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科研工作的思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8 16:55: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稅收科研工作的思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稅收科研工作的思考

篇(1)

1.“推廣”和“應用”概念模糊。將“推廣”和“應用”混為一談,認為召開了成果交流會就叫開展了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其實“推廣”只是前提,“應用”才是歸屬。“推廣”是應用的條件,“應用”是“推廣”的落實,是“推廣”的結果,是“推廣”的深化。召開了成果交流會僅僅是開展了成果推廣工作,至于推廣的效果如何,還得看應用的情況,所以一定程度上,開展成果應用工作難度大多了。任何成果都可以推廣,但不一定所有的成果都可以應用。

2.推廣和應用情況形成強烈反差。開展了稅收科研成果推廣工作的稅務機關占**%,而多數稅務機關在成果的涉及領域應用面僅占**-**%,應用效果好的全區僅有*%。這說明多數稅務機關僅僅是組織了交流學習就算了事,而不追究學習的效果。

教育科研成果推而不廣,應用效果差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成果應用的反思分析

綜合問卷反饋的信息,有以下六條:

1.政策上對稅收學術研究成果鼓勵不夠,導致稅務機關的積極性不高。

因為沒有稅收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獎勵政策,推不推廣一個樣,推廣效果好不好一個樣,稅務機關自然缺少積極性。政策和制度既是一種規范,更是一種導向,它引領著我們的工作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稅務機關積極性不高,從另一種角度看,正是對稅收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政策的召喚。稅收科研成果推而不廣,應用效果不好,這一條是至關重要的原因。

2.缺少指導、監督、檢查、考核機制。

我區稅收科研名列全市前茅,但成果推廣應用卻是薄弱環節,這跟缺少指導、監督、檢查、考核機制不無關系。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課題研究,卻忽略了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大量的優秀科研成果遭到閑置,得不到繼承,后來的研究者又重復前者的老路,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這樣不斷地重復研究,前進的步伐自然不會加快。稅收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工作既需要政策制度的規范和導向,更需要過程性的指導和督評,這是工作落實的保障。

3.稅收機關觀念轉變不到位,自發參與度不高。

認為課題研究已經是額外的負擔了,還加上成果推廣應用,稅收機關就更沒有多少時間開展本職工作了。

這種觀點把稅收科研與科研成果應用對立起來,把稅收科研成果推廣視為占用時間,干擾工作的因素。其實,從新的科研觀來看,推廣稅收科研,在這樣的過程中稅務工作質量得以提高。因此,可以說推廣稅收科研成果是對自身工作的一次提升。

4.成果在推廣運用中效果不明顯,稅務機關體會不到推廣應用帶來的好處。

在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我覺得最不可忽視的一條便是———所謂的“科研成果”不具備推廣的價值

①科研成果的價值追問

我們就來反彈琵琶,從科研成果的應用難去反觀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去追問科研成果的應用價值。

有一個案例:某稅務機關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是先進單位,可科研室主任調離以后,該稅務機關科研工作急劇滑坡,滑到了零,一個課題也沒有。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A該稅務機關以前的稅收科研不是群體科研,而是個體科研;B該稅務機關的課題研究不是根植于實踐,而是脫離實踐,不是“做課題”,而是“寫課題”。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研究必然會造就一批研究型稅務人員,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斷層現象。

有的課題研究是脫離稅收實踐需求和稅務人員能力實際的“找課題”,在課題的“標新立異”、“人無我有”上大做文章。“做課題”成為“寫課題”,總結經驗“筆下生花”,有的干脆請高手包裝研究成果。這種不是在實踐中生成的課題斷然不能保證課題研究的“生態化”,實踐改進的有效性,這種課題所謂的成果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憑空寫出來的,必然是推而不廣,無法應用,要么操作性不強,要么效果不佳。不是從實踐中來,必然無法到實踐中去。這樣帶來的結果是稅務機關敬畏、疏遠甚至厭惡稅收科研。

這樣我們必然要追問稅收科研的價值取向,是解決稅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還是追求什么功利目的?過強的功利目的,造成稅收科研價值取向的迷失,只追求結果,不考慮過程,至于后續的推廣應用,更不在關注之列。而稅收科研價值取向的迷失,又導致科研成果缺少應用的價值。

②成果形態的誤區分析

多年以來,稅收科研的成果形態以研究報告、論文論著居多。這是因為在研究過程中重實證、重思辨而輕人文、輕多元造成的。從研究報告的結構、闡述的內容看,多半是工整的結構性的“理論闡述”,或者是抽象、晦澀,或者是沒有個性特色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繹,或者是文獻資料的摘抄或轉摘,如果擠去這些嚴肅、嚴謹、刻板的理論“水分”,余下的屬于個人參與研究的描述實踐的鮮活的話語就少得可憐。這樣的成果讓稅務機關怎樣去應用?稅務人員還要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去尋找這個抽象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自然導致成果應用的效果甚微,稅務機關的積極性不高。

5.部分稅務人員已經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在進行成果推廣運用時效果不理想。

這部分稅務人員一般是年齡比較大、工齡比較長的人員。這要分兩種情況:一是主觀上不愿意接受新經驗、新成果,認為自己工齡長,經驗豐富。閉關自守,樂于重復自己的過去。殊不知工齡長不等于經驗豐富,不是在研究和反思過程中形成的所謂“經驗”不叫經驗,不過是經歷而已,是低層次的循環往復,原地踏步。當然,不可否認,這當中也有堪稱為“經驗”的東西,但這也不能成為拒絕接受新經驗、新成果的理由。

二是主觀上愿意接受新東西,但礙于年齡偏大、能力有限,接受起來很困難,甚至效果適得其反。

6.沒有結合自身情況推廣應用。

不切實際地機械模仿,自然不會有好的效果。實踐提示我們,任何經驗不可復制,不同地區,不同校園文化背景,不同研究主體,不同研究水平,不同研究課題,其研究策略決不會相同。因此,對于別人的研究成果,必須進行“本土化”改造。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有效性策略構建,應基于兩個基本原則,即“適應性”和“生成性”。“適應”自身的實踐改進與發展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科研成果推廣應用也是創造性勞動,也是研究活動,研究的過程是動態發展的,必然面臨諸多可變因素,需要研究者不斷分析,不斷思考,不斷調整操作策略,切忌照抄照搬。研究策略既要科學預設,又要隨機生存,才能達到真正的應用效果。

三、相關問題的應對策略

1.立足實際,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

在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我區已經出臺《**區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獎勵辦法》,區稅務工作評估已經將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列入評估內容,并且對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有專門的過程督評指標。對該項工作,區****還將給予稅務部門以技術支持和各方面的服務。

2.轉變觀念,樹立“問題即課題”的科研理念。

讓稅務科研根植于實踐的土壤,讓科研成果具有鮮活的生命,讓稅務人員們便于應用,樂于借鑒,使稅務人員們工作著,也學習著,思索著,研究著,收獲著,快樂著,共享著;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能有全新的意義。

基于問題解決的稅務科研不追求尋找規律,用以推而廣之,而主張研究過程中的自我批判、學習、修正、補充、換位、分享、提升。而這個過程就是最好的科研成果,是稅務人員樂于學習,便于學習,并且學有成效的最好成果。

3.找準位置,反對兩種不良傾向。

篇(2)

農業科研工作有別于其它行業,農作物特殊的生長習性決定了農業科研工作的季節性強、周期性長,為科研經費的科學預算增加了難度。隨著國家對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業科研項目資金來源渠道呈現多元化,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的科研經費逐年增加,國家對科研單位的財務管理也在不斷加強。但是,農業行業的特殊性、農業科研單位的公益性以及農業科研工作者忽視財務管理在項目經費使用中的重要性,一直以來限制了人們對農業科研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本質的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分析了近年來農業科研工作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一、現行農業科研工作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費預算不夠科學,導致實際執行存在困難

一些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對財務預算管理觀念仍比較淡薄,對財務管理的思路還停留在過去對資金的管理,忽視年初對年度資金預算計劃的科學制定,造成實際收支與預算相差較大。尤其是申報科研項目時,大多以課題組為主組織,編制的項目預算與單位科研發展整體需求有偏差,執行過程中單位總控度差,預算與實際需求差距大。

2、擠占挪用成為彌補經費缺口的普遍現象

為了籌集資金,幾乎所有的單位都不同程度地把手伸向科研經費。盡管國家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但在生存的壓力下一些單位還是絞盡腦汁,巧立名目,或以提取管理費的名義改變資金用途,或直接擠占挪用科研經費,想方設法把科研經費變成基本支出經費,使得原本并不復雜的科研經費管理變得十分復雜棘手,財務問題層出不窮,而且積重難返,不僅使科研項目的執行效果因經費問題大打折扣,而且容易滋生腐敗。

3、科研經費預算執行有待規范

科研項目課題負責人管理制度決定了其經費管理使用的自,但這種自是相對的、有前提的,是相對于過去單位對科研經費管得太多、對科研活動干預過多而言的,是科研經費管理規則框架下的經費使用自主,真正的落腳點是賦予課題負責人組織科研活動的自。實際工作中,部分課題負責人將經費管理使用的自理解成了經費的所有權,將科研經費當成了“私有財產”,要不要花,如何花,一個人說了算;科研管理部門只注重立項和驗收的組織,很少關注預算執行過程。科研人員只專注怎么出成果,如何爭取到經費,在他們的理解中,預算是做給立項階段的評審看的,不是用來約束自己執行。科研圈內甚至流傳著“只有申請不來的項目,沒有結不了項的課題”。最終使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預算的嚴肅性產生認識誤區,視科研經費預算為擺設,認為財務人員對科研經費使用規范性的擔心是杞人憂天,經費使用比較隨意,預算與執行存在較大偏差。

4、科研經費使用矛盾較多、效益也較低

科研項目計劃實施課題制后,實行全額預算,細化了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實行預算評估制度,這對科研人員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難更新的要求。首先,科研人員普遍感到預算編制過細過嚴過緊,編制口徑不一,較難應對。第二,農業科研具有周期長、季節性、復雜性等特點,立項時的預算很難全面覆蓋農業科研全程中的需求,也很難預測可能發生的變化。第三,爭取科研項目“廣種薄收”,使得科研項目預算編制金額按“廣種”編制而預算執行情況卻是“薄收”,這就使得科研項目預算編制金額與預算執行相差較多,這是預算編制所不允許的,預算編制的嚴肅性與爭取科研項目的“廣種薄收”概率相矛盾。科研項目支出報銷問題也較多:從主觀上看,科研人員觀念與國家當前的財務管理制度不盡適應,部分科研人員,認為拿到科研經費后,只要與科研活動有關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與當前國家有關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要求相矛盾。從客觀上看,在項目經費劃撥和任務管理兩條線機制下,科研經費的支出和報銷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項目啟動時經費與任務不匹配,要么經費下撥遲滯,科研任務無法按計劃實施,往往錯過最佳時節,延誤時機;要么項目任務下達遲滯,經費先到帳但歸屬不清,無法支出。兩種情況都導致科研經費不能及時有效支出,科研工作不能按計劃進行,這一狀況尤其對農業科研項目的影響極大。二是項目實施過程中,財政部門要求在限期內將預算執行到一定比例,嚴重脫離科研活動實際。為了完成指標,只能突擊花錢,這樣勢必造成違規報賬、財務控制薄弱、科研經費損失浪費等隱患。三是部分切實發生的費用難以報銷。如從事農業經濟研究的科研人員談到,下鄉蹲點、調查、試驗時支付給農民的費用以及農業軟科學研究需要購買的大量數據,往往很難取得正規發票,報銷困難。

二、加強農業科研工作中財務管理的主要對策

1、科學編報預算,嚴格預算執行

農業科研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基礎性、服務性、保障性作用,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資源配置機制,才能有效利用財務資源。一是建議加強“三建”制度的建設,從源頭上抓預算工作。即,建立管理制度,明確分工職責(項目組、單位、主管部門),充分考慮單位的發展;建立財務審核制度,確保預算的合理性,提高執行力度;建立項目儲備庫制度,提前謀劃,按照項目性質充分、綜合考慮科研預算。二是建議落實好“三抓”工作,即,抓政策依據,強調按制度辦事、按程序辦事,切執行預算制管理,有效避免預算執行“出軌”;抓管理制度,完善報銷手續,提高監督力度;抓責任主體,明確責任主體,制定獎懲措施。

2、合理增加農業科研單位的事業費

為了保證農業科研人員能夠專注農業科研工作,不要因為經費不足而影響核心工作,或為了維持現狀,將科研經費變向支付,影響了科研工作的成效。為此,建議財政部門合理保證科研單位正常的事業費,保證開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條件,同時調整農業科技項目立項與管理機制,增列與農業科研工作有關的費用支付名錄,便于科研人員的合理支付,保證科研工作正常開展,較好地控制了科研經費使用的“改頭換面”。

3、加強科研經費財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探索財務人員參與科研過程的管理模式

國家財政和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推進,改革舉措層出不窮,部門預算、政府收支分類、非稅收入管理、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科研經費課題制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對科研經費財務管理隊伍的要求越來越高。財務人員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揚敬業奉獻精神,廉潔自律,淡泊名利,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同時要敢于堅持原則,客觀公正,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科研項目經費是農業科研單位除財政基本支出撥款以外的最主要的經費來源,財務人員應樹立為科研服務,為科研人員服務的觀念,加強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不僅要豐富財經領域的知識和經驗,也要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識,了解科研過程,把握科研規律。從專業的角度思考科研工作的實際需要,把握科研工作與財務相關的重點、難點,提高對工作中復雜問題的分析、判斷、解決能力,通過科學的管理,優質的服務,贏得科研人員的 理解、信任、尊重與支持。探索財務人員參與科研過程管理的模式,財務人員參與科研過程管理的觀點并不新鮮,對此項目主管部門有要求,財務部門認為有必要,科研實施主體總體上也歡迎,但始終落不到實處。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在于缺少可操作的規則,不單單是對財務人員參與科研全過程的方式、內容以及權利義務作出界定,對科研人員也必須同時具有約束力。建議每個科研項目要吸納1名財務人員作為課題組成員參加課題組,研究討論項目申報指南,參與經費申報預算編制,跟蹤監督經費預算執行,提供經費預算執行過程中有關財務方面問題的咨詢服務以及意見建議,協助解決有關科研經費預算執行中的實際問題,配合整理結題財務驗收資料為科研項目的財務審計驗收提供技術支撐,督促項目結題后財務結賬手續的辦理等等,對項目的財務檢查及審計驗收提供技術支撐。

4、提高科研經費使用環節中的財務管理效益

財務管理人員與科研管理人員要適應國家宏觀層面對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管理的新要求,形成新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理念。財務人員與科研人員要密切配合,滿足科研人員了解和掌握科研經費預算執行情況的需要。同時,科研人員要及時向財務人員提供項目經費預算、執行等過程中的所有經費信息,便于財務人員更好地管好科研經費。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強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合理使用項目經費,提高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另外,開發利用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的網絡,建立科研項目管理的信息資源,使用專門管理科研經費的軟件,從立項到Y題對每個科研項目的經費進行全程、實時、程序化管理,財務人員和科研人員都能隨時查看經費使用狀況,了解經費去向,依據項目計劃任務書所列支出進行動態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糾正調整,要求便于管理,也便于項目驗收,這是確保科研項目的經費使用合理有效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付小燕.現行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科研課題(項目)經費財務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09(1):31-35.

篇(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1-0194-02

高校的科技項目課題包括縱向科技項目和橫向科技項目。橫向科技項目主要是指高校取得的企事業單位、兄弟單位委托的各類科技開發、科技服務、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項目,以及政府部門非常規申報渠道下達的項目。

近幾年,隨著華僑大學對科研工作的重視和鼓勵,引進各專業學科青年教師的質量不斷提升,全校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在縱向項目的數量和質量的大幅度提升的同時,教師所承擔的橫向課題項目卻在較快發展后呈現徘徊不前的境地。

一、原因分析

據數據統計,2010—2012年學校總體上橫向經費有所增長,前2年發展趨勢明顯,但2012年呈現減緩,參與橫向課題教師數量無增反減。究其原因,大概為以下幾點。

(一)自身原因

一是工作開展力度不夠。經過兩年多運營,工研院日益為人所知,日常到訪企事業單位不斷增加,且時常又需要組織教師實地走訪企業,但因部門機構人手不足,單位人員均需要“內外兼修”,以至于對內忙于技術貿易合同認定、接待教師、匯總篩選科研成果、日常辦文辦事等業務,對外忙于接待企事業單位、組織教師走訪企業、參加對接會和評審會等活動時應接不暇,導致工作開展的力度和時間明顯不足。

二是決策上無從下手,較為迷茫。一些產學研項目合作工作涉及多部門聯合運作和管理,學校在工研院的角色定位上即從文件上劃歸校直屬單位,又在日常上作為學院、研究院進行管理,導致工研院在部分工作職能上的部署和落實存在難以區分境地,比較尷尬。

三是拓展思路和渠道有限。近兩年來,工研院橫向拓展工作始終圍繞“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進行,并依托網站媒介、項目成果對接會、華僑大學外派科研服務團、專家項目評審、校友關系等多方面宣傳和推介華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不斷創造機會使教師結識企業,擴展合作項目范圍和地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橫向工作的發展。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似乎出現停滯不前的境地。

(二)學校層面

一是管理體制層面。目前,華僑大學的橫向科研工作責權利不夠明晰,成果推介和宣傳工作主要由工研院和科發院推進,項目日常管理主要由科技處承擔,但由于科技處管理職能還包含縱向項目申報與管理、科研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諸多事務,導致對于在推進橫向工作方面大多采取集中統一管理模式,尚未建立起長效機制,在引導和協助教師與企業洽商合作時常常無暇顧及。

二是運行機制層面。縱橫比例失調,重縱輕橫現象嚴重。學校對從事橫向科研的教師主體地位角色認同比較薄弱,教師開展橫向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受到影響。諸如學校在申報基金項目、職稱評定、科研考核、評優評先等的評定依據側重不同,導致教師對發展橫向科研熱情度不高。

三是國家稅收層面。國家對科研成果交易和項目合作的優惠扶持措施力度近幾年才略顯成效,但扶持力度仍不足。同時,宣傳和監管力度未及時跟上,導致華僑大學許多教師未能及時了解國家的政策優惠措施,并存在教師與外界企業合作項目“走私化”、“地下化”現象。

二、對策思考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華僑大學的重視引發學院的導向,發揮科技處、社科處、工研院、科發院、城經院“兩處三院”部門職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渠道提升華僑大學橫向經費總額。為此,建議如下。

(一)加強和完善橫向科研工作的管理體制

宣傳推介科研成果與項目合作的日常管理密不可分,加強和完善橫向科研工作管理體制迫在眉睫。只有工作職責明晰,橫向課題推介和管理統一,才能行之有效地推進工作開展。

建議一:工研院、科發院、城經院與科技處、社科處之間設置兼職領導,這樣即有力促進橫向科研成果的匯總和推介,同時也加強了日常管理工作,使項目合作能夠更好的跟蹤完善,讓合作深度最大化。建議二:橫向項目推介撮合與項目落實管理結合起來,由項目進程中的部分協調管理,轉而實現橫向科研的一條龍服務,這樣在推進項目合作的同時,又能行之有效的進行跟蹤與管理,更大限度提高合作空間。

(二)縱橫激勵機制平衡發展

一個學校的科研能力的好與壞、發展水平的強與弱,不僅要考察從國家層面拿到的基金和項目課題數量,同時,也需要考察這個學校在服務地方經濟、帶動產業發展方面所體現出的作用。

建議學校和學院在對教師宣傳引導方面拿捏平衡好縱橫的關系,不能過度偏袒縱向,也不能全然不顧橫向發展,營造縱橫科研同樣重要的輿論氛圍。對于當年橫向經費超過40萬以上的教師,學習國外的“波特-勞勒綜合型激勵模式”,實施適度的激勵機制,將教師個人努力、績效與報酬、滿足感三者結合起來,從而在學校起到模仿帶頭作用,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橫向課題中來。同時,在評先評優和基金、課題申報、考核等政策制定方面學校適度引入橫向科研考評分,根據教師能力和外部條件設置合理目標,從制度上促進老師的主觀能動性。

(三)技術貿易合同認定

積極開展技術市場政策法規宣傳,提升老師對國家技術貿易合同認定的優惠政策措施,引導老師主動將合同文本納入技術貿易合同認定范疇,從而抵消部分“地下”工程,使其浮出水面,在維護學校利益的同時,促進賬目橫向經費到款總額。

(四)申報錄入專家庫

引導教師盡快提升職稱,條件符合時積極申報加入省市級專家團隊庫,進而多參加各類項目評審驗收,依托項目驗收多接觸企業、了解企業,從而創造與企業合作的機會。

(五)深入挖掘科研成果

做好產學研工作的前提條件是教師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擁有較為前端和實用的科研成果。成果推介工作者應時常深入實驗室一線,與教師多交流溝通,在了解教師的研究方向和合作需求的情況下,結合地方企業產業化要求,挖掘具備市場前景的科研成果,及時匯總并對外宣傳推介。

(六)育成中心模式的孵化基地

學習借鑒國內外構建育成中心的先進經驗,創建華僑大學的生產力孵化基地,為有意與華僑大學進行產學研合作的初創型企業、創新型企業提供所需基礎設施和一系列支持性綜合服務,在人才、科技、場所等軟硬件方面協助企業成長的同時,最大程度實現華僑大學科研成果生產力轉化,實現共贏。

(七)強化“請進來,走出去”

及時匯總和篩選學校優秀科研成果,加以網站媒介的宣傳推介,并在此基礎上,多邀請企事業單位進校交流考察,使他們對華僑大學學科建設和科研成果有所了解,進而產生合作意向。密切聯絡華僑大學外派科研服務團,維系校友關系,為擴大接觸企事業單位,推廣學校科研成果并形成實質性合作創造條件。同時,加大“走出去”力度,而不能成為井底之蛙。通過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對接會、參與項目評審、維系校友關系等形式,多方面宣傳和推介華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不斷引導教師結識企業,擴展合作項目范圍和地域。

(八)專研談判藝術

合作初期,由于各方談判地位不同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和協議。但隨著合同項目的進行,當利益或風險越來越近、越來越明顯時,當科學研究成果真正轉化為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產品時,常常會由于前期未協商好而導致合作無法落實和推進。努力探索和鉆研談判技巧,拉近教師與企業的距離,增強雙方的信任感,提高合作成功率。

(九)豐富校企合作模式

引導教師與企業由單一的技術項目合作,延伸到聯合共建實驗室、設立研究生工作站、畢業生就業、企業員工學歷和技能培訓等全方面產學研合作,構筑校企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篇(4)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001-02

1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現狀

高校科研水平之優劣,不僅決定著一個高等院校的整體教學水平以及素質的優劣,而且還影響著高校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以及行業競爭力。國內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發展到今天,遇到很多的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嚴峻的挑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激勵不足。主要表現在對科研管理邁向產業化方面的引導以及激勵、缺乏針對科研人員創新的獎勵規則。國內的高等院校,在科研方面的很多分配政策、獎勵制度都存在導向性的偏差。使得一系列本該面向市場、注重市場需求的研發工作滋生了“重學術研究、輕市場效益”的情緒,最終導致大量優秀的科研成果被隔離在市場之外,無法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科研技術成果“轉化難、推廣更難”的局面,白白浪費了科技資源。

第二,缺乏獨立性。我的高等院校中的科研機構多數是內部機構。幾乎都獨立于企業之外,獨立性不夠使得科研創新缺乏活力。現代社會各項高科技成果的創新,很大程度上源于對跨學科、跨門類的各種知識以及技術的綜合性運用。整體來看,創新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化工程,單純靠某一學科或者科研機構根本無法高質量完成[1]。需要一個大的、相互銜接的系統來整體協調、優化配置一系列的科技創新資源,只有達到了人力(科研人員)、物力(知識和技術)的科學配置,才可以產生具備高科技含量的創新成果。

第三,人才流失嚴重。尤其是優秀的科研人才的流失,是當今高等院校管理模式創新中的關鍵一環。目前國內的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由于歷史的原因,多數情況下仍然是傳統、陳舊的管理思維和模式,很多好的管理方法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上有創新,實質上仍舊以“教條”為主旨。直接導致大量優秀科學研究人才的士氣低落、人心不穩、不斷流失。

第四,創新的理念比較陳腐。內部科研人員以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亟需更新。傳統管理模式下的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實際工作中側重于“推項目、列計劃、要經費”。使得科技工作轉變成“為了研究而研究”,嚴重忽略市場的真實訴求,無法真切體現科研的核心價值和本質功能,往往使歷盡艱辛出爐的科研成果根本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東西。

2 新經濟形勢對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創新的要求

2.1 對科研管理組織體制的新要求

高等院校的科研組織通常是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集合體。它以多樣化的學科知識為基礎,由各領域的專家以及專項人才組成。它的核心主線是“知識流”,它是廣大智慧的聚合體。雖然,跨學科、跨領域優秀人才的持續引入往往會讓科研管理組織在形式上顯得愈加“雜亂無章”,但其實質上反而是對組織體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以來,要求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組織體制要進行變革,建成和演奏團類似的,具有超強團隊合作精神的一體化組織,提升整體的科研效率。

2.2 對科研管理人才和分配體制的新要求

新經濟形勢下,對社會個體價值的衡量主要是看其對知識的積累以及運用到實踐中的那種創造力。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過程中,有關人才的分配體制方面要與之相適應,以“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為準則,細致考察其多角度的特點,之后分配到能凸顯其特長的崗位和工作上去[2]。同時,若該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帶來的社會效益比較大,就應予以獎勵來鼓勵他保持進步。

2.3 對科研管理成果轉化體制的新要求

新經濟形勢的基本特征是“知識經濟”,其核心要求是“知識的經濟化”,即把社會全體所創造出來的知識快速轉化成能實踐的先進科技工具和生產力,使之成為推動社會經濟增長的堅實力量。目前,國內高校的管理工作,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科研結果的經濟化以及實踐化。

2.4 對科研管理人員能力的新要求

作為科研管理體系創新模式的核心主體,科研管理人員的創新意和能力、綜合素質水平之優劣直接決定其科研工作創新水平的高低。鑒于此,如果要推動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行進,就需要對組織內的工作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科研人員不僅要具備創新管理的素質、前瞻性以及創新性,更重要的是在思維、行為等方面盡快實踐并適應新的市場要求。

3 三位一體的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3.1 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的理念創新

3.1.1 建立起“知識管理”的嶄新理念

知識管理的概念,著重關注的是“在關注知識產權的同時,在技術層面的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目標需要以及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核心是增加智力要素、技術要素以及管理要素等等參與收入分配的全過程中來,充分體現科研人員智力勞動的價值,推動科研人員著手轉化科技成果和高科技產業化的積極性,實現知識產權社會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1.2 創新高等院校科研科學管理理念

科研管理模式的創新,關鍵是管理理念的同步創新。高校科研管理的參與者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盡量打破慣性思維體系和模式,充分認識到:“科研工作的創新離不開管理工作的綜合創新這一客觀事實。大膽嘗試管理理念的革新,打造新的管理以及經營模式。正如美國《走向全球:美國創新的新發展報告》所述:“創新事業不僅需要科學家和工程師來推動,更需要有先進文化和敏銳思想的人來深入經營”[3]。

3.1.3 樹立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人本管理理念

當下的科研管理應時刻體現高校的人文主義情懷。以人為本既是當下時代背景中,科技創新的鐵律,又是滋潤創新型人才的一方沃土。人本主義手段,是一種著眼于為“人”服務,尊重人并且依靠人的新型管理模式。高等院校的科研職能部門藉由具體科研項目的運作和教職工以及科研人員互通有無。彼此間既是項目管理上亦師亦友,同時也是心靈上的知音。管理者能設身處地的為科研人員解決生活中遭遇的困難,盡最大努力為其爭取發展晉升的機會。在守法守規則的前提下,適當的展現柔性管理方式來強化和科研工作者溝通非常重要。

3.2 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的機制創新

3.2.1 科學地評價、考核科研工作質量

加大對科研人員多出高質量成果的推進和激勵力度,進行“定量管理和定性管理”相結合,不僅強調科研成果的數量、還要關注其質量;推動科研隊伍在質與量上實現完美契合。科學評價一所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狀況的指標很多,但是最核心的硬性指標是“項目總數和經費總額”。日常工作中,不論是組織申報、評估、驗收、還是項目的鑒定以及項目申報等等,都要以“項目”為單位拓展開來。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科研成果的評價不僅僅去關注論文總數量,還要更加關注論文的轉載率和閱讀率、引用率和成果轉化和利用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效益以及覆蓋面廣度和深度等等方面。此外,要科學并且合理的去利用“SCI”這個評價工具在科研評價方面的廣泛應用和起到的主要功用,側重于向論文和專利并舉的良好趨勢轉化,積極推動對“政府導向”和“SCI”排名這種傳統思維的取消。科學、合理的界定政府評價和學術界自我評價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盡快轉變實際科研工作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盲目上馬的錯誤傾向,多層次、寬領域、分布式的運用信譽良好、公信力強的第三方中介組織大力開展各種行之有效、規范的評價活動。

3.2.2 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創設新的項目申報資助方案

國際上,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始終是最深層次的推動力和劑。國外高等院校參與產業化發展的表現有:單獨接受委托或者與大型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以合同的名義開展各種科研項目;向企業有償轉讓高新技術成果并提供專利技術咨詢和專業的售后服務;為企業提供培訓或者直接“校企聯合”為企業輸送專業化、對口的人才。如:美國的企業在很多大學都建立了聯合研究中心,并引入私人企業與州政府共同建設這些中心。我國政府也正大力行動,以基金會、優惠稅收政策等方式主動扶植本國的高新技術開發園區建設,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便是一例[4]。

項目申報方面,為確保中標率,高校科研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進行有效的輔助和推動:創設“目標性招標項目”:該項目資助的范圍是“有重大的科研價值以及廣闊應用前景、并且能實際轉化為市場價值的高新產業技術課題。并以此為研究基礎的出發點,即將申報國家級或者省級縱向科研課題計劃的一系列優秀科研項目。校內每年都可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單獨評審出若干課題予以物質資助,界定期限為2~3年。該項目設置的主旨是以定期的課題研究為前期準備工作,不斷的提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申請國家級、省級重大科研項目上的中標率,進而推動高等院校多樣化的學科建設和整體科研水平的穩步提升;創設“資助培養學科領軍人物方案”:主旨是大力建成高層次人才隊伍,積極培養各學科領域中的拔尖人才,對優秀中青年教師的重點培養和資助,使其有機會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推動他們充分實踐自己的能力,進而推動自身學科建設和科研整體水平的提升。

3.2.3 分配制度創新,建立健全科研獎勵機制

高校科研機構的管理者應把科研工作者的先進成果以及技術投入納入收益分配體系中,讓勞動者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樹立他們的典型模范形象,使工作者獲得收入上的提升和基本生活條件的改善。取得“名利雙收”的收獲措施如下:(1)鼓勵申報。即對申報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的個人,無論成功與否,都給予適當物質獎勵;尤其是成功的,頒發獎狀鼓勵;(2)評選并設置優秀科研成果獎。此項工作可與省、市的評獎活動相結合,每3年評一次“優秀科研成果”并頒發獎勵;(3)校內推行科研成果獎勵。每年都設置相應的資金對教師專著、專利和論文等等給予物質獎勵;(4)設置基金,鼓勵參加學術活動:鼓勵和資助有科研項目的教師多參加學術型交流活動;重點資助那些科研專著項目。

3.2.4 緊抓出版難的癥結,大力推廣科技成果的與應用

很多項目無法按時結題,廣大教師的出書積極性受到打擊,究其根源,在于出版難。國內的出版社都是自負盈虧的機構,他們讓作者“自產自銷”。這動輒數萬元的出版費,給廣大教師造成了阻礙。鑒于此,校方要拿出資金鼓勵著書者:可以由作者本人提出申請,有關部門核定價值給予資助。也可以由高校自身的科研處成立專門機構,如“成果推廣科”協助教師包銷作品。主要渠道包含:大型的出版社、各大書店等等。

3.3 高等院校科研管理者綜合素質的創新

一個優秀的高等元宵科研機構管理者必須具備三方面特質:首先,善于管理。科研機構的管理者需要針對科研工作人員的項目全過程做跟蹤和管理。科研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遵循科研規律,對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綜合協調、規范整合與改進,盡全力創設適宜科研活動高效展開的舞臺。高效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是依賴于管理者對所負責工作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感知力。[5]其次,主動學習。先進知識和管理經驗的取得,需要科研管理者時刻將自己融入到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過程中去。實踐證明,保持不斷的學習狀態是新時期科研創新工作的必經過程。管理者只有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學習、提升對自身工作意義的體驗、掌握淵博的知識、培養科學高效的管理和工作方法,才能在科研實踐中不斷提升創新實踐的能力。最后,深入研究。科研管理是一門科學,必須用審慎的態度,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嚴謹對待。很多優秀的大學都通過各種方式支持、鼓勵科研管理者親身實踐科研項目,科研管理者要在組織中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主動在組織內部營造一種“提倡科研精神”的工作氛圍,使管理與科研完美融合。

4 結語

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創新主要包括以上三個維度。層層遞進又相互關聯。三個方面的創新,主要是為了真正實現科學管理,服務于社會。任何科研組織都不能只側重某一維度,忽視其他層面。本質上講,這三個維度就是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三位一體”。三個維度的緊密契合,為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一個既全面,又綜合的制度和模式上的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譚蕾.新經濟形勢下高校科研管理的創新性探討[J].科技信息,2009(5):20-21.

[2] 鄧雪鵬.關于新時期高校科研管理創新的幾點思考[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8(6):19.

篇(5)

——中央與地方財政已發生的突發性事件應急支出雖然經過多方努力,此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財政也為此支付了巨額成本,中央和地方財政在應對此次事件中的突發性事件支出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災害所需費用。從4月初中央財政根據國務院建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機制的要求,撥付專項資金3.1億元用于第一階段應急反應機制的建設的第一筆經費起,截至5月14日,中央和地方財政用于防治SARS的經費共計126億元,超過了1999年到2001年三年救災支出的總和。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財政在SARS危機中的突發性事件支出數額是巨大的。在我國的財政預算安排中,應對突發性事件的預算支出科目有兩項:一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預備費,二是列在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項目下的救災支出。我國2003年中央預算中安排了100億的總預備費,本次動用了20億(不包括此間中央對地方用于SARS防治的轉移支出),屬于有史以來一次性支出最多的一次。而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約為80多億元,各地因經濟情況和疫情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稅收減免與各項財政性收費減免形成的財政支出自5月9日起,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減免稅費的政策措施,這也構成了一大筆稅式支出和財政性收費式支出,成為今年現實財政收入的減少數,根據去年財政性收費和稅收收入估計,此項支出也有十幾或幾十億元的數額。具體情況如下:

5月9日,國務院決定自2003年5月1日起至2003年9月30日,對受SARS影響較大的餐飲、旅店、娛樂、民航、旅游、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出租汽車等行業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15項政府性基金。這15項基金中,屬于中央的收入全部免收;屬于地方的收入,具體減免幅度由當地政府決定。

5月11日,國務院決定對受疫情直接影響比較突出的部分行業在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民航的旅客運輸業務和旅游業免征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此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疫情和對相關行業生產經營影響的實際情況實行如下稅收優惠政策:對飲食業、旅店業減征、免征或緩征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對出租汽車司機免征個人所得稅或降低征收定額。對出租汽車公司和城市公共交通運輸公司減征、免征或緩征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

在此前后,與國務院政策相配套,各地方的其他政策也陸續出臺。其中北京、上海、廣東和杭州的政策較為典型,包括對一線醫護人員和出租車行業個人所得稅的免除;對酒店、餐飲、商貿等旅游業的部分行政事業收費和經營性收費的減免;提高出口退稅補貼比例;加大財政對醫藥儲備力度的支持;對資金周轉困難的旅游、餐飲、娛樂業的中小企業給予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擔保支持;調整了交通運輸、旅游業、娛樂業的稅費等十幾項稅費優惠政策。

——由于宏觀經濟增長減緩(GDP增速下降)帶來的隱性財政支出根據經濟學家的預測,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減緩是確定的。樂觀地講,會下降0.2-0.5個百分點,悲觀地講,可能下降1-2個百分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今年前四個月我國稅收收入增長了30%,達到727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相當于去年全年稅收收入18900億元的38.46%.但是第一季度的稅收增長很快會被減稅和經濟增長下降所沖銷。據國家稅務總局估計,受經濟增長減緩影響,今年全年稅收收入可能會減少300億元人民幣(將受益行業帶來的稅收增長與受損行業帶來的稅收減少一并考慮)。其他財政性收費和基金項目自然也會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減緩而有所下降,這些都構成此次SARS危機帶來的隱性財政支出,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對我國財政公共衛生支出狀況的分析“衛生總費用”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衡量衛生總投入的一般指標。它包括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三大項。其中政府預算衛生支出是指一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衛生事業經費撥款總額,即政府財政衛生支出。

在我國,財政對公共衛生支出的對象覆蓋醫療衛生管理機構(衛生局機關)、公共醫療機構(醫院、衛生所等)、公共衛生防疫機構(流行病、傳染病、職業病、地方病防疫站等)、醫學科研機構(醫學研究院所、醫科院校)、突發性事件的醫療救護(地震、洪澇災害)等。

公共衛生支出范圍主要包括衛生管理部門管理費用支出、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工資和福利支出、衛生設備支出、衛生科學研究支出、醫學教育支出、預防保健支出、突發性事件的醫療救護支出(地震、洪澇災害等)等。

——從“衛生總費用”指標的規模和構成看,近十年來,公共衛生支出的比例在不斷下降。1991—2000這十年間,我國衛生總費用從總量上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盡管如此,從國際比較看,我國人均衛生支出在世界191個國家中居141位,仍屬低下水平。在衛生總費用中,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總額也在逐年增長,從1991年的202.3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709.5億元,但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卻在下降,從1991年的22.8%下降到2000年的14.9%.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在這十年間呈現快速增長勢頭,由1991年占衛生總費用的38.3%增長到2000年的60.6%.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衛生總費用的變化情況直接反映出我國醫療衛生保障制度的變革,即計劃經濟時期的公費醫療制度徹底被打破,我國居民開始成為衛生支出的主要負擔人。但是,此次SARS危機又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即雖然衛生支出不再成為政府的包袱,但是政府的公共衛生支出是否足夠了呢?

——從用于公共衛生服務的“衛生事業經費”指標看,其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呈不斷下降趨勢:

政府用于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總額在不斷增加,但是它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呈不斷下降趨勢,從1996年的2.36%下降到2000年的1.71%.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些年我國公共衛生服務支出的增長速度與GDP增長比例是極不協調的,至少沒有保證趨勢上的一致性。這和國際上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大公共衛生投入的普遍做法大相徑庭。財政公共衛生支出嚴重不足。從這方面,似乎可以有助于我們找出此次SARS危機中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為何措手不及的部分原因。

——從“衛生事業經費”使用情況看,我國公共衛生支出用于預防保健和農村基層衛生組織的比重很小

我國衛生事業經費中,醫療機構的投入是經費保證的重點,盡管衛生事業經費總額從1994年到1997年逐年增加,但是,縣及縣以上醫院的事業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最大,如果將醫院和中醫醫院所占的比例相加,城市為64.2%,農村地區為56.5%;用于鄉鎮(街道)衛生院補助比例,城市為 9.6%,農村為 23.8%;用于預防保健的比例,城市為13.2%,農村為15.6%.也就是說,目前政府衛生事業費主要用于醫療機構,尤其是縣及縣以上醫院,并且主要是人員經費支出,而用于農村基層和預防保健的業務費用比例較低。

——從公共衛生效益看,我國預防支出中只注重常見疾病的控制,而缺乏完善的疾病預防體系和應對流行病突發的能力

從公共衛生效益看,盡管我國對疾病預防的財政投入數量較少,我國的疾病預防事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居民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傳染病病死率逐年下降,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效率是比較高的。這似乎與此次SARS危機各媒體報道的我國疾病預防效果差有很大的出入。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今年我國疾病預防事業收效良好,是建國以來預防工作長期努力的結果,許多疾病已有良好的預防疫苗,并且其發病率已于近年開始下降。其次,已有的法定疾病預防工作已走入正軌,居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和購買防疫產品的投入增加,并且近年傳染病大規模爆發的次數較低,所以年度投入較低也可以保證居民的健康。第三,正是在已有成果良好的基礎之上的麻痹大意,疏忽了衛生防疫體系的建設和防疫工作的加強,才使得這個新出現的SARS病毒如此猖獗。由此也暴露出我國衛生防疫工作中的缺陷和薄弱之處,即在醫療救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衛生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防疫醫療設備和防疫科研工作等沒有得到大力發展。并且,在公共衛生防疫體系中,我們只重視已有疾病的簡單預防,缺乏對新型流行病和傳染病的警惕性,對新型疾病的研究和應急能力較差,缺乏突發性應急機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我國財政在公共衛生防疫體系中的地位事實上被削弱了。所以,對于財政公共衛生事業支出,我們應該做出新的思考。

調整我國財政公共衛生支出方向的建議——找準政府在公共衛生建設中的位置,加大財政公共衛生支出的比例這次危機事件,使我們認識到政府財政支出在衛生這一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領域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要問題重新認識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政府的職能和定位。對于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勞動力素質的公共衛生產品,在由市場提供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很好地發揮其公共提供的支持職能。所以,對于公共衛生產品,財政應是其最為主要的投入者。在今后的財政預算支出中,政府應該在近年來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的情況下,用好稅收等各項財政收入的增長部分,建立一個有法律保障的穩定的資金來源和使用監督機制。

——財政公共衛生支出中應加大預防保健支出的比例我國的醫療體制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進行了以市場化為目標的改革,旨在解決財政負擔過重的問題。但同時,醫療體制市場化也帶來了一些相關問題。首先,醫院體系本應該有市場調控,卻得到了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這從前面數據中可以看出)。其次,財政對公共衛生投入的不足,導致本應由政府扶持而不應走向市場化的防疫體系卻沒有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使基層防疫和應急管理長期處于經費不足狀態。第三,受市場化收入分配格局劇烈變化的沖擊,基層衛生防疫工作的重點轉向了各類創收服務,各級衛生防疫部門利用公共衛生設施提供市場化服務來籌集資金,走有償服務的路,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公共防疫體系建設受到部門利益的沖擊,影響了衛生防疫系統處理重大疫情和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此次危機事件,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政府在公共衛生事業投入與管理中的缺位與越位行為,所以,應及時調整政府行為和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政府在疾病預防事業中的投入,合理進行預防工作管理,為居民生活和國家發展構筑第一道防線。

篇(6)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8-0067-02

高等教育職業院校一般都由原中等專業學校升格設建,高等教育職業院校的科研項目內容和金額相比本科院校還有相當差距,但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各高職院校大力推進產學研工作相結合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得到長足發展,為確保高職院校科研事業得以健康發展,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明確經濟責任,規范收支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因此,學院必須認真加強和完善科研經費管理,促進學院科研事業蓬勃發展。高校是我國開展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陣地。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校愈來愈多地參與國家和企業的科學研究活動,承擔的科研項目和籌措的科研經費均呈現大幅增長趨勢,高校的科研經費總額占學校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其來源也呈多元化的趨勢。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科研經費是項目資助方、項目負責人及其項目依托單位三方利益的焦點所在,也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經費管理是科學研究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的最佳結合。但受科研體制的影響,高校對科研經費管理不夠規范,普遍存在著科研資金和資產流失嚴重、科研項目成本難以核算、科研經費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

一、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的分類和特點

1.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的分類

高校科研經費是指學校爭取到的縱向科研項目經費、橫向科研項目經費以及學校用于科研事業發展與保障的經費如預研經費、獎勵經費、學術交流活動經費、校級科研項目經費等。科研項目經費可分為:(1)縱向科研經費,主要是指由國家及省、市等有關部門立項的科研經費撥入的統稱。縱向科研經費從項目申報、立項、經費下撥到項目支出范圍、項目驗收等都有較嚴格的程序和規定,一般為財政撥款。(2)橫向科研經費,是指學院通過向社會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成果轉讓等服務而取得經費。這也是目前,高職院校科研經費來源的主要方面。(3)院級科研項目經費,是指學院為促進科研工作發展,而納入學院年度預算的科研專項經費。該經費與縱向科研經費從項目申請立項、經費支出、項目驗收等方面有較相似之處,計劃性強、支出管理嚴格。

2.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的特點

(1)單項經費數額較小。高職院校科研項目一般以應用技術研究為主,主要是高職院校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及科技優勢,通過應用技術開發、生產技術服務、科術技術咨詢等方法來開展科研服務。(2)橫向科研項目經費占全部經費比例較大。高職院校科研能力與本科院校相比還較為薄弱,特別是在縱向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能力上較為欠缺。加之,學院本身經費來源單一,在院級科研立項上不能投入大量經費。因而,高職院校科研項目主要集中在為社會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等領域上,橫向科研項目居多。(3)學院自籌配套經費能力不強。高職院校經費主要來源為財政撥款、學費、住宿費等非稅收收入。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并且,由于近幾年辦學規模快速擴強,導致大量資金投入到學院基本建設上,雖然,各高職院校對科研工作極其重視,但納入學院年度預算安排的科研項目專項配套經費和院級科研項目預算經費仍受較大制約,自籌經費投入能力不夠。經過筆者的調查,長沙幾所兄弟高職院校的科研項目經費投入每年都在50-70萬元之間,相比較而言,這和普通高校的科研經費就相形見絀了。

二、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1.科研資金預算編制不合理,隨意性大

學校科研項目經費在實際使用中,由于主要是由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編制預算,往往沒有財務人員的參與,使得財務人員一般是在項目經費到達后才了解情況。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研究是專家,但對預算的編制等財務問題卻不太熟悉。由于考慮欠周,造成編制預算時未編入而實際執行中又必須開支的科目過多。預算一旦通過,不應隨意更改。但有些科研人員缺乏預算法律意識,對科研經費管理需要遵循的有關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財務規章制度了解較少,在實際執行中隨意變更預算,不按批復的預算執行,使得決算和預算差異較大,預算失去了約束力。

在項目立項合同中,對科研經費的使用范圍與比例等都作了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往往超越了合同規定的范圍,如消費性支出比例過高等,導致有的科研項目負責人存在超前使用科研經費現象,研究工作開始不久,而項目經費已所剩無幾了;而有的科研項目完成后,還有大量結余經費。

2.科研項目成本難以進行準確核算,科研經費使用效益不高

學校大多數教師承擔教學、科研雙重任務,其工資、津貼都在學校的人員經費中統一列支。按有關規定,教學、科研有各自的資金來源渠道,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就嚴格區分教學和科研支出,但在實際工作中,用教學的材料作為科研項目的實驗,致使科研項目的成本難以準確計量,給科研人員業績考核帶來困難。一方面科研經費開支審批是實行項目負責制,項目組自行計劃開支,重復購置設備,學校難以做到固定資產合理配置與資源共享,科研資金使用效益不高,存在浪費現象。另一方面,科研經費投入大,產出少,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少。

3.鉆管理政策寬松的空子,科研經費支付報銷中存有較嚴重的違規現象

多數高校在科研項目管理中實行項目組長負責制,科研項目經費到校后,有的高校對于科研經費的分配不夠合理,學校提取的管理費與項目組的人工勞務費等分配比例不符合上級科研主管部門的有關要求;學校提取管理費等費用后,剩余經費由項目組長負責支配,存在少數人使用現象,聽之任之,至于項目如何開展,經費如何使用等,學校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措施。同時,對不同來源與性質的科研經費使用標準把握不準,往往對縱向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控制過嚴,這也不能報銷,那也不能開支;而對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則過于寬松,只要花的是橫向科研經費,買什么都可以,甚至有的科研報銷單據中所列的明細賬與實際開支情況不符,存在“不真實”的現象。

4.科研經費決算不及時,績效評價體系未建立

部分科研項目不及時結題或結題后不及時辦理財務結算手續,剩余資金長期掛賬用于項目以外的其它支出,致使學校財務無法完成項目經費決算。對已經完成的科研項目,在驗收時只注重技術、成果的驗收,而很少顧及經費使用的績效考評。

5.科研項目結題后對剩余經費管理不規范

一般而言,高校已完成并通過驗收項目的結余經費,按照有關規定,經歸口部門批準后,可留給依托單位用于繼續資助科學研究工作。目前很多高校的做法是,結余經費分配完后,一部分作為項目組的獎勵,其余轉入發展基金,仍由項目負責人支配。這些資金轉為發展基金后,由于不再屬于在研項目的經費,管理較松,大部分為餐費、電話費和勞務費等與科研無關的支出。有些剩余經費長期掛賬,不但不起到促進科研發展的作用,而且還增加了管理成本。

三、高職院校完善科研經費管理的措施

1.加強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制度建設和預算管理

高職院校科研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要相互配合,主動向科研項目負責人征求對制度建議的意見和建議,到兄弟院校學習取經,并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在不違反相關政策的前提下,共同協商制定科研項目管理和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做到每個項目都有較詳細可行的經費預算計劃,在項目的評定立項時,應有財務人員參加對資金使用計劃的審核。項目立項后的執行過程中,財務處應主動向項目管理部門提供盡可能詳細的各個項目經費支出情況,實現科研項目執行過程的細化管理和經費預算計劃執行的動態管理相協調。

2.區分支出,實行成本核算

科研、財務管理部門和課題組必須認真執行《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和相關補充規定,嚴格區分課題經費支出,對每個課題實行完全成本核算。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嚴格劃分科研課題支出與高職院校事業經費支出。對課題組的直接費用,如調研費、差旅費、資料費、實驗費、購置費等的報銷認真把關;對課題組的間接費用等進行準確的歸集、核算并分攤,提取課題管理費用,包括科研人員的工資、補助工資、其他津貼、福利費等;課題組使用的房屋、固定資產、圖書館、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折舊;實驗試劑、水、氣、電費等。對算出的各項費用,納入課題支出,沖減事業經費的相關支出。這樣合理計算和分攤科研成本,完全真實地反映科研成本。

3.完善信息平臺,強化過程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經費管理責任制

要運用校園網絡,建設科學的信息平臺;運用管理軟件等科技手段,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并切實強化過程監管機制,使項目負責人可以隨時查看項目的已用經費和可用經費情況,使科研管理部門能隨時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對不合理的情況能及時去督促其改進,使其由原來過去事后的控制改變為實時控制。目前,筆者所在單位就是通過科研管理系統實行項目經費管理制。每個項目都有專門的賬號,項目負責人和科研管理部門及財務部門可以通過管理系統清楚明了的知道科研經費使用情況。科研經費管理各方人員將全程參與、分工協作、明確責權,實現各職能部門的優勢互補。科研部門負責項目、合同的管理,配合財務部門共同管理好經費;財務部門負責經費管理和會計核算,指導項目負責人編制項目預算及按規定使用經費;項目負責人要接受監督檢查、及時結題結賬,對經費使用真實有效性承擔經濟與法律責任。這里需指出:在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也要注意監管適度,既要考慮科研人員的自主性,以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又要使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經費的支配和使用權用得恰當又沒有被濫用。要管好用好高職院校的科研經費,不只是科研、財務兩個部門的工作。財務監管只是利用經濟杠桿對其進行的調劑管理,只有將實質與內涵的監管納入其中,并得到其他各分管部門的積極配合,才稱得上協作共管---真正意義上的監管。

4.密切配合,加強結算清理

高職院校科研、財務兩個部門密切配合,對課題經費實行分段撥款。課題開題后按課題經費總額撥款40%,中期檢查合格后再撥30%,結題后兌現剩余的30%,對課題進展實行全程監控。對科研經費的使用實行“三人會簽”制度,課題經費使用由科研管理部門專人負責審核,經科研處負責人批準,再由分管院領導審批,對于數額較大的必須經院長親自審批,并由科研處專人登記,最后到財務處進行報銷。這樣,對科研經費的使用實際上由科研處、財務處兩大部門進行監督,從而確保每筆經費的使用合理、合法、合規。

5.加強科研經費支出績效評價

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是指以價值的形式將科研成果與進行研究的耗費相比較。目前對科研項目主要注重的是科研結果的評價,而對科研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系、科技支出目標的實現程度,很少有人將其納入到其中進行評價。因此,高職院校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建立適合本單位特點的績效評價辦法。對科研經費使用情況開展績效考核工作,建立與完善追蹤問效制度,充分挖掘資金潛力,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培養新財源,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也必將有利于評價科研經費管理部門責任履行情況,促進科學管理;有利于提高科研項目成果的質量,促進高校科研工作的規范化。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教財[2005]11號[S].2005.

篇(7)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9)05-0156-02

專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文明進步的成果與標志,對推動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高校目前專利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人才等方面存在著缺陷,我國高校專利管理工作中還存在種種不足之處。

1 高校專利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機制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規范

目前,我國在評價科研工作水平時,主要從鑒定成果、獲獎情況和論文數量上來確定,高校內部的職稱評聘、工作業績考核也常常與上述指標掛鉤,客觀上造成了領導和科技人員過于注重論文的發表、成果鑒定、報獎,而忽視了利用專利保護知識產權成果,管理工作不規范,沒有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各種形式的知識產權流失現象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在高校出現一種很矛盾的現象:一方面,鼓勵創新,對前期立項研究和鑒定、獲獎給予了較大的關注;另一方面,后期的技術轉讓推廣、產權界定、產權的價值評估等,又是管理的薄弱環節,研究成果未經審核即被發表,導致本單位的專有技術過早的成為公知、公用技術。泄密屢見不鮮,技術轉讓幾乎成為個人之間的交易。

1.2 專利成果轉化率低

專利實施情況是衡量專利質量的重要指標,我國高校擁有專利數量已不少,但專利實施率并不高,全國平均專利實施率在10%左右。專利技術的低轉化率是高校專利發展緩慢的重要體現,是制約專利工作正常運轉、良性循環的癥結所在。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固然受到許多因素如法律、環境、資金、稅收、技術市場等客觀影響和制約,主觀因素也不容忽視,一方面高校人才、技術力量集中,科研實力強,但在經營管理、生產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資金籌措、市場開拓等方面缺少經驗和實力,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的不多。另一方面,高校在選擇和設計課題時不能充分考慮將來在生產中的應用情況,常常注重科研成果的檔次、水平和獲獎情況,以致成果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另外,高校的專利技術多處在實驗室階段或僅僅是新技術構思或方案,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有待于進一步開發或技術含量過高,產業化要求資金投入大、風險高,實施轉讓起來比較困難。

1.3 科研成果重復研究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少

高校的科研經費一直不足,科研人員在選擇和設計科研課題時主要是以獲得科研經費為目的,而對科研成果是否得到法律保護,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則考慮的比較少。據統計,世界每年有100多萬項專利出現。同時,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由于種種原因成為“公知公用”的公開技術。科研人員在選擇和設計科研課題前,因為沒有進行認真的專利文獻檢索,將已公開的技術、他人已經完成的項目、已經取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進行立項,重復研究。這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另一方面,則嚴重制約、阻礙高校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影響了高校開發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1.4職務發明費用支出困難,高校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受挫

對職務發明的報酬也是專利管理制度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根據專利法律、法規的規定,所謂職務發明即由單位組織的科研活動、主要利用單位提供的物質、科研條件和信息研究出的發明成果,屬于職務發明,并規定職務發明權利屬于單位。國內高校據不完全統計,只有極少部分高校職務發明相關費用由學校承擔,一部分由學校和發明人共同負擔,還有很大一部分高校職務發明由科研人員通過課題經費等不同途徑解決。科研人員付出了大量的腦力、體力勞動為學校爭得了名譽,申報費用依靠個人籌集,這嚴重抑制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壓抑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

1.5 專利申請質量不高,注重實用新型而輕發明專利

不少高校出臺了一些激勵制度,設立基金資助專利申請,將專利納入業績考核與待遇相掛鉤,專利證書與論文、成果鑒定一樣,成為升職、晉級、評聘的重要指標。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科技創新人員的創新熱情和創新主動性。但這種導向也容易引導科技人員盲目追求專利數量而忽視專利的質量,產生許多沒有價值的所謂“垃圾專利”,專利中實用新型占大多數,而前沿領域和關鍵技術中的發明專利所占比重并不大。這種靠政策導向或制度強化形成的專利意識,缺乏市場利益機制的內在驅動力,實現轉化困難更大。

2 提升高校專利管理水平的幾點認識與對策

2.1 充分發揮專利管理部門的作用

高校廣大師生是高校專利產生的源泉,高校師生的專利意識是影響專利工作的最直接因素,是保證專利工作運行正常的關鍵。要想快速提高專利的數量和質量,提高專利的轉化率,首先高校領導即決策層,要高度重視專利工作,他們的專利意識對高校整體專利工作起著引導作用,發揮風向標、推進器的作用。其次科研管理層全面投入工作,學校科研管理的行政部門、科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各院(系)主管科研的領導及工作人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將決策層的意圖細化,制定規章制度,通過日常的組織協調、管理和管理制度,將專利工作深入到科研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對高校專利工作的正常運行起到保障作用。

2.2 重視立項環節的專利管理工作

高校的專利工作一般是在國家計劃項目即將結束以后才開始辦理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專利申請由課題組提出,誰愿意申請就給誰辦理,學校的專利管理工作基本處于被動狀態。“十一五”期間,國家計劃項目的申請在知識產權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提出對形成產業化的項目需要進行專利文獻檢索,選準高起點,避免低水平重復性研究。據此,學校應該在國家項目申報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配合課題組做好專利文獻的查新檢索,采取積極有效的行政、經濟措施,承擔相關申請和維持費用,鼓勵和支持申請專利,給知識產權以高度重視。在組織國家計劃項目的申報中,一方面以專利文獻的查新檢索結果為技術背景,結合已有的研究基礎,形成新的技術方案的構思,搶先注冊申請專利;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查新檢索的基礎上,運用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客觀地分析申報項目與現有技術相比的顯著特點和意義,制定最優的技術方案,提高研究開發的起點,保證高水平的成果產出。

2.3 高校制定合理的專利激勵措施

科學研究工作是一件極其枯燥和寂寞的工作,同時又具有極大的風險,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過程中,科研人員要具備科學精神,不怕艱辛、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有所建樹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是一個克服困難的過程。專利工作還不同于一般科學研究,專利申報國家不但沒有經費資助,而且還需交數千元相關費用,專利評獎也有困難,雖然部分高校設立了基金資助專利申請,將專利納入業績考核與待遇相掛鉤,專利證書與論文、成果鑒定一樣,成為升職、晉級、評聘的重要指標,但還遠遠不夠。高校應從專利管理、獎勵措施、專利成果轉化、專利補助等方面不斷完善,引導科研人員在專利工作中投入更大精力,最終提高高校專利水平。

2.4 將專利管理延伸于項目管理全過程

將專利工作與科研管理緊密結合,立項時進行專利文獻檢索,保證項目的新穎性,項目實施過程中,隨時關注相關學科技術動態,掌握最新的專利信息,及時校正研究方向,項目完成后,將具有獨創性和新穎性的成果及時申請專利。同時嚴格審查科研項目合同中有關知識產權的條款,通過以專利保護和合同管理為重點,逐步對知識產權進行規范、全面的管理,理順產權關系,規避技術風險。在科研管理中不僅強調科研水平逐年提高,科研經費逐年增長,科研獲獎成果逐年上升,還要狠抓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尤其是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成果及時申請發明專利,提高專利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以知識產權促進學校的學科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保證學校科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5 開展產權運營,促進成果轉化

知識產權價值內涵的核心是產權,知識作為資產只有通過合法運營才能使其價值得到體現和獲取,因此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是知識產權管理的關鍵。在知識產權運營中堅持“以權謀利”的原則,采取多種方式,使知識產權的價值及其所有者和發明者的合法權益得以充分實現,以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同時在知識產權運營中以社會和市場為導向,而不是以技術為導向,并將知識產權保護貫穿于知識產權運營全過程,以保護促進運營,以運營促進創新,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進行發明創造的熱情,促進知識產權的再生產。

2.6 與企業加強聯合,提高專利的實施率及轉化率

深入企業及現場,使科研人員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企業需求,避免在科研開發中的盲目性。高等學校的科研隊伍直接參與企業的技術創新,既有利于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同時利用企業的技術設施、運營資本和市場渠道為高等學校的科研成果商品化提供轉化途徑,有利于提高專利的實施率及轉化率。

參考文獻:

[1]陳治安.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J].中國高校產業月刊,2006(7):45.

篇(8)

特別強調,要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為此,高校要在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的同時,通過加快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引領新常態落實。高校必須把國家戰略布局和經濟發展新常態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出的新需求作為高校財務工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遵循的方向,深入思考確定高校財務工作的主要任務,牢牢把握,奮發努力,主動作為。

一、辦學經費開源路徑

(一)積極爭取加大財政投入

教育是國計民生,高等教育發展需要不斷增加投入。一方面政府會不斷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但同時也要看到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財政收支矛盾凸顯。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仍會持續增長,但增速和增幅會放緩、收窄。高校財務要積極反映高等教育現代化和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對經費的大量需求,努力取加大財政投入。

(二)努力開拓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目前高校雖然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渠道籌措經費的高等教育投入機制,但是財政性高等教育投入與世界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同時社會資本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差距更大。美、英、日等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社會機構和個人投入占高等教育總投入的比例都超過60%,而我國還不到40%,高等教育這部分經費增長的潛力很大。為此,要進一步建立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入高等教育。各高校也要積極采取措施,改善服務,吸引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捐資助學。同時要充分發揮人才、智力、科技優勢,主動融入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主戰場,在提升服務社會貢獻力,實現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中獲得更多支持。高校還應通過出租、出借等方式,盤活資產存量,增加非稅收入,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擴大經費來源。

二、經費支出節流路徑

(一)嚴守財經紀律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隨著財稅法制體系、監督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反腐倡廉的深入推進,增強財經紀律的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責任追究,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堵塞制度漏洞,依法依規加強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二)推進信息公開

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既是預算法的法定要求,也是公民有序參與國家治理的必然要求;既是高校展示辦學成效的有效形式,也是高校自覺接受師生員工、社會各界民主監督重要途經,更是實施陽光財務、預防腐敗的有效載體。因此,高校財務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信息要全部公開,并逐步細化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

(三)厲行勤儉節約

我們在加大投入的同時,一定要牢固樹立勤儉辦教育的理念,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能少花的錢盡量少花,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花好每一分錢”。要進一步強化預算的剛性約束,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科學編制事業發展規劃,嚴格控制基建規模,用更多的財力保障學校內涵建設。

三、理財能力提升路徑

加強高校財務管理,既是高校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新常態條件下依法理財的必然要求。高校不僅要千方百計籌好錢,又要遵章守紀管好錢,更要精打細算用好錢。

(一)盤活存量資產

隨著財稅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新《預算法》的頒布實施,高校預算的規范要求及剛性約束作用越來越強,審計、財政、物價等部門對高校債務、對外投資和國有資產管理的專項監管越來越嚴,財務收支管理尤其是盤活財政存量資金、規范使用各項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

(二)強化支出責任

同時,在政府對教育投入增幅收窄的情況下,引入以績效撥款為導向的市場化配置資源方式成為必然。在穩步提高生均財政撥款基準定額,保障基本辦學條件和學校正常運轉的同時,財政資金特別是財政專項資金將更多投向辦學成效顯著的高校。

(三)探索管理創新

加強財務管理,不僅要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實務工作,還要十分重視進行高校財務科研工作。要結合高校財務實際,加強理論研究,前瞻性、戰略性地科學研究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中財務管理方面的重大課題,以現代化的高校財務管理保障高等教育的現代化。

綜上所述,高校財務工作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大投入和加強監管為重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服務發展、提高資金績效為目標,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財務工作,嚴格遵守財經紀律,盤活用好教育資金,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提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

參考文獻

[1]秦德君,陳雪虹,陳蔚.推進我國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思考[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14(2):53-57.

[2]楊杰.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研究[J].財會研究,2014(9):108-108.

篇(9)

1會計監督在高校會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是相輔相成的。會計監督是指在會計實施的過程中指定的學校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理性和正確性,全面操控監管與審核的流程。高校的會計監督繼承了學校的最終目的,學校舉行任何活動都必須提前告知監督部門,這樣才能做好高校的財務預算,能為會計人員節省一些時間,提高效率,減少財務的支出。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會計監督是維護國家財經制度的切實保障

會計監督也是維護國家金融體系的表現形式,保障了高校收取學費的合理性,財政收支的也能具體化。也就避免了國有財產的不必要的損失,其中不包含教育費用的挪用現象。會計監督主要是監察和督促的作用,更多時候是約束某些制度的管理,所以會計人員很難滿足服務主體的需求。其中服務是核心的表現,是滿足需求的手段。約束制度和管理制度是滿足服務的要求,一旦達不到要求,有可能造成沖突的發生。例如:高校需要開支的時候,必須按照嚴格的流程和制度去實施,符合高校的標準,這樣才能辦理直接的手續,報銷流程才能順利執行。由此更有利于高校的財務統一賬號的登記,更方便管理,防止賬號的丟失或因時間久找不到原來的登記記錄。在實際的操作中。有的部門比如高校的科研部門的采購就需要一個部門來報銷而不能以個人的身份來報銷,這些部門不按照流程辦理手續就很難給報銷的,在這個時候雙方就有可能產生沖突。

1.2會計監督是規范會計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手段

會計監督是會計服務的行為監管之一。高校的擴招不斷的加大,財務收費也隨之增多,收入也是多方面,受到的關注也不斷增加。審核的條件也不斷地加多了,越來越嚴格了,質量要求也提高了。會計監督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監管好會計人員的本職工作,體現出會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避免存在的風險。由此也能防止信息的錯亂,或者因信息的丟失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為日后的工作帶來了效益。財務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專業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和高校的經濟利益直接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能太過注重會計服務的效果,很有可能會給會計人員的心理帶來無形的壓力,這樣的處理方式是不妥的。對于不規范的票據或者當面發生爭執的時候,要立即解決,不能一味地妥協,要將這種不合規矩的行為杜絕。找到一個好的處理方式,也能避免投訴會計人員的現象,不管怎么說,會計人員的工作本質是不能變的。

1.3會計監督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行會計監督的職能能夠體現出學校的資金流向,保障高校的預算能夠具體化,為高校的財務儉省浪費。會計監督和會計服務的實施是工作中的重要職責之一,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都應該協調發展。第一,建立健全一套規范的制度,所有部門應當遵守流程。會計監督也為會計服務帶來一個很好的工作環境。第二,加強會計人員的服務能力和綜合能力,搞好監督與服務工作的配合,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辦事效率,也將為會計人員省去很多的煩惱。

2高校會計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

高校的很多工作都是以教學和科研為首的,其他的部門要積極配合,全力支持科研部門的調配。會計服務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核算好高校的財務費用,按照高校的會計核算流程和財務管理的需求,會計服務要提前做好財務預算,減少成本的費用,使得教學與科研的活動順利實施。還得保存完整性,體現出該活動的價值。

2.1會計服務是財務部門形象的展現

高校的審核人員分為兩種,分別是內部與外部。內部主要是工作人員和在校學生,外部是指金融、物價、稅收部門等。要和這些部門打交道,會計的服務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代表著個人的形象而是代表著高校的形象。準確無誤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也為高校帶來了榮耀,加強了高校整個財務部門的形象。最近這幾年來,高校實現了國家的會計準則和行為規范,健全和完善了法律制度,會計體制也改變了很多,高校的管理制度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從單一的財政撥款變成了科研的經費,然后就是學生交的學費和社會捐助、銀行貸款,財務的收費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為了保障學校的經費能正常運行,資金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建立健全一套行為規范。會計人員的工作壓力是非常大的,責任也是非常重的,粗心大意就有可能造成錢財的損失。崗位的監督和輪流值守也是工作之一,做到互相監督,這樣就不會產生失誤。

2.2會計服務是加強財務管理的需要

會計服務與財務管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關系非常緊密,一方受到威脅,另一方也會受到影響。嚴格的財務管理政策和金融體系對會計服務都是有幫助的,能更好地實現財務管理,也能實現最后的目的,管理方面的發展是很有潛質的,工作的氣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將會順利實施工作的計劃。建立與完善日常的行為規范包含內部與外部的審核。高校專門設立有關審核機構,各部門的經費報銷都會受到審核機構的不定時的檢查,發現問題時也會及時糾正。這些機構的任務是檢查內部的審核,防止經費亂報的現象。完善高校制度,也能為會計核算減輕工作量,這樣就不會出現亂報費用的現象,也能給報銷人員敲響一個警鐘。由此提高了會計服務,也能增強財務人員工作的自覺性。

3高校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的現狀

3.1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體

會計監督的作用是對會計服務的一個限制,限制著會計管理與會計服務,如何避免二者間的矛盾的關鍵就是會計服務。管理和服務同時都想要提高,對于會計師來說難度也是很大的。

3.2高校對于科研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存在明顯的傾向性

高校的一些科研人員認為,科研的經費資助應該是一體的,是由高校負責的,報銷費用也是應該的。財務部門的工作應該是配合各部門花費的報銷,在會計服務的工作中,會計人員時常會看見很多不合格的票據,會計人員發現不合格的票據當面得和報銷人員說清楚,不這樣就有可能產生誤會,報銷人員會覺得會計人員故意不給自己報銷,故意刁難自己。

3.3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原則性強,與個人的經濟利益直接相關

過度強調會計服務,會造成會計的行為規范和管理水平的減弱,在日常的工作里,會計人員得到的投訴也是很多,會計人員一直在改變自己的態度,盡量做到最好,讓多數人滿意,也讓高校的經濟利益有所提高,讓各部門也能和諧相處。

4如何正確處理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的關系

4.1增加財務人員,解放財務人員的思考與判斷

高校的各種費用不斷增多,這代表財務人員的工作量不斷地加大,高校的財務人員忙不過來,應該擴招財務人員,減輕高校財務的工作量,這樣財務人員就不會因為工作量的加大而帶有負面情緒。

4.2使用預約報賬系統,逐步向不見面報賬方式發展

高校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一個新的工作方案,可以預約報銷,這樣就能節省很多時間。只要報銷符合流程且手續齊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直接發給財務人員,財務人員核對一下,符合報銷的流程就行,會計人員就會把錢直接轉賬給報銷人員,這樣雙方也不會直接接觸,也提升了會計服務的速度。

4.3對辦事人員進行培訓

對于辦事處來說,報銷人員必須按照嚴格的流程和制度來履行,這樣既能節省雙方的時間也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也不會造成多余的錢財浪費。如果有不合理的票據財務,可以統一收回來,進行統一地銷毀。不是所有的財務工作人員都知道這樣的流程,建議高校統一培訓一下,這樣也能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各部門也需要了解一下流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財務工作人員與報銷人員能夠不再發生矛盾,順利實現會計監督的原則。會計人員的工作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的工作態度直接影響會計監督和會計服務的目的。第一,會計人員的法律知識必須強化,這樣才能發現那些非法和不合理的手段和途徑,發現后應及時做出妥善的對策,履行自己的職責。第二,會計人員要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做個公正的人,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認真對待工作,對于周圍的事物要有一顆上進心,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第三,專業的素質和綜合能力都要有所提高,熟悉自己的財務工作,還要了解基本的會計法,通過事物的本質可以了解到具體情況,總結工作經驗,不斷地完善自己,增強自己的知識,這都有利于日后工作的順利進行。

5結論

增強會計服務的意識,培養好工作人員的心態是高校的窗口,單位間的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的業務比較繁忙,當自己處于忙碌的時候很有可能出現煩躁的負面情緒,此時就必須調節一下心態,以平常心去面對。有多種方法進行有效的溝通,這些都是原則性的問題,要幫助不同的部門解決不同的困惑。盡可能支持各部門的工作,會計平時的業務量較大,規章程序也繁多,又要做到工作熱情,又要顧全大局,會計人員的服務態度一直是對事不對人的,不管對方是誰,或者權力有多大,結果都是相同的,要經得起考驗。

高校的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出現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會計人員在工作之中,只要協調好二者的工作聯系,就能促進和滿足高校的會計監督工作的有效實施,為高校各部門之間和諧相處打好基礎。

作者:黎蔭繁 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趙亦軍.強化高校會計監督職能的戰略性路徑研究[J].今日科苑,2011(2).

[2]田國慶.高校會計監督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2(5).

篇(10)

中圖分類號:TQ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0-0026-01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生產生活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化工化學是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可持續發展為主旨,加快發展綠色化工化學,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理念和科學技術,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和途徑。

1 綠色化工化學的含義

綠色化學化工是具有重大社會需求和明確科學內涵的新興交叉學科,是人類及全球環境安全的保證,是當今國際化學與化工的前沿[1]。綠色化工化學屬于跨學科交叉性的研究領域,是隨著經濟和科技發展而產生的新概念。在我國,綠色化工化學研究工作的產生和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同行業研究領域中的部分專家學者也習慣將綠色化工化學稱為環境友好化學[2]。與中國傳統的化學生產工業相比,現代化的綠色化工化學有著較為顯著的區別。

2 綠色化工化學的發展優勢

2.1 有利于節約生態資源

將社會經濟收益水平的提升放在化學化工研發工作開展的首要地位,是傳統化學化工工程研究工作的核心管理理念,而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則處于次要地位。與傳統化學生產工業相比,現代綠色化工化學工業的研究和生產秉持綠色發展理念,通過采用更加科學的生產技術、應用污染力度較低的化學原材料,來有效降低生產給環境帶來的傷害。同時,由于企業根本上還是受制于成本效益的約束,因此相關技術作業生產人員在生產和研究綠色化工化學時,要努力實現相關化學原材料自身使用價值的最大化發展[3]。因此,綠色化學化工無論是在生產理念的革新還是生產技術的應用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2 有利于實現化學工業資源的合理利用

從生產研發的原料、化學溶劑一直到化學化工研發生產所必需的化學催化劑,均采用無添加無污染的綠色環保原料,使相應化學工業資源能夠在合理利用的基礎上,實現自身原料應用價值的最大化提升。在這一過程中,不僅不會對客觀生態環境發生污染的損害,一些綠色化工化學原材料的科學循環利用還能夠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綠色化工化學工業對化學工業資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降低了化學企業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從化工研發生產的源頭降低了其對客觀發展環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有助于科學可持續社會發展終極目標的實現。

2.3 有利于減少化學工業廢物的排放量

工業廢物特別是有毒的工業廢物排放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如何減少排放或降低排放的不利影響是工業生產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我國傳統的化學工業在研發以及生產過程中,由于綠色環保研發的技術水平較低,經常出現大量化學污染物排泄在外的消極生產現象。這些被化工業大量排放的化學反應廢物,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現代綠色化工化學則針對這一現象,對相應化學反應合理利用的工作流程進行了優化管理,使其能夠在化學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的開始,就對相應化學物質的組成Y構進行分解以及重新組建。在不改變化學原料基本屬性的前提條件下,全面修繕其中容易產生環境污染的有害組成部分,經歷過化學重組的綠色化工化學生產原料相比傳統帶有污染成分的化學原料,往往具有更高效的利用率。這樣,經過一系列綠色研發與生產的工作流程以后,被排泄在外的化學原料數量就會大量減少。

3 進一步發展綠色化工化學的建議

3.1 完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發展生態

把綠色化工化學納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營造有利于綠色化工化學發展壯大的生態環境。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進一步完善審批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相關企業的事前準入限制。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落實綠色化工化學科技成果轉化有關改革措施,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維權,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保護綠色化工化學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創新熱情。

3.2 保障投資供給,建設研發基地

穩定的投資是產業發展的源頭和保障。特別是對于還在初創期的綠色化工化學產業來說,由于技術還處在不斷探索之中,因此面臨著許多不可預知、難以確定的風險。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技術創新是全社會的公共產品,所以政府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政府應加大對綠色化工化學的經濟政策扶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創新方式吸引社會投資,加大對綠色化工化學產業的財稅支持。應加大金融和稅收支持,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化工化學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融資,完善鼓勵初創期綠色化工化學科技型企業的稅收支持政策。應加大科技支持,積極構建企業主導、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綠色化工化學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建設關鍵技術研發平臺,采取新機制建立一批產業創新中心。

3.3 加快培養專業人才,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在科技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已成為一個行業、產業及至整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資源和核心競爭力。國家應鼓勵高校加大綠色化工化學方面的學科和專業建設,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合理擴大相關專業招生比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加強相關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為綠色化工化學發展儲備高素質人才,特別是培養一大批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引導和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到企業開展創新工作或創辦企業,鼓勵綠色化工化學人才向企業流動。在綠色化工化學企業設立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力度。在充分發揮國內人才作用的基礎上,還要充分利用全球人才,完善相關政策,加快引進和培養一批高端人才、領軍人才。

3.4 加強宣傳引導,形成思想共識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綠色化工化學的發展,離不開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因此必須推動全社會廣泛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要看到,綠色化工化學雖然在我國已經有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但社會對于綠色化工化學的相關理念還知之甚少,很多人從未聽說過這一名詞,不知道綠色化工化學為何物,形成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觀念的就更少。為改變這一局面,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應該認真擔負起宣傳教育的責任。專家學者和化工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通過編印材料、出版專著、專題講解等多種方式,通俗易懂地向社區、學校以及大中小型企業等廣泛宣傳綠色化工化學的核心生產研發理念,讓現代化的資源利用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深入人心,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4 結語

總之,在社會經濟發展備受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的今天,綠色化工化學憑借其高度節約的生產理念和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現代化生產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綠色化工化學是轉變發展方式、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方向已經明確,探索已經展開,但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需要系統研究解決。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下一篇: 畢業設計重點解決問題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有码 | 亚洲欧美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色多多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 | 在线精品国精品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