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一體化建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8 16:55: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機電一體化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機電一體化建議

篇(1)

1世界技能大賽簡介

世界技能大賽是世界技能組織舉辦的世界頂尖級賽事,被稱為世界“技能界的奧林匹克”。每一個競賽項目均設金、銀、銅獎,而成績超過500分的選手則會獲得優秀表現證書。2010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組織。2013年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派出26名選手參加22個項目,吳泳超和曾明智參加機電一體化項目,榮獲第七名的好成績。2015年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我國代表團參加了29個項目比賽,謝坤和郭杰釗獲得機電一體化項目的銀牌,創造了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以來機電一體化項目的最好成績??偨Y歷屆參賽選手的情況可知,只有個別選手的英語水平達到能獨立閱讀比賽相關文件、撰寫報告以及與外籍裁判溝通等能力,其余選手均需在專家與技術翻譯的協助下完成,但溝通能力有待提高??梢?,英語技能是中國選手亟需提高的培訓項目。本文通過對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的教材現狀、教師能力水平和現有教學模式分析進行課程建設的探索,旨在為世賽機電一體化項目選手的英語技能培訓提供新思路與新視角。

2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考核及能力要求

機電一體化項目是世界技能大賽的傳統項目。比賽內容主要包括機械安裝、傳感器調試及PLC編程等。需運用氣動、機械、電子資訊技術等知識,以完成MPS的安裝及調試。每一名競賽選手均需要進行為期四天,共22小時的競賽。對于參賽選手來說,不僅要比精湛的技藝,更要比體力、心理和來自世界各地觀摩者的抗干擾能力。由于參賽選手必須是22周歲以下的青年選手,競賽技術文件又采用英語作為語言,對中國隊來說無疑增添了不少難度。只有了解、掌握競賽規則和技術工作文件要求,才能將其為我所用,并應用到對選手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中,進而加入到修改和制定這些競賽規則和技術工作文件中。

3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現狀

3.1專業英語教材不適用

機電一體化課程內容較廣泛,涉及機械與電氣控制的專業知識?,F有教材很難滿足專業知識的適宜度,內容陳舊,跟不上專業知識的發展。以介紹與機電相關知識的歷史、發展、學術論文為主,與實際教學和應用脫鉤?;緶笥趯嶋H生產,書中大多是科普性文章。內容單調陳舊,難度深淺不一,無趣味性,教師覺得乏味,學生更難以產生興趣。

3.2師資隊伍水平有限

目前機電專業英語教學缺乏熟練運用英語且精通機電專業知識的專業英語教師。不是由英語教師來擔任,就是由機電專業教師來擔任。這兩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均存弊端。雖然英語教師是經過正規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教學培訓的,其優勢在于基礎扎實、教學經驗豐富,但這些教師缺乏機電專業的專業理論知識,備課與授課的方式與基礎英語基本相似,在用詞的準確性和專業性相對欠缺。而機電專業文章,尤其像世界技能大賽中的競賽規則和技術工作文件,不能完全用直譯或意譯,還需要系統的機電專業知識。而英語教師不僅很難將這些知識點講解或是翻譯清楚,更不能用術語解釋相關英文詞匯,并且不了解機電一體化專業最新發展,教學時無法將專業知識進行拓展。而專業教師雖然掌握系統的機電專業知識,并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對專業詞匯的分析和理解較強,能有針對性地將專業知識與英語知識相融合,但其英語能力相對薄弱,發音欠標準,詞匯量掌握不足,在分析句型結構等語法知識方面不及英語教師準確,對英語授課方法不擅長,也無法達到最佳的授課效果。

3.3現有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教學模式

目前專業英語課堂教學,僅以詞匯教學、句型和語法講授、文章理解為主,無法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補充和拓展,未能與專業實訓知識有機結合。在課堂講授時,教師往往先講解課文的重點詞匯和典型語法,再對課文內容進行詳細闡述和翻譯,最后講解課后習題。傳統的教學模式既缺乏互動,而且降低了教學質量。不僅使機電專業英語教學缺乏專業特色,更未將教學與社會實踐應用全面結合。

4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課程建設的具體措施及實踐方案

4.1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課程建設的目標定位

世界技能大賽作為一項國際化賽事,在考核參賽選手技能水平的同時,也突出了英語綜合能力。世賽的所有題目、圖紙、模型、評分表均為英文,這要求我們在對選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時,也要對選手的基本素質及語言能力水平加以重視。

4.2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課程建設的內容構建

4.2.1制訂適合技工院校使用的機電實訓

英語教材專業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殊目的而開設的課程,學習者的需求是專業英語的本質和基礎。世賽機電一體化選手的需求是能獨立閱讀比賽相關文件、撰寫報告以及與外籍裁判溝通。職業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教材可分模塊教學。教材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分為:(1)基礎與電氣安裝;(2)電機與拖動技術;(3)電子技術;(4)PLC應用;(5)變頻調速;(6)單片機;(7)傳感器與檢測技術;(8)液壓與氣壓傳動;(9)機械知識;(10)數控技術;(11)世界技能競賽規則和技術文件;(12)世界技能競賽代表團成員職責;(13)參賽者感想;(14)往屆世界技能競賽試題。

4.2.2建立高水平師資隊伍

基于缺乏熟練運用英語且精通機電專業知識的專業英語教師,為建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提出以下兩點建議:(1)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統一安排系統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培訓,分為兩類進行。一類是針對機電專業教師進行英語專業知識的培訓,另一類是針對英語專業教師進行機電專業知識培訓。(2)由各校自行組織,讓英語教師參與專業實訓教學。使其通過實習教學,先掌握機電專業知識,再掌握對應的英語知識。

4.2.3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的教學設計專業英語的教學建議

在第三學期進行,此時學生已學習過專業基礎課程,初步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針對學生能力和層次,采取分階分層教學。為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專業英語教學建議在相應實訓室內進行。分階教學,包括基礎教學和專業教學兩個階段。在基礎教學階段中,學習教材中的前四個模塊,使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在專業教學階段中,結合學生專業技術的實訓成績,挑選出部分專業技術較強的學生,尤其是備選的參賽學生,繼續學習教材中專業性更強的模塊。專業教學是基礎教學的深化,學生將學習到最新、最具特色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參選省技能選拔賽、國家技能選拔賽,甚至是世界技能大賽做準備。

4.2.4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在職業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教學中,建議采用行動導向和任務驅動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細分為引導文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探索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分組教學法。其優點在于培養學生在合作中鍛煉聽說讀寫的能力,達到課堂學習目標。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建議將學生分組,布置任務,學習小組以互助學習的形式,通過小組討論和探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4.3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課程的效果評價與考核方案

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課程的效果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4.3.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主體現象,提倡教師、學生本人、同學一起參與評價。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充分利用形成性評價的優點———反饋調節、激勵、診斷反思、記錄成長和積極導向的作用。此外,做到課堂評估與階段性評估相結合。

4.3.2評價的內容

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課程考核以“實用為主,夠用為輔,應用為目的”為原則,而評價的對象不僅包含學生,也包含教師。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等方面來評價學生。對于教師而言,評價應包含教師素質、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課堂管理能力、課堂過程。

4.3.3評價工具與方法

以評價表格為主,如教師觀察和訪談表、自我評價表、相互評價表。建議建立學生檔案,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增強自我評價責任感、帶動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互動、提高學生主體意識、激勵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反思、鼓勵合作評價。

4.3.4具體的課程考核方案

由于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課程終極目標是為世界技能競賽儲備人才,選拔尖子生??己藭r建議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占60%,終結性評價占40%。形成性評價的得分依據教師觀察和訪談表、自我評價表和相互評價表;其中,教師觀察和訪談得分占70%,自我評價占10%,相互評價占20%。以往,側重于基礎語言知識考查的終結性評價,不僅沒有體現職業英語的專業特點。考試內容還與現實生活脫節,實用性大打折扣。

以職業為導向的專業英語課程考核,建議分為理論考試和實訓考試。理論考試以教材為核心,重點考核學生對基礎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訓考試以考核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要求學生用英語口述儀器或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故障檢修和排除的步驟、分析電路的工作原理等。通過終結性評價將專業知識與專業實訓知識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劉東菊.世界技能大賽對中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

[2]袁名偉,張玉洲.世界技能大賽項目設置與成績特征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

[3]劉媛媛.優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高職機電“專業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

篇(2)

中圖分類號:TH-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9.102

1概述

隨著機械行業的發展,《機電一體化》課程正快速的成為大機械類專業的必修課程[1]。該課程將機械和電子兩個領域有機結合,通過學習使學生能掌握有關電子、信息、液壓和氣壓等多方面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機電一體化相關設備進行操作、調試、維護和維修等實踐動手能力?!稒C電一體化》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課程[2]-[3]。該課程過去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實踐環節偏少。但實踐教學是應用型大學教育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及增強就業競爭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悸晕覈窘逃鸩讲痪?,實踐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是我國三本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4]-[5]。本文就針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該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和探討。擬將本科專業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以下簡稱機制專業)和??茖I機電一體化專業(以下簡稱機電專業)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本文將分別研究這兩個專業學生在學習機電一體化這門學科的理論課與實踐課過程中的特點,以及如何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改進。

2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學生表現情況的分析

一個有效教學的課堂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學生的到課率,所謂大學到課率是指課堂教學時實際到課學生數與應到課學生數的比值,它不僅反映學生到課情況,還能綜合反映大學生學習的狀態,特別是學風,反映大學的教學狀況和教學管理的狀況[6]。根據我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和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在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到課率情況,做出圖1至圖4,圖中橫坐標表示上課周數,縱坐標表示上課學生數。圖1代表機制專業學生理論課教學每周每堂課平均上課人數;圖2代表機電專業學生理論課教學每周每堂課平均上課人數;圖3代表機制專業學生實踐課教學每周每堂課平均上課人數;圖4代表機電專業學生實踐課教學每周每堂課平均上課人數。從到課率的數據上分析,學生對于理論課的到課率不高,機制專業平均到課率為93.3%,機電專業平均到課率為88.63%,且兩個專業均很少出現到課率100%的情況,但每一次的實踐教學,兩個專業學生的到課率均為100%。根據對不同屆、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機電一體化課程中理論與實踐課上課情況調查來看,學生在理論課上表現較為一般,本科班少數學生能堅持每節課認真聽課,大多數學生能聽講,但是并沒有表現出對這門課很大的興趣,且從作業、課堂提問等反饋環節來看,學生在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均比較淺顯,大多數學生能聽懂所講內容,但不能深入理解其含義,而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從實踐課上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很愿意動手操作,且會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在實踐課上,教師與學生會有更多更直接的交流,教師可以直接對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指導與總結。對照事物講解知識點時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更容易接受,教師還可以進行示范操作讓學生能熟知每一個零件以及每一步運動情況,因此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學生更愿意在實踐環節接受新知識。

3針對不同專業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教學

首先必須做到針對不同專業修訂不同的教學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機電一體化技術理論教學制定區分??婆c本科的教學內容,區分機電一體化專業、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內容。實踐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做到“基本要求,需求選擇”的靈活教學模式,循序漸進,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實驗、仿真實驗等,使實踐教學即“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基礎性驗證實驗是實驗教學體系的基礎,是必修實驗,起著由技術基礎課向專業課過渡的橋梁作用。綜合性實驗能夠培養大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鼓勵大學生進行機電設備的組裝、設計和模擬,不僅可以驗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其創新意識。其次,通過研究發現專科專業的學生思維可塑性更強,對實踐的操作環節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并能在這一環節悉心聽取老師的意見并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每一環節的教學結束后,讓學生對自己完成的內容發表心得及看法,其他學生可以提出意見或建議,最后老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實踐過程中的創新性、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總結,這樣相互促進交流學習。在這整個過程中,老師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要不斷鼓勵學生提出新的想法,并指引他們通過實驗環節驗證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獲得最直接的進步,采用多激勵的方式進行教學。再次,可以將老師上課講授的課堂內容及課件進行公開,發放給每個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建議對老師提出質疑,也可以在課堂上對講課內容進行評議。對實驗室建立靈活多樣的開放運行機制,這樣避免了學生應付了事,只注重實驗結果不注重實驗過程的低效課堂,培養學生個性思維發展和創新精神和學生“獨立探索、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生由“被動式”實驗也轉變為“主動探索式”實驗。開放實驗室的運行機制可以大大地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機電一體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應著重考慮并分析各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及崗位需求,透析該課程的本質,實現理論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同時也可以跟蹤調查,回訪我系畢業生的工作崗位需要與服務需要的技能,來修訂教學內容。

4提高教學質量方法

第一,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大綱,規范教學管理,滿足學院各專業對該門課程的要求,積極配合實驗課程的開設。第二,積極開展理論與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提高教師的教學與實踐水平。第三,優化機電一體化技術理論與實驗教學內容,探索有效理論與實驗教學方法。第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證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的質量,促進教師與學生專業化成長。第五,結合社會需求安排有實際意義的實踐教學環節,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使不同專業的學生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更能滿足社會崗位的要求。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在理論教學環節注重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在實踐教學環節既要提高學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培養出的學生更適應社會的發展,將來踏入工作崗位后快速地適應不同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建民.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潘海鴻,陳琳,黃炳瓊等.機電一體化方向課程設計教學改革[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24-25.

[3]林仁寶.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1,(11).

[4]李曉紅.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27(1):33-34.

篇(3)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對我國經濟建設所起到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現代化設備逐漸發展成為集光、電、機、氣、聲、像、磁、熱等技術于一體的智能化系統,機電一體化產品幾乎貫穿到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當前,機電一體化產品已經進入發展成熟期,高速率、高精確度的智能系統越來越成為機械制造業的主流。隨著我國后經濟危機時代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大潮的來臨,企業產品、設備正在經歷一個更新換代的頻繁時期,因此對高技能的機電一體化人才和高技術含量的機電產品需求越來越大。中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為生產第一線的高級技能型崗位培養人才,但是目前我國中職學校培養的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與社會、市場的需要還有不小的距離,因此,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當前中職機電一體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

當前中職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重理論輕實踐。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將重點放在追求知識和理論的體系的完整上,這對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開發設計產品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嚴重不足,學生畢業后大多被分配在生產一線,所從事的工作是操作設備、設定工藝、查找并排除故障,而不是研究、開發、設計等,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很多用不上,而實際工作所必需的實踐能力又不具備。其次,教學內容落后。由于機電一體化是多種技術交叉融合的產物,相關技術的發展都在推動著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因此,其發展是日新月異的,這就必然導致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與其發展不相適應。例如,當前很多中職學校的單片機課程的教學內容是仍以MCS-51單片機為主,而實際生產中新的單片機層出不窮,種類繁多。

2.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教學比例較低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論教學和課堂說教,輕視了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將重點放在追求知識和理論的體系的完整上,這對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開發設計產品是有利的。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存在嚴重不足之處,學生畢業后大多被分配在生產一線,所從事的工作是操作設備、設定工藝、查找并排除故障,而不是研究、開發、設計等,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很多用不上,而實際工作所必需的實踐能力又不具備。

3.教材建設落后

教材建設仍是當前中職教育的薄弱環節并嚴重影響了中職教學質量?,F在機電一體化的一些教材過于偏重理論、脫離實際、缺乏實用性、部分教材內容陳舊、嚴重落后于現實,各科教材之間存在銜接性差、內容重復或內容脫節等現象。這些問題給教學帶來了很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制約了教學質量的保證和提高。

4.教學、實習設施不夠先進

目前很多學校的教學、實習設備缺乏且嚴重落后。只有少數條件較好的中職學校配備有為數不多的數控車床、銑床、線切割機床、電火花成型機,很多學校的學生一學期只有三四次操作設備的機會,并且這些設備又比較落后,學生難以學到真正有用的技能。

5.優秀教師隊伍缺乏

教師是教學質量的關鍵和第一保證,但是當前的機電一體化教學的教師隊伍并不能達到教學的需要。一些老教師知識結構陳舊且更新緩慢,還有一些年輕教師也是剛從學校畢業,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都不能很好的教授學生以適應社會工作需要的知識和實踐技能。

二、推進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路

1.中職課程需突出工學結合,強調實踐性、職業化、一體化;課程設置要抓基礎和抓應用,淡化中間。根據學生就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通過與企業有關人員共同論證,進行課程設置。

2.中職學校應推動教學模式改革。職業教育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學生互動討論方法等,還可以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技術演示,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還應增加實習教學的比重,增加教學的實踐性,使學生能夠獲取更加直觀的知識。

3.教材編寫結構應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開發切合實際需要的教材。新的機電一體化教材應加強設備操作、調試維修等技能的比重,并根據專業技術的發展及時更新知識內容;同時,中職學校在選擇教學教材時應考慮各科教材之間配合性,保證既不重復又能全面覆蓋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還應強調綜合能力的培養,對知識結構聯系緊密的課程進行跨學科的綜合化處理。

4.增加對教學、實習設施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應增大財政支持,另一方面應鼓勵學校與企業加強聯合,協調發展。應大力推進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彌補設備落后和不足,實習設施、設備是實習教學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要提高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必須切實建設好校內外實習基地。引導中職學校與相關企業建立互利互惠機制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培養實用人才。同時,學校在與企業的交往過程中,還可以了解現代企業對員工綜合素質的要求并征求企業對學校辦學的建議,以便對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改革與調整。

5.加強中職教師隊伍建設,增大“雙師型”師資比例。培養和引進一些既精通機械設計,又能充分使用計算機的專門人才。鼓勵在職教師進修或到相關企業鍛煉,促進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積極引進一些在生產第一線工作多年、具有豐富實踐能力的中青年高級技術人,通過幾年的教學培養,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使他們成為名符其實的“雙師型”教師。還可以積極從企事業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結合,改善學校的師資結構。

總之,為提高機電一體化的教學教學質量,廣大相關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既保證學生的基本素養和知識結構,又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加強社會實踐能力,不斷為社會提供適合時代需要的高技術機電一體化人才。

篇(4)

近年來,社會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高職院校也越來越重視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隊伍,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更需要“雙師型”教師隊伍,本文解釋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總結了目前“雙師”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議。

一、什么是“雙師”教學團隊

機電一體化“雙師”教學團隊,從表面上說就是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具體來說,雙師素質指教師不僅要具有機電及相關領域講師以上職稱,還要有職業工作的資格證書,或者是在機電企業的實際工作經歷等,也就是說教師不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在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以解決實際問題。雙師結構是指教師團隊的整體結構,機電一體化“雙師”團隊應該由學校理論知識扎實的理論型教師和在企業有豐富經驗的技術型教師組成,教師團隊應該是一個梯形團隊,既有專業骨干帶頭人,也有年輕教師,既能夠保證教學的熟練與準確,又能保證教師隊伍的生命力。

“雙師”教學團隊的特征主要表現在知識結構、素質結構、能力結構三方面。首先,“雙師型”教師應該熟練掌握機電一體化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技能,促進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其次,“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具有敬業精神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再次,“雙師型”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三種能力結構,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雙師型”教師。

二、“雙師”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雙師型”教師全面指導的能力不足

“雙師”素質要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教師既具備理論知識,有具備實踐經驗,在實際中,大多數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雙師教師都具備講師以上的職稱,并具備在企業實際鍛煉的經驗,但即使具備了雙師型教師的素質要求,在實踐上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實際上,雙師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本身是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不但對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還要求教師懂得電工電子、單片機等方面的知識,即使教師在日常的學習中了解相關知識,但是實際應用比學習要難的多,教師也很難了解所有機電領域內的前沿知識,因此全面指導是“雙師”教學團隊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對“雙師”結構的認識不全面

雙師結構是教師隊伍的整體結構,要求各個層面的教師組成一個梯形團隊,而不單是對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疊加。有些高職院校對“雙師”結構的理論存在誤區,僅僅把雙師結構看成是教師的疊加,校內有一些具備雙師素質的專職教師,然后再去企業聘用兼職教師,這樣的做法也不是不可,只不過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高職院校的辦學實力雄厚,師資力強,在學校內建有校中廠,那么這樣的聘任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學校的實力不夠雄厚,沒有建設校中廠的條件,要想聘任合格的兼職教師也非易事,即使能夠聘任到,數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雙師”教學團隊的數量要求,這對于校企合作不深入的高職院校來說難度很大。雙師結構的梯形結構也容易被忽視,雙師結構要求有專業帶頭人,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做到這一點。

(三)企業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雙師”教學團隊建設離不開校企之間的密切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都應該保持積極性,一起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促進人員在校企之間的合理流動,但是在實際中,學校和企業都不愿意觸碰傳統的人事管理制度,怕蒙受損失,不敢嘗試。關于校企合作,企業的積極性一直不是很高,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并沒有必須要為學校提供人才的義務,另一方面人才在企業中得到的待遇要高、成就感更強,在學校工作會受到很多條條框框的制約,待遇也不能保證比企業待遇要好,因此,對機電一體化技術人員來說,在企業工作的吸引力要比在高職院校好,他們都不愿去學校工作,使得“雙師”教學團隊的建設不是很順利。

三、加強“雙師”教學團隊建設的建議

(一)促進“雙師”教學團隊中個體的發展

雙師型教師是組成雙師教學團隊的個體,個體的發展會提高整體團隊的素質,因此,應該采取措施促進每一位教師的發展。首先,應該明確每一位教師的發展方向,團隊中需要有帶頭人,需要有骨干教師,教師隊伍的層次、結構都是會發生變化的,這就需要做好統籌規劃,把教師的發展方向和規劃結合起來。其次,教師的研究方向要與其所教授的內容和課程緊密結合在一起,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來說,教師應該了解先進的機電技術,掌握先進制造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電子技術,在了解這些方面的基礎上,再有所側重,針對某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使每個教師都有深入研究的方向,整體提高了教學團隊的素質。

(二)全面認識“雙師”教學團隊的內涵

正確全面的認識雙師教學的內涵是建設雙師教學團隊的基礎,不僅要加強高職院校的認識,也應該加強企業的認識。雙師教學團隊是要建立一個由高素質專業理論教師、較高教學能力教師、豐富實踐經驗技術人員組成的師資隊伍,雙師教學團隊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促進高職學生就業,促進高職院校發展,而且還能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雙師教學團隊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在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建立科研小組,促進區域內產業的發展。高職院校應與企業做好溝通交流,使企業了解雙師教學團隊建設的好處,從而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三)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

雙師團隊建設離不開校企合作,企業的配合與支持是雙師團隊建設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梢砸罁陨韺嵙ㄔO校中廠,鼓勵企業在學校內投資建廠,由企業來安排技術人員的指導,使企業技術人員來擔任兼職教師,對企業來說,在學校內投資建廠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一些小型機械的零部件制造、機械設備的簡單組裝等都可以在校中廠進行,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節約了企業的人力資源,企業還可以利用學校的設備來進行開發研究,減少了企業的設備投入,由企業技術人員來給學生上課,既能夠完成學生的實訓任務,還能夠完成企業的生產計劃,再為企業減少成本的同時擴大的企業效益,由此可見,校中廠的校企合作是一共雙贏的局面,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四)發揮政府作用

高職院校往往是為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一線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撐,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也應該是政府的職責所在。政府首先應該認識到雙師教學團隊建設的益處,并大力支持和倡導校企合作,政府還應該發揮作用,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促進區域內機電企業與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銜接,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教育與企業的發展。政府還應該發揮政治功能,頒布相關保護政策,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把員工培訓納入年終審核,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實力,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參與到雙師教學團隊的建設中來,共同為學校與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參考文獻

[1]張華.論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建設[J].科技信息,2009(14).

[2]高職教育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EB/OL].中國高職高專教育信息網,2008,09,09.

[3]劉媛媛,張福杰.中美合作機電一體化專業辦學的思考——基于無錫科技職業學院中美機電一體化專業合作項目[J].科教導刊,2010(28).

篇(5)

一、機電一體化專業開設的必要性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出現回落,2015年增長幅度為6.9%,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對制造加工型企業的自動化改造是保證企業降低成本、緩解用工不足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是現代化企業自動化改造的重要手段,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也決定了我國必將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未來三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處于國家政策紅利、工業轉型升級需求釋放、人口紅利減弱、市場需求增長的機遇疊加期[1]。這也意味著這一領域技能人才缺口之大。機械、汽車、電子、電氣控制、機電一體化等專業都是傳統的工科類專業,企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已經由單一型人才發展到復合型、應用型人才[2],而工業機器人專業正是多種學科的綜合應用,對培養相關專業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新專業的開設因為是面向工業現場的實用型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國家《中國制造2025》計劃,且為增加校企合作辦學,為展開實用型科研課題的研究打下基礎,正因為其是新興事物,因此在相關領域哪怕有一點成果都是開創性的,有益于成績取得以及學校知名度的提升。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以下簡稱學校)依托機電一體化專業開設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方向,符合重慶市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能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

二、專業發展前景

工業機器人作為一種高技術含量的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操作、維護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3]。隨著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廠家、應用行業的增多和裝機量的爆發式增長,工業現場嚴重缺乏該類人才。從崗位需求來看,工業機器人專業的學生可以在企事業單位從事以下三個方面工作:制造工業機器人產品;銷售工業機器人;利用工業機器人設備進行生產等。第一種需要完成工業機器人的設計、零部件生產、裝配、安裝、調試和售后服務等工作;第二種主要工作是機器人銷售、專業的技術咨詢服務;第三種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設備操作和設備的維護保養。從技術層面來看,工業機器人技術是機械加工與裝配、電工電子、計算機編程、傳感器技術、電機傳動技術、網絡通信等技術的結合體,學生通過這些技術的培養成為復合型技能人才,將具備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就業前景。

三、專業職業能力崗位分析

(一)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崗。崗位工作任務:根據生產工藝參數進行工業機器人編程、調試以達到生產需要;負責上料和裝夾;負責備件管理;負責機器人操作及程序錄入、日常點檢與數據維護、完成生產任務;負責產品質量控制及提升;負責工業機器人故障處理和設備維護保養工作;負責建立工業機器人操作資料檔案;參與工業機器人生產技術改進工作;負責工業機器人現場8S工作。崗位能力要求:機電基礎知識,精通ABB、庫卡(KUKA)、發那科(FANUC)、安川電機(YASKAWA)、國產機器人等至少1種機器人示教編程、仿真編程與調試能力;簡單英文操作界面的識讀能力;工業機器人本體與控制器的維護能力;二氧化碳保護焊、弧焊、點焊焊接不同金屬材料的參數和焊接姿態的設定能力;焊接圖、機械圖的識讀能力;熟悉各種機械加工制造;熟練運用office辦公軟件;量具的使用能力;工裝夾具調整技能。職業素養要求:勤奮好學,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積極上進。

(二)工業機器人裝配、調試崗。崗位工作任務:負責協助銷售人員做好客戶、經銷商的技術支持工作;負責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自動化單元機械和電氣安裝;負責生產現場工業機器人本身參數設置、程序編制、工裝夾具的調試、工藝參數設置、聯鎖信號的設定、故障排除;負責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質量問題的分析及改進;負責反饋現場問題,并能給出合理化建議;負責現場客戶的應用培訓和產品驗收;負責項目后期問題處理。崗位能力要求:機電基礎知識,精通ABB、庫卡(KUKA)、發那科(FANUC)、安川電機(YASKAWA)、國產機器人等至少1種機器人配置、示教、編程與調試;能閱讀中英文工業機器人技術資料;能識讀機械、焊接、電氣圖紙;具備一定的電氣電子基礎,了解低壓配電及電機驅動;熟悉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周邊設備及周邊設備的連接和調試;熟悉工業機器人與PLC通信相關參數配置及PLC編程;熟悉機器人點焊、弧焊、二氧化碳保護焊、涂膠、搬運、碼垛、滾邊、裝配、噴涂、磨削、去毛刺、上下料等典型應用;能完成工業機器人培訓的教學任務;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職業素養要求:良好的溝通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吃苦耐勞、有責任心,積極主動。

(三)機器人銷售、服務崗。崗位工作任務:負責客戶的開拓、客戶需求分析、提出相應銷售解決方案、維護好客戶關系、進行商業談判、標書的制作、參與招標、合同的簽訂、合同的跟進;產品、行業、競爭對手信息收集整理和合理利用;制定項目的跟進安排并付諸實施,并完成銷售額;維護公司產品品牌形象。崗位能力分析:數控、自動化、機電一體化、計算機、市場營銷等專業,機器人專業畢業更佳;熟悉機器人的應用;語言表達能力強,善于了解并分析客戶需求;招投標的專業知識;商務談判能力;承壓能力;協調組織能力;熟練運用office辦公軟件。職業素養要求:開拓精神,吃苦耐勞,文明禮貌,團隊合作精神。

(四)機器人教師崗。目前就業市場上提供了大量從事兒童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崗位,主要為樂高積木機器人系列。崗位工作任務:建立學生有關檔案;編寫教案,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課后總結,提升授課技巧;負責學生上課期間的安全;維護與學生的良好關系,與家長溝通學習情況。崗位能力分析:樂高積木機器人的裝配、編程、調試;具有較強的中文表達能力,普通話標準;動手能力強;編程能力;熟練運用office辦公軟件能力;團隊管理能力。職業素養要求: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創新意識,親和力。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崗位不同側重點不同、深度不同,且涉及到的知識和技能范疇大,除了要傳統的機電技能外,還需要很多新知識支撐。學校要培養出滿足企業需要的員工,需要定好位,購置適當的設備,推進師資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建設。

四、專業培養規格

培養從事工業機器人模擬、編程、操作、裝配、調試、銷售、教學及自動化生產系統維護維修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五、專業實訓室建設

學校在原有機電一體化和機械加工實訓室基礎上新建工業機器人創新實訓室,該實訓室包括2套ABB六自由度工業機器人本體,3套江蘇匯博工業機器人本體,2套工業機器人電氣系統拆裝平臺,1臺工業機器人機械拆裝平臺,自動化生產線控制模塊;機器人夾具包括:搬運碼垛夾具、寫字夾具、雙交位夾具、真空吸盤、噴槍;機器人配套訓練工具:平面碼垛模塊、寫字平臺、模擬焊接激光筆、模擬拋光工具、涂膠模塊、仿機床上下料模塊、立體倉庫模塊,一批樂高積木;專用的計算機實訓室軟件: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軟件、PLC編程軟件。

篇(6)

作者簡介:金美琴(1969-),女,江蘇南通人,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機電一體化教研室主任,講師,工程師。(江蘇 南通 226007)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5-0060-02

高等職業院校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嶄新的辦學理念和鮮明的職業特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支生力軍。[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電一體化已從原來以機械制造為主的領域拓展到目前的汽車、化工、輕工、儀表、通信、電力、建筑、冶金等廣泛領域。機械和電子兩大學科的內容本身已經十分廣泛,本科院校學生掌握機電一體化知識已經很難,讓一個高職學生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既掌握“機”又掌握“電”是不現實的。[2]高等職業院校開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既要防止出現教學內容過多、過雜、過深、專業技能不突出的現象,[3]又要防止不恰當地降低理論課的學習要求,培養出的學生缺乏遷移能力和應變能力,將來無法勝任工作,影響升職和發展。

一、合理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應適應市場需求,瞄準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走向,以就業為導向,制訂“突出職業技能培養,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寬基礎、強技能、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規格的總體要求。以“夠用、實用、適用、先進”為原則,既重視培養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注重實現零距離上崗就業,同時也關注培養學生畢業后的轉崗能力、職業遷移能力、競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前南通的工業化水平正處在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階段,企業技術升級加快,集中表現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制造業的技術含量持續增加。[4]通過人才市場調查發現,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不僅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制造企業,更多的是使用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廣泛的行業領域。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主要從事的崗位為: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升級改造和技術管理等。其中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要求相對較低,往往以技校生、中職生為主,也是高職生的初次就業崗位;機電一體化設備安裝調試崗位、維護維修崗位屬于綜合技能型工作崗位,一般對學歷有一定要求,從事該工作的人員基本為高職生和本科生;機電一體化設備升級改造和技術管理崗位則不僅有學歷要求,還有工作經驗的要求。這類崗位的任職資格一般需要大專以上的知識素養,并經過操作崗位、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崗位鍛煉過的高技能型人才。

多年來的專業調研表明:計算機、網絡等高新技術已滲透到傳統的機電行業,控制方法和手段也悄悄發生著變化,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機電—體化與機械電氣化在功能上的本質差別。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以技能培養為主線,將機電行業中普遍使用的可編程控制器(PLC)技術作為職業技術課程的核心,構建“以電為主,以控制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突出計算機技術和先進的智能控制技術在機電產品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在掌握“夠用、適用”的機、電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機電一體化“融合”技術,從而克服原來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機”不如機制專業、“電”不如自動化專業的尷尬局面,并且做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拓展性,培養學生既要具有實踐動手能力,更要具備隨產業升級的崗位遷移能力。

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按照“企業調研—職業能力分析—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的步驟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1.進行專業調研,明確職業工作崗位

深入南通及長三角地區各行業中涉及機電產品、自動化設備與生產線的制造、使用的企業調研,由企業專家提供有關本專業的工作崗位及實際工作任務。全面打造機電設備運行維護、機電產品檢測、裝配、調試能力以及故障診斷及維修技能等專業核心能力,使其符合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需求。

2.整合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行動領域

對企業調研所獲取崗位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明確就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及做好這些任務必須具備的能力。機電一體化專業人員的典型工作能力概括為:熟知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構造和信息流程,會定期進行檢查、拆裝和、保養;對設備常見故障有判斷力、預見性,了解適當的處理、防范措施;會根據工藝要求調整傳感器和執行機構等器件的安裝位置和運行參數;能看懂和調試PLC控制程序、設置變頻器參數等等。

3.基于實踐能力培養,構建學習領域

以上的工作能力都要求學生具備讀圖、識圖能力和常見工具儀器儀表的使用能力,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及相關教育方法論對行動領域進行整合,圍繞學習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本著注重基礎、強化共性的原則,整合知識點。確定了五門專業核心課程:機械零件加工與拆裝、傳感器安裝與信號處理、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交流伺服與變頻器技術和自動生成線的安裝調試及維護。

4.由淺入深排序,設計學習情境

根據職業特征分解學習領域,以項目、任務、案例、設備、現象、產品等為載體,進行學習情境設計。工作項目的選擇由易到難,將學習內容按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整體系統、由單一技能到綜合技能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進程,將知識的學習和企業實際工作過程有機結合,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提升,實現教師的傳授由多到少、學生自主學習程度由低到高遞進。

5.加強校企合作,深化課程改革

廣泛聽取行業企業意見,與企業技術專家一起共同研究課程描述、學習情境劃分、學習項目(任務)的劃分、推薦考核方式等內容,經教學實踐不斷地修改完善,最終建立成熟的課程標準。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課程開發六步法進行課程教學設計和項目化教材編寫。教材內容與課程結合緊密,以實際工作任務和新方法、新內容、新規范、新標準等作為編寫內容,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對接國家職業標準、符合職業崗位要求。

三、建設“教、學、做”一體化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訓是促使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的關鍵環節,為培養學生真正的職業技能,要有真實的或類似真實的機電一體化實訓設備,只有職業化的設備才可能培養出職業化的人。[5]學校要增加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硬件投入,購置符合行業現狀、技術先進的機電一體化實訓設備,建立“教、學、做”一體化教室,采取類似真實工作情景的實訓教學模式,制訂符合真實工作要求的嚴格的考核辦法。

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創建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以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學生。在項目中讓學生分別擔任操作員、檢驗員、工藝員、技術員等不同的角色,經歷制訂計劃、設計工藝、準備材料、生產運行、質量控制、產品交付等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在項目評分中,讓學生體會到將來的工作要求,促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以職業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實踐應用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

將課程教學盡量安排在實訓室、生產現場進行,“理實一體”,將元件、儀器帶進課堂,對著實物講原理,按照實景講流程,老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實踐、邊學習,在“教、學、做”一體化的現場教學環境下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例如:電子技術這門課項目化改革后,將學生按個人興趣分組,分別組裝收音機、門鈴、小音箱、萬用表等常見常用的電子產品,從元器件的選擇、焊接、安裝、調試到最后能正常使用,學生完成任務時很有成就感,極大地激發了其學習熱情和主動參與能力,提高了其實踐技能。

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

“打鐵先要自身硬”,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與能力是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保障。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師要有較完善的專業知識結構、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6]并且對機電一體化工作崗位的要求、行業標準和規范要非常熟悉,能把理論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結合起來,能正確地指導學生實訓實習,并積極參與到教學改革中,能結合機電專業知識進行項目教學和案例教學等。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建設“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數量足夠”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專業教師通過到國內外研修先進的職教理論和到企業學習、鍛煉,參與企業橫向課題,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從而拓寬視野、掌握行業動態和先進機電一體化技術;從企業聘請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從事實踐教學工作。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任務導向、項目驅動的實訓項目、課程、教材,發揮企業技師、工程師豐富的工作和管理經驗優勢,從而打造出一支專兼結合、技術過硬的優秀教學團隊。

五、結束語

總之,新形勢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從服務地方經濟、實現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出發制訂明確的培養目標,并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的全面推廣以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探索和總結,購置適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先進教學儀器設備,不斷完善實驗實訓條件,同時培養和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從而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陳為,范駿.以就業為導向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設置與專業建設研究——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2]王懷奧,徐智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探討[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3]劉煥平.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3).

篇(7)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1202090,主持人程德蓉);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職機械類專業基本技能實訓項目化教學內容開發與教學體系構建”(項目編號:112091,主持人邢曉林)。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28-01

一、引言

為了跟上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加速的步伐,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緊緊圍繞其作為中央財政支持的教學改革重點建設專業,以市級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研究為契機,以培養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發展型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

二、改革思路

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路[1],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將職業的工作任務、要素、過程、工作技術要求融合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采取“市場調研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知識的解構與重構、學習領域轉換教學內容序化、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實施動態反饋”等措施和方法推進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2]。

三、改革實踐

(一)調研分析,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針對行業背景、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畢業崗位、崗位工作任務、崗位職業能力、典型工作任務等多項內容的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對專業服務面向、專業培養目標、典型工作任務、崗位職業能力等進行分析,明確專業職業崗位(即:機電產品生產制造;機電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的裝調與維修;自動化生產線的運行管理和檢測維護;機電設備技術改造;機電產品的質量檢測及售后技術服務;車間班組、設備等的管理);確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職業能力”分析,歸納行動領域

通過對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的分析,歸納出9項專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每項典型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與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對應的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詳見表一。

(三)重構專業學習領域,形成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按照職業崗位和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將知識分散到完成工作任務的各個工作過程中?;诠ぷ鬟^程是對工作過程的理性轉化 [3],由此按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的邏輯關系重構與序化課程內容,引入行業標準,嵌入職業標準,要求課程內容基于工作過程而又高于工作過程,避免課程內容的交叉與重復。

(四)項目化學習情境設計

教學項目和學習情境項目既保證了學習情境內容能反映企業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和工作要求,便于學生掌握職業技能;學習情境項目設計的思路則是由分到總的過程,即一個單元對應一個子任務,由子任務組合成任務,任務組合成子項目,子項目最終組合成一個綜合項目[4]。

(五)職業化教學內容設計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內容是將知識點解構后分散在不同任務環節中展示,因此須整理和歸納總結整個工作過程中涉及的知識點,重構與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取專業知識,從點到面,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六)創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

結合地區產業發展,與企業密切合作,形成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讓企業最大程度參與學生的培養,為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搭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改革平臺,為選定的載體(任務、項目等)承擔最大限度能力單元的教學目標提供保證,促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實現課程教學與企業真實工作的零接觸。

四、結束語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體系的人才培養過程是將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和課堂學習相結合的過程,是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技術改造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過程,是訓練教師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過程設計能力與實施能力提高的過程,這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的宗旨和特色,才能滿足現代職業教育的需要,提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姜大源. 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 2009(4)

[2]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10(1).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1-0139-03

機電一體化課程是一門以精密機械技術為基礎,綜合電工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接口技術、信號變換技術為一體并應用到實際中去的高技術學科,是機械工業發展的必然方向。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高層次發展,緊跟國際化科技的潮流,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機電專業在初創時期,特別強調“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模塊的設置與教學,并且對于這種側重于實踐應用和變化較快的課程內容,為了能夠及時跟蹤學科的前沿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時效性,還把它設置為機電一體化創新設計課程,并且選擇北京理工大學長期從事機電技術學科教學和研究的張建民教授撰寫,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一書作為教材,借以促進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勵和教學教法的出新。

1 “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課程的定位

把“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設置為模塊化教學課程,不僅因為它是“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干專業課程,而且對于這種機電一體化屬性的課程內容,學生有興趣和渴望掌握相關領域前沿應用的攝取能力,使其有助于今后的學習并及時為就業和機電產品開發應用服務。在前期的相關課程教學中,學生對“機電技術類”課程踴躍選修,“全國大學生機械電子設計競賽”連年參與人數在百人左右,足以表明學生的這種興趣和渴望。

“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作為機械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新興交叉學科,融合了機械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多種學科的技術基礎,體現了“以機為主、以電為用、機電有機結合”的原則。因而,“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也要涵蓋機電技術領域的全部技術基礎分支,使學生全面了解相關學科知識內容,綜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一書被認為是國內機電技術學科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論著之一,并在國內許多本科類及高職高專類學校被用作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其具有較強的先進性、實用性和權威性,具備了如上各個技術分支的理論基礎,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層次清晰、理論與應用并重,能夠將現代機電技術的原理、技術與應用有機結合,良好地引導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一書除了書本的課程內容之外,還包括相關文獻參考資料電子版以及網絡鏈接學習材料的CD-ROM光盤,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泛的學習空間。作為“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教學的教材,它在提供了知識點齊全、難易度適中的課程內容的同時,還為教學和學習提供了機電產品的設計實例,利于在教與學互動過程中進行實踐應用的檢驗和對機電產品設計的理解,獲得有益的教學效果。

為此,確定“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定位:通過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營造師生交流互動的實踐應用設計環境,促使學生系統了解機電技術學科知識,掌握機電一體化產品系統設計方法,鍛煉提高學生“機電有機結合”的實際應用能力。

2 實踐討論教學模式的采用

實施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的實踐互動模塊討論式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在整體把握專業知識的同時獲得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理解,鍛煉和提高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的系統化思維及應用能力,還將反過來促進學生對先進學科知識的興趣和追求。

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就是要營造一種實踐學習及系統應用專業知識的環境和氛圍,但是它應該完全不同于全實驗的專業課程授課。當前,一些教師的實踐互動模塊討論式教學并未起到實際效果,不僅有教師教學方式的缺陷,還有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應用的不足。因而,在這種實踐綜合應用專業知識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侵入式”授課,勢必造成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思維理解滯后以及對知識點整體鏈接思維的障礙,從而影響師生課堂上的交流互動,無法達到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的目的。為此,必須采用“實踐互動模塊討論化”的方法,充分利用校內機電實驗設備,有序地為學生設置實踐互動模塊討論式的教學環境,針對機電一體化產品功能模塊授課,達到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逐步接受適應和學習主導性的穩步完成。

“實踐互動模塊討論化”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就是教育者努力創設互動性、參與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浸泡”于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的環境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系統思維整合能力。為此,在“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教學中,首先堅持采用教材中的系統知識點,在機電一體化產品為背景的環境中以教材中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實例方法及結合科研成果構建學生的學習環境,從而否定了采用課堂講義灌輸式授課的原始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利用教材內容模塊式編輯課程教學課件,采用理論知識與實物對照的講解并設定互動討論式交流,還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配備了動畫及音頻的實例演示教學內容,隨時提問和討論知識難點。為了達到與課堂教學的統一,延續課堂教學內容效果,每次課后的習題作業要求學生針對機電一體化實例分組設計完成;并且實驗課程內容采用案例式介紹,實驗報告要求結合科研成果討論解決方案有所創新。最后采用理論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60%)、課程設計(占總成績的30%)和平時討論的參與程度(占總成績的10%)三者結合考核,作為最終成績。同時,鼓勵學生參加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各種活動,獲獎人員的課程設計設定為優秀(90分以上),使得學生對整個課程內容的學習都處于積極主動之中。

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試圖培養學生在學習和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中了解和掌握如何“用機電一體化系統的設計原理與方法去設計改造機電一體化產品”,并進一步過渡到利用“以機為主、以電為用、機電有機結合的系統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通過對專業技術知識的豐富和機電產品設計應用和改造能力的提高,將獲得機電結合型高素質的綜合發展,成為具備走向國際、放眼全球的科技人才。

3 機電一體化教學資源的廣泛挖掘

“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涉及機電技術各個分支學科的原理、技術與應用,每個分支學科都是世界現代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縮影。根據“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的這一高科技現代化特點,廣泛挖掘利用其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技術知識的獵取和實踐能力的鍛煉。

首先,“案例教學”的網絡資源利用。把具有重要學習意義的一些機電技術的原理、設計方法等進行課程模塊劃分,如劃分為機械系統部件模塊、機電執行元件模塊、機電微機控制模塊、機電元部件特性模塊、機電結合設計及改造模塊等,作為課程內容的講述內容,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搜索工具,充分進行相關預備知識內容的檢索和復習,并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案例的檢索,獲取、對比并介紹、討論相關設計案例,深入理解機電一體化系統各要素的聯系。通過這種學習過程的熏陶,學生不僅深入地理解和復習相關的課程知識,還將對課程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激發后續繼續學習的潛力。

其次,實踐實驗教學利用。目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一些課程內容,已經廣泛應用于各類機電產品中,并且,一些課程內容還是機電技術知識在實際機電類產品中的擴展應用。如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照相機、蘋果手機、自動打卡機等,更是反映了機電技術的跨學科延伸。因而,充分利用校內實驗教學課程資源的數控加工中心及各類機電一體化實驗設備,結合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實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學習參考,將能使學生獲得更為廣泛的學習空間和開闊的知識視野。

再者,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機電產品的設計改造應用?,F代機電技術的發展,導致機電產品革新換代很快。為此,積極聯系當地機電企業,實地考察企業需求,為學生營造企業環境條件,參與企業機電產品的創新設計過程。學生以畢業設計方式進行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系統設計,教師進行難點指導,以此達到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整合思維的訓練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實際應用。

4 問題與建議

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實踐互動模塊討論式教學的初步實踐、學生學習的測試以及實踐設計考核,證明學生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的提高。但是,要達到“用機電一體化系統的設計原理與方法去設計改造機電一體化產品”,還需要教師的悉心輔導;利用“以機為主、以電為用、機電有機結合的系統思維設計機電類產品”則需要更長久的鍛煉。并且,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實踐互動模塊討論式教學也顯示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投入時間多、花費精力大,是學生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學習中普遍反映的問題。在教師完成大量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備課任務之后,學生就將面臨對大量機電一體化教學材料的學習過程,預習、復習以及運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問題和實驗報告的撰寫,都將耗用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同時,其他課程學習的時間分配又將影響本課程的時間投入,似乎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矛盾。因此,實施機電一體化課程教學,必須要求學生加強基礎專業知識的學習,鋪墊好前期知識儲備這一關;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差異,還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在課程的初期階段加大相關基礎知識間聯系的介紹比率,隨著課程的進行逐漸加大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和學生主導的比例,不斷實施、改進和提高。無論如何,依據教材是必須的。

有必要進行機電一體化教學課程的系列化建設,為其教學提供更為廣泛的實踐培養環境。要使學生具備高素質的知識能力,獲得勇于競爭的意識和潛能,適應未來走向世界的發展需求,必須有充分廣泛的實踐應用氛圍的熏陶?!皺C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中有著許多高科技信息化的課程內容,為了達到培養高素質多技能的科技人才的目的,不但要改進和完善“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還要進行系列化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課程建設,為學生提供更為長期廣泛的機電一體化教學條件和學習環境。只有使學生處于良好持久的機電一體化技術環境氛圍中,才能浸染成長為機電有機結合的科技后備力量。

我國高等院校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實踐獲得許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但是一些理性的分析也指出了需改進的地方。無論如何,只有認識到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的長期性,堅持不懈地探索和實踐,才能創造該教學的良好環境和條件,克服和改進其缺陷與不足,實現培養機電一體化科技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鄭永軍.以高新技術學科內容構筑科技人才培養體系[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2):87-89.

[2]張建明.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陳遇良.機電一體化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篇(9)

電氣工程系作為筆者所在學院骨干教學系,已有近50年的辦學歷史。但是該專業由于學生在校時間短、學生生源基礎差等原因,很多畢業生離校后不能勝任電氣類、一體化類的本職工作,達不到專業培養目標所要求的成才規格,達不到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值,也對學校的聲譽有所影響。

筆者從事機電類課程教學多年,對學生的現狀和要求有所了解,在教學實踐中,對如何進一步強化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實現本專業的既定培養目標,多有思考。現就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課程的設置、分層教學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培養目標如何修訂的思考

從畢業生就業反饋情況看,從事電工維修工作的不到50%,相當一部分學生需要從事機械保全、機械裝配、機械流水線等工作,而不少學生在學校的訓練形成的能力不足以形成崗位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形成了“分下去,留不住”的局面,未達到學生個人、家庭的就業期望值。

筆者之所以考慮培養目標的修訂,是試圖從畢業生的技能形成上更加務實,培養的畢業生更能適合用人單位要求的層面上進行探討,對現行的單一的技能目標進行修訂,以期更加符合畢業生的崗位要求,提高畢業生從事本專業的能力,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根據社會需求可修訂為:培養與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具有創新和敬業精神,有較強的勞動安全防護意識,滿足企業對從事機電技術崗位需求,具有機電設備、自動化設備的運行維護和生產流水線操作的維修人員。

只有根據修訂后的培養目標,我們才能制訂出相應的計劃,培養出適應企業崗位能力的中等技能人才,成為具有必備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機電設備操作、運行維護人員。

二、 課程建設方面的思考

針對機電一體化專業規定的學習時限較短的特點,這些課程的設置,既要適應企業的需求,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又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能力提高了,才會被社會認可,才能受到家長的歡迎,我們的專業才具有生命力。

1.必需的文化基礎課要夠用

我們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文化程度的學生,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大多是義務教育中應試教育的失敗者。數學是學生學習的軟肋,但也是后續專業課程所必需的知識基礎,建議以夠用為度,選講三角函數等必需的知識點,以一學期為宜。語文、英語主要學習與其日常的工作生活相關的應用內容。

2.專業課程的開設要合理科學

在專業課程的開設上,要做到合理科學,就必須不拘一格,以崗位能力形成效率為考核點。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形成,是在日積月累中實現的。要在較短的學習時間內,形成崗位需要的能力,就需要我們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有針對性的專業課程內容設置。

在這方面,成都某職業學院采用倒推的方式確定課程開設,方法值得借鑒。所謂倒推,就是以崗位要求的能力為依據,以最終的技能考核為考核點,所有上一級課程開設都是為了下一級的知識點做積累。筆者認為,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機械類課程開設存在一些不夠科學的地方,機械類課程學習系統性較差。可以考慮將機械制造工藝學、機械基礎、鉗工技能訓練這幾門課按車間實際的崗位職責和工藝流程進行編制和實施,有效融合,作為一個大的教學模塊組織教學,打破目前的課程分割,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3.重視校本教材的開發建設

校本教材的開發,其意義在于結合本學校本專業培養特點,全面衡量和考慮學生掌握技能的能力,建立一種以學校教師和學生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決策機制,使課程具有多層次滿足社會和學生需求的能力。機電一體化專業,作為應用最廣泛的專業之一,課程的相互交叉是不可避免的。有效地整合相關課程,開發適用的校本教材,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之一。

三、分層次教學的思考

篇(10)

關鍵詞:機電;安裝;安全管理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project is a high investment, high technology, many professional combin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th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is complex.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hrough securit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manage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doing well method and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positive, therefore, by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normal, creat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7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安全與施工的辯證關系

安全與施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證更好地施工。施工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與自然界作斗爭,在工地現場這個不穩定環境下,隨時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時時都要警惕危險、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施工的前提,施工又是效益的保障。效益不光有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業和個人都將受到損失,效益就不要談了。

例如,某20層五星級酒店開發項目,公司甲承接該酒店裝修工程的上10層,公司乙承接該酒店裝修工程的下10層。公司甲疏忽安全管理,甚至沒有安全員。總承包公司多次組織檢查,發現公司甲的現場有很多安全隱患未整改,并實施罰款。而公司乙安全管理良好,未被罰款。至工程結束時,公司甲不得不從安全保證金中扣除罰款費用。

因此,安全與施工既對立又統一,當兩者互相促進時,企業就會和諧發展,從而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安全管理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機電安裝工程安全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機電安裝工程市場競爭意識正在不斷加強,但各施工企業的管理體制卻沒有多大的變化,而且存在許多問題。項目與企業間責任不明、激勵不夠、約束不嚴、不確定因素過多等,嚴重影響著安全管理的正常實施。市場的不正當競爭、法律法規的不健全等都阻礙著施工企業的健康發展。但無論如何市場經濟的潮流是阻擋不了的,市場的逐步完善必然要求我們企業安全管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二)、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機電安裝工程安全管理體制,雖然較為適合我國國情,也較為有效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水平有限,各地區施工企業制度不一、管理不一、監管方法不同等。我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

1、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不健全

安全生產管理體制須企業負責。企業負責的關鍵在于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企業法人在整個經營管理中,要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全面負責。企業經營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就必須做到安全生產。要做到安全生產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各種安全管理機構。安全管理機構是企業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具體執行落實者,對安全生產負有重要責任。

許多機電安裝個體私營企業沒有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專職安全員一般也是掛名的,平時根本不到現場,最多只是應對上級的檢查。工地的現場主管既是施工員,又是技術員,還是安全員,一兼多職。安全生產制度無法落實,施工管理混亂,安全生產沒有切實的保障。

國有企業安全組織機構雖然比較健全,也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公司安全部門的管理權限不夠,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現場安全員發現安全隱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員整改,要先報告,能否落實還得施工隊或者項目經理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遇到施工進度與安全發生矛盾時,總是難以擺正關系。

2、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實

首先,現場操作工人的管理嚴重脫節。隨著建筑市場的開放,大量農民工進城從事建筑施工。國有企業施工現場一般管理人員和少數工種才是正式工,操作工人都是臨時招聘的農民,主要管理方式是和民工隊的“包工頭”簽定單項工程承包合同,甚至沒有合同。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明確雙方責、權、利,安全全部由自己負責,企業只是片面追求產值利潤。在施工中搶速度、拼體力、拼設備,只注重一時的利益。

其次,安全教育嚴重滯后。按照規定,新工人進廠必須進行安全生產“三級教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勞動技能和安全知識兩個方面,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但大多數企業招收的農民工都沒有進行教育,致使這些人嚴重缺乏安全生產科學知識,安全操作水平低下,安全意識淡薄,自我防護能力極差。

第三,安全工作思想認識不足,措施不力。在施工進度、質量、效益、安全幾方面發生沖突時,往往忽視安全生產,注重進度和效益。安全技術措施專用資金不足,有些連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保證措施也不愿花錢,他們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這在個體、私營企業中表現尤為突出。

三、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

(一)、機電安裝工程項目的組織措施

1、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嚴格按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實行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企業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生產活動。

2、加強對現場民工的管理。民工的來源應通過有組織的勞務公司,改變目前由社會零散人員自發組織起來的無序狀態。勞務工的使用必須簽定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施工合同,明確安全生產雙方各自的權利、義務。進場前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考試內容要包括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

3、建立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公司設置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必要的交通辦公用品,給予足夠的管理權力。施工隊、項目部按規定配齊配夠安全專職人員,嚴格實行安全優先、一票否決制度。班組配備兼職安全員,在工資待遇方面給予適當補助。

4、建立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其安全責任。做到縱深到底、橫向到邊,各自做好本崗位的安全工作。堅持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制度,杜絕無證上崗操作行為。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安全員對安全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作好記錄。

(二)、機電安裝工程項目的技術措施

1、工程開工必須編制施工方案。編制照防暴雨、防臺風、防洪、防觸電等安全預案,認真做好現場管理。制定安全防范重點,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并經公司總工程師審批、監理公司批準,施工中嚴格按此執行。

2、生產、生活區要設足夠的消防水源,安放消防器材,編制消防預案,并成立義務消防隊。所有施工人員均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種房屋、庫棚、料場等要符合公安部門的消防安全距離規定。室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在加工場和料庫內吸煙。

3、進入現場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按規定佩帶勞動保護用品。

4、做好文明施工。首先從思想上強化施工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

四.加強安全管理的積極意義

1、加強安全管理,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通過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確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觀,是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標。

2、加強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搞好安全生產,沒有事故發生,就是創造經濟效益。達到安全指標,獲得政府獎勵,就是形成社會效益。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是安全管理的最終目的。

綜上論文所述,安全管理有“始”但沒有“終”,只有真正做到領導重視、措施落實、親身檢查、考核到位、嚴格獎懲,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確保項目施工正常進行,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建筑工程項目管理[J],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北京,2002

上一篇: 檔案安全大檢查 下一篇: 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概念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精品AⅤ在线观看 | 亚洲色大全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大乳高潮专区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专区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