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 15:09:53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大學生思想政治表現(xiàn)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073-02
新形勢下,高校的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群體日益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一、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內涵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內涵這個問題,學術界眾說紛紜,其中張耀燦、鄭永廷兩位先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實踐中的可行性,產(chǎn)生良好結果的可靠性。”[1]葛坤英則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指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施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2]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一個集合范疇,是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各因素及方法的效能以及所產(chǎn)生的效益為基礎,進而支撐大學生、社會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程度的根本指標,最終使教育對象在結果上達到與教育目標具有一種真實有效的符合程度,使教育對象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特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客觀存在性,從一個側面反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運行情況及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客觀性,不能人為地加以衡量和評判,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主要表現(xiàn)為大學生經(jīng)過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行為態(tài)度的改變以及對社會發(fā)展所做出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貢獻等;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階段性、多樣性和滯后性等特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標是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所教授內容的內化,結合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條件,才能出現(xiàn)良好的外在行為,具有階段性特征,所取得的成效是階段性成果的累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往往不像經(jīng)濟工作那樣,直接通過其產(chǎn)品的數(shù)量及市場銷售狀況表現(xiàn)效果,它的表現(xiàn)形式比較復雜。既可以表現(xiàn)為精神成果,又可以表現(xiàn)為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物質成果的創(chuàng)造。”[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現(xiàn)形式復雜多樣,主要有精神、物質成果;直接、間接、近期或長期效益等方面。因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不同以及自身的因素,會對來自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進行自我篩選,鑒別,做出自我判斷和標準,從選擇、內化到具體表現(xiàn)出來,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三、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的原因分析
(一)少數(shù)教師政治立場不堅定
部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思想政治觀念淡薄,對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學習不夠,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狀況不關心,敬業(yè)意識淡薄,把從事教育事業(yè)僅僅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個人利益至上,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和學校風氣,損害了教育事業(yè)的整體利益。
(二)現(xiàn)代大學生馬克思理論水平與高校教育要求嚴重脫節(ji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較為單一,面對思維活躍的當代大學生,仍然采取照本宣科的“填鴨式”的教學法,不能從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出發(fā),從而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興趣,更何談真正的理解和應用于實際之中,也很難解決學生在現(xiàn)實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很容易對黨的領導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chǎn)生誤解,在大是大非面前,出現(xiàn)政治立場不堅定,容易受他人蠱惑。
(三)當代大學生自我因素的影響
最突出的表現(xiàn)在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足,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有偏差,部分學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無用論”和“過時論”的觀念,取而代之是“實用主義”“現(xiàn)實主義”和急功近利,最突出的是從個人價值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自我意識。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文化交流頻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民主、人權、科學的外衣對我國乃至青少年進行思想滲透,散布危害國家統(tǒng)一和影響民族團結的思想和言論。另外,一些不良信息經(jīng)常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渠道進行傳播,面對這些問題,部分大學生不能獨立的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抵御,被西方國家所利用,從而走向非法犯罪的途徑。
(四)校園文化和教學資源呈現(xiàn)滯后性
“作為一種業(yè)文化形態(tài),校園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具有兩重性,既可以起促進作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可能起消極作用,削弱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4]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在校學生人數(shù)猛增,但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不變或增長緩慢,如校園面積,教師數(shù)量,圖書館藏書數(shù)量相對變化不大以及學術活動,社團文化活動相對減少等,“學校的本身應當是一個快意的場所,教室清潔明亮,飾以地圖、圖表和偉人照片,并有可供游戲、散步的空地,可供觀賞的花園,使學生來到學校就感到快樂。”[5]由此可見,校園文化建設和教育資源的提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
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和祖國的希望,高校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大學生“三觀”的形成,乃至對大學生一生的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高校有責任進一步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大學生的發(fā)展負責,也是為國家的發(fā)展負責。作為與大學生經(jīng)常接觸的教師來說,更應該首先擔任起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一身作則,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一、新形勢下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而高校是承載大學生夢想,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陣地,切實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fā)展,對于大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規(guī)劃具有積極影響。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在多元化思潮的影響之下,很多大學生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以不良因素的影響,由于大學生沒有走進社會,對于很多事情的認識也不夠全面,因此這些因素很容易給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影響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導致大學生誤入歧途。同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促進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都意義深遠,因為本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xiàn)狀
在多元化因素的碰撞和沖擊之下,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面對和解決,勢必會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筆者總結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情況的復雜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網(wǎng)絡信息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影響;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度不高。
(一)學生情況的復雜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不得不承認新時期的大學生受到多種社會因素影響,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仿佛這種壓力不是要畢業(yè)的大學生才有,就連大一大二的大學生而言也意識到了就業(yè)的壓力。這種壓力給學生心理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也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題。同時當今大學生自尊心極強,自我意識也高,部分大學生初到大學,離開父母還表現(xiàn)出生活獨立性差等問題,總之新時期大學生情況的復雜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題。
(二)網(wǎng)絡信息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影響。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是的網(wǎng)絡信息時代快速到來,網(wǎng)絡信息技術已經(jīng)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互聯(lián)網(wǎng)在給大學生帶來豐富的課余生活和極大的方便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生活和身體以及心理帶來一些不良影響。(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度不高。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書面理論的學習,忽視了大學生的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xiàn)。思想政治的教育本質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而落實在具體的實際生活中的。而目前的高校教育顯然沒有做到兼顧實際這一點,容易造成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實際表現(xiàn)不相統(tǒng)一的情況。
三、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多方面下手,筆者總結以下幾個方面應該引起注意:一是要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二是要改進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三是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可以結合生活實際。
(一)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思想政治的教育離不開一個和諧健康的氛圍,因此要注意營造這一文化氛圍。大學生的主要活動范圍都在校園內,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能使其潛移默化地接受優(yōu)秀思想政治的教育,這有利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故而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就是極為必要的。
(二)改進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要積極改進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帶給大學生不一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對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輔導員要徹底摒棄,改而與學生進行想法交流,針對具體問題相互交換看法,進一步展開探討,以此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三)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思想政治的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相關理論的灌輸,否則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注意引入新穎的、富有積極意義的內容。通過改進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具體的、感性的認識,加強其對思想政治相關理論的感悟。
【參考文獻】
[1]光姝瑜.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36)
[2]姜暢.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chuàng)新[J].亞太教育,2016(03)
高校對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不完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對貧困大學生認定方法存在漏洞,這使得很多真正的貧困大學生得不到幫助,有些非貧困的大學生卻成為了“貧困大學生”,貧困大學生幫扶政策根本目的出現(xiàn)扭曲。第二是貧困大學生的資助與育人工作脫節(jié),這種情況主要表現(xiàn)在部分高校存在偏重經(jīng)濟解困,忽視思想教育的情況。
2.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首先,思想認識方法不當。一些教育者的思想較為片面,只看到貧困大學生的經(jīng)濟困難,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對貧困大學生的總體情況把握不準,無法保證教育效果。其次,教育方法過于單一。部分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以條理性理論灌輸為主,缺乏對貧困大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具體指導,導致思想教育效果難以體現(xiàn)。第三,教育缺乏藝術性。具有藝術性的教育行為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高校貧困大學生教育行為上,很多教育者都沒有注意教育行為的藝術性,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行為難以對貧困大學生產(chǎn)生吸引力,無法保證教育效果。
3.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不強
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很多高校對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為都沒有結合貧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做好對教育內容的突出,這種針對性不強的教育行為,很難保證對貧困大學生的教學效果。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基于全體學生開展的,沒有在教育內容上實現(xiàn)區(qū)分,導致對貧困大學生的教育針對性的缺乏,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在貧困大學生中的實際效果。另一方面,不同貧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心理狀態(tài)都有所差異,顯現(xiàn)出一定的個體性與層次性。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會忽視對貧困大學生的個體差異,這使得貧困大學生的具體問題得不到及時的關注與解決。
二、提升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對策
1.健全教育機制
想要提升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建立起健全的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至關重要。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建議應建立起“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學生自我教育”的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充分發(fā)揮出黨委在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宏觀統(tǒng)籌規(guī)劃作用,建立起健全的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辦法。在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推進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貧困大學生積極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為貧困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升打好基礎。
2.拓展教學途徑
拓寬教學途徑也是實現(xiàn)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高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工作實現(xiàn)對教學途徑的拓寬。首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貧困大學生減輕精神及心理壓力,使他們能夠保持一個大學生應有的合理心態(tài)。其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貧困大學生的獎、助、貸工作中,實現(xiàn)資助、育人目標的共同實現(xiàn)。第三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貧困大學生的勤工助學活動中,幫助貧困大學生實現(xiàn)思想觀念的轉變,培養(yǎng)他們艱苦奮斗、自立自強的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1
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實效性證明。西方文化的不斷深入和網(wǎng)絡媒體等對社會不良行為的報導,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只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糾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才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達到教育目標。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短時間影響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和思想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指高校按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要求,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教育結果與教育目標相比較,所達到的有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可以通過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和精神面貌,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變化和道德品質提升等來檢測。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評價時,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真實、客觀、公正的反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能摻雜個人情感和個人主觀臆斷。對于摻雜個人主觀因素的情況,應當參考真實的資料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在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時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不能盲目的只重視現(xiàn)階段的狀況,還要關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和前景。檢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時,既要衡量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領悟能力和理解程度,又要衡量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后是否有實際行為體現(xiàn)[1]。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很多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公德。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1)大學生政治觀念差。大多數(shù)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空有一腔參政熱情,對我國政治了解不全面,一知半解。部分大學生缺乏憐憫心和同情心,缺乏社會正義感。(2)大學生思想信仰出現(xiàn)多元化。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使大學生思想個性化、獨立化和差異化越來越強。各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及利己主義已經(jīng)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部分大學生為了尋找精神寄托,信仰各種宗教神學等。(3)部分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存在誤區(qū),在衡量個人價值時,將金錢和物質生活作為第一標準,注重個人利益和個人價值,功利心嚴重。(4)盡管大學生接受較多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高,但部分大學生文明素質較差,在大學生活中遲到、早退、曠課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不注重提高個人修養(yǎng),整天比吃比穿。個別大學生由于自身家庭條件好,產(chǎn)生優(yōu)越心理,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5)學習和社會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或者由于經(jīng)濟因素和個人情感因素,使大學生心理素質變差,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部分大學生整天將空虛、無奈、壓抑、煩等詞掛在嘴邊。(6)部分高校雖然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缺乏實際行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口頭文件,說說而已。某些高校雖然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悖現(xiàn)實,不注重將先進思想意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相結合,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三、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措施
1、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
高校都應當建立健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體制應包括管理運行制度、信息反饋制度、評價制度、激勵制度和保障制度。高校應當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統(tǒng)一管理,督促高校各個部門及院系教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應當通過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可以建立心理輔導中心、就業(yè)指導中心,緩解大學生在學習、就業(yè)、情感等存在的壓力。各班輔導員應當加強對大學生的日常關心,跟有思想壓力的學生及時溝通。
2、增強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是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高校應當建立一支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加強思想政治教師的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教師要為大學生做榜樣,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和思想行為。思想政治教師應當不斷更新舊知識,提高理論知識水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水平,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2]。
3、開展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借助網(wǎng)絡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校園網(wǎng)建設,豐富校園網(wǎng)的內容,可以創(chuàng)建心理咨詢、思想交流和熱點評論等特色板塊,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無形開展。高校領導和教師也可以參與到校園網(wǎng)中,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高校還應當建立一支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促進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正確發(fā)展。
結束語:
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檢驗實效性的最終因素還是實踐,高校應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才能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中,高校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和糾正措施,加強思想政治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將來走向社會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推動祖國繁榮昌盛,促進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3]。
參考文獻:
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的平臺也變得越來越多。微信作為新媒體的一種,其獨特的功能與特點受到高校學生的喜愛,也不可避免的給大學生思想觀念帶來一定的影響。在新時期,要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微信這種新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fā)揮微信的積極作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1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
1.1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挑戰(zhàn):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擔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起著主導性與決定性作用。微信在大學生群體的普及,對教育主體帶來的挑戰(zhàn)集中表現(xiàn)在:首先,是對教育主體素質的挑戰(zhàn)。在新媒體時代,除了基本的政治理論方面的素養(yǎng),還要具備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質、應對新媒體挑戰(zhàn)的能力、必要的心理素質等,此外,針對新形勢,還要有一些簡單的移動通信技術方面的技能,對微信功能有個大致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其次,是對教育主體地位的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主體是教育的“中心存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微信的普及,使得信息的傳播變得越來越快,教育主體從原來的中心位置變成跟客體平等的參與人員,要認識到這種轉變,才能更好的應對微信媒體帶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
1.2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挑戰(zhàn):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也就是大學生群體。微信帶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挑戰(zhàn)表現(xiàn)在:由于微信上充斥著各種觀點,信息的開放度很高,大學生群體通過手機能夠方便、快捷的瀏覽到這些信息,網(wǎng)絡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傳播的范圍也非常廣,這些都是其他傳統(tǒng)媒體所望塵莫及的,為大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大學生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夠從微信社交軟件中獲取他們想要了解的信息,接觸不同的文化理念,甚至躺在床上就能收到多方消息,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負面、陰暗的信息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大學生,讓他們對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產(chǎn)生懷疑。此外,由于手機微信的身份驗證方面的功能限制,導致一些學生的賬號被盜之后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其信息,這些都對那些安全防范教育不強的學生群體帶來了挑戰(zhàn)。
2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2.1以微信為載體轉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面對微信在大學生群體的普及,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以微信為載體,把微信帶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轉化為機遇,加大對學生的科學疏導力度,利用微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搶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機,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高校可以建立專業(yè)的微信圈,定時跟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信息,運用微信為學生服務。班級輔導員可以跟思想政治老師一起完善微信平臺建設,運用微信圈跟學生溝通,把校園新聞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語音、視頻等方式傳遞給學生,實現(xiàn)主流意識跟微信平臺的對接。通過利用微信平臺,充分開拓思想文化資源,在微信中為學生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念。此外,還可以利用微信的互動功能,用微信平臺進行“微訪談”以及“微咨詢”大學生群體可以針對網(wǎng)絡中以及現(xiàn)實中的新聞事件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加了溝通的有效性,能夠引感上的共鳴,提高了教育成效。
2.2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微”能力:
信息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微”能力決定了其是否掌握主流信息傳播的話語權。在微信進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專業(yè)化的培訓,加大專題信息的學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基本信息素養(yǎng),還要提高其微信的操縱能力,建立專業(yè)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隊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認真了解微信的主要特點與功能,利用其信息傳播方面的優(yōu)勢,提高新媒體的運用技術,積極轉變教育模式,能夠學會從學生碎片化的信息中發(fā)現(xiàn)其思想動態(tài),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對學生動態(tài)思想進行關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的實處,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細節(jié)中去,把微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在一起。此外,還要提升教育主體的“魅力”,在信息時代,要能夠在了解實際狀況的基礎上給學生進行講解,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學生信服,成為教師的“粉絲”。
2.3善用微信功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創(chuàng)新: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LBS功能,對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充分的挖掘,比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人喜好、經(jīng)常活動的地方等,用相應的話題跟大學生進行互動,加強教育的實效性。其次,充分利用微信自帶的推薦功能,了解學生群體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根據(jù)這些現(xiàn)實熱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yǎng)大學生對信息的分別能力,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微信使用理念,在獲取有用信息的同時遠離不良信息,減少不良信息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利用微信語音對講機這個功能,在微信群中為學生相關的消息通知,組織思想政治集體教育等活動。第四,可以利用微信的“搖一搖”這個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通過微信賬號放置到網(wǎng)絡中去,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運用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互聯(lián)網(wǎng)在大學生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微信作為手機媒體時代一個重要的信息傳遞方式,是大學生群體暢所欲言的小天地,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性化的交友環(huán)境,激發(fā)其探索新鮮事物的興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微信的特點與功能,明確微信帶給教育主體與客體的挑戰(zhàn),研究相應的對策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立淮,徐百成.“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J].青年教育,2014(3).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內涵理解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任何一個層面的問題可能都不是表面所呈現(xiàn)的那樣僅僅屬于該層面,很可能與更深層的問題相關聯(liá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現(xiàn)代化、市場化。全球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嶄新境遇,直接表現(xiàn)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弱化。何為“有效性”?“有效”是指能“能實現(xiàn)預期目標”。作為一種價值屬性的體現(xiàn),有效性是指特定實踐活動及其結果在相應價值關系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相應功能或功效。那么什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縱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際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本質體現(xiàn)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實踐活動本身及其結果所具有滿足主體需求的功能屬性,即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功能屬性[1]。
三、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路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教育水平高低從本質上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的發(fā)展水平,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并全方位的開發(fā)潛在的教學資源,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發(fā)展和提高人的本性,是在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形成而來的,是人們對思想政治的品德的形成以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主觀認識,這種主觀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的需要,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資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礎,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和要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分類多種多樣,按照組成要素來分,可以分為有形的載體和無形的載體,有形的載體就是看得見的教育設備、教師、教育場所以及教育資源等等,無形的載體是精神方面的,是人們肉眼看不到但是又確實存在的資源,包括價值觀、理想、信念。按照其存在的形式來分,可以分為主觀性資源和客觀性資源,主觀性資源就是可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理想、價值觀、信念都屬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觀性資源,客觀性資源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的資源,包括設備、師資人員等都是客觀存在的資源,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就主要需要我們從主觀性資源抓起。按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地域劃分,又可以分為國內教育資源和國際教育資源,按照時間截點來劃分,可以分為古代教育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資源,按照資源的隱秘性來分可以分為隱形教育資源和顯性教育資源,按照其構成內容來分可以分為目標教育資源、內容教育資源、主體教育資源、方法教育資源以及領導教育資源等等。組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只有合理的利用各種資源,不斷開發(fā)潛力教育資源,全面協(xié)調各個資源的優(yōu)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得到良好的開展,否則,就會制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fā)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流失嚴重,具體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缺失
目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其他科目的教師對此不聞不問,造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其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穩(wěn)定,有的教師轉行,有的教師跳槽,在職的教師對工作缺乏責任性,不主動探究理論創(chuàng)新,更多的是敷衍教學。教師只注重知識層面的傳授,忽略了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學效果差,并沒有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本質上的提高。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缺失
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入,對外開放對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也將一些功利主力,人本主義思潮的思想觀念帶入我國,這些思想觀念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受到嚴重的沖擊,愛國主義和功臣主義教育的日趨淡化。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資源的缺失
環(huán)境影響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資源的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家庭教育作用被弱化,家長不注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yǎng),導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jié)嚴重,除家庭環(huán)境之外,社會環(huán)境也在不斷惡化,當前社會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日益膨脹,社會風氣逐漸惡化,整體的社會道德水平不斷下降,高校教育在社會整體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也漸漸被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所替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資源嚴重缺失。
目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資源缺失嚴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受到嚴重的影響。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的認識上的偏差,不注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養(yǎng),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副科,會妨礙主要科目的開展,沒有意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培養(yǎng),造成教師待遇水平偏低,流失嚴重;其次是外部環(huán)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各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嚴重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建設,導致現(xiàn)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嚴重后果缺失。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資源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高校方面,應該提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資源建設的認識
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棟梁的主要場所,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高校領導要從實際上給予支持,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待遇,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在條件,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變得有意義。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目前,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造成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待遇水平普遍偏低,教師人心渙散,且普遍專業(yè)水平不足,難以從本質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為了應對這一點,高校方面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定期開展相關培訓組織教師學習,同時開展獎勵機制,對學生擁護率高,專業(yè)技能扎實的教師給予適當?shù)莫剟睿岣呓處煿ぷ鞯姆e極性。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0)06-0056-04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年以來一直關注的問題。在理論領域,不少學者從觀念、目標、內容、模式、途徑、功能、機制等方面對如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理論成果,但目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進行研究的理論成果還不多。在實踐領域,盡管人們一直在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評價問題,但主要是依據(jù)社會經(jīng)驗而不是科學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進而得出結論。也有一些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能否進行評價提出質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能僅憑大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所形成的能力或者是當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來判定,有些影響要在學生畢業(yè)后甚至在其一生中的職業(yè)生活、公共生活、婚姻家庭生活領域才能體現(xiàn)出來,因此,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評價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本文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并試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確立一個評價標準體系。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實質性評價和動態(tài)性評價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解決實效性問題的關鍵。從概念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和指標體系,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和實際效果之間的吻合度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這一概念界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依據(jù)、方法、對象、內容和本質,其中,評價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依據(jù),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是評價的方法,評價的對象是大學生,評價的內容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和實際效果的吻合度。如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卓有成效的,能得到積極的、肯定的評價。否則,只能得到消極的、否定的評價。
在實效性評價中,評價標準處于中心地位,無論是評價體系的確立還是具體的評價過程都離不開評價標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是否可能,關鍵在于有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大學生的思想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既相對穩(wěn)定,又不斷向前發(fā)展。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標準要有兩個層面:一是實質性評價,確立科學的、理性的評價標準。二是動態(tài)性評價,確立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歷史的評價標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實質性評價是指依據(jù)科學理性的評價標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和顯性效果之間的吻合度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這一概念涉及到三個要素:評價標準、預期目標和顯性效果。其中,評價標準是評價的尺度和基準;預期目標是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運用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信念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顯性效果是指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身上發(fā)生的現(xiàn)實的可測、可感、可知的效果和變化。在這三者之中,評價標準是預期目標和顯性效果是否契合的依據(jù)和根本。實質性評價要求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效果進行衡量和評價,這一標準應該是科學的、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變動不居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動態(tài)評價是指依據(jù)動態(tài)的、歷史的評價標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和隱性效果之間的吻合度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隱性效果是與顯性效果相對的一個概念,隱性效果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所產(chǎn)生的潛在的、積極的、深遠的影響和變化。人的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過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一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或顯性或隱性,有的影響能在較短的時期內表現(xiàn)出來,有的影響雖在眼前沒有明顯體現(xiàn),但卻伴隨學生一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順利發(fā)展。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性評價和動態(tài)性評價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相互貫通、辯證統(tǒng)一的。實質性評價強調了評價標準的穩(wěn)定性和科學性,重在當下,而動態(tài)性評價則突顯了評價標準的歷史性和發(fā)展性,面向未來。實質性評價讓我們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即刻效應,而動態(tài)性評價則讓我們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恒久生命力。實質性評價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最基本、最起碼的標準,是對學生進一步進行動態(tài)性評價的前提,沒有實質性標準,動態(tài)性評價是不可靠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動態(tài)性評價是一種動態(tài)的、歷史的、發(fā)展的開放式評價,若只有實質性評價而不進行動態(tài)性評價,則不符合學生思想形成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機械性的、封閉性的評價歸根到底不能真正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只有將二者辯證、合理地交融,才能形成一套科學而行之有效的評價標準。只有確立了科學理性而又動態(tài)發(fā)展的綜合性評價標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才有可能性,割裂了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作出科學而可信的評價。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綜合性標準
1.政治標準
政治標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首要標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首要任務就是以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能不能完成這一任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它不僅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教學效果,更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民族的希望,他們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重任,大學生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才能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重任。因此,衡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取得實效,在確立評價標準時首先要確立政治標準。大學生應該具備相應的政治素質,具體表現(xiàn)為三個“必須”,即必須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必須有堅定的政治信仰,信仰;必須真學、真懂、真信,從內心深處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在實踐中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畢生之奮斗目標。政治標準既相對穩(wěn)定,又與時俱進,這三個方面的政治標準,對每一個學生來說,無論是在當下還是在未來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對每一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畢生的要求。
2.知識標準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評價還必須確立知識標準,考察學生對理論的把握程度。理論博大精深,自成體系,它不僅是我們行動的指南,而且自身也是一門科學。自創(chuàng)立以來,就以其自身恒久的理論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地的理論家和學者,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馬克思都有大量的追隨者,他們傾其一生,學習、研究、發(fā)展理論,為理論永葆青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理論是科學,其內容具有科學性,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必須有一個知識層面的考量標準。如果對理論的學習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去認真學習理論課教材內容,不去讀經(jīng)典、讀原著,深入學習原汁原味的著作,那我們對馬克思的理解肯定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只有真學了,才能談得上對的認同和信奉,才能真正以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徑是多樣的,其中,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傳授的重要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得并掌握理論知識。應該說,知識標準是富有理性和科學性的標準,具有可測性。即使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知識的考量仍是必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知識標準主要是看他們對理論的了解、掌握程度,對教材體系內容的掌握情況,對經(jīng)典著作掌握的程度。當然,知識的掌握不是全部,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還要確立能力標準、品德標準、心理健康標準和行為標準等。
3.能力標準
能力標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它以知識標準為前提和基礎,同時又高于知識標準。知識標準主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能力標準則是要回答怎么做,即如何以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能力標準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評價標準,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教師應該在對學生知識背景與思維水平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根據(jù)課程的要求,著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與領會思想的理解力;學會認清是非的分辨力;學會在價值多樣性與各種機會中找到適合自身特點與發(fā)展需要的選擇力;學會在競爭中調試自身心理的平衡力;學會在各種人際關系中良好相處的協(xié)調力;培養(yǎng)學生不斷學習與自我發(fā)展的競爭力等”。[1]根據(jù)這一理解,學生的能力包括理解力、分辨力、選擇力、平衡力、協(xié)調力、競爭力等,另外,大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運用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能力。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過程,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一個過程,學生的能力既可以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得以體現(xiàn),也可能在畢業(yè)后的職業(yè)生活、與人交往等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而且,人的能力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能力標準是實質性評價標準和動態(tài)性評價標準的辯證統(tǒng)一,既是科學的、理性的,又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應該持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
4.品德標準
品德標準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評價的核心標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要就是借助課堂教學、網(wǎng)絡、社會實踐等多種多樣的載體和形式,向大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以培養(yǎng)、鍛造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并最終以堅定的信念、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呈現(xiàn)的活動。品德標準是內在的,個體優(yōu)秀的品質一旦形成,就會以一種強大的慣性力量影響著個體的行為,并在個體的行為習慣中得以表現(xiàn)。
對于大學生的品德評價,可以從社會生活的三大領域即公共生活、職業(yè)生活、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的維度,對大學生在這三大領域中的道德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對在校的大學生來說,則主要涉及社會公德、戀愛道德、家庭美德等層面,也可以從道德所涉及的幾類關系來進行評價。一般來說,道德主要涉及四類關系,即人和超自然存在物(如上帝)、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相應地,主要有宗教道德、自然道德、個體道德和社會道德。宗教道德是一種特殊領域的道德,關乎人對上帝是否講道德,就是調整人和上帝之間的關系的,是無神論的,因此,宗教道德我們不予討論。個體道德主要是調整個人同自身的關系,涉及個體的行為是否符合自己的良心和信念。一個人的行為符合自己的良心和內心信念,就是道德的,是對個體自身的一種善,否則,就是不道德的,是對個體自身的一種惡。自然道德和社會道德是道德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貫穿著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兩大關系: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人們關注最多的兩大領域。自然道德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主要討論人類如何處理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是否存在倫理關系,如果存在,人對自然倫理義務的道德根據(jù)何在,人類究竟應該如何對待自然,人類是否要承擔對自然的道德責任等問題。社會道德則調整人與人的關系,討論人們應該如何協(xié)調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合乎道德地對待他人。
由此,我們既可以以社會公共生活、職業(yè)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為標準,也可以以處理人與自身、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中所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為標準,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評價,從而衡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取得實效。
5.心理健康標準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評價必須確立心理健康標準。保持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在大學,來自不同城市、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不同社會階層的青年學生走到一起,環(huán)境的變化、前所未有的就業(yè)壓力、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對校園的沖擊以及青年大學生特定的年齡階段所具有的身心特點和規(guī)律,都使得大學生成為容易發(fā)生心理問題的特殊群體。心理問題在大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往往具有內隱性、長期性、危險性的特征,如果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加以疏導和心理輔導,心理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不經(jīng)意的一根導火索也許就會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尋求積極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確立心理健康標準,既要考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相關課程內容的設置等情況,也要考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在評價過程中,可以設定一些具體的評價指標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定。根據(j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結果,可以把大學生分為心理健康群體、心理亞健康群體和有嚴重心理問題的群體,分類建立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在抓好常規(guī)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把握住重點人群,跟蹤了解他們的思想軌跡,加強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走出陰郁,走進陽光。
6.行為標準
行為習慣標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最高標準。無論是政治方向的引領、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的保持,最后都要以行為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諸多評價標準最終是在行為中得到了統(tǒng)一。古人所說的“知行合一”、“慎獨克己”、“內圣外王”的修身方法最終也都是把道德修養(yǎng)的落腳點放在行為上。評價一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取得實效,考察該校學生是否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僅有理論認知是不夠的,還要看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以及在重大事件面前所能采取的行動。能力、品質和行為是內在統(tǒng)一的,能力和品質是道德行為的可能性前提,道德行為則是能力和品質的外在體現(xiàn)。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其實質就是把理論內化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再外化到自己的行為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行為標準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標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學生品德的塑造和行為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它的顯現(xiàn)是一個過程,具有長期性、滯后性、漸進性。對在校大學生而言,行為標準主要表現(xiàn)為他們在學習、生活、與師生交往、戀愛交友、參加社會實踐等過程中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要求,對畢業(yè)后的學生而言,行為標準主要體現(xiàn)在他們能否積極主動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奉獻畢生力量,而這更為根本。正如一位學者所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最終衡量標準,不僅僅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看學生是否學會了、真懂了、真信了,看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2]
綜上所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標準主要包括政治標準、知識標準、能力標準、心理健康標準、品德標準和行為標準等六大評價標準,每一種標準既是科學的、理性的,又是發(fā)展的、動態(tài)的,體現(xiàn)了實質性評價和動態(tài)性評價的統(tǒng)一。這六大標準彼此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共同構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標準體系。這一評價標準體系的確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評價提供了依據(jù),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一)交往主體多元化
交往在當代呈現(xiàn)出主體多元化的現(xiàn)象。古代,交往的主體相對比較單一,當代,交往的主體進一步豐富起來。如:個人,集團,民族,國家。越來越多的對象成為交往的主體,交往主體的多元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了可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交往主體多元的變化變化。
(二)交往內容多樣化
交往的開放性,普遍化必然導致交往內容的多樣性。隨著人類交往的程度大大加深和拓展,交往突破了原有舊形式的一些限制,朝著更為普遍、全面、自主、平等的方向發(fā)展,交往關系和交往范圍不斷擴大,交往內容隨之多樣化、豐富起來。交往內容的豐富,使思想政治教育獲得豐富的內容,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但是也會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沖擊,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
(三)交往方式科技化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科技高速發(fā)展,人們的交往方式也隨著發(fā)生了變化,交往方式的科技化是當代交往表現(xiàn)的一個重要特征。人類賴與生存的地球正日益“信息化、數(shù)字化”。伴隨著現(xiàn)代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高度發(fā)達,交往手段已從過去的落后、單一走向現(xiàn)在的多樣化、便利化、網(wǎng)絡化、現(xiàn)代化。
(四)交往空間兩級擴張
當代普遍交往成為趨勢,無論距離多元,無論主體是誰,都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交往,但是這樣的交往出現(xiàn)了交往空間的兩極擴張。一方面,借助于信息科技,人類沖破了高山大洋的阻隔、交通信息傳遞的困難,真正超越了物理時空的限制,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進行交往。另一方面,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信息高速公路,人們又可以只通過電腦在小小屏幕上展開各種交往活動。
這四個方面是當代交往體現(xiàn)出的新特征。當代交往的特征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變化的,除了包括交往本身特征的變化,從思想政治教育立場分析,主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交往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交往受交往變化影響也在內容、形式等內容上發(fā)生了變化,明確這些影響才能更好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當代交往的新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會受到交往變化的影響,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十分緊密。“沒有交往,教育關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動便不能產(chǎn)生,一切教育不論是知識教育還是品德教育都是在交往中實現(xiàn)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作用是促進人的發(fā)展,但是人的發(fā)展離不開交往,交往實踐活動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每一次拓展,都是人自身發(fā)展和進步的確證。”
(一)當代交往的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當代交往的新變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首先是積極影響,我們應該清楚的看到這些積極的影響,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當代交往變化的積極影響表現(xiàn)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參與的主體多元化了,因為交往受發(fā)達交往條件的影響,交往主體逐漸多元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交往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交往中來,不論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還有任何想要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交往過程中的人,都可以作為主體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來。交往的新變化增添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fā)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當代豐富的交往內容影響,在交往過程中,也獲得了豐富的、新的內容。在當代交往的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單純的愛國主義教育,簡單的觀念灌輸,科技化的交往手段,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接收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識,學會了與時俱進。同時,當代交往有利于開闊人們的視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有利于引進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先進的教育經(jīng)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交往過程中就得到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并不斷創(chuàng)新。
在交往科技化的背景下,受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以前單純的教與學的方式,在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上也體現(xiàn)出了科技化,信息化的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的更加便利,擴大了交往的范圍,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距離拉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更加有效。
(二)當代交往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交往,它的主要特點是交往受到交往受到個人在共同體中所獲得的身份的限制,這直接導致交往雙方在權利分配關系以及享有權利上的不平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交往的缺失也就是當代交往新變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弊端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交往形式化。交往的普遍化,交往廣度的擴大使交往更表面化,表面交往頻繁,導致感情缺少,影響了交往的深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現(xiàn)了表面化的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1-06
一、立足“三化”,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三化”即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各有側重,又緊密聯(lián)系,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其是在理論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回答我國與世界、現(xiàn)實與未來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彰顯在世界影響力的客觀需要,更是旺盛生命力的現(xiàn)實展現(xiàn)。用中國化最新的理論成果來武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更能貼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也可以滿足大學生渴望了解國家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的心理,有助于從實質上解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時展脫節(jié)的矛盾。
二、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如今,新媒體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有著極大的影響,甚至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新媒體技術具有開放性、隱蔽性和獨特性等特點,因使用新媒體而引發(fā)的一些問題并不容易被及時發(fā)現(xiàn),使得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社會轉型認知力的不足,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選擇和判斷;第二,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話語主導權;第三,市場經(jīng)濟中的功利主義在高校泛濫,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道德約束功能。當前,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技術在大學生中的應用更加頻繁,因此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僅僅局限于以往的傳統(tǒng)載體,有些大學生認為通過新媒體途徑比從大學思想政治老師那里了解的知識更快更多,導致一些學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了反感情緒,不斷挑戰(zhàn)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加了難度。
三、“三化”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的主要方面
1.理論創(chuàng)新
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作為時代賦予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是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因為有著鮮明的實踐品格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不僅能夠指導實踐的發(fā)展,而且能夠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自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堅持用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來武裝青年大學生,在助力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前,在大學生群體中不斷推進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途徑就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在大學生中推進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主渠道,具有特殊的責任和優(yōu)勢”。由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開放性學科,因此,要想在理論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就必須立足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要求,不僅要繼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要汲取社會文化發(fā)展進步的積極成果。
2.內容創(chuàng)新
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是在將理論與中國的民族文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糾偏,并不斷向教育的育人本質回歸的過程,也是向理論的最高命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不斷趨近的過程。當前,要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加以完善,則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有內容加以創(chuàng)新必不可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化的內容更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現(xiàn)階段,要想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中國化,就要切實推進中國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同時也要把在青年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當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新內容,教育引導大學生們?yōu)閷崿F(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而發(fā)奮學習,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盡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