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 10:54: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樊富珉教授指出,吸取、借鑒國外及港臺地區心理咨詢發展的成功經驗能促進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咨詢更迅速的發展[1]。但心理咨詢起源于西方,如果不加思考地照搬西方的做法就很容易出現“一個中國人用完全西方的理論給另一個中國人做咨詢”的現象,出現適應不良。臺灣的心理健康工作起步較早,且文化上與大陸一脈相承,對正處在轉型和專業規范時期的大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兩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脈絡
1.1臺灣心理輔導工作發展脈絡
臺灣的“學校輔導”包括諮商(大陸稱為咨詢)、生活輔導、學業輔導和生涯輔導等內容。雖然與大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概念上有所差異,但在工作理念、工作性質、工作目標、工作方式及學術領域、專業分工和主體服務內容上是基本一致的[2]。五十多年來,臺灣的學校輔導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實務到實務與理論相結合、從行動到行動與制度相融合的發展歷程[3]。臺灣著名的輔導專家吳武典將臺灣的學校輔導分為5個階段:1)介紹期(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2)實驗期(20世紀60年代),推動了中等學校輔導工作實驗計劃;3)推廣期(1968~1991年),以“九年國教”為標志;4)發展期(1991~2002年),以臺灣教育部門實施的“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為標志;5)轉型期(2002年至今)[4]。2001年通過的《心理師法》、2014年通過的《學生輔導法》都標志著臺灣的學校輔導工作越來越專業。
1.2大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脈絡
大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迄今只有20余年的時間。大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視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葉一舵教授將大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歷程劃分為4個時期:1)調查、呼吁期(20世紀80年代的初、中期);2)嘗試、起步期(20紀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3)探索、發展期(20世紀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4)推進期(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據教育部2009年在全國范圍內對1538所高校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陸已有93%的高校建立了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92.2%的高校建立了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全國建有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構的高校已增至1983所[5]。2011年教育部思政廳1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明確提出“要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建設”,這說明大陸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入到一個科學化和規范化的新時期。但各高校心理健康機構的建設并不平衡,以北京地區為例,有些學校的心理部門有800m2的工作場地,且專職人員齊備,設施完善,有專業經費;有的學校則只有15m2的工作場地,一個專職人員,沒有專業的設施和經費支持。比較兩岸的發展脈絡可發現,臺灣的學生輔導工作一直試圖在學生輔導的普及化和專業化中取得平衡,在發展過程中重視制度和法律建設;大陸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屬于大德育的范疇,目前已經走過了從無到有的普及階段,開始進入到專業發展和規范化的階段。
2兩岸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具體比較
2.1名稱和機構設置
臺灣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門普遍稱為“學生輔導中心”,例如臺灣師范大學稱之“學生輔導中心”;或者為了凸顯諮商的性質,稱之“學生心理諮商與輔導中心”,例如彰化師范大學。從名稱上看,臺灣的心理教育工作包含個別諮商和普遍輔導,帶有引導和幫助的性質。從機構設置上看,彰化師大與高雄師大的學生輔導中心為獨立的行政或研究單位,屬于一級機構,其余大部分均為學生事務處下屬,或稱中心、或稱工作組,但工作均相對獨立。學生輔導中心都擁有較完善的硬件設施和房間配備。大陸大部分高校仍沿用“心理咨詢中心”的名稱,很大程度上將心理健康教育理解為“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醫學模式”,缺乏發展的理念;有些稱之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體現了發展的理念,但卻忽略了心理咨詢的專業性[6]。目前很多高校已經看到了這些弊端,從名稱上開始了一些改革嘗試。如,2015年3月清華“學生心理咨詢中心”改名為“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突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為學生服務的定位。大陸多數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在管理體制上隸屬學工部,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易于在全校推動,但這種隸屬關系缺乏學科依托,至于哪種管理模式更合理,目前國內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意見。從工作條件上看,大陸心理中心的發展非常不平衡,有的學校其硬件配備已經超越了臺灣高校,甚至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而有些學校則僅有一間個體咨詢室,條件簡陋。
2.2機構人員構成
臺灣的學生輔導中心一般設主任1人,為諮商與輔導專業教授或有執照的諮商心理師擔任,其他人員由專職輔導老師(大部分都是有執照的諮商心理師)、支援輔導人員(兼職諮商心理師、社工師)、協同人員、行政助理人員等構成。人員分工較為明確,且專業性強,負責咨詢預約及宣傳、行政管理等工作的行政人員也必須受過基本的心理咨詢教育。但目前臺灣很多高校其專業人員比例還是較低,制約著臺灣高校心理輔導的發展,一般高校會把正在取得資格認證的駐地實習人員作為重要的補充。2014年底臺灣通過《學生輔導法》,規定大專院校中學生規模不足1200人的設一名專職輔導人員,超過1200人的則每1200人設置一名專職輔導人員,這就從法律的層面保證了人員數量和專業性。大陸的學生輔導中心一般設主任1人,但不一定為專業人員,可能由校長、學工部長或其他行政領導兼任。2011年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規定“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于2名,每2000人增設一名專職教師”,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得到了一定的保證,但各高校執行的力度不一致,大部分高校未達到規定的人數標準,文件也并未提出輔助人員的聘任保證。從人員的專業性要求上,大陸也與臺灣存在較大差異。大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隸屬于學工部,很多專職教師還需要做一些評優、軍訓等學生事務工作,工作的獨立性無法得到保證;另外,因為學歷教育的限制,很多專職人員雖具備了相關專業背景,但并未經過嚴格的心理咨詢臨床訓練,專業能力有限;因職稱評定、角色定位的模糊,很多專業人員對職業前景不看好[6]。
2.3工作內容
臺灣新頒布的《學生輔導法》對學生輔導工作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一是針對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采用相關課程、心理測評、相關輔導活動等形式,給學生提供身心發展、自我統整、學業、生涯發展及社會適應等方面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資訊;二是以個別或小團體為單位,針對學生的特別需求,實施心理諮商或治療、危機管理、資源整合、個案管理、轉介服務及延續輔導,并給家長及教師提供咨詢服務,以協助學生解決認知、情緒或行為問題。工作重點和核心是服務,學生輔導老師作為專業人士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服務和幫助。大陸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與臺灣類似,既包括全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包括個別的心理咨詢工作。但大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整個社會的認知程度有限,中小學的相關工作也相對滯后,這使得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肩負著很多的知識普及功能,推廣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和各種心理健康宣傳活動。但專職工作人員忙于各種宣傳普及活動和行政事務,無暇做咨詢等專業工作,這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非常不利。隨著工作的深入,不管是學校、學生還是專業人員自身對專業性的要求都越來越高,專業性不足和邊界不清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2.4倫理規范和配套法規
臺灣高校的心理輔導工作在倫理和法規方面的建設較完善,如《倫理守則》《性別平等法》《個人資訊法》《心理師法》等。對于處罰和上報等程序,處理部門也都有較為完善的規定,如果出現違反倫理和法規的事情,都有“法”可依,按程序進行規范處理。這些規定都最大限度保證了來訪者的利益,保證了由專業人員從事心理咨詢,也保證了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專業性,捍衛了大眾對心理咨詢的認可。大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制度和法規方面的建設顯得非常薄弱。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并未對工作倫理和專業保證方面做出規定,行業協會的倫理守則最近才出臺,而且大陸心理咨詢工作須滿足學生管理的需要,也要滿足維持校園穩定需要,很多咨詢師感受到雙重角色的沖突和倫理、法規困境。如遇到學生需要危機轉介等問題時,往往都是特事特辦,沒有規范的倫理法規可以遵循。2013年《精神衛生法》的出臺標志著相應法規建設正在進行中,但還不夠規范。
3臺灣經驗對大陸心理教育工作的啟示
前臺灣諮商與輔導學會理事長、高雄師范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徐西森教授指出:“臺灣的現在就是十年、二十年后的大陸?!钡舱佌伕嬲]:“千萬不要照搬某個具體的做法,一定要找到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做法?!?/p>
3.1樹立心理健康工作的生態觀
從臺灣學生輔導的發展脈絡來看,一直非常重視制度、法規的執行,不斷通過各個層面的呼吁和規范給咨詢和輔導工作創設良好的工作生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不是心理咨詢中心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學校維護安全穩定的工作,而是整個社會都參與的事情。需要從人員、立法、制度建設和專業建設等方面入手,調動學生工作隊伍、其他老師、學校、醫院、社工、政府部門的資源,為心理健康工作營造積極的生態環境,發揮工作生態的整合作用。輔導員和心理委員等是生態發展的人員保證,立法和規范建設是生態發展的制度保證,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本身的專業發展是生態發展的根本動力。
3.2保證心理健康工作的專業化
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本身的專業性是行業信譽的保障,也是發展的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復雜,只具備一點基本理念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必須不斷提高高校心理專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保證專業的人在做專業的事情,不能讓專職人員淪為“大型活動組織者”“會議籌辦者”“兼職咨詢師的輔助者”。高校心理專業工作人員也必須處理好行政事務與專業發展的矛盾,保持專業持續發展,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樊富珉.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咨詢的現狀及發展[C].國際心理治療與危機干預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6.
[2]葉一舵.臺灣學校輔導發展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0.
[3]葉一舵.臺灣學校心理輔導的歷史回顧[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26-27.
[4]吳武典.臺灣心理輔導的發展與現狀[C].第一屆海峽兩岸心理輔導研討會講綱,2003.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總的趨勢是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這種發展給每個人都帶來了價值觀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價值主體由社會本位向個體本位變動,價值選擇出現功利性傾向,價值評價出現多樣化傾向。價值觀的演變使傳統的德育體系常常陷入困境。
困境之一:現代社會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多信息源。學校不再是青少年獲得信息的惟一或主要來源,而且,校外的影響大于校內的教育。
困境之二:傳統的教育內容與方式滯后于社會的發展。多年來學校的德育工作習慣于用某種抽象的政治原則向學生進行灌輸,這種灌輸不能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導致德育工作缺乏實效性。
困境之三:當前的中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家庭處于核心地位,家長的溺愛、嬌寵容易使他們變得任性、自私、經不起挫折;又由于缺乏同伴交往,所以,易產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壓抑、焦慮等種種心理問題。近年來離婚率上升,家庭結構動蕩不定,升學、就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帶給學生的緊張、恐懼、悲觀等種種心理沖擊都不是傳統的德育工作能有效解決的。
時代要求我們改革現行教育中落后于社會發展的內容,適應時代的變化,增加反映時代氣息的教育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即適應了這一社會發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核心
人的素質可分為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生理素質是一切素質的自然載體,文化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居主導地位,是人才素質高低的標志,心理素質是二者的中介。換言之,我們的一切教育活動必須通過學生的心理作用,才能落實到學生的生物體上。惟其如此,學生才有可能接納學校的一切教育。
3.學生的實際情況說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健康的心理與造就學生健康的身體同樣責無旁貸,兩者都是受教育者成長的基礎。良好的心態對德、智、體、美、勞都能發揮促進作用。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心理發展必須同步而行,因此,學校教育應該干預學生心理的發展,但這種干預應是積極的和建設性的。
近年來大量的調查表明,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此,改善學生的心理衛生狀況,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著眼點。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腳點是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實際問題為主,使他們掌握個體順利成長、順利渡過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迷惘與心理困惑及時洞察并給予疏導,對學生生活及學習中最為敏感、重視的問題要予以關注,對能夠引起學生心理沖突的問題給予有效的輔導和妥善的解決,使學生能以良好的心態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高壓力和強競爭。
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是環境、教育和自身內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基礎教育中,學校如何憑借自身的優勢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并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施加積極的干預和有效的指導,是實驗研究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另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取決于有無科學的理論指導及操作模式是否行之有效,這也是實驗研究要解決的具體問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標包括總體目標、學校教育目標和效果達成目標,它是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也是學校教育水平和學生質量水平的具體要求和評價標準。
1.總體目標
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其心理潛能,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是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
2.學校教育目標
(1)對學生心理發展施加積極的干預,使其掌握個體順利成長、順利渡過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2)喚起學生關注自身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的意識,著眼于心理疾病的預防。
(3)有效解決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具體心理問題,使學生能以良好的心態適應學校生活。
3.效果達成目標
(1)從教育思想的視角看:青少年心理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人格的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指向是學生的心理品質――即學生人格的優化。
(2)從教育活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遷移將促進教育方針的全面落實,學校各項教育活動要明確其心理訓練目標,使心理訓練的層次不斷提高,促進學生自覺接受學校的各項教育。
三、實驗假設
1.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以學生成長中的實際問題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通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知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技能,進而形成正確的為人處事態度,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不斷提高。
2.從教育者的立場出發
通過實驗研究探索基礎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對完整的理論,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模式、操作和評價方法,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順利實施并取得預期效果。
四、實驗方法
1.被試
以24所中小學58個教學班3000余名學生為樣本,以原有自然班為單位。
2.具體實驗方法
以實驗法為主,輔之以觀察法和文獻法。通過對實驗班施加實驗因子考察被試的變化,與對照班進行比較。通過因果分析,驗證實驗效果的可靠性和實驗方法的可重復性。
3.實驗的變量
(1)自變量
A.課程體系:以《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程》為自變量。
B.輔導體系:通過活動訓練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包括情緒調適輔導、人際關系輔導、個性品質輔導及心理衛生輔導。
(2)因變量
考察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學習、身體、品德及心理衛生情況。對實驗班學生施加刺激變量,經過三年的三輪實驗后再進行后測。
(3)控制變量
為了使實驗成果具有普遍性,我們的實驗校包括城市、郊區、鄉鎮、農村的中小學校,既有經濟發達地區也有經濟落后地區。實驗以中等水平的學校薄弱班級為主,以青年教師為主。使實驗班一切自然條件與對照班等同,實驗結果具有可比性。
五、實驗的實施范圍
1.超前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超前性教育是通過課程的設置得以實現的。它能系統、有組織、有計劃地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通過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知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技能、化解心理問題。
2.過程性教育
以學生成長中的實際問題為核心,通過活動訓練、輔導講座、個別談話和學科教學滲透等多種形式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3.補救性教育
對學生中出現的心理迷惘、心理困惑、情緒偏常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心理上的疑問給予解答或疏導,對心理衛生欠佳、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給予指導和幫助。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驗原則
1.協同與和諧發展的原則
學校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基礎地位,將心理教育目標與學校各育、各科教學及各項工作目標結合起來,創設有利于學生心理發展的外部環境,使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各類教育得到和諧發展。
2.活動訓練原則
學校的各項活動要有明確的“心理訓練”目標。學生不僅僅是活動的參與者,更應該是活動的策劃者,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性。
3.人本主義原則
雖然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占主導地位,但由于師生之間人格是平等的,所以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上師生關系應是民主的。惟其如此,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4.創新性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梢钥紤]突破班級授課的組織形式,增或刪選修課內容,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挖掘學生創新潛質,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七、實驗過程
2001~2002年,參與總課題組網絡課程教材的建設。
2002~2003年,建成本地區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庫。
改革民辦高校安全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民辦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模式。民辦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隨著民辦高校日益發展,其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不容忽視。隨著當前國內外形式的不斷發展,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辦高校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改革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教育方式,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創建和諧校園環境,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新課題。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競爭力的日益加劇,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力度和競爭機制的影響,使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大學生感到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影響因素相當復雜,高校應從影響因素入手,高度重視、齊抓共管,改革民辦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傳統的教育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安全教育之一,促成心理健康教育與安全教育的有機結合,并多渠道,切實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使其成為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發揮其重要作用。
做好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確保廣大師生安全是高等教育的頭等大事,更是高校的頭等大事,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力保障,是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的基本前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涵?!督逃巹澗V要》指出,要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提高預防災害、應當避險和防范違法犯罪活動的能力。加強校園和周邊環境治安綜合治理,為師生創造安寧有序、和諧融合、充滿活力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切實維護教育系統的和諧穩定。
一、民辦高校安全管理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大學生是高校安全穩定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主體。民辦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新時期,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民辦高校安全穩定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校園安全問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隨著社會的進步,民辦高校校園安全和大學生心理健康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新的挑戰,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打破了傳統的辦學和管理模式,高校的擴招和合并,這些都給高校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給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防范和處理突發事件是高校的重中之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民辦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趨復雜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顯然不能適應大學生教育,只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民辦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為民辦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論基層。
心理問題是伴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產生的現實問題,準確把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正確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評價和分類,正確把握了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展開的工作才會更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才會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更好的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能夠上一個全新的臺階,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為高校的安全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是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石。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離社會發展的要求和科教興國的戰略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不透切,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和范圍受到很大局限,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內涵,使心理健康教育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學生本來可以通過心理輔導解決的問題,因得不到及時輔導,而成了心理問題,甚至退休、自殺。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高校安全管理的難點和重點之一。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已成當務之急。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構建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的方法途徑研究,發揮其在民辦高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僅為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體系,而且也是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朝著正常的方向發展,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整體效應,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大學生的心理成長和發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發展自我的能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了解和把握大學生的心理規律,找出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徑,具有深遠的意義,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體制保障。
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之間的關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相結合,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如此必然帶來學校環境的安全穩定。安全工作的深入和開展,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撐,一味的強調安全制度,用剛性約束人,而不做軟性的心理疏導,力度再大,也達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所以,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溶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并發揮其積極作用,把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心理性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對高校的安全穩定起到了保障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民辦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大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為高校的安全穩定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心理輔導課與學科課程不同,它不是單純的知識課,而是實際應用課;它不是教師的“說教”課,而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課;心理輔導課內容切合學生實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要上好心理課,學校、教師必須深入實際,貼近學生,潛心研究。
我們從小學生實際出發,結合其生理、心理特點,從保護發展學生的積極心態,預防矯正學生的消極心理,化解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入手,于98年底組織教師編撰了《小學生成功心理輔導教案》,開設了每二周一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根據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圍繞認識自我、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創造、適應環境、珍惜時間、團結協作、培植興趣、自主自立,勇于負責,努力奮斗,敢于競爭,樹立自信,追求成功14個板塊,分年級按順序撰寫。為了規范心理輔導課,學校分別制訂了心理輔導課的達成目標、評價指標及教師考核制度。平時,定期開展心理輔導課研討活動,組織教師互相切磋,互相聽課,互相評課,力求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生動活潑之中,于和風細雨之中,于潛移默化這中,于深入淺出之中。由于小學生知識面窄,理解力有限,我們要求教師在課上努力采用故事、游戲、表演、競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讓學生在愉悅生動的情景中融注健康的心理因素,強化學生的積極心態,預防消極心理,矯正心理障礙。下面,以一年級《說說我自己》為例,作一引證:(1)上課的背景。一年級的學生來自不同地方,大家互不相識,他們既渴望了解別人,也渴望被別人了解,因此,本次活動是及時的,也是必須的。(2)上課前的準備。每位小朋友回家向家長要一張自己上幼兒園時的照片,了解一下自己及家庭的情況,為上好《說說我自己》作好準備。(3)具體過程。①教師引導,聽錄音“我是誰”;②分組活動,說說我自己,讓大家了解自己;③互相認識,通過照片投影,猜一猜“他是誰”,使大家不僅認識自己,也認識全班同學。④形成共識――我是獨一無二的,要熱愛自己,珍惜自己。
二、開展“心育”主題活動。
“心育”活動是指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通過故事、兒歌、小品、相聲、歌曲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手法展現出來,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升華主題,使之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預防消極心理,矯正心理障礙。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自我表現欲強。心理輔導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之寓生動活潑的活動之中,開展“心育”活動真是實現了心理輔導與活動的完美結合。
開展“心育”活動,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1)善于觀察,捕捉主題,努力使活動主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3)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通討故事、兒歌、小品、相聲、歌曲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手法展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現和熱烈的討論,升華主題,達到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預防消極心理,矯正心理障礙之目的。例如,五年級的“‘SoNoC’診所”主題活動就是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失敗自卑心理開展的“心育”活動,活動中再現了惟妙惟肖的心理小品,益智健腦的心理游戲、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又如一泓清澈的湖水,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得到了心靈的溝通,受到了強烈的感染。開展“心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錘煉,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明辨是非,是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進行學科心理滲透
在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心理互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戰場,也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主渠道。“上好每一堂讓每一個學生心理健康的課”,是我們的授課理念。在課堂教學上,我們樹立新型評價標準,注重學科課堂教學中心理教育因素的評價。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長期滲透,如學生成功的追求心理、奮斗心理、競爭心理、自信心理的培養;二是隨機滲透,即努力挖掘教材內蘊,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及誘導點,做到凡教材中教育因素明顯的要突出,隱含的要挖掘,不夠的要補充。如,在數學課進行工作總量、時間和效率的教學時,教師選用學生自己每天作業總量、時間和效率的例子,還可舉不同人一天工作總量、時間和效率的例子,然后再進一步推廣到人的一生。這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又深化了學生對時間概念的認識,教育他們珍惜時間,改變做事效率低的毛病。
一、指導思想: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內涵,國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已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成立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各班班主任
三、具體目標:
1、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做好個案輔導、登記工作。
2、重視心理咨詢室的常規建設,努力發揮心理輔導室的作用,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視學生心理團體輔導工作。
4、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做好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6、充分利用班隊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學期最少開設一節以心理健康為內容的主題班隊會)
四、工作重點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待人,學會溝通,誠實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向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于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并具備個人發展能力。培養學校、家庭、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4、對少數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有效心理輔導,盡快擺脫困擾,調節自我,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五、工作措施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管理,建立以班主任、思政教師為主體,以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
2、加強對教師的學習和培訓,以班主任、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主,重點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手冊》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等心理理論知識。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辦法和途徑。
4、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及時廣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學生思想工作。
5、開展學生心理調查,每學期至少一次問卷調查,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及動態。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在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為了共享北京市中小學心理教師長期積累起來的優秀的心理活動課資源,提高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水平,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在市教委德育處的支持下,組織開展了首次全市性的“中小學優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征集與評選”活動。
一、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開展現狀
本次活動歷經了籌備、區縣初評、專家復評、組織錄課、對優秀課錄像進行審閱、對活動進行總結等階段,整個過程從2009年3月開始,到2009年年底結束,歷時9個月時間。
本次活動征集的教案,反映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開展現狀。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基本確立起心理活動課以活動為主要特征的理念,突現出心理活動課的特色,但還存在一定不足
從心理活動課教案本身看,廣大心理教師基本可以做到:
(1)整體構思邏輯清楚,情景創設與學生生活及課程主題密切相關,能引發學生興趣,激發感悟。
(2)能運用一定心理輔導技巧與方法,教學環節的安排具有層次性,重點難點把握得當,連接過渡自然、順暢。
(3)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靈活恰當地應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活動設計合理,能有效促進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
(4)課堂氣氛寬松活躍,師生、生生心理相容、平等和諧。
(5)專注傾聽,對學生發言不進行價值判斷和干預,能給予及時適當的引導。
存在的不足:
(1)部分教案活動設計與教學目標之間不吻合,活動銜接不夠自然;出現“活動化”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完全變成了“活動”(游戲),對“活動”的導入、分享與總結尚有欠缺,活動與教育目標有距離,活動主次不清,表面上學生參與性強,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但深層次的感悟、體驗不足,情感與認識的升華被忽略。
(2)沒有能夠充分利用課堂上學生生成的教育資源,對學生現場的感受、情緒不能即時關注和引導;整個活動過程重預設、輕生成,沒有做到預設與生成相結合。
(3)對課后延伸重視不夠。心理素質的提高不可能在課堂上幾十分鐘內完成,學生只有把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上獲得的感受、體驗、認識等遷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并不斷強化這些感受和體驗,久而久之,才能成為習慣,進而內化為素質。心理活動課如果僅僅重視課堂環節,而忽視課后延伸,就很難達到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效果。許多教師對這一點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2.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關注程度不一,不同內容主題的心理活動課之間存在水平上的差異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但是從目前我市心理活動課的主題內容看,許多教師關注的僅是學生的溝通交往、情緒管理等少數教育內容,而對入學適應、生涯規劃、意志力、危機應對等問題關注不夠。盡管在下發征集通知時專門對教案的內容范圍和數量比例作了嚴格的規定,但是,結果仍然是一些內容的教案不僅數量多,而且水平比較高;而另一些內容的教案數量少,水平相對比較差。
3.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水平不平衡
在心理活動課教案的數量和質量上,區縣之間、中小學之間存在不平衡。有的區縣不僅參評的教案數量多,質量也高,如西城區、東城區、延慶縣、大興區等;有的區縣獲獎教案數量少,質量明顯偏低。朝陽區、房山區等基礎好的區縣仍然保持其優勢,部分郊區區縣發展迅速。西城、東城、崇文(2010年歸入東城區)、宣武(2010年歸入西城區)等區,原來就有比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礎,教研力量雄厚,一直在全市乃至全國保持著領先水平;部分郊區縣如大興、延慶、密云等,由于近年來認識到位,有專業教研員指導,心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
4.區縣級相關部門教研員的專業指導是提高教師心理活動課水平的關鍵
區縣級相關部門(德育室、教師研修學院、教科所等)對心理活動課比較重視,有專業教研員指導、經常開展心理課教研活動的區縣,心理活動課教案質量明顯高于其他區縣。如西城區,有專業的心理教研員,長期以來堅持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全區中小學心理教師中進行專題教研,穩步扎實地提高教師的水平;大興區、延慶縣也在專業教研員的指導下開展定期教研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調查還發現,北京市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學校達到了73.2%,在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學校中77.3%將活動課列入了課表。2006年徐志芳等人的調查結果為,北京市41.7%的中小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23.28%的中小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與之相比,北京市2009年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比例明顯提高。
但是心理健康活動課的開設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西城區在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比例和是否列入課表兩項都居于前列,大興區雖然在將心理活動課列入課表一項的比例略低,但在是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一項高居榜首。延慶、通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學校不足一半,門頭溝與昌平不足60%。這與我們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和掌握的情況基本一致。西城是北京市最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和豐厚積淀。2009年,大興區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優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的比例都名列前茅。總之,通過此次征集和評選,我們對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現狀和水平、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下一步有針對性的引導提供了依據。
二、提高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質量和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認識,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水平應該成為教師專業水平的標志和集中體現。但是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教育者對心理活動課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看成是心理咨詢。有相當一部分校長認為,學校有心理咨詢室就等于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對針對全體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心理活動課不夠重視;相當一部分教師熱衷于學習各種心理治療技術,忽視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因此,還要向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宣傳教育部、北京市以及兄弟省市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提高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質量和水平。
2.心理教師的培訓應體現專業化
我市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對心理教師的培訓工作,在提高心理教師專業水平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由于對心理教師角色定位不準,導致培訓內容與心理教師的專業需要不吻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誤導作用。例如許多區級培訓邀請精神病醫院的醫生講授神經癥、精神病治療的理論和技術,請某些咨詢或治療專家講授諸如“箱庭治療”“催眠治療”“音樂治療”等技術,使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掌握了這些心理咨詢技術就實現了心理教師的專業化,所以許多教師不惜自費花巨資去考“咨詢師資格證書”。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為,許多心理教師熱心承擔心理醫生的工作而淡化了自己的教師角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沒有得到提高。事實上,心理咨詢師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角色,心理教師是教師而不是醫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學校心理咨詢員的工作目標、任務等是有差別的,在培訓內容、管理要求等方面不能混為一談,應該走專業化的道路。
因此,在對心理教師的培訓方面應該有清晰的定位,使培訓目標更加明確,內容更符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和資格認證應分為兩個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系列和學校心理咨詢員系列,兩個系列在培訓目標、內容、方式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應有明顯區別。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理論研究,構建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和評價體系
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還沒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論體系,在很多重大的理論問題上,各級領導、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員、一線教師之間并沒有達成共識,致使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近30年的發展中仍然沒有比較完備的課程標準,各學校在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各有側重,制訂的目標各不相同,所選擇的內容、采取的方式、方法五花八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教育科學,它既需要有廣泛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必須遵循中小學生心理發展和心理活動的規律,同時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又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具有相同的屬性,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它具有很強的技術性、操作性和實踐性。如果對這一點的認識不充分,忽視理論研究和指導,就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甚至還會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歧途。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標志,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2001年北京市就有61.8%的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至今使用的教材各種各樣,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區縣或學校用的竟然是剛從別的學科轉過來,只上過一兩節心理活動課的教師編的所謂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學校所使用的教材有二十多種。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很大,有的是必修課,有的則是選修課,課時安排也從一學期幾節到三十多節不等。這種表面看來“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現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長久、科學發展非常不利,它會導致各個學校自行其是、重復摸索,長久在低水平的狀態下徘徊;它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標準的制訂,也不利于校際的交流和協作,更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動的開展。
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核心與中介,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應該有本學科的教育目標體系、內容體系、方式方法體系和評價體系,有自己的教育大綱,有通過審定達標的教材,有相對穩定的課時保證,有一定水平的、穩定的教師隊伍,有教研室,等等,這樣才能保證其教育效果,而現狀與之相距甚遠。只有加強理論研究,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標準,才能保證我市心理活動課的質量和水平。
4.開展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研活動,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征集評選活動,我們發現我市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能夠拿出全國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示范課,不少教師經常被兄弟省市邀請。但是,我們自己并沒有充分利用這些優質的教師資源。區縣間的交流分享不夠,致使區縣之間的不平衡狀態沒有明顯改善。調查發現,目前北京市中小學心理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科研活動的比例偏低(參加過區縣級及以上活動的占38.5%),且呈現出明顯的區縣、類型與地域之間的差異。針對此,我們應該建立市級和區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研機構,初步構建基本的市、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常規工作制度與合作模式,形成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交流平臺,有計劃地、定期地進行研討,提高心理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郭友.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8.
[2]胡永萍主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8.
[3]沈貴鵬.心理教育活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1.
[4]郭念峰主編.心理咨詢師[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5]劉宣文.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計與評價[J]. 教育研究.2002(5).
[6]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7.
[7]〔美〕多爾著. 王紅宇,譯.后現代課程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作為一名心理健康老師,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幫助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改變小學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學科。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看重,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我認為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現在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學生學習正確的生活及學習態度,建立在學習生活中勇于解決困難的毅力,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并培養集體意識,懂得樂于助人,奉獻愛心,積極幫助他人,善于分享。每次在班級活動中,我都教育同學們積極參加活動,在互幫互助的條件下完成任務,讓他們逐漸懂得同伴的重要及相互合作的意義,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參與活動的能力。
健康的心理會使學習學生更加快樂,使學生的心理品質更加高尚,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加提高。為使廣大中小學生達到以上目的,教育部下發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各中小學紛紛設立機構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師培訓計劃,建立咨詢室,并學習如何運用心理咨詢的各種理論去理解個案,洞察在心理咨詢和上課中的正確反應,增進教師與學生的自我溝通力,促進自我成長,實現快樂、成功發展的人生。在學生心理問題援助,校園危機防范上均取得了顯著效果。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構建“健康的心理與和諧學堂”,也就是如何對學生實施心理教育,使其有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校德育工作有載體,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更加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是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對學生實施心理輔導要開設心理培育課程
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人的發展中既包括身體的、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可見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關心兒童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們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爆F階段的心理健康課可以說開設的不錯,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形勢在不斷的變化,特別是廣大中小學生的成長環境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這就需要從學生心理的培育上下功夫,從小開始就讓他們(她們)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環境,健康的追求,健康的價值取向等。從教材的內容,環境的選擇等方面有計劃的有步驟的進行心理輔導,特別要重視生活和學習輔導,通過輔導讓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激發積極的學習動機,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態度和習慣,要講究學習方法、策略和成效,學會計劃與監控自己的學習活動,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增進自己體腦的發展,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使學生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人格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具體輔導可采用以下四種方法:1、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2、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 3、通過對學生進行一系列心理測評,了解學生存在的不健康的學習心理及原因。 4、學生學習行為障礙診斷與輔導及學科學習困難診斷與輔導。分別從考試焦慮、上課強迫分心、學困生轉化、潛意識厭學行為、潛能開發的教學策略等方面著手, 從幼小的心靈開始培育,關注成長,達到健康的心理品質,使教育工作更具有實效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校的德育工作質量。
二、學校心理教育要融入課堂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完整的育人工程,應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心理健康課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性工作,依賴于心理健康課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是唯一的路徑。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應挖掘學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上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各科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動腦、動手,這就需要改變課堂教學的被動局面,真正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設計教案為學案,內容、語言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心與心的溝通,形成合力,使學生在各科教學中學到真正成長本領。特別要注重學科滲透在學科中關注學生的成功心理因素,注意學生的成功智力心理、成功情感心理、成功意志心理與成功潛意識心理的平衡的有機的發展。
三、學校心理教育要建立詳實的心理檔案
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達到充分的、耐心的、細致的、全面的了解學生,就必須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從學生的基本情況、成長環境、父母文化程度、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和個人成長過程等方面建立詳細的檔案。在教學中、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掌握基本情況,以便對癥下藥,徹底解決學生的心理矛盾,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從而顯示出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普遍性。
四、學校心理教育要利用好心理咨詢室開展個別咨詢
學校心理咨詢室是教師與學生心靈碰撞的地方,是學生心理宣泄的地方。在咨詢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全面了解學生,可以培育學生健康的心智,學生可以坦誠的公開心底的秘密,放下心理負擔,舒坦心胸環境,開放自己的思想境界,通過咨詢學生可以傾吐和宣泄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從而使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更加和諧,也必然使學生的認識觀、理想觀發生根本的變化。
五、利用各種活動培育學生健康心理功能
各類活動是彰顯學生學識、本領的活動,對心理素質好的學生可能發揮的好一些,成績也理想一些,所以要以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心理功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的認識活動,嘗試打擊與失學,最終運用活動來鍛煉自己的品質,提高自己的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173-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也是新課程背景下素質教育的生動體現。我在小學數學的實踐教學中,經過初步嘗試,摸索思考和總結,覺得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以下教學環節考慮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明確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本身就隱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學者要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具體教學內容中認真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并設計為教學目標的一項,明確體現出來。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提倡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可以作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一個子目標,明確寫進去。例如:培養學生自信,堅持,細心的優秀心理品質,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的優秀心理素質等。
2.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中,根據教學目標中設計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具體有針對
性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所教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針對性的對不同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1對于學困生,在教學中,在初步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可以讓他們從預備性知識的練習開始,做會了然后再過渡到這節課所學內容的基礎性練習上,循序漸進,做會再加大練習難度,這樣就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并且在練習中,發現他們不會做了,要引導他們不要輕易說不會做而放棄,可以給以適當的方法的提示,或說出用到的知識,然后再引導他們繼續堅持思考摸索,直到完全做對這個題目,從而培養他們的不怕困難,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能努力拼搏去做的良好心理素質。如果他們做對了,也要及時的給予鼓勵或獎勵,并引導他們制定符合自己學習實際情況的學習進步計劃,一步步幫助他們去實現,從中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還要引導他們有問題要主動問老師或學習好的同學,以增強他們的主動進取的意識。也要慢慢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2.2而對于學習好的學生,課堂教學中要根據他們有待提高的地方,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讓他們回答或出一些針對性的題目讓他們去做。例如,出一些需要特別細心和嚴謹的題目讓他們去做,以此培養他們嚴謹、細心的優秀品質。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的題目或有多種解法的題目,來訓練他們的創新品質。學優生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他們出現錯誤,在不打擊他們自尊的前提下,要明確指出他們的錯誤和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指出努力和進步的方向。這樣既是鼓勵他們,給予他們動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謙虛。
2.3對于學習中等的學生,一方面,可以仿照學困生培養他們自信,不怕困難,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能堅持的優秀品質等;另一方面,可以仿照學優生,培養他們細心、嚴謹、謙虛的優秀品質和創新意識等。
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這樣才能使教學目標中設計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真正的得以實現,因為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能更樂意的接受。在課堂上,教師要有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勵的話語,還要鼓勵和倡導學生之間加強合作,共同解決學習問題,共同實現進步。
3.在課堂和課后作業設計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
3.1在作業設計中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作業,這樣能進一步鞏固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優秀品質訓練和培養的實效。
3.2在作業設計中還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來培養不同類型學生的毓秀心理品質。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力模式,指出一個人有八種智力,根據這個理論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讓不同擅長的學生的優勢心理品質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如可以布置一些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作業; 手工制作,圖形創意設計等。 還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業,如把一些概念或定理改成順口溜或兒歌等。
4.在課后輔導中進一步鞏固課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成果
在課堂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學校作業和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要輔導他們完成,在輔導過程中,要進一步鞏固不同水平學生在課堂上初步形成的優秀心理品質,使這些優秀的心理品質逐漸內化為他們平常一貫表現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品質。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個人潛質的發揮及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結合多年數學教學的實踐經驗,結合數學教學特點談幾點想法和做法:
一、注重教學目標滲透心理教育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方向,決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實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數學教學目標之中,是實現學科教學滲透的前提條件。
第一,制訂教學目標要注重挖掘其內在規律性。如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據史記載,我國對該項的發現和證明,比西方國家要早四五百年。對此,教師可以這樣設定教學目標:通過學習勾股定理,感受祖國文化的悠久歷史,教育學生用功學習,努力使祖國文明發揚光大。
第二,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學生心理的共性和個性,有針對性地設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不要“一刀切”,應該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學目標的實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也有所不同,應針對性地因具體情況不同而靈活施行。數學教學目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徑直外露的形式,而是潛移默化的融合。
二、課堂是數學教學的陣地,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數學課堂上,每一步教學環節的擬訂和實施都要適應學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軌跡進行教學,這樣恰恰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受到訓練,原有的心理認知水平也得到提高,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效果。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學科。學生難于理解題意,容易對數學失去興趣。教師要在課堂活動中創設情境,提供機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拋開自己原有的設計思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他們喜歡什么,愿意學什么,怎樣學習他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接受,從而讓他們嘗到收獲的喜悅,經過深思熟慮后再精心編寫教案,針對實際授課,發揮了學生的潛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覺得教師和他們離的很近,教學活動得以開展。
2.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學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求知欲比較強。教師要在課堂活動中創設情境,提供機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我在教學中充分注意到這點,如讓學生通過動手畫、拼、剪等方式將枯燥的書本知識變為有趣的、直觀的畫面,當學生發現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成功完成任務時,成功的喜悅刺激強化了主動學習的過程,從而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愿望。直觀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易于接受新的知識。學生感到直觀易懂沒有壓力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同樣水到渠成地獲得良好效果。
3.精心設計作業,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種可貴的心理狀態,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讓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并達到最佳狀態。但學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也存在著差異,這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和其他各種活動中。如: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也不同,同樣的作業練習布置下去達到的效果也不一樣。
作業練習設計得好,不僅可以把學生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
三、教師的言談舉止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利用教師的言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對教學工作高度負責,深入鉆研教材教法,講課的時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就會獲取全體學生在心理上的認可和配合,促使學生心無旁騖地投入學習。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動作、一句贊揚的話,都會使學生情緒振奮,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他們的優點,適時加以表揚,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消除不良情緒,讓他們伴隨著快樂的情感體驗來參與學習過程,提
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學科教學都要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充分挖掘課本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努力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只有重視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具有主動性、競爭性和創造性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晨怡.小學生的衣著[J].金色少年,2008(4).
[2]胡群芳.淺談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征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