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7:16: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傳染病防治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接下來是火災。告訴我們怎樣會引發火災很多都是我們不注意細節引發了火災,如:臺燈、蚊香、電熱毯、電取暖器等不規范的使用都會引發火災,接著講了遇到火災時的處理辦法。當發生火災時要學會自救,迅速逃生。
第三,介紹了傳染病的種類、癥狀、傳播途徑以及如何治療傳染病,特別是如何養成并保持良好衛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傳染病,從而保持健康的體魄。
港閘區實驗小學 三(1)班 倪天予
今天早晨,我認真觀看了江蘇教育頻道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與傳染病防治知識》,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人的生命太脆弱了:那么多人因為車禍而喪生;那么多人因為火災而離世;那么多人因為地震而死亡;又有那么多人因為傳染病而臥床不起。我們應不應該重視它們呢?
當我們騎自行車電瓶車時,記得在機動車道靠右行駛。12歲以下兒童不得騎自行車上路,16歲以下兒童不得騎電動車上路,沒有車鈴和車閘的自行車禁止上路。
發生火災時,應該用濕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蹲下逃生。如果發現門把手是熱的,說明室外有火,應該用床單堵住門縫,不停地給門澆水降溫。同時要撥打電話“119”,拿著鮮艷的毛巾站在窗邊,不停搖晃,引起救生人員注意盡快救援。實在不行,順著窗邊的水管爬下去。
地震時,手要抱著腦袋,逃到墻角。地震中途會停一會,利用這段時間逃到空曠地帶。地震后不要回去拿東西,因為會有毀滅性更大的余震發生。
有流行病毒發生時,一定要戴上口罩才能外出。
有了這些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中小學生安全和傳染病防止教育》———觀后感
港閘區實驗小學 三(1)班 陳嘉怡
今天上午,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小學生安全和傳染病防治教育》。
地震時,大家都要躲在桌子下面,等地震小了就用書包放在自己的頭上一個接著一個走,快速逃離現場。
我從本片中了解了今年爆發的禽流感,導致患者尤其嚴重。此類禽流感多是由于春季候鳥遷徙,將病毒帶給人類,所以用高溫煮熟煮透的禽類才能食用。我們還要經常掃地,勤洗手,常通風,注意個人衛生。當發現有了傳染病立刻治療。
節目中還講了怎樣預防火災,火災發生時應怎樣正確逃生。看了這節目,我懂得了不能玩火;不能私自放鞭炮,煙火;不能在取暖器上烘衣服等。當火災發生時,要用濕毛巾捂住鼻子,不能走電梯,應該彎著腰,快速地走下樓梯。假如在高層的人不能跳樓,可以爬落水管下來,也可以扔輕的物體讓別人來救你。
節目的最后還講了關于溺水和交通安全的事情。
通過這個節目,我了解了中小學生安全和傳染病的知識,知道了如何在緊急情況下保護自己和他人。
觀后感
港閘區實驗小學 三(1)班 樊奕辰
今天下行,我和爸爸一起在電腦前觀看了《中小學生安全與傳染病防治教育》節目,主要講的是:1、當地震發生時我們在不同的場所應該怎樣避險?2、有哪些傳染病?怎樣預防這些傳染病?3、怎樣預防火災發生?當發生火災應該怎樣正確逃生?4、有哪些交通方面的安全知識?
通過觀看節目,我知道了:當火災發生時,我們應該不要慌張,聽從指揮,彎著腰,有秩序地逃離現場,如條件允許應用濕毛巾捂著鼻子。如果你在高樓上,不能坐電梯逃生,可以拿一個比較鮮艷的東西,在窗前朝著外面甩動,發出求救信號。
在道路上,紅燈停,紅燈行,如果人行走的話,有斑馬線就走斑馬線,沒有斑馬線就靠右行走。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10-0894-02
近年來,學校傳染病暴發、流行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學校發生傳染病疫情,會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1]。流動人口所患疾病以傳染病為主[2],隨著我國流動人口的增多,該人群的患病狀況對公共衛生提出了新的挑戰[3]。民工子弟學校是流動人口聚集的特殊場所,由于教育環境、教育過程、衛生保健措施等的限制和生源的特殊性,是學校傳染病防控的重要陣地。因此,了解當前民工子弟學校在校生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對指導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2008年10月,余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開展了民工子弟學校在校生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調查,為指導該類學校更好地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參考價值。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余姚市2008年秋季共有14所在冊登記的民工子弟學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調查5所學校的小學四、五、六年級,初中七、八、九年級各1個班,共30個班級1 809名學生。其中男生1 016名,女生793名;小學生952名,初中生857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民工子弟學校在校生傳染病防治知識測試卷”,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者向學生簡要說明調查目的、意義,然后解釋答題方法,邊讀題邊讓學生獨立解答。獲得的1 809份調查問卷全部有效。
1.3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2.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學生對16種常見傳染病的認知情況和有關知識點的知曉率、部分健康行為形成率,并比較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和健康行為形成有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16種常見傳染病(病種)認知情況 有32.55%的學生聽說過這些傳染病且大概知道他的意思,34.69%的學生雖聽說過但不太清楚他的意思,有32.76%根本沒聽說過。見表1。
2.2 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 學生對一些傳染病核心信息的總知曉率為41.40%。不同學校、不同性別學生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以下所述健康行為亦同);小學、初中學生部分知識點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總知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02,P>0.05)。見表2。
2.3 健康行為形成情況 學生健康行為總形成率為59.09%,相關健康行為形成率從低到高依次為“不共用毛巾、臉盆”(34.49%)、“經常洗手”(52.68%)、“向家長傳播健康知識”(58.32%)、“不喝生水”(72.47%)、“不共用牙刷”(77.50%)。小學、初中學生總健康行為形成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7,P
3 討論
學校是兒童青少年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內發生傳染病將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的正常教育秩序[4],而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是目前學校傳染病防制工作的“死角”[5]。民工子弟學校學生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這些學校能否有效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本次調查所涉及的5項健康行為與一些常見傳染病的傳播直接相關,而被調查學生健康行為的形成也不容樂觀。由學生向家長的傳播是健康知識傳播中一種十分有效的人際傳播形式。調查表明,約40%的學生不會將自己所學到、掌握到的相關傳染病防治知識教給家長,而且初中生比小學生反而明顯下降(χ2=163.30,P
發熱是不少傳染病的一個重要癥狀,特別是對于呼吸道傳染病來說是一個簡易、敏感的監測指標,通過對學生發熱的監測,可以及早發現傳染病病人;而迅速、有效的隔離又是管理傳染源、控制傳染病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對于控制傳染病在學生中的傳播、流行意義重大。調查顯示,在民工子弟學校中,學生對這2個方面的認識率較低。對此,學校應結合一些季節性傳染病的流行警示,來加強對學生(包括學生家長)的教育,切實落實晨檢工作,并嚴格傳染源的隔離。
健康教育是學校衛生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7] ,學校健康促進又是降低學生傳染病發病的重要手段[8],而且學生群體分布集中,組織性強,受教育水平相對平衡,可接收的知識層次基本一致,對于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相當有利[9-10]。因此,衛生部門要指導民工子弟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發揮健康教育投入少、收益高的優勢[11],特別是在現階段民工子弟學校一些與衛生保健有關的軟硬件設施不可能很快、很好地加以改善的情況下,通過加強對學生傳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提高其防病意識,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學校教育是學生獲取健康知識的最佳途徑[12],而知識的增加又將促進良好行為的形成[13]。目前,該市已在民工子弟學校中以學生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為切入點啟動健康促進學校的創建工作,通過衛生宣傳欄、舉辦講座、組織主題班會、開展知識競賽、開設傳染病防治校本課程和行為技能培訓等,來切實提高學生傳染病防治知識與技能。
4 參考文獻
[1] 鄭高,葉麗萍,林馨,等.構建學校傳染病防治體系的探討.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4,10(6):62-63.
[2] 張洪濤,陳迎春.武漢市外來流動人口患病情況分析.醫學與社會,2006,19(3):1-3.
[3] 徐文體,高璐,張穎,等.天津市手足口病患兒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30(1):101.
[4] 許國章,周愛明,朱利利,等.學校傳染病防制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控制對策.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4,20(6):539.
[5] 樓樂平,汪永良.學校傳染病疫情發生的特點及對策.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4,20(6):532-533.
[6] 馬驍.健康教育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3.
[7] 廖文科.當前學校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1-3.
[8] 楊曉劍,陳友蘭.廈門農村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中國健康教育,2007,23(1):22-24.
[9] 張河川.健康促進在學校結核病控制中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0,16(9):516-520.
[10]劉輝,趙曉輝.中學生結核病健康教育探討.中國校醫,2005,19(3):277.
[11]鄒勇,金玫華,韓建康,等.湖州市民工子弟學校傳染病防制現狀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7,28(8):754-755.
1、領導重視,組織動員到位。我校領導強調舉辦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的重要性,保證全員培訓率達到100%。
2、組織落實到位。明確培訓內容、培訓對象、時間安排和考試方法。
3、培訓對象:全校教職工
一、精心布署、認真組織
為做好三門峽市傳染病防治工作,保障這項活動順利有序開展,衛生局成立了以傳染病檢查領導小組,抽調預衛生監督中心業務骨干及相關責任人組成這次檢查領導小組。通過認真研究當前的形式和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三門峽市的實際情況迅速制定了檢查方案,根據傳染病防治的醫療救治、疾病控制、衛生監督三大體系的不同特點,進行了責任分工。由預防保健中心監督人員負責對市區醫療機構進行現場監督,衛生局牽頭組織對市級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及各縣傳染病防治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指導。
二、檢查情況通報
(一)、醫療救治體系的傳染病防治情況
各醫療機構積極采取行動,成立傳染病防治組織、配備了傳染病檢查員,縣級以上的醫療機構有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各級醫療機構對傳染病醫療救治的應急預案、救治人員、傳染病防治培訓、演練都基本得到落實。市級醫療機構的傳染病門診布局基本合理,消毒隔離措施基本符合規范。醫院所用血液制品、生物制品采購、儲藏、管理基本符合國家要求,各醫療機構的消毒產品、防護用品等應急物資有一定的儲備量。鄉級以上醫院疫情報告基本規范,所有門診全部有門診日志,傳染病報告卡填寫項目也基本齊全。
存在問題:
1、市區中小型醫院的醫療廢棄物、污染物品大多未經嚴格消毒、毀形處理,直接由湖濱區環衛局特種垃圾處理廠焚燒銷毀,醫院醫療垃圾回收人員的個人防護、健康檢查普遍還未能落實。污水處理設施只有黃河醫院能正常運行,且監測達到國家要求。
2、縣一級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上崗證的人員缺乏,在鄉鎮衛生院更是空白,沒有設置院內感染管理科室。
3、各縣無醫療垃圾集中處理機構,縣一級部分醫院沒有有效的污水處理系統。
4、縣一級醫院大部分供應室布局、消毒管理達不到規范要求,鄉一級更差。重點科室的消毒監測頻次少,部分醫院不能正常開展消毒自檢工作。
5、部分企業醫療機構私自設置皮膚性病門診,由社會人員承包管理,使診室門診日志登記項目登記不全,無傳染病疫情報告卡,易造成梅毒、淋病等傳染病疫情漏報。
(二)、衛生行政部門、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機構的傳染病防治情況
縣(市)級衛生行政、衛生監督及疾病控制機構均有明確的傳染病防治目標,并能認真完成上年度的傳染病防治目標,能按上級要求成立相應的防治領導小組和有關的專家組,均能按要求開展相關的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活動和宣傳活動。必要的設施,物品儲備也基本符合要求,并組織開展了傳染病防治活動。
存在問題:
1、衛生監督機構不健全,沒有獨立的監督體制,監督設置在防疫站,形不成合力。缺乏專門的傳染病監督科室,沒有專職傳染病監督人員及辦公經費,傳染病病監督設置跟不上工作的需要。執法手段落后,取證困難。
2、縣級防疫站監督與疾病控制不分,對本單位的疫情報告,生物制品、消毒管理不能按要求監督。
3、縣、鄉一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消毒管理知識普遍缺乏,設備相對落后。
三、今后工作
中圖分類號:R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9-0157-02
近年來“非典”、“甲流”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給了我們許多新的啟示,“新醫改”中就明確指出:從2009年起我國將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衛生服務。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也明確規定:“國家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活動,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由此可見,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離不開健康教育,為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要求人們必須懂得如何實施預防控制措施,也要求人們了解影響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同時具備一定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1-4]。本研究中我們通過對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多個社區人群進行調查,了解現階段社區人群對傳染病防治的知識、態度、行為(簡稱知信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同時運用健康教育學中的知信行模式,開展傳染病健康教育項目的干預項目,并比較分析干預前后社區人群知信行變化情況,為社區人群傳染病防治健康干預提供科學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3個社區,每個社區隨機抽取1個街道3個小區60戶居民共540人作為調查對象,以無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2.研究方法:(1)調查問卷:按照調查要求統一培訓5名調查人員,采用本課題組自行設計的傳染病防治知信行調查問卷,由調查員詢問調查對象完成干預前社區人群對傳染病防治知信行的基線調查,在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干預后利用同一調查量表進行效果調查。(2)行為干預:向調查對象發放人手一份本課題組自行設計的“傳染病防治宣傳扇子”一套,包含社區常見傳染病如乙肝、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肺結核等基本防治知識;在社區活動室多次播放有關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影音資料,并利用社區宣傳欄每月出一期與社區常見傳染病防治有關的宣傳畫報,共兩期。(3)質量控制:在發放“傳染病防治宣傳扇子”同時就傳染病防治知識向調查對象適當進行講解和交流;在社區活動室分三個時間段播放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影音資料,每次由一名調查人員負責向調查對象發放小禮品并回答相關提問。
3.問卷內容:基本資料:包括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以及月收入等情況。傳染病防治知信行情況:(1)知識方面:包括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社區常見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及臨床表現等內容的了解情況;(2)態度方面:包括對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的態度,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的態度,對日常生活工作中進行必要的消毒滅菌的態度,對社區常見傳染病進行隔離防范的態度等;(3)行為方面:包括主動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積極獲取常見傳染病安全防范知識,保持良好的衛生及生活習慣預防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及傳播等。本調查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Crobach’s Alpha為0.881。
4.統計學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全部輸入計算機,運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個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二、結果
1.社區人群一般情況分析:本次所調查的對象,干預前的基線調查總人數為540人,由于調查對象的流動性等原因,干預后調查的對象中全程接受本課題組干預的僅514人,其中,40歲110人(21.40%);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52人(10.12%),中學及中專206人(40.08%),大專及以上256人(49.81%);務農者60人(11.67%),工人238人(46.30%),離退休人員76人(14.79%),學生92人(17.90%),專業技術人員48人(9.34%);月收入4000元36人(7.00%),無收入132人(25.68%)。
2.社區人群傳染病防治知信行水平及干預前后比較:社區人群經干預后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分別為11.76±2.37、11.44±2.92、9.55±2.77)普遍高于干預前(分別為9.49±3.34、10.15±2.95、7.89±3.1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8.658、-4.781、-6.116,P
3.社區人群獲得傳染病防治知識的途徑:所調查人群獲得傳染病防治知識的途徑依次為:報紙電視(29.9%)、宣傳欄(25.4%)、網站(14.1%)、書籍(13.7%)、親戚朋友交流(12.4%)、其他(4.5%)。社區人群期望獲取傳染病防治知識的途徑依次為:宣傳手冊等(18.6%)、宣傳欄(16.1%)、專家講座(14.9%)、網站(14.9%)、報紙電視等媒體(13.3%)、書籍(8.4%)、親戚朋友交流(8.0%)、其他(5.8%)。
三、討論
社區傳染病防治是開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我國社區傳染病防治處于起步階段,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社區人群對傳染病防治的知識、態度、行為水平總體并不高,平均分分別為(9.49±3.34)、(10.15±2.95)、(7.89±3.11)分。作為行為科學及認知理論的重要研究成果,知信行已被廣泛認可為最有影響力的行為干預理論之一,而知識是建立正確的信念(或態度),進而改變相關行為的基礎。因此,有效地普及社區傳染病防治知識是提高社區傳染病防治整體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得分低者,如年齡40歲以上者,低學歷、低收入者,務農者以及普通工人等,經干預后得分提高明顯,干預效果最為顯著。從社區人群獲取傳染病防治知識的途徑來看,目前社區人群獲得的有關傳染病防治知識的主要途徑局限于報紙電視和宣傳欄,但這兩種途徑的傳染病防治知識具有明顯的時間上和內容上的局限性,社區人群所獲得的知識也非常有限。對于社區人群來講,本次調查中所用的本課題組自行設計的“傳染病防治宣傳扇子”內容生動并通俗易懂,而影音資料則對社區傳染病的防治知識講解深入淺出,播放影音資料的專業人員也能面對面和群眾討論和解答日常生活中防治傳染病的疑難問題,使參加者普遍覺得受益匪淺。通過調查可知,社區人群主觀上更希望通過多種專業資料(如宣傳手冊、影音資料等),以及宣傳欄和專家定期講座等形式來獲取傳染病防治知識,這也為社區傳染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Mayawd P,Mabey D.Approaches to the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ld problems and modern challenges[J].Sex Transm Infect,2004,80(3):174-182.
[2]Jaramillo E. The impact of media-based health education on tuberculosis diagnosis in Cali,Colombia[J].Health Policy plan,2001,16(1):68-73.
[3]劉建民.抗擊SARS:危機之中顯示健康教育的作用――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專家田本淳研究員[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8):565-566.
傳染病顧名思義就是可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傳播的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一直就在與各種傳染性疾病作斗爭。早在3 000年前[1-3],就有了天花的記載;1340年,在歐洲,黑死病的流行,造成了歐洲人口的大減員,每4個歐洲人就有一個死于黑死病,這場災難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傳染病流行。到近代,霍亂的流行使許多村落變為無人村,種種傳染病的流行史觸目驚心。進入21世紀,交通越來越發達,人員流動性則更大,許多新的傳染性疾病在流行[4-5],如前幾年的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還有傳染性疾病如結核病、性病等發病人數也呈上升趨勢。人類從未放棄與傳染病的抗爭,至今已有了多種疫苗可有效避免流行性傳染病的傳播,如天花、乙肝等[6],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舊的傳染病得到控制,不斷地有新的傳染性疾病出現,如艾滋病等的流行至今尚無法根治與有效控制。因此,流行性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全社會和全球的共同努力來完成。
1 我國的常見傳染病及傳播方式
目前我國的流行傳染病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H1N1流感、小兒手足口病、結核病等,流行性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接觸傳染、唾液傳染以及血液傳染等,根據傳播速度及危害性,為便于預防與控制,世界衛生組織對傳染病進行了分級。甲類傳染病是指危害性大、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傳染性疾病,包括霍亂、鼠疫等;乙類傳染病僅次于甲類傳染病,包括SARS、炭疽、狂犬病等;丙類傳染病主要是進行監測管理或地區、季節性流行疾病,包括流感、傷寒等。筆者對近年來傳染性疾病的特點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點:70%以上的傳染性疾病是或人禽共患病,如近年來瘋牛病、禽流感、艾滋病、尼帕病毒腦炎等;傳播方式具有多樣性,如禽流感可以通過鳥禽的遷移來進行傳播;傳播速度快,且病原體具有較強的變異性,潛伏期長,如瘋牛病毒,從感染到發病平均時間為28年, 一旦出現癥狀, 半年到一年內死亡。隨著大氣環境的改善,近年來傳染病的流行有了新的特點,首先患者與病毒攜帶者在極端天氣條件下,不僅可以引起人與動物直接死亡,另外還迫使動物遷移形成利于疾病爆發流行的傳染源;其次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可以導致某些傳染病進入未受感染過的地區,而當地人群普遍缺乏對疾病的免疫力,因此,傳染性疾病造成的影響往往比較嚴重。
2 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措施
2.1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又叫人工免疫,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方法是將某疾病的生物制劑接種到人體內,使機體產生對該疾病特異性的免疫力,以提高整體的免疫水平,如乙肝疫苗、天花疫苗等。預防接種從嬰幼兒做起,可有效預防流行性傳染病的發生。
2.2健康教育
開展預防傳染病的知識教育,一定要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宣傳。為了提高講座效果,在宣傳重要性的同時要注意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在講座中突出預防傳染病的實用性,具體而言是突出與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有實用性的本地化的宣傳,如講解日常生活、工作、中必要的傳染病預防知識。讓人們從心理上感覺到傳染病預防的知識非常實用,讓居民感受到所學的預防知識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要提醒居民,一旦有傳染源存在,極易造成大范圍的流行。要對居民進行定時的健康教育,如加強體育鍛煉,勤洗手,不吸煙,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避免過度勞累,生活中注意食品衛生,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增強體質,提高疾病的防御能力等。
2.3改善環境衛生條件
流行性傳染性疾病要流行需要借助合適的媒介,對生態環境加以改善,消除細菌耐以生存的因素,對控制與預防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改善居民及農村的飲用水條件,保持飲水衛生,對飲用水要進行消毒;其次做好城鄉垃圾、污水及糞便的排放與無害化處理工作;還要嚴格管理醫院與致病性微生物實驗室,嚴防院內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擴散。
3傳染性疾病出現后的控制
3.1傳染病的報告及報告種類
發生傳染性疾病后,應首先將疫情的種類、性質逐級上報。疫情報告是一個國家與地區疫情管理法定制度,通過疫情報告,各級衛生部門才能根據報告制定相應防控措施,全面、迅速做好各項工作。《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了三種類型的傳染病[7],共38種,甲類傳染病屬強制性管理性傳染病,包括霍亂、鼠疫等;乙類傳染病僅次于甲類傳染病,屬于嚴格管理的傳染性疾病,包括SARS、炭疽、狂犬病等;丙類傳染病屬監測管理或地區流行、季節流行疾病,包括流感、傷寒等。
3.2傳染病出現后的控制措施
當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發生后首先應在2 h內通過疫情報告及時上報,立即成立疫情應急小組;其次對傳染病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疫區實行封閉管理,同時加強宣傳,避免出現恐慌及混亂;第三,凡與傳染病患者有過接觸的人員應安排進入隔離觀察區進行觀察;第四,用消毒劑如過氧乙酸、雙氧水等早晚進行消毒;第五,確定傳染源與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第六,做好疫情檢測的記錄工作。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新技術新的藥物不斷問世,許多傳染性疾病有了預防疫苗,大多數傳染性疾病如天花現已被消滅,大部分傳染性疾病也可以通過治療痊愈。但值得一提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類與細菌及病毒的戰爭永遠不會停止。人類科技在進步的同時,傳染病的細菌和病毒也在進步,因此,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是阻斷疾病傳播的重要手段。傳染病之所以能快速傳播,必須具備必要的條件,即易感者、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三者缺一不可。要控制和預防傳染病歸根結底就是要破壞傳播的條件,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切斷疾病的傳播環節,就能做到有效控制與預防疾病的傳播。在進行控制與預防時,要根據各種傳染病的特點,找出致病菌的弱點,并加以充分利用,才能有效地防和控制各種傳染病。
[參考文獻]
[1] 汪寧.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培訓指南/全國在職衛生人員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 應信忠.慈溪市流行性乙型腦炎發病季節圓形分布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6):35-36.
[3] 王子軍.我國1990~2000年傳染病流行態勢[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4):312-313.
[4] 劉華雷,王永坤.中國部分地區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1):35-40.
1上海市2006年重大傳染病防治狀況
在經歷了一場抗擊非典的戰爭和近年來禽流感、手足口病在部分地區流行之后,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得到了各級政府、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市在積極推進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同時,高度重視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努力做好傳染病疫情的監測與預警工作,及時研究制定預防控制策略,開展針對性的防治措施。2006年全市常住人口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27838例,發病率204.07/10萬;流動人口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11148例,發病率219.27/10萬。
2羅涇鎮傳染病防治基本情況
羅涇鎮傳染病防治的主要責任單位是羅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其下轄的2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全鎮組成6個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傳染病防治人力資源狀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職工71名,其中執業醫師約13人、預防保健人員9人、執業護士約11人。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共有鄉村醫生46名。
傳染病防治硬件設施:中心于2005年新建時按照一級醫療機構設置要求,建造了符合傳染病診治要求的腸道、發熱、肝炎門診診室,消毒隔離設施一應俱全。根據上級文件要求,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不設傳染病診室,不接診發熱和各類傳染病,主要通過健康教育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
羅涇地區地處上海最北面,轄區面積50平方公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羅涇地區的許多農田改建為工業園區,涌入羅涇地區的外來流動人口在不斷壯大。目前,羅涇地區常住人口與外來流動人口已接近1:1。
常住人口28716人,外來流動人口29000人。2006年羅涇地區常住人口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69.62/10萬,流動人口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93.13/10萬。發病率均低于06全市傳染病發病水平,但外來流動人口發病率明顯高于常住人口。(見表1)
3羅涇鎮傳染病防治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
羅涇鎮的傳染病防治組織由鎮政府統一領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牽頭,各個相關部門參與,組成羅涇鎮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鎮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各個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形成“鎮政府對傳染病防治工作負總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體落實,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責任體系,建立了一套與當時鎮情相符合的防治工作運行機制。
每季度定期或疫情高發季節不定期對鎮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進行督查指導,針對薄弱環節確立階段性工作重點,強化整改落實,逐步消除公共衛生防控盲區,確保鎮區公共衛生安全;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疫情調查后2小時內上報上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及時組織指揮相關部門遵照應急處置流程和職責做好疫點布控處置、人員轉移安置、治安維護、后勤保障、宣傳發動等工作,并積極協助配合上級衛生防疫部門做好疫情流調、疫點處置等疫情控制工作;積極組織做好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的善后處置工作,維護疫區的社會穩定,促進疫區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4分析
羅涇鎮傳染病發病率低于全市水平,疫情以散發為主。
疾病譜與本市疫情比較,疾病譜構成基本一致,傳染病發病順位有所不同。疾病譜主要以急性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結核、淋病和梅毒為主,這5種病種合計占甲乙類傳染病總數的100%;發病率由高到低順位有所不同,本市前2位傳染病主要是淋病、肺結核,而本鎮則為急性病毒肝炎和痢疾。
羅涇鎮傳染病防治體系在控制傳染病方面起到了應有的作用,目前羅涇鎮傳染病發病率在全市處于較低水平,沒有發生過禽流感等甲類傳染病,但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羅涇鎮地處上海北大門,由于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羅涇鎮的常住外來人口和流動外來人口也越來越多,他們大多借住在羅涇鎮的自然村落里,隨之帶來的傳染病防控壓力也越來越大。
羅涇鎮屬于農村地區,村民普遍有養殖家禽家畜的習慣,且農村地區衛生習慣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存在人畜共患疾病的隱患,通過家禽和家畜傳染的疾病有可能引發傳染病的流行。
5對策和建議
第二條國家對傳染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各級政府在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時,必須包括傳染病防治目標,并組織有關部門共同實施。
第三條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傳染病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受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其他有關部門衛生主管機構,在本系統內行使《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所列職權。
軍隊的傳染病防治工作,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和本辦法中的有關規定以及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由中國人民衛生主管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各級各類衛生防疫機構按照專業分工承擔傳染病監測管理的責任和范圍,由省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鐵路、交通、民航、廠(場)礦的衛生防疫機構,承擔本系統傳染病監測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系統上級衛生主管機構和省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五條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承擔傳染病防治管理的責任和范圍,由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第六條各級政府對預防、控制傳染病做出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獎勵。
第二章預防
第七條各級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和防治措施的衛生健康教育。
第八條各級政府組織開展愛國衛生活動。
鐵路、交通、民航部門負責組織消除交通工具的鼠害和各種病媒昆蟲的危害。
農業、林業部門負責組織消除農田、牧場及林區的鼠害。
國務院各有關部委消除釘螺危害的分工,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九條集中式供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各單位自備水源,未經城市建設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不得與城鎮集中式供水系統連接。
第十條地方各級政府應當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
城市應當按照城市環境衛生設施標準修建公共廁所、垃圾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場和污水、雨水排放處理系統等公共衛生設施。
農村應當逐步改造廁所,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強對公共生活用水的衛生管理,建立必要的衛生管理制度。飲用水水源附近禁止有污水池、糞堆(坑)等污染源。禁止在飲用水水源附近洗刷便器和運輸糞便的工具。
第十一條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任何人均應按照有關規定接受預防接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當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增加預防接種項目。
第十二條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
適齡兒童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受預防接種。適齡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應當及時向醫療保健機構申請辦理預防接種證。
托幼機構、學校在辦理入托、入學手續時,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應當及時補種。
第十三條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的預防保健組織或者人員,在本單位及責任地段內承擔下列工作:
(一)傳染病疫情報告和管理;
(二)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
(三)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交付的傳染病防治和監測任務。
第十四條醫療保健機構必須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醫院內感染和醫源性感染。
第十五條衛生防疫機構和從事致病性微生物實驗的科研、教學、生產等單位必須做到:
(一)建立健全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擴散的制度和人體防護措施;
(二)嚴格執行實驗操作規程,對實驗后的樣品、器材、污染物品等,按照有關規定嚴格消毒后處理;
(三)實驗動物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第十六條傳染病的菌(毒)種分為下列3類:
一類:鼠疫耶爾森氏菌、霍亂弧菌;天花病毒、艾滋病病毒;
二類:布氏菌、炭疽菌、麻風桿菌;肝炎病毒、狂犬病毒、出血熱病毒、登革熱病毒;斑疹傷寒立克次體;
三類:腦膜炎雙球菌、鏈球菌、淋病雙球菌、結核桿菌、百日咳嗜血桿菌、白喉棒狀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破傷風梭狀桿菌;鉤端螺旋體、梅毒螺旋體;乙型腦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增加或者減少菌(毒)種的種類。
第十七條國家對傳染病菌(毒)種的保藏、攜帶、運輸實行嚴格管理:
(一)菌(毒)種的保藏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單位負責。
(二)一、二類菌(毒)種的供應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保藏管理單位供應。三類菌(毒)種由設有專業實驗室的單位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保藏管理單位供應。
(三)使用一類菌(毒)種的單位,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使用二類菌(毒)種的單位必須經省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使用三類菌(毒)種的單位,應當經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
(四)一、二類菌(毒)種,應派專人向供應單位領取,不得郵寄;三類菌(毒)種的郵寄必須持有郵寄單位的證明,并按照菌(毒)種郵寄與包裝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對患有下列傳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攜帶者予以必要的隔離治療,直至醫療保健機構證明其不具有傳染性時,方可恢復工作:
(一)鼠疫、霍亂;
(二)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炭疽、斑疹傷寒、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登革熱、淋病、梅毒;
(三)肺結核、麻風病、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第十九條從事飲水、飲食、整容、保育等易使傳染病擴散工作的從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健康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第二十條招用流動人員200人以上的用工單位,應當向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并按照要求采取預防控制傳染病的衛生措施。
第二十一條被甲類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糞便,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在衛生防疫人員的指導監督下,按照下列要求進行處理:
(一)被鼠疫病原體污染
1.被污染的室內空氣、地面、四壁必須進行嚴格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必須嚴格消毒或者焚燒處理;
2.徹底消除鼠疫疫區內的鼠類、蚤類;發現病鼠、死鼠應當送檢:解剖檢驗后的鼠尸必須焚化;
3.疫區內嚙齒類動物的皮毛不能就地進行有效的消毒處理時,必須在衛生防疫機構的監督下焚燒。
(二)被霍亂病原體污染
1.被污染的飲用水,必須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2.污水經消毒處理后排放;
3.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處理;
4.糞便消毒處理達到無害化;
5.被污染的物品,必須進行嚴格消毒或者焚燒處理。
第二十二條被傷寒和副傷寒、細菌性痢疾、脊髓灰質炎、病毒性肝炎病原體污染的水、物品、糞便,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下列要求進行處理:
(一)被污染的飲用水,應當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二)污水經消毒處理后排放;
(三)被污染的物品,應當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或者焚燒處理;
(四)糞便消毒處理達到無害化。
死于炭疽的動物尸體必須就地焚化,被污染的用具必須消毒處理,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須將10厘米厚的表層土鏟除,并在遠離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第二十三條出售、運輸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來自疫區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皮毛、舊衣物及生活用品等,必須按照衛生防疫機構的要求進行必要的衛生處理。
第二十四條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菌苗、疫苗等生物制品,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防疫機構統一向生物制品生產單位訂購,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
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菌苗、疫苗等生物制品必須在衛生防疫機構監督指導下使用。
第二十五條凡從事可能導致經血液傳播傳染病的美容、整容等單位和個人,必須執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六條血站(庫)、生物制品生產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保證血液、血液制品的質量,防止因輸入血液、血液制品引起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瘧疾等疾病的發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使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禁止進口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第二十七條生產、經營、使用消毒藥劑和消毒器械、衛生用品、衛生材料、一次性醫療器材、隱形眼鏡、人造器官等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不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不得生產、經營和使用。
第二十八條發現人畜共患傳染病已在人、畜間流行時,衛生行政部門與畜牧獸醫部門應當深入疫區,按照職責分別對人、畜開展防治工作。
傳染病流行區的家畜家禽,未經畜牧獸醫部門檢疫不得外運。
進入鼠疫自然疫源地捕獵旱獺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狂犬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按照下列規定分工負責:
(一)公安部門負責縣以上城市養犬的審批與違章養犬的處理,捕殺狂犬、野犬。
(二)畜牧獸醫部門負責獸用狂犬病疫苗的研制、生產和供應;對城鄉經批準的養犬進行預防接種、登記和發放"家犬免疫證";對犬類狂犬病的疫情進行監測和負責進出口犬類的檢疫、免疫及管理。
(三)鄉(鎮)政府負責轄區內養犬的管理,捕殺狂犬、野犬。
(四)衛生部門負責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供應、接種和病人的診治。
第三十條自然疫源地或者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區計劃興建大型建設項目時,建設單位在設計任務書批準后,應當向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申請對施工環境進行衛生調查,并根據衛生防疫機構的意見采取必要的衛生防疫措施后,方可辦理開工手續。
興建城市規劃內的建設項目,屬于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范圍內的,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在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明中,必須有衛生防疫部門提出的有關意見及結論。建設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預防傳染病傳播和擴散的措施。
第三十一條衛生防疫機構接到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范圍內興辦大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的衛生調查申請后,應當及時組成調查組到現場進行調查,并提出該地區自然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傳染病病種、流行范圍、流行強度及預防措施等意見和結論。
第三十二條在自然疫源地或者可能是自然疫源地內施工的建設單位,應當設立預防保健組織負責施工期間的衛生防疫工作。
第三十三條凡在生產、工作中接觸傳染病病原體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領衛生防疫津貼。
第三章疫情報告
第三十四條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為責任疫情報告人。
責任疫情報告人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時限向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并做疫情登記。
第三十五條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于6小時內,農村于1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并同時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于12小時內,農村于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責任疫情報告人在丙類傳染病監測區內發現丙類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第三十六條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責任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接到疫情報告的衛生防疫機構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上級衛生防疫機構和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當地政府。
省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發現甲類傳染病和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報告后,應當于6小時內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第三十七條流動人員中的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的傳染病報告、處理由診治地負責,其疫情登記、統計由戶口所在地負責。
第三十八條鐵路、交通、民航、廠(場)礦的衛生防疫機構,應當定期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
第三十九條軍隊的傳染病疫情,由中國人民衛生主管部門根據軍隊有關規定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軍隊的醫療保健和衛生防疫機構,發現地方就診的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報告疫情,并接受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四十條國境口岸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和港口、機場、鐵路衛生防疫機構和國境衛生檢疫機關在發現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時,應當互相通報疫情。
發現人畜共患傳染病時,衛生防疫機構和畜牧獸醫部門應當互相通報疫情。
第四十一條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應當對轄區內各類醫療保健機構的疫情登記報告和管理情況定期進行核實、檢查、指導。
第四十二條傳染病報告卡片郵寄信封應當印有明顯的"紅十字"標志及寫明××衛生防疫機構收的字樣。
郵電部門應當及時傳遞疫情報告的電話或者信卡,并實行郵資總付。
第四十三條醫務人員未經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不得將就診的淋病、梅毒、麻風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攜帶者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和個人病史公開。
第四章控制
第四十四條衛生防疫機構和醫療保健機構傳染病的疫情處理實行分級分工管理。
第四十五條艾滋病的監測管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淋病、梅毒病人應當在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接受治療。尚未治愈前,不得進入公共浴池、游泳池。
第四十七條醫療保健機構或者衛生防疫機構在診治中發現甲類傳染病的疑似病人,應當在五日內作出明確診斷。
第四十八條甲類傳染病病人和病原攜帶者以及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必須按照有關規定接受檢疫、醫學檢查和防治措施。
前款以外的乙類傳染病病人及病原攜帶者的密切接觸者,應當接受醫學檢查和防治措施。
第四十九條甲類傳染病疑似病人或者病原攜帶者的密切接觸者,經留驗排除是病人或者病原攜帶者后,留驗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由所屬單位按出勤照發。
第五十條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者疑似病人的污染場所,衛生防疫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后,應立即進行嚴格的衛生處理。
第五十一條地方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發現本地區發生從未有過的傳染病或者國家已宣布消除的傳染病時,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時,向當地政府報告。
第五十二條在傳染病暴發、流行區域,當地政府應當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組織衛生、醫藥、公安、工商、交通、水利、城建、農業、商業、民政、郵電、廣播電視等部門采取下列預防、控制措施:
(一)對病人進行搶救、隔離治療;
(二)加強糞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三)加強自來水和其他飲用水的管理,保護飲用水源;
(四)消除病媒昆蟲、釘螺、鼠類及其他染疫動物;
(五)加強易使傳染病傳播擴散活動的衛生管理;
(六)開展防病知識的宣傳;
(七)組織對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染疫動物密切接觸人群的檢疫、預防服藥、應急接種等;
(八)供應用于預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藥品、生物制品、消毒藥品、器械等;
(九)保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政府接到下一級政府關于采取《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緊急措施報告時,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做出決定。下一級政府在上一級政府作出決定前,必要時,可以臨時采取《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一)、(四)項緊急措施,但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第五十四條撤銷采取《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緊急措施的條件是:
(一)甲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全部治愈,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得到有效的隔離治療;病人尸體得到嚴格消毒處理;
(二)污染的物品及環境已經過消毒等衛生處理;有關病媒昆蟲、染疫動物基本消除;
(三)暴發、流行的傳染病病種,經過最長潛伏期后,未發現新的傳染病病人,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五十五條因患鼠疫、霍亂和炭疽病死亡的病人尸體,由治療病人的醫療單位負責消毒處理,處理后應當立即火化。
患病毒性肝炎、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白喉、炭疽、脊髓灰質炎死亡的病人尸體,由治療病人的醫療單位或者當地衛生防疫機構消毒處理后火化。
不具備火化條件的農村、邊遠地區,由治療病人的醫療單位或者當地衛生防疫機構負責消毒后,可選遠離居民點500米以外、遠離飲用水源50米以外的地方,將尸體在距地面兩米以下深埋。
民族自治地方執行前款的規定,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條第三款的規定辦理。
第五十六條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經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批準可以對傳染病病人尸體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尸體進行解剖查驗。
第五十七條衛生防疫機構處理傳染病疫情的人員,可以憑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出具的處理疫情證明及有效的身份證明,優先在鐵路、交通、民航部門購票,鐵路、交通、民航部門應當保證售給最近1次通往目的地的車、船、機票。
交付運輸的處理疫情的物品應當有明顯標志,鐵路、交通、民航部門應當保證用最快通往目的地的交通工具運出。
第五十八條用于傳染病監督控制的車輛,其標志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制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攔依法執行處理疫情任務的車輛和人員。
第五章監督
第五十九條地方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衛生防疫機構和受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其他有關部門衛生主管機構推薦的傳染病管理監督員,由省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聘任并發給證件。
省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聘任的傳染病管理監督員,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六十條傳染病管理監督員執行下列任務:
(一)監督檢查《傳染病防治法》及本辦法的執行情況;
(二)進行現場調查,包括采集必需的標本及查閱、索取、翻印復制必要的文字、圖片、聲象資料等,并根據調查情況寫出書面報告;
(三)對違法單位或者個人提出處罰建議;
(四)執行衛生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衛生主管機構交付的任務;
(五)及時提出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措施的建議。
第六十一條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內設立的傳染病管理檢查員,由本單位推薦,經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受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其他部門衛生主管機構批準并發給證件。
第六十二條傳染病管理檢查員執行下列任務:
(一)宣傳《傳染病防治法》及本辦法,檢查本單位和責任地段的傳染病防治措施的實施和疫情報告執行情況;
(二)對本單位和責任地段的傳染病防治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三)執行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對本單位及責任地段提出的改進傳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的意見;
(四)定期向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匯報工作情況遇到緊急情況及時報告。
第六十三條傳染病管理監督員、傳染病管理檢查員執行任務時,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給予協助。
第六十四條傳染病管理監督員的解聘和傳染病管理檢查員資格的取消,由原發證機關決定,并通知其所在單位和個人。
第六十五條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受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部門,可以成立傳染病技術鑒定組織。
第六章罰則
第六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嚴重的,可以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一)集中式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
(二)單位自備水源未經批準與城鎮供水系統連接的;
(三)未按城市環境衛生設施標準修建公共衛生設施致使垃圾、糞便、污水不能進行無害化處理的;
(四)對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糞便不按規定進行消毒處理的;
(五)對被甲類和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污染的場所、物品未按照衛生防疫機構的要求實施必要的衛生處理的;
(六)造成傳染病的醫源性感染、醫院內感染、實驗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擴散的;
(七)生產、經營、使用消毒藥劑和消毒器械、衛生用品、衛生材料、一次性醫療器材、隱形眼鏡、人造器官等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可能造成傳染病的傳播、擴散或者造成傳染病的傳播、擴散的;
(八)準許或者縱容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從事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的;
(九)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故意傳播傳染病,造成他人感染的;
(十)甲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乙類傳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拒絕進行隔離治療的;
(十一)招用流動人員的用工單位,未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并未采取衛生措施,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的;
(十二)違章養犬或者拒絕、阻撓捕殺違章犬,造成咬傷他人或者導致人群中發生狂犬病的。
前款所稱情節較嚴重的,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造成甲類傳染病、艾滋病、肺炭疽傳播危險的;
(二)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之外的乙、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三)造成傳染病菌(毒)種擴散的;
(四)造成病人殘疾、死亡的;
(五)拒絕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本辦法的規定,屢經教育仍繼續違法的。
第六十七條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區興建大型建設項目未經衛生調查即進行施工的,由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八條單位和個人出售、運輸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和來自疫區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皮毛、舊衣物及生活用品的,由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進行衛生處理,可以處出售金額1倍以下的罰款;造成傳染病流行的,根據情節,可以處相當出售金額3倍以下的罰款,危害嚴重,出售金額不滿2000元的,以2000元計算;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九條單位和個人非法經營、出售用于預防傳染病菌苗、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處相當出售金額3倍以下的罰款,危害嚴重,出售金額不滿5000元的,以5000元計算;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根據情節,可以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請同級政府批準,對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一)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妨礙或者拒絕執行政府采取緊急措施的;
(二)傳染病暴發、流行時,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拒絕執行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調集其參加控制疫情的決定的;
(三)對控制傳染病暴發、流行負有責任的部門拒絕執行政府有關控制疫情決定的;
(四)無故阻止和攔截依法執行處理疫情任務的車輛和人員的。
第七十一條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和責任單位,不報、漏報、遲報傳染病疫情的,由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根據情節,可以給予行政處分。
個體行醫人員在執行職務時,不報、漏報、遲報傳染病疫情的,由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限期內不改的,可以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對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的,可以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二條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作出處1萬元以下罰款的決定;決定處1萬元以上罰款的,須報上一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
受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有關部門衛生主管機構可以作出處2000元以下罰款的決定;決定處2000元以上罰款的,須報當地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
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收取罰款時,應當出具正式的罰款收據。罰款全部上繳國庫。
第七章附則
第七十三條《傳染病防治法》及本辦法的用語含義如下:
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指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診斷標準》,符合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診斷標準的人。
病原攜帶者:指感染病原體無臨床癥狀但能排出病原體的人。
暴發:指在1個局部地區,短期內,突然發生多例同1種傳染病病人。
流行:指1個地區某種傳染病發病率顯著超過該病歷年的一般發病率水平。
重大傳染病疫情:指《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所稱的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傳染病監測:指對人群傳染病的發生、流行及影響因素進行有計劃地、系統地長期觀察。
疫區:指傳染病在人群中暴發或者流行,其病原體向周圍傳播時可能波及的地區。
人畜共患傳染病:指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包蟲病、血吸蟲病。
自然疫源地:指某些傳染病的病原體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中長期保存并造成動物間流行的地區。
可能是自然疫源地:指在自然界中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的傳染源和傳播媒介,但尚未查明的地區。
醫源性感染:指在醫學服務中,因病原體傳播引起的感染。
醫院內感染:指就診患者在醫療保健機構內受到的感染。
實驗室感染:指從事實驗室工作時,因接觸病原體所致的感染。
消毒: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殺滅或者消除環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
衛生處理:指消毒、殺蟲、滅鼠等衛生措施以及隔離、留驗、就地檢驗等醫學措施。
衛生防疫機構:指衛生防疫站、結核病防治研究所(院)、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站)、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站)、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站)、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站)、鼠疫防治站(所)、鄉鎮預防保健站(所)及與上述機構專業相同的單位。
醫療保健機構:指醫院、衛生院(所)、門診部(所)、療養院(所)、婦幼保健院(站)及與上述機構業務活動相同的單位。
1、注意防寒保暖,隨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多喝水。冬季氣候干燥,空氣中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還有利于體內毒素排泄,凈化體內環境。
3、勤洗手、科學洗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注意手的衛生。
4、文明咳嗽、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清潔的手絹或紙巾遮掩口鼻;若一時來不及拿紙巾遮掩,可用手肘彎的衣服遮擋口鼻,因為病毒不容易在干燥的衣服上停留;打噴嚏或咳嗽時,千萬不能用手遮掩口鼻;吐痰時,痰液用紙巾包好,棄置垃圾桶。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