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劃的方法論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7 15:09: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產業規劃的方法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產業規劃的方法論

篇(1)

畢馬威將整個數字化轉型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嘗試階段,擴展階段,服務化階段以及智能化階段。每個階段的跨越都代表著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一次升級。

在國內,8月10日,云服務平臺阿里云首次“雙中臺+ET”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借此推動諸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阿里云研究中心主任田豐認為,阿里巴巴的技術與方法論均誕生于解決互聯網技術挑戰,完善于企業數字化轉型。

“如果說阿里巴巴體現了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代表,那么雙中臺+ET的這套黃金組合是其中的關鍵。如今這些架構與方法論也成為央企、企事業單位擁抱互聯網,走向數字經濟的有力助手。”田豐說。

據了解,為了應對挑戰,阿里巴巴技術團隊進行了諸多創新。包括在2009年成立阿里云并自主研發大規模計算操作系統飛天。現在,云計算支撐了每年雙11屢創新高的交易和支付峰值。

篇(2)

可以說,智慧經濟的本質是通過策劃創造經濟價值。智慧經濟是以策劃成果為價值表現的經濟增長過程。研究智慧經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研究策劃學。而目前的策劃學研究還停留在學術研究的初級階段,還只是處于通過簡單的案例分析進行經驗性的總結的初級階段,缺少系統科學的研究。這與策劃實踐的現實需求相差甚遠,有必要進一步深化研究。

因此,策劃學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學科體系,在策劃哲學、策劃科學、策劃方法論、策劃技術、策劃工程等不同層面上進行深化細致研究。策劃哲學在一般意義上解決什么是策劃、策劃的本質問題。策劃科學則從策劃的過程性上研究策劃的一般規律。策劃方法論則從結構上建立起針對不同策劃對象的有效策劃的基本方法論原則。策劃技術則以策劃哲學、策劃科學、策劃方法論為指導,針對不同行業的策劃特點,建立起針對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強的策劃技術。策劃工程是策劃實踐層面的具體項目性工程。策劃工程要求國家在產業規劃層面上建立起策劃產業的工程項目制度,國家和部門的發展規劃可以作為一個策劃工程,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可以作為一個策劃工程,一個影視節目可以是一個策劃工程。從政治策劃、經濟策劃、文化策劃到社會發展策劃,從產品策劃、廣告策劃、形象策劃到工程策劃,都需要通過一個個具體的策劃工程得以實現。總之,通過策劃工程的產業化規范,建立起策劃行業的經濟規范,是繁榮發展智慧經濟的重要路徑,也是必由之路。

研究發現,發展智慧經濟,至少需要以下幾種能力:發現力、策劃力、執行力。發現力是發現問題的能力,策劃力是構筑方案的能力,執行力是實現目標的能力。發現力是一種問題策劃能力,就是通過研究歷史和現狀,發現問題的策劃能力;策劃力是一種表達策劃能力,任何想法、創意,只有通過策劃文本表達出來,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和數字化表達,讓他人得以共享,才成其為真正的策劃;執行力是一種有效策劃能力,不能產生實際效應的策劃、沒有可執行性的策劃不是真正的策劃,而只能算是不成熟的方案,真正的策劃必須是可執行性的。可見,發展智慧經濟需要一種包括發現力、策劃力和執行力的廣義策劃能力。

篇(3)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OF TELECOM OPERATORS

Tian Peng Luo Bangcai Guizhou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as faster and faster. Information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booster and engine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lecom operators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s basic principle is expounded,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s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s summarized, providing an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lanning.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cess Framework Planning Methodology

一、引言

企業信息化規劃以整個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為指導,結合先進信息技術發展趨勢以及企業業務的最佳實踐,提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制定企業未來信息化藍圖以及實施保障計劃,全面系統地指導企業信息化的進程。信息化規劃是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綱領和總體指導,是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的依據[1]。

當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當今企業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水平成為了衡量一個企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現代化企業的核心內容之一[2]。對電信運營商而言,隨著中國加入WTO和電信市場的開放,競爭的焦點從網絡競爭、規模競爭向客戶競爭和管理競爭轉移,同時在電信企業內部進行了組織架構重組和業務流程重組,內外環境的變化對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環境、現狀、戰略、業務和市場,電信運營商應從企業信息化規劃入手,尋找一種有效的信息化規劃方法,提出適合企業3~5年長期發展戰略需要的信息化規劃,指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支撐企業的發展戰略,強化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過程框架與原則

在國務院“兩化融合”思想的指引下,隨著電信運營商業務發展,快速成長的業務需求對信息化工作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務標準,信息化規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使信息化建設能夠敏捷地支撐電信運營商業務、服務、運營、管理以及創新發展,提出了信息化規劃過程框架與基本原則。

2.1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過程框架

從電信運營商企業戰略及業務發展需求出發,根據工作內容和時間先后順序不同,可將整個信息化規劃過程,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對前期規劃回顧,第二階段進行現狀、需求及驅動力分析,第三階段制定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第四階段提出具體建設項目,進行項目投資估算與設計實施,如圖1所示。

在理解電信運營商發展戰略和核心業務的前提下,分析企業信息化現狀及前期規劃執行情況,找出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差距與不足,評估上年度信息化建設為企業帶來的價值;分析電信行業發展環境,明確企業內部相關部門業務需求,利用關鍵成功因素法,對發展需求及驅動力進行深入分析,明確企業未來信息化改進方向;在全面調研,充分分析企業信息化現狀和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制定規劃期總體目標和實施原則,從技術架構演進規劃、信息化組織和人員規劃及信息化服務規劃入手,勾畫企業信息化總體架構;結合企業規劃思路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設項目,制定企業信息化建設計劃,分析項目投資預算,對項目投資進行權衡,確保規劃的有效實施。

2.2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基本原則

在電信運營商進行企業信息規劃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信息化規劃就難以有效指導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

堅持戰略驅動和業務導向。目標牽引力和業務驅動力是電信運營商信息化規劃的源頭,信息化規劃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制定信息化架構,推進企業的整體發展;同時,圍繞業務發展需求,制定出具有業務價值和業務促進力的規劃,提高規劃的可接受度。

堅持整體規劃和分步實施。電信運營商信息化規劃要整體規劃,分步驟、分重點實施。從建設邏輯上,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從IT基礎設施及底層數據建設,再發展核心業務系統,優先解決最緊迫、最重要的需求,并在所需的人、財、物的投入上有所傾斜[2]。

堅持循序漸進和注重實效。電信運營商信息化規劃是一個循序漸進并貫穿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動態過程,要把握核心和重點,由急至緩,循序前進;基于成本去設計規劃,規劃不宜太大,規劃期不宜過長,一般3~5年為宜,同時要考慮規劃的擴展性和可用性,這樣更能提現規劃的實效與價值。

堅持全員參與和加強培訓。電信運營商信息化規劃涉及到企業的每一個人,必須要讓每位員工都清楚,每一個人都積極地做好準備;企業信息化建設,人才是根本,實行培訓與引進并舉,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和人才引進渠道,為企業提供信息化建設所需的適用人才。

三、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方法論探析

3.1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方法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專家和企業界開始了對信息系統戰略規劃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比較典型的信息系統戰略規劃方法,例如企業系統規劃法、關鍵成功因素法、價值鏈分析法等,經過對這些方法的學習和實踐,提出了幾種電信運營商常用的企業信息化規劃方法。

3.1.1 GMTD方法論

GMTD方法論具體指的是:Guideline,“一個指導思想”,即企業的總體規劃和發展戰略;Methodology,“一個分析方法”,即以關鍵成功因素法為主要分析方法;Time step,“三個時間步驟”,即以規劃回顧、需求及戰略分析、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三大時間步驟為規劃流程;Dimension,“四個維度”,即以戰略、資源、產品、客戶四大競爭力的提升體現信息化建設帶來的企業價值提升。

GMTD方法論是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的總體思路,將企業信息化規劃分為“一思想、一方法、三步驟、四維度”四個方面,為電信運營商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更加合理、科學的支撐,有效指導企業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是目前電信運營商比較常用的規劃方法。

3.1.2 問題追根溯源法

從電信運營商業務發展需求入手,聚焦客戶業務要求,分析技術人員抱怨的原因、用戶使用問題與客戶感知以及端到端的業務流程,通過橫向比較,找準企業管理、運營中存在的根本問題,以及業務需求與IT能力之間的矛盾。

對于業務部門來說,以業務為驅動,通過分析具體業務對應的具體IT功能實現,對IT規劃提出要求。對信息化部門而言,業務驅動作為信息化的重要輸入,信息化在能滿足具體功能的同時,更需關注滿足業務類及發展趨勢的信息化能力是否具足、結構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構成要素、是否可良性持續發展等,通過點上的匯集、分析和關聯,進行自底向上、追根溯源,對問題進行深入挖掘,明確IT能力,制定科學的IT規劃,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3.1.3內涵變化分析法

電信運營商信息化建設面對的業務環境、戰略要求相對過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電信業由“通信業”轉向“信息服務業”,企業發展已由過去的“利潤驅動”轉向“價值驅動”。

通過分析全業務環境下企業戰略和業務內涵,聚焦企業戰略轉型及信息化內涵的變化。從企業信息化角度來說,信息化以全流程為貫穿,針對業務發展策略和能力填充點,對新的變化和發展規律需要有進一步的深入認識,并對移動互聯網業務和商業模式下IT內涵變化進行重新審視。

從規劃層面來說,基于戰略內涵和業務需求,聚焦IT內涵變化和IT能力映射,采用MATRIX(矩陣)框架,梳理企業信息化能力建設同企業戰略與業務需求驅動、客戶體驗驅動、持續性發展驅動的關系,進行多角度二維分析,將信息化能力建設轉換為業務和服務能力,推進IT的技術、管控、服務體系方面的工作開展,創造IT價值。

3.1.4價值區間權衡法

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傳統的通信業已經由單一的利潤驅動向多元的價值驅動轉變,而競爭焦點集中在企業掌握價值鏈過程中面向客戶的運營能力、應用提供與管理能力、服務聚合能力三個方面。電信運營商企業核心競爭力區間應由信息流的傳播者向能力提供的管理者、服務應用的集成者以及客戶渠道的聚合者改變,通過對產業鏈的引領與價值鏈掌控,最終成為標準與模式的引領者。

在深入推進轉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持續提升企業價值的背景下,企業信息化的價值應圍繞企業運營價值、股東價值、產業鏈價值、員工價值、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展開,構建一套相對具有客觀性、全面性的基于企業價值貢獻作用比重加權的二維模型來衡量信息化的作用和價值,全面提升整體化企業信息化能力,實現IT支撐和業務發展的“有機融合、創造價值”。

3.1.5企業戰略解碼法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信運營商信息化工作應聚焦企業發展問題。電信運營商移動數據業務領域管道價值份額被進一步壓縮,傳統核心業務市場面臨價值分流,流量增長與價值提升難以同步增長,搶占用戶第一接觸界面的競爭日趨激烈。

聚焦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本質。移動互聯網業務與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吸引用戶、聚合資源、價值鏈掌控,從上、下游客戶角度,聚焦管道、平臺、應用在商業模式中的作用,對IT內涵的進行重新審視,從新的角度去理解“新三者戰略”:智能管道、綜合平臺和應用。管道是橋梁,是基于客戶與電信、客戶與客戶之間發生關聯或關系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產生的作用角度。平臺是容器,是基于面向內部運營與管理、面向外部合作接入與能力提供的實體系統和標準層面。應用是體驗,是基于客戶感知到的綜合內容與體驗層面。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除了IT支撐層面外,在其他方面應有更大的作為。

3.2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方法思考

電信運營商信息化規劃展現的首先是內容,作為一個面向未來能力建設的可閱讀物和傳達思路思想的載體,應根據電信運營商自身具體情況,適當的將內容的思維模式過程有所體現,這種“做什么”、“為什么”有上下文的方式將有利于把問題和思路傳達得更清晰和透徹。

規劃方法實際上是一種思維過程,這種思維模式過程的體現方法經過總結、歸納和提煉后形成可模式化的形式,可以認為就是一種方法論。

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內容為基石的,需要的只是把要闡述的內容和觀點以合適的方式和邏輯結構展開,形式為內容服務,并成為內容重要的組成要素。方法論是基于內容的一種工具,可以選擇工具、應用工具或創造工具,但不必為了方法論而方法論,法無定法,因時、因人、因事而定,量體裁衣,尋求一種適宜電信運營商自身發展,具有實效的信息化規劃方法,將有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四、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規劃價值體現

電信運營商信息化規劃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導,對能力建設和工作重點起到價值導向的作用,滿足“二八法則”,即信息化規劃花費20%的投資將為企業貢獻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信息化規劃是一項重要機制和組織形式,將信息化工作與企業的發展戰略、業務、管理等緊密銜接起來,系統性的調動IT專業資源來協同解決問題、開展能力謀劃、明確工作思路。規劃不等同于工作計劃,規劃聚焦在企業級的戰略、業務、價值同IT的連接,由此使得IT各級人員明確在戰略地圖中的坐標定位、方向、路徑、內容及方法。

信息化規劃是下年度信息化工作開展的基礎和先導,是IT專業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的重要來源,是企業發展戰略在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服務與支持等方面的細化,促使企業的管理人員和IT從業人員以全局化和大局觀的角度去看待、評估企業的信息化現狀和信息化工作的未來,對企業IT建設工作形成長期性指導體系,促進企業對現有問題和IT需求進行全方位的診斷與梳理,能夠針對當前問題和改進方向進行IT系統實施。

五、結束語

信息化是生產力,要高瞻遠矚,超前規劃,發揮出對企業創新變革、精確管理、高效運營的引領性作用。信息化規劃要結合電信運營商自身的發展戰略和業務發展需求,從整體上進行規劃,注重重點,循序漸進。然而信息化規劃方法很多,必須結合電信運營商自身特點分析,從多種適配方式中創建符合企業實際和未來要求的信息化規劃方法框架[3],推進信息化規劃工作實施,全面系統地指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進行,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參 考 文 獻

[1] 范玉順,胡耀光. 企業信息化規劃的基本框架與方法[J]. 新材料新工藝, 2004(9):2-7

[2] 蔣桂艷. 企業信息化規劃方法研究[J]. 微型電腦應用, 2012(10)

[3] 龔至暉,李. 企業信息化規劃方法探討[J]. 移動通信, 2012(11):134-137

[4] Thomas H D.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1998:3-5

篇(4)

1.1 休閑農業與居民收入、消費增長的相關性

休閑旅游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活動,伴隨國家社會文化生活水平的發展,它日趨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消費生活。阿爾文?托夫勒認為,人類社會第五次浪潮應是娛樂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活動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密切關系。休閑農業既是農業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休閑旅游的組成部分,農村休閑旅游成為旅游者優先選擇內容之一。

1.2 休閑農業定位的可變性

產業定位實質上是涉及產業歸屬的問題。一般來說,產業歸屬、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模式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其中產業歸屬最為重要。確立休閑農業的產業定位,可以明確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深化休閑農業的內涵。休閑農業屬于新興產業,內涵不斷發生變化,隨著產業的積累,功能發生改變。因而,休閑農業的地位具有十分明顯的可變性。

1.3 休閑農業的繼承性

休閑農業是將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等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將農業生產和旅游業的結合,以鄉村為經營空間,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以田園景觀和自然資源為依托實現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的有機統一。休閑農業中休閑包括了休閑生活、休閑行為和休閑需求等。休閑農業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全新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利用農村設備與空間,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經過規劃設計與建設,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農業經營特色的經濟區域。

2 休閑農業生態景觀規劃的基本原則

休閑農業為兼具農業、旅游業及服務業的新型產業,與傳統農業有很大的區別。因此,休閑農業生態景觀的規劃不僅應關注景觀的開發價值,還應關注景觀土地的利用問題以及當地居民的短期利益,更強調其給人類帶來的長期效益和可持續性。這決定了休閑農業景觀生態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方法論體系,其內容包括景觀調查、景觀生態分析、景觀綜合評價、土地利用規劃、景觀生態設計等各個方面。綜合有關研究成果,筆者要做好休閑農業生態景觀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2.1 以堅持綠色環保生態意識為前提

自然的生態系統是休閑農業生態景觀所依賴的環境基礎,其自然特征應予以充分重視和保護,避免過多的人工改造,而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如連片的農田帶可以開發為農田觀光、農耕體驗等;多種類的經濟果林與蔬菜園區則可開發紀念果林、中小學生科普教育等;而一定面積的天然或人工水面則可開發為水上游樂項目、垂釣等。同時還應把綠色環保等生態意識貫徹到景觀的規劃活動中。如堅持不使用農藥、化肥,替代以生物除害、有機肥料等手段,營造純綠色的生態景觀。

2.2 以實現整體最優化利用為基礎

要把休閑農業生態景觀作為系統來規劃和管理,實現整體最優化利用。無論從觀光、休閑功能的角度還是景觀生態功能的角度講,休閑農業生態景觀的斑塊都應和自然的廊道、基質共同構建景觀的整體性和美學功能,以形成良好的旅游景觀基礎。為此,應建設高效生態系統,實行土地集約經營,保護集中的景觀要素,營造具有宜人景觀的環境氛圍,塑造環境優美、與自然系統相協調的景觀作為旅游資源,吸引旅游者前來觀光、休閑等。

2.3 以景觀空間配置多樣化為準則

休閑農業生態景觀可能的組合要素有草地、耕地、林地、道路及水體等,其規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定的景觀空間配置結構的多樣化,既要有顧景觀的生態功能,又要有美學功能,最終實現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和旅游觀光活動的協調、平衡發展。景觀多樣性是指景觀單元在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多樣性,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存在并與異質的土地條件相適應,才能使旅游景觀的美學效果達到最高水平,另外,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并存,才能構成異質性的景觀格局,形成具有不同旅游功能的旅游景觀,使旅游景觀的穩定性達到一定水平,從而保障景觀功能的正常發揮。

3 休閑農業生態景觀規劃的方法

在實踐中,景觀規劃的主要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結為是適應地方物種個體生態需求而對斑塊和廊道的設計。基于生態原則的休閑農業景觀規劃是一種多層次、多目標的整體性規劃方法,包含了針對各種目標層次的方法手段,這些方法彼此共容、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鄉村景觀規劃的方法論體系。

3.1 完善景觀結構的方法

通過劃分、調整來完善鄉村景觀的基本結構元素,串聯起景觀系統的各個環節,使其成為一個穩定的系統。景觀結構是景觀功能存在的基礎,只有保證景觀結構的完善才能實現景觀功能的高效發揮。但鄉村景觀結構往往由于人為的影響而顯得十分不穩定,因此,相應的景觀規劃方法就是補充景觀結構的薄弱環節,使其更加完善而獲得穩定。

3.2 生態工程方法

生態工程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因而可以廣泛應用于休閑農業景觀規劃建設的方方面面。生態多樣性能形成一種綜合的“ 棲息環境”,這種棲息環境具有豐富的層次結構,能自行生長、成熟、演化,并抵御一定程度的外來影響力,即使遭到破壞,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復生。建立在這種棲息環境上的景觀就是自我設計的景觀,它意味著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觀資源的永續利用。

3.3 景觀風貌設計方法

從功能上劃分,建筑景觀屬于文化支持類的景觀,是純人工建造的。要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保持親切的家園感,就要考慮鄉村外貌與建筑景觀的總體布局,創造優美的景觀風貌。

相應的規劃方法,是根據鄉村的地理位置、性質規模、現狀條件、美學要求,提出對鄉村建設藝術布局的總體構思,確定建設藝術的骨架。設計特別要體現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和諧,建筑既要保持本地區特色,還要體現一種群體之間的、統一的總體美。休閑農業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景觀的生態特征。在景觀整體優化的基礎上,進行景觀分類,對不同的景觀單元按照景觀功能進行規劃,最后配置出理想的景觀格局,最終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休閑農業景觀生態格局。

篇(5)

在以語音業務為主的時代,通過大量的實踐與摸索,運營商逐漸構建了以語音質量(MOS標準)為核心目標,輔助以各種網絡關鍵性能指標的綜合規劃體系。當移動網絡進入數據時代時,已有的評價體系已經不適用。

“如何定義數據時代的網絡體驗?如何去構建并在具體的網絡中實踐這種以體驗為規劃目標的方法論?是運營商面臨的挑戰。”華為無線Marketing副總裁王宇峰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采訪時表示。

為此,華為《以視頻為中心的MBB網絡規劃方法論》白皮書。王宇峰告訴記者,白皮書介紹了視頻體驗評估vMOS標準,同時創新性的引入人因工程研究方法,給出了移動網絡下的視頻MOS基線。

更為重要的是,應對視頻業務能力規劃面臨的挑戰,白皮書提出了Video Coverage――以視頻體驗為核心的移動網絡規劃和建設方法論,助力運營商建立高清視頻無處不在的移動網絡。

視頻成基礎電信業務

面對OTT對語音業務的蠶食,運營商迫切需要一種“殺手級”的業務進行快速填充,享受數據流量的紅利。在此背景下,視頻成為他們的主攻方向。

一方面,用戶對視頻體驗的需要日益提升,運營商擁有無法比擬的帶寬和網絡優勢,相對OTT來說,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視頻體驗。

另一方面,OTT在視頻體驗和收費模式上的先天缺陷,導致其當前發展遭遇瓶頸,而運營商的優勢恰恰在于成熟的前向收費模式和用戶,通過整合OTT的內容優勢,同時在本地化內容及移動端的發力,運營商將重構內容價值鏈。

目前,全球主流運營商已經搶先布局視頻業務。今年7月,美國監管機構批準了AT&T收購電視服務運營商DirecTV的申請。豪擲485億美元巨資的收購,使得AT&T超過Comcast,一躍成為全美最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尋找新的業務增長空間,彌補無線業務的后繼乏力。

AT&T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蘭達爾?史蒂芬森認為這一收購使得他們能夠滿足消費者未來的娛樂偏好。“無論他們是想要通過移動設備觀看優秀節目以及他們喜歡的內容等傳統的電視服務,還是通過互聯網觀看任何視頻內容,我們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無獨有偶,去年AT&T宣布收購DiercTV不久之后,Verizon便與夢工廠及旗下的Awesomeness TV開展合作,推出視頻服務,同時,Verizon在今年5月并購AOL,打造全球數字媒體平臺及生態,意在移動視頻業務。

在歐洲和韓國市場,同樣如此。沃達豐集團重金投入進行視頻領域并購,先后將德國最大電視公司KDG及西班牙ONO收入囊中,瞄準全業務能力及視頻內容的獲取;西班牙電信集團則高調宣布將轉型成為一家媒體公司;LG U+采用主要套餐包加自營視頻內容捆綁,實現了視頻業務快速上市和盈利。

vMOS定義評價標準

不同于社交網絡、游戲等數據業務,視頻業務由于體驗嚴苛、流量高突發等特點,將對現有的移動網絡提出更大的挑戰。

王宇峰告訴記者,觀看一個清晰度為720p以上的高清視頻,初始緩沖時間不超過2秒,并且整個播放過程沒有卡頓,成為移動視頻用戶對網絡的基本需求。這就需要用戶帶寬是隨時隨地2.5Mbps,端到端網絡時延低于80ms。

此外,由于視頻業務具有流量高突發的特點,如果移動網絡設備性能不足,則容易造成丟包,導致吞吐量下降,就會出現視頻畫面卡頓,用戶體驗變差。

“因此,隨著超高清視頻甚至虛擬現實的出現,視頻將對移動網絡提出更高的要求。”王宇峰表示。

為此,在白皮書中,華為首先定義了視頻的評估標準,其次闡述了在這一標準之下移動網絡應該具備的特征。

王宇峰向記者表示:“華為認為應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建立統一的視頻評估標準,來評價不同網絡、不同屏幕、不同場景應用下的視頻體驗的好壞。”

首先,視頻體驗是可定義的,華為使用視頻vMOS分值來描述視頻業務體驗的好壞。

其次視頻體驗是可衡量的,華為研究了對視頻體驗影響最關鍵的三個指標:視頻分辨率、初始緩沖時延和卡頓,通過對三個指標的測量可以對用戶體驗做出評估。

最后視頻體驗也是可管理的,基于柵格級可視化,華為對網絡的視頻能力進行規劃和優化,使網絡規劃匹配商業目標。

為了讓最終用戶更為直觀地了解視頻質量,華為還開發了一款用戶端的測量APP。王宇峰告訴記者,當用戶測出的MOS值大于4.0時,便是較為理想的視頻體驗。

篇(6)

先后參加各類城市規劃項目50余項,科研課題20余項,獲部優一等獎1項,部優二等獎2項,國際競賽第一名4項,獲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職稱,2007年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這一連串業績、一連串榮譽,是對一個規劃設計師的肯定和褒獎――他就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研究室副主任董珂。從這些獎項和榮譽中,我們便可一窺其在專業領域的真功夫。

在低碳生態城市規劃領域,董珂獨創性地探究了生態城市的哲學內涵,總結了唯物性、辯證性、人本性、實踐性四大屬性。由此強調了“復合生態系統”的哲學意義,并與城市規劃理論相結合,形成了獨創的復合生態城市規劃理論,提出“自然、社會、經濟三位一體”、“空間內外、時間先后統籌協調”的系統目標。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復合生態城市規劃方法論”,提出在規劃編制的6個階段分別采用相應的生態規劃技術方法,實現生態理念與城市用地布局的“耦合”。

在理論的基礎之上,他負責編制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提出在“指標體系、產業選擇、生態適宜性分析、自然生態格局、用地布局模式、綠色交通、生態社區、文化保護、水資源和能源節約高效利用”等十個技術領域落實生態理念和原則,獲部優一等獎,得到中新兩國政府和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此后受建設部委托編制了《生態城市規劃導則》,并在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中國城市發展論壇、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論壇上多次宣講有關低碳生態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的主題報告。

在城市總體規劃理論領域,董珂進行了有關規劃系統論思想、城市空間格局的社會物理學方法解析、城市規劃多方利益博弈機制、城市規劃評估反饋機制、市場機制背景下規劃改革與創新方向等多方面的研究。并負責了《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辦法》、《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辦法細則》、《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審查辦法改革與創新》、《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審批辦法(新版)》、《城鄉規劃制圖標準(新版)》(國標)等一系列部級重要法規、標準、課題的制定。

在城市總體規劃實踐領域,董珂先后負責編制了重慶市萬州區、蘇州市、深圳市、大連市等國內重大城市的總體規劃。過去十多年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城市發展積累了較多的問題。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董珂在規劃中倡導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早在2003年就已明確提出應當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從外延式、資源消耗型模式轉變為追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涵式、技術提升型模式;促進空間布局由均質走向重點,由分散走向緊湊,由粗獷走向集約,發揮自身優勢,錯位發展。在方法論層面,他總結并創新性地提出了“先底后圖”(以資源底限為前提)、“自上而下”(通過區域分析確定城市發展策略)、“自下而上”(通過模式分析歸納特色空間形態)、“從二維到三維”(與城市設計相結合)的城市總體規劃四大技術路線。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學術論壇進行城市總體規劃理論與實踐的演講;在全國市長研修學院授課近30次,并被聘為客座教授;2013年又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聘為客座教授;還參與了安哥拉城市規劃培訓班、丹麥城市規劃培訓班、中美可持續城市規劃培訓班等涉外專業領域交流的授課。

篇(7)

作者:印紅旗 單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公共課教學部

我國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主要包括經濟運動理論與勞動分工地域理論、區位論及人地關系基礎經濟地理學理論、規劃區域理論、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地理區域理論等。陳才將經濟地理學分支總結為經濟地域條件、要素成分理論、能效理論、體系與形式理論、開發及組織理論等。經濟地理學雖然同區域經濟學存在差異,但是兩者同時包含,互相滲透。經濟地理學還涵蓋貿易分工、增長極、發展梯度、產業體系、專業化與集群產業等分支理論。當前,針對經濟地理學的實踐研究,可從具體方式、方法論與研究模式等層面進行細化討論。經濟地理學相關方法論,包括傳統哲學理論、經驗主義理論、人本思想與結構體系理論等。其主體研究模式應作用于整體分析研究流程之中,指導實踐操作與程序。具體涵蓋實地調查、實踐研究、文獻統計、對比、探討等,同時還包括釋疑探索、描述剖析、縱貫分析、個案證實、抽樣分析與普查實踐等設計模式研究。

當前,我國針對經濟地理學的實踐研究手段,包括定量定性分析、非線性研究、仿真模擬、耦合研究、尺度衡量、現代化計算機研究等。經濟地理學在我國的應用主要涉及規劃開發、區域條件、經濟結構、發展調控等領域。另外,隨著研究范疇的持續擴充,經濟地理學還逐步滲透至區域差異、資源分布、地域環境、生態條件、金融狀況、創新發展、產業聚集與轉移、統籌管理、政策調控等實踐領域。[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地理學獲得了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為經濟地理學的研究、發展創設了廣泛的實踐領域。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進一步樹立了可持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明確了我國開發西部、振興東北區域老工業基地、繼續推進中部崛起的發展目標與戰略,這對于經濟地理學的發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學者們研究地緣關系、世界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學與學科建設,明確了其理論性質與具體實踐任務,這標志著我國經濟地理學逐步走向成熟發展階段。

經濟地理學在我國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實踐探索,逐步創立了相對完善、統一的學科體系,為我國區域調控與經濟建設貢獻了力量。早在上世紀90年代,陳才便預言了經濟地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強調經濟地理學體系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應注重過程控制,開展多層次探究、多視角研發,其理論體系應體現開放系統特征,提升可操作性。同時,研究方式應由單一模式逐步向豐富、集成、規范性發展,各類研究實踐應體現良好的協調性,使研究理論、思維模式、實踐方式起到對整體學科的科學推進作用。基于該目標,經濟地理學應在地球科學體系框架內繼續向地理信息體系與現代經濟學領域拓展延伸。其學科體系應與經濟學、地理學實現持續的交互融合發展,引入動態模型體系,實現模型的周邊化、系統化、產業化。同時,應創建新型貿易理論、產業原理、增長發展理論、網絡體系理論、綜合體系理論、增長發展模型、動力發展理論、產出投入經營理論,形成多學科的相互滲透,促進經濟地理學的發展。隨著溫室效應與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加劇,人類社會生態環境的保護,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環境危機也對各個國家的經濟地理發展、資源建設開發、產業規劃、空間布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該背景之下,社會經濟區位體系會受到時展、社會經濟增長、環境生態安全保護的集成作用影響。在上述三維目標的綜合作用下,現代經濟地理學將創設以此為目標的空間理論,并繼續朝著該方向推進。環保理念的逐步形成,進一步推進了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擴充了經濟地理學的內涵。

隨著循環地毯經濟、環保城市、低碳金融產業的研究在我國的逐步開展,現代社會開始向低碳模式轉型。為滿足當前經濟模式的發展要求,經濟地理學勢必會探尋適宜的學科體系、方法模式。伴隨經濟格局的優化調整、區域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們應重視其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宏觀與微觀調控、綜合理論拓展延伸、全球性發展,等等,該類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探析,拓展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前景。總之,面對多變的實踐環境,經濟地理學的發展面臨著廣闊的機遇與嚴峻的考驗。只有樹立戰略化目標,探究發展現狀,明確學科發展趨勢,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地理學理論體系,才能實現該學科的優質發展。

篇(8)

關鍵詞: 企業價值系統方法論;企業發展戰略分析;方法

Key words: enterprise value system methodology;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alysis;methods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1-0007-02

1 價值工程理論和企業價值系統方法論簡介

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又稱為價值分析(Value Analysis,VA)是一門新興的管理技術,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方法,起源于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麥爾斯(L? D? Miles)是價值工程的創始人。

二戰之后,由于原材料供應短缺,采購工作常常碰到難題,經過實踐探索,麥爾斯發現有一些相對不太短缺的材料可以很好地替代短缺材料的功能。后來,麥爾斯逐漸總結出一套解決采購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將技術與經濟價值結合起來研究生產和管理的其他問題,這就是早期的價值工程。1955年傳入日本后與全面質量管理相結合,成為一套更加成熟的價值分析方法。麥爾斯發表的專著《價值分析的方法》使價值工程很快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

所謂價值工程,指的是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功能分析,使目標以最低的總成本(生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從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價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過對選定研究對象的功能及費用分析,提高對象的價值。價值工程的價值理論公式V=F/C(F function:功能重要性系數,C cost:成本系數,V value:功能價值系數)。

價值工程理論被廣泛運用于工程建設、生產發展和經營管理方面,不斷豐富“功能”、“成本”、“價值”的內涵和外延,研究對象拓展到非物理意義的“功能”、非經濟類型的“成本”和社會人文系統的“價值”范疇。在企業發展戰略的價值分析領域,價值工程理論在創新后形成了企業價值系統方法論,提出了RWJFHS-V七要素金字塔模型,即[H, (R,W,F,J)S]V模型。V企業價值有兩個形態,V1代表貨幣表達的價值,V2代表不可用貨幣表達的價值。S事指的是企業價值增減所依附的事項,比如實現價值盈虧的載體(產品、服務、工程、貿易等)。H環境包括政策、競爭、需求、技術等環境,只有S和H耦合,才能夠使依附在S上的價值有較大增長,對于H的認識(現狀、變化趨勢的估計),對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有決定性作用。R指的是參與事的人,R的素質高低會影響對S變化的貢獻,同時組織、激勵、文化、關系等問題也屬于R的范疇。W指物,包括可以反復使用的W1,比如機器、設備等;一次性使用的W2,比如材料、能源等。J資金是獨立于R之外的一種權力,J是連接V1、SWR的樞紐。F方法,是影響S運行手段、方法、技術和策略。企業價值系統模型,如圖1,也稱為七要素金字塔模型,W、R、F、J和H以各種方式影響S,最后改變V。

2 應用企業價值系統方法論分析企業發展戰略的方法

根據企業價值系統方法論,即RWJFHS-V七要素金字塔模型([H, (R, W, F, J)S]V模型),將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分為環境分析、RWFJ分析和業務分析三大部分。其中環境分析分為外部環境分析、競爭環境分析、內部環境分析,分別采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及AHP定量分析法進行分析。RWFJ分析逐一分析人力、物料、方法、資金的現狀和趨勢,與S事、H環境的影響和耦合關系。業務分析采用波士頓矩陣分析法,分析企業內各種業務的市場增長率和相對市場份額的關系,形成最佳的產品組合發展策略,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

第一部分:環境分析

①PEST分析法:適用于對宏觀環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經濟(Economics),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在分析一個企業所處背景的時候,通常是通過這四個因素來進行分析企業所面臨的狀況。

②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在諸多競爭戰略中,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的五種競爭力模型廣為人知,深得認同。五力競爭模型分析專注于決定產業內競爭的五種力量:

1)潛在競爭對手進入的風險;

2)產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強度;

3)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

4)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

5)產業替代性產品的相似度。

英特爾公司的前總裁格羅夫認為波特的五種競爭力模型忽略了第六種力量:互補者的能量、活力和能力。互補者指的是銷售能夠增加(互補)產品價值的產品的企業,兩者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當互補者數量增加并且生產的產品具有吸引力時,將會刺激需求,提高產業利潤,提供創造價值的新機會,尤其是當今社會中的IT產業生態系統的例子就充分說明了互補者力量的強大。增加了互補者力量的改進型波特五力模型幫助企業分析產業環境中的競爭力量,找出機會與威脅。

③SWOT分析法即優劣勢分析法: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優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可能影響上。在分析時,應把所有的內部因素(即優勢和劣勢)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來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

④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T. L. Saaty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AHP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多準則決策方法。它把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根據對一定客觀現實的主觀判斷結構(主要是兩兩比較)把專家意見和分析者的客觀判斷結果直接而有效地結合起來,將一層次元素兩兩比較的重要性進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反映每一層次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通過所有層次之間的總排序計算所有元素的相對權重并進行排序。SWOT分析方法是一種常用的優劣勢分析方法,但它缺少定量分析的過程。層次分析法(AHP)具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優勢,可以彌補SWOT分析的不足。通過AHP定量分析,確定企業發展所處的戰略區,從而在開拓型戰略區(實力型、機會型)、爭取型戰略區(進取型、調整型)、保守型戰略區(退卻型、回避型)、抗爭型戰略區(調整型、進取型)中確定戰略類型。

第二部分:RWFJ分析

通過對R人力、W物料、F方法、J資金的分析,重點關注這四個關鍵要素與S事、H環境的制約和耦合關系,形成這四個要素的調整發展策略。

第三部分:業務分析

環境分析和RWFJ分析已經給出了企業發展所屬的戰略區和RWFJ要素的發展策略了,結合到具體企業不同的業務類型,需要形成業務組合發展策略,采用波士頓矩陣分析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波士頓矩陣又稱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矩陣,是由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即BCG)在上世紀70年代初開發使用的。BCG矩陣將組織的每一個戰略事業單位(SBUs)標在一種二維的矩陣圖上,從而顯示出哪個SBUs提供高額的潛在收益,以及哪個SBUs是組織資源的漏斗。波士頓矩陣分析法認為“公司若要取得成功,就必須擁有增長率和市場分額各不相同的產品組合。組合的構成取決于現金流量的平衡。”

波士頓矩陣區分出如下4種業務組合:

①問題型業務(Question Marks,指高增長、低市場

份額);

②現金牛業務(Cash Cows,指低增長、高市場份額);

③明星型業務(Stars,指高增長、高市場份額);

④瘦狗型業務(Dogs,指低增長、低市場份額)。

3 應用企業價值系統方法論分析企業發展戰略的結論

根據企業價值系統方法論,根據環境分析、RWFJ分析和業務分析結果,企業發展戰略分析應該對公司內外部環境、自身優劣勢和競爭程度有了定性和定量的認識,對于人力、物料、資金、方法等關鍵要素形成了調整發展的策略,對于企業現存的各項業務也制定了發展的策略。因此,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和業務發展策略都形成了共識。這種從外到內、由表及里、自戰略到策略的企業發展戰略分析方法是較為全面,并且切實可以操作執行的,在應用于某一個具體企業時,還需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考慮到自身文化基因,根據內外部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規劃調整,踐行PDCA理論持續優化,真正做到“實踐出真知”。

參考文獻:

篇(9)

也許有人會問,究竟是什么信念在支撐著太子龍集團去贏創一次又一次的行業洗牌?又是什么在引領和指導著我們從最初的一個門外漢,到今天不斷地向中國服裝行業提出前瞻科學的品牌觀與先進專業的方法論呢?那就是構成企業文化的兩要素――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的方法論,也就是太子龍集團科學的責任文化體系。

如何實現太子龍集團“百年企業,百年品牌”的戰略愿景,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可持續化發展”的企業理念來引領我們不斷地發展。太子龍集團獨特的責任文化鏈:百年品牌愿景目標――可持續的企業文化――普世的品牌文化――責任文化――科學的理論體系――價值觀,方法論,實踐載體。

因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要想做百年企業必須先做百年品牌,因為離開百年品牌的百年企業,就如同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以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一樣。而要想做百年品牌,就必須要先做好百年的品牌思想;要想做好百年的品牌思想,就必須做可持續化的品牌理念;要做可持續化的品牌理念,就必須做普世的品牌理念;要做普世的品牌理念,就必須實施責任文化;要做責任文化就必須是三位一體的行為科學體系,那就是價值觀+方法論+實踐載體的一體化。

修煉責任文化體系

太子龍集團首創的《科學品牌發展觀》《國家品牌生產力》《中國品牌運營商》三位一體的民族品牌文化新體系和《卓絕領航的三位一體國際品牌文化框架新體系》,這個體系它系統客觀地解決了民族品牌的國際化和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這兩大核心任務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一位看過太子龍集團文化的資深專家曾經說過,這是他看到的當今中國首個品牌文化的航空母艦。

因為,按中國前沿專家的話來說,無論是從價值觀到方法論,再到實踐載體的“中國品牌三部曲”,還是從集團理念到企業內部管控,再到品牌對外傳播之《卓絕領航的三位一體國際品牌文化框架新體系》,都是當今中國乃至國際首創的,前沿的科學理念和思想體系。因為,它從三維戰略到六大目標體系已經全方位覆蓋了現代企業集團科學發展的方方面面,是全球第一個從宏觀的民族愿景到中觀的國家戰略目標,再到微觀的企業操作的一體化。太子龍的兩大三位一體理論體系:

首先,《科學品牌發展觀》《國家品牌生產力》《中國品牌運營商》是太子龍集團獨家創研的中華民族品牌三部曲戰略理論組合。今天大家看到的《國家品牌生產力》它是打造科學品牌的方法論,由人民出版社于本月初才剛剛出版的。它的使命目的是上承《科學品牌發展觀》(也就是打造科學品牌的價值觀),啟下《中國品牌運營商》(也就是打造科學品牌的實踐載體)。太子龍集團之所以要從價值觀到方法論,再到實踐載體來一體化地研究民族品牌的科學發展,主要是基于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企業和民族品牌轉型升級已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論障礙和運行桎梏這個事實。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事關民族品牌科學發展的理論體系得不到系統化和科學化地解決和突破,那么民族品牌要想順利實現國際化就真的是一個白日夢。

因為,我們發現僅僅從《科學品牌發展觀》這個價值觀層面來談論民族品牌的科學發展是遠遠落不了地的,必須得有與價值觀理論相協調的方法論和實踐載體的一體化來協同支持,方能實現這個夙愿和目標。只有把前沿科學的品牌觀和實施操作的技術方法緊密地聯系起來,并通過有效的承載體――企業實體一起才能最終轉化為實務的生產力,所以《國家品牌生產力》課題也是民族品牌三部曲中最關鍵的理論環節,目的在于科學地探索和系統揭示出民族品牌國際化最科學的發展路徑,并以此來推動國家的可持續化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次,太子龍集團的《卓絕領航的三位一體國際品牌文化框架新體系》它既是對太子龍集團“文化立企,品牌立國”經營戰略的使命承載,又是對中國民企的集團公司出理念,分子公司抓管理和品牌對外搞傳播核心經營要點的系統規劃與三大管理問題的科學規制。其中,集團理念框架中提出了太子龍品牌文化的三維框架和六大理論體系,這個是實現戰略目標的指導思想和總體引領;分子公司的內部管理框架包括指導思想――管理制度――流程規范一體化的執行體系,它既是指導企業六大管理職能的思想綱領,又是具體的行為規范和戰略實踐的內部驅動力;品牌對外傳播框架從消費者定位到品牌理念與整合傳播,全方位地展現了太子龍旗下諸多品牌的傳播思路和策略,也是集團戰略實踐的外部路徑。

責任文化的背后

究竟如何從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去實現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戰略,這才是一個擺在太子龍集團面前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實實在在的問題。簡單地總結起來也就四句話,共16個字:系統創新,文化領先,戰略導航,戰術穩健。

篇(10)

中國的高科技園區之路,是從1988年起步的,那年5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了第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其后歷經近25年的發展,高科技園區通過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努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實現了持續高速的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之一,是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然而伴隨國家與地區間競爭的加劇,外在資源與政策的優勢已越來越不明顯,如何繼續保持高速、良性的循環,并可持續發展成為所有園區尤其是企業主導型園區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擬建項目評價的必要性

上海張江高科技產業園區就是一個典型的企業主導型的園區,由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來全面承擔園區的綜合開發和管理。其核心業務是進行園區土地開發建設、園區服務、管理和產業孵化。即將“生地”變成具備建設條件的“熟地”和廠房、研發樓、辦公、商鋪、住宅、酒店公寓等物業。在此過程中,開發企業一方面通過自身的“生產”活動來“制造”并向市場提供其核心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則通過招商引資、產業孵化等“經營”活動來為其產品和服務創造有效需求。在園區的開發建設過程中企業如何科學的引進并建設項目,成為有效實現企業戰略和園區發展目標的關鍵。而對開發項目進行合理的評價有利于項目決策科學化,促進項目投資規范化,并能對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伴隨園區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對擬建項目的評價也在不斷的優化。

園區開發啟動初期,為了從無到有形成產業規模,開發企業對項目的引進沒有選擇的條件,對擬建項目也不進行專門的評價,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采取的策略是所有開發項目一起上,通過規模效益吸引產業客戶,企業追求的是開發速度;園區開發進入到加速期后,產業規模逐漸成形,在與其他園區差異化競爭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特色,此階段企業對擬建項目開始進行評價,但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挑選有利于主導產業發展的項目入駐園區,采取的策略是在政府的有效指導下,根據產業項目的需要進行開發建設;當園區開發步入成熟期,外在資源與政策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園區的發展主要靠開發企業內在的良性循環予以支持,此時的策略是在政府有限的支持下,通過對擬建項目進行符合階段性特征的評價,控制開發節奏,選擇正確的項目進行合理開發。因此,這個階段對擬建項目的評價工作進行科學研究成為必然,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一種體現。

2.擬建項目評價的基本思路和原則

對園區擬建項目進行整體評價是一項結構復雜,涉及因素眾多的系統工程。雖然此前也有過對入園項目的評價、擬建項目的各類專項評估等,但大多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評價多采用對比法或專家打分等過于主觀和單一的方法。霍爾三維結構是美國系統科學家霍爾在1969年提出的系統工程三維結構,為解決大型復雜系統的規劃、組織、管理問題提供了一種統一的方法,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應用,國內學者也在許多的研究將其運用到各個領域。

因此,針對目前園區項目的多屬性的特征,本文嘗試從霍爾三維結構出發,結合國內學者李金海提出的項目評價方法論的三維結構,針對園區擬建項目的特點構建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擬建項目評價框架,并以此框架為基礎形成具體的評價體系,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進行合理評價。

3.擬建項目評價三維框架的具體內容

3.1維度分析

時間維是指在擬建項目評價中按照實際需要將評價過程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初評、再評和終評三個階段。但整個過程在項目評價全周期中均屬于項目前評價的范圍。

邏輯維是指在項目評價的各個階段中具體的評價過程,在此框架中各階段過程是基本一致的,分為確立評價對象;明確評價目標;確定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處理;選擇評價模型;得出評價結論。其中,初評是對項目信息的基礎處理,評價過程相應簡化,在確立評價對象和評價目標后,確定評價標準,對比基礎信息即可得出結論。

知識維是指為完成上述各階段和各步驟所需要的知識和各種專業技術。由于此次評價具有的復雜性、綜合性特點,在不同階段其涉及了多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而且每個步驟和階段根據具體問題不同,評價的具體內容也有不同。主要側重于產業評價、經濟評價、風險評價、社會效益評價、環境評價等方面。

3.2評價方法確定

項目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特點決定了項目評價方法的多種多樣,由于項目不同評價階段的評價目的、評價對象、評價內容和選用數據參數的不同,其項目評價方法也各不相同[4],因此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對園區擬開發項目的正確評價十分關鍵。

在研究中通過引用國內學者李金海的三維結構項目評價方法論中的結論,針對不同階段不同的評價內容,選擇了適用于本評價框架體系的評價方法。包括了定性評價的專家評議法、定量評價的經濟分析法、系統評價的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

3.3評價流程

綜合考慮園區開發項目的產業特質以及評價內容的多樣性,以三維評價框架為基礎,以多項目選優或者單項目方案選優為目的,形成了分階段評價的具體流程:初評階段,對所有入園項目基礎信息進行整理及對比分析,檢驗產業、規劃、環境和能耗等方面的法規符合度,初步篩選出符合園區要求的產業項目;再評階段,對通過初評的項目信息進行歸納匯總,并構建產業性評價體系從經濟價值、戰略協同性和發展潛力等方面核查項目實施的必要性,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同行評議為項目評分,最終分為戰略性項目、市場性項目和待定項目三類;終評階段,針對戰略性項目和市場化項目分析其實施可行性。前者屬于必須實施類項目,因此采用經濟分析法衡量實施后的財務情況,在經濟不可行的情況下啟動財政補貼程序;后者則采用綜合性評價體系從經濟效益、風險水平、產業影響、土地利用水平、其他效益等五個方面核查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并為最終決策提供優先排序。

4.結束語

時值“十二五”開局之時,國務院批復同意張江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繼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高新區后的第三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如何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成為張園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此重要的時期要實現園區目標和企業戰略,更需要通過合理評價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直接的、最終的依據,選擇產業先進,建設可靠,運營可行,經濟有利的項目予以實施。由于評價框架的建立是基于對現有評價的整合、改進,因此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時以三維結構為基礎進行分階段評價,可以使得評價內容與評價方法更具有針對性。因此,對園區內擬開發項目構建三維評價框架有效的指導了園區開發項目的前評價實踐。

參考文獻:

[1]李金海.法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白思俊.王項目評價方保強,項目評價與項目中評價[J],工業工程與管理,1999,4(3),37—39

[3]李金海.劉輝.趙峻嶺,評價方法論研究綜述[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4,(2)33:131

上一篇: 室內庭院景觀設計 下一篇: 公園景觀設計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本综合另类欧美日韩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日本精品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亚洲国产动漫日韩精品一区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