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勞動教育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30 16:38: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勞動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師勞動教育

篇(1)

然而在現實教育中,勞動教育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在學校,沒有專門的勞動課教師,勞動課被視為“副課”,隨時都有可能被語文、數學等“正課”擠占;在家庭,家務勞動被家長或被家長聘請的清潔工包辦。

勞動教育之所以不受重視,一個原因在于考試成為指導義務教育的“指揮棒”。因為勞動能力提升不能直接幫助學生獲得高分,所以老師和家長認為孩子主要任務是“文化課”學習,“文化課”之外的活動(包括勞動)都應受到嚴格限制。另外一個原因在于人們普遍認為勞動能力提升無須教育。很多家長和教師認為通過模仿、揣摩、實踐等,孩子的勞動能力會自然形成,勞動教育是一種多余。無疑,通過模仿、揣摩、實踐等,一些基本的勞動能力能夠形成和發展,但是較為復雜的勞動知識以及勞動能力、勞動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教育。

如果沒有受到應有的勞動教育,學生不僅容易對勞動持消極態度,還容易缺乏起碼的獨立自主能力。這樣的學生長大后,容易自私自利、貪圖享樂,毫無責任感。

有效開展勞動教育,國家重視是學校和教師重視的前提和基礎。所以說,《管理標準》對于推進勞動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保證勞動教育的質量,在教師職前和職后教育中,國家都應重視師范生、準教師或教師勞動教育觀念、技能技巧的培訓,鼓勵各級各類相關機構開發和完善勞動課程,必要的時候應培養專門的勞動課教師。除此之外,要正確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教育者需要全面理解勞動教育,不能把勞動當作懲罰學生的手段,而要引導學生,使勞動成為學生的需要;不能不顧學生年齡特征和勞動能力成長規律超負荷實施勞動教育,而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從學生力所能及的勞動開始;不能不顧地域特殊情況實施勞動教育,而要根據地域特征實施勞動教育。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只追求勞動形式而忽視勞動的內核,不能只看重勞動滿足欲望增加財富的表層功能而忽視勞動促使人自由解放的本體功能。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曾明確指出,“勞動本身,不僅在目前的條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僅僅在于增加財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它就會把人“當作勞動的動物,當作僅僅有最必要的肉體需要的牲畜”。

勞動教育雖然是必要的,但它也是有限度的。勞動是人為了滿足生存需求而進行的實踐活動,它只為個體自由解放提供了必要基礎。一個人要成為自由人,不僅要具有“勞動能力”來面對自然,滿足自己基本的生理性需求,發現自己的力量,形成自我意識,還要具有“精神自由的能力”來面對自我,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具有“過公平正義政治生活的能力”來面對他人和共同體,與他人自由平等相處,從事社會活動和政治活動。一個人只具有勞動能力,而不具有“精神自由的能力”和“過公平正義政治生活的能力”,這個人還不能成為真正的自由人,他仍時時刻刻受到本能欲望的支配和奴役,永遠都沒法領會到精神的高貴和公平正義的美善。

篇(2)

《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說得很具體:“實施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边@里將生產勞動提到了教育的社會本質高度,而勞動教育作為學生的一個重要素質則用一個“和”字提高到了與德、智、體、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認為中學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勞動教育,換言之,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談不上素質教育,兩者是有機的結合體。

一、開展勞動技術教育的意義

1.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德育教育。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修養和世界現是在人與人交往中,在勞動中形成的。勞動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美德;通過勞動課的活動能使學生養成愛護設施,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習慣,同時能改變學生懶惰的習慣和輕視體力勞動的觀念;通過勞動課的教學,還能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關心集體的優良品質。

2.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皠趧觿撛烊吮旧怼?。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換和運用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雙手靈巧,熱愛勞動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比較清晰的思維。手腦結合,腦教導手,手又發展和訓練腦,使人心靈手巧,學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聰明。

3.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美育。美學家認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痹诠P者看來學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勞動教育可以成為一塊藝術教育的小天地。因為勞動課所從事的創造不僅要求運用科學的知識去創造,而且要求運用美學的知識去創造。學生創造出來的作品,不僅有技術規格的要求,而且有結構、造型、色彩等審美工藝的規格要求,這就必然使學生從中獲得審美能力的發展??梢蚤_辟一個勞技作品展覽室,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作品參展,學生們各顯神通,用麥稈、紙、木頭、石頭、可樂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種物件,從中表現出極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中學生是民族的未來,為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在目前的情況下,必須幫助他們從對父母和教師的依賴中解脫出來。教師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注重平時的勞動實踐,逐步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

二、轉變觀念,擺正勞動技術課的位置

基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克服輕視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陳腐觀念,把上好勞動技術課提高到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高度來認識。李嵐清同志曾經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發展教育要堅決扭轉不同程度存在的脫離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和辦學模式,走一條適合當地實際的辦學路子……不論是九年教育,還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學好文化知識、養成良好道德行為及文明習慣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職業技能和實用科學知識的內容。這樣,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都用其所學技能和知識,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p>

要真正把勞動技術課擺到應有的位置上去,按照中學課程設置計劃和勞動技術課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足課時;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進行勞動技術教育,逐步實現勞動技術教育的規范化和系列化。

三、加強勞動技術課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素質

1.營造氛圍使學生喜歡勞動技術課。教師對于勞動技術課的首要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導”,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樂于勞動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過創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如把自己當作環境衛生的保衛者、班級的美容師,把枯燥的衛生打掃變得富有人情味,學生干起來也特別積極;也可運用嘗試發現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問題,并尋求答案。教師不論用那種方法,都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教師要擺正位置,甘當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極參與。教師應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并使學生忘卻師生界限,消除學生的被驅使感。

②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失敗。勞動課實踐操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嘗試創造的過程,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正視失敗,告訴他們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閉自卑,不敢嘗試。

2.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入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觀農村、工廠,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我們有機會能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3.教給勞動方法,使他們學會勞動。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勞動教材,依據中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并根據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參看課文圖示,用課本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學會勞動技能。同時結合學校的勞動實際,教給學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方法。如入校第一次大掃除,教給學生怎樣掃地、排課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環境,又學會打掃方法。教學生勞動,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視,因此要發動家長,每逢節假日教孩子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組織學生向家長學一樣勞動本領,開展“我學會了……”的活動,擴大學生的勞動范圍。

4.重視評價,鞏固教學效果,讓他們自覺勞動。在勞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勞動熱情,自覺端正勞動態度,是取得良好的勞動效果的重要保證。

①學生自評。在勞動中,要求學生隨時檢查自己做到了沒有,做得對不對,與要求有多大差距,隨時做到自我調整。

②學生互評。學生相互間的啟發幫助,比教師一個人面對四十幾個學生考慮得更周到、細致。

③家長參與評價。對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勞動,學生在家的實踐由家長給予評價。

④教師評價。在上述的基礎上,再由教師對學生作全面的評價,重點放在總結經驗,明確下一步的努力目標上。

可以相信,不斷加強勞動教育,堅持學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開展有益的勞動競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技能,而且定能培養出一代有知識愛勞動的高素質學生。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9-0067-01

教師可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根據幼兒生理、心理及年齡特點,嘗試以“幼兒園學會生活教育”作為幼兒教育和幼兒全面發展的切入口,通過給幼兒提供適宜的勞動環境和生活材料,讓幼兒獲得勞動鍛煉的機會。這樣,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掌握一些自我服務和生活的基本技能,使他們成為一個有愛心、能勞動、獨立性強、適應能力好、有生存能力的人。

一、確定勞動教育目標,安排勞動教育內容

教師可按大、中、小三個年齡段及以幼兒實際水平確定目標,安排內容。勞動目標:尊敬勞動者,熱愛勞動者;熱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掌握自我服務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安排內容:小班幼兒進行自我服務勞動,逐漸做到不依賴成人而獨立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獨立的盥洗、進餐、睡眠、起床、整理臥具等;中班幼兒在自我服務的基礎上,嘗試為班集體服務,如進餐前的整理,活動室、午睡室、包干區經常的清潔工作等;大班幼兒在熟練掌握獨立生活技能的同時,為周圍環境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如為園內草坪、花壇拔草、澆水等。

二、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搞活勞動教育方法

教師應在“保教結合”理論指導下,改變傳統教學的觀念、結構、方法,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時間。教師可根據三個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水平和勞動教育目標,選擇適合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確定幼兒在生活勞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園內每個幼兒在時間、空間及條件上提供充分的操作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幼兒多動手、動腦。同時,教師可通過家長問卷調查、家長座談會、家訪等形式,主動取得家長的共識和配合,以此拓寬教育途徑,形成正確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方法上,全體教師努力學習《幼兒園工作規程》,更新教育觀念,在指導幼兒掌握技能的過程中,做到不包辦代替,不急于求成,努力遵循積極主動原則、量力而行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反復鞏固原則。教師要始終是觀察者、指導者,而非填鴨式的說教者,做到面向園內每一名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三、選準載體,擴大勞動教育活動

幼兒掌握勞動知識、技能、方法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技能形成的過程又是一種知識轉變為動作的結果。因此,教師應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各項活動之中,寓勞動教育于各科教育活動之中。

1. 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者及勞動成果的教育

遵循“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應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的原則,盡量挖掘各教育因素,τ錐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者及勞動成果的教育。教師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幼兒參觀保育員、食堂阿姨的勞動,參觀花園里花工的勞動,參觀建筑工造房的勞動,讓幼兒在觀察中體驗勞動者的工作,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

2. 開展多項活動,創設勞動環境,教授勞動方法,掌握勞動技能

(1)各班創設“生活勞動區”。教師可在晨間活動區開辟“生活勞動區”,給幼兒提供適宜的勞動材料,讓幼兒在生活勞動區獲得許多做“家務勞動”的本領和生活常識。(2)做個能干的值日生。可將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都設值日生,輪流值日,如分發點心、碗筷,擦抹桌椅,管理圖書、玩具,澆花、拔草、掃地,掛毛巾等。實踐證明,值日生工作使每個幼兒形成了愛集體、愛勞動的良好習慣。(3)種植和飼養活動。幼兒園可將種植的花草樹木承包到班級,讓班內幼兒參與管理。鼓勵幼兒種植和飼養,如飼養金魚、泥鰍、烏龜、小螃蟹,喂養小兔,種植大蒜、洋蔥、玉米、絲瓜、扁豆等,發展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習慣。(4)大幫小、大帶小活動。為使幼兒能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養成關心他人、關心年幼同伴的良好品質,幼兒園可開展“大幫小、大帶小”活動,通過幫助弟妹穿衣、整理午睡室等勞動,鞏固勞動技能,并逐步幫助弟弟妹妹學會自理技能。這樣幫帶結合,有利于幼兒的自我提高,同時幼兒對勞動的熱愛、對弟弟妹妹的感情也會在心靈深處得到升華。(5)勞動競賽活動。讓幼兒將已學到的技能通過比賽的形式展現給大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勞動熱情,提高勞動水平。幼兒園可定期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如穿衣褲、系鞋帶、整理床鋪、分碗筷、擇菜等勞動比賽,不僅創設了良好、積極的勞動氛圍,而且使全園幼兒的勞動素質進一步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通過這種知行一致的生活勞動教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在每個幼兒的心里埋下自理、自立、自強的種子,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之一,也是培養未來人才之路。

篇(4)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1-0012-02

1 勞動的概念及意義

的觀點認為:勞動,是發生在人與自然界之間的活動。勞動的實質就是通過人的有意識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動,來調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發生物質變換,即改變自然物的形態或者性質,從而達到為人類生活和自身需要服務的目的。因此,馬克思認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勞動是整個生命世界共有的現象。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在對人類及動物界的起源及進化過程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研究論證后得出結論,即從生物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勞動不僅僅存在于人類自身。事實上,自然界的所有動物種群都是通過不同形式的勞動來維持其自身的存在與進化的。我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嚴復,在對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進行翻譯后,得出生物進化的核心理論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觀點,從本質上也說明動物通過勞動來適應自然條件的變化的意義。因此,有理由認為,勞動是動物進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

那么,勞動的具體概念是什么呢?通常認為,勞動是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使用勞動工具所進行的有目的的生產活動,是生產的最基本內容。勞動是人類本身對自然界與社會關系的積極改造,其根本標志在于制造工具。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它既是人類社會從自然界獨立出來的基礎,又是人類社會區別于自然界的重要標志。

人類通過勞動所生產出的所有財富,都是勞動力、生產工具、勞動對象這三種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產物,而勞動力則是其中的決定因素。眾所周知,勞動不僅創造了文明,勞動也創造了財富,勞動又促進了人類發展,推動人類歷史不斷前進。

勞動是生存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更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需要。人們只有通過勞動,才能改變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勞動是人類健康和智慧的源泉,也是快樂和進步的手段。人與大多數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于人類的勞動是主動的、有智慧的勞動,是通過制造工具來達到目的的勞動,而大多數動物則是被動地勞動。然而,筆者認為,盡管動物不能夠制造工具來進行勞動,但是譬如蜜蜂筑巢、螞蟻“蓋樓”等行為,足以說明動物也在運用它們的手腳和頭腦來進行勞動。唯一遺憾的是,動物在勞動中體現出來的智慧與快樂,人類到目前為止還不足以完全地讀懂它們而已。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常常會提到人性。人們都明白,既然人類來源于動物,那么人類也必然具有動物的很多本性,即動物性。也就是說,人性存在兩面性,即人性的一面和動物性的一面。換言之,就是人性的善與惡并存于一身。人性的善表現為勤勞、善良、克制、節儉、尊重、感恩等;而人性的惡則表現為懶惰、邪惡、放縱、浪費、好斗、無情等。作為教育者,如何通過教育來弘揚人性,扼制動物性,使人類社會健康、有序、穩定地發展和進步,就是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題。而這一切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勞動教育。

勞動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馬克思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個小孩子都知道的?!备螞r所面對的是具有一定知識積累和文化底蘊的大學生。因此,面對目前大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勞動習慣缺失的現象,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并且認真分析研討,找出教育的針對性。

2 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缺失現象及原因分析

與多年以前的往屆大學生相比,最近幾年大學生勞動教育缺失現象越來越嚴重,其主要表現為:1)缺乏勞動意識,好吃懶做,作風散漫,思想懶惰;2)缺乏環境意識,隨地丟垃圾現象嚴重,部分班級整體衛生狀況堪憂;3)缺乏責任心,自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非值日時間不肯義務勞動,缺乏奉獻精神;4)浪費現象嚴重,消費奢侈,不珍惜父母和別人的勞動果實,尤其是浪費糧食;5)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抗挫折能力下降,性格脆弱,易怒,任性,嬌氣等;6)大學畢業生就業反饋信息中,不能適應工作環境、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差等反饋評價比例呈上升趨勢。

上述現象越來越多地表現在大多數學生身上,現狀令人擔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綜合上述現象,認真分析和研究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筆者認為,以下幾種因素值得注意和引起思考。

1)中國特殊的獨生子女現象,造成過分集中的家庭關愛,正在日益剝奪孩子勞動的意識和權利。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成為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掌上明珠。以前分給幾個甚至十幾個子女的愛,全部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由于兩代長輩共同關愛一個孩子,導致家長承擔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應承擔的一切自我勞動的義務,家庭的溺愛和事事包辦,于無意識中剝奪了孩子成長所必需的勞動意識教育和勞動權利。比如,每天都會看到在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年邁的爺爺、奶奶或者父母任勞任怨地替孩子背著書包;在公共汽車上,已經十幾歲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對旁邊站著的家長視而不見,臉上看不到絲毫的同情與感恩,對于孩子時常表現出的謙讓,家長總是會理所當然地回絕,將孩子感恩的火花無情地熄滅,并且認為這就是愛。

2)社會和家庭條件的優越,弱化了孩子對勞動的需求。家境優越、社會富有、時代進步為當代學生提供了優越的成長條件。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出現好逸惡勞的不良發展傾向。很多孩子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分辨不清,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備。作為教師,經常會看到,每年新生入學時,學生的一切事務全部由家長代為打理,很多女孩子連襪子都不會洗,甚至連床鋪都不會整理,這種由于家長的愛而剝奪孩子勞動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現實,著實令人擔憂。

3)高考制度下的學校對學生勞動教育的削弱甚至消除。絕大部分中小學一味抓升學率,重智育輕勞動教育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這一概念,在很多學校被個別教師扭曲異化成為懲罰“問題”學生的手段,導致更多學生對正常勞動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完全背離勞動光榮這一積極概念,反而形成勞動可恥的錯誤觀念,進而躲避、厭惡勞動。而好逸惡勞的惡習一旦養成,絕非朝夕之力所能改變。

4)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給學生帶來的種種消極影響。偶像劇的盛行,是影響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很多劇中角色都是富家公子或小姐,優越的生活環境,使他們恃寵而驕、任性放縱。而這樣的一些角色塑造,給學生帶來的更多的是負面影響,他們向往劇中角色的優越生活,卻不知道用什么方式達到目的才是正確的選擇。因此,他們不能面對現實,對自己的父母、學校及生活環境形成越來越嚴重的抱怨情緒,不勞而獲卻不覺得滿足,而且毫不感恩。

篇(5)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未來公民的重要素質之一。下面就結合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的教學體會,對其實施的策略談一點膚淺的看法,愿與大家齊討論,共進步。

一、堅持勞動與技術教育生活化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求服務。因此,勞動與技術教育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們應堅持勞動與技術教育從生活中引出問題、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學習。如:在引導學生制作《萬花筆筒》中,先引導學生調查生活中筆的放法、多種筆筒的特點及存在的缺陷,讓學生自己尋求解決方法,利用現有資料設計一個方便實用的筆筒;學生的杰作會令人大開眼界,有的學生用飲料瓶子制作成精致、美觀的筆筒,有的學生用各種紙盒制作成筆筒等等;從它們的加工難度來看,雖不算很大,但可以看到學生在調查、準備及材料收集方面下了功夫,這才讓我們看到了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做成的形形的筆筒;在此過程中學生開闊了思路,廣泛地利用了生活中的廢舊資源,并滲透了環保教育。

二、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多樣化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如簡易制作、手縫、種植、飼養等等,其形式也是多樣化的。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生活實際來確定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及形式,如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指導他們做一些紙工、泥工、穿襪子、系鞋帶、扣扣子、戴紅領巾、搞好個人衛生、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等活動,可以采用比賽、表演、游戲的形式;中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學會洗衣、植樹、飼養等;而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要求他們學會做飯、洗衣服、縫補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使學生養成善于動腦、勤于動手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讓學生學會勞動,體驗勞動的快樂,深化勞動光榮的思想意識。

三、強調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自主化

對學生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自我服務勞動,這種勞動能夠培養日常生活必需的勞動技能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學生的自我服務主要包括在家的自我服務和在校的自我服務;在家的自我服務有自己穿衣服、鋪床被、搞好個人衛生、整理好個人物品、做簡單的飯菜、掌握常用電器的使用方法等;在校的自我服務有打掃教室或校園衛生、布置教室、綠化校園等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后,還要隨時做好督促檢查及評價激勵工作,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通過開家長會、家校聯系卡等形式搞好家校聯系及配合工作,了解學生在家做了什么?是怎樣做的?做的怎樣?做后有什么體會等等;并做到經常檢查一下學生的個人衛生。要讓每天做值日的學生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的還不夠好,需要進行改正,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勞動過程中,激發從小愛勞動的思想感情,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四、注重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開放化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教室中學,也可以在生活中學,在社會中學;可以是獨立制作,也可以是合作完成;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超越課堂,走出學校,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開放性地學習。教育界近年來流行三句話:你聽來的就會很快忘掉,你看見的就能記住,你做了的就能學會。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培養更是如此,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奔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社會,放手讓學生親自去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體會,才能發展他們的多方面素質。如:把生產線上的工人請來為學生上課、作報告,讓學生走出去,到實習基地體會鍛煉,能夠加深學生對職業的了解以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從而倍加珍惜勞動成果。

篇(6)

89年前,陶行知先生在《中國鄉村教育之改造》一文中疾呼:“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子弟變成書呆子……前面是萬丈懸崖,同志們務須把住,另找生路!”

鄉村教育的生路又在哪里呢?我自從七年前擔任鄉村小學的校長以來,就一直在追問和反思,卻沒有找到答案。2015年,我有幸跟隨著教育公益組織的伙伴們走出了鄉村,看到了外面精彩的教育世界;回來之后,我們邊思考邊實踐,而2016年初,我們又一次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有幸參加了由甘肅省鄉村教育發展NSDP項目培訓,終于破解了困擾我多年的難題。

說來慚愧,城里人講給孩子“項目式學習”,然而我作為一個有23年教齡的教師,在參與這個項目之前還并不真正理解什么叫“項目”。NSDP項目其實并不新鮮,源于2000年左右啟動的“中英甘肅基礎教育目”中的“學校發展計劃”(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 SDP)。多年以來,我們學校日常工作使用的報表就是基于SDP的,遺憾的是由于缺少相應的培訓支持,那時我們并不理解其中的奧妙。直到最近,SDP項目的老成員們復興了這個項目――他們在SDP前面加上了一個“New”(新),也就是現在的NSDP。

NSDP的基本理念是把水澆到根上。鄉村教育的資源極其有限,無法實現大水漫灌式的發展,澆水到根的方式無疑是最適宜的。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澆水到葉,澆水到花,澆水到果,為了表面的繁花似錦而忽略了對教育本質的追求。

鄉村教育的根究竟在哪里呢?魯迅先生也在《少年閏土》中寫道:“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薄啊麄兌己臀乙粯又豢匆娫鹤永锔邏ι系乃慕堑奶炜?。” 在少年時代魯迅的心里,也渴望走出城市的高墻,向往著鄉村的大自然和新鮮事。

在NSDP項目的指導下,我請社區的賢達、家長、學生代表和教師一起座談,用SWOT分析的方法,明確鄉村教育發展內在的優勢和劣勢,研判鄉村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最終發現,鄉村也有城市無法替代的資源優勢:鄉村雖然沒有高樓大廈,但有廣闊田野;鄉村雖然沒有動物園,沒有老虎、鱷魚,但有大自然,有螞蟻青蛙,還有牛羊雞鴨;鄉村雖然沒有航模展廳,但有日光溫室;鄉村雖然沒有科學家,沒有畫家,甚至沒有醫生,但有雕龍畫鳳的木匠爺爺,有會做千層底布鞋的奶奶,有會砌墻粉刷的爸爸,有會種田能養雞的媽媽……

鄉村教育的根應該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和傳統民俗中汲取營養,結合現代科技的變革,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時代呼喚鄉村教育者的自信和活力,鄉村教師應該挺起鄉村文化的脊梁,探索挖掘鄉村的潛能,讓鄉村教育煥發生機與活力,綻放應有的魅力。

回顧――我們的項目實踐

追尋鄉村教育根的蹤跡,該如何入手呢?我們依然需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原則,民主參與討論對策,運用問題樹分析和優先排序的方法,大家的意見逐漸集中,明確了學校特色發展的途徑:種植實踐和快樂閱讀 ,遵循SMART原則,制定了學校發展的目標。

我校馬路兩側有塊空地,師生一起平整后便成了一個小菜園。我們按照蔬菜食用的部分分類,種植了八塊蔬菜:根菜類、花菜類、茄果類、莖菜類、塊莖類、鱗莖類、葉菜類、種子類蔬菜。孩子們在種植實踐中不僅學到了與植物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積累了豐富的情感體驗,獲得了內心的健康成長。項目實踐具體做法如下。

1. 激發興趣

組織隆重的種植實踐啟動儀式,讓孩子感悟到種植是孕育新生命的開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方式。大自然饋贈了人類生存的物質資源,人與大自然應該和睦相處。啟動儀式上,孩子們認識了形態各異的蔬菜種子,還用種子擺出各種圖案,老師們都感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變幻莫測。

2. 勞動實踐

孩子全程參與翻地、地膜覆蓋、施肥、澆水和除草等勞動,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勞動的臟和累,也體會到父母的勞動的艱辛,紛紛表示要為農忙歸來的父母獻上愛心。在勞動過程中,我們引導孩子明白,勞動只是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我們的父母是農民,他們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財富,奉獻社會,理應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3. 展示分享

舉辦“收獲節”。辛勤地付出總會有收獲,菜園里的菜花開了,蘿卜冒出了地面,茄子、辣椒沉甸甸地掛滿了枝頭。我們開個別開生面的收獲節吧!孩子們爭著搶著摘菜花,品嘗著自己親手種的蘿卜,孩子們說:“這是最好吃的蘿卜。”是啊,自己播種,期待發芽,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勞動成果怎么能不好吃呢?

4. 總結評價

小菜園豐收了,我們的種植實踐收獲了什么呢?孩子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蔬菜和觀察記錄,還寫了許多關于蔬菜的童話和詩,小菜園成了童話的搖籃。在小菜園里,不僅種出了菜花和蘿卜,還種出了孩子們的詩和遠方……

感悟――重拾勞動教育

看今天的教育,新概念越來越多、新項目越來越多、新科目越來越多,教師和學生負擔越來越重,而老概念、老項目、老科目的初心卻慢慢被我們遺忘了?!皠趧印弊鳛榛A教育的一部分幾乎寫進了這個廣袤國度的每一所鄉村學校的課程表,然而我們是否珍惜了這一歷史的饋贈呢?“項目”是工業社會的產物,而“勞動”則是兒童生活的日常。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讓鄉村恢復自信,讓鄉村的孩子認同并熱愛生我的父母和養我的土地,快樂自由地成長。

1. 挖掘鄉村優勢,成就教師

城、鄉教育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城市教育并不代表先進,而鄉村教育也并不意味著落后。鄉村教師要樹立發展鄉村教育的信心,時代需要我們頓悟,需要我們從慣性思維的迷途中覺醒。鄉村教師只有抓住國家倡導生態文明的機遇,挖掘鄉村教育資源,發揮地域優勢,開發地方課程,引領鄉村文化,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長,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2. 構建大自然課堂,快樂學生

篇(7)

在學校教育管理中,如何把勞動管理和勞動育人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一種較為科學、實用的勞動模式的確立和具體實施,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環境意識和責任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積極參與學校的建立發展,為將來職業崗位需要和今后的個人生活做好充分的意識和行為的準備。因此,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勞動中,建立一種學生自治管理模式。當然,這種模式的建立,是以理解、尊敬的人本理念為前提,以提出期望、確定標準為目標,以鼓勵、激勵為手段,以充分認識勞動對個人成長的意識為動力而建立起來的。

一、基本方法

創造學生自主管理的氛圍,并給予必要的指導,鼓勵學生推選值周長,并由值周長去搭建“小班子”,經過管理者認真輔導,使之確立勞動目標和管理方法、工作方案、工作藝術。以便使勞動值周過程在勞動教師的督促和引導下,值周長的管理和學生自我約束緊緊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自我覺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中完成勞動教育。

當然,這些自覺活動,都必須有一個動力源,即學生對勞動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這種正確的認識可以通過對人的社會屬性和人的自我價值含義的理解和同步進行的其他思想教育內容獲得。讓這些認識固化到學生的思想深處,從而內化為學生自覺行為習慣,不只是使之成為他們自治管理勞動行為的動力,還要使這個育人效果經得起生活和社會的考驗,成為融入他們生命中的一個元素。

二、具體的操作內容

我們在總結多年來從事和研究勞動值周管理工作積累下來的經驗的基礎上,對勞動教育的每個內容、環節進行了細化,并注入了新的內容。同時,強調將內容、方法與目的緊密結合。

1.規范性內容

①確立形象標桿。如每天三次站隊。校園勞動中落實“三人成行,五人成列”的隊列管理。理解和強化“一眸一行是形象,一言一行是素質,一點一滴是服務,一分一秒是崗位”的總體形象理念。校園勞動中學生穿校服,配戴勞動教育胸卡。同室的工具擺放、規范的語言交流,倡導班級有專業特色,有形象特點,樹立“禮貌我先行”、“學生我來示范”的形象標桿,讓每個人成為校園的一道美麗風景。

②建立考核制度。一是班級以10分為滿分的量化考核制度。一是以100分為滿分的學生個體考核制度。其中班級量化考核納入對班主任考核范疇內,學生個體考核進入檔案,來強化班主任的重視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懂得付出和回報的關系,理解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③搭建勞動的學生分配制。勞動教育嚴格按著“一人一崗位,一人一責任區”進行分配和考核。不斷強化崗位責任,為對學生的個體考核提供第一手材料。

④建立勞動標兵的評選制度。學生在每一次的勞動中,以5%的百分點比例,讓班級通過多樣化選舉這次勞動中的勞動標兵。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讓學生充分感受勞動的自豪感,勞動的光榮感。

2.思想教育內容

蘇霍姆林斯機說道,“只有當促進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先進思想,被孩子們的接納并印在行為中時你的勞動才是最偉大的勞動”。勞動教育也不例外,它的意義只有讓學生認識到了,體悟到了對于他們成長、成人的作用和意義時,才能夠在頭腦中接受他,在思想中重視他。才能把諸多的硬性內容印在他們的行動中,才能成為勞動教育。為此我們對學生進行勞動意義的大討論教育,通過討論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勞動是創造美的活動,所有創造美的活動都是美的,勞動是美的!使他們真正以勞動為美,以勞動為榮,直至以勞動為樂。

五、勞動教育作用

1.在思想方面

通過“自治管理”模式,使學生從自我覺醒中變成自覺行為,從而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形象意識、服務意識、崗位意識。使學生體悟到勞動的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讓學生從“自我、本我”中走出來進入“超我”境界”。

2.在行為習慣上

使學生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勞動習慣、行為習慣。不斷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學生體悟到“優秀是一種習慣”,“完美是一種習慣”。

篇(8)

首先,勞動技術教育課是指導學生生活、生產的技術教育,而創新往往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生產。

其次,勞動課中技術思維占主導地位。技術思維的特點是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而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在創造力的開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勞技課的開展有利于創新能力的開發。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制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開展的幾個問題:

1.現有的小學教育教學評估管理制度制約了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F在所存在的問題:對于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與不開設一個樣,滿腦袋的成績,分數至使勞動技術教育課和其它藝體學科無法正常開設,加上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的評價機制不健全,管理上的薄弱也是勞動技術教育課得不到有效開設的主要原因。

2.很多學校在勞動技術教育課開設上的專業師資匱乏,其任課教師多為其它學科教師兼任或接近退休的老教師擔任,由于勞技課程內容涉及面很廣,且專業性強,此類教師很難勝任教學任務,造成質量不高。另外,經費設備不足,實踐基地缺乏,無法適應教學的需要,這些都是嚴重制約著勞動教學的正常開展的原因。

3.勞動技術教育課教學的教改力度不足,很多人認為勞動技術教育課就是“干活課”,落后的課堂教學無法發揮勞動技術教育課的固有價值。

為加強勞動技術教育課在小學的正常開展,我們社會、學校、家庭要提高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的認識,特別是各級教育、行政、裝備部分,要加大對勞動技術教育課開設、管理、投入、研究力度,使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

在勞動技術教育課課堂教學上,我認為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勞動技術教育課的教學中,要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勞動技能的訓練,增強動手能力。既不能以講授示范代替學生的操作訓練,也不能以單純的勞動代替勞動技術課的教學,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篇(9)

一、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的形式

勞動實踐活動是使學生的想發現、研究、探索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和釋放的學習形式,是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身興趣、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勞作活動。過去的勞動活動只是要求教師課上和同學們合作完成一些科技制作,或者講授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識,教師還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圍著教師轉。現在教師必須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轉變指導思路和指導方法,由過去的主導者變為組織者、協調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活動中體現學生較強的自主性,教師還要獨立完成教學,為勞動實踐活動做好知識的儲備。它包括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有信息技術也有各種專業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與學生充分協作,提前感知預設活動中的突發事項,真正體現師生間的平等。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成為勞動活動的主體,教師指導學生把在課堂上學的理論有機的結合勞動實踐活動上。通過勞作活動,學生親歷了查閱文獻,上網查詢和實地調查,以及數據整理和統計等工作,培養了學生開展科學小研究和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體驗和感受理論指導勞動實踐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勞動實踐教育活動必須注重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過程。

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的目標是重過程、重質量、重體驗的過程。是讓學生將理論通過勞動實踐、勞動體驗得到升華,促使學生在今后的理論學習中能整理收獲,形成多種多樣的勞動成果如:會寫勞動計劃報告、能參加表演、欣賞藝術作品等,還能進行評價、交流、研討、辯論。在勞動交流中讓學生學會協作、理解、奉獻、分享,學會客觀分析正確思考。讓勞動實踐教育活動中的實踐活動能真正給學生創造環境和條件讓主體學生體會到理論和勞動實踐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必要性。認識到知識理論和勞動實踐還存在各自的獨特性。這就要求教師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勞動實踐了沒有,經歷了勞動過程沒有;學生在勞動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么沒有,他們又是怎樣千方百計地排除困難的;廣大的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獲得了什么樣體驗;廣大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是怎樣與他人合作的;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勞動實踐教育活動中的勞動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勞動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勞動實踐教育。勞動實踐教育活動上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實踐、體驗的環境,要關注。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的結果,我們要把學生最后“作品”、“成果”、“匯報內容”質量差異作為重點,還要把廣大學生的自身勞動感受作為目標。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提高勞動技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將學生的勞動興趣研究引向內心深處,提高到勞動光榮思想境界。在現實中有的教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主觀要求和客觀經驗,轉嫁給學生,這是我們在勞動活動過程中要避開的形式。

勞動實踐教育活動是一項內容廣泛。銜接嚴密的活動。勞動實踐教育的過程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必經過程。更是培養廣大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總體講勞動實踐教育是任重道遠的教育活動,他是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協作的結果。

參考文獻:

篇(10)

在許多青少年的心目中,教師往往是他們模仿的對象。新學期到來時,我們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上制訂了許多管理細則,其中對學生儀表有一條要求:不準穿拖鞋進課堂。初一年級的新生來自不同的小學,進入中學后,對執行這一要求并不容易。有一名同學屢屢“犯規”,一次班主任見他又穿拖鞋,就問他為什么總改不過來呢?他說:“我習慣了,況且我們原先學校的教師都是經常穿拖鞋進教室?!彼言鹊慕處煱醽碜鰮跫?,班主任沒有生氣,而是說,“在我們學校,如果你什么時候看見老師穿拖鞋進教室,你也可以?!边@個學生自然是沒有機會穿拖鞋了。這位班主任處理這件事時,沒有對學生加以訓斥,而是表現出善于運用言傳身教的教育原則,抓住學生喜歡模仿教師的心理特點,循循誘導,機智地做通了學生的思想工作,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取得了成效。

上一篇: 村鎮銀行發展中的問題 下一篇: 國際工程合同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特级黄免费网站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视频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 |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高清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