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經濟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12 18:22: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畜牧經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畜牧經濟論文

篇(1)

二、建設新牧區發展畜牧經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草場。雖然西烏珠穆沁旗早已開始實施了春季休牧和標準化劃區輪牧工程,但是始終沒能全面的有效地貫徹于實際的牧區牧民生活當中。更可怕的是自然草場在一年四季中不斷地被利用,尤其是秋季打草的時候草場損壞是最嚴重。以前在牧區秋季打草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到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牧區經過承包和租售牧民的草場打破原本在9月秋季打草的規律,既然從7月中旬就開始打草了。在我看來這些人最終目的只是為了賺錢,他們才不會去關心牧區草場的受損與否。所以這般不合理的利用草場是對于自然草場的最大傷害。

(2)畜牧經濟的基礎設備建設相對落后。近幾年來西烏珠穆沁旗雖然投入了最大的努力去建設和優化了畜牧經濟的基礎設備,但牧民本身的棚帳還是太小、質量也太差,完全達不到接優良冬羔-72子的標準。與此同時打草機和提煉喂養資料的機械也是嚴重欠缺。畜牧經濟是蒙古族自古以來的主要經濟來源和生存方式之一,但是粗放的管理方法和落后的基礎設備也是導致畜牧經濟大大落后于其他企業經濟的主要原因。為此,想要發展畜牧經濟就要好好解決畜牧經濟的基礎設備落后問題。

(3)對于畜牧經濟的投入不足。在建設新牧區中發展畜牧經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由于不收取畜牧經濟的稅,地方物資力大量減退,地方財政收入也隨之減少。因此地方財政對于畜牧經濟的資金投入也相應的減少很多。建設新牧區中發展畜牧經濟是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的工程,所以地方政府不斷地給畜牧經濟資金投入是必然的。如果地方政府財政開始缺乏資金,無法給畜牧經濟投資的話畜牧經濟就無法得到循環發展。所以依靠地方財政是錯誤的想法。

(4)牧區社會化服務與科學技術傳播方面的不足。由于牧區牧戶之間居住的距離太遠,幾千畝草場上就一家牧戶,而且大部分牧戶家里至今還沒有常電,看個電視都是很困難的事情,更不用說是從媒體得到什么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了。因此,加大了牧區社會化服務與科學技術傳播的難度。畜牧經濟的生產、銷售、分配以及保護牧民利益諸如此類的一切都急需牧區社會化服務與科學技術的傳播。雖然西烏珠穆沁旗在傳播科學技術方面下過很大功夫,但是由于人力、物力和設備有限的原因沒能真正的完成服務于牧民的任務。

三、建設新牧區發展畜牧經濟的建議與對策

(1)合理科學的利用自然草場。①要鼓勵牧民使用喚醒自然草場為主要目的的自然放牧方式。自然放牧是指在考慮草木生長的頻率和水源供應程度的前提下一年四季都要選擇不同草場順其自然的放牧;②嚴禁不合理的、隨意的打草行為。把秋季規定為打草的季節,嚴禁在其他季節打草破壞草場的行為。為此,首先,管理土地、草場的相關部門出臺嚴厲的規定,嚴禁過分打草破壞草地行為。其次,牧民把草場租給他人時可以在合同中添加說明關于打草的要求,比如說四季只有一次秋季才能打草。合理科學的利用自然草場是發展畜牧經濟的穩定基礎。

(2)加強改進畜牧經濟的基礎設備建設。①大力推廣各項有利政策,鼓勵牧民積極爭取各種國家項目。首先,大力宣傳有利于畜牧經濟的各項國家政策,讓牧民深刻的、全面的了解到這類政策所能享受到的利益的重要性。其次,鼓勵積極爭取有利于畜牧經濟的各種國家項目,讓牧民了解到這類國家項目對于畜牧經濟發展的重要性;②經過提高牧民收入來完善基礎設備建設。牧民自己盡力爭取提高本身的收入,可以一邊養牲畜放牧一邊利用草場建設旅游景點,因為無邊無際的遼闊大草原本身就是一個很好地綠色旅游景點。

(3)拉攏外資企業入股投資??梢越柚赓Y企業的資金投入來緩解畜牧經濟資金短缺問題。我國的很多企業都是因為借助了外資企業的大力投資才提高了發展速度。所以草原上的畜牧經濟也可以積極地大力拉攏外資企業的資金投入脫胎換骨的進入新一代的發展舞臺。

篇(2)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畜牧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尤其是在現代化市場激烈的競爭下,品牌戰略的發展成為畜牧業經濟發展核心地位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品牌戰略在畜牧業經濟發展的實施過程中,逐漸將畜牧經濟的單一化競爭轉向質量、品牌等多元化的競爭[1],這一舉措在某種程度上對于畜產品的質量提升有著實質性的現實意義,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固發展帶來了必要性的保障。

1.2實施品牌戰略的必要性

實施品牌戰略,不僅僅是時展的先決性要求,也是畜牧業特色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經濟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2.1實施品牌戰略是對畜牧業結構的有效調整

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中,畜產品買方市場經濟逐漸形成,進而衍生出一種負面局面,即在畜產品賣出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難度,同時其畜產品并沒有一定的特色。就其實質性而言,畜牧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從根本上對畜牧業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畜產品和品牌產品,從根本上培養優良品種的畜產品,進而全面推動特色畜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1.2.2實施品牌戰略是畜牧業產業化的重要措施

通過實施品牌戰略不僅可以將小規模飼養戶與大規模飼養戶聯結,還可以借助先進技術及完整的物資裝備,提高畜牧業的專業化及市場化水平,并逐漸形成一種適應我國國情發展的基本經營形式。畜牧業經濟發展實施品牌戰略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實現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舉措之一。

1.2.3實施品牌戰略是畜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

時代經濟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畜牧業經濟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趨向于開放性的市場,品牌之間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則是產品質量的競爭,畜牧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全面提高畜產品質量,為現代化特色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

1.2.4實施品牌戰略是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特色畜牧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其品牌戰略的實施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是養殖戶、畜牧企業的責任,同時也是政府的經濟行為和市場經濟的導向,應盡可能地降低市場風險和投資風險,并充分發揮畜牧產業的優勢,從根本上為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原料,并最大限度提高畜牧業經濟的整體效益。

2發展特色畜牧經濟的內涵

2.1發展特色畜牧經濟是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農業產業結構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和停滯性,有著相對較窄的領域以及較淺的層次和內涵,但是畜牧業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產業,又是種植業和工業的中軸,特色畜牧經濟的發展將從根本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推動農業經濟的蓬勃發展。

2.2發展特色畜牧經濟對農民增收有實質性作用

畜牧產業在大力發展的過程中,農民人均收入呈現增長的趨勢,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約為47%,使農民經濟水平逐漸提高,縮小了城鄉差距,推動了經濟的全面發展。

2.3發展特色畜牧經濟是城市轉型的重要支撐

發展特色畜牧經濟,能夠從根本上將農業經濟的重心逐漸轉向畜牧經濟[2],并對畜牧經濟的主體地位加以確定,進而實現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推動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

3特色畜牧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

3.1以綠色為基本

目前,制約著畜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綠色壁壘”,大力發展特色畜牧經濟,更應該本著綠色的理念,以綠色發展為基本,全面推進畜牧業的綠色生產進程,對畜產品的質量進行實質性的跟蹤、保障畜產品安全生產。

3.2以基地化為方向

畜牧產業化的內在要求主要是實現基地的規?;B殖,基地化養殖將綠色畜產品的生產有效實現的同時對于畜牧業市場競爭力的提高也有著積極促進作用。特色畜牧經濟應該本著科學的眼光,以基地化為方向,及時關注優惠政策,擴大畜牧業規模,形成科學化養殖、管理、經營的格局,從根本上全面發展特色畜牧經濟。

3.3順應時代產業化的規律

特色畜牧經濟的發展更應該立足于當前,從時展的方向出發,從畜牧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勢出發,并與其它產業經濟結構相結合,實現各產業鏈條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大力發展。

3.4本著服務的理念

建立相關的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著重加強畜禽的飼養管理,嚴格控制各個生產環節,采取科學的方法嚴格管理、規范飼養的規程及加工工藝。同時本著人才服務的理念和科技服務的原則,制定和落實人才優惠政策,綜合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及時引進大量的科學技術,建立并完善高標準的科學技術服務體系。

4實施品牌戰略發展特色畜牧經濟的具體措施

4.1提高畜產品質量,調整畜牧產業結構

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畜牧經濟,就要全面提高畜產品質量,并將畜牧業結構進行戰略性的調整,從根本上為現代化畜牧業品牌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資源保證,同時著重加強特色商品畜禽基地建設及畜牧產業的經營扶持,盡可能地實現集中規?;a,從根本上形成畜牧優勢產品生產群,全面推動特色畜牧經濟的發展[3]。

4.2提高畜牧產業綜合生產水平,加快畜產品科技生產步伐

大力發展特色畜牧經濟和實施品牌戰略的過程中,應該提高畜牧產業綜合生產水平,并加快畜產品科技生產的步伐,本著科學工業的理念,不斷加強新技術的推廣,為搶占現代化市場提供先決條件;提高畜產品生產的規模,做好畜產品安全工作。

4.3加強動物疫病及畜產品的安全控制,發展無公害畜產品

要加大政府的依法治牧力度,貫徹落實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養殖戶以及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并建立一定的疫病畜禽產品保護區,加強動物防疫、檢疫工作,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特色畜牧經濟。

篇(3)

畜牧業的不斷發展,能夠將信息全球化同經濟全球化相接壤,能夠將社會中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多元的信息傳播到農村的建設中去,能夠開闊眼界的同時,帶給農村建設以新的發展視角。比如,在實際的畜牧業發展中,政府的干預,會將許多優秀的專業性人才引入農村的畜牧業發展中去,能夠將先進的科學飼養標準與方法授予當地的飼養人員。在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畜牧業已經成為其經濟收益的支柱性產業。以湖南省的畜牧業建設為例,其在畜牧業的總產值上予以連年增長的趨勢,并且帶動了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此同時,畜牧業的發展與經營,亦成為我國農村農民在增收方面的主要收益來源。

畜牧業的新發展,成為了農村農民在收入與經營上多元化的主要展現,這樣一來,就能夠同社會的多元發展相適應,并能夠豐富農民的收入形式。由于受到經濟多樣性發展的影響,政府會予以一定的政策優惠,并對農村在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予以強化,提高農民生產與作業的積極性。強化農村對畜牧業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能夠帶動與指引農村在畜牧業領域的建設,并通過畜牧業企業增多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到農村的建設中去。

由于畜牧業的深入發展,并且帶動相關產業與之同步發展,促使農村在經濟收入方面予以量化的增長,并推動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農民在正常的生產作業中,能夠擴大畜牧業的生產作業規模,并取得一定的規模效益,促使經濟收益上能夠得以飛速提升。與此同時,也對農民原來單一的收入予以多元素的融入,對農民的增收也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性影響。

篇(4)

雁門關發展畜牧業具有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生態方面,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重視畜牧業的發展,在確保糧食需求穩定的前提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退耕種草,有效地減少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天氣,起到了涵養土壤、保土固沙的作用。畜牧業的發展,有效地拉動了飼草業等種植業的發展。通過畜牧業的轉化,提高了飼料作物種植業的經濟效益。特別是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推行后,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將低產棉田改為草地,通過規?;B殖,推動了飼草業的發展。在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種糧的投入產出比是1.0∶1.3,種草的投入產出比是1∶2。每0.067hm2土地苜蓿的純收入可達600多元,比種玉米增收290多元,而且牧草經過牛羊過腹轉化,效益可提高30%左右。種草還可肥田沃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草糧輪作又有利于提高糧食單產,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應。另外,種草養畜有效地避開頻繁發生的春寒,較好地利用了當地7月—9月相對集中的降雨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然風險。畜牧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2009年,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畜牧業總產值達43億元,同比增長7.74%;2010年畜牧業總產值達47.50億元,同比增長10.50%。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到860元,養殖戶由2009年的64990戶增至2010年的67710戶,增速較快。

標準化養殖小區是指在合適畜禽養殖的地域內,按照人畜分離和標準化養殖要求,專門從事某一種特定畜禽養殖、有一定規模、飼養設施和防疫設施完備、糞污處理設施配套、技術標準統一、管理措施一致,以及設施標準化、生產標準化、防疫標準化和產品標準化的養殖小區[3]。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的養殖小區全方位、多層次、多模式推進,逐步形成了6種小區齊頭并進的發展模式。龍頭企業投資型。由龍頭企業全額投資建立養殖示范小區,目前該類型的養殖小區有100個,占小區總量的18.3%。大同南郊生豬養殖示范小區占地14.7hm2,建有豬舍36棟,建筑面積1.8×104m2,年出欄生豬3萬頭。呂梁興縣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愛民生豬養殖示范小區占地hm2,豬舍建筑面積達1×104m2,年產銷生豬1.5萬頭。養殖小區在經營形式上均實行小區獨立核算、統一經營、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公司負責從種豬到銷售的全程資金、物資供應,以及生豬銷售,農戶在交納5萬元左右的風險押金后,按照公司要求標準飼養生豬,除按照出欄生豬每頭50元的飼養報酬外,年底按出欄量分紅。據調查,進入公司養殖小區的農戶,年收入達8萬~10萬元。“龍頭企業+農戶聯建型”。由龍頭企業規劃設計并給予一定補貼,農戶投資建設,納入龍頭企業統一管理的模式。目前該類型的養殖小區有120個,占小區總量的22%。婁煩縣怡農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豬生產、生豬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加工一體化的生豬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實行“成本價供種豬,優惠價供飼料,優先收購育肥豬”的方式,與農戶合作聯建的養殖小區占地3hm2,年出欄生豬2000頭;公司還規劃建設養殖示范小區20個,每個小區飼養規模1000頭以上。“龍頭企業+集體型”。由龍頭企業與村委會共同協商,由村提供場地,以村為單位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場、統一管理,分別投資、獨立核算,由企業提供有關機械設備。目前,該類型的養殖小區有100個,占小區總量的18.3%。以古城乳品加工企業為龍頭,外連市場、內連農戶、加工企業建小區并直接管理。通過招租,讓農民入區養殖,企業自行加工銷售;或由龍頭企業或開發商投資建設奶牛養殖小區,由小區吸納社會投資人出資買牛,交給小區經營管理,圍繞生產過程,按照自愿、互利、方便的原則,把各養殖戶組織起來,為進入養殖小區農戶提前、產中、產后服務,引導農民穩步進入市場,年終根據經營狀況按比例分紅。

“協會(合作社)+農戶型”。由協會或合作社組織提供基礎設施,以協會(合作社)成員為主體興建養殖小區,小區按協會章程和小區制度進行管理運營。目前,該類型的養殖小區有140個,占小區總量的25.6%。如,大同縣群益肉牛養殖示范小區由神池肉牛合作社發起,10個合作社成員入股新建,占地面積7hm2,建筑面積6000m2,總投資150萬元,年出欄肉牛1萬頭。神池縣紅安養殖小區由紅安養殖協會發起新建,4戶協會成員參加,占地2hm2,年出欄肉牛3000頭。“集體+農戶型”。由國有農林場所或村組集體統一提供場地、統一規劃與設計、統一水電路建設,由養殖戶自建豬場,實行統一管理。目前,該類型的養殖小區有40個,占小區總量的7.3%。2007年以來,左云縣種畜場、原種場等國有農林場分別劃出荒山荒地,統一規劃設計,完善水電路基礎設施,支持場內職工和場外養殖戶建設養殖小區,先后引進內外養殖戶47戶,新建雞舍面積1.7×104m2,新增蛋雞和肉雞養殖規模30萬只。2007年,神池縣西渡鎮英南村引進10戶養豬戶,采取“集體+農戶”的形式,建設的長嶺生豬養殖小區的年出欄規模達1萬頭。農戶聯建型。農戶自發組織起來,根據資源條件,在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養殖小區。目前該類型的養殖小區有46個,占小區總量的8.4%。#p#分頁標題#e#

標準化養殖的生產成本短期內上升盡管標準化養殖提升了畜產品數量,縮短了生豬的出欄時間,但是標準化養殖在組織保障、質量控制、投入品使用等方面,由于規范化飼料、飼養設備、防疫疫苗、生產檢測設備的投入,以及標準化生產程序的制定和執行、養殖員工培訓等措施,實實在在地增加了生產成本。調查表明,86.5%的生產者認為標準化養殖短期內增加了生產成本,其中認為成本增加10%~20%的占到48.3%,增加20%~30%的占到26%,增加30%以上的也有14.6%。標準化生產畜產品的市場占有量的制約標準化生產的畜產品價格高隨著分配方式的變革,收入差距也拉大,人們收入不同,消費的物品也不同。在收入既定而住房、教育、醫療支出不確定的情況下,價格對普通消費者有較大的影響力。盡管蔬菜、糧油、肉制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小,價格的上升幅度對需求的影響較小,但實際調研表明,價格對蔬菜、糧油、肉制品三大食物的影響中,肉制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最大,部分家庭在肉價上漲時往往減少肉制品的消費,少吃肉或用雞蛋來替代,或者干脆停止吃肉。而標準化養殖的肉制品由于飼料采購、獸藥采購、技術指導、專用的生產設備等短期內增加了生產成本,導致肉價比庭院散養或者進口的高,結果使標準化養殖的畜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失去了部分優勢。對肉、禽、蛋、奶、水產品標準化生產的畜產品來說,有90%以上的消費者希望價格不高于普通產品的30%,大約60%的消費者希望不高于20%,說明人們雖然有消費標準化畜產品的意愿,但價格因素是使消費者止步不前的主要因素,其平均支付意愿僅在115左右;最愿意額外價格的是肉,其平均支付意愿為119.4,說明對畜牧業和漁業產品的消費,人們盡管愿意多付一點價錢購買標準化畜產品,但高出的這部分價格也非常有限。

標準化畜產品的質量信任危機影響標準化養殖畜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消費者不太相信標準化生產的畜產品真的達到“質量安全”標準,特別是近年來一些品牌由于過于宣傳而不注重實際質量建設(如價格高、品牌知名度高的雙匯火腿含瘦肉精),導致部分消費者對價格較高的肉類已不太信任;部分品牌已失去信號發送的能力,如特侖蘇牛奶,曾被宣傳為蒙牛的高品質牛奶,卻被檢測出含有致病的黃曲霉素,這些案例使消費者在購買肉制品時由相信品牌轉向相信自己的感官、購買經驗和鄰居同事的口碑宣傳。資金短缺制約標準化養殖由于標準化養殖對養殖小區(場)的建設有具體的規定,使養殖行業由勞動密集型行業向資本密集型行業轉變。畜牧標準化養殖需要的資金,主要包括標準化圈舍設施、檢測設備、水電管網架設、道路硬化、糞便處理設施、場舍、棚架等生產要素建設資金,購買牲畜幼崽和飼料資金,雇傭飼養人員等資金。標準化養殖比傳統養殖的飼養數量加大,無疑會增加購買牲畜幼崽、購買飼料和雇傭員工的數量,增加養殖對資金的需求,然而農民融資能力不足,導致許多想進行標準化養殖的農戶心有余而力不足。還有一部分養殖小區設計規模大,因缺乏流動資金而入住農戶少,實際養殖規模小,許多畜舍及設施閑置,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技術瓶頸制約標準化養殖調研發現,標準化養殖難以解決防疫技術的高要求與養殖場防疫技術的低水平之間的矛盾。

篇(5)

密集型行業,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高,但又不像種植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存在季節性差異,因此能夠有效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就業容量。從產業鏈角度看,畜牧業的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強,可以帶動飼料工業、畜產品加工業、皮革制品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1.2增加農民收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畜牧業是增加農民收益的重要手段,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畜牧業的發展,對增加農民收入、推進新農村建設、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研究表明,畜牧業對農村家庭收入增長速度的貢獻率已達到30%以上。在畜牧業發達的地區,農民純收益的增長速度也比其他地區快。畜牧業的發展擴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空間,帶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繁榮了農村經濟。

1.3利于發展循環經濟,成為鏈接畜牧上下游產業的紐帶

畜牧業在循環經濟和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運作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是鏈接畜牧上下游產業之間的中間紐帶。對于畜牧產業鏈上游區的飼草飼料產業而言,它能夠有效利用種植業的副產品,如桔梗等農作物可用作動物飼料,降低了農民的飼料投入,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對于下游產業而言,畜牧業為許多新型能源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例如畜牧生產產生的糞便可以制成農家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降低農民的種田成本。還可為新型能源沼氣等的生產提供物質保障,新能源的利用解決了部分農民的燃料問題,減輕了環境污染的程度。

1.4滿足人們消費需求,改善膳食結構

人們通過飼養動物,利用畜牧業的生產能力,既可獲得肉、蛋、奶等食用畜產品,還可獲取皮、毛、絨等動物性產品。畜牧業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優質的畜禽產品,滿足了生活需求,改善了傳統的膳食結構,同時確保食物安全。畜產品中還含有人類所需的主要動物蛋白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有利于均衡飲食,提高身體素質。

2影響畜牧業經濟效益的因素

2.1經濟效益低下,市場信息不對稱

畜牧業經濟效益狀況決定了其發展狀況。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存在著生產投入大、畜產品產出少、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不穩定等問題。同時飼養一些大牲畜的周期比較長,見效慢,在生產過程中還會受到許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這極大的挫傷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農戶不能有效的獲取信息,當市場形勢看好、畜牧業效益提高時,農戶就會盲目跟風、擴大生產;當效益下降時,農戶又會減少生產,從而造成畜產品供需的不平衡和價格的不穩定,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的經濟效益。

2.2畜牧業生產分散落后,規模小

我國畜牧業生產大多采用小規模、散養式經營,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勢整合形成規模經濟,難以引進推廣高新技術和提高管理水平,難以實行市場監管和保障食品安全。同時小規模生產,農戶在市場信息的獲得、決策供給、銷售議價、抵御市場風險等方面處于明顯劣勢地位,不利于保障農戶的利益。

2.3科技水平不高,生產力水平低

畜牧業生產科技水平低,生產力落后,嚴重制約了其經濟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畜禽的優質品種少,產品品種單一,沒有健全的良繁體系。第二是科技成果在畜牧業中的應用轉化率低。第三是養殖場的基礎設施落后,缺少現代化的養殖場。第四是在疫病防治方面,缺乏專有技術人員的指導。在生產養殖環節,缺乏有文化懂技術的勞動力資源。第五受加工、檢疫、冷凍、運輸等環節的影響,畜產品的保鮮、?;钏降?。2.4產業鏈條不完善,與龍頭企業的銜接不夠緊密畜牧業的產業鏈發展不完善,畜產品主要以原料和初級產品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從事畜產品精深加工的企業少,與畜牧業相關聯的皮毛加工、新型能源等產業發展也相對滯后,不利于提升畜產品的附加值,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畜牧業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畜產品與從事肉奶食品加工的龍頭企業銜接不夠緊密,沒有發揮企業對畜牧業的帶動作用。

3對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為了迎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鞏固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我國應秉承可持續發展宗旨,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加強政府的調控與指導,依靠科技進步,促使畜牧業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3.1增強政府對畜牧業的宏觀調控與指導

市場經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缺點。為了彌補市場的缺陷,政府對畜牧業的調控與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合理布局,統籌規劃。政府應依照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原則,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實現畜牧業的長足健康發展。加強行業信息引導,及時市場信息。建立高效專業的信息網絡平臺,健全畜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加強疫病防控預警分析,讓信息資源更好的為我們服務。特別要指導農戶合理安排生產,減小市場盲目性的危害,增強畜牧業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技術指導,加大培訓投入。給予農戶技術上的支持,安排專項人員指導生產。同時給農戶提供有關基礎生產技術、規?;⒐S化養殖的培訓,提升農戶的職業技能。堅持優惠性政策支持,給予適度的財政補貼。例如購買良種補貼、規模化養殖場改造補貼、虧損補貼、環境保護補貼等。當政府干預畜產品市場,對畜產品的價格實行保護政策時,會降低生產成本,引導畜產品市場形成相對平衡的供需結構,穩定產品價格。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吸引龍頭企業。支持和引導一些小規模養殖戶建立專業合作社,可以提高畜牧業的組織化程度,實現資源共享。而龍頭企業的生產規模大、標準化經營水平高、管理水平先進。吸引伊利、蒙牛、雙匯等這樣的龍頭集團,可有效帶動畜牧業的標準化經營,推動整個行業的現代化水平,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3.2實行規?;I化、商品化的生產經營

規模化、專業化、商品化的生產經營模式已成為畜牧業發展的一種趨勢。推行規?;⒓s化的經營,可以帶來規模經濟效益,發揮資本和技術優勢,提高勞動生產率。推行專業化,利于充分發揮各地自然、經濟、社會等條件的優勢,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這樣的分工協作,可以使飼養者提供數量更多、品種更全、質量更高的畜產品,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與國際生產標準和市場要求相接軌。商品化指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體系,讓畜牧業經濟活動在價值、供求、競爭三大市場規律的作用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3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現代化畜牧業

加強新技術研發,推廣各種先進的技術,重視遺傳基因、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手段在畜牧產業的運用,提高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率。采取科學有效的良種選育方式,形成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培育出適合當地環境條件的高質高產新品種,提高牲畜的生產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和完善原種場基地,確保良種純度。改善目前畜禽落后的飼養方式及簡陋的條件,利用機械化的工具和適應畜禽生活要求的現代化養殖場來武裝畜牧業。不僅在蓄產品的收購、加工、運輸、貯藏等環節實現全面的現代化,而且在飼養的各個環節如飼料加工、喂食飲水、糞便清除、疾病防治等方面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水平和經營效率。加強疫病防控力度,加大動物防疫的科研投入,推進新型高效獸藥和疫苗的研發和推廣,加強基層動物防疫機構建設等,做好日常監測工作。

篇(6)

2014年中央、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分析了新常態的特征要求,為經濟發展增速換檔、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在當前,國內畜產品產銷逐漸回歸正常,消費更加趨于理性,人們對畜牧產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希望它提供大量健康營養的畜牧產品,同時要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到最小。為此,在畜牧行業調整生產結構,控制總體產能的大背景下,循環經濟便成為維護地區生態安全、維持正常畜牧業生產的關鍵。四川是畜牧業大省,川西北又是全省欠發達地區,只有突出“生態立州、畜牧強州”的工作思路,將循環經濟融入現代畜牧業發展全過程,促進畜牧業有效轉型,才能使畜牧業在引領新常態中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川西北民族地區推動新發展的現實選擇。

同志在云南調研時強調,“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川西北民族地區幅員面積23.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7.9%,不僅是我國第二大藏族聚居區和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也是全省五大經濟區之一的川西北生態經濟區,擁有全省87%的牧草地和46%的林地。2013年,川西北民族地區實現畜牧業生產總值57.6億元,占農業生產總值的52.4%,畜牧業在農業中的主導優勢突出,在全省三次產業中的比較優勢明顯。川西北民族地區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有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走出現代草原畜牧業發展路子,為農業轉型、農村發展、農牧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徑,為實現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川西北民族地區迎接新挑戰的重要舉措。

川西北民族地區是國家和省重點生態功能區,是藏、羌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生態地位、政治地位、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近幾年來,該地區生態改善、環境治理效果不夠明顯,畜牧業粗放型增長方式仍未根本轉變,藏區、反破壞、反滲透的斗爭仍然十分艱巨;同時,該地區又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相當滯后的民族地區。據統計,2013年末甘孜、阿壩兩州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201.22億元、233.99億元,在全省各市州中排位倒數前兩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5435元、6793元,與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還有一定差距。面對諸多挑戰,只有大力推進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以一業促多業”,“以一點帶多點”,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才能確保川西北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

二、川西北民族地區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國內畜牧經濟整體下行壓力加大。

近兩年,受禽流感疫情、倒奶殺牛事件、死豬事件等的影響,國內畜禽養殖業一度遭遇“寒冬”。據統計分析,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畜牧業總產值與2013年前三季度相比未見“增色”,其中第一季度產值還略低于2013年第一季度產值。同時,四川玉米、大豆等飼料糧供需矛盾突出,飼料價格上升直接導致全省畜牧養殖成本增加。此外,勞動力、環保、用地、防疫、水、電及循環利用技術方面等費用也逐年呈上漲趨勢,而畜產品價格提升空間有限,養殖效益面臨多方擠壓,勢必給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增加難度。

(二)生態惡化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

草場資源是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維持川西北民族地區生態安全穩定的戰略資源。沒有穩定良好的草場資源和養殖環境,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將無從談起。從這幾年川西北民族地區畜牧業發展現狀看,農牧民的環保意識仍需進一步強化,草原退化現象比較嚴重,超載過牧問題依然突出。

(三)畜牧業生產方式亟待轉變。

川西北民族地區地處高寒山地,除地形、氣候等客觀條件制約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因素外,當地生產企業標準化、產業化程度低,科學技術投入不足,形成原始資源和再生資源浪費,畜產品深加工率低,與金融機構、擔保公司、畜牧養殖戶等的產業利益鏈接機制還未完全形成;作為散養戶的農牧民,個人文化素質較低,家庭養殖條件較差,采用實用技術較少,防災減災能力弱,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較大隱患。

三、川西北民族地區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主要路徑

(一)突出綠色循環再利用,加快構建新型畜牧業循環經濟體系。

循環利用是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關鍵環節。當前,阿壩、甘孜兩州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農牧民增收新型業態的雙重任務條件下,要從現有畜牧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考慮,突出綠色循環導向,強調上下游資源及延伸產業的節約使用、循環利用,逐步形成以養殖業為核心的多種業態相互交融的新型畜牧業循環經濟體系。在上游及延伸產業中,注重對牧草資源的適度利用和提高畜牧飼料品種的多樣化。針對牧區飼料和玉米、豆類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要深入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擴大草場資源供給和秸稈資源化利用;要加大飼料原材料的培育力度,拓展飼料品種,降低畜牧飼養成本;要充分借鑒紅原縣草原畜牧試點經驗,依靠“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建立種子培育、良種繁殖、生產、加工、儲藏、供應于一體的草產業,另一方面由牧民自建牧草基地,為畜禽養殖提供豐富的牧草資源(同時可發展為文化旅游產業),可以較好地解決牲畜“冬瘦、春死”的困境。同時,由圖1分析可知,通過疾病防控、技術研發和政策咨詢等服務,可以有效提高技術含量,降低畜禽疾病,減少損失。在下游及延伸產業中,注重畜禽產品廢棄物的再循環和再利用。如圖1所示,在畜牧業生產中,除畜禽產品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制藥(藏醫藥)、皮革生產、奶業等加工業(精深加工業)及餐飲業、旅游業外,牛、羊、豬等畜禽產生的大量廢水和消化不完全的有機質,通過技術分離后直接供給種植業或通過微生物處理方式供給種植業或生產沼氣,既可減少污染排放,提供燃料,又可為草場、林地、花卉、果蔬等提供低廉的肥料,也可用于特種經濟和藥用動物生產,充分拉長畜牧業產業鏈,實現養殖業與種植業、加工業、服務業的互動發展。

(二)突出標準化生產養殖,積極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

標準化養殖是川西北民族地區提高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基礎。2014年四川省深化現代畜牧業發展現場會議明確提出,要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要求,提高畜牧業養殖標準化、規?;a層次,增強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要嚴格執行全省畜禽標準化養殖建設標準,落實安全生產要求,完善養殖配套設施,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強化疾病防控、市場監管,提高畜產品生產質量水平,加快畜禽出欄周轉,增加生產效益。要優化畜禽品種結構,注重對牦牛、藏綿羊、藏香豬等優良高原特色畜種的選育繁殖,繼續探索在若爾蓋、紅原、石渠、德格、色達、理塘、白玉等牧區,發展乳肉兼用型商品畜種,突出畜牧知名品牌建設,切實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要強化示范引領,依托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和紅原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兩張“名片”,大力推廣畜牧業生產基地(園區)、龍頭骨干企業、專業合作社和適度規模養殖農戶共建或集中聯建養殖小區發展的先進典型和經驗,通過示范帶動,推動畜牧業標準化養殖,使其不僅成為畜牧業發展的主力軍,循環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三)突出新型經營體系培育,不斷推動畜牧業產業化發展。

加快培育畜牧業新型經營體系,是推動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要按照四川省《關于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專項改革方案》,重點培育一批規模效益好、市場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的畜牧業循環經濟龍頭企業(畜牧生產基地或示范建設園區),推動川西北民族地區畜牧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畜牧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構建農戶為基礎,合作社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機制,將分散的養殖農戶組織進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中;突出農牧民主體作用,建立家庭牧場,培育家庭養殖大戶,支持牧民轉產創業,成為畜牧業延伸產業或服務業新型主體,讓農牧民充分參與和受益。要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基地”、“合作社+基地+養殖戶”等發展模式,在部分地區探索“企業+協會+養殖戶”的新型模式,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增強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形成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風險分擔的產業化框架體系。要廣泛推行合同訂單、保護價收購和以牲畜、草場等為股權的股份合作、股權轉讓、受益分成等做法,探索推行畜牧產品價格指數保險,降低生產成本,縮短收益時間,確保農牧民多渠道增收致富。

(四)突出科技創新這個支撐點,努力實現畜牧業循環經濟跨越發展。

科技創新是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加快川西北民族地區畜牧業科學技術應用與創新,必將實現畜牧業從粗放式外延發展,向現代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要充分利用甘孜、阿壩和省內外優勢科教資源,構建政研院企合作共研平臺,積極爭取項目技術和資金支持,加快涉及畜牧業循環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努力提升畜牧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畜牧從業人員素質和加強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實現傳統畜牧業發展模式的有效轉變。要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引入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將具有可追溯系統的畜牧產品迅速推至市場,并對流通全過程進行跟蹤,實現畜產品從田間到車間到商場(市場)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要積極探索畜牧業電商新型經營服務模式。依托全省對民族地區開展“民生工程”、“富民安康工程”建設,在加快推進交通設施建設的同時,利用電商節約化、便捷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優勢,同步建設互聯網、金融站點、支付終端、物流體系等設施設備,打通川西北民族地區“網絡大道”,為推進畜牧業循環經濟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上一篇: 玻璃幕墻施工方案 下一篇: 銀行柜員年終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在线高清不卡dvd | 日本精品一级少妇一级 | 同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自产精品视频 | 亚洲色婷婷丁香五月 |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