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發展史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4 17:16: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統計學發展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統計學發展史

篇(1)

一、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一)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二)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 mining,又譯“數據掏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 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 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這個趨勢說明: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對于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包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一)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有關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中的前沿性問題,目的不在于要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的前沿發展動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1.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四)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必需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便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賀鏗.關于統計學的性質與發展問題.中國統計,2001.9.

篇(2)

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創新工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統計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統計實踐的創新,二是統計教育的創新。創新的基礎在于教育,沒有統計教育的創新,就談不上統計實踐的創新。準確把握統計學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形勢,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是統計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談一談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一、統計學的發展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1.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了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2.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地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 mining,又譯“數據淘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 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 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1.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①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②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③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①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②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③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3.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要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4.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必須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篇(3)

為準確把握整改落實階段的工作內容,扎實推進整改落實各項工作,確保整改落實取得成效,市統計局針對局實際情況,突出“三結合”抓好整改落實工作,切實提高統計水平。

一、整改落實與加強學習教育相結合。繼續把學習活動貫穿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當前和今后的首要政治任務。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領會中央和上級黨委的要求,善始善終抓好學習實踐活動。在學習過程中,突出科學發展觀的實踐性,提高全體干部職工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力、執行力和結合力。自覺把統計置身于科學發展中,融入到科學發展中,切實為搞好整改落實工作奠定扎實的思想基礎。同時,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以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為重點,著力解決黨員干部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促進依法統計、陽光統計,為推動科學發展、推進統計事業又快又好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紀律保障。

二、整改落實與抓好中心工作相結合。緊緊圍繞市委“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提效能”的工作主線,根據整改落實方案,突出重點、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轉變不適應統計科學發展的思維定勢,集中力量解決幾個影響和制約統計科學發展的重點問題。一是要在提高數據質量、搞好“三項服務”上下功夫,提升統計工作科學發展的服務水平;二是要在與時俱進、改革統計工作流程上下功夫,增強統計工作科學發展的創新能力;三是要在依法統計、嚴格執法上下功夫,優化統計工作科學發展的社會環境;四是要在狠抓落實、改進作風上下功夫,強化統計系統科學發展的執行能力;五是要在加強培養、改善環境上下功夫,造就一支適應統計工作科學發展的人才隊伍。

三、整改落實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對照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查擺出來的突出問題和需要完善的制度進行全面的分析歸類。通過對體制機制“廢、改、立”三種方式的運用,本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兼顧當前迫切需要且實踐基礎較好的制度,對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進行總結提煉,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抓緊時間,注重質量,成熟一個出臺一個。對已經梳理出來的問題認真研究,按照輕重緩急的要求,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治標又治本,同時要求堅持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解決突出問題,完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解放思想、改進作風、優化環境、推動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

篇(4)

一、文化及文化產業

同志在黨的十報告中強調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何為文化?從廣義上講,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上是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

何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于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du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文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這是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準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然而事實上,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在我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也是與時俱進的。2003年9月,中國文化部制定下發的《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界定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4月,國家統計局頒發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從有關方針政策和課題組的研究宗旨出發,將“文化及相關產業”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而2012年7月頒發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將“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定義進一步完善為“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

二、文化產業分類情況

2004-2012,八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統計使用的是國家統計局2004年頒發的文化產業統計分類指標體系——將文化產業分為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層和相關文化產業層。其中文化產業核心層包括:(一)新聞服務;(二)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三)廣播電視電影服務;(四)文化藝術服務。文化產業層包括:(五)網絡文化服務;(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七)其他文化服務。相關文化產業層包括:(八)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九)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時至今天,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很多新的變化,因此,國家統計局2012年7月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對文化產業指標統計分類體系進一步的完善和健全。文化及相關產業被分為10個大類50個中類120個小類。根據新標準,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制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制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制造和銷售)。

四個方面具體分為十個大類:(一)新聞出版發行服務;(二)廣播電視電影服務;(三)文化藝術服務;(四)文化信息傳輸服務;(五)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七)工藝美術品的生產;(八)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九)文化用品的生產;(十)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

《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的一個大變化是調整了類別結構:原有文化產業統計體系中的“核心層、層、相關層”三個層次的分類取消了,代之以“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活動、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四個方面的內容來分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大類首次被提出。從“三個層次”到“四個方面”,從“九大類”到“十大類”,不止是數字的變化,更是理念的轉變。體現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新的行業不斷涌現,文化業態不斷融合,已經打破了層次間的區別。而“四個方面”的劃分對文化產業鏈條進行了科學的提煉和梳理,更加符合文化生產規律,更能適應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情況和新變化,尤其適應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

三、文化產業核算方法

目前,全國反映文化產業發展主要采用一個指標:文化產業增加值。即屬于文化產業的GDP。其核算方法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其中勞動者報酬包括工資總額和福利費等;生產稅凈額包括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和管理費中稅金等;固定資產折舊為本年折舊;營業盈余包括營業利潤和部分利息支出。各單位增加值匯總形成文化產業增加值。

四、文化產業統計方法

文化產業統計分成經濟普查年份(尾數逢3、8的年份)和非經濟普查年份進行,主要采用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

(一)、經濟普查年份的統計

1、全面調查:調查對象為法人單位。根據經濟普查獲取的法人調查資料,將每個法人單位確認的行業代碼與文化產業分類代碼標準進行比對,歸納整理出文化產業所屬的法人單位統計范圍,對歸屬文化產業統計范圍的所有法人單位進行調查。產業活動單位參照法人單位進行調查。

2、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為個體工商戶。根據經濟普查獲取的個體工商戶資料,比照文化產業分類代碼,建立文化產業個體工商戶統計數據庫,在十大類行業中,在保證一定調查可信度(一般為95%),總體核心指標的相對誤差控制在10%以內抽樣要求下,采用分層等距抽樣的調查方法,抽取樣本單位。樣本總量一般控制在10%左右。縣區統計局按照設區市統計局提供的調查樣本、調查表式,負責本轄區的個體工商戶的調查工作并及時上報。

(二)、非經濟普查年份的統計

1、全面調查:從事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業生產和銷售的規模以上工業以及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采取全面調查取得相關數據。

2、抽樣調查:對屬于文化產業中除規模以上工業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企業外的企事業單位(含個體經營戶)采取年度抽樣調查的方法。

此外,文化產業的統計有時也采用重點調查,主要是各主管部門對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重點單位等開展調查,及時了解掌握情況,以更好地對產業進行分析、監測、服務。

五、文化產業統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一)調查頻率不足。按照現行統計制度,文化產業僅開展年報統計,即一年核算一次。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背景下,各級黨委、政府極其重視文化產業工作,需要及時了解掌握發展態勢,制定相關扶持鼓勵政策,而一年一度的核算數據,顯然滿足不了對文化產業監測分析的需要。因為沒有建立定期報表制度,沒有統計部門的權威數據,年度當中有的地方政府自行統計,各部門自報的數據五花八門,甚至天馬行空信口開河,個別甚至嚴重背離發展規律,對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大大不利。

篇(5)

一、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一)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二)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mining,又譯“數據掏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這個趨勢說明: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對于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包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一)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有關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中的前沿性問題,目的不在于要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的前沿發展動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1.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四)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必需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便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篇(6)

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創新工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統計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統計實踐的創新;二是統計教育的創新。創新的基礎在于教育,沒有統計教育的創新,就談不上統計實踐的創新。準確把握統計學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形勢,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是統計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談一談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一、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一)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二)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mining,又譯"數據掏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這個趨勢說明: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對于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包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轉貼于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一) 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有關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中的前沿性問題,目的不在于要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的前沿發展動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1. 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 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 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四)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必需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便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賀鏗.關于統計學的性質與發展問題. 中國統計,2001.9.

[2] 袁衛.國外統計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及對我國統計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國統

計,2001.10.

[3] 習勤.關于統計教育創新的思考. 中國統計, 2002.1.

篇(7)

一、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一)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二)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 mining,又譯“數據掏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 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 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這個趨勢說明: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對于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包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一)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有關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中的前沿性問題,目的不在于要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的前沿發展動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1.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四)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必需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便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篇(8)

二、中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統計學知識

統計學,這既是一個很具有趣味的學科,也是一門十分貼近人們生活的學科,從平常的百姓到研究技術人員,沒有人不在使用著這門學科。它通過搜索、整理、分析數據等手段,以達到推斷所測對象的本質,甚至預測對象未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統計學是一門貫穿于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的一門學科,它一般出現在教材的后幾個章節,重視程度往往沒有其它章節深刻。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與深入,統計學知識正在慢慢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出現了統計圖表以及平均數的簡單介紹以及應用,讓學生不斷接觸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數據信息。在中學數學教材中,開始更加深入的對統計學的知識進行介紹以及應用,增加了一些統計圖表種類的應用,增加了眾數、方差、極差等統計學名字的介紹,對于學生來講,更多的是對于統計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三、統計學知識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發展趨勢

統計學知識在中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中通過一次又一次的修訂,正在不斷增加所占章節的比重,知識內容也更加的深入。在我們的生活中,統計學知識往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而且統計學也正向著更好地方向發展:

1.整體化。在過去的中小學數學課堂上,盡管有統計學知識的出現,但多數以零散形式出現,知識點不能穿成一條線,這不僅對于教師講課有難度,學生進行理解消化記憶,也成了困難。對學生在統計學方面的長久研究是一個難以跨越的困難。近些年來,教育理念進步,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中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也越來越多樣化,教材的改革將統計學知識進行統一,雖然統一的不夠完善,但相對以往,已經進步了很多。這對于統計學知識在中小學的傳播學習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也推進了統計學更加深刻化的進程。

2.實際化。近些年來,教育者越來越崇尚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里,解決社會生活的問題。統計學知識成為了首選。首先,基礎的統計學知識簡明易懂,適合所有類型的學生學習。基礎的統計學知識可以被應用到各行各業,這促進了基礎統計學的推廣。稍微復雜的統計學知識在高中進行學習,這些知識可應用到更深刻的領域。

3.數量化。在過去,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一些知識不能被吸收采納,被剔出。如:回歸分析中方程形式過于復雜,而被一些省剔出高考范圍,這是統計學的學習缺失。但近年來,教育水平進步,教學工具全面,學生學習工具更多,如可使用計算器,對回歸分析問題的解決是一種有效手段。

4.娛樂化。以往學習統計學時候,全部是課堂上進行,學習單一枯燥,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實際應用。在教育理念的進步下,提倡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這為統計學的學習提供了充分條件。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理解學習,尋找與統計學知識有關的生活問題。這既達到了將知識融合進生活的目的,也促進了統計學知識的發展,同時,學生的學習也不會像以往一般枯燥,可以在學習的時候尋找快樂,使學習的過程更加娛樂化。結束語在現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中,統計學知識的學習依舊停留在書本上、課堂內這樣一個階段,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對于統計學知識的學習將會走出課堂,不斷地進行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實踐調查,這也對于培養學生們的自我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們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與他人溝通的技巧都有一定的幫助,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可以在舒適的氛圍中,輕松愉悅的學習統計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李春國.小學數學統計知識教學初探.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0).

[2]馬玉林,鄒軍文.初中數學統計知識及教學探討.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4).

[3]楊亦薦,張柔棉.談中小學里的統計學知識新課程研究,2009年7月,總第155期.

[4]張敬書.對中小學概率統計教學的再認識中學數學月刊,2002年9月,17-19.

篇(9)

通過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和深入調研發現,一是我們的統計工作還不能滿足區委、區政府全面發展的實際需求,計劃經濟下的傳統的統計方法還不能完全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需求;二是統計隊伍的知識結構老化,統計人員的事業心、榮譽感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基層統計力量薄弱等都是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作了專題的研究,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以服務政府為主,向服務經濟、服務民生延伸,形成“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全體統計工作人員樹立起“服務他人就是發展自己”的理念。

一、服務政府決策是統計工作的首要職責

統計工作必須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工作全面展開,做到區委、區政府的經濟列車開到哪里,統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重點改進解決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把死的數字變成活的信息。統計分析是統計的最終產品,其價值量也最大,我們要透過數據看趨勢、看發展、看問題,把死的數據變成活的信息,通過加工,使數字發揮出它的內在價值。有針對性的擬一批調研課題,責成專人進行調研,撰寫出一批有價值、高質量的統計分析報告。為全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提供優質服務。

2、加強與周邊區縣的工作聯系。不定期的與周邊區縣進行溝通,了解掌握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與本區的發展狀況進行對比,及時的提供給區委、區政府,為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時間信息。

3、改進統計制度。現行的統計數據還不能全面滿足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的需求,我們借著實踐科學發展眼觀活動的東風,以科學發展為指導,根據我區統計工作的實際情況,站在改革創新的前列,改進統計方法制度,使統計數據能及時、準確、全面的反映我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滿足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的需求,為我區的又好又快發展做貢獻。

二、服務經濟建設是統計工作的中心任務

為促進我區經濟發展,我們統計部門不僅要像以往那樣關注量的增長,更要注重經濟結構、質量、趨勢、方向等方面的特征,不僅要關注過去,更重要研究現在怎樣、將來會怎樣變化,不僅要知道本區經濟情況如何,還要了解周邊地區相比的位置和差異。

三、服務民生是統計工作的基本落腳點

在扎實做好為區政府服務的同時,服務民生顯得尤為重要。樹立民生思想和為民意識,以實事求是、尊重民意為原則,強化統計服務民生工作,使統計信息多元化,做到社會公眾想要什么,我們統計就能反映什么,重點圍繞物價、住房、收入等群眾關心問題展開社情民意調查,及時、客觀、準確地捕捉民意,協助政府多為百姓謀利益。服務政府、經濟、民生“三位一體”的服務是我們今后統計服務的方向。

四、建設一支適應形勢需要的高素質統計人員隊伍

統計人員是統計工作基礎的基礎,統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統計工作質量的好壞,做好“三位一體”服務,必須有一支高質量的統計隊伍作保障,所以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是統計工作的重中之重。

篇(10)

自古以來,越南文學受到中國很大的影響。而在近代,越南由于成為西方強國侵略擴張的目標,相當長的時間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所以也在不同程度上不自覺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越南的兒童文學作品上不可避免地有所體現--不少作品取材于中國和西方的文學作品,并在改寫過程有所創新,深受當地人民的歡迎。在形式上,越南兒童文學主要有兒童散文、兒童寓言、兒童故事、兒童歌謠、兒童科學文藝、兒童戲劇、影視文學等。比較有名的作家包括蘇懷、范虎、武廣和何恩等,

(一)蘇懷(THoài)

蘇懷,越南著名作家。自1954年開始,他致力于文學創作,至今已辛勤筆耕了近60年,他有100多部各種題材的作品如: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回憶錄,劇本,寫作心得等等。他的兒童作品主要有《:螻蛄冒險記》(DMènphiêulukí)、《鼠窩》(Ochut)、《兩只鵝》(Haiconngng)、《兒童合作社》(Hptácxchúngem)、《年少志高》(Tuinhtrícao)等,其中一些被翻譯成外文。他所獲獎項很多,包括越南胡志明國家文學獎、越南文化協會最佳小說獎、亞非作家協會優秀作品獎等。

(二)范虎(PhmH)

范虎,詩人,筆名胡輝,平定省安仁縣人。他1943年出道,1954年他進入北越參與成立北越作家協會,同時也是越南《金童》雜志(一部專供少年兒童閱讀的雜志)的最早創始人之一,1957年參與成立越南作家協會,1983年任協會副主席。他寫作,寫詩,寫劇,作畫。最得意之作是兒童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課本。在他的創作生涯中,一共出版了25部詩集,35部小說,10部兒童舞臺劇和動畫劇。他也因此獲得國家文學藝術獎。主要作品:童謠《牛伯伯找朋友》(Chúbòtìmbn);故事《神馬從哪來》(Ngathntaun)、《說花說果》(Chuynhoachuynqu);《湖中建房》(Ctnhàgiah);長篇小說《小姑娘的圓餅》(Caybánhtétcangic)以及劇集《小仙女變螺》(Nàngtiênnhthànhc)。

(三)武廣(VQung)

武廣,越南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少兒為題材。武廣也是《金童》雜志的創始人之一并曾擔任雜志社社長。之后,他被委任為《越南動畫》社長。1965年加入越南作家協會。1971年出任兒童文學分會主席。2007年,他榮獲越南國家文學藝術獎。他創作了不少兒童作品,最主要的有《祖籍》(Quêni)和《黎明》(Tngsáng),這兩部作品可以說是20世紀越南最優秀的兩部兒童文學作品。(四)何恩(Hàn)何恩,作家,真名黃顯漠,他成名于他所著的兒童小說。主要作品有故事《阮灸將軍》(NguynTrungTrc;《禾郡故事》(QunHekhingha);《小將阮忠》(NguynTrungTrc);《天漠之邊》(BênbThiênMc);小說《祖國召喚》(Tquckêugi);《放風箏》(ngTrngthdiu)。(五)阮輝進(NguynHuyTng)阮輝進,著名作家和劇作家,主要兒童作品有:故事《尋母》(Tìmm);《天神蛤蟆》(Concóclàcunggii);《兩位小戰友》(Haibàntaychins)《;阿貴》(ThngQuy);《汽艇戰士》(Chinscan)。

二、越南與世界各國的兒童文學合作

一直以來,特別是越南進行改革以來,越南政府和越南相關組織就積極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各組織就兒童文學方面進行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其中包括:

(一)進行出版相關活動培訓項目

1991年,越南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河內組織了兒童書籍出版發行的培訓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日本和泰國的兒童出版專家到越南介紹出版兒童書籍的新技術。為越南當地的兒童作家和插圖家提供很好的培訓。長期通過亞洲合作計劃(AsianCo-operationprogram),引進兒童書籍并分發到越南各圖書館,并鼓勵兒童作家和插圖畫家參加國際比賽。

(二)尋求俱樂部之間的互動合作

1、與丹麥的合作越南和丹麥進行了很多文學上的合作,而“兒童文學資助”(Children’sLiteratureSupporting)是其中一個比較大的項目,其中的研討會讓越南和丹麥的作家和插圖畫家交流了寫作和插圖經驗。許多丹麥的書籍被翻譯成越語并在當地出版。同時,在太原、宣光、富壽和河內四個地方建立了讀者俱樂部。兩國的作家和畫家還聯合創作兒童文學作品。

2、與法國的合作1997年,越南和法國文化合作中心合作。該中心執行的VALEASE計劃旨在支持和資助越南的出版商在越南發行法國書籍。通過這個計劃,許多法國兒童優秀書籍得以在越南出版,為越南兒童讀者熟知。同時,該中心也組織了相關的培訓項目讓越南和法國的藝術家和插圖畫家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3、與日本的合作從1992年起,越南引進了日本的動漫,與日本民間機構合辦各種研討會,越南相關人員和日本的作家、藝術家、動畫制作和出版商討論了漫畫和動畫的文化特色,并就漫畫和動畫的發展交換了經驗。

(三)進行圖書進口和版權貿易

越南積極與各國積極聯系,進行圖書進口和版權貿易,引進各國優秀的少兒圖書,極大豐富了本國的兒童圖書市場。近年來,越南多次和中國的出版商聯系,在越南舉辦中國圖書展銷暨版權貿易洽談會,不斷擴大圖書進口和版權貿易。

三、越南兒童文學發展思路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古語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作為華夏古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兒童文學的發展自然也是不逞多讓,但是文化的活力和生存的根本在于不斷地尋求擴大和交流,所以越南兒童文學的高速發展的軌跡,也給我們很多借鑒和啟示。

(一)立足國內,著力發掘自身悠久輝煌的傳統文化。

中國自古,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不乏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對于祖先留給我們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要繼承,并且將其不斷的發揚光大。精神的食糧,我們首先從自身開始發掘,而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遠。

(二)著眼開放,兒童文學的發展也要實施“走出去”的戰略。

我們應該在繼承發展自身優秀的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放眼國外,尋求國外的優秀兒童文化,奉行“拿來主義”為我所用。當然這也可能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帶來不良影響,引發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如文化失根、道德水平下降、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等。這就需要我們懂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完美的融合東方和西方兩種文化的精髓。

上一篇: 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 下一篇: 電氣工程安全措施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女同中文字幕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爽aⅤ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久久国产香蕉观看八 | 香蕉成年网站未满十八禁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