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控制與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8 16:55: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風險控制與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風險控制與管理

篇(1)

1.外部原因

1.1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給企業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

市場經濟的發展壯大給我國企業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隨著金融市場及其衍生品市場的不段發展,貨幣市場和經濟市場的不穩定性、國家政策的變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財務管理的不確定性,引發了財務風險。

1.2我國市場風險管理機制尚未完善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確立得較晚,各種機制尚不夠健全和規范,市場的風險監管機制沒有完全建立,導致很多行業的收益和風險不成正比,很多企業為了生存發展要可能要承擔很大的財務風險。

2.內部原因

2.1企業內部資本結構存在不合理性

企業資本結構主要指企業各種資金構成及其比例。有些經營者為了擴大其經營規模,盲目地舉債籌資,忽略了企業資本結構的合理性,加重了企業的財務負擔,企業的償付能力大大受到挑戰。一旦市場經濟行情不好,企業的壞賬可能增加,利潤便會減少,這樣一來,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和過低的現金流有可能使企業無法支付償還債務,導致企業財務風險增大,企業可能出現財務危機甚至破產。

2.2企業自身缺乏教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

企業若在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過程中沒有建立起嚴格、健全的管理制度,便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尤其是對企業的現金管理,一定要有健全的制度作支撐,否則,一旦出現白條抵庫、坐支,甚至貪污、挪用企業財物現象,企業會遭受損失,會對企業資金的周轉帶來風險。

2.3企業理財者風險意識薄弱,造成企業財務決策失誤

財務決策失誤是造成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內部原因。我國很多企業在財務決策上仍存在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問題,往往導致決策失誤,從而引發財務風險。

二、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現狀

財務風險可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用資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由于近幾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多變,我國企業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多的財務風險。

1.我國企業的籌資風險

我國企業的籌資風險首先體現在不合理的籌資規模。有的企業為了擴大資本數額,不考慮資金的使用成本,為企業埋下了風險禍根;而有的企業傾向于無負債經營,在籌資時,能避免風險的盡量避免,結果導致資本規模太小,不利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展開和資金的周轉。其次,我國很多企業存在籌資渠道單一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不完善,債權籌資和股權籌資的成本較大。另一方面是我國有關民間借貸的法規不健全,很多經營者傾向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

2.我國企業的投資風險

我國部分企業內外投資不合理。在對外投資時,受經營者決策影響,企業可能出現盲目投資,增加企業資金運用風險;對內投資時,企業傾向于固定資產投資,由于企業財務信息質量不高,無法較準確地核算其投資回報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風險。

3.我國企業的用資風險

在資金營運過程中,我國有些企業出現商業信用過度應用的現象。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群雄爭鹿”的環境下,一些企業為了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頻繁采用賒銷方式的商業信用。這種手段的確起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其隱藏的風險也是不可小覷的;企業的應收賬款可能因此增多,甚至出現嚴重的壞賬,企業資金周轉失效,大大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濟活動。此外,我國很多企業存活量不合理。有些企業存貨量過大,占用資金;有些企業存貨量太少,供不應求,喪失客流,市場占有率受到影響。

4.我國企業的收益分配風險

我國很多企業利潤分配多采用分紅和配股形式,而較少采用現金股利的形式,導致收益分配不夠吸引力,可能會使很多潛在的投資者望而卻步,從而增加了籌資的難度。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市場經濟中,風險和收益是并存的。因此,財務風險并不能完全避免,只能將其降到最低。對于控制企業財務風險,國家應該不斷完善市場風險管理機制,穩定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但更主要的是靠企業自身對于其內部的管理。

1.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與企業理財目標、財務風險密切相聯。企業在籌資融資時,應綜合考慮有關影響因素,謹慎評估籌融資的條件,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和權重,保持合理的負債額度或比率。

2.加強企業內部制度建設,完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完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強調在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等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系統全面的識別、分析與測試財務風險,采取科學的方法防范與控制財務分析,并對管理效果做出客觀評價,要求經營者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必須關注財務風險這一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同時,企業還應加強對風險信號的監測,當應收賬款增多,壞賬頻率上升,存貨積壓過多時,企業應馬上采取相應措施,降低財務風險。

3.合理、合法地將財務風險進行轉移

財務風險轉移可以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損失,減少經營活動的不利之處。其中,最常見的是購買保險。如果企業為潛在的風險購買了一定保險,當風險發生并造成損失時,企業可以從保險公司那里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即保險公司為企業承擔了一部分風險,從而降低企業的損失,提高了企業財務的穩定性。

4.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加強企業內部人員的風險意識

企業財務風險意識,是企業在進行財務活動時對市場可能出現的消極情況的一種自我防范意識。任何市場都是有風險的,因此,企業作為市場的參與者,一定要有必要的風險意識。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風險意識教育;把風險控制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讓企業員工共同承擔風險責任。

篇(2)

1.財務管理信息化概述 

1.1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財務管理信息化是企業管理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實現更快發展的基石。是指依靠現代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能夠用財務語言表述的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通過數據分析、控制整合等一系列專業的手段,指導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為前提。通過智能管理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專業的軟件系統,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快速的信息化轉型。 

1.2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1.2.1信息同步化。互聯網技術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信息的同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企業領料、加工、銷售等環節產生的信息能夠實現聯網同步,從而實現企業資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信息的趨同。 

1.2.1管理鏈條化。在生產高度自動化的時代,企業的管理也應當及時調整,以適應生產管理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落后的管理往往成為限制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管理人員應該更多的從企業整個生產銷售流程角度出發,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資金、物資等一個方面,進行資源的配置。 

1.2.3資源集約化。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打破了企業原有的相對固定的管理組織結構,而是根據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情況,物盡其用,形成網絡化的管理體系,大大減少了傳統財務管理的中間環節,降低成本,達到信息更新快、反饋及時的效果,更有利于企業信息使用者進行財務預測、財務分析以及財務控制。 

2.風險控制理論 

2.1風險控制的內涵 

風險控制,即企業管理者通過采取各種方法和措施,消除或者減少可能導致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以降低企業應對風險事件造成的損失。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面對的風險有很多,主要包括技術風險、環境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財務風險等。企業風險影響其價值創造與保持。為保證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必須對其面對的風險進行合理的控制。 

2.2風險控制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風險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風險保留等。一個企業采用什么樣的風險控制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管理者的風險偏好類型以及企業所在的行業特征。一般而言,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當企業管理者為風險偏好型時,往往會接受風險以獲取更大收益;而風險厭惡型的管理者會拒絕風險從而放棄部分由高風險帶來的可能收益。 

3.財務管理信息化對風險控制的影響分析 

3.1 傳統審查制度的功能被削弱 

在傳統的管理機制下,企業物資的每一次轉移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把關,企業財會人員的權限被嚴格劃分開來。信息化打破這一傳統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的會計信息和原始數據都由計算機直接輸入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審查制度就不能完全發揮出其原有的職能。如果系統設計不佳,其出現的錯誤或披露很難被發現。 

3.2 對計算機系統安全系數的要求大大提高 

在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企業主要依靠相關人員簽章等明確經濟責任,信息化的財務管理系統下,業務記錄只要通過登陸密碼、操作權限、操作日志等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計算機系統安全性與穩定性的影響。 

3.3有利于企業各部門間的信息溝通 

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其生產經營過程數據的實時更新。在完善的信息系統的支持下,企業各部門員工能夠更加及時的獲取他們在風險識別、風險預測、風險規避等方面需要的信息,有利于企業風險控制的順利實施。 

3.4借助信息系統實現實時監督 

借助自動化辦公系統,依靠完善的計算機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實時監督,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通過即時監控,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盡早意識到其生產經營鏈條中存在哪些缺陷,并由此判斷這些缺陷可能導致哪些后果,進而指導企業管理者采取相應措施應對風險,達到將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的目的。 

信息化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集中體現,是企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然結果。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企業組織形式、管理模式、控制機制等都要進行不斷變革,以適應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一方面,信息化是企業原有的組織結構所能夠發揮的作用逐漸削弱,管理人員越來越依靠信息系統進行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另一方面,信息化改變了傳統的組織與經營模式,對企業風險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戰。基于此,企業必須將利用互聯網與自身經營現狀結合起來,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使信息化在企業發展中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勇.信息時代財務管理信息化創新研究[J].黑龍江對外 經貿,2010,03:148-150. 

[2]王棣華,李攀.信息化會計系統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及 其完善[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2:15-17. 

[3]于光梅.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問題及策略[J].會計之友 (下旬刊),2010,07:96-97. 

[4]陳朱炎.淺議企業財務管理與財務管理風險控制[J].現代 營銷(學苑版),2014,01:22-23. 

篇(3)

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的管理當局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以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為前提,通過會計估計的合理變更、會計方法的選擇運用、交易事項的時點控制以及關聯交易的適度調節等方法來達到平衡利潤、穩定股價、合理避稅等目的,最終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盈余管理是市場經濟下的必然產物,并不都是違規的或有害的,適度的盈余管理是一個企業的財務管理技術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是企業管理當局管理水平的體現,但過度盈余管理則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很容易變質為會計舞弊,從而誤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給投資者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社會公眾要求審計人員予以關注,說明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審計人員為了控制審計風險,也需要對盈余管理加以關注。

一、盈余管理的動機與審計風險控制

從企業利益關系人的角度上看,企業業績主要影響企業所有者、潛在投資者和債權人所做出的投資決策,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管理者的報酬決策及稅務部門的稅收決策。

盈余管理的動機有籌資動機、管理報酬動機、避稅動機和公司形象動機等。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為了能達到配個增發資格線,對凈資產收益率進行調整;二是在管理者的薪酬契約和債務契約上,管理者通過調控可操縱應計項調節公司盈余,管理者為避免債務契約、在權爭奪中取信于股東和防止被解聘而進行盈余管理;三是為了迎合或規避政府監管,樹立公司形象,在股票首次公開發行、配股增發和股票融資收購之前,管理當局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為。

審計人員應該對管理當局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在審計的計劃階段,通過如企業內部訪問、查閱企業的債務契約合同、經理人的薪酬方案以及股票上市配股方案等各種文件以及當年及以前年度的財務報表,增加對企業的了解,了解管理人員的品行和能力以及管理人員變動的可能性,了解被審單位所屬行業的整體狀況以及國家對該行業的政策情況及其財務狀況等的基本情況,評估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確定固有風險的高低,制定有效的審計程序,降低審計風險。

二、盈余管理的途徑方法與審計風險控制

盈余管理的途徑有兩條:職業判斷和規劃交易。由于可操縱性應計利潤會計科目的核算多涉及到職業判斷,操縱難度相對較小,因而盈余管理主要利用職業判斷和規劃交易,在可操縱性應計利潤上做文章。具體方法有:

1、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我國會計準則規定:為了更好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企業可以選擇和變動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這就為盈余管理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再加上我國的會計準則并未就企業會計政策的“再選擇”制定更高的“門檻”,企業獲取額外的收益的成本很低,企業隨意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利用應計項目的管理。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理論,其本身的局限性使企業通過提前確認收入和遞延確認費用來提高利潤,也可以通過相反的方式來調低利潤成為可能。隨著現代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對應計項目的確認的難度增加,也產生了更大的彈性,從而給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3、關聯方交易。關聯方之間由于控制關系,往往以不公平的價格進行交易,成為盈余管理的又一種有效途徑。

4、利用資產重組。企業為了粉飾當期的經營業績,可能進行一些有盈余的一次性業務。如我國證券法規定,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將暫停或停止其上市資格,上市公司可在會計法規和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采取在某年作巨額沖銷,然后在后續年度連續盈利的盈余管理策略。

除此之外,還有利用對交易事項時點的確認、虛構交易或虛增資產等方法進行盈余管理,且其方法在不斷更新,更具隱蔽性。

審計人員應以專業懷疑的態度,在審計的實施階段重點關注可能發生盈余管理的報表項目、關注特殊交易和事項、關注非經常性損益變動以及現金流量與利潤的差異等方面,運用相關專業的技術知識、環境知識和職業判斷能力,識別不同的盈余管理,判斷其是否過度,以期控制審計風險。

三、盈余管理的披露與審計風險控制

盈余管理的最終結果反映在財務報告之中,從較長的一個時期看,它不會減少或增加企業的實際總盈余,而是影響實際盈余在不同會計時期的分布和反映,通過“利潤平穩化”手段傳遞企業穩定發展的內部信息,避免股價激烈波動,從而有助于減少因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對投資者決策行為的影響。

因此,只要在會計準則等相關規定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不會產生影響。審計人員撰寫審計報告時,對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企業要持謹慎態度,應根據審計工作底稿,充分考慮歷年來的相關會計報表信息,審慎發表審計意見。如果企業盈余管理的程度過高,審計人員認為與會計準則等相關規定的精神相背離,很可能影響到報表使用者的正確決策或做出錯誤決策,出具保留意見或者否定意見就可能成為審計人員的選擇。

企業管理者當局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進行盈余管理,審計人員為降低自身審計風險而關注盈余管理,但盈余管理不是洪水猛獸。隨著企業治理結構和相關法規的逐步完善,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不斷深入,審計人員執業水平的提升,外部監管力量的加強,企業、審計人員對盈余管理形成一個科學的觀念和正確的認識,就能夠盡量減少盈余管理的負面影響,企業的盈余管理活動也就走向了規范。

參考文獻:

1、魏明海,盈利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篇(4)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21-123-01

隨著信息技術(IT)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實現功能越來越豐富,應用IT對企業進行管理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實施。在進行項目管理時,必然伴隨著風險,對項目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動企業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IT項目風險是指IT項目開發過程中或者項目產品本身所具有的造成損失或者傷害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具有不確定性,其是否出現是在決策者和開發者在進行溝通和選擇時決定的。為應對這種風險,決策者或者管理者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成敗。

1 IT項目中存在的風險特征分析

IT項目的行業特性決定了項目的成功率相對較低,國際范圍內,若按時按質對IT項目進行評判,則IT項目的成功率維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若按照可使用情況對IT項目進行評判,成功率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四十。具體到我國,因為我國的風險控制與管理體系起步較晚,還不夠完善和成熟,成功率更低。綜合分析IT項目的風險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項目的范圍

項目所具有的風險的高低與項目所涉及的范圍具有非常大的關聯。通常項目所涉及的種類越多,所覆蓋的范圍越大,則該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則越多。對于IT項目而言,企業對其所能實現的功能和要求很多,會涉及多個領域,因此在項目進行中常常會超出預期,這就大大提高了項目的風險度。此外,在項目應用中,對功能性和靈活性方面的需求則進一步增加了項目所面臨的風險。

1.2 系統的變更

由于市場環境變化非常迅速,故其對項目系統的變更要求也更為突出。通常一個項目的實施過程會經歷多次的系統變更,這種變需要保持現有的功能還要對未設計功能進行創造,這種變更要求所帶來的風險很有可能導致項目失敗。

1.3 需求缺乏穩定性

系統的變更主要體現為靈活性,但是系統的穩定性更應該得到重視。若系統的運行使用過程中總是出現問題或者故障,則很容易導致項目的失敗。

1.4 管理的復雜性

一個完整的IT項目需要綜合多個領域的內容或者需求,因而在系統設計和創造過程中會出現來自多個領域、具有不同技術背景、工作方式不盡相同的技術人員協調工作。這就使得項目結構和項目管理更加復雜,若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很容易阻礙項目的開展,導致項目失敗。

1.5 新技術的應用

一個具有創新性的IT項目必然會涉及多種新技術和新思路,但是新技術和新思路的應用很有可能導致項目趨向于無法控制的狀態。這主要是技術人員對新技術的掌握和應對相對薄弱,新技術在現有項目中可能無法兼容等引起的。這種新技術的應用為IT項目帶來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2 IT項目的風險控制和管理策略

綜合考慮上述風險因素,在IT項目的進行中必須進行風險控制,對可能帶來風險的因素進行管理,提高項目成功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這種控制可以分為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兩個部分。技術層面可以通過加強風險溝通、增強團隊建設、制定風險管理流程等方面進行,技術層面則根據項目風險的特點進行控制和管理。

2.1 加強風險溝通

鑒于項目所面臨的潛在風險在充分準備、合理應對時具有一定的可避免性,可以在認識和觀念上對項目文化進行轉變,加強項目管理人員和項目執行人員的風險溝通,將這種溝通和預防措施所產生的效果作為一種評價指標引入到考核中,提高項目涉及人員的規避風險意識。

2.2 增強團隊建設

團結和諧的工作團隊可以有效實現風險信息的共享,這種共享可以增強成員間的信任度,降低風險。在增強團隊建設方面可以利用項目經理的領導指揮作用,對不同成員所承擔的風險責任進行授權,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信任,減小因溝通不暢所帶來的風險。

2.3 制定合理的風險管理流程

按照項目的進行流程可以針對不同階段或者不同方面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流程,以減小風險損失。在項目的初始化階段,需要對項目目標進行分析,收集相關資源,獲得相關的技術和信息支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項目的診斷階段,則可以對具體的目標進行風險分析,依據風險識別工具或者其他判定手段等對項目進行中所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進而制定相應的基線計劃。在項目的評估階段則可以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對現有狀況進行風險評估,判斷風險的顯露水平,對極限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在項目的行動階段則按照風險管理策略對現存的、已知的風險提供解決方案,消除這些風險對項目的影響。最后在項目完成時,進入項目學習階段,該階段對現有風險控制和管理策略進行總結,糾正和吸收風險管理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改進和優化風險控制和管理方案,以便于對下一項目施行更好的風險管理方案。

2.4 項目技術控制

綜合分析IT項目中所存在的技術風險因素和特點,在項目進行中應該合理控制項目的范圍,著重考慮項目系統的穩定性和工作效率,在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增強系統的靈活性。對于較大的IT項目,可以進行模塊化處理,在統一的框架和規范的業務接口范圍內對項目進行分割。若項目出現變更,則需要針對性的對項目使用方進行培訓,以加快變更功能的適用性,減少新功能的不適應性所帶來的項目風險。此外,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則需要根據實際功能需求、技術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確定和測試,保證新技術的應用不會為項目帶來風險。

3 總結

IT項目的風險控制和管理是一項復雜的、整體性的工作。充分掌握項目風險的特征,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和管理機制可以有效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陳建斌,武剛,路梅,方德英,王海.IT項目風險管理關鍵成功因素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

篇(5)

一、信用卡風險的產生

隨著信用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信用卡風險發生也越來越頻繁。在信用卡的發行、使用、結算的諸多環節都可能存在風險。而且,隨著發卡行、特約商戶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風險體現出涉及面廣,風險種類多樣,危害性大的特點,發卡行的利潤逐漸減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損失都是用銀行的利潤來彌補的,因此,信用卡風險的若干法律問題就突出了。

我們知道,信用卡風險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發卡行自身造成的。比如說:各家商業銀行除建行對信用卡消費來用的是密切和簽字兩種確認關系的方式之外,廣東發展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仍采用簽名確認,持卡人持卡消費不需要輸入密碼。這些都是發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也為信用卡違法人員提供了許多機會,從而導致了風險的發生。

二、我國信用卡風險管理的問題

各利益主體風險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銀行從業人員風險監管意識缺乏,銀行內部的風險管控體系還不完善;信用卡特約商戶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在一些銀行實行“雙免政策”(消費免輸密碼免出示身份證)情況下,風險發生的概率顯著增加;持卡人信用卡風險防范及信用意識不強,甚至故意違反協議,惡意透支。

交易監控力度須加強,管理系統須優化。目前國內發卡行在預警監控和分析系統上的研發和升級投入參差不齊,應對變化多樣的欺詐手段、不斷升級的客戶需求的能力略顯不足。

風險信息共享機制尚不完善。全面的個人信用評估機構以及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尚未形成。各銀行間的整體聯動機制缺乏,各發卡銀行各自為政,自成體系地經營信用卡業務,不良持卡人、不良商戶、有關案件等客戶信用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島”,給一些不良持卡人以可乘之機,造成多頭貸款或重復大量的惡意透支,增加了信用卡風險損失。

風險控制技術水平存在差距,催收模式急需創新。薄弱環節主要集中在實時動態的風險監控決策能力方面,具體體現在對信用卡的額度決策管理和催收決策管理。目前,信用卡發卡銀行大多以外包形式依靠催收公司進行逾期資產的清收。各發卡銀行的催收模式急需創新。

三、風險管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從根源上控制風險。合理的信用卡授信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對總體風險的判斷標準,對信用卡業務目標的實現極其重要,一個好的信貸政策,就是要找準產品拓展與風險控制兩者之間的臨界值。目前國內各主要發卡行的信用卡客戶主要根據各自已有的客戶群,而客戶在申請卡片時,也更青睞于經常光顧的發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場發展前景廣,客戶選擇性較大,各發卡行只有根據自身的整體優點和以往客戶群的素質,有目標性地鎖定信用卡產品的客戶,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預防欺詐風險。發卡行可以學習國外成熟的信用卡風險管理系統,健全科學的風險預警系統,對持卡人的交易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對開卡后即刻連續取現或頻繁交易等異常情況做到及時處理,加大對持卡人的監控力度。在風險案件防范方面,要建立風險案件處理方案,注重時間原則和和最小范圍原則,隔絕風險的蔓延,對風險案件信息及時報告,追蹤和監控風險案件的發展及解決情形,對已經發生的一些案例及成功的做法建立風險案例庫,實現風險經驗的積累和分享。必須有目的性地加強面向持卡人的安全教育和宣傳工作,培養客戶風險意識。

加大征信審核業務管理,改善業務流程。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較晚,社會信用環境不夠完全,信用法律法規建設落后,加強信用卡征信審核顯得尤其重要。信用卡風險的防范在很大方面取決于征信審核業務流程的發展和完善,發卡行應實施分散受理申請,集中征信調查審批和風險監控的運行體系;清楚基層網點的角色選擇,將基層機構職能定向于發卡營銷渠道,征信審核業務流程應盡可能地科學、清楚并符合實際,對于與實際運行不合的操作應及時改正,對征信審核業務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研究和簡單處理,取消對風險控制不起作用的無效環節,同時,在征信審核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和學習征信審核方法,提高征信審核能力,進步技術分析的拓展。

制訂符合實際的風險管理戰略,增強控制風險能力。應從完善銀行資產結構和提高盈利能力的戰略水平來看待信用卡業務,要明白信用卡業務經營成功的要素在于擁有強有力的風險控制能力;風險管理的目的是在可接受的風險級別下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風險最小化,風險策略要與發卡行的風險控制能力、經營管理水平、市場和客戶資產狀況等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擬定適當的信用風險管理策略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改善,運用科學和數學統計手段,尋找風險與收益的相應規律,將風險控制貫通于產品設計、交易監控、審批發卡、催收以及客戶服務的全過程,形成合理的風險效益比,使經營收益在完全涵蓋風險損失的基礎上,保持應有的盈利空間。

四、信用卡風險管理意義

隨著全球信用卡時代的到來以及大量出現信用卡風險,加強信用卡的風險管理極其重要,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能積極促進發卡行業務人員依法經營,防止違法違規操作,提高發卡行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有效維護發卡行權力;能促使銀行健全規范有效的信用卡風險防范機制,使得整個發卡行的信用卡風險防范工作穩健的進行,進而創造一個良好的信用卡環境,達到最完美的社會效益。對信用卡的風險管理不僅關系到銀行的經濟利益,更關系到銀行在社會中的整體形象。因此對信用卡風險管理對我國信用卡業務的健康發展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指導意義。

篇(6)

隨著現代金融和現代物流的不斷發展,物流金融服務日益成為物流服務的一個主要利潤來源。不管是世界最大的船運公司馬士基,還是世界最大的快遞物流公司UPS,其第一位的利潤來源都已經是物流金融服務。在物流金融業務中,現代第三方物流企業除了要提供現代物流服務外,還要跟金融機構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務,業務更加復雜,探討融資物流的業務模式,有效地實施融資物流項目管理與風險控制,是未來物流業的決勝點。

1.融資物流的業務模式

物流金融是以物流活動和金融活動為基礎,包括物流融資、物流結算與物流保險。目前討論較多的是物流融資,它是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由物流企業對物流過程中的相關動產進行監管,建立信用關系,并有效控制風險,共同滿足動產所有方融資需求的業務模式。主要包括倉單質押(實物倉)、保兌倉、融通倉以及信用證下貨權質押四種業務模式。

第一,倉單質押是指出質人把質押物存儲在物流企業的倉庫中,然后憑借物流企業開具的倉單向銀行申請授信,銀行根據質押貨物的價值和其他相關因素向客戶企業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資。

第二,保兌倉即銀行在收到出質人(經銷商)交納的保證金后向上游生產商開出承兌匯票,生產商在收到銀承后(前)向銀行指定的物流企業倉庫發貨,貨到倉庫后轉為倉單質押模式。若銀承到期后,出質人無法按時償還銀行敞口,則由生產商回購質物補足銀行敞口。

第三,融通倉是指在上述操作模式的基礎上,若出質人到期無法償還銀行融資,則由物流企業負責處置、變現質押物,補足銀行融資敞口。

第四,信用證下貨權質押是指銀行為進口商開立信用證向國外的生產商購買貨物,進口商交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其余部分以進口貨物的貨權提供質押擔保的貨押業務。

上述四種融資物流業務打破了固定資產抵押貸款的傳統思維,拓寬了貸款抵押擔保的范圍,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同時也為銀行開辟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

2.融資物流項目管理

融資物流通過物流與資金流的集成管理,使相關企業、物流公司和金融服務機構實現多方共贏。融資物流項目的活動千差萬別,很難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融資物流項目,但是,融資物流項目的管理和運作程序大致相同,包括融資物流項目前期調研、融資物流項目談判、融資物流項目首次盤點、融資物流項目執行四個方面。

2.1融資物流項目前期調研

對于任何一個融資物流項目,決策之前都需要經過相當周密的調研和考察。第一,對融資企業性質(生產型、貿易型),經營狀況,相關管理制度,企業內部對融資監管業務的認知程度,銀行對企業的授信模式和額度以及是否有其他監管公司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和考察。第二,對質押物的監管模式(靜態、動態),所有權歸屬,型號、規格,安全庫存,每天/每月的平均出入庫量,盤點的難易程度,以及質押物特性(易保存、市場價格波動小、變現能力強、 抗跌性好)進行調研和考察。第三,對監管區域是否與非監管區區分開來,是否相對封閉, 貨物出入口情況,消防設施是否齊備,監管區域貨位的劃分情況,監管區域貨物出入庫流程,監管區域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情況進行考察,繪制監管區域平面圖。

2.2融資物流項目談判

融資物流項目談判是在進行前期調研和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物流公司客戶經理初步判斷項目監管可行時,與出質企業董事長、總經理、財務負責人進行商務洽談,要求:首先,根據公司報價原則和地區價格政策報價;其次,低于地區價格政策線必須取得公司主管副總的價格讓步許可。最后,與之進一步協商各方面的條款,形成法律文件,簽訂合同。

2.3融資物流項目首次盤點

根據出質人提供的庫存報表,對監管區域的質押物進行盤點核實,為下一步出具倉單做好準備。銀行和監管方(物流公司)共同盤點,盤點完后由監管方在《核庫報告》上簽字確認。但是有時銀行會全權委托監管方自行盤點。在盤點過程中監管方負責質押物的數量或重量確認,銀行負責質押物價值的審核確認。

2.4融資物流項目執行

在融資物流項目中,物流公司、銀行及相關企業之間通常需要簽署“項目協議”、“倉庫租賃合同”、“倉儲保管協議”、“保證函”等一系列的融資文件及其信用擔保協議,一旦正式簽署了融資物流項目的法律文件之后,融資物流項目將進人執行階段。物流公司、銀行及相關企業按照合同分別完成監管、貸款和還款等職能。

3.融資物流風險控制

融資物流是發展第三方物流的新形式,對業務管理要求極其嚴格,業務管理得好,能夠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并能帶動倉儲、運輸、配送及其他多項業務的發展;業務管理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出現經營風險,甚至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風險控制。

3.1質押物風險控制

其一,注意質押物產權風險。首先,必須正確地規定承擔質押物產權界定的責任人,即由誰來承擔相關的產權界定工作。界定責任人應該是有能力調查用戶貿易渠道、結算方式、往來賬目的專業人才。其次,在合約中還必須正確地確定審核產權的方式。通常選擇審核產權的方式應該充分地考慮質押物的性質和上下游的貿易關系,審核人可以直接審核相關法律證明材料,也可通過審核出質貨物的發票、購銷合同、質檢證明、上游企業的出售證明、運輸發票等方式來間接界定產權。對于進出口貨物,還可以審核海關通關單、關稅證明、結算證明、進口許可證等來間接界定產權。

其二,注意質押物品種選擇風險。應選擇資源型物資、熱銷產品、通用產品及價格穩定的產品。

其三,注意質押物動態價格監控風險。可通過質押率、平倉線、警戒線等進行風險控制。

其四,注意質押物品存放安全風險。可通過用戶保險進行風險控制。

3.2監管方風險控制

監管方風險是來自物流企業的風險。一方面是由于物流企業的倉儲能力較低,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從而使在物流企業倉儲過程中所質押的動產發生了質量變化,進一步使動產的價值發生了變化。這就給銀行帶來了風險。因此,質押物品種應選擇易于計量、監管,無形損耗少,不易變質的產品;通過用戶保險進行質押物品存放安全風險控制。另一方面是由于物流企業員工的道德問題,其開具的倉單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倉庫中現存動產的數量、質量、規格等情況。因此,應嚴格按要求審核數據,由第三方協助核對數據,控制質押物初始數據風險。并通過落實監管制度進行質押物庫存差異風險控制。通過聯合反擔保、加強抽查等方式,控制出質人和監管人員道德風險。

3.3借款企業風險控制

借款企業用于質押的貨物的合法性以及向銀行提供的虛假報表都給物流融資帶來了風險。控制由質押物不具合法性而產生的風險需要物流企業利用其專業的知識與經驗對質押物的情況進行考察和判斷。而控制借款企業的信用風險則可以通過信用評級的手段。銀行可以根據企業的行業地位、經營管理能力、財務狀況、交易能力等指標來評判其信用等級。針對由于借款企業所分布的行業廣泛,而給銀行帶來的考核困難,國內一些銀行設立了行業分析員和產品經理等職位,對所涉及的各個行業進行分析研究。

3.4其他風險控制

融資物流業務中,對于特定貨物應通過制定三方協議來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并要求企業辦理相應的商業保險。另外,項目小組嚴格按照質權人設立的庫存價值警戒線辦理出入庫手續,一旦庫存量到達價值警戒線,停止辦理出庫手續并報告質權人及公司物流業務部;在其貨物未解押的情況下,需要突破貨物質押總量風險控制線提貨時,必須由出資企業出具加蓋公章的通知函。嚴格審查入庫實物的真實性、有效性、規范性,并記載相關事項。

4.結束語

融資物流作為一項涉及銀行、企業、物流企業等多主體、多流程且不斷發展的新型金融服務業務,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問題,推動了物流企業的業務領域拓展,而且為銀行業的金融創新提供了條件,但是這種新型業務的興起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與以往不同的風險。認識和控制這些風險是融資物流金開展得好壞的關鍵。

參考文獻:

篇(7)

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強,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十四五”規劃指出,要注重增強機遇意識與風險意識,防范與化解重大風險。企業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微觀主體,在國家經濟發展風險防控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企業經營面臨法治風險、決策風險、融資風險、財務風險等諸多風險,企業會計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工作,完善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防控機制,對企業可持續成長尤為重要。就目前來看,我國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管理者應該高度重視企業會計管理的風險控制,積極制訂科學合理的風險防控措施,保障企業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獲得生存與成長。通過防范與化解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的風險,確保企業順利進行各項經營管理工作,能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其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不斷發展。由此可見,深入探究、分析企業會計管理工作中的風險控制與防范措施,對于指導企業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會計管理風險概念與特征

企業會計管理風險一般是指企業在開展會計業務時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風險。企業相關會計規章制度、組織管理模式、技術方法及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企業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增加。企業管理者及相關會計工作者由于認識的局限性,會對外部經營環境及未來發展缺乏合理的預判,導致企業會計管理風險不確定性增強,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企業會計管理風險主要有潛在性、多變性、不確定性、嚴重性等特征。一、潛在性會計工作環境的不確定性及會計工作的復雜性,通常要求會計工作人員熟練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對會計工作作出準確判斷,會計工作人員如果缺乏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就可能造成決策失誤。會計管理工作存在較多的潛在風險,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的決策與執行,任何的決策失誤都可能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二、多變性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與快速發展的應用技術決定了企業會計管理風險也會隨之變化,呈現多變性特征。企業會計管理風險的誘發因素較多,如果不能有針對性地對風險要素進行防范,可能會導致企業風險加劇,妨礙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開展。三、不確定性在企業的會計風險管理過程中,各種風險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很多不同的原因都能使企業潛在的風險要素轉變為現實風險,因此企業應該從多角度考慮問題,規范日常會計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經營管理環境。四、嚴重性企業會計信息的客觀性與準確性,不僅能夠決定企業自身的資源配置與經營發展狀況,還能間接影響行業及經濟的發展。企業如果不能正視會計風險管理中的各類問題,沒有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可能會導致企業財務數據信息失真,為企業帶來較大損失。

企業會計管理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管理目標不明確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完善的會計管理工作體系有利于其準確分析經營環境,最大化企業的經營利益。尤其是在新的形勢背景下,企業之間的聯系越發緊密,企業與企業之間形成了多種契約關系,企業面臨的會計風險也日漸多樣化。企業在開展會計管理工作時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狀況,還應該防范其他企業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互利共贏。當前,在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中,管理目標不夠明確、相對應的風險預警機制不夠完善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容易導致企業會計工作落實過程中的缺陷與障礙,還可能給企業造成較多的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企業會計管理風險中的目標不明確主要體現在問題模糊化上,相關管理部門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不能明晰各種會計風險。在遇到可能發生風險的情況時,不能及時預警,無法做到防控風險與規避風險。此外,部分企業在制訂會計管理目標時,往往忽視自身實際發展狀況,不能結合企業發展戰略與經營情況合理制訂目標,導致會計管理工作與企業發展不適配,存在較大的潛在風險。二、風險控制意識薄弱在我國很多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管理者非常重視企業的經營利益,卻忽視了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沒有制訂會計管理工作中風險防控的預案。還有很多小規模的企業沒有建立專業的會計管理部門,完全忽視了會計管理工作,管理者缺乏會計風險防控意識,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資金風險或者發展風險。企業管理者的風險防控意識薄弱,可能使企業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損害企業利益。在企業會計管理風險防控中,會計工作人員與企業管理者發揮著同樣關鍵的作用。會計工作人員對企業基本的財務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系統地核算并監督企業的資金往來,全面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為企業管理者制訂戰略決策提供財務基礎。但是相當一部分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不高,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缺乏風險防控意識。甚至有的企業沒有配備專業的會計工作人員,部門領導者兼職會計,缺乏專業的財務分析能力,風險防控意識不足。三、信息失真現象突出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企業的會計實務操作人員沒有高度重視工作的細節,導致會計信息記錄不準確,信息失真現象突出。另外,針對同一問題往往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處理,如果會計人員采用了更加簡單的方法,而忽略了工作的細節,就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的傳遞需要工作人員之間進行及時溝通,企業的會計工作人員溝通能力較差同樣是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存在問題也可能會造成財務信息的失真。還有一些企業過度關注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視了財務信息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導致企業經營存在業務核算混亂、核算對象模糊等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發生了較大變化。雖然信息溝通交流越來越便捷,為企業帶來了便利,但它同時也帶來信息傳遞與輸入失真等諸多問題。無紙化與電子化的辦公方式可能帶來更多的虛假會計信息,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受到一定的影響。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需要更加重視會計風險防控問題,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為企業會計風險防控帶來一定的阻礙,企業管理人員及會計工作人員如果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相關信息,并熟練運用現代技術,就可能對企業的運營管理造成不利影響。四、風險防控監管機制不健全由于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企業的風險防控監管機制對風險防控尤為關鍵,有效的風險防控監督機制可以保障企業正常運營,助力企業又快又好地發展。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工作存在問題,不僅不利于企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正常進行,還可能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如果企業內部管理本身存在較大的問題,企業會計管理系統不夠完善,不能有效指導與監督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那么,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便得不到保障。目前,多數企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風險防控監管機制,不能有效地發揮企業的風險監督職能,這增加了企業會計管理中存在風險的可能性,會給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帶來較大困難,阻礙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因此,如果企業會計管理系統不完善,風險防控監督機制不健全,就無法保障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企業會計管理風險控制的相關對策

一、明確會計管理目標明確的企業會計管理目標,有利于企業會計管理風險的控制。1.企業會計管理目標應符合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應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企業會計管理目標設定得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不確定的外部經營環境與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經濟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企業的會計管理不僅要考慮市場經濟的發展,還應適合企業的發展戰略。2.企業會計管理目標設定要打破利潤至關重要的傳統觀念,要將企業的整體發展作為企業會計管理的宏觀目標,在此基礎上明確會計管理的微觀目標。企業管理者要轉變管理理念,加強對會計管理的重視程度,完善會計管理工作,有效規避企業生產經營與會計管理中的潛在風險。同時,要依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明確會計管理目標。在企業實際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忽視會計管理,導致企業出現資金流動不明晰、投資決策失誤、經營虧損等現象,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可估計的風險。3.企業會計管理目標中要明確對會計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及技術的要求,明確每個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目標與職責,同時要對定期開展會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以及專業技能培訓作出明確,從而為企業會計管理風險控制夯實基礎。二、強化風險控制意識強化企業管理者與相關會計工作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有利于企業防范會計管理風險。企業管理者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領導力量,其思想認知、管理能力、風險防控意識及戰略決策制訂等,對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提升企業管理者的風險防控意識非常重要。與此同時,也應該進一步強化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會計工作人員直接了解掌握企業的資金流信息,負責收集、整理、直觀呈現所掌握的會計信息,制作財務報表,反映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提高他們的風險防控意識,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決策者提供有參考價值的相關信息,有利于企業制訂正確的投資決策及發展戰略。此外,要提升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越高,其風險防控意識也相對越強,因此也更有利于提升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降低企業潛在的會計風險。企業要聘任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會計工作人員,同時也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專業培訓及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升其工作能力及風險防控意識,確保會計職責的充分發揮。管理者是企業會計管理的核心,工作人員是企業會計管理的基礎,只有兩者都不斷強化風險防控意識,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才能促進企業長期良好發展。三、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確保財務信息真實有效,對防范企業會計風險非常重要。真實有效的財務信息的溝通與傳遞,有利于企業及時把握市場時機,作出正確的決策與判斷。提升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1.企業要加大會計信息披露力度,以便對企業現金流、經營成果與經濟效益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在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會計信息失真情況,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還會造成企業管理者決策失誤,導致盲目投資,甚至使企業面臨比較嚴重的財務風險。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發展帶來的有利條件避免信息失真,要不斷更新與發展會計管理手段,加強對先進技術的應用,提高會計管理工作效率,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四、完善風險防控監督機制在會計管理風險防控工作中,關鍵是要完善風險防控監督機制,對會計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環節進行實時監督,保障會計風險管理工作有序進行。制訂完善的風險防控監督機制,應從內部與外部監督兩個方面分別進行。1.要制訂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要建立專門的內部控制機構,有針對性地監控、管理會計風險。同時,要及時客觀地對會計管理活動進行評估,為企業優化內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據。對在監督過程中所暴露出的相關問題,要及時反映給企業管理人員,增強會計信息傳遞的透明度,以使決策更加科學化。2.要制訂完善的外部監督機制。企業應該充分利用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信息資源優勢,建立外部風險監督機制。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企業帶來不確定性風險,建立會計管理風險外部監督機制十分重要,為此需強化多部門監督與參與。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給企業創造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防范企業會計管理中的潛在風險,企業應建立健全會計風險防控機制。企業要想在不確定的競爭環境中長期發展,管理者必須認識到會計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并根據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采取科學合理的風險控制措施,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企業會計工作人員要有效規避可控制的風險,及時分析、預測不可控的風險,強化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從根本上保障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妮.淺析企業會計管理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策[J].納稅,2019,13(15):86+88.

[2]徐文就.企業會計管理風險及其防范對策[J].營銷界,2021(30):141-142.

篇(8)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企業規模的壯大,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系數也隨之增高,對企業的生產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企業生產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參與市場競爭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個體企業良莠不齊,企業在市場的環境中運營成本面臨較大的風險。風險的不確定性、客觀性、主觀性、疊加性和累積性,使風險因素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產生協同作用放大風險,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導致成本失控。運營風險作為風險的一種,是由風險的內涵所賦予的。企業運營風險管理必須進行風險因素分析,將運營風險因素列出,確定企業的風險范圍,才能為風險評價和預測提供依據,才能對企業運營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于企業的各種不同性質的運營風險來說,企業間的風險種類也有很大的差異性。

股份制企業所有的經營風險都可以認為是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經營風險的貨幣化的表現形態。

一、企業運營系統的風險因素

風險具有可度量性,在風險轉化為損失之前。研究和控制風險的目標是設法減少風險的出現,阻止風險轉變為損失,阻止可能的危機轉化為現實的損失。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分析,運營風險是企業在投入到銷售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控制企業內部的不足或失誤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因此,運營過程中不確定性因素會影響企業運營系統安全,導致運營風險發生,主要表現在成本、質量、效率和柔性等幾個方面。風險因素能夠促使或者增加企業風險的發生,是企業風險發生的潛在因素,所以,成本、質量、效率和柔性就構成了運營風險的四大要素。

另外,企業的運營風險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風險的造成主要是由于企業財務管理者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資金成本高;企業的應收款項比重過大,資產流動性弱;庫存結構不合理導致資金沉淀,存儲成本急劇上升,費用增加,利潤減少;企業決策失誤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盈利能力下降。

企業經營風險、管理風險最終都會表現在財務風險上,成熟期的財務風險表現在:納稅風險、資產結構風險、分配風險、投資風險。當今高度貨幣化的社會,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所面對的風險集中地反映為企業的現實或潛在的經濟損失,各種非經濟損失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折算為經濟損失。

二、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體系的分析和構建

首先,企業想要規避風險,控制成本,要構建企業運營風險管理體系,分析企業運營風險因素,對企業的運營系統進行合理的、有效的、真實的分析和研究,確立企業的運營系統流程。通過分析建立企業運營風險因素模型,確立企業風險因素的管理指標體系,建立企業運營風險因素指標分解模型。在對企業進行風險分析的時候,要對整個行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做詳細的分析,從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可以推斷出企業風險所落在哪一個部位,也可以猜測出風險的范圍,每一個企業也都有不同之處,要一一分辨。同時,也不能憑整個行業的風險就斷定個別企業的風險狀況。例如,某個行業在國民經濟的整體中被列為高風險的行業,但其中的某個企業靠自身的有利經營模式,理智的投資,科學的治理方法,降低了自身企業的風險,那么這個企業就不是風險企業。

另外,企業還要建立企業運營風險的評估體系,通過確定的風險因素指標體系來對企業系統的流程進行風險管理。制定量化公式和規則、定位數據來源、確定控制目標、區分管理周期等步驟來分析風險因素指標的體系,采用控制圖法來實現對關鍵運營風險的有效管理。對于一般的企業來說,都要盡早發現經營中的風險因素,盡早進行有效的規范,避免造成損失,通常來說,經營風險的防范主要是靠報表和數值來進行分析的。主要表現有:客戶的現金情況;應收賬款數額或比率的情況;流動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例;流動或長期負債的情況;銷售和產品積壓等等。企業要監理組織負責企業管理流程,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及時反饋,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循環管理的良性過程。監理集成化風險管理系統,將風險管理實際化,及時有效的進行信息的傳遞和溝通,保證風險管理體系的正常運作。

經營風險,有些是可以從資產表中得到的。先對公司整體的經營情況有大概的了解,清楚為企業帶來盈利的業務品種,公司的收入總額以及和前一年比較的變動趨勢,這些也是一個企業最基本的考察指標。例如,對于企業生產產品所銷售的數量來說,其他因素不變,市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穩定就能夠帶動企業經營的收益,那么企業的經營風險也隨之降低了,所以,穩定的產品銷售會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產品價格受市場供需關系、產品的質量、技術含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的產品銷售價格穩定決定了銷售收入穩定,企業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穩定,穩定的銷售價格會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同樣的道理,單位變動成本越不穩定,經營風險就越大,從而影響著企業未來經營收益的穩定性。產品銷售數量發生了變動,固定成本總額的比重就變大,單位產品分攤的成本就大,企業的經營收益就少,經營風險就大。反之,固定成本總額占成本的比重越小,經營風險就越小。

三、總結

企業存在一天,風險也必然跟隨一天,每一個經營環節都有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對一個企業進行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以及預警,并不能完全消除企業的風險,更多的是對企業的風險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評估,能提前采取措施,將可能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把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企業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謹慎決策,規避風險,爭創效益等手段,加強經營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企業運營風險。

參考文獻

[1]秦劍.跨國公司在華資源配置對突破性創新績效的影響機理研究[D].南開大學 2009.

[2]趙筱媛.企業信息資源配置理論方法與戰略規劃研究[D].吉林大學 2005.

[3]陳寧.基于IT的多項目共享資源均衡配置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 2007 .

篇(9)

中圖分類號:U2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假設人們事先能把整個地鐵工程項目的大過程,根據其技術特點分解為若干個小過程,利用人類對這些小過程的分析,判斷其出現風險的可能性,事先采取預防措施,就能夠將意外事故出現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一、 地鐵工程的特點及難點

地鐵選線大部分位于城市道路下方,施工場地資源緊缺,需要提前策劃交通疏導。另外,地鐵地下車站及隧道上方市政管線較多,如污水、雨水、自來水、煤氣、電信電纜等,容易形成涌水、突水,管線斷裂和爆炸等事故。地鐵工程周圍既有設施較多,包括各種高樓、人行天橋、文物古跡、運營線路、橋涵等,容易造成破壞。地鐵位于城區,人工雜填土厚,土體多次擾動,穩定性差。地鐵工程工期緊,降水周期短,周邊建筑物密集,降水井不易布置,施工中很難做到無水作業,容易造成坍塌。地鐵施工一般位于市區,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受社會的關注度高。只有充分掌握工程的特點和難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風險預控。

二、地鐵施工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地鐵工程建設是一項高風險建設工程,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對擬建和在建的地鐵工程項目進行風險評估,繼而進行風險控制十分必要。目前,國內地鐵施工中風險管理與控制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缺乏規范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

目前,安全風險管理國內沒有統一國家標準,沒有強制執行的規范,各個城市有自行管理的一套體系,風險管理缺乏參與各方的相互責任和義務。施工風險控制大多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質[2009]87號文件,以及用于指導的《地鐵及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指南》。

(2) 設計與施工不能很好地動態結合

目前,地鐵招標工期緊,設計任務繁重,現場變化情況較多,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當初設計的邊界條件發生變化,施工現場仍按原設計操作;設計對周邊環境的風險估計不足,技術、安全保證措施沒有針對性或不完善;設計變更程序復雜,周邊環境出現變化后不能及時更新設計文件;或者原設計的技術措施通過現場實踐不能滿足需要等現象。

(3) 建筑市場惡性競爭,低價中標

建筑行業從業人員較多,市場惡性競爭較為嚴重,有些企業為了擠進市場,低價中標。投標人為了追求利潤,不惜偷工減料以降低工程成本,影響工程質量,造出類似“豆腐渣”的低質工程。低價中標以后,合同雙方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承包商對承擔風險估計不足,難

以全面履行,以致造成爛尾工程。一些投標人低價中標后,想方設法利用合同中一些不明的條款為其中標的工程項目謀取額外的利益。降低安全系數,冒險施工。拖欠分包商工程款。低價中標會造成工程管理的難度加大,施工潛在的風險加大,易出現安全問題。

三、地鐵工程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措施

(1) 做好設計階段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是地鐵工程建設前期重要的階段,根據各階段設計的深度要求進行不同深度的調查。在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風險,對于風險較大的管線采用拆除、遷改的原則進行規避,對于需要保護的建(構)筑物,要在設計圖紙上提出建議保護方案和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2)做好開工前的工程環境調查

(2.1)編制施工方案前,進行管線和建(構)筑物調查。在設計調查的基礎上,開展詳細的施工調查,對于設計圖紙上提出的各種周邊建(構)筑物、各種管線等進行核實,并采取探測(觸探、人工挖槽等)方式進一步探明周邊管線,探測完成后繪制與施工工程相對位置關系圖。在施工調查過程中,有水管線是調查的重點,不僅要摸清管線及結構物的結構形式,材質,埋深和使用年代及現狀,提供詳實的技術參數,對施工有可能引起的變形和影響進行分析、預測,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據。

(2.2)根據風險分級結果,編制專項施工方案。風險確定以后,中標方要充分發揮集團施工技術專家組的優勢,項目上編制的專項方案報經集團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核,對于危險性較大的施工方案,在集團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核完成的基礎上,還需要組織社會專家進行論證。論證專家由有經驗的施工、設計、勘察等方面專業人員組成,論證的重點是專項方案內容是否完整、可行;專項方案計算書和驗算依據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規范;安全施工的基本條件是否滿足現場實際情況。

(3)建立完善的監測系統,加強信息化管理

地鐵工程周邊環境復雜,與市民生活緊密相聯,因此,采用“施工單位全面監測,第三方監測單位重點監測,施工、監理、第三方監測單位現場巡視,風險預警以第三方監測單位為主”的模式進行管理,在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建立完善的監測系統,通暢的信息報送,全面實施信息化管理。例如,通過在工地建立視頻監控系統,人工監控信息網,達到對周邊設施、支護結構受力及變形、施工區周圍地表、地下水動態變化進行監控和量測。對于重要結構、沉降要求極高的建議采用自動化監測,每2h自動采集1次數據,達到沉降標準自動報警等。監測系統的完善和監測信息的及時傳遞使人們能夠及早采取措施處置風險,大大降低了風險發生的概率,達到對風險預控的目的。第三方監測與施工方共同監測基點,信息共享,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相互印證,能夠更好地起到指導施工的作用。

(4) 實行風險分級管理、預警預報制度

地鐵工程與其他大型工程主要的區別在于周邊環境復雜,社會影響較大等,因此,風險評價的方法較多,國內外通常采用的可概括為定性、定性定量和定量分析三類方法,地鐵施工大多采用定性分析中的風險綜合評價法,即根據專家意見進行統計分析,獲得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風險后果,進而獲得該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在實施過程中,結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根據風險等級要求,實行分級管理。

對于風險等級較高,風險較大的工程,根據監測數值,實行3級管理制度,當監測結果在允許極限值的70%范圍內,可以進行正常施工;當監測值在允許極限值70%~80%時,施工中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加強監測的頻率,每日上報監理、業主,現場可自行采取措施處理;當監測值超過85%時,現場立即停止施工,上報監理、業主,承包商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論證完成后根據專家意見采取加固和支護措施。

(5) 加強風險管理,確保安全投入合理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用是指按照國家的施工安全、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和有關規定,購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護用具及設施、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和作業環境所需要的費用。承包商應當確保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專款專用,在財務管理中單獨列出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項目費用清單備查。加強風險管理,確保施工安全投入到位。承包商不按規定使用措施費或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由公司相關部門令其改正,停止措施費驗工計價,并與對該企業的信譽考核掛鉤。

四、結束語

我國地鐵建設工程的安全風險管理尚缺乏系統性,尤其在監測工作的規范化、資料分析的信息化、及時反饋、重點地段的跟蹤以及安全風險控制指標和標準等方面與工程建設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當今地鐵建設項目多、難度大、時間緊的情況下,亟待開展地鐵建設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建立相應的安全風險管理機構,制定完善的安全評估指南,從而達到用經濟、有效的方法管理地鐵建設中的安全風險。

篇(10)

2現階段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風險控制點

上一篇: 國土資源經濟學 下一篇: 社會治理特色亮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欧洲另类二区 |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 日本a级综合久久a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影视 | 亚洲中文少妇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