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 15:09: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獨立思考的精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4-0194-01
語文新課程標準實行以來,語文教學向多樣化轉變。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具有更新型的特點。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方面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也要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在課堂實施新型教學方式,既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1]。本文就課堂如何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精神展開討論。
1 創造情景,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心理學家認為,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必須以興趣作為基礎。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在語文學習中也不例外[2]。小學生一旦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進入積極的、最活躍的語文思維狀態,其潛能便會得到開發,主體性也會得到弘揚。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語文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創設情景來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1激情導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文的導入可以多樣化,不同的語文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但是所選方式一定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教師可以設置相應課文題目的懸念,將學生一步一步地引入到課文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激發。例如,教師要上《孟母教子》一課時,就可以首先給同學們設置一個好的情景。教師可以這樣說“想必同學們都有自己崇拜的偉人吧,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他們小的時候就很刻苦努力的讀書了呢?要是他們小時候生長在不好的環境中,那么他們的母親會怎么辦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孟母教子。”通過這樣的情景導入,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同時也懷有一定的好奇心,能很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精神。
1.2創造輕松的教學氛圍,設立良好的學習環境
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會提出一些比較苛刻的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思考的能力和興趣。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反而會使得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帶來負面效應。其實,發展個性要以寬松民主的學習氣氛為前提,要讓每一位學生輕松的上課,在課堂上放松壓力,完全融入課堂的活躍氣氛中,完全融入課文主人公的境遇中。這才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例如在學習《開天辟地》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想象出開天辟地的姿勢,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做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和欲望,更能夠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 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思考主動性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從而使課堂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得不到發揮。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以學定教。而以學定教不僅體現在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 ,還應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和指導上。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如下辦法:
2.1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
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使得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獨特的愛好來學習不同的課文或同一課文的不同部分,這樣在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學《再見了,親人》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來思考,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自己認為最感人的部分來學習,也可以選擇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學,可以選擇課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來學等等。這完全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的特點,而且學生在課文中學習到的新知識或由此而發現的新問題,都是自主學習的收獲。總之,通過學生自主與文本對話,他們的思維發展了,有了新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
2.2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不同的學生肯定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式,而不同的學習方式都有自己的優勢,都可以獲得很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老師要基于這一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方法,并鼓勵他們不斷的進取。如在《海上日出》一課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并做學習結果匯報。這樣,在匯報時,有的學生就會滿懷激情地描繪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景象,有的則選擇當中的詞句的細細品味,有的則結合自己看日出的經歷進行對比。教師遵循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他們自主選擇學習方法的空間,讓學生個性得到最好的張揚,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精神的很有效途徑。
3 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精神的有效教學路徑,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盡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并且通過一定的途徑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為學生將來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2-0103-02
一、修訂背景
從1997年到2001年,許多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中提及了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的問題。在審計報告中,注冊會計師披露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的問題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審計意見類型卻差異很大,存在對持續經營能力問題發表的審計意見定性不準,例如把持續經營能力問題簡單地放在意見段之后,或等同于審計范圍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致使審計報告的有用性受到影響,甚至產生誤導作用。
二、如何理解持續經營能力問題
持續經營能力問題實際上一個重大不確定事項。對不確定事項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不確定事項不等于審計范圍受到限制。不確定事項主要是由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一種狀況,其結果通過未來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注冊會計師對已經發生的惹事有可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而對尚未發生的事項則無能為力,審計證據有可能在將來獲取。審計范圍受到限制是指交易或事項已經存在,但由于被審計單位的原因,注冊會計師不能實施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未能獲取并不存在的審計證據,就不能視為審計范圍受到限制。
2.不確定事項不等于被審計單位沒有遵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的會計制度,對不確定事項進行會計處理和披露,就不算違反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
鑒于上述兩個原因,注冊會計師不能一遇到不確定事項,就簡單地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三、明確注冊會計師考慮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假設合理性的基礎
原準則僅從原則上要求注冊會計師考慮被審計單位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制會計報表的合理性,而修訂后的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充分關注可導致對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注冊會計師可以從財務、經營和其他方面進行分析是否存在可能會使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不確定性的情況。
四、對持續經營假設實施的專門審計程序
當被審計單位存在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時,注冊會計師應當提請管理當局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書面評價。
注冊會計師應當充分關注管理當局作出評價的過程,依據的假設和擬采取的改善措施,以考慮管理當局對持續經營能力的評價是否適當。在此注冊會計師可以實施以下審計程序:
1.實施分析性復核程序。注冊會計師對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疑慮時,可利用各種主要的財務指標,以評價判斷企業未來持續經營能力,從而發表適當的審計意見。常用的財務指標包括:營運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資產負債率、資產周轉率、違約債務比率等。
2.復核期后事項。對期后事項的復核,有助于注冊會計師辨別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假設是否合理,可重點關注可能導致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惡化的事項和情況,如大額應收帳款無法收回、訴訟結果造成大額賠款、出現因產品質量問題被退回大量貨物、應付款債券的提前支付、非常災害造成大量財產損失等。如果發現上述問題,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合理性就需要做進一步的評價。
3.復核借款或債務合同的履行情況。對于年度內減少的借款或債務,注冊會計師應復核相關記錄和原始憑證,核實還款數額是否與合同一致,是否切實履行了合同書;對于年度內增加的借款或債務,應復核借款或債務合同的授權批準,了解借款或債務數額、條件、還款日期、還款期限、利率等情況。
4.閱讀股東大會、董事會、總經理會議的會議記錄。注冊會計師應向被審計單位公司章程,實施細則和各類重要會議記錄的副本,認真研究其中有關融資和清算的規定和會議決議,通過這些資料,注冊會計師可以了解被審計單位擬采取的改善措施方面的信息。
5.向被審計單位律師詢問有關訴訟、索賠及補稅的情況。注冊會計師要求被審計單位列具一份或有損失的清單,由律師說明他已在很大程序上涉足了重要和尚未認定的未決或面臨的訴訟、索賠及補稅等情況。注冊會計師應根據律師的職業聲譽及回答的合理性來確定被審計單位的或有損失情況。
6.向關聯方或第三方確認有關對被審計單位提供財務支持的安排或承諾。被審計單位財務陷入困境時,管理當局提供的改善措施往往包括大股東的財務支持,各股東的增資,銀行提供貸款等安排和承諾。注冊會計師應逐一確認這些改善措施的真實性和可信性,確認有關財務支持協議的存在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并對提供財務支持的關聯方或第三方的財務能力作出評價。
五、出具審計報告時應考慮的內容
注冊會計師在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搜集到所需要的審計證據,并考慮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擬采取的改善措施之后,注冊會計師應能確定或解除原來對臺戲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假設的疑慮。
1.注冊會計師認為原來的疑慮可予消除,即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編制所依據的持續經營假設是合理的,可以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2.注冊會計師在考慮了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擬采取的改善措施之后,確信持續經營假設合理,但認為有必要在會計報表中披露其內容,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的了解。
(1)如果被審計單位在會計報表中進行了適當披露,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并在意見段之后增加強調事項段,描述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主要事項或情況以及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事實,但不應使用附加條件的措辭。
(2)如果被審計單位未在會計報表中進行適當披露,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并在意見段之前的說明段中,描述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主要事項或情況以及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事實,同時指明被審計單位未在會計報表中進行適當披露。
3.如果認為被審計單位編制會計報表所依據的持續經營假設不再合理,而被審計單位仍按持續經營假設編制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4.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可能導致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但注冊會計師無法確定被審計單位編制會計報表所依據的持續經營假設是否合理,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并提請管理當局在會計報表中適當披露:(1)影響持續經營假設的情況或事項及改善措施;(2)被審計單位未來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注冊會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時應注意在措辭上應十分慎重,只列示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存在疑慮的各種跡象,不應預測這些跡象后面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尤雪英.財會月刊(A會計)[J].持續經營審計方法的探討,2001,(6).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這是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在給清末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投水自沉后兩周年寫的紀念碑銘。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著名大學孜孜的追求。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批判的有創造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象”。從2010年的“搶購食鹽風波”等新聞事件到高校中傳銷詐騙手段的興起,再到近期世界末日給大眾包括高校的學生造成的恐慌,這無不凸顯了社會和高校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的缺失。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和現行的社會、家庭因素,造成學生依賴心理嚴重,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理性的批判精神,創新性和開拓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在接受外界傳達給他的信息時,學生便擁有了鑒別真偽、明辨是非的本領,便擁有了“批判的武器”,這個目標的達成不但減少了學生管理的工作量,也是黨的十提出教學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題中之義。
一、開拓視野,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要獨立思考和批判態度的養成,必須要有強大,全面,專業的知識做保障,這也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因此要引導學生在合理的知識架構中建立強大的知識庫,建立敏捷的搜索引擎。而讀書,尤其是讀經典名著則是訓練智慧的一種最佳方式。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倡導者朱永新教授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積極引導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的基礎上,盡量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架構中的廣度和深度,為獨立思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搭建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實踐的平臺
獨立思想的缺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平臺。高校通過精心搭建合作、交流、評價的平臺,引導大學生進行團隊展示、自我體驗、群體交流,從而使大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在評價與被評價的過程中學會判斷與鑒別,在欣賞與被欣賞的過程中感受思辯的情趣,在分析、歸納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辯證地看問題。通過將大量的思維活動與豐富的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大學生認識思辨的意義和價值,逐步使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增強。我們要培養出來擁有科學精神的人而不但是擁有科學知識的人,培養的是孜孜追求真理和思辨精神的青年,而非盲從而沒有自己獨立思想的莽夫。
三、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的行為方式
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建立自信,真正接納自己、認清自己,從而積極地調動潛在思維能力,擺脫思維上的依賴性和惰性,能動地接受并自行開展獨立思考能力訓練。不要遇到問題都要向老師或者同學尋求幫助。讓學生明白對家人要獨立,萬事向父母求助不僅扼殺自己鍛煉成長的機會也徒增父母負擔和擔憂;對老師要獨立,老師只是陪伴一時,只是授人以漁,一味點頭相信只是簡單的服從,自然也不能理解老師的微言大義;對朋友要獨立,朋友是需要理解和給予,而不是無限的索取;對成績要獨立,太看重成績不僅很累,人也會變得功利。
四、積極引導學生多元化思考
“多元思考法”就是每件事情不要期待只有一種答案,而應多方面思考,創造多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習慣多元思考法的人,不論面對任何問題都能從不同角度與觀點分析,則即使再大的難題,也能找出解決辦法。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問題越來越復雜,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抗挫折能力越來越弱,求學、求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教師要有效地運用身邊的案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思考,正視現實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五、學生管理者應主動提高自己的修養
打鐵還得自身硬。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需要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教師要具備較強的思辨能力,即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辨析。學生管理者要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站在更高的層面,熟悉相關學科基本知識和理論,把握事物的起源、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教會學生如何用正確的方法探究問題,“授之以漁”,以自己的廣博的知識、及安全帶任何、思辨的能力、高雅的情趣、民主的觀念、敬業的精神、務實的態度以及對學術的敬畏和對真理的追求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產生示范效應。
多年來,“知識就是力量”啟蒙了中國人,但是不是也禁錮了不少人的思想。迷信知識,崇尚權威是獨立思維能力的一大枷鎖,我們培養的學生,不但是要有知識積累,也需要我們交給他們思維的方式。當今社會,市場極其活躍,社會分工細化到我們想不到的一些領域,一切可以通過商業定制,從衣食住行到你的日常思維。思考日漸萎縮,批判性的思考更見稀缺。唯有培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獨立的、批判性的思考習慣遍及社會,才能在這個變革、危機錯綜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達成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目前較流行的一種觀點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思維品質的綜合體現,也是創新能力的起點和前提。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途徑
1.教育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
(1)教學中結合教材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著名專家、學者獨立思考、刻苦鉆研、學有所成的事例,從歷史的角度說明“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如在“數列與極限”一章的教學中穿插“高斯的求和方法”、“芝諾的悖論及其破譯”等小故事,讓學生在趣味情境中懂得獨立思考的科學價值;在“復數”一章的教學中結合數學的發展史,如無理數被發現的坎坷歷程,讓學生感悟獨立思考的人格魅力。
(2)知識經濟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我國要趕超世界發達國家,僅靠模仿照搬是不夠的,只有通過獨立思考,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從創業的角度說明獨立思考的必要性。
(3)班會課上,讓不斷取得進步及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校友介紹自己學好數學的經驗,并把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體做法作詳細講解,從學習者的角度說明獨立思考的可行性。
2.留有余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推遲判斷,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教師講解不宜過細,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否則,看似講透,實則難以內化為學生的觀點,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無法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最基本、最主干的東西要講清,以利于知識遷移;對于一些擴展性問題,簡單的推導和論證,前后知識對比及區別和聯系,對知識和方法的歸納、總結,等等,可以給學生留出余地,激發學生自己鉆研思考。
以“數學歸納法的應用舉例”的教學為例,我把側重點放在了問題結論的探求上,而在此過程中,出現了有限與無限的矛盾,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數學歸納法應用功能的理解。
推遲判斷是奧斯本智力激勵法的一個原則,該原則的要點是限制在暢想和討論問題階段,不宜過早地作出判斷和批評,而要營造寬松的氛圍,使討論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斷產生創造設想,最終使思維走向靈活、深刻和全面。
3.提倡開放式教學,提高獨立思考的品位。
要學生獨立思考,教學方式首先就要提倡開放,絕不能“一言堂”,否則這種獨立性很快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養學生善于獨立地提出問題。因為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不經過獨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問題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拋物線的焦點弦是解析幾何的一個常見幾何模型,我們要求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結果學生表現極為踴躍,整理后共提出二十多個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此外,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以開闊思路。如高一新教材中設置的閱讀材料、實習作業、研究性學習等內容,實驗班老師都認真指導、精心組織,并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探索思考。
三、引導學生學會反思
反思可以聯系新舊知識,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反思可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探究新的發現。歷史上許多數學家的發現就是在反思過程中獲得的。因此數學教學中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積極反思,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求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精神,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呢?
1.反思知識的形成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律。
在目前的中學教育中,無論是教科書還是課堂上,數學對學生來說都是一些已經完成了的固定了的理論。課堂中教給學生的各種定義、規則、算法都是現成的結論,至于數學知識的發現和創造的過程已遠離了學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真實體驗發現和創造的過程呢?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情境,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反思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發現或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從而了解問題本質,揭示一般規律,體驗數學發現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
2.反思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的同化和遷移的過程,而反思是同化和遷移的核心步驟。反思可以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體系。
3.反思解題的思維過程,訓練發散思維,優化思維品質。
反思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地思考問題,擺脫固定的思維模式,注意發現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完善思維過程,培養思維的嚴密性。應注意探索新的解題途徑,尋求最佳解題方法,激發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
三、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恰當選定內容進行研究性學習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首要問題是學習內容的選擇。內容的選擇將直接影響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影響數學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蓮囊韵聨讉€方面考慮。
1.從教材中選擇內容。
人教社最新出版的教材幾乎在每一章后都安排了閱讀材料、實習作業或研究性課題,其中閱讀材料往往是對本章知識的產生和發展作簡要的介紹,并且給出了資料的來源,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專家訪談等方式,收集資料,做出一個詳細的報告;實習作業往往給一種思路,要求同學根據這個思路,自己提出一個問題,設計解決方案,調查收集數據,分析解決問題;而研究性課題給出了研究內容,要求學生展開研究并得出結論。這些都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很好的內容。
2.從拓寬知識面選擇內容。
由于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等方面的限制,教材中的很多內容不可能過分地展開和延伸,這些延伸的內容中很多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好素材。
3.從習題中選擇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2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的基礎與前提,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門捷列夫如果沒有獨立思考,就沒有現在元素周期表的誕生,牛頓如果沒有獨立思考,就不會有力學經典的三大定律,可見要創新首先就要獨立思考。這就要求我們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深人到具體的情境中去體驗和感悟。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分別對應了老師與學生,這是兩個截然分開的環節,其弊端在于過分依賴老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割裂了兩者之間的聯系與互動,結果往往導致老師45分鐘都在高談闊論、曲高和寡,學生沉悶應對、缺乏思考。這樣的課堂教學使認知主體的獨立思維發展受到了壓制和阻礙,而且一味被動的獲取也造成了很多學生失去了動腦筋的機會與興趣,創新思維從根本上沒有了生存的土壤。教育的創新應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著力于如何“寓教于學、寓學于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從而調動認知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具體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能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構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已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將結合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闡述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教師是教育實施的關鍵,掌握著教育的主動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創造一切有利干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條件。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通讀整篇課文后,引領學生仔細體會故事中的情節與心理。同時讓學生提出關于課文的任何問題,課堂上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離課文內容相差很遠,教師就要注意將問題巧妙引導,對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和自己備課時設計的問題師生共同篩選,確定課堂研究的主要的問題。再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讓學生積極思考解疑。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或者是一個提示、一個比方,都會激起學生思考的興趣。這是積極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與眾不同見解的有效途經,也是形成濃厚學習氛圍、爭先恐后發言的簡單方法,更是為獨立思考的最高境界無師自通創造條件。之后還能可以進行拓展,在得到自己的體驗后,引導學生怎樣解決生活中的類似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鍛煉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現在懷疑的精神上。古人云:“學成于思,思源于疑?!彼伎紒碓从趹岩?,也正是由于懷疑的存在,才可以不斷激發人們去觀察、實驗、思考和學習。教師在課堂中應當給予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空間,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求異求新。使學生逐漸樹立“不惟書、不惟上”的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課堂教學中,學生善于思考,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這是一種非??少F的學習習慣。教師懷疑精神的具休表現,就是敢于質疑。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坦卻敢于懷疑“絕對時空觀”,從而超越建立了“相對論”理論;正是由于哥白尼對“地心說”的懷疑,才提出‘舊心說”的理論。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表現。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在學生善問、會問上多點撥指導,使學生逐漸養成想問、敢問、善問的習慣,進而對問題進行思考,最終有所悟、有所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對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進行保護,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發表不同的見解,即使學生提出的疑問很古怪也不應責怪,應想方設法的去解決,絕不可以為了維護教師的權威而強詞奪理,并要及時地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作出積極的評價,以強化學生的質疑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才不會被扼殺,才能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互動交流,強化問題情境教學
為了滿足每個學生想都能夠獨立思考的要求,要及時組織了小組議論和全班討論。讓每個學生在都能在交流中表現自我,體嘗獨立思考的樂趣。通過小組議論和全班討論才能產生不同見解,有不同見解就能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訓練,獨立思考能力也會有所加強。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尤其應重視“問題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依據,以教師為主導,以課堂為載體,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思維。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教學情境,要有目的地以問題為起點,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為核心來組織教學。
四、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
如果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太短,多數學生在思考當中甚至有些學生才開始進行思考,就讓思維敏捷的同學發表意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一少部分人的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因此,為使全班每個學生的思考能力有所提高,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經過一定時間的獨立思考,許多學生會在思考中有所發現,積極參與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并提出不同的看法。
在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時,,要堅決反對那種實際上是形式主義的做法:一是只象征性的留些思考時間進行探究,就開始指名道姓地進行提問;二是對一些無須考慮就能找到現成答案的問題進行討論。這些做法,不但不利于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更不可能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我們必須堅決予以排除。
在西方國家,很早以前教育工作者就把培養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認為學校教育是屬于教人思考的教育。他們認為好學生的標準,是具備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掌握教師所傳授知識的多少,考分的高低。
在美國,人們不僅把會思考當作好公民的最基本素質之一,還明確要求公民應學會“清醒地思考”,做“善于思考的人”。世界著名的英國伊頓公學積極倡導學生獨立思考,養成學習、研究的優良習慣,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研究和獨立思考上,十分恰當地處理討論、研究和獨立思考的關系,突出獨立思考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它們這一教學理念,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被譽為“世界級精英人才的搖籃”。牛津大學校長科林·盧卡斯說,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須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機械地將教師教授的內容記憶下來,不是真正的好學生。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歷來都強調學習者必須注意學與思的統一。如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主張“自求自得”,即強調學生在學習時要獨立思考。宋代教育家程頤則認為“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則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學習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習如果處于被動,不獨立思考,必致心中無所得。應該說,我國古代這些偉大的教育家與國外學者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認為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習之本,它在學習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現代人在這方面的論述就更為豐富了,也不必在這里一一例舉了。
總之,古今中外,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一以貫之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只不過中小學要關注學生自覺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養成,而大學則要關注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研究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認識到了并非就能做到,做到了并非就是做得最好。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
二、 要形成“一個氛圍”,做到“三個統一”
全社會要形成崇尚獨立思考精神的文化氛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黨、全中華兒女共同愿望,而這一愿望的實現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前提條件??萍紕撔率紫润w現在人才創新上,人才創新首要的是人才具有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和思維品質。所以,全社會要通過輿論宣傳、電視網絡引導、政府政策傾斜等措施,形成以獨立思考為榮、隨聲附和為恥的道德風尚。同時,要從國家體制和機制上制定崇尚獨立思考精神的法律和制度,切實保障具有獨立思考成果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在實際用人機制上,要切實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運用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突出位置上,使全國人民看有樣板,學有榜樣?!坝绕涫窃诮逃虒W中,建立一種尊重兒童的自由和保障兒童權利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方式,來規范我們教育行為?!盵2]只有全社會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有獨立思考精神品質的人才的氛圍,才能有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夙愿。
全體國民要把思想統一到獨立思考是一個人立身于世的根本上來。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長,就在于人類具有思維能力。人類的每一種成就,每一種進步,都源于思維。人類若失去了思考,便丟失了整個輝煌的歷史。大思想家帕斯卡爾認為:“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彼季S能力,是人最寶貴的特質,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擁有思維能力的人,才是最有潛力的人。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弊詮娜祟愑辛宋淖终Z言歷史以來,就已證明:一個人聰明與否,智慧與否,主要看他的思維能力。世界上一切成功者,都是善于思考的人。他們的偉大成就,無不是建立在他們出類拔萃的思考力之上的。思考能力決定著人的財富、命運和輝煌未來。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成為生活的強者。愛因斯坦在晚年透露了他成功的秘訣是:思考是一切成功的源頭。要想使自己成為自己心目中的人,成為能把握自己命運的人,就得很好地思考。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在歷史上任何一項創造和發明,都是和創造者獨立地深入思考問題分不開?!惫蚀?,要使自己聰明起來,智慧起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思維能力。
全體教育者要把思想統一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其教育教學的主要使命之一上來。教育者使命不僅是授業、解惑,還要傳道。不教給學生解惑的思維方法和能力,學生就不會有見地、見解和主見,就不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問題和怎樣做才是最好。所以,我們必須從“教人信從知識向教人學會思考”轉變,幫助學生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由智力不發達到智力發達,由社會經驗不足到社會經驗豐富,最終促成學生不依賴老師,學會學習,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學會行動。先生說得好:“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為灌輸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睂W生“獨立不拘之精神”的培養,是教育者終身的立身之本,也是其核心之目的。
全體學生要把思想統一到學思統一的思想上來。學思統一,即學中有思,思中有學,邊學邊思,邊思邊學,學思結合,相得益彰。思考可以充實自己內心,始終使自己充滿活力,更可以使自己的未來充滿光明。故此,學生要把思考的權力時時刻刻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即學即思,即思即行”。若要只學不思,那就是死學,其結果只能是照著葫蘆畫瓢,稍有變通,則就束手無策。若要只思不學,那就主觀臆斷,空穴來風,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談不上具有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辦法了。
三、 切實落實學生中心論思想,努力改變現有教學評價方式
無論是學校的管理,還是教師的“教”,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會學,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必須切實落實學生中心論思想,不論是從師資配備、教材選擇和教學考核,還是從教師的“教”,都必須根據學生的“學”、“學”的程度而定。學校和教師,要千方百計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情景,營造獨立思考的氛圍,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力,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鼓勵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的信心,教會學生獨立思考?!绊槕⒆拥淖匀惶煨裕奶亻L和優勢就能充分地發展”[3],其獨立思考能力也就順理成章地培養出來了。
教學評價在教師和學生行為的塑造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導向作用,有什么樣的教學評價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故此,就得改變以學生學業成績為確定性指標的評價方式。學校一方面要把教學評價關注著力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上,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情感、價值觀及學習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另一方面要把教學評價關注著力點放在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上來,從本質上改變學生為考試分數而學習。全過程動態考察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教學評價的唯一有效方式,脫離了“教”與“學”的過程考察評價,或只抓住其中的某一點、某一面來評價,都是錯誤的、偽科學的。教學評價應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統一的原則,采取領導對教學考核與教師之間對教學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地科學地評價教學效果。
四、 著力提高教育者獨立思考能力,全面貫徹教學“四項”原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蓖瑯?,要想學生善于思考,首先先生要善于思考。名師出高徒啊!學生在善于獨立思考的好先生的感染下、引領下,就能養成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就會油然而生,學習效率自然提高。故此,教育者不僅要從教學反思中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還要從學生質疑中提升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更要從民主教學的“一事多議”、“一知多用”、“一題多解”的智慧火花中提升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
全面貫徹“四項”原則是指:
一是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對于“基礎型”的學生,可以通過“多元起點、激發動機、類比聯想、深化理解、多元表征、達到整合”的方式,來促進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達到知識的系統化;對于“能力型”的學生,應著重引導其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讓學生發現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及時糾錯,不斷內化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培養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專長型”學生,應適當放手,不必局限于課堂,可給他們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使其利用所學知識開放性地解決問題,培養他們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以凸顯他們在某一方面智能上的個性優勢。
二是賞識性教學原則。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用賞識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提問,經常用賞識的語言去激勵學生、評價學生,主動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加朋友的情感溝通橋梁,及時、恰當地錘煉學生品質,不斷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達到主動學習、樂于進取的目的。
三是過程教學原則。即加強知識發生過程(思維過程)的教學,讓學生不僅學知識,而且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過程,真正實現學生思維的過程價值。實踐證明:加強對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教學,對引起學生興趣、使其領會知識的本質、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等都十分重要。
四是“雙主教學原則”。即指“以教師為主導與以學生為主體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學生的“主”體現在學習的動力上,老師的“主”體現在“導”上,也就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丟下傳統的權威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走下法定權威的圣壇到學生中去與學生進行商討,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放下知識的權威,勇于承認知識有限和不足,擔當學生學習的指導者”[4]?!霸诮虒W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是主客二分、彼此對立的關系,而是彼此平等、相互構建、共同成長的關系,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盵5]教師角色的權利主要通過協商、對話來使學生理解教師角色的意圖。當師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心理相融的關系時,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就能得以張揚。
五、 學生要努力實踐,切實踐行知行統一理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學生更要注重實踐。實踐,就是指學生“手”(手、腳、口、眼、耳等)腦并用的知行統一。即學生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接觸到的都要進入大腦,過濾、分析、判斷其正誤,思考其動機、原因、目的及結果,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斷,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我們又稱之為主體與客體的統一。
具體地講:學生要從實踐中得到五種收獲。一要從實踐中發現學問。許多事情我們并不知道,只有實踐了,才能認識事物、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能力和品質。二要從實踐中產生興趣、發展興趣。無數事實證明,人們的興趣都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產生、發展的。沒有實踐,絕對沒有興趣可發現和產生,學習也就缺乏積極性了。三要從實踐中彰顯個體特色。學生個性特色的彰顯,尤其是優秀的思維品質培養,都是通過實驗、實踐或社團活動、校外活動來體現。這種實踐的活動越多、檔次越高,其個性特征彰顯就越明顯。四要從實踐中檢驗學習好壞。學生的學習是否正確、正確的成分有多大,都是通過實踐來計量的,它是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強、水平高的試金石,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反映學生的水平和能力。五要從實踐中激發更要“學”的熱情和信心。
實踐的表現形式很多。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是實踐;學生廣泛涉獵書籍,也是實踐;學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更是實踐。中科院研究人員發現:有觀察體驗的學生往往擅長提問,他們在聽課時,不僅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也會提出為什么來反問老師。
總之,只要我們調動人體的一切器官,去接觸、感受客觀事物,去測量、思考、獲得客觀事物的有關信息,就能達到思行統一、“手”腦并用、科學思維方式和良好意志品質形成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學.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金生鈜.“規訓化”教育與兒童的權利.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2).
你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回信,你的話讓我更加懂得了生活的意義,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才能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才能更加熱愛這個世界
昨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內心的自由就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只要充分鍛煉想象力就可以,對這種說法,我無法在心里完全接受,但又找不到更恰當的方式,這讓我很苦惱。我也聽到有人說,內心的自由嘛,就是自己想什么就是什么啊,不必關心別人是怎么看的,相信自己就是了。我仔細地思考,覺得這種說法也不能讓我完全信服,所以感到更加無所適從了。因為這些說法,與大哥曾經給我講過的內心境界相去甚遠,根本沒法相比。雖然以前我沒有完全領略,但可以模糊地感知,你所說的內心自由一定比這些更為深邃,更為崇高。所以,我對于這些說法,始終持著懷疑態度,不敢接受??墒?,我又實在不知道到底該怎么做,希望大哥能再次不厭其煩地幫助我,萬分感謝!
祝你愉快!
李建
2008年12月7日
李建:
你好!
來信已閱,只要能幫上你,我也會感到很喜悅,因此不必客氣。你現在的改變讓我感到很欣慰。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究竟怎樣才能擁有自由的內心吧!在我看來,要想擁有自由的內心,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而且走得通,那就是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自由才有可能
有這樣一個故事:1618年的一天,在荷蘭的希雷達城,城門邊圍著嘰嘰喳喳的人群。原因是城墻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一道數學難題,向群眾征詢答案。一個講法語的年輕軍官認真地看著、聽著,好像很感興趣的樣子,卻又不完全了解。他請求旁邊一位衣冠楚楚的人幫他把這道用荷蘭文寫的難題譯成拉丁文或法文。那人非常不耐煩,根本不相信這個青年軍官能解答出來。不過出于禮貌,他還是口譯出來了,言語間不乏譏諷的意味。誰知兩天之后,那個軍官竟把正確答案送到了他面前,他大吃一驚,對青年軍官不免刮目相看。于是兩人攀談起來,十分投機,才知道這個青年軍官就是勒內?笛卡兒,而那位為他翻譯的人就是著名學者貝克曼。
笛卡兒是法國人,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貴族家庭,自幼體弱多病,但學習很刻苦,又很聰明,喜歡思考。1616年,20歲的笛卡兒便以最優秀的成績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他決心出外游歷,去讀世界這本大書。當兵是當時一種最簡便、最經濟的旅行方式,于是他選擇了入伍。遇上了貝克曼后,二人成了莫逆之交。貝克曼對笛卡兒影響很大。他說:“他,把一個業已離開科學的心靈,帶回到了最正當、最美好的路上?!必惪寺鼏酒鹆说芽▋簩茖W的興趣。
1625年,笛卡兒結束游歷,開始作科學研究。他知道自己的思想與教會格格不入,在法國很容易被視為異端。于是他于1628年遷居到資產階級已經掌權的荷蘭,直到1649年。他創作了數學史上劃時代的《幾何學》和哲學史上著名的《方法記》。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兒的思想精髓。思想是人最重要的東西,一個沒有思想的人,與行尸走肉無異,完全沒有生存的意義,笛卡兒認為思想才是人類存在的依據。一個有思想的人才能獲得人格意義上的獨立,不依附于人,從而真真切切地實現自我。
有思想、會思考幾乎成為成功人士的標志。思想是一個隱藏在人頭腦中的宇宙,蘊涵著無窮的力量。一個有思想的人遇到問題或迷惑時,不會完全依賴別人的決策,或者在書本和陳規中尋找答案,而是在“聽人說”和“看書”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辨別真假。
把一只螞蟻放在平整的有限平面上,它要從A點爬到B點去,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在平面上放一塊隔板,把A、B兩點隔開,螞蟻看到平面被分割了,A和B點不在一個平面即二維空間里,所以它不能到達目的地。但對于一只蚊子而言,由于它的視野是在三維空間中,跳出了二維空間的局限,所以就很容易看到其他到達目的地的通道。
同樣,人的思想越開闊,視野越寬廣,成功的幾率就越高。既然二維空間有局限,就必須突破它,在更深遠的空間和層次上思考問題。俗話說,井水挑不干,腦子越用越靈活。思考得越多,思維能力越強,分辨事物的能力也就越強,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任何價值都比不上獨立思考的價值,一切創造都源于獨立思考。
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那些古老的典籍就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會毫無意識、自然而然地怯懦下去,渺小下去,裹足不前。沒有獨立的思考精神,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缺陷,既愧對自己,也愧對“人是地球上的花朵”這一稱號。
思考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里,思考得越多,人的精神家園就越趨于完美,“學而不思則罔”,兩千多年前的圣人便為我們作了警示,要想不迷惑,就必須思考;莊子更是憑借大膽的想象和超常的思考,在心中建構起一個理想王國:幾千里長的鯤在北冥里遨游,翼若垂天之云的鵬怒而飛。如果不是深入思考,一個自由落下的蘋果與萬有引力定律,這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事物怎么會聯系在一起?被譽為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用概念思維將創造性思維發揮到極致――從思考一個人追逐光速與光波的關系,到進行一種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創造性思維。如果他提出了相對論便淺嘗輒止,不再思考推廣,或是因別人的否定而放棄,今天的物理學界肯定會留下深深的遺憾。
我國當代作家巴金,則用他的筆和他的聲音,貢獻出了由血與淚凝聚、由心與思錘煉而成的真知灼見。他說:“有些人自己不習慣‘獨立思考’,也不習慣別人‘獨立思考’,他們把自己裝在套子里。”作為思考者的巴金,就是沖破“套子”的人,不僅沖破別人設置的套子和禁忌,也沖破自己的思想樊籬。巴金說:“我在寫作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逐漸認識自己。為了認識自己又不得不解剖自己。”思考的過程,是探索、認識和解剖的過程――對社會、對自己的解剖和認識。很多人對時代和歷史有很多言之有理的看法,卻沒有勇氣和途徑解剖和認識自己。但是,積小流而成江河,積小隙而潰長堤。我們必須思考自己,解剖自己,認識自己,同時承擔自己的那一部分,不可以時代和外部環境為借口,為自己的懶惰、人云亦云和隨波逐流尋找借口。
獨立的人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不依賴別人,往往自己獨自思考或用行動解決問題。但并不是說具有獨立性的人一點兒也不聽取別人的意見,而是指他自己判斷別人的意見,不再輕信與盲從。許多高中生一直盼望著獨立的到來,希望自己能夠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看自己喜歡看的書,不用老師或家長在旁邊催促。然而,獨立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因為獨立不僅包含了行動的自主,更是指精神上、思想上的自由,當你想獨立的時候,你必須作好承擔因自己的判斷失誤而可能付出代價的準備。盡管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努力堅持,世界上便沒有不可攀越的高峰,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開始,學會獨立思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自由,好嗎?
案例二: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然而,我在聽有些老師的公開課時常發現合作探究的熱鬧表面掩蓋不了學生自主思考的缺失:學生在回答老師發問時,答案拘泥于課本,拘泥于所謂“標準答案”。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學生獨立思考精神和能力的缺失。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常常見到老師滿足于課堂上的滔滔不絕,常見到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的異口同聲,??吹綄W生在做作業時的左顧右盼。所以我深刻感受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下面我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進行了理論分析。
1.從時展需要角度。
網絡時代,每個人獲取的信息量呈幾何級增長。任何一個事件發生后,各個角度、各個渠道所產生的信息會如同潮水一般向人們涌來。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迅速選取、甄別真正具有實際意義呢?因此,中學政治教育就要特別注意促使學生具備獨立獲得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2.從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角度。
葉圣陶曾提出:“教是為了不教?!钡谒苟嗷菡f:“發展與培養不能給予人和傳播人,誰要想發展和培養,必須靠自己的內部努力來獲得?!碧K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彼麄兌家辉俑嬲]我們,教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學能力。
3.從新課程改革需要角度。
新課程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當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主動性,不善于獨立思考,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淡薄。可以這么說,沒有獨立思考,也就沒有合作學習的本質內容,合作討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從高考題角度來談,傳統的主觀性試題一般考查學生的理論功底和推理能力,不是在“歸納”上下功夫,就是在“演繹”上下功夫。而綜合探究題顯然突破了這一思維定勢,考生必須“學會學習”,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綜合探究題設置的目的就是為了貫徹課改精神,引領研究性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
4.從哲學內外因關系的角度。
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要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教育活動,要想有實效,教師必須激活每個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自主能力這個內因,否則,新課程改革就會有“名”無“實”。
二
那么,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1.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必須從知識傳授者向教育促進者轉變。第一,由權威服從向寬松民主和諧師生關系轉變。建立寬松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培養學生的求異精神、獨立思考能力。第二,由傳授知識向指導學法轉變。力除傳統注入式教學的弊端,變教師的“硬灌”為教師的“引導”,變學生的“被迫聽”為學生的“主動學”,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成為政治課學習的真正主人。
2.善于設問,更善于激疑。
教師應善于設問,精心設計問題,掌握發問技巧,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精心設計問題的原則是教師提出一些分散性的、沒有單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教師更應善于激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應創設一種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首先教師要采用本色閱讀法。我常發現有些課上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卻被老師牽著走。本色閱讀提倡學生自主發現探究的閱讀,其思維形式是從個別到一般,有利于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要教會學生善于提問,逐步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引導學生從低層次提問向較高層次的提問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用臺灣的陳龍安先生提出的“十字口訣法”來幫助學生學會提問?!笆挚谠E法”具體地說可以概括為以下10個問題,即:(1)“假如”的問題,要求學生對具體假設的情景加以思考;(2)列舉的問題,舉出符合某一條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資料,越多越好;(3)比較的問題,就兩項或多項資料特征的關系比較其異同;(4)替代的問題;(5)除了的問題,針對原來資料或答案,鼓勵學生能突破常規,尋找不同的答案;(6)可能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理想推測事物的可能發展,或作回顧與展望的了解;(7)想象的問題,鼓勵學生充分運用想象力于未來的事物;(8)組合的問題,提供學生一些資料,要求學生加以排列組合成另外有意義的資料;(9)六W問題,利用英語WHO(誰)、WHAT(什么)、WHY(為什么)、WHEN(何時)、WHERE(何地)、HOW(如何)作為發問的題目;(10)類推的問題。
可不是嗎?我們的語文作業、試卷也經常出現難題,我跟孩子們講大道理,可孩子們并不感興趣,只是點頭,敷衍了事。面對二年級的孩子該如何培養他們向困難挑戰的精神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小,形象的人物、動物孩子都特別喜歡,靈感就在那一刻噴發了,我激動萬分:“難題它們都是老虎,我們都是武松,我們來個武松打虎吧!”上課時,我帶著孩子手舞足蹈起來,嘴里還不時發出“我是武松,哈、哈、哈”的叫喊聲,二年級的孩子高興極了,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教室里就一下沸騰了!
緊接著我與孩子共同學習了《小鷹學飛》這篇課文,我讓孩子看著課題提問,二年級的小不點很快陷入沉思,教室里安靜極了,很好,獨立思考已經開始,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度,是不依靠別人,完全憑借自己獨立進行比較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不一會兒,有個小家伙站起來:“小鷹為什么要學飛呢?”我立刻給予了這孩子肯定:“這個‘小武松’不錯!”,緊接著我又將這一問題拋給學生:“小鷹為什么要學飛呢?”孩子們又陷入深思,不久教室里小手林立,其中一個“小武松”站了起來回答:“因為它想要飛!”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10-0075-01
在當代文壇上,張承志是一位極具獨特的精神世界和文學世界的理想主義作家。從步入文壇開始,張承志就在不斷尋找自我,尋找自我心中的一方凈土,尋找自我的精神家園,并為之不懈地追求著。
從1978年開始的文學創作,經歷過無數艱辛痛苦孤獨寂寞,是什么原因促使張承志對于理想的追求如此執著一念?超越世俗一直是張承志的人格追求,突出表現為強烈的獨立思考意識。
對于草原的眷戀,對于“北方的河”的依靠,對于哲合忍耶的皈依,無不體現著張承志強烈的獨立思考意識。
作為知青的張承志則致力于對草原的無限眷戀的描繪之中。
告別放牧生活的張承志,返城后對都市生態環境漸漸生出強烈的文化抗拒心理。這個城市長大的青年對城市反而不適應了。他無時不感到現代都市文明給他帶來的強大的心理壓力,他萌生了一種向別處去尋找精神支柱的強烈愿望。這尋找自然而然地與“草原”相遇。因此,張承志早期作品大多是唱給草原的贊歌。
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既然張承志對草原那么眷戀,為什么他沒有就此重返草原,為什么對都市文明產生強烈的文化抗拒心理卻沒有逃離都市,而是要在都市環境中“沉淪”自我?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就能深切地體現張承志強烈的獨立思考意識。
事實上,他對草原的眷戀只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草原在他心目中的完美和諧只是一種感情直觀,切切實實的草原生態一定是依舊貧瘠荒涼的,這對他的“心理草原”有著某種具有摧毀性的力量。張承志是以追憶者的身份進入他草原生活的歷史的。這種追憶和緬懷,成了張承志被現實生態環境傷害之后的一種假想的精神憩息地,一種并非真實存在的情感與精神家園。這種純粹精神上的追憶和緬懷,只能是一個逝去的夢,一切都已不同了。
張承志在經歷了深切思考之后,明白自己再也回不去他心中的草原了,所以,他一步三回首地離開了自己深深眷戀的草原,去尋他理想中的精神家園。
離開了母親,張承志又在征程中找到了父親。《北方的河》最能凸顯他對父親的依附。那位年輕的大學生執著地行走在“北方的河”里,張承志是在借他尋找一個人格理想的支點,尋找一種可靠與穩定的依托。他是在廣闊的大地上進行一次次心靈漫游。面對“北方的河”是不懈的思索的意識將它化為父親的身影。
需要強調的是,張承志的所謂皈依伊斯蘭教,并非教徒意義上的完全皈依。張承志在伊斯蘭教的教義和實踐中找到了一席喘息之地,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園。說到底,對哲合忍耶的皈依是源于一種信仰的吸引。
在都市中忙于求學和工作的張承志的內心深處依舊痛苦而執著地追逐著他的精神家園。他在貧瘠、荒蕪的西北民間找到了重新構建人格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基點。他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新的形式,這就是《心靈史》。
然而,張承志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哲合忍耶回民,他的精神血脈與他們肯定是有隔膜的。真正哲合忍耶貧苦回民的宗教體驗是張承志難以真切感知的。張承志確實對哲合忍耶表現有皈依的精神意向,但他畢竟還是沒有能夠完全地將身心融入進去。哲合忍耶的宗教情感令張承志的精神和靈魂有所依托,但作為有理性的當代知識分子,他又時常感到困惑和孤獨。在西海固,他甚至一再想過要放棄那儀禮,要放棄這蒼涼千里的大自然。張承志仍一步又一步退著離開了那黃土高原。
我們不難看出,張承志的理想主義歷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強烈獨立思考意識下,隨著環境、心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追求,從而顯示了張承志超越世俗的個性化人格。
【參考文獻】
[1]張承志.張承志文學作品選集四卷:小說卷,散文卷,新試卷,心靈史卷[M].海南出版社,1995.
[2]張承志.回民的黃土高原[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3]張承志.心靈史[M].花城出版社,1991.
[4]張承志.以筆為旗[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5]張承志.無援的思想[M].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
[6]張承志.冰山之父[M].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
[7]張承志.在中國信仰[M].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
[8]張承志.金牧場[M].作家出版社,1987.
[9]張承志.金草地[M].海南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