影響單個商品需求的相關因素后,更進一步給出了估計需求函數的具體方法:消費者調查、市場調研,和回歸分析法。這就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工具,得以利用相關的數據,擬合出需求方程,進而利用需求彈性,制定企業的相關策略,如價格調整的方向與幅度、是否需要對競爭者價格變動做出的反應,等等。可以看到,微觀經濟學關注的是純理論分析,而管理經濟學則力求為企業管理者的日常決策提供分析工具。

2.微觀經濟學對企業目標進行簡單假定,而管理經濟學則提出了一套有層次的企業目標體系。管理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在所研究問題上的差別決定了二者在課程內容上的差別。微觀經濟學把企業作為一個抽象的個體,沒有興趣去打開這個黑匣子,自然也就否認企業的異質性。這集中表現在對企業目標的認識上。微觀經濟學將企業目標簡單化,假定所有的企業都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無一例外,并將之作為構建眾多模型的理論前提。然而在現實中,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企業追求的目標也不盡一致。承認這一點,就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企業是誰的?在傳統的資本主義早期,企業規模較小,產品單一,決策機構單一,企業的運作由出資者負責管理。這種企業很少雇用管理人員,可稱為雇主的企業。雇主的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開始逐步轉變為企業家的企業和家族式的企業。在企業家的企業中,股東往往是創業企業家的家族成員、朋友和關系較深的商業伙伴,因而可以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密切的監控。在這種類型的企業中,雖然會由職業經理人擔任一些中下層管理和上層管理職位,但創業者和出資者基本上還是保持著對企業的控制。隨著企業家的企業規模擴展,企業所有權不斷分散,股東不再具備從事高層管理的技能和知識,于是職業經理人開始掌管公司的大小事務,企業家式的企業由此轉化為職業經理人的企業。雇主的企業和企業家的企業是由所有者控制的,所有者目標明確,就是追求利潤,因此,以利潤最大化作為這類企業的目標并無不妥。但經理人的企業由于存在企業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使得經理人具有相當大的管理自,他們追求的目標就不再是單一的利潤最大化,而可能是包括銷售收入最大化、企業增長最大化、公司經理的個人目標、社會責任目標在內的多元化的目標。正是基于對這一重要問題的認識,管理經濟學的課程內容把對企業目標的分析涵蓋在內,提出了一個由多目標構成的目標體系,并進而對現代企業中廣泛存在的委托問題進行討論。

3.在企業競爭這一重要問題上,微觀經濟學僅僅聚焦于不同市場結構下的價格競爭,而管理經濟學則圍繞企業職能對競爭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和深入的探析。企業競爭是市場經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談及這一問題時,微觀經濟學關注的是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下的企業價格與產量決策,以及短期與長期均衡。對于實踐中企業之間豐富多彩且不斷演變的競爭手段,微觀經濟學完全不予置評,而管理經濟學則高度關注企業競爭的各個層面,采用區域、行業、職能等不同維度對競爭進行分類,以期實現對企業競爭全貌的了解。同時,管理經濟學對企業競爭實踐的最新動態非常敏感,針對新經濟條件下產品生命周期大大縮短的現象,提出了基于時間的競爭;針對越演越烈的不兼容的技術之間爭奪市場支配權的狀況,提出了標準競爭,并進而區分了標準之間的競爭和標準之內的競爭,明確了信息競爭、技術與創新競爭、籌供競爭、成本競爭、質量競爭、價格競爭、產品競爭、促銷競爭、服務競爭等標準內競爭的具體形式。由此可見,從課程內容上來看,與微觀經濟學相比,管理經濟學更貼近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踐,它所揭示的理論和方法也因此具有更強的現實可操作性和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六、結論

作為一門在傳統經濟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科,管理經濟學吸收了許多經濟分析的概念,把經濟理論家的純理論分析和管理者面對的日常決策聯系起來,為經營決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管理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在研究方法、研究問題、課程內容上都存在明顯區別,不可混為一談,而這種差異也是不同學院在課程設置時應該認真考慮的。以培養經濟學者為目標的經濟學院將強調市場均衡分析的微觀經濟學設置為核心課程,這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但是以培養職業經理人為目標的商學院若也重微觀經濟學而輕管理經濟學就值得商榷了。對于未來的職業經理人來說,更重要的不是純理論分析,而是能應用于企業管理實踐的理論、方法和工具,而后者正是以單個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承認企業異質性,并不斷吸收經濟理論、決策理論等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已用的管理經濟學所能提供的。

參考文獻:

[2]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著.微觀經濟學(19版)[M].蕭琛主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3]羅伯特.S.平狄克,丹尼爾.L.魯賓費爾德,著.微觀經濟學(第7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篇(7)

《中級微觀經濟學》是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程,對現實經濟問題的探討,對解決方案的尋求既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科研中對經濟學的假設與模型的設計的應用都有許多重要的作用,也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又普遍存在著諸多不足,鑒于此,本文通過調查分析研究生在學習后的學習效果反饋,通過此調查希望找出問題,尋求解決途徑,建立新的教學模式,為提高研究生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建言獻策。

一、實證調查分析

為全面了解此項工作的實效性,筆者本著能得到客觀的,學生坦誠評價的基礎上,選擇在該門課程授課完最終考核成績公布后的前提下,筆者通過對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2014屆和2015屆新疆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以及2014級高校師資人才培養計劃經濟管理專業10名學生,包括農業經濟管理,產業經濟學,金融學以及國際貿易等10個專業方向,這些專業在實際的科研分析過程當中都需要扎實的經濟學理論支撐。

針對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的《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做 “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狀況”的問卷調查,發放問卷58份,收回有效問卷57份,有效問卷占到98%。問卷設計內容包括:受調查學生的年級,性別,專業這三項基本信息;最終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課程形式,考核方式的滿意度,以及對該門課程授課老師提出的意見建議。

受調查的男生與女生人數各占總人數的一半。在這門課程的教學結束之后,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統計,可以非常直觀的,相對客觀的反映這門課程的最終效果,其中12%的學生,認為掌握的很好,37%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的較好,超過60%的學生認為自身對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掌握的一般,認為自己掌握的很差的同學為0,這反映出學生總體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不算非常理想,處于中等偏下水平。6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難度適中,3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較難,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的學生都有初級經濟學的基礎,因此該門課程的難度算不上很大,其中57%的學生認為該課程難度最大的部分在于經濟學理論和思想過于深奧,31%的學生認為數學知識薄弱是學習該門課程的瓶頸,還有12%的學生認為曲線太過抽象,由于經濟學是一門理論假設與數學推到相結合的課程,所以任何一部分知識的薄弱都會對課程的把握產生影響。經過統計處理,結果詳見表3-1。

分析過程中,教材是重要參考依據,尤其研究生學習階段,本課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范里安編著,對于課程教材選擇是否滿意的調查中,發現55%的學生較滿意,38%不滿意,另外有4%和3%的學生分別選擇了很滿意和很差,表明學生對教材選擇的滿意度整體滿意度處于中上等水平,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推薦不同版本,不同風格的教材作為參考。在調查“值得繼續努力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方面,有超過60%的學生認為任課老師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介紹學科新動態,新發展方面做的比較好,當然也有20%多的學生選擇了較差。在課件制作,板書設計清晰準確程度的調查中,選擇“內容比較清晰”的占到了46%,選擇“內容單一”的占27%,剩下的15%。對這一環節很滿意,顯示了教師在該環節的水平總體是良好的,也有少部分教師在課件制作方面需要繼續下功夫。

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掌握程度分析。15%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11%的W生認為自己掌握了25%到50%的內容,65%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50%到70%,還有9%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總體達到了老師的預期水平。在學習方式的調查中62%的學生偶爾復習或者預習,19%在課堂之外對于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僅限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4%從不復習和預習,只有15%的學生定期復習和預習,可見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

在對教師教學過程需要改進環節的調查中,有43%選擇延長學時,案例教學,這是值得所有任課老師欣慰的一點,不同于大多數課程學生要求縮短課時的呼聲,該門課程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不是那么低,可以認識自己的不足,他們希望增加課時,增加案例,以加深對課程的理解;27%的學生建議選擇淺顯的教材,對于這部分學生,就需要教師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引導他們重新系統的回顧初級微觀經濟學,為后期深入學習做準備;23%的學生認為老師可以組織更多的課堂練習,這部門學生可能是有考博意向的學生,有7%的學生認為應該壓縮教學內容。

從調查結果反映出, 83.15%學生認識到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學習目標普遍明確(由于主要以獲學分為主要目標,同時為今后考博做準備),認為考核形式及上課形式應該呈現多樣性。但在理論與實踐結合度、案例教學豐富度、認知實習指導程度方面都認為有不盡人意之處,所以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傳統《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受多種因素制約,在課程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理論與現實教學存在較大距離,學生缺乏興趣,課程安排難度大

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本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理論內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授課過程多采用理論授課短渠道教學模式,出現學生理論知識含混不清,應用實踐理解不深的現象。首先是學生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參差不齊,中級微觀經濟學設計的理論模型以及數學函數過多,會使學生產生學科嚴重脫離實際的感覺,覺得學這門課程無用,覺得乏然無趣,曠課率極大攀升,最終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惡性循環。其次是課程安排難度大,由于中級微觀經濟學難度較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學懂內容,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大部分研究生由于英語過級的壓力,或打工兼職等一些活動,以及跟導師做課題的需要,很少會利用課余時問來看相關書籍,因此學生們更希望能夠在課堂上學完所需的一切知識與模型理論,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二)教學內容在設置上有一定偏頗

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師在以往授課中涉及內容總想著面面俱到,覆蓋到教材的全章節。實質上在教學過程中就顯示出教學內容的重點不突出,且未給學生給學習自主性的空間。自行查閱資料,讀文獻,并結合現實經濟社會的問題進行思考,解決農業經濟中的現實經濟問題。例如目前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中的一系列經濟學思考,經濟學模型的假設與推理。實行滿堂課的灌輸、未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相對顯的不足。

(三)教學案例中存在的不足

教學案例中存在的不足,第一,偶爾出現顛倒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的主次關系。《中級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只能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內容較多學時較少的情況下,教師注意案例教學不能占時過長,不能影響到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不能影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特有研究方法的理解與掌握,這樣會削弱經濟學的科學性與嚴謹性。第二,案例與課堂教學的需要緊扣程度不高。案例的編寫有時不能緊扣課堂教學的需要,不能僅僅為引發學生的興趣,引案例。撰寫案例時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與閱歷來控制案例的難度。案例應該有鮮明的主題,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考[1]。

(四)專題講座、專家講座學時相對不足

目前,該門課程的理論學時設置在50-60學時之間,每學時50分鐘,實踐教學學時0~2周,專家講座學時相對不足。教師最大的困惑是:僅限于理論知識的教學,無法完整開展實踐教學。在目前課程專題講座學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經濟學專題講座、討論遠遠不夠,只能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學能力等。這就不能全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學習上的先進性、前瞻性、積極性顯的尤其不足,不能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培養出分析能力強并具有開拓創新型的人才。

(五)教學考核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

考核方式目前顯的有些單一,缺乏靈活性。中級微觀經濟學考核方式,還是采用試卷考核的方式,而試卷內容以理論分析、簡答、選擇,以及計算組成。在考核過程中采用閉卷考核的方式,由于考試內容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這極大地削弱了考試分數作為一個科目評價標準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使得考試成績與學生能力不相符,最終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與聲譽。

三、實行科學的課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縮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距離

教師應積極開展科研、生產工作,促進課程教學改革。教師應該在努力搞好教學的同時,不斷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承擔縱向或橫向科研課題,從事實際科研項目,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撰寫專業論文或著作。授課教師應把自身盡快轉化成專業人士,并加強科學研究,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廣泛獲取信息,提高專業技能,拓寬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二)改變單一教師教學模式,實行教師多元化授課

中級微觀經濟學,涉及60個學時,僅由一名教師來授課,方式、方法上難免顯的一陳不變,上課的風格也是比較單一。可以嘗試由三名主攻經濟學課程的多位教師共同分段完成中級微觀經濟學的授課內容。這樣可以調整學生上課的新鮮感,以及與教師的互動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生效果,也降低授課教師在教學與科研中的時間沖突,讓教師能夠很用心的完成他所負責的章節知識的講授。同時可以避免因個別教師外出進修或者出差過程,造成課程量積壓,而使后期集中上課帶來的學生強度大,學習效果不佳的狀態。

(三)多種教學方式設計與教學設計相結合

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資源,設置有效的課堂教學內容,借助互聯網的課堂教學,在網絡教學平臺中開辟學生自由討論板塊,學生可以在此論壇發表自己對于該課程的理解和認為授課老師有待改進的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個實時更新的教學反饋信息庫,為改進教學方式提供事實依據。此外,借助“翻轉課堂――參與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課程+專家講座+經濟學課題專題講座”組合的教學模式,嚴格要求學生必須撰寫專業論文,課余時間要求學生借助“慕課-中國大學MOOC”的形式做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全方位立體式的進行教學方式與模式的大膽嘗試與改革。

(四)建立科學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

對學生成績的考核應采取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具體指標應涵蓋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平時考核包括:課堂測驗、討論、課程論文、出勤這幾個方面,期末考核通過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方式改以寫專業論文為主,注重專家講座的思考反饋、學生借助互聯網自主W習效果的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考核方式也改變以往的由一名教師掌握一門課程的成績,而變為多名教師共同以答辯的形式,給出學生的平均學習成績,最終考核成績體現出更加的客觀性,降低一位教師評判的主觀性可能。

(五)采用問卷形式對學生進行調查,跟蹤畢業生去向和成長軌跡

對本專業學生在課后,進行相關的問卷跟蹤調查,在問卷中設計學習需求、學習偏好的教學方式、受歡迎的講授內容等問題,然后通過調查結果,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求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通過追蹤了解畢業研究生在企業和單位工作中的學習和成長過程,探討所設課程對其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探討研究生教育及課程設置等因素對其職業生涯的影響,并通過比較不同畢業生職業發展軌跡,探討研究生在校期間課程學習對其后續發展的作用,及制約其發展的不利因素,為今后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對于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學生來說,微觀經濟學是學習其他各門課程的基礎,在經濟學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非常重視這門課程的講授,需要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由于微觀經濟學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教學手段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學法是指把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例或歷史事件帶到課堂之中,并利用與本課程相關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歷史事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將某一問題拋給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把枯燥單調的理論章節,變成解決真實問題的公開討論[1]。案例教學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案例評審型,就是給出案例中的問題及問題評審的方案,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分析;二是討論分析型,就是只提出問題而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需要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三是發展理論型,就是通過案例發現新的理論生長點,發展并不斷完善理論體系。案例教學法對老師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對學生也有很高的要求,學生應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的聆聽者。比如在案例討論中,老師要盡可能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形成一種師生互動、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環境。根據筆者自身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對于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經驗,總結了以下兩種主要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案例的形式。一種是現實性教學案例,即把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以及有關經濟的時事熱點進行總結歸納,和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的知識點結合起來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能夠通過身邊發生的事情及經濟事件掌握經濟學知識。另一種是歷史性案例,即通過對歷史上所發生過的經濟學領域的事件進行學習和討論,理解經濟學原理,比如在講完賦稅的歸宿問題之后,可以讓學生討論在1990年,美國國會針對游艇、私人飛機、皮衣、珠寶和豪華轎車這類物品通過了一項新的奢侈品稅[2]。這兩種教學案例應該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發揮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中的作用。

二、案例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微觀經濟學教學經驗總結以及與其他經濟學專業老師的交流探討,發現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案例教學法應用不當

將案例教學法混同于舉例教學法,片面的認為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入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現象的講解就是案例教學。然而案例教學不僅僅包括舉例教學法,它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還包括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深入思考和討論,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獨立思考,并非僅僅只是舉例子的教學手段[3]。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做好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的平衡,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兩種問題:一種是過分強調傳統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相對其他學科理論性較強,涉及到大量圖表和公式的推導,這使得理論知識講解占用了較長時間,壓縮了案例教學的課時。另一種是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案例教學法,學生自主討論占用的時間過多,使得整個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理論學習的時間被壓縮。教師把握不好案例教學的環節。在案例式教學環節將主動權都交給學生,使課堂處于“放羊”狀態,這種脫離了教師指導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定弊端,使學生不能認識到自己在思考問題時出現的偏差。這兩種傾向都會影響到案例教學效果的發揮。

2.案例質量不高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案例的選擇、整理和分析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缺陷,例如案例的選擇沒有與最新經濟動態和政策相結合,具有一定的時滯性,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不能達到協調適應。案例的選取沒有經過認真的篩選,直接采用報紙、雜志等的內容,缺乏專業性的審視和洞察。二是教師使用的案例過于陳舊。直接使用國外相關案例,比如在對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進行講解時,大多數老師都會引用吃饅頭解餓程度的例子,隨著吃饅頭數量的增加,所獲得的解餓程度也就逐漸減少,這樣的案例比較陳舊,很難使學生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來。

3.本土化的案例少

在我國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學案例幾乎都是基于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微觀經濟實踐編寫的,還沒有形成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案例的教材,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微觀經濟學案例大多都來自國外的一些經典教材,這些案例雖然都能很好的反映相應的經濟學原理,但是由于文化底蘊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學生在理解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還是存在一些難度,這就使得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4]。比如對經濟資源稀缺性進行講解時,多數教科書上直接引用大炮和黃油的案例,這兩種商品雖然能夠說明相關原理,但大炮和黃油不切合生活實際,這樣的案例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案例教學中缺少師生互動

(1)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然占有充分的主導地位,在案例的講解、問題的提出以及分析的整個過程中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的狀態,雖然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運用了實際案例,但是并沒有引導學生參與到整個案例的分析過程中來,從而沒有完全發揮案例教學法的效果。(2)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首先,教學案例過于陳舊,或者完全引用國外案例,使得學生不能切實感受到該經濟現象與相關理論的聯系,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師主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善于獨立思考,過分依賴老師的講解,從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束縛性。案例教學法并不只是教師對于某個現實案例的講解,而是需要學生參與進來,以學生為主體;最后,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存在搭便車的現象,真正參與到案例討論中來的總是固定的一部分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從案例的選取、分析和總結都由小組中某一個或幾個同學完成,其他同學并沒有完全參與進來。

三、案例教學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

1.學校對案例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沒有認識到案例教學對于提高微觀經濟學課程講解的重要性,因此對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沒有投入相應經費保障和網絡服務,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教學文件對案例教學予以支持,進而導致案例教學的相關設備投入不足。一般來說,在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過程中,除了多媒體的應用,更多的是需要老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運用經濟學軟件,也需要對相關網絡資源的鏈接,但是由于學校對于案例教學法資金投入有限,導致相關設備的運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我校教師講課用的電腦不能訪問互聯網,從而影響案例教學法的質量。與此同時,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法實施較其他教學方法而言,比較費時費力,加之學校沒有相關的考核政策,因此教師在使用案例教學法進行講授的積極性會受到限制。

2.經濟學案例教學團隊經驗不足

微觀經濟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要求教師能夠將專業知識與相應的現實案例完美結合起來,這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在經濟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能夠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效果的能力。但是對于教師來說,一個微觀經濟學討論式案例的編排一般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比較費時費力,這也是阻礙案例教學法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3.微觀經濟理論與現實案例的結合度不強

由于微觀經濟學本身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又面臨著與現實中微觀層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對接,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面對大量的圖表和公式,教師在授課方面有一定難度,既要讓學生記住相關圖表公式,又要通過一定的案例教學讓學生理解其實際應用,在這兩者的權衡過程中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5]。并且在上課時所列舉的微觀經濟學案例尚未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狀況做出理論上的創新。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在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出現了許多典型的經濟學案例素材,但是這些案例都處于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因此,要想收集到能夠反映我國經濟現象的相對穩定而又具有典型意義的經濟學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應當加強關于中國本土化的微觀經濟學案例研究,使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能夠更好地與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四、提高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手段

1.案例教學方式的選擇

(1)故事性案例。故事性案例是指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微觀經濟學某個知識點的案例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某章的開始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章節的講解,也可以穿插在本章重點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強化學生運用相關經濟理論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需求的價格彈性時,如果老師只是簡單的說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而沒有用我們生活中十分形象以及實實在在的例子即現實性案例來說明,學生就可能會理解不透徹,感覺生澀難懂。到底什么是需求的價格彈性呢?比如現在風靡全國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活動,這個活動想必大家都會在淘寶上購物,而在“雙十一”這一天最大的消費人群是沒有收入的大學生,這是為什么呢(拋出問題給學生,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這個案例的討論中來)?大學生是沒有收入又有很強的消費需求的人群,因此他們更加關心商品價格的變化,他們會在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時增加購買量,而在價格上升時明顯減少購買量,也就是說大學生有很高的需求價格彈性,因此在“雙十一”商品價格相對優惠時,大學生就成了“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主力軍。另外,通過經典的經濟學小故事和歷史故事來講解經濟學相關原理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講到消費者行為理論時,可以通過為什么會產生“口紅效應”來說明,“口紅效應”是說在經濟有下行壓力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比正常年份增加,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掌握消費者行為理論;在講解均衡價格形成時,可以引入黃牛票販子的案例,由于需求大于供給,同時價格又受到管制,實際交易價格低于市場自發形成的價格,從而催生票販子的產生。故事性案例能起到加強學生理解知識點的作用,但這種教學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事性案例的引入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興趣,但是課堂以教師為主的現狀依然沒有改變,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2)討論式案例。討論式案例是指教師在講解了某個知識點之后,通過將現實中存在的與該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并設置相應的問題,通過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給出最終的解釋或解決方案。這種案例教學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先將案例材料及問題以書面的形式發給學生,通過學生課下的討論和準備,將最終結果進行課堂展示。在討論式案例的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整個過程進行相應的把控,將主導權交給學生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比如在講述了價格彈性的相關概念之后,可以通過國家限電方案來討論為什么國家在過年等節假日用電高峰期控制居民用電量時,不需要其他限制用電量的手段,只需要適當提高電價即可達到限電的目的,這是因為居民對于用電量的價格彈性加大,適當提高電價,會使居民在保證正常生活的用電情況下減少電量的使用。通過討論式案例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加深對價格彈性的理解。在講到稅收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們討論我國營改增給各行業帶來的影響,從而使學生能夠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3)辯論式案例。要全面掌握所學的微觀經濟學知識,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面,可以采取辯論式案例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案例相對于故事型案例和討論式案例來說,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潛力。首先,辯論式案例的開展需要建立在知識點較為綜合的案例之上,選取合適的案例之后,學生需要在課下搜集相關資料充實自己的觀點,最后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使學生們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并能夠增強用理論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到不同市場的類型時,可以讓學生探討2007年發生的蘭州拉面漲價事件,拉面行業接近于完全競爭市場,但同時對于蘭州人民來說拉面是每日不可或缺的主食,提價會帶來重大的民生問題,不提價又會擾亂市場秩序,那么政府是否應該干預蘭州拉面價格呢?通過拋出問題讓同學在探討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但是辯論式案例也有一定的缺點,一方面教師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適合辯論的素材,還要合理的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另一方面,辯論式案例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花較大精力做準備[6]。因此,辯論式案例教學可以在微觀經濟學的所有基礎知識學習完成之后組織一次,加深學生對于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2.案例的編排

(1)可以將故事型案例安排在每章的開始,用來引導學生進入本章正式內容的學習,由于是導入型的案例,因此在案例的選取過程中要注重案例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貫穿全文。要通過導入式的故事型案例,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本章要講的內容與哪類經濟現象有關,并且要涉及到本章的重點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2)為了讓學生鞏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可以在每章內容的講解過程中穿插一到兩個故事型案例,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另一方面可以在枯燥的理論講解之后,用與相關理論知識對應的小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要注意主次,引入的故事性案例的數量要適當,太長或太多都會對理論教學時間造成影響。(3)在每章內容講解完之后可以編排一個討論式案例,增進學生對于整章內容的宏觀把握和理解。討論式案例要與本章的重點內容緊密聯系,并且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與生活中的經濟現象要密切關聯,目的是讓學生培養運用本章知識點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微觀經濟學教學完成之后,可以通過大作業的形式編排一個辯論式案例,將經濟問題引入到課堂討論中,老師也應該努力營造寬松開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

五、案例教學法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1)在案例素材的收集過程中,應該盡量貼近生活,并且要能夠反映當前國內國外經濟發展熱點,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能夠把握經濟發展趨勢,了解最新的經濟動態[7]。在確定案例設計方向之后,教師應該根據案例所對應的教材內容,對案例進行設計,清楚案例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哪些方面的理論知識。(2)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適量原則。也就是說要把握好理論教學時間和案例教學時間的度,要明白案例教學是為理論教學服務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理論。因此在案例設置過程中,要注重案例的質量,而不是案例的數量[8]。(3)運用多媒體配合案例教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與相應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并通過與學生互動增強學生用理論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講完理論部分后,可以利用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截取相關視頻中的重點部分讓學生觀看,如央視《經濟半小時》以及農產品價格波動等新聞。在播放前,先提出幾個與本節課所講相關的問題,看完視頻后,讓大家結合視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就視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綜上所述,目前在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在對案例教學的應用中應該針對不同的經濟學原理選擇不同的案例教學方式,并能夠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深入淺出地講解理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在各個方面充分考慮,才能夠有效地將案例教學法科學應用到《微觀經濟學》教學實踐中去,真正發揮其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史美蘭.體會哈佛案例教學[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2):84-86.

[2]符曉燕.關于《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法的思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6):95-95.

[3]譚賽,羅登輝.“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55-56.

[4]謝琦.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24(6):107-110.

[5]符曉燕.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時代金融旬刊,2016(5):332-342.

[6]王業雯.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旬刊,2012(8):104-104.

篇(9)

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階段學習的是初級宏觀經濟學,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和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缺乏微觀經濟學的基礎,雖然目前高級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學共同假設的基礎上,但這部分內容在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書上往往涉及的很少,比如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這本書里,也只有最后兩章才有所涉及,學生會對因為找不到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而感到困惑。所以,現行的初級宏觀教材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聯系的問題上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本科階段學生們的問題。

(二)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用處的質疑

除了學習體系上的不完善造成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困難,學生們往往對宏觀經濟學的實用性產生質疑和困惑,由于宏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長期的經濟增長與短期的經濟波動,以及相關的通貨膨脹、失業和國際收支等問題,對于基本上還沒有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的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說,學習起來會感覺比較抽象,難理理解,尤其是不能體會書本上的知識如何與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時候,都會提出這門課的用處到底是什么,課程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工作的用處到底是什么等等諸如此類問題。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進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為了發掘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興趣,提高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注意將西方的經濟理論與中國的現實情況相結合,而且,講解宏觀經濟學離不開案例的分析,通過案例的分析可以使晦澀的理論模型變得生動,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是否一定要使用多媒體課件,這取決于授課教師的個人偏好,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講課的效率,無論從色彩上還是動態的效果上,多媒體課件都有它的優勢;相比而言,板書授課的優勢是教師一步一步的演繹推導和作圖可以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在推導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課堂教學的效果好。所以,多媒體和板書的有效結合,是一種既提高講課效率又提高授課效果的很好的方式。而多媒體授課對于宏觀經濟學重要性還在于在課堂上可以隨時就講到的知識點展示網絡上的信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信息和數據,都可以做到及時觀測,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識和數據信息。為了更好地保證所講授知識的正確性和即時性,講授宏觀經濟學的教師除了應該進一步深入研究中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以及經常關注國內外最新的理論科研成果之外,對于與宏觀經濟學相關的學科也應當有深入研究,比如計量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等等,這些學科的部分理論在宏觀經濟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二)教材選擇的多樣化

現階段,國內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理論陳舊、分析方法單一和知識更新的速度比較慢。受到教材的影響,學生很難接觸到及時更新的理論和針對性更強的案例。除了教師應該注意到這種知識結構和內容上的變化,有義務不再傳授陳舊的或者是錯誤的、不恰當的理論,同時應該不斷更新學生的教材或者是參考書目。比如,如果能夠開展雙語教學,可以選取英文版的比較新的教材,很多英文教材的優點在于,定位比較明確、內容更加充實、案例和習題新穎、貼切、印制精美等等,更容易被宏觀經濟學的初學者接受,當然,翻譯版的也可以,問題是現在很多譯文版有很多翻譯或者書寫上的錯誤,教師要仔細檢查,并一一對學生指出。如果不能直接選用英文版的教材的話,也要在參考書目中列舉出足夠量的原版宏觀教材以供學生課下閱讀。另外,課堂上可以經常介紹一些當前宏觀經濟學的前沿科研成果和論文等,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當前的進步、爭論和新的發展方向,以促進這門學科的不斷發展。

(三)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離不開數據

作為教師除了教給學生書本上的內容以外,應該讓學生知道書上的每個定理、每個模型都來自于實際的生活和數據。所以,對歷史事件和生活的觀察以及對數據的敏感都是學好經濟學必要的素質。只會死記硬背書本的內容而無法將其聯系實際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不算是學好經濟學的表現。所以,學會采集數據、整理數據、處理數據和通過數據得出結論,對學習經濟學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告訴學生在哪里得到與課程的研究內容相關的數據,比如銀行的網站,尤其是各國央行以及世界銀行的網站,國家統計局的網站和美國經濟分析(BEA),也可以具體到各個省市統計局的網站等等。學生通過對真實數據的搜集和分析,更容易理解已經學過的經濟學理論到底是如何從現實中總結出來的,也能夠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種經濟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據。雖然作為剛剛入門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也許不能得到比較深入的結論,但是對于他們的學習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為了讓自己能夠盡早完全理解這些現象,也更加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理論和知識。

篇(10)

西方經濟學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課程)是目前我國高校財經類、管理類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理論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其他應用經濟學科的基礎課程。該課程具有理論性強、學派林立、內容抽象、偏重數學推理等特點,學生學習起來遇到的困難相對較大,對老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文章擬就筆者在這些年教學中的體驗,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改進進行探討。

一、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思想

在講授每門課程的初期,應該從整體上將該課程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思想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把握主線和方向,不至于迷失在一個個的具體原理和圖表之中。本文將簡要地對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思想進行探討。

微觀經濟學是通過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研究來說明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作用的。如圖1所示,微觀經濟學以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為出發點,通過效用論研究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由此推導出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進而推導出市場需求曲線。生產論、成本論和市場論主要研究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為,由此推導出單個生產者的供給曲線,進而得到市場的供給曲線。結合市場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就可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并進一步理解在所有的個體經濟單位追求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實現經濟資源的配置,進而結合具體的市場形式(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壟斷市場)分析每一類市場的價格、產量的決定及其資源配置的效果。至此,便完成了對圖1上半部分所涉及的關于產品市場的研究。從圖1的下半部分來看,市場論進而將考察的范圍從產品市場擴展至生產要素市場。從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出發,推導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從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發,推導生產要素的供給曲線。據此,進一步說明生產要素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及其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

在以上討論了單個市場均衡價格決定及其作用后(局部均衡的研究),又從一般均衡的角度討論了所有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問題,證明了在完全競爭經濟中,存在著一組價格(P1,P2,…,Pn),使得經濟中所有的n個市場同時實現均衡。這樣,微觀經濟學便完成了對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見的手”原理的證明,也就是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能夠實現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在以上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微觀經濟學又進入了規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經濟學的內容,證明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優狀態,進一步肯定了完全競爭市場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在討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后,微觀經濟學也承認市場在某種特定情形下(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也可能失效即存在市場失靈問題,并針對市場失靈探討了相應的微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如圖2所示,它遵循理論基礎-理論-理論應用的分析順序,圍繞著國民收入如何決定這條主線,包括一個總量(GDP),兩大主題(短期經濟波動和長期經濟增長),三大模型(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四大問題(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其中又將四大市場(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國際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和兩大政策(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分析串聯起來,構成一個較為清晰和嚴密的邏輯體系。

總供給和總需求是決定國民經濟的兩個主要力量,如圖2所示,短期國民收入的決定取決于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總需求曲線又取決于三個市場的變量,即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國際市場。總供給曲線則是把總量生產函數與勞動力市場聯系起來加以分析的。而需求沖擊與供給沖擊都可能導致短期的經濟波動。在長期中,經濟增長理論認為一國真實GDP的增長取決于生產要素的積累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探討儲蓄、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這些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國民收入的長期決定則包含有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不同經濟學家在不同的價格行為的假定前提下(價格是粘性的還是自由伸縮的),圍繞需求與供給誰占主導地位就形成了不同的宏觀經濟學流派,也就形成主張自由經營還是國家干預以及如何干預等不同的政策取向。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要注重比較分析不同理論學派在基本假定、思想淵源、政策主張等方面的差異及其相互融合的趨向。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要把兩門課程的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思想反復給學生講清楚,在教學中途還可以反復提示,讓學生知道每一節課所講的理論知識在學科體系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對每一具體知識點的理解,將全局與局部的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

二、通過學科之間及同一學科內不同理論部分之間的比較教學來增強教學效果

比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認識對象放在一起對照比較,從而確認認識對象屬性的同異、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優劣、問題的難易或認識的正誤深淺,以達到辨識、了解和把握認識對象之目的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引導學生把彼此相聯系的知識加以對照,從相似中找差異,差異中找共性,從而找出其規律性和本質特征。

(一)通過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來增強經濟學教學效果

一般高校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開設政治經濟學,接著在第二學期和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分別開設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西方經濟學的時候,要適時與政治經濟學對比,理順兩門課程的關系,分析兩門課程在價值理論、收入分配理論、價格決定理論、資源配置的效率標準、經濟危機理論等方面的差異,在比較中同時增強學生對兩門課程理論體系與核心思想的理解深度。例如,要給學生指出,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認為價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勞動,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它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而西方經濟學是以要素價值論為基礎的,從要素的邊際生產力入手,分析了生產要素的需求,并根據消費者效用的最大化理論研究了要素供給,是用效用和稀缺性來說明商品的價值的。在此基礎上,兩大經濟學體系都各自形成自己獨特的基本范疇,如工資、利潤、利息、地租等,這些范疇所反映的經濟關系都各不相同。政治經濟學將其看作是剩余價值的分割形式,而西方經濟學則將它們看作是要素報酬的形式。又如,在價格決定理論上,政治經濟學是以價值說明價格,將其界定為價值的貨幣表現,而西方經濟學則是供求決定論,即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其價格。在政治經濟學中,資源配置的效率標準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節約,而西方經濟學則強調帕累托最優,即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政治經濟學將經濟危機看作資本主義的特有產物,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無法解決經濟危機問題,并必將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而西方經濟學則從未將經濟周期視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有產物,認為經濟周期是分工、專業化、市場化不斷發展的結果。

當然,在對兩門課程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兩門課程都有鮮明的階級性,代表了截然對立的兩個階級的利益。階級屬性使得兩門課程在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上存在根本的差異。因此,我們應該采取辯證的態度,對西方經濟學進行科學分析,分清哪些是屬于具有階級性的意識形態成分,哪些是研究市場經濟運行共性規律的合理成分,做到有批判地吸收。過去對西方經濟學簡單否定、批判的態度,現在對其盲目推崇、全盤接受的態度,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二)通過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及學科內部不同理論部分的比較來增強教學效果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與區別,在學科內部不同理論部分之間也同樣如此,許多外形相似實質相異的原理和模型極易混淆,不同經濟學流派的理論思想與政策主張存在爭論,需要在教學中適時分辨,在比較教學中幫助學生深化理解。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研究對象、討論的主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應該是在講宏觀經濟學的第一堂課時就要給學生講清楚的,上述關于兩門課程的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思想已經講的很清楚,不再贅述。例如,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與宏觀經濟學的AS-AD模型在圖形上很相似,都是在供求平衡時確定最佳的產量和價格水平,但在內涵上卻有很大差別:微觀部分所講的需求與供給是從經濟的微觀層次針對某一商品而言的,宏觀部分的總需求與總供給是從經濟的宏觀層次針對整個經濟而言的;兩個模型中坐標軸上的變量內涵不同,微觀部分的供求模型中的價格與產量是指某一商品的價格與產量,宏觀層次的AS-AD模型中的價格與產量是指整個經濟的一般價格水平和總產量。在教學時,應給學生把這些區別交待清楚。

還有更多的是要經常進行同一課程內部不同理論部分的比較。例如,在學習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與IS-LM模型的時候,要在比較教學中將兩大模型的聯系與區別講清楚。告訴學生,這兩大模型都是在短期價格既定(水平的總供給曲線)的前提下用總需求分析方法探討國民收入的決定,都是凱恩斯總需求理論的核心內容,而且IS曲線還是用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推導出來的。不同之處在于,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暫時不考慮貨幣市場和利率,投資是外生變量,只考慮產品市場均衡時國民收入的決定。而IS-LM模型將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聯系起來分析兩個市場的同時均衡,將利率引入而投資取決于利率,這時自主性支出的乘數效應比只考慮產品市場時下降,兩個市場在相互作用中同時實現均衡。而且,IS-LM模型還是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作用機制與作用效果的基本分析工具。在講完凱恩斯理論體系后,可以上一堂總結課,將凱恩斯理論的基本框架用圖表和數學模型分別加以概括,并將其與古典宏觀經濟理論進行綜合比較,指出古典理論假設價格是自由伸縮的,認為國民經濟由供給決定及貨幣中性,主張自由經營,而凱恩斯理論假設價格是剛性(粘性)的,認為國民經濟由需求決定及貨幣非中性,主張政府實施總需求管理政策以穩定經濟。

三、大量運用案例教學法來活躍課堂氣氛并增強學生的經濟分析和應用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將學生帶入典型案例的特定事件中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長期實踐中概括出來的,其內容本身具有極強的社會實踐性和應用性,是學以致用之學。在教學中,通過大量的經濟實例來與課本的原理相對應,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又可以增強學生運用基本原理解釋和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交流,是一種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重要方法。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各種案例的不同特點可以實施不同的案例教學方式。有一些小型的經濟學案例與某一具體的原理或知識點相對應,可以將其穿插在理論講解中進行分析。例如,在講授稅收分擔原理的時候,可以舉我國對二手房交易征收5.5%營業稅的例子進行分析;在介紹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后,馬上可以給學生講“吃包子”的故事;講納什均衡與囚徒困境的時候,可以舉我國地方保護主義與地區封鎖的例子;講GDP核算時可以舉男主人與女保姆的故事;講費雪方程式時可以舉我國近年出現的銀行存款負利率的事實;講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以當前的4萬億政府投資計劃為例;講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時可以分析我國近年來國際收支雙順差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央行在2007、2008年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控制經濟過熱和“流動性泛濫”時的政策失效,等等。當然,在經濟學的發展史上,有一些經典的經濟學案例或故事是必須要講給學生聽的,講科斯定理必然要講“牛群到毗鄰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講外部性原理時可以通過米德的“蜜蜂與果園”的例子以及庇古的“火車與飛鳥”的故事來闡述;講公共物品時則可以通過“燈塔”的故事來闡述。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大型的或綜合性的案例,適合于在某一章或某幾章講完之后組織學生專門來分析討論。例如,在講完壟斷理論后,可以給學生介紹微軟壟斷案的基本材料,讓學生討論壟斷的社會成本及反壟斷社會實踐中的一些問題;在講完財政政策與擠出效應后,可以介紹我國1998-2002年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基本情況,分析和討論財政政策的實施背景、具體措施和實施的效果評價等問題;在講完宏觀經濟學國際部分后,可以介紹這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分析和討論此次金融危機與以往金融危機的不同,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造成的影響,給我國的啟示和教訓,以及我國的應對之策,等等。

四、在教學中要重視和加強對學生數學分析能力的培養和經濟學方法論的訓練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側重定性的理論分析和思想陳述,而忽視對學生數學方法和數學推理的訓練,學生也往往只對定性分析感興趣,對經濟學的思想邏輯、經典案例、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表現出濃厚興趣,而一旦涉及數學推導、證明和數學的規范分析,則有畏難情緒,不習慣接受。誠然,對于數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爭議。但不可否定的是,數學對于推動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經濟學不使用數學方法,經濟學就不可能成為現代經濟學,而學好數學已經成為真正學好現代經濟學的重要條件。田國強(2005)指出,數學在理論分析中具有如下作用:第一,使得所用語言更加精確和精練,假設前提條件的陳述更加清楚,這樣可以減少許多由于定義不清所造成的爭議;第二,分析的邏輯更加嚴謹,并且清楚地闡明了一個經濟結論成立的邊界和適用范圍;第三,利用數學有利于得到不是那么直觀就得到的結果;第四,數學可改進或推廣已有的經濟理論。我們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要把數學工具與理論分析、思想闡述很好地結合,盡可能訓練學生用數學來界定經濟學的概念,用數學語言來表達關于經濟環境和個人行為方式的假設,用數學表達式來表示每個經濟變量和經濟規則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研究經濟問題,并且按照數學的語言邏輯地推導結論。老師要向學生強調數學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老師自己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數學涵養,以適應現代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發展趨勢。當然,我們強調數學方法的應用和重要性,也要同時重視經濟學思想方法和理論邏輯的訓練,培養學生對于現實經濟環境、經濟問題良好的直覺和洞察力,盡可能弄懂數學形式下的經濟學思想內涵,以避免學生迷失在各種數學公式和符號之中。

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教師在教學中習慣于按部就班地向學生講解傳授各章節知識,而往往忽視對學生經濟學方法論的訓練。即老師在教學中一味地傳授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建立邏輯能力的鍛煉。凱恩斯說:“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容器,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也就是說,經濟學的精髓在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思維過程。我們在經濟學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盡可能在經濟思想史的歷史語境和經濟學流派的學術紛爭中理解現有理論的內涵,要盡可能讓學生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及其重要意義,讓學生懂得“給定假定,簡化關系;放松假定,逼近現實”的研究方法在經濟學中的運用和體現,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經濟學中廣泛應用的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法,均衡與非均衡分析法、歸納與演繹法、短期與長期分析法、定性與定量分析法等豐富的方法體系,讓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本身,更知曉理論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增加學生經濟學理論素養的深度與厚度。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田國強.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J].經濟研究,2005(2).

3、顧驊珊.如何正確處理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的矛盾[J].嘉興學院學報,2007(3).

4、張繼鵬,張家來.比較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J].統計教育,2008(5).

上一篇: 不動產和無形資產 下一篇: 基金投資組合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一区不卡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