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55: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境保護市場前景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我們知道在完全競爭市場經濟中,能通過市場價格和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經濟主體之間的競爭來引導資源向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方向流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達到理想的帕累托最優狀態,這時,資源的使用和配置是高效率的。
但是,在環境公共物品的買方和賣方之間,并不存在現成的市場機制,這主要因為大多數環境公共物品是免費取用的公共物品,沒有價格,帕累托最適度也無法自動實現,更多的結果是低效率或無效率(例如,環境污染)。因此,環境公共物品的使用和配置要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必須為通過為環境公共物品規定價格或建立市場,就有可能通過競爭市場解決環境問題。
市場既有通過經濟刺激而保護環境的正面作用,也有追逐經濟效益而破壞環境的負面作用。其正面作用主要表現通過市場機制消除環境污染的外部不經濟性,將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納入到經濟活動的分析和決策過程,促使污染、破壞環境資源者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選擇有利于環境的生產經營方式,將環境保護由過去的政府行為轉變成一種由經濟利益機制驅動的市場行為和企業行為。同時也為環境保護籌集資金,以支持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綠色產品的研究開發、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以及重點污染源的治理等。
其負面作用主要有:
1.不能在現在和未來之間有效地配置資源。從理論上說,市場機制能夠按照消費者的愛好,來配置不同時期所需要的資源。但在實際上,人們感到未來變化不定,多數偏愛現在,其結果是太多的資源用于現期消費,而為將來所進行的投資太少。這種情況,在社會轉型期表現得尤為明顯。
2.不能自行解決外部性或外在效應問題。市場機制無力對產生外部性的廠商給予懲罰,否則的話,如果市場機制有能力自動地懲罰產生污水的化工廠,補償受損的鄰近飲水廠,那么,市場機制也就不存在這種“外部性”的缺陷了。這是因為,在具有外部性的廠商生產的產品中,不僅有生產成本,而且有因外部性而造成的社會成本,但市場機制卻無法把這部分社會成本包括進去。因此,如果僅有市場機制,具有生產外部性的廠商總是自動地傾向于不治理污染,因為治理污染要增加大量的生產成本,甚至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這是與市場的利潤最大化原則相悖的。這里,就必須借助于市場以外的力量,如政府干預、輿論、說教(道德、良心)等來解決。
市場的正常運行要求具備若干條件。否則,就會造成市場經濟結構的缺陷,從而帕累托最優條件得不到滿足,資源配置效率達不到最優狀態,這就是市場失靈。
二、市場失靈的表現
1.公地悲劇。它意味著,如果理性人共同使用一種稀缺資源,便會發生環境的退化,如一群牧民面對向他們開放的草地,每個牧民都想多養一頭牛,因為多養一頭牛增加的邊際收益大于其購養成本,是合算的,盡管因為平均草量下降,可能使整個牧區的牛的單位收益下降。每個牧民都可能多增加一頭牛,草地將因為可能被過度放牧而被破壞,從而不能滿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均餓死。
此例中的牧民在決定自己養多少牛時并未考慮其行為的負外部效應(破壞草地),結果每戶牛的數量越來越多,而牧草的產出基本上沒多少增加,最終陷入”公地悲劇”。公地悲劇表明了公共事物無人關懷的結局。
2.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中,無法相互溝通的個人之間出于自身理性的考慮所進行的選擇往往并不符合雙方(或社會)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這一兩難處境。運用到環境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中,囚徒困境表明,盡管提供環境公共品會給雙方都帶來更大的利益,但是理性的個人還是會選擇不提供公共品。假設相鄰的兩個工廠甲廠和乙廠邊界處有一堆固體廢棄物需要清運,現在面臨著是否出資清運的決策,清運成本為200元,兩個工廠從清運固體廢物中得到的效益(排污費)都是150元,若兩廠共同出資清運,則雙方分攤成本,即各出100元;若只有一個廠出資,則需獨自出資 200元。雙方的支付矩陣如表1。個人往往有很大的誘惑去搭便車,因為若自己出資而對方無動于衷的話,那么自己的效用水平非但低于對方,而且還有負的效用水平。沒有誰愿意自己出資、對方坐享其成而使自己的效用水平下降。另一方面,若對方出資而自己不出資,則可坐收漁利,獲得最高水平的效用(150)。當雙方都這樣理性地算計并行事時,該公共產品就不會提供出來,結果就是集體的低效用水平。把這種博弈擴展到多個人的情形,仍會出現相同的結果。
3.集體行動的邏輯。傳統的觀點從理性的個人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個前提出發,想當然地作出由有共同利益的個人組成的集體也會像個人一樣追求集體的共同利益。對這一樂觀的看法,奧爾森提出了批駁。他說:“除非一個集體中人數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強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個人按照他們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尋求自我利益的個人不會采取行動以實現他們共同的集體利益。換句話說,即使一個大集體中的所有個人都是理性的和追求自我利益的,而且作為一個集體,他們采取行動實現他們共同的利益后都能獲益,他們仍然不會自愿采取行動以實現集體的利益。”
三、“市場失靈”的原因
引起“市場失靈”的原因通常有:
1.無市場、薄市場(thin market)、市場競爭不足與壟斷。首先,一些環境資源形成不了市場,沒有價格或價格偏低,造成過度利用。江河、湖泊、海洋、空氣等提供的環境服務通常沒有市場或價格偏低,利用者不花什么錢就可以任意占用,造成水環境和大氣環境不斷惡化。其次,有些資源(如能源和許多其它礦產資源)的市場雖然存在,但價格偏低,只反映了勞動和資本成本,沒有反映生產中耗費資源的機會成本,加劇了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當價格為零時,任何企業都可以無所顧忌地排放廢氣和廢水,因為并不需要事先購買空氣才能污染。
在薄市場上,買者和賣者的數量很少,他們之間的競爭也很弱,即使存在市場,市場失靈還可以表現為競爭不足。資源產業,例如水產業和能源產業中還存在壟斷。壟斷者在市場上減少產量,提高價格,因而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2.外部性問題與產權。環境利用中存在著廣泛的外部不經濟性。如企業污染了周圍環境,給周圍居民和企業帶來了危害;上游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淤積了下游河道動,加劇了洪澇災害。外部影響的經濟后果是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出現差別,污染者不承擔相應的污染責任,污染者私人成本低于社會成本,這些企業實際上是以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為代價獲得了某種競爭優勢。在完全競爭經濟市場條件下,外部性阻礙了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
一些環境資源產權不存在,導致人們的預期不足,影響人們對環境資源保護、管理和投資的積極性,引起普遍的短期行為。例如,由于空氣、河流、海洋水體等沒有產權,私人通常不會對合理使用這些資源感興趣。
主流經濟學認為,市場機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條件是明確定義的、轉移的、安全的、可轉移的和可實行的、涵蓋所有資源、產品、服務的產權。產權是有效利用、交換、保存、管理資源和對資源繼續投資的先決條件。
但環境資源領域建立產權和市場的交易成本太高。如對海洋漁業資源,特別是那些洄游魚類資源,很難建立有效的產權,即使劃定了產權,如把某一群魚劃給某個漁民,但監視、保護起來難度很大,成本也太高。
3.公共物品。很多環境資源是公共物品,使用和消費不具有排他性,無法由市場自發地提供。如果一個企業保護了清潔的水體和空氣,但不能排除周圍的企業和個人享用,形不成需求市場。沒有需求市場,通常也就不會有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去提供這類公共物品服務。從而便出現了一種所謂“搭便車”現象,即免費享用公共物品而不承擔責任的情況。可怕的是,搭便車行為具有傳染性:你不付成本而獲益,我付成本豈不吃虧了,于是我也不付,于是人人都想搭便車,最終導致公地悲劇的發生。
4.信息不完全與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取得信息、相互合作、討價還價和履行合同所需的費用。
在完全競爭市場的假定前提之一就是信息是完全的且是免費提供他人使用的。但是,現實社會中信息的使用既不是完全的,也不是免費的,獲得信息是需要成本的,交易成本的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運行的結果和市場均衡狀態以及經濟效益。信息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它與普通商品不同。人們之所以愿意出錢購買信息,是因為不知道它,一旦知道了信息,就沒有人愿意出錢購買信息,這就會出現信息市場的兩難困境:信息購買者想知道信息的真實內容,才知道是否值得購買,而信息持有者又千方百計不讓購買者知道信息的具體內容,否則信息就會無法出售。即使雙方成交,信息也不是完全充分的。并且經濟主體做出經濟決策時,必須到信息市場搜集資料,然后進行分析整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有時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信息的搜集整理需要成本,另一方面有的信息會干擾經濟決策。經濟主體總是在信息的邊際成本等于信息的邊際收益進行決策以達到利潤最大化。信息不完全的存在阻礙經濟主體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5.不確定性和短視計劃。環境資源利用及其影響一般是一個長期過程,林木成材要十多年,甚至數十年;采礦從勘探到開采通常也需要很長時間。同長期性相連的是不確定性,時間越長,不確定性也就越大,開采經營的風險也就越大,從而抑制了企業和個人確立一種有利于資源長期持續利用的投資和經營戰略。
環境資源的保護與治理也是一樣的。例如,在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由氣象條件引起的不確定性是決策者無法準確預料和控制的。時間越長,不確定性也越大。不確定性影響很多部門,環境資源受的影響更大。不過,當不確定性使人們對資源的開發更加保守時,反而有利于對資源的保護。
從實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保護環境資源意味著為未來利益犧牲當前消費。由于人們偏好實實在在的當前消費,所以未來利益被貼現,特別高的貼現率可能意味著不保存某一資源。高貼現率和低資源增長率結合起來,完全有可能使某一物種滅絕。如果貼現率確實反映社會在時間上的選擇,本不必大驚小怪,但市場貼現率如不反映社會真正的時間選擇,就應引起注意。過分追求眼前利益和當代人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和資源的代際分配,從而導致環境和資源利用可能帶來的不可逆后果。
四、充分發揮市場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的對策
1.明晰產權。“公共地悲劇”產生的根源就在于公共地的產權是非排他性的或者缺乏一套有效使用公共地的規則。歷史上的“圈地運動”就是“公共地悲劇”迫使人們尋找到的一種解決“公共地悲劇”的方法。不論是“公用地”,還是“公共池塘資源”,其占有與使用的邊界必須清楚地規定,邊界的不清晰和非確定性,只能使公用資源過分提取直到耗竭。在產權不能夠得到明晰界定的情況下,短期行為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我國的草場退化、荒漠化及河流污染均屬于經濟學上的“公地悲劇”,由產權模糊造成的。由于牧場是公共財產,任一個牧民都可以隨時到牧場去放牧而無償使用牧草。由于牧場的面積是一定的,受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牧草產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隨著放牧數量的增加,當被吃掉的牧草量超過其再生能力時就會出現牧草越來越少,即所謂過牧的問題,并最終導致草場退化,甚至出現荒漠化。河流污染也是如此。由于河流是大家的,每一個人都可無償使用,即使污染和破壞水資源也不用承擔責任。由于產權不明確,使我國稀缺性的水資源被嚴重浪費和污染。
在市場經濟中,任何經濟交往都以一定的產權為前提。產權不明確,市場交換就會出現混亂。但是在環境公共物品上,產權的完全明確是做不到的。因為人們是否愿意明確產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易成本的大小,例如,由于空氣是流動的,明確空氣的產權需要很高的交易成本,因而直到今天,空氣的產權仍然是無法明確的。不能明確產權,就會帶來“市場失靈”,導致很大的外部性。
2.建立市場。排污權交易是指在環保部門的監督管理下,排污單位之間以排污指標為標的進行的交易活動。排污權交易制度實施的主要途徑是建立相應的可轉讓排污許可證制度。國家通過排污許可證形式有償地將排污權分配或拍賣給排污者,并允許排污者進入市場進行許可證買賣。如果排污許可證的市場價格高于治理污染所需的費用,排污許可證的所有者則會積極削減污染,而轉讓或出售許可證。排污權交易制度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污染總量的控制方法,它將環境容量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在市場上同其他商品一樣進行自由交易。實質上是把環境資源商品化。如對環境污染,在現行的管理安排中,大都是采取由政府征收排污費的辦法來解決。在原有制度安排下,企業雖然是排污和治污的主體,但卻處于被動的地位,只要達到政府規定的污染排放標準,就沒有激勵再進一步治理污染、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而2001年9月開始的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制”首先在山西太原市26家企業試點,首開了國內排污權交易之先河。在這種制度安排下,企業取得了排污權交易的利益,就有了積極參與污染治理和排污權交易的巨大激勵,從而達到治理污染、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盡管排污權交易是一種市場行為,但必須在政府管理部門的嚴格監督之下進行,管理部門要研究和掌握以總量控制為條件的污染物排放交易的一般規律,制定規范排污交易行為的法規,才能確保排污交易在污染治理中的有效性。
3.引入競爭。具體競爭方式有下列兩種:
(1)提供者間的競爭。政府間競爭,就象市場中企業間競爭一樣,可以產生實質性的效益,因為整個體制把外部性內部化,從而使相關的各個政府單位都面臨壓力,為更有效解決這些壓力,各個政府單位也具備了自我規范的傾向。
政府間引入準市場化機制,發生競爭,可以迫使政府對公民的環保需求作出迅速有效的反應,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單位數量足夠多但效益不夠高、或者其他政府工作目標凌駕于環保目標之上、政府部門不夠真正明智地關注公共環境保護等諸多問題,由于政府間競爭機制的引入,也會相應減少。
(2)生產者間的競爭。環境是具有多樣性的公共物品。對于那些具有明顯補償性和利潤、可以承受融資成本且有利可圖的競爭性環境保護,例如城市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應以企業為生產主體,通過商業性銀行等適應市場需要的方式,到市場進行融資活動,參與市場競爭,使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承擔生產并獲得收益。在政府獨家對于不能承受融資成本但通過適當收費可以保持運轉或環境質量的環境保護中,可建立“政府+公眾”的模式,由政府融資,由經營公司承包經營,由受益公眾主體交費。
同時,在生產者之間建立競爭,還可減少因尋租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損失。在信息不對稱、市場不完全的情況下,生產者很可能為了承攬盈利性環保項目,不惜花費大量資金向政府官員進行尋租活動,致使承包商為獲取利潤而在技術裝備、服務質量等方面減少必要的花費,從而可能導致低劣的環保提供。
相反,政府如果能夠在生產者競爭的過程中公開信息、鼓勵競爭、制定嚴格標準,為生產者創造完全市場競爭的條件,不僅可以限制甚至消除尋租現象,而且也為企業投身于環境保護創造了激勵。企業的價值取向也逐漸接近公益事業應具有的公共社會目標。
上面探討了如何發揮市場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但環境問題的外部性和環境資源的公共物品屬性決定了解決環境問題不能單靠市場機制,應使用市場調節和政府規制等方法,以保證在明晰產權等市場機制運作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環境管理作用,促進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16-0171-02
1 電力市場中電價理論的概述
電力市場中的電價是一個理論性的概念,針對電價的分析角度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理論概念。例如,從時間上分析,電價可分為遠期合作電價、中期合作電價,目前市場采用的電價以及實時電價等;從功能上分析,電價可分為備用電價、電能電價、輸電電價以及各種類型的輔助服務電價等;從制定過程分析,電價可分為一部制電價、兩部制電價、事先電價以及事后電價等。從電價理論上分析,大致分為電能成本分析、電力市場形式等兩部分。電力成本分析又名電力預測,是結合市場的發展行情列出的市場中的電價;電力市場中的電價,是一種形式機制,通過了解市場的規則,以及市場中參與者對其的影響力等進行出清電價的一種形式。
2 影響電價的主要因素
2.1 電力的成本
電力企業在供電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電能消耗以及其他輔助材料的消耗等,都稱之為電價成本,電價成本主要包括輸送成本、發電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等。輸送成本主要是在配電和輸電的過程中產生的電能以及配套設施的損失費用;發電成本,主要是在電力企業發電的過程中所需要的燃料費、管理費、人工費以及維修費用;交易成本主要是在對客戶市場供電中產生的費用
成本。
2.2 電力市場的供應情況
市場供需情況的動態,直接影響著產品價格的高低變動,電價也是如此,這是市場價值變化的規律。在電力市場中,如果市場電力的需求量過大時,那么電價就會在這個動態下上漲,相反,如果電力市場需求量較小時,那么電價就會隨之下降,因此,也可以說電力市場的供應直接影響著電價。
2.3 市場參與者的市場力
電力價格受市場參與者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電力市場基本都是屬于壟斷性市場,發電公司極其少,參與競爭的發電商家更是有限,相應的就會出現商家策略報價的現象,根據用電負荷的高峰期,以及氣候條件的影響下,故意抬高電價來獲取更好的利潤,與電能的生產成本嚴重不符。
2.4 國家經濟政策
電價還受到國家的經濟政策影響,對生產者來說,國家采取最低限價,將電價保持在一定的價位之上以保證電力生產的經濟效益;對于消費者來說,國家采取最高限價策略,將電力的價格控制到一定范圍之內,確保消費者的利益。
2.5 線損方面因素
在配網正常運營的過程中,如果因為配網或配網設備等原因造成線路損耗的話,也會導致電能消耗的原因,這對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會帶來一定的影響,而作為電力企業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會按照總用電量對電能進行定價,而線損的電能因為無法看到也將算為人們用電的成本里面,會直接影響到電價的高低。
3 電價的作用和意義
電價不僅是對消費者的一種電力使用控制的方式,同時也是針對電力企業本身的一種控制方式,可以對電力生產的各個環節都起到調控的作用。因此,合理發揮出電價對市場、消費者以及電力企業本身的作用,是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性的重要作用。電價的制定可以更有效地吸引社會中各個行業的資金流向,同時,也滿足了用電用戶的發展需求,還可推動電力行業的持續發展,實現雙贏的結果;由他人做主,由市場判價,不僅能促進市場電力企業相互的競爭力,而且還能加強電力企業發展的活力,通過競爭不斷地改造自身的不足,積累更多的經驗知識,尋求更好的自我發展,同時也加快了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能有效地優化資源的配置,世界的資源已經面臨枯竭,而電力行業通過合理的生產結構,不僅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的資源,還避免了商家的重復投資,有限地利用和開發新能源以及再生資源,為人類節省了更多的非可再生資源;正確引導用戶的合理用電,通過市場供電的需求決定電價,不僅可以促進用電消費者自身調節用電,同時還避免了電力企業的高峰期用電高負荷,有著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消費者的合理用電結構,降低電力能源的浪費問題。
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電價是控制電力市場機制的核心,同樣也是一個聯系電
力的發展和電力消費者的一個橋梁,與電力市場參與者有著直接的利益往來。另外,利用電力市場中的電價作為電力發展的經濟信號,可以及時有效地調整電力的供求關系,不僅可以調動多方面辦電投資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正確引導消費者,從而實現提高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
4 實時電價的定價依據
在電力市場中,首先要確定電力使用的實時電價才能維持電力市場的正常運轉,而電價也是維持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因此實施電價的定價依據顯得尤為重要。電力市場的實時電價需要建立在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再根據電力生產的長期成本以及短期生產的成本作為定價的依據,在電力市場的影響下,電價可以有效實時地將用戶的用電負荷情況及時反饋到電力企業,通過這些數據利用經濟利益的激勵模式來完成市場調度的工作,實現在實時電價定價的基礎上將電力負荷的使用情況予以最佳的分布狀態,不僅可以實現電價的最優,同時還能讓電力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5 環境保護的指標量成為上網電價的排序模式
電價能夠衡量供應方的生產經濟效益,同樣也是消費者長期使用的一種產品。人們的生活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而對于電能來說,不僅要多發電滿足人們的正常生活、企業的生產以及社會的發展,還要避免或降低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環境是關乎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預防電力使用過程中破壞環境僅僅依靠電價的定價模式來控制和約束是不夠的,量化是控制指標的最有力手段,因此要將環保的指標進行量化,加大對環保設施的投資力量,使得實施環保措施的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樣才有助于電廠的生產過程也要為保護環境、凈化環境而做出更大的努力。另外,將量化后的環境指標與市場電價相互融合,并將其進行高低的排序模式,使保護環境這個環節做的較好的企業優先上網,利用環境的指標提高電力市場的競爭力度,進而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
6 結語
通過本文對電力市場中電價以及環境保護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到電價對電力市場有著極大影響,同時也是維持電力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另外,電力市場還承擔著保護環境的重任,需要在生產電能和使用電能中,進一步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電力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時璟麗.競爭性電力市場環境下可再生能源發電
的國際發展經驗和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電力,
2007,(6).
[2] 馬瑞.電力市場中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目
標模糊優化短期交易計劃新模型[j].中國電機工
程學報,2002,(4).
[3] 陳德裕.在我國電力工業中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的幾點建議[j].中國電力,2012,(3).
[4] 任玉瓏,王恒炎.電力工業環境污染問題的博弈分
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10).
[5] 曾紹倫,任玉瓏.可再生能源發電競價上網研究
[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一、建筑工程施工對環境污染的常見影響
1、施工機械作業,模板支拆、清理與修復作業,腳手架安裝與拆除作業等產生的噪音排放。
2、施工現場土地平整作業,土、灰、砂、石搬運及存放,土方挖掘、填方、管網布設、路面開挖,混凝土攪拌作業等產生的粉塵排放。
3、現場渣土、商品混凝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原材料運輸等過程中產生的遺灑。
4、現場油品、化學品庫房及作業點產生的油品、化學品泄露。
5、現場廢棄的涂料桶、油桶、油手套、機械維修保養廢液廢渣等產生的有毒有害廢棄物排放。
6、城區施工現場夜間照明造成的光污染。
7、建筑施工現場井點降水、樁基施工產生的泥漿、建筑材料及砼輸送管道的清洗水、砼養護排水、設備水壓試驗水等生產廢水以及食堂、廁所、洗車點產生的生活污水的排放。
8、現場生活區、庫房、作業點等處發生的火災、爆炸。
9、施工現場鋼材、木材等主要原材料的消耗,以及現場用電、用水等能源的消耗。
二、建筑施工現場環境保護的措施
1、資源保護:
1.1 應保護場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態,減少抽取地下水;
1.2 危險品、化學品存放及污物排放應采取隔離措施;
1.3 施工時發現文物、古跡、爆炸物、電纜等,應當停止施工,保護好現場,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后方可繼續施工。
2、 揚塵控制
2.1施工現場的主要道路必須進行硬化處理,土方應集中堆放。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應采取覆蓋、固化或綠化等措施。
2.2拆除建筑物、構筑物時,應采用隔離、灑水等措施,并應在規定期限內將廢棄物清理完畢。
2.3施工現場土方作業應采取防止揚塵措施。從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運輸應采取密閉式運輸車輛或采取覆蓋措施;施工現場出入口處應采取保證車輛清潔的措施。
2.4施工現場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場地必須平整堅實。現場散裝水泥和其它易飛揚的細顆粒建筑材料應密閉存放或采取覆蓋等措施。
2.5施工現場混凝土攪拌場所應采取封閉、降塵措施。拆除爆破作業應有降塵措施。
2.6建筑物內施工垃圾的清運,必須采用相應容器或管道運輸,嚴禁凌空拋擲。
3、施工噪聲污染
3.1施工現場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及其測量方法》(GB12523~12524)制定降噪措施,并可由施工企業自行對施工現場的噪聲值進行監測和記錄。
3.2 應采用先進機械、低噪音的設備進行施工,機械、設備定期保養,維護;從聲源上降低噪音。
3.3施工現場的強噪聲設備宜設置在遠離居民區、生活區的一側,混凝土輸送泵、電鋸等應設有吸音降噪屏或其他降低噪聲措施;利用吸聲、隔聲、消聲等措施從傳播途徑來控制。
3.4控制強噪聲作業的時間;凡在人口稠密區進行作業時,須嚴格控制作業時間,一般晚10點至次日早6點停止強噪聲作業。對因生產工藝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確需在夜間進行超過噪聲標準施工的,施工前建設單位應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進行夜間施工。
3.5運輸材料的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嚴禁鳴笛,裝卸材料應做到輕拿輕放。
4、廢氣排放防治
4.1 城區、旅游景點、療養區、重點文物保護地及人口密集區的施工現場應使用清潔能源,不應使用煤作為現場生活的燃料。
4.2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車輛的尾氣排放應符合國家環保排放標準的要求。
4.3 施工現場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
5、建筑垃圾處理;
5.1施工現場應設置密封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應分類存放,并應及時清運出場。
5.2 有毒有害廢物分類率應達100%;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碎石和土石方類等應用作地基和路基埋填材料。
5.3垃圾桶應分為可回收利用與不可回收利用兩類,應定期清運。
6、固體廢物的處理
6.1 回收利用,是對固體廢物進行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筑渣土可視情況加以利用,廢鋼可按需要做金屬原材料。
6.2減量化處理,是對已經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分選、破碎、壓實濃縮、脫水等減少其最終處置量,減低處理成本,減少對環境污染,在減量化過程中,也包括和其他處理技術相關的工藝方法,如焚燒、熱解、堆肥等。
6.3穩定和固化技術,利用水泥、瀝青等膠結材料,將松散的廢物包裹起來,減少廢物的毒性和可遷移性,使得污染減少。
6.4 填埋,是固體廢物處理的最終技術,經過無害化、減量化處理的廢物殘渣集中到填埋場進行處理。填埋場應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盡量使處理的廢物與周圍的生態環境隔離。
7、污水處理
7.1 施工現場應設置水溝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經沉淀處理后方可排放市政污水管網。
7.2施工現場存放的油料和化學溶劑等物品應設有專門的庫房,地面應做防滲漏處理。廢棄的油料和化學溶劑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傾倒。
7.3 食堂應設置隔油池,并應及時清理。
7.4 廁所的化糞池應做抗滲處理。
7.5食堂、盥洗室、淋浴間的下水管線應設置過濾網,并應與市政府污水管線連接,保證排水通暢。
7.6 雨水、污水應分流排放。
8 光污染控制
8.1、夜間焊接作業,應采取擋光措施;避免電焊弧光外泄。
8.2、夜間室外照明燈應加設燈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圍。
8.3、工地設置大型照明燈具時,應有防止強光線外泄的措施。
2、人員健康保護:
2.1 施工現場的施工區域應與辦公、生活區劃分清晰,并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生活設施應遠離有毒有害物質。
2.2施工現場必須采用封閉圍擋,高度不得小于1.8m。
2.3 施工現場主要出入口明顯處應設置工程概況牌,大門內應有施工現場總平面圖和安全生產、消防保衛、環境保護、文明施工等制度牌。現場危險設備、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應配置醒目安全標志,施工應采取有效的防毒、防污、防塵、防潮、通風等措施,應加強人員的健康管理。
2.4 現場工人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體力勞動強度等級》GB3869的有關規定。
2.5施工企業應采取有效的職業病防護措施,為作業人員提供必備的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病危害作業的人員應定期進行體檢和培訓。
2.6 施工企業應結合季節特點,做好現場作業人員的飲食衛生和防暑降溫、防寒保暖、防煤氣中毒、防疫等工作。
2.7深井、密閉環境、防水盒室內裝修施工應有自然通風或臨時通風設施。
2.8廁所、衛生設施、排水溝及陰暗潮濕地帶應定期消毒。
2.9 施工現場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施工現場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三、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意義
1、保護和改善施工環境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和社會文明的需要。采取專項措施防治粉塵、噪聲和水污染,保護好現場及周圍的環境,是保證職工和相關人員身體健康、體現社會總體文明禮貌的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工作。
中圖分類號:TD1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礦業的快速發展,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物質保障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地質環境問題。為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減少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促進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有效地防治礦山地質災害,搞好礦山地質環境的評估,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有效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礦山基本情況
評估區位于剝蝕構造低山駝脊谷地地貌區,礦區附近山頂海拔一般為+725.0~+846.0m,切割深度一般為100~300m。礦區內最高標高為811.5m,最低標高700m,地形北東部高,南西部低。山體坡度一般為20°~30°,地形坡度中等。礦區及周邊出露地層主要為第四系殘坡積層(Q)及志留紀中粒、粗中粒斑狀堇青二長花崗巖(Sγc2)。
采石場設計開采方式:露天開采,開采標高:+810m~+750m;采礦場最終邊坡角:54°;設計礦山服務年限:6年;開采方法:采用安全小平臺、傾斜中深孔崩礦的采礦方法,機械作業,分段自上而下由南西向北東推進的采礦方式。
2礦山地質環境評估
本礦區總面積0.0812km2,礦山建設規模設計為年采礦石1.0萬噸,屬小型礦山。依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確定本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精度分級為二級;采礦場影響程度屬于較嚴重區,評估范圍內除較嚴重區外的其它地區屬于較輕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劃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三個區。
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
重點防治區(A):主要為采礦場,防治區面積為0.9156hm2,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嚴重區,預測礦山開采引發、礦山建設工程本身遭受危巖崩塌地質災害、礦山開采加劇危巖崩塌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中等,危險性大。預測采礦活動對地下含水層影響或破壞較輕;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較嚴重;采礦活動破壞林地面積為0.9156hm2,對土地資源影響和破壞程度為較輕。建議礦山開采過程應嚴格按照開發利用方案進行分級放坡開采,對現狀危巖進行清除,對崩塌地質災害進行工程防治,再進行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治理和恢復。
次重點防治區(B):主要為廢石場與表土場及其泥石流可能影響的范圍,防治區面積為4.1244hm2,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較嚴重區,預測礦山開采引發、礦山建設工程本身遭受滑坡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險性中等;廢石、表土堆放引發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中等,危險性小。預測采礦活動對地下含水層影響或破壞較輕;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較嚴重;采礦活動破壞林地面積為0.8156hm2,對土地資源影響和破壞程度為較輕。對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進行工程防治,再進行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治理和恢復。
一般防治區(C):評估區內除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外的其它區域均為一般防治區,防治區面積共13.36hm2,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較輕區。預測工程建設引發和遭受崩塌、滑坡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險性小。采礦活動對地下含水層影響或破壞較輕;對地形地貌景觀、土地資源影響和破壞程度為較輕。因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較輕,工程防護主要為監測。
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原則、目標和任務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恢復治理,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礦業”、“因地制宜,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目標是通過采取一定的保護及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因采礦活動引發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和地質災害,減少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減輕對地形地貌景觀及含水層的影響和破壞,最大限度保護和修復礦山地質環境,努力創建綠色礦山,使礦業經濟科學、和諧、持續發展。
5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部署
第一階段(生產期):對危巖體進行清除,在擬建廢石場下方修筑攔渣墻;在擬建表土場下方修筑擋土墻;對礦業活動可能引發危巖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段進行監測;及時清除坡面危巖體;對建好的攔渣墻、擋土墻進行穩定性監測;對地形地貌破壞情況進行監測,工期約6年。
第二階段(治理期):平整平臺,清理邊坡石方,開挖截排水溝,砌筑儲土槽擋墻,拆除擋土墻及建筑物,種植爬山虎、毛竹和草,工期約1年。
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的對象主要為露天采礦場的邊坡、攔渣墻、擋土墻、地形地貌,監測內容為采礦場邊坡的穩定性、攔渣墻(擋土墻)穩定性、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等。
6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本礦山可能引發或加劇、遭受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本方案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措施為:攔渣墻(擋土墻)+清除危巖+監測。本方案設計在擬建廢石場底部設計重力式攔渣墻。礦山開采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程度為較嚴重,礦山開采過程中盡量減少新增破壞面積,對具備恢復治理條件的破壞區域及時采取恢復治理措施,使礦區的地質環境得到基本恢復。其主要破壞區域為采礦場、廢石場、表土場,治理的主要措施為平整平臺,清理邊坡石方,開挖截排水溝,砌筑儲土槽擋墻,種植爬山虎、毛竹和草。
礦山開采時破壞土地類型主要為有林地、灌木林,考慮到恢復治理工程的可實施性,并與周邊環境相適應,將破壞單元恢復治理為有林地和其它草地。
圖1礦區某剖面治理效果圖
圖2表土場某剖面治理效果圖圖3廢石場某剖面治理效果圖
7結論與建議
本礦山評估區重要程度屬較重要區,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開采過程中,開采應與恢復治理同步進行,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同時加強和開展礦區地質災害監測工作。
參考文獻:
[1]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
[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要求與驗收規范》(GB45/T701-2010);
一、研究內容及解決問題
按照修井作業施工技術操作標準的要求,熱采、下泵、檢泵井起、下抽油桿施工過程中必須安裝抽油桿刮油器,防止落物和污染環境。但是在起、下抽油桿施工過程中遇到突發性汽竄井噴,搶噴時必須先拆卸抽油桿刮油器,才能安裝防噴盒或抽油桿搶噴接頭進行搶噴。由于汽竄井噴,井內瞬間噴出大量高溫、高壓汽流,使操作人員難以靠近,很難進行搶噴,往往會造成環境污染和人員燙傷事故,甚至會發生井噴失控事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為了防止和杜絕以上事故的發生,我們結合現有的抽油桿刮油器和油管防噴器的結構和原理,研制開發了油井抽油桿刮油防噴裝置。該裝置將從根本上解決熱采、轉下泵、檢泵井在起、下抽油桿過程中突發汽竄井噴造成的環境污染和人員燙傷事故及井噴事故。目前該裝置在國內還屬于空白,是修井作業行業當中較為先進的技術,在遼河油田稠油區塊及國內稠油市場,具有相當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在稠油區塊逐步進行蒸汽驅開采及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的時期,該裝置將是修井作業行業不可或缺的起下抽油桿刮油防噴裝置。
二、關鍵技術
1. 技術原理
該裝置由上殼體、絲扣頭、刮油密封膠芯、單閘板多級抽油桿防噴器密封膠芯、閘板、絲杠、手動搖臂、下殼體、絲扣頭等組成。其工作原理為:在準備起、下抽油桿時,首先用抽油桿引桿把抽油桿刮油防噴裝置安裝在采油樹上,采用卡箍連接方式。安裝好后,應至少開關閘板一次,確認正常后方可作業。正常起、下抽油桿前,防噴器閘板必須開到位,防止起、下時刮壞閘板。正常起、下抽油桿時,該裝置的抽油桿刮油器起到密封、刮油、防污染功能。當遇到突發汽竄井噴時,通過手動搖臂快速順時針方向旋轉單閘板兩側絲杠11圈使防噴器膠芯抱緊抽油桿本體,即可關閉抽油桿與油管環空,達到密封狀態,這時可以放噴或洗壓井,從而控制住井噴,為下步工作做好必要準備。
2.創新點
2.1該裝置刮油器部分優化刮油膠芯結構和材料,優化刮油膠芯腔室結構,使其膠芯使用壽命大大增加,密封、耐磨強度非常高。
2.2該裝置實現了抽油桿刮油器與防噴器的優化組合,結構合理,安裝方便,搶噴速度快。
2.3該裝置對防噴器閘板和密封膠芯進行了優化設計,不用更換便可以實現對不同規格抽油桿的密封,從而達到防噴目的。
三、現場實施情況
我們研制開發的抽油桿刮油防噴裝置四季度和一季度在2口井作業施工現場進行了試驗。
12月29日在102隊施工的曙1-106-203檢泵井作業施工現場進行了第一口井的現場試驗。該井泵深1019米,抽油桿共計116根,其中Φ36mm空心桿88根,Φ19mm抽油桿28根。該裝置通過抽油桿引桿安裝好后,上提抽油桿通過抽油桿刮油器,抽油桿本體表面無附油,刮油效果非常理想。起出全井抽油桿后,經驗證抽油桿刮油膠芯完好無損。作業工人感到非常滿意,刮油干凈,操作輕便。對該裝置的防噴閘板進行了壓力試驗,首先通過正旋轉兩側手動搖臂11圈閘板抱緊抽油桿本體,試壓15MPa,10Min壓力不降。
1月12日在102隊施工的曙4-08-11C檢泵井作業施工現場進行了第二口井的現場試驗。該井泵深994米,抽油桿共計118根,其中Φ22mm抽油桿52根,Φ19mm抽油桿66根。當最后起到Φ19mm抽油桿時,負荷小,起桿速度較快,接箍處下部有少許附油,但抽油桿膠芯依然完好無損。
通過兩口井的現場試驗,共起下各種規格抽油桿294根,刮油器膠芯完好無損,實現了清污刮油的目的。通過對抽油桿防噴器的現場試壓,驗證了防噴器閘板密封性能好,防噴能力強,達到了設計要求,最終現場試驗成功率100%。
四、結論
1.抽油桿刮油防噴裝置的開發研制集成了抽油桿刮油器的刮油去污功能和抽油桿防噴器的防噴功能。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熱采、轉下泵、檢泵井在起、下抽油桿過程中突發汽竄井噴造成的環境污染和人員燙傷問題。
2.該裝置刮油器的特制膠芯密封、耐磨性能好,強度高,使用壽命大大增加。
《咖啡館項目立項報告》主要從宏觀上論述項目設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項目的市場和銷售、規模、選址、物料供應、工藝、組織和定員、投資、效益、風險等進行深入闡述,消除決策主體項目選擇的盲目性,著力闡述項目的規劃設想,極力突顯項目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達到立項報批的目的。
第一部分 總論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名稱
(二)項目的承辦單位
(三)項目報告撰寫單位
(四)項目主管部門
(五)項目建設內容、規模、目標
(六)項目建設地點
二、立項研究結論
(一)項目產品市場前景
(二)項目原料供應問題
(三)項目政策保障問題
(四)項目資金保障問題
(五)項目組織保障問題
(六)項目技術保障問題
(七)項目人力保障問題
(八)項目風險控制問題
(九)項目財務效益結論
(十)項目社會效益結論
(十一)項目立項可行性綜合評價
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
在總論部分中,可將項目立項報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表,使審批者對項目作全貌了解。
第二部分 咖啡館項目發起背景和建設必要性
一、咖啡館項目建設背景
(一)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二)項目發起人以及發起緣由
(三)……
二、咖啡館項目建設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咖啡館項目建設可行性
(一)經濟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術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組織和人力資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咖啡館項目市場分析及前景預測
一、咖啡館項目市場規模調查
二、咖啡館項目市場競爭調查
三、咖啡館項目市場前景預測
三、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四、產品銷售收入預測
第四部分 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一、資源和原材料
二、建設地區的選擇
三、廠址選擇
第五部分 工廠技術方案
一、項目組成
二、生產技術方案
三、總平面布置和運輸
四、土建工程
五、其他工程
第六部分 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一、建設地區環境現狀
二、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項目擬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四、治理環境的方案
五、環境監測制度的建議
六、環境保護投資估算
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八、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
第七部分 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一、企業組織
二、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第八部分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一、項目實施的各階段
二、項目實施進度表
三、項目實施費用
第九部分 項目財務測算
一、項目總投資估算
二、資金籌措
三、投資使用計劃
四、項目財務測算相關報表
(注:財務測算參考《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依照如下步驟進行:
1、基礎數據與參數的確定、估算與分析
2、編制財務分析的輔助報表
3、編制財務分析的基本報表估算所有的數據進行匯總并編制財務分析的基本報表。
4、計算財務分析的各項指標,并進行財務分析從項目角度提出項目可行與否的結論。)
第十部分 財務效益、經濟和社會效益評價
一、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
二、財務評價
三、國民經濟評價
四、不確定性分析
五、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分析
第十一部分 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與建議
二、附件
三、附圖
《咖啡館項目立項報告》的核心價值是:
——作為咖啡館項目擬建主體上報審批部門審批決策的依據;
綠色貿易是指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將節約經濟、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有益于消費者和公眾身心健康等理念貫穿于貿易活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以實現貿易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隨著世界環保意識的增強,各國已普遍意識到實行綠色貿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進綠色貿易的蓬勃發展。綠色貿易成為未來國際貿易的發展潮流[1]。
一、綠色貿易浪潮的發展現狀
(一)環保意識增強,綠色貿易蔚然興起
近些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貿易迅速增長。與此同時,一些環境問題的頻繁出現,如:氣候變暖、河流湖泊污染、森林退化、臭氧層破壞等,也逐漸引起了人們對自然環境保護和生態資源維護的關注。消費者的環保意識、綠色消費意識隨之提高,對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產品需求日益增長。發達國家消費者綠色價值觀的形成,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偏好,也促進了綠色貿易的興起和發展[2]。
(二)綠色貿易市場前景廣闊
現在,“綠色是金”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潮流。隨著綠色革命的興起,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全球經濟的發展,綠色消費將成為今后消費方向的主流。有調查表明,89%的美國公民對其購買產品的環境影響十分關心,大約有78%的人愿為購買綠色產品多支付5%的費用;在荷蘭,大約70%的人在購物時會選擇有綠色標志的產品[3]。綠色需求正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并不斷增長的需求熱點,它必然推動綠色市場的不斷成長。
當前,國際市場上形形的綠色產品層出不窮,從“綠色食品”到“綠色用品”,從“生態玩具”到“生態時裝”,從“綠色汽車”到“生態住宅”等無所不有。綠色產品的發展十分迅速。1985年全球開發的綠色產品僅占新產品總數的0.5%,到1990年上半年已上升到9.2%,增長了18倍[4]。據統計,1992年全球環保貿易額僅為12560億美元,2004年則上升為4000億美元。目前,全球每年約有5000億美元以上的環保貿易額。可見,環保產品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三)伴隨綠色貿易,綠色貿易壁壘盛行
在國際貿易領域,提高環境標準,加強環境管理,是國際貿易發展中的一個新動向,反映了各國對環境的普遍重視,有著合理性。然而,環境規制的制定與實施日益成為限制自由貿易的一種新型的貿易壁壘,人們形象地將其稱為“綠色貿易壁壘”或“環境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一國或某地區以保護人類和動植物健康和生態環境為由,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成為貿易壁壘的環境保護制度與正常的環境保護措施不同之處在于:以進行環境保護為名義,限制自由貿易的發展,成為出口產品市場準入的一個障礙。
二、綠色貿易浪潮給廣東產品出口創造了機遇
(一)促進廣東環保產品的出口
綠色貿易浪潮的到來,給廣東省環保產品的出口,帶來了良好的契機。廣東省環保產業萌芽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近30年的發展,呈現出市場需求大、技術儲備和企業實力較強的發展趨勢。目前已形成包括環保產品生產、潔凈產品生產、環保服務業、資源綜合利用等跨領域、跨行業、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一個綜合性新興產業[5]。同時,據世界銀行資料統計,全球的環保產業產值自1992年以來平均增長率達7.5%,大大超過同期世界經濟增速,亞洲市場更是不容忽視,增長率達16%左右。因此,在廣東環保產業快速發展作為保障的基礎上,加以世界綠色貿易浪潮的推動,廣東環境友好型產品的出口將會穩步增長。
(二)利于廣東出口產品結構調整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廣東外貿出口總額為53194186萬美元,其中紡織服裝、機電產品出口總額分別為4271025萬美元、35972097萬美元[6];占比分別為8.029%、67.6%。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廣東出口產品結構已經實現從以紡織服裝為主向機電高技術產品為主的轉變。但不可忽視的是,出口產品結構還有待提高。以高新技術產品為例:2009年,廣東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為1393.74億美元,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1170.28億美元、電子技術122.38億美元、光電技術72.13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進口總額為2521.62億美元,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303.46億美元、電子技術621.45億美元、光電技術138.03億美元[7]。可以看出,雖然廣東出口商品結構中,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在不斷提高,但總體上還是呈現出逆差的趨勢,也就是說出口結構的技術產品比例還有待提高。而綠色產品的出口增長將帶動出口結構中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例提升,進一步完善出口結構。
(三)有助提高廣東出口產品附加值
經典的“微笑曲線”體現出產業鏈與產品附加值之間的關系。在微笑曲線中,廣東的產品出口總于微笑曲線的低端,也就是處在加工生產這一環節,附加值非常低。加工貿易在廣東省的貿易方式中占據半壁江山,通過加工貿易的發展帶動了廣東出口總額的大幅度提高。但依靠加工貿易的方式由于兩頭在外,營銷渠道和品牌都是屬于國外企業,因此出口產品附加值非常低。這也是廣東外貿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題。
環保產品是世界公認的高附加值的產品,生物、微電子、計算機、新材料技術廣泛應用于環保產業,技術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現在,環保產業已不僅局限于服務污染治理,而將在推動技術創新、實現清潔生產、引領廣東省各行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等方面起到更積極的作用[5]。因此,借助綠色貿易浪潮,廣東可以大力促進綠色產品的出口,從而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綠色貿易浪潮給廣東產品出口形成了挑戰
(一)提高出口產品環境成本
目前,廣東不少企業還是憑借出口產品的成本優勢促進出口。綠色貿易浪潮的到來,消費者更為青睞綠色產品,因此企業在考慮生產成本、營銷成本、物流成本的同時,還要將環境成本考慮在內。
首先,增加企業生產制造成本。出口企業為了達到貿易對象國的環保標準,有時需要改造生產工藝流程,更換環保設備,用環保材料取代原有材料等。這些都必定會造成企業生產制造成本上的負擔。其次,許多中小企業為了達到一些國家苛刻的環保要求,不得不增加有關環境保護的檢測、認證和鑒定手續,這勢必會增加企業成本[8]。
(二)出口產品市場準入難度提高
隨著綠色貿易的發展,一些貿易對象國以環保作為借口,通過制定苛刻的、繁瑣的環境保護標準及要求,以達到限制別國商品進口的目的,稱之為綠色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的盛行,已經給廣東出口產品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廣東作為外貿易出口大省,在向外貿強省轉變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出口產品均已經或即將受“綠色壁壘”影響,其中機電類產品、紡織服裝類產品、玩具類產品、茶葉、水產品、蔬菜等主要出口產品所遭受的影響程度甚至超過了反傾銷[9]。
以機電產品為例:2010年廣東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69.9%,而歐盟一直是廣東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自2003年以來,歐盟陸續實行了與環保相關的“三綠”指令,即《關于報廢電氣電子設備的指令》(WEEE)、《關于在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ROHS)、《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EUP)。“三綠”指令實施后,廣東出口歐盟的機電產品為了達到三指令的標準,必須找到環保型的替代品,同時,企業也必須考慮回收廢棄電器電子垃圾的高昂費用。無疑,對廣東出口歐盟的機電產品設立了一道“綠色門檻”,市場準入度不斷提高。
四、對策
(一)促進環保產業發展
環保產業是環境保護與國際貿易發展最密切的“契合點”。環保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環保事業,而且有利于實現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應該采取相應的產業激勵政策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如提供優惠貸款,對企業進行環境投資項目,以及少污染、低能耗、科技含量高的項目,特別是綠色產品和技術的研發項目,在貸款利率、還款條件等方面實行優惠;綠色補貼,對積極進行清潔生產的綠色企業以及環保產業內的企業,應給予補貼資金。或者實行“以獎代補”,用排污費資金或專項環保資金對這些企業的清潔生產行為進行獎勵;稅收優惠,對于經營環境公共物品的企業,如生產環保技術和環保設備的企業,以及一些對環境保護作出有益貢獻的企業,減免或降低稅負,給予稅收優惠。
(二)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貿易伙伴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給廣東許多外貿企業設置了障礙。對于一些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合理要求,企業應該肯定,積極想方設法使得出口產品滿足環保要求;而對于一些明顯的、不合理的環境要求,則需要企業、行業、政府積極與貿易伙伴磋商,尋求對策。
以環境標志為例:目前,廣東出口企業進行環境標志認證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雖然大多數環境標志是自愿性的,但它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企業通向國際市場的一盞綠燈。很多企業產品就是因為缺少相關產品的環境標志而被國際市場拒之門外。隨著綠色產品逐步成為國際市場的主導產品,獲得綠色標志的企業,就有可能進入綠色產品市場,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三)促進企業更新綠色觀念
廣東許多企業對綠色消費、綠色產品、綠色貿易的意識還有待提高。應該充分把握住綠色貿易浪潮給我們創造的龐大的市場前景。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更新,綠色消費逐漸成為時尚,企業只有強化環保技術創新,才能吸引顧客,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難想象,在綠色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的國際貿易大環境中,環保技術將成為最有競爭力的技術。誰擁有環保技術,誰就能搶先占有市場,就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貿易利益。毫無疑問,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機會,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增加對環保技術的研發與投資。
參考文獻
[1]劉夢婷.綠色貿易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6(08):58-60.
[2]綠色講壇.綠色貿易――國際貿易的新趨勢[J].綠色視野,2008(12):33-34.
[3]鐘暉,王建鋒.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機制[J].生態經濟,2000(3):41-44.
[4]任建蘭.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貿易與環境[M].第一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5]王剛,解賀林.發展環保產業 建設綠色廣東――廣東省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議[J]環境保護,2007(18):16-18.
[6]數據來源: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網站().
項目背景:
合成材料又稱人造材料,是人為地把不同物質經化學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主要是指通過化學合成將小分子有機物如烯烴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現在人們用的很多東西都是有機合成材料,比如很多眼鏡都是用有機玻璃做的,當然汽車上的窗,輪胎都是,生活中用的塑料袋,電磁爐上的底盤等。可以說有機合成材料在很多方面已經能夠代替一些金屬的耐高溫的功能作用。
數據統計20xx-20xx年中國合成材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資產和負債規模基本保持同步增長。20xx年,資產總額為9224.99億元,同比增長 19.63%;負債總額為5395.57億元,同比增長14.88%。20xx年,資產總額為10342.26億元,同比增長12.11%;負債總額為 6214.50億元,同比增長15.18%。整體來看,中國合成材料行業規模擴張較為平穩。
從總體上看,我國合成材料呈現出較好的市場前景,產品的市場增長率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0%以上,稍高于同期GDP增長率。某些重要的新材料品種市場增長率甚至超過20%。如果再考慮到普通工業原材料價格、鋼鐵和有色金屬價格上升的趨勢,以及市場上以塑代鋼觀念的強化,合成材料在工程材料、日用品材料中的替代作用會不斷增強,市場空間可望得到更大擴展。
目 錄
第一章 項目總論
一、項目背景
二、項目概況
三、可行性與必要性分析
四、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五、可行性報告編制依據
第二章 項目建設單位介紹
第三章 行業與市場分析
一、市場環境分析
二、合成材料市場發展現狀
三、合成材料市場發展前景及需求分析
四、市場分析小結
第四章 產品與技術方案
一、項目產品概述
二、合成材料的技術方案
三、原材料供應
四、項目設備選型
第五章 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
一、項目選址
二、建設條件
第六章 工程建設方案
一、工程建設基本原則
二、總圖布置方案
三、項目主體工程
四、公用工程與輔助設施
五、總圖經濟技術指標
第七章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一、組織架構
二、勞動定員
三、工作制度
四、人員培訓
第八章 節能、節水措施
一、編制依據
二、設計原則
三、節能措施
四、節水措施
第九章 環境保護
一、設計依據及執行標準
二、建設期環境影響分析與保護措施
三、運營期環境影響分析與保護措施
四、環境保護綜合評價結論
第十章 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一、設計依據及執行標準
二、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三、勞動安全措施
四、消防措施
第十一章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一、項目實施階段規劃
二、項目實施管理
三、項目實施進度表
第十二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依據和說明
二、資金使用計劃
三、資金籌措方案
第十三章 項目財務評價
一、基本財務數據假設
二、收入與成本費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財務評價小結
第十四章 項目社會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 項目綜合評價及投資建議
2、在中國西部山區種糧無比較效益地區大力發展核桃種植,生產更多的果實,才能壓低初級產品,加上核桃葉、青皮等都有很高的工業價值,市場存量大了,才有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核桃系列的深加工,讓更多的人享受如此高營養的難以受到污染的干果,同時對長江中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價值極大。
河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土地資源嚴重短缺,傳統黏土實心磚的使用成為制約河南省建材產業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河南省持續加大墻材革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特別是2005年河南大力整頓治理黏土磚瓦窯廠以來,新型墻材出現了跨越發展的良好勢頭,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連創新高,發展速度處于全國前列,為加快城鎮化建設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舞鋼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總面積629平方公里,地處山區,耕地寶貴。隨著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當地建筑業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建筑市場對新型墻體材料的需求隨之加大。然而,目前舞鋼市80%的用磚由外地供應。
為加快當地建筑節能步伐,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節能利廢,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舞鋼市在全市建筑行業大力推廣節能型建筑材料。
科建建材應時而生
舞鋼市科建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建建材公司)位于舞鋼市院嶺街道辦事處馮莊村樓房莊,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項目選址符合舞鋼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科建建材公司是以生產銷售新型建材為主的民營企業,主要以電石泥、礦尾渣為主要原料,生產粉煤灰蒸壓磚。產品符合國家和河南省“十一五”“十二五”總體規劃,屬于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鼓勵類項目,也符合河南省行業準入標準、發展方向和產業政策,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科建建材公司2010年3月18日通過環境評價審批,成立了年產1.2億塊灰砂蒸壓磚建設項目,同年7月通過平頂山市發改委審批并動工建設。公司前期總投資3150多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入3032萬元,流動資金118萬元。項目于2011年1月竣工投產,同年9月通過河南省墻改辦認證,并于當年12月被平頂山市政府評定為重點扶持新型墻材企業。
該項目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建設嚴格按照環境保護“三同時”的原則和有關環保政策,確保達標排放。粉煤灰、礦尾渣、電石泥都是工業廢料,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科建建材公司用這些廢料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減輕對環境的污染,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非常可觀。
公司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