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審計信息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5 17:07: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務審計信息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務審計信息

篇(1)

商務電子化、經濟全球化和管理信息化已成為21世紀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被審計單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經營管理電子化日益普及,迫切需要建成一個相對完善、高效的審計信息化系統,以增強審計機關在信息化條件下實施審計監督的能力。本文就信息化條件下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為內部財務審計服務發表一些見解,與廣大審計同行進行探討。

一、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內部財務審計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一)利用信息化審計是被審計對象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

隨著被審計單位會計電算化工作及企業信息系統的集成化在企業得到大規模的發展,特別是以ERP為代表的企業信息系統的高度集成逐漸興起,迫使審計人員改變審計方式與之相適應,審計人員只有對整個系統全面了解,才能把握審計對象的總體情況。我單位在90年代末就自行研發財務核算系統,如今已進行二次大的升級,我們審計人員也較早就利用計算機輔助進行審計。

(二)計算機審計是審計理論與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審計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審計模式經歷了詳細審計、系統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三個階段。而現代審計則十分強調對系統控制的依賴。ERP的實現改變了手工環境下的管理方式及業務流程。正是由于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運用,使得計算機輔助審計成為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甚至可以獨立作為一項審計的任務。

二、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內部財務審計的幾個階段

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內部財務審計不可避免的經歷為三個階段。

(一)單純利用計算機硬件設備和利用財務會計軟件為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服務的基礎工作服務階段

現在大多數企業都處在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利用計算機為審計工作服務又可分為兩類服務:一類是為審計內部管理服務。審計人員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業務的管理,利用計算機完善審計行政管理和內部控制,內部財務審計部門可以利用計算機編制年度審計計劃,記錄計劃的執行情況,安排審計任務,下達審計通知書、編寫審計方案和撰寫審計報告,利用計算機字處理功能可以使審計文書的格式、措辭等更為標準、規范;利用計算機對審計檔案進行管理,可以將幾年的審計工作資料以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特別方便調閱查詢,使審計檔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審計人員利用企業會計計算機賬務系統進行查賬審計。

(二)利用審計專業軟件進行審計階段

審計人員擁有了自己的系統軟件,無論是審計內部的計劃安排、文書管理、人員考核、法規利用、檔案保管,還是審計查賬、分析、對比,都有了統一的部署,審計軟件反映出來的會計賬簿和報表已不是財務系統本身的賬務和報表,它是審計軟件利用會計基礎憑證庫數據,按照標準的記賬規則經過自己的軟件程序重新進行記賬得出的結果,他有效規避了會計軟件方面給審計人員帶來的風險。一般的審計軟件包括如下幾個基本步驟。

1、取得會計電子數據

計算機審計的前提是取得被審計單位正確的會計電子數據,在通常情況下,數據的存放會因單機、網絡、多用戶等各種工作平臺的相異而有區別,應根據不同的網絡環境和工作平臺,采取不同方式來處理。

2、將所取會計數據轉換處理成標準格式

在所取得的會計數據中分析出憑證庫、科目庫、年初數三方面的內容,應正確分析其內容構成,做好和標準數據格式的對應工作,為進一步的審計工作奠定數據基礎。

3、符合性測試

按照計劃安排,依照審計程序,對所審計對象進行符合性測試,主要通過填表或回答問題方式完成調查表,通過程序進行統計,分析出符合性測試結果。

4、實質性測試

在標準數據格式的基礎上進行數據查詢和審計查賬,當然最好在已做好符合性測試的基礎上進行實質性測試。審計程序會自動形成各科目固定格式的審定表,審計人員要做的是進一步套用模板,形成諸如現金盤點、固定資產折舊等的計算表。至于特定形式的工作底稿,或原始憑證核查,需用審計工具中的查詢、抽樣等來完成。

(三)審計軟件向企業內部管理延伸,為企業目標增值服務。這是審計工作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審計軟件的要求

(1)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未來的審計軟件可以將審計人員的計算機與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聯網,通過在被審單位的信息系統中嵌入為執行特定審計功能而設計的程序段,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審計信息化將使審計監督從單一靜態審計轉為靜態到動態結合的審計監督,審計工作更加智能化、高效率,實時審計彌補事后審計線索不充分的缺陷,實現審計向事中、事前的轉變。

(2)隨著審計轉型的需要,審計從只關心財務管理的框架中跳出,向更深更廣的領域邁進,審計人員將工作面延伸到產品研發及設計、物資采購及銷售、生產組織及調度、人員管理及薪酬分配,環境治理及節能降耗等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內部財務審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一)觀念的轉變是關鍵問題

“審計信息化是一場革命”已深入人心,但不少同志還存在模糊認識:一是認為計算機輔助審計僅僅是個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進;二是認為計算機輔助審計專業性太強,離自己很遠,只要由計算機輔助審計專業人員完成即可,和自己關系不大。因此,推進計算機輔助審計必須以轉變觀念為先導,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癥”,又要摒棄“無用論”、“無為說”。

(二)審計數據接口是難點問題

沒有統一的財務軟件標準,也沒有考慮審計接口問題,缺少模塊接口。審計軟件要從財務軟件中取數必須建立靈活方便的數據接口,不管使用單位的財務數據是什么樣的格式,都可以轉換成審計軟件需要的格式,而且還能把同一個單位的不同的財務軟件數據轉換到同一個賬套中,方便審計跨年分析。

(三)審計信息專業人才是保證

篇(2)

由于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各部門都在為自身的審計工作引入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大資金或者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收效甚微。主要表現為:雖然硬件設備的配置齊全,但是利用率不高;雖然搭建了比較先進的網絡平臺,但是部分審計人員還是不能利用網絡完成基本的日常審計工作;由于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軟硬件設備的更新速度較快,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面臨被淘汰的境況。

(二)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不平衡

受傳統觀念和資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各個地區的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的趨勢日益嚴重:在一些東南沿海地區,財務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已經初具規模,不僅軟硬件設備齊全,網絡平臺也逐漸被完善,計算機和網絡等高新技術被進一步地推廣和使用;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信息化建設的成效還不是很明顯,財務審計工作仍舊沿用傳統的人工操作方式,遠遠落后與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

(三)信息化與審計工作結合不緊密

近年來,隨著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逐步進行,財務審計工作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信息化與財務工作的結合還不夠緊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財務審計人員不能完全運用計算機,工作人員不僅要學會使用計算機提供的辦公軟件,還需要學會運用計算機接入網絡的操作;第二,專業的計算機人員不能完全掌握財務審計所具備的知識。這就造成了既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又具有財務審計經驗的綜合型人才的缺乏,財務審計的信息化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完善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十分必要,而且在目前的建設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為了適應新時期審計工作的要求,必須完善財務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真正實現審計業務與信息化社會的接軌。完善財務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制定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的詳細計劃

在真正實施財務審計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制定好建設的目標和方向。第一,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個性化建設,在當今社會,各個部門或者企業都需要進行財務審計工作,但是對于財務工作的要求、內容等不盡相同,因此,必須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財務審計的信息化建設;第二,充分發揮計算機的強大功能,不僅要發揮計算機對于數據分析和計算速度快的特點,還需要重視其網絡的接入功能,使得財務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更加全面;第三,使得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結果與預期的目標相一致,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進行監督工作,對于每個階段完成的目標與建設要求相對比,確保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完整實施。

(二)促進信息化的全面建設

眾所周知,財務審計工作涉及范圍較廣,工作內容多而復雜,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其看做一體化的工作,同時推進各個方面的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高對于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進一步的宣傳教育,使相關人員充分認識到加強財務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第二,呼吁各部門配合信息化的建設,通過完善相關機制,明確各部門在建設實施過程中的責任,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相互配合完成建設任務;第三,促進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應用,通過將計算機和審計工作的聯合培訓,培養同時具備兩種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第四,鼓勵創新,通過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鼓勵業務人員對于現行的信息化建設提出改進性意見,促進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落實和完善。

(三)分步實施財務審計的信息化建設

篇(3)

以財務會計理論知識培訓為契機,考慮各系統模塊的功能合并,或者設計數據接口,實現數據一次錄入,信息資源共享。財務審計信息化通常是指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審計活動,財務信息化系統為財務報告提供數據或為數據的產生提供保障。例如財務系統(會計核算系統、會計報表系統、財務分析系統等)、資產管理系統(物資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燃料管理系統等)、SAP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結算管理系統及以上系統的集成系統等,各系統模塊均應加入相關查詢參數,便于對相關系統進行查詢和統計。

2加強信息化管理的培訓與學習,提高抵御風險能力

信息時代的到來對財務審計提出了空前的挑戰,表現在計算機審計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數據測試,也可以用于測試信息處理系統以及具體的應用控制。電子通訊的一般風險包括發生故障和由于噪音或中斷、信息丟失、信息發送錯誤、信息錯誤、引入未經批準的信息問題以及備份要求有關的問題等。電子郵件的使用使得電子通訊聯系促進了文本、數據、圖像和聲音的通訊更加便捷,也產生了數據泄密、網絡故障、數據流失和出錯的風險等各種風險,這種風險可以通過接觸控制、信息安全性政策和加密得到控制,已有的控制方法如:自動報警、例外情況報告和加密措施等。

二、財務審計信息化體系的構建

1變革財務審計信息化體系

面對種種挑戰,財務審計信息化要采取策略和措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網絡技術運用于財務審計,已不僅僅是是對財務部門的改革,其實它已經是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變革。應結合集中管理和實時控制的特點,組織創新的基礎上,重組財務審計管理體系,拋棄財務審計作為事后的反映、控制的舊觀念與體制,把財務審計的重點轉移到計劃、決策與分析上來,運用財務管理的手段與方法,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硬件優勢,綜合各部門的相關信息從財務審計進行預測、分析、計劃和控制。

2財務審計信息化人員素質培養

在實施財務審計信息化時,應注重對人員素質的培養,只有在企業的管理層都能熟練運用網絡,企業的網絡才能和整個企業的管理結合為一體,才能真正地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特別是財務審計人員的素質應補充新的技術和知識,注重增強財務審計人員跨專業的整合能力及分析、預測能力和領導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化技術把企業的產供銷、財務預測、控制和內部協調等功能結合在一起的能力。網絡技術運用于企業財務,必須遵循科學的規律,根據實際情況和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加強對財務發展戰略的研究。

篇(4)

關鍵詞 信息化 內部財務審計 關鍵控制點

所謂內部財務審計就是依據我國內部財務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單位組織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相關條例規定,單位組織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審計工作人員對組織內部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監督與評價。內部財務審計有利于控制管理者違法亂紀行為,有利于維護組織正常的經濟秩序,保障組織資產的完整、安全。同時內部財務審計通過對財務收支以及經濟效益審計工作,能夠發現影響企業財務成果和經濟效益的因素,并且及時進行問題的解決,完善組織經營管理制度,促進組織的快速發展。對于內部財務審計工作來說,信息化環境基本內涵就是計算機數據處理環境,包括單位組織、管理制度以及由財會應用軟件、組織管理軟件、系統軟件和計算機硬件組成的計算機系統。

一、內部財務審計受信息化環境影響變化分析

1.審計人員以及審計技術變化

信息化環境下審計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財務會計信息技術操作知識。審計人員不僅僅要具備深厚的管理、法律、經濟、審計、會計等專業領域知識內容,還要不斷學習掌握財會信息系統的運行和結構原理以及應用技術,另外還要掌握各類財會信息系統的特點,以便于正確評價信息化環境中內部財務審計結果。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內部財務審計工作基本是在財會信息系統之外人工進行的,審計技術基本局限于對歷史財務數據真實性的審核范圍內,顯然這種人工審計對于日益復雜的、高效運轉的經濟活動已經不適用了,信息化環境下內部財務審計技術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以及客觀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2.審計工作內容變化

內部財務審計工作內容在信息化環境中也發生了部分改變。與傳統內部財務審計環境不同的是信息化環境中財會信息化系統得到了極大的應用,信息化系統的各種應用特點決定了此時內部財務審計一定要對信息化財會系統的數據處理的方式以及各種功能的準確性進行審計,例如,審計工作中對賬齡進行審計時,不僅僅要對系統輸出結果進行簡單的審查,還要審計分析系統輸出數據來源和處理過程的真實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信息化環境中內部財務審計結果真實準確,及時發現企業經濟運行中各種潛在的問題。

3.內部控制變化

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因各種信息系統軟件的應用而發生了較大變化,具體有以下幾點。

首先,信息化環境有利于信息的快速、遠程傳遞,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這就使得舞弊操作更加隱秘以及容易,因為此時傳統手工財會控制機制力度已經極大的被消弱了,而且未授權訪問系統發生的可能性也比較高,最終導致違規操作者可以不留證據的進行數據更改。還有一些軟件在維護階段或者設計階段數據保護不力而受到惡意篡改。

其次,內部控制中越權交易難度增加。與手工財會系統不同的是,信息系統中各項經濟業務電子數據處理即可獲批,然后數據傳至財務系統,無法保證傳遞過程數據不被篡改。同時,信息系統的使用簡化了的工作量,使得每個員工能職責增加,這很容易導致一人監管多個業務模塊,隨意修改相關數據,這對于需要嚴格執行職責分離原則的財會系統影響比較嚴重。

最后,信息系統提高了各項業務操作效率的同時,也容易導致成批錯誤操作的產生,因為信息系統對于數據的處理是機械化、按照一定的設置進行處理的,不像手工系統中人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更多的錯誤產生。

4.審計線索變化

在手工財會系統中,審計線索基本有報表、分類賬、日記賬以及各種原始憑證,借助這些歷史數據資料審計人員就可以采用逆查或者順查的模式審核各項財務數據操作過程是否合理,但是在信息化環境中,大量信息系統的使用,很多傳統審計線索已經不存在了或者電子化了,所以此時審計線索必然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審計線索受到的影響有:計算機系統數據處理程序難以直觀展現,審計證據無法取得;系統數據存儲可以不留痕跡的被篡導致真實的審計線索中斷;紙質數據文檔大量減少,審計線索電子化;大部分業務流程都由系統完成。

二、內部財務審計在信息化環境下的關鍵控制點

1.提高內部財務審計工作人員審計綜合能力

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企業以及各組織單位的管理工作都與國際慣例逐步接軌,也就是說內部財務審計工作人員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適應信息化環境下內部財務審計的各項新變化,熟練掌握各種新型財會系統審計基本特點,才能做好內部財務審計工作,保證內部財務審計工作發揮其經濟價值。

2.加強審計和財務資料安全的保障力度

由于信息化環境下很多傳統的審計線索都已經不存在了或者電子化了,所以信息化環境下一定要加強計算機系統內部組織經濟運行中各種文件以及數據的安全儲存,保證審計和財務資料安全性。例如,企業要明確規定未經授權批準的人員禁止接觸各類財務數據文件以及硬件資料。

3.加強對信息系統的測試以及監控力度

組織內部財務審計執行過程中不僅僅要將計算機財會信息系統作為審計手段,還要把計算機財會信息系統作為審計對象。具體來說就是內部財務審計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還要對計算機財會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數據可靠性進行審核。例如,財務信息系統專用性、數據自行校驗功能、各項指標完整性、系統設計標準性等。只有保證審計基礎資料提供來源的財務信息系統數據處理無誤,才能夠保證基于此進行的內部財務審計工作的有效性。

4.保證組織財務數據的完整性以及真實性

在相關工作人員執行內部審計工作時,首先是從組織現行財會信息系統中采集相關數據,然后通過一定的數據接口將數據資料導入財務審計軟件中,財務審計軟件因而形成內部財務審計可以直接采納的審計數據資料。由此可知,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以及完整性是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有效性的最基礎的保障。影響這個過程的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主要有兩種因素,即:計算機財會信息系統財務數據處理和控制的準確完整性和財務會計人員工作的準確性。因而,除了與傳統手工財會信息系統中一樣的財務原始憑證、報表以及賬簿的審核之外,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財務審計工作過程中還要充分重視財會信息系統采用的各種應用軟件的維護過程、數據處理流程的合理性、數據存儲和控制的科學性。

5.重視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評審

信息化環境下的內部財務審計的有效性離不開完善的內部財務控制評審機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才能夠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可以說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是內部財務審計的核心基礎。信息化環境下,組織財務系統中會計核算以及財務管理具體職責分工與傳統手工財會系統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而內部財務控制的重點、內容以及方法也要及時改進,使之與信息化環境下財務信息系統向匹配,有效控制各財務流程。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過程中,可以通過查閱財務信息系統中文件資料、財務流程實地審查或者與財務人員進行交流達到對內部財務控制的準確,同時根據相關信息科學合理評價內部財務控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如果審計過程中發現組織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中存在著漏洞或者不合理之處,審計人員依據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審計方案,并且予以提示,保障審計結果的準確性,促進組織正常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組織財務信息系統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只有掌握好信息環境下財務信息系統的運行原理以及各種基本特點才能夠做好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每一個內部財務審計人員都要不斷學習各種新的財務信息技術,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系統操作能力以及評價能力,只有徹底了解信息化對財務審計的影響因素所在,才能夠科學合理的進行組織內部財務審計工作,發揮內部財務審計應有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段小法.信息化環境下重構企業內部審計的思考.財會研究.2009(6).

[2]楊海菊.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的技術方法.山東冶金.2012(6).

篇(5)

在信息化建設期間企業都會考慮所屬各機構的同步信息化,這樣很多企業就要給內部審計機構提供一定的條件,例如配置計算機、網絡等最基本的辦公設備,還有一些經濟效益比較好的企業不僅僅投入了最基本的設施,還經過多種途徑使用了審計軟件,這樣在日常管理和項目實施上就方便快捷了,同時也給審計人員提供了很多信息化審計工作經驗。而且也有一些企業構建了審計網站,這樣辦公和管理自動化就可以很好的實現了,不僅僅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企業的社會影響力也提升了,給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縱深發展創造了一定的環境。

(二)擴大了內部審計信息化技術與軟件的使用

在變革和發展的推動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技術取得了較大的成績,許多高新技術都被使用到審計軟件的創新上,比方說系統的克隆、嵌入審計模塊、并行審計等技術,很多的審計人員對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性有了較深的認識,同時在各類審計項目之中也可以有效的使用這些軟件,不僅僅使得審計質量和效果得到了進步,同時促進了審計方法和途徑的創新。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也抓住了網絡技術這一優勢,實現了遠程在線審計,這樣信息的異地傳遞與共享就得以實現了,審計效率也實現了最優。

(三)內部審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越來越正規化

為實現審計信息化人才最優培養,審計署專門實施了全國性的計算機應用考試,各個領域的審計機構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也開展了不同種類的審計信息化培訓班,中國內部審計師協會也就此展開了活動,把個人信息化水平與審計人員能力考核相融合。截止到現在,計算機應用達標考試已是審計人員獲取上崗證和評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首要條件。與此同時,企業在對人員實施分配與招聘的時候,也十分的關注審計信息化人才的吸納與配置,這樣就給審計工作信息化的實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資源。

二、促進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方案

(一)將數據采集、分析技術進行合理的使用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要想實現信息化,對于分析數據一定要充分的掌握,注重采集式審計模塊的審計程序可以使得信息錄入功能更好的發揮出來,同時可以確保其安全性,對同步審計技術的審計程序實施很好的把握,這樣可實現數據的實時在線測試,進而實現企業內部審計模式的多元化。在對上述程序實施很好把握的條件下,企業就要對數據采集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審計報告技術實施有效的創新,這樣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進程才會得到進步。

(二)注重審計信息的利用速率的提高

企業在實施信息化建設的時候,對于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要合理的把握,要注重復合性專業人才的引入。與此同時,企業要把握好審計質量的控制力度,將審計風險降到最小。同時在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企業對于內部資料與檔案的管理工作要加強,這樣會使得審計信息更加的安全,進而促進審計信息的利用速率的提高。這也是目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在信息化時代首要滿足的條件。也只有滿足這一條件,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才會取得長足發展。

(三)注重信息化審計組織體系的打造,使得內部審計信息化標準達到一致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建設實現信息化,首要應該打造信息化審計組織體系,進而可以更好的開展審計項目管理工作,經過一致的內部審計信息化標準,這樣內部審計工作可以更好的規范管理,在資金充足的條件,確立一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平臺,這樣使得企業各個機構之間實現有效的交流,近而使得企業審計工作的整體效率得到提升。

(四)時刻把握好審計向服務監督審計過渡

在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過程當中,對于審計工作要一點一點的進行改變。這樣,經過靜態審計向動態的轉變,使得審計轉變可以很好的保障審計工作的及時性,經過監督審計向服務監督審計的過渡,使得企業對風險的控制與防范意識提升,經過審計目標和審計范圍向審計重心過渡,使得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與完整性得到保障,進而實現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時使得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

三、中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未來發展形勢介紹

目前,內部審計過渡到內部審計信息化趨勢越來越好,這也給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進而使得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加快了,這與國際現代審計發展的步伐是完全相符的,目前企業內部審計正在過渡到事中審計、動態審計、遠程審計等方式上,這也是內部審計機構一直所追求的目標。在這個環節上,對于國外許多先進的思想與形式要加以借鑒和學習,把其引入到中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當中。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水平整體步入第四階段也不再是夢想。

篇(6)

關鍵詞:

企業;財務審計;運行模式;創新研究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促進自身的發展,必須要做好內部的管理。對于企業而言,其內部財務審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財務審計的運行模式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只有科學合理的內部財務審計運行模式才能保證企業審計部門有效的執行任務,并提高企業領導對相關工作的重視,從而更好的進行創新和改革。如果企業的財務審計部門提出意見,管理人員和相關領導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從目前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企業內部財務審計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在其運行模式上有著很多的不足,需要企業管理人員引起重視。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改革創新,企業內部財務審計運行模式也應該做相應的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一、我國企業內部財務審計運行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企業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也在不斷的發展與創新,內部財務審計運行和管理也在加強。但由于部分企業在內部財務審計運行過程中,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特點和不足,或是沒有將自身的情況和當前的社會環境相結合,這就導致建立的內部財務審計模式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使得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出現混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同時,企業內部出現惡性循環的現象,內部的管理人員和領導對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企業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使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始終不如意。經過分析得出,企業內部的財務審計運行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財務審計范圍具有局限性

在目前,我國的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所包含的內容較為單一,致使財務審計范圍具有較強的局限性。我國的財務審計多是指普通的財會工作,不包括企業的其他經營管理活動,相關的預算控制等也不包含在內,這就造成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單一性。當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時候,其他的經營管理活動和預算控制等就出現一定的混亂現象,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給企業的內部財務審計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制約著財務審計工作的進行。因此,雖然目前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內部財務審計工作,也制定了相應的運行機制,但在實際實行的過程中,由于其范圍具有單一性和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日常的運作。

2.企業的領導不重視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工作

近年來,很多國有企業和一些大型企業對于企業內部財務審計較為看重,也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財務審計機制。但在很多中小型企業中,管理人員對財務審計還沒有足夠的重視。有的企業只是形式化的建立了一些財務審計的機制,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沒有嚴格額按照指定的機制來實行,或者表面化的實行。因此,很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在內部財務審計上存在很多的問題,甚至是將所有與財務相關的事務直接堆在一起來處理,處理財務的審計人員也是由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兼任,沒有專門的審計人員來進行管理。很多企業管理人員認為企業的財務工作沒有必要聘請專業的審計人員,著不僅會浪費人力資源,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能為企業帶來多大的利益和價值,只要做好企業的會計工作即可。這就造成企業的相關財務管理工作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財務審計人員對工作也較為消極,導致企業的審計機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3.財務審計的地位不明確,沒有足夠的權威性

從目前來說,我國還沒有建立專門的有關企業財務審計方面的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企業財務審計機構應該屬于何種性質的部門,如何在企業立足,處于何種地位等,也沒有規定財務審計部門的組成人員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擁有那些權利,以及應該承擔的責任等,這就使得市場上的企業所建立的財務審計部門各具特色,每個企業審計人員所具有的權利也不同,犯了錯誤也沒有相應的懲處機制來進行約束。在很多企業中,內部財務審計部門都是由財務會計來負責,但有的企業又是將財務審計部門劃分到行政部門,或是部分私營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直接由管理人員和領導來進行,實行自我監督和運作的模式。這些都是由于我國沒有具體的規定,在企業內部財務審計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因此,在市場上的很多企業沒有制定相應的財務審計制度,或是制定的審計制度不夠完善,存在各種各樣的漏洞等,導致財務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不明確,實行的過程中也沒有按照制度來進行。這種情況的持續發展,將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是一種惡性循環,甚至在后期會破壞企業內部的某些功能,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財務審計運行中基礎工作的創新分析

1.完善企業的內部財務審計制度

企業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提高自己在社會的地位,促進自身的發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以制度來約束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要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行,必須要明確企業工作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將每個人的職責分清楚,有條不紊的做好企業的每一項工作。沒有制度的企業看起來自由,但實際上如同一盤散沙,內部的管理上也會越來越混亂。因此,要保證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規則,尤其是在財務審計工作上,需要不斷的加強管理,并積極的創新,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要做好企業財務審計工作制度的創新,首先要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則和工作人員的工作守則,對上崗的員工進行專業培訓和思想教育,加強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其責任感,明確審計人員的職權,要求審計人員嚴格的按照企業所制定的規則來執行工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企業財務審計的功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因此,企業要對財務審計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提高其工作能力,以更好的為企業工作,促進企業的發展。

2.建立專門的審計管理機構

在我國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中,由于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導致很多企業中出現財務造假、的現象,并且審計人員消極怠工的現象也經常出現,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財務審計功能的發揮,并對企業內部財務的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此,我國企業應該制定專門的審計管理機構,定期的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和抽查,檢查審計人員的工作狀態和工作能力等,并加強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審計工作的認知和重視,使財務管理人員和審計人員能夠正確的認識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的對待財務審計工作,以提高企業財務審計的效率,保證企業內部財務審計機制的正常運行。規范化的制度和管理不僅是對企業財務審計運行的保障,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提升整個企業工作的質量,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3.加強企業財務審計人員的管理

在任何企業的發展中,要向保證企業的良好發展與正常運行,都離不開優秀的各類人才,只有保證企業擁有高素質、高技術的綜合型人才,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同樣,企業要建立健康的審計運行機制,首先要有專業的財務審計人員。因此,要實行企業財務審計的創新,首先需要財務審計人員在管理上和思想上進行創新。財務審計人員要及時的了解當前社會的最新動態,掌握市場上的各類信息,關注時下的各類企業的發展狀況等,再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和特點,來制定相應的審計制度,并進行管理。對于企業內部財務審計模式的創新而言,財務審計人員的管理創新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企業財務審計人員需要加強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獲取信息信息,加強與同行之間的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執行能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以促進企業的發展。

4.完善創新企業財務審計的方式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的發展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如果企業不與時俱進,積極的進行創新,那么將會很快的被社會所淘汰。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互聯網的發展,企業在工作方式上必須有所轉變,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進行企業內部的管理和工作。因此,企業的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方式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轉變,改變傳統的審計方式,運用新型的技術來完成企業的各項財務工作,提升財務審計的效率和質量,保證財務審計工作能夠正常的進行。對此,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利用網絡技術等新型技術來整合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等,使企業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

三、企業內部財務審計管理模式的創新分析

1.提高財務審計組織的地位,加強其權威性

前面我們提到,我國企業內部財務審計的地位不明確,權威性不強,是企業財務審計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因此,要提高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工作的質量,首先要提高財務審計組織的地位,明確其責任,加強組織的權威性。這就需要企業選用一批素質較高的優秀的審計人員,根據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和企業自身的特點和需求來進行審計人員的選擇,建立起一支高素質、高技術的專業團隊,提高企業財務審計的地位,并使企業的內部審計具有權威性。

2.創新企業財務審計管理模式

在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模式的選擇上,內部審計機構可以采用“董事會負責制”,就是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審計部等,一級對一級負責。不同的審計管理模式可以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創新管理模式,將管理模式實現最優化,為企業的發展增磚添瓦。只有嚴謹的良好的管理運作模式的實施,企業內部的審計組織地外才具有權威性、才會在企業的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3.明確劃分審計管理職權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財務審計是較為重要的部分,企業必須要加強財務審計的管理,明確的劃分審計管理的職權,并規定其業務范圍,做好相應的銜接工作。只有明確財務審計的職責與業務,做好財務審計管理工作,才能為企業提供更多其所需求的信息和資料,以便于企業做出判斷,全面了解企業當前的狀況。審計管理職權的明確,不僅能夠使企業內部的財務審計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還能有效的促進財務的監管工作,因此,企業財務審計工作對于企業內部財務審計的運行模式創新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四、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需要不斷的創新其管理模式,完善相關的體系,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在企業的發展中,科學的內部財務審計運行模式對企業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率,創新其管理模式,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作者:王童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昕.企業內部財務審計運行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經濟,2015,No.37515:54-55.

[2]俞米娜.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運作模式構建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3,No.13204:207.

篇(7)

(1)事業單位體系改革的需要。就目前來說,我國事業單位在體系方面的改革已經進入了重要環節,在體系改革方面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就,事業單位與相關的管理部門間的資金流動越來越頻繁,并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隨著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吸收的資金將會越來越多,并且,事業單位的業務也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此,對會計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2)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需要。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其資金規模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在專利技術,還是在地產等資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在此情況下,事業單位參與的各種經營和投資活動更加豐富。原有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目前事業單位發展需要。

(3)較國內企業會計制度改革落后。2006 年2月15 日,財政部頒布了最新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在內容的制定上較之前的會計準則而言,所涵蓋的范圍更加寬泛,會計準則實現了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我國最新頒布的會計準則共包含1項基本原則、38項具體準則以及2個應用指南。首先,新會計準則對目前我國各個領域中的各項經濟業務進行了詳細闡述,并給予了更加科學的詮釋,幾乎涵蓋了我國領域中的各項經濟業務,其中,不僅有人們關注的金融、保險等領域,與人們息息相關的農業領域也在新會計準則中得到詳細詮釋,而且特殊類行業或業務也被納入到了新會計準則的管理工作中,同時,對于出現問題較多的財務報告問題也對其進行了專門的規范。與舊會計準則相比,在處理經濟業務上也更加靈活,針對會計準則中沒有涉及到的業務,可以按照一般業務準則對其進行處理。從前文可以看出,為了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早在2006年,企業單位就已經進行了會計制度改革,而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改革卻在2012年。

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改革前面臨的問題

(1)會計信息數據不準確。會計工作涉及到諸多信息數據,無論是企業單位還是事業單位都可以根據會計工作中的各種報表了解到單位的經濟狀況,從而制定出科學的發展道路,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決定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高要求,它要求會計從業人員有極強的責任心,對每一筆資金進行詳細的記錄,必須保證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就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來說,采取的是收付實現制,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發展形勢的不斷轉變,收付實現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收付實現制無法將單位的財政收支情況準確的體現出來,信息數據的準確性不能得到保證,導致了固定資產和其他項目的預算不能統一,因此,在改革前,事業單位一直處于會計信息不準確,甚至出現信息混亂的局面。

(2)資產負債表存在漏洞。事業單位在某段時期內的財務信息都是通過資產負債表體現出來的,資產負債表是一種靜態的時點性報表。但是,改革前的會計制度中,將事業單位的收入、支出均納入到資產負債表中,我們知道,收入和支出體現的是事業單位動態財務信息,與資產負債表的要求不吻合,因此,資產負債表也就無法發揮它的作用。

(3)會計報表披露缺陷。事業單位會計報表的作用就是反映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體現的就是國家財政資金的預算執行情況,相關管理部門通過對事業單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掌握,能夠對國家財政資金的運行狀況等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出今后的國家財政資金安排計劃。對于事業單位來說,預算的執行情況為事業單位進行決策制定和資金使用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但是,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前,并沒有將預算數和實際發生數之間的差異進行充分反映,雖然附注中對原因進行了簡單解釋,但是解釋過于籠統,并無意義。

三、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改進分析

第一,在新財務會計制度的影響下,財務核算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逐漸將信息化建設引入進來。具體表現為,財務核算已經不再是某個部門得責任,而是已經深入到事業單位的各個部門,將靜態管理轉變為動態管理,財務信息實現了事業單位內共享,信息的質量最大程度得到了保證,信息的執行效果也比之前要高了很多。此外,為了保證財務工作與事業單位的資源配置協同發展,對信息共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現出由分散到集中的轉換,信息不再是事業單位內部的秘密,已經做到了公開化。

第二,新財務會計制度在科目設置上與之前的會計制度相比,要更加具體。在原有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會計科目。新財務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進行了諸多調整,這就要求事業單位要及早學習新財務會計制度,做好新舊會計制度的交替工作。

第三,財務核算的特殊性決定了事業單位必須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一般來說,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會計系統、控制程序以及控制環境。對于控制程序并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這主要是由于每個事業單位的規模、等級等不同決定的。事業單位的控制程序不能交給某一部門或者個人進行控制,要將控制權力進行合理分配。就目前來看,事業單位領導應當及時轉變思想,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工作,將內部控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從而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可以將事業單位發生的所有業務就在會計報表中,因此,會計系統在內部控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財務報告體系得以完善。在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財務報告體系與事業單位改革同步,從而促進事業單位改革順利進行。財務報告體系要遵循三個原則,即:全面性、真實性和前瞻性。在實際會計工作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起主體財務報告與輔助財務報告相結合的財務報告體系,將詳細的內容記入主體財務報告體系中,將補充說明內容記入輔助財務報告體系中。除此之外,事業單位要建立起財務分析指標體系。通過上述體系,事業單位就可以就財務信息進行準確的掌握和分析,此外,財務報告體現的內容能夠為事業單位今后的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第五,新增權責發生制。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在企業單位還是在事業單位中,都存在著職、責、權不分明的情況,一旦出現問題,無人負責。將權責發生制納入到事業單位中,能夠有效的解決會計矛盾。因此,事業單位要完善權責發生制,并以此為核心,這樣不僅能夠進一步加強會計責任,而且為財政信息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

第六,新增基建會計。在對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進行編制時,應將基建資金、事業活動資金等內容納入其中,并將基建撥款收入、材料價格、設備價格、勞動價格等作為一級會計科目,對其進行準確核算。在事業單位基建項目完成后,將上述科目轉為固定資產時,事業單位會計可通過基建會計編制的工程支出表對基建資金的情況進行及時、準確掌握,將明確的支出數額記錄到固定資產賬中,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高效、準確的信息報告系統,從而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下財務審計工作重點

(1)設置期初余額。按照相關規定事業單位應當調整原賬科目余額。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科目余額表。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審計人員要將重點放在需要分析填列的科目上。在科目調整的過程中,審計人員必須要對整個過程做到了解,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在調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會計舞弊行為,完善審計措施,對會計舞弊人員予以嚴肅處理。

(2)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核算。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是新增內容,在該制度實施之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要按照原價進行嚴格核查。從去年1月1日開始,事業單位按月計提折舊,在該制度正式實施之后,所新增的固定資產,都從新增次月開始按月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與其處理方式基本相同。

篇(8)

為達到上市條件,這些模擬編報的財務信息就需要作為股份公司發行上市三年又一期(以下簡稱“報告期”)會計報表的組成部分,在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后作為招股說明書的一部分。由于股份公司在三年前是不存在的,在會計主體不存在而又要為其編報財務信息,如何編制就成為證券市場中公司能否發行上市的關鍵問題之一。遺憾的是,直到現在,監管部門未制定出相關的編報指南和審計準則,導致證券市場在公司首次發行股票時,財務信息的編制與披露方面缺乏規范,財務信息缺乏可比性。這幾年證券市場存在的“虛假上市”等問題或多或少與此有關。

為配合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扭虧為盈,1997年以來,證券監管部門允許上市公司二次發行股票(以下簡稱“增發”)。問題是,在試點的六家紡織企業中,有些上市公司歷史財務報表是虧損的,但公司也成功增發了,這似乎與《公司法》規定的公司發行股票的條件之一是公司連續三年盈利的規定不合。但是,這些公司在二次發行前,大多進行了規模較大資產重組,證監會實際上是默許上市公司按重組后的架構模擬編報財務信息的,并以模擬后的會計報表為考核基準。上市公司進行大比例的資產重組后如何編報財務信息,監管部門未制定相關的指南,結果是首批六家公司增發時所公布的會計報表的編報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缺乏編報標準,監管部門個人、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意見相當不一致。這就導致,對于進行過大比例資產重組的公司,二次發行時的財務信息的編制和披露較不規范,投資者也就無法從過去的歷史信息來判斷公司未來的財務情況。

另外,上市公司發生大規模的購并時,如何編制和披露財務信息也未有相關的規定。有些公司發生吸收合并時,并未編制模擬會計報表,吸收合并發生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公司其財務信息的披露是不一樣的。這就說明,上市公司發生購并時,如何通過財務信息的編制和披露來反映事項的影響程度,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監管部門尚缺乏編報的指南。

但是,在缺乏首次發行財務信息編報指南和相應的審計準則的情況下,有1000多家公司通過改制為股份公司并發行股票,并大多模擬編報了報告期前兩年的會計報表。對發生大比例資產重組或購并的公司,也編報了模擬財務信息,并作為二次發行的材料。可見,在特殊情況下,公司的改組上市和增發是離不開模擬編報的財務信息的。本文擬結合與模擬編報財務信息有關的問題,談一談個人的認識,同時對證監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申報財務報表剝離調整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一些意見。

二、模擬財務信息的含義

何為模擬財務信息,有關文件并未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按照美國證監會(以下簡稱“SEC”)的說法,模擬財務信息是相對于歷史財務信息而言的。美國SEC在其RegulationS-XArticle11中提到模擬財務信息(proformafinancialinformation),是指為了給投資者提供某些特定交易影響的信息,即這些交易在早些時候發生,對歷史財務報表產生影響。模擬財務信息的編報一般在僅僅依靠歷史財務報表不能滿足投資者決策需求時進行。SEC為模擬財務信息的編制和報告制定了詳細的指南。

我們認為,模擬財務信息可以這樣來定義:假定公司現在的架構在報告期初已存在且無轉變,按報告期各年實際存在的公司各構成實體,按公司現在執行的會計政策來編制和報告報告期各年度的財務信息。這個定義可解釋為:

1.模擬財務信息不是主要財務報表,僅僅是對歷史財務報表的一種補充;既可以是申報財務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歷史財務信息的注釋。

2.在編報時,實際包含了這種假定:各種資產或業務產生的業績在重組入(或置換入)公司前是實際存在的,不是人為虛構的。編報時,僅僅為其移動了一下位置,放在公司的名下。若原來的業務是直接面向市場的,則原來的數據直接作為財務數據的來源;若當時是內部結轉的,則根據生產數量或勞務數量,按當時的市場價格模擬計算作為財務數據的來源;若當時的資產未能產生活動,則沒有可以作為財務數據的來源的業務。若在改組為股份公司前發生了資產剝離、資產重組,可以按剝離和重組后的架構來編制以前的會計報表;若上市公司發生了兼并、收購、大比例的資產置換(或買賣),可按兼并或置換后(買賣后)的架構來編制以前的會計報表。

3.架構的假定應該包括公司的結構、資產情況、業務情況、執行的會計政策等;假定納入會計報表范圍的公司或子公司從報告期期初就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若實際不是,應按該會計制度進行歸口調整。

4.模擬財務信息編報所覆蓋的期間各國規定的不一樣,我國一般指二年。首次發行要提供三年又一期會計報表的審計報告,大比例資產重組也是三年又一期。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模擬編報財務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歷史信息,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加工,使擬上市公司三年又一期財務信息在一致性的基礎上進行表述,為投資者分析目前狀況下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未來一年盈利預測數據的需要提供相關的信息。我們知道,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除了強調信息的可靠性外,信息的相關性也很重要。只有通過比較過去可比期間的財務信息,才可預測將來的可能情況。所以,在制定模擬財務信息編報指南時,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信息的相關性這一質量特征,而不是可靠性。

三、需要編報模擬財務信息的情況

財務信息的編報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編報財務信息預期收益大于編報成本的情況下,財務信息的編報才有意義。根據這一約束條件,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要編制模擬的財務信息。

在我國,編報模擬財務信息雖然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歸結證券市場發生的各種案例,需要編報模擬財務信息的條件應包括:1.在發生吸收合并時,要編制模擬財務信息?,F在上市公司在發生吸收合并時,要公布合并方案,但如何編制和何時編制未見到相關規定。2.在首次發行時,對于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公司,允許其在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前的業績模擬計算,獨立運行一年后可申請股票發行,包括:①對原企業的非經營性資產或非相關的經營性資產和相關負債、損益剝離后,以一部分經營性資產設立股份公司,則這部分經營性資產和業務對應的前兩年的業績可模擬計算;②幾個發起人以經營性資產出資(包括股權),則這些投入的個別資產和對應業務的經營業績也可以相加,作為股份公司前兩年的業績。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若是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則有限公司的前兩年的業績可模擬計算。3.上市公司發生重大的購買或出售資產的行為,且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占上市公司總資產70%以上,其重組前的業績可模擬計算。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由于企業上市改組中或上市公司的資本重組方式不同,公司是否需要模擬編報財務信息,應視情況而定:

1.考慮到編報財務信息的成本和對信息的影響程度,規定重要性的定量指標就很重要。美國SEC規定的相對重要程度是50%。我國對重大資產重組的重大是指對總資產、凈資產或凈利潤而言,也可以對收購或出售資產的價款而言。在購買或出售資產占最近一期經審計的總資產的70%,還可以模擬計算業績,其余沒有規定。我們認為,對重要性指標不要硬性規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和影響程度由公司判斷決定,并以50%作為重要性指標。

2.上市公司在收購或合并其他企業時,以及發生大比例資產剝離、出售或置換時,應編報模擬的財務信息,并作為臨時報告予以公告,而不僅僅在有增發的需求時編報。

3.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應對其前兩年會計報表按現行會計政策進行追溯調整,并作為申報會計報表的一部分。

4.非國有企業首次發行時,只要規范改制我們認為也可按照改制方案模擬計算其前兩年的業績。

5.編報模擬財務信息的角度應是投資者,而不是監管部門的需要。模擬財務信息是為投資者的需要而編制的,因而應強調信息的可比性,監管部門應根據投資者的需要制定編報方法。現在,往往是根據監管部門的意見來編報模擬財務信息,比較強調可靠性,信息的橫向可比性較差,不能為投資者提供與決策相關的財務信息。

四、模擬財務信息編報所覆蓋的期間及何時編制

由于模擬財務信息是假定資產重組交易在早些時候發生從而對歷史財務信息所產生的影響,因而必須確定模擬財務信息編報所覆蓋交易發生前的期間,覆蓋的期間取決于信息的有效性。美國SEC規定:在編制模擬利潤表時,可采用財務預測,所覆蓋的日期至少應該包括從交易預計完成日期開始的12個月。

在我國,由于《公司法》規定公司發行股票的條件之一是公司連續三年盈利,所以三年應該是法律規定的限制條件。證監會規定公司必須改制為規范的股份公司,并運行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請發行,所以,我們認為可以以公司購并后或資產剝離或資產置換后的公司架構為基礎,模擬編報前兩年的財務信息,并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布。因為僅模擬合并基準日的資產負債表,可以基本看出合并后公司的財務狀況,但看不出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趨勢。以三年為窗口,觀察一個公司的發展,歷史信息就會有預測價值。上市公司發生大比例置換、收購或出售資產時,監管部門并未要求編制模擬財務信息,僅是公司可以在重組完成一年以后提出配股或增發新股的申請,其重組前的業績可以模擬計算。所以,上市公司發生大比例置、換收購或出售資產時,可以模擬編報二個會計年度的財務信息。

信息是有時效性的。信息公布晚了,信息的作用也就弱。對于何時編報模擬財務信息也是應該考慮和解決的。對于公司的改制,應根據改組的方案來編報模擬財務信息,并在申請為股份公司時編制。對于公司的合并,應模擬編報生效當日的合并財務信息,并隨合并公告書一起公布。合并完成后,應該對合并發生年度以前三年的報表進行追溯調整,并公告。上市公司發生大比例置換、收購或出售資產時,應在簽訂計劃時而非完成交易時,編制模擬前三年的財務信息,并公告。

五、編制模擬財務信息所采用的方式

以美國SEC規定的條例為例,模擬財務信息由引言、簡化的模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以及注釋等組成。引言應該對交易和所涉及的主體以及編制模擬財務信息的目的加以說明,注釋應該詳細說明編制模擬信息所涉及的假設與相關的數據。模擬財務信息是對歷史財務報表的補充。允許在模擬利潤表中進行財務預測,并要求計算模擬的每股收益。

我國以IPO為例,模擬財務信息的編報是在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第9號中規定的(一直未公開過,被最近的指導意見所代替),內容可歸納為:

1.模擬會計報表作為報告期歷史財務報表的一部分(但本身在報告期發生了重大重組,需要再模擬的情況除外)。

2.模擬財務信息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注釋。只需要編制設立日的資產負債表,要編制設立日前兩年的利潤表。

3.在注釋中披露所涉及的交易主體、交易的資產和方式,模擬會計報表編制的基準、依據等;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以歷史成本計價原則、收入和成本配比為主要的編制基礎。

4.不可采用預測信息。

5.要按《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假定在報告期的期初就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追溯調整原會計報表。

6.對原來會計報表存在的會計差錯作出恰當的會計調整。

7.編制設立前各會計期間財務報表時,應以改制方案為依據,對設立前原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收入、成本與費用進行劃分。同一賬項在報告期內各會計期間或時點采用的剝離調整方法應保持一致。若是多個經營實體發起設立股份公司,則各經營實體對同一賬項所采用會計政策和剝離調整方法應保持一致,各經營實體之間的交易或事項必須予以抵銷。

8.以模擬財務信息計算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

六、模擬財務信息編制的具體原理與方法

對于如何編制模擬財務信息,美國SEC規定,要以計劃或完成的資產重組交易為基礎,對交易發生前的歷史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或合并后編制。在編制時,具體的規定較為彈性,以使模擬信息能適應于各種個別事實和情形。在編報模擬利潤表時,要求對交易的一次性影響持續性影響要加以明顯區分,并將一次性影響項目(中止經營、非常項目和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等)排除在模擬利潤表外,但要在注釋中加以說明這種排除。

證監會了IPO的指導意見。對上市公司發生大比例資產重組、吸收合并的情況尚未有具體規定,但公司會比照指導意見執行。針對該指導意見,我們認為,IPO時,模擬財務信息編報需要討論的幾點是:

1.對于模擬財務信息的編報,我們必須強調信息的相關性,而不是信息的可靠性。該指導意見非常強調信息的可靠性,會導致信息的相關性減弱,甚至不可比。比如,由內部產品或勞務轉移所形成的部分,原企業會計核算中采用內部價格計量的,應以報告期實際內部價格為基礎。這種規定導致的結果是,為了強調信息的可靠性,三年利潤表的編制采用了不同的計量標準,改制后的公司收入的計量以市價為基礎,而改制前基本上以成本為計量基礎,這樣,編報的各年度的財務信息就不可比。實際工作中,企業制定的內部價格,往往未考慮管理費用,有的企業的內部價格甚至彌補不了費用,也不是真實的內部價格。我們認為,模擬財務信息是在假定一定基礎上編制出來的,改制前二年的收入應比照同期產品或勞務的市場價格來模擬。在無法尋求同類價格的時候,應在成本的基礎上,加上適當的毛利。再如,按指導意見,設立股份公司時債權人承諾放棄債權或債轉股的,劃分財務費用時,不應追溯調整股份公司設立以前年度已入賬的相關財務費用。按這種規定來編制三年的會計報表,對財務費用這一信息來說就沒有可比性。

2.股份公司在報告期發生了重大資產置換,股份公司應以置換后的架構重編會計報表,而不是僅僅編制和披露備考財務信息。指導意見的做法是,在發生重大資產置換時,還是按原來的方案編報財務信息。對于首次發行IPO來說,若在報告期發生重大資產置換,則三年的財務信息不是在同一資產和業務的基礎上編報的,披露的信息不是在同一資產和業務產生的,因而反映不了實質內容。所以,根據重組后的架構編制的財務信息不能作為備考的財務信息,而應該作為歷史財務報表的一部分。

3.在報告期發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時,要區分支付方式,選擇合并基準日前各會計期間應按合并后或合并前公司架構編制。在發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并以現金方式購受企業的情況下,上市改組企業的會計報表應包括自合并日起被購企業的經營成果。在以換股方式購受企業,上市改組企業整個報告期內應包括被購企業的經營成果。但是,對被購企業于合并日之前的資產負債表則不應作模擬性調整,因為審計基準日的資產負債表已為投資者提供了最為有用的財務狀況信息。

4.對于我國企業存在特殊性的地方,在模擬編報財務信息時要有所考慮。如,原企業免費使用的土地、商標、專利權等,在模擬編報財務信息時,應假定在報告期初就有償使用,并考慮使用費用計入模擬利潤表。

七、模擬財務信息的審計

模擬財務信息在對投資者公布前是否需要審計,各國的規定是不一樣的。以美國為例,1988年,美國審計準則委員會了題為“模擬財務信息的報告”的鑒證準則(ReportingonProFormaFinancialInformation)。鑒證準則的無疑為模擬財務信息的審查、評價和報告提供了指南,是注冊會計師在進行類似業務時必須遵循的標準。必須注意的是,這一鑒證準則并不適用于按會計準則在會計報表或在會計報表注釋中編報的模擬財務信息。顯然,注冊會計師要對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其遵循的標準仍是審計準則。

在我國,模擬財務信息被當作歷史財務信息來看待,需要按歷史財務信息的要求進行審計,這就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篇(9)

一、引言

2010年以來不斷有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面對集體訴訟。近年來美國針對外國企業提起的證券集體訴訟案數量穩步上升,中國在美上市企業面臨的集體訴訟最多。2009年下半年以來,不少美國投資人看好率先復蘇的中國經濟,在紐約資本市場熱衷中國企業股票,后來股價大跌,投資者遭到損失,這時有人發現在這些公司IPO之后的財務結果,與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報表顯著不同。這個事件表明了中國資本市場和美國資本市場證券市場監管嚴厲性和監管方法的不同,美國的資本市場監管制度采用“嚴刑峻法”的方式,對于不按照規定披露財務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上市公司將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集體訴訟、司法制度保證了這種處罰措施將落到實處,從而使美國證券市場發展成為目前世界上最為發達、規范和充滿活力的證券市場。

我國證券市場從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至今,在整個建立和發展過程中,政府都是最主要的推動力量,我國通過借鑒證券市場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證券市場的運行機制,但是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較短,同時證券市場還承擔了“國企脫困”和幫助國家執行宏觀經濟政策等職責,從整體上看我國的證券市場還遠未達到規范狀態,相關法規也不夠完善。強化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個有序證券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國證券市場的規范化進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相對較完善的美國證券市場也曾發生“安然事件”,但其后美國證券市場在強化信息披露和財務會計處理的準確性上做出了許多努力,確保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以及在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對現行的公司法律、證券法律和會計法律進行了多處重大修改,所以我國證券市場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和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也只能在逐步的改進中提高。

二、財務報表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

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財務報告的目標是提供對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包括三個方面:1.提供有利于信息需求者作出合理決策的有用信息;2.提供有助于信息需求者估計企業預期現金凈流量的金額、時間安排和不確定性并以此為基礎估計他們自己的現金流入;3.提供與整個企業有關的經濟資源,對資源的以及交易、事項和情況,對資源和資源的變動影響的信息。財務報告目標包括了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性,對于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而言,不僅要注重對股東委托的管理當局履行受托責任的信息,而且投資者也需要獲取有關資源配置的信息。

而財務報告的信息基礎是會計信息,投資者不能獲取會計記賬的信息內容,也不可能處理那么多的會計記賬信息,他們只希望獲取會計記賬信息的匯總,通過財務報告的形式反映會計信息,所以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就決定了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有用性程度,所以信息需求者會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要求: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特征包括相關性和如實反映,如實性保證了真實地反映經濟活動;相關性指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導致使用者的決策差異。在這兩個基本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下,信息需求者還希望會計信息質量滿足可比性:被披露的信息能夠使信息使用者識別經濟現象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可驗證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能被信息使用者驗證是否無偏見地如實反映了經濟事項;及時性是指將信息在喪失影響使用者進行決策的能力之前將信息提供給使用者;可理解性是指報告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能被使用者理解。

但是上市公司提供有用財務信息的約束條件包括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兩個方面,美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面臨著信息過量的問題,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量正在逐漸提高,證券市場財務報告信息披露存在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替代選擇,重要性是指會計信息的忽略或錯報將會影響信息使用者作出的決策。重要信息的遺漏將導致信息的不完整或錯報,破壞如實反映,而不重要的信息通常是不相關的。因此重要性應作為衡量信息是否能夠影響使用者決策的過濾器。成本效益是指在提供會計信息時所花費的成本應低于帶來的效益,從上市公司決策的角度,他們更關注成本效益,有時是為了關注上市公司決策層的利益(如大股東的利益),比如為了掩飾上市公司向大股東輸送利益,上市公司會記錄沒有經濟意義的經營活動盡可能地滿足會計準則的要求。財務報告是會計信息的匯總,會計信息是經濟業務活動的反映,而財務報表的虛假是因為經濟業務活動的虛構或者曲解,投資者卻只能通過財務報表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

三、財務報表與審計質量的關系

上市公司更關注成本效益原則,但為了證券市場的有序發展,必須制定一套財務信息的披露制度,使得投資者等信息需求者能夠獲取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據上市公司的業務特征及其在所屬行業的競爭地位,全面地對比分析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和財務報告中的附注內容,掌握上市公司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利于信息需求者的決策。財務報表的信息需求者包括了債權人、客戶、供貨商、投資者等,債權人更注意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負債率和利息償還比率等,以確定其還債能力;供貨商更關注上市公司應付賬款的金額以確定企業付款的快慢;投資者更關注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凈率以確定投資成本和公司價值的比較。而上述所有的財務報表分析必須基于一個前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財務信息是真實公允的,所以審計是保證財務報表分析實現的有效途徑。

注冊會計師作為經濟警察,肩負著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鑒證職能的責任,這種審計鑒證職能是為了確保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不存在重大錯報風險,使得投資者能夠依據被審計的財務報表判斷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受托責任履行情況,進而作出自己的決策,市場起到調整資源配置的作用,但是這種職能可能因為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受損、審計市場的激烈競爭而弱化,證券市場的有序性受到影響,例如我國證券市場的“銀廣夏事件”就給證券市場帶來極具深遠的影響。

另一方面,財務報表的合法、公允確保注冊會計師在其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態度、按照審計準則執行審計業務的情況下,能夠順利地完成審計目標,上市公司良好的財務信息系統會保證審計市場的健康發展,而混亂的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系統可能會使得注冊會計師審計無從入手,只能據此出具無法表示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對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是無法獲取足夠的審計信息的,而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必須規范,只有有了明確的制度設計,注冊會計師才能明確標準,并對照標準進行審計鑒證業務,所以要保證審計市場的健康發展、保證注冊會計師經濟警察職能的有效發揮,財務信息制度以及財務報表的信息披露制度都將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財務報表與審計質量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關系。

四、會計信息質量與審計質量的關系

會計信息質量是選擇或評價可供取舍的具體會計準則、會計程序和方法的標準,是財務報告目標的具體化。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時期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體現各種利益關系的界限和分配結果。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并使得其在財務報告中得到具體化地實現,我們需要注冊會計師審計完成這一職能,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而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內容正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

(一)會計信息質量與審計質量的矛盾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未能將投資者信息需求作為其財務信息披露的選擇標準,而是盡可能少地披露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將財務狀況歸結于行業不景氣、受新會計制度影響等客觀因素,而對公司包括管理、營銷等問題很少披露,這些都造成了會計信息披露不完整,而且部分上市公司還存在財務報表舞弊的情形,使得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這時注冊會計師未能及時發現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從而難以保證會計信息質量,這就是我國證券市場目前面臨的會計信息質量和審計質量矛盾。

(二)會計信息質量與審計質量的統一

會計信息質量與審計質量并不具有直接的統一關系,雖然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內容是財務報表所依賴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記賬所依據的記賬憑證和經濟業務活動事實,但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高并不意味著審計質量的高,而會計信息質量的低也不意味著審計質量的低。低質量的會計信息和高質量的審計組合會導致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受到信息決策者的質疑;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和低質量的審計會導致一些上市公司為了自身利益而虛構經濟業務,導致原本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不能持續;只有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和高質量的審計,才能保證證券市場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得以執行,上市公司財務制度和注冊會計師審計得以健康、有序地發展。

五、財務報表、會計信息質量與審計質量的統一

財務報表、會計信息質量和審計質量三者的統一不僅僅在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高質量的注冊會計師審計以及完善的財務報表信息披露制度,更是在于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達到資本市場財務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序發展:當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時,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也限制了信息需求者對于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這個時候就對審計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信息需求者不能接觸到會計信息,注冊會計師需要代替信息需求者作出判斷,判斷其財務信息依賴的內部控制制度基礎和會計信息基礎是否真實可靠。如果這時審計質量不高,那么證券市場將面臨著無序發展的可能性,證券市場將不能有效地進行證券定價和資源配置;如果這時審計質量高,那么證券市場將面臨著重整的可能性,證券市場將完善其財務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將規范其會計信息系統。

我國證券市場要達到財務報表、會計信息質量與審計質量的統一,必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伴隨著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制度的完善和我國審計市場的發展而逐步進行的過程。美國證券市場財務信息披露制度也不是在設立之初就達到目前的高度,所以我們這個過程具有漸進性。但是從上述的分析我們發現:為了保證證券市場的有序發展,糾正上市公司不真實的財務信息,注冊會計師審計必須發揮經濟警察的作用,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規范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履行,并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訴訟制度,使得注冊會計師恪盡職守,執行審計程序、完成審計目標。

篇(10)

為達到上市條件,這些模擬編報的財務信息就需要作為股份公司發行上市三年又一期(以下簡稱“報告期”)報表的組成部分,在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后作為招股說明書的一部分。由于股份公司在三年前是不存在的,在會計主體不存在而又要為其編報財務信息,如何編制就成為證券市場中公司能否發行上市的關鍵問題之一。遺憾的是,直到現在,監管部門未制定出相關的編報指南和審計準則,導致證券市場在公司首次發行股票時,財務信息的編制與披露方面缺乏規范,財務信息缺乏可比性。這幾年證券市場存在的“虛假上市”等問題或多或少與此有關。

為配合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扭虧為盈,1997年以來,證券監管部門允許上市公司二次發行股票(以下簡稱“增發”)。問題是,在試點的六家紡織企業中,有些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虧損的,但公司也成功增發了,這似乎與《公司法》規定的公司發行股票的條件之一是公司連續三年盈利的規定不合。但是,這些公司在二次發行前,大多進行了規模較大資產重組,證監會實際上是默許上市公司按重組后的架構模擬編報財務信息的,并以模擬后的會計報表為考核基準。上市公司進行大比例的資產重組后如何編報財務信息,監管部門未制定相關的指南,結果是首批六家公司增發時所公布的會計報表的編報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缺乏編報標準,監管部門個人、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意見相當不一致。這就導致,對于進行過大比例資產重組的公司,二次發行時的財務信息的編制和披露較不規范,投資者也就無法從過去的歷史信息來判斷公司未來的財務情況。

另外,上市公司發生大規模的購并時,如何編制和披露財務信息也未有相關的規定。有些公司發生吸收合并時,并未編制模擬會計報表,吸收合并發生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公司其財務信息的披露是不一樣的。這就說明,上市公司發生購并時,如何通過財務信息的編制和披露來反映事項的程度,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監管部門尚缺乏編報的指南。

但是,在缺乏首次發行財務信息編報指南和相應的審計準則的情況下,有1000多家公司通過改制為股份公司并發行股票,并大多模擬編報了報告期前兩年的會計報表。對發生大比例資產重組或購并的公司,也編報了模擬財務信息,并作為二次發行的材料??梢?,在特殊情況下,公司的改組上市和增發是離不開模擬編報的財務信息的。本文擬結合與模擬編報財務信息有關的問題,談一談個人的認識,同時對證監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申報財務報表剝離調整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一些意見。

二、模擬財務信息的含義

何為模擬財務信息,有關文件并未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按照美國證監會(以下簡稱“SEC”)的說法,模擬財務信息是相對于歷史財務信息而言的。美國SEC在其Regulation S-X Article 11 中提到模擬財務信息(pro forma financial information),是指為了給投資者提供某些特定交易影響的信息,即這些交易在早些時候發生,對歷史財務報表產生影響。模擬財務信息的編報一般在僅僅依靠歷史財務報表不能滿足投資者決策需求時進行。SEC為模擬財務信息的編制和報告制定了詳細的指南。

我們認為,模擬財務信息可以這樣來定義:假定公司現在的架構在報告期初已存在且無轉變,按報告期各年實際存在的公司各構成實體,按公司現在執行的會計政策來編制和報告報告期各年度的財務信息。這個定義可解釋為:

1.模擬財務信息不是主要財務報表,僅僅是對財務報表的一種補充;既可以是申報財務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歷史財務信息的注釋。

2.在編報時,實際包含了這種假定:各種資產或業務產生的業績在重組入(或置換入)公司前是實際存在的,不是人為虛構的。編報時,僅僅為其移動了一下位置,放在公司的名下。若原來的業務是直接面向市場的,則原來的數據直接作為財務數據的來源;若當時是內部結轉的,則根據生產數量或勞務數量,按當時的市場價格模擬作為財務數據的來源;若當時的資產未能產生活動,則沒有可以作為財務數據的來源的業務。若在改組為股份公司前發生了資產剝離、資產重組,可以按剝離和重組后的架構來編制以前的報表;若上市公司發生了兼并、收購、大比例的資產置換(或買賣),可按兼并或置換后(買賣后)的架構來編制以前的會計報表。

3.架構的假定應該包括公司的結構、資產情況、業務情況、執行的會計政策等;假定納入會計報表范圍的公司或子公司從報告期期初就執行《會計制度》,若實際不是,應按該會計制度進行歸口調整。

4.模擬財務信息編報所覆蓋的期間各國規定的不一樣,我國一般指二年。首次發行要提供三年又一期會計報表的審計報告,大比例資產重組也是三年又一期。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模擬編報財務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歷史信息,通過一定的進行加工,使擬上市公司三年又一期財務信息在一致性的基礎上進行表述,為投資者狀況下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未來一年盈利預測數據的需要提供相關的信息。我們知道,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除了強調信息的可靠性外,信息的相關性也很重要。只有通過比較過去可比期間的財務信息,才可預測將來的可能情況。所以,在制定模擬財務信息編報指南時,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信息的相關性這一質量特征,而不是可靠性。

三、需要編報模擬財務信息的情況

財務信息的編報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編報財務信息預期收益大于編報成本的情況下,財務信息的編報才有意義。根據這一約束條件,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要編制模擬的財務信息。

在我國,編報模擬財務信息雖然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歸結證券市場發生的各種案例,需要編報模擬財務信息的條件應包括:1.在發生吸收合并時,要編制模擬財務信息?,F在上市公司在發生吸收合并時,要公布合并方案,但如何編制和何時編制未見到相關規定。2.在首次發行時,對于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公司,允許其在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前的業績模擬計算,獨立運行一年后可申請股票發行,包括:①對原企業的非經營性資產或非相關的經營性資產和相關負債、損益剝離后,以一部分經營性資產設立股份公司,則這部分經營性資產和業務對應的前兩年的業績可模擬計算; ②幾個發起人以經營性資產出資(包括股權),則這些投入的個別資產和對應業務的經營業績也可以相加,作為股份公司前兩年的業績。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若是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則有限公司的前兩年的業績可模擬計算。3.上市公司發生重大的購買或出售資產的行為,且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占上市公司總資產70%以上,其重組前的業績可模擬計算。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由于企業上市改組中或上市公司的資本重組方式不同,公司是否需要模擬編報財務信息,應視情況而定:

1.考慮到編報財務信息的成本和對信息的程度,規定重要性的定量指標就很重要。美國SEC規定的相對重要程度是50%。我國對重大資產重組的重大是指對總資產、凈資產或凈利潤而言,也可以對收購或出售資產的價款而言。在購買或出售資產占最近一期經審計的總資產的70%,還可以模擬計算業績,其余沒有規定。我們認為,對重要性指標不要硬性規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和影響程度由公司判斷決定,并以50%作為重要性指標。

2.上市公司在收購或合并其他企業時,以及發生大比例資產剝離、出售或置換時,應編報模擬的財務信息,并作為臨時報告予以公告,而不僅僅在有增發的需求時編報。

3.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應對其前兩年報表按現行會計政策進行追溯調整,并作為申報會計報表的一部分。

4.非國有首次發行時,只要規范改制我們認為也可按照改制方案模擬其前兩年的業績。

5.編報模擬財務信息的角度應是投資者,而不是監管部門的需要。模擬財務信息是為投資者的需要而編制的,因而應強調信息的可比性,監管部門應根據投資者的需要制定編報?,F在,往往是根據監管部門的意見來編報模擬財務信息,比較強調可靠性,信息的橫向可比性較差,不能為投資者提供與決策相關的財務信息。

四、模擬財務信息編報所覆蓋的期間及何時編制

由于模擬財務信息是假定資產重組交易在早些時候發生從而對財務信息所產生的,因而必須確定模擬財務信息編報所覆蓋交易發生前的期間,覆蓋的期間取決于信息的有效性。美國SEC規定:在編制模擬利潤表時,可采用財務預測,所覆蓋的日期至少應該包括從交易預計完成日期開始的12個月。

在我國,由于《公司法》規定公司發行股票的條件之一是公司連續三年盈利,所以三年應該是規定的限制條件。證監會規定公司必須改制為規范的股份公司,并運行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請發行,所以,我們認為可以以公司購并后或資產剝離或資產置換后的公司架構為基礎,模擬編報前兩年的財務信息,并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布。因為僅模擬合并基準日的資產負債表,可以基本看出合并后公司的財務狀況,但看不出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趨勢。以三年為窗口,觀察一個公司的,歷史信息就會有預測價值。上市公司發生大比例置換、收購或出售資產時,監管部門并未要求編制模擬財務信息,僅是公司可以在重組完成一年以后提出配股或增發新股的申請,其重組前的業績可以模擬計算。所以,上市公司發生大比例置、換收購或出售資產時,可以模擬編報二個會計年度的財務信息。

信息是有時效性的。信息公布晚了,信息的作用也就弱。對于何時編報模擬財務信息也是應該考慮和解決的。對于公司的改制,應根據改組的方案來編報模擬財務信息,并在申請為股份公司時編制。對于公司的合并,應模擬編報生效當日的合并財務信息,并隨合并公告書一起公布。合并完成后,應該對合并發生年度以前三年的報表進行追溯調整,并公告。上市公司發生大比例置換、收購或出售資產時,應在簽訂計劃時而非完成交易時,編制模擬前三年的財務信息,并公告。

五、編制模擬財務信息所采用的方式

以美國SEC規定的條例為例,模擬財務信息由引言、簡化的模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以及注釋等組成。引言應該對交易和所涉及的主體以及編制模擬財務信息的目的加以說明,注釋應該詳細說明編制模擬信息所涉及的假設與相關的數據。模擬財務信息是對歷史財務報表的補充。允許在模擬利潤表中進行財務預測,并要求計算模擬的每股收益。

我國以IPO為例,模擬財務信息的編報是在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與格式第9號中規定的(一直未公開過,被最近的指導意見所代替),內容可歸納為:

1.模擬會計報表作為報告期歷史財務報表的一部分(但本身在報告期發生了重大重組,需要再模擬的情況除外)。

2.模擬財務信息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注釋。只需要編制設立日的資產負債表,要編制設立日前兩年的利潤表。

3.在注釋中披露所涉及的交易主體、交易的資產和方式,模擬會計報表編制的基準、依據等;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以歷史成本計價原則、收入和成本配比為主要的編制基礎。

4.不可采用預測信息。

5.要按《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假定在報告期的期初就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追溯調整原會計報表。

6.對原來會計報表存在的會計差錯作出恰當的會計調整。

7.編制設立前各會計期間財務報表時,應以改制方案為依據,對設立前原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收入、成本與費用進行劃分。同一賬項在報告期內各會計期間或時點采用的剝離調整方法應保持一致。若是多個經營實體發起設立股份公司,則各經營實體對同一賬項所采用會計政策和剝離調整方法應保持一致,各經營實體之間的交易或事項必須予以抵銷。

8.以模擬財務信息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

六、模擬財務信息編制的具體原理與

對于如何編制模擬財務信息,美國SEC規定,要以計劃或完成的資產重組交易為基礎,對交易發生前的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或合并后編制。在編制時,具體的規定較為彈性,以使模擬信息能適應于各種個別事實和情形。在編報模擬利潤表時,要求對交易的一次性持續性影響要加以明顯區分,并將一次性影響項目(中止經營、非常項目和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等)排除在模擬利潤表外,但要在注釋中加以說明這種排除。

證監會了IPO的指導意見。對上市公司發生大比例資產重組、吸收合并的情況尚未有具體規定,但公司會比照指導意見執行。針對該指導意見,我們認為,IPO時,模擬財務信息編報需要討論的幾點是:

1.對于模擬財務信息的編報,我們必須強調信息的相關性,而不是信息的可靠性。該指導意見非常強調信息的可靠性,會導致信息的相關性減弱,甚至不可比。比如,由內部產品或勞務轉移所形成的部分,原會計核算中采用內部價格計量的,應以報告期實際內部價格為基礎。這種規定導致的結果是,為了強調信息的可靠性,三年利潤表的編制采用了不同的計量標準,改制后的公司收入的計量以市價為基礎,而改制前基本上以成本為計量基礎,這樣,編報的各年度的財務信息就不可比。實際工作中,企業制定的內部價格,往往未考慮管理費用,有的企業的內部價格甚至彌補不 了費用,也不是真實的內部價格。我們認為,模擬財務信息是在假定一定基礎上編制出來的,改制前二年的收入應比照同期產品或勞務的市場價格來模擬。在無法尋求同類價格的時候,應在成本的基礎上,加上適當的毛利。再如,按指導意見,設立股份公司時債權人承諾放棄債權或債轉股的,劃分財務費用時,不應追溯調整股份公司設立以前年度已入賬的相關財務費用。按這種規定來編制三年的會計報表,對財務費用這一信息來說就沒有可比性。

2.股份公司在報告期發生了重大資產置換,股份公司應以置換后的架構重編會計報表,而不是僅僅編制和披露備考財務信息。指導意見的做法是,在發生重大資產置換時,還是按原來的方案編報財務信息。對于首次發行IPO來說,若在報告期發生重大資產置換,則三年的財務信息不是在同一資產和業務的基礎上編報的,披露的信息不是在同一資產和業務產生的,因而反映不了實質。所以,根據重組后的架構編制的財務信息不能作為備考的財務信息,而應該作為歷史財務報表的一部分。

3.在報告期發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時,要區分支付方式,選擇合并基準日前各會計期間應按合并后或合并前公司架構編制。在發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并以現金方式購受企業的情況下,上市改組企業的會計報表應包括自合并日起被購企業的經營成果。在以換股方式購受企業,上市改組企業整個報告期內應包括被購企業的經營成果。但是,對被購企業于合并日之前的資產負債表則不應作模擬性調整,因為審計基準日的資產負債表已為投資者提供了最為有用的財務狀況信息。

4.對于我國企業存在特殊性的地方,在模擬編報財務信息時要有所考慮。如,原企業免費使用的土地、商標、專利權等,在模擬編報財務信息時,應假定在報告期初就有償使用,并考慮使用費用計入模擬利潤表。

七、模擬財務信息的審計

模擬財務信息在對投資者公布前是否需要審計,各國的規定是不一樣的。以美國為例,1988年,美國審計準則委員會了題為“模擬財務信息的報告”的鑒證準則(Reporting on Pro Forma Financial Information)。鑒證準則的無疑為模擬財務信息的審查、評價和報告提供了指南,是注冊會計師在進行類似業務時必須遵循的標準。必須注意的是,這一鑒證準則并不適用于按會計準則在會計報表或在會計報表注釋中編報的模擬財務信息。顯然,注冊會計師要對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其遵循的標準仍是審計準則。

在我國,模擬財務信息被當作財務信息來看待,需要按歷史財務信息的要求進行審計,這就引發了一系列:

上一篇: 別墅庭院景觀設計要點 下一篇: 企業基層管理的基本知識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网站 | 制服丝袜中文丝袜点击进入 | 亚洲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少妇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