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55: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健康教育的途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求而進行的系統性教育活動。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活衛生教育、安全教育、身體鍛煉、心理健康教育等。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徑是幼兒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 當前我國幼兒健康教育存在的誤區
家長方面:絕大部分家長重孩子知識技能培養輕自理能力培養,認為只要自己的孩子在知識上比別的孩子學的多就可以了,至于自理能力都由自己代勞,不給孩子成長鍛煉的機會;絕大多數幼兒自理意識弱,飯后不知道把桌上的飯粒撿起來,玩完玩具不會自己整理等;動手能力差,自理能力弱,相當多幼兒不會自己脫衣穿衣、不能獨立用餐。
教師方面:目前,教師對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內容還不甚明確,對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認識不清晰,健康的觀念還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個人化的健康觀念上,屬于"生物醫學模式"的健康觀,對于現代社會的健康觀的多元性和整體性缺乏必要的認識。首先,忽視生活活動中蘊涵的教育因素。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習慣于把生活活動單純地看作是滿足幼兒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是對身體的保育,而忽視蘊涵其中的教育因素;把生活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片面地看成管理手段,而忽視要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在生活活動中,忽視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其次,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或是教育缺陷以及幼兒心理發展滯后等方面的原因,出現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為異常現象。例如:自私、脾氣暴躁、攻擊性強等。但幼兒園現行的健康教育內容大都采用單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與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輕視與忽視。教師在實施健康教育時,對這些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往往較少關注。
二、 我國幼兒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 適當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可以讓幼兒的親身感知體驗,根據活動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聽故事和念兒歌等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形式,對幼兒講一些有關健康的故事和兒歌,通過淺顯的故事內容,讓了解有關健康的知識。陳鶴琴說過"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因此幼兒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應當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游戲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理念,實施健康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有機融合在各領域教育中,例如:如在繪畫時,學習正確的坐姿、執筆姿勢,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涂色、畫畫等;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發展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了解科學小實驗中的安全知識,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在體育活動中,鍛煉幼兒的體質,培養幼兒遵守紀律、機智勇敢的優良品質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 健康教育融合在幼兒園和家庭環境中
通過戶外活動器械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創造讓幼兒主動參與體質鍛煉的外部環境,激發幼兒對身體鍛煉的興趣,培養幼兒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的心理品質。運用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和幼兒園的活動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
通過多種活動讓家長轉變健康觀念,不斷完善健康意識,明確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兒健康教育目標,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實施有效教育。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電話號碼"、"遇到壞人怎么辦?"等內容,取得家長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專門列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具體如下:
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體教師都應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專題教育可利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學科化的傾向,避免將其作為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要注重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最大程度地預防學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
建立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展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排解心理困擾的專門場所,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心理輔導過程中,教師要樹立危機干預意識,對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并轉介到相關心理診治部門。教育部將對心理輔導室建設的基本標準和規范做出統一規定。
心理輔導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遵循心理發展和教育規律,向學生提供發展性心理輔導和幫助。開展心理輔導必須遵守職業倫理規范,在學生知情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禁止使用可能損害學生心理健康的儀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的傾向。
密切聯系家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長的特點、規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強親子溝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以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同時,學校要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共同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共文化機構、街道社區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等的聯系和合作,組織開展各種有益于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和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由上可見,新修訂的《綱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等許多地方體現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精神,比如“全員參與,全面滲透,全程跟蹤”,也為探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提供了良好基礎。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進步主要在于:主張途徑與方法雖然通常都可以用來表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嚴謹來看,二者還是有著本質的差異。途徑指路徑,即如何到達目的地,偏重于宏觀層面,路線性、方向性較強,具有戰略性,比如,到達某一目的地,選用陸路、水路還是空中路線,即便是選定陸路交通,也還有不同路線,這些就是途徑問題,決定著方向和路線。方法指辦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偏重于微觀層面,操作性、針對性較強,具有戰術性,比如,選定陸路交通路徑后,用什么交通工具,如何操作交通工具,這些就是方法問題,決定著難易和成效。可見,途徑如果出了問題,帶來的后果多為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這就是通常說的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方法如果出了問題帶來的后果多為局部性的、枝節性的,這就是通常說的事倍功半。
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扶正祛邪。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是“從問題出發-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化解問題”,這樣的路徑最終最大成效也就是解決問題,相當于生病后的康復,至多也就是達到無病狀態,但并不能向提高體質體能和免疫力這一高水平發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借鑒傳統中醫哲學思想和傳統文化精華,從正面入手,先扶正,再祛邪,并且通過扶正達到祛邪目的。
扶正是培補正氣以愈病的治療原則,就是使用扶助正氣的療法,并配合適當的營養和功能鍛煉等輔助方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從而驅逐邪氣,達到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扶正衍生出扶正固本,即扶助正氣,鞏固根本,調節人體的抗病能力,預防疾病,強身健體,中醫的扶正固本就是西醫的增強免疫力。固本又衍生出固本培元,“本”指“事情的根本、根源”,“元”也就是“元氣”“元神”,合起來意思是“鞏固根本,培養元神”。元氣,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促使機體氣血流暢,消除代謝產物,使臟腑、氣血恢復和維護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動態平穩。所以說,元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機體的元氣充沛,則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機體的體質就強健而少病。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傳統醫學思想精華,將“扶正”的起點界定為“正心”,即《大學》里所講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粒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將“扶正”的內涵概括為“培元”,即培養中華民族的“根本”“元神”,這就是《易經》上所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這句話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天道的運行是最健朗的,君子通過順應這種規律(遵循天道),使自己變得強壯,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剛健有椋生生不息。大地吸收陽光滋潤萬物,君子應增厚美德,以身作則,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包容。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也應像天體運行那樣氣血晝夜流行不息,則生命健而有力,不生疾患。引申為“人或國家、組織的生命力”。
祛邪是消除病邪以愈病的治療原則,有祛除體內邪惡和邪氣兩種意思。后者利用驅除邪氣的藥物,或其他療法,以祛除病邪,達到邪去正復,恢復健康的目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祛邪”,主要是預防和矯治因“不正”而導致的心理偏差,即心理問題。
如何扶正祛邪呢?最關鍵的是進一步找到揚長避短或揚長補短的路徑。這就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倡導的多元智能路徑。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人至少具有九項智能,包括:語言、數理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內省、自然探索、存在智能。通過多元智能,優化學生觀,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都能在自身優勢方面得到最優的發展;優化新知的表現形式,比如:語文智能――故事,空間智能――多媒體,音樂智能――歌曲,動覺智能――肢體語言/表演,等等;優化教學活動形式,比如:觀察、合作學習、演講、計算、推理、演劇、繪畫、歌謠、反思等等;優化評價效果,多元評價,讓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進步,建立自信,提高興趣和成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或智能組合優勢,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和善用自己的優勢智能,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得到最佳發揮,因此每個人都能預防和化解各種心理問題,抵御各種干擾,克服各種障礙,成為最優的自己。
三、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實質就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的具體實現方式方法、策略技巧。在明確了基本途徑以后,接下來就是如何沿著這條途徑,選擇交通工具,事半功倍地到達目的地,這就是方式方法。主要有:專題培訓、學科滲透、家校合作、文化浸泡、個別輔導、網絡技術。
1.專題培訓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主張面向全體,全員參與。這是預防和發展、挖潛的最好途徑,面向全體包括所有教師、學生和家長,通過普及型通識專題培訓,傳授和體驗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識和技能。具體可以專門開設幸福課,也可以利用主題班會、團隊活動、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拓展訓練等多種形式開展。可根據需要選擇專題,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
2.學科滲透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主張全方位全過程。因此,學科滲透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科滲透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實質性滲透,也叫功能性滲透,即教師通過提高教學藝術性,減負增效,使學生感到上課輕松、快樂而又富有成效,使每節課變成幸福體驗和享受,這樣的課堂本身就具有了預防和矯治心理問題的功能。二是形式性滲透,指學科教學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在組織形式上的融合,課堂體現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識和技巧。三是內容性滲透,指充分發揮學科內容本身所具有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和成分,在學習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收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實質性滲透法,重在減負增效;形式性滲透法,重在借鑒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形式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性滲透法,重在挖掘課程內容里所包含的積極心理成分或元素,突顯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比如,實質性滲透,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至關重要。我們推薦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Keller教授創立的ARCS動機模式。即課堂教學組織四大環節:Attention(A:引起注意)――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Relevance(R:切身相關)――內容與學生切身相關,目標與學生向往密切相連,進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Confidence(C:建立信心)――幫助學生建立能夠成功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掌握完成的能力。Satisfaction(S:感到滿足)――學生能因成就而得到內在和外在的鼓勵和報償。每個環節又有若干具體的方法策略。
3.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與家長(和社區)共同承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包括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和與社區合作等多種實踐類型。通過動員家長潛能,使家長、學生和教師形成合力。學校、家庭、社區合作,三者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疊加影響。
家校合作也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這里介紹一個基本的家校契約法,這是美國行為主義控制派的一種行為矯正方法,是一份具體的、書面的協定。它規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情境中確切的行為方式以及具體的獎勵和懲罰。在家校合作中,簽約人一般是學生、家長和班主任三方,各方作出承諾并承擔責任。家校契約具有導向功能、預防功能、監督功能、教育功能、平等功能,總之具有使人行為向善的功能。
擬定和簽訂家校心理行為契約,第一,要明確預期行為,即明確陳述合同當事人彼此的責任,并對責任的完成情況提出詳細要求。第二,要確定測量預期行為的辦法,即要規定用什么標準和辦法測量和評價預期行為,預期的行為應當易于觀察。第三,要明確執行的起始與終結時間。第四,要明確契約管理者,即確定負責實施這些條款的人。第五,要確定強化和懲罰的條款。
4.文化浸泡
文化浸泡主要指通過學校文化的耳濡目染,讓師生獲得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具體分為顯性浸泡和隱性浸泡。學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園建筑、環境布置等顯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際環境、心理環境等隱性的要素。學校文化具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規范功能。通過學校文化,對學生心理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顯性文化浸泡包括校園的物質環境,如校園場地布置、建筑物、樓道、教室的各種文化藝術設計、宣傳欄、文字、圖片以及校園活動儀式,如升旗、入團(隊)宣誓、運動會入場等等;隱性文化浸泡包括校風、班風、人際關系等,都彰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和元素,“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發揮、表現和確立自己力量和創造才能的場所”。
5.個別輔導
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行為科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個別輔導以及家庭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節,從而充分開發自身潛能,促進其心理健康與人格和諧發展。
根據個體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常見的有:門診咨詢、書信咨詢、電話咨詢、專欄咨詢等。還可以根據輔導內容設計輔導方法,比如: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職業輔導等等,每一種輔導又各有具體的方法。
6.網絡技術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面向所有幼兒,以創建幼兒健康人格而在幼兒生活、學習等多領域的教學活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多元化渠道來挖掘幼兒潛在發展能力,最終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同步全面健康發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具體來講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是對幼兒基本生活技能的教育;其次是對幼兒自我發展能力的引導;再次是對幼兒情感能力的培育;最后是對幼兒社交能力的促進。通常來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對以上四個方面中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所開展的矯正與輔導教育活動。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養成法
幼兒園開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引導和培養幼兒可以盡快的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從而使得這些好的行為可以對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具體來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心理素養、情感以及社會使用能力等多個領域。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不但對幼兒心理成長時期有著積極地引導作用,而且對于其以后成人的多種能力的形成也會產生相應的促進。但是在幼兒心理教育實踐過程當中,由于幼兒身心尚未發育完整,再加上幼兒在理解以及認知能力水平上都比較低,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上不能夠單方面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灌輸,更多的則是要通過游戲以及組織活動的方式來將健康心理知識潛移默化的融合到教學過程當中。養成法是當前幼兒教學中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包含情境、示范以及實踐三種方法。首先是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模擬出各類社會環境后,讓幼兒在模擬的社會環境中做出反應,教師則對幼兒在應對中所存在的行為上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矯正,從而有效提升幼兒明辨是非的社會適應能力;其次示范法。這類方法主要是教師在幼兒面前以榜樣的形象來引導幼兒模仿,從而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形成與榜樣同樣的行為,這種教育方法是最為直接和有效的心理教學法;最后是實踐法。這類方法主要是教師引導幼兒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多次聯系,從而鞏固幼兒的知識掌握能力,進而形成固定的行為習慣。總而言之,在養成心理健康教育法中,要從結合幼兒學習、生活、心理特點為切入點,從而制定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合理化教育方法。
(二)補償法
幼兒園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幼兒除了增強養成教育之外,同時還對這些幼兒增加心理保健的教育內容,比如對幼兒實施專業的心理疏導和矯正治療等。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分析
(一)樹立科學合理教育觀念
以寬廣的胸懷愛護所有的幼兒,是幼兒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幼兒園教師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對幼兒的生活、學習行為的觀察與引導,從而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關心,讓其在平等的環境中健康發展;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學習各類心理健康知識,從而以專業的心理健康引導與教育能力來采用適當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營造良好教育環境
幼兒在心理發展的每一個階段當中,都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依據《幼兒園工作流程》的相關規定:“創建良好的教育環境,是有效開展幼兒心理教育的必涮跫”。良好的幼兒心理教育環境應當體現出環境的安全以及衛生和舒適的特征,尤其是在布置上可以實現環境美化、教育化的教學特點。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與保育的重要場所,其對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夠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幼兒園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上應當注重以促進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同時還要能夠協調幼兒與教師之間良好的關系,以此可以全面科學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協調發展。
(三)創建積極向上健康的幼兒群體
群體作為個體在社會生活當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載體,其同時也是塑造幼兒健康心理的環境基礎,對于幼兒個體的心理問題的解決和疏導能夠產生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幼兒作為社會群體中的特殊成員,從群體角度上說,班集體是幼兒群體的基本單位。所以教師在開展幼兒健康心理教育上,首先就要對幼兒群體的心理以及行為模式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合理化的教育方案,從而達到促進幼兒群體以及個體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
(四)注重幼兒問題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幼兒教師從教育目標角度上出發,為了能夠更好的提升幼兒的社交以及社會和學習適應能力,對幼兒在日常的生活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糾正和引導的活動。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在實踐過程當中,要努力做到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讓幼兒在社交活動中的各類行為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從而可以以最為健康和合理的心理發展模式來處理各類問題。
(五)開展幼兒心理輔導活動
開展幼兒心理輔導活動的主要目的不但是有效促進幼兒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節奏的心理素養,而且還要開發出幼兒的主動性以及主管能動性,以此引導其以健康的心理實現全面和諧的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涉及幼兒教學、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學科,從社會角度上說這又是一項服務型工作,是幼兒園教育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伴隨著我國新課改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學生健康發展上的作用日趨明顯,尤其是處于發展初期的幼兒心理健康更是需要教師以正確的教學理念和合理化的教育模式來提升幼兒在生活上形成安全、自立意識,在學習上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目標,最終實現自我的健康全面和諧發展,同時也是將來成人以后各類良好能力和習慣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和可行性分析
首先,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基礎。一是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體制的構建日趨穩定;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已具有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有較健全的心理督導網絡。其次,輔導員自身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再次,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意識是關鍵。一是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停留在宣傳層面;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最后,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專家化趨勢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
(一)開展非咨詢性心理輔導的途徑
這條途徑在輔導員的實際工作中頻繁使用,并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心理咨詢中,存在教師和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沖突而無法有效開展工作的弊端,這意味著輔導員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開展非咨詢性心理輔導,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咨詢技巧幫助和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擾。
(二)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途徑
大部分學生遭遇心理困擾,第一時間選擇傾訴的對象就是同輩好友、室友等,以求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這為朋輩心理輔導員開展工作奠定了情感基礎。從90后大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情感外化,成長于各種網絡、多彩的現實社交圈。同輩之間如果能形成一種互助式的朋輩心理輔導,較能為學生所接受,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輔導員隊伍專業化中分工實施心理輔導的途徑
分工實施心理輔導是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趨勢之一,且在專業化建設中得到了有效運用。在實際操作中,有專門實施心理輔導的輔導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輔導員參與心理咨詢的角色沖突問題;也可以使輔導員服務管理團隊的合作與分工更具實效性。
(四)輔導員與校內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合作的途徑
首先,對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開展的各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行宣傳,主要包括心理咨詢、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和講座等,并積極參與配合,通過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大部分高校都建立起院、系、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系部作為舉足輕重的一環,學院挑選有執業資格、最好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輔導員專門負責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一起配合完成整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組織、指導團學會心理部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對系部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等。再次,挑選已具備心理咨詢師資格且有一定經驗的輔導員,聘為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兼職心理教師,為全校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這需要輔導員不斷學習,更好地服務學生,也是輔導員獲得心理咨詢經驗和實踐的良好平臺,而且想要獲得提升,需要有完善的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體制作為堅實的后盾。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專業人員,部分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小學由于師資力量的限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是由政教處主任、團委書記、德育副校長、班主任等監管,誰有時間誰抓,但是他們基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培訓,在工作中難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難以幫助小學生改變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齊抓共管,統籌兼顧,實際上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一些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個人素質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都是帶領小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電子課件等,不能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二)在輔導上偏重學校,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
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學校教育,認為小學生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夠身心健康發展,完全忽視了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實際上,家庭和社會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或者一個不安逸的社會都會造成小學生個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學還依舊施行“關門教育”的策略,以為通過上輔導課,搞心理輔導活動,或者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就可以促進小學生成長。其實,這樣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脫離了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標是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們對于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存在錯誤的認識,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擺設。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錯誤的認識,經常會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從屬地位,把心理健康當成擺設,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而且小學里常常將一些不能勝任一線教育工作的教師安排為心理輔導員,這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似有實無。有些學校用閑置的教師作為心理咨詢室,條件簡陋,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設施,也沒有固定的資金投入,漸漸的小學生就對心理健康失去了興趣。而且目前小學心理健康課程開設不完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體教學體系中,只重視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積極開展師資培訓,建立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因此小學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積極開展師資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實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專業教師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必須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為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如果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放到與其他學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使小學生獲得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要協調好心理健康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給小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和考核,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網。
學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會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讓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啟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家長要給予小學生正確的教育,給他們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尊老愛幼和樂于助人。同時,學校要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的幫助,比如醫療、環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社會資源,讓小學生享受開心快樂的童年。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只有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統一起來,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視程度。
要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就必須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教育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等情況合理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基本的教育設施,選拔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改善小學缺乏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健康場所的現狀。要根據不同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等,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規范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興趣,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為了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并且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
三、結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小學生成長的需要,而且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師資配備,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強與家庭、社會的結合,從而實現高效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誤區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測驗。在實踐中,把開展心理測驗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似乎只有對學生進行了繁多的心理測驗,才能給學校帶來蓬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光環。其實這種做法在了解學生發展狀況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難以避免的負面影響。
誤區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進行心理咨詢。根據各級教育部門的要求,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立心理咨詢室。為此,他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派出教師參觀、學習,并要求教師盡快面向家長、學生開展心理咨詢。在很多學校看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展心理咨詢。事實上,由于專業能力及時間、精力的局限,很多心理教師承擔不了這一責任。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5(a)-071-02
從2003年盤錦市提出“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以來,盤錦市中醫院就將“創衛”工作和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這三年多的時間里,醫院從增強患者及所轄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提高其防病治病能力入手,探索出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1領導重視,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以及現代醫學模式和疾病譜的轉變,單一的醫療服務已不能適應和滿足社會的需求,現代醫療質量觀念是全方位、全過程的病人滿意,健康教育已成為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策略之一。
1.1自2003年以來,盤錦市中醫院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開展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健康教育工作實行“三級管理”。首先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的健康教育領導小組,負責檢查、督促、指導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開展并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其次,輔以由各職能部門組成的健康教育網絡小組,內部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責任到人,負責檢查全院健康教育工作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最后,在各科室成立健康教育質控小組,定期檢查本科室的健康教育開展情況,有檢查記錄、糾偏措施及結果反饋。通過“三級管理”模式的實施,使這項工作做到層層抓、層層落實,使健康教育計劃真正落到了實處。
1.2投入專項資金。盤錦市中醫院每年都投入近5萬元用于購置相關設備,印刷各類健康知識處方、健康宣教卡、患者健康知識調查問卷等,先后購置了閉路電視、多媒體投影儀、筆記本電腦、照相機等設備。通過對這些設備的完善及充分利用,使醫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順利實施并收到良好效果。
2逐步完善健康教育檔案管理系統,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在開展健康教育伊始,沒有現成的模式可遵循,健康檔案一片空白,特別是很多醫務人員對此不理解,認為開展健康教育是擺樣子、走過場,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很多患者及家屬也不太了解,以為醫院只要治好病就行了,其他都是多余。為此,院領導多次召開各職能科室領導及全院職工大會,耐心講解健康教育與醫院發展的關系,提高醫務人員的思想認識,使他們明確目標,深刻理解開展好健康教育是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讓他們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不滿足于單純的治療疾病,而且對預防保健、康復知識更加渴求,這就要求醫務工作者必須掌握更多的除醫學以外的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美學等諸多知識,才能滿足病人各方面的需求。
在提高醫務人員思想認識的同時,耐心做患者與家屬的思想工作,面對面地與他們嘮家常,了解其發病原因、家庭情況,并針對病因講解飲食、服藥、康復注意事項、食療作用、情志與疾病的關系等相關知識,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語言通俗化,盡量少用或不用術語,這樣逐漸使患者產生親近感,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融洽了醫患、護患關系,使患者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使患者滿意度逐年提高,擴大了醫院的知名度,同時也為醫院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著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盤錦市中醫院逐漸摸索建立了比較詳實的健康教育檔案。檔案管理做到細化、量化、楣欄醒目、條理清晰、有檢查、有落實、層層把關、責任明確,幾年來積聚了很多第一手資料,為開展好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形式多樣、注重實效
盤錦市中醫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門診健康教育、住院健康教育、社區健康教育、社會性宣傳等幾方面。
3.1門診健康教育
門診健康教育是從病人進入醫院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并貫穿、滲透于診治全過程,包括候診、就診、健康咨詢、健康教育處方等。
3.1.1在門診大廳設立導診咨詢服務臺,由導診護士指導患者就醫,提供服務和健康咨詢,同時在候診大廳利用電視和宣傳欄大力宣傳健康知識,使患者在候診期間就能了解到相關的預防保健知識。候診的健康教育力求做到語言通俗化、大眾化,盡可能少用或不用醫學術語。宣傳欄力求做到內容新穎、標題醒目、形式美觀,注重科學性、針對性、通俗性和藝術性。
3.1.2就診時的健康教育。首先由門診醫生根據患者所患疾病和特定的健康問題及時給予健康指導,有針對性地發放健康知識處方,并對35歲以上的首診就醫病人,及時測量血壓,并記錄在門診病歷中。
3.2住院健康教育
3.2.1入院時的健康教育主要由護士完成,包括環境介紹、醫務人員介紹、住院須知、規章制度等。
3.2.2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由醫護共同完成,醫生、護士在處置、診療前后,巡視病房時,手術前后,各種檢查、化驗、用藥前等每個環節都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及家屬給予健康指導,將重要內容認真記錄于護理記錄中,醫生根據患者所患疾病制定保健處方,并記錄于病志中。每個科室根據專科特點及時為患者及家屬發放健康知識處方及宣傳卡,全年共發放6 891份宣傳卡及處方。
同時各科室在顯著位置設置健康知識宣傳欄,由專人具體負責,每月出一期健康知識專欄,召開一次醫患座談會,及時聽取患者及家屬的意見,改進工作中的不足。另外,每月都開展一次患者及家屬健康知識答卷,全年共發放問卷481份,使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由宣教前的72.68%,提高到宣教后的92.59%,使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獲得了許多與疾病相關的預防保健知識,也提高了防病意識。
3.2.3病人出院時,由護士及時針對用藥、飲食、休息、康復鍛煉給予指導。病人出院后實行定期或不定期家訪、電話咨詢,經治醫生、科主任與病人保持動態聯系,針對病人需求,給予相應指導,增進了病人對疾病的正確認識,促進其早日恢復健康。
3.3社區健康教育
社區的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就診教育與入戶教育相結合的形式,及時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了解社區人群的健康動態。全年共建立健康檔案2 083人次,入戶939戶,同時還組織院內醫護骨干到社區進行免費義診,全年共義診385人次,受到社區居民的熱烈歡迎,并在社區設有健康教育室,內配電視、VCD等設施,定期對居民提供健康知識講座,全年共進行電教宣傳12次,受益人數328人次,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了89.42%。
3.4社會性宣傳
利用各種衛生宣傳日,配合街道開展各類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免費為群眾發放資料3 869份。
4提高醫務人員自身素質,不斷強化健康教育質量
要想使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扎實、有效地做好,首先必須提高宣教者自身素質,為此盤錦市中醫院每月舉行一次專題健康知識講座,本著從臨床實際出發,貼近臨床,服務于臨床,從專科實際出發,由理論知識過硬的醫護人員授課,全年共開展講座12次,參加培訓人員達96.8%。
只有掌握關于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現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如,一個平時表現不錯、身心都很健康的學生,由于一時沖動拿了同學的東西,事后良心自責使他找到老師并承認了錯誤。但由于教師處理不當,他從此被戴上了“小偷”帽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不但學習成績下降,而且變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現幻聽、幻視,總懷疑別人在背后議論他又在偷東西,最終陷入心理危機。而有同樣經歷的另一個學生,在承認錯誤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的諒解,老師不但沒有將事態擴大,而且還把信任和改正的機會給他,把管理班費的任務給他。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積極支持下,這個學生終于擺脫了心靈上留下的陰影。可見,一個好教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且應該成為學生的保健醫生,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為育人的藝術家!
2.注重與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學科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熏陶和感染。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教師每天大量而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實踐證明,只要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鼓勵教師開動腦筋、注意積累、重視交流,就完全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將非常顯著。
3.注重實踐,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為一門說教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加以訓練、鞏固。為此,我們倡導注重實踐,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實現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之中,不僅在活動中蘊涵、傳遞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還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實踐、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377(2016)09-0001-01
經專家驗證,當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大多形成于中小學時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關系到當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對于大學甚至之后的心理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很多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厭學、焦慮、自私等現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心理健康狀況是可變的、可逆的和發展的,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1學校未能重視心理活動課:中小學校未能夠重視心理活動課的重要性,在課程的安排上存在很多問題。首先,課程設置不合理。當前很多中小學校的課程量比較少,課程時間比較短,教學方式單一,而且還經常存在心理活動課被其他課程隨意取代的現象。其次,教學資源配置不足。教學資源配置不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硬件設施不健全,很多學校教學設施不健全,心理咨詢室及相關心理咨詢輔導用具不健全;二是缺乏具備專業知識及豐富實踐經驗的心理學老師。很多中小學校的心理學老師都是兼職老師,甚至是一些思想道德修養老師,并不是心理學專業的職業老師。
1.2存在片面化教育現象:當前我國很多中小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片面化教育現象,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咨詢問題、忽視中小學生心理輔導問題,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矯正性心理咨詢、忽視對中小學生進行發展性心理輔導。同時在進行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時,很多教師存在僅就問題談論問題的現象,而未能夠進一步探索對該學生心理產生影響的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
1.3存在學科化傾向:中小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其培養健全人格。然而,當前很多中小學校未能明確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的目的,僅僅將它當做一門學科來進行,并未能深入學生生活運用心理活動課來解決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只是進行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灌輸,甚至還不科學地布置課程任務、組織考試。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夠實現開設心理活動課幫助學生維護心理健康的目的,甚至還給學生增加了課業負擔。
2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途徑
2.1強化課堂教學的滲透性:理論講解通俗化。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必須要具備扎實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但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出于現實需要及能力考量,并不需要他們以直接理論的方式理解與掌握這些復雜而專業的心理學理論。教師在進行相關理論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生動化及通俗化的處理,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理論知識實踐化。教師必須要具備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進行心理活動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矯正中小學生的心理,維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中小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師不僅僅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要善于運用相關心理學知識,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符合特定學生的心理干預措施以及心理輔導方案,解決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夠真正發揮心理學教育的現實作用,而不僅僅把它當成一門學科對待。重體驗、重感悟、重反饋。教師必須要能夠真正發揮心理活動課的功能。因此,在進行心理活動課的教學時,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增進對學生的了解,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可在進行一堂課程之前,首先通過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電話家訪等形式與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最后根據交流結果來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內容;第二,注重體驗。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相關理論知識之外,還應該注重活動情境的運用。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活動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來親身體驗到一些正能量,例如,團結的力量、集體的溫暖以及互幫互助的優良品質等。通過活動情境的體驗,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注重反饋。在心理活動課中,教師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盡情釋放情感與體驗情感,以達到矯正學生心理之目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幫助學生領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夠運用于課堂之外其他問題的解決。同時,教師要倡導學生在課下養成將感悟記錄下來的習慣,并鼓勵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同學與家長之間相互交流與思考。
2.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教師培訓:教師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軍。要做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要培養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綜合素質較強的教師隊伍。當前,可以通過以下四種培訓方式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第一,專業技能培訓。中小學校可以與其他的高校聯合起來,邀請在心理學領域一些知名的專家或者是教學經驗豐富的心理學老師來校進行專門的指導與培訓,以提高本校心理學教師的專業技能。第二,研討式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各種有關心理學方面的學術交流會,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專業技能。第三,評促教式培訓。所謂評促教式培訓,是以一些公開課、交流課的方式讓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由專家聽課并在課程結束之后提出相關建議,以達到彌補其不足之目的。第四,講座式培訓。講座式培訓,就是由中小學校邀請相關專家針對當前心理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熱點問題、重難點問題或者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講座,學校相關教師以聽講座的方式進行學習。
3結語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中小學生當下乃至以后能否健康成長。培養健全人格、維護心理健康是學校進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教師必須要明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張沖,孟萬金.國內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敘評[J].中國特殊教育.2008,(03).
[2]楊曉霞,尹麗娜.關于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幼兒促進健康的方法,訓練幼兒保持健康的行為,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體育健康習慣;另一方面,在幼兒生活中,教師應將健康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的:“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只有將健康理念、知識和幼兒的日常生活完美結合,幼兒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健康理念。
二、挖掘健康教育資源
幼兒園是幼兒進行學習和游戲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要舍近求遠,應積極探索和開發幼兒園的健康教育資源,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根據地。如,我們可以利用幼兒園內的墻壁,黑板等作為傳播媒介,進行健康知識的傳播,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幼兒對于健康教育的認識,做到“潤物細無聲”。
三、設計多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