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38: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村鎮銀行發展中的問題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07年12月,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江西省首家村鎮銀行在江西修水縣義寧鎮開業,這意味著江西農村金融改革開始向更深的領域推進。經過四年的發展,江西省已共有14家村鎮銀行(見表2—1),截至2011年6月底,江西省村鎮銀行存款余額29.58億元,貸款余額23.33億元,初步實現了規模化。1進入2012年,村鎮銀行的建立和發展更是突飛猛進,根據2012年4月召開的江西省政府一季度金融形勢分析會上披露的數據,僅2012年一季度,江西省村鎮銀行已開業20家,新增貸款13.56億元。
綜合江西省村鎮銀行近四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呈現出以下明顯特點:
第一,覆蓋范圍廣,規模逐漸擴大。從省內第一家村鎮銀行在九江落戶,截至今年4月,江西省十一個設區市在各自轄區內都已經開設了村鎮銀行,不少設區市轄區內都已經有多家村鎮銀行。這些村鎮銀行的規模逐漸擴大,第一家村鎮銀行九銀村鎮銀行注冊資本1500萬元,到贛州銀座村鎮銀行注冊資本已到達1.5億元。村鎮銀行的支行及網點也逐漸增多,江西轄區內最大的村鎮銀行——贛州銀座村鎮銀行已經在贛州8個區縣設立了支行。
第二,村鎮銀行的發起機構主要為城市商業銀行。分析江西省轄區內的村鎮銀行,尚未發現有國有大型銀行作為發起行的例子,主要發起人均為所在區域的城市商業銀行。如修水九銀村鎮銀行發起人為九江銀行,南康贛商村鎮銀行發起人為贛州銀行等,呈現出較強的地域性。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省外城商行在江西省開設了村鎮銀行,如臺州銀行、順德農商行、稠州商業銀行等省外分行均在江西省開設了村鎮銀行,表明江西農村金融市場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第三,民間發起與政府推動相結合的模式。截至2011年末成立的14家村鎮銀行,無一例外都存在著先由企業界發起成立,政府部門予以極大支持的設立方式。在一些村鎮銀行成立過程中,政府甚至發揮了主導作用。如位于上饒萬年的黃河村鎮銀行,是由萬年縣招商引資,由寧夏中衛信用聯社發起成立,整個設立過程基本由政府主導。
(1)江西省村鎮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江西省14家村鎮銀行的分析,特別是對南康贛商村鎮銀行的研究,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江西省村鎮銀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1.業務經營方面的問題
第一,資金來源缺乏保障,吸收存款能力較低。江西省轄區內的村鎮銀行網點很少,而且均未加入銀聯,居民存取款感覺不便,對一般居民缺乏吸引力。
第二,市場定位產生偏離。我國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是解決農村地區資金供求矛盾,滿足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求。但根據對江西省14家村鎮銀行業務開展的調查來看,一些銀行的設立僅僅為了追求利潤,在這個新興市場中“分一杯羹”,并無意服務“三農”。
第三,支付結算系統相對孤立。村鎮銀行并未開通通存通兌業務,也尚未加入銀聯,所有從外地匯入的款項都是跨行跨區,匯費非常昂貴,因此缺乏對農村居民的吸引力。雖然銀監會規定符合條件的村鎮銀行可以申請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以及支票影像交換系統,這一結算問題,贛商村鎮銀行四年以來仍未有效解決。
三、公司治理結構與管理方面的問題
一是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中國銀監會頒布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20%,單個自然人股東及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單一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單一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這一20%條款,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容易導致村鎮銀行發起行“一股獨大”,村鎮銀行獨立法人自主決策無法體現出來;二是大、小股東間經營目的存在差異,會導致村鎮銀行經營混亂。目前江西省村鎮銀行除一家外,其余村鎮銀行發起行持股比例基本占到了股本總額的50%以上。
二是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分析南康贛商銀行可以發現,其在內部機構的設置上沒有獨立的審計和會計稽核部門,也沒有專職審計人員,銀行在運行過程中并未制定詳盡的風險控制規劃。類似于贛商銀行這樣的村鎮銀行,風險來源主要有兩個:其一,農村的信用環境較差,農戶貸款缺乏抵押擔保物,部分村鎮銀行貸款片面追求高效率,對貸款額審查不嚴格;其二,政府在村鎮銀行成立過程中影響太大,對其扶持也較多,很難否定村鎮銀行運行過程中沒有政府的行政指導,政府甚至會通過行政手段讓村鎮銀行發放貸款,其中必然蘊含很大風險。
四、問題產生的原因
(1)村鎮銀行自身的原因
村鎮銀行作為全新的農村金融機構,很多方面需要開拓創新,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開展業務,但縱觀各村鎮銀行的業務,大部分都是城商行或農信社業務的翻版,很難對客戶產生吸引力,也很難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目前村鎮銀行的主要經營人和管理者大多來自于傳統的商業銀行,帶來的是傳統銀行的經營思想與經營方式。但村鎮銀行本身卻并不具備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與條件,按傳統商業銀行的模式去經營,在各方面明顯表現出先天不足。這些原因使村鎮銀行在發展中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極大限制了它的發展。
(2)政府部門和銀行監管機構方面的原因
由于村鎮銀行起步不久,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對村鎮銀行的監管還未形成統一思路。比如,以村鎮銀行為代表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為其制定新的存款準備金率,還是執行農村信用社標準或執行其他商業銀行標準,目前并沒有明確規定。再如對村鎮銀行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范圍也沒有加以規定。與國有銀行和其它大型商業銀行相比,村鎮銀行具有不同的產權制度、明顯的區域性、不同的管理水平,這決定了對村鎮銀行的監管也需要具有獨特性。作為江西省的銀監主管機構——江西省銀監局,也尚未看到其對轄區內的村鎮銀行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
五、促進江西省鎮銀行發展的對策建議
江西省村鎮銀行自起步以來,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有力地支撐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對于解決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機構服務水平差、機構間競爭程度低、農戶貸款難等“金融抑制”問題起到了比較好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著如前所述的各種問題。村鎮銀行應該堅持政策性與商業性相結合的市場定位,探索和改進信貸制度,解決風險分散和盈利性問題,同時也需要政府加快完善村鎮銀行的差異化政策,鼓勵大銀行支持村鎮銀行的發展。
注解:
①數據來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網站,http//.
參考文獻:
[1]愛德華·肖著,邵伏軍等譯,1997:《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P8~P117。
[2]郭俊,2008:村鎮銀行市場定位:獨特性與階段性,《武漢金融》第4期:P42~43。
[3]韓俊,2009:《中國農村金融調查》,上海:遠東出版社。
[4]胡士華、盧滿生,2011:信息、借貸交易成本與借貸匹配——來自農村中小企業的經驗證據,《金融研究》第10期P100~111。
[5]洪正,2011: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可行嗎?——基于監督效率視角的分析,《經濟研究》第2期:P44~58。
關鍵詞 村鎮銀行 發展 對策研究
一、引言
村鎮銀行作為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要試點機構,擁有機制靈活、依托現有銀行金融機構等優勢,自2007年以來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同時村鎮銀行本身也有諸如成本高、成立時間短等弱點,而且面臨著來自其他金融機構的威脅,其發展前景不一定十分樂觀,村鎮銀行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村鎮銀行發展歷程及現狀
2007年3月1日,注冊資本達200萬元的我國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在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金城鎮掛牌開業。這是我國為解決農村金融供需矛盾所邁出的第一步。5年來,全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規模穩步推進。2010年5月,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村鎮銀行的發展進入提速期,到2011年底,我國已開業村鎮銀行達700余家。村鎮銀行從設立之初起,就以“服務三農、支農支小”作為主要職責,堅持小額、流動、分散的原則,搭建城市資本回流農村、農村資金留在農村的渠道,以激活農村市場,加強、改進農村金融服務,力爭在支持縣域經濟、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活躍農村金融市場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從現實情況來看,村鎮銀行也確實發揮了部分在設立之初就已確定的金融服務功能。但由于其身處農村發展面臨著很多制約因素,村鎮銀行在取得可人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特定的問題。
三、村鎮銀行發展存在的困難和挑戰
(一)外部政策支持困難。一是村鎮銀行目前按25%的稅率交納所得稅,而信用社卻不需交納所得稅。二是村鎮銀行與農信社都是為“三農”服務,但是目前村鎮銀行尚沒有獲得類似支農再貸款等優惠政策的支持。
(二)自身經營管理困難。一是資金籌集渠道單一。(1)吸收存款難。村鎮銀行設立于農村地區,雖然具有一定的本土優勢,但受地域自然條件和開放程度等限制,農民和鄉鎮企業閑置資金有限,客觀上制約了村鎮銀行存款的增長。同時,村鎮銀行成立的時間較短,與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相比,農村居民對村鎮銀行的認可程度不高,使村鎮銀行在發展初期的競爭中處于劣勢。(2)留住存款難。村鎮銀行網點少,現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對絕大多數農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將錢存到村鎮銀行,其初衷主要是為了獲得村鎮銀行的優惠貸款。(3)存款之外的資金來源受限。村鎮銀行所在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吸收公眾和企業的存款都有限,村鎮銀行需要尋求存款以外的資金。但由于結算系統不暢,同業拆借難以進行,村鎮銀行不能發行、買賣金融債券,融資渠道受限。
(三)風險管理面臨挑戰。(1)村鎮銀行信貸支持的主要對象決定了風險控制在其經營發展中的重要性,在農業保險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如何防控風險無疑是村鎮銀行所面臨的重要課題。(2)農村金融需求旺盛,村鎮銀行吸收存款又比較難,這種資金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性使得村鎮銀行存貸比過高,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影響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四、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建議政府及監管層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實現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一是給予村鎮銀行一定的支農再貸款支持,以擴大村鎮銀行的資金實力。在村鎮銀行成立初期人民銀行應執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再貸款條件,將支農再貸款向村鎮銀行傾斜,在進入征信系統、大小額支付系統等系統時給予優惠政策。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許村鎮銀行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資金供求狀況、債務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確立貸款利率。三是參照信用社改制期間的政策,對初創階段的村鎮銀行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支持其發展壯大。四是出臺有關政策,支持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進行適度的有序競爭,增強村鎮銀行的活力。
(二)拓寬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壯大資金實力。一是利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向公眾宣傳設立村鎮銀行的意義和目的,介紹村鎮銀行開展的相關業務,正面引導公眾充分了解并認可村鎮銀行。二是設立村鎮銀行分支機構,擴大服務半徑。三是村鎮銀行員工應深入“三農”的各個觸角,及時了解農民、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引導他們將閑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
(三)正確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繼續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把制度落實到實處,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把防范風險作為拓展業務的前提。二是控制好貸款的投放規模,要與資金實力相匹配,要與貸款管理能力相匹配,嚴防出現流動性風險。三是不能盲目進行貸款創新,要先試點后鋪開,循序漸進,嚴防貸款風險,實現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村鎮銀行要盡快結合小法人機構特點,探索建立簡潔有效的法人治理模式,健全評價制度和效率評估體系;制定內控建設規劃,構建制度流程體系和內部治理、風險控制、責任追究、協調聯動、培訓教育的長效機制,健全內部考核機制,切實轉變以規模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和激勵約束機制,盡快建立以資本金配置效率和經濟利潤為主要約束的考核機制,按現代金融企業要求轉換經濟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2006年12月,國家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同時選擇六省推出了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2007年10月,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區、市)。自此,我國農村金融改革進入了以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為突破口,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金融體系的新階段。抓住國家降低農村金融進入門檻的機遇,加快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是解決新型農村建設金融需求旺盛與農村金融供給嚴重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徑。
一、郟縣廣天村鎮銀行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郟縣廣天村鎮銀行于2009年10月28日掛牌,是河南省成立的第5 家村鎮銀行,注冊資本5000 萬元,內設四個部門(客戶一部、資金組織部、綜合業務部及營業部),員工20人,網點一個,業務范圍已覆蓋郟縣縣城,正逐步向周邊各鄉鎮鋪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表現在:(1)資產規模快速擴大,存款余額持續增長。至2010年末,資產總額2.5億元,較2009年末增長1.2億元,增長率92.3%;存款余額1.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億元,增長171%。其中儲蓄存款0.3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0.27億元,增幅270%;對公存款1.5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0.87億元,增幅131%。(2)信貨投放穩步增長,支農力度不斷加強。截止2010年末,貸款余額l億元,較2009年末增長0.8億元,增長率125%。其中涉農貸款占比54.7%,在服務當地“三農”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截至2010 年末,貸款利息和貸款到期回收率均為100%,無逾期和不良貸款,圓滿實現了穩健經營的目標。(3)經營利潤持續增長,盈利能力明顯提高。截至2010年末,利息收入587.7萬元,貸款利息收入528.8萬元,金融機構往來收入58.9萬元,利息支出66.49萬元,營業支出382.03萬元,其中業務及管理364.92萬元,營業稅及附加17.11萬元。在“應提盡提、應攤全攤、據實列支”的前提下,2010年末實現賬面利潤32.05萬元,凈利潤23.65萬元,較2009的年末利潤數增長將近25萬元。
新型村鎮銀行的特點。(1)公司治理較為完善。一是注冊資本規模較大。按照規定村鎮銀行最低注冊資金,縣(市)300萬,鄉鎮100萬元,郊縣廣天村鎮銀行注冊資金達5 千萬元,在全省已經成立的14 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中居于前列,高于最低規定的16倍,具有較強的發展實力。二是股權結構比較合理。郟縣廣天村鎮是銀行是由平頂山銀行為主發起銀行,6家企業和11個自然人入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中發起行投資1200萬元,占股本的24%,為第一大股東,其他股東按出資額合理分配股權。這種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的股權結構,既有利于樹立主發起銀行的主導地位,保證村鎮銀行日常經營管理的規范,又能保證企業及個人股東積極參與村鎮銀行經營。三是治理結構較為完善。廣天村鎮銀行依照其發起行――平頂山銀行的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進行建設,建立了“三會分設、三權分立”的制度,即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董事會領導下的行長負責制。同時,制訂了《郟縣廣天村鎮銀行核心業務系統操作規程》等59項規章制度。由于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監督制衡機制,其經營管理比較規范,風險管理能力較強。四是產業資本積極參與。廣天村鎮銀行6家法人股東都是當地礦產、電力安裝、物資及工程監理等經濟實力強且口碑較好的企業,這些產業資本的參與,為農村引入了多元化的金融供給,體現了村鎮銀行多渠道募集資本的開放性。(2)經營方式有所創新。一是信貸審批程序快;二是信貸業務經營靈活;三是金融支農模式新穎。(3)業務運營平穩,支持縣域經濟效果明顯。廣天村鎮銀行掛牌經營后,注意融合平頂山銀行的經營理念,結合郟縣實際,迅速成長為一支新生的金融力量。廣天村鎮銀行積極發揮面向地方基層、面向農村的特色,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農戶和個體工商戶貸款難問題,開業至今,共發放小額農戶貸款24戶、計100萬元;農村養殖貸款2戶,20萬元;發放農村工商業貸款24戶,計4125.3萬元;發放個體工商業貸款21戶,計4210萬元;發放中小企業貸款4戶,計1000 萬元。在短時間內,對解決該縣中小企業及工商戶、農戶貸款難問題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二、郟縣廣天村鎮銀行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個別部門思想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村鎮銀行是一種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旨在培育健康、多元的競爭性農村金融新市場體系,有效增強對“三農”的金融服務,從而支持新農村建設,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但通過對郊縣廣天村鎮銀行設立、發展的調查,筆者發現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一是認識不到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是個新生事物,一些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其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發展金融機構只是銀行系統的事,不是地方政府部門的事,對新型金融機構根本沒有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去大力推進和發展;二是地方政府對以村鎮銀行未來發展的思路不清。一些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何發起、如何監管、如何扶持缺乏思路,不知從何下手;三是對于村鎮銀行的設立,部分基層心存顧慮。一些干部認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成份復雜,監管困難,怕重蹈“三會一部”的覆轍,有畏難情緒,推動起來不積極。
2.村鎮銀行設立階段發起行難找。在本轄區內,具有主體資格的發起行較少。找到合適的主發起行,史成功組建村鎮銀行的關鍵問題。根據設立村鎮銀行的標準,組建村鎮銀行必須要求有一家符合條件的銀行業法人機構(或金融資產公司)作為主發起人,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平頂山市符合條件的主發起行只有平頂山銀行和平頂山衛東農村商業銀行兩家機構,所以說發起主體相對較少,要破解組建村鎮銀行本地主發起銀行缺乏的瓶頸,必須從外地引進合適的主發起行。外部具有資質的金融機構,在欠發達地區設立村鎮銀行的意愿較為薄弱。目前為解決中西部或不發達地區發起行不足的問題,監管部門采取了東西掛鉤、發達及欠發達地區掛鉤的政策,要求全國范圍內的商業銀行,在東部地區設立村鎮銀行,必須按比例同時到中西部地區設立一定數量的村鎮銀行,但由于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盈利率較低,投入成本和耗費精力更大,主動愿意到這些欠發達地區設立村鎮銀行的外地銀行不多。
3.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高,風險防控困難。村鎮銀行是商業性金融組織,不是政策扶貧機構,必須實觀資本保值升值的目的,才能生存并持續發展。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了幾個影響其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一是社會認知度較低。郟縣廣大村鎮銀行成立時間僅一年,規模小、網點少,在廣大農戶心中的品牌地位不高,吸儲能力不強。二是運營成本偏高。村鎮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居住在鄉(鎮)、村的農民,較城市居民居住地分散,單筆貸款額度小,甚至有時信貸員考察農戶項目的車旅費高于貸款利息收入。三是風險控制困難。目前供村鎮弄可借助和參考的現成風險防控體系幾乎沒有,比如征信體系,農村企業、個人信用信息還沒有納入征信管理體系,農村企業信息分散在人行、工商、稅務、經貿等多個部門,缺乏必要的信用資源整合,評估農產信用難度大。同時,現階段我國農業保險體系還很不健全,村鎮銀行信貸資金安全面臨很大挑戰。
4.政策扶持不夠。大多地方政府沒有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以平頂山為例,除國家及有關部委出臺的扶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文件精神外,目前還沒有出臺地方性扶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有關利率管理、征信、存款準備金繳存、支付清算、執行稅率及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工商注冊登記等問題,仍未統一解決。現有針對村鎮銀行優惠措施落實不到位。以廣天村鎮銀行為實證,該行在籌建階段,郟縣政府會議研究對組建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比照農村信用社享受所得稅5年內先征后返和減免部分營業稅(按3%執行)的優惠政策;涉及村鎮銀行的本級行政事業收費一律免收,服務性收費執行最低標準。但是落實起來比較困難,廣天村鎮銀行的營業稅直到2010年7月份才從5%降到3%,籌建初期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也沒有得到全部減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鎮銀行的發展,也對其他擬到平頂山市設立村鎮銀行的機構造成負面影響。
三、推進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搶抓國家鼓勵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機遇,鄭州、安陽市已建立2 個村鎮銀行或農村資金互助社,全省利用臺資擬建30 家村鎮銀行正在進行,南陽由天津支持每縣成立一個村鎮銀行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諸多實際情況表明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應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深入推進村鎮銀行建設。
1.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村鎮銀行的設立和發展。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研討會、媒體等宣傳解釋試點政策,報道試點進展情況和外地先進經驗,提高全社會對村鎮銀行的認知度。二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縣兩級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組建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對村鎮銀行的發展總體部署,加強業務指導,通過相關的制度安排,真正將村鎮銀行發展工作擺上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三是建立政策協調機制。由金融辦、發改委、人民銀行、銀監局、財政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土地局、公安局、農業局、廣電局、扶貧辦等有關部門針對村鎮銀行發展中的困難,協商給予籌建、監管、補貼、稅費等方面政策優惠。
2.基層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應加大“招行引資”力度。從全省己成立的13家村鎮銀行的發起行屬地看,外省銀行占58%,省內占42%,表明外省地方性金融機構呈現出“圈地擴行”的燎原之勢。地方政府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應牢軍抓住機遇,充分調動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密切聯系人行各分支行積極引導國內外的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及民間資金等社會各類資本到轄內農村地區創業發展,并全力推進村鎮銀行在轄內的健康發展。同時,支持大中型國有和股份制行商業銀行通過創新管理架構,探索成立業務部、管理總部等多種方式投資組建村鎮銀行。
3.加快制定激勵政策。在我國現階段,涉農金融機構呈現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等特點,因此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來解決農村信貸投入不足問題是不現實的,必須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可供借鑒個別地區先進做法,一是稅費支持。對新設立的村鎮銀自營業之日起,前3年縣政府按其繳納營業稅地方留成部分的100%予以獎勵,第4~6年予以50%獎勵;禁止有關部門向新設立的村鎮銀行亂收費和亂攤派;凡是給予農村信用社的有關稅費減免優惠政策,村鎮銀行同樣享受;二是業務支持。縣政府優先為新設立的村鎮銀行推薦對公優質客戶。督促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村鎮銀行開展業務,積極引導各類涉農資金存入村鎮銀行,增強支農實力;鼓勵將農業政策性信用業務交由村鎮銀行辦理;積極向村鎮銀行推薦地方優質項目,幫助其拓寬農村信貸服務領域。三是資金支持。村鎮銀行如期開業后縣政府獎勵開辦費用100 萬元,同時,幫助協調營業辦公用房,其租金前三年由政府承擔。
一、河南省村鎮銀行發展的情況
河南省在 2008 年 6 月16日成立第一家村鎮銀行――欒川民豐村鎮銀行。2012年5月26日,銀監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將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受此利好影響,河南組建村鎮銀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截至2013年5月末,河南省開業村鎮銀行56家,籌建3家,另有4家已獲得銀監會正式備案。2012年,全省村鎮銀行新設支行39個,新覆蓋28個縣(市),18個省轄市實現“全覆蓋”,其中5個省轄市實現了縣域“全覆蓋”。河南省村鎮銀行正在規范管理中加快發展。2012年,全省村鎮銀行資本金增長102%,盈利增長175%;69個縣(市)設立村鎮銀行,占全省縣(市)總數的64%。按照河南省銀監局對農村金融機構總體工作安排計劃,全省村鎮銀行數量要達到100 家左右,爭取實現縣域“全覆蓋”。
二、河南省村鎮銀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相關扶持政策力度不夠,配套改革滯后
(1)相關扶持政策力度不夠。一是在稅收政策方面,營業稅優惠幅度不大,目前村鎮銀行執行3% 的營業稅率,且5萬元以下的小額農戶貸款才適用減免稅政策。在所得稅方面,村鎮銀行沒有優惠,但農村信用社暫時免征或減半征收。二是補貼方面,對村鎮銀行定向費用補貼的政策時間短,僅限于2009―2011 年,并且要求也高,必須達到存貸比大于50%,實現貸款余額同比增長。按照這一規定,實際上村鎮銀行開辦的前兩年是享受不到的。財政對農業銀行、農信社發放農業貸款進行貼息,對村鎮銀行發放農業貸款則沒有相關規定。
(2)配套改革滯后。一是我國沒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農村居民還是愿意把錢存入郵政儲蓄銀行與農村信用社,影響了村鎮銀行的吸收存款的能力。二是農業保險制度不完善,且農業又具有弱質性,導致村鎮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較大。三是對村鎮銀行的利率管制多。
2、吸收存款難,且融資渠道較窄
(1)吸收存款難。一是社會信譽認知度低。河南村鎮銀行成立只有五年多的時間,是個新生事物,且資產規模較小,資金實力弱,再加上絕大多數村鎮銀行只有一家經營網點,品牌影響力極其有限,導致農民不愿意把錢存到村鎮銀行。二是村鎮銀行基本上都是設立在縣城,資金來源主要是農村居民和鄉鎮企業的閑置資金,而它們的閑置資金較少,客觀上限制了村鎮銀行的發展。三是結算功能不健全。目前河南村鎮銀行基本上未加入中國人民銀行的支付清算系統,也沒有加入銀聯,不能發行銀行卡,不能實現銀行間的直接匯兌,不能異地存取款,不具備開具票據的條件等等,使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存取款非常不方便,也直接導致村鎮銀行吸收存款難。
(2)融資渠道較窄。一是《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限制了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及其他社會民營資本的資金投入份額,使得村鎮銀行無法融通更多優質資金。二是村鎮銀行發行債券資格受限,不能發行、買賣金融債券,即不能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另外,村鎮銀行只能向當地金融機構拆借資金,不能進入全國銀行間拆借市場進行交易。
3、風險較大且控制能力差,監管力量薄弱
(1)風險較大且控制能力差。一是信貸風險較為突出。第一,農業生產易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當借款人無法獲得預期的收入時,村鎮銀行就面臨借款人不能按期還款的風險。第二,河南村鎮銀行發放的貸款,普遍存在“無抵押”貸款現象。第三,大多村鎮銀行沒有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學的信用指標評價體系,缺乏對客戶的信用評價制度,貸款業務中存在大量的控制盲點。二是風險控制能力差。第一,與其他銀行相比,村鎮銀行注冊資本要求低,通過對河南省內的村鎮銀行進行調查發現,其資本金數額較小,抗風險能力差。第二,河南村鎮銀行組織機構不完善。雖然大多數村鎮銀行成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但部分村鎮銀行的董事長、行長及監事長由主發起行高管兼任。另外,多數村鎮銀行沒有成立內部審計委員會,也沒有專職的審計人員,稽核監督機制不完善。
(2)監管力量薄弱。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村鎮銀行,一方面,由于市場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設立村鎮銀行的積極性較高,所以河南村鎮銀行機構數量增加較快。然而縣域監管力量比較薄弱,這是因為由于監管辦的整合,有的部分縣城沒有監管部門,而有監管部門的縣城,由于普遍存在人員少、監管任務重等問題,對村鎮銀行的監管也難以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村鎮銀行的監管質量。
4、金融創新能力不足,業務發展受限
一是絕大多數村鎮銀行存在缺乏個性化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一般的做法是很多村鎮銀行的發起行將信貸技術“移植”到村鎮銀行,缺乏成熟和符合自身實際的范例作參考;或者與當地信用社開展的業務基本重合,具有趨同性。相比村鎮銀行,信用社經營規模大,資本實力雄厚,網點眾多,這大大降低了村鎮銀行在農村地區的競爭力。二是受監管部門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率、單戶貸款占比等多項指標限制,業務難以有效拓展。另外,村鎮銀行經營的業務具有“分散、小額、頻率高”的特點,所以,村鎮銀行存在規模不經濟問題,經營成本較高,可持續經營難。
三、完善河南省村鎮銀行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給予村鎮銀行稅收優惠政策。建議對于初創期的村鎮銀行,五年內免交營業稅和所得稅,營業滿五年以后,可以執行較低營業稅率和所得稅稅率。二是給予村鎮銀行更多的財政補貼和資金支持。對村鎮銀行的涉農貸款給予定向補貼和增量獎勵,提供再貸款的政策支持等。
(2)積極推進相關配套改革。一是應盡早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可以降低村鎮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避免個別村鎮銀行破產倒閉引起存款人擠兌;還有助于提高村鎮銀行的信譽,增加吸收存款的能力。二是擴大村鎮銀行存貸款利率上下浮動幅度。允許村鎮銀行根據借款人的風險狀況、資金供求狀況、當地經濟的發展水平情況等自主確定存貸款利率,合理定價,實現自身財務可持續發展。三是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降低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減少災害對農民、農業生產的影響,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四是加快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健全的農村信用體系有利于降低村鎮銀行的經營風險。
2、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一是村鎮銀行要積極拓寬存款資金來源渠道,這是實現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本文認為,要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讓農民了解村鎮銀行的性質、經營方式、服務對象和產品等,使其贏得廣大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提高社會信譽度。另外,地方政府也要積極引導,借助官方信譽,消除公眾對村鎮銀行的疑慮。同時村鎮銀行要提高業務服務水平與質量,在業務量較大的地方增加營業網點,為廣大農民、鄉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吸引他們閑置資金的存入。二是通過多種多樣的融資方式,來增加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鼓勵村鎮銀行向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通過市場機制進行拆借資金,增加中國人民銀行對村鎮銀行發放支農再貸款,支持村鎮銀行通過發行債券、票據,甚至上市等形式進行融資。
3、盡快加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系統
村鎮銀行只有根據廣大客戶的需要,能為客戶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支付結算服務,滿足客戶的基本需求,才能爭取更廣泛的客戶資源,增加存款資金的來源。因此,要盡快協調解決好河南村鎮銀行支付結算難題,完善結算網絡系統,指導其加入中國人民銀行大小額支付系統、清算系統、賬戶管理系統,加入銀聯系統等,暢通支付結算網絡,為客戶提供方便。同時,支付結算系統的暢通也可以使村鎮銀行能夠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開展同業拆借,增加村鎮銀行的主動型負債,拓寬融資渠道。
4、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一是防范信用風險。村鎮銀行必須根據自身情況,研究并建立一種科學有效,適應農村金融環境的農村信用評估方法。同時,要積極探索多種擔保、抵押方式。另外,盡快讓村鎮銀行接入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這樣就能夠查詢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中企業與個人的信用狀況,而且要逐步將村鎮銀行的農村企業、農戶信用信息導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數據庫。二是加強內部管理,完善村鎮銀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如建立多部門組成的貸款審查委員會,實行多部門審批制,防止信貸風險的發生;設立審計部門,配備專門的審計稽查人員,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專項檢查,防范操作風險與財務風險等風險的發生。三是加強村鎮銀行的監管。監管村鎮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存貸款比率等指標狀況,村鎮銀行要控制好規模擴張的步伐,確保穩健經營;監管村鎮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是否堅持“小額、流動、分散”的信貸原則,信貸資金是否用于支持三農和小企業發展等。銀行監管部門既要監管村鎮銀行內部管理機制的運作情況,又要完善其信息披露制度,同時還要與地方政府、人民銀行做好協調工作,防止互相推托,出現監管上的“真空”。
5、明確市場定位,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
一是村鎮銀行要明確市場定位,應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在認真做好細分市場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二是村鎮銀行是縣域一級法人,要充分發揮自身的靈活機制,創新金融產品。如河南欒川民豐村鎮銀行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開展小額信貸業務,推出了“家庭賓館貸款”、“個人投資經營貸款”,又針對農民進城經商需要短期流動性資金的需求,開發了“農經商”個人貸款業務,最大程度地滿足了縣域居民、農民從事涉農經營的臨時性、周轉性流動資金需求。三是創新服務方式,加強銀銀合作,實現合作共贏。如河南欒川民豐村鎮銀行與洛陽銀行建立了資金拆借平臺,把閑置資金協議上存,既提高了資金的收益,減少資源浪費,又增強了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又與洛陽銀行的科技部合作,實現了總分行系統的上線,解決了民豐不能發行借記卡從而嚴重影響儲蓄業務發展的情況。
(注:基金項目:2013河南省科技廳項目《河南金融發展的現狀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No:132400410284)的階段性成果;2013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重點項目《河南省農業保險制度研究》(No:13B79088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高彥彬:河南村鎮銀行的比較優勢與發展方向策論[J].征信,2013(3).
[2] 曲小剛、羅劍朝:村鎮銀行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村鎮銀行是為了解決現有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金融服務缺位等問題,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目前村鎮銀行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須引起關注。本文基于海南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一、海南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2010年4月,海南首家村鎮銀行——文昌國民村鎮銀行掛牌開業,之后村鎮銀行這一新興金融主體陸續進入海南。截至2013年9月末,海南共有9家村鎮銀行,注冊資本2.2億元,資產總額20.79億元,負債總額18.46億元。其中,貸款余額10.69億元,存款余額11.35億元。全省村鎮銀行存貸款總額占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均低于0.3%。不良貸款余額34.04萬元,不良貸款率0.03%,貸款質量良好。2013年1-9月累計實現凈利潤2037.86萬元,實現盈利的村鎮銀行4家,虧損5家。
海南9家村鎮銀行均由中小金融機構發起,其中7家為外地銀行發起。目前全省各村鎮銀行管理流程基本參照發起行的模式建立起來。相對于其他銀行機構,海南村鎮銀行規模較小,內部組織架構較為簡單,人員相對較少,除1家村鎮銀行有2個網點外,其余均僅有1個網點,主要分布在縣城城區。
各村鎮銀行發展不平衡。從存款市場份額看,存款最多的為海口蘇南村鎮銀行,占全省村鎮銀行存款總額的82.03%,其他8家村鎮銀行存款都少于5000萬元,其中存款少于1000萬元的村鎮銀行有2家,最少的村鎮銀行存款僅有539.05萬元,存款增長較慢。從貸款市場份額看,海口蘇南村鎮銀行貸款余額7.11億元,占全省村鎮銀行貸款余額的66.51%,其他8家村鎮銀行合計僅有3.58億元,其中少于5000萬元的有5家,最少的村鎮銀行僅有528.22萬元。村鎮銀行以短期貸款為主,短期貸款余額占77.38%。貸款主要支持小微企業,全省村鎮銀行成立以來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86.12億元,占成立以來累計發放貸款金額的79.69%。貸款投放行業漸趨擴大,分布在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個人貸款、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宅和餐飲業、建筑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
二、存在的問題
(一)資本金實力較小,業務難以有效拓展
截至2013年9月末,全省9家村鎮銀行中有5家機構注冊資本均僅有1000萬元,在吸收存款時與其他銀行機構相比缺乏令農民信服的資金實力,金融供給能力有限,風險抵御能力較弱。近年來其他省份絕大部分村鎮銀行注冊資本金均在5000萬元以上,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村鎮銀行資本金最高達2億元。
(二)吸存能力偏弱,發展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
村鎮銀行成立的時間較短,社會各界對其缺乏了解,社會認知度偏低,客戶基礎相對薄弱,農村地區群眾對農信社、農業銀行等傳統涉農金融機構更為信任,對相對陌生的村鎮銀行持懷疑和觀望的態度,加之信貸業務之外的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不及其他銀行機構,農民不愿把資金存放在村鎮銀行。目前,海南村鎮銀行只有一家存款達到九億元以上,其余村鎮銀行存款均少于5000萬元,甚至有2家村鎮銀行存款不足1000萬元。吸存能力弱、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是當前村鎮銀行面臨的最大難題。
(三)存貸比高位運行,存在流動性風險隱患
截至2013年9月末,海南9家村鎮銀行有8家機構存貸比超過監管標準,其中有2家村鎮銀行的存貸比分別高達555.22%和426.91%,分別超過監管標準480.22個百分點和351.91個百分點,流動性風險隱患大。發起行通過同業存放款項方式給村鎮銀行提供信貸資金支持以及村鎮銀行自身吸存能力弱是村鎮銀行存貸比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村鎮銀行處在貸多存少、資金超負荷運轉狀態。
(四)“三農”服務力度有待增強
《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三十九條規定“村鎮銀行在繳足存款準備金后,其可用資金應全部用于當地農村經濟建設。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首先充分滿足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但目前村鎮銀行存在貸款“脫農化”現象。截至2013年9月末,全省村鎮銀行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僅占27.62%;成立以來累計發放農戶貸款金額僅占累計發放貸款金額的8.05%。
(五)業務發展過多依賴主發起行,業務種類和服務方式單一
村鎮銀行設立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一家公司治理良好、內部控制健全有效、財務狀況良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主發起行。主發起行在村鎮銀行的建設、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雖然村鎮銀行屬于一級法人機構,但村鎮銀行在管理和經營上還是較多依賴于主發起行,自主經營權難以有效發揮或缺乏獨立經營意識。村鎮銀行目前主要辦理存款、貸款等傳統業務,還未開展代銷基金債券、代繳水電費、保險等中間業務,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能力不足,盈利模式單一。
三、建議
(一)擴充資金來源渠道,加大存款營銷力度
一是通過各類銀企對接會、村鎮銀行股東網站、“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等渠道,開展多方位宣傳,正面引導公眾充分了解并認可村鎮銀行,增強公眾向村鎮銀行存款的信心。二是積極與當地各大商會、行業協會進行交流合作,維護和發掘有價值的客戶資源。三是動員股東資金結算和留存,信息渠道廣泛的優勢,拓展其上下游企業群體。四是合理運用利率杠桿,靈活做好存款利率定價,提高吸存競爭力。
(二)多方式提升自身經營能力,擴大業務范圍
一是提高資本實力,擴充村鎮銀行股權規模,構建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努力吸引各類投資者投資入股,提高村鎮銀行風險抵御能力。二是走特色化、差異化模式,主動加強與政府各部門的聯系,了解當地重點發展農業產業的相關政策和規定,把握本地農村經濟發展特征和農戶金融需求特點,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針對不同需求的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探索并開發相應的金融產品。如在貸款方面,應積極探索開發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林權抵押、農機具抵押、農產品訂單質押等多種擔保形式金融產品,以滿足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三是擴大業務范圍,逐步開展理財產品、銀行卡、網上銀行等業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
(三)加大扶持力度,落實優惠政策
一方面,建議地方政府適當向村鎮銀行提供一些財政性存款、征地拆遷補償款等存款資源,以增強村鎮銀行資金實力和提升示范效應。另一方面,加強優惠政策及風險分散補償配套機制的整體設計,從機構設立、業務經營、利息補貼、稅收征繳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健全農業擔保和保險體系,降低農戶因意外事故和自然災害而產生的損失,實現風險分擔。
(四)加強金融監管,及時提示風險
監管部門應引導村鎮銀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機制,幫助村鎮銀行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同時,加強對村鎮銀行的風險監測和監督管理,對村鎮銀行風險管理、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狀況、關聯交易等方面實施持續、動態監管,及時提示風險。
參考文獻
2007年3月1日,中國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在四川省儀隴縣金城鎮正式掛牌開業,揭開了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的序幕。2007年10月,在總結內蒙古、吉林、湖北、四川、甘肅、青海6省(區)村鎮銀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將試點范圍由6省(區)擴大至31個省(區、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規劃目標是,到2011年底,我國村鎮銀行發展至2 000家,即有條件的地區一個縣一家(劉明康,2009)。村鎮銀行的建立與發展,對解決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等問題,合理配置金融資源,培育健康、多元的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體系,有效增強對農戶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我國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一些突出問題已發展成為影響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認識村鎮銀行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對其進行科學分析,提出應對之策,顯然是當前我國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村鎮銀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問題
我國醞釀設立村鎮銀行始于2006年。2006年12月20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的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和境內外各類資本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投資,增設網點,設立村鎮銀行。可見,村鎮銀行設立的初衷是為“三農”服務,緩和農村發展中的“貸款難”問題。而一些村鎮銀行經營者坦言,村鎮銀行的股東都是為賺錢才來投資的,各家村鎮銀行為吸引股東都制定了近期盈利分紅計劃,不可能只考慮政策性金融的需求。他們認為村鎮銀行首先要解決生存問題;其次是發展問題,只有在發展壯大后,村鎮銀行才能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由于多數農民無法像企業一樣出具企業財務報表來證明個人資信狀況,因而,村鎮銀行對于農村貸款的程序相對一般商業銀行要更簡單,一些村鎮銀行甚至還推出了兩萬元以下貸款無需擔保的優惠政策。從村鎮銀行運作四年來的情況看,貸款程序的簡化和這些優惠政策為農民群眾在村鎮銀行貸款提供了便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村鎮銀行的信用風險,一旦出現問題貸款,農民能夠提供的抵押品諸如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小企業廠房設備、沒有房產證的房屋等是很難變現的。基于上述因素,村鎮銀行往往為降低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將貸款悄悄地轉向城市企業等盈利性較高、風險相對較低的客戶,從而背離了村鎮銀行設立時服務“三農”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這一做法也違背了村鎮銀行賴以存在和持續發展的根本宗旨――面向“三農”。
(二)村鎮銀行的“吸存難”問題
村鎮銀行從誕生開始,就面臨著與各類商業銀行的激烈競爭,“吸存難”是我國村鎮銀行的普遍問題。從村鎮銀行自身發展和經驗環境的角度看,我國村鎮銀行“吸存難”有以下主要原因:
首先,村鎮銀行由于成立的時間較短,規模小,一般居民對村鎮銀行不了解,社會認知度不高。據浙江龍灣農業合作銀行對100戶居民的調查,82%的居民認為村鎮銀行是“雜牌軍”,錢存進去會打了水漂;45%的居民希望將錢存入勢力較強的信用社;37%的居民希望將錢存入國有銀行;僅10%的居民愿意將錢存入村鎮銀行,支持村鎮銀行發展;另有10%的居民將錢存入村鎮銀行,目的是希望得到優惠貸款(數據重疊部分為多項選擇)。浙江象山縣經濟形勢不錯,象山農民村鎮銀行也獲得了象山各政府機關的大力支持,但在當地人眼中,它只是一家“個人銀行”,因而他們不愿到近在咫尺的象山農民村鎮銀行存錢,寧肯排隊等候在各家商業銀行或農信社,象山農民村鎮銀行加大宣傳力度,仍然應者寥寥,究其原因,多數農戶質疑將錢存在村鎮銀行是否安全。
其次,受自然災害和市場條件影響,農業生產一直風險較高,且收益相對較低、不穩定,農村存款總量有限,也導致村鎮銀行吸納農戶存款較少。
最后,一般村鎮銀行網點較少,且沒有加入銀聯,村民存款、取款都必須要到網點來,很不方便,也是導致村鎮銀行不容易吸納存款的主要原因。
(三)村鎮銀行的治理結構問題
2007年1月22日銀監會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村鎮銀行發起人或出資人中應至少有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20%,單個自然人股東及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單一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單一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按照這一規定,村鎮銀行的最大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于這一規定,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持審慎樂觀態度,因為各商業銀行更熱衷于異地開設分支機構,投資參股村鎮銀行只是他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各商業銀行對這一規定更多的理解為是一種“政治任務”。從村鎮銀行的治理結構來看,與其他正規商業銀行類似,其組織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應有完備的法人治理結構。雖然各村鎮銀行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三會一層”的議事機構,但因為主發起行為最大股東、董事長均由主發起人銀行人士擔任,擁有強大資金支持和影響力,促使村鎮銀行獨立法人自主決策無法充分體現出來,法人治理不可避免地向主發起行傾斜,從而極大地削弱了其他法人治理的力量,導致村鎮銀行的其他股東權力逐步被邊緣化。
此外,人才瓶頸問題、經營的外部環境問題、風險控制問題及監管方面的問題都會對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二、大力發展村鎮銀行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金融監管,明確“三農”的目標定位
組建村鎮銀行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戰略決策,讓一些有擴張需求的優質金融機構的服務延伸至村鎮,既是對優質金融企業的發展引導,又能為農村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還可以通過股份制等企業組織形式,吸納民間游資,解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問題,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農業升級換代、貧困農民盡快富裕起來,實現城鄉的協調發展,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因而,組建村鎮銀行是一項具有前瞻性、全局觀的重大決策,是我國農村金融體制的一項重大創新,是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
服務“三農”是村鎮銀行生存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當前,我們并不缺少大銀行,缺的是能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特別是能為貧困落后地區的農村農民服務、貸款門檻較低的小銀行,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因而,在此背景下,金融監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明確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目標定位,新的村鎮銀行設立,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縣為單位,扎根農村,重點放在金融機構服務力量薄弱和農村信用社網點分布不到位的貧困邊遠農村地區。村鎮銀行特色在于“三農”,基于“三農”而生,偏離“三農”方向其存在即不合理。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建立起對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考核體系,特別要對其服務“三農”的貸款情況進行考察評價,同時,建立相應的退出機制,對違背“三農”服務宗旨的村鎮銀行應有相應的懲戒措施直至退出農村金融市場。
(二)加強村鎮銀行自身建設,破解“吸存難”問題
從源頭上講,有關各方要嚴格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遴選,確保其有良好資質,主發起行應選擇創新能力強、對農村小客戶比較熟悉、精于管理的高級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方面,能穩健經營,加強風險控制,尤其要以良好的業績、豐厚的利潤回報股東;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引導職工恪盡職守,消除經營中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加強內涵建設,以優質的服務和舒適的環境吸引客戶,以現代化的手段為客戶提供方便,不斷提高經營管理與服務水平,為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聲譽。在加強自身內涵建設、吸引客戶的同時,也要加大自身宣傳力度,讓公眾了解村鎮銀行的業績和主要業務,增強一般民眾對村鎮銀行的認同感。此外,村鎮銀行應加強政企互動,與地方政府建立日常聯系制度,積極參加政府經濟工作會議,爭取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的大力支持,努力爭取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的存款。
(三)完善村鎮銀行治理結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金融監管部門應支持業績優良的村鎮銀行擴大股東人數,防止一股獨大,這樣既能擴大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實現資本構成多元化,又可以改善村鎮銀行的治理結構;應注重維護村鎮銀行作為獨立法人的經營管理的自和決策權,推動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金融監管部門要建立健全村鎮銀行相關法律法規,對村鎮銀行實行適當的優惠政策,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給予政策性貸款利差補貼、允許申請央行再貸款、減免稅收等,為村鎮銀行茁壯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結語
近幾年我國村鎮銀行迅猛發展,一方面是因為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村金融服務有強烈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央和各級金融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與推動。因為村鎮銀行發展很快,累積的問題自然也不少,有些問題,比如村鎮銀行的治理結構問題,要予以關注研究,但也有可能在村鎮銀行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增資擴股等,這個問題在發展中被解決掉了;有些問題,如村鎮銀行偏離服務“三農”的問題,現在必須高度重視,下大力氣予以解決,因為服務“三農”是設立村鎮銀行的根本目的,偏離這一宗旨,村鎮銀行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效果也事關整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村鎮銀行發展中的問題解決一方面要靠村鎮銀行自己抓住難得的機遇,不斷加強自身內涵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有賴于各金融監管部門建立健全村鎮銀行相關法律法規,科學規劃、給足政策、嚴格監管。
【參考文獻】
[1] 李長健.新農村建設視野下村鎮銀行發展探究[J].長白學刊,2009(1).
[2] 李凌.村鎮銀行發展中的制約因素[J].中國金融,2011(1).
[3] 李曉春.我國村鎮銀行建設進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0(3).
[4] 李學春.鄉村銀行運作模式及其借鑒[J].東岳論叢,2009(4).
[5] 劉津慧,等.我國村鎮銀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建議[J].時代金融,2009(6).
[6] 胡忠良.村鎮銀行的信貸風險及防范路徑[J].生產力研究,2011(1).
[7] 任常青.市場定位決定村鎮銀行的可持續性[J].中國金融,2011(2).
[8] 孫雪梅.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的個案研究[J].經濟縱橫,2009(7).
[9] 徐瑜青.村鎮銀行問題調查與研究[J].財政與金融,2009(1).
[10] 應宜遜.村鎮銀行發展中的杭州聯合銀行模式和鄞州銀行模式[J].浙江金融,2009(7).
與十年前相比,我國農村金融已有了顯著改善。最近山西永濟調研報告顯示,盡管那里的農村金融發展還不盡如人意,但是,農信社、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以及小額貸款公司等各種機構的業務均已深入到了鄉村,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格局。需要融資的農民,至少是農業大戶, 已經有一定的融資選擇的機會。而在同一個地區,三年前農戶在這些機構中幾乎貸不到款。
從宏觀層面上看,農村金融的改革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比如有報告顯示,廣西農信社聯合社的不良貸款率在改革前的2006年高達33%。而今天降到了4%,且存款余額從不到500億一躍到了2800億,甚至超過了工、農、中、建、交,成了全自治區吸收存款最多,利潤最大的金融機構。最近,各地農信社在加速籌建農商行。 廣西恭城、四川攀枝花、遼寧沈陽、廣東南海等多家農商行相繼被批準掛牌。據銀監會的數據,截至去年8月,全國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155家、農村合作銀行210家。此外,1424家農村信用社已達到或基本達到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條件。隨著重慶農商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京、穗、滬、津以及江蘇等多家農商行均提出了上市計劃。 這些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了近年來農村金融改革出現的可喜進步。
但從整體上來說,農村金融服務仍十分落后,與需要改變的落后的農村和農業的發展需求有很大差距。未來不論城市化和現代化如何推進,中國都需要一個能養活13億人口的大農業。農村金融跟不上,農村金融發展不平衡,現代農村和農業發展不能與城市化同步,中國經濟發展就可能遭遇農業空心化、農村空心化的危機。
筆者認為,發展以涉農服務為目標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應成為農村金融改革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村鎮銀行應成為重要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我們相信,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金融服務需求,同時也是村鎮銀行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機遇。
由于成本上升部分加工貿易業向中西部轉移已成趨勢,農民進城打工的形式也隨之而變,從大規模千里迢迢的候鳥方式轉為更多就近打工。圍繞轉移的企業形成離農村更近、離欠發達地區更近的小城鎮,或將成為未來城鎮化的模式。這些轉移的企業以及小城鎮的形成,都會催生大量的金融服務需求。村鎮銀行可在這個轉換過程中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現在有個較為偏頗的觀點,認為城鎮化是城市發展的問題。實際上,城鎮化和農村農業發展不可偏廢。城鎮化提速,勞動力大量進城,的農業生產模式就可能面對勞動力不足或者不可持續的問題。集約化農業,農業機械化和職業農民,可能成為未來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未來農村土地的集約和土地的改良,大規模水利設施的建設和改善,農業機械化發展,職業農民的培養,都會產生大量新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村鎮銀行完全可以成為推動農業集約化發展的主力金融服務機構。
金融與經濟相互依存、促進和制約,經濟繁榮的背后離不開金融的蓬勃發展,金融改革對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一員,以服務“三農”為旨,立足縣域經濟,地方政府在其發展中應正確扮演好管理、引導、宣傳等角色。
一、縣域金融與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1.資金外流明顯,信貸投放不足
四川省大竹縣具有一定代表性,以該縣為例,存、貸款的增量及增幅極不均衡,存款逐年創新高,貸款增長卻很緩慢,近5年存款凈增77億元,貸款僅凈增23億元。監管當局對存貸比指標的監管紅線為75%,該縣2010年末銀行業存款138億元,貸款41億元,存貸比不足30%。按一般規律及實踐經驗判斷,該縣存款資金在當地運用很不充分,同時,銀行整體盈利能力和營運水平尚未達到最佳狀態。
從存、貸款與GDP關系看,該縣貸款總量僅占GDP的四分之一,也說明當地信貸投放嚴重不足。
2.資金供給不足與資金需求旺盛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銀行存款資金呈剛性增長態勢,可用資金充裕,但事實上整體存貸比卻低于30%,如按存貸比監管指標計算,尚有62億元資金可用于貸款投放,以合理配置經濟資源,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隨著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新興產業項目的引進,中小企業和個體經濟的活躍,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消費的換檔升級,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日新月異……無不孕育著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和巨大的資金需求。可見,由于銀行業資金運用的巨大空間沒有打開,必然導致合法融資渠道對有效資金需求供“血”不足,當正規金融不能較好地滿足當地旺盛的資金需求時,極易誘發“高利貸”等危害金融安全的非法活動,一旦泛濫必然會嚴重擾亂地方經濟秩序,影響安定團結。
3.村鎮銀行資金短缺與同業資金富余之間的矛盾
目前,我國縣域本土銀行以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為主,它們是真正的縣域金融主力軍。仍以大竹縣為例,農村信用社存款市場份額23%,位居第二,貸款市場份額達到58%,存貸比近72%,而郵儲銀行雖然存款市場份額位居第三,其存貸比卻僅為4.18%。可見,只有本土銀行才能擔當起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其他商業銀行則將籌集的資金存放上級行統一調度安排,從而造成當地資金嚴重外流。由此,矛盾顯而易見:一方面,村鎮銀行雖然比較優勢明顯,但卻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村鎮銀行是真正意義上的“小銀行”,顯著優勢在于機制靈活、決策高效,能充分借鑒發起銀行的各種優勢,業務品種豐富、內部控制有效、運作管理規范,沒有歷史包袱,沒有臃腫的機構和人員,監管當局放寬容忍度,實行差異化監管策略,鼓勵增資擴股及外設分支機構,國家給予優惠政策等等,都給村鎮銀行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良機,因此完全有能力用夠用活政策、用好用足資金,但由于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資金籌集困難,業務規模不大,嚴重制約其資金供給水平,正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其他同業與此相反,雖然資金籌集量很大,但受體制機制、信貸規模控制等因素影響,不敢用、不想用,形成可用資金“富余”、“抽血”不“輸血”、多取少予的局面,而農村信用社體制不順、歷史包袱沉重、風險控制水平低下、存貸比接近監管紅線等因素決定其未來信貸投放增長空間較小。
二、對策與建議
1.堅定信心,不等不靠,做實村鎮銀行
村鎮銀行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并充分利用優勢與便利條件,做好服務“三農”這篇大文章,即使暫時規模不夠大,但“有為才有位”,重要的是用實際行動讓公眾和政府目睹其強大與過人之處。一是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主動出擊,利用自身比較優勢選好支持項目,做好信貸投放和風險控制;二是借助發起銀行資源,在內控有效的前提下,盡快開通銀行卡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業務,完善服務功能,豐富業務品種和營銷渠道;三是樹立品牌意識,科學投放宣傳廣告,提高公眾認知度;四是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匯報工作,爭取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與支持。
2.政府傾力打造幫扶,做大做強村鎮銀行
一是抓好宣傳配合,當前村鎮銀行普遍面臨的難題是公眾認知度不高,甚至有人將其與過去農村“三金三亂”相提并論,或者認為是私人銀行,存款不保險。因此,地方政府應通過各種會議、各類媒體正面地大力宣傳報道村鎮銀行,樹立公眾信心,消除群眾等待觀望情緒,盡可能引導民間閑散資金進入村鎮銀行。二是地方政府主導,信守招商引資承諾,綜合運用行政手段,鼓勵地方財稅資金和其他專項資金存入村鎮銀行。同時,要積極引導各企事業單位到村鎮銀行開戶和辦理支付結算等業務。三是地方政府應將村鎮銀行的發展放在比其他商業銀行更為重要的位置,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為其提供更多優惠政策或創造便利條件,譬如政府支配資金存放銀行的選擇、虧損或微利期間房產稅的減免優惠等,都應給予村鎮銀行最大限度的政策傾斜。
3.創新激勵機制,改進考核方式
地方政府可通過科學制定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力度來激發銀行資金對當地信貸需求的興趣,側重對存貸比、存貸增量比兩項指標進行考核,以此激勵各家銀行在控制風險并遵從監管政策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當地資金運用比例,壓縮不必要的“富余”資金,以更好地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加大對村鎮銀行資金籌集的支持力度,做大村鎮銀行規模,減少資金外流,才能增大縣域資金的有效供給,地方經濟的穩健、快速發展才能得到保障。歷史經驗表明,地方政府重視并大力扶持本土銀行,就相當于給地方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7011301
1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的融資困境
1.1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相對滯后
目前延安市農村金融體系已初步建立,其中包括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合行、郵儲銀行、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但農村金融機構數量與規模還很有限。雖然農村絕大多數地區能享受到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但除了農信社在鄉鎮一級設有網點,其他金融機構很少涉及。并且全市有近1/5的鄉鎮還未設任何金融機構網點。
1.2資金供求不平衡
隨著延安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速,在建設主導產業,持續擴大產業規模中,資金需求不斷增加。但就目前延安市農業資金供給狀況看,從財政用于農業的支出、銀行的涉農貸款、民營資本對農業的支持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戶的自有資金,都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資金需求。近5年來,財政用于農業的支出比重不但沒有明顯增加,甚至個別年份有所下降。銀行的涉農貸款主要來自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和農合行),其他金融機構的貢獻很小。此外,民營資本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農戶的自有資本也十分有限。由現階段農業生產收益低、風險高、周期長導致的資金供求不平衡顯得格外突出,這也阻礙了現代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3直接融資困難
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受到金融政策和金融渠道是制約,直接融資的主要對象是國有企業或大型企業。一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因為準入條件和企業規模的限制,想通過上市或發行企業債券融資非常困難。
2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金融支持
解決延安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融資困境,核心是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加大資金投入,降低風險控制成本,從而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資金供求平衡,構建多層次和可持續的農業產業化融資支持體系。
2.1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近幾年,延安市政府加大了對金融業發展的支持,其中優先考慮支持“三農”的金融服務,農村金融體系已初步建立。為了滿足當前農村資金供給不足、解決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和農民貸款難問題,市政府鼓勵和引導各類資本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設立村鎮銀行。但目前延安市村鎮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尚處起步階段,數量少、規模小,不能充分發揮其服務“三農”的作用,成為延安農村金融體系中的突出問題。因此,推進村鎮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對解決延安產業化發展融資難題尤為重要。金融監管部門和政府需要加大對村鎮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的支持。金融政策方面,對成立初期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給予適度寬松的信貸規模控制,并對其實行差別監管,適當放低監管力度、要求和標準。財稅政策方面,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業后一定時期內采取稅收保護政策,為其提供一個自身積累期。此外,地方政府也要給予一定支持。可幫助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落實貸款擔保;通過農村組織了解農民的金融需求、生產能力和現金流等信息,以此信息替代抵押品,確保貸款的償還。
2.2加大資金投入
目前農業生產收益低、風險高、周期長,使其缺乏對外部資金的吸引,加上農業產業化初期的基礎建設資金需求量大,需要政府力量給予支持。除了財政對農業的支持,還可以通過增加農業發展銀行對現代農業的資金投放,適當補充資金需求,發揮示范和倡導效應,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我國市政債已從研究討論階段過渡至制度設計階段,并有望在明年推出,市政債的推出,使地方政府可以嘗試通過發行市政債為農業生產融資,從而加大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資金投入。
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各類資金投入,金融機構的農業貸款始終占主導地位。目前延安市提供涉農服務的主要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農業銀行,其他金融機構的貢獻較小。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表示央行可能在一兩年內放開存款利率。銀行業依靠存貸款利差經營的模式將受到重大沖擊,其主要客戶工商業的大企業將更多地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在這一背景下,具有極強生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將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之一。農業產業化發展將迎來其他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
2.3降低風險控制成本
目前,延安已培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進一步壯大這些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現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經營;同時培養農業產業主體的誠信意識,降低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成本。此外,健全農業信用擔保機制,由政府引導各方建立擔保基金,降低風險控制成本。
參考文獻
為破解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銀監會出臺了放寬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雙鴨山市集賢潤生村鎮銀行在這一政策背景下組建設立。為了解村鎮銀行的風險管理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筆者對集賢潤生村鎮銀行開展了專題調研。調查發現,集賢潤生村鎮銀行在改善農村服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內部風險控制較弱、市場定位不清晰、法人治理不完善,影響了村鎮銀行的良性發展。
1. 基本情況
集賢潤生村鎮銀行于2010年12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注冊資本3000萬元,龍江銀行出資1530萬元占51%股權,企業股東5家出資1200萬元占40%股權,自然人股東9人,出資270萬元占9%股權。董事會共有董事5人,其中3人來自控股銀行。截至2012年5月末,集賢潤生村鎮銀行存款余額3179.9萬元,其中,儲蓄存款為2535.18萬元,對公存款為644.72萬元,共發放貸款1030筆,金額8373.27萬元。
2. 村鎮銀行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操作風險隱患。
一是新員工合規意識不足。集賢潤生村鎮銀行是控股銀行由異地派遣行長、副行長,前中后臺工作人員在當地招聘,經培訓后上崗。該行共有員工28人,新招錄25人,其中有銀行實際工作經驗6人。新錄用員工工作經驗匱乏,合規操作意識差。二是風險內控機制缺乏獨立性。由于村鎮銀行規模小,內設機構少,沒有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理念未根植人心,不能做到將責任意識、質量意識、風險意識貫穿到信貸及全員的實際工作中去。三是業務流程中的關鍵風險環節沒有進行標識和區分。在通過詢問、談話等方式對業務人員了解時,部分人員無法準確描述業務辦理流程中的風險點。關鍵風險點和風險控制措施不明確,業務操作人員難以識別風險控制的重點和難點。四是重營銷輕管理。由于村鎮銀行剛剛起步,業務發展和同業競爭壓力較大,存在盲目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忽視風險管理和防范的問題。
2.2流動性風險隱患。
廣大農村金融消費者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程度不夠,對村鎮銀行陌生,加上村鎮銀行剛進入農村市場,開設網點較少,缺乏品牌效應,同時面臨著老牌銀行的競爭,吸收居民存款難度較大。吸儲能力的困難直接造成了村鎮銀行面臨流動性風險。集賢潤生村鎮銀行開業以來存款余額僅為3179.9萬元,貸款余額為8373.27萬元,存貸比例達263.32%,流動性比率66.08%。目前,集賢潤生村鎮銀行是龍江銀行按分支機構進行管理的,如果該行真正以獨立法人運作資金,其流動性捉襟見肘。
2.3利潤壓力大。
該行面臨發起行與出資人的多方壓力,將短期利潤最大化作為經營目標。例如:集賢潤生村鎮銀行按照控股銀行的要求,要在2011年實現利潤總額200萬元,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投放8,000萬元左右的貸款可以實現,但由于資金不足向龍江銀行總行拆借資金8000萬元,拆借年利率為4.5%,導致資金成本增加。同時,短期盈利的壓力使部分村鎮銀行對投入成本高、利潤小的支農貸款投放意愿產生了影響,對支農產生“惜”貸“畏”貸情緒,選擇發展非農業務及大額貸款業務,該行發放的小企業貸款中涉農貸款不足50%,嚴重違背了“小額、分散,面向三農、服務三農”的宗旨。
2.4治理結構不清晰。
調查發現,該行總是以控股銀行的分支機構自居,成了控股銀行的附屬機構,法人治理形同虛設,不能做到“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同時,當地政府將村鎮銀行的控股銀行作為該行的上級領導,集賢潤生村鎮銀行的部分優惠政策是依靠龍江銀行設立分支機構而獲得,僅僅包括一些行政事業收費減免和一些口頭承諾(存款支持、地稅返還等)。
3. 村鎮銀行完善風險管理的路徑
3.1加強操作風險管理。
首先,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不僅要培訓其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使所有員工了解操作風險,提高對風險的敏感性,使其在業務拓展的同時重視風險識別與控制,將“操作風險管理”融入到日常業務操作和管理過程中。而且要加大對業務的培訓力度,使其盡快熟悉崗位各項要求、相關規章制度和業務操作規程,把各項規章制度要求落到實處,從而真正起到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作用,有效控制操作風險。其次要梳理關鍵風險點。根據村鎮銀行業務操作流程,排查易導致風險損失,或對造成損失有顯著影響的關鍵業務環節中的重要風險點,并依據有關規章制度,制訂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3.2加強政策引導,改善發展環境。
一是當地政府部門應將一些涉農部門的資金賬戶開設在村鎮銀行,盡快得到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的扶持,以解決資金上的問題;二是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國家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作用,綜合運用財稅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存款準備金、支農再貸款、利率等貨幣政策在鼓勵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作用,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村鎮銀行延伸和發展針對農村和農戶的金融服務;三是適當放松利率管制,允許村鎮銀行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資金供求狀況和債務人承受能力自主確定貸款利率,實行略低于農村信用社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增加村鎮銀行資金的流動性。
3.3充分利用控股銀行及股東資源。
一是村鎮銀行應充分利用此有利條件,促進自身發展,但不能過分依靠控股銀行,否則村鎮銀行將變成控股銀行的附屬機構,這可能導致村鎮銀行管理過程中行為扭曲,從而喪失靈活性。二是村鎮銀行應依托控股銀行已形成的良好管理理念、機制和辦法,結合自身條件和實際,制定適合自身發展和特點的管理制度及控制措施。三是積極與控股銀行合作,聯合開展銀團貸款等服務,滿足貸款金額較大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緩解村鎮銀行的資金不足問題。四是利用控股銀行較高的金融政策水平、更為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采取選派、聯合培養等方式,提高村鎮銀行員工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五是充分利用村鎮銀行股東的地緣優勢,使股東為村鎮銀行的發展給予有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