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與景觀設計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5 17:07: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城鄉規劃與景觀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城鄉規劃與景觀設計

篇(1)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people requires life qualit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requires more and more humanistic landscape to beautif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 direction

科學的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目的,是要將社會、自然和人類彼此協調,為人類創造更加接近自然的健康的生活環境,使人們能夠在賴以生存的城市中宜居宜商。目前,國內對于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尤其是在最近幾年,相關的實踐逐步開展起來,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師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結合我國國情,進行適合我國人民生活的園林規劃,效果顯著。

1.園林景觀規劃建設原則

城市的規劃與建設要同時面向歷史、自然、現代三個角度,盡量挖掘展現本地文化,將都市文化與自然生態有機結合,同時彰顯城市獨特的個性。城市濱水景觀的開發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1文化性原則

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城市,都厚厚的堆積著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在一座城市的發展歷程中,歷史的滄桑留下了許多痕跡,這些歷史印痕對這座城市來說彌足珍貴,是這座城市走向未來的精神。他們或者是古代的碼頭,或者是留存下來的建筑,或者是街道的肌理,甚至于街坊間的傳說故事和古老的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中首先要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并用適當的方式進行展示,強調并凸顯一個城市的文化精神是規劃的首要任務。保留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和人文景觀,有利于營造濱水景觀的文化氛圍,也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文化歸屬感 例如上海的外灘,保留了從近代到現代不同時期 不同風格的建筑,這些建筑見證了上海風云歲月的歷史變遷,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使外灘成為上海的象征,吸引海內外無數游客流連忘返。

1.2生態性和協調性原則

城市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生態走廊,也是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的重要棲息地。景觀的設計和規劃要遵循生態原則,注意保持生物多樣性很多城市早期忽視了污水排放管理,致使城市的資源遭到嚴重的污染和破壞,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環境治理。因此,景觀的規劃設計應當同濱水環境治理同步進行,將資源的開發利用納入城市環境管理中,嚴格控制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景觀的設計要與周圍的建筑風貌和環境氛圍相協調,與建筑風貌協調并非以為強調其一致性,與其周邊建筑的風貌應有差異性和個性化。

1.3時尚性原則

城市的規劃設計是為城市的未來設計遺產,在設計理念上,不應一味的仿古,應與時代同步,甚至超前時代;設計風格上,要注重時尚元素展現,使城市景觀的規劃建設具有時尚感,能夠展現都市文化。

1.4立體設計原則

以往景觀、園林設計,景觀設計師們非常注重美學上的平面構成原則,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圖案的美觀、線型的流暢。但他們忘了景觀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場所,人不能一直俯瞰這個景觀空間,而對于人的視覺來講,垂直面上的變化遠比平面上的變化更能引起他的關注與興趣。因而,景觀設計不應僅僅是平面設計,而應是全方位的立體設計。縱觀現代景觀設計的一些名品,無不注重立體層次的設計。立體設計涵蓋了軟、硬質景觀兩方面:軟質景觀如種植喬木、灌木時,應先堆土成坡,再分層高底立體種植;硬質方面則運用上下層平臺、道路等手法進行空間轉換和空間高差創造。

2.園林規劃景觀設計方法

人們心目中的公園形象, 基本上是綠蔭下的亭臺。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帶動了全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繁榮。隨著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園 綠化廣場 生態廊道 市郊風景區等愈加成為城市的現代標志, 成為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改善生活品質和滿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徑,城市園林生態、景觀、文化、休憩和減災避險的功能定位逐步被業內認同。

2.1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就是在園林設計中,合理地利用各種植物創造出優美舒適的植物景觀, 這些植物景觀與其他園林景觀一起構成一個優美舒適的生態環境, 以滿足人們對良性生態的需求。

2.1.1植物景觀帶來精神審美

植物景觀是園林設計的中心, 植物景觀設計的好壞是最終評價園林設計質量的標準之一。植物是自然景觀的標示性元素,同時也是反映自然景觀類型的代表性元素, 它們在不同的時節表現出不同的形態與色澤, 可以帶給人不同的美學感受。每個人都有奔向大自然的欲望,植物是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景觀不僅可以給人以各種美的感受,還會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 這對于久居城市的人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現代的植物景觀設計是在充分認識自然景觀中植物景觀的形成過程和演變規律, 并順應這一規律進行植物配置的, 因此設計出的植物景觀不僅有很強的視覺效果, 還可以營造出適應當地自然條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體現當地自然景觀風貌的植物類型, 塑造出一個優雅舒適的自然環境, 讓置身其中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2.1.2植物景觀三大功能

植物在園林設計中有三大功能, 分別是建造功能、環境功能和觀賞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可以創造景觀空間,建造植物景觀。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對于植物的合理運用, 可以建造出形態各異、有著極高觀賞性和藝術性的植物景觀。環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響空氣質量,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調節氣候 園林設計中,植物景觀與其他各類景觀比起來, 其有著更大的生態學價值,它可以提高空氣質量,改變園林中的小氣候,給人們以舒適、愜意的感受。觀賞功能即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和質地等特征能充當景觀中的視線焦點, 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發揮其觀賞功能。

3.建設生態景觀

3.1當前各國現代園林發展的趨勢是向著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發展,而園林設計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貼近人。認識到植物生態環境的存在與發展是人類文明的標志, 這樣以研究人類與自然間的相互作用及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園林設計思想便開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擴張。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而建設的綠地系統,在此系統中,喬木、 灌木、 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態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從而可以充分利用陽光、 空氣、 養分和水分土地空間等環境資源, 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和諧有序、 穩定的關系,進而塑造一個人類、動物、 植物和諧共生、 互動的生態環境。隨著城市園林建設的迅速發展, 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讓人們有了進一步認識。

3.2建設生態園林是園林發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園林建設當中,模仿自然生態景觀,通過藝術加工,創造出既美麗又具有降塵、降噪、放出氧氣等多種生態功能的園林景觀。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在園林中減少小品、道路 、廣場等,以植物造景為主,增加群落景觀在園林中的應用。建設生態園林以植物造景為主, 木本植物為骨千的生物群,由喬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綜合而成的徽觀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聯系的生態網絡,涵蓋了宏觀城市系統,發揮了吸碳吐氧、調節溫度與濕度、消噪除塵、殺菌保健吸收有害氣體、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發揮綠地水循環、防震避災等生態功能。

4.結束語

總之,園林景觀是人化的自然。園林設計,不但需要有社會性、 經濟性、 技術性等方面的科學思考與分析,還需要熱烈的情感催化,二者合一才是我們創作的真正動力。豐富的社會生活體驗, 特別是那些具有典型意思的形象與事件,最能提供我們創作的靈感, 這也是我們無法從資料與書本中得到的實惠。從生活與自然中得到的信息,永遠是我們進行創作的靈感。

參考文獻:

篇(2)

    一、北京市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建委)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各類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機構(以下簡稱工程招標機構)資格認定及監督管理。

    市規劃委員會(以下簡稱市規委)負責有關勘察、設計招標資格條件的審查。

    二、申報甲級工程招標機構資格的,經市建委、市規委初審后,由市建委報建設部認定。

    申報乙級(或暫定級)工程招標機構資格的,經市建委、市規委審查認定后,由市建委統一報建設部備案。

    三、在本年度工程招標機構資格認定中,《辦法》第八條和第九條規定的“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暫定為“通過全國造價工程師資格考試”。

    四、申請招標機構甲級資格的,具有注冊建筑和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的人員應各不少于2人;申請招標機構乙級資格的,具有注冊建筑和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的人員應各不少于1人。

    五、申請工程招標機構資格的(含中央在京單位),統一到市建委和市規委領取《工程招標機構資格申請表》,并按《辦法》第十條規定的要求,分別向市建委或市規委報送申報材料。

    六、報送申報材料時,還須同時提交已過的全部工程項目的招標機構與被單位的委托合同正本1份及復印件2份;中標通知書正本1份及復印件2份;其中兩項工程的招標文件正本1份及復印件2份;被單位(業主)對招標機構的業績評價文件2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或注冊資格人員資格證書正本1份及復印件2份,其中專職人員還需提供勞動合同及其保險證明正本各1份、復印件各2份。

    七、申報甲級資格的,向市建委報送一式7份,向市規委報送1式2份;

    申報乙級資格(或暫定級)的,向市建委報送一式3份,向市規委報送1式2份。

    向市建委報送申報材料時,除書面材料外,還須報送申報軟盤1份。申報軟件向建設部信息中心購買。

    本年度報送時間為2000年9月26日至2000年10月15日。

    八、市建委、市規委組織專家委員會,對工程招標機構資格申報材料進行評審,并根據專家委員會的評審意見,作出最終認定并公告認定結果。

    符合申報甲級工程招標機構資格條件的,經由市建委統一報建設部認定;

    符合申報乙級(或暫定級)工程招標機構資格的,經由市建委統一頒發《工程招標機構乙級資格證書》或《工程招標機構資格暫定證書》。

篇(3)

附件:關于收繳實心粘土磚“限制使用費”的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限制使用實心粘土磚,加快墻體材料革新的步伐,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于加快墻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筑意見》文件的通知(京政發〔1993〕4號文,以下簡稱“通知”),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各設計、施工和建設單位,要優先采用新型墻體材料和推廣建筑節能新技術,精心設計、精心施工,促進建筑業的技術進步。

第三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新建、擴建和翻建的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在目前情況下,除內、外墻不使用實心粘土磚的現澆、預制鋼筋砼結構外,其它結構建筑工程,均由建設單位依照“通知”和本辦法繳納實心粘土磚“限制使用費”。

第四條:收繳的實心粘土磚“限制使用費”作為市財政建筑節能與墻體材料革新專項基金(以下簡稱“基金”),在建設銀行設“基金”專戶。

第五條:建設單位所繳納的“限制使用費”,納入工程投資概算內。這項基金不得做為設計、施工取費和其它納稅的基數。

第六條:繳納標準,按每平方米建筑計算:

工業生產性建筑按單項工程每平方米建筑繳納六元;

民用建筑按單項工程每平方米建筑繳納九元。

第七條:建設單位在向規劃部門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同時交納。

1.由市建筑節能與墻體材料革新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節能墻改辦)委托規劃部門設專人負責收繳。使用專用收款憑證(一式三聯)。

2.規劃部門憑建設單位的已收繳款憑證,辦理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3.規劃部門將每日收款全額送存建設銀行設立的“基金”專戶。

第八條:市財政局委托建設銀行設立建筑節能與墻體材料革新“基金”專戶,作為專項“基金”收支核算總帳戶。

建行經辦行于每月10日前將上月收繳、支出“基金”情況書面報告市節能墻改辦。

第九條:對已繳納實心粘土磚“限制使用費”的工程棟號,經變更設計,施工采用了新型墻體材料(除實心粘土磚外,均視為新型墻體材料),結構工程完成后,建設單位持設計、施工單位出具的證明及原專用已收款憑證,向市節能墻改辦申報,經核實后,進行返還。

1.返還標準:按該工程已繳實心粘土磚“限制使用費”數額,只外墻未使用者返還40%;只內墻未使用者返還50%;內、外墻均未使用實心粘土磚者返還90%。

2.依據返還數額,由市節能墻改辦開具專用返還單,由建設銀行“基金”專戶支付、返還建設單位,作為降低工程投資。

第十條:“基金”的使用,實行有償和無償使用。除必須保證第九條規定的返還外,主要用于建筑節能與墻體材料革新的科研、試驗、制訂規范、標準和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推廣應用、獎勵、重點新型墻體材料發展項目的銀行貸款利息補助及有關管理費用等。具體使用手續實行預算方式管理。

1.由項目的主承辦單位提出,經主管部門批準的項目預算,對其中需要由“基金”支付的數額,向市節能墻改辦提交書面申請(附項目文件一份)。

2.市節能墻改辦經審核提出意見,報領導小組審批。

3.市節能墻改辦根據領導小組批準的項目和金額辦理批準使用“基金”通知單。由建行經辦行“基金”專戶支付。

4.已批準使用“基金”的項目完成后,主承辦單位要向市節能墻改辦報告結果。

第十一條:市節能墻改辦,設專職機構負責組織“基金”的收繳、存儲、使用等綜合管理工作。并向領導小組會議報告年度執行情況。

第十二條:本項“基金”是推進全市建筑節能與墻體材料革新的專項資金,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挪用。市財政局、審計局、建設銀行要對“基金”的收繳、使用、返還等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對不按本規定繳納實心粘土磚“限制使用費”的建筑工程和拒不執行市建委、首規委(90)京建材字第269號《關于在圍墻建筑中禁用粘土實心磚的通知》的圍墻工程,規劃部門不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委不批開工證,銀行不予撥(貸)建設工程款。擅自開工者,市有關主管部門按違章施工處理。

對收繳、返還、使用管理工作中違犯規定,弄虛作假,截留挪用、貪污受賄者由市有關主管部門查處,觸犯刑律者,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十四條:對積極采用新材料、新技術進行墻體材料革新、推廣節能建筑成績突出的單位、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推廣量大和具有重大意義的科研成果項目實行重獎。

篇(4)

2.進一步深化城鄉規劃,重點加快推進城鄉規劃的編制和審批進度。根據工作進度和責任分工,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審批進度,盡快完成一批規劃成果,為科學規劃、合理建設和依法管理提供依據。2013年規劃編制工作重點:一是完成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市城鄉統籌規劃、市藍線濕地保護及生物多樣性規劃等2012年接轉規劃項目編制工作。二是重點做好:(1)市城市色彩規劃編制;(2)市城市空間特色規劃編制;(3)市城市水環景觀設計;(4)市給排水規劃編制;(5)市綜合交通規劃(修編);(6)濕地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7)城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8)大道、大道控制性詳細規劃及重要節點景觀設計;(9)行政中心設計方案調整。

3.加強城市設計和規劃方案審核,提升城市形象。突出特色,搞好重點地段(節點)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工作。請專家、名家來進行城市發展的規劃研究和設計工作,爭取多出精品。做到精雕細刻,精益求精,不斷提升城市規劃水平,提升城市品位。

篇(5)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城鄉總體規劃、城鄉詳細規劃、各專項規劃以及規劃管理基本知識,具備規劃設計、城建管理能力,從事城鄉規劃設計、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城鄉規劃專業就業前景

當今中國正處在城鄉發展的轉型期,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統籌發展、鄉村振興等都離不開規劃人才。隨著國家機構改革的完成、自然資源部的組建以及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國家提出構建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該體系要求規劃管制核心由耕地資源單要素保護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保護轉變,統籌配置城鄉人居環境在內的各類要素的空間資源,實施“多規合一”實現全域全類型用途管控,規劃行業在機構設置和工作體系等方面將經歷重大變革和全新探索。

同時,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大數據”引入城鄉規劃領域建立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構成為城市管理提供一張底板、一個平臺、一套數據的重要基礎,也體現了城鄉規劃和數學、統計和計算機等學科的交叉發展。這些發展、轉型、變革都為本專業的學子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拓展閱讀:城鄉規劃專業就業方向

隨著城鄉統籌發展思路的鋪開,我國城市化進程將加快步伐。一個城市能否規劃得當,關系著城市的發展與穩定布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公眾參與熱情的提升,城市規劃者開始從幕后走到前臺,城市規劃人才的價值越來越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受人注目。城鄉規劃專業主要就業崗位為:建筑設計師、規劃設計師、建筑師、城市規劃師、景觀設計師、規劃師、城市規劃設計師、設計總監、景觀方案設計師、助理規劃師、方案設計師、設計部經理等等。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建筑、餐飲業、房地產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餐飲業;

3 房地產;

4 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

5 教育/培訓/院校;

6 互聯網/電子商務;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發了《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將城鄉規劃學從原建筑學一級學科中拆分出來,標志著城鄉規劃學被正式提升為新的一級學科[1]。雖然城鄉規劃專業屬于工科門類,但是涉及的知識體系眾多,專業課程涉及工學(建筑學、風景園林、交通運輸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統計學、地理類、應用數學)、藝術學(設計學、美術學),以及社會科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門類[2]。城鄉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作為城鄉規劃專業的核心課程綜合了上述學科門類的相關知識,但是目前《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對于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程的教學組織沒有提出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學校針對自己的辦學特色進行了學科定位和課程設置。

我國城鄉規劃專業多為五年制辦學,不少學校都是以三年級作為專業的過渡期,從之前的建筑學知識的學習轉向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習,因此研究三年級的規劃設計課程是很有必要的。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城鄉規劃專業的辦學質量,進一步做好城鄉規劃專業的本科教學工作,確定城鄉規劃專業的辦學特色,需要進行設計類課程的改革。當前社會對城鄉規劃專業的要求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城鄉規劃專業乃至整個行業都處在大轉型時期,未來的規劃方法和方式會和現有的規劃體系有很大變革,從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規劃轉向精細化的強調質的規劃,教育體系要靈活變革來適應未來的發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已畢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從“職研教融合”的角度出發來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鄉規劃專業三年級設計課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職”指的是學生就職,“研”指的是學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課程教學。

2 河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辦學現狀

2.1 辦學簡介

河南理工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成立于2005年,學制為5年,畢業發工學學士學位證。當時所在學院為土木學院,2008年并入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2013年更名為城鄉規劃專業。該專業的前身是測繪學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鎮規劃專科專業。城鄉規劃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城市規劃管理、區域規劃等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設計及城市規劃設計等基本訓練,掌握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學測繪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設置有人文地理學與城鄉規劃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發理學學士學位證。該專業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鎮規劃專科專業。2001年秋季開始面向全國招收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本科生,學制四年。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系承擔自然資源學、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區域規劃、村鎮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教學工作,致力于培養具備堅實的地理科學基礎和開闊的城市與區域經濟視野,較強的空間分析和綜合信息處理能力,從事資源環境評價、城鄉規劃管理,以及村鎮旅游規劃設計等領域的管理與技術復合型人才。

從上述介紹來看,河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鎮規劃專科專業,目前這兩大專業分別屬于不同的學院,培養目標也不盡相同。盡管兩個專業在本科教學的課程設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鄉規劃專業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學與城鄉規劃專業,在專業定位和課程設置中避免出現雷同的現象,而設計類課程就是兩大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區別。根據筆者對于我國城鄉規劃專業通過評估的42所院校的調研,城鄉規劃專業所在學院有眾多模式,其中建筑與城規學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這說明了建筑學和城鄉規劃兩大專業齊頭并進發展勢頭強勁,建筑學院模式緊跟其后,也說明了城鄉規劃專業對于建筑學的基礎依托。

2.2 學生就職狀況

2.2.1 已畢業學生就職總體狀況

筆者對已畢業的130名學生進行了統計,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發現就業狀況總體良好(06級學生沒有信息反饋,11級學生由于剛畢業信息還不完善)(表1)。其中轉行人數12人,占到統計人數的9.2%,從事規劃以及建筑行業的人數共計106人,所在的撾恢饕集中在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規劃管理局以及景觀設計院等。從學生就職的狀況可以為城鄉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的培養目標提供借鑒。

2.2.2 已畢業學生從事的項目類型

筆者對已畢業但仍然從事規劃行業的85名學生接觸的物質空間類的規劃項目類型進行了匯總,具體內容詳見表2。

根據已畢業學生從事的項目類型,可以為城鄉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體系提供一定的依據。

2.2.3 已畢業學生對于培養能力的建議

在設計能力方面首先應該掌握各個功能區的做法,如居住區、商業中心、站前區、濱水區、CBD、倉儲區、物流園區、交通樞紐等,多參觀,多思考。其次設計前應仔細研究地塊所在城市或地區的基礎資料,了解其文化內涵,提煉其城市特色,融入設計中,讓作品主題更鮮明,更有靈魂。再次應熟悉相關規范,關注規劃前沿,與時俱進。最近國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開放式社區、花園城市、美麗鄉村、大數據獲取及處理等。

在表達能力方面平時多加強手繪的練習,練習空間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種軟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辦公軟件等,并且要掌握與外界和甲方的溝通和斡旋技巧。

2.3 學生考研狀況

2.3.1 考研錄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7年來考研錄取率呈現波動狀態,在2014年達到低谷,2016年達到高峰,總體考研率為17.5%,具體內容見表3。

2.3.2 快題題目分析

快題設計是規劃設計的一種快速表達形式,是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規劃設計從文字的要求到圖形的表達。無論是研究生入學考試還是工作選拔測試,都可能采用規劃快題設計的形式。研究生初試考快題的高校有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沈陽建筑大學、安徽建筑大學、廣州大學、湖南大學、蘇州科技學院、天津大學、深圳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清華大學、西建大、南京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16所高校。研究生復試考快題的高校有西北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建筑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廣州大學等11所高校。

快題設計測試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此類快題在考試測試中更容易操作。具體類型包括: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心區規劃設計(商業中心規劃設計、文化娛樂中心規劃設計、行政中心規劃設計)、濱水區規劃設計、舊城改造規劃設計、旅游區規劃設計(一般會有山地)、公園景觀(城市廣場)規劃設計、步行街規劃設計(一般是歷史街道)、大學校園規劃、中學校園規劃、產業園區規劃、辦公園區規劃、物流園區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近5年來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快題題目類型詳見表4。

3 三年級規劃設計課程改革研究

城市規劃專業在學科設置上升為一級學科后,城市規劃專業涵蓋的范圍更寬更廣,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規劃專業也在日漸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專業特色[3]。不論城鄉規劃專業如何發展,其核心是不變的,即以城鄉物質空間為核心。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城鄉規劃專業是以土建類學科為背景,以設計類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以物質空間規劃為主,同時強調對多種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學與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城鄉規劃專業在前三學期和建筑學專業實行建筑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到二年級下學期進行專業的選擇(建筑學專業和城鄉規劃專業)。因此城鄉規劃專業五年的設計類課程為從大一的建筑設計基礎、到大二的建筑設計、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規劃與設計以及大五的畢業設計。城鄉規劃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城市規劃設計系列課程作為城鄉規劃專業最重要的核心課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4]。三年級是城鄉規劃專業系統的由建筑類知識向城鄉規劃類知識的轉換,因此這個階段學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認知上會有很大的不同,筆者從已畢業學生的就職狀況和考研狀況綜合考慮,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學內容改革

三年級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以物質規劃和形態規劃為主,同時強調相關知識體系的結合。在教學內容上和二年級下學期的最后一個建筑設計相銜接,從單體建筑設計過渡到群體建筑設計,再過渡到對整體空間環境的綜合設計。以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和城市設計為主,每個學期兩個設計,每個課程設計56學時,具體內容見表5。

3.2 培養能力改革

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不能僅僅只是訓練學生的繪圖水平,應從多方面進行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三年級的規劃設計課程可以從設計能力、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綜合能力四個方面進行綜合改革,具體內容詳見表7。

3.3 教學過程改革

3.3.1 O計課流程安排

設計課程要特別重視過程控制,上課紀律應當加強,防止學生最終只交一套圖紙的情況發生。嚴格把控每一個過程環節,一草和二草按照時間交圖或匯報,并注重點評。設計課中的集中授課與點評時間應均勻分布在設計過程的每個階段。并且要注重設計課和實際的結合,要強調實地調研的重要性。具體可以細分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開題、調研階段,第二周的匯報、點評階段,第三、四周的一草、點評階段,第五、六周的二草、點評階段,第七周的三草、點評階段,并且一定要有為期一周的課程設計周,在這一周里學生可以專心的表現最終成果。

上學期:開題――實地調研――資料搜集――規劃先例分析(以快題的形式,注重手繪能力的提高)――資料搜集――方案生成(師生互動)――一草(交一草草圖)――二草(交二草草圖)――三草(生生互動)――出圖、制作手工模型――評圖、評模型――展覽――制作圖集、刻錄光盤――歸檔。

下學期:開題――實地調研――資料搜集――規劃先例匯報(以ppt匯報的形式,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資料搜集――方案生成(師生互動)――一草(師生互動)――二草(交二草草圖)――三草(生生互動)――出圖、制作機器模型――評圖、評模型――展覽――制作圖集、刻錄光盤――歸檔。

3.3.2 設計課過程監控

為了嚴格把控學生上設計課的紀律,端正學習態度,應做好平時階段的考勤工作,平時成績結合學生上設計課的出勤率以及遲到情況分別對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課的學習效率。

為了強化學生課程設計的過程性,避免最終熬夜突擊畫圖交圖的狀況,每個設計過程中間要求交草圖,草圖要求進行簡單的排版,要有設計思路分析、手繪草圖、設計說明、總平面設計等內容。并且嚴格要求調研報告、調研匯報、成果匯報、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質量[9~10]。

課程設計結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設計圖紙,正圖要求嚴格按照任務書要求來完成,要有認真的排版、分析圖、總平面圖、效果圖、意向圖等。

3.3.3 設計師進課堂

考慮到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科特點,設計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進一些設計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設計師教學、設計師答疑、設計師評審等環節。

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三年級課程建議邀請有豐富經驗的規劃設計師或規劃局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建議邀請至課堂的規劃設計師或規劃局工作人員針對規劃行業發展行情、規劃設計方法、規劃評審過程、規劃局工作職責等做專門講座。

4 結語

作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鄉規劃專業,在專業定位、辦學特色、設計課程的資源獲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學習“老八校”類的城鄉規劃專業。應從行業需求的角度考慮確定適合非“建筑老八校”類城鄉規劃專業的設計課程教學內容,豐富設計課類型,重視建筑與規劃設計方法的指導,加強對外交流。并積極探索學院和規劃設計院、建筑設計院和兄弟院校合作辦學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徐煜輝,孫國春.重慶大學城鄉規劃學科教學體系創新與改革探索[J].規劃師,2012,28(9):11~16.

[2]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間設計思維的案例教學實踐[J].華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產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鈺.城鄉規劃專業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潔,王麗娜,邵 俊.城鄉規劃學專業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楊梅煥,陳秋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法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劉葉城.鄉規劃專業快速設計課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樂.城鄉規劃專業快速設計系列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

篇(7)

CITYIF規劃云平臺

人性化的城市雨水景觀設計對策

關于中國“風景園林學”的5個問題

Coyoacan企業園區景觀設計

重要卻被低估的景觀功能——提升專注力

健康的城市生態與健康的人

對城市邊緣地區景觀管理的反思

氛圍:景觀設計中的質量、感知與時間概念

中國特色的建筑節能之路

從能效城市到能效者——5A規劃途徑

低碳生態城市規劃方法

當低碳與生態技術遇見景觀建造

最佳實踐:中國南方地區首個被動式住宅

為提升雨水質量而設計的綠色基礎設施

權力、文化與審美:當代城市景觀中的三重“幻象”

中國華南地區低影響開發設施典型案例分析

在新數據環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續內涵

為城市體檢——大數據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

建筑師的元符號:建筑制圖如何借鑒大數據可視化

《為未來而設計——80人眼中的可持續世界》節選

海綿城市和低影響開發技術——愿景與傳統

“公共政策的力量:‘海綿城市’與行業趨勢”沙龍紀實

與地方政府的對話:鎮江市的海綿城市建設經驗

化腐朽為神奇——城市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探索

綠色等于健康?建立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的實證基礎

論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的影響機制及重要研究問題

親自然的景觀設計對改善健康與福祉的作用

以兒科醫生的視角診斷城市環境:訪談理查德

彈性樂清:氣候變化、公共健康和景觀基礎設施

以國際視角審視中國鄉村景觀與可持續城鎮化

西安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規劃回顧

應對中國經濟模式轉型的城市建設:適度與留白

古代水利基礎設施比較研究對新興城市的意義

春秋冬夏——北京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的景與觀

景觀設計行業水平的提升有賴于市場化改革的推進

理性教育:香港大學景觀設計學碩士設計論文教學體系

尋找定位的挪威設計——挪威2013奧斯陸建筑三年展參觀感悟

合金:通過熔入制造能夠相容的新材料

中外無異——關于中國設計市場的新思考

土壤:水系統中被忽視的向度

基于自然過程的人工干預下的水系統生態設計

淺析現代企業園區中的植物景觀營造形式

讓城市更綠——綠色屋頂和綠色立面

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與加冷河修復

兩位創新型設計師對城市的深刻思索

篇(8)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大局,加大規劃編制力度和深度,完善城鄉規劃體系,提高城鄉規劃編制水平,充分發揮城鄉規劃引導調控作用,通過任務分解、明確主體、建立臺帳、強化措施,增強責任意識,加強協調配合,確保年城鄉規劃編制工作圓滿完成。

二、工作任務

年共計劃編制城鄉規劃34項。其中,包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市區城市道路、市區城市停車設施、市區公共交通、市區供水與節約用水等專項規劃(13項);主城區、新區近期建設范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2項);許由路兩側、延安路兩側等城市設計(2項);新區主中心中軸線景觀設計、科技廣場西側局部地塊等重要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2項),至禹州段道路規劃、五組團之間通道規劃等城際通道規劃(2項);村鎮體系規劃(12項)。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完成規劃編制任務。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轉變領導方式,盡快成立年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縣(市、區)有關部門和相關鄉(鎮)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轄區內城鄉規劃編制工作。各責任單位要明確專人負責,確保按時完成規劃編制任務。

(二)轉變工作方式,提高規劃編制質量。各責任單位要選擇信譽良好、經驗豐富、水平較高的規劃設計單位編制規劃。各級規劃管理部門要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全程參與,實現責任單位、設計單位和規劃管理部門三者有機銜接,提高規劃編制水平和規劃審批效率。規劃編制過程要陽光透明、吸納民意、保障民生,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公共性,指導城鄉建設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規劃編制經費保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加大規劃編制資金投入力度,將年規劃編制費用納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并及時撥付到位,為順利完成城鄉規劃編制任務提供資金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責任。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及市政府各責任單位要按照確定的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制定措施,明確責任領導和具體負責人,確保承擔的規劃編制任務圓滿完成。

篇(9)

一年來,我們在局黨委的領導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局上下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也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在今年1月21日的全局系統2010年總結表彰會上,我在最后說,我們要做到三個滿意,一是讓社會各界滿意;二是讓服務對象滿意;三是讓我們的團隊滿意。現在看來,我們這三個目標已經基本達到,一年來,我們的工作開展得扎扎實實,有聲有色,很順利,大家的情緒都很高漲,成效也很顯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認可,得到了市級四大班子的認可,得到了服務對象的認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這是同志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市委書記在常委會上為我們說事,市長在全市的城鄉規劃會上表揚我們,人大評議我們全票通過,這在評議的過程中是少有的,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兩節到來之際,我代表局黨委向大家表示誠摯的謝意。

今天我要講三部分,一是回顧2011年工作,二是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三是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

一、2011年工作回顧

現在的社會各界對城鄉規劃工作的關注度極強,我們的工作難度很大,情況也很復雜,我簡要從6個方面對2011年的工作進行回顧總結。

(一)理清思路抓調整,全面開創新局面

根據市委、市政府對城鄉規劃工作提出的要求,結合我們本部門的實際,我們繼續堅持一個原則,即“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繁榮、鑄造特色文化、突出濱水園林、改造新建并舉、建設宜居鶴城”的城市建設原則;突出兩個重點,即“抓城管縣(市)帶鄉促村,抓人員素質提規劃設計水平”;圍繞三個調整,即“調整規劃理念,調整工作重點,調整服務方式”;搞好四個結合,即“優化空間結構與打造特色景觀相結合,重塑城市形象與挖掘城市文化內涵相結合,地上建筑規劃審批與地下各種基礎設施管線審批相結合,把握規劃設計質量標準與推進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相結合”。實踐證明,我們的思路是清晰的,重點是突出的,辦法是可行的,效果是明顯的。在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我們首先是抓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城鄉規劃存在著不可避免的重復工作,但是我們必須還得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工作。今天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我們有一個核心的班子,有一個精干的團隊。

(二)集中精力抓重點,全力推進新時序

主要是通過各類會議民主決策,集體決策,班子決策。

1、召開會議及審議項目

全年共組織召開局務會36次,審議各類項目755項;市專家委員會40次,審議各類項目308項;組織、籌備市城鄉規劃委員會辦公室會議11次,審議各類項目168項,多次參加市長辦公會議。體現了規劃在經濟建設、社會服務中的地位和作用。當今時代,正處在城鄉建設一體化、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面臨的任務和壓力十分重。

2、審批各類規劃

2011年,我局共審批控制性詳細規劃77項,規劃用地面積8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53萬平方米;審批修建性詳細規劃71項,規劃用地面積320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357萬平方米。

3、核發各類行政許可

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66項,總建筑面積97萬平米,其中市政工程23項;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46項,建設用地面積287萬平方米。

4、鄉鎮規劃編制完成情況

2011年,全市115個鄉鎮(不含城關鎮)已有105個完成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其中有67個鄉鎮規劃成果經過市級以上專家鑒定。全市1242個中心村已有825個完成規劃編制,占總數的66.4%。

5、新型社區規劃完成情況

我市確定的13個新型社區整鎮推進試點鄉鎮已有6個完成規劃編制,12個新型社區整村推進試點村已有2個完成規劃編制,其余正在調研和規劃編制中。

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5211工程和大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工程,我們積極幫助謀劃規劃,推進項目建設。

(三)完善機制定規則,全力營造新環境

年初以來,我局為了縮短服務對象的辦理時間,提高辦事效率,減少交叉環節,在規則制定上,在制度建設上,在服務的方式方法上,都做了積極探索。

在2010年市委下發的“八條”基礎上,經過多次征求意見和各方論證,并提請市委、市政府同意,我局先后起草下發了14項規則。其中《市城區高層建筑規劃管理暫行規定》、《市規劃與建筑藝術委員會方案報審規則》、《市建設項目規劃審批程序》、《市建筑工程規劃管理技術暫行規定》、《城市總體規劃管理規定》、《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規定》、《建設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管理規定》、《市區建設用地容積率管理規定》是以市委、市政府聯合發文的形式下發的,《市南苑新城建筑工程規劃管理技術暫行規定》、《市城市地下管線規劃管理規定》是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發文的形式下發的,《市城鄉規劃局建筑立面審查辦法》、《關于進一步規范審批管理的規定》、《市城鄉規劃局業務工作分工及內部運行程序》、《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管理規定》是以我局文件形式下發的。這些規則對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對規范我們的行為,提高城鄉規劃設計水平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還將這些規則文件提供給市轄各縣(市)政府和規劃部門參考。有了規則,才有了形象,總體來說是好的。出臺這些規則,對我們的廉政建設、行風建設都起了關鍵作用,得靠規則辦事,靠制度管人,靠精品說話。

(四)加強合作練本領,全員素質新提升

一年來,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學習,對外合作,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大家都積極參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總體來講有這么幾種形式:

1、外聘教師來培訓。2011年6月9日,我局邀請哈工大規劃設計院院長趙志慶教授為市委黨校春季主體班進行了“城鄉規劃知識”專題講座。講座結合當代城市規劃與設計案例,對《中國當代城市設計與管理》進行了重點解讀,黨校兩個班次學員、市城鄉規劃局部分業務干部以及各縣(市)在局機關掛職干部共160余人參加了培訓,這是城鄉規劃知識專題講座首次走進市委黨校課堂。我們還聘請市委黨校張麗麗教授,舉辦《科學規劃追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專題講座,全局140余名干部職工參加了學習,并就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的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前不久,我們還在嫩江賓館請省測繪局和市國家保密局的領導給全市城鄉規劃系統進行了“天地圖”和保密知識的培訓。反響都非常好。

2、外出接受培訓。局領導班子成員都帶隊外出參加培訓學習和考察,規劃院、七區規劃處都分別以各種方式參加專業學習,即鍛煉了隊伍,又提高了設計水平。

3、內部研討培訓。這已經成為我們長期堅持的一種制度,我局的副局長、總規劃師王舒揚同志、調研員趙源江同志、市規劃院總規劃師韓鵬同志等都曾在局系統內部做過相關知識的講座。還對各部門在“標準提升年”活動中撰寫的調研報告進行了評比。

4、各縣掛職培訓。在“標準提升年”活動中,我們從縣(市)規劃部門抽調骨干力量到局機關和規劃院掛職,通過實踐進行學習。

5、案例分析培訓。

實實在在講,規劃工作就得走出去,請進來,確實得學習。因為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老百姓的需求在不斷提高,不學習就跟不上時展的需要,沒有本領就無從談起服務,加強學習合作和對外聯絡十分重要。

(五)研究品位找亮點,全面規劃新城市

城鄉規劃部門的職責就是規劃城市,一個城市規劃成什么樣,我們是第一責任人,雖然我們不是最終決策者,但我們站在前沿上,就得承擔責任。在項目審批中,我們也在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如何提升城市品位,如何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如何打造城市特色。

1、結合天際線建設著力打造城市特色景觀。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城市建設,做為城鄉規劃職能部門,我們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天際線這個課題,我們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它是西方城市規劃定型的一種理念,構成獨特的天際線需要一個城市有中心,有主題,所以我們始終都在研究城市的特點和品位應該體現在哪里,城市發展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體現在文化上。結合嫩江,結合勞動湖改造,我認為我們的城市特點應該顯現在“顯山、露水、透綠”上,體現在城市的生命上,體現在城市的設計藝術上,體現在城市的文化本質上,體現在城市的發展水平上,體現在城市的特點上。

2、結合項目審批提高城市空間設計水平。主要圍繞城市空間設計的三種結構,四項原則,五個要素做了些嘗試。我們定規則,外出培訓合作,最終要體現在成果上。在審批項目時,我們做到了功能性與藝術性相結合,虛實與凹凸相結合,色彩與質感相結合,根據現在建設宜居城市、以人為本的要求,我們在項目的功能配套上,在規劃的設計標準上,在立面的亮化景觀上,嚴格把好質量關。審批中我們一直在思考,雖然自己和自己比有了些成效,但是和好的比,還有大的差距,還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3、結合“標準提升年”活動提高全系統的工作能力。結合這次活動,我們全系統來了一次大比武。這是市政府對我們的要求,我們為這次活動出臺了方案,召開了動員會、座談會,搞了知識競賽,撰寫了調研報告,互相進行研討,可以說開展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取得了成效。2012年我們還要開展回頭看,繼續研究如何提高工作質量和內涵。

4、結合“天地圖”應用推廣數字化城市新技術。我們是數字化城市,如何推廣和應用技術至關重要,我們在使用“天地圖”、三維項目審批上,也做了有益的探索。

5、結合《條例》的施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按照我市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負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起草工作,目前,該條例已經按照省人大的要求更名為《市歷史街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并經10月20日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10月26日在《日報》上進行了公告,將于2011年12月1日起實施。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文本初稿已形成,近期將上報相關部門審定。中規院編制的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已編制完成,正式成果已經通過2011年11月4日進行的專家評審。

(六)加強宣傳促管理,全面系統新變化

1、人大評議行風建設初見成效

行風建設排名前移,人大評議中我們全票通過。但這只是過去,在新的一年如何鞏固,如何提高,這是關鍵。

2、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長抓不懈,效果明顯

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市里驗收我們順利通過。

3、政務公開和信息化建設再不斷上層次,上水平

加強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咨詢回復群眾提問279項,排名全市第2,公布工作信息268項,排名全市第9;印發《規劃簡報》,并向省住建廳和市委、市政府等相關部門報送,向局系統內和各縣(市)區下發。項目審批及時公開,信息化服務做得很出色。

4、爭先創優的氛圍越來越濃

一個團隊,首先要團結,再就是要爭先創優。工作是有難度,但只要我們公開、公正、公平,大家是會理解的。我們的項目都是集體民主決策的,我們的服務意識不斷加強,我們的項目審批水平不斷提升,我們的辦事效率不斷提高,我們的工作透明度越來越強。

二、分析形勢查找問題

(一)機制不活,體制不靈,不同程度地影響工作

按照干部管理的要求,是不允許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混崗的,但我們局機關只有35個編制,不借調人員,根本無法開展工作。但借調的都是區規劃處的人員,又影響了區里的工作。全局35人,局領導8人,行政保障、黨政工群共10人,從事專業工作的一線人員只有17人,確實有很大的壓力。

(二)編制少,專業人員不足,成果影響力不明顯

人員編制少,專業人員不足,專業覆蓋不全,局機關、規劃院都嚴重地編制不足。欠發達地區的現實嚴重地影響我們對人才的引進,城鄉規劃工作的社會影響力達不到預期。

(三)項目審批層次不深,審批質量有待提升

項目過多,審核層次達不到深度,還有些層次交叉,項目的行政許可涉及的內容還應更深、更全。

(四)景觀設計、雕塑小品研究不夠,琢磨不細

對項目的景觀設計、雕塑小品等方面的研究遠遠不夠,還應加強,現有人員還要再認真地加以學習研究,力爭在城市的景觀上拿出精品,提升規劃工作水平。

(五)理念要更新,協調藝術要加強

理念要跟上建設宜居城市的要求,還要加強綜合協調能力,我認為在這方面,我們要向住建局學習。綜合協調很關鍵,在溝通藝術上,方式方法上我們還要研究。

(六)學習合作還要加強,內外素質都有待提高

要想有內涵,出精品,就必須加強對外合作。加強聯系。

三、2012年工作安排部署

2012年,我市的城鄉規劃工作要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完善功能為重點,綜合改造老城;以景觀創新為重點,科學規劃新城。著力突出城市景觀設計,打造城市整體形象,全力解決規劃質量低和水平不高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和品位。

(一)明確思路,堅持原則不動搖

繼續堅持一個原則,即“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繁榮、鑄造特色文化、突出濱水園林、改造新建并舉、建設宜居鶴城”的城市建設原則;突出兩個重點,即“抓城管縣(市)帶鄉促村,抓人員素質提規劃設計水平”;圍繞三個調整,即“調整規劃理念,調整工作重點,調整服務方式”;搞好四個結合,即“優化空間結構與打造特色景觀相結合,重塑城市形象與挖掘城市文化內涵相結合,地上建筑規劃審批與地下各種基礎設施管線審批相結合,把握規劃設計質量標準與推進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相結合”。

(二)明確方向,城市定位不走樣

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36字方針和城市發展必須要處理好的12個關系,結合對我市的城市特質和發展階段的基本判斷,把加快建設工業化、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總體戰略目標和功能定位為:濱水園林城市、裝備工業基地、綠色食品之都、生態旅游勝地、歷史文化名城。結合鶴城特點,挖城市的文化內涵,提高城市功能品位,結合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設,提高城市的環境景觀和城市雕塑、藝術小品的規劃設計水平。

(三)明確重點,全程服務不懈怠

1、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積極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搞好各類項目審批。

超前謀劃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工程規劃,繼續完成中華路改造規劃、城中村改造等項目規劃。

2、做好新城項目規劃服務對接

2012年,南苑新城核心區以中匯城項目、公建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為重點。繼續以高鐵新站為核心區,加強新城項目的空間、環境和形象設計,打造標志性建筑,在規劃設計中始終貫穿“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建設以高新產業為支撐,以高端商業為動力的宜居宜業新城區。

3、采取綜合治理的方式,做好老城改造的各項規劃

以六個地段(出城口、交叉路口、沿江、沿湖、高層建筑、公共建筑)為重點,以六種元素(立面、亮化、綠化、道路、基礎設施、牌匾廣告)為條件,突出十條街路,為城市改造奠定基礎。

4、結合實際編制好各項規劃,為城市建設搞好服務

抓好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爭取早日通過國務院批準;抓好3個分區規劃和5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全覆蓋工作;抓好黨政辦公中心擴建規劃。

5、啟動城鄉規劃展示館工作

城鄉規劃展示館擬設在市新建圖書館的二、三、四層,內容包括規劃展示區、會議室(多功能廳)和地理信息演示廳三部分。下步要盡快確定規劃設計方案并實施。

6、推廣數字化城市技術的應用

2012年,要將2005年以后審批的各類地下管線約233.42公里,全部錄入到市地理信息中心平臺;抓好數字城市技術推廣應用到城市管理和搶險救災等工作中;抓好各縣區推廣應用數字城市技術的試點工作。

7、推進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

結合全省小城鎮建設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鎮整村推進的工作要求,繼續推進全市10個鄉鎮、417個行政村、8個市級示范鎮、7個新型社區整鎮推進試點鎮、10個新型社區整村推進試點村的規劃編制。

8、繼續抓好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工作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已經原則通過專家評審,盡快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申報文本報省政府批準,明年繼續配合有關部門完成申報工作。

9、《關于城市規劃控制的幾項規定》的修改工作

按照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精神,進一步對《關于城市規劃控制的幾項規定》進行修改和完善,結合《城鄉規劃法》的貫徹實施,2012年要按法定程序將此《規定》納入《市城鄉規劃條例》一并起草。現正廣泛征集各方意見,爭取近期提交市城鄉規劃委員會辦公室會議討論。

10、繼續抓好規劃崗位培訓

繼續和大專院校,兄弟地市、合作單位聯合搞好培訓,并將崗位培訓納入日程,當成重點工作來抓。重點對縣(市)區長、主管縣(市)區長、規劃局(處)負責人和鄉鎮長分期分批搞好規劃培訓。

四、明確措施,爭先創優不落伍

工作得有激情,切實圍繞“四個三”工作機制開展工作。

1、圍繞“三個調整”的理念確定工作思路,即:調整規劃理念,調整工作重點,調整服務方式;

2、本著“三個第一”的態度改進工作作風,即:在第一時間掌握信息,了解情況;第一需要搞好對接,搞好服務;第一現場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篇(10)

從性別視角分析城鄉規劃和建筑設計問題在我國是一個已經起步但缺乏深入探討和貫徹實施的議題。隨著城鄉規劃學理論研究和實踐反饋的縱深發展,女性生活方式和行為特點備受關注,為傳統規劃設計帶來新的視角,也對城鄉規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一、城鄉發展中的性別意識發展歷程

人類城市空間發展史,除了物質空間的變遷之外,也是由男女兩性不同的性別體驗所譜寫的身體與城市空間關系的歷史,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性別意識模糊階段

長久以來的古代社會幾乎是單性別空間,即男性空間。在中國古代,女性幾乎與公共生活絕緣,極少參與到公共空間中,體現出男尊女卑的性別格局。在古希臘,城邦公共生活發達,公共空間形式豐富。諸如市政廣場、運動場、露天劇場等,也是以男性活動為主。即使在高揚人權、自由的文藝復興時期,女性仍然沒有從男性中心論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17~19世紀的沙龍文化為歐洲女性開辟了一條介入公共空間的途徑,但沙龍仍然是一種半公共空間,并且只針對少數女性。由此可知,19世紀之前中西方公共空間主要是男性支配的場所,而女性的領地是家庭。

2.女性主義覺醒階段

19世紀中后期,一些西方國家發起了女性主義(Feminism)運動,主要目標是爭取婦女的政治、經濟、教育權利,其中,讓女性自由進入和享有公共空間是一個重要訴求,城市公共空間的性別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革。女性主義從女性的特殊歷史地位出發引入了社會公平的內容,主張關注城市群體的多樣性,強調規劃應當全面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的關系,滿足婦女、兒童、老人、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的不同需要,為解決城市規劃中的種種問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3.社會性別主流化階段

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明確了“社會性別主流化”的概念。即,在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評估所有有機會的行動(包括立法、政策、方案)對男女雙方的不同含義。作為一種策略方法,它使兩性的關注和經驗成為設計、實施、監督和評判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所有政策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使男女雙方受益均等,最終實現男女平等的目標。城鄉規劃作為一種公共政策,必須將性別意識納入城鄉規劃政策的制訂、實施、監督、評估、調整的全生命周期中。

二、性別盲視引發的城鄉問題

1.空間不平等

空間平等的關鍵在于城市建設必須考慮性別差異,而不是僅僅依據所謂的原則、標準來決定,尤其是當這些原則、標準本質上是男性的角度。如西方城市郊區化的進程中,中產階級家庭遠離城區,造成家庭主婦在日常購物、料理家務、照顧幼兒等方面的諸多不便;而封閉的居住設計也割裂了家庭主婦之間的直接交流,使其逐漸脫離社交網絡。在中國,進城務工女性往往集中在城市邊緣,居住衛生條件惡劣。

2.環境不安全

相對男性來說,女性在城市物質環境中體驗到了更大程度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不僅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間中,也存在于城市私密空間,即家庭環境中。并非所有的城市公共空間都會令女性產生恐懼心理,但在某些時刻下的城市公共空間,或某些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間常常會讓女性感到害怕。比如,夜晚幾乎使所有城市公共空間變得對女性充滿威脅;公園的僻靜處,某些地下通道或車庫,因為人煙較少,即使在白天也會讓單身女性感到害怕。

3.建筑不合理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西方社會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歐美國家出現了許多新的女性群體,如單身女性、離異女性、單親母親等。此外,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老年女性成為老年人的主體。這些女性在社會中處于邊緣地位,城市居住建筑在建設的過程中通常很少考慮她們的需求。家庭的空間設計也往往認為家務是女性一人的事情,而不是應該由家庭成員共同承擔的任務。

4.細節不注重

由于未考慮到性別差異,忽視女性的孕產哺、女性的如廁方式,以及社會文化規定的女性對小孩的照顧責任等問題,則在一些細節上造成女性的空間使用困難。比如,母親需要隨時為處于哺乳期的饑餓的嬰兒哺乳,或是為其換尿布,而公共建筑中缺乏服務于這種需求的空間。或是公共建筑對嬰兒車來說是有障礙的(臺階、旋轉門都不利于嬰兒車的通過)。

三、基于性別視角的城鄉規劃教育改革

城鄉規劃的性別意識,指從男女兩性差異的視角審視城市環境,將性別分析、性別關懷納入城鄉規劃過程,消除規劃中的性別盲點。

針對上述問題追根溯源,城鄉規劃和設計的合理性源于意識的提升、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的評價,將這些意識、理論和實踐映射到城鄉規劃教育體系的建立和改革中,則應注重相關課程的編排設計。故本文從理論課到設計課,從宏觀到微觀,進行了一些課程改革的思考。

1.城鄉規劃理論教學

(1)城鄉規劃原理

該課程主要闡明引入性別視角的背景:城市空間的差異迅速擴大,社會空間結構不斷分化,出現多元化的社會群體、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女性作為城市社會中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城市社會問題已經越來越尖銳地反映在女性身上,因此亟待運用性別視角來看待和處理城市女性居民社會生活空間問題。學生應了解性別視角的概念、發展歷程、意義和內涵,意識到城鄉規劃作為政策手段,其終極目標是實現社會公正。

(2)城市防災學

學生應重點掌握三個知識要點。其一,自然災害是沒有性別的,但自然災害對不同性別所帶來的影響是有差異的,因為男女具有不同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并不完全取決于女性身體弱于男性,而是由于現有的社會性別分工對女性不利。如在性別歧視的社會里,男性可能會優先接受救助。其二,救災中男女的需求不同。需要供給婦女特殊用品,保障女性臨時安置空間的私密性等。其三,災情統計中應分性別統計。否則無從了解弱勢群體在受災者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相較于其他人群,她們在災害中所遭受損害的狀況與程度。

(3)城市地理學

長期以來城市地理學都受到“男性原則”或“男性標準”的影響,忽視了女性的空間存在和空間需求。已有的城市空間結構模型以及城市居民行為研究大多以“核心家庭”式的性別關系為默認條件,不管是城市土地利用模型還是因子生態模型。強調日常活動行為的時間地理學也僅表現了男性主義空間與公共空間,忽視了身體的差異與家庭等私人空間。在教學中,我們應回歸到人本主義空間命題上,倡導反映女性對城市生活空間的體驗。

(4)城市社會學

教會學生如何從城市住房制度、住房的意識形態分析、居住環境以及住房資源分配等角度,分析在現有制度體系與觀念規范下,探究出一條適合女性和城市共同發展的道路。

2.城鄉規劃實踐教學

(1)總體規劃

城市女性日常活動對應的4類空間為:家庭行為空間、工作行為空間、購物行為空間、娛樂休閑空間。現代城鄉規劃從功能分區、公共衛生的角度追求高效率和低污染,通過總體規劃分割工作和居住地點,忽視了越來越多的女性需要同時扮演家庭主婦和職業女性兩種角色。由于工作和居住地點的分開,商業和家庭日常事務相關的設施,如便利店、學校的分隔,大大增加了女性的交通負擔。因此在總體規劃階段就應重構城市功能,改進交通運輸系統等。

(2)控制性詳細規劃

性別差異導致空間需求的多樣化,近來出現有針對女性的醫療服務機構,如,婦女保健中心、婦科醫務所、女性學校等,還有專門服務于女性的機構,如受暴女性庇護所、托兒所、預防中心等。新的空間類型必須在用地分類控制階段就考慮仔細,及時解決不同用地的聯系、用地與交通的關系等問題。

(3)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

該設計階段主要涉及公共空間,身處其中的女性往往表現出比男性更多的“身體焦慮”,如“被凝視的焦慮”“安全的焦慮”。這些焦慮改變了女性使用和享用公共空間的方式,也帶來了不安全感。城鄉規劃應為婦女創造更加安全的環境以應對暴力,比如,公園、社區、監控系統等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的規劃,必須把婦女兒童的安全考慮進去。空間安全設計需要性別敏感,不能將男女的行為特征置于同一衡量標準之內,應關注女性在空間中的心理需要、行為方式和獨特經驗。

(4)景觀設計及建筑設計

女性的行為特征決定了她們更喜歡在公共綠地和廣場這些地方逗留、聊天,這有利于和睦的鄰里關系和密切的社會交往的建立。因此,在做此類空間的景觀設計時,學生應注意可達性、舒適性、藝術性等。而對于建筑則要考慮使用的便利性和細節空間的處理,如休閑娛樂交通空間的母嬰設施,購物空間的衛生設施等。

四、結語

很多人把男女差異看作社會問題,而不是由于帶有性別歧視的規劃法律造成的物質土地使用問題。目前,雖然大多數女性和男性已經擁有了平等地進入公共空間的權利,但因為身體的差異對空間的體驗是不同的。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及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規劃學界的關注,在城鄉規劃設計領域中,將兩性差異以及女性主義思維納入進來,是真正體現人文關懷的城鄉規劃。在城鄉規劃教育中需要尊重女性觀點,進一步探討女性參與城鄉規劃方法、途徑等,同時還需重視此領域學術環境的創造和相關課程的推敲。通過基于性別視角的城鄉規劃教育,教會學生營造更具包容性與平等性的城市空間,是城市走向真正平等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秦紅嶺.城市規劃中的性別意識[J].城市問題,2010(11):16-20.

上一篇: 品牌競爭力調研 下一篇: 畢業設計過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怕怕视频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 | 性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 亚洲图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