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 15:09: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兒童的安全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幼兒之所以把成人“叮囑”置于腦后,往往是對危害情景的切身體驗不深,內心認同度不高。“‘體驗的匱乏’是馬斯洛描述某些人不能感受他們的內心信號時所用的詞語。‘體驗豐富’的人有很強的自我認識。需要灌輸給人們的,需要他們加以發展的,正是體驗豐富這一特征”。比如玩火,雖然兒童知道成人禁止玩火,而成人們卻天天在用火或“玩火”,加上兒童缺乏火勢蔓延威力的切身體驗和直觀經驗,就難于從實質上理解成人控制其身體的意義,自以為自己能控制火勢,對大人們的告誡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大人們虛張聲勢,危言聳聽。一些地方一段時間平安無事,往往就會導致人們的思想麻痹,安全戒備意識淡漠,一旦出現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如火災、溺水等事故,往往會在人們內心產生巨大沖擊,安全防范意識就會強化一段時期。這也說明直觀切身體驗和經驗的教育效果強烈。當然,教育不能依賴于付出慘重代價的切身體驗。不過,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直觀切身體驗和經驗產生的教育效果顯著這一特點,開展案例教學,模擬演練等直觀、切身參與的活動形式,來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澳大利亞經常開展模擬演習活動,如果衣服著火,告訴幼兒不要驚慌,到處亂跑,要做好三部曲:“停步———倒地———翻滾”,然后讓幼兒逐一練習。
成人要乘著自己在身邊能控制后果的情況下讓兒童充分活動,并設法制造出他們控制不住的情形,如不小心燙著手(敷點藥可恢復),或者在野外演練火勢較大,令他們控制不住,需成人出手方能控制的情形,這樣就能讓他們切身體驗玩火的危害、煙熏的難受,更直觀地理解火、煙的性質和自己能力的弱小,進而謹慎從事。“在歐曼的研究中,蛇和蜘蛛使人害怕,是因為之前的經驗,人們在第一次面對他們的時候并不害怕。只要有一次令人不快的接觸,它們就成為恐懼的誘因,但是,這次經歷必不可少”。因此,調動情緒體驗在安全保護中的作用,往往比講道理更有效。
二、安全教育要發揮兒童已有的切身體驗和經驗去同化間接知識的支撐性作用
切身體驗和經驗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理解那些直接感知的危害刺激情境,它們可以作為支撐性知識去同化那些不能直接體驗和感知的極端危險情形。例如,一些成人往往只強調某一事情“危險”,但危險的程度也難于給幼兒解釋清楚,只能說“會死人”、“見不到爸爸媽媽了”等等抽象的詞句,而幼兒無法理解“死”是怎么回事。這就沒有注意發揮直觀切身體驗和經驗在理解新知識過程中的支撐性作用。
奧蘇貝爾提出,有意義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系。因此,成人要善于利用“類比”的辦法,通過自身的“痛苦”和他人的不幸等直觀切身體驗和經驗去解釋“死亡”、“危險”等抽象詞句。告訴他們:“死亡”就是最厲害的痛苦,永遠不會好的痛苦,一直痛下去就會“死”等等。幼兒已經具有象征能力和想象力,他們會用經歷過的痛苦體驗和直觀感知的危害,想象不斷加重后的可怕情形,以達到對一些極端危險情形的警惕和規避。平時,成人應注意搜集因水、火、電等安全意識欠缺導致人身重大傷害和財產重大損失的案例,結合孩子生活實際進行隨機情境教育,這樣兒童就很自然地把他人的經驗教訓與自己正在或平時進行的活動聯系在一起,就容易把成人的教導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不能把教育簡單等同于告誡、規定、要求或限制,如果成人的“教導”不能與兒童頭腦中的相關經驗發生聯系,兒童就難于進行有意義學習,就難于把成人的“說教”同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
一般泛泛而談的“說教”,難于形成兒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應通過豐富多樣的不同的案例和情境教學,擴大兒童視野,培養孩子應變多種復雜情況的能力。成人應通過與兒童交流、討論媒體時常披露的一些意外事件,當兒童見多識廣以后,就能從中發現值得借鑒的防范方法。當一個個案例貯存在兒童頭腦中,“觸景生情”,遇到相關類似情形,就會有所聯想、借鑒,有所準備、預防和警惕。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益大會的慣例,兒童是指年齡不大于18歲的人。道路交通傷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是全球兒童的主要傷害死亡原因之一。兒童主要的出行方式是步行者、騎車和乘車,使得他們成為道路交通系統中的弱勢群體,世界各國的研究者都注意到兒童是道路安全關注的重點人群。我國已經邁入汽車社會的門檻,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預防兒童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這方面學校有義務,家庭更有責任,家庭、學校任何一方面的安全教育不到位都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國外在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起步早,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明顯成效。
1.國外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措施
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并在全社會的共同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的宣傳和教育效果。其中一些國家在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中,對于兒童心理研究,課程設計、社會合作等許多方面都有比較先進的措施和經驗,對我們國家積極提高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效果,培養學生從小樹立交通安全意識,促使我國兒童交通安全宣傳管理工作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進程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1.1丹麥
丹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兒童出行安全的規定,例如,“乘坐家用轎車時,7歲以下兒童必須配備車用兒童座椅,否則屬于違法;孩子騎自行車或坐自行車的兒童座椅時,必須戴安全頭盔,或使用安全帶,將雙腳固定在兒童座椅上”①。法律條款以硬性規定的形式制約了兒童和家長的出行行為,從小注重培養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并進一步加強了家長的安全意識,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丹麥的幼兒園每周都會舉行“徒步行走”活動,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到大街上進行實景教學。因此,在丹麥的大街上經常可以遇到幾個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在街上行走的景象。幼兒園老師帶隊行走的同時,還會為孩子們講解在馬路上遇見的各種交通標志,幫助他們進行認知、記憶和識別。
除了在幼兒園接受教育外,丹麥的兒童社區里還有專門以丹麥交通為主題的俱樂部。俱樂部的特點一是普遍性,加入兒童交通教育俱樂部的成員占全丹麥三歲到六歲兒童的35%。家長只需交少量的費用,孩子在三歲時就會收到來自俱樂部的一套交通安全知識教材。二是系統性,俱樂部每段時間分發的畫冊和組織的活動均是根據不同年齡的兒童和其接受知識的能力而設計,例如,三歲的兒童應該學會區分人性道和機動車道,四歲的兒童應該懂得在規定的地點過馬路。通過這種少量多次的新內容刺激,可以使兒童更好的掌握交通知識。三是直觀性,直觀的圖片教材和住所附近的現實場地,家長可以輔助孩子進行交通練習,加深兒童對道路和車輛的理解。
1.2法國
行車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駕車人的素質,而孩童時代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法國在全國共設立了400余所交通公園,用于對兒童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參與交通活動的模擬訓練。②在公園中,由老師或者工作人員向8歲以上的孩子講解他們自己或隨父母出行時可能在道路上遇到的危險,并在各種安全培訓結束后,給通過“考察”孩子們頒發“馬路行走許可證”。這樣可以讓他們從小樹立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遵守道路規章的習慣。
2.國外先進理念對我國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啟示
總結發達國家在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方面的做法,我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推動兒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進行,以期從小培養“遵守交規我為先”的良好風尚。
2.1強化法律規范,制定兒童交通安全專項法律條款
在兒童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國外許多國家制定了專門的法律來規定兒童及他人的出行準則,以確保兒童的出行安全,例如美國制定了《兒童乘客保護法》。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對于完善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這套法律體系中沒有提及對兒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教育等的具體、可落實的細項章程和規定。這使得兒童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開展以及安全宣傳教育得不到具體的法規、政策支持。
因此,要從提高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對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國家應制定全國性的兒童交通安全教育規劃體系,將此類體系納入法律,以條文法規的形式確保實施。此外,教育部門作為現階段我國兒童道路安全宣傳教育的主管部門,應在全國范圍內,將有關兒童交通安全的內容納入教學課程,并組織交通安全管理部門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結合我國國情,針對處于各年齡段的不同兒童群體,編寫和分發交通安全教育教材知識普及教材等,同時給予課時保證和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
2.2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確保交通安全教育宣傳經費
英美等國家以完善的交通法規體系確保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實施和完善,除此之外,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也是推動兒童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驅動力。國外發達國家有關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的活動項目一般是由國家交通部、國家陸運基金以及地方政府的撥款來維持運營的。相關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其他企業也會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傳工作提供資金和贊助。我國在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經費方面缺乏明確的經費渠道,制約了交通安全教育和宣傳工作的有效開展。只依靠學校或交警部門組織的小型的集體活動,難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知識的有效普及。
3.小結
我國目前在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了解和學習國外發達國家在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最新做法,有利于幫助我們認清我國目前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進而采取措施填補漏洞,促進我國中小學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積極開展。從發達國家制定的措施中可以看出,兒童交通安全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國家層面的大力關注,同時結合我國國情,在關于兒童道路交通安全的知識傳授方面,要充分結合兒童的學習心理和行為特征,采取新穎的互動方式,吸引兒童和家長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來,逐漸養成良好的交通出行習慣。(作者單位:1.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2.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 國外的兒童交通安全教育.婦女生活(現代家長).2012.11
[2] 汶愛萍,邱慧敏.國外交通安全教育和宣傳措施簡介[J].道路交通與安全2010.06
[3] 龐勇.關于我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5.02
[4] 李小偉.慢,我們在這里行走[J].中國教育報.2005.1
[5] 曹曉華,段海丹.兒童交通安全心理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04
幼兒園大班時期的孩子已經處在5到6歲期間,這個階段的成長對一個人的一生尤為關鍵,是在整個人生中發展最快、最基礎的時期,家長和老師為了讓孩子可以擁有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努力著。可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由于沒有生活經驗,因此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后果無法預料,也導致了危險的高發。加強安全意識,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共創和諧校園成為了幼兒教師的首要工作。
一、實施交通安全教育應當從大班幼兒開始抓起
交通安全應當從幼兒抓起,當今社會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站在路口,湊夠一群人,不論是不是紅燈,大家一起闖過去。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過馬路”。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如果以這樣無所謂或者僥幸的態度帶著孩子過馬路,那么如果有一天家長沒有在孩子身邊,孩子也會毫無顧忌的過馬路,這樣錯誤的觀念不僅干擾了交通秩序,并且對孩子來講非常危險。對于這樣模式交通法則的家長以及成年人對幼兒造成的影響,會直接危及到幼兒的生命、健康乃至家庭的幸福,更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文明和發展。
學前兒童因為其矮小的身體,對交通意識薄弱,對于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危害意識不足,并且這時期的孩子多為好動,一旦事情發生變化時感知能力會非常弱。所以,此時的孩子成為了交通事故高發群體。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兒童14歲以下的就超出了1.85萬人,并且,死亡率逐年增加。如此驚人的數據,殘酷的現實在向我們宣戰,對于兒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刻不容緩。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關鍵性習慣、對待事情的態度,大多是在6歲之前形成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幼兒階段成為了人對安全情感的基礎階段,也是最適合學習安全教育的階段。
二、對大班幼兒實施交通安全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通過形象的場景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場景一:幼兒容易發生在馬路上嬉戲打鬧或者邊走邊看書的事情。幼兒的天性比較喜歡嬉戲,尤其是在園內被“關”了一天之后,放學后孩子們都喜歡你追我趕。這都是天性使然,所以很多時候,幼兒在馬路上也毫不避諱,對來往的車輛不注意避讓,而由于幼兒的身體發育還沒有完成,因此身形較為矮小,在他初級車身時,駕駛員很難在車內發現幼兒,就會造成交通事故。正確方法是:幼兒在上下學期間,就算在大人的看護下也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不可以同小伙伴們并排行走,不可以在馬路上互相打鬧,過馬路時一定要走人行橫道;并且,幼兒在馬路上行走時,不可以低頭看書或者玩游戲,不可以戴耳機行走,要避免因此發生的意外。幼兒在馬路上行走時,其監護人要認真看護,避免意外的發生。
場景二:橫穿馬路或者跨越交通護欄。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橫穿馬路,甚至在遇到道路交通護欄時,為了圖省事,放棄走人行橫道,抱起孩子橫跨護欄,這樣危險的動作非常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每年有1萬多名兒童死于交通事故,而橫穿馬路以及橫跨護欄的事故發生率占主要交通事故之一。正確的方法是:家長一定要按照交通規則過人行道,要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意識,不可以橫穿馬路、也不可以跨越護欄。應當遵守信號燈的指示過馬路。
場景三:有些家長帶孩子乘坐公交車時,讓孩子自行上下車。并且現在很多公交車為了不讓車門一下子開到最大,會控制車門進行分段開啟,大約在車門開啟到1/3處時固定,可是一旦沒有開到指定位置,車門很可能會關閉,由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力氣很小,一旦出現車門回彈的事情發生,很可能會夾傷幼兒的身體。并且孩子在下車時都比較著急,往往會忽略過往的行人或車輛,因此在下車的過程里極有可能出現碰撞的事情發生。正確的方法是:在幼兒乘坐公交車上車時,家長要先等待車門完全打開再讓孩子上車,而下車時,家長一定要先下車再讓孩子下車。
三、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要將交通安全變成一種信念深入到幼兒的心里,并且,作為家長、老師以及成年人都應當思考:
(1)我國對交通安全非常關注,并且也透過不同的形式定期對百姓進行《交通法》的教育宣傳工作,在交通方面不斷進行整治,可是每年依然會有上萬人命歸車禍,所以,交通部門要將交通宣傳的工作貫徹始終,全面提升百姓的素質。
(2)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具備交通安全意識,老師的言行對于幼兒的影響非常重大,老師作為幼兒的保護者、監督者、教育者,一定要做好交通安全的監督、實施工作。
(3)從細微處做起,把交通安全意識穩扎穩打的融入到幼兒的生活當中。不要只走形式,而應當從幼兒身邊的細微處做起,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堅持下去,不斷的用圖片、故事、標識、游戲來激發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
(4)加強家長的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創辦一些交通安全活動,讓家長積極的參與進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因此,對幼兒的影響非常重要。在家長會上也要加強交通安全的宣傳工作,讓家長簽署交通安全責任書,讓家長從根本上意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從小做起,從細微處做起,用正確的交通安全規范約束自己,約束孩子,才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讓我們的交通環境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教會孩子保護自身安全,防止受意外事故(車禍)的摧殘,是社會、學校、家庭和交通管理部門的責任。我們通過觀察和調查發現,當前社會交通存在許多問題,如:超車、超載、超速、行人亂穿馬路、亂闖紅燈、不走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橋等。通過調查我們重新審視了我園的研究點:結合本園實際,如何從幼兒熟悉的周圍環境和事物入手,營造符合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使幼兒、家長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識,在促進幼兒認識、感悟安全的意義和價值的同時,通過營造以“愛與尊重”為基本要求的校園文化精神,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廣闊的天地。因此我園選擇確立了研究課題《幼兒園交通安全文化教育研究》,致力于探究切實可行的幼兒交通安全教育策略,全方位的營造濃厚的交通安全文化氛圍的研究。
一、創設交通安全教育環境,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讓每一位家長和幼兒走進我們幼兒園就能感受到濃濃的交通安全教育氛圍,這是我們首要要做的事情,為此我們創設了以幼兒園整體文化為背景的大環境和以特色班為龍頭的小環境。
首先,與市交警支隊的領導取得了聯系,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園中心設立了交通模擬小崗亭、斑馬線和交通道路,校園周圍的墻壁上是交通安全知識展板,形象生動的卡通人物和瑯瑯上口的兒歌吸引著家長和孩子的目光,成為家庭交流和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平臺。在室內還建立了“幼兒交通安全知識展室”,展室內的交通安全知識畫面豐富生動,趣味易懂。在展室的中央,交警還為我們特意制作了花園小區道路交通模擬展示臺,在這里有我們專門培養的小交警講解員為各班講解交通安全知識,是孩子們獲得交通安全知識的又一個通道。
另外,我們創設了交通安全教育特色班,做到教育的以點帶面。在環境創設上,特色班在班內布置上做到了以交通安全教育為基調,從紅綠燈馬路場景到各種交通標志,都給孩子帶來了環境的潛移默化地的教育。在樓道我們還有意識地為孩子們開辟了交通安全教育小畫廊,讓孩子用畫筆盡情抒發自己對交通安全教育的認識和對未來的暢想。
二、以模擬和情境表演的形式宣傳交通安全知識
針對孩子們喜歡模仿和表演這一特點,我們充分利用小崗亭讓孩子們模擬馬路交通。當孩子們穿上小警服站在指揮臺上揮動自己的小手,自豪情不自禁地洋溢在臉上,其他小朋友或扮演司機或扮演行人,“司機”開著交警支隊為我們送來的自行車和電瓶小汽車隨著紅綠燈穿梭在馬路上。為了讓孩子們真正了解有關的交通知識,教師們特意請教了交警,翻閱了相關書籍,然后編排了一些情景表演,如機動車司機沒有系安全帶、闖紅燈、沒有帶頭盔、小孩在馬路上隨意玩滑輪等情景,小交警要作出相應的教育和處理。這項活動生動有趣,深受孩子們喜愛,同時也進行了交通安全行為規范滲透教育。
此外,為了讓幼兒對交通安全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教師們還編了一套交警韻律操,供孩子們在每天的課間操中表演,從而了解指揮交通的最基本的手勢,如:直行、左轉彎、右轉彎、前車避讓后車等。另外,教師們還編排了情景劇《我是一名小交警》《愛》,舞蹈《我們都是小交警》等在幼兒園、社區和交警支隊演出,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三、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
1.為了扎實地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我們把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學期的教學計劃中,根據大、中、小個年齡班的特點選編教材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
(1)運用貼近幼兒生活的、直觀形象的教育內容,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師帶領幼兒采取談話、看圖片、說兒歌、講故事、做游戲、進行表演等形式開展活動,帶領幼兒到馬路上觀看車輛進行、跟交警叔叔學交通手勢、參觀市交通指揮中心等,通過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幼兒對交通規則有了一個粗淺的掌握,同時讓孩子們明白遵守交通安全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2)把交警請到幼兒園來,給幼兒講交通標志、交通規則,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和幼兒一起游戲,使孩子們更加了解交警叔叔的辛苦,增強了自覺維護交通安全的意識。
(3)開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動,讓孩子去教育社會。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教育形式從接受教育――自我教育――教育社會,是交通安全需要這種心理品質由被動一主動的逐漸深化的心理過程。在對孩子進行交通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交通安全對于孩子來講變成一種需要還是不夠的,因為它僅僅是教育了孩子自己,更重要的是應把這種需要變成一種動力,推動孩子們去付諸行動,在實踐中通過行動深化認識、并教育他人及社會,形成一個遵守交通秩序的龐大群體。于是我們把家長請到幼兒園,與孩子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孩子們來影響成年人。孩子們給家長介紹交通標志,講最基礎的交通規則,和家長一起行動創編“交通安全家庭口號”等。實踐證明,這種形式非常有效。孩子們是真善美的化身,他們的積極行動感染了成人,從而帶動了一個家庭,影響了所處的社區。
2.我們的思考。
(1)我國也很重視交通安全,而且通過各種活動對市民進行《交通法》宣傳,在交通方面也加大力度進行整治,但每年乃有成千上萬的人死于車禍,因此,交通法規的宣傳和整治要至始至終而且是全民素質提高的一個途徑。
(2)教師要有強烈的交通安全意識,教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教師要有對未來生活的責任心,做一個交通安全的保護者、宣傳者、教育者,為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
前言:城市極度擴張過程中,可供兒童戶外活動的場地極度缺乏,他們缺乏鍛煉身體、磨練性格的場所,致使社會化程度降低、性情孤僻、甚至精神抑郁,產生心理問題。今天兒童正受到城市交通、暴力、歧視、污染的威脅,一個所謂健康社區中的兒童實際上是活在嚴格按照成人規則和價值建立起來的世界里,他們很少有機會玩耍、與同伴活動,年輕的公民幾乎沒有機會表達他們特殊的需求以及熱情。因此,一個有遠見卓識的國家,在為兒童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同時,還必須為兒童提供充足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使他們能夠健康和諧的成長。
一、兒童戶外游戲區域的設計發展
兒童的戶外游戲場地主要分布于公共空間、幼兒園外環境和居住區空間。最初的公園類型中并沒有專門的兒童公園,只是在公園中設置有這樣一個專門服務于兒童的功能區域。隨著對兒童這個特殊人群的關注,出現了服務對象特殊、針對性強的專類公園。而幼兒園和居住區的戶外游戲場地的發展是伴隨著幼兒園和居住區的發展在不斷完善。它們有著不同的發展脈絡,也受到不同學科的影響,但目的都是共同的:為兒童提供適宜的戶外游戲場地。
(一)場地設計的范疇
場地設計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主要指環境設計,它脫胎于社會生態學,注重環境保護,根據區域的社會、自然和經濟特點,以及己制定的社會、經濟、環境發展規劃,提出建筑物、構筑物、綠地、大型工程的總體方案[l]。而狹義的環境設計指建筑的內容、外形、布局要與其周圍環境狀態相協調,或者是增強環境的氣氛,以求達到環境同空間、風景的和諧,這是來源于建筑學的概念,也是“環境設計”通常的涉及的范疇。場地設計從更宏觀和全面的角度對項目進行分析布局,涉及的范圍超過了環境設計,因此擬從場地設計的高度入手,對兒童戶外游戲場地設計進行研究。
(二)我國的兒童戶外游戲區域設計觀的發展歷程
中國最早創辦的幼兒園是懷德幼稚園,它的前身是清朝末年英國基督教長老公會牧師韋玉振的夫人韋愛莉于1898年在廈門鼓浪嶼創立的家庭式幼稚班“憐兒班”,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晚清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端方,“以興學為急”,認為“東西各國之富強莫非發源于教育”,遂成為中國創辦幼兒園的第一人,于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創辦幼稚園,1904年正式命名為湖北武昌蒙養院,為中國第一所幼兒園。現在的幼兒園也許室內硬件設施都能達到較高的要求,但往往由于經濟利益等因素影響,幼兒園專屬的戶外游戲場地大多存在面積嚴重不足或缺乏的現象,這在中低檔次的私人幼兒園中尤為突出,嚴重影響兒童的生理發育。
二、當代城市兒童戶外游戲空間規劃研究
(一)城市兒童戶外游戲空間概論
兒童戶外活動空間研究是一個較為特殊的領域,現今無法嚴格的歸于已有任何一門工程科學或者社會科學,但實際上涉及的學科面相當復雜,因為學科切割使得很多領域失去了內在的相關性。也給本文的寫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目前涉及此領域的多為教育研究者,環境設計者,且是偏重自己本學科的研究。比如教育者研究者多關注心理與成長方面,環境設計者注重場地的功能安排。但他們都強調了城市規劃對游戲場地的重要性,也發出了呼吁和倡導。目前少有城市規劃人士對此表示關注。
(二)兒童權利與城市規劃
關注兒童游戲空間不只是關注空間分配,而是關注兒童權利在規劃過程和城市中的承認和實現。就像問題本身的根源:兒童游戲的沒落和游戲空間的喪失不是規劃單方面的失誤,或者單純技術的缺失。其本質是社會對兒童權利的忽視和認識的缺失。單純從空間上增加游戲空間,或者技術上解決游戲空間的分配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機械理性做法。問題主體不是游戲空間,而是兒童,問題根源不是游戲空間的缺失,而是規劃對兒童權利的忽視。所以研究兒童權利和城市規劃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和基礎。
三、兒童游戲區域的空間設計策略
(一)城市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空設計原則
生態環境對人類的生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的總和,為人們的生存提供了基礎條件,可以有效地調節居住區內部的小氣候,并為居民提供適宜的居住環境。設計師要考慮到兒童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在滿足兒童游憩活動各方面要求的同時,務必使兒童的活動能夠更加了解自然、貼近自然,讓兒童能夠回歸到自然中去,增加兒童的環保和生態意識。所謂可達性,就是易于接近――位置臨近,易于到達――合理動線設計,易于使用――使用方便等。在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戲空間的設計上一定要具有可達性,場地位置選取上要選擇兒童出入方便,便于就近使用的位置。
(二)按照適用性原則,塑造空間自然元素
在兒童戶外游戲空間設計中對自然元素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元素體現了游憩空間的重要特質。通常情況下,存在這樣一種情景,就是兒童對于自然環境的偏愛,例如對果園菜地、牧場草原、湖泊小溪、農田農舍以及動植物等的興趣要遠濃于兒童對于純粹的游樂場和競技公園的喜愛;對于劃船釣魚、爬樹爬山扔石子打水漂的喜愛要遠勝對純人工制造的器械例如滑滑梯、蕩秋千的興趣。這是因為人都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本能。在自然環境中,兒童不僅可以享有更多的選擇的機會,更多的接受和被接受的權利,而且還可以使兒童在游憩中學會釋放壓力,以及為他們在以后的人生成長中如何面對和釋放壓力,產生更為積極的作用。
四、結語
兒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應尊重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與自由,培養他們的完整人格,為兒童成長提供必要的條件,給予兒童必需的保護、照顧和良好的教育,在游戲之中啟發兒童自愿幫助他人的精神并強化兒童生活學習的能力與自然的教化,這些將為兒童一生的發展莫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教師及教學研究人員.
參評時間
20__年4月—6月.
評比要求
1.教學
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特點,體現正確的兒童觀,知識觀和課程觀.
2.教學的內容選擇必須圍繞《新世紀幼兒園主題探究課程》相關主題.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和游戲中的教育因素,讓幼兒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探索發現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并能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3.教學的撰寫應目標明確,準備充分,過程清晰,方法靈活,操作性強,反思具有針對性.
4.教學的寫作格式為:活動名稱(標明適用于年齡段),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包括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材料準備等),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反思.字數在2500字左右為宜.
四.評選程序,名額及有關要求
1.參加市級評比的教學須由所在園,片,區逐級評審后,根據分配名額(見附件一)于4月26日前,報市教科院學前教育研究室.各區(大單位)集中報送時,請交一份電子版區級參評教學目錄(見附件二).聯系電話:85640376
2.每篇教學統一用A4文稿打印(一式6份),作者單位,姓名和電話不寫教學上,另行記錄.并附電子稿一份(將作者單位,姓名和電話寫在教學上).
3.每名參評教師交參評培訓費50元.
4.市教科院將組織專家對教學進行評審,按比例評出一,二,三等獎,優秀獎若干名.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20__年3月20日
附件一:各區,大單位參評教師名額分配表
區域
名額
區域
名額
江岸
20篇
東西湖
7篇
江漢
16篇
漢南
7篇
橋口
16篇
蔡甸
7篇
漢陽
14篇
江夏
5篇
武昌
20篇
新洲
5篇
青山
9篇
黃陂
5篇
洪山
14篇
沌口開發區
4篇
一冶
4篇
東湖開發區
2篇
武鋼
7篇
市教育局直屬
3篇
附件二:各區,大單位參評教學目錄
序號
活動名稱
doi:10.14033/ki.cfmr.2017.4.0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4-0138-03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常見骨折類型,約占兒童肘部骨折的75%。在肱骨髁的內前方有正中神經及肱動脈通過,故此處骨折極易導致血管、神經損傷,后遺肘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兒身心發育[1]。外科手術是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可靠方式,行手術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可使骨折得到良好復位,但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感染風險也較高[2]。隨著微創外科理念的不斷深入,如何在保證骨折復位的前提下選擇更安全的微創手術方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研究旨在探討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與傳統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療效和安全性,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兒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切開組和閉合組,每組40例。切開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14歲,平均(5.8±2.1)歲;伸直型31例,屈曲型9例。閉合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12歲,平均(5.6±2.2)歲;:伸直型29例,屈曲型11例。納入標準:(1)年齡≤14歲;(2)經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3)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排除標準:(1)開放性骨折或陳舊性骨折;(2)術前存在肘關節功能障礙。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閉合組 患兒全身麻醉并取仰臥位,患肢外展,在牽引狀態下術者運用內外翻及旋轉等手法復位側方及旋轉移位,屈曲肘關節端提復位前后方移位,術中透視,復位滿意后給予2~3枚直徑1.5~2.0 mm的克氏針內固定,由肱骨髁內側進針,進針時應避免傷及尺神經,如無把握,可作一小切口,游離出尺神經,于直視下進針,尾端折彎剪短后置于皮外,肘關節功能位石膏外固定。
1.2.2 切開組 患兒全身麻醉并取仰臥位,患肢置于胸前,取肘后側正中入路。以尺骨鷹嘴為中心,作一長約8 cm的S型切口,鈍性分離肱三頭肌腱膜,暴露尺神經及尺骨鷹嘴,于直視下復位骨折,用2枚直徑1.5~2.0 mm的克氏針自肱骨內外髁交叉打入,被動活動肘關節,如骨折無移位且活動度良好,則于充分止血后閉合切口,尾端折彎剪短后置于皮外,肘關節功能位石膏外固定。
1.3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并開始抓握等功能活動,石膏拆除后開始主被動肘關節屈伸鍛煉,術后6~8周拔除克氏針。
1.4 觀察指標
1.4.1 手術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及住院天數等手術相關指標。
1.4.2 臨床療效 術后3個月,依據Casstbanm肘關節功能評分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優:肘關節伸15°,屈曲130°;良:肘關節伸40°,屈曲120°;可:肘關節屈曲80°或肘關節屈曲>110°,活動范圍>50°;差:不能達到上述標準者[3]。
1.4.3 并發癥 術后隨訪,統計患兒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與切開組相比較,閉合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及住院天數均顯著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二、支持者———家長、社會、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類網站必須考慮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兒童安全,這不僅僅是教師的任務,家長、社會、甚至政府的參與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支持者定位受眾,往往決定了網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對兒童安全教育網站的需求是獲取知識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寶貝”網會提供論壇服務,在論壇中大量兒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無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為兒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廣;社會上的組織機構可以提供一定的兒童安全教育資源,需要網站具有資源和在線專業及技術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網站具有線上與線下互動的功能。例如,美國國家兒童安全理事會就是致力于兒童安全的慈善組織,該組織提供300多類兒童安全教育材料,輔以50多個安全顧問,每年為40多個國家,約6000個公共安全機構和超過16000000兒童提供兒童安全資料。
三、實施者———教師
面向實施者的安全教育類網站需要考慮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長的輔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處,也是在獲取知識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對網站有相應需求,但對兒童安全教育資料的使用需求更顯著,這類資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蓋、專業的信息分類形式呈現,或學習、交流線上與線下聯合活動的形式呈現。如,信息覆蓋類型的小精靈兒童網站的兒童安全頻道提供了分類比較全面的兒童安全資料:游泳安全、自然災害、社會安全、疾病預防、遠離、飲食安全、網絡安全、用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動型的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兒童安全組織,通過授權認證為當地社區教師提供安全教育計劃(組織活動)。
我國對兒童安全教育十分重視,頒布了各種兒童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1991年9月4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2年頒布《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采取了多方面的方式和手段,1996年起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兒童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特別是近些年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它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與服務,使兒童安全教育類網站成為兒童安全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媒介。互聯網媒介建設與運營的重要支點之一就是受眾定位。網站受眾的定位決定了網站信息內容的取舍、風格的定位、運作模式和發展方向。兒童安全教育類網站的受眾定位,應注意兒童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兒童能夠逐漸產生一種安全意識,以及應對危險的能力,這離不開家長、社會、政府的參與、溝通與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也離不開兒童安全教育的實施者――教師。因此,定位兒童安全教育網站的受眾,需要根據,接受者,兒童;支持者,家長、社會、政府;實施者,教師三個角色進行分析。
1接受者――兒童
兒童安全教育的資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為主,兒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護的一方,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兒童網民上升情況明顯,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中小學及以下、初中學歷人群的占比分別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體中的升幅較為明顯。[1]這表示兒童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直接使用網絡安全教育資源。
面向兒童設計的安全教育類網站,對兒童來說,他們對網站認知、理解與應用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網站建設必須從使用者的年齡特點、認知情況和接受能力方面出發,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將網站的受眾分為學前兒童用戶(7 歲以下)、小學兒童用戶(7~11 歲),初高中兒童用戶(12 歲~成年)[2],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征定位受眾,來保證網站的內容、風格和運營等符合受眾需求,從而保證用戶的忠誠度和粘性,以確保網站的應用價值。國內外以兒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按以上三個年齡層定位受眾的網站較少,美國我的寶貝網(My Precious Kid:/),有專門對7歲以下兒童提供安全資訊和產品的服務;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即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歲以下兒童的意外傷害和死亡。
2支持者――家長、社會、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類網站必須考慮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兒童安全,這不僅僅是教師的任務,家長、社會、甚至政府的參與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支持者定位受眾,往往決定了網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對兒童安全教育網站的需求是獲取知識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寶貝”網會提供論壇服務,在論壇中大量兒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無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為兒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廣;社會上的組織機構可以提供一定的兒童安全教育資源,需要網站具有資源和在線專業及技術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網站具有線上與線下互動的功能。例如,美國國家兒童安全理事會(NCSC:)就是致力于兒童安全的慈善組織,該組織提供300多類兒童安全教育材料,輔以50多個安全顧問,每年為40多個國家,約6000個公共安全機構和超過16000000兒童提供兒童安全資料。
3實施者――教師
面向實施者的安全教育類網站需要考慮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長的輔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處,也是在獲取知識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對網站有相應需求,但對兒童安全教育資料的使用需求更顯著,這類資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蓋、專業的信息分類形式呈現,或學習、交流線上與線下聯合活動的形式呈現。如,信息覆蓋類型的小精靈兒童網站的兒童安全頻道:/news/mulu/16/,提供了分類比較全面的兒童安全資料:游泳安全、自然災害、社會安全、疾病預防、遠離、飲食安全、網絡安全、用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動型的radKids:/,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兒童安全組織,通過授權認證為當地社區教師提供安全教育計劃(組織活動)。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是否能夠準確定位受眾對網站的建設和發展有直接影響,國內兒童安全教育網站面向受眾一般比較單一,致使網站應用性一直不夠理想,例如之前提到的“小精靈兒童網站兒童安全頻道”僅作為兒童網站的子頻道存在,對兒童安全教育的傳播與發展有限。可多借鑒國外運營較好的兒童安全教育網站的受眾定位,針對某一細化對象或針對多個對象進行綜合網站建設,可根據國內具體的法律、法規、政策等因素,國家和地方地域因素面向更廣泛的受眾對象,起到國家兒童安全教育發展的目的。
兒童交通安全音樂劇公益項目,是一項引導全社會都來關心少年兒童交通安全、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公益活動,又是實施“文明交通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宗旨是:通過以交通安全兒童劇為主要平臺,構建多種聯盟、提供全面權威的安全教育咨詢培訓,定期開展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多種實踐體驗活動,以幫助廣大家庭和少年兒童提高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加強兒童的交通安全教育,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培養兒童從小自覺遵守交通秩序,樹立文明友好的小市民形象,讓更多孩子健康、安全、快樂地成長,并小手拉大手共同營造“文明交通 綠色出行 從我做起”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項目目標的提出
1.創編排演一個兒童音樂劇
憑借生動有趣、互動性強的舞臺歌舞表現形式,結合兒童交通安全的內容,以平安森林的動物為主要角色,整合本市兒藝團體資源,排演全新的兒童交通安全音樂劇《平安森林》。
2.成立一個組織
安全教育志愿者NGO組織,有利于吸納社會各方面專業人士和愛心人士為項目提供幫助。
3.打造一個聯盟
兒童安全教育講師團,集中武漢市安全教育專家資源,成立講師團,并聯動各職能部門加入其中,為項目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政策。
4.提供一種服務
圍繞兒童安全開展多種培訓、書刊發放、咨詢及體驗實踐活動。
二、項目內容的實施
1.兒童劇演出
全市交通路況復雜的學校(流動留守小學)、幼兒園進行兒童交通安全音樂劇《平安森林》巡演,通過武漢人藝演員的精彩演出,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演出中了解到交通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懂得交通步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以及良好的交通習慣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在和演員的精彩互動中,孩子們還能豐富更多必要的交通知識,學習朗朗上口的交通習慣兒歌,在游戲娛樂中潛移默化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并愿意爭當安全宣傳員,把正確的安全知識向家人傳遞。
2.兒童安全聯盟提供指導
演出后,邀請安全教育聯盟專家以及志愿者在活動現場,為家長和孩子們作咨詢以及演示,并提供人體模型,指導大家學習心臟復蘇、人工呼吸等意外急救技能。
3.兒童安全教育指導服務
向各組織以及街道社區、相關安全教育聯盟學校發放預防溺水安全知識宣傳海報、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期刊、我的自我保護書,將安全教育知識普及家庭,努力搭建學校、社區、家庭為一體的教育網絡。
4.兒童安全教育實踐體驗活動
組織中小學校到武漢市未成年人安全教育體驗館開展安全自護體驗活動,邀請志愿者參與活動,帶領孩子開展安全教育實踐活動,體驗地震逃生、溺水自救、心肺復蘇、交通角色游戲、火場逃生等項目,在身臨其境中掌握面臨危險來臨時的自我保護方法。
三、項目效果的分析
第一,項目選題形式新穎,生動有趣、互動性、教育性強,能深入社區、走進學校,受到學生及老師家長的熱烈歡迎。由于項目緊扣時代熱點,是目前社會重點關注的領域,利于平安家庭、和諧社會的建設。
第二,因為有強大的、成熟的安全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作為項目技術支持及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活動內涵深厚,系統性強,能針對不同階段人群提供不同的安全教育輔導需要。例如我們在全市交通路況復雜地段的學校以及留守流動兒童學校中對孩子們進行交通習慣養成,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據了解,該地區的步行以及助動車闖紅燈的比率大大減少。
第三,項目開展靈活,移動性、觀賞性強,比以往的活動更能拓展受眾面,一個劇目可以同時供千人觀看及互動。目前為止,有超過萬人左右的家庭及學生欣賞到兒童交通安全音樂劇《平安森林》,并參與互動游戲。
第四,項目吸納了有志于兒童安全的外企志愿者、武漢知名生命陽光安全教育志愿者團隊以及市職能部門組成的安全教育專家團,建立全新、專業的指導模式,給予孩子們最權威的、最細致的輔導,并在社會上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圍,非常有利于積極倡導全社會形成預防未成年人意外傷害的社會干預機制,能引起家庭及全社會的重視,形成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圍,讓更多孩子安全回家,家庭和諧幸福。
四、項目風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