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的征收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30 16:38: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稅收的征收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稅收的征收管理

篇(1)

(一)編制非稅收入收支計劃,明確目標

編制詳細的非稅收入收支計劃并以政府督查通知單的形式下發,有效提高了各執收單位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確保了非稅收入的計劃性和嚴肅性。非稅收入計劃根據單位“自行申報、參照上年、統籌調整”的原則確定。非稅支出本著“以收限支、成本優先、確保上解、費用定額、內外結合、兼顧專用”的原則確定。

(二)嚴格執行非稅收入收支計劃

根據收入進度每月撥付各執收單位征收經費,根據單位上解申請撥付上解支出,根據單位滾存資金結余情況撥付專項支出,根據各單位收費情況,每半年結算一次稅金支出,年底統一撥付取暖費支出。要求有政府調控收入任務的單位,根據時間進度繳納政府調控收入;政府調控支出由縣政府批準,調劑撥付各申請單位。

(三)嚴抓票據管理工作,堅持以票管費

逐年提高票據管理水平,從剛開始的粗放式管理,逐步細化規范。2007年以前,票據管理基本上是只領不銷,也沒有檢查。有些單位仍使用老版的非稅收入繳款書(山東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繳款書)和老版往來收據。有的不常用票據的單位甚至不知道非稅票據需要核銷。2008年我們出臺了《墾利縣財政票據管理暫行辦法》,對票據實行“定期領用、分次限量、驗舊購新、票款同步、當場結算”的管理模式,必須有收費許可證才能領購,收費必須全額繳入財政,核銷時票據金額必須和非稅收入征收管理系統的金額一致才予以核銷。從2011年開始開展財政票據年檢工作,清理整頓了多年不核銷票據、長期脫離管理的單位,相關收費文件也的進行了同步更新,徹底清除了財政票據管理的盲點,為下一步的專項檢查,打下堅實的基礎,財政票據的管理使用情況日趨正規完善。

(四)加強對重點項目的征收管理

高度重視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管理,積極研究和探索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的有效管理模式,不斷挖掘非稅收入新的增長點,實現了政府資產資源領域總量的新突破。

(五)加大稽查力度,確保非稅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建立了非稅收入稽查監管制度,根據《墾利縣政府非稅收入稽查暫行辦法》的規定,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非稅收入稽查,堅持日常稽查與專項稽查相結合的方式,嚴格執行違規處理和督促整改。通過稽查,及時發現和糾正了執收單位和代收銀行的一些失誤,例如,執收單位征收標準把握不準、違規緩征減征、票據填開不規范等現象,以及代收銀行拒收、緩錄、錯錄等行為,避免了非稅收入的漏繳錯繳,進一步增強了對非稅收入征管的監督力度和檢查實效。

(六)加強非稅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創新“非稅收入管理宣傳月”活動形式,舉辦“費惠民生”非稅收入征管宣傳書畫展,以書言志,以畫傳情,使公眾在欣賞書畫藝術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啟迪,使“費惠民生”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此外,還通過舉辦業務培訓班、召開座談會、制作宣傳專題片、發送手機短信等形式,對非稅收入征收管理工作進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宣傳。從而增強了全社會支持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工作的自覺性,為更好的開展非稅征管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非稅收入完成情況分析

我縣非稅收入總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納入公共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一類是納入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其中,納入公共預算的非稅收入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專項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其他收入和政府性基金。納入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主要是教育系統和衛生系統的收費。納入公共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中政府性基金不組成地方財政收入。我縣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有土地出讓金、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殘疾人保障金。

目前,還有一部分不是財政部門組織征收和入庫的非稅收入,如政府性基金中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和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專項收入中教育費附加等。

從2007年地方財政收入4.95億元,到2012年達到14.5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增幅一直居全市前幾位。組成地方財政收入的非稅收入也呈大幅增長趨勢,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增長,由2007年的20%增長為2012年的29%,增長了九百分點。

近年來,非稅收入的征管力度不斷加大,征管方式不斷創新,組成地方財政收入的非稅收入從10080萬元,增長到43260萬元,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和專項收入始終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的增幅最大,主要是因為資源損失補償費大幅增長。

納入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減幅較大,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非稅收入轉為納入國庫管理。

土地出讓金占全部非稅收入的比重平均在70%左右,征收總額逐年增加,從2007年的2.84億,增長到2012年的16.94億,增長近5倍。近兩年土地出讓金增長近4個億,主要是因為土地出讓比較集中,多為住宅用地和工業用地。

三、非稅收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支出管理以收定支,與部門利益掛鉤,對可用財力的補充作用很小

納入公共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雖然充實了地方財政收入,但基本上都作為部門經費返還給單位,沒有增加可用財力。對可用財力有補充作用的主要是來源于少數單位完成的政府調劑收入。

納入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從各單位的收支計劃上來看,是以收列支的原則,其實收支是相互牽制的,若超額完成收入任務而不予安排相應的支出,收入也會迅速減少。非稅收入不可能完成二次分配的任務,必然造成有收費職能的單位經費比較寬裕,用政府提供的資源或權力,充實了少數部門的經費,無從實現公共財政的目的。

(二)精細化程度不夠

由于非稅局人員少,職能日趨弱化,管理比較粗放,對執收單位的收費標準不夠了解。從表面上看,各單位執收項目還比較規范,近年來沒有增加新的收費項目,自2009年以來,中央、省兩級共取消、停征、降低標準、合并、轉經營性收費582項,但涉及我縣收費項目僅有31項,涉及金額285萬元。在實際執收過程中缺乏監管,收費依據和標準的執行主要靠各執收單位把關,執收單位是否按標準征收,是否擅自擴大范圍征收,是否存在搭車收費的現象,由于具體征收環節業務性較強,我們很難掌握。

(三)減免手續不規范

按照上級規定,對符合減免政策的收費項目,應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后提出減免意見,報縣政府審批,但我縣目前僅由各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并未會同財政部門,減免后也未報財政部門備案。存在違規減免的情況,少數人員擅自減、緩、免,收“人情費”,造成了部分財政性資金流失。

篇(2)

我國現行的《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對稅款追征期并未給出準確的概念和范圍,僅在五十二條規定了在稅務機關責任、納稅人失誤、偷稅抗稅騙稅等情形下稅務機關追征稅款的時限分別為三年、五年和無限期。2015年1月5日,國務院法制辦《稅收征管法》的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對稅收征管時效和追征責任認定進行了修改。本文將圍繞這些修改對我國稅收追征制度進行研究。

(二)稅收追征期概念

因我國法律未對?收追征期的概念進行準確界定,不同學者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多從以下五方面進行闡發,即適用條件、追征起算時點、時效期限、追征范圍和時效屆滿效力。李麗風(2006)認為,稅款追征期是指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可以征繳入庫的期限。筆者認為該定義相對籠統,用詞也不規范;在綜合了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后,筆者認為稅收追征期是指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少繳依法應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有權向納稅人等追征該欠繳稅款的期限。

二、稅收追征期的法律性質

稅收追征期法律性質研究的爭議焦點在于,它是核定期間還是征收期間?其期限適用消滅時效制度還是除斥期間?筆者分析如下:

(一)核定期間vs征收期間

熊偉(2007)和陳戈云(2010)兩位學者對此問題給出了相對清晰的解答,二者均認為稅收追征需要先核定欠繳追款才能進行追征,而我國稅法只規定了統一的追征期是不合理的,他們通過列舉境外稅收追征制度的規定來證明其觀點。筆者認為,兩位學者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仍有失偏頗,原因在于,我國現行規定基于便于征管的考量采取了相對折中的態度進行性質認定,雖未明確規定但對稅收核定和稅收征收也有相對清晰的劃分;草案出臺后,明顯可以看到核定期間被包含在了稅額確認制度中,追征期則明確界定為追征期間。因此,筆者認為我國現行規定和修訂意見均認定追征期的性質是征收期間而非核定期間,學者得出此結論更多的是由于對現行五十二條第三款“無限追征”問題的藏否罷了,更何況核定稅款是稅務機關的內部事務,嚴格意義上也不屬于稅收追征的范疇。雖然兩位學者的觀點有失偏頗,但其給出的方案也體現了對制度不合理之處的反思;在此前提下,將稅收追征的兩個環節分離,并分別確立稅額確認制度和稅收追征制度,是對我國稅收征管制度的完善。

(二)消滅時效vs除斥期間

學界普遍認為,若將稅收追征期認定為征收期間則其毫無疑問是消滅時效,但由于我國規定的相對模糊,對此問題仍需討論一二。筆者認為除斥期間更多的適用于形成權等私權利,而稅務機關依法征稅屬于履行法定職權,不能適用除斥期間;當前對追征期是消滅時效還是除斥期間的爭議和討論,歸根結底在爭論追征時效屆滿后稅務機關的追征權是歸于消滅還是僅僅喪失司法救濟請求權(或相對人獲得時效抗辯權)?而在追征期是征收期間的前提下,草案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期限應為消滅時效,這樣規定也是為了更好的督促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及時履職。

三、草案對現行規定的修改及評價

草案對前述三種不同責任情形對應的追征期進行了更為細化的規定,新增稅額確認制度、滯納金追征的中止和免收制度,設置了更為合理的追征期限(包括刪除無限追征條款),避免了責任競合。修訂主要集中在《稅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條和原實施細則的第八十條至八十三條。筆者認為,草案的修訂有以下三大亮點:

(一)明確了稅收核定制度,規范了稅收征管時效

修訂后的草案明確規定了經確認的應納稅額與申報稅額不一致或未申報的,稅務機關應當向納稅人出具稅額確認通知書即稅額確認制度;五十三條由規定,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額,稅務機關未確認或超出確認時效的,申報稅額視為稅額確認通知書所確定的應納稅額。由此可以推斷,如果稅務機關怠于行使核定職權,那么即便納稅人申報的數額低于實際應確認核定的數額,也只能認定為申報數額,這既明確了稅務機關的核定職責,又將核定期間與追征期間進行了分離,使草案五十六條和八十六條規定的時效有了適用依據;同時,八十六條第三款規定了追征期的上限為二十年,體現了草案既提高稅務機關權限,又敦促工作人員積極履職的修訂精神。

(二)新增稅收利息(原滯納金)中止情形和免收情形

草案第六十條對稅收利息(原滯納金)的計算規定了中止情形和免收情形,對征收期間增加時效中止和中斷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有利于稅收征收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三)明確追征期限,避免無限期追征帶來的弊端

篇(3)

一、稅收及其意義簡介

稅收征收是指國家稅務機構依據稅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應納稅的納稅人進行稅款征繳,并將稅收收入統一國庫的行為,這一行為的完成需要稅務機構與納稅人兩方的積極合作、密切配合來完成,我國稅收的表現方式有查賬征收、核定征收、代扣代繳、代收代繳、委托代征等。

稅收征收是稅務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完成程度直接代表著稅務管理的質量,順利完成稅收征收工作是一系列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事項得以開展的前提和基礎。

二、我國地稅稅收現狀及存在問題

在廣大納稅人及稅務工作者認真貫徹國家稅收政策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稅收收入正逐年上升,地稅收入作為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也在不斷增長,然而稅收收入的增長并不意味著稅務管理水平的同步上升,納稅人納稅基礎意識薄弱等一些長期積累的問題,以及“營改增”等稅制改革帶來的新型現實問題都將影響著目前我國稅務工作的實質進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票管理

在歷史、社會、法制等多方面的影響制約下,我國公民的整體納稅意識有待提高,自覺納稅意識的培養更是偏離很大,部分消費者在付款后索要發票的觀念不強,很多中小商家和企業在消費者索要發票時以收據代替發票,或者以打折的形式應付消費者,以達到逃避稅收的目的,個別納稅者在工商稅務登記辦理上缺乏主動意識,游離于稅法之外,少數納稅者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少計收入、多計成本、變造發票、使用虛假發票,稅票、惡意拖欠稅款等多種手段以達到少繳、不繳稅款的目的,造成國家稅款流失。

(二)稅源種類

受“營改增”的稅務政策影響,營業稅作為地稅的主體稅種正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目前地稅的主體稅源有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其余都是印花稅、車船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等一些小稅種規模小、稅源分散。地稅稅種有的是對特定的應稅行為征稅,有的涉及所得環節,有的涉及財產項目的,種類多而且流程復雜,稅源的管理難度較大。在國家“保增長、調結構”的總體要求下,我國中央與地方出臺了各項經濟改革政策,不斷變更的企業經濟運營模式和改制、重組、轉讓等復雜多樣的行為時有發生,這些都給地稅實際稅收工作帶來監管難度。

(三)技術支撐

我國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充分運用網絡科技的神奇魅力開展工作是一項與時俱進的工作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稅務信息資源,各個部門信息共享、實時監控、橫向發展等綜合治理稅收工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在運用信息化手段優化納稅服務工作方面尚未實現既定的目標。

(四)人員構成

地方稅收征管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妥善處理、積極應對。稅收工作是一項需要全面理論知識的綜合性實踐工作,將財務、管理法律等學術領域應用于稅收征管實際工作,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拓展稅務工作者的綜合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關鍵。我國目前各級地稅機構的工作者中,普遍存在掌握財稅知識的人員較多,精通會計、經濟法、計算機等專業知識的人員比較稀缺,這種人才結構的構建很難適應不斷提高要求的現代稅收征管工作步伐。

三、針對我國地稅征收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加大稅收宣傳

我國公民整體納稅意識薄弱,更需要我們加大稅法宣傳、拓寬宣傳渠道,以多種形式來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在“營改增”這一重大稅制改革時期,地稅工作的各有關部門更應該加大對政策咨詢服務和納稅輔導工作的開展力度,加強稅法和有關業務的宣傳,及時把稅制變革的相關政策傳達給基層納稅人,避免因知識缺乏信息不對稱等構成稅收違法、違章,同時也要使納稅人從思想觀念上深刻認識到依法納稅與每個公民利益的關系,變被動納稅為積極主動申報納稅,配合稅務部門的征收管理,建立完善的發票管理體系,加強發票管理,使稅收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二)結合地方實際

地稅各級機關在開展實際稅收征收工作中要結合當地辦稅業務量、辦稅條件、辦稅環境等實際情況,依據納稅人的合理的具體需求,選擇適當方式加強國稅、地稅合作服務,為有效整合辦稅服務資源、提高辦稅服務效能、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應我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等需求,需要強大的財政資金作保障,而地方稅收是財政收入最主要、最穩定、最可靠的來源。要結合實際深入分析,牢牢把握實施稅收管理的工作重點,找準需密切關注的主體稅種、行業和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完善現階段納稅人的戶籍管理,完善稅源的調查制度,明確管理體制,強化稅源管理。

(三)強化信息技術

稅收管理需要依托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成立信息數據庫,充分掌握納稅人申報、經營、稅款繳納進程等實際情況,對各類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比對,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構建統一的數據分析信息平臺,加強征收、管理、稽查三項主要稅收工作內容的相互合作、促進和完善,構建合理的稅收保證流程和基本內容的有效銜接。實現內外部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綜合利用,達到稅收業務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進而大力推進信息管稅。

(四)完善內部管理

完善稅務工作制度,加大執行力度,規范內部財務管理,建立嚴格的績效考核機制,提高稅務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進取心。組織開展培訓項目,根據不同崗位進行稅收法規、財務知識、計算機運用、公文寫作等方面培訓,鼓勵地稅工作者參加注冊、職稱及司法等各類相關考試,提高理論水平。定期實施崗位交流,通過不同的崗位實質接觸,全面提高綜合業務水平和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充分發揮地稅征收過程中全員參與的作用,提升征管水平,從各方面為國家和地方財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提高服務理念

篇(4)

一、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發展及現狀

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此,貨物勞務稅收制度的改革拉開序幕。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國務院將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10省市。2013 年 12 月 13 日,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關于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對改征增值稅后應稅服務范圍的確定、稅率的設定等方面作了相應調整,此文件于2014 年 1 月 1 日起執行。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內,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稅率為 17%;提供交通運輸業服務、郵電業服務,稅率為 11%;提供現代服務業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除外),稅率為 6%。通過擬定幾檔不同的稅率,在納稅人整體稅負水平不增加的情況下,將營業稅逐步并入增值稅中,使得征管工作能夠平穩過渡。鐵路運輸業和郵電業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之后,相關勞務屬于應稅勞務,比照《增值稅暫行條例》中一般規定執行。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推行,在稅收上帶來了許多成效。其一是優化了稅制,避免了重復征收營業稅和增值稅這兩大流轉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 2013 年 ,在已納入試點的 116 萬戶納稅人中,超過 95%的納稅人稅負不同程度的下降,減稅規模約為 251 億元,平均減稅幅度為 31%。其中:試點小規模納稅人大多由原營業稅 5%的適用稅率降為增值稅 3%的征收率,且按不含稅價格計征,稅負較原來下降 40%左右;試點一般納稅人稅負下降的面也超過了 70%。其二是擴大了內需,隨著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的持續深入,增值稅抵扣鏈條的逐步完整、納稅人整體稅負的下降,增值稅稅制特有的良稅的特點充分發揮。其三是推動了企業技術創新,試點企業用于技術服務支出產生的進項稅額準予抵扣,使得企業不會因為加大技術創新投入而背負沉重的負擔。其四是改善了出口企業稅負,出口退稅橫向擴展明顯,退稅范圍由貨物向服務領域擴展,技術咨詢和轉讓等開始享受免稅政策,國際運輸和研發、設計服務也被納入出口零稅率范圍。這兩項主要政策變化,增加了享受出口退稅的產品種類,有效降低了出口企業稅負,提高了服務類和貨物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中存在的問題

篇(5)

(一)在機構體制上

當前全市汽車類車輛購置稅的征收工作由市局內設的辦稅服務廳(以下簡稱為辦稅廳)負責,辦稅廳為市局內設的一個科室,不獨立具有法人資格,按照《征收法》的有關規定,不能行使獨立的執法權,因此辦稅廳在稅收執法、征收管理、行政復議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

(二)在職責職能上

辦稅廳不能象其它職能科室一樣,承擔著承上啟下的職能,對上省局沒有對口的辦稅服務廳,所屬業務只有通過平級的流轉、征管、信息、票證等其它科室進行指導或檢查。對下屬各縣(區)局也沒有對口業務,不存在指導、檢查職能。

(三)在票證的使用管理上

由于辦稅廳與票證中心同屬內設的平行科室,而且市局票證中心不直接對使用人發放票證,因此,辦稅廳使用的稅收票證只能通過市局的派出機構直屬分局領用和結報,對稅收票證的領取、使用、保管等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

(四)在征收服務上

當前辦稅廳對車輛購置稅的征收是按照省局統一設置的軟件,統一設置的流程。按照驗車崗申報崗審核開票崗收款崗打印完稅證明崗整理歸檔崗的流程逐一進行,納稅人必須經過上述崗位的所有窗口才能完成辦稅事宜。與總局為方便納稅人提出的“一窗式”、“一戶式”的辦稅程序相違背。

(五)在管理服務上

由于辦稅廳只承擔對購車人的車輛購置稅進行征收,不承擔其它管理職能。因此對車行銷售汽車開具發票的內容(包括開票時間、車輛型號配置、銷售價格、金額等等)無法進行跟蹤檢查和管理服務。導致銷售汽車低開配制、低開價額而減少納稅,雖然總局統一設置有各類車型的最低計稅價,但最低計稅價與實際銷售價仍然存在有差距,容易出現各車行之間不公平競爭的現象。

(六)要求納稅人提供的資料過于復雜,不方便納稅人辦稅

納稅人購車后憑購車專用發票及合格證將新購車輛開至驗車場地,供驗車崗查驗并填具驗查憑證,到申報窗口填寫申報表后,仍需提供購車發票、購車合格證書、新車發動機號碼拓印件、車架號碼拓印件、購車人身份證原件、復印件等相關資料。所提供資料繁雜,特別是車架號碼和發動機號碼的拓印件。納稅人大都因無工具較難獲取,因此,在辦稅廳附近,開設了代辦辦稅事宜收取費用的代辦機構(個人)。無形中增加了納稅人的辦稅成本,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干擾了正常的辦稅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二、完善和加強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理順機構體制問題

建議:1、將當前負責車輛購置稅征收工作的市局內設辦稅服務廳(科級),改為市局的直屬機構,設置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局(科級)。行使獨立的執法權,既符合“征管法”的規定,又理順了行政復議,票證使用、保管等方面的關系。

2、撤銷現有的辦稅廳,將現有辦稅廳職能分解。一方面將各縣局轄屬內的汽車類車輛購置稅,交回各縣征收(據公安交管部門反映,為便民從現在起逐步將各縣、市(區)的車輛交回各縣、市(區)上牌);另一方面將市直和梅江區轄屬內的車輛購置稅,劃歸由市直屬分局或梅江區局負責征收。這樣既解決了機構體制問題,又解決了職能職責的問題。同時理順了稅收執法,行政管轄、行政復議、票證管理、納稅服務等方面的關系。

(二)改革征管軟件

建議省局將車輛購置稅征收的征管軟件改革為“一窗式”辦稅流程。即在一個窗口從辦理申報、到計算稅額、到開具票證、到劃繳稅款、到打印納稅證明、到整理歸檔同步完成。納稅人只需在一個窗口即可將所有納稅事宜辦結。減少納稅人的辦稅流程和時間,方便服務納稅人。

(三)簡化納稅資料和手續

篇(6)

稅收管理員是基層稅務機關分片、分業管理稅源的工作人員,其工作職責主要是對各類稅源的日常動態監控和細化分析,提出初步性工作意見或建議,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實施稅收管理員制度是強化稅源管理、夯實管理基礎、落實管理責任、優化納稅服務的重要舉措。

一、我國稅收征管體制的歷史沿革

從建國到現在,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不斷發展,同時為了滿足稅制改革的客觀要求,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也在不斷推進。以現行稅法的頒布為界限可將其變革劃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一)1994年以前稅收征管體制的變革

我國自50年代至80年代實行征管于一身的模式,即以稅務管理員為核心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一人進廠,各稅統管,征、管、查合一”。其組織形式表現為征管查由專管員一人負責,按具體情況設置稅務工作崗位,稅務人員對納稅戶進行專責管理。稅款征收方式為稅務人員上門催款。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的征管模式與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為此,國家稅務總局在1988-1994年進行了以建立征、管、查分離模式為核心內容的稅收征管改革,在稅務機關內部實行征管權利的分離和制約,同時實行專業化管理。

(二)1994年以后稅收征管體制的改革

1995年,國家稅務總局提出了“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模式,并于1997年在稅務系統全面推行。各地稅務機關在推行這一模式的過程中,取消了原來專管員管戶制度,建立了辦稅服務廳。加上計算機網絡體系在稅收征管過程中的廣泛運用,我國的稅收征管走向了由傳統的粗放型管理向現代化、集約化、規范化管理的道路。

以2000年年底召開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為重要標志,我國稅收征管改革進入了專業化與信息化并存的新的歷史時期。在這次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提出了以“科技加管理”的工作方針。隨后,國家稅務總局在稅收征管改革中又再次突出了“強化管理”的要求,

2004年稅管改革又提出“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收改革方向,并在部分地區試行稅收管理員制度。這代表了新征管模式下的一種分類管理與服務形式。

二、稅收管理員和稅務專管員制度的異同分析

新的稅收管理員制度既不是稅收專管員制度的翻版,也不是對其的全面否定。它是在客觀、全面、辯證的分析過去專管員制度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繼承和發展,在新形勢和新條件下賦予其新的內容。

(一)稅收管理員和稅務專管員制度的相同點

實行稅收管理員和稅務專管員制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稅源的管理。這一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監控管理有實效,管理員與企業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資金流動、財務核算水平等有著直觀適時的了解,能夠有效的監督各種稅收政策的實施。二是分戶、分類到人的做法使得稅源管理責任明確,落實到人,便于內部管理和責任劃分。

(二)稅收管理員和稅收專管員制度的不同點

1、征納關系的改善 

稅務專管員時期的稅款征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強制執行的行政行為,稅收任務以政府的政策和指令性計劃的方式下達。而稅收管理員制度下的征收工作卻是一種“協作管理”的行為,它建立在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的基礎上,不再對納稅人各項涉稅事務進行承攬包辦,從而劃清了征納雙方的責任界限。

2、征管職能的轉變

稅務專管員集“征管查”三項職能于一身,而稅收管理員的職能范圍明顯收縮。它的定位側重于管理環節。另外,在稅收管理員制度下,法律和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措施都已經逐步完善,這就避免了專管員制度下權力過于集中,缺乏監督制約現象的再度發生,管理員的權限得到了限制。

3、管理手段的進步

稅務專管員的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實行粗放式管理,效率較低,且管理質量難以保證。而如今,信息化手段使得稅收管理員從大量重復性的人工操作中解脫出來,稅收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稅源管理和精細化成為可能,稅收執法透明度和稅務行政管理的水平也得以提高。另外,在稅收管理員制度下,各項征管質量考核指標的建立使得管理質量有了一定的保證。

4、業務素質的提高

稅源的急劇擴大和稅源狀況的復雜性,是專管員制度下的“單兵作戰”無法勝任的。現在的稅收管理員,不但要掌握相關的稅收實體法,對各個稅種的征收管理標準有清楚的認識,而且還要按照程序法的要求,約束自身的行政行為,工作要求大大提高。但是,稅收管理員制度建立在專業分工、集中管理、信息化和法制化的基礎之上,它能有效發揮稅務機關的整體優勢,應對復雜的稅源情勢。

三、實施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意義

(一)加強稅源監督管理,防范稅收風險

按照屬地原則落實分類管理要求,全面建立稅收管理員管戶責任制度,使得稅收管理員對轄區內的稅源和管戶責任及其權限得以明確。通過稅收管理人員及時掌握納稅人各種涉稅動態信息,全面掌握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情況,把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推動稅收管理員對稅源的積極管理,采集全面的、動態的一手稅源資料,減少了稅源漏管的可能性。

稅收管理員稅源信息共享制度的建立,將稅收管理員掌握的各類稅源資料按照“一戶制”管理的要求納入管理系統中,實行集中管理,信息共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稅源的管理和監控。

另外,稅收管理員制度中的納稅評估也是強化稅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手段。稅收管理員作為納稅評估工作的主體,可以最直接的了解分管納稅人的有關情況,并在評估發現問題時進行實地調查,采取對應的措施。這不但可以有效控制稅源,還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稅收風險。

(二)提高納稅服務水平,優化納稅環境

首先,實行稅收管理員制度后,對納稅人的服務變得更加直接。稅收管理員可以直接下戶,或者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對自己的管戶進行面對面的宣傳、輔導,并對納稅人提出的問題進行直接的收集和反饋,這種直接服務順暢了雙方溝通的渠道,提高了辦稅效率。

其次,主動服務成為了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服務的一大特色。稅收管理員制度要求稅務機關了解企業的動態,為企業在稅收政策上答疑解難,并自覺接受納稅人的監督。由于稅源管理更加精細化,客觀上要求納稅服務也必須更加細致、周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稅企關系得以融洽。

再次,稅收管理員制度使得稅收管理員直接面對納稅人,因此,稅務機關容易在第一時間獲得納稅人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并對該納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輔導,為納稅人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最后,稅收管理員需要下戶了解管戶情況,因此,其接觸到的人員就不僅僅是辦稅的財務人員,而是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方面人員,這樣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服務面就更廣泛了。

三)提高稅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

篇(7)

財政稅收管理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它是調節市場經濟的手段,它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減少貧富差距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其發展至今,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對于稅收征收的監管制度的缺失,民主管理機制的不健全,以及稅收制度的需要不斷地更新以適應新的經濟狀況,以及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的消極等問題。

一、財政稅收管理的現狀

市場性、現代性和開放性是財政稅收的三個特征。財政稅收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市場經濟產生了資源和收入的不平衡,而社會主義的目標實現更多的公平和對貧富差距的調節,市場經濟建立發展的基礎是財政稅收。在城市建設中,財政稅收的作用不可忽視,其不管用于城市的教育、公共衛生、學校,還是民生、科學、文化,對于城市的建設發展都起著飛快地推動作用。稅收政策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的特征,現代稅法體現了公正性和時代性。稅收政策是公平的,是對每個達到繳納稅收收入額的人進行強制和無償征收。稅法也具有其開放性,財政稅收的用處公開于眾,稅收政策公開于眾,也讓人民感覺到稅收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財政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征決定了如何看待財政稅收問題,在城市建設中針對財政稅收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和建議。如今,我國財政稅收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財政稅收管理的力量被地方管理的力量壓制,財政稅收管理人員被調離,對于城市稅收管理的監管監督不到位,這樣會產生很多偷稅、漏稅的行為;財政稅收沒有嚴格的管理體制和監督制度,以至于財政稅收的工作人員積極性和工作態度都沒有得到保證,導致很多弊端或產生一些問題;或者財務管理不夠公開化的問題,以及民主管理機制尚未形成的問題,財政公開化、民主管理機制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同時也受到人民的監督,使得財政稅收管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資金使用不當,財政稅金的使用對于城市的發展的各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由于政府部門之間的權、責、利分配不合理會導致財政稅收資金的嚴重浪費,資金的使用效率會大大降低;預算工作中所產生的問題,預算工作是財政稅收征收管理發放等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合理的預算為財政稅收征收等工作做了鋪墊和準備,但我國對于預算的重視程度不夠,預算的不合理導致在征收過程中還可能與納稅人發生沖突,影響納稅人的積極性。

二、對城市建設中財政稅收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更加完善的稅收制度。針對財政稅收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需要調整稅收制度,保證財政稅收工作穩步進行。與時俱進的完善稅收制度,在考慮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狀況的同時,結合中國的國情,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具體來說需要改善重復納稅的情況,可以通過調整所得稅和營業稅的方式。在稅收上,也應該減少中小企業的負擔,減少對其稅收的征收,鼓勵其發展,進一步帶動城市的就業和經濟的發展。對于地方財政稅收也可以優化其稅收結構,使稅收的征收更具合理性,促進經濟的提高。總之,稅收制度的完善需要考慮更方便的問題,結合中國國情和市場經濟狀況。(二)改善稅收資金的分配。提高稅收資金的使用效率需要建立在改革和完善財政稅收的管理體制上。為此,要不斷加強財政稅收的管理職能,要建立全面、合理、客觀、有效的財政稅收管理體制。在不斷地整合財政稅收資源的基礎上將所得資金納入到平常的預算管理之中。既要增加對于預算的重視度,合理地進行預算,又要對于稅收資金進行合理的分配,建立行之有效的稅收管理體制和利用完善的民主制度對財政稅收管理進行監督,獲得人民的信任,對于財政稅收的征收也有很大的益處。(三)加大財政稅收監督力度。當前我國的偷稅、漏稅行為仍在不斷增加,對此一方面需要完善稅收監督制度,一方面納稅部門需要有專門的人員監督企業的納稅。完善的稅收監督制度可以保障稅收工作順利盡心,盡量避免企業的偷稅、漏稅行為。避免在稅收征收時所產生的企業不道德的行為,減少國家財政收入,使得國家財政損失,不僅企業沒有盡到影響國家盡到的義務,國家財政收入的減少也會影響財政收入作用的發揮,削弱國家財政稅收管理的作用。因此,應加強對于財政稅收管理的監督,引進民主管理制度,從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積極性,避免企業偷稅、漏稅的行為的發生。(四)改革稅收制度,提高財政收入。改革現行城市維護建設稅與公用事業附加稅。由于城市稅稅基較小且匯率較低,在城市建設方面資金的專項稅收來源不足,城市建設稅和相關的公共產品附加稅沒有成為城市建設金的主要來源,因此,應該及時對此項稅收進行改革:一是改此附加稅為獨立稅,不以“增消營”為基礎,減輕稅收變動的影響;二是增加征稅范圍,維護征稅的公平性,對外商設置合理稅率,以及對土地和財產稅制的完善。

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壯大,財政稅收管理也不斷發展和完善。雖然其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可以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不斷完善稅收制度,提高監管力度,提高財政收入,調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對財稅收支范圍進行明確的規定和規范,規范市場經濟中企業偷稅、漏稅的行為,充分發揮財政稅收管理的作用,利用財政稅收帶動城市建設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發展。

作者:齊相永

(泊頭市城市管理局 河北 單位:泊頭市城市管理局

篇(8)

一、加強稅法宣傳和執行力度,建立新型稅收信息化管理系統

工作實際中,由于存在納稅人信息失真情況,決定了稅務機關必須具有對納稅人管理的信息系統。這樣的信息系統應包括稅收的預測、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稽查、稅源監控、優惠政策管理、稅收資料的收集儲藏特別要有納稅人銀行信息資料和信用資料的儲存。目前,雖然我國在稅收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多的進步,金稅工程的實施對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巨大促進作用,但很多工作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建立完善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不僅有助于降低稅務機關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也有助于實現征納平等和征納互信。為了避免征納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稅收問題,稅務機關應加強稅法宣傳,進行納稅輔導,減少納稅人受處罰的幾率,減少納稅成本,進而減少了征管成本,從而提高了征管效率。

二、優化職能分配、均衡職能配置

在機構設置時要考慮征納主體之間的關系,維護執法權力。特別注意如何避免機構設置和業務活動的繁雜或重疊。在日常檢查中要注意減輕對納稅人的經營活動的干擾;近年來我國稅收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已經建立了稅務系統內部監督、專門監督、納稅人日常監督等各種監督方式,同時納稅人的法律意識在不斷增強。“金稅工程”的數次提速,使信息化建設取在短短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筆者認為,分稅制不是分機構,機構分設固然有助于分稅制的貫徹落實,但這絕不是必然條件。當前,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仍按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在推進,這一工作思路決定了國地稅機構重組合并勢在必行。

三、加強執法監督、提升執法水平、提高執法效率

首先,稅務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要確保其合理使用。稅收法律法規賦予執法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由裁量是合理和必要的,但要對其進行必要的控制,目的是使自由裁量權能夠有效地運作,同時防止其被濫用。江西省地方稅務局近年針對法律法規中的相關自由裁量權條款制定了更加詳細的裁量標準,此舉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稅務行政效率,實現了自由裁量的公正,自由裁量權得到了控制。其次,完善執法責任過錯追究制度。為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行為,要從以下方面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一是要確認執法崗位,按照執法環節、工作時限、工作順序、合理的確定不同的執法崗位,按照一權多崗的分權原則,使每一個崗位和人員都不能有完整的稅收執法權力,以形成同事之間的權力制約。二要明確崗位職責,建立規范系統的崗責體系,即每一個執法崗位均按照重要程度,內容多少等進行考察、論證,科學確定工作標準和權責權限。三要明確責任追究形式,嚴格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的有關規定。四是實施崗位的科學控權,對每個崗位、每個人的工作職責進行量化考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處理。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執法隱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重大的執法過錯。五是要更加嚴格的實施責任追究。根據考評結果,對存在執法過程人員,根據其過錯責任的大小,進行不同形式的責任追究,以確保執法質量和效率。六是進一步加強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稅收執法水平和監督意識。各級稅務機關要嚴把進入關,大力推行稅收執法資格認證制度。對未通過認證制度的要調離執法崗位。探索實行能級管理,按能定級。同時大力加強法律知識培訓,使依法行政成為稅收執法人員永遠秉承的意志。七是以信息化為依托,提高公開辦稅的透明度,營造良好的監督環境。各級稅務機關的征收管理、稽查部門要在辦稅廳電子顯示屏、多媒體觸摸屏等媒體上將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納稅申報情況、稅款繳納情況、違章受罰情況和有關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公布,供廣大群眾查詢監督。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稅收 高效率 模式

自1994年國地稅改制,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實施以來,我國的稅收征收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財政收入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依法治稅等方面得到了突出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現有的征管工作仍存在問題,例如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稅源不清、漏征漏管、納稅服務不到位、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為此,筆者就如何建立高效率的征收管理模式進行探討。

一、加強稅法宣傳和執行力度,建立新型稅收信息化管理系統

工作實際中,由于存在納稅人信息失真情況,決定了稅務機關必須具有對納稅人管理的信息系統。這樣的信息系統應包括稅收的預測、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稽查、稅源監控、優惠政策管理、稅收資料的收集儲藏特別要有納稅人銀行信息資料和信用資料的儲存。目前,雖然我國在稅收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多的進步,金稅工程的實施對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巨大促進作用,但很多工作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建立完善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不僅有助于降低稅務機關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也有助于實現征納平等和征納互信。為了避免征納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稅收問題,稅務機關應加強稅法宣傳,進行納稅輔導,減少納稅人受處罰的幾率,減少納稅成本,進而減少了征管成本,從而提高了征管效率。

二、優化職能分配、均衡職能配置

在機構設置時要考慮征納主體之間的關系,維護執法權力。特別注意如何避免機構設置和業務活動的繁雜或重疊。在日常檢查中要注意減輕對納稅人的經營活動的干擾;近年來我國稅收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已經建立了稅務系統內部監督、專門監督、納稅人日常監督等各種監督方式,同時納稅人的法律意識在不斷增強。“金稅工程”的數次提速,使信息化建設取在短短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筆者認為,分稅制不是分機構,機構分設固然有助于分稅制的貫徹落實,但這絕不是必然條件。當前,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仍按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在推進,這一工作思路決定了國地稅機構重組合并勢在必行。

三、加強執法監督、提升執法水平、提高執法效率

首先,稅務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要確保其合理使用。稅收法律法規賦予執法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由裁量是合理和必要的,但要對其進行必要的控制,目的是使自由裁量權能夠有效地運作,同時防止其被濫用。江西省地方稅務局近年針對法律法規中的相關自由裁量權條款制定了更加詳細的裁量標準,此舉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稅務行政效率,實現了自由裁量的公正,自由裁量權得到了控制。其次,完善執法責任過錯追究制度。為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行為,要從以下方面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一是要確認執法崗位,按照執法環節、工作時限、工作順序、合理的確定不同的執法崗位,按照一權多崗的分權原則,使每一個崗位和人員都不能有完整的稅收執法權力,以形成同事之間的權力制約。二要明確崗位職責,建立規范系統的崗責體系,即每一個執法崗位均按照重要程度,內容多少等進行考察、論證,科學確定工作標準和權責權限。三要明確責任追究形式,嚴格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的有關規定。四是實施崗位的科學控權,對每個崗位、每個人的工作職責進行量化考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處理。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執法隱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重大的執法過錯。五是要更加嚴格的實施責任追究。根據考評結果,對存在執法過程人員,根據其過錯責任的大小,進行不同形式的責任追究,以確保執法質量和效率。六是進一步加強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稅收執法水平和監督意識。各級稅務機關要嚴把進入關,大力推行稅收執法資格認證制度。對未通過認證制度的要調離執法崗位。探索實行能級管理,按能定級。同時大力加強法律知識培訓,使依法行政成為稅收執法人員永遠秉承的意志。七是以信息化為依托,提高公開辦稅的透明度,營造良好的監督環境。各級稅務機關的征收管理、稽查部門要在辦稅廳電子顯示屏、多媒體觸摸屏等媒體上將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納稅申報情況、稅款繳納情況、違章受罰情況和有關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公布,供廣大群眾查詢監督。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稅收 高效率 模式

自1994年國地稅改制,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實施以來,我國的稅收征收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財政收入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依法治稅等方面得到了突出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現有的征管工作仍存在問題,例如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稅源不清、漏征漏管、納稅服務不到位、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為此,筆者就如何建立高效率的征收管理模式進行探討。

一、加強稅法宣傳和執行力度,建立新型稅收信息化管理系統

工作實際中,由于存在納稅人信息失真情況,決定了稅務機關必須具有對納稅人管理的信息系統。這樣的信息系統應包括稅收的預測、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稽查、稅源監控、優惠政策管理、稅收資料的收集儲藏特別要有納稅人銀行信息資料和信用資料的儲存。目前,雖然我國在稅收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多的進步,金稅工程的實施對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巨大促進作用,但很多工作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建立完善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不僅有助于降低稅務機關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也有助于實現征納平等和征納互信。為了避免征納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稅收問題,稅務機關應加強稅法宣傳,進行納稅輔導,減少納稅人受處罰的幾率,減少納稅成本,進而減少了征管成本,從而提高了征管效率。

二、優化職能分配、均衡職能配置

在機構設置時要考慮征納主體之間的關系,維護執法權力。特別注意如何避免機構設置和業務活動的繁雜或重疊。在日常檢查中要注意減輕對納稅人的經營活動的干擾;近年來我國稅收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已經建立了稅務系統內部監督、專門監督、納稅人日常監督等各種監督方式,同時納稅人的法律意識在不斷增強。“金稅工程”的數次提速,使信息化建設取在短短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筆者認為,分稅制不是分機構,機構分設固然有助于分稅制的貫徹落實,但這絕不是必然條件。當前,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仍按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在推進,這一工作思路決定了國地稅機構重組合并勢在必行。

三、加強執法監督、提升執法水平、提高執法效率

首先,稅務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要確保其合理使用。稅收法律法規賦予執法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由裁量是合理和必要的,但要對其進行必要的控制,目的是使自由裁量權能夠有效地運作,同時防止其被濫用。江西省地方稅務局近年針對法律法規中的相關自由裁量權條款制定了更加詳細的裁量標準,此舉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稅務行政效率,實現了自由裁量的公正,自由裁量權得到了控制。其次,完善執法責任過錯追究制度。為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行為,要從以下方面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一是要確認執法崗位,按照執法環節、工作時限、工作順序、合理的確定不同的執法崗位,按照一權多崗的分權原則,使每一個崗位和人員都不能有完整的稅收執法權力,以形成同事之間的權力制約。二要明確崗位職責,建立規范系統的崗責體系,即每一個執法崗位均按照重要程度,內容多少等進行考察、論證,科學確定工作標準和權責權限。三要明確責任追究形式,嚴格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的有關規定。四是實施崗位的科學控權,對每個崗位、每個人的工作職責進行量化考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處理。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執法隱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重大的執法過錯。五是要更加嚴格的實施責任追究。根據考評結果,對存在執法過程人員,根據其過錯責任的大小,進行不同形式的責任追究,以確保執法質量和效率。六是進一步加強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稅收執法水平和監督意識。各級稅務機關要嚴把進入關,大力推行稅收執法資格認證制度。對未通過認證制度的要調離執法崗位。探索實行能級管理,按能定級。同時大力加強法律知識培訓,使依法行政成為稅收執法人員永遠秉承的意志。七是以信息化為依托,提高公開辦稅的透明度,營造良好的監督環境。各級稅務機關的征收管理、稽查部門要在辦稅廳電子顯示屏、多媒體觸摸屏等媒體上將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納稅申報情況、稅款繳納情況、違章受罰情況和有關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公布,供廣大群眾查詢監督。

參考文獻:

[1]劉桓,姚君.構建新型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思考.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6).

[2]周飛舟.分稅制十年制度及其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06.6.

[3]李方旺.美國稅制和稅收征管的特點及啟示.稅務研究.2007

上一篇: 電子商務實訓論文 下一篇: 健康教育作業設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国产日韩 | 日本免费在线看AⅤ视频 |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一本热久久sm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