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教育方針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4 17:15: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時代的教育方針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時代的教育方針

篇(1)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我們的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已經迎來了改革的春風,中學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思想怦然誕生了。中學化學虛擬仿真實驗就是利用計算機編程工具模仿真實的實驗環境編寫的軟件,借助計算機營造一個虛擬的實驗環境,使實驗接近或優于真實的實驗環境,實驗者可借助操作計算機虛擬實驗系統完成各種預定的實驗項目。

事實上,計算機模擬仿真化學實驗是化學實驗擺脫實物教育的一場革命,它的產生和發展,不僅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技巧的更新,而且對保護自然資源、緩解化學實驗對環境的污染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利用模擬仿真對實驗過程和實驗儀器進行剖視及仿真,對有毒物質出現的實驗進行模擬,避免有毒物質危害師生身體的健康。常規的、傳統的化學實驗不可避免的消耗許多藥品和大量的水資源,尤其對于那些要使用昂貴試劑藥品的、實驗中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須采用有毒有害試劑(如氫氣、苯、苯酚、砷化物、重金屬等)的實驗,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系統進行仿真實驗顯得尤為重要。這樣,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對實驗原理、裝置、流程、實驗過程進行仿真,用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的效果讓學生在計算機屏幕上做實驗,既讓學生學會了實驗方式,領會了化學原理,實現了化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又節省了資源、保護了環境,使我們的化學實驗變成“綠色化”的實驗。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構建這種“綠色化”的實驗教學呢?這一課題正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正在著手研討這一問題,現已形成以下幾條研究思路。

思路一:建立新課標背景下的課堂實驗教學設計模型

為了實現新課標提出的化學實驗教學目標,貫徹綠色化學的教學思想,我們創立了下面化學課堂實驗教學設計(初始)模型。

確定實驗課題及類型――展示用品及儀器――實驗指導――實驗過程――總結――撰寫實驗報告

說明:實驗課題即實驗內容,實驗類型即教師演示實驗或學生動手實驗;用品即實驗使用的試劑和藥品,儀器即實驗所要用到的器具;實驗指導即實驗前有哪些準備工作和哪些注意事項;實驗過程即實驗操作流程;總結即實驗過程的注意事項與實驗現象;實驗報告即對實驗的總體匯報。

思路二:建立演示實驗課件平臺

演示實驗是老師為了說明某一化學反應過程或現象而做的實驗。這樣的實驗比較多,我們可以在校園網上建立演示實驗課件平臺,把老師們設計好的演示實驗課件收集其中,老師上課時可以任意選用。

篇(2)

關于這兩個問題,筆者并不想直接給出答案。筆者首先想探討的是語文課程的性質是由什么所決定的。只有搞清了這個問題,我們給出的答案才會令人信服。也就是說,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具有客觀性的,不是由我們隨便界定的,不是我們說它是工具性就是工具性,說它是人文性就是人文性。

哲學認為,事物的性質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決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了事物的根本性質,也是該事物與它事物相區別的內在標志。語文課程的性質也是由其自身的矛盾所決定的。

那么,語文課程的矛盾是什么呢?矛盾是個對立統一體,不是孤立存在的,要考察語文課程的矛盾,必須置于國家課程這個大的范疇加以分析。從學科聯系上看,語文課程和數學課程、物理課程等是對立統一的,它和其他課程一起構成國家課程;從學段聯系上看,語文課程和大學語文等是對立統一的,它屬于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可見,語文課程并不是一個孤立的、自在的客觀存在,它是不同于與自然存在(比如高山、大海)的一種主觀存在;它是人的意識的產物,國家意志的產物,是上層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的意識的產物,它是和人的思想、語言聯系在一起的;作為國家意志的產物,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對于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它是和民族文化、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的;作為國家課程的一部分,它是和其他課程及其他學段的教育聯系在一起的。

因此,語文課程是一個主客觀統一體,主觀性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語文課程的性質,主要是由其主觀性的一面所決定的。簡括地講,語文課程的性質是由特定的國家教育方針和語言自身的特點共同決定的。

首先,雖然各個國家、各個時期的思想意識形態是不同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國家的教育方針都規定著“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國古代教育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宗旨。我國的現代教育方針幾經修改,但都是講的培養目標問題,比如,十六大規定“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七大規定“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指出,“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再以日本為例,日本在二戰后調整了教育方針,“在奉行大詔的同時,對過去的教育方針進行檢查,并銳意努力確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育方針。新的教育方針,可望在近期內成案。今后的教育,將以維護國體、排除軍國主義思想及其政策,建設和平國家為目標。要謙虛反省,提高國民的教養程度,養成科學的思考力和熱愛和平的美德,提高智、德的一般水準,為世界的繁榮作出貢獻。”(編譯自海后宗臣、清水幾多郎編《資料:戰后二十年史》第5卷,第2頁。張雄偉譯。區建英校)

可見,國家的教育方針都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帶有鮮明的國家意志和時代特征。國家的教育方針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課程設置、課程目標等,對課程性質的影響很為關鍵。因為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教育目的不同,課程也不同。(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是指所有教學科目的總和,狹義的課程指一門具體的教學科目。本文所探討的課程是指教學科目。)

不同的教學科目(課程)的組合構成了國家課程,不同的課程(教學科目)在其中承擔著不同的育人功能。比如,數學課程的目標就是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物理課程的目標就是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科學探究能力。也就是說,不同的學科在國家課程的整體目標中有著不同的角色分工,根據其自身的知識特點實現著不同的教育目標,這樣的教育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程的性質。

回到語文課程上來,那么,語文課程在“人的發展”中能夠和應當承擔什么樣的功能呢?從我們已有的和習慣的學科體系分類來說,理科(國外指科學課程)側重培養人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科學精神,文科(國外指人文課程)側重培養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人文精神,兩者結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語文課程是人文學科的一部分,理所當然地以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和人文精神為主,在學生的德智美等方面有所作為。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課程不可能是純粹意義上的語言課或者言語課,它應該是語言承載的文化課,語言是承載的工具,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才是課程的內容和目的,語文課程的本質不是一門工具課,而是一門文化課。當然,不掌握語言,就無法理解和表達文化,而且語言本身甚至就是某種文化,語文課程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語言,這在語文教育的初始階段尤其重要;而越往中高級階段走,文化的因素也就越顯重要,這也是我國古代教育采用集中識字的方法進行啟蒙教育,而開蒙以后重視讀經和游學的原因。如果僅僅把語文課看成是一門工具課或以工具性為主的課程,那么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任務就可能落了空;文史哲是相通的,都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很多時候,關于文史哲的知識就是能力和素養,有了這些知識,就有了語言的內核,就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其次,“語文”的名稱和內涵本身并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確切的定義,也沒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加以界定。取之于“國語”和“國文”,合而為“語文”,也是人為的、臨時的、偶然的,也許完全可以叫“漢語”“華語”“漢文”“唐文”等等諸如之類的名稱。但是不管它叫什么,語文課程學習的對象始終是“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就像數學的學習對象是數字和數學原理,物理的學習對象是是物理現象和原理一樣。語文課程是學習母語的課程,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浙江師范大學潘涌教授提出將語文課程的名稱歸正為“漢語文”,并將其分為“基礎漢語”“高級漢語”“大學漢語”“對外漢語”幾個系列,這是個不錯的建議。“漢語”的命名去除了“語文”這一名稱的泛化傾向,指向了母語教育,使得該課程有了明確的內涵指向和清晰的文化歸宿。將語文課程定位為母語教育課程,是語文課程的本體的準確歸位。它解決了我們長期以來混沌不清的“語文學什么”的問題,也解決了“學到什么程度”和“怎么學”的問題。從母語這一本體出發,語文課程的性質、目標和方法都是相當清晰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本體是事物的本原,是現象彼岸的自在之物。母語雖然是意識的產物,但又是大量的言語現象之下的客觀存在,因而也有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身特性,比如它的遺傳性、符號性、民族性,等等。對此,語言學家索緒爾、喬姆斯基等早就作過精辟的闡述。最近,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不同國家的新生兒,啼哭的聲調也會帶有各自母語的特點。一段音頻片斷表明德國嬰兒的哭聲都有降調,而法國嬰兒的啼哭卻是升調的。而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彼得?戈登等對巴西的一個部落居民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由于他們的母語中缺乏關于計數的詞匯,因而這些人在計數方面的能力顯得格外欠缺。他們據此認為,母語自身的特點能夠對人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結構造成影響。顯然,母語的民族思維、民族文化色彩是非常濃烈的,因而,母語教育絕不能忽視這一點。

因此,從語言哲學的角度看,我們學習母語,不僅僅是學會使用一種交際的符號,也要理解和學會符號背后的民族文化,并在這樣的學習中獲得一種民族認同感,培養國際理解素養,成為合格公民。這在許多國家的母語教育課程目標中表述非常清晰。比如,美國:逐漸培養理性思考能力、清楚地表達思想的能力以及理解性地閱讀和聽的能力,成為高尚的家庭成員和民主社會的公民。英國:通過學習英語,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使學生能創造性地有想象力地表情達意,并能有效地與人交往,奠定世界觀和道德觀的認識和規范。法國:聽懂口語并有效地使用口語,理解并自如地正確地掌握書面語,讓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成為有覺悟的自主的和負責任的公民。德國:傳授知識,培養語文能力、人格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幫助學習者認識世界、管理世界和改進世界,影響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摘自洪忠禮《中外母語教育研究》)顯然這些發達國家的母語教育課程中都包含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育目標。

篇(3)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教育方針中,素質教育的推行,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包括教育界在內的共識,素質教育是為了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做出優化的基礎教育。其中,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素質教育的中心點,是高中教育中的關鍵學科,對于各高中學校來說,德育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課題。在我國,德育教育是滿足現代化發展建設的客觀需求,也是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主要保障。在新課標中指出,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及質量,不僅要對學生的文化知識做出有效的教育,還要對學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思想品質教育、紀律教育,強調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的興衰的關鍵,且高度評價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對于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落實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方針,積極研究及分析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師和學校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

二、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德育內容匱乏。在對本班進行德育教育的實際中筆者發現,德育的教材脫離實際,其教學內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沒有對生活的融入,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枯燥無味,無法精神集中,也沒能對教師所提問的問題做出積極地反應、回答。在實際的問題中,能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關注和行為做出改變的內容少之又少,貼近高中生活實際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難找出可以涉及社會熱門話題、熱點新聞的案例內容。對于這種匱乏內容的德育教材,學生無法對其產生興趣,就更別說達到教育目標,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單一。在對德育教育的實踐中筆者還發現,在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只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灌輸。不僅忽視了對學生的循循善誘,促進學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善惡分析、價值觀、道德觀的直接授教。討論課,也變成了學生之間的“課間休息”,只有少數學生進行發言,難以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在德育課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學軟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點是課堂。德育課的教學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方,教師用嚴肅的態度步上講臺,在學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學氣氛下進行,就算展開德育實踐課,教師也只是出于形式,沒有得到良好的實際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當前,各個高中學校依舊以應試教育的觀念進行教學,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教學方針,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響,學校對德育課的授教完全以考試為中心,學生為考試而學,大部分的學校及教師都把德育教育進行系統化、應試化、按每個考核所需內容讓學生進行吸收,以填鴨式的方式灌輸于學生,把德育變成單純的考試知識點來迎接考核的需要。學校在對學生的德育的評估在措施、制度、條件等方面都沒有一套可行的規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評估流于形式變得無章可循。

三、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學成效有效途徑。在高中德育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制造、利用環境、情景的氛圍來融入教學,可用情境教學法有針對性地設計模擬富有一定感情情緒的場景。如在本班中,教師把學生帶到英雄紀念館中參觀歷史英雄的雄姿,在過程中以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現身述說,讓學生從中體會其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中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讓學生的道德思想升華。

篇(4)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一個首要問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由應試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一項偉大的工程。學校是每個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搞好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新課改下如何對初中生實施素質教育呢?筆者對此淺談如下幾點:

一、加強對素質教育的認識

1、什么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可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全面性”是素質教育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征,“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表達。基礎教育首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使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闡述。二是“新”,即在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新要求。

2、素質教育的特征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時代性。素質教育要緊緊圍繞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興國戰略,緊緊跟上數控技術發展的最新時代,為適應數控的發展而開展素質教育。二是具有全體性。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強調要為全體學生開展教育。三是具有綜合性。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四是具有主體性。關注素質教育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個性和創造力發展開展教育。五是具有長效性。素質教育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和支持學生可持續發展開展教育。

二、新課改下初中生素質教育的策略

1、更新觀念,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良好氛圍。

素質教育隊伍的成立,使學生明白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掌握新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為重點,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目標,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質、業務素質是基礎、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保障,學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會他們懂得思考,懂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主動地、創造性地工作。

2、加強素質教育不能放松基礎知識教育。

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礎知識的制約,基礎知識扎實程度,是學生全方位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也必須把基礎知識學扎實,否則學生的人生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手段,加強素質教育。

校園網上要開設素質教育的專門欄目,組織一些素質教育的典型教案;開設網上學生心理測試和咨詢服務;開設網上電子精品書庫;虛擬網絡校園文化氛圍;充分利用社會上豐富而鮮活的各種多媒體素質教育資源;編制、開發系統的素質教育軟件等來開展素質教育。

4、要在教育教學方面進行改革

要真正做到不僅注重教學的效果,也注重教學的過程;不僅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也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僅重視單科的教學目標,也注重跨學科的目標;不僅重視統一要求,也重視因材施教;不僅重視學生的行為訓練,也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以及身心發展的統一;不僅重視知識、能力的培養,也重視品德的陶冶;等等。

課程結構必須科學化。要建立必修課與選修課、統編教材與本土教材、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的新課程體系。要探索啟發式、科學化的教學方法。以往的教育過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數是適應性的,學生在現行環境下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去解決新問題時往往缺乏創新精神。素質教育是一種創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和途徑。

篇(5)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這是教育發展規律進程中沉積的真知灼見,這是新時代教育方針對教育、教師的審視與期望,這是一個不甘沉寂、崛起中的偉大民族的吶喊,這是新時期教育所要肩負的偉大使命,這是一個當代教師沉甸甸的責任與無尚榮耀。然而面對光怪陸離的現代生活,面對社會的不解與誤解,我們這些黨賦予殷切希望的從事教育的人民教師還能夠甘于沉溺在那份濃厚的書卷氣中嗎?還能夠甘于清貧、樂于奉獻嗎?還記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嗎?還能夠在社會風氣辣熱狂蕩、物質生活闊綽不羈里固守師德那一道心理防線嗎?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畫面頻頻地閃現:某校教師因為一學生經常偷其他同學的東西,在屢次教育無果的情況下,老師以極端的手段給這位學生的臉上刻了一個“賊”字,家長痛心疾首,社會輿論強烈譴責,由此事件,學生不想去上學了,學校成了孩子心靈的監獄,更甚的后果是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恥辱的陰影。某位老師因為學生的行為背離了行為規范,偏激之下讓全班同學給這位學生吐唾沫以示懲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該生因心理重創導致心智失常,離開了既喜歡又害怕的學校。因為學生學習成績差被學校拒之門外不給報名的屢見不鮮,為了教學質量的考評不許學生參加考試或變相勒令學生做其它選擇的比比皆是……這一個個事件、一樁樁悲劇,教育逐漸變成了眾矢之的,也使得人們談起教育是冷嘲熱諷的揶揄、夾槍帶棒的謾罵、風聲鶴唳的唏噓。

如果你是一名從事教育的人,你就會留心每天的教育報刊,你就會發現諸如此類不可理喻的教師、啼笑皆非的處理方法已經做了將教育滑向誤區的黑手。悲劇讓人觸目驚心,以此也引發了群眾義憤填膺的點評:“這是什么老師呀!”“這還是人嗎?”“有教師資格證沒?趕快開除了吧!”身在其中,牽連受害,業內人士多會扼腕嘆息:“師德何存呀!”“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是呀,師德在哪里呢?它不在為了蠅頭小利而趕潮在那些鋪天蓋地的“補習班”里,它不在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剝奪學生求學的機會里,它不在不了解教育規律的懵懂中,它更不在老師毫無愛心的嚴格中。

篇(6)

“立志勤學”是人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古往今來,凡有成就者,概莫能外。然而,由于各個時期的社會形態、階級關系、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原因,對“立志勤學”有著不盡相同的具體內容,其“立志”之標準、其“勤學”之內容都在形式、內容、目的、考評等方面提出或規定一套“法度”和“規范”。即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因此,家庭教育作為整體教育的一個部分來說,其宣傳講授、訓化的中華傳統美德的形式、內容、要求、目的等也必須符合這個時期的教育思想。

例如“愛國”“修身”這兩項,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愛國”“修身”內容都各不相同。我們現在是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以發展國民經濟和培育市場經濟為主要特點的時代,因此,“愛國”“修身”必須突出這一特點,我們現在倡導的“愛社會主義,培養四有新人”等就是這個意思。

二、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內容必須與時俱進

教育要堅持“三個面向”。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三個面向”。堅持“三個面向”,就是賦予中華傳統美德以新的時代信息,就是堅持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性。

例如“天下為公”,悠悠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歷史中,以天下為己任者多若繁星,他們胸懷博大,高瞻遠矚,納天地于胸懷之間,為政處事于公理之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為公,拋家殉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真乃其德輝煌,光耀萬世,驚天地泣鬼神!這是中華傳統美德之精華。然而,我們只有以“三個面向”這一新時代信息進行補充強化,讓這一民族精神富有強烈的時代性,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會在繼承和發揚中得到發揚光大。

三、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必須適應社會和家庭的實際情況

現代家庭教育的現狀,其教育形式基本還是傳統上遺傳下來的老辦法、老形式。彼此對象都是家庭成員。教育的時間和方法是通過家庭生活的各個活動過程來體現。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老師”,由于文化修養、道德品行的不同,又由于社會地位、社會職務的不同,所以自然產生的價值取向、社會責任感、世界觀等都不盡相同。孩子的情趣、愛好、志向、氣質、意識以及智商程度又大不一樣。因此,我們在實施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時決不能“一刀切”。要從實際出發,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為有效。

四、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必須與其他教育形式、教育內容結合起來

(一)要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

學校、家庭是學生生活、活動的重要場所,這兩個“場所”的情況,通過學生必然會得到溝通。強化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溝通雙方信息,就會使很多問題防患于未然。

除了家長、老師之間的互訪之外,最成功的辦法就是建立和完善家長學校。它的建立及其作用的發揮,不僅可以解決學校、家長雙方的“信息”溝通,還可以通過專題講座互相切磋,提高家長素質,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家庭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一家一戶”“一師一生”式的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宗旨上表現出“專治”,缺乏民主。在教育內容上,不免出現隨心所欲和盲目性、隨意性。如果家長學校辦得很好,就可以解決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帶來的教育弊端。家長學校還可以避免家長教學方法上的簡單粗暴,解決就事論事和教育形式無程序性、延續性等問題。

篇(7)

彈指一揮間,我們共同告別了風云激蕩的xx年。這一年來,在教育局的關注和鞭策下,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加強科研促教,力爭同學們在德、智、體等全面發展。這年是一個不斷取得進步、碩果累累的豐收年。德育工作實現平安是福、教學研究穩步開展、文藝比賽實現一等獎0的突破、體育工作剛剛評為市先進等。所有這些,是因為我們有教育局等各屆領導的厚愛與重識,我們有一個廉潔奉公、團結協作的領導班子,有一支愛崗敬業、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有兩千個尊師愛校、謙虛謹慎的同學。請允許我向全體師生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篇(8)

彈指一揮間,我們共同告別了風云激蕩的××年。這一年來,在教育局的關注和鞭策下,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加強科研促教,力爭同學們在德、智、體等全面發展。這年是一個不斷取得進步、碩果累累的豐收年。德育工作實現平安是福、教學研究穩步開展、文藝比賽實現一等獎0的突破、體育工作剛剛評為市先進等。所有這些,是因為我們有教育局等各屆領導的厚愛與重識,我們有一個廉潔奉公、團結協作的領導班子,有一支愛崗敬業、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有兩千個尊師愛校、謙虛謹慎的同學。請允許我向全體師生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篇(9)

今天,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迎來了國際“六一”兒童節。我非常高興與小朋友們一起共度這美好的節日。值此機會,謹讓我向全體小朋友、少先隊員們致以誠摯的節日問候,并向辛勤耕耘、嘔心瀝血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即將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表示熱烈的祝賀!

少先隊員、小朋友們,我們正處于一個充滿希望的挑戰的新時代,你們是幸運的一代,也是肩負重擔的一代。古人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年時代是美好人生的開端,遠大的理想在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這里萌生,良好的習慣在這里養成,生命的輝煌在這里奠基。我真誠地希望小朋友們要珍惜美好的生活,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辜負父母的厚愛,樹立遠大理想,養成優良品德,培養過硬本領,歷煉健康身心,在校做一名好學生,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文明的小公民,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把握正確的人生航向,用你們的行動來證明這個時代因你們而絢麗!

篇(10)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你們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你們正處于一個充滿希望的挑戰的新時代,你們是幸運的一代,也是肩負重擔的一代,區委.區政府一直熱切地關注著你們的發展,為幫助你們健康成長,向你們提出幾點希望:一是培養高尚的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塑造堅強的意志,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做合格的小公民。二是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學好各門功課,奠定個人成長的基礎,增強為社會服務的本領。三是鍛煉強健的體魄,不做溫室的花朵,要做搏擊風雨的雄鷹。四是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不斷錘煉自己,增長才干,勇于創新,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辛勤耕耘。過去的幾年里,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我區學校堅持教育創新,堅持特色辦學,努力推進素質教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當前,面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希望全區的教育工作者要求實創新,與時俱進,進一步深入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努力把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 初中語文教學經驗分享 下一篇: 全球農業發展現狀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爽爽爽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看片不卡 | 亚洲高潮在线观看 |